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1

1 為何 1945 年中國抗日勝利?援引史實說明之。

1 戰略得宜:中國國力雖弱,但領土廣闊,人口多,故國軍採取長
期持久作戰之戰略,以逐步消耗敵人力量,自己則爭取時間積聚實
力。日本雖然軍力強大,武器精良,但時間一長,戰線過長,兵員
不足等弱點即相繼出現。最後,中國軍隊採用游擊戰偷襲日本後
方,所以中國由相持而轉入反攻,導致日本戰敗。

2 全民團結抗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使中華民族於亡國滅種
的危機。全國人民長期受日本欺壓,更不願作亡國奴。抗日情緒空
高昂,為求抗日不計代價,成為支持國軍戰勝的強大後盾。

3 國共一致對外:抗戰前夕,國共長期處於分裂對立的狀態,日本
有機可乘,加緊侵華行動。當此緊急關頭,國共兩黨終能顧全大
局,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加強抗戰力量。長達八年的抗戰中,兩
黨對戰勝日本侵略者均作出貢獻。

4 國際援助。中國加入同盟國,隨英美及蘇聯等向軸心國宣戰。中國
獲得同盟國軍事援助,令抗日局勢有所好轉。美軍空軍陳納德飛虎
隊空軍助中國抗日。致命一擊。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失利,國軍
反擊。1945 年美國先後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嚴重傷亡,大
受打擊。蘇聯派兵進入中國東北,擊潰日本的關東軍,日本大勢已
去,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才能抗戰成功。
2

2 三面紅旗期間活動分別如何導致中國出現三年經濟困難時
期?

人民公社的免費飯堂。人民公社集體生產,平均分配、人民
不用努力工作也不用擔心三餐溫飽,令農戶過份依賴,減低
了生產意欲,令生產衰退,而且浪費資源。

大躍進的全民大煉鋼」
。毛澤東超英趕美,提高鋼產量,農
民工人響應煉鋼,停頓工作,使生產陷於停頓,農工產量下
降,而「土法煉鋼」的技術太差,亦令鋼鐵質量差劣,浪費
資源。

3 文化大革命為何被稱為十年浩劫?分析之。

政治:毛澤東利用林彪、四人幫等人,領導革命,清除走資
派的領導人劉少奇、鄧小平,做成各地黨政機關受到衝擊,
陷入無政府狀態,黨和政府的威信受到動搖。全國捲入空前
的政治鬥爭,大批領導人、幹部遭到殘酷迫害。

教育、文物:學生停課,錯過學習機會,教育水平下降。紅
衛兵破四舊立四新,到處進行抄家、批鬥、搗毀文物、古跡
等活動,使全國陷入一片混亂。知識份子遭到殘酷迫害,致
令人才凋零。

經濟:人民不敢追求經濟成果,怕被指責為走資派,生產嚴
重落後,建國以來基礎建設毀於一旦。
3

4.西安事變,張楊二人以兵諫形式要脅上司蔣介石的行為,
有人認為應該受到軍法處置,你是否同意?試說明之。

他們不應受法律制裁。
1)挽救國家民族。日本於 1931 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
東北三省,搶掠國家資源,又殘害百姓。日本又在 1932 年策
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日本又委任溥儀把東北三省建立
滿洲國。1933 年日本迫中國簽訂塘沽協定,使華北門戶大開。
又誘漢奸組織自治政府,造成華北特殊化,但蔣介石仍然先
安內後攘外的政策。日本策動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行動,傷害
百姓。所以張楊二人唯才採取兵變方法來結束兩黨內鬥,停
止鬥爭。

2)順應時勢。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民眾喝求抗日,展開反日運
動,示威遊行,希望國共合作一致致抗日。愛國人士要求國
共兩黨捐棄前嫌,一致對外。長征途中的共黨態度表明停止
內戰,團結抗日,只是國民政府不肯改變政策。所以兵變是
順應民眾要求,絕不是謀取個人利益所策動。他們都是情有
可原,不應受軍法處置。

3)屢勸不改。張楊二人多次勸喻蔣介石不果,蔣介石一到西安
張又再表示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只是蔣不聽。張楊二人唯
有採兵諫方式改變蔣的政策,當中蔣安然無恙,事後張學良
跟蔣介石回南京受罰,可見二人迫於時勢,無可奈何作出行
動,絕不是要取蔣的命及奪取權力。
總結,二人都是為了國家民族危機、順應民意才採取行動,
絕不應受軍法處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