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人言為信

信是一個古文字,但是沒有找到甲骨文的寫法。不過,不妨礙我們分析理解信的原義。畢竟,金文
和甲骨文寫法非常接近,一般情況下,可以從金文的字形中分析字的原義的。

信由兩部分組成。人和口。口以前我們說過,有兩個特點:進食和說話。這裏是說話的意思。說話
和表示有禮儀的人組合到一起,就是信。

信的含義

在說文解字中:信,誠也。從人,從言。會意。後來的引申義和當今的用法都離不開誠信和信用的
意思。不管是動詞形式還是名詞形式,甚至是副詞形式。

信在經典中的應用:

論語中多次提到信。比如說學而第一當中曾子的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
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是孔子學生當中最接近孔子的人,也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之一
,甚至,曾子一度吃住在孔子家,十三經當中的《孝經》就是曾子記錄孔子說過的話寫出來的,開
頭第一句,就說了曾子住在孔子家服侍。大家還可以找到其他信的用法。

書寫工具的演變

幾年前,人們還有書信的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承載和傳遞信息的媒體發生了變
化。最開始的時候,在沒有產生文字之前,人們也離不開信息,於是就口口相傳,所以,金文的寫
法就反映了這個歷史時期人們記錄信息的方式,再後來,就用甲骨和青銅器,再後來,戰國時期,
就用竹簡和木牘,到了漢朝,才在紙上書寫。用金屬和石頭刻字,就叫印信,用紙書寫的就叫做信
札或者書信。

書寫工具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人們離不開的信息。現在人們依然離不開信息,
但是都不書寫了,用的是電子郵件,如今更多的是微信。微信這個詞很好,正好反映了微信的特
點:碎片化的,微小的,人們離不開的信息。微信過後會是什麼形式呢?可能直接用大腦傳遞了
吧。

趙文耕老師幼承家學,後拜京城明家寒石為師,專習隸書,跟隨《甲骨文字典》主要編纂者黃波先
生學習古文字。跟隨桑敬民老師學習中國文化傳承。現總結所學,在北京東城鼓樓開設了「少兒書
法班」,「甲骨文與中國文化」等系列課程,可以為中小學做公益講座,歡迎聯繫。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