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1.

紅白二事對聯中特別的結構編排

在對聯紙上,使用正確的結構與形式,磨好墨、運用正確的手勢拿起毛筆,才可以寫出一副
獨一無二的對聯。音律上的平仄、結構上的對仗、五七字數要求,都是紅白二事對聯的特別結構,
不但顯得井然有序,更可以帶出無限的情感。

1.1 音律上的平仄及字數要求
平仄,追隨到唐宋兩代詩詞創作的四個聲調。「平」,相當於現在的一、二聲。「仄」,上、
去聲,分別就是三、四聲;而入聲短促而急,散佈在以 /-k/、/-t/、/-p/作尾聲的詞語當中(如:
「國」、「出」、「合」)。在一般的七字聯當中,一定要「對」,平仄要相反;「黏」,平仄最
多可以連三次,傳統的紅事平仄譜,就是用「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的格式。在最後的
兩個「平」聲,為了祝福新郎、新娘婚姻長長久久,生活融合。

以傳統的紅事(婚禮)對聯為例,
「賀客滿門慶新婚 紅燭高照結姻緣」
善用一個工整的平仄結構,「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大致上符合「對」及「黏」兩個
規則。擁有楚楚有致的音律結構,讀出來才琅琅上口,讓讀者可以更好吸收對聯中,祝福新婚快樂
的喜慶和喜悅。

1.2 結構性修辭手法的運用
對仗,是指並列的兩個句子、詞組或單詞,共有相同的結構與詞性。在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
爾墳場上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體也相同」
是一位神父為 1918 年跑馬地馬場大火當中喪失生命的人們而寫出的輓聯。這句對聯並不對仗(詞性
不同),所以神父做出了修改,為「今日吾身先獨往 他朝爾輩亦同歸」,“今日”與“他朝”是時
間詞;“吾身”與“爾輩”是名詞;“先”與“亦”是副詞;“獨往”與“同歸”是動詞。完全對
仗。當上聯和下聯一同掛在牆上,不但看上去很對稱,也可以給讀者一種整齊、協調之美,能在欣
賞毛筆字的同時,對仗能夠增強一副對聯的感染力。我國對聯所以經歷千年而不衰,也是因為對仗
為對聯提供的特別節奏,是人見人愛的,對此筆者感到萬分佩服。

除了對仗,白事輓聯也會使用排比等修辭手法。以下列的白事對聯為例,
「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遺愛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逝者被描述生前“永垂不朽”,為家人付出、表現出偉大,死後“流芳百世”,代表逝者的所作所
為,都不會被後人遺忘。雖然以上對聯中的四字詞語都是表達一樣意思,但通過排比手法,一一列
出對逝者的懷念合挽留之情,能夠增強句子中悼念逝者的意思,祝福先人,死後生活美好及安穩。
白事輓聯通常寫在白紙上,在靈堂中掛起,使用具強烈的結構性修辭手法能夠加強作者的思念之情。

同時,也有不但不對仗,而且不符合平仄「對」、「黏」原則的紅事對聯但卻是十分著名、
並且很常用的,如
「初見鍾情欣結伴,一堂聚首喜飛觴」

其實,紅白二事對聯,不一定要遵循嚴格的結構規則,同時也可以擁有亮眼的內容和用詞風格,而
形成一副獨一無二的對聯。

(933 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