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耳坠金镮穿瑟瑟——“瑟瑟”考

作者:嫣嫣,定稿于 2010 年 6 月 19 日 17 时

1、文学形象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镮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
——欧阳炯《花间集·卷 6·南乡子·其五》
这是一个美丽多情、性感妩媚的南国少女,“二八花钿”指她绮年玉貌,丰
容靓饰,“脸如莲”形容其芙蓉如面,貌比花娇,“霞衣窄”还写出了她身段婀
娜,纤腰窈窕。她打扮时髦而且前卫,“胸前如雪”说明她穿的很可能是《簪花
仕女图》里边那种抹胸裙,“耳坠金镮”若在中原也是很新潮的装束,要知道唐
代女子不尚穿耳,当时只有少数民族穿耳戴环,女子佩戴耳环的风俗重新流行始
自宋代,欧阳炯(896-971 年)所在的五代,衣妆仍然沿袭唐风。“笑倚江头
招远客”,单独看或许有点歧义,结合《花间集》中这一系列八首词,这是拘谨
较少的南方少女特有的大方洒脱与活泼可爱。词中少女动人的形象,不由心向往
之,几欲效颦其后。
“耳坠金镮穿瑟瑟”,镮亦即环,是指她戴着金耳环,耳环上穿着瑟瑟珠,
那瑟瑟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这个问题引起了俺的强烈兴趣,决心考究一番。
闲翻《宋传奇·李师师外传》,徽宗皇帝微服出行,柳巷寻欢,送给李师师
的见面礼就是“内府紫葺二匹、霞氍二端、瑟瑟珠二颗、白金廿镒”,端的是出
手阔绰。这说明瑟瑟珠是很稀罕的物事,如此大内宝物,方配得师师“色艺绝伦,
名冠诸坊”的身价。
初次见到“瑟瑟”这个词,是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
瑟半江红”描绘的景象,注解中“瑟瑟”是指碧绿色,一种宝石的颜色。是什么
宝石呢?语焉不详。韦庄《乞彩笺歌》中“留得溪头瑟瑟波”句,瑟瑟意指与其
相同。
温庭筠(812-870 年)所咏《瑟瑟钗》,“翠染冰轻透露光,堕云孙寿有余
香。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描写了瑟瑟宝石雕琢成的翠绿发钗,
十分精致华丽。可惜诗中意象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空自让人心羡不已。也不知道
它和碧玉钗、玉搔头(碧玉簪)之类有何区别。
另外,“枫叶荻花秋瑟瑟”等诗句所谓瑟瑟,并非作为珠宝的名词瑟瑟,故
不在本文考虑范围内。

2、正史所载

瑟瑟作为一种宝石,正史记载最早出现在《魏书·卷 108》,“波斯国…土
地平正,出金、银…瑟瑟”,《周书·卷 50》说安息国出产瑟瑟,《隋书·卷
83》也记载了波斯国、康国出产瑟瑟,《北史·卷 97》同样提到波斯国出产瑟
瑟。
新旧唐书关于瑟瑟的记载多了起来,说明瑟瑟是一种很受唐人喜爱的宝石。
《新唐书·卷 42》有“平陆……有瑟瑟穴”,《旧唐书·卷 134》载“[贞元]
二年六月,[李]泌奏:‘虢州卢氏山冶,近出瑟瑟,请充献,禁人开采。’诏曰:
‘瑟瑟之宝,中土所无,今产于近甸,实为灵贶。朕不饰器玩,不尚珍奇,常思
返朴之风,用明躬俭之节。其出瑟瑟之处,任百姓求采,不宜禁止。’”可见,
中国本来不产瑟瑟,唐代竟然在山西平陆、虢州(河南灵宝)发现了瑟瑟矿。
但瑟瑟的主要产地还是在西方异域,石国是个重要产地,“石,或曰柘支,
曰柘折,曰赭时,汉大宛北鄙也。……西南有药杀水,入中国谓之真珠河,亦曰
质河。东南有大山,生瑟瑟。”(《新唐书·卷 238》)唐人传说中拂菻国(拜
占庭帝国)十分富有,“其殿以瑟瑟为柱,黄金为地,象牙为门扇,香木为栋梁”。
(《旧唐书·卷 210》)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怛逻斯
之战,就与盛产瑟瑟的石国有关。高仙芝攻破石国,获取了大量瑟瑟,“其王子
走大食,乞兵攻仙芝于怛逻斯城,以直其冤。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馀斛、
黄金五六橐驼、良马宝玉甚众,家赀累钜万”。(《新唐书·卷 148》)宋时西
域仍产瑟瑟,南宋洪皓《松漠纪闻》载“回鹘,……土多瑟瑟、珠玉。”
瑟瑟在唐代一般是皇家贵族享用的顶级奢侈品。唐德宗曾派朱如玉前往于阗
求玉,带回有“瑟瑟百斤”(《新唐书·卷 237》)。唐敬宗时,贪官卢昂被抄
家后,“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如此僭越,皇帝十分生气地说“此宫
中所无,而卢昂为吏可知也!”(《旧唐书·卷 167》)瑟瑟可制成枕头、殿柱,
可见瑟瑟有较大的矿块(亦见《旧唐书·卷 108》载高仙芝“获石国大块瑟瑟十
余石”)。唐文宗在位初期想要有所作为,提倡节俭,“先造供禁中床榻以金筐、
瑟瑟、宝钿者,悉宜停造。”(《旧唐书·卷 17》)而唐懿宗相当奢靡,“懿
宗惑浮屠,常饭万僧禁中,自为赞呗。香舆前后系道,缀珠瑟瑟幡盖,残彩以为
幢节,费无赀限。”(《新唐书·卷 194》)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早在唐玄宗
时代,外戚杨家势力煊赫,杨国忠及贵妃姊妹五家随唐玄宗前往华清宫,杨家女
眷“遗钿堕舄,瑟瑟玑琲,狼藉於道,香闻数十里。”(《新唐书·卷 89》)
杨家连瑟瑟这等珠宝首饰都遗弃路途,足见其富贵豪奢。皇室亲贵喜爱瑟瑟作珠
宝或装饰,民间必然跟风,就如当年安乐公主的百鸟毛裙引领时尚一样。温庭筠
所咏瑟瑟钗,可见民间已成风尚。
唐时瑟瑟在吐蕃、南诏两国也被视作珍异宝物,吐蕃国“其官之章饰,最上
瑟瑟,金次之,金涂银又次之,银次之,最下至铜止,差大小,缀臂前以辨贵贱”,
类似于清代顶戴花翎的功用,只有一品大员才能佩缀瑟瑟。 (《新唐书·卷 230》)
天宝十一年(752 年),南诏归附吐蕃,王子凤迦异曾接受吐蕃大瑟瑟告身(见
《南诏德化碑》)。南诏国“妇人不粉黛,以苏泽发。贵者绫锦裙襦,上施锦一
幅。以两股辫为鬟髻,耳缀珠贝、瑟瑟、琥珀。”南诏国王异牟寻还派人向唐朝
进贡,“献…生金、瑟瑟…虎珀…”(《新唐书·卷 239》)
《新五代史·卷 74》记载,“吐蕃男子冠中国帽,妇人辫发,戴瑟瑟珠,
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一颗上好的瑟瑟珠能换得一匹骏马。这时瑟瑟流
行于吐蕃民间,价格显然有所下降,或许是开采更多的缘故吧。结合欧阳炯词中
所写耳戴瑟瑟珠的女子,可见五代南方仍沿袭了唐时喜佩瑟瑟的风习。
《元史·卷 21》载“西京道宣慰使法忽鲁丁以瑟瑟二千五百余斤鬻于官,
为钞一万一千九百余锭。有旨除御榻所用外,余未用者,宜悉还之。”, 《元史·卷
24》载“詹事院臣启金州献瑟瑟洞,请遣使采之,帝曰:‘所宝惟贤,瑟瑟何用
焉?若此者,后勿复闻。’”其事分别发生与元成宗、元仁宗两朝,可以看出,
元代瑟瑟仍为皇家所尚,元代 50 贯为一锭钞,每斤瑟瑟约值钞 2380 贯,价值并
不低。
明清以后,史籍少见记载。
(注:此处所引卷次,皆钱氏藏书版《二十五史》各卷卷首所标)

3、其他记叙

杜甫《石笋行》:“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雨多往往得瑟瑟”。雨后于成
都西门的石笋下经常发现瑟瑟,一说是古蜀王国的蜀王开明所造七宝楼遗下的,
一说是胡人大秦寺所遗,皆无从考。此事亦见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蜀石
笋街,夏中大雨,往往得杂色小珠。”陆游《老学庵笔记》:“成都石笋……瑟
瑟,至今有得之者。”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认为这些瑟瑟来自古时波斯国。
《太平广记·奢侈》载有唐玄宗“又于汤中,垒瑟瑟及沉香为山,以状瀛洲
方丈”,在温泉池中以瑟瑟宝石及沉香垒为假山,盛唐的宫廷奢华可见一斑;虢
国夫人出手豪阔,对筑宅工匠“以金盏、瑟瑟三斗为赏”;唐懿宗赐给同昌公主
的瑟瑟幙[幕],“其幕色如瑟瑟,阔三尺,长一百尺,轻明虚薄,无以为比。向
空张之,则疏朗之纹,如碧丝之贯其珠。虽大雨暴降,不能沾湿,云以蛟人瑞香
膏所傅故也。”这顶帐幕如此神奇,虽非直接描述瑟瑟,却间接指出了瑟瑟的颜
色。《太平广记》另有几处提到瑟瑟,于此从略。
瑟瑟作为一种奢侈饰品,亦可见唐代苏鹗《杜阳杂编·卷上》:“元载末年,
造芸辉堂于私第。……其屏风本杨国忠之宝也,屏上刻前代美女伎乐之形,外以
玳瑁水犀为押,又络以真珠瑟瑟。精巧之妙,殆非人工所及。”
《太平御览·卷 942》:“新安蛮妇人于耳上悬金环子,联贯瑟瑟,贴于髻
侧,又绕腰以螺哈,联穿系之,谓之珂珮。”这简直就是欧阳炯那首词的生动注
解,词中少女的装束乃是南方民族风情使然。只是,还难以判断那少女非是汉人。
宋代高似孙《纬略·卷 5》:“…今世所传瑟瑟,或皆炼石为之也。……按
《明皇杂录》…又于汤中垒瑟瑟。其言垒者,当是珠类,非石也。又按虢国夫人…
其以斗计,为珠明矣。……按《博雅》曰:瑟瑟,碧珠也。……《寰宇记》曰:
瑟瑟窟,在陕州平陆。陈陶诗:瑟瑟盘轻促世珠,黄泥局泻流年箭。孙何上王翰
林诗:猩猩笺写宫词湿,瑟瑟函盛手诏香。……”(影印版第 67 页)可见,瑟
瑟亦可制成盘子、函盒。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
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红者名剌子,碧者名靛子,翠者名马价珠,
黄者名木难珠,紫者名蜡子。又有鸦鹘石、猫精石、石榴子、红扁豆等名色,皆
其类也。《山海经》言骒山多玉,凄水出焉,西注于海,中多采石。采石,即宝
石也。碧者,唐人谓之瑟瑟。红者,宋人谓之靺鞨。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
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张勃《吴录》云:越嶲、云南河中
出碧珠,须祭而取之,有缥碧、绿碧。此即碧色宝石也。”瑟瑟碧珠在明代仍用
来镶嵌于首饰器物。
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第十八》:“凡宝石皆出井中,……属青绿种类者,
为瑟瑟珠、祖母绿、鸦鹘石、空青之类。”
方以智《通雅·卷 48》:“《广雅》曰:瑟瑟,碧珠也。……或曰碧珠,
如琅玕之类;或曰宝石。《纬略》确以为珠类。[程]泰之则曰:今世所传瑟瑟,
皆炼石为之。智按:瑟瑟有三种,宝石如珠,真者至宝透碧。番烧者,圆而明,
中国之水料烧珠,亦借名瑟瑟。”(影印版第 583 页)
清代祁韵士《西陲要略·厄鲁特旧俗纪闻》:“妇人辫发双垂,约发用红帛
在辫之腰,帛间缀以好珠瑟瑟之属,望若繁星。”直至此时,佩戴瑟瑟的习俗在
西域遗风犹存。
明代以后瑟瑟多指人工烧制的有色玻璃珠或烧料珠之类,不甚值钱。

4、历史画像

莫高窟第 98 窟供养人画像,曹氏家族的女眷们,头插花钗,项饰瑟瑟珠,
妆容深得唐人遗风。

莫高窟第 159 窟《吐蕃赞普出行图》,赞普头戴高帽,结发两鬓,项饰瑟瑟


珠,手持香炉立于华盖之下。

5、学术观点

瑟瑟(azure)据说是音译,原是古代波斯人对宝石的称呼。
中国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的章鸿钊在《石雅》(1921 年出版)一书中认为:
一、六朝之际,瑟瑟之出西域者,当与今称蓝宝石者为近;二、南诏之瑟瑟,仍
当与蓝宝石者为近;三、瑟瑟一物,自唐以下,真赝杂出,赝者殆非琉璃莫属。
[1]
瑟瑟的学名,专家们有两种看法,一说是蓝宝石,一说是青金石(天青石)。
章鸿钊认为瑟瑟是蓝宝石,主要根据在于现代宝石中只有蓝宝石的发音是
“sapphiros”和“sapphire”;而青金石的发音是“lazurite”和“lapis”。
但是,蓝宝石是蓝色刚玉的结晶体,几乎没有大到可做枕头的矿块。卢昂的瑟瑟
枕连皇宫中都没有,很可能是整石雕成的,不可能是许多瑟瑟宝石镶嵌而成。青
金石有较大矿块,瑟瑟枕为青金石所制的可能性更大。梅利尔于 1922 年指出,
《圣经》中的“sappir”(sapphire),原来是指青金石,后来才被转指刚玉类
的蓝宝石。此或可作为佐证。[2]

美国学者谢费在其《唐代外来文明》一书中提到,青金石的古汉语读音是
“sjet-sjet”。据李方桂的研究,青金石的古名“瑟瑟”的上古音为
“srjit”。美国学者谢费尔说的 Sjet-Sjet(瑟瑟)是由上古音 srjit 演变而
来的。这一说法使我们想起,回鹃语 xixir 是否是汉语词瑟瑟的音译呢?[3]
谢弗所著《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亦即前引书的新版,谢费《唐代外来文
明》乃是社科出版社 1995 年版),明确认为瑟瑟通常就是指天青石,偶尔用来
指蓝宝石。瑟瑟的古汉语发音是“svt-svt”。天青石的真正产地是巴达克山,
天青石矿就是在科克恰河河谷的石灰岩母岩中暴露出来的,呈靛蓝色、灰白色、
绿色或灰色。中亚和东亚的天青石主要供应者是石国,天青石的东方市场在于阗,
唐人却认为天青石是典型的波斯宝石,而在波斯,天青石是琢磨萨珊宝石的一种
很普通的矿石。吐蕃“其俗重汉缯而贵瑟瑟,男妇用为首饰”。12 世纪流行的
人造瑟瑟大概是一种蓝色的玻璃质混合物,很可能唐朝就已制出这种假冒的天青
石。“碧”被用来代指色谱中蓝绿范围内所有深色的色彩。瑟瑟(azure)本是
矿物质的名称,是白居易使它变成一个颜色词。“azure”(来源于波斯文
lazward)的传统意义是指“lapis lazuli”(天青石),乔叟是第一位使用
“azure”代指蓝色的英国诗人,而白居易使用“瑟瑟”代指蓝色远在其前。殷
文圭“水面风披瑟瑟罗”,贯休“三四仙女儿,身着瑟瑟衣”,诗中瑟瑟都是颜
色比喻。[4]
汉学家劳费尔著有《中国伊朗编》一书,也专门讲到了瑟瑟。瑟瑟 sit-sit
(日语 sitsu-sitsu)假定其原字为 sirsir,是萨珊朝波斯的宝石。瑟瑟不是示
格南语或阿拉伯语 jaza 的译音,是一个伊朗字的译音(很可能是康国语),然
而字源未详。中国的记载不讲这伊朗瑟瑟的性质,只把它列为波斯和康国所产的
宝石之一。景教教友常以瑟瑟输入中国,用作寺院的装饰。瑟瑟珠在西藏有“马
价珠”之称。四川维州妇女把瑟瑟穿成串,挂于发上。高似孙《纬略》说在他那
时代(宋朝)瑟瑟是炼石制的。宋人不知唐朝的瑟瑟为何物,唐朝的瑟瑟在宋朝
已失传了;当时所流行的代替瑟瑟的宝石仍然袭用这名称而已。元时瑟瑟之名又
复兴。1259 年常德出使巴格达,说那里所产的宝石中有珍珠、兰石、金刚钻和
瑟瑟。到了明朝,瑟瑟仅成为含糊地传古时宝石之意的名词而已,被转用于人工
制造的有色玻璃珠和烧料珠之类。中国记述瑟瑟和古代记述翡翠非常相似。凡见
于中国记载里的瑟瑟都没有详加定义。[5]

注释:

[1]转引自: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之考辨与研究》,豆丁文档。
[2]观点参自:欧群叶,《瑟瑟是何物——金末玉屑》,360doc。
[3]全段引自:阿布力克木·阿不都热西提,《西域青金石与东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新疆大学 2003 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参引自:(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陕西师大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291-295 页。书中所列古籍文献与本文前述重复者不再复引。
[5]参引自:(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商务印書館 1964 年版,第
345-348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