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常見文言句式

名稱 說明 例子
判斷句是指句子中謂語對主語作判 1. 環滁皆山也。(歐陽修《醉翁亭
斷、解釋或說明的句子。 記》)
常見的形 式有「 …… 者 , …… 2. 其暫為朋者,偽也。(歐陽修
判斷句 也」、「……,……者也」、「…… 《小人無朋》)
者,……」、「……,……也」。 3.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
而達人。(《論語.雍也》)
文言文中,為了使句子簡潔精煉,經 1. (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常會出現省略一些語法成分的情況, 遠益清, 亭亭凈植。(周敦頤《愛
常見有四種: 蓮說》)
省略句 1. 省略主語
2. 省略謂語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 省略賓語 擇其善 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
4. 省略介詞 而改之。」 (《論語.述而》)

3. 飛引弓一發,破其筈;再發
(箭),又中。(《岳飛之少年時
代》)

4.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於)
此。(張岱《湖心亭看雪》)
文言文的被動句通常有表示被 動的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司馬遷
介詞作為標誌。常見的形式 有「 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所 ……」、「 見 …… 於… 這裏的「見欺」有「被秦國所欺
被動句 騙」的意思,因此屬於被動句。
…」、「……於……」、「…… 被
……」等。

文言文的倒裝句 主要包括五種類 1. 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


型: 《岳陽樓記》)
這句屬於賓語前置,把句子的賓語
1. 賓語前置 「誰」 放在前面,是「吾與誰歸」
2. 定語後置 的倒裝。
倒裝句 3. 謂語前置
4. 狀語後置 2.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5. 介詞結構後置 (司馬光 《資治通鑑.赤壁之
戰》)
這句屬於定語後置,把定語「附
操」後 置,是「荊州之附操民者」
的倒裝。
3.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
公移山》)
這句屬於謂語前置,把謂語「甚
矣」放在主語「汝」之前,是「汝
之不惠甚矣」 的倒裝。

4.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
(《孟子. 論四端》)
這句屬於狀語後置,把狀語「於孺
子之父母」放在動詞「內交」之
後,是「非所以於孺子之父母內交
也」的倒裝。

5. 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
手。(韓愈《馬說》)
這句屬於介詞結構後置,把介詞結
構 「於奴隸人之手」後置,是「於
奴隸人之 手辱」的倒裝。
否定句是指以否定詞來表示否定意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韓
思的句子。否定詞多是副詞或動 愈《師說》)
詞,如「否」、「非」、「未」、 句中「未」是否定詞,否定後面的
否定句 「不」、 「弗」、「無」、 動詞 「見」,指「看不出這種人聰
「毋」、「勿」等。 明的地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