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1985—1912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破产

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骨干: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坚力
量)

精英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体现了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武装起义

宣传

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号召建立中华民国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组织: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1905(1901辛丑条约) 中国同盟会成立

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机关报《民报》

同盟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概括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清政府),恢复中华”

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评价

没有明确反帝
不反帝、反封不彻底
放松汉族封建势力(袁世凯)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难以保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概要

没有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
土地所有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阵地:《民报》、《新民丛报》

内容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维新:变法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概要

维新:君主立宪

要不要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维新: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

划清了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的界限

辛亥革命

1906第一次武装起义——浏、萍、澧起义

1911影响最大——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 保路风潮

1911 共进会+文学社——武昌起义——❗首义胜利

1912 .2清帝退位

封建【帝制】覆灭

但封建土地制度并没有被消灭,封建主义直到新
中国成立才被消灭

中华民国

1912.1 南京【临时】政府

国号: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
政权

集中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中华民国约法》

临时参议院颁布

临时政府颁布❌

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

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民主性
国民一律平等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帝制

革命性

中华民国的局限性

企图【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列强承认

不能满足人民对土地的需求,还维护封建土地制

辛亥革命意义

推翻清王朝,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结束帝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思想解放 政权: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社会经济、思想、风俗变革 《中华民国约法》、《总统选举法》
政治: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二十一条“,复辟帝制

191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
维护大地主(封建)和买办资产阶级(帝国主
失败 经济
义+资产阶级)利益
辛亥革命失败
文化: 尊孔复古

农业经济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 原因
帝国主义分裂剥削政策

挽救

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 五四运动
61918 护法运动的失败

失败的原因

主观(阶级局限性)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没有发动、依靠群众

革命政党软弱、妥协

另一面 革命性

客观

根本上: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
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