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9.

5 接地与接零

9.5.1 接地与接零的类型

为了人身安全和电力系统工作的需要,要求电气设备采取接地措施。按接地目的和作用
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大类。电力系统由于运行和安全的需要,常将发电机和
变压器的中性点以及避雷器、避雷针的接地端与大地连接,称为工作接地。这种接地方式可
以起到降低触电电压,迅速切断故障设备或降低电气设备对地的绝缘水平等作用。 为避免
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而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根据保
护接地的实现方式又可以分为 IT 系统、TN 系统以及 TT 系统。
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对地关系可以用两个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
地关系:T 表示一点直接接地;I 表示所有带电部分对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第二个字
母表示装置的外露金属部分的对地关系:T 表示外露金属部分直接接地,且与电力系统的任
何接地点无关;N 表示外露金属部分与电力系统的接地体连接接地。
1.IT 系统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低压系统中,将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
部分(金属外壳和构架等)与接地体之间作很好的金属连接,称为 IT 系统,如图 9.5.1 所示。
如果电气设备的外壳未接地,当电气设备发生一相碰壳而使其外壳带电时,人体触及外壳,
则电流经人体而构成通路,造成触电危险。如果设备外壳接地,则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接
地电阻,即使人体触及外壳,流经人体的电流较小,没有多大危险。

(a) (b)

图9.5.1 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无接地和有接地时触电情况分析
(a)无保护接地时的情况 (b)有保护接地时的情况

2.TN 系统
A
B
C

PEN

图9.5.2 TN系统发生单相碰壳时短路电流通路

N N
PEN PEN
PE PE

(a) (b) (c)

图9.5.3 TN系统的PE线与N线的组合形式
(a)TN-C系统 (b)TN-S系统(c)TN-C-S系统

TN 系统适用于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的低压系统,该系统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经
公共的保护线(PE 线,protective earthing)或保护中性线(PEN 线,又称零线)与系统中
性点相连接地。如图 9.5.2 所示 TN 系统中,当电气设备发生一相碰壳时,短路电流经外壳
和零线构成回路,回路中相线、零线和设备外壳阻抗很小,短路电流很大,令线路上的熔断
器迅速熔断,切除故障。
TN 系统根据保护线与中线的组合形式分为 TN-C 系统、TN-S 系统和 TN-C-S 系
统。TN-C 系统把中性线 N 与保护线 PE 合为一根 PEN 线,如图 9.5.3(a)所示,所用材
料少,投资省。但由于其保护线与中性线合一,所以通常用于三相负荷比较平衡且单相负荷
容量较小的场所。TN-S 系统的中性线 N 与保护线 PE 是分开的,如图 9.5.3(b)所示,正
常时 PE 线上没有电流。该系统的优点是即使 N 线断线,也不会影响保护。图 9.5.3(c)所
示为 TN-C-S 系统,该系统兼有以上两种的特点,一部分采用中性线与保护线合一,局
部采用专设的保护线。
3.TT 系统
TT 系统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各自单独接
地,该接地点与系统接地点无关,如图 9.5.4 所示。在 TT 系统中,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电
阻相等,都是 4Ω。当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点对地电压将为 110V,通过人体的电流将达
0.1~0.2A,显然不能保证人身安全。因此,TT 系统中应该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A
B

图9.5.4 TT系统

9.5.2 重复接地
在 TN 系统中,当 PE 线或 PEN 线断线且有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时,接在断线处后面的设
备外壳上出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存在触电危险。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可靠性,
除系统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以下地点重复接地。
(1)架空线路末端及沿线每隔 1km 处;
(2)电缆和架空线引入车间和大型建筑物处。

9.5.3 接地装置
1.接地装置的构成
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两部分构成。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垂直接
地体通常采用直径 50mm,长 2~2. 5m 的钢管或 50×50×5mm,长 2.5m 的角钢,打入地中
与大地直接相连。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扁钢或角钢,将垂直接地体连接起来。连接于接地体
与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之间的金属导线,称为接地线。接地线通常采用 25×4mm 或 40×4mm
的扁钢或直径 16mm 的圆钢。为了减少投资,还可以利用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钢筋混凝
土基础等作为自然接地体,但易燃易爆的液体或气体管道除外。
2.接地装置的散流效应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经接地装置是以半球面形状向大地散开的,称为散流
效应。离接地体越远的地方,半球的表面积越大,散流电阻越小,其电位分布曲线如图 9.5.5
所示。在距接地体 20m 左右处,散流电阻趋近于零,该处电位也接近于零,称为电气上的
“地”。
UE

接地体

散流电场

图 9.5.6 对地电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20m

接地体

图9.5.5 接地装置的散流效应
及对地电位分布曲线

3.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
由于接地装置散流效应,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或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周围的地面
就会有对地电位分布,如图 9.5.6 所示。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与 20m外的零电位之间的电位
差U1,称为接地部分的“对地电压” 。此时,若人站在该设备旁,手接触到设备外壳,则人
手与脚之间呈现出的电位差U2称为“接触电压” 。跨步电压是指在接地故障点附近行走,两
脚之间所出现的电位差。由图 9.5.6 中可以看出,离接地装置越远,跨步电压U3越小,通常
距接地点 20m处,跨步电压近似于零。
4.对接地电阻的要求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体的散流电阻与接地线和接地体电阻的总和,其中接地体和接地线的
电阻与散流电阻相比较小,可忽略不计。在同样的接地电流下,接地电阻越小,接触电压和
跨步电压也越小,对人身越安全。接地装置规程对接地电阻的规定如表 9.5.1 所示:
表 9.5.1 接地电阻的允许值
电力装置所在电力系统 接地电阻允许值(Ω)
1000V 以上的中性点接地系统 RE≤0.5Ω
1000V 以上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RE≤250V/IE≤10Ω
1000V 以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RE≤4Ω
1000V 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RE≤4Ω
5.接地装置的布置
变电所中通常用扁钢将若干接地体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接地网。接地网的布置形式有外
引式和回路式,如图 9.5.7 所示。外引式将接地体引出户外某处集中埋于地下,该方式安装
方便,且较经济,但接地体附近地面电位分布不均,跨步电压较大,厂房内接触电压较大;
另外,接地网的连接可靠性也较差。因此,变电所中常采用回路式接地装置,回路式是将接
地体围绕设备或建筑物四周打入地中,它使地面电位分布均匀,减小跨步电压,同时抬高了
地面电位,减少了接触电压,安全性好,连接可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