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指定文言經典精編》 《逍遙遊》

(節錄)

《逍遙遊》(節錄)
作法總結
一、 善用對話
本篇節錄部分由惠子和莊子的兩段對話組成。惠子提出質疑,然後莊子加以反駁,證明
對方論點錯誤,並帶出自己的觀點。這種對話形式讓讀者彷似親臨現場,參與了他們的討論
過程,而問答論辯中屢見機鋒,也增加了議論的趣味。

二、 運用寓言說理
莊子善於運用寓言說理,例如以「不龜手之藥」的寓言,說明應擺脫固有觀念來衡量事
物,善於用大才能發揮事物的功用。運用寓言,既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又可以將所要說明
的道理寄託其中,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並引發讀者深思。

三、善用比喻
1 惠子以「大瓠」、「樗」比喻莊子的言論,諷刺其言論大而無用,遭世人唾棄。
2 莊子以「蓬草」比喻惠子狹窄閉塞的思想,難以通達。
3 莊子以「狸狌」比喻世俗認為有用的人和事物,指出他們反而容易招致禍害。
4 莊子以「斄牛」比喻世人以為無用的人和事物,指出他們實際有其「大用」,能全身遠
禍,安享天年。

四、 大量運用修辭手法
手法 例子
(1)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以宋人
和客作對比,說明二人運用「不龜手之藥」的方法不同,而結果也相差
甚遠,突出客能靈活變通,發掘事物的大用。)
對比 (2)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
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以世俗認為「有
用」的狸狌和「無用」的斄牛作對比,指出兩者的下場有別,從而突出
「無用」的事物反而能全身遠禍。)
誇張 / ‧‧‧‧‧‧‧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明喻
(1)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
對偶
(2) 中於機辟,死於罔罟。
(3) 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
(1) 子獨不見狸狌乎?
反問
(2) 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2 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