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頤賢講座報告二:新冠肺炎對當前與未來總體經濟、產業、健康生活的影響

經濟四 B07303059 呂姵茵

新冠肺炎已經肆虐全世界兩年以上,而且沒有停止或緩和的跡象,最近台
灣的疫情也在持續飆升中。由於新冠肺炎對人們生活中許多面向,包括健康、
經濟和產業等等都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在疫情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就成
為每個人都需要密切注意的事項。本次主題的頤賢講座邀請了許多醫療界、產
業界相關人士以及學者來為我們講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對於台灣整體社會和經濟
的影響,可以說是與我們最密切相關的主題之一。
首先是央行副總裁、本校陳南光教授的講座,主題是通貨膨脹。在去年 11
月底之前,美國 fed 認爲當時的通膨現象是短暫性的,主要成因為疫情後經濟
復甦需求上升、供應鏈問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短缺等等。然而這
項推論是錯誤的,之後 fed 也證實高通膨的風險非短暫性,而是逐漸上升中。
今年 3 月爆發的烏俄戰爭使得全球能源及原物料等價格飆漲,讓全球通膨更加
雪上加霜,因此各國紛紛採取升息來因應。而台灣在過去 20 年來通膨偏低,主
要原因包括國內政策性管制以及房租設算方式等等,表示實際的通膨率高於數
字上所顯示的。加上過去維持全球性通膨和通膨預期穩定的力量逐漸改變,包
括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去全球化與疫情下的供應鏈重組以及氣候變遷等
等。在這些衝擊下,若央行只是一味的將通膨是為暫時性的現象,而民眾感受
到物價不斷上升,將會損害央行穩定物價的公信力。因此,央行應該對大眾清
楚說明未來可能的通膨情況與應對措施,以降低不確定性,同時善用各種政策
工具進行評估,必要時立即採取措施,以有效的控制通膨。而由於台灣長期採
行低利率與寬鬆貨幣政策,不僅造成高房價,也可能進一步引發高通膨,因此
如何調整貨幣政策也是對抗通膨的重要關鍵。
接下來是由黃立民醫師所帶來的講座,主題是新冠肺炎所帶來的各種生活
與健康上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新冠肺炎最先於中國武漢被發現,之後
迅速傳播至世界各地,主要症狀為下呼吸道感染所導致的缺氧及代謝困難等
等,嚴重者可能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直到約 2020 年底才有 AZ、BNT 和莫德納
等各種疫苗上市,目前全世界疫苗覆蓋率已超過五成,不少國家,包括台灣,
有許多人已接種完三劑疫苗。然而從今年年初開始變種病毒 Omicron 大肆流
行,傳染力比一般病毒更強,使得原先疫苗的保護力下降,這也顯示了全世界
離完全控制疫情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新冠肺炎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不只在於
健康,也擴大到生活中的各種層面,例如兒童及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主要
成因包括社會隔離及教育方式改變等等。此外還有醫師因疫情導致過勞以及強
制隔離對人權的可能侵犯。由於疫苗只能防止重症,無法完全避免感染,因此
口服的治療藥物極為重要,然而目前仍然在研發中。因此最根本的防疫措施還
是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例如檢測室內空氣品質、改善通風排氣系統、減少
使用塑膠製品,以及最基本的戴口罩、洗手和消毒等等。而儘管現今全球疫苗
接種率已經很高,實際上仍有巨大的地區差異,已開發國家疫苗覆蓋率很高,
有些甚至接近百分之百,然而有許多開發中國家疫苗缺乏,因此如何協助這些
國家取得足夠的疫苗,就成為全球防疫的重大關鍵。
最後是台灣金融研訓院吳中書董事長的講座,主題為新冠肺炎下各國的貨
幣政策。首先是美國 fed,除了利息的調整外,也實施了收購公債、推出市政債
融通機制、薪資保護機制及中小企業貸款計劃等等。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在於
增加金融機構的流通性、降低社會大眾的信用限制、提升地方政府的償債能
力、維持企業正常運作以及保障就業與房貸,同時具有維護投資信心及股市穩
定的效果。然而這已經不是 fed 第一次實施此類的貨幣政策,在 2008 年金融海
嘯後,fed 陸續執行了 3 次量化寬鬆政策,透過維持低利率、購買債券等擴大資
產負債表的行動,來解決當時低通膨、高失業率以及可能產生的通貨緊縮風
險。這些政策一直持續到 2014 年景氣好轉後才逐漸退場。然而將傳統的量化寬
鬆政策套用到現今新冠肺炎影響下的社會中,仍然存在一些可能的問題,例如
短期貨幣政策會對中長期經濟環境造成影響,這些對社會是否是正面的?此
外,貨幣政策不只會影響一般人較為關注的物價,也會影響產出與就業。而在
現代的金融環境下,數位貨幣以及金融科技等潛在的風險都可能會影響貨幣政
策的有效性。這些都是各國在調整貨幣政策時所必須注意的面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與新冠肺炎共存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各國政
府與人民都應該共同合作來保障人們的健康與基本生活。對政府來說,增加國
內疫苗的覆蓋率是最緊要的任務,唯有增加疫苗的供給與宣導民眾施打疫苗,
才能將新冠肺炎的致死率降至最低,進而達成與病毒共存的目標。而疫情對人
民經濟的影響更是巨大,因此必須實施必要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以穩定經濟並
提供陷入就業與經濟困難的民眾協助,降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而對一般民眾
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遵守防疫的相關措施,減少自己以及身邊人的染疫風險。
而如果不性染疫,則應該實施必要的治療與隔離以迅速恢復健康。如果政府與
人民都能在防疫相關的項目上進最大的努力,那麼即使完全根除病毒的時日遙
遙無期,我們也能確保自己的生活受到最低程度的影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