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1915新文化运动

背景:辛亥革命失败,“欲图根本之救
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开始标志:

1915 陈独秀 《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大

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

提倡个性解放

提倡新文学

对孔子的批判是充满理性的

口号:民主、科学

民主=民主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

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为人民提供一种思
想武器认识中国

仅仅依靠少数人,改造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一般的
资产阶级方法(形而上)看为问题片面

1917十月革命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
自己走解放思想之路

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群众路线),给中国先进
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李大钊是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五四运动以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
样的个别人物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背景

群众基础: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新文化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的的舞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真正的群众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新时代

意义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同工人阶级的结合

为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创造了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