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逍遙遊》

(節錄)

逍遙遊(節錄)

《莊子》
篇章重點
1 內容 (1) 說明人須突破固有思維,靈活變通,才能把事物用得其所。
(2) 反思及衡量「有用」的準則,並說明「無用之用」的意義。
2 作法 (1) 寓言說理:以「不龜手之藥」的寓言,說明事物最重要是用得其所。
(2) 比喻:以狸狌為喻,指出「有用」的事物容易招致禍患;以斄牛為喻,指出「無
用」的事物卻能遠禍。
(3) 對比:以「不龜手之藥」的宋人和客作對比,突出客能善用藥方,說明善於用
大的重要;以狸狌對比斄牛,指出「無用」方為大用。

作者剪影
1 莊子(約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 蒙城(今河南 商丘)人,繼承並發展
老子的思想,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2 生平:早年曾在蒙城當漆園吏,後來隱居。在濮水(今河南 濮陽)垂釣時,遇楚威王派
遣的使者,並獲邀請出仕,但莊子表示自己寧可在泥濘中活着,拒絕邀請。相傳莊子曾隱
居南華山,故唐玄宗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稱《莊子》為《南華經》。
3 著述及風格:相傳《莊子》為莊子所著,也有說是他的門人或後學所著。《莊子》成書於
戰國中晚期至西漢,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一般認為《內篇》是莊
子思想的精華,《外篇》和《雜篇》都是《內篇》思想的發揮和引申。書中運用了大量寓
言故事來說明道理,設想奇詭,寫人狀物都生動活現,對後世的文學發展有一定影響。

題解
1 文題:「逍遙」的意思,一般理解為安閒自在,優遊自得。陸德明《經典釋文.莊子音義》
就曾說:「『逍遙遊』者,篇名,義取閒放不拘,怡適自得。」
2 思想:本文討論「有用」、「無用」、「大用」的問題,並以寓言和例子,說明怎樣才可
達到閒放不拘,怡適自得的逍遙境界。
2 出處:《逍遙遊》是《莊子•內篇》的第一篇,本文節錄了《逍遙遊》篇末莊子與惠施的
兩段對話。

主旨
通過莊子與惠施對「有用」、「無用」和「大用」的討論,說明要突破固有思維和成見,靈
活變通,方可找出事物的用處;並指出「無用」方為大用,能全身遠禍,達至逍遙自適的境
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2 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