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卷二 卷二 卷二 卷二 卷二 卷二 卷二 卷二

基因檢測* 電子煙及 生物耐藥 罕見疾病


禁售產品 性 醫學研究

通識科文憑試試題涉及議題分佈
● # 及* 代表該題目在提問上具跨單元成分
● 1/2 代表半題 (2016及2017年出現,分題a和b相關性低,且分別涉及不同單元)

題型1: 數據題

1. 先看圖表的標題,瞭解資料的方向
2. 觀察圖表的橫軸和縱軸,瞭解兩者的內容和關係
3. 須引用數據
4. 須有明確幅度形容詞:
前言 ……有以下趨勢/……有以下跡象

描述趨勢: 稍為/輕微/急劇/持續/一直/大致/顯
指事物的發展方向/走勢 著/大幅/反覆+上升/下降/保持平穩/
不升不跌/沒有變化

描述轉變: 先跌後升/由某一年開始急劇下降/某一年
指有什麼改變的地方,作答時要突出和描 的數量最多/A的升幅比B高
述由一個狀況到另一個狀況

描述形態/模式: 中間佔大多數,其餘為少數/均衡分布/各
指事物的情況和狀態,如數據的分布狀況 佔一半,成對峙局面

歸納現象: 反映/呈現/顯示_(如:政治冷感/人口老
利用概念指出數據反映的現象,可理解為 化)_的現象/每況愈下的現象/逐漸改善的
「事實.或「現況」 現象

總結 總括而言/綜上所述

橫向分析 就某一項目於不同年份的表現作比較,研究其變化趨勢及找出轉捩點(如上
升、下降、出現突變)

縱向分析 就某一年份中不同項目作比較,能夠得出逐年最高和最低、最多和最少的項
目/最有代表性的項目
異常資料:最大、最小、偏離規律的數據、以及其他特別的數據,都值得留意。

綜合分析 同時運用不同數據,找出共同點,比較不同數據的趨勢(如:A數據的趨勢一直
高於B數據的趨勢)//比較不同數據的升幅幅度、跌幅幅度(如:A數據的升

常見通識題型 4
幅高於B數據的升幅)//比較不同數據的差距(如:A數據與B數據的差距漸漸
擴大,呈兩極化的趨勢)

現象分析 1. 指出數據所反映的現象

首先,根據資料A,年輕人口(15歲以下)有持續下降趨勢。在實際及推算方面,這年紀
的人口,由1999年的17.5%一直下降至2039年的11%,跌幅近一倍/下降幅度是最大的
組別。這反映本港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

題型2: 詮釋漫畫/相片

1. 詮釋資料:落筆作答前花幾分鐘思考漫畫的整體信息而非單一對話或片段,因應漫畫的角
色、環境地點、甚或對話內容一一說明
2. 概念化:有效聯繫到相關單元知識及概念 有系統地鋪排隨後的作答焦點及內容

地 嘗試從漫畫中看出特定地點或背景(例如不同國家,或酒樓門外)

人 留意漫畫中出現的各個人物及其服飾打扮,以及不同持份者的行為動作、態度和表情
對話,看看是否含有特別意義

語 如對話、口號、標題等各項文字資料。圖中若出現任何文字資料,須特別留意,因為大
言 多時候有關文字都是漫畫想要表達的主要信息,更常帶有諷刺性質,藉此帶出作者想
表達的現象或問題

物 留意漫畫中的事物的大小比例

題型2.1: 運用資料詮釋漫畫

1. 找出漫畫所帶出的主要訊息,分析資料如何引證漫畫的訊息。
2. 作引證時,不能使用題目指定以外的資料/加入個人知識。

常見通識題型 5
答題示範2013文憑試卷一(主要段):
首先,漫畫顯示政府以建制派打壓持反對意見的泛民主派(主題句)。根據資料B漫畫,建制
派被描繪成為一個大鐵錘,而泛民主派被大鐵錘壓著而無法表達反對意見(漫畫特徵)。漫
畫暗示建制派在立法會中的影響力比泛民主派更大,即使泛民主派對政府提出的政策投反
對票,只要建制派意見贊成,建制派仍能壓制泛民主派(漫畫暗示)。事實上,資料A能有效
解釋這個情況。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建制派奪得70席中的43席,泛民主派只有27席,建
制派獲得超過一半以上議席,泛民主派則是議會中的少數派。當泛民主派議員在立法會內
提出任何不利政府的動議,例如對行政長官提出不信任動議,建制派能以壓倒性票數否決。
政府有意以建制派在立法會內打擊所有反對聲音(以資料A解釋漫畫信息)。可見,政府對
對者持敵視態度。

常見通識題型 6
題型3: 原因/因素題

1. 「原因」:原因是直接導致事件出現的理由
2. 「因素」:將原因__「概念化」_的成果,以一些宏觀的概念去分析答案
如:小明到快餐店進食的原因:「好食」、「便宜」、「坐得舒服」。
如:小明到快餐店進食的因素:食品美味程度、食品價格、餐廳環境。
肥胖原因 : 愛吃漢堡包和炸雞 愛吃「快餐食物」 「飲食習慣」因素
流行「垃圾食物」 「飲食文化」角度
性別分工: 女性出外工作 女性就業機會增加 社會經濟轉型
轉變的因素 西方已經流行 男女平等思想普遍 社會觀念轉變

3. 就每個直接原因,嘗試層層找出導致出現的遠因,並加以解釋,以顯示推論、分析能力
4. 應在每一個段落中精簡地總結一個因素,再進行解說。
5. 每一個現象都是由多個不同因素導致的,所以作答時宜從不同角度出發。
6. 常用因素:

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教育因素、環境因素、文化因素、長期因素、短期因素

個人因素、家庭因素、朋輩因素、社區因素、社會因素、國際因素、內在因素、外在因素

社會風氣/心理因素、社會觀念/價值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社會流動因素

答題示範(主要段):
指出及解釋資料A所示導致肥胖的兩個原因。2013文憑試 卷一
首先,快餐文化盛行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主題句)。根據資料A,右圖的胖子身上寫著
「炸雞」及「漢堡包」的字眼,左圖則是地球面對的全球性問題,如全球暖化,這意味著胖
子的情況已經蔓延全球(引用資料)。的確,在經濟全球化下,跨國企業如麥當勞快餐正向
全球擴充,快餐所提倡的「垃圾食物」(即高脂、高熱量)愈來愈受到全球民眾歡迎,加上
快餐講求高效率消費飲食文化,與現代人講求有效率的生活模式不謀而合(解說原因+概念
化),所以全球愈來愈多民眾經常吃這些「垃圾食物」,造成肥胖的問題(小結/扣題)。

此外,缺乏運動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主題句)。根據資料A,右圖的胖子身上寫著「電
腦」及「電視」的字眼,這反映了人們因長期使用電子產品而忽略運動的習慣,最終導致肥
胖問題(引用資料)。的確,全球化下資訊科技急速發展,互聯網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人們過份倚賴電腦及電視作為其靜態娛樂或工作的工具。長期花時間於節省勞力的裝置,
會造成較多慣於久坐的生活方式,因而缺乏時間運動(解說原因+概念化),再加上上述所
說的快餐文化,令全球民眾容易積聚愈來愈多的脂肪,加劇肥胖的問題(小結/扣題)。

題型4: 分析/解說影響/挑戰/困難

常見通識題型 7
1. 就每個現象/行為/情況,嘗試層層找出它所帶來的影響,並加以解釋,以顯示推論、分
析能力
2. 應在每一個段落中精簡地總結一個影響,再進行解說。
3. 除非題目明示,否則學生在作答時應該從多角度分析,例如考慮正、負面影響;短、長期影
響;對不同持分者的影響;不同向度(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等。
4. 學生需留意進階提問形式,例如:
就你在(a)題描述趨勢/現象,指出及解釋由這些趨勢/現象引起的問題/影響
資料A顯示的趨勢可能導致一些問題。參考以上資料,指出及闡述這些問題/影響
每段解說影響時,需要描述其趨勢/現象是什麼,再作解說。
影響

正面影響/負面影響

1. 地點 2. 持份者 3. 生活素質 4. 時間

香港/內地 政府(地方政府/中央政府) 社會 長期

農村/城市 企業/商業(資方) 經濟 短期

已發展國家/發 非政府組織(環保組織/人 政治 即時
展中國家 權組織等等)

市民(青少年/長者/僱員/ 文化 將來
中產/低收入等等)

公共衛生

環境
答題示範(主要段):
資料A顯示的趨勢可能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參考以上資料,指出及闡述這些問題。
在經濟方面,人口老化的趨勢會導致政府的公共服務開支上升,對本港財政的長遠可持續發
展構成重大的壓力。根據資料A,隨著人口的預期壽命逐漸上升,65歲及以上人士佔本港人口
的百分比亦一直上升。就我所知,相對其他年齡組別,這群人士對福利、醫療和護理服務一
般有較大的需求。所以,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會使福利及醫療系統的負荷加劇,令政府的公
共服務開支增加,對本港長遠財政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重大的挑戰。
指出及解釋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首先,經濟全球化令負責生產工序的地區出現童工問題。經濟全球化下,各國將生產工序判到
生產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而這些國家往往未有完善的兒童保障,包括限制兒童從事危險工
作或工時等;加上發展中國家由於貧窮問題,兒童須外出工作幫補家計。故此最終出現工廠為
節省成本,多聘請當地兒童代替成人作為工人的情況,例如資料A及B描述兒童從事生產活動,
他們被剝削接受教育及擁有正常童年的機會。可見,經濟全球化下,容許跨國企業把生產鏈外
判加劇發展中國家童工問題的嚴重性,剝削他們的權益。

常見通識題型 8
題型4.1: 解說政府推行政策的方法/遇到的困難/達成共識的障礙

1. 學生在解題時可從政府在推行政策或處理單一問題時所扮演的角色(如:策劃者、立法者、
執行者、監察者等),或思考推行政策時需涉及的步驟,從而解釋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2. 困難思考方向包括:
A. 可行性(客觀條件):資金、人力資源、定立標準、操作問題、執行困難、國情
難以推行/監察政府決定採用的策略/政策;執行法例及監察將涉及大量的人力和行政
成本等
B. 社會認受性(市民意識):
C. 部分涉及的持分者反對或阻撓(如:受影響的普通市民、商界、非政府組織)
難以要在不同的持份者之間達成共識,排解持份者之間的衝突。在多元社會中,不同的
利益團體會表達其意見,並爭取其權益,所以要達成共識很困難和需要長時間

答題示範(主要段):2014文憑試 卷二

(a) 解釋政府在處理香港光害問題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10分)

首先,政府在處理光害問題上扮演協調者角色,需要面對難以平衡各持分者利益的困難(主題
句)。由於光害問題牽涉多個不同的持分者,當中包括:商界、居民、環保人士等,他們在限制光
度的標準、時間、範圍等各個項目中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及所持的價值觀,所以難以一下子就能
達成共識,滿足不同持分者的需要(解釋困難)。就如資料A中單位業主認為THE ONE 購物商場
的燈光應全部熄滅,但商場發展商卻認為燈光已達到合適的水平。業主重視租金收益,租客注
重健康質素,發展商則重視宣傳效果,大家所抱持的價值觀存在分歧,互不退讓(引用資料)。
由此可見,政府很難去說服各界各退一步,因此在制訂政策時很難去平衡各方利益,要達成共
識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小結)。

常見通識題型 9
題型5: 推論題(資料如何引證/是否支持/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某看
法/聲稱)

1. 若涉及多則資料,宜將意思相近的重點加以歸納
2. 答題時必需引用資料的內容,運用資料中的重點作為證據或例子,而非就自己所知的知識
作答。
3. 留意此題型有兩類:
「資料如何支持某看法」:沒有要求個人立場,只要求分析資料作正面論證,推論出如何支持
「資料是否支持」/「資料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某看法」:要表達立場,需要從正反兩方指出資料的
用處或不足/不支持之處,並就不足/不支持之處,加以反駁及淡化。

答題示範(主要段):資料源自【信我拆題2】
「舉辦國際盛事有助提升國民生活素質。」資料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此說法?試加以說明。

參考資料A、B及C,三者分別從經濟 '文娛及民生方面支持「舉辦國際盛事有助提升國民生活素
質」此説法,現申論如下。

首先,從經濟角度而言,資料A提出舉辦國際盛事能 夠為主辦國家創造就業機會及帶動經濟發
展,很大程度上支持「有助提升國民生活素質」此説法。以資料A提到的索契冬季奧運會為例,舉
辦如奧運會及世界盃等國際盛事時,除了能夠吸引外國遊客前來觀賽,帶動旅遊、酒店及服 務
業的發展外同時由於須興建相關的體育設施及建築物 配合盛事的舉行,將同時帶動建築業等
的發展。如索契冬季奧運會吸引126個國家和共140萬名旅客,帶動當地的旅遊業、酒店業、零
售及服務業等的發展。由此可見,國際體育盛事對各行各業而言均有所渴求,能有效創造國內
就業機會,令國內市民增加就業機會,在需要大量人力資源應付盛事衍生的勞動需求下,勞工
的平均工資亦有望有所提升。因此,舉辦國際體育盛事有助提升國民在經濟方面的生活素質。

然而,綜合3則資料,資料B提出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可由資料A和C提出的正面影響所彌補。 其
實,資料B提到的僅為短期損失,尤其個別家本身經濟持續低迷。無論舉辦盛事與否,國民的生
活素質本就只會愈來愈差;反之,若投放資源辦國際盛事就可以帶來資料A和資料C所提及長遠
得益,協助國家擺脱貧困局面,提升國民生活素質。再者,資料B只是着眼於國民的物質層面生
活素質所受的影響。而資料C則提出盛事可以提升國民的非物質層面生活素質,如運動意識。故
此,雖然資料B提到舉辦國際盛事在短期內或會損害國內民生,但未否定此舉長遠可為國民帶
來的經濟及文娛利益。

常見通識題型 10
題型6 : 衝突/矛盾題:解說持分者之間的衝突

1. 每段必須列出每兩個持份者分別有什麼訴求/價值觀,同時證明兩者的訴求出現明顯矛盾
,不能同時滿足兩者,故持份者之間出現衝突。
2. 答題示範
☑ 主題句首先,____(持份者)_ 與 __ (另一持份者) __在 _(價值觀的分歧) 上產生衝突。
☑ 引用資料根據資料 _____ ,__________。的確,____ (持份者的考慮) __。
☑ 引用資料然而,在 ____ (另一個持份者的考慮),_____。
☑ 小結因此, ____(持份者)_____與 __ (另一持份者) __因在_____出現矛盾,所以產生衝突。

3. 常見持份者
地方政府 vs 中央政府 僱主 vs 僱員

政府 vs 財團/大企業 消費者 vs 財團/大企業/跨


國企業

政府 vs 社會組織/工會 社會組織/工會 vs 財團/大企業/跨


組織/環保組織 組織/環保組織 國企業
(關注團體)

整體社會 vs 個別地區/ 已發展國家 vs 發展中國家


地方居民

中產人士 vs 低下階層 跨國藥商 vs 世貿

4. 常見矛盾
A. 利益關係(個人需要/團體利益的轉變,不同區域或行業的利益考慮等)
B. 價值觀差異(經濟vs環保,利己vs利他等)可參考價值觀題型
C. 意見分歧:訴求(是否滿足)、期望(是否有落差:時間/影響)、理念及出發點不同
答題示範(主要段):
首先,政府與保育團體在城市發展及文化保育之間出現價值觀衝突(主題句)。香港政府認為香
港地少人多,超過700萬市民居住在1100平方公里的地方,香港正面對缺乏土地進行發展的問
題。而香港擁有不少舊區,很多的舊式樓宇層數較少,未能充份使用城市空間。如果將這些舊
式樓宇拆卸,重建成更高樓宇,充份利用城市空間,有助容納更多人口,促進城市發展(政府觀
點)。而保育人士則反對市區重建計劃,他們認為香港很多舊區擁有歷史價值,例如藍屋、美荷
樓、喜帖街等,他們認為政府應該對這些歷史建築進行保育,以保存香港市民的集體回憶;保存
歷史建築也有助保護中國文化,提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保育團體觀點)。政府認為香港應該加
快城市發展;保育團體則認為香港應該保育歷史建築,兩者在價值觀上出現分歧(兩者觀點矛
盾)。可見,政府和保育團體存在明顯衝突(小結)。

常見通識題型 11
題型7: 價值觀題: 解說資料所反映的價值觀/現象

1. 若同學對「價值觀」一詞較陌生,可理解為:「目的」、「行事的動機」。
2. 同學作答時需多利用重視xx/輕視xx,或xx主義字眼,以突顯其價值觀。
3. 思考步驟:
找出資料中涉及的持分者
找出與持分者相關的行為
找出持分者對上述行為的看法
分析令持分者有上述看法的價值觀

4. 常用價值觀相關的概念
個人 家庭 社會 企業

人權 人權 長期利潤

社會公義 社會公義 短期利潤

自由 自由/社會和諧 利益最大化

民主 民主 效率

法治 法治 創新

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

和平 和平 企業社會責任

廉潔 廉潔 商業倫理

尊重多元 家庭觀念/孝道 社會穩定

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 平等主義/ 勞工權益


社會大眾利益

平權主義 威權主義/男尊女卑 男女平等 工作效率

個人誠信 互信 政府誠信 公司聲譽

功利主義/拜金主義 功利主義

常見通識題型 12
物質主義/消費主義 資源公平性 資源分配

享樂主義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 商業利益

社會發展 社會發展

環境保育 環境保育

答題示範(主要段):
資料所示對人大主動釋法的看法反映哪些價值觀?指出及說明這些價值觀。
首先,中央政府各代表及官員以國家主權為先的價值觀。根據資料,他們認為有關議員宣誓
時的行為是意圖分裂國家,已超出特區自治範圍,指人大主動釋法是天經地義。由於人大主
動釋法,可以表明香港的「司法獨立」概念需要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理解,展示「一國」大
於「兩制」,令香港市民明白香港的行政和立法機關不是獨立於中央政府之外,中央亦有權
管理香港事務,凸顯中央政府擁有香港主權。由此可見,中央政府各代表及官員認為人大主
動釋法是理所當然的看法,反映他們以國家主權為先的價值觀。

資料所示對男女角色的看法反映哪些價值觀?指出及說明這些價值觀。( 2013文憑試卷一)
首先,王先生認為女性可以做的事情,男性也可以做,顯示出平權主義的價值觀(主題句)。過
往男女權力分野明顯,男性在家庭中有較主導的地位,而男女間的性別定型也界定了兩性之間
的行為。但現時西化文化中的平權思想普及,例如資料中的王先生認為,女性可以做的事情,
男性同樣可以做,當中並無過往女性需從屬男性的傾向(引用資料)。於是自己和太太也就客觀
的考慮,決定由王先生成為家庭主夫。因此顯示出平權主義的價值觀(小結)。

常見通識題型 13
題型8: 比較題(暗比題/明比題)

明比題:
(A優於B)
1. 同學需要集中題目中的兩個項目,只需要比較A與B兩者,不需與其他方法作比較。
2. 同學需要留意題目中的限制情境,這類題目通常都會限制某地、某人或某事作比較。
3. 在每一段落中,需要先在不同的考慮範疇(如:社會、經濟、環境等)上確立需要訂立
一個「比較點」,就著兩者在同一準則下作出比較。
基本作答方法 進階作答方法(段段比)

前言 前言
論點1(A重要/有效+解釋1) 比較段1: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 比B重要
論點2(A重要/有效+解釋2) /有效+解釋)
比較段1: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比B重要 比較段2: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 比B重要
/有效+解釋) /有效+解釋)
比較段2: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比B重要 比較段3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 比B重要/
/有效+解釋) 有效+解釋)
總結 比較段4: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 比B重要
/有效+解釋)
總結

暗比題:
(A是否最有效方法/最主要原因)
1. 必須與其他原因/方法作比較->才得出是否「最」主要原因/「最」有效方法
2. 比較時需要先在不同的考慮範疇(如:社會、經濟、環境等)上確立一些準則及角度衡
量在每一段落中,需要先在不同的考慮範疇(如:社會、經濟、環境等)上確立需要訂立一個
「比較點」,就著兩者在同一準則下作出比較。

基本作答方法 進階作答方法(段段比)

前言 前言
論點1(A重要/有效+解釋1) 比較段1: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 A比
論點2(A重要/有效+解釋2) B/C/D重要/有效+解釋)
比較段1: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比B/C/D 比較段2: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比B/C/D
重要/有效+解釋) 重要/有效+解釋)
比較段2: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比B/C/D 比較段3: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比B/C/D
重要/有效+解釋) 重要/有效+解釋)
總結 比較段4:比較其他原因/方法(A比B/C/D
重要/有效+解釋)
總結

常見通識題型 14
常見比較準則

要有效處理比較的題目,同學除了應表明立場,更可運用相關概念及例子,建立不同的比較
準則來考量各個項目,以做到多角度思考。

與可行性相關的比較準則/平台

可供思考的角度 例子

1. 資源充裕度 ● 時間(充裕/緊迫):問題迫在眉睫,而政策難於短期內實行,不可

● 人力(充裕/缺乏):違法招牌太多,若沒有足夠人手,則難以查出
所有負責人,不可行
● 資金:2013年香港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約為3,000億美元,政府財政
儲備亦達6,700億港元,政府的財政狀況充裕,可應付政策的額外
開支
● 科技:這政策需要運用高科技的儀器,未必有足夠的專業人手協助
執法,不可行

2. 持分者態度 ● 政策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響應的人不多,不可行
● 政策影響所有商家收入,損害營商環境,必遭反對,不可行
● 政策違反香港市民的核心價值,例如言論自由,必遭反對,不可行
● 政策無法平衡商家與市民的利益,必遭反對,不可行

3. 執行難度 ● 條文含糊不清,難以定義怎樣才算超標,故難以執行,不可行
● 香港商住合一的情況普遍,難以分辨商業廢物及住宅廢物,故難以
分開收費,不可行

與成效相關的比較準則/平台

可供思考的角度 例子

1. 強制性(政策有 ● 政策有明文規定,強制要求所有人遵從,違者必究,成效高
效性) ● 政策並非強制性,市民未必會自律地遵從,成效低

2. 阻嚇力(政策有 ● 若有違規,會被吊銷駕駛執照,屬於重罰,阻嚇力高,成效高
效性)

3. 誘因(政策有效 ● 政策缺乏經濟誘因,市民未必有動力遵從,成效低
性)

常見通識題型 15
4. 治本(根本性) ● 政策能從根本入手,杜絕問題的成因,(指出成因是什麼),
成效較高

5. 治標(根本性) ● 政策只靠「他律」,而未能從根本入手,無法杜絕問題的成因
,(指出成因是什麼),若果市民對罰則習以為常/他日政策
被取消,問題將會故態復萌,成效低

6. 政策漏洞 ● 政策未有規範環保膠袋的使用,令商戶有機會走法律罅,改向
(政策有效性) 市民派發無須收費的環保膠袋,成效低

7. 受惠群的廣泛 ● 電視廣告收視率高,令廣大的市民能接收到有關資訊,成效高
度 ● 這措施收費昂貴,只有高收入人士能負擔,廣大的基層無法受
(廣泛性) 惠,成效低

8. 針對性 ● 長者生活津貼設有資產審查,是針對性措施,只向有需要的長
者提供援助,確保公帑得以善用,政策得以持續

9. 短期/長期效 ● 一次性紓困措放在短期內能減輕市民生活負擔,但無法創造長
益 期就業
(長遠性) ● 佔中短期內會阻礙附近居民生活,但卻能爭取長遠及持續的民

● 財富長遠無法滿足人類無止境的慾望,唯有懂得調節個人期望
才能夠知足常樂

10. 局部/全面 ● 檢測只能抽驗少數樣本,易出現漏網之魚,只能收局部的成效


(廣泛性) ● 政府提供的免差餉、免公屋租金、發放額外綜援標準金額等紓
困措施忽略了「N無人士」的群組,(泛指那些無物業、無入
住公屋、無領取綜援的低收入人士),成效不夠全面

11. 治理/預防 ● 發展基層醫療服務屬預防性的醫療政策,能做好「病向淺中


醫」,可避免使用昂貴的醫院及專科服務,令醫療資源得以善
用,更有效提升社會的醫療健康水平

12. 受惠的幅度 ● 焚化爐能大幅減小廢物的體積,大大紓緩了堆填區的壓力


(廣泛性)

13. 得不償失 ● 以武力驅散示威者不但無法令群眾散去,反而激發更多市民上


街宣洩不滿,衍生更大的問題,成效低

與應然性相關的比較準則/平台

可供思考的角度 解釋

常見通識題型 16
1. 符合可持續發 ● 即能滿足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模式
展的原則 ● 符合公平(代內公平、跨代公平)、共同(維護全人類共同利
益,不分國家種族)、持續(顧及大自然的承載力)的「三大
原則」

2. 符合法治精神 ●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限權、以法達義

3. 符合人權 ● 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獲助權、公正權、受教權

4. 符合道德 ● 公平公正、關懷弱勢社群、賞善罰惡

5. 公民意識 ● 權利與義務緊密聯繫,不可分割

6. 符合社會公義 ● 符合公平的資源分配原則
● 社會制度有否給予人人平等機會及基本權利;
● 社會資源分配有否因不公平的制度或政策而導致兩極化的情況

其他比較準則/平台

可供思考的角度 例子

1. 對生活素質的 ● 能否改善不同範疇的生活素質(包括社會、經濟、政治、文化
影響 及環境)

2. 效率 ● 擴建堆填區比宣傳教育更有效率,能及時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

3. 可逆轉性 ● 經濟損失能慢慢修復,但對生態的破壞卻是不可逆轉

4. 國際關係/形 ● 會否損害國家/地區形象,損害其軟實力,令遊客及投資者卻
象 步

5. 更為基本 ● 財富比起社會政策更為基本,因為再好的社會政策亦需要運用
公帑才能實現

答題示範(主要段):
你認為香港要維持穩定,增建房屋是否比保育傳統更重要?解釋你的答案。(12分)
(情境) (A) 比 (B)
比較準則 增建房屋 保育傳統 結論

常見通識題型 17
②保育傳統屬精神層
①很多香港市民租
面的生活素質,市
住條件較差的劏 建屋的社會需
整體社會 民有必要先滿足住
需要
房,增建公屋可改 vs. 屋這基本元素,才
要比保育更為
善他們的居住環 強烈。
去追求更高層次的
境。
精神生活。

首先,在社會需要方面,增建房屋比保育傳統更能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居住環境改善可維
持香港社會穩定。香港樓價非常昂貴,動輒也要數百萬,令一些有住屋需要的市民被迫租住
呎價相對高昂的劏房,影響們的生活素質。但是,劏房的居住環境非常惡劣,面積狹小,衞
生欠佳,更有些劏房的消防裝置不合標準,若發生意外更可能導致人命傷亡。所以,政府興
建更多房屋,可增加供應量來舒緩樓價,增建公屋亦可令市民盡快「上樓」,隨即改善居住
環境。然而,保育傳統屬精神層面的生活素質,市民有必要先滿足住屋這基本元素,才去追
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反映增建房屋更符合普遍港人利益,從而令社會更加穩定。由此可
見,在社會需要而言,增建房屋比保育傳統能提升市民的生活素質,改善居住環境更能維持
香港社會穩定。

常見通識題型 18
題型9: 評估題
(評估影響/評估成效/評估可行性)

A. 評估影響
1. 必須申明立場,例如該政策是利多於弊/弊多於利
2. 在每一段落中,需要先在不同的考慮範疇(如:社會、經濟、環境等)上確立需要訂立
一個「比較點」,就著兩者在同一準則下作出比較。

答題示範(主要段):資料源自【信我拆題2】
評估小販經營對香港人的生活素質的影響。
段落結構
立場(利多於弊)
不同的範疇 弊 利 比較點

在社會/經濟/環境 有人認為…… 雖然如此,但是…. 在XX準則衡量下,


,…利多於弊。 ….

在經濟方面,縱然小販經濟影響企業盈利,但是整體和長遠而言都是利多於弊。從資料B可知,
有人認為部分港人可能會因而減少光顧跨國企業或商場消費,影響企業盈利;雖然如此,但是
顯然小販文化正面影響惠及多的香港人,因為全部的市民都可以享受到產品的多元化。即使企
業蒙受損失,亦只會影響少數港人,例如部分企業員。再者,正如資料B的例子,台灣士林夜市
等外國例子,反映適當發揚小販文化可以將夜市改造成旅遊景點,倘若香 巷能發展墟市文化,
帶動四大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必然可以為廣大香港市民帶來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以至提
高本地GDP增長。因此,在惠及人數的廣泛性及長遠性的準則衡量下,小販經營對生活素質利
大於弊。

B. 評估成效
重點在於方案: 做了有沒有用 可行性
1. 政府的針對性(有效解決問題/改變理念?具約束力?)
2. 屬於治標/治本(根本性)
3. 受眾的多寡(廣泛性)
4. 政府的長遠影響(長遠性)
5. 政策的漏洞/灰色地帶?
答題示範(主要段):資料源自【信我拆題2】
評估巴士路線重組對改善空氣污染問題的成效。

首先,(根本性)巴士路線重組只針對路面空氣污染問題,未能觸及真正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
成效並未顯著。巴士路線重組透過區域性調整減少路線重疊及使用率低的路線,以達至資料A
提及「整體的交通和環境效益」。的確當中措施有助改善路面的空氣污染問題。然而,參考資料B
的數據,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來源並不只有道路運輸污染,公共發電、水上運輸及航空等也是

常見通識題型 19
污染來源之一 ,甚至部分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由道路運輸所造成的污染只佔 1% ,遠不及其
他污染來源高。故此,巴士路線重組只能觸及道路運輸污染部分,未能針對空氣污染主要源頭
以改善空氣污染成效較低。

C. 評估可行性
重點在於方案:做不做得到、有沒有阻力
1. 政策的成本
2. 實行時會面對的阻礙(持份者的反對意見?)
3. 社會認受性(民意性)
4. 政策反映的價值(價值性)

答題示範(主要段):資料源自【信我拆題2】
評估巴士路線重組對改善空氣污染問題的可行性。

其次,巴士路線重組實行時會持份者的反對意見,減低實施的可行性。區域性重組及整合涉及
整個地區的民生及商業發展,在難以平衡眾多持份者利益的情況下,會衍生各種反對聲音。雖
然在巴士路線重組中,運輸署可以扮演統籌角色,了解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但由於區域性的重
組計劃涉及多個持份者,難以平衡各方的利益。例如環保人士可能基於其價值觀而大力支持計
劃,但社區團體可能以市民的方便程度為由而反對。在難以平衡各方利益下,計劃必定面對爭
議或反對聲音,阻礙巴士路線重組的進行及完成,大大減低其可行性。

題型10: 評論題

常見通識題型 20
(是否同意題/多大程度上同意題/應否立法題)

A. 是否同意題/多大程度上同意題
1. 「是否同意題」與「多大程度題」的答題方式大致相同,唯一不同之處是在反駁段落。
2. 「是否同意題」需要考生全然(100%)反駁,但「多大程度題」則需考生對部分論點予以保留,
在比較/衡量之下得出大程度或小程度同意某說法。
常用的駁論方式
駁論 句式

力斥其非 對方觀點是錯,有事實和觀點 不過,有人表示…。其實……。因此,


上的不當,須予以反駁 …這說法有商榷餘地/並非實情。

雖然有論者認為…但其實……

重排主次 對方觀點是對,有一定可取之 有人認為……。當然,XX有其貢獻,


A. 迫切性 處,但相對上較為次要/份量 ……有相當重要性,但無可否認的
B. 重要概念/原則 較少,故不予採納 是,YY漸受重視,日益重要。因此,
……宜……,以免輕重倒置。
Vs次要概念/原
A. 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則 具迫切性/刻不容緩, 有論者說……但想深一層,xx卻導
所以應優先處理。 致yy,是得不償失的做法,yy始終
B. 在權衡輕重的過程中, 比xx來得重要
若某概念被視為重要,
便可凌駕其他較次要的
概念

有藥可醫 對方觀點是對, 有一定可取 不過,有人擔心……然而,……將會


之處,但可以補救/問題在改 推行補償措施,……相信已可將負
善中 面影響減至最低,不必過慮。

以偏概全 對方觀點是對, 有一定可取 有人認為XX。然而,……因此,XX只


之處,但只是個別例子,普遍 是個別例子,……作用有限。
沒有問題
有人認為xxx,此說法實是以偏概全
……xx的情況其實並不普遍,我們
不能憑此就斷言……所以……

比較得失 對方提及的好處/壞處有其 支持的人,認為……然而,……依我


整體效益Vs小眾效益 道理,但好處/壞處更多,故得 之見,…帶來的成本/效益遠遠大於
地區性Vs全球性 多於失/得不償失 效益/成本,實在得不償失/得多於
措施會否只是短期可行,但 失。
長期效果Vs短期效果
時間長久後便不可行。
即使xxx有其好處,但也不足以蓋過

常見通識題型 21
……

有人認為xxx,但是該措施帶來的效
益大於損失,能為社會帶來淨得益
,便應予以推行,以保障多數人利
益。

有人認為xxx,但是該措施帶來的效
益只是短期可行,但時間長久後便
不可行。

轉換角度 對方從某一角度看,是對,但 支持XX的人,認為…….。然而,他們


從另一角度看,則是錯 只看.…層面,忽視….角度。事實上,
故不能單從……原則/角度考慮,無
視……原則/角度。

B. 應否立法題
1. 要先知道立法的特色,如好處及壞處。
2. 要利用不同原則比較/衡量應否以立法規範人的行為。
3. 可從以下各原則思考:
1、 持分者角色
2、 有效性(針對性/根本性/廣泛性/長遠性的解決問題)
3、 可行性(社會認受性/核心價值/成本/執法成效)
4、 迫切性及必要性
5、 衍生影響
好處 壞處 持分者角色

罰則可即時約束市民的 執法涉及成本,成本或十分 政府:須有效執法,


行為,收即時阻嚇、立竿 高昂 立法過程要充分諮詢
見影之效,有效處理具 部分法律難以執行,降低法 和向市民解釋立法的
立 迫切性的議題 律成效,被指「無牙老虎」(可 利弊
法 ☑ 法律條文清晰,市民清 行性不足) 政黨:積極參與立法
的 楚知道甚麼可做或甚麼 法律難以規範市民涉及道德 工作,充分反映市公
特 不可做 的行為(不能根本性解決問 民意見
色 ☑ 立法過程須通過多重諮 題) 市民:表達對立法的
詢及審議,符合公眾利 立法過程須通過多重諮詢及 意見及建議,遵守法
益(廣泛性) 審議,可能花上大量時間,未 律
具成本效益

常見通識題型 22
題型11: 建議題

A. 建議五步曲
1. 主題句
2. 交代現有何問題 (略)
3. 建議的具體方案(如何推行) (詳而具)
4. 闡釋建議為何有成效/可行性(詳)
**可行/條件+提出優化的方案**(不一定: 留意建議的措施未必十全十美,假如實行該措
施會引發另一爭議,又或會出現其他限制,學生在作答時應該指出已預期會出現這些問
題,然後解釋為何仍會有如此建議(如:成效較多遠、受惠群眾較廣泛等),以顯示全面的
分析能力。
5. 小結
B. 建議四方向
解決方法 好處 壞處 持分者角色

罰則可即時約束市民 執法涉及成本,成 ✧ 政府:須有效執法,


的行為,收即時阻嚇、 本或十分高昂 立法過程要充分諮
立竿見影之效,有效 部分法律難以執行 詢和向市民解釋立
處理具迫切性的議題 ,降低法律成效, 法的利弊
☑ 法律條文清晰,市民 被指「無牙老虎」 ✧ 政黨:積極參與立
清楚知道甚麼可做或 (可行性不足) 法工作,充分反映
甚麼不可做 法律難以規範市民 市公民意見
☑ 立法過程須通過多重 涉及道德的行為 ✧ 市民:表達對立法
立法/ 諮詢及審議,符合公 (不能根本性解決 的意見及建議,遵
執法 眾利益(廣泛性) 問題) 守法律
立法過程須通過多
重諮詢及審議,可
能花上大量時間,
未具成本效益

☑ 教育或宣傳可移風易 需要長時間才能見 ✧ 學校:配合政府需


俗,改變社會風氣,令 效,不能處理具迫 要,調配資源推行
市民自發採取行動, 切性的議題 教學活動
所以有助根本性解決 不能有效控制效果 ✧ 政府:訂立課程框
教育/
問題,並容易獲市民 架
宣傳
支持(認受性) ✧ 政府/非政府組織
☑ 教育或宣傳亦能帶來 :提供多元化教學
廣泛性/長遠性的影 材料、活動及配套
響 ✧ 市民:響應宣傳,協

常見通識題型 23
助傳播信息

☑ 津貼或退稅等經濟誘 增加政府行政成本 ✧ 政府:評估政策成


因可令市民自我調節 (可行性不足) 效,平衡各方利益
行為 對窮人有較大影響 ✧ 商界/非政府組織
☑ 加稅令市民因經濟負 ,對富裕的人有較 :切實執行政策
經濟誘因 擔而改變行為,亦令 少影響
政府稅收增加 干預市場自由運作
☑ 津貼可減輕市民或機
構負擔,鼓勵他們作
出某種行為

答題示範(主要段):
針對(b) 題提及「醫生荒」的成因,你認為政府可推出哪些措施以紓解問題?解釋你的答案。
首先,針對公立醫院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從短期而言,可引入海外合資格醫生、招聘兼職醫
生。現時私家醫院向公立醫院挖角,令到公立醫院面對醫生短缺的問題。因此,香港政府可
引入海外合資格醫生、招聘兼職醫生及退休醫生。在海外受訓的醫科畢業生可以參加由香港
醫務委員會主辦的執業資格試,並須在認可醫院完成為期 12 個月的駐院實習訓練,即可在港
執業,有望增加醫護人手。另外,醫管局除吸納兩間醫學院的畢業生外,也可以合約方式重新
聘用本地退休醫生。現時培訓醫生最少要六年,專科醫生更需要十年以上。因此,無法在短期
解決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所以放寬引入海外醫生,可即時提供大量合資格和合資歷的醫生,
補充流失至私家醫院的人手。加上,現職私家醫生在本地已經執業,只要申請為公立醫院兼職
醫生獲批,就能加入公立醫院,在繁忙的門診部門診症,即時增加公立醫院人手。無可否認,
其成效取決於招聘兼職醫生的數量,亦可能面對損害本地醫生權益的問題。因此,政府要有
足夠吸引力,令私家醫生申請有關計劃。另外,在引入海外醫生時,亦要保障本地醫生的利
益,以提升其可行性。因此,我認為引入海外合資格醫生、招聘兼職醫生及退休醫生,有望
紓緩公立醫院醫生不足的情況。

常見通識題型 2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