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第 卷第 期 煤 炭 学 报

年 月
!!!!!!!!!!!!!!!!!!!!!!!!!!!!!!!!!!!!!!!!!!!!!!!!!!!!!!!!!!!!!!
!
文章编号: ( )

合理放煤步距的实验研究
张开智 ,,蒋金泉 ,吴士良
( 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 山东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

摘 要:设计制作了用于分析合理放煤步距的大比例放顶煤专用平面模型试验台,以兴隆庄煤矿
工作面为模拟原型,采用大比例模拟实验对 , , , 四种放煤步距进行了实
验分析 结果显示,在兴隆庄煤层条件下综放合理放煤步距为 、采出率与灰分呈抛物线关
系 最后讨论了放煤关口时间与放出体灰分的定量关系 研究结论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并成功
地应用于 工作面的生产实践,取得了年产超过 万 的高产高效生产水平

关键词:放煤步距;采出率;灰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确定合理的放煤步距是进行综放工艺参数优化、工作面设备选型设计、实现高产高效放煤的前提,它
与顶煤的冒放性大小是密不可分的 文献[ ]提出了基于顶煤移动特征值的顶煤冒放性“当量位移”评
价方法 就高产高效综放开采而言,理想的顶煤冒放性应该是“中等”以上,本文讨论的合理放煤步距均
是以煤层可放性“较好”为前提条件的
目前我国对放煤步距的研究有多种方法[ ]
,本文运用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
采用物理模拟顶煤与松散直接顶,具有物理性质的相似性; " 能够在开采前实验确定合理的放煤步距,
无需在现场做大量的开采调试,因而可以事先确定支架架型、放煤工艺参数、劳动组织等; # 无需消耗
大量的财力、物力 为此,针对放顶煤开采特点设计与制作了大比例模拟放顶煤开采平面模型实验台,专
门用于模拟分析合理的放煤步距

实验方法与实验台设计
模拟实验的现场条件
兴隆庄煤矿设计年产能力 万 ,是一个新建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主采 号煤层,拟在 工作面
进行高产高效综放试验,煤层厚度为 ,加权平均厚度为 ,倾角为 ,平均 ,硬
度系数 ! ,采深为 ,煤层顶板为老顶周期来压明显,直接顶中等稳定的二级二类顶板,
底板为四类中硬底板,容许比压 ,煤层顶、底板详细情况见表
表 煤层顶、底板柱状

顶、底板名称 岩层名称 厚度 岩石特性

老顶、直接顶 中砂岩 灰色,钙泥质胶结,分选性好


直接顶 粉砂岩 灰黑色,含 结核
伪 顶 泥 岩 灰黑色
直接底 泥 岩 灰色,含砂质,植物根部化石,较硬
老 底 粉砂岩 深灰色,缓波状层理

收稿日期:
第 期 张开智等:合理放煤步距的实验研究

!"# 实验方案设计
兴隆庄煤矿 综放工作面位于矿井五采区,从顶煤运移特征值分析[ ],顶煤冒放性好 从相邻
综放工作面放煤观测,顶煤易放出,没有或很少有大块煤堵口现象 为此,实验中将顶煤及直接顶
铺设成松散体,用白色巴厘石模拟顶煤,用块度不等的碎石模拟直接顶
几何相似比 ,铺设煤层高度为 (其中采高为 ,顶煤为 ),直
接顶铺设高度为煤层厚度的 倍 采用平面模型分析最优放煤步距,实验方案:沿工作面推进方
向,将放煤步距设计为 , , , 四种
!"$ 实验台设计与制作
根据实验方案要求,设计了放顶煤开采平面模型实验台,
模拟沿推进方向合理放煤步距
实验台如图 所示 放煤机构直接位于底板之下,由可来
回抽动的木块组成,木块宽度按几何相似比与现场后部刮板输
送机内宽一致,当放煤时,将木块抽出,即打开放煤口,一旦
顶煤放空或煤矸含矸量达到约 时将放煤口木块插回以关闭
放煤口(有时顶煤放完后直接顶矸石成拱,此时也是关闭放煤
口的标志之一);采高部位由支架充填,将木块加工成支架掩
护梁与放煤尾梁形状,直接堆砌在模型架底板上,支架高度即 图 放煤步距平面实验台
为采高,支架厚度即为放煤步距,根据实验设计方案确定 采
———放煤机构; ———支架尾梁; ———顶煤;
煤时,将支架拉出即相当于工作面向前推进一个相应步距,其
———直接顶; ———玻璃挡板
上顶煤、直接顶便只落于该支架底处,由于顶煤与直接顶是松
散介质,在支架拉出时为防止顶煤向侧面流出,在拉支架的同时将侧面有机玻璃挡护板相应向前推进一个
步距,这样便保证了垮落的顶煤及矸石全部堆积在底板上

# 实验结果分析
#"! 合理放煤步距的确定
实验了 种放煤步距,分别为小于、等于、稍大于、大于放煤口最大水平投影尺寸(近似为后部刮板
输送机宽度)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合理放煤步距,确定的标准是放出煤炭具有: ! 高采出率; " 低灰分
(含矸率);# 综合其它参考指标
在试验过程中实测每个放煤口的放出煤量、放出矸石量,同时量测每个放煤口放煤结束时放煤口上方
的煤矸分界线坐标,绘出顺序打开各放煤口放煤后上方对应的煤矸分界线及顶板下沉曲线,图 为放煤步
距为 时的实测曲线
第 , 煤矸分界线围成的面积为

!( ), ( )

式中, , , , 分别为煤矸分界线上第 , 点横、纵坐标; 为曲线上选取点的个数,第


点与第 点为同一点
曲线围成的体积: 模型宽 ;动用储量: ! !

(实验中! );放煤口放出总煤量: ! ;放煤口放出总矸石量: ! ;各放

煤口采出率:"
各放煤口放出灰分 ,以兴隆庄矿煤层煤样灰分 ,矸石灰分 代入计算(模
煤 炭 学 报 年第 卷

拟实验用灰分值与现场值应一致)得每口放出灰分 Ci

Gi + Gi
Ci = . ( )
Gi + Gi
每种放煤步距总体采出率 !、灰分 C 、含矸率 "
分别为
m m

!= ! Gi / ! Gi ,
i= i=
m m m m
C =( ! Gi + ! Gi )(
/ ! Gi + ! Gi ),
i= i= i= i=
m m m

"= ! Gi (
i=
/ ! Gii=
+ !
i=
Gi ).

在现场计算含矸率时,将煤样中大于 的矸
图 放煤步距为 时煤矸流动的轨迹
石采用手工分选掉,小于 的矸石作为灰分计
入,其中介于 的矸石作为含矸率计算依
据,计入煤量是割煤量与放煤量之和,因此在 " 计算 ( )直接顶层面下沉曲线;( )煤矸分界线
公式中考虑 和 的系数,实验结果见表
表 平面模拟实验结果

放煤步距 总计放出煤量 平均放出煤量 总计出矸量 平均出矸量 采出率 灰分 含矸率

以表 实验数据为基础,按变权模糊识别模型分析各方案优劣顺序为: , , , ,最优
步距为 ,而 , 两种步距得分十分接近,分析原因是两种步距放煤时要么采出率高的同时灰
分也高,要么采出率低的同时灰分也低,放煤效果总体上讲是相同的
另外,从顶煤流动(放出)规律分析,不同步距放煤结束后
煤矸分界线存在 种形式,如图 所示 当放煤步距为 时
顶煤流动轨迹:沿顶煤高度下半部分内的顶煤均为水平向右流
动,并从放煤口放出;上半部分顶煤均超前放煤口位置开始流
动,在一半高度处顶煤流动出现明显的滞后轨迹,如图 中曲线
所示,典型煤岩分界线如图 ( )中曲线 , , , , ,
等均属如此 当放煤步距为 时,出现顶部矸石下沉快于 图 煤矸流动规律
侧向矸石现象,煤矸分界线呈现另一种滞后现象,只是位置明显
加高,如图 中曲线 所示 放煤步距为 和 时放煤口 , , ———放煤步距 ; ; 和
1 ———后矸下沉速度; 1 ———顶杆下沉速度
顶煤放出轨迹均为圆滑曲线,说明顶部与侧向矸石均能顺利同时
到达放煤口,此时的放煤步距与顶煤的流动规律相适应,如图 中曲线 所示
基于实验分析、现有综放设备及借鉴现场实测结果,应当以 步距作为首选值
第 期 张开智等:合理放煤步距的实验研究

!"! 采出率与灰分的关系
根据 种放煤步距实验,对每个放煤口的采出率与灰分分析值进行回归,得到 种放煤步距时采出率
! 与灰分 的回归方程:
放煤步距为 时 ! ( , );
放煤步距为 时 ! ( , );
放煤步距为 时 ! ( , );
放煤步距为 时! ( , )
由于放煤时能直观地看到顶煤的流动状况,因此放煤口放煤时几乎将顶煤全部放出后才关口,致使采
出率和灰分较现场实际值偏高 为此,通过上述回归曲线预测 ! 和! 时的灰分值,当放煤步
距 ,! 时,灰分将达到
!"# 放煤关口原则的确定
每个放煤口在放煤的整个过程中,最初阶段放出的全部是纯煤,当出现矸石时放出的是煤矸混合体
设从混矸开始放至某一时刻内的放出煤量为 ,放出矸石量为 ,此时刻的混矸率为 (体积比),则此
时放出体灰分 ,混矸率 分别为

, ( )

( )
, ( )
( )

( )

令 , 代入式( )得

( )

将式( )代入式( )并化简得

( )

式( )即代表放煤口不同放出时刻 的灰分值,将式( )变形为

( )

利用式( )即可求出对应放出混合体灰分为 时放煤口放出煤与矸石重量之间的关系 当放出混合


体灰分达 时,放出的煤重与矸石重相等,再继续放煤则放出矸石重量多于放出煤重,因此若以放
出煤重与矸石重相等作为关口时间,此时放出矸石体积占总体积约为 ,即是通常所说“见矸 ”关
口原则;若以放出煤重为 倍矸石重为关口时间,此时 ,混合体灰分为 ,此时即是“见
矸 ”关口原则

# 结 论
( )采用专门的大比例放顶煤平面模拟实验台来分析合理放煤步距是可行的,所得结论与现场实测结
果相吻合
( )从放煤开始至结束,放煤口放出煤量与灰分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 )现场常用的“见矸 ”关口原则,关口瞬时的放出体灰分达到 ;若改为“见矸 ”关
口,则此时的放出体灰分为 ,合理的关口原则受煤炭销售行情、国家资源回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放煤原则
煤 炭 学 报 年第 卷

参考文献:

[ ] 张开智 综放顶煤运移规律与高产高效综放工艺参数研究[ ] 泰安:山东科技大学,


[ ] 于海勇,张海戈 关于放顶煤综采放煤步距的理论探讨[ ] 煤炭学报, , ( ):
[ ] 于海勇,贾恩立,穆荣昌 放顶煤开采基础理论[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 任玉凤 顶煤放出计算机仿真[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 ):
[ ] 麻凤海,范学理,王泳嘉 岩层移动动态过程的离散单元法分析[ ] 煤炭学报, , ( ):
[ ] 樊运策,黄福昌,席京德 提高综放工作面采出率的实验研究[ ] 煤, ( ):

作者简介:

张开智( ),男,重庆人,博士,副教授,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现从事岩土工程、放顶煤开采的


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发表“网下综放开采技术”等论文 余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刊讯 据 中国信息部网上信息, 年《煤炭学报》被 收录 篇, 年第 期被 收录



合理放煤步距的实验研究
作者: 张开智, 蒋金泉, 吴士良
作者单位: 张开智(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
院,山东,泰安,271019), 蒋金泉,吴士良(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19)
刊名: 煤炭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年,卷(期): 2003,28(3)
被引用次数: 15次

参考文献(6条)

1.张开智 综放顶煤运移规律与高产高效综放工艺参数研究 2000

2.于海勇;张海戈 关于放顶煤综采放煤步距的理论探讨 1993(04)

3.于海勇;贾恩立;穆荣昌 放顶煤开采基础理论 1995

4.任玉凤 顶煤放出计算机仿真 1992(01)

5.麻凤海;范学理;王泳嘉 岩层移动动态过程的离散单元法分析 1996(04)

6.樊运策;黄福昌;席京德 提高综放工作面采出率的实验研究 1998(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职强军.ZHI Qiang-jun 中硬煤层放顶煤时的顶煤运动与放煤步距分析[期刊论文]-中州煤炭2006(5)

2. 侯庆凯.HOU Qing-kai 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合理参数的确定[期刊论文]-煤炭技术2005,24(11)

3. 职强军 中硬煤层放顶煤时的顶煤运动与放煤步距分析[会议论文]-2005

4. 张开智.夏均民.蒋金泉 软岩锚杆强壳体支护结构及合理参数研究[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4)

5. 张开智.夏均民.蒋金泉 钻孔煤粉量变化规律在区段煤柱合理参数确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04,23(8)

6. 张开智.高延法.夏均民.李少刚 300 m超长综放工作面整体顶梁支架受力及参数分析[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04,29(2)

7. 汪月伟.黄显华.刘全明.WANG Yue-wei.HUANG Xian-hua.LIU Quan-ming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实测研究

[期刊论文]-煤矿开采2008,13(3)

8. 翟新献.苏承东.李仕明.刘中云.ZHAI Xin-xian.SU Cheng-dong.LI Shi-ming.LIU Zhong-yun 综放工作面顶煤

承载能力和支架工作阻力的探讨[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8)

9. 闫少宏.毛德兵.范韶刚 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的理论与应用[期刊论文]-煤炭学报2002,27(1)

10. 张开智.夏均民 冲击危险性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0)

引证文献(12条)

1.王涌宇,王俊峰,邬剑明 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合理放煤步距的相似模拟研究[期刊论文]-煤炭技术 2014(05)

2.吴锋锋,刘长友,黄炳香,王振 松散细砂岩顶板下综采合理放煤步距的确定[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06(04)

3.张勇,司艳龙,石亮 块度对顶煤放出率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期刊论文]-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02)

4.张有为 高产高效综放回采参数优化与应用[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13(25)

5.周劲锋,刘长友,鲁岩,李建伟 近距离采空区下综放开采合理放煤工艺参数确定[期刊论文]-煤炭技术 2015(01)

6.杨春林 综采轻放工作面降尘措施效果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7

7.常聚才 基于应力壳综放面顶煤岩运移规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8.张会军 综放开采冒落矸石堆积特征与顶煤回收率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

9.高超 阳城煤矿顶煤压裂规律及开采工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胡善超 深井大采高综放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11

11.魏锦平 综放面顶煤压裂规律及成拱机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2.刘坤 深井综放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12

引用本文格式:张开智.蒋金泉.吴士良 合理放煤步距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03(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