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1、红外光区是如何划分的?写出相应的能级跃迁类型.
区域名称 波长(µm) 波数(cm-1) 能级跃迁类型

近红外区 泛频区 0.75-2.5 13158-4000 OH、NH、CH 键的倍频吸收

中红外区 基本振动区 2.5-25 4000-400 分子振动,伴随转动

远红外区 分子转动区 25-300 400-10 分子转动

2、红外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
IR UV
起源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外层价电子能级及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适用 所有红外吸收的化合物 具 n-π*、π-π*跃迁有机化合物
特征性 特征性强 简单、特征性不强
光谱描述 透光率为纵坐标,波数为横坐标 吸光度或透光率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
用途 鉴定化合物类别、鉴定官能团、推测结构 定量、推测有机物共轭骨架
红外光谱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主要部件上的不同。
IR UV
光 源 Nernst 灯和硅碳棒 紫外区使用氘灯,可见区使用钨灯
单色器 Michelson 干涉仪或光栅 棱镜或光栅
紫外区须用石英比色皿
吸收池 盐窗做成的气体池或液体池
可见区用石英或玻璃比色皿
检测器 真空热电偶、热电型或光电导型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

3.简述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辐射应具有使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即必须服从 νL= △V·ν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偶极矩必须发生变化,即振动过程△μ≠ 0;

4.何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有对称结构分子中,有些振动过程中分子的偶极矩变化等于零,不显示红外吸收,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5、何为振动自由度?为何基本振动吸收峰数有时会少于振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是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即分子的独立振动数。对于非直线型分子,分子基本振动数为 3n-6。
而对于直线型分子,分子基本振动数为 3n-5。
振动吸收峰数有时会少于振动自由度其原因可能为:
分子对称,振动过程无偶极矩变化的红外非活性活性。
两个或多个振动的能量相同时,产生简并。
吸收强度很低时无法检测。
振动能对应的吸收波长不在中红外区。
6.基频峰的分布规律有哪些?
(1)折合质量越小,伸缩振动频率越高
(2)折合质量相同的基团,伸缩力常数越大,伸缩振动基频峰的频率越高。
(3)同一基团,一般 n> b > g

7、举例说明为何共轭效应的存在常使一些基团的振动频率降低。
共轭效应的存在,常使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由于羰基与苯环共轭,其 电子的离域增大,使羰基
的双键性减弱,伸缩力常数减小,故羰基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其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以脂肪酮与芳香酮比较便可说明。

8.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烷烃、烯烃及炔烃?
-1 -
烷烃主要特征峰为
CH ,  CH
as
3
,  CH
s
3
,  CH 2 ,其中 νC-H 峰位一般接近 3000cm 又低于 3000cm
1

烯烃主要特征峰为 ,其中 ν=C-H 峰位一般接近 3000cm-1 又高于 3000cm-
 C  H , C C ,  C  H
1
。νC=C 峰位约在 1650 cm-1。 是烯烃最具特征的峰,其位置约为 1000-650 cm-1。
 C  H

炔烃主要特征峰为 ,其中 峰位在 3333-3267cm-1。 峰位在


 C  H , C C ,  C  H  C  H  C C

2260-2100cm-1,是炔烃的高度特征峰。

9.如何在谱图上区别异丙基及叔丁基?
当两个或三个甲基连接在同一个 C 上时,则吸收峰  s 分裂为双峰。如果是异丙基,双峰分别位
CH 3

于 1385 cm-1 和 1375 cm-1 左右,其峰强基本相等。如果是叔丁基,双峰分别位于 1365 cm-1 和 1395 cm-1 左


右,且 1365 cm-1 峰的强度约为 1395 cm-1 的两倍。

10.如何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利用芳香烃类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来确定:
芳氢伸缩振动(n=C-H),3100~3000cm-1 (通常有几个峰)
泛频峰 2000~1667cm-1
苯环骨架振动(nc=c),1650-1430 cm-1,~1600cm-1 及~1500cm-1
芳氢面内弯曲振动(β=C-H),1250~1000 cm-1
芳氢面外弯曲振动(g =C-H),910~665cm-1

11.简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主要特点。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通过测量干涉图和对干涉图进行快速 Fourier 变换的方法得到红外光谱。它
主要由光源、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系统组成。同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比较,在单色器和检测器部件
上有很大的不同。由光源发射出红外光经准直系统变为一束平行光束后进人干涉仪系统,经干涉仪调制得
到一束干涉光,干涉光通过样品后成为带有样品信息的干涉光到达检测器,检测器将干涉光讯号变为电
讯号,但这种带有光谱信息的干涉信号难以进行光谱解析。将它通过模/数转换器(A/D)送入计算机,由
计算机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快速计算,将这一干涉信号所带有的光谱信息转换成以波数为横坐标的红外光
谱图,然后再通过数/模转换器(D/A)送入绘图仪,便得到与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完全相同的红外光谱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主要特点:
(1)灵敏度高,样品量可少到 10-9~10-11g。
(2)分辨率高,波数准确度一般可达 0.5cm-1,有的可达 0.005 cm-1。
(3)测定的光谱范围宽,可达 10000~10 cm-1。
(4)扫描速度快,一般在 1s 内即可完成全光谱范围的扫描,比色散型仪器提高数百倍。

12.特征区与指纹区是如何划分的?在光谱解析时有何作用?
习惯上 4000-1300cm-1 区间称为特征频率区,简称特征区。特征区的吸收峰较硫,易辨认。此区间主要
包括:含有氢原子的单键,各种三键及双键的伸缩振动的基频峰,还包括部分含氢键的面内弯曲振动的
基频峰。
1300-400 cm-1 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此区域所出现的谱带起源于各种单键的伸缩振动,以及多数基团
的弯曲振动。此区域的光谱,犹如人的指纹,如两个人的指纹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样,两个化合物的红外光
谱指纹区也不相同。两个结构相近的化合物的特征频率区可能大同小异,只要它们的化学结构上存在着细
小的差别,指纹区一艇就有明显的不同。
特征区在光谱解析中主要解决:化合物具有哪些官能团;确定化合物是芳香族、脂肋族、饱和或不饱
和化台物。
指纹区在光谱解析中主要解决:指纹区的许多吸收峰与特征峰相关,可以作为化合物含有某一基团
的旁证;可以确定化合构的细微结构。如芳环上的取代位置,判别几何异构体等。

13.正确解析红外光谱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特征频率区寻找特征峰,如 ν O-H , ν N-H ,ν C=O
(2)寻找对应的相关吸收峰,确定出存在的官能团
(3)参考被测样品各种数据,初步判断化合物结构
(4)最后查阅标准谱图进行比较、核实

14.试用红外吸收光谱区别羧酸、酯、酸酐。
羧酸的特征吸收峰为 vOH、vC=O 及 OH 峰。vOH(单体)~3550 cm-1(尖锐),vOH (二聚体)3400~2500(宽而散),
vC=O(单体)1760 cm-1 (S),vasC=O (二聚体)1710~1700 cm-1 (S)。羧酸的OH 峰位在 955~915 cm-1 范围内为一宽
谱带,其形状较独特。
酯的特征吸收峰为 vC=O、vc-o-c 峰,具体峰位值是:vC=O~1735cm-1 (S);vc-o-c1300~1000cm-1 (S)。vasc-o-c 峰的强度
大而宽是其特征。
酸酐的特征吸收峰为 vasC=O、vsC=O 双峰。具体峰位值是:vasC=O1850~1800 cm-1(s)、vsC=O1780~1740 cm-1 (s),两
峰之间相距约 60 cm-1,这是酸酐区别其它含羰基化合物主要标志。

15.解析红外光谱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
为防止片面利用某特征峰来确定官能团而出现“误诊”,遵循四先、四后步骤:先特征(区)、后指
纹(区);先最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后细查;先否定、后肯定的顺序。

16.某物质分子式为 C10H10O。测得红外吸收光谱如图(P260)。试确定其结构,并给出峰归属。
U=(2+2*10-10)/2=6 可能含有苯环
波数 归属 结构信息
3320 羟基 ν(O-H) O-H

2985 甲基伸缩振动 νas(CH3) CH3

2165 ν(C≡O) C≡O

1600,1460 芳环骨架 C=C 伸缩振动 ν(C=C) 芳环

1450 甲基变形振动 δas(CH3) -CH3

1400 (OH) -OH

C
1230 叔丁基 νC-C
CH3

1092 ν(C-O) C-O

771 芳环碳氢变形伸缩振动 g =C-H)


芳环单取代
704 环变形振动 δs(环)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其结构
OH
C C CH
CH3

17.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 C7H9N,测得其红外吸收光谱如图(P260),试通过光谱解析,推断其分
子结构。

U=(2+2*7+1-9)/2=4 可能含有苯环
波数 归属 结构信息
3520,3430,3290 胺 ν(-NH) -NH2
3030 芳环碳氢伸缩振动 ν(AR-H) AR-H

2925 甲基伸缩振动 νas(CH3) CH3

1622 伯胺面内弯曲 β(NH) -NH2

1588;1494 芳环骨架 C=C 伸缩振动 ν(C=C) 芳环

1471 甲基变形振动 δas(CH3) -CH3

1380 甲基变形振动 δs(CH3) -CH3

1303,1268 胺 ν(-C-N)

748 芳环碳氢变形伸缩振动 g =C-H) 芳环临二取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其结构
NH2
CH3

18.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 C10H12O,试从其红外光谱图(P261)推出其结构。

U=(2+2*7+1-9)/2=4 可能含有苯环
波数 归属 结构信息
3060,3030 芳环碳氢伸缩振动 ν(AR-H) AR-H

2960,2870 甲基伸缩振动 νas(CH3) CH3

2820,2720 νC-H(O) -CHO

1700 νC=O -C=O

1610;1570,1500 芳环骨架 C=C 伸缩振动 ν(C=C) 共轭芳环

1460 甲基变形振动 δas(CH3) -CH3

1390,1365 甲基变形振动 δs(CH3) -CH3

830 芳环碳氢变形伸缩振动 g =C-H) 芳环对位二取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其结构
CH3 O
H3C C C H
H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