You are on page 1of 69

分类号TP273

密级

U D C
编号

论文题目

研究生: 陈佳龙

指导教师: 壑子先副教授
专 业: 控制工程
研究方向: 控制工程
学 院: 鱼于信息工程学院

2012年5月1 7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囱墓直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趟边
1Jo,...,’

指导教师签名: 扬摊
日 期: 塑f兰!上,I盆 同 期: 竺[之j篁l!篷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使

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容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于

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盆』主五 指导瓤签名:躯现


F1 期: 脚王:圭:l£: 日 期:3型!』!罗
基于PLC的八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高层建筑行业的快速崛起,而电梯作

为高层建筑垂直运输设备在这其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电梯作为一种安全、高

效、快捷的垂直运输设备已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须努力提高电梯

系统的各个性能指标,保证电梯可靠运行。

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电梯控制技术经历了从继电器控制到PLC控制

和微机控制的历程。对于传统继电器控制,由于其本身机械性和电磁惯性大,

大大降低了电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由于可靠性

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本文针对电梯运行特点,利用内蒙古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现有仪器和设备,

搭建一个中小型PLC控制系统。设计选用功能强大、先进的西门子S7—300 PLC、

WinCC flexible软件和WinCC6.0组态监控软件来实现电梯的软PLC控制、仿真

与监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分析电梯运行原理和机制,编写了梯形图LAD

控制程序,实现了电梯的开关门控制、内呼和外呼的登记及消除、定向与选层、

楼层位置指示、平层检测等功能。

本论文还根据实际电梯速度曲线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数理推导,设计出了一

种合理可行的多段PID速度调节算法,为后续电梯模型速度控制的实现提供了

理论基础。

关键词:电梯;PLC;触摸屏;WinCC;速度曲线
———=———————旦坐坚坠坐坠————~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EIGHT—STOREY

ELEVATOR MODUL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it promotes the

rapld nse。f high_rise c。nstructi。n


industry,and elevat。r as the high—rise building

Vertlc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plays a powerful role in this.The elevator is safe.

ethclent and quick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it is inseparable in
people.s

daily 11Ves・Therefore,it is
necessa哆t。striVe t。impr。ve perfomance indicat。rs。f
elevator system to ensure reliable oper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f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the elevator contr01

technology has eV01Ved from the relay control to PLC


contr01 and microcomDuter

control process・As for traditional


relay control,due to their mechanical and big

electrOmagnetlc inenia,so it greatly reduces the


reliability and secufity of elevator

system.However,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LC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v used

because。fhigh reliability and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str。ng,p。wer如l,extensibility,
10W cost and SO 013

In this
article,acc。rding t。the running characteristics。f elevat。r,use。f

existing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Inner


M。ng。lia university engineering training

p。we眦
center,set up a small and medium PLC c。ntr。1
system.Design uses
■——————————生塑鉴业丝塑二
adVanced Siemens
s7-300PLC,winCC flexible s。ftware and WinCC 6.0
m。nit。ring

s。Rware t。achieVe s。R-PLC c。ntr。l


simulati。n and
m。nit。ring.In actual design

process,through analysis of elevator operation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program

ladder dlagram lad contr01 procedures,realize elevator switch door contr01.

re91stratlon and elimination of outbound and in


call,orientation and 1ayer selection。

floor location—layer indicator and


layer detection.etc.

Based on the actual eleVator


speed curve,this paper does mathematical modelin

g and mathematical deduction and a


design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ble algorithm of

multi.PID speed regulation,which


proVides a rational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Deed

contr01

KEYwORDS:E1eVator;PLC;Touch screen;winCC;Speed curve


内‘装占人学似!lj学fz论史
—————————————————————————————————————————————————————————————~一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课题的意义……………………………………………………………………………………1

1.1.1电梯的定义………………………………………………………………………………1

1.1.2电梯发展史………………………………………………………………………………1

1.2电梯现状研究…………………………………………………………………………………2

1.2.1电梯发展现状和趋势……………………………………………………………………2

1.2.2国内电梯发展概述………………………………………………………………………3

1.3继电器控制与PLC控制比较……………………………………………………………….3

1.3.1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3
1.3.2
PLC应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优点………………………………………………………4

1.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4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原理及硬件选型………………………………………………………………6

2.1电梯的分类与结构……………………………………………………………………………6

2.1.1电梯的分类………………………………………………………………………………6

2.1.2电梯的结构………………………………………………………………………………6

2.2本设计硬件选型…………………………………………………………………………….1 0

2.2.1中央控制器的选择…………………………………………………………………….10
2.2.2
HMI的选择……………………………………………………………………………一1 0

2.2.3变频器特性…………………………………………………………………………….1 1

2.3
PLC的工作原理…………………………………………………………………………….1 3

2.4本章小结…………………………………………………………………………………….13

第三章电梯模型控制系统整体设计方案……………………………………………………….1 4

3.1电梯PLC控制系统结构……………………………………………………………………14

3.2电梯控制系统的I/0分配………………………………………………………………….1 5

3.2.1数字量输入部分……………………………………………………………………….15

3.2.2数字量输出部分……………………………………………………………………….1 6

3.3电梯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17
内蒙古人学顺卜孚f吐论文

3.4本章小结…………………………………………………………………………………….21

第四章PLC控制系统设计……………………………………………………………………….22

4.1 PLC编程软件的选择……………………………………………………………………….22

4.1.1 STEP 7编程软件概述………………………………………………………………….22

4.1.2 S7—300/400用户程序的模块化结构……………………………………………………22

4.1.3 STEP 7安装与授权…………………………………………………………………….25

4.2 STEP 7软件界面简介………………………………………………………………………26

4.2.1 STEP
7基本图标说明………………………………………………………………….26

4.2.2创建项目……………………………………………………………………………….28
4.3
S7—300PLC硬件组态及网络搭建…………………………………………………………一30

4.3.1硬件组态……………………………………………………………………………….30

4.3.2网络组态……………………………………………………………………………….3 1

4.4系统主程序流程图………………………………………………………………………….33

4.4.1系统控制流程图……………………………………………………………………….33

4.4.2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35

4.5本章小结…………………………………………………………………………………….37

第五章组态软件和触摸屏设计………………………………………………………………….38

5.1组态软件简介……………………………………………………………………………….38

5.1.1组态软件的产生及发展……………………………………………………………….38

5.1.2组态软件的定义……………………………………………………………………….39

5.1.3组态软件的功能……………………………………………………………………….39

5.1.4使用组态软件的一般步骤…………………………………………………………….40
5.2 WrNCC概述…………………………………………………………………………………41

5.2.1 WinCC的体系结构…………………………………………………………………….41

5.2.2 WinCC的性能特点…………………………………………………………………….42

5.2.3基于电梯模型的WinCC的组态………………………………………………………43

5.3基于电梯模型的组态软件WrNCC FLEXIBLE设计…………………………………………45

5.3.1 SIMATIC HMI简介………………………………………………………………….45

5.3.2 WinCC flexible…………………….……………………………………….………………………………….46

5.3.3基于电梯模型的触摸屏组态…………………………………………………………46
内。家P J人。。川叭卜孑:1正论史

5.4本章小结……………………………………………………………………………………………………….48

第六章电梯速度曲线设计……………………………………………………………………….49

6.1电梯调速的基本原理……………………………………………………………………….49

6.2电梯运行速度曲线的研究………………………………………………………………….49

6.2.1实际电梯速度曲线…………………………………………………………………….50

6.2.2实际电梯速度曲线函数分析………………………………………………………….51

6.3电梯速度的PID调节………………………………………………………………………53

6.4本章小结…………………………………………………………………………………………………………………55

第七章结论……………………………………………………………………………………….56

参考文献……………………………………………………………………………………………57

致谢……………………………………………………………………………………………………………………………….59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0
第一章绪论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高层建筑也同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电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交通工具,已于人们的同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电梯性能的好坏对

人们的同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和改善电梯系统性能,让电梯的运行即安全可靠

又节能高效是设计时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人们对电梯的要求不只停留在完成垂直运输的

基本功能,还应以人为本,提高舒适度。电梯的优质服务不再是单一的“时间最短”问题,

而是采用模糊理论、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方法,以期实现单梯与群控管理的最佳模式。所

以对电梯控制系统的深入研究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1.1课题的意义

1.1.1电梯的定义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

或者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度的刚性导轨之I’自J,进行

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例如: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我国对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方面也颁布了其相应的标准,其中GB 7588—2003就对电梯中的各

个细节做出了明确要求和硬性指标【l】[1 71。

1.1.2电梯发展史

作为升降设备,据说它起源于公元前236年的古希腊。由阿基米德设计出一种人力驱动

的卷筒式卷扬机,之后该设计被认为是现代电梯的鼻祖。

1852年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以蒸汽机为动力,配有安全

装置的载人升降机。这便是世界上第一部备有安全装置的客梯。

1889年,美国奥的斯升降机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升降机,把原有

卷筒式改为槽轮式,采用直流调速系统,为长行程并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现代电梯奠定了基础。

1967年国外将固体晶闸管用于电梯拖动系统,利用品闸管取代直流发电.电动机组的同

时,研制出了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同年又将微处理器应用于电梯。
进入80年代出现的交流变频调速(VVVF)系统被认为是电梯行业的当代技术。

当前应用微机全面取代继电器控制逻辑实现闭环控制,进一步提高电梯的性能。}巳梯的

群控系统足现代咆梯技术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摩天大楼对电梯的特殊要求,日前『F

在研制无绳直线驱动电梯【1]【1引。

1.2电梯现状研究

1.2.1电梯发展现状和趋势

电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梯控制技术方面

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采用高位数CPU,增强电梯信号的处理和速度;电梯群控系

统中应用模糊逻辑和专家控制,以提高效率和精度;不断增加和扩展电梯的各种选择并与建

筑物和谐的融为一体(¨。

2、电梯拖动技术方面

电梯的拖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直流电梯由于能耗大、维修量大等缺点,逐步被交流

电梯所替代,液压电梯由于运行平稳,机房位置灵活等特点,使得在低楼层场合得到愈来愈

广泛的应用。交流拖动电梯更是得到迅速的发展,已由变极调速发展成为调压调速及调频调

压调速(AC—VVVF),使得电梯的速度、加速度更加符合人们的生理要求,电梯的舒适感大为

改善【2】o

3、曳引机技术方面

我国曳引机的发展经历了直流驱动有齿式,交流双速有齿式,交流调压有齿式,交流调

频调压有齿式,到今天的永磁同步无齿式。由于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

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无需齿轮润滑油等突出的节能环保特点,因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

己占了曳引机总产量的55%左右,并且还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有齿式曳引机来驱动主机目

前在扶梯、自动人行道、旧梯改造和大功率电梯中仍有稳定的市场需求。高速曳引机在高层

建筑、超高层建筑拉动下已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和热点。

4、速度要求方面

多用途、全功能的塔式建筑成为潮流,超高速电梯在2012年继续成为研究方向。曳引式

超高速电梯的研究『F在向超大容量电动机、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减振技术、新式滚轮导靴、

安全钳、永磁同步电动机、轿厢气压缓解和噪声抑制系统等方面推进。同时,采用直线电机
J勺蒙古人掌『『j;!Ij掌匝论义

驱动的电梯也有较大研究空间,超高速电梯的舒适感也会明显提高。

5.节能商效方面

电梯作为离层建筑最大能耗设备之~,节能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要求t乜梯功耗小、电

磁兼容性强、噪声低、寿命长、采用绿色装潢材料、与建筑物协调等‘31。

1.2.2国内电梯发展概述

解放前我国只有2000多台电梯,/rL乎没有任何电梯生产企业,由60年代丌始起步,到

70年代已初具规模。

1951年冬,天津(私营)从庆生电机厂生产出第一台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制造

的电梯。该电梯载重为1000KG,时速0.7m/s,交流单速,手动控制。

1976年,上海电梯厂为澳门葡京大酒店制造出直流快速群控电梯,时速1.7m/s,成为上

海电梯厂最早生产的群控电梯。

1988年12月,上海三菱电梯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变压变频控制电梯。

2002年,中国电梯行业电梯年产量首次突破6万台。中国电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三

次发展浪潮正在掀起。

1.3继电器控制与PLC控制比较

在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的电梯,其电气部分大多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接线复

杂,故障发生率高,维修保养困难。曳引系统多使用交流双速电机进行换速,存在效率低,

调速舯llzt:厶匕I]匕差等缺点,严重影响了电梯的运行质量。为节约资金,大部分老式电梯用户希望在

对原机械部分改动不大的前提下,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性能【引。

1.3.1电梯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继电器控制电梯系统的特点:所有控制功能及信号处理均由硬件实现,线路直观,易于

理解和掌握;适合于一般技术人员和技工掌握,平时的保养和维修以及系统的故障检查无需

较高的技术;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大部分控制电器均为常用电器,价格便宜,更换方便。

其主要缺点有:系统接线复杂并且触电繁多,且触点容易烧坏磨损,从而造成接触不良,

故系统的故障率一直较高;普通的控制电器不能实现较复杂的控制功能,系统的控制功能不

易增加,扩展性差,技术水平难以提升;电磁机构触点动作速度较慢,机械性和电磁惯性大,
系统的控制精度难以提升;继电器控制电梯系统结构庞大,能耗高,机械动作噪声大,运行

平稳性差,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31。

1.3.2 PLC应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优点

对于PLC控制电梯系统大致有如下四大优点:

1、可靠性高

PLC的内部硬件设有光电隔离和滤波作用的抗干扰电路,对外部设备、内部存储单元和

接口等具有保护作用,可靠性高。用PLC作为电梯控制系统的控制器,通过软件(梯形图)

实现了对电梯运行的自动控制,使系统的安全性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2、操作、维护方便

PLC控制不需要大量的电子元件,接线大大减少,错误率低,易于设计操作,维护简单

方便。同时,PLC程序可选用手持编程器和计算机两种方式录入调试,简单易行‘16】。

3、扩展、灵活性强

PLC有多种多样的编程语言,外加其编程方法多样化,易于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可以

通过添加模块数量来增加点数,通过更改程序内容进行功能扩展。

4、通讯功能强、运行效率高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融入,电梯通讯功能逐渐强大。例如PROFIBUS和

MODBUS以及TCP/IP等现场总线标准的应用,使电梯实现了多层站控制、群控控制、远程

监控等功能。正是有了这些功能,才使运行效率提高‘4l。

1.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课题背景、国内外电梯发展现状,以及继电器控制与PLC控制电梯的

优缺点。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电梯的结构原理及硬件选型。涉及到八层电梯模型结构原理,硬件PLC

的选型,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外部电路和可靠性设计,CPU313-C性能指标,HMI性能指

标,松下超小型变频器技术参数的设置等。

第三章提出了电梯模型整体设计方案。根据需要画出系统外部接线图,再根据外部接线

图,列出FO分配表。给出了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构建了控制部分电气系统框架图。

第四章实现了控制系统编程。根据电梯功能利用Step7软件先进行硬件组态及网络拓扑
f勺。《【与人々:仙!I+。;11立论义

图的设计,实现线性化和结构化编程,完成轿厢内呼和外呼楼层召唤,丌关门控制,方向显

示,楼层显示,反向截梯功能等。

第』i章主要完成了触摸屏与上位机没计。利用WinCCflexible软件对TP277 6”型号触摸

屏进行了组态,让触摸屏实现内呼盒作用,完成内呼部分的各个要求。通过应用西门子WinCC

6.0软件,利用工业以太网实现对电梯的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

第六章详细介绍了电梯速度曲线。通过对实际电梯速度曲线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推导,设

计出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电梯运行速度曲线,设计出了一种合理可行的多段PID速度调节算

法,为控制策略的实现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七章为本课题总结。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原理及硬件选型

2.1电梯的分类与结构

2.1.1电梯的分类

目前,电梯包含很多种分类方法。按用途主要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用电梯,

杂物电梯,观光电梯,车辆电梯等。按驱动方式分为:交流电梯,直流电梯,液压电梯,齿

轮齿条电梯,螺杆式电梯,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等。按速度快慢分为:低速梯(常指低于1.OOm/s

速度的电梯),中速梯(常指速度在1.00~2.OOm/s的电梯),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2.00re/s

的电梯),超高速(速度超过5.OOm/s的电梯)。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手柄开关操纵电梯,

按钮控制电梯,信号控制电梯,集选控制电梯,并联控制电梯,群控电梯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电梯。例如:斜行电梯、立体停车场电梯、建筑施工电梯等【51。

2.1.2电梯的结构

电梯是机电合一的大型复杂产品,机械部分相当于人的躯体,电器部分相当于人的神经。

机与电的高度合~,使电梯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产品。对于电梯的结构而言。,传统分为

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但以功能系统来描述,则更能反映电梯的特点。下面简单介绍电梯机

械部分的结构【151,如图2.1所示。

1、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

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组成。其作用是电梯轿厢升降

的主拖动机械。图2.2是典型的曳引机系统。

曳引机分为有齿轮曳引机和无齿轮曳引机。有齿轮曳引机用于低速电梯(小于2.Om/s),

有减速箱、常用蜗轮蜗杆传动、传动比大、运行平稳、噪音较低、体积小。无齿轮曳引机用

于高速和超高速电梯(大于2.Om/s),传动效率高、噪音小、传动平稳、但能耗大、造价高、

维修不便【1I。
图2.1实际电梯结构图

Figure2.1 The actual structure of elevator

图2.2曳引机控制系统

~…~
…、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活动的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
降运刎:…f51。

.,?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 (1)导轨长度一般为3.5m,不允许采用焊
接和螺栓连接,需要用专门的连接板连接。导轨的材料、表面粗糙度、安装精度都有专门磊
要求。 (2)导靴一般分为固定式滑动导靴和弹性滑动导靴。

3、轿厢

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分。轿厢由轿厢架、轿厢壁、轿厢

底、轿厢顶、轿厢门组成。轿厢高度不小于2m,宽度和深度由实际载重量而定,国家规定电

梯轿厢额定载重量约为350kg/m2(其他电梯有不同规定)。轿厢载客人数按每人75kg计算。

4、门系统

门系统对于电梯特别是客梯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安全保护设施,它可有效地防止候梯人

员和物品坠入井道或是轿厢内人员和物品与井道相碰撞而发生危险。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

开门机和门锁装置组成。

5、重量平衡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

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15】。系统主要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图2.3

为对重装置示意图。

缓冲器 对重

截面

重块

截面

图2.3对重装置

Figure2.3 Counter weight


————————————————J燮兰尘型坐塑堂塞
对重:减小电梯曳引机的输出功率。其计算公式为:P=G+KQ(P为对重侧总重量;G为
轿厢自重;O为电梯额定载重;K一般取0.45—0.55之|’白j[63)。

6、电力拖动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是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它由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

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等组成。

7、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和控制。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装

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柜、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

8、安全保护系统

当电梯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因此让电梯无故障的运行是电梯的根

本要求。图2.4中列出了电梯常见故障的事故处理方法[15]【171。

图2.4电梯故障处理方法
2.2本设计硬件选型

2.2.1中央控制器的选择

c{_,央处理器(CPU)足由控制器、寄存器和运算器组成并集成在一个j邕=片内。CPU可以

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与存贮器、输入输出接口、编程器和电源相连接。

本课题设计对象源于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制造的八层电梯模型,利用内蒙古大学现有仪

器和设备,再详细了解I/0点数后,使用西门子厂家生产的电源模块PS 307,CPU为313C,

两个SM323信号模块,以及通讯模块CP343。1。上述设备安装在机柜中构成一个中小型PLC

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梯运行的逻辑控制。

l、电源模块:PS 307 IOA:负载电源120/230 VAC,24 VDC/1 0A。

2、CPU模块: (1)该型号CPU为集成式64KB中央处理器。通过MMC卡,最大可扩

展为8MB容量。(2)位操作、字指令、定点运算以及浮点运算的最少执行时间分别为0.1us、

0.21as、2p.s、39s。 (3)拥有计数器256个,计数范围0到999。 (4)定时器256个,无掉

电保护性,时间设置范围10ms到9990s。 (5)有8(1个存储字节)个时钟存储器。 (6)

数据块最多可达51 1个,最大数据块存储容量16KB。 (7)I/O地址范围为1024个字节(用

户特定的寻址)。I/O过程影像为128个字节。 (8)该CPU自带通道DI数24个,通道DO

数16个,通道AI数5个,通道AO数2个。 (9)机架数最多4个,每一个机架最多放8个

模块。 (10)支持MPI、PG/OP、全局数据通讯,传输率最大为187.5Kbps。(11)电源(额

定值)24VDC,允许范围20.4V到28.8V。 (12)电流消耗在空载时通常为150mA,额定电

流消耗为700mA,功耗通常为14W[。”。

3、通讯模块:用于工业以太网TCP/IP(带“发送/接受”和“读取/写入”接口)的S7 CP,

PROFINET IO控制器。支持PROFINET CBA总线协议, UDP、TCP、ISO等传输协议、支

持S7通讯,无PG式模块更换。通讯速率可达到101100Mbps,通过局域网进行初始化,可进

行lP多点传送,NTP,DHCP,使用DHCP/FB进行IP组态。

4、信号模块:6ES7 323.1BH01—0AA0。

2.2.2 HMI的选择

本设计中,所选用的HMI性能指标如下:

类型:LCD.TFT[81

有效显示区:l 15.18minx86.38ram
内。蒙古人学坝卜≥位沦文
————————————————————————————————————————————————————————————一一
分辨率:320×240像素

半亮度寿命:50000小时

额定f乜』压:+24VDC(范围20.4V到28.8V)允许最大瞬时电压35V

额定电流:670mA最大恒定电流7401nA

拥有1个RS422/RS485最大波特率12Mbps的通讯口。1个USB接口(最大负载100mA)。

1个以太网通讯接口(RJ45 10/100Mbps)。

TP 277的尺寸圈

÷—目嵋朔l誓稍t^-t
西
羹 ∞

’一

212

所有尺寸单位均匆mm
公差±{mm

图2.5触摸屏外观模型

Figure2.5 The appearance model of touch screen

2.2.3变频器特性

本设计所使用的变频器为松下VFO系列超小型变频器,型号为BFV00042G。适用电动

机输出0.4kW,额定输出电流2.4A,额定输出容量1.0kVA,电源容量1.2kVA[9]。

l、额定输出电压

三相200.230VAC(电源电压比例)。

2、输出频率

频率范围:0.5—250Hz。

频率精度:土0.5%。

3、变频器控制方式
—==i=二=_———』垫塑坐塑堕—~一
两载波频率正弦波PWM控制、V/F控制、。——
4、电压/频率特性

基底频率:50、60Hz固定设定和45—250Hz任意设定。

V/F曲线:固定力矩、降低力矩型式(选择切换)。

5、输出信号

模拟量输出、丌路式集电极输出、继电器输出。除此之外该变频器还拥有电流限制、跳
司、防止失速等多项保护措施。

6、变频器相关参数设置

P01 第一加速时间 1.5s

P02 第一减速时问 1.5s

P03 V/F方式 50HZ

P04
V/F曲线0(恒定转矩)
P08 运行指令 2(外控)

P09
频率设定信号4(0~IOV电压信号)
P11 停止模式 1 (惯性停止)

P54 上限频率 7.2HZ

P64 载波频率 5HZ

图2.6为本设计所用到的变频器接线图[10】。

@①
开路式
集电极输出

图2.6变频器主电路接线图

Figure2.6 The main circuit wiring diagram of convener


——————————』塑坐坐竺墼~ 2.3 PLC的工作原理

PLc的工作方式:按集中输入、集中输出、周期性循环扫描的方式进行工作。工作过程:

包括上电处理、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通讯处理、自诊断等,如图2.7所示[1]。

图2.7 PLC工作原理图

Figure2.7 PLC schematic

2.4本章小结

{j早 标 统 』E 陀
绍频 部做 分了 。
功接 咿统 划建搭混靓形懦£ 理 ¨沦 向和 研实 际 √意: 菲义 模并 搬毹
触根 摸据 本屏现 、场 介变情 况 了器合 理 而 所详有 选细效 硬的的 件分设 的析置 性和相 能了应
指解的 参 和为数 , 能下老 栏的课髟原题 要 扣构求 。
第三章电梯模型控制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通过d,J-面几章对硬件设备的了解以及对电梯工艺及控制要求的深入分析,本章将给出电

梯模型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首先要确定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通常有按钮、行程j丁

关、选择开关、传感器、各利lf言号等。输出设备一般为指示灯、继电器、接触器等。然后根

据I/O点数进行I/O分配表的编制。最后通过CAD绘制出系统电气部分的详细地址和编号。

3.1电梯PLC控制系统结构

八层电梯模型的PLC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控制系统和拖动系统组成,其系统结构框图如

图3.1所示。输入部分主要是由内呼指令信号、外呼指令信号、光电脉冲信号、开/关门信号、

门区或平层信号。输出部分主要是由楼层显示、呼梯信号指示、运行方向指示、开/关门控制、

变频器、曳引机控制组成。外部控制信号通过输入采样寄存在输入映像寄存器中,根据控制

程序需要读取并在CPU中进行逻辑运算处理,再将结果存入输出映像寄存器,且每个周期进

行输出刷新,驱动外部执行机构,同时分别向各个楼层显示、呼梯信号灯、运行方向信号灯

发出显示信号,另外还会向门机发出开关门控制信号,向变频器发出上下行信号,从而实现

电梯运行状态的控制[1】【51。

图3.1 PLC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Figure3.1 The structure diagram of PLC control system


—i磊忑磊赢焉_i_警丛型塑塑——~
设计思路流程图如图3.2所示,为实现八层电梯模型的五丽戛j_{≯i云i石磊
完成下图中的各个步骤。

图3.2 PLC控制系统设计思路流程图

Figure3・2 The flowchan。f design ideas for PLC c。ntrol


system

3.2电梯控制系统的I/O分配

根据现场情况,八层电梯模型的各个开关量信号并行地接入到PLc的相应输入输出端子,

电梯的信号控制基本由PLc软件实现。在编程过程中所用到的辅助标志位,在这里就不再列
出。输入地址如表3.1所示,输出地址如表3.2所示。

3.2.1数字量输入部分

由现场电梯模型的特性,对于8层电梯模型,针对本设计所用到的数字量输入点有(含

1、各楼层外呼状态指示灯

2、各楼层内选按钮

3、各楼层平层光电传感器(8×2)

4、丌门到位
内蒙古人学f贝I。学位论文

5、关门到位

6、检修按钮

7、电机转动COM

8、24V电源

9、各楼层平层信号SM

表3.1数字量输入点

Table 3.1 The digital quantity input points

一层外呼上状态 I 126.4 BOOk ;一楼光电传感器(中)下 I 124.0 BOOk


二层外呼下状态 I 126.5 BOOk !一楼光电传感器(中)上I 124.1 BOOk
二层外呼上状态 I 126。6 BOOL 』二楼光电传感器(中)下I 124.2 BOOk
{三层外呼下状态 I 126.7 BOOk {二楼光电传感器(中)上I 124.3 BOOk
三层外呼上状态 I 0.0 BOOk }三楼光电传感器(中)下I 124.4 BOOk
!四层外呼下状态 I 0.1 BOOk 』三楼光电传感器(中)上I 124.5 BOOk
i四层外呼上状态 I 0.2 BOOk ;四楼光电传感器(中)下I 124.6 BOOk
l五层外呼下状态 I 0.3 BOOk l四楼光电传感器(中)上I 124.7 BOOL
五层外呼上状态 I 0.4 BOOk 』五楼光电传感器(中)下 I 125.0 BOOk
i六层外呼下状态 I 0.5 BOOk }五楼光电传感器(中)上I 125.1 BOOk
;六层外呼上状态 I 0.6 BOOk i六楼光电传感器(中)下I 125.2 BOOL
;七层外呼下状态 I 0.7 BOOL 六楼光电传感器(中)上I 125.3 BOOL
i七层外呼上状态 I 4。0 BOOL {七楼jl亡电传感器(中)下 I 125.4 BOOk
{八层外呼下状态 I 4。1 BOOk ;七楼光电传惑器(中)上I 125.5 BOOk
i一楼内呼 I 1.0 BOOk |八楼光电传感器(中)下I 125.6 BOOL
i二楼内呼 I 1.1 BOOk ;八棱光电传感器(中)上I 125.7 BOOk
;三楼内呼 I 1.2 BOOL 艘层光电传感器(中)s】|I I 126.0 BOOk
{四楼内呼 I 1.3 BOOk {电机转动coM I 4.7 BOOk
j五楼内呼 I 1.4 BOOk }247- I 4.5 BOOL
{六楼内呼 1.5 BOOL ;检修按钮 I 126.1 BOOk
{七楼内呼 1.8 BOOk !开门到位 I 126.2 B00L
!八楼内呼 I工I 1.7 BOOk 关门到位 I 126.3 BOOk

3.2.2数字量输出部分

对于输出部分,本设计利用继电器(CHNT JZX.22F/2Z 24VDC),通过继电器13、14

管脚连接PLC输出信号,来控制继电器的吸合与断开。利用继电器5、9管脚来连接现场设

备电气端子,从而安全有效的搭建起一个从PLC端子控制到现场电气设备的桥梁。本设计的

输出点如下表3.2所示。

1、数码管各段显示

2、数码管上/下箭头控制显示

3、各楼层内呼登记
——一 内。蒙占人学f叽l‘学旺论文
—————————————————————————————————————————_二——二二二—————一一一
4、丌/关门控制

5、电机『F/反转控制

6、电机启停控制

7、24V+电源

8、各楼层外呼灯控制

表3.2数字量输出点

Table 3.2 The digital quantity


output points

j数码管嘏 Q 125.6 BOOL


+关门控制 0 4.1 BOOL
,数码管B段 Q 125.7 BOOL
。电机正反转 0 4.3 BOOL
』数码管c段 Q 0.0 BOOL
。电机起停 0 4.4 BOOL
{数码管D段 Q 0.i BOOL
24v+ 0 4.6 BOOL
;数码管E段 Q 0.2 BOOL
;数码管F段 Q 0.3
j一层外呼上灯控制 124.0 BOOL
BOOL
!数码管G段 Q 0.4 BOOL
;二层外呼下灯控制 124.1 BOOL

}数码管下箭头控制 Q 0.5 BOOL


j二层外呼上灯控制 0固Q 124.2 BOOL

’数码管上箭头控制 Q 0.6 BOOL


三层外呼下灯控制 Q 124.3 BOOL

数码管负极 Q 0.7 BOOL


三层外呼上灯控制 Q 124.4 BOOL

一楼内呼登记 Q 1.0 BOOL 四层外呼下灯控制 Q 124.5 BOOL

二楼内呼登记 Q 1.1 BOOL .四层外呼上灯控制 Q 124.6 BOOL

三楼内呼登记 Q 1.2 BOOL i五层外呼下灯控制 0 124.7 BOOL

四楼内呼登记 Q 1.3 BOOL 』五层外呼上灯控制 Q 125.0 BOOL

五楼内呼登记 Q 1.4 BOOL 六层外呼下灯控制 Q 125.1 BOOL


六楼内呼登记 Q 1.5 BOOL 。六层外呼上灯控制 Q 125.2 BOOL
七棱内呼登记 Q 1。6 BOOL ;七层外呼下灯控制 0 125.3 BOOL
八楼内呼登记 Q 1.7 BOOL }七层外呼上灯控制 Q 125.4 BOOL
开门控制 Q 4.0 BOOL {八层外呼下灯控制 Q 125.5 BOOL

3.3电梯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本课题通过MPI网络与触摸屏进行数据交换,通过编写程序来控制触摸屏,使它具有选

层,开关门等功能,从而起到内呼盒的作用。同时利用PLC控制器中的通讯模块(CP343.1),

建立工业以太网,通过TCP/IP协议,传输数据到交换机,再由交换机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
利用西门子上位软件WinCC 6.0组态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电梯运行情况做到实时监控。

根据现场的硬件设备及I/0分配点数,利用AutoCAD绘制的电梯电气结构图,如下3.3、
3.4、3.5、3.6、3.7、3.8所示。

图3.9展示了本设计所用的八层电.梯模型的下面盲明图。
图3.3自动控制系统图

Figure3・3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iagram

图3.4 PLC数字量输出回路

Figure3.4 PLC digital output circuit

lS
图3.5 PLC数字量输入回路

Figure3.5 PLC digital input circuit

图3.6 PLC数字量输入输出回路

Figure3.6 PLC digital input/output circuit

19
图3.7 PLC数字量输入回路

Figure3.7 PLC digital input circuit

图3.8 PLC数字量输入输出回路

Figure3.8 PLC digital input/output circuit


图3.9电梯模型实物图

3.4本章小结

本章着重对8层电梯模型的UO点进行分配和总结。对电梯电气部分做了整体设计规划。

并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出合理的工程制图,为后续现场设备调试、改造、维护提供了依掘。
第四章PLC控制系统设计

4.1 PLC编程软件的选择

通过上面的分析,同时结合电梯模型的I/O分配需求,利用S7.300型PLC及相应的

STEP7编程软件进行梯形图控制程序的设计。

4.1.1 STEP 7编程软件概述

STEP 7是SIEMENS SIMATIC工业软件中的一种,它是用于对SIMATIC PLC进行组态

和编程的软件包。STEP 7提供了几种不同版本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和需求[18】。

STEP 7 Micro/DOS、STEP 7 Micro/WIN:适用于S7.200系列PLC的编程、组态软件包。

STEP 7 Lite:适用于S7.300、C7系列PLC、ET200X和ET200S系列分布式I/O的编程、

组态软件包。

STEP 7 Basis:适用于S7.300/¥7—400、M7.300/M7—400和C7系列的编程、组态标准软件

包。

STEP 7 Professional:除包含了STEP 7 Basis版本中的标准组件外,还包含了STEP 7扩

展软件包,如SCL、GRAPH和PLCSIM。

到目前为止,STEP 7 Basis的最新版本是2004年2月发布的STEP 7 Basis V5.3。本文后

面的介绍都基于这个版本。它提供LAD(梯形图)、STL(语句表)、FBD(功能块图)三种编程

语言。编程设备(可以是编程器PG或者PC)通过编程电缆与PLC的CPU模块相连,用户

可以在STEP 7中编写程序和对硬件进行组念,并将用户程序和硬件组态信息下载到CPU,

或者从CPU上传到PG或PC,当程序下载、调试完成后,PLC系统就可以自动执行各种任

务了[20】。

4.1.2 S7.300/400用户程序的模块化结构

在讲述STEP 7编程软件的使用之前,先简要说明~下S7—300/400用户程序的模块化结

构。西门子公司s5、s7系列PLC采用的是“块式程序结构”,用“块”的形式来管理用户

编写的程序及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组成完整的PLC应用程序系统。“块”分为数据块和

逻辑块【19]。
内家己人。j’:『『l;』卜jj也沦史

1、数据块

在生产控制过程中,常常会有很多参数需要修改,故把它们分类放置在彳i『『d数据块中有

利于进行数据管理;数据块也是各逻辑块之间交换、传递和共享数据的重要途径;数据块有

丰富的数据结构,有助于高效管理复杂的变量组合,提高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1)数据块的类型

数据块可分为共享数据块和背景数据块两类。

共享数据块DB又称为全局数据块,在程序中任何FB、FC或OB均可读取存放在共享

数据块中的数据。在共享数据块中声明的变量是全局变量,全局变量可以被所有的块使用。

背景数据块DI(Instance Data Block)是指定给某个功能块FB使用的数据块,它是FB

运行时的工作存储区,存放FB的部分运行变量。调用FB时必须指定一个相关的背景数据块。

作为规则,只有FB才能访问存放在背景数据块中的数据【18]。

2)定义数据块

在编程阶段和程序运行中都能定义数据块。大多数数据块在编程阶段和其他块一样,在

SIMATIC管理器或增量编辑器中生成。用户可以选择创建共享数据块或背景数据块,创建一

个新的背景数据块时必须指定它所属的功能块FB。定义数据块的内容包括数据块号及块中的

变量。数据块在使用前,必须作为用户程序的一部分下载到CPU中‘12】。

背景数据块直接附属于功能块,它的数据结构是自动生成的。背景数据块数据结构的修

改只能在相关的功能块中进行,不能独自修改。

共享数据块不附属于任何逻辑块,它可含有生产线或设备所需的各种数值。定义时,用

户按其栏目,可输入想存放在数据块中的各种变量。

定义共享数据块与背景数据块的步骤如图4.1所示【20】。

l 生成新的共享数据块DB 生成新的背景数据士-ADB


I输入结构数据(顺序输入变 选择关联的FB
l量名称、数据、类型)

l 为每~数据类型输入 FB提供DB的数据
初始值(任选)
j 为每~变量输入实际值
(仟诜)
添力¨任何?-t释(任选)

图4.1两种数据块对比

Figure4.1 The contrast of two blocks of data

23
内蒙古人:}7州J:“3"J似论文

3)访问数据块

在用户程序中可能定义了许多数据块,而每个数据块中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因此,

访问(读/写)时需要明确打丌数据块号和数据块中的数据类型与位置。

2、逻辑块

设计者在编程时,须将程序用不同的逻辑块进行结构化处理,也就是将程序分解为自成

体系的多个部分。每个逻辑块为不同设备或不同功能的控制程序。程序分块后有以下优点:

规模大的程序更容易理解、可以对单个的程序进行标准化、程序修改更容易、查错更为简单、

系统调试更容易等。

逻辑块包括功能块FB、FC,组织块OB,系统功能块SFB、SFC。下面分别介绍。

1)功能块

功能块中编写的程序是用户程序的一部分,这些程序可以被反复调用【221。一个用户程序

可以由多个子程序组成,通过块调用可组成结构化程序。进行调用时,调用块可以是任何逻

辑块,被调用块是除OB外的其它功能块。

①FB

功能块FB属于用户自己编程的块,相当于“子程序”。它带有一个附属的背景数据块

DI,可将FB的参数和静态变量存放在背景数据块中,临时变量存放在L数据堆栈中。DI随

FB的调用而打开,随FB执行结束而关闭,所以存在DI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但保存在L堆

栈中的临时数据将丢失。FB可以使用全局数据块DB。

②FC

功能FC也是属于用户自己编程的块,但它是“无存储区”的逻辑块。FC的临时变量存

储在L堆栈中,在FC执行结束后,这些数据丢失。要将有关数据存储,功能FC可以使用全

局数据块DB。

2)组织块

组织块OB是操作系统与用户程序在各种条件下的接口界面,用于控制程序的运行。不

同的OB块由不同的事件起动,执行不同的功能,且具有不同的优先级,可用于控制循环执

行或中断执行及PLC起动方式等【231。

OBl是主程序块,由操作系统不断循环调用。可将所有程序放入OBl中,或部分放入

OBl中,再在OBl中调用其他块来组织程序。OBl在运行时,操作系统可能调用其他OB块

以响应确定事件,其他OB块的调用实际上就是“中断”。

一个OB的执行可以被另一个OB的调用而中断。一个OB是否可以中断另一个OB由它
内蒙古人学坝I.学fZ论文

的优先级决定。高优先级OB可中断低优先级的OB,OBl的优先级最低。

3)系统功能块

S7 CPU为用户提供了一些已经编好、通过了测试的程序块,这些块称为系统功能(SFC)

和系统功能块(SFB)。它们属于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不需将其作为用户程序下载到PLC,

用户可以直接调用它为自己的应用程序服务,不占用用户程序 IhJ。系统功能块SFB与功能

块FB相似,必须为SFB生成背景数据块,并将其下载到CPU中作为用户程序的一部分。
图4.2为块的调用关系‘231。

DB

图4.2数据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Figure4.2 The cal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lock data

4.1.3 STEP 7安装与授权

安装STEP 7软件的硬件要求是:能够运行所需操作系统的编程器PG或PC。PG专门用

于工业环境。它已经预装了包括STEP 7在内的,用于SIMATIC PLC组态、编程所需的软件。

PC机的CPU的主频在600MHz以上;RAM在256MB以上。剩余硬盘空问为300~600MB:

显示设备:XGA,支持1024x768分辨率,16bit以上彩色深度。

STEP 7 V5.3可以安装在下列操作系统平台上:Microsoft Window 2000(至少需SP3):

Microsoft Window XP(至少需SPl)。上述操作系统需要安装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或以上)版本【18】。

l、软件安装

将STEP 7安装盘插入CD/DVD ROM,打开光盘,双击Setup.exe图标,可执行STEP 7

的自动安装程序。安装时可以根据弹出的引导信息,按规定的步骤进行。

STEP 7软件可以选择三种安装方式:

①典型(Typical)安装:可以安装STEP 7的所有语苦、应用程序、项目示例和文档;
I勺《古人字坝l。+{卟’2l笆艾

②最小(Minimal)安装:只安装一种语言和基本的STEP 7程序;

③自定义(Custom)安装:可选择STEP 7安装的语言‘、程序、示例和文档。
STEP 7安装过程中,安装程序将自动检查计算机硬盘上是否有SIEMENS的授权。如果

计算机没有安装授权,安装程序会自动提示用户进行“授权”的安装。

2、授权

授权安装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进行:在安装过程中直接安装授权和在使用时或稍后再安装

授权。

STEP7的“授权”被存放在一张只读的授权软盘内,每安装一个授权,授权盘上的计数

器将被减1,当计数值为0时,就不能再使用这张磁盘进行授权安装。使用Authors W程序

可以把授权收回到授权盘,也可在硬盘的不同区之间移动、转移授权。

安装过程中,同样会出现PG/PC接口设置提示对话框,以定义PG/PC与PLC之间的通

信接口。PG/PC接口的设置与STEP7.Micro/WIN软件基本相同。也可单击提示对话框“Cancel”

忽略该步骤。因为在软件安装完成后,仍可通过SIMATIC程序组或通过“控制面板”中的

“Setting PG/PC Interface”显示该对话框,并进行通信连接设置。

4.2 STEP 7软件界面简介

4.2.1 STEP 7基本图标说明

软件安装完成后,通过点击计算机“丌始”菜单中的“SIMATIC”_“SIMATIC Manager”

选项,或双击桌面快捷方式图标,即可快速启动STEP 7,如图4.3所示。起动SIMATIC Manager

后,即可进入STEP7的操作界面,操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项目窗口栏等

部分组成。

l、标题栏

显示区的第一行为标题栏,标题栏显示当前『F在编辑程序(项目)的名称。

2、菜单栏

显示区的第二行为菜单栏,菜单栏由文件(File)、编辑(Edit)、插入(Insert)、检视

(View)、PLC、选项(Options)、窗口(Window)、帮助(Help)等8组主菜单组成,每

组主菜单都含有一组命令,进入菜单后点击相应的命令即可执行所选择的操作。

通过菜单栏中的对应命令,可以实现对文件的管理、对象的编辑、块的插入、显示区的

设置、PLC联机、选项设置、视窗选择或打开帮助功能等。
图4.3 STEP 7软件主界面

Figure4.3 The interface of STEP 7

3、工具栏

显示区的第三行为工具条,工具条由若干工具按钮组成,工具条的作用将常用操作以快

捷按钮方式设定到主窗口。当用光标选中某个快捷键时,在状态栏会有简单的信息提示,如

果某些键不能操作,则呈狄色。工具栏中除常规的文件打开、保存、打印、打印预览等标准

工具按钮外,还有很多S7专用的快捷按钮。可以通过主菜单检视(View)_I具条(Toolbar)选

项来显示或隐藏工具条,快捷按钮图标的具体含义见后述。

4、项目窗口

“项目窗口”用来管理生成的数据和程序,这些对象在项目下按不同的项目层次,以树

状结构分布。

在SIMATIlC管理器中可以同时打开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视图由两部分组成。左半部

窗口称为“项目树显示区”,可显示所选择项目的层次结构,点击“+”符号显示项目完整的

树状结构;右半部窗口称为“对象显示区”,可显示当前选中的目录下所包含的对象。
4.2.2创建项目

STEP 7安装成功后,将在Windows桌面上出现SIMATIC Manager图标,双击该图标后,

激活STEP 7助手,出现如图4.4所示的界面。在创建项目的过程中,要完成对CPU型号的

发定、组织块的选择、编程语言的选择和项目名称的确定。

黪薹酆P一咎
图4.4 STEP 7新建向导

Figure4.4 STEP 7 new guide

1、设定CPU型号

在图4.4中,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CPU设定界面,如图4.5所示。此时设定的CPU型

号为CPU313C。默认的MPI地址为2(可在2"-"31之间选择),默认的组织块只有OBl。

图4.5 CPU型号的设定

Figure4.5 The setting of CPU module

2、 组织块和编程语言的选择

为 进一步选择其他组织块和编程语言,在图4.5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出现如图4.6所示

的界面。此时供选择的其他组织块有:OBl0、01335、OB40、OBl00。选择的 编程语言是LAD。
图4.6组织块的选择

Figlare4.6 The choice of organization block

3、项目名称的确定

在图4.6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出现确定项目名称界面。如图4.7所示,此时确定的项目名
称为电梯程

图4.7确定项目名称

Figure4.7 Determine of project name


内蒙古人学f矾f‘学位论文

4.3 S7—300PLC硬件组态及网络搭建

4.3.1硬件组态

i,J.面我们通过项目管理器新建了一个自动化解决方案。在项目中,站点代表着可编程控

制器的硬件结构,它包含了每一个模板的组态数据及参数赋值。

对于一个依托PLC实现控制要求的项目来说,硬件组态是整个逻辑编程的首要任务,通

过在窗口中对机架、模块、分布式I/O、通讯模块以及接口模块进行排列,利用软件中虚拟的

机架来反映实际的机架,在其中插入特定数目的模块。

硬件组态步骤:

1)打开电梯程序中的SIMATIC 300站点,双击右边的硬件如下图4.8所示

程序3
;I碍ATIC 300(1)

圉cPu 313C

乎cP 343—1

:IMATIC硼工Steti on(

图4.8站点硬件选择

Figure4.8 Site hardware options

2)打开硬件组态界面,在硬件目录中打丌一个SIMATIC 300站点RACK一300,双击或

拖到左边窗口,这样一个虚拟机架就建立成功了。机架旁边的数字代表相应的槽号,下面对

应的部分会显示订货号、MPI地址和I/O地址的详细信息。

3)根据前面章节所设计的CAD图纸,我们就能进行相应模块的硬件组态了。首先,在

组态画面中右边的目录栏中找到SIMATIC 300站并且打开,找到PS.300文件夹并打开,选

择对应的电源模块型号,双击或拖动到机架的一号槽位置,这样电源模块就选好了。其次,

在CPU.300文件夹中找到相应型号的CPU,双击或拖到机架的二号槽位置,三号槽位置一般

为接口模块保留,本设计未用到。再次,我们通过SM.300文件央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信号模

块,拖动到虚拟机架上的四号槽和五号槽的位置。最后,在CP一300文件央中找到Industrial

Ethemet文件央,选择CP 343.1里面相应的通讯模块。这样就完成了全部的硬件组态。详细

步骤见下图4.9所示
— i— — — — 鉴丛塑堡堕L— —~SIMATIC
豳00

+J
t_C}一3C0
C7

t■CDJ-390

潮s毯ATjc 3∞ 一
。_ii翻一0∞
+o■鞠一3豳
+■C7 +—l盆一『≥禧
J嚣一奠0
:旧CF-.≈强39b'-鹫
+二J G&tew3T,
+—}越,A。一3∞
t--J翘一3钓 +J怒一b“r£§eo
。:。-l Cr鬟搀“8“矿

+■鞫
—J I矗如;tr:d Z{§}r£e o
-oJ脯?~EXTENSIOn= ・■C嬲3】0 :JJ。玲1-渤300300滋◇y

+j豳豳

一■P_s一3∞ +J Cf'U 312 I鞠


・。J£}U 312C +■I/0-300 +J嚣3{3一i脚戤{l

・臼嘲
PS 307 2A +■■开3{3-I k蛾
!■C/'lf 313 +■jp疆艇E
PS 307 5_茂 +JJ濑狂麟
+■鼯eeld 3∞
+■}日-nt—to咔eiAt

图4.9硬件组态选择

Figure4.9 Hardware configuration oDtions

至此,组态完整的机架如图4.10所示。

图4.10硬件组态

Figure 4.1 0 Hardware configuration

掌彳牛组态完成后一定要对组态进行保存和编译。然后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到配置好的PLc
中,由此建立STEP
7与S7—300PLC匹配连接。

4.3.2网络组态

、T. 耋掌成硬件组态工作后,我们需要利用MPI网络、工业以太网与触摸屏和上位机进行通
讯。因此还需要配置网络拓扑图。西门子s7.300PLc系统的主要通讯网络有以下四种:一。~

下。!:MH‘Muln P0i11tInterface)是多点接口的简称。当通信速率要求不高,通信数据量
?、銮竺’.可以采用的一种简单经济的通信方式。通过它可组成小型PLc通讯网络,"实现PLC
之J目的少量数据交换,它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和软件就可网络化。 s7-;oo cPu都集成了
}勺+家古人。事!坝Ij号j世论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MPI通汛协议,MPI的物理层是RS.485。通过MPI,PLC可以同时与多个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包括编程器PG或运行STEP 7的计算机PC、人机界Inj及其它SIMATIC s7,M7和C7。

2)PROFIBUS是一种具有国际化、开放化以及不依赖生产商的现场总线标准[25】。它广泛

应用于全集成自动化的工业车间级监控和现场层通信系统,符合IEC61 158国际标准,是目前

世界上最成功的现场总线之一。全世界的设备节点数已经超过2000万。它由三个兼容部分组

成,即PROFIBUS--DP、PROFIBUS--PA、PROFIBUS.FMS。可实现现场设备层到车问级监

控的分散式数字控制和现场通信网络,从而实现工厂综合自动化和现场设备智能化提供了可

行的解决方案。

3)工业以太网用于工厂管理和单元层的通信系统,符合IEEE802.3国际标准,可以采用

TCP/IP或ISO协议,通过网关连接远程网络…。

4)点对点连接可以连接两台PLC,以及计算机、打印机、机器人控制系统、扫描仪等非

西门子设备。使用CP通信处理器模块或通过CPU集成的通信接口,可以建立经济方便的点

对点连接。点对点通信提供的接口有RS一232C(全双工模式)和RS.485(半双工模式)

/RS一422A[61。

STEP 7软件在硬件组态时可以方便的对MPI地址进行设置。在组态完的CPU处双击后,

进行CPU的MPI地址设定。如下图4.11所示。一般情况下CPU节点的缺省MPI地址为2,

PG节点的缺省MPI地址为0,OP节点的缺省MPI地址为1。

鼬f黧黼船缎翦掰翱蜮黯强醐翻熙蚓黼蓐藕鞫鞲鞠龋嘲戮鼢霸嘲醐龋醐瞄黼鳓艟鞠辫魈酾嘲鞠穰翩嘲砸啊嘲鼬嘣酾龋嘲嗣麟鼎掰黼礴醴嘲绷啊酾嘲嘲暖鼹疆暖疆r--一m一一—-嘲
纛、;j 菇毪:,x .
..置乏一 j,、≯ 翥、・ Ⅳ暑㈡

13谚暑,日吼:吕二…曼璧,}.照。受。廪雪篓墨.蟹一一 ~……………… 一… ~

爨懿懑踵阁黼幽随 一一一盛菇j
“~

l l rs 30T IOA 时列中断 l周珊睦中断 l诠尚f,时钟 |俣护 l 遥讯 戤但)|苎蚴I


22

2J
I丑瑾唔能f6
I,ttr,a/.配g
乍规

简短盎逑:
} 启动 i周期,时钟葬苗墨

cPv 31317
■:I…_■■棚蚓咖删蛳■■j‘¨ 盘翟存H墨 }中断 l ‘强t^}^#;_ .1

2f I萨曩 ,orkm-@ry 841∞; 常规 参数|


3 虹5,m2 int・F“・
co∞哦tiz吒蛳d●●"
擅吐8,∞日tDc2
埔D:rS/脚c7.

OOk,iz):IPI coIⅡ 地址∞:

订簧号,固件 61笛-7 313—邬阳3—∞ 最商地址:31
’6 替cP 343—1

T 313C {鹌自辜:187 5Im”


名称趣): lcPu

9 接口 子闷睚):
眦 {
§黜g玉疆同
10 荛型:
¨
地址: 2
。。。。一艇∞
{屠性∞… {
己联网: 是 属性C
~.璺隧墅~j
’遣释蛙):

蚓(o)碾
I植≯憎植换
…vu…、————・・一
,ⅥAT {勖晖’
厂i茎]取楠 { 帮助

苎互墨以获取帮助. :…么
中进行的。在这早我们把IP地址设为192.168.0.10。如下图4.12所示:

图4.12 TCP/IP地址的分配

Figure 4.1 2 The distribution of TCP/IP addres8

引 c 幺, L1/
儿L 。

也 睡 伽网彤懈} 如拓系讨 缄悃已搏绺喊搬皖蔚铖1‘ 虎氆 籽网耐璐 躲嘴靶建:一 黏关新钉 瓤蜞到摒 站 P口 中的 添 最加 口八会 要在 一
摸章 到站给 此点出 。

4.4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4.4.1系统控制流程图

根据系统要求,设计电梯系统流程图如下图4.13所示【26】。
图4.13主程序流程图

Figure4-1 3 The flow chart of main


programnle
4.4.2电梯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

l、各个楼层设上/下呼叫丌关(顶层与底层只设计一个)。

2、电梯平层到位后,轿厢门具有手动、自动丌关门功能。

3、电机拖动轿厢实现上升、下降功能。

4、电梯外围有数码管显示当前楼层位置功能。

5、电梯内呼盒(触摸屏)具有内呼选层功能,同时显示当前楼层位置。

6、内呼、外呼记忆功能当轿厢有多个内外呼指令时,电梯应能按顺序自动停靠车门,并

能确定运行方向。

7、自动定向功能。选层指令相对于电梯位置具有不同方向时,电梯应能按先入为主的原

则,自动确定运行方向。

8、呼梯记忆与顺向截梯。电梯在运行时,对符合运行方向的召唤,能逐一停靠应答。

9、电梯运行过程中,开关门按钮自保护功能。阻止一切轿厢运行时的功能。

10、自动开关门控制功能。在轿厢平层后,轿厢门自动打开,延时5s自动关门。

由于电梯楼层较多,部分程序代码如下图4.14、4.15、4.16、4.17所示。

甚F;一与
甚F—b
日!F一鱼
BiF;一b
——————]磊虱1了5磊警坐型旦型生———~
:标题:—————————————————————~
程序段

24 0 1126 CJ i[12 4 i

卜——一卜——一卜——一s H
P,IO 0

程序段16:标题:

27 o I]26 0

/卜——一/卜——一/卜——一R H
1124 1 rdO 0

程序&17标题:

24 2 1126.0 I]24 3 M0 i

卜——一卜——一卜——一。;H
程序段18标题:

图4.15部分楼层平层处理

Figure 4.1 5 The layer


processing of pan of floor

程序段51:标题:

1 M1 日4 3 肺7

_一

0 Ii 2
.1

卜_—————一/卜————一/卜————’一
卜—一

卜—一

程序最52:标题:

程序段53标题:

1 1 Ml 0
00 7

}-—————————一/ s卜—一

0 5

s卜—-一

图4.16轿厢下行信号处理

Figure 4・1 6 Car downlink signal


processing
——————=——坐型塑塑型——~ 程序段68:标题:——

怠 r一
U m5 6

卜—————一.卜——一

程序段69:标题:

2 MO 1 M5.7

卜.—————一卜—————一卜—'一

程序段To.标题:

2 M6 o


●,-

卜————一卜一

图4.17部分楼层停车信号

Figure 4.1 7 Part of floor


parking signal

以 b=]
分 整 程 还包 显

上关 为门 八控 层制 梯内 模呼 型信 主口了 要保 部持 功上 能行 的信 梯号 形登 程记 序与 图保 ,持 完等 的由 于 序篇 控幅 制有 限


, 括本 数文 码中 管将 不 示再 控详
制细 说 开明 。

4.5本章小结

绍 啤 7
工 的 硬
统 工 的绍 细不 乳之 印酬 软联 件翻中和 差 程孰 建撼立据 、实 际 件电 组梯 态的

系能 , 本网利 章络用 主搭软 要建粥介的进 行 S作程 。序"对啪


对的 软比辅件介写 , 蜘张耨用软最 ,件缘(r 潮杯蚬现 的同描 阐数制 述据冕 了块求 。
第五章组态软件和触摸屏设计

5.1组态软件简介

5.1.1组态软件的产生及发展

20世纪40年代,多数工业生产过程处于手工操作状态,人们主要凭经验、用手工方式

去控制生产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靠人工观察,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也靠人工去执行,

劳动生产率很低的。50年代前后,一些工厂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此

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普遍采用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多数为气动仪表)等

进行显示:进入6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大量采用气动、电动单

元组合仪表对关键参数进行指示,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应用于过程控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

和设定值控制等。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丌发、应用和普及,对全厂或整个工艺流程的集中

控制成为可能。20世纪70年代中期,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的

开发问世受到了工业控制界的一致青睐。集散控制系统是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冗余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融为一体的装置,其组成示意图如图5.1所

示【2川。结构上的分散布局,通过操作计算机实现了监视、操作与管理的相对集中。

图5,1集散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Figure 5.1 Structure schematic drawing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组态软件是伴随着DCS的出现走进工业自动化应用领域的,并逐渐发展成为第三方独立

的自动化应用软件,尤其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基于个人计算机的

组态软件的发展和普及。

目前,大量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采用上位计算机加可编程序控制器(SCADA.PLC)的方
冈欲11人字f叫』与j位论义

案以实现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其中,安装了组态软件的上位计算机主要完成数据通信、网

络管理、人机交互和数据处理的功能;数据的采集和设备的控制一般由PLC等完成。

在组念软件出现之前,大部分用户是通过第三方软件(如VB、VC、DELPHI、PB甚至

C等)编写人机交互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这样做存在着丌发周期长、工

作量大、维护困难、容易出错、扩展性差等缺点【27】。

世界上第一款组态软件InTouch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的Wonderware公司丌发。

组态软件类似于“自动化应用软件生成器”,根据其提供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积木式搭

建人机监控界面,不仅提高了自动化系统的开发速度,也保证了自动化应用的成熟性和可靠

件。

5.1.2组态软件的定义

组态软件是一种面向工业自动化的通用数据采集和监控软件,即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软件,亦称人机界面或HMI/M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Man

Machine Interface)软件,在国内通常称为“组态软件”。

组态软件从总体结构上看一般都是由系统开发环境(或称组态环境)与系统运行环境两

大部分组成。系统开发环境和系统运行环境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实时数据库。如图5.2所示。

图5.2系统组态运行环境和实时数据库的关系示意图

Figure 5.2 Relationship diagram between system configuration running

environment and real.time database

5.1.3组态软件的功能

作为通用的监控软件,所有的组态软件都能提供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进行监视、控制、管

理和集成等一系列的功能,同时也为用户实现这些功能的组态过程提供了丰富和易于使用的

手段和工具。

利用组态软件,可以完成的常见功能有:读写不同类型的PLC、仪表、智能模块和板卡,

采集工业现场的各种信号,对工业现场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图形和动画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呈

现工业现场信息;将控制系统中的紧急工况(如报警等)及时通知给相关人员,使之及时掌
内’《li人手f|姒fj弓’j恒沦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对zi)l匕现场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和数字运算等处理,并将结果返

回给控制系统;对从控制系统得到的以及自身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存储;将工程运行的状况、

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警f㈡L/r-口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统计运算结果制作成报表,供运行和

管理人员参考;提供多种手段让用户编写自己需要的特定功能,并与组态软件集成为一个整

体运行。大部分组态软件提供通过C脚本、VBS脚本或C≠≠等来完成此功能;多个组念软件

之间可以互相联系,提供客户端和服务器架构,通过网络实现分布式监控,实现复杂的大系

统监控;将控制系统中的实时信息送入管理信息系统,也可以反之,接收来自管理系统的管

理数据,根据需要干预生产现场或过程;通过因特网发布监控系统的数据,实现远程监控等。

5.1.4使用组态软件的一般步骤

针对具体的工程应用,在组态软件中进行完整、严密的开发,使组态软件能够正常工作,

典型的组态步骤如下[28】:

(1)将所有I/0点的参数整理齐全,并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以便在组态软件组态和PLC

编程时使用。

(2)明确所使用的I/O设备的生产商、种类、型号,使用的通信接口类型,采用的通信
协议,以便在定义I/0设备时做出正确配置。

(3)将所有I/O点的I/O标识整理齐全,并以表格的形式保存。I/O标识是唯一确定一

个I/O点的关键字,组态软件通过向I/O设备发出I/O标识来请求其对应的数据。

(4)根据工艺过程绘制、设计画面结构和画面框架。

(5)按照第1步统计的参数表格,建立实时数据库,正确组态各种变量参数。

(6)根据第1步和第3步的统计结果,在实时数据库中建立实时数据库变量与I/O点的

一一对应关系,即定义数据连接。

(7)根据第4步的画面结构和画面框架组态每一幅静态画面。

(8)将操作画面中的图形对象与实时数据库变量建立动画连接关系,设定动画属性和幅
唐笔
£又寸0

(9)根据用户需求,制作历史趋势,报警显示以及开发报表系统等,之后,还需加上安

全权限设置。

(10)对组念内容进行分段和总体调试,视调试情况对组态的软件进行相应修改。

(1 1)将全部内容调试完成以后,对上位组态软件进行最后完善,如:加上丌机自动打

丌监控画面,禁止从监控画面退出等,让系统投入正式(或试)运行。
5.2 WinCC概述

SIMATIC WinCC(Windows Control Center,视窗控制中心),是西门子在自动化领域中

的先进技术和Microsoft的强大功能相结合的产物。它有各种有效功能用于自动化过程,是用

-7+ktfJ算机上的,按价格和性能分级的人机界面和SCADA(Supervisorv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

WinCC集成了SCADA、组态、脚本(Script)iN言和OPC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了

Windows操作系统(Wlndows 2000或XP)环境下使用各种通用软件的功能,它继承了西门

子公司的全集成自动化(TIA)产品的技术和先进无缝集成的特点【2 91。

WinCC运行于个人计算机环境,可以与多种自动化设备及控制软件集成,具有丰富的

设置项目、可视窗口和菜单选项,使用方式灵活,功能齐全。用户在其友好的界面下进行组

态、编程和数据管理,可形成所需的操作画面、监视画面、控制画面、报警画面、实时趋势

曲线、历史趋势曲线和打印报表等。它为操作者提供了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操作环境,不

仅缩短了软件设计周期,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WinCC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整体开放性,它

可以方便地与各种软件和用户程序组合在一起,建立友好的人机界面,满足实际需要。

5.2.1 WinCC的体系结构

WinCC Explorer类似于Windows中的资源管理器,它组合了控制系统所有必要的数据,

以树形目录的形式分层排列存储。WinCC分为基本系统、WinCC选件和WinCC附件。

WinCC基本系统包含以下部件,其体系结构如图5.3所示。

图5.3 WinCC体系结构

Figure 5.3 WinCC system structure


内蒙古人学倾I:学位论文

WinCC以丌放式的组态接口为基础,丌发了大量的WinCC选件(Options,也称选项,

来自于西门予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和WinCe附件(Add.ons,来自西门予内部和外部合作伙

伴),主要包括以下部件‘2 7I。

(1)服务器系统

(2)冗余系统

(3)Web浏览器

(4)用户归档

(5)开放式工具包

(6)WinCC/Dat@Monitor

(7)WinCC/ProAgent

(8)WinCC/ConnectiVity Pack

(9)WinCC/IndustrialDataBndge

(1 0)WinCC/IndustnalX

(11)SIMATIC WinBDE

WinCC不仅是可以独立使用的HMI/SCADA系统,而且是西门子公司众多软件系统的重

要组件。比如,WinCC是西门子公司DCS系统PCS7的人机界面核心组件,也是电力系统监

控软件PowerCC和能源自动化系统SICAM的重要组成部分。

5.2.2 WinCC的性能特点

作为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WinCC V6.0具有出色的性能[281。

(1)创新软件技术的使用。

(2)包括所有SCADA功能在内的客户机/月艮务器系统。

(3)可灵活裁剪,由简单任务扩展到复杂任务。

(4)众多的选件和附件扩展了基本功能。

(5)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为其组态数据和归档数据的存储数据库。

(6)强大的标准接口(如OLE,ActiveX和OPC)。

(7)使用方便的脚本语言。

(8)开放API编程接口可以访问WinCC的模块。

(9)具有向导的简易(在线)组态。

(10)可选择语言的组态软件和在线语言切换。
iJ,j蒙古人字坝I‘0’:{j?论义

(1 1)提供所有主要PLC系统的通讯通道。

(12)与基F PC的控制器SIMATIC WinAC紧密连接,软PLC/:晒槽式PLC和操作、监

控系统在一台PC机上相结合无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

(1 3)全集成自动化TIA(Totally Integrated Automation)的部件。

(14)SIMATIC PCS7过程控制系统中的SCADA部件,如SIMATIC PCS7是TIA中的

过程控制系统;PCS7是结合了基于控制器的制造业自动化优点和基于PC的过程工业自动化

优点的过程处理系统。基于控制器的PCS7对过程可视化使用标准的SIMATIC部件。

(1 5)集成到MES和ERP中。

5.2.3基于电梯模型的WinCC的组态

l、在WinCC项目管理器中新建工程如图5.4所示。

图5.4 WinCC项目建立

Figure 5.4 WinCC project set up

2、在打开的新建项目工程中新建项目名称如图5.5所示。

图5.5 WinCC项目名称的建立

Figure 5.5 WinCC project name set up


勾蒙占人学f坝』+学位论文

3、根据Step 7中硬件组态早关于通讯模块的网络建立,在WinCC中需要访问陔IP地址。

在连接参数中需要设置IP地址(PLC)、机架弓’、插槽号,如图5.6所示。

霞溺缓霾藩壤飘赢霸隧剿巍黝慰嬲徽嬲黝—。。。。。。一戈翻
连接 {

s7网络地址
工P地址卧 陋2.158.0.10 l
机架号遥):蜀r~“
{插糟号@号辽): I
12 l {
●■■■■■■■●■■●●-

F-控送,接收原始数据块06I)

连接贽源《): i02

输入远程cPu的插槽号.
有效范围:0..18

I 取消 l 帮助
卜一确定

图5.6连接参数设置

Figure 5.6 Connection parameters settings

4、在变量管理器中根据 Vo蕊 数进行变量的建立如图5.7所示。

D裔窜}删■卜 一

缮m-鱼熏:■誊三暑i铅Ip
二:矗《Lwz8z簧 ^=={蓑制3餐薏£ 雠o。3 20,1,l 2_/2,10争08:58:10
=4 1LWzBZ鬻 二:谖j嘲鼹谶 l∞,o 譬o,l/l;}/2l 1F年。了£3_,;27
=釜20l妒z嚣z群 =:避靠翻蜒盈 糯p,l 嚣01 I/12,/2l下—警。了:33146
二二毒3twz丑z警 二二避炜《3靶盈 撼e.2 201 l/t2/2l下qo臼7 2:}4:lo

=3 5LWZBZV 二:i兰皋《§琶鬓: 罐D.4 201t/12/21下午07}34=25


:3 6Lwz扫zV 二i瑟甫《§琶譬} J∞.6 20l 1/12,21—Fqo 07:34:诅2

_:=誓7L靴嚣z聱 二i蠹带《j摩避 摧o.6 20ll/t2/2l。F牛07::}嘻:5岛


=o 8Lw】二8z肇 二:避雉}|j露:霹: 嚣o.7 20ll/l;!/21—F-嵴=07:盏阵:17
=盐嚣■瞄z ==避希《变曩t 躺。a 2nll/12,2l下讳:O譬:鞋8=20
=lG-MXZ =避津躬燕蔫匪 J迥,l 20ll/ll},22 J:嗣P 1。ot砭5:'嚣

二3lL髑鼢J =:超£带4藏。曩l ^|.o 嚣ol l/12,22 J:止F o身:翟嚣l嚣O


|=誓捌甜样臻蟮 篡瓣枣《期lj曛 A1.1 20l I/l毫,22上午0奢;窭辱t08
:江嗣■赣∞3 =i蘸r南《爨蔫l ^1.2 201l/l∥22 J巴—筝。静;2晤;2l
=:薹《L瑚鼍£白了 ::i蛙1毒《鞫翻睦 ^1.3 20l l/l:!,22 J:-o#o静f2蓐:朝
=誓嘲。啪了 =:j摭靠琏:鼷:j睦 舂l。嚏 2辟1l/l:y22上串0争;2蟮:14嚣
_=麓6t稿睦I翳了 二:j鲑矧萎噬 ^1.§ 20l l/liy22上'elF-09:25:嚣乍
=盗7L鞘鄹 =嫩靠《!篷避
二史壁瘴13贬:gl
A1.6 窭Ol l/12,22上午。窖:2,:0尊
=:誊8LN翻D, Al,7 20,I/12,22上啕;o雪;27:18
j=:鼍k杜i孙巷nk蛐《慧h1 =避皋{j麓壁 D嚣1,Do。o 201l/l:驴22 J=午。霸i《6103
39u卷t、#时!、kon睾Ihl 二:避讳≈至£璧 士}B1,Do.1 20l 1/lZ,22 J:卑o 09t罐B:16

o 8LwHxDK羔 =:避雉罐勇翻鞋 A128.5 20l l/t2/22上午09;&3:02


:=毒s眉蛄s了rK互 二:赔I制要翻蘩 Ao.蝣 20ll,t2/22』:碍:0尊:50:为唾
=o嚣琏pw =:谶a爿碹E霉£ E126.2 20ll/10,2【2上午ll:20:童9
二:=盖S强瞄驽J百蕺2 =避制j蕺撼 A档。s 2瞎l I/12/窑2 J=警a9:霞§:3嚣
1i|£蝴 =二始£爿稍鬻毫冀霪 琶I.o 20l I,l二},窑2点。带10:03:l哇
1=:童§L蝴s静x嚣 =檄{拟§簦黛£ Al奢4.n 20l l,1翟,22上・o产l牡:lo;ao
1二j 2t.姗搭扣莪墨 =避蒯臻《鬣 A124。2 薏Gl J:华l礴:10:2l
I,l:},22
=盖2L崭袱静x墓 二i砉|a纠3甏蒜 AI嚣通.1 20l I,j2/22J:年lo;{o;尊乍
=▲"gL.W*rlXDIg z :==二避制3鞋拦 ^lod,3 霉011/l翟∥02 J:午l磅:ll;0l
=土扎1l}lls豇xZ =避制鼹越 ^12锺.哇 2Dll,rl::,22上午10:,1:17
.=:≥《LwH篡D嚣z 二二避嘉d臻i煎 ^12锺。6 2011/l:!/22上午1d;11:3口
j::盘《L硼s蚤|-z 二避拳{翌}篁& 丘124.嚣 2011/12/22上年lg:ll:48
=童鼬。硼sD嚣z 二:避瘴g!匿麓 鱼125.n 20l t,12,22 J=毋产to,§2:38
=35L碍l疆DKz =避a讨变叠} ^12吐.7 20Il/12,22 J=t产18jlo:ll
二:_:鼍轧wHx蛰K2 =:蹙±靠目j蓖爨 A】2落.1 20l l/12/22 J二—oF loi 13;2骞

二j6L、嗣}fspKz 二二避制褒霹 ^12錾.2 20ll/tj}/22 J=掣lo:l喜:4秸


栉王辟v{心祜x1600、燮露’9譬瑗、嚣z孰蠢Tic s7 Pf链》托圮oL s"z了嚣、TcP,gp'x学t母v矗tor、

图5.7变量表的建立

Figure 5.7 Establishment of the variables

。}l
内’象占人学f』!j{I学他沦文

5、在变量建立完成后,利用WinCC软件中的控件和按钮以及画面结构,绘制出电梯模

@鋈鋈至鋈鋈鋈霞瞳囊夔匿霆羹鋈鋈溪囊蒸圈
拟系统界面图如图5.8所示。使其能够实时反映电梯运行状态和位置情况。

图5.8监控画面

5.3基于电梯模型的组态软件WinCC flexible设计

WinCC flexible,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工业全集成自动化(TIA)的子产

品,是一款面向机器的自动化概念的HMI软件。WinCC flexible用于组态用户界面以

操作和监视机器与设备,提供了对面向解决方案概念的组态任务的支持。WinCC flexible

与WinCC十分类似,都是组态软件,而前者基于触摸屏,后者基于工控机。

5.3.1 SIMATIC HMI简介

在工艺过程同趋复杂、对机器和设备功能的要求不断增加的环境中,获得最大的透明性

对操作员来说至关重要。人机界面(HMI)提供了这种透明性。HMI是人(操作员)与过程

(机器/设备)之问的接口。PLC是控制过程的实际单元。因此,在操作员和WinCC flexible

(位于HMI设备端)之I’自J以及WinCC flexible和PLC之间均存在一个接口。HMI系统承

担了过程状态显示,HMI设备上的画面可根据过程变化动态更新:操作员可通过图形用户界

面控制过程,直接设置参数值或操作设备;过程的临界状态会自动触发报警,当超出设定范

围时会在HMI界面提示报警;HMI系统可以记录报警和过程值;HMI系统可以管理具有不
同访问权限的操作员:HMI系统可以将过程和设备参数存储在配方中,可以将参数一次性从

HMI设备F载到PLC中,以便改变规格时进行生产等任务【3()]。

5.3.2 WinCC flexibIe

WinCC flexible采用模块化设计开发,为各种不同的HMI设备量身定做了不同价格

和性能档次的版本:微型版(WinCC flexible micro)、压缩版(WinCC flexible compact)、

标准版(WinCC flexible standard)、高级版(WinCC flexible advanced)。随着版本的

逐步升高,WinCC flexible的功能得到了扩展,可以通过Powerpack程序包将软件升级

到更高版本中。

WinCCflexible是新的西门子操作面板组态编程软件,比Protool功能更加强大,同

时界面也更加人性化,可以大大提高编程人员的工作效率。WinCC flexible软件包含三

个组件:WinCCflexible工程系统,WinCC运行系统,WinCC flexible选件。

WinCCflexible运行系统用于过程可视化,和自动化系统通讯,处理并维护报警信

息和数据,操作自动化生产过程。WinCC fleXible运行系统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用户

组态程序,也可以用于在组念计算机上模拟、测试用户编译完成后的组态文件‘31l。

5.3.3基于电梯模型的触摸屏组态

1、WinCC flexible与PLC的连接。首先在PLC硬件组态界面中构建网络拓扑图如下5.9

所示。通过在Step7中集成触摸屏组态软件,可以设置PLC与触摸屏的通讯方式。其中波特

率设置187.5Kbps。接口方式选择IFlB MPI/DP。网络选择MPI网络。PLC设备地址为2、扩

展插槽为2、机架为0,见图5.10。

戮缫鬻斓黼擎㈣㈣㈣黼徽㈣黼谳擎黼麟黼粼黼黼㈣黼黼黼黼黼粼@渊黼黼粼淄黼粼粼麟燃瀚渊黼燃紫夔
—L二ii二otnerioet ㈣
' ’

㈠。÷

SI矾AT工C 300(1) S1MAT工C】 -iMI stati。n(1)I著轹。 s工MAT工c栅工stati。n(1)


图 :口-
::£
:÷
j々}=
;㈤ ;阮:E I类型-SIMATIC咖I station

圈 _ 固 — j

图5.9系统网络图

Fiffure 5.9 System network diagram

46
内蒙古人学坝Ij学位论文

型g 攀蕴掣 ;.iz&.。筮莲g≤i。..:=。.i;:≤!二g塑lll§§li篷ii鎏i。Ji釜lill§liili篓§li薹i≤篓liil国l:墓.=l:il§≤i鍪l雪i薹釜≥i§ii≤§lll划釜。:;.1鍪筮噩ill。。盏。i盎i耋j{
开 ’5:h1^一::s7:00j・忙0 一.电梯程丹=,嘻:H^tc 300<:> _:cPo:::c
一.cPo!:3c 一{开 一

拳蛋女


撮口

匿溷 一 燃

粹 媾嚣 谶 豁
樊越 踱特】‘
■a—E文 * 地址

量■瞄捌雌‘H5^) …
扩晨捆‘f● {
地址 ;
访l坷点 :t划睫 j }

09m矗tI‘ 回,萤&—t∞%一±" 主站数 目循环排 }


~…………+~~…一一…“~~‘…一……一…^


一¨f~,

图5.10触摸屏通讯连接

Figure 5.1 0 Touch scree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2、触摸屏变量建立如图5.1 1所示。根据I/O分配的点数,创建触摸屏(内呼盒)变量连

接。使动画中得各个按钮、传感器及数字显示等变量与电梯控制程序中的I/O地址间建立数

据连接。其中变量地址与Step7软件符号表中的相同。由于楼层间距比较短,大约13cm,所

以采样周期设置为100ms。

开r_】控韦Ⅱ
鬣潮溢氍翻鬣篮驻糊警篷幽錾筮鏊潮溢毯鍪糊
廷E|壹一1 800I DB 1DBX 0.0 1 loo ms .:耒定义,
关r]控韦Ⅱ 连接一1 Bool DB 1 D8×o.1 1 looms <采定义’
一楼内呼 i主接一1 Bool I 1.o 1 looms <耒j5苣义,
二楼内呼 连接一1 BooI I 1.1 z 100ms <耒定Se_>
三褛内呼 连接一1 Bool I 1.2 1 iooms <未定义>
四楼内呼 连接一1 BooI I 1.3 1 ioOms 《未定义》
五楼内呼 连接一1 Bool j 1.乓 1 】00m5 ≮未定义>
六楼内呼 连接一1 Bool I t.5 1 100ms 《未定义>
七楼内呼 i奎接一l Bool I 1.6 i 100ms ‘未定义》
J\{姿内。乎 BooI ‘未定义)
连接一1 Z 1.7 1 100 ms
i樱位置标志 连接一l B00! M o.0 1 100 n’s ‘未定义>
2楼位置标志 i奎接一1 Boo! H o.1 1 100 n15 ‘未定义)
3褛位置标志 连接一1 BooI H o.2 t 100ms 《未定义>
埔E位置标志 :i圭接一1 BooI M o.3 1 100m5 《未定义,
5j粪位置标志 连接一1 BooI M o.噜 t ∞o nls ‘来j差义>
6l娄位置标志 连搔一1 800l M o.5 1 ∞o m5 ‘求定义'
7楼位置标志 连接一1 Bool M o.6 1 100m5 ‘未定义>
8{姿位置标志 连接一1 BooI M o.7 1 100 n’s 一‘未定义>
数码管下箭头控制 i奎接一1 Bocd Q o.s 1 100 n、5 <未定义,
数码管上箭头控制 连接~1 Bool Q 0.6 l 100ms ‘未定义>
数码管负极 廷E接一1 B001 q o.7 1 100 n15 ‘来蜀苣义)
一楼内呼登记 i耋接一1 800I Q 1.0 1 100 nls ‘未定义>
=褛内呼登记 i妻接一1 BooI Q i.i 1 100 n15 《未定义>
三褛内呼登记 i妻接一1 Boo! Q 1.z 1 100 n15 《未定Se.>
四楼内呼登记 i宴接一1 Bool Q 1.3 1 100 nls 《未定义>
五楼内呼登记 连接一l BooI Q 1.4 l ioo nls 《未定义>
六楼内呼登记 i奎接一l Bool q 1.5 1 ioo n’s .《未定义>
七楼内呼登记 5i至攮一1 Bool Q 1.6 1 ioo n’s ≮采定义>
豳量羹萋 誊要蓄着誉蓍季萤霆妻毫星菩警蚕羹萋垂 誊譬客萤 八楼内呼登记 l薹搔一1 800I Q 1.7 l i00 n’5 t未定义>

图5.11触摸屏变量建立

Figure 5.1 1 Establishment of touch screen variables

3、根据变量I/O点数和通讯连接,利用触摸屏组态软件绘制轿厢内呼盒控制画面,如图

4了
—焉} 型世丝坚~5 . 1 2 所示。

图5.12触摸屏画面建立

Figure 5・1 2 Establishment of touch screen picture

5.4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组态软件的介绍引出了本设计用到的两个组态软件,详细的讲述了软件设计

步骤。通过触摸屏组态软件使触摸屏能够实现电梯轿厢内呼盒的功能,及美观大方,又减少

了加点数,减少了PLc信号模块的数量,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上位机wincc 6.0组态软

件实现了数据采集与处理、软硬件组态、程序编写、画面显示和实时的动态监控。至此八层
电梯模型的软硬件功能整体设计基本完成。
勺蒙口人学坝卜≠位论文

第六章电梯速度曲线设计

通过前面章节对电梯模型控制的基本完成,本章将对实际电梯速度要求方面做出深入研

究。在电梯运行系统中电梯的速度直接影响着电梯的舒适感和平层精确度。如果电梯在运行

过程中加速度和加速度率过大或过小,乘客会感觉很不舒服。为了满足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

感和准确的平层停车,电梯的速度给定曲线是一个关键环节。人们对于速度变化的敏感度主

要是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率,舒适感就意味着要平滑的加速和减速。

6.1电梯调速的基本原理

电梯调速实质上就电机的转速发生改变产生的结果。根据电机学原理,交流电动机的转

速和定子的电源频率、磁极对数、转差率有关。由电机学理论:胛=60f(1一s)p,式中玎为转

速,厂为定子的电源频率,P为磁极对数,S为转差率。交流双速电梯调速方法是通过改变

磁极对数P达到改变电机转速的目的。交流调压调速电梯是通过调整定子绕组电压来实现调

速的。用变频器改变电源频率厂,也可以达到调速的目的。对于转差率S,我们期待通过转

差补偿功能对电梯的空载、满载时上行、下行速度稳定非常有利的,可以避免电机超速运行

或欠速运行。对于实际电梯正常速度为50Hz空载运行时,运行速度比平衡时较快,转差补

偿取-0.5Hz。满载运行时,速度比平衡时较慢,因此,转差补偿取+O.5Hz。通过转差补偿功

能来保证各种状态下轿厢运行速度的基本~致【32】。

6.2电梯运行速度曲线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梯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垂直运输这一基

本目的了。电梯运行的舒适程度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电梯制动后的加速上升和减

速下降时,由于人体内脏的结构,乘客都会因此感受到超重感,同时支撑内脏的腹肌会压迫

肺脏、心脏等器官,因而造成人体心、肺、胃部的不适,甚至头晕目眩。

为了满足人体生理结构的需要,人们通过做大量的实验,得出两种速度在轿厢运行过程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种是加速度,另一种是加速度变化率。所以在选择电梯运行速度

时,既要适当的选择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率,还要使电梯运行时问尽可能短,从而提高运行
效率。根据专家经验分析,电梯的加、减速度应限制在1.5m/s2以内,加、减速度变化率一般

限制在2.Om/s3以内。

6.2.1实际电梯速度曲线

对于电梯以往的速度控制曲线往往如下图6.1所剥3”。

图6.1常规速度控制曲线

Figure 6.1 Conventional speed control curve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常规速度控制曲线中,在A、B、C、D点处加速度变化率为

正、负无穷大,而曲线的其它时刻的加速度变化率则为0。也正因此,当乘客乘坐常规速度

控制的电梯时,会感到强烈的身体不适。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梯速度控制曲

线。如下图6.2所示。

图6.2优化后的速度曲线

Figure 6.2 Optimized speed curve

其中ANMB段是电梯从静止到匀速运行的加速段的速度曲线:BC段是匀速运行段,其
内蒙卉人学坝f+学位沦文

运行速度为电梯的额定速度;CEFD段是电梯由匀速运行到静止的减速段的速度曲线。根据

实际要求,该段与起动段}-Hx寸称。

6.2.2实际电梯速度曲线函数分析

从优化后的电梯速度曲线,我们不难看出,曲线AN段是一条项点为原点的抛物线,NM

段是一条与抛物线AN相切的直线,切点为N。MB段是一条反抛物线,MB段抛物线与AN

段抛物线以NM直线中心对称。同理,可以推出电梯减速段速度曲线函数方程‘341。

1、曲线的选择和推导

由图6.2优化后的速度曲线,关于各个小段的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加速度变换率曲
线的函数分析方程分别是1733】:


AN段是一条抛物线速度曲线表达式:V=kt (6.1)

AN段的加速度曲线是一条斜线段表达式:a
2瓦dv=2幻(6-2)

AN段的加速度变化率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表达式:p
2瓦da=2k(6-3)
NM段是一条斜率为以.v的直线段表达式:V=vⅣ+以Ⅳt—tⅣ) (6—4)

NM段的加速度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表达式:臼2瓦dv=口Ⅳ(6-5)
NM段的加速度变化率的表达式:p
2瓦da=o(6-6)
设计中考虑到加速的快速性,选择加速曲线MB,和1 AN对称,即tⅣ=t8一f肘 (6.7)

MB段曲线是一条反抛物线表达式:1,=VB一尼08一f)2 (6—8)

MB段的加速度曲线是一条斜线段表达式:口2瓦dv=2尼OB—f)(6-9)
MB段的加速度变化率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表达式:p
2鲁=乏尼(6-10)
我们规定匀速运行时电梯的额定转速¨,为ln'ds,及¨,=1州s。这就要求B、C点加速度

及加速度变化率均为0。满足人体承受的加速度口。为1.2m/s2,加速度变化率夕。为1.8m/s3。

由AN段加速度表达式得出,N点加速度最大得庀:旦
2tⅣ

由‰=缸I、,,2得‰=旦2t×f弓v(6-1 1)
,、:二-:~1.2:0.667s

pⅢ 1.8”一“’ ,‰=黑一o.4m,s
由于设定AN与MB对称则有△‰=‰=0.4m/s;出.Ⅷ:fⅣ=0.667s
△‰=¨,~2‰=1—2 x
0.4=1—0.8:0.2 rn/s

出M=警=西0.2=。.1 67s,得到各点参数如下所示

N:f^,=0.667s,‰=0.4m/s


M:‘M=tN+△tNM
0.667+0.167=0.833s,%:%+△‰:o.4+o.2:o.6耐s
B:t8=tN+f"2 ln/s
0.833+0.667=1.5s,%=‰+%,:¨,:1

所以AN段:矿=幻2
2詈∥-o.卯舭[0,0.667] f6-121

NM段:矿2‰+以O一,^,)=o.4+1.2G~o.667)=1.2f—o.4004,f∈[0.667,o.833】(6-1 3)

MB段:矿2%一尼O占~咿=1一o.9(1.5一f)2,,∈[o.833,1.5】(6-14)
同理可以推出运行曲线减速段的函数方程,由于篇幅有限这早就不再重复推导了。
2、曲线的合理性检验

1)光滑性

_=1州s、%=O・4m/“'-".-一V。>2G,说明两段曲线间存在切线且加速曲线光滑。
2)最/J、lbI足巨可宴王毋一件

日=肛新=心m+腑m+e‰m=≯铲三-1.1.5=0.7毓睁㈣
在实际电梯启动加速段,电梯走了0.75m
I撕N。由对称性可知,在电梯降速段同样走
了O・75m,所以H=2 x 0.75=1.5m
o由于普通楼层一层楼高2.5m,所以在电梯额定转速为1m/s,

加、减速所用时间为1.5s的前提下所设计的加速曲线满足最小间距的要求。
3)舒适性

由前面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清楚的得出,在速度曲线A、B、c、D四点处的加速度变

化率均为O。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率最大值为1.8m/s3,这个数值大大减小了重
力效应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从而提高的电梯运行的舒适度。

6.3电梯速度的PID调节

由于电梯控制系统需要满足多位置、多控制的要求,电梯在接收用户信号的同时,还要

处理各种离散信号,所以电梯控制具有复杂性。再加上电梯速度控制模块,电梯主控制器及

变频器之间存在着数据通讯的时间,同时速度控制模块计算距离也需要一定的时问,这就造

成了速度控制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的特性。

另外,当电梯由禁止状态转为运行状态时存在着较大的静阻力矩,惯性较大,尤其是在

电梯加速启动阶段,可能会使电梯不能克服静阻力矩而停留在原地。同时,当电梯启动时,

由于电梯的反向溜车现象及负载的变化都可能造成,通过电梯绝对剩余距离值控制电梯速度

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就实际电梯速度控制中,很有必要在计算出电梯的理论速度后,

根据滞后时问对电梯实时速度进行适当调节,然后将结果反馈到变频器或主控制器,保证电

梯实时速度的精确性和实时性,完成电梯的速度控制‘401。

r 开始 、)
、~…一…一-掌…一~“一j
计算理论速度v,

测算实际速度、二

硝七l=、,一、’.

ecll疋}=岔f七1一Pl七一l、

妒l七一1}=gI量}

ei匙k PcI疋1模糊化

模糊整定玉K:=二Ⅸ:,丝名

计算当前的K。:K:玛

PID控制器输出

f一靠结柬、 、

图6.3模糊PID控制算法实现流程图

Figure 6.3 Fuzzy PID control algorithm flow chart


本文米剧目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对输出Ⅱl叫应波形进行实时在线监控,根据被控对象的变

化,调整PID参数,其算法实现法OIL瓤I"_E1图如图6.3所示。电梯正常启动后,根据电梯速度曲线

函数确定电梯的理沦速度形,同时根据电梯主控制器发送过来的电梯绝对剩余距离,实时计算

电梯当前的速度巧。两者之差就是已(足)。经过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调节后的最终输出就是

发送给变频器的电梯速度值。PID控制的模拟表达式为…:

p(f)=尼,,[P(f)+(÷+7"D)Ie(f)出] (6.16)

式中p(f)为调节器的输出信号。e(f)为调节器的偏差信号,是给定值与实测值之差。k,,为

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乃、%为调节器的积分、微分时间常数。

根据实际控制需要需将模拟表达式离散化,通过差分方程将模拟表达式用数字形式的差

分方程来代替,式(6—1 6)的差分方程为:

p(尼)=七M七)+(軎+%)木丁∑e(/)]
1, j=o
(6.17)

式中丁为采样周期,k为采样序号,P(尼)为第k次采样的偏差值。这种算式是全量输出形

式,控制精度较高,每次输出均和原来位置有关,由前一位置推出后一位置,需要对g(,)进

行累加。由(6.17)可推理写成(6.18)表达式形式。

p(七一1)=后。[e(七一1)+(i1+%)书丁∑P(川 (6.1 8)
1, j=o

将(6—17)式减去(6一18)式得:

△矽(七)=p(尼)~p(七一1)=足,,[e(尼)一已(尼一1)+(-了1+%)丰k。木T木P(七)] (6—1 9)
』,

对于本课题用到的电梯模型由于缺少必要的测速和定位仪器,只从理论上进行了合理的

速度调节算法设计。式(6—19)为增量型PID控制算式。这种控制方式不会产生积分和微分失控,

容易获得较好的调节效果。当电梯正常启动时,开始增量型PID调节,系统通过绝对值编码

器获得轿厢的实时位置,根据采样时间,先判断电梯运行速度曲线是处于加速段还是减速段,

由此位置根据前面提到的速度算法计算出实时的速度值。将理论速度值与实时速度做比较得

到差值e(尼),它是有符号数。其中k一乃、%是根据专家累计的经验所得。考虑到电梯运行
内蒙古人学坝l‘学位论文

的不同阶段速度变化率差异较大,因此需在不同阶段给出相应的k,『、巧、%值,形成了多段

的PID调节。

6.4本章小结

本章针对实际电梯的速度曲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函数分析、物理方程推导计

算出了满足乘客生理要求的速度曲线。由于所设计的电梯模型缺少相关的测速器件,在本章

只针对实际电梯的速度曲线进行了探讨。提出证明了一种合理的多段速度PID调节方式,为

后期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提供了理论和指导依据。
第七章结论

本课题对八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及实现做了详细的阐述。总的来说,

本文所作的工作如下:

1、分析了国内外电梯发展史,以及电梯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引出了本设计的研究目的

和意义。

2、分析比较传统继电器控制与可编程PLC控制电梯逻辑的优缺点。

3、对电梯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和结构分类,并详细的针对安全保护措施方面进行了深入学

习和了解。

4、根据本课题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硬件学习,选择了合适的PLC型号。

根据硬件特性分配汇总gO点数。

5、按照现场实验室的条件,并依靠gO点数绘制出电梯模型的电气原理图。同时完成现

场接线工作。

6、利用PLC技术和STEP7编程软件设计八层电梯模型的运行控制程序,包括:丌关门

控制、内外呼控制、选层定向控制、反向截梯控制、电梯平层控制、楼层指示等梯形图。

7、采用WinCC Flexible组态软件实现远程HMI设备与PLC通讯,使触摸屏实现了内呼

盒作用。利用WinCC 6.0组态软件,通过构建动态画面,完成实时监控电梯运行过程的功能。

8、通过分析和学习实际电梯运行速度曲线,从理论上认识和了解电梯模型轿厢速度曲线

的控制需求,设计出一种符合实际的PID速度调节算法。为后续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个人能力的不足和时间有限,再加上电梯模型部分测速部件的缺少,本课题只完成

了系统设计的主要部分,初步建立了电梯模型动画监控画面。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将智

能多段PID算法应用到具体实物模型当中,完成电梯智能速度控制,同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

知识结构和设计体系。

总之,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让我对电梯结构及其控制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学习,并通

过实际操作和设计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能力、动手

能力。电梯控制系统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同趋完善,性能将更加优良。未来电梯控制系统将

具有智能化、人性化、小型化等诸多特点,更加符合人们生理特性,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

供安全可靠、高效适舒的服务。

同时希望通过本论文能够为大家的研究开阔思路,设计出更完善更优越的电梯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文rJ伟.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虚拟电梯设计[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9.

[2]郑学伟.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D].天津:天津大学,2006.

[3]朱昌明,洪致育,张惠侨.电梯与自动扶梯-原理、结构、安装、测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1995:55.60

[4]唐洪彦.基于组态软件的电梯控制系统模拟与模型构建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5]李惠界.电梯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5.77

[6]李秧耕,何乔治,何峰峰.电梯基本原理及安装维修全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A5E00432679—06,SIMENS AG Automation and Drives.SIMATIC S7.300 CPU 3 1xC and CPU

3 1 X Technical Data.2006.

[8]A5E00457544—02,SIMENS AG Automation and Drives.SIMATIC HMI设备TP 277,OP

277(WinCC flexible).2007.

[918A2 273 00002/ARCTlF328E一1,Compact Inverter FV0 Series Instruction


Manual[S].China:
2003.

[1018A2 Q09 00001,Panasonic变频器VFO使用手册[S].中国:上海松下电工自动化控制有限公

司,2003.

[11]马馨宏.基于PLC的交流货梯控[D].吉林:吉林大学,2007.

[12]廖常初.大中型PLC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02.105

[13]江秀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4—35

[14]叶安丽.电梯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4.20

[151%r1佩尧.电梯原理与维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4.45

[16]高丽丽.PLC控制交流变频调速电梯系统的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03.

[17]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北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3.

[18]崔坚.西门子S7可编程序控制器一STEP 7编程指南[M]一匕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1.13

[19]西门子STEP 7 V5.2编程手册.北京:西门子(中国)公司,2002.

[20]杨长能.可编程控制器(PC)基础及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61.65

[2 1]TapioTyni,JafiYlinen.Evolutionary b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n the elevator ear routing

problem.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 69):960—977.


——旦竺!!:立型竖!!垒!苎
[22]廖常初.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稻{方法与工程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133—135

[23]廖常初.芷艮我动手学S7—300/400PLC[M].北京:机械]二、比出版社,2010:9.1 1

[24]MENG KING(美),李幼涵.运动控制技术与』亚用[M].北京:机械一[业出版社,2012.

[25]罗乔东,二管乐,武自芳.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监控网络的实现[J].计
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

[26]董增文.基于通用变频器的电梯PLC控制系统的设计[D].江西:南昌大学,2007.

[27]刘华波.组态软件WinCC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6

[28]梁绵鑫.WinCC基础及应用开发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1 1

[29]许磊,于海生,刘华波.基于WinCC及S7.200 PLC的电梯监控系统设计.机械工程与自动

化[J],2008,第2期:1 1 7—1 19

[3 0]A5E003 56097—0 1'SIMENS AG Automation and Drives.SIMATIC HMI WinCC flexible 2004

Operation S ystem Manual.2004.

[3 1]A5E00355998—01,SIMENS AG Automation and Drives.SIMATIC HMI WinCC flexible 2004

User Manual.2004.

[32]黄立培.变频器应用技术及电动机调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44.47

[33],郝tkqL,张萍.vs一616G5变频器在电梯调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中文核心期刊(测控自动
化)[J],2006,第22卷,1—1期:36—37.

[34]尹刚.基于PLC的变频调速电梯系统设计[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

[35]David L,Pepyne Christos G,Cassandras.Optimal Dispatching Control for E1evator


Systems

During Uppeak Traffic・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Technology,1 997,(6):629~'643.
[36]Kolar J.W.Status ofthe Techniques ofthe Three.Phase PWM Rectifier Systems with Low

Effects on the Mains.Profeeional Education Tutorial


Workbook(Tutorial4)of the 3 1 IEEE D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Galway,Ireland,Junel 8—23,2000.

[37]乔东凯.基于PLC控制交流变频调速电梯系统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8]李良仁,兆晶.变频调速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6.37

[39]Ricardo Gudwin,Femando Gomide,Marcio(1988).A Fuzzy Elevator Group Contr011er With


Linear Context Adapation.IEEE Worm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P即cP.V01.1 2,No.5,

PP.481—486.

[40】姚玉刚.电梯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长春理工大学,2008.

[41]施仁,刘文江,郑辑光.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内蒙古人学坝i。学位论文

致谢

本课题是在导师赵子先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指导下完成的。在两年的研究生学习期I'HJ,

赵老师给了我悉心指导和热心关怀,并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难得的锻炼机会。赵老

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我受益终生。在论文即将完成之

际,谨向尊敬的赵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仲兆楠老师及自动化系的所有老师,你们的教导也同样对我影响深远。

感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审阅本文和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对我的无私帮助。

最后,由衷的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内蒙古人学坝I: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1201 1年9月至1 1月 神华集团准能污水处理厂自控方面项目改造。

[21201 1年6月至8月 土默特左旗污水处理厂电气自动控制项目改造。

[31201 1年4月至6月 鄂尔多斯李家豪煤矿装车站自控设备维护与改造。

[41201 1年3月至5月 鄂尔多斯宏丰选煤厂初期的集控自动安装与调试。


基于PLC的八层电梯模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者: 陈佳龙
学位授予单位: 内蒙古大学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2146524.aspx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