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歷史與文化第二講 全球化的緣起

一、 從全球化談起
在今天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很難不跟他國打交道,自外於國際社會之外,
如何對其他區域與國家有些基本認識與因應之道,關係著我們整個國族的未來
生存和發展,而全球化的現象是如何產生?必須從歷史中去尋求答案。
1. 何謂「全球化」?(Globalization)
「全球化」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日益凸顯的新現象,也是當今時代的
基本特徵。「全球化」一詞至今沒有統一的定義,它是一種概念,是指全
球聯繫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
國與國之間在政、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正在推倒各國的疆界,使
全球經濟一體化,有些人把全球比喻為「地球村」,到底全球化的發展是
好是壞,這是見人見智的問題。
二、 全球化的緣起
全球化是歷史長期演化的一個結果或現象,它的緣起至少要上溯至十五世
紀末至十六世紀以後的海洋探險和地理大發現。
三、 歐洲人探險的動機
世界上各民族開始從事海洋探險的時間其實很早,例如十二世紀義大利人
已開始探險,十三世紀葡萄牙人也開始探險,中國人則在明朝有了鄭和下
西洋的不凡成就,此外俄羅斯人也早就從事海洋探險,但真正掀起世界性
浪潮的,則是歐洲在十五世紀末葉至十六世紀以後的海洋探險,它不儘是
今日全球化的緣起,也改變了日後世界的面貌。
 問題一:歐洲人為什麼要探險?
歐洲人探險的動機錯綜複雜,但最重要的幾個動機為:
(1) 尋找基本資源和適合種植商業作物的土地
歐洲有些國家條件較差,例如葡萄牙,它是相對比較貧窮的國家,所以葡
萄牙的航海者較熱衷於尋找新資源和肥沃的土地,以便彌補國內的資源短
缺。葡萄牙人從十三世紀就開始探索大西洋海域,至十四世紀時,葡萄牙
人已發現一些大西洋上的島嶼,並且在上面建立了甘蔗園產製蔗糖。
(2) 尋找通往亞洲市場的新商路
過去東西雙方的交流和貿易,主要是依賴絲路,陸路的絲路分為南道和北
道,後來又有草原絲路(回紇道)和西南絲路(茶馬古道),十四世紀以
後,隨著蒙古帝國的瓦解和歐洲鼠疫的流行,絲路的旅行較前危險得多,
而歐洲人對亞洲商品的掌控落在穆斯林手中,歐洲人希望避免穆斯林的中
介,以賺取更大的利益,與此同時,非洲貿易也在向歐洲人招手,但這一
區域的貿易也掌握在穆斯林手中,不論黃金、象牙、奴隸都有很大的商機,
歐洲人同樣想避掉穆斯林的中介,所以想從海上找尋新航路通往亞洲或非
洲。
(3) 擴大基督教影響的熱切願望
1
至於傳教,本來信仰應當採取和平勸導的方式,但歷史上基督教的擴張卻
常常是很暴力的,而航海給歐洲人帶來了傳播信仰的新契機。
這些不同的動機與理由,彼此強化著歐洲人向海洋探險的欲望與決心,也
因為有傳播信仰的目的,也為他們提供了發財致富動機的脫罪辭和強心劑。
 問題二:何以歐洲人會在此時大量投入航海探險?
如果沒有先進的造船工藝和技術,即使動機強烈,也無法使歐洲航海者完
成他們的探險。他們不儘需要堅固的船隻、導航儀器以及航海技術和知識。
歐洲這時期的航海者他們繼承了許多地中海水手和北歐水手的傳統技術,
並且創造性地吸收了中國和阿拉伯的航海技術,才能大規模地投入海洋探
險。
 問題三:歐洲人有什麼新技術和新設備支持他們的航海探險?
1. 船舵的使用
船尾舵原本是中國人的發明,後來傳到印度洋。十二世紀初,歐洲人在船
尾安裝尾舵,船的靈活性得到改善。
2. 帆(方形帆和三角帆)
歐洲人在船上裝兩種風帆,方形的帆能夠充分應用於順風,三角帆可應用
於側面和後面的風。這兩種的結合使用,讓船可以利用任何風向的風,而
逆風前行的能力又是在難以預料風向的地區進行探險的關鍵。
3. 導航儀器:羅盤與星盤、十字標尺、反向標尺
羅盤是中國人發明的,用來看方向,十一世紀傳入印度洋,十二世紀中葉,
又傳給歐洲水手。星盤最早是希臘和波斯的天文學家藉著觀察太陽或北極
星與地平線的夾角來測量緯度的儀器,十五世紀晚期,葡萄牙人在印度洋
上航行時,發現阿拉伯水手用來測量緯度的儀器更簡便,就以他們的儀器
為原形做出十字標尺和反向標尺。
歐洲航海者因為有相關器具的輔助,能在海上確定方向和緯度,加上他們
大量收集地理數據,使他們在海上的航行更精確,不論風向、氣流、地圖,
這些知識與數據,讓歐洲的航海者可以沿著海岸線在全世界的海上航行。
四、 歐洲人探險的航程: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 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再到印度洋
歐洲的海上探險雖然開始得很早,但一直到 1415 年後探險的腳步才加快。
 問題四:為何從葡萄牙人談起?
1415 年,葡萄人的享利王子(1394─1460)佔領了摩洛哥港口休達,並贊
助一系列在非洲西岸的探險活動,不久,葡萄牙人商人在聖喬治.達.米
納(加納)建立了貿易要塞,1488 年,巴托羅繆.迪亞士繞過好望角進入
印度洋。
1. 瓦斯科.達.伽馬的成就
1497.7.8 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帶著一百七十名水手和滿船的貨
物前往印度,欲換取胡椒和香料,他們向南航行至非洲西岸,在那兒補給,
2
再向東南駛入大西洋,十個月後,他們到達南印度的卡里庫特,他發現這
是一個富庶和國際化的社會,市場中除了香料還有寶石、翡翠、黃金、上
等棉織品,他此行帶回的物品讓他獲取了相當的利潤,他的探險之旅也打
開了直接聯結歐洲和亞洲的海上貿易之路,為世界不同地區開啟了永久性
的聯繫。
影響:
 1500 年,葡萄牙商人在卡里庫特建立起貿易商站。
 很快地葡萄牙人遍訪印度洋沿岸的港口。
 十六世紀後,英國、荷蘭的水手也相繼而至。
B .克里斯托佛.哥倫布的成就
當葡萄牙人從海陸地達印度時,熱那亞人哥倫布(1451─1560)認為向西
航行也可到印度,他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到處尋求贊助,最後得到西班牙
國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莎貝拉的贊助。1492 年八月,由三艘船組成的武船隊
從西班牙南部向南航行,1492 年十月在巴哈馬登陸,他給瓜納哈尼取名為
聖.蕯爾瓦多,他以為這是東印度群島,就把當地土著稱為「印度人」,
囡到歐洲後他向皇室報告他到達了亞洲,數以百計的歐洲人也追隨他的腳
步前往「亞洲」,一段時間後,人們才知道哥倫布所到之處是美洲。
影響:
 美洲加勒比海附近也蘊藏無限商機
 美洲的發現讓東、西半球因此聯繫起來。
 為日後歐洲人在美洲的征服、定居以及開發鋪平了道路。
C.費迪南德.麥哲倫的航海成就
十六世紀初期之前,歐洲人從不知道太平洋的面積是如此遼闊,竟覆蓋了
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當歐洲正熱衷著美洲探險的同時,葡萄牙航海家麥
哲倫(1480─1521)從印度洋海域的港口向東行至馬魯古香料群島,他認
為亞洲距離美洲西海岸很近,他想追隨哥倫布建立一條到亞洲海域的西方
商路,但歐洲人對此想法不感興趣,麥哲倫最後找到西班牙支助他。
他首先沿著南美洲東海岸探索,發現了南美南端險象環生的麥哲倫海峽。
接著在海上航行四個月,最後到達關島,後來又至菲律賓群島,他在那裡
因捲入當地政治而被殺,活下來的人帶著滿船的丁香,從印度洋返回西班
牙,他們總共在船上漂流三年,完成全球航行,去時共五船二百八十名水
手,回來時僅剩一條船和十八名手水。
影響:
 最早環球一週的海洋探險
 稍後西班牙商人根據麥哲倫所收集的資料,建立菲律賓和墨西哥間的商路。
2. 從印度洋─太平洋,其他的航海成就
A.英國
麥哲倫之後,歐洲人並未對太平洋繼續進行探險,太平洋如此廣大,歐洲
3
人足足花了三個世紀才能繪製她的容貌。
英國人後來進入太平洋找尋歐洲到亞洲的西北航路,無意中發現、探勘了
北美西海岸。
B.俄羅斯
十八世紀俄國委託丹麥航海家維他斯.白令尋找亞洲港口的西北通路,結
果發現北冰洋和分隔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的白令海峽,又航行至加北部。
1800 年俄國水手駕船駛至夏威夷群島。
詹姆斯.庫克(1728─1779)領導了三次太平洋的探險,勘繪了今天亞洲
東部和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瓦努阿圖以及夏威夷,還勘測了北冰洋及
一些其他小島,最後在與夏威夷土著的混戰中失去生命,但經過這些人的
努力,歐洲人已經對世界各大洋及各地的土地、人民都有了相當精確的了
解。
五、 歐洲探險的後續發展及影響
1.歐洲的航海探險讓後繼者沿著已知的海岸航線可以到世界各地並安全返航。
2.他們開始在東半球建立武裝商埠,開設貿易據點,影響力往往達數世紀之
久。
3.陸地上的擴張也同時展開。(搶奪殖民地)
4.在東、西半球,不論政治或商業上的競爭,激起了歐洲人之間的衝突,他
們彼此為了爭奪領地和資源,進行了無數次的戰爭。
六、歐洲各國的商埠競爭
1.葡萄牙
最早建立商埠帝國的是葡萄牙,從達.伽馬到達卡里庫特起,到十六世紀
中葉,他們挾帶著重型武力,不但在西非到東亞之間建立了五十多處商埠,
更在印度洋軍團司令阿布奎基的帶領下奪取麻六甲海峽,控制印度洋的貿
易,凡是要在葡萄牙商埠停靠者,一律要買通行證,否則船、物皆沒收,
違反者處以死刑並砍掉雙手。但葡萄牙是個小國,人口僅一百萬,並沒有
足夠的軍力來守住海上霸權,隨著荷蘭、英國也投入海上探險,開拓亞洲
市場,十六世紀末,葡萄牙霸權逐漸沒落。
2. 英國和荷蘭
英、荷追隨葡萄牙也在亞洲海岸建立商埠,英商集中在印度、孟買、馬德
拉和加爾各答。荷蘭則在開普敦、可倫坡和巴達維亞(爪哇島上的雅加
達)。他們的優勢是船隻更快捷、更廉價、裝備更強,不論經濟上、軍事
上都有競爭優勢,同時他們組織股份公司來從事貿易活動,減少貿易風險,
保障投資人的巨大利益(例東印度公司,英國 1600 年、荷蘭〞VOC〞1602
年)。荷蘭佔領了印尼(印度尼西亞),他任用海軍武力迫使當地人把香
料全部賣給聯合東印度公司的商人,該公司至十七世紀晚期控制了爪哇的
全部港口以及印尼大部分重要香料產地。荷蘭人口太少,他們無意搶奪殖
民地,因此他們與當地土著聯盟確保大部分地區的秩序,只有在有人把香
4
料賣給與東印度公司無關的人時,他們才發動征服戰爭,香料的利潤不僅
讓該公司異常富有,更讓蘭成為十七世紀歐洲最繁榮的國家。
3.西班牙
1565 年西班牙來到菲律賓群島,該島沒有中央政府組織,故無法有效抵抗
外敵入侵,至 1575 年,西班牙人已控制中部和北部島嶼,僅南部的棉花老
島、穆斯林社區的抵抗阻擋了西班牙人的擴張,馬尼拉在西班牙的控制下
成為絲綢貿易和西班牙在亞洲的商業活動中心。他們在此跟中國人買絲綢
等商品,再將商品運往墨西哥。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傳播基督教,至十九世
紀菲律賓成為全世界羅馬天主教信仰最虔誠的地區之一。
4.俄羅斯
俄羅的擴張從十六世紀開始,他們先佔領了中亞的幾個蒙古帝國,控制伏
爾加河,並通過裡海與奧斯曼帝國、伊朗、印度貿易。到十八世紀,他們
把領土擴展到今日的高加索山區(包括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
他們在東北部的擴張更明顯,他們的商人到西伯利亞找尋皮毛,1639 年他
們已經穿越歐亞大陸到達太平洋。俄羅斯人強迫西伯利亞地區的二十六個
部落獻納一定數量的獸皮做貢品,並用工具、麵粉、茶葉、布匹交換他們
的獸皮,日益加重的貢品數量曾引起雅庫特人的反抗,結果他們遭受殘忍
的報復,四十年間雅庫特人減少了百分之七十。此外,傳染病也使得此區
人口減少一半以上。俄羅斯人將罪犯、戰俘、被社會遺棄的人移至此區,
徹底改變西伯利亞的人口結構,這裡成了講俄語,信東正教的區域,要塞
商埠盡皆俄羅斯人,移民是土著人口的兩倍(十八世紀中葉),到十九世
紀,人們開始在此區尋找金、銀、銅、鐵等礦展,俄羅斯更加鞏固這一區
的統治。
七、商埠競爭帶來的影響
因為探險帶來的帝國擴張,使得歐洲各國在亞洲、美洲為了搶奪市場而發
生許多摩擦,這些摩擦有時也會引發戰爭。
 印度洋:
荷蘭控制此區的香料貿易,並將葡萄牙商人逐出東南亞、阻止英商落腳。
十八世初,印度棉花和錫蘭紅茶已超過香料貿易,英、法成為印度洋主宰
者。
 加勒比海和美洲:
英國海盜在此區搶奪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船,獲取白銀。而在北美領土上
各國也全力搶奪,十八世紀幾乎所有歐洲競爭都發展成加勒比海和美洲的
戰爭。
八、無可避免的全球性交流
歐洲探險家在全世界的海洋探險促進了各民族間的聯繫。人群之間的互動,
使得不同的文化、社會產生空前的交流,與此同時,物種的交流也頻繁進
行,隨著全球貿易和交通網絡的建立,這種「哥倫布交換」不但讓全球物
5
種交流,更永久性地改變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環境。
 物種交流
幾千年來,東、西兩半球和大洋的物種都獨立演化,但歐洲人的海洋探險

變了這情況,十六世紀初,歐洲傳入的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和流行

感冒讓美洲和太平島上的土著人口銳減。1519 年,天花傳到阿茲特克帝國,
不到一世紀,墨西哥人口減少了百分之九十,由一千七百萬銳減到一百三

萬人,當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確立了他們的統治時,土著的政治、社會、文

不是被西班牙同化,就是消失殆盡。天花從墨西哥北傳到五大湖區,向南

到阿根廷的彭巴斯、在太平島上造成了悲慘的結果,因為哥倫布交換,
1500
─1800 年間,在美洲和太平島上因傳入的病而死亡的人口就超過一億。但
哥倫布交換所帶來的糧食作物和牲畜的交換,使得人口的增長大於人口的
損失。小麥、葡萄、馬、牛、豬、羊、雞被帶到美洲,使得食材和營養的
供給快速增加,而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茄、辣椒、花生、樹薯、番木
瓜、番石榴、鳯梨、可可等則傳至歐、亞、非洲,它們不但養活更多人口,
也改變了歐、亞的飲食。從 1500 年至 1800 年,歐、亞人口每年以百分之
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的速度成長。
 移民
因為地理大發現和航海探險,人類開始自願或非自願地移民到新土地上,
1500 年至 1800 年間,大量的非洲奴隸被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另外也
有歐洲移民至美洲、南非、澳洲、太平島,亞洲人也移民至熱帶、亞熱帶
地區,這些移民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 全球貿易
海洋探險為歐洲商人提供了參與亞洲貿易的機會,十六世紀晚期時,歐洲
商人在印度洋的貿易地位,已經可以和阿拉伯商人平起平坐了。
全球貿易體系也在歐洲商人的促進下誕生,歐洲人將亞洲的商品運至美洲
交換墨西哥白銀,秘魯的礦產、蔗糖、煙草,再將這些貨物運至歐洲賣錢,
得到利潤後再轉至非洲買奴隸,然後運至亞洲和美洲農園中勞動,亞洲商
品也定期藉著馬尼拉大帆船往返菲律賓與墨西哥西岸,馬尼拉載去的亞洲
奢侈品流入墨西哥、秘魯,而當地白銀則大部分進入中國市場。一部分亞
洲奢侈品又從大西洋進入歐洲。此時很多的動物皮毛也成為重要商品,無
節制的捕殺使很多野生動物遭受空前的巨大生存壓力,許多物種因此滅絕
或瀕臨絕種,很多地區永遠地改變了這些物種的生存環境。到十八世紀中
6
期,除了澳洲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區都被納入到全球的商業網路中,歐洲
人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歐洲人的航海探險,遠洋貿易網路以及哥倫布交換使得世界各地區相互依
存,推動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