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指定文言篇章 文章結構表 及課文練習

《岳陽樓記》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 試解釋下列句子中標有▲符的字詞,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1)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第 2 段) 極: 到盡頭

(2)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第 3 段) 開: 放晴

(3)日星隱耀,山岳潛形。(第 3 段) 潛: 隱藏

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寫成白話文。

(1)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第 2 段)

降職遠調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_

降職遠調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

(2)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第 5 段)

降職遠調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

三. 根據課文內容,找出第 2 至 5 段的中心句,並概括段落大意。
2
段落 中心句 段落大意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 記敍滕子京 重修岳陽樓的緣由 _____ 和


第1段
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本文的寫作原因 。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
第5段 闡明作者的遠大理想和襟懷。
天下之樂而樂。

四. 在第 3 、 4 段,作者寫到「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時的情景。
( 1) 為
甲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甚麼
(第 3 段)
「遷客
乙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騷人」
(第 4 段) 會有以
上兩種
不同的
感受?
因為「遷客騷人」的心情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胸襟氣度不夠廣闊,未能超越個人利因

為「遷客騷人」的心情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胸襟氣度不夠廣闊,未能超越個人利害,

作者描寫「遷客騷人」這兩種感受的用意何在?

為「遷客騷人」的心情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胸襟氣度不夠廣闊,未能超越個人利害,

為「遷客騷人」的心情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胸襟氣度不夠廣闊,未能超越個人利害,

五. 作者在第 5 段闡述了「古仁人之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1) 試判斷以下陳述,然後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每道分題限選一個答案。

作者指出古代仁人在不同的處境中: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 擔憂的對象有所不同。 ○ ○ ○

 憂慮的心情有所改變。 ○ ○ ○

(2) 作者借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志表明了自己的襟懷。|
試以不多於 30 字概述作者的襟懷。

不 受 外 事 物 和 個 人 得 失 影 響 ,

心 百 姓 、 天 下 謀 福 。

六. 作者以「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第 5 段)一句作結,有何用意?

表達了曲高和寡的孤獨之感,暗含對滕子京的箴規之意。 ___________

七. 綜合全文,作者寫作《岳陽樓記》,除了是應滕子京的囑託外,還有甚麼目的?

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申述自己憂國憂民的襟懷,不會受外在環境和個人得失所影響。作者激

勵自己的同時,更與滕子京相互勸勉,箴規好友雖然身處逆境,仍要堅守信念和志向。此外,

作者還以此文警戒後人效法古代仁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作者還以此文警戒後人效法古代仁

八. 本文第 3 、 4 段運用了不同的感官描寫,表現岳陽樓在不同天氣下的景象。試各舉一例說明其
效果。

(1)聽覺

(2)視覺

(3)嗅覺

九. 以下是一段分析《岳陽樓記》寫作技巧的文字,試把它填寫完整。

4
《岳陽樓記》一文把記敍、描寫、抒情、議論的寫作手法融為一體。作者於首段以記敍手

法,交代(1)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 和(2)作者寫作本文的 。

A 陰晴不定 ○
然後在第 2 段,概括描寫洞庭湖 (3) B 壯闊浩渺 ○
C 奇異秀麗 ○
D 清幽雅致 ○

的景致,並由此景致引申至「覽物之情」。接着,文章第 3 及第 4 段綜合運用

A 記敍和描寫 ○
B 記敍和抒情 ○
(4) 的手法,一方面描寫岳陽樓在陰、晴兩種天氣
C 描寫和抒情 ○
D 抒情和議論 ○

下的景致,另一方面記述「遷客騷人」(5) 對觀賞岳陽樓景色的不同感受 。最後,作者在末段

抒述自己對「古仁人之心」的(6) 仰慕 之情,並勉勵(7) 滕子京雖處逆境,仍要堅守信念

與情操 _______________。

十. 本文題目為《岳陽樓記》,但當中卻略寫岳陽樓的大觀,反而集中描繪登樓後所見之景物及其
心情,你認為這樣的安排是否合理?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十一. 《岳陽樓記》末段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試回答以下問題。

(1) 「二者」指甚麼人?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_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2) 「古仁人」有甚麼特點?(2 分)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5
(3) 作者寫古仁人的特點前,先寫「二者」的表現,這是甚麼手法?試加以說明。(5 分)

寫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

作者寫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

作者寫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

十二. 《岳陽樓記》分別從人事、動物、天氣、天象、湖水各方面描寫使人「憂讒畏譏」和「寵

辱皆忘」的景物,試摘錄有關句子填在下表內。(7 分)

憂讒畏譏 寵辱皆忘

人事  

動物  

天氣  

天象  

湖水  

十三. 《岳陽樓記》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有甚麼結構作用?試加以說明。(3

分)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合理。作者在第 2 段已明確解釋不再細寫岳陽樓大觀的原因:「前人之述備矣」。而且作者寫

十四. 在《岳陽樓記》,以下哪組句子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具相同的結構作用?(2

分)

A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第 2 段)
B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者矣。(第 3 段)
C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A B C D

6
者矣。(第 4 段)
D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 ○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