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文言增潤單元一 文士情思 文言鑒賞

文言選讀‧登樓‧分析與探究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分)
(1) 西山寇盜莫相侵。 莫:不要(2分)
(2) 日暮聊為《梁甫吟》。 日暮:傍晚 / 黃昏(2分)
解釋
考核重點:掌握詞語的意思。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2)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3分)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錦江一帶的春色,已從天地的邊際來臨。玉壘山的浮雲變幻,有如古往今來
的世情不斷變動。(3分)
解釋
考核重點:掌握句子的意思。

3 試據杜甫《登樓》的內容,完成下表。(16分)
第一、二句:點題
提挈全篇,寫在「萬方多難」的
時局下登樓,眼前縱然繁花盛開
,人卻感到傷心。
第三、四句:登樓遠望所見所思 第五、六句:從風景連繫現實所想
 錦江:那一帶的春色,已從天地的  朝廷:唐室政權像北極星一樣恆久
邊際來臨。(2分) , 縱使多難,始終不會改變。(2分
 玉壘山:浮雲變幻,有如古往今來 )
的世情不斷變動。(2分)  外族:吐蕃不要再來侵擾,唐室政
權穩固,侵擾只是徒勞。(2分)

第七、八句:抒情
  從遠觀收束到眼前:由後主的祠廟想起蜀漢的後主雖然斷送了國家,死後還
有祠廟供奉。作者談論後主的目的是: 以後主諷喻當時在位的代宗,與後主一
樣昏庸,寵信宦官,導致吐蕃入侵(2分);他也感歎劉後主這樣的昏君,尚有
賢相諸葛亮輔助,可惜當今朝廷卻 沒有這樣的人物(1分)。
  末句提到《梁甫吟》,那是 諸葛亮(1分)隱居南陽,未出仕時喜歡吟誦的
詩。杜甫於日暮時分,佇立樓頭,懷想先賢,想起自己的處境: 空懷濟世之心
,苦無獻身為國之路(1分),只能 吟誦《梁甫吟》以自遣(1分)。總結來說
,最末兩句收結全詩,抒發感情: 諷喻代宗昏庸,為自己不能像諸葛亮受重用
而感到無奈(2分)。
整合、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作品的內容重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8)
4 《登樓》第五、六句分別用了「終」字和「莫」字,這對表達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甚麼幫助?(4分)
(1)「終」:「終」是自始至終的意思,「北極朝廷終不改」強調唐室政權如
北極星的位置一樣穩固,縱萬方多難,始終不變,表達作者對唐室政權
的信心和支持。(2分)

©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 1
文言增潤單元一 文士情思 文言鑒賞

(2)「莫」:「莫」是不要的意思,「西山寇盜莫相侵」作者清楚直接告誡吐
蕃不要再來侵擾,義正詞嚴,流露抵禦外侮的決心和氣概。(2分)
評價
考核重點:評價作品遣詞用字的表達效果。

5 《登樓》開頭明言作者在「萬方多難」的時局下登樓,感受是「傷客心」,
但他為甚麼着意把景色寫得一片春光爛漫?試加以說明。(5分)
作者運用反襯的手法表達傷心之情。(1分)登上高樓,看到近處一片繁花
,遠處「錦江春色來天地」,本應賞心悅目,但作者此時因「萬方多難」感
到傷心,美景正好反襯他傷心的情懷,是以樂景寫哀情。(3分)這能突顯
作者的傷心感受,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1分)
整合、評價
考核重點:掌握及評價寫作手法。

(參考2014年「試題舉隅」題5)
6 作者在《登樓》末句藉着寫「日暮」時分,表達了甚麼感情?(2分)
 暗示自己的前途如蒼茫的暮色一樣黯淡。
 慨歎黃昏短暫,眼前春色美景快將消失。
 慨歎國家多難,國勢走向下坡。
 象徵年華老去,自傷沒有機會像諸葛亮為國效力。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進階思考
7 從《登樓》一詩可見杜甫對國家有怎樣的情懷?試加以說明。(5分)
(1)關心國家:杜甫對國家正處於「萬方多難」的處境感到傷心;(1分)
他為吐蕃入侵而憂慮,寄語「西山寇盜莫相侵」;(1分)他又以後主劉禪
諷喻代宗昏庸,寵信宦官。(1分)
(2)濟世為懷:杜甫希望能像諸葛亮一樣匡扶君主,建功立業,(1分)只
是苦無獻身為國之路,這從末句慨歎只能聊為吟誦《梁甫吟》以自遣可以看
出來。(1分)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8 作者在《登樓》末句運用甚麼典故來抒發感情?試說明運用典故的優點和缺
點。(6分)
(1) 典故:運用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好為《梁父吟》」的典故。(2分)
(2) 說明: 優點:表情達意委婉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引發讀者的想像
。/ 以較簡練的字句表達豐富的意思,言簡意賅。(2分)
 缺點:如引用的典故生僻,或讀者未曾涉獵有關的內容,可能會難以理
解。(2分)
整合、評價
考核重點:掌握及評價寫作手法。

© 牛津大學出版社2015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