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6 饰 DECO
服饰研究

明清时期妇女发簪、钗、步摇闲话
■ 李祖旺

[摘  要]:文章通过松散的论述方 下的《孟蜀宫女图》中,较为清晰 隋、唐、宋以来的一贯形制与文化


式,对传统绘画与诗词在妇女发饰方 地描绘了明代妇女的云髻、华丽 内涵。因为受到文人士大夫雅俗
面的描绘和描写进行了简单的解读, 的鎏金银造牡丹花插、红宝石嵌 审美价值的影响,故在材质的选
从这一层面上去体会明清时期妇女发 入的菊花型镀金银簪;清人焦秉 择与使用上更为考究。如,贵族妇
簪、钗、步摇等存在的审美价值与意 贞笔下的《仕女册页》中,清代妇 女多选择玉、金、玳瑁、琉璃、银
义。同时按造型规律对其进行了简单 女头上翠羽贴饰发钗,并且在其 等贵重材料,依照个性与传统形
的梳理,阐述了它们与中国历代服饰 上点缀珍珠极为出色。这些不同 制设计,往往屡变其形,装扮时或
文化的传承关系,并对其特殊的形制 时期的名家画作,既生动地刻画 数日一更换,或一日一更换;贫陋
与图案进行了归纳、分析。 了那个时期贵族妇女闲情生活的 之妇则多选择银、铜、锡、铁、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审美;妇 时尚画态,又传递出那些时代妇 竹等一般性材料。当然,色彩选择
女头饰 女在发饰方面种种流行的装扮样 也是相当的慎重,与黑发相配的
式。 发饰多以金黄、银白或自然材料
一、如画如歌的发饰 另一方面,在古诗词中,把发 本色为主。如富贵之家的妇女头 31

中国古代妇女非常重视发饰 簪的描述与诗句的对仗也结合得 饰往往珠光宝气,金银环绕;而一


的装扮,因为这些簪、钗、步摇是 非常巧妙,而且时尚的气息浓郁。 般妇女多选择朴素的铁、骨、木、
与之相伴一生之物,可见此物对 南朝诗人梁吴均《去妾赠前夫》的 竹等,素雅大方。在江南,妇女更
女性是何等重要,不可不求精善。 “凤凰簪落鬓”②
诗句,明显地表达 有借花为簪的习俗,每到春暖花
在历代留传至今的仕女古画与传 出南朝时的凤凰拖尾式发簪在社 开之时,小玉兰、茉莉花等花饰往
统的诗歌中,不难体会出经过装 会中的流行。两晋诗人谢惠连的 往是妇女头上的宠爱之物。
饰后的妇女那种高雅秀丽的气质。 《捣衣诗》
“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
时尚中国的概念其实并不仅仅是指 阶”③诗句,把佳人、玉簪、金步 二、守礼法而不失个性追
当下所发生的流行趣事。
五代传世 摇的穿戴关系刻画得生动妩媚。 求的审美人格
名画《宫乐图》中,妇女发式与头 唐孟浩然的《庭桔》诗句:
“骨刺 在传统的中国礼法文化中,
面装饰,
恰似唐人温庭筠写的一首 红罗被,香黏翠羽簪”④中的翠羽 有着一整套礼法去规范人们的方
《南歌子》词中所描写的那样:
“倭 簪,表明了在唐代发簪中的点翠 方面面,其中的“三纲五常”对女
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 句意与

工艺的盛行。唐人顾况的《五郎中 性的约束有着明确的要求,这或
画意相互印证了古代妇女倭堕髻 妓席五咏》诗就有:
“玉作搔头金 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国妇女的审美
发式与扫眉化妆在当时倍受礼遇, 步摇” 诗句中,直接描写的金、玉

喜恶。男主外,女主内,相夫教子
并且成为非常流行的样式;唐人 等材料的搔头、步摇,在当时已经 的礼法习规,显然在一定程度上
周 笔下的《簪花仕女图》以及宋 十分流行,直到明清时期也不见 左右着妇女在衣饰方面的装扮。
人王诜笔下的《锈栊晓镜图》中, 衰退。 内敛、含蓄、优雅、庄重的审美特
贵妇所戴的头面、簪花、花钿也展 明清时期妇女头发装饰用的 征当然就成为中国传统妇女的服
示着中国历代时尚某种审美文化 发簪、钗、步摇等样式与审美,基 饰审美选择。
与样式的传承关系;明人唐寅笔 本上还是继承和发扬了秦、汉、 服饰审美显然是人的精神要

DECO 饰 2006

服饰研究

求,如果撇开马斯洛的精神需求 个性的心理需要。而这一切是可
层次论不谈,人在满足了最基本 以在传统妇女的发簪、钗、步摇
的生存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 等的形态与图案中较清晰地体现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出来的。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后,更高 明清时期妇女发簪、钗、步
一级的需求自然就会递显出来。 摇等装饰手法,通常是借助这些
中国读书人常说的:修身、齐家、 饰物进行造境和装饰点缀,来达
图 1  明代圆顶形铜发簪局部
治国、平天下,就是中国传统文 到礼法规定的审美与道德要求。
人自我实现最基本的发展模式, 如:借景、借物、借事、借形、借
这与马斯洛先生的需求层次理论 天、借地等方式来进行抒情、表
确实不谋而合。而传统妇女的人 意,从而营造出或雄浑典雅或自
格自我实现是与男人完全不同 然含蓄或清奇明秀等造型风格与
的。简单的说,前者是社会责任 意境。并且在求福、求禄、求寿、
的担当人,后者依托于家庭、丈 求喜、多子多孙、千秋万代的图形
夫、儿子,小小的家庭就是她们 的祈愿中期盼家族的兴旺发达,
图 2  明代圆顶形铜发簪
作者收藏:簪长 13cm  造型朴素
的世界。然而在倡导男女平等的 或许这是中国传统妇女对自我实
今天,传统礼法的思想显然是不 现最好的寄托。
太可能被现代社会接受。如果今
天我们能超越二元认识论的局 三、基本形制与传承
限,用平和发展的视点去审视现 簪与钗在今天可能会有较多
32
代社会发展的种种弊症,也许还 人不太能分清楚它们的形制,其
会在中国传统礼教文化中发现对 实它们在造型方面还是有着较显
当今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经 着的区别的。
《说文》记载:
“簪、
图 3  清代银鎏金蝶恋花发簪 验。因为,礼教的终极精神就是 首笄也。”
《刘熙・释名》有记载:
作者收藏:簪长 6.5cm  造型自然 合理调配男女(阴阳)两极在社 “钗、枝也。”也就是说:笄头与
会发展中的互助关系,各尽其 笄尾为一股造型,没有开叉的就
能,从而使国家、家庭、个体和 是发簪;而由发钗头延伸出来的
谐、稳定、发展。当男人在承担 多枝或多股造型的就是钗,作用
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时,礼法却把 都是用来固定发型的。由于中国
家庭、男人与孩子都交给了女人 的簪与钗的发展过程久远,故在
去管理。在这里可以看到,上苍 民间往往把两者混称为簪钗。从
或上帝摆弄平等的天平其实还是 功用方面来讲,簪有二用:一是用
图 4  明代银水牛挖耳形发簪
倾向女人一面的。借用当下流行 在男子固定帽子时,此时不叫笄
作者收藏:簪长 12cm   造型洗练
的企业管理文化模式来解读男女 而叫簪。二是妇女称为称笄。中国
平等的关系:男人其实就是这个 古代最早的骨笄是在新石器时代
社会的职业经理人而已,女人才 (江苏常州圩墩村)发现的,秦汉
是这个社会的 C E O 。 之后笄被统称为簪,并且逐步发
当然,天性爱美的她们,人 展到有玉簪、木簪、铁簪、铜簪、
格的自我实现还可以在服饰方面 金簪、银簪等。发簪的基本样式
通过天才般的装扮,使自己的形 有:圆顶型、花顶型、挖耳型、如
图 5   清代银鎏金錾花如意云头发簪 象既符合社会、家庭、丈夫需要 意型、动物型等。发钗的功能则只
作者收藏:簪长 18.5cm  造型绮丽 的道德和审美尺度,又能够满足 专供妇女固定发型使用,中国古

2006 饰 DECO
服饰研究

以观,步摇的造型只是簪钗的基 簪身为圆形或扁形,簪首朝
本形制的延伸,其功能与装饰审 前弯曲,呈如意头状(图 5)。
美特别显现在行步摇荡之中。目 (5)动物形
前最早的步摇样式是在西汉长沙 簪首雕刻以飞禽走兽和昆虫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的 如龙凤、麒麟、燕雀、游鱼、螳螂
贵妇头饰。 等。
(6)人物形
图 6   明代银点翠螳螂戏花挖耳发钗
作者收藏:钗长 18cm  造型清奇 四、基本图形与寓意 簪首以神仙、童子、寿星、仕
明清时期妇女发簪、钗、步摇 女等人物为图案,祈愿通达、多
等饰物或多或少都有装饰图案, 子、长寿等。
图案内容主要以祈吉求祥为基本 2、发钗(图 6、7)。
出发点。如佛家的八宝、道家八仙 3、步摇(图 8)。
和动物图案的马、蝙蝠、仙鹤、蝴
蝶、喜鹊等;植物图案有牡丹、石 注释:
①唐圭璋著:《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
榴、葡萄、梅、兰、竹、菊等。但 出版社,1980 年,第 7 页。
是他们的图案寓意除了图形本身 ②周讯、高春明著:
《中国历代妇女装》,
图 7  明代银点翠螳螂戏花挖耳发钗局部 香港三联出版社,1988 年,第 55 页。
的装饰美之外,最直接装饰手法
③钟嵘著:
《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就是用所借之物形与吉祥符号的 1978 年,第 134 页。
文字谐音,来达到装饰的目的。比 ④周讯、高春明著:
《中国历代妇女装》,
香港三联出版社,1988 年,第 54 页。
如;祈求如意(如意器物)、祈求
⑤周讯、高春明著:
《中国历代妇女装》,
33
多福(蝙蝠、蝴蝶)、祈求长寿(松 香港三联出版社,1988 年,第 57 页。
鹤)、祈求高禄(鹿、猴)、祈求吉
庆有余(鱼)、祈求多子多孙(莲
蓬、石榴)、祈求富贵万代(牡丹、
延绵不断图形)等,在以下的发
簪、钗、步摇等饰物造型的图案
中,充分表现出这样祈吉求祥美
妙的文化寓意。
1、发簪:
(1)圆顶形
簪身为柱状体,顶端作球体
图 8  清代银如意形莲花莲蓬坠香囊步摇 或半球体,有些簪头刻有旋纹(图
作者收藏:步摇长 21cm  造型自然、含蓄
1、2)。
(2)花顶形
代最早的骨钗是在山西侯马春秋 簪身为柱体状,顶端一般有
墓出土的,后来逐步发展到有玉 镂凿的形态如,梅、莲、菊、桃等
钗、木钗、铁钗、铜钗、金钗、银 花形(图3)。
钗等。发钗的基本样式为两股式。 (3)挖耳形
步摇,顾名思义,步则摇也。据 簪顶端宽凹,颈部处收窄,向
《采兰杂志》记载:
“人谓步摇为 后延伸呈弯曲状,形成挖耳形发
女髻,非也,盖以银丝宛转屈曲 簪(图4)。 李祖旺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与工程学院
作花枝插髻后,随步则摇。”就此 (4)如意形 副教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