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35 卷  第 3 期 Vol. 35  No.

3
2007 年 3 月 M ar.  2007

风电并网系统稳态运行的研究
1 1, 2 1 2
项  真 ,江  文 ,解  大 ,张延迟
(1. 上海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系 ,上海  200240; 2. 上海电机学院 电气工程系 ,上海  200240)

摘  要 : 介绍了风力发电并网的稳态运行的研究现状 ,包括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及模型 ,风电场的静


态电压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与模型 ,电压静态稳定性指标和控制电压失稳措施 ,风力发电最大注入功率的影响
因素及主要分析方法 ,衡量发电规模的指标及容量可信度等 。对研究方向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方法和措施进
行了分类与评价 。
关键词 : 风力发电 ; 潮流计算 ; 电压稳定 ; 最大注入功率 ; 容量可信度
作者简介 : 项  真 ( 1982 2) ,女 ,硕士研究生 ,从事风力发电与电力系统分析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TM61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1 29529 (2007) 03 20035 206

Research on stable opera tion of gr id 2connected w in d farm s


, X IE D a , ZHAN G Yan 2ch i
1 1, 2 1 2
X IAN G Zhen , J IAN G W en
(1. Dep 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 iaotong Univ. , Shanghai 200240, China;
2. Dep 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D ian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steady2state operation of grid 2connected w ind farm s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odels for power system s which contain wind farm s, the analytic methods and models for the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of w ind farm s, the voltage static stability indices and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voltage stabilit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axim um power injection of wind farm s and main relevant analytic methods, indices for
w ind farm scale, and the capacity credit. The above issues a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are classified and assessed.
Key words:w ind power; power flow calculation; voltage stability; maxim um power injection; capacity credit

  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 , 现代风力发电 广、
建设规模的扩大和风力发电产业市场化的深
产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始发于美国加利福尼亚 入 ,在风电设备制造 、
风电场运行管理 、
电能质量
洲 。它具有环境友好 、
技术成熟 、
全球可行的特 控制 、
风电环保问题以及风电与其它形式能源的
点 ,并存有超过 20 年的良好运行记录 , 因此被人 联合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技术问题 ,如 : 如何
们普遍认可 。截止到 2003 年底 ,全世界风力发电 降低风电成本 、
风力机的设计与制造 、
风电并网与
机组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 39 234 MW , 而到 电能质量控制 、
独立运行风电机组 、
储能设备及其
[2]
2012 年 ,全世界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 与其他形式能源的联合发电等 。
[1]
超过 110 000 MW 。但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推 从系统的角度看 , 风电并网的稳态运行是风

在加紧开展研究工作 ,落实有关运行对策 。 问题 、
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问题 、
电力市场运作安
全和经济协调问题 , 使得华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7  结语
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确保系
随着特高压国家级主干电网的逐步形成 , 超 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充分发挥电网的输送能力 ,如
大规模同步电网运行和电力市场对跨区域电力电 何适应电力市场的要求 , 将是电网运行人员今后
量交易优化配置作用的发挥 , 对华东电网的安全 几年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
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网动态稳定问 收稿日期 : 2006 211 230
题、
特高压电网运行问题 、
全国联网的联络线控制 本文编辑 : 邵振华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6 (总 222) 2007, 35 (3)

电并网运行后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风电机组不同 式中  R —
——叶片半径 , m;
于一般的发电机或负荷 , 接入电网后势必会对系 ω—
——风轮在风速为 V 时的旋转角速度 , rad / s。

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 它会减少输电网向该地区输
送的电力 ,这既缓解了电网的输电压力 ,一般也会
[3]
降低系统的网损 。潮流计算作为分析电力系
统的理论基础 ,是分析风电并网最有效的方法之
一 ,目前风电并网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风
电场模型的建立上 。早期风电的单机容量较小 ,
大多采用结构简单 、并网方便的异步发电机直接
和配电网相连 ,而风电场所在地区往往人口稀少 ,
图 1  风力机典型特性曲线
处于供电网络的末端 , 承受冲击的能力很弱 , 因
( 2 ) 风力发电机模型
此 ,风电很有可能给配电网带来谐波污染 、
电压波
目前风电机组多为异步发电机 , 而在进行潮
动及闪变问题 ,这些使得电压稳定性问题成为人 [6]
流计算时 ,最常用的便是 PQ 模型及 RX 模型 。
们关注的焦点 ,力求研究新的无功调度及电压控
PQ 模型根据风电场的有功功率和给定的功
制策略以保证风电场和整个系统的电压水平及无
率因数 ,估算风电场吸收的无功功率 ,然后作为一
功平衡 。此外 ,风电的随机性也给发电和运行计
个普通的负荷节点加入潮流程序 。考虑感应电机
划的制定带来很多困难 , 这就需要重新评估系统
的稳态等值电路 , 无功功率可写成有功功率以及
的发电可靠性 ,分析风电的容量可信度 。
电机阻抗的函数 ,其公式为 :
1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2
Q = - Q0 - Q1 P - Q2 P ( 4)
式中  Q 0 、Q 1 和 Q 2 ———根据实际测得的数据采用二次多
1. 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模型
项式拟合而得的多项式系数 , 这些系数具有一定的规律
电网中节点电压和注入功率的表达式为 : 性 ,与电机参数有关 。
n
PQ 模型的优点是在潮流计算第一次迭代时
Pi = U i ∑U j ( Gij co sδij + B ij sinδij )
j =1
有功功率是风速的函数 , 如式 ( 2 ) 所述 。之后则
n ( 1)
被视为常数 ,从而使无功功率仅取决于母线电压 ;
Qi = Ui ∑U j ( Gij sinδij - B ij co sδij )
j =1
缺点是存在计算偏差 。
式中  n —
——电网中节点个数 ; RX 模型把感应电机的滑差表示成端电压 、
Pi 和 Q i —
——节点 i注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 有功功率和等值支路阻抗的函数 , 给定初始滑差
U j 和 δi ———节点 i的幅值和相位角 ; 和风速 ,计算风机的电功率和机械功率 ,根据两者
Gij和 B ij ———节点导纳矩阵的实部和虚部 。 的差值修正滑差 ,反复迭代 ,直至收敛 。
1. 2  风电机组稳态模型 由异步发电机原理知道 , 风力异步发电机发
( 1 ) 风力机模型 出的有功功率 Pc 的表达式为 :
[4]
风能转化为机械功率 的表达式为 : 2
Pc = - Ir R r ( 1 - s) / s ( 5)
Pm = 0. 5 ρAV CP
3
( 2) ——风力异步发电机的转子电阻 ,Ω ;
式中  R r —
式中  ρ—
——空气密度 , kg/m3 ; s———滑差 , 计 算 公 式 为 s = ( n s - n r k r ) / n s ×
V———风速 , m / s; 100 % , n r 为叶片的旋转速度 ;
2
A———风力机的扫掠面积 , m ; kr ———齿轮比 ;
CP ———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 , 与尖速比 T tsr ( tip ns ———同步转速 ;
speed ratio )有关 ,两者之间函数关系可以由试验或 n s = 60 f / p ( f 为电网频率 , p为异步电机极对数 ) 。
[5]
利用插值法 得出 。
根据功率守恒原理 , 这两个功率应相等 。迭
CP 典型关系曲线见图 1,其中尖速比 Ttsr是叶 代过程中当式 ( 2 ) 和式 ( 5 ) 这两个计算功率不等
轮尖的线速与风速的比值 ,表达式为 : 时 ,滑差 s需要修正 ,最终使风力机机械功率与发
Ttsr = ωR /V ( 3)
电机电磁功率相平衡 。迭代公式为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项  真 ,等  风电并网系统稳态运行的研究 37 (总 223)

sk = sk - 1 +Δs ( 6) ( 2 ) 系统可行域分析法
式中  sk - 1和 sk ———当前的滑差和新的滑差 ,并且满足 : 该方法根据某一系统运行点的系统注入矢量
Δs = J ΔP-1
( 7) 是否属于可行域来判断系统稳定性 。缺点是系统
式中  ΔP ———2 个计算功率的差 ,即 ΔP = Pm - Pc ; 注入量属于可行域是电压稳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
J—
——在分别计算风电场 n 台发电机的滑差时的 n 分条件 ,且无法计及系统中元件和调节税器的动
阶对角矩阵 。 态作用 ; 其求解为非线性规划问题 , 计算量大 , 不
RX 模型的优点是充分考虑风力发电机的输 适用于实际系统 。
出功率特性 ,比较完善 ; 缺点则是将迭代过程分为 ( 3 ) 潮流多解法
2 步 : 常规潮流迭代计算和异步风力发电机的滑 属于静态稳定分析法 , 无法计及元件和变压
[7]
差迭代计算 ,其总的迭代次数多 ,收敛速度慢 。 器的动态过程 ,且不能直接给出系统电压稳定裕
文献 [ 8 ]在以上模型的基础上新提出改进 PZ 度和稳定裕度对状态变量 、 控制变量的灵敏度信
模型 。结合常规 PQ 模型 , 即在潮流计算中把风 息 ; 由于需反复求解系统潮流方程 ,计算量很大 。
力机当作 PQ 节点 , 认为其有功功率就是风力机 ( 4 ) 最大功率法
的机械功率 ,只与风速有关 ,再由异步发电机的定 求解接近临界点的潮流方程的方法 , 包括负
子阻抗 、
转子阻抗接入电网 ,这样构成风电机组的 荷导纳法 (把负荷的增加转换成负荷导纳的增
整个模型 。该模型与常规 PQ 模型相比 , 考虑了 加 )、 连续潮流法 、 迭代法 、
崩溃点法和延拓法等 。
风电机组的内阻消耗的有功功率和从电网吸收的 ( 5 ) 混沌 、
分岔理论
无功功率 , 同时具有计算简捷 、
较易实现 、
便于与 认为电力系统是强的非线性动力系统 , 并将
通用潮流程序接口的优点 。但此方法未计及风力 各种稳定问题 (角度的 、 电压的 、
振荡的 ) 与各种
发电机输出特性中滑差的影响 。 分岔 (静态的 、
动态的 、
局部的 、全局的 ) 广泛联系
( 3 ) 尾流效应 起来 。此方法引出对电压失稳机理的新的解释 ,
当风经过风电机组后速度有所下降的现象称 是目前电压稳定分析的热点问题 。
[9]
为尾流效应 。尾流效应损失与地形 、
地貌 、
机 其中在各种风电并网系统分析文献中出现最
组间的距离和风的湍流强度等有关 , 根据风电场 多且被认为最为有效的是连续潮流法
[ 12 ]
, 它研究
地形情况 ,其模型可分为风电组位于较为平坦地 的是电力系统在一种运行状态下负荷连续增加时
[ 10 ]
形的模型和风电机组位于复杂地形的模型 。 的潮流 ,通过逐点求取从稳定状态向极限状态变
化过程的轨迹 ,计算电力系统临界电压和功率极
2  风电场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限 。连续潮流仿真可以完成包括极限点 ( P - V
引起电压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电力系统没有 曲线拐点 )的完整 P - V 曲线潮流计算 ,其关键在
能力维持无功功率的动态平衡和系统中缺乏合适 于选择合理的连续化参数以保证临界点及其附近
的电压支持 ,而且电压不稳定受负荷特性影响很 的收敛性 。连续潮流分析法鲁棒性强并且灵活 ,
大 。对于我国目前感应式异步电机为主导的风电 它对有收敛性问题的潮流解是理想的方法 , 但这
场来说 ,并入电网运行需要吸收系统的无功功率 , 种方法相对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
再加上风能的随意性及风电场电气联系薄弱等因 2. 2  风电系统几种静态电压稳定模型及比较
素 ,使得研究风电场的电压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 早在 1975 年就曾有文献指出了电力系统的
2. 1  电压静态稳定的分析方法 静态电压稳定性与系统潮流雅可比矩阵的关系 ,
[ 11 ]
电压静态稳定性的研究 主要是把电压稳 因此在考虑负荷具有任意静态电压特性的条件
定看作是一个潮流是否存在可行解的问题 , 并把 下 ,可以类似地根据广义潮流的雅可比矩阵的性
临界潮流解看作是电压稳定极限 。 [ 13 ]
质来判断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由于含风
( 1 ) 特征结构分析法 电场的潮流计算最常用的 PQ 模型与 RX 模型的
基于电力网络的潮流方程 , 不考虑系统的动 静态特性不同 ,从而生成的雅可比矩阵也有所不
态特性 , 缺点是没有考虑发电机 、
负荷 、
有载调压 同。
变压器的动态特性 ,不能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 。 PQ 模型的静态特性可描述为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8 (总 224) 2007, 35 (3)

P = 定值 ( 2 ) 地方负荷控制
2 XC - XM X 2 ( 8) 在地方电力系统的电压较低 、R /X 比值较大
Q =V + 2P
XC XM V 时 , 可能出现当风场风速较大时 , 电压升高的情
式中  XC , XM ———异步电机等值电路中激磁电抗和机端 况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 , 接入点的地方负荷可以
补偿电容的容抗 ; 增加 ; 反之 , 当风电场出现大负荷 、
低电压时则应
X———定子感抗和归算到定子侧的转子感抗 。
尽可能减少接入点的地方负荷 。
PQ 模型的收敛特性与常规的 PQ 节点模型 ( 3 ) 静止无功系统和静止无功补偿器
类似 ,只是有功功率为定值 ,仅无功功率在每一次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 利用静止无
迭代中随唯一的电压变量变化 。而 RX 模型由于
功补偿器 ( SVC )或静止无功系统 ( SVS) 来改善系
引入了滑差的迭代 ,有功功率不再是定值 ,其雅可
统电压质量和提高电力系统在小干扰和大干扰下
比矩阵可描述成 :
的稳定性 ,己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吸
5P 5P 5P
收和供给电力系统无功功率 ,通过协调控制 ,使其
5θ 5U 5s
输出随电力系统特定的控制参数调节变化 。
5Q 5Q 5Q ( 9)
J = ( 4 ) 超导储能装置 ( SM ES) [ 14 ]
5θ 5U 5s
5PCM 5PCM 5PCM SM ES能量密度高 , 而且能够快速吞吐有功
5θ 5U 5s 功率 ,在四象限灵活地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 ,为系
式中  PCM —
——风力机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的差值 。 统提供功率补偿 , 跟踪电气量的波动 。在风电场
PQ 节点和 RX 节点模型的计算结果是一致 出口安装 SM ES装置 , 可以降低风电场输出功率
的 。但 PQ 节点模型使用更简单 , 计算效率更高 。 的波动 ,稳定风电场电压 。同时 SM ES 是一种有
风电场的阻抗模型 ( RX 模型 ) 雅可比矩阵较复 源的补偿装置 ,与 SVC 相比其无功补偿量对接入
杂 ,在运行条件恶化 、节点电压下降的情况下 , 应 点电压的依赖程度小 , 在低电压时的补偿效果更
用迭代法求电机滑差可能出现不收敛 。因此 , 在 好。
潮流计算的网络中包括采用异步机的风电场节点 除了以上几种控制电压的方法之外 , 还可采
[ 15 ]
时 ,一般使用 PQ 节点模型 。以上提到的简化模 用新型的带有动态无功控制功能的风力机 ,它
型 ( PZ模型 ) , 由于其在潮流计算中仍把风力机 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操作电力电子器件调整风力发
当作 PQ 节点 ,故可认为其和 PQ 模型有相同的静 电机的输出电压 ,保持一定的功率因数 ,并利用脉
态特性 。 冲宽度调制 ( PWM ) 技术动态地控制电机产生有
2. 3  电压静态稳定性指标 功和无功 ,由于它采用变速控制技术 ,必须估计风
[ 16 ]
常用的电压静态稳定指标可分为状态指标 速 ,不适应风速变化大的风场 , 若采用精确定
(如 : 灵敏度指标 、 潮流雅可比矩阵奇异指标等 ) 位控制技术 ,借助电流传感器或位置编码器来完
和裕度指标 (如 : 负荷裕度指标 、 负荷稳定储备系 成稳定输出的功能 , 但这样会增加费用且使整个
数等 ) 。状态指标只取当前运行状态的信息 , 而 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另有文献提出智能控制技
[ 17 ]
裕度指标的计算涉及过渡过程的模拟和临界点的 术 ,它能跟踪风速的变化 , 使风力涡轮机输出
求取 。两类指标对系统当前运行点离电压失稳的 的功率最优 ,但由于风速的变化在涡轮机的轴上
距离都能给出某种度量 。 产生了附加转矩 , 使得寻优技术很难追踪高变化
2. 4  控制电压失稳的措施 的风速 ,故其受环境影响很大 。
( 1 ) 机端并联电容
3  风电评估
机端并联电容一方面使风电场的稳态电压保
持在允许范围内 , 另一方面使得风电场无功电压 3. 1  最大注入功率
灵敏度增加 ,静态电压稳定性更高 ,电压崩溃邻近 风电场电气联系薄弱 , 限制了风电场接入系
指标更小 , 电压波动减小 , 无功备用裕度增加 , 风 统的方式和规模 ; 风电组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 ,
电场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提高 。但值过多的并联电 使得并网运行的风电相当于一个具有随机性的扰
容补偿可能导致过电压而损坏设备 。 动源 。因此 ,确定一个给定电网最大能够承受的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项  真 ,等  风电并网系统稳态运行的研究 39 (总 225)

风电注入功率成为风电场规划设计阶段迫切需要 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风电功率到底是多少 , 则需
[ 18 ]
解决的问题 。 要进行大量的仿真计算 。
( 1 ) 衡量发电规模的指标 2 ) 稳态潮流仿真法 : 在并网风电场的规划
1 ) 风电穿透功率极限 : 风电穿透功率 ( w ind 阶段就深入研究风电场的接入引起的局部系统
power penetration )是指系统中风电场装机容量占 节点电压变化 。一方面防止风电注入引起的线
系统总负荷的比例 , 表征一个给定规模的电网最 路功率过载和节点电压越限 , 另一方面防止风
大可以承受的风电功率 。风电穿透功率极限定义 电机组因端电压过低过高而造成非正常停机损
为在满足一定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接入系统的最大 失发电量 。
[ 21 ]
风电场装机容量与系统最大负荷的百分比
[ 19 ]
。 3 ) 静态安全约束和优化的方法 : 将风电
即 场最大注入功率问题转化为在一定的安全约束条
风电穿透功率极限 =
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风电场装机容量
×100% 件下的风电功率注入最大化的求解 。这种方法在
系统最大负荷
确定风电注入功率极限的同时 , 还可以给出电力
确定这一指标 , 首先要考虑到风电的随机性
系统内其他常规机组的最优运行调度方案 。但是
和不可控性 ,在风电投入和退出运行的 2 种情况
没有考虑风力发电厂并网运行的有关动态约束 。
下 ,电力系统的可调节容量应能保证电网频率的 [ 22 ]
4 ) 频率约束法 : 其基本原则是考虑到风
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 。
电不稳定性的同时兼顾整个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
2 ) 风电场短路容量比 : 定义为风电场额定容
性 ,这种稳态频率的分析方法与电网的结构没有
量 Pw ind 与该风电场与电力系统的连接点 - PCC
关系 ,而只与电网的负荷水平 、
电源性质及组成有
( Point of Common Coup ling ) 的 短路 容量 Ssc 之
[ 20 ] 关 。频率约束法分析方法对于风电场接入较小的
比 。即
风电场额定容量 Pw ind
电网时是必要的 。
风电场短路容量比 K = ×100%
风电场与电力系统连接点的短路容量 Ssc 3. 2  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
短路容量比通常是指电气设备安装处的短路 ( 1 ) 容量可信度的定义
容量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 。这里风电场短路容量 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有 2 种定义方式 : 1)
[ 23 ]

的概念实际上是普通意义上短路比的倒数 。其大 风电场替代的常规发电机组容量与风电场额定容


小表明系统承受风电扰动的能力的强弱 。用这一 量的比值 ; 2 ) 风电场替代的理想发电机组 (可靠
指标表示风电场接入规模的大小 , 是从风电场所 性是 1 的发电机组 ) 的容量与风电场额定容量的
在的局部电网出发 , 重点考察风电功率的注入对 比值 。
局部电网的电压质量和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容量可信度计算主要取决于 4 个因素 : 当地
( 2 ) 影响风力发电最大注入功率的主要因素 的风力资源 、
风电机组的型号 、
电力公司的可靠性
风电场的最大注入功率不仅取决于风电场的 指标定值及其计算方法 、
用整个电网或一个地区
运行特性和系统中其它发电设备的调节能力 , 还 还是当地配电网来衡量风电场的容量可信度 。实
与风电接入的系统的网络结构等诸多因素密切相 际上 ,这两种定义都是用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 18 ]
关 。主要包括 : 风电场接入点负载能力的强 作为衡量风电场容量可信度的标准 , 可以互相转
弱 ; 风电场与电网的联接方式 ; 系统中常规机组的 换。
调节能力的大小 ; 风电机组的类型和无功补偿状 ( 2 ) 容量可信度的评价方法
况以及地区负荷特性等 。 风电的容量可信度有 2 种评价方法
[ 24 ]
: 1)
( 3 ) 确定风力发电最大注入功率问题的主要 计算含风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 在保证系统可靠
分析方法 性不变的前提下 , 风电能够替代的常规发电机组
1 ) 时域仿真法 : 主要用来校验系统的动态性 容量即为其容量可信度 , 这种方法适合于系统的
能 ,研究风电场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该方法 规划阶段 ; 2 ) 时间序列仿真 ,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
物理概念清晰 ,只要建立的模型正确就可以考虑 作为研究对象 , 通过计算风电场的容量系数 (风
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 电场实际出力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 来估算容量
但这是一种验证性的计算方法 , 要回答一个给定 可信度 ,在负荷高峰时段 ,可以认为容量系数等于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40 (总 226) 2007, 35 (3)

容量可信度 ,该方法适用于为系统的运行提供决 [ 10 ] 陈树勇 ,戴慧珠 ,白晓民 ,等 . 风电场的发电可靠性模型及


其应用 [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O0O , 3 ( 3) : 26 229.
策支持 。要评价风电对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的影
[ 11 ] 潘文霞 . 大型风电场电压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 [ D ]. 河
响 ,首先要知道风电场所在地的气象信息 ,获得风
海大学 .
资源数据 ; 了解风机的技术参数 ,根据风速计算风 [ 12 ] 吴  涛 ,王伟胜 ,王建全 ,等 . 用计及机组动态时的潮流雅
电场出力 ; 最后根据风电场出力与负荷的相关性 , 可比矩阵计算电压稳定极限 [ J ]. 电力系统自动化 , 1997,
计算供电可靠性等指标 , 也可以计算节省的发电 21 ( 4) .
[ 13 ] Venikov V A et al.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steady2state sta2
成本等 。蒙特卡洛仿真技术是可靠性分析中常用
[ 25 ] bility in load flow calculations [ J ]. IEEE Trans on PAS,
的计算方法 。
1975, 94 ( 3) .
陈星莺 ,刘孟觉 , 单渊达 . 超导储能单元在并网型风力发
4  结语 [ 14 ]
电系统的应用 [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01, ( 12) .
在过去的 20 年间 ,风电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 [ 15 ] 李广凯 . 风力发电中的无 功控制 [ J ] , 风力 发电 , 2005,
( 8) .
感应发电机 , 其装机规模较小 , 与配电网直接相
[ 16 ] W asynczuk G,Man D T, Sullivan J P. Dynam ic behavior of a
连 ,对系统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电能质量 。随着
class turbune generators during random w ind fluctuation [ J ] ,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 大量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开 IEEE Trans on Power Apparatus and system s, 1981, 100 ( 6) :
始投入运行 ,风电场装机也达到可以和常规机组 2831 22845.
相比的规模 ,直接接入输电网 。因此 ,风力发电的 [ 17 ] Simo J B , Kamwa, Exp loratary assessment of dynam ic behavior

研究也从单机控制系统向系统运行方面发展 , 此 of multi2machine system s stabilized by a SMES unit[ J ].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 s, 1995, 10 ( 3) : 1567 21571.
时 ,风电场并网后稳态运行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着
[ 18 ] 吴俊玲 . 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的若干技术问题研究 [ D ].
重需要关注的方向 , 与风电场并网有关的电压及 清华大学 .
无功控制 、有功调度及稳定性的研究课题正逐渐 [ 19 ] 申  洪 ,梁  军 , 戴慧珠 . 基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
[ 26 ]
成为热点 。 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计算 [ J ]. 电网技术 , 2002, 26 ( 8) : 8 2
11.
参考文献 :
[ 20 ] 王承煦 , 张  源 . 风力发电 [M ] , 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1 ] The American W ind Energy A ssociation ( 2004, March ) . 2003.

Global wind power growth continues to strengthen [ EB /OL ]. [ 21 ] 雷亚洲 ,王伟胜 ,印永华 ,等 . 一种静态安全约束下确定电
http: / /Ncww. ewea. otg. 力系统风电准入功率极限的优化方法 [ J ]. 中国电机工程
[2 ] 杨金明 ,吴  捷 ,杨俊华 ,等 . 风力发电技术探讨 [ J ]. 太阳 学报 , 2001, 21 ( 6) : 25 228.
能 , 2003. 3. [ 22 ] 刘  洪 . 乌鲁木齐电网允许风电比例的初步探讨 [ J ]. 风
[3] Jenkins N. Embedded Generation ( Part2) [ J ]. Power Engi2 力发电 , 1999, ( 1) : 50 254.
neering Journal, 1996, 5: 233 2239. [ 23 ] 杨秀媛 . 并网风力发电评估方法的研究 [ D ]. 华北电力大
[4] 王 承煦 . 风 力 发电 实 用技 术 [ M ]. 北 京 : 金 盾 出 版 社 , 学 (保定 ) .
1995. [ 24 ] Castro R , Ferreira L A. Comparison Between Chronological

[5] 何光渝 . V isual c + +常用数值算法集 [M ]. 北京 : 科学出 and Probabilistic Methods to Estim ate W ind Power Capacit

版社 , 2002. Credit[ J ] ,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 s, 2001, 16 ( 4) : 904 2

[6] 李先允 ,陈小虎 , 唐国庆 . 大型风力发电场等值建模研究 909.

关键问题分析 [ J ]. 电气应用 , 2005, ( 12) . [ 25 ] W ang P, B illinton R, Reliability Benefit Analysis of Adding

[7 ] Feijoo A E, Cidras J. Modeling of wind farm s in the load flow W TG to A D istribution System [ J ]. IEEE Trans on Energy

analysis[ J ].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 s, 2000, l5 ( 1 ) : Conversion, 2001, 16 ( 2) : 134 2139.

110 2115. [ 26 ] 雷亚洲 . 与风电并网相关的研究课题 [ J ]. 电力系统自动


[8] 吴义纯 ,丁  明 , 张立军 .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化 , 2003, ( 4) .
[ 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05, ( 2) .
[9 ] 申  洪 ,王伟胜 . 一种评价风电场运行情况的新方法 [ J ]. 收稿日期 : 2007 201 208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2003, 23 ( 9) : 90 293. 本文编辑 : 邵振华

欢 迎 订 阅《华 东 电 力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