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中二單元九
文言選讀(二)──訪古探奇
文言選讀
口技
林嗣環
討論與練習
詞解語譯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詞。
(1)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微


(2)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

(3) 忽然撫尺一下,眾響畢絕。 畢

2 試根據詩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
(1) 但聞屏幛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2)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欲先走。

1
©牛津大學出版社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理解分析
3 試根據作者對賓客的描述,回答以下問題:
(1) 藝人用聲音演繹深夜時分發生的事時,賓客的反應怎樣?
段落 演繹的情節 賓客的反應
第1段 撫尺一下,開始演出。 (1)

第2段 夜深時分,一家人被驚醒, (2)


丈夫、婦人、大兒、小兒發
出不同聲音。
第3段 卧室中逐漸歸於寂靜。 (3)

第4段 深巷失火,眾人大呼,各種 (4)


聲音一時並發。

(2) 為甚麼作者詳細描寫賓客的反應?試加以說明。

2
©牛津大學出版社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4 本文敍述口技藝人的表演,過程有張有弛。試根據故事情節的起伏變化
,回答以下各題:
口技藝人營造氣氛的起伏變化

(1) 扮演深巷中聞 吠 ,婦人、丈夫、大兒、小兒


,展開故事。(第2段)
(2) 扮演婦人 聲和 聲,以及小兒 、大兒
、丈夫 ,聲音一時並發,令氣氛緊
張起來。(第2段)
(3) 表現丈夫 ,婦人拍兒聲
的情境,並以
。(第3段)
(4) 忽然有人 ,夫婦被
。(第4段)
(5) 一時間,

,無所不有。(第4段)
(6)
。(第5段)

5 試用不多於30字,概括本文的主旨。

▲​30

6 以下是本文的結尾,它在文章的結構上起甚麼作用?對表達主旨有甚麼幫
助?
忽然撫尺一下,眾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
扇、一撫尺而已。
本文的結尾在結構上起着 的作用,
通過說明口技藝人 ,對比演出時
的情境,突顯了

3
©牛津大學出版社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借古鑒今
7 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口技用於表演,不晚於​宋代​。​宋代​的一些表演或戲劇中,口技藝
人在後台模仿動物的叫聲,以加強表演效果。
到了​清代​,口技從單純模仿一種聲音,發展到模仿各種聲音,並
串連成故事,被列為「百戲」之一。藝人多身處屏風或布幔後演出,因
此俗稱「隔壁戲」。口技藝人須運用口、舌、鼻、喉發音,甚至使用腹
語來表演。一些口技藝人能發出各類型的聲音,如動物聲、樂器聲、交
通工具聲等等,例如已故口技大師​洛桑​能把各種樂器聲扮演得惟妙惟
肖。由於口技表演要求高超的技巧,學習十分困難;新的娛樂活動又不
斷湧現;加上口技在表演中的作用,很多都可以用現代科技來代替,這
種表演藝術已日漸式微。
2011 年,國務院文化部將口技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助口技的保存。
(1) 不僅是口技,還有很多傳統表演藝術都日漸式微,你認為原因是甚
麼?

(2) 你認為值得花大量資源去保留這些表演藝術嗎?為甚麼?

(3) 你認為可以怎樣保存這些日漸式微的表演藝術?

4
©牛津大學出版社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中二單元九
文言選讀(二)──訪古探奇
文言選讀
口技
林嗣環
討論與練習​(35分)
詞解語譯
設題目標:​掌握文言字詞的意思。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有​▲​號的字詞。​(3分)【解釋】
(1) 微聞有鼠,作作索索。 微
:​略為/稍為

(2)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略為/稍為

(3) 忽然撫尺一下,眾響畢絕。 畢
:​全部/完全

設題目標:​掌握文言句子的意思。
2 試根據詩意,把以下句子譯為白話文。​(4分)​【解釋】
(1) 但聞屏幛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只聽見屏風後撫尺擊下的聽音,全個座席都靜了,沒有人敢喧嘩。

(2)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欲先走。
於是沒有人不面色大變離開座席,拉起衣袖露出手臂,雙腿發抖,希
望先離開。

5
©牛津大學出版社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理解分析
設題目標:​複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3 試根據作者對賓客的描述,回答以下問題:
(1) 藝人用聲音演繹深夜時分發生的事時,賓客的反應怎樣?​(4分)【整
合】
段落 演繹的情節 賓客的反應
第1段 撫尺一下,開始演出。 (1) 沒有人敢作聲。
第2段 夜深時分,一家人被驚醒, (2) 全場的賓客無不伸長脖
丈夫、婦人、大兒、小兒發 子,側着頭聽,大家都
出不同聲音。 微笑着,默默地讚歎,
認為表演高妙極了。
第3段 卧室中逐漸歸於寂靜。 (3) 賓客心情稍為放鬆下來
,稍為坐正一些。
第4段 深巷失火,眾人大呼,各種 (4) 賓客無不面色大變,雙
聲音一時並發。 腳發抖,希望離開座席
,趕快逃生。
(2) 為甚麼作者詳細描寫賓客的反應?試加以說明。​(4分)【評價】
作者詳細描寫賓客的反應,旨在側面烘托口技藝人的精湛技藝。開始
表演時,人們都屏氣凝神,充滿期待(1分);到了故事的第一個高峯,
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入神地傾聽;氣氛稍舒緩時,人們隨即放鬆下來
(1分);到了故事的高潮,賓客甚至以為真的失火,想趕快逃走。可見
口技藝人不單令賓客靜心欣賞表演,更帶動了賓客的一舉一動(1分)。
作者以賓客的反應作烘托,比直接讚美藝人更有說服力,令人印象更
深(1分)。

6
©牛津大學出版社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設題目標:​掌握思想內容。
4 本文敍述口技藝人的表演,過程有張有弛。試根據故事情節的起伏變化,
回答以下各題:​(7分)【整合】
口技藝人營造氣氛的起伏變化

(1) 扮演深巷中聞​ 犬 ​吠 ,婦人、丈夫、大兒、小兒​ 漸漸醒來 ​,展開故


事。(第2段)
(2) 扮演婦人​ 拍童 ​聲和​ 哄兒 ​聲,以及小兒​ 哭啼聲 ​、大兒​ 初醒聲 ​、丈
夫​ 喝斥大兒聲 ​,聲音一時並發,令氣氛緊張起來。(第2段)
(3) 表現丈夫​ 漸漸睡着 ​,婦人拍兒聲​ 也漸漸停下來 ​的情境,並以​ 老鼠
的活動聲 ​突顯場面的寧靜。(第3段)
(4) 忽然有人​ 大呼火起 ​,夫婦被​ 驚醒,同聲大呼 ​。(第4段)
(5) 一時間,​ 百千人大呼,百千小孩啼哭,百千犬吠,雜以火爆聲、撥水
聲、房屋倒塌聲、呼叫聲等等​,無所不有。(第4段)
(6) 忽然撫尺一下,所有聲音都停下來​。(第5段)

設題目標​:歸納主旨。
5 試用不多於30字,概括本文的主旨。​(2分)【整合】
通 過 一 場 精 彩 的 口 技 表 演 及 觀 眾 的

反 應 , 讚 歎 口 技 藝 人 技 藝 精 湛 。
▲​30

設題目標​:分析及評價寫作手法。
6 以下是本文的結尾,它在文章的結構上起甚麼作用?對表達主旨有甚麼幫
助?​(4分)【評價】
忽然撫尺一下,眾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
扇、一撫尺而已。
本文的結尾在結構上起着​ 呼應文首 ​的作用,通過說明口技藝人​ 使
用簡單的用具 ​,對比演出時​ 各種聲音齊發 ​的情境,突顯了​ 口技藝人的
精湛技藝 ​。

7
©牛津大學出版社
文言選讀‧練習電子檔

借古鑒今
設題目標:​掌握思想內容,提出見解。
7 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整合】
口技用於表演,不晚於​宋代​。​宋代​的一些表演或戲劇中,口技藝
人在後台模仿動物的叫聲,以加強表演效果。
到了​清代​,口技從單純模仿一種聲音,發展到模仿各種聲音,並
串連成故事,被列為「百戲」之一。藝人多身處屏風或布幔後演出,因
此俗稱「隔壁戲」。口技藝人須運用口、舌、鼻、喉發音,甚至使用腹
語來表演。一些口技藝人能發出各類型的聲音,如動物聲、樂器聲、交
通工具聲等等,例如已故口技大師​洛桑​能把各種樂器聲扮演得惟妙惟
肖。由於口技表演要求高超的技巧,學習十分困難;新的娛樂活動又不
斷湧現;加上口技在表演中的作用,很多都可以用現代科技來代替,這
種表演藝術已日漸式微。
2011 年,國務院文化部將口技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助口技的保存。
(1) 不僅是口技,還有很多傳統表演藝術都日漸式微,你認為原因是甚
麼?​(2分)
學生可自由作答,以下答案僅供參考。我認為原因有二。第一,中國
的傳藝方式為師徒制,師傅所收的弟子不多,且在傳藝時常留有一手
,使技藝不能廣泛流傳。第二,傳統技藝欠新意,被視為陳腐、落後
,難吸引人學習,因而日漸式微。
(2) 你認為值得花大量資源去保留這些表演藝術嗎?為甚麼?​(2分)
我認為值得,因為傳統技藝不只是表演,還包含了很多文化元素,一
些傳統表演的內容,亦表現了不同時代的社會特色和風俗習慣,對了
解當時文化彌足珍貴。
(3) 你認為可以怎樣保存這些日漸式微的表演藝術?​(2分)
我認為首先要制定有系統的傳藝方式,如成立專門的藝術學校,大量
培訓專業表演人才。其次,要在保留傳統技藝之餘,適量加入一些新
的元素,增加藝術表演的生命力,使大眾不會覺得陳腐、落後。

8
©牛津大學出版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