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五年级第十九单元:历史的镜子

《墨子救宋》
执教:郭史光宏

教材解读:
如标题所示,课文讲述了墨子前往楚国劝请放弃攻打宋国的历史故事。故事中,墨子
先将制造云梯的鲁班问得哑口无言,再以过人口才将楚惠王说得无言以对,最后在模拟作
战中击败鲁班,并识破其诡计,终于让楚国放弃攻宋的计划。课文通过三人互动的细节,
将墨子的智慧刻画得入木三分,值得反复品味。然而,课文重点突出了墨子的智慧,却忽
略了他的慈悲以及兼爱精神。
课文改写自《墨子》卷十三〈公输〉,将文言文改写为白话文,并在开头部分加入了
一段时代背景的介绍。值得关注的是,课文止于楚惠王放弃攻打宋国,删去了原文的最后
一段:“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
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这段内容不仅点出了墨子为善不为人知的高尚情操,
也为读者指出了一条感悟墨家兼爱精神的路径,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删去实在可惜。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除了理解墨子救宋的整个过程,还应联系文中各处细节,品味墨
子的胆识与智慧,甚至以此为入口,初步感知墨家的兼爱精神,籍此反思周遭的生活与环
境。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墨子救宋》,学生能够联系文本信息,发现墨子处事上的聪慧过人以及兼
爱天下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课文内容围绕墨子的聪慧过人,对其兼爱天下的情怀着墨不多,学生只能从中读出墨
子的智慧而容易忽略背后的兼爱精神。

对策:
教师补入《墨子》卷十三《公输》的最后段落,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推敲墨子救宋的
动机,从中感受墨子的兼爱精神。

预期学习成果:
1. 学生根据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讲述墨子救宋的来龙去脉。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墨子的性格特点。
3.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各自对墨家“兼爱”精神的理解。

教学步骤:
1. 学习,从疑问开始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

2. 通过关键词,梳理课文脉络
学生一边排列关键词,一边复述课文内容。

3. 关注细节,走近墨子
围绕“你从课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墨子?”的话题,师生关注课文各处细节,
进一步发现墨子的智慧与胆识。

4. 推断解释,理解兼爱
教师展示《墨子》卷十三《公输》的最后段落,引导学生推测墨子救宋的动机,
并结合其他相关信息探讨墨家的“兼爱”精神。

5. 诸子百家,延伸阅读
教师介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概况,引出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和墨子等重要
哲学家与其有趣的哲学观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发下延伸阅读的文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