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从五行的内涵谈科学养生

中国浙江 朱 斐
摘要:本文受“从金的本义谈五行的内涵” ①一文的启发,运用其对五行内涵的诠释:
从系统物质转换机制、系统能量属性、系统物质结构、系统生命程序和系统物质流动性,分
析科学养生保健中的五行变化,发现五行理论对科学养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保持传
统中医学养生保健的整体和系统优势的同时,走向精细、精确的实证研究,形成一个全面
而具体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五行,养生,保健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来保养身体,解放精神,健
全生活,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养生不仅涉及生理上的健康,也包
括心理、伦理,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养生既要符合医学科学,也要符合机体的变化,更
要符合人们心理、习惯和愿望。根据蔡老师所提出的“五行”理论,我们发现所以这些内
容都可以在“五行”中获得解释和支持。正所谓“五行和者、一世无灾。五味调和,可解百
病”。
传统中医学对五行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五行的类比。五行,在天为五气,青、黄、赤、白、
黑;在地为木、火、土、金、水;在人为肝、心、脾、肺、肾;在志有喜、怒、思、忧、恐;在味有
酸、甜、苦、辣、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心
“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并有酸属木,多食伤筋;苦属火,多食伤骨;甘属土,多食伤肉;辛属金,多食伤气;咸
属水,多食伤血。食类青养肝、赤养心、黄养脾、白养肺、黑养肾。李时珍还说:“肝欲酸、心
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所有这些,都是应用五行理论类
比方法,指导心理、饮食以及疾病过程中的养生保健。它要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五
志和谐、五味调和、顺应季节,维持正常的平衡,才使人体健康。这样的理论长期指导着人
们传统养生保健,并取得了相当的实际效果。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理论具有明确的历史局限性。一是比类取象可能导致牵
强附会的结果,二是这样的指导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及其养生保健理论精确和
精细,也使中医学的养生保健逐渐远离了实证研究,不符合医学科学之发展。
蔡民坤老师在“从金的本义谈五行的内涵”一文中认为“金”的本义不是指金属,
而是指系统内的规律、规律,简称为“生命程序”,并对五行的内涵作了新的解释:木,
代表系统的物质加工和转换机制。“火”代表系统的能量属性。“土”,代表系统物质结
构。“水”,代表系统的物质流动性。“金”,代表系统中的生命程序。这样的“五行理
论”表述了生命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同时也符合养生保健一般理论,并进一步指导养生
保健。
首先,养生要根据生命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符合五行中
“金”的基本规律。这里,我们一方面要研究各种规律、规则,另一方面尊重规律以养身
保健。丹尔曼博士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来探讨衰老过程,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着
激素和其他活体物质的释放,其水平的高低对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控制着修复和功能的调
节;基因控制理论认为,人的衰老是先天设计好的,它集中于探讨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编
码在人类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基因编码决定了人的体质和大脑功能的特定类型,并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衰老速度和寿命。在养生保健中要尊重生命规律,顺应自然,具体要
做到作息有时,合四时、合昼夜,避免熬夜,避免抑郁、急躁、激动等不良心情,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疾病观,正确面对疾病、意外和灾难。所有这些都是对自然规律、规则的
理解和尊重,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发明创造了干预生命
程度的科学方法,如对一些激素紊乱病人的治疗(甲亢、糖尿病的治疗)、激素的替代治
疗(性激素、生长激素的补充),在养生保健中则通过合理的运动、睡眠、心理干预调节机
体的生命过程,如自我催眠改善负面神经语言程序(NLP)。养生保健一方面要科学地利
用现代医学的进步,另一方面应避免对正常的生命过程的损害,如吸烟可以引起机体的器
官组织间的平衡紊乱(英国科学家发现一个典型的烟民每吸 15 根烟,就会导致细胞发生
一次突变),等等。
第二:养生保健要注意保持机体物质结构的完好,这是五行中“土”这一属性的基
本要求。对此,我们应检查各组织结构是否正常,排除相应器官的疾病,特别要注意排除
肿瘤这样的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一些有害物质,防止化学、
物理性质的损害。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种劳损性、外伤性疾病的发生。这些都是养生中有关
“土”的重要内容。这些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与德国科学家奥格斯特•威士曼博士 1882
年所提出磨损和伤害理论不谋而合。
第三,养生保健要注意能量平衡,符合五行中“火”这一属性的变化。生命过程贯彻
着能量的代谢过程。养生保健应注意能量的平衡,避免能量的过多积聚和过多消耗,前者
导致机体肥胖,加重机体的负担,后者则导致机体消瘦,或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
者气虚、阳虚的病理变化。
第四:养生保健要注意机体物质的正常流动,也就是维护五行中“水”的代谢。机体
代谢物质的正常流动是实现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在机体中,水的流动可以最广泛、
最一般地反映机体的物质流动状况,它包括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离子交换机制及所
含物质成份,养生保健就是要维护物质流动的正常。物质流动异常还会出现痰湿证变化,
产生相应的临床问题。科学家杰斯曼在 1954 年首次提出了“自由基”理论,揭示了物质流
动过程中一项有损健康的机制,成为养生保健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体在生命活动
中产生一些自由基,它破坏细胞及其重要成分,还可使机体出现氧化,导致衰老。
第五,养生保健要利用和维护机体的物质加工转换机制,也就是五行中“木”的功
能。机体的物质加工转换机制是机体利用外界物质、生成机体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关键,
养生保健就是要利用和维护这一机制。所以在饮食原则中应注意少量、多样、天然,做到食
物合理搭配、有制有节、饥饱有度,在肝脏等加工转换能力的范围内为机体提供恰当的物
质和能量,避免过多和不足。不足可以引起营养不良,过度则可能损害机体的加工转换能
力,如过度饮酒就会损害肝脏,进而使肝脏的加工转换能力下降从而出现相应的疾病,所
以在养生保健中特别强调适量饮酒,等等诸如此类。
诚然,五行除了五个属性的生理病理变化之外,还有五个属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如
机体能量不足可以影响机体的物质流动性,并使机体内的规律、规则发生改变,同时使机
体不能进行有效的加工和转换,最后影响机体的形体结构产生衰老等变化。五行之间的这
种影响较为复杂,传统中医学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已经认识到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在
养生保健中应该注意这种影响。
以上从蔡老师的五行新解的五个方面分析了养生保健的五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
当今养生保健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这样的分析使我们对养生保健的系统性有了更全面的认
识,也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对养生保健中的机制、方法等内容进行精确、精细的
研究和认识,使传统中医学的养生保健在保持其整体、系统优势的同时,走向了实证研究。
(本文经蔡民坤主任审阅)

参考文献:
1.蔡民坤,从‘金’的本义谈五行的内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307~
308
2.印会河,等,中医学基础理论.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3
3. Robert Goldman 博士 Ronald Klatz 博士 抗衰老革命,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