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稿子

I.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 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 他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后“累于族众”,无法南下,遂仕于金
国。尽管如此,辛赞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他常
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
疾也“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
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
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
 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
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
军,并担任掌书记。
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
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步入仕途

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
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
五岁。
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
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
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
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朝廷却反应冷淡,只
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
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负责治理荒政、
整顿治安。
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
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
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 宋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即投归正统之人。这是南宋对北
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之人的蔑称。南宋丞相史浩(南宋淳熙五年,史浩出任
宋朝右丞相)首先提出,随后成为南宋对北方沦陷区南归者的统称。#有难
民的意思#
人生起落,仕途艰难
 1180 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
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
 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
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 1196 年,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辛弃疾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
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
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
抒怀的诗词。

壮志未酬,临终大呼杀贼
 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
“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
观,并奉朝请。不久后,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 1207 年 10 月 3 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
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 德祐元年(1275 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
敏”。
II. 人物事迹
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
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桌酒席。
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
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咻”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
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助
兴!”,说罢,便挥剑起舞,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中如泰山压顶。舞到
兴头上,剑人合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
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啊!———”
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
地,打得粉碎。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个干净洒脱的手势,说了声:“鲁莽了!”,
从容地站立在一旁。完颜千户惊魂未定,还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仆们赶忙上前
扶起,他才不得不尴尬地说出话来:“舞的好,好厉害的英武少年

3,人物性格

4,人物思想

1. 爱国主义思想 (主战思想???check)

和政治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在朝廷中他是积极主战的代表,他无法看着自己的国家沦为焦土,自己的同胞沦为难民。
骨子里那种为国效忠、死而后 已的决心展示了其心胸的宽广和气势的恢宏。辛弃疾是行伍出身,可谓是一个地地道道
的军人,即便他没有戎马一生,但他的内心终究是向往着有朝一日能穿上盔甲,在抗金的战场上叱咤 风云,在硝烟里
节节击溃“犯我国土”的金人。辛弃疾虽仕途不顺,报国的愿望没能实现,但是闲居的他依旧将他的理想与抱负铭记于
心,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放在国家之下,为家国的兴衰牵动心绪。

2.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但又不与世界为敌 (在梦里能完成)
故土难回、流落异乡的飘零 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压抑感和怀才不遇无人理解的 孤独感和机遇无望的紧迫感,桩桩件
件,集聚于胸,词 人进一步没资格,退一步不甘心。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 突,催生了词人退隐江湖的念想,但执着建
功的英雄气 质又促使词人留在江湖

3. 不同方式回馈放弃了他的国家,毫不忘记自己的理想(没去计较)

之后十数年,辛弃疾先后出任过滁州知州、 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潭州知 州兼湖南安抚使等职。在


这些任上,辛弃疾作为 地方官,薄征赋、招流民、教民兵、屯田地、平 盗贼,所治之处,政绩不凡。可见,他不但是
一 位“乱世之英雄”,还是一位“治世之能臣”。其实,在这些治理地方的过程中,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内心深处的
理想,一直在为北伐做着 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一旦有机会,他就拼命 推动,百折不挠。

4. 思想周到,全面?坚定?
辛弃疾创建“湖南飞虎军”,表面上是为维护地方治安,但按照他的最初筹划和训练安排来看,其真实目的是
建立抗金部队,为北伐做积极准备。

5,人物影响

1. 语言技巧

豪放派- 正是这种豪放、阔大的风格,让他的 词作受到了后代人的追捧和模仿,也让越来越多的后辈 人走进他的


世界,感受他的豪放,学习他的豪放。

情景交融-

(体验于领悟)

2. 词史贡献

拓展了宋词的新思想境界,是豪放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南宋时期豪放词的‘第一人’。

3. 发扬坚持理想,保持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积极

不甘心的辛弃疾并没有完全地放弃自己伟大的“复国”梦, 六十四岁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时,一度精神萎
靡的他为之一振。

此后近 20 年,他 一直在各地任职,一方面尽力当好地方官,为民 造福 ;另一方面积极建言,向朝廷献强军良策 ;


再者,最重要的是,他始终在为北伐做准备,只 待一声令下,他随时能提剑上马,杀敌疆场

4. 伟大,好榜样

后来与辛弃疾同朝为官的洪迈,曾在《稼轩 记》一文中对这次“锄奸行动”有过真切描述 :“余谓侯(辛弃疾)


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
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 can be shown on a slide ) .

这一年,他刚刚 22 岁,真是英气逼人,气吞万里如虎,怪不得宋高宗见后也会再三赞叹。

在为南宋连续服务的近 20 年间,辛弃疾无 论权力大小、官职高低,他都像战场上的勇士一 样冲锋在前,踏实苦


干,而且善决断、有胆识、 办事干练、雷厉风行,肯干事、会办事、能成事, 是那个时代十分少见的能臣干吏
6,3 个讨论题目

 辛弃疾是否是正面的人物?
 有什么可以向辛弃疾学习的地方(有可能太广)?
辛弃疾文武兼备,为何得不到南宋的重用?

答案:这与他的身份有关。
(A)宦海沉浮
(B)屡遭弹劾
(C)身份尴尬

7,参考资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