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 卷第 期 煤炭科学技术 年 月

一次采全高和放顶煤工艺采出率问题分析
边 强
( 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晋城 )

摘 要:通过对放顶煤工艺和利用大采高支架一次采全高工艺进行相关问题的比较,根据 种采煤
工艺煤炭采出率等相关问题的计算和比较结果,经过详细地分析、研究,以此来推动两种采煤工艺
更为广泛的用于相类似的煤矿。
关键词:放顶煤工艺;大采高;一次采全高;采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 , , )

放顶煤综采是我国大型矿井普遍采用的一种较 可采储量 为 万 。如图 可知,工作面动


为成熟的采煤工艺,它具有高产、高效、消耗低、 用范围倾向长为 ,最边缘的两侧煤柱各一
成本低、掘进率低、安全好、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 半分担到采区损失中,其计算公式为
点。相比之下,大采高采煤工艺较放顶煤开采更为 ( )
新型的一种采煤工艺,它具有矿井开拓部署简单、 ( )
生产能力大、安全好、经济效益巨大等优点。这两
种采煤方法是厚煤层采煤方法和工艺的重大改革,
它们不仅带来了矿井开拓部署、生产格局等方面的
一系列的变化,把合理集中生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
水平,而且将给使用此种采煤方法的煤炭企业带来
巨大的经济效益。

!" 放顶煤开采工艺
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庄矿是一
座年设计能力 万 的特大现代化矿井。成庄矿 — 进风巷; — 回风巷; — 瓦斯尾巷

井田内地质情况复杂,无炭柱、断层、软煤区纵横 图 放顶煤 工作面示意


交错。在充分考虑到成庄矿地质条件特殊性的同
时,推行放顶煤开采技术。下面对成庄矿放顶煤工 式中 ———工作面动用储量;
作面 采出率等方面进行探讨。 ———工作面可采储量;
成庄矿 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 , ———工作面动用范围走向长,取 ;
倾角 ,煤 的 普 氏 系 数 ,煤 密 度 为 ———工作面动用范围倾向长,取 ;
。工作面走向长 ,倾向长 。 ———工作面走向长,取 ;
进风巷、回风巷断面分别为 和 ———工作面倾向长,取 ;
;瓦斯尾巷为 。工作面采用放 ———煤层平均厚度,取 ;
顶煤开采工艺,其中割煤高度为 ,上部放煤 ———煤密度,取 ;
高度为 。工作面动用储量 为 万 , ———涨吨系数,取 。
第 卷第 期 煤炭科学技术 年 月

上式计算得 万 , 万 。 式中 ———工作面端头损失煤量;
采用放顶煤开采,由于其本身采煤工艺特点决 ———工作面不放煤距离,取 ;
定,必然有一部分的煤炭资源将要被损耗掉。经过 ———放煤高度,取 。
科学的分析论证和现场收集的相关数据表明,这部 上式计算得 万 。
分损失可以分为 部分: ! 工作面设计损失; " ( ) 顶煤损失。 工作面采用的放煤工艺
放顶煤开采过程中,机采损失和放煤损失;# 初、 是一刀一放多轮多口放煤,放煤步距为 ,采
末采损失。 放平行作业,放煤方式采用双轮顺序分段放煤。根
设计损失 据现场收集数据可知,顶煤采出率为 。放
工作面设计损失主要是指工作面两侧留 煤损失计算公式为
设的保护煤柱,以及巷道上方损失的煤柱等。根据 ( ) ( )
图 可知, 工作面进风巷和瓦斯尾巷两侧分 式中 ———工作面放煤损失量;
别留设了 的煤柱,此处煤柱各取一半作为采 ———工作面 倾 向 放 煤 距 离, 取 ( )
区损失,另 外 还 包 括 尾 巷 与 回 风 巷 之 间 的 煤 柱, ;
进、回风巷、瓦斯尾巷上方煤柱损失。 ———工作 面 走 向 放 煤 距 离,取(
设计损失为 ) 。
( ) 上式计算得 万 。
式中 ———煤柱宽度,取 ; 总损失
———煤柱长度,取 ; 由表 可知,成庄矿 放顶煤工作面,综
———巷道掘进煤,根据计算得 万 。 合所有煤炭损失,该放顶煤工作面的煤炭采出率为
上式计算得 万 。 。
初末采损失
成庄矿初次放煤是在支架顶梁末端推出切眼三 表 成庄矿 工作面总采出率
个循环后开始放煤,若放煤困难,采用放震动炮的
设计 初末采 割煤损 放煤损失 总损
方式进行放煤,此段距离大约为 ;工作面末采 项 目
损失 损失 失 失量
时,距离终采线 时开始上网,停止放煤。初、
数量
末采损失为
所占比率
( ) ( )
式中 ———初末采损失;
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
———初采不放煤距离,取 ;
———末采不放煤距离,取 ; 寺河矿是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 的大型现
———煤层放煤厚度,取 。 代化矿井。主采煤层为山西组 号煤层,煤层平均
上式计算得 万 。 厚度 ,煤质较硬,普氏系数为 。 年 月
割煤及放煤损失 日,大采高首采工作面 开始生产。大采高
割煤损失 一次采全高生产工艺一经使用,它就发挥了其巨大
割煤损失为 的经济效益,在 年内,寺河矿就由一个基建矿
( ) ( ) 井,成为一个生产矿井,并且短时间内就实现了年
式中, 为割煤损失量; 为割煤高,取 。 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下面主要针对大采高生产
上式计算得 万 。 工艺采出率进行探讨。
放煤损失 寺河矿 工作面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放煤损失包括端头损失和顶 工作面所采煤层厚度 ,平均
煤损失。 厚度 ,煤容重为 ,节理、裂隙发
( ) 端头损失,其计算公式为 育,夹矸 层。工作面走向长度 ,倾向
( ) 长度 ,平均采高 。工作面采用四进两
第 卷第 期 煤炭科学技术 年 月

回布置方式,其中进风巷 条,回风巷 条。如图 ( ) 计算得 为 万 ; 工作面动用储量


所示, , , 巷为进风巷, 为 万 ,可采储量 为 万 。
巷道侧还有一条进风巷( 东二盘区运输集中 巷) 寺河矿属高瓦斯矿井,采用大采高工艺开采,
图 中未表示, , 巷为回风巷。巷道 单位时间内原煤产量大、瓦斯涌出量大,这就需要
断面规格见表 。 布置一定数量的巷道,并且巷道断面积足够大,来
保证安全通风的要求,这样就导致工作面巷道上方
和巷道之间的煤柱损失量较大。现场收集的相关数
据表明,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开采的煤炭损失分
为 部分:! 工作面设计损失; " 大采高开采过
程中,机采损失和采高损失;# 初、末采损失。
设计损失
工作面为了满足通风断面的要求,采用
四进两回布置方式( 图 ), 条进风巷中的其中
一条巷道东二盘区运输集中巷做为盘区巷道,其所
— 巷; — 巷; — 巷; — 巷; 附带的煤炭损失为采区损失,不再计算。 巷
— 巷 和 巷以及这 条巷道外侧的煤柱也为采区损
图 大采高 工作面示意
失,也不做计算。其余 条巷道上方的煤柱以及巷
道之间的保护煤柱就是 工作面所指的煤柱设
根据式( ) 计算得 为 万 ;根据式
计损失。因此,设计损失 为 万 。

表 寺河矿 工作面巷道参数
巷道名称
参 数
切眼 瓦斯尾巷 主撤架通道 辅助撤架通道

巷道宽
巷道高
巷道长

根据式( ) 计算得 万 。 根据上式计算得 为 万 。


初、末采损失 ( ) 初 末 采 损 失。大 采 高 工 作 面 在 初 采 时,
( ) 撤架通道损失。大采高工作面安装和撤 由于出切眼的采高为 ,需要逐步调整采高至
架都必须提前掘进两条巷道,以满足工作面运输和 ,这部分调整的距离一般为 ;当工作面
通风的要求。工作面安装时,切眼和瓦斯尾巷之间 末采时,需要提前降低采高至 ,这段距离为
留有 的煤柱;工作面撤架时,主撤架通道 。这两部分的损失 为 万 。
和辅助撤架通道之间留有 的煤柱。因此,这
部分煤炭损失包括巷道之间的煤柱损失和巷道上方 式中 ———初末采损失量;
的煤炭损失。这部分损失 为 ———初末 采 调 整 高 度 差,初 采 取 ,
末采取 ;
式中 ———总损失; ———初末采调整推进距离,初采取 ,
———安装损失; 末采取 ;
———撤架损失; ———工作面倾向长,取 。
根据式( ) 计算得 根据上式计算 万 。
万 ( ) 割煤及采高损失。根据多年的经验,分
万 层开采的机采采出率一般为 ,以此类
第 卷第 期 煤炭科学技术 年 月

推,大采高的机采采出率为 ,目前取 风断面以及风量的要求,必须布置多条巷道,这就


。割煤损失 为 万 。 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大量损失。所以以后大采高一次
根据式( ) 计算得 采全高工作面设计时,应该充分改进大采高工艺的
( ) 万 通风方式,减少巷道之间的煤柱,才能最大限度地
工作面平均采高为 ,而巷道高度只 减少煤炭资源损失,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
有 ,这就需要两端头过渡一段距离,这段距 ( ) 工作面的采高 损 失 所 占 比 率 为 。
离各需要 ,共计 ,这部分损失 为 由于 工作面受到支架高度的限制,工作面最
大采高 ,但是当采高过大,很难控制顶板和
式中 ———过渡段损失; 煤帮片帮。一般大采高工作面的采高控制在
———过渡段高度差,取 ; 左右,生产比较正常。因此,大采高工艺要根据地
———两端头过渡段距离,取 ; 质条件,适当选择合适高度的支架,调整采高,最
———工作面走向长,取 。 大程度上降低煤炭资源的损失量。
上式计算得 万 。 ( ) 其他损失所占比率较少。其中,初末采
大采高生产工艺受到大采高支架支撑高度的限 损失所占的比率最大,这主要是因为大采高支架的
制,工作面的采高必须控制在 左右时,最为 尺寸较大,安装和末采都需要提前做出通道,这就
合适。 工作面平均采高为 时,顶煤的 不可避免地要损失掉一部分巷道煤柱。以后在大采
煤炭损失量 为。 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应改进初末采工艺,减少初
末采采高调整距离,才能减少这部分的损失。
式中, 为采高损失煤量; 为采高损失高度,取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 表 ),放顶煤回采工艺
。 的采出率比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的采出率要高,
上式计算得 万 。 以目前的情况看,大约高 个百分点。
寺河矿 工作面采出率见表 ,总采出率 本文围绕放顶煤工艺和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
为 。 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比较,特别重点比较了 种采煤
工艺的采出率,通过计算和比较结果,集中体现了
表 寺河矿 工作面总采出率 放顶煤开采具有高产、高效、消耗低、成本低、掘
设计 初、末 割煤 过渡段 采高 总损 进率低、安全好、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点。相比之
项 目
损失 采损失 损失 损失 损失 失量 下,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煤炭采出率低、成本投
数量 入高、万吨掘进率高等缺点。但是,也具有生产系
所占比率 统简化、生产能力巨大、全员效益高等优点。建议
生产矿井根据 种采煤工艺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地
采出率比较 质条件等实际因素,有选择地推广使用。

由表 可 知,寺 河 矿 工作面采出率为 参考文献:


,造成 工作面采出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 ] 张先尘,钱鸣高 中国采煤学[ ]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
有以下几点: 社,
[ ] 宋选民 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 北
表 放顶煤与一次采全高工作面采出率比较 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项目 放顶煤工艺 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
作者简介:边 强( ),男,河北任丘人,工程师,现
工作面名称 成庄矿 工作面 寺河矿 工作面
在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处从事采掘技术研究
采出率
与管 理 工 作。 : , :

( ) 工作面设计损失所占比率为 ,是
第一损失。因为寺河矿属高瓦斯矿井,为了满足通 收稿日期: ;责任编辑:曾康生
一次采全高和放顶煤工艺采出率问题分析
作者: 边强, BIAN Qiang
作者单位: 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城,048006
刊名: 煤炭科学技术
英文刊名: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007,35(2)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2条)

1.张先尘;钱鸣高 中国采煤学 2002

2.宋选民 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徐基根.陈贵.XU Ji-gen.CHEN Gui 网格式迈步支架放顶煤技术[期刊论文]-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1)

2. 樊运策.明科栋.FAN Yun-ce.MING Ke-dong 高瓦斯煤层放顶煤安全开采相关技术问题[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06,34(9)

3. 张晓新.ZHANG Xiao-xin π型钢放顶煤的优越性[期刊论文]-煤炭技术2009,28(12)

4. 谷新建 放煤口位置对放顶煤的影响[期刊论文]-煤炭学报2001,26(5)

5. 石平五.漆涛.张嘉凡.王拴存.田英男 较薄急斜近距厚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科学性分析[期刊论文]-煤炭学报

2004,29(4)

6. 何全洪.闫明晨.孔庆宏 复杂条件下放顶煤开采技术[期刊论文]-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22(1)

7. 章元.夏必培.ZHANG Yuan.XIA Bi-pei 一次采全高综采与放顶煤综采效果比较[期刊论文]-煤矿开采2008,13(3)

8. 孙占文.赵斌.SUN Zhan-wen.ZHAO Bin 综采轻型放顶煤工艺探讨[期刊论文]-煤炭技术2009,28(4)

9. 尹立军.YIN Li-jun 放顶煤技术在残煤开采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煤炭技术2008,27(11)

10. 闫少宏.许红杰.樊运策.YAN Shao-hong.XU Hong-jie.FAN Yun-ce 3.5~10 m大倾角煤层巷柱式放顶煤开采技术

[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

引证文献(3条)

1.张飞,巩志忠,许国平,王滨,姚志远,崔志平 大采高综采设备在斜沟煤矿厚煤层回采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

术 2012(10)

2.万峰,张洪清,韩振国,邵晓峰 扎赉诺尔矿区Ⅱ3b2煤层顶煤冒放性评价[期刊论文]-煤矿安全 2014(8)

3.孙二伟 综采放顶煤顶煤冒放性与采放工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

引用本文格式:边强.BIAN Qiang 一次采全高和放顶煤工艺采出率问题分析[期刊论文]-煤炭科学技术 2007(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