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成本会计第一章习题

1.如何理解广义成本与狭义成本的内涵?
广义成本:泛指所有耗费,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甚至包括
投资活动。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1980 年发布的《第 3 号财务会计概念
公告》中对成本下的定义为例:“成本是指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价值牺牲,即为了
消费、储蓄、交换、生产所放弃的资源。”
狭义成本:专指对象化的耗费,也即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的耗费。
2.试述马克思的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成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商品价值具有如下构成:
𝑊 =𝑐+𝑣+𝑚
𝑊——商品价值;
𝑐——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𝑣——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𝑚——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理论上,上述前两部分即为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它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
因此,理论成本的内涵可被概括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
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
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这一理论是指导成本会计研究的指南,是实际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考
虑劳动耗费的价值补偿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区别:
①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加以界定的。考
虑到经济核算的要求,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也被计入成本。
②理论成本概念是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耗费而言的。在实际
工作中,由成本核算制度决定成本是全部对象化还是部分费用化、部分对象化。
3.试述成本会计演进发展的历程和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
成本会计演进发展历程:
①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产生):
成本会计萌芽于 16 世纪的欧洲,在 17、18 世纪中发展缓慢。
工业革命之后,成本会计在 19 世纪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形成,
但实质上还属于以记录为主的成本会计。
②20 世纪 20 年代至 80 年代中期(发展):
19 世纪末期标准成本制度逐步从理论试验阶段转入实施阶段,成本会计由
事后成本计算向事中、事前发展,从此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即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出现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理
论和工具上的帮助。20 世纪 50 年代质量成本与目标成本受到重视。
③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面临机遇与挑战):
新的管理技术不断涌现,原有的成本会计理论与计量模式暴露出问题。因此,
成本会计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然而迄今为止仍未能形成一套
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体系。
学科定位:
现代成本会计是会计的总体框架下的一部分相对独立的内容,既服务于财务
会计又服务于管理会计,而且有越来越偏重于管理会计的趋势。
4.试述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职能:
①反映职能:
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
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
②监督职能:
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各项生产
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
任务:
①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
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②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
③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④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5.试述成本会计的对象。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而言,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
本的形成,是成本会计应当反应和监督的主要内容。期间费用可分为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推广到如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农业企业等其他行业企
业,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
本和期间费用。
6.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
②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③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7.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应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①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②关于成本定额的制度和成本计划编制的制度;
③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
④关于成本核算规定和流程的制度;
⑤关于责任成本的制度;
⑥关于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办法的制度;
⑦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
⑧其他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