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練習

ISSN:0950‑236X(印刷)
1470‑1308(在線)
期刊主頁:  http ://www.tandfonline.com/loi/rtpr20

康拉德的“無意義的演講”和聽不見
“艾米福斯特”:重新思考創傷和小說中的
不可言說
凱瑟琳·伊莎貝爾·巴克斯特

引用這篇文章:  Katherine  Isobel  Baxter  (2016)   Senseless  speech   and  inaudibility  in  Conrad s   Amy  Foster :  rethinking  


Trauma  and  the  unspeaking  in  stories,  Textual  Practice,  30:5,  879‑895,  DOI:  10.1080/0950236X.2015.1084364

要鏈接到這篇文章:  https ://doi.org/10.1080/0950236X.2015.1084364

在線發布:2015  年  10  月  19  日。

將您的文章提交給該期刊

文章瀏覽量:206

查看相關文章

查看  Crossmark  數據

訪問和使用的完整條款和條件可在http://www.tandfonline.com/action/
journalInformation?journalCode=rtpr20找到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2016  卷。  30,沒
有。  5、879‑895  http://
dx.doi.org/10.1080/0950236X.2015.1084364

康拉德的《艾米》中的“毫無意義的演講”
和聽不見
福斯特:重新思考創傷和小說中的不可言說

凱瑟琳·伊莎貝爾·巴克斯特

英國泰恩河畔紐卡斯爾諾森比亞大學人文系

抽象的
本文重新審視了不可言喻的比喻在創傷表徵中的意義,以對文學創傷理論中不可言喻的傳
統解讀施加壓力。以約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說《艾米·福斯特》為例,我展示了在某些情況
下,創傷不是因為無法進行反思而變得難以言說,而是創傷是由言語的失敗和/或挫折造成
的本身。此外,我借鑒了德里達的他者的單語論;或者,起源的假體,以解析文本中的沉
默、語言和聽不見的含義,例如“艾米·福斯特”,這些文本不符合創傷文學中無法言說的
通常期望。諸如此類的敘述挑戰了我們在文學創傷理論中的標準範式。在朗西埃對崇高美
學的批判的基礎上,在《圖像的未來》中,我認為我們需要拓寬我們閱讀創傷與文學中不可
言說之間關係的範疇,並在這樣做時準備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創傷.

文章歷史2014  年  2  月  7  日收到;  2014  年  9  月  19  日接受

關鍵詞創傷;無法形容的;約瑟夫·康拉德;雅克·德里達;艾米福斯特

我們在哪裡定位“創傷”以及我們如何定義它是一個令人煩惱的問題。
儘管所有關於創傷的描述都確定了兩個要素 因果事件(真實的或想像的) 和受試者
的反應(通常是行為的) 但正如  Ruth  Leys  所暗示的,這兩者之間的感知關係,尤
其是後者的特徵,是“根本不穩定”。
1
然而,無論定義如
何,創傷的兩個關鍵特徵在文學批評討論中都很突出。首先,對創傷的反應通常以閃
回、記憶和重複行為的重複為特徵,通常被理解為創傷的症狀。2其次,創傷事件被置
於語言表徵之外,無論是對於受創傷的主體還是對於代表創傷的作者那個主題。3第
二個特徵是

聯繫凱瑟琳·伊莎貝爾·巴克斯特 katherine.baxter@northumbria.ac.uk
©  2015  泰勒和弗朗西斯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880 基巴克斯特

總結在  Cathy  Caruth  的主張中,即“外傷在代表之外”
4
完全”。 儘管這個職位面臨著顯著的挑戰
近年來,卡魯斯在
文學創傷研究.5
正如  Leys  在  Trauma:  A  Genealogy  中所展示的那樣,批評家和實踐者
傾向於在融合事件的衝動和反應之間搖擺不定
通過主體對事件的認同,以及理解的願望
“創傷作為一個純粹的外部事件,發生在一個完全構成的主體身上” (299)。
而前一個版本是基於一個假設,即創傷性
事件對其受創傷的主體來說是無法感知的,後者假設
即使考慮痛苦,該事件也可以訪問。儘管如此,儘管
試圖保持這兩種創傷的不同版本,它們的關鍵定義不可避免地相互折疊,導致  Leys  
的振盪
創傷中的軌道。雖然意識到這一版本的重疊
另一方面,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從後一個定義開始,
廣義上假設創傷事件是外在的和獨立的
從它的受害者那裡。這種選擇是出於考慮從受創傷對象的反應中恢復不可言說的含
義的願望
到創傷事件本身,從而使傳統的批評複雜化
對文學中無法形容的創傷的理解。
以約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說《艾米·福斯特》
(Amy  Foster,1901  年)
為例
例如,我的目標是展示在某些情況下,創傷如何不
變得難以言說,因為它的表現是不可能的,正如假定的那樣
在  Caruth  的模型中,而是創傷可能是由失敗和/或
言語本身的挫敗感。在這樣做時,我想解析出
不符合常規的文本中的沉默、語言和聽不見
對不可言說的期望作為創傷文學中的一種症狀。德里達的
他者的單一語言;或者,起源的假體,在這方面很有幫助
看待。在單語制中,德里達利用他在維希控制的阿爾及利亞的童年,揭示了我們與語
言關係的建構本質,
尤其是母語。很明顯,他的討論對我們有幫助
解開敘事,就像“艾米·福斯特” 一樣,呈現那些人的經歷
被排除在特定的語言社區之外。
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論證的,康拉德和德里達在他們與政治和語言的傳記關係中
有著有趣的相似之處。  6在單語制中,德里達講述了他自己在政治和語言方面的經歷

作為在阿爾及利亞講法語的猶太人,維希家族被剝奪公民權
政府推翻了此前根據  Décrets  Crémieux  賦予阿爾及利亞猶太人的法國公民身份的
權利
1870.  這種剝奪選舉權使阿爾及利亞猶太人處於絕對的疏遠中,
既沒有法國人也沒有阿拉伯人身份來確保一個地方
自撤軍以來,在該國的政治和語言結構內
法國公民身份沒有被任何其他的擴展所抵消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 881

7  實際上,德里達回憶說,他被排除在“為年輕的法國公民保留的學校” 之外會導
致“身份混亂” [trouble  d identité]  (16) 。在  1795  年瓜分波蘭領土被普魯士、
奧地利和俄羅斯瓜分後,俄羅斯帝國強行併入波蘭大部分地區,康拉德自己的家
族也遭受了類似的痛苦。在康拉德童年時期和他父母的政治活動中,俄羅斯化正在
加劇,因為波蘭民族主義者受到監禁和後來的流放的懲罰。為了維護他們的波蘭身
份和語言,康拉德的父母因未能接受同化而受到紀律處分。因此,康拉德知道在外
星力量的統治下意味著什麼,以及一個人的語言既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意味著什
麼,這些術語與德里達所闡述的不同。

對德里達來說,持續到  1943  年的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的經歷使他認識到語
言對身份的不穩定預測。正如他解釋的那樣,由於排斥法國公民權而產生的“身份
混亂”在他對“語言的歸屬或不歸屬,這種與語言的聯繫” 的感覺上留下了印記
(17)。這種被剝奪權利的經歷為語言和公民身份之間的自然化關係提供了謊言,
這種關係相互忽略。這樣一種自然化的關係,用德里達的術語來說,就是“假體
的”,因為它是一種旨在掩蓋語言和身份之間根本脫節的回顧性結構。這種徹底的
脫節引發了對與語言無縫關係的渴望或需要(如“母語” 短語中所表達的那樣),
這可以使語言的使用者放心,他們對該語言的控制以及他們在其中的歸屬感。

這種願望產生的是對“假體起源” 的回顧性構建,這是一種修辭舉措,儘管語言具
有內在的和“持久的“異化”
[alienation  à  demeure](25),但它宣稱語言和
身份之間的原始關係。

德里達最初在殖民語境中展示了這種操作,“因為語言不是  [主人的]  自然財
產,他可以,正因為如此,他可以在歷史上假裝,通過對文化篡奪的強姦,......將
其作為“他自己的”強加”(23)。然而,儘管主人試圖佔有和強制執行,因為“語
言沒有自然屬性,語言只會引起佔有的瘋狂,不佔有的嫉妒” (24)。當假體解體,
感知到與語言的專有關係時,語言與身份的異化他者性通過語言顯露出來。我們意
識到,在現實中,“身份永遠不會被給予、接受或保留;只有永無止境的和無限的
幻覺的認同過程才能持久” (28)。這種剝奪權利是語言力量的固有組成部分,對
於認識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882 基巴克斯特

那些不能說話的人的創傷。作為政治、社會或文化現實的不可言說不是一
種症狀,也不是一種策略,正如我們將在“艾米·福斯特” 的討論中看到的那
樣;它本身就是一種創傷。
然而,在根據德里達的沉思來審視“艾米·福斯特” 之前,有必要更廣泛
地考慮一下創傷在康拉德的全部作品中的位置。我已經指出康拉德在他年
輕時經歷了各種創傷經歷 他的父親被捕、流放、後來成為孤兒,以及企圖
自殺。他航海生涯中的事件也給他們留下了傷痕,尤其是他在非洲的工作,
在那裡他死於瘧疾、痢疾和反復發作的他稱之為“神經” 的疾病,這些疾病
一直困擾著他。這些早期的創傷使康拉德不僅患有這些反復出現的“神
經”,而且在他的晚年還患有抑鬱症。最著名的是,康拉德在完成他的政治
小說《西方眼光下》(1911  年)
時經歷了精神崩潰,這是一部關於俄羅斯帝
國的故事,似乎讓康拉德想起了他童年的記憶。他在寫作期間和崩潰期間的
行為與創傷症狀相對應:他在手稿邊緣所做的標記中的重複抽搐,他在用波
蘭語與他的小說人物交談時出現的神誌不清的發燒,以及精神疲憊。

因此,在康拉德的小說中到處都能找到創傷的故事也許並不奇怪。克里
斯托弗·萊恩在康拉德的早期小說中寫過創傷的特殊意義,但在他的晚期小
說中也發現了創傷的有力表現。  8值得注意的是,在他晚期的法國大革命
小說《流浪者》 (1923)
中,女主人公是一個年輕女子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
無套褲漢謀殺,然後被殺害父母的兇手強迫加入恐怖組織的暴力行列。她
的經歷讓她毫無感情,幾乎是愚蠢的。相比之下,我想在這裡研究的故事不
那麼令人震驚。然而,它卻在《颱風與其他故事》 (Typhoon  and  Other  
Stories,1903  年)的合集中找到了自己的家,與康拉德的其他小說相比,它
對創傷事件和受創傷的人物的參與程度不亞於其他小說。這些故事包括一
場近乎沉船的事故(“颱風”),一個因在一艘遇難的船上被人吃人的經
歷而受到創傷的男人(“福爾克”),以及一位父親通過為兒子的永遠做
準備而表現出失去兒子的狂躁情緒。  ‑延期退貨(“多一天”)。該系列
的第四個故事“艾米·福斯特”,也是我在這里關注的一個故事,重點講述
了一位在英國海岸遭遇海難的年輕人揚科·古拉爾。

揚科來自喀爾巴阡山脈,該山脈貫穿現代波蘭南部和東部與烏克蘭和斯
洛伐克的邊界。當一群江湖騙子來到當地的村莊,願意付費將年輕人帶到
美國時,揚科的家人和其他許多人一樣,賣掉牲畜和土地來支付他去他們
被告知沒有兵役的地方,他可以一天賺三美元。  9  Yanko坐火車從山上旅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 883

到柏林,然後到海岸登上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
這些經歷對揚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他被火車窗外的一切迷住了,同樣對他在船上的
經歷感到震驚,移民“被趕到甲板下面,從一開始就被壓下來”。

10
然而,揚科的船在夜間在肯特海岸附近的一場風暴中
失事,儘管揚科以某種方式到達岸邊,唯一的倖存者,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
不知道如何前進。
他絕望地尋求幫助的嘗試遭到了他遇到的人的拒絕,他們被這個泥濘、衣衫不整的人
嚇壞了,“用足以嚇死人的聲音大聲咿呀學語”(145)。

最終,他發現自己被當地農民史密斯“捆綁在  [a]  森林小屋中”,史密斯將他關起
來,認為他是一個“危險的瘋子” (146‑7)。早上,史密斯的僕人艾米·福斯特可憐
他,給他帶來了不新鮮的麵包。雖然他們只見面了幾分鐘,但艾米被揚科迷住了,他被
沖上岸以來第一次表現出的善意所震撼。在適當的時候,揚科被另一位當地農民施瓦
弗先生聘為農場工人,並與艾米福斯特結婚。  Amy  和  Yanko  有一個兒子,但孩子暴
露了他們的分歧:Amy  驚恐地發現  Yanko  對孩子唱歌並教他用自己的語言祈禱。揚
科病倒了,艾米用一種她聽不懂的語言向她求水,這讓艾米感到害怕。

艾米不理解他,也被他的難以理解嚇壞了,跑出了房子。第二天早上,他的醫生髮現了
他,臉朝下躺在水坑里。發燒已經離開了他,但他的力量也消失了,他在同一天就死
了。

這個故事雖然是由框架敘述者介紹的,但基本上是由肯尼迪講述的,肯尼迪是在故
事結尾為揚科服務的鄉村醫生。肯尼迪也曾出國旅行,我們被告知,首先是作為一名海
軍醫生,後來作為“一位著名旅行者的同伴,在那些擁有未開發內部的大陸的日子裡”
(135‑6)。當揚科的雇主施瓦弗先生第一次把他帶回他的農場時,他叫肯尼迪過來
檢查他:“很好奇,不是嗎?現在告訴我,醫生 你已經到過世界各地 你不覺得我
們在這裡掌握了一點印度語嗎?  (150)。那麼,從第一次見面開始,醫生的診斷就需要
像解釋任何“醫療” 狀況一樣解釋種族。11肯尼迪立即陷入了這種情況,利用他的觀
察能力(框架敘述者已經讚揚了這一點) 推斷出揚科是巴斯克人,儘管他對法語和西
班牙語的嘗試沒有得到可以理解的回應。

雖然  Yanko  最終開始學習英語,並成為  Schwaffer  寶貴的農場工人,但他仍然是
社區中的外國人。肯尼迪指出,“他的異國情調有著獨特而不可磨滅的印記。人們終
於習慣了見到他。但他們從來沒有習慣他” (155)。此外,我們被告知,他的習慣與
他的格格不入。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884 基巴克斯特

鄰居們:“他們不會在晚餐時間仰面躺在草地上凝視天空。他們也沒有在田野裡尖叫
著令人沮喪的曲調”(155)。有時他的行為非常錯誤:他因為試圖在桌子上唱歌和跳
舞而被當地酒吧“驅逐”。房東評論說他不希望有任何“酒吧間的雜技” (155)。
揚科試圖按照自己的歌舞習慣與鄰居交往,但未能轉化為譯文,並被解讀為不是同伴
的標誌,而是社會混亂的標誌。揚科因此保持了肯尼迪最初診斷他的外來症狀,儘管
實際上是因為他試圖融入社區。

事實上,肯尼迪的診斷角色可以被看作是結束揚科在當地社區生活的故事。直到施
瓦弗把他當作“好奇心” 帶回家之前,他都被貼上了局外人的標籤:“流浪漢”或“吉
普賽人”。施瓦弗對肯尼迪的要求是幫助診斷揚科的出身,即他所在的社區。這意味
著,如果他的外來性可以被識別,他的行為就可以被理解,甚至被對待。然而,正如我
們所見,他的外來症狀仍然存在。這次肯尼迪在敘述結束時回來診斷鼻子並治療揚科
的病。值得注意的是,醫生似乎將這種疾病與他的疏遠經歷聯繫起來,特別是他的妻
子反對他對他們的孩子使用自己的語言。注意到揚科“肺病” 的原因,他解釋說,“他
沒有適應環境⋯⋯那是一個糟糕的冬天;當然,這些登山者確實會想家。抑鬱狀態會
使他變得脆弱”(159)。揚科意識到自己的差異,意識到自己是肯尼迪早先所說的“迷
路的陌生人”(141),在這種診斷中不可避免地導致身體衰竭。

肯尼迪對由無法治癒的外來疾病引起的疾病的歸因標誌著揚科在社區中生命的終
結。當肯尼迪離開家時,指示艾米照顧揚科,她驚呼道:“我希望他不要說話!”  
(160)  但隨著他的發燒越來越嚴重,他與她的疏遠也越來越嚴重:“她坐在她和沙發
之間的桌子旁,看著那個她無法想像的男人的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個聲音,帶著恐懼,不
合理的恐懼了解爬過她 (160)。  Yanko  無法控制的語言,對  Amy  來說難以理
解和恐懼,最終將她趕出了家門,回到了她的家人身邊。第二天,當她的父親聽到揚科
醫生的死訊時,他回答說:“我不知道這不是最好的” (162)。死亡似乎是對揚科頑
固的陌生感的唯一和適當的治療。當它持續存在時,當他堅持時,他破壞了社區連貫性
的光滑表面,令人不安地提醒人們其他詞和其他世界的不可理解性。

以傳記的方式閱讀“艾米·福斯特”
是很誘人的:在揚科身上看到康拉德作為波蘭
人生活在英國鄉村的經歷的昇華。當然,正如  Michael  Greaney  所指出的,康拉德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 885

康拉德後來在寫《西方眼光》 時崩潰的妻子傑西回憶起他對艾米對揚科發燒爆發
的描述。  12事實上,無論是朱麗葉·麥克勞克蘭  (Juliet  McLauchlan)  挖掘康拉
德  (Conrad)  Yanko  出海之旅的來源,或者在  Sue  Fin  kelstein  最近更徹底的精
神分析描述中

13
故事表達了康拉德的“創傷衍生的世界觀”。
但是,將文本與作者的傳記過分閱讀是有危險的。芬克爾斯坦的論文尤其如此,
該論文試圖找出“艾米·福斯特” 的傳記潛台詞,錯誤地聲稱該故事寫於“在  1911  
年  [康拉德]  嚴重精神病崩潰之前的一年內”:故事發生十年後實際上出現在畫報
倫敦14新聞。

撇開事實錯誤不談,這種還原論的解讀有一個不幸的缺點,即暗示康拉
德只能寫他實際經歷過的事情。此外,它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不僅康拉德的大
部分小說,而且  19  世紀和  20  世紀早期的小說通常都以某種方式關注創傷經歷。
無論我們看哈代、狄更斯還是勃朗特,僅舉幾個熟悉的例子,我們都可以看到亞里
士多德的恐懼和憐憫價值觀在孤兒、性暴力、謀殺、鬧鬼、背叛和死亡的敘述中反
復出現。要欣賞在這些作者的著作中發現的創傷,並不自動需要傳記解釋。因此,
同樣地,我們必須認識到,康拉德可能會在不必借鑒他的個人經歷的情況下,以富
有想像力的方式來描寫創傷事件。

在提出這一主張時,我意識到我讓自己面臨未能歧視的指控。當從心理學角度
理解的創傷概念在  19  世紀末才開始出現時,將這些事件解讀為創傷性事件是否合
適?此外,如果我們承認大多數維多利亞時代和愛德華時代的小說中的事件在某種
程度上都是創傷性的,那麼假設的類型“創傷小說” 會變成什麼?

批評者經常試圖將“創傷小說” 與恰好包含創傷事件的小說區分開來,將文本
本身視為分析對象。閱讀文本是因為它在文學技巧中模仿創傷症狀的方式。例如,
格雷厄姆·沙恩  (Graham  Shane)  解釋了時間順序被打亂的體驗如何經常反映在
創傷文學本身中,“關於創傷的故事容易分裂、移位和扭曲”。

15
羅伯特·伊格爾斯通進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創傷文學常見的比喻:
“話語的使用通常被視為歷史的、多樣的和復雜的敘事框架裝置、頓悟的時刻和
混亂的時間安排”。
16
當然,我們應該在這個列表中添加無法形容的比喻。
這些特徵比喻使作者能夠傳達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886 基巴克斯特

通過在文本層面為讀者重建創傷症狀,在情感上破壞性的創傷體驗:例如,
混亂的時間計劃,模仿創傷受害者可能經歷的閃回或記憶中斷的經歷。儘管這
種結構主義模式不需要排除來自其他世紀和文化的文本,但正如伊格斯通所
指出的,它主要來自大屠殺文學,因此反映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現代的和基於
歐洲的創傷理解和寫作實踐創傷,它將無法形容的比喻置於其核心。

不可言說的比喻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它在解構和創傷理論的更大話語中的
重疊意味著美學考慮很難從道德立場中解脫出來,一種沉默的表達,不可言喻
的表達,似乎傳達了。  17  Jacques  Rancière  在他的文章“Are  Some  
Things  Unrepresentable?”
中對這種糾纏進行了剖析。展示過去一百五十年
來“崇高藝術” 的發展方式,“記錄無法想像的能力”;也就是說,特別是就
創傷文學而言,“見證超越思想的存在”。

18
然而,朗西埃在對這一現象的考察中揭示
了崇高藝術的審美結構與表現創傷經歷的(不可能) 之間錯誤的必然關係。  
Rancière  認為,用現實主義的文學技巧來表現“據說無法再現的現象 集中
營和滅絕營” 是完全可能的(123‑34)。推動產生“無法再現”或無法言說的
修辭的是倫理焦慮,這種焦慮是由朗西埃所說的沒有特殊語言、沒有“適當
語言” 來代表創傷經歷的認識所產生的(126)。相反,唯一可用的語言是日常
生活的語言。儘管事件本身,就它是創傷性的而言,將其自身構造為獨特的,
但這種獨特性在作者可以用來傳達事件及其體驗效果的語言中找不到匹配。
因此,通常與創傷文學相關的比喻,例如伊格爾斯通和沙恩提出的那些比喻,
而不是作為對他們無法言說的主題的回應而演變,實際上代表了一種避免引
起人們注意該主題的平庸代表性的嘗試事情。此外,朗西埃將這些技術的發
展與  19  世紀末現代主義小說的興起聯繫起來,從而暗示了現代主義技術、崇
高美學和對語言不足的倫理擔憂之間的相互交織關係,以提供適當和獨特的
記錄來傳達創傷經歷的特殊性。因此,從這種關係發展而來的修辭修辭的效
果是扭曲現實主義的表現,從而向讀者傳達對事件的不可言說的本質及其對
主題的影響的壓倒性意義(道德和情感)。因此,儘管在面對創傷性回憶時再
現沉默姿態的文學技巧可能被解讀為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 887

它們對創傷的體驗感同身受,也使人們能夠通過沉默來擺脫創傷,這種沉默被其
作為崇高藝術的審美價值所原諒。  19當我們認識到沉默的審美建構如此容易偽
裝成道德的沉默。在文學創傷理論中對不可言說的事物賦予特權的同時,朗西埃
在“有些事情無法再現嗎?” 中沒有加以檢驗的東西同樣狡猾,是一個潛在的
假設,即沉默是對創傷的反應,無論主體對創傷的反應是否她不會或不能用語言
表達的創傷性事件,或作者的審美選擇,作者使用沉默的比喻向她的讀者發出信
號,表明該事件是不能或不應該用語言表達的。無論哪種情況,都假設沉默是一
種(症狀)反應,而不是創傷結構中的原因,無論是經歷過的還是書面的。但是那
些沉默是他們創傷的原因而不是其症狀的人呢?

在“艾米·福斯特” 的例子中,揚科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並不是先前的創傷性
事件造成的,而是他在肯特鄉村生活的一種創傷性條件。此外,與將創傷視為單
一事件的常見說法相比,這種情況始終存在。他到達當地社區時“無助  [和]  難
以理解” (141),他們對他的描述強調了這種不可理解性:當地漁民聽到“一個
聲音在夜間哭泣著刺耳的奇怪詞”,一位當地婦女被他的“喋喋不休 (145)。
農民史密斯認為他是“一個逃脫的瘋子”,因為揚科的“突然爆發的快速、毫無
意義的言論” (146)。揚科每次尋求幫助的嘗試都會遭到暴力或恐怖襲擊。史密
斯因他的“喋喋不休” 而心煩意亂,並為“這種瘋狂的⋯⋯頑固地哭泣的聲音”
(146‑7)感到不安。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融入社區,揚科的英語流利了一些,但肯
尼迪指出,他的“振動語調” 改變了“最熟悉的英語單詞,就好像它們是一種超
凡脫俗的語言一樣” (144 )。

因此,即使是他的“非常流利” (144),仍然帶有一種對異國情調的破壞性音
符,這種音符繼續在社區內對揚科產生疏離效應。這種對他自己的陌生感和疏離
感的創傷感是他演講的具體結果,這一點顯而易見,儘管揚科一再講述他最初穿
越歐洲和登上這艘船的旅程,但在他與肯尼迪的談話中,他“不願說話” 他在肯
特的最初幾天的痛苦:“他們似乎在他的靈魂中烙上了一種陰沉的驚奇和憤慨”
(144)。儘管麥克勞克蘭和芬克爾斯坦在他的歐洲之旅和海難中找到了揚科的
創傷根源,但只要這個故事符合創傷文學的傳統結構主題,這些最初日子的不可
描述性意味著實際上揚科無法與當地人是故事的主要創傷。肯尼迪在記錄揚科的
“傷心欲絕” 時也表明了這一點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888 基巴克斯特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 889

語言和說話者之間的自然化關係,短語“母語” 和“母語”所表示的實際上是一種結
構,正如德里達指出的那樣:“稱為母性的語言從來都不是純自然的,也不是適當
的,也不是可居住的” (58) .  Yanko  被迫承認這一事實,因為他的母語未能在這
個新環境中成功發揮作用。他的語言不再是一種交流和社區的工具,而是一種反複
使他與預期的對話者疏遠的工具。德里達認為,在這樣的位置上,“他打破了傳統、
連根拔起、難以理解等等⋯⋯釋放了系譜的驅動力、成語的慾望、回憶的強迫衝動”
(59‑60)。一方面,揚科反復向肯尼迪講述他在歐洲的經歷,以此來克服他在社
區中被連根拔起和難以辨認的困擾。此外,在與兒子的談話中,他力求在所有成語
中保持和延續他的母語。然而,另一方面,揚科遭受著永久的創傷,在這種創傷中,
“缺乏一個穩定的自我認同模型 在其所有方面:語言、文化等 引起了總是處於
崩潰的邊緣” (德里達  60)。

揚科因此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地社區對他的差異性的提醒促使他培養他的
母語,使其成為一種可以提供穩定的東西。然而,這種對母語的渴望只會加劇他在
自我認同和其他人(例如艾米)
對他的反應中與社區的疏離。

此外,正如肯尼迪對揚科口音的評論所表明的那樣,揚科未能完全融入他的母語社
區。
他的演講以一種不自覺的差異為標誌,這讓他和他的聽眾想起了他的異國情調,就
像他在酒吧里跳舞一樣。揚科當時在同化方面的努力(通過在酒吧社交和學習英
語)
只會重申他與眾不同的條件。德里達將這種情況稱為“絕對翻譯”狀態,在這種
狀態下,所有語言都成為目標語言,源語言的穩定起源被否定。

(61)  無論揚科是否追求他的母語來提供穩定的起源感,正如他和兒子一起使用波蘭
語所證明的那樣,或者他是否試圖通過帶有口音的英語進行同化,每種語言都使他
作為一個外星人的說話者的自我疏離   (母語。我認為,這種永久的疏離,也是
對自我的疏離,是揚科在故事中經歷的關鍵創傷。

然而,揚科並不是故事中唯一受到創傷的角色。如果揚科在肯特社區使用他的母
語促成了他激進和創傷性的疏離,那麼它也為艾米造成了單獨的創傷。艾米的創傷
在某些方面符合傳統模式。然而,艾米也開始代表另一個角色的例子,他的沉默不
能用通常的話語來解釋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890 基巴克斯特

無法形容 。就艾米的創傷符合傳統範式而言,它符合早期弗洛伊德的創傷模
型,因為它是追溯性煽動的。  20  在這個模型中,對弗洛伊德來說是原始場景的
創傷事件,只有在受創傷的人來到將事件識別為“不可接受的”。正如  Greg  
Forter  解釋的那樣,

在這種邏輯下,導致神經症症狀的創傷與其說是準時事件侵入未
做好準備的心理,不如說是兩個時刻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第二
個時刻回顧性地決定了第一個時刻的意義。  21

康拉德在他的敘述中加入了這樣一個關於艾米害怕放棄揚科的回顧性特徵。

我們被告知,艾米“對每一個生物都很溫柔”,並且一直忠於她的雇主史密
斯夫人的灰鸚鵡。正如肯尼迪所言,“它的獨特之處使她著迷” (138)。然而,
他繼續說,“當那隻古怪的鳥被貓襲擊時,用人類口音尖叫求救,她跑到院子裡
摀住耳朵,並沒有阻止犯罪”(138)。肯尼迪使用相同的術語來描述揚科和艾米
對他的吸引力(“古怪”、“奇特”、“著迷” [151、155、158]),這樣做在艾
米對鸚鵡的迷戀和她的迷戀之間創造了精確的鏡像與揚科。肯尼迪的語氣暗示了
對艾米的批評,認為她在鸚鵡和揚科需要的時候情緒上無法做出適當的反應。然
而,這種鏡像也讓我們注意到艾米創傷的追溯性。從弗洛伊德的模式來看,艾米
拋棄揚科是對揚科卑鄙陌生的創傷性認識的回應。

肯尼迪回憶說,只有當揚科宣布他打算嫁給艾米時,他(肯尼迪) 才“完全理
解⋯⋯我應該說可惡嗎?   他到了所有的鄉村” (156)。艾米沒有受到當地人
的反對,“她的迷戀經久不衰” (158)。然而,揚科的講話打亂了她對他視覺美
的欣賞,並通過提醒她他們之間存在的這種不共享的差異來擾亂她與他和他們儿
子的團結感。當揚科用波蘭語喊水時,她被鸚鵡用英語呼救時所經歷的那種強烈
的感覺所震撼。正如鳥擾亂了鳥類不會說英語的常規狀態一樣,揚科也擾亂了人
們只會說英語的常規狀態。並不是揚科讓艾米想起了那隻鳥本身,而是揚科的呼
籲,在回憶鸚鵡叫聲的破裂時,促使他突然意識到揚科的完全不同。認出的創傷
性衝擊使艾米逃離了她的干擾對象。艾米在這裡的創傷反映了揚科的創傷:兩人
都對語言中固有的疏離感的揭示感到不安。然而,揚科的死引發了另一個實例化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 891

難以形容,因為在他去世後,艾米再也沒有提起過他,“一句話也不提他。從
來沒有 (162)。
肯尼迪暗示艾米可能已經忘記了他。他說,“他的記憶似乎從她遲鈍的大腦
中消失了,因為白色屏幕上的陰影消失了” (162)。在這樣做的過程中,肯尼迪
將自己定位為揚科記憶的唯一保護者,並將艾米置於自願或非自願失憶的境地。
事實上,肯尼迪對敘事的總體控制讓我們對他與這兩個年輕人的關係進行一些深
思熟慮的考慮。在如此深思熟慮的閱讀中,尤爾根·克萊默暗示肯尼迪被他作為一
名醫生未能認識到艾米拋棄揚科的可能性所困擾。克萊默指出肯尼迪自己承認了
這一點,當他對他的聽眾 我們的框架敘述者說:‘我不知道我怎麼沒看到
但我沒有看到。然而,在我的陷阱中,我看到她在門前徘徊,一動不動,彷彿在沉
思著在泥濘的道路上飛行 (160)。  22肯尼迪只是回想起來,雖然所有跡像
都在那裡,但他的醫生有能力進行診斷讓他失望了,結果,他的病人和朋友揚科
死了。克萊默建議肯尼迪通過將責任轉嫁給艾米並有效地讓她沉默來彌補他的
損失。  23此外,克萊默認為,“這就是  [肯尼迪]  講述他的故事的原因:他通過
將其作為嵌入在一個對話 。

24

儘管克萊默的解釋有助於揭露肯尼迪自己的痛苦,以及它在他的敘事技巧中
表現出來的方式,但我想反駁他關於肯尼迪實際上“確實是故事的核心” 的說
法。
25
從敘事學上講,克萊默的說法是正確的:肯尼迪主導了
敘事,對揚科進行腹語,讓艾米沉默;此外,他還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從治療上解
決了他致命錯誤的創傷。然而,將我們最後的注意力放在肯尼迪身上,就是停留
在故事的美學上,而犧牲了它對某些社會現實的呈現。儘管肯尼迪對自己的失敗
及其對他的創傷性影響避而不談,但他仍然健談。他可以選擇不談論他的創傷;
他可以選擇難以言喻的道德立場。相比之下,當肯尼迪對他們發表講話時,揚科
和艾米卻流離失所,並且奇怪地沒有聽到他們的聲音。事實上,肯尼迪提請注意
他們演講的局限性。在他敘述的早期,他注意到“[艾米的]話語中有一點猶豫:一
種初步的口吃”(138)。後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她現在什麼也沒說” 這一事
實。肯尼迪沒有提出任何關於他的消息作為他不屑一顧的猜測的證據,即她已經
忘記了揚科(162)。關於揚科,他提到了他早期的“焦慮的嬰兒談話” 和後來的
“唱歌、輕柔、⋯⋯振動的語調”,這使得聽者熟悉的英語詞彙疏遠了,直到它
變成了“一種超凡脫俗的語言” (144)。這些特徵的作用是排除揚科和艾米的
言論,對他們的創傷保持沉默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892 基巴克斯特

並以與  Rancière  審問的崇高美學所塑造的完全不同的方式將其渲染為“難以言
說”。艾米和揚科從來沒有完全有機會直接表達自己的創傷,或者他們無法/不願意表
達它。相反,他們的經歷被肯尼迪通過修辭手法所覆蓋,就像對崇高藝術的逃避一樣,
他們試圖使他們自己對創傷的表達聽不見。

與肯尼迪的敘述背道而馳,我們可以開始欣賞他們沉默的創傷性現實。儘管艾米
和揚科的反應明顯不同,但更深入的分析表明,是什麼讓他們感到不安,是什麼使他
們的存在表面受到創傷,是對“語言本質異化的普遍真理”的認識。

(德里達  58)
在揚科的案例中,無論他試圖說英語還是母語,這種認可都是永久性的;
在艾米的案例中,這種認識以令人震驚的方式爆發:鸚鵡的叫聲,揚科的懇求。然而,
對於兩人來說,這個真相的揭露是他們創傷的根源或事件。

康拉德在給他的法語翻譯  H.‑D.  的一封信中指出。  Davray  認為這個故事是為了描繪
26
“種族本質的差異”。 肯尼迪自己
的敘述通過對揚科種族的本質化來追求這個主題:他的外貌(可能是“印度人” 或可
能是“巴斯克人” [150‑1])
和他的情感氣質,與呆板和冷漠形成鮮明對比。肯特村民。
然而,如果我們將注意力轉向“差異” 一詞而不是肯尼迪的“種族”,語言的異化力量
再次成為焦點。在這個故事中,語言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能揭示  Amy  和  Yanko  之間
的區別。此外,用德里德的話來說,正是語言的“與自身的差異”,一種“與自身的差
異[avec  soi]而不是與自身的差異[d avec  soi]”
的差異,如此令人不安地闖入了人類
的良心。揚科和艾米(德里達  68)。

無論我們是否以自傳的方式對待這個故事,也無論我們是否有意地解讀這種語言
焦點,這個故事至少闡明了兩種不同的創傷性不可言說。第一個,我們根據德里達的
觀點一直在閱讀,是語言本身未能兌現其交流的承諾。這不僅僅是無法找到“適當的
語言” 來描述創傷性事件的情況,而是根本沒有詞語的創傷(Rancière  126)。第二
種和相關的創傷性不可言說可能更恰當地稱為聽不見:一個人的演講被另一個像肯尼
迪一樣的人取代了自己的故事。肯尼迪的腹語使揚科幾乎聽不見,而艾米則更加沉
默。她的低社會地位、她“遲鈍” 的特徵和“遲鈍的大腦”被認為是她被邊緣化的理由  
(136,  162)。然而,康拉德的頭銜將我們引向了她和她丈夫的故事。艾米的立場,作為
一個拒絕說話的角色,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不可言說的通常分類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 893

文學創傷理論作為一種崇高的審美或倫理反應。
艾米的沉默,就像揚科的失語一樣,既不是審美反應,也不是倫理反應。事
實上,我們必須承認她的創傷,儘管它聽不見,而不是因為這種聽不見引起
了人們對創傷症狀的關注。

因此,作為結論,我想提出的不是我們將不可言喻的東西作為一種崇高的
美學或倫理立場來解散,儘管我同意朗西埃的觀點,即我們必須對構建假體
保持警惕(借用德里達的隱喻)不可言說的與創傷性事件或經歷之間的關係
的內在性。我也不是建議我們必須擴展我們將創傷小說定義為一個類別的
結構主義標準。相反,我建議我們需要擴大我們閱讀創傷與文學中不可言說
之間關係的類別,並在這樣做時準備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創傷。具有諷
刺意味的是,對無法形容的崇高美學的強調讓文學中其他受過創傷的人物聞
所未聞。這種類別的擴大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包括在美學和技術層面上不一
定對創傷理論過去經常採用的精神分析方法做出反應的作品,通過這些方
法閱讀文本以呈現創傷症狀。

然而,它提高了我們聽到文本可以傳達的其他類型創傷的能力,尤其是那些
其原因是語言本身的交流能力失敗的創傷。

披露聲明

作者沒有報告潛在的利益衝突。

筆記

1.  Ruth  Leys,《創傷:家譜》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2000)。頁。  298.
2.  參見  Cathy  Caruth  的“介紹”,Caruth  (ed.)  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倫
敦: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1995  年),第  3‑12  頁。  Kirby  Farrell,創傷後文化:九十
年代的傷害和解釋(倫敦: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1998  年)。

3.  參見  Cathy  Caruth,  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  (Balti  
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Shoshona  Felman  和  Dori  
Laub,證詞:文學、精神分析和歷史中的見證危機(紐約,紐約:Routledge,1992  年);
和  Kali  Tal,《傷害世界:閱讀創傷文學》 (紐約,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1996  年)。

4.  Cathy  Caruth,無人認領的經歷,p。  17.
5.  關於這一觀點的近期挑戰,參見  Michelle  Balaev,“文學創傷理論趨勢”,Mosaic,41/2  
(2008),第  149‑165  頁;  Greg  Forter,“弗洛伊德、福爾克納、卡魯斯:創傷與文學形式
的政治”,敘事,15.3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894 基巴克斯特

(2007),第  259‑285  頁;  Dominick  La  Capra,寫作歷史,寫作創傷(巴爾的摩,醫學博
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01  年);和  Naomi  Mandel,反對不可言說:美國的同謀、
大屠殺和奴隸制(夏洛特維爾:弗吉尼亞大學出版社,2006  年)。後殖民研究中也出現了出
色的工作,以解釋開放式的創傷經歷,例如在殖民管理和種族隔離時期所經歷的經歷;例如,
參見  Stef  Craps  和  Gert  Buelens  合編。小說研究。  Postcolonial  Trauma  Novels  
41.1/2  (2008),其中包括幾篇文章,旨在“解釋持續的、日常形式的創傷性暴力”,(Michael  
Roth  berg,“非殖民化創傷研究:一種回應”,Stef  Craps  和  Gert  Buelens  ( eds.)。第  
224‑234  頁。第  226  頁)。

6.  參見  Katherine  Isobel  Baxter,“說外語:康拉德和多語種”,Studia  Neophilologica。
跨國康拉德  85.S1  (2013),第  17‑28  頁。
7.  雅克·德里達,他者的單語;或者,起源反式的假肢。
Patrick  Mensah(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斯坦福大學出版社,1998  年) p。  15.  對本版的所
有進一步引用。
8.  參見  Christopher  Lane,“Almayer s  Defeat:  The  Trauma  of  Colonialism  in  
Conrad s  Early  Work”,NOVEL:  A  Forum  on  Fiction,32.3  Victorian  Fiction  after  
New  Historicism  (1999),第  401‑428  頁。
9.  康拉德自己早期海上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隱秘威脅是,他將被召回作為該王冠的臣民承擔俄羅
斯的兵役。
10.  Joseph  Conrad,   Amy  Foster ,  in  Paul  Kirschner  (ed.),  Typhoon  and  Other  
Stories  (London:  Penguin,  1992),  pp.  135–162,  141。所有進一步參考此版本。
11.  當然,Schwaffer  的名字暗示外國的事實有一些諷刺意味
自己的出身。
12.  Michael  Greaney,“沒有像我這樣的眼睛”:康拉德小說中的妄想和譫妄”,《康拉德》,
21.2  (1996),第  35‑50,  35  頁。
13.  Sue  Finkelstein,“希望與背叛:對“Amy  Foster” 的精神分析解讀”,Conradiana,32.1  
(2000),第  20‑30,  26  頁。另見  Juliet  McLauchlan,“Amy  Foster” Conrad s  Own  
的迴聲經驗? ,波蘭評論,28.3  (1978),第  3‑8  頁。

14.  Sue  Finkelstein,“希望與背叛”,p。  20.
15.  Graham  Shane,“南非的真相委員會和後種族隔離文學”,《非洲文學研究》,34.1(2003  
年),第  11‑30、13  頁。
16.  Robert  Eaglestone, “如果你知道我所看到的,你就不會增加我的痛苦”:大屠殺證詞
和當代非洲創傷文學 ,Stef  Craps  和  Gert  Buelens  (eds.),  pp.  72‑85,  79 .

17.  見  Michelle  Balaev,第  156‑159  頁。另見  Kay  Schaffer  和  Sidonie  Smith,《人權與敘述
生活:承認的倫理》 (紐約,紐約:Pal  Grave  Macmillan,2004  年),第  19‑23  頁。

18.  Jacques  Rancière,《圖像的未來》。  Gregory  Elliott(倫敦:Verso
2009)。第  111  頁。

19.  這個結論在朗西埃的文章中仍然是隱含的,儘管他現在公開地探討了它。  Dominic  La  
Capra  在《寫作歷史》、《寫作創傷》
中也提出了類似的批評。

20.  這是  Caruth  在接受  Jean  Laplanche  採訪時對自己進行了一定長度的探索。參見  Cathy  
Caruth   An  Interview  with  Jean  Laplanche 。  (2001  年)。  http://
pmc.iath.virginia.edu/text‑only/issue.101/11.2caruth.txt。  [訪問日期:2014  年  7  月  
30  日]。
21.  Greg  Forter,“弗洛伊德、福克納、卡魯斯”,p。  264.
Machine Translated by Google

文本實踐 895

22.  Jürgen  Kramer,“鄉村醫生“沒有看到”:“艾米·福斯特”
中想像力的極限”,康拉德·約瑟夫·康拉德:
短篇小說  28.2(2003  年秋季),第  1‑11、8  頁。

23.  同上。頁。  8.
24.  同上。頁。  9.
25.  同上。頁。  10.
26.  Joseph  Conrad、Frederick  Karl  和  Laurence  Davies(編輯),約瑟夫·康拉德文集。  9卷。  (劍橋:劍
橋大學出版社,1986  年),卷。  2頁。  39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