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葉問系詠春口訣 - GetIt01

葉問系詠春口訣
06-12

葉問系詠春口訣由marlboro90創建,最後一次修改
2016-08-08葉問系詠春口訣

念頭不正,終生不正。(拳套要求、人生預意)
念頭主手(一說守),尋橋主腳(與步)。(練習拳套
目的)
標指不出門。(拳法)
來留去送,甩手直衝。
撳頭扢尾,撳尾扢頭,中間(飄)膀起。
正身子午,側身以膊(為子午)。
朝面追形,而(追形)不追手,以形補手,以手補
形。
力由地起,拳由心發,手不出門(手不離午)。
避實擊虛 (遇實則卸,見虛即進)。
畏打(終)須打,貪打(終)被打。(不畏打,不貪打)
轉馬手先行。上馬手先行。(轉馬上馬,樁手先行)
留情不出手,出手不留情。(留情不打,打不留情)
不挑不格,消打同時。
適用口訣
枕手橋上過,攤手中門內,伏手控外門。
膀手不留橋,間手破中出,構手枕伏化。
換手肘(粵音爭)腕過,削脫上下反。
膀手非手,錯膀非錯。
拳打一線,連環迫步。
打拳爭不盡,練拳有幾何?
圈腕手爭曲,念頭錯上錯。
用力三論
舍力論-捨棄拙力
卸力論-卸去來力
借力論-借用他力
中門論
中門論-人體中門最弱,是攻擊目標,也是重點守護
的地方。手由心發,上至頭頂,中為心窩,下達胯
襠。老洪拳、羅漢拳、鶴拳(包括空手道),則分四門八
方。詠春則重中門內外。
直線論-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子午論-用中守中
失午論-身手步全論
傳統教授程序
詠春拳實而不華,不重花巧。此拳講求反應敏捷,注
重技巧而非力量取勝。由淺入深。只有三套拳,最初

小念頭
開馬後,由一攤三伏護手(拜佛手) 開始,樁馬為鉗羊
馬。拜佛鉗羊有尊崇佛山為祖廟(起點),控制廣州
(羊城)的意義。請參考大成國及李文茂條目。清庭
火燒佛山瓊花會館後,整套拳術(以梅花為標誌)被
禁。秘傳至梁贊時,稱詠春拳。三拜佛改名小念頭。
「小念頭」是詠春派第一套入門套路。有念頭正,終
生正之意。全套拳由開馬(二字鉗羊馬)起,至全套
完結,全身(除手部動作外)都不動。頭要正(頭上
頂眼平視),身要正(挺腰背),馬要正(挺肛鉗
膝)。全身其他肌肉放鬆。呼吸自然。主要練習樁馬
穩定,腿部(特別是大腿內側四頭肌)和手部(肩部
手後三頭肌)之伸展肌的肌鍵伸展,手部關節活動。
及手部動作之標準位置。葉問傳下之套拳,皆以連環
三拳為句或再操連環日字沖拳,喻意念頭一起(反清
事業),必須成功、否則沒有完結收式。
《念頭主手(守),手動身不動》。
練習要求:登頭平視,沉肘落膊,鉗膝挺肛,腰胯相
照,氣守丹田,輕鬆隨意。
手由心發,點點皆清。正身子午,手不出門。
念頭雖小寓意深,道法自然意隨心, 立身處地守中
正,覺悟修身佛性生。
坐馬
二字鉗羊馬〈二字鉗羊,馬開步半〉
適合徒手拳擊
適合短兵器,八斬刀
古已有之,與四平大馬同源同宗,其次序:—
1、開始—收拳曲膝

2、一步—一字平肩,腳跟相會,腳尖向外,成一字
形。
3、半步—二字鉗羊,腳跟外輾,成入字形,腳尖劃
短,腳跟劃長。膝鉗步中,利於側身轉馬。
四平大馬
適合長兵器,六點半棍
4、半步—三輾外八,膝分離,以下盤轉移重心,成
三七偏身不丁不八馬。
5、原步—四平三正,只符合長兵器,不利身體移
動。主要操練腿部肌肉。
開拳小練(箭,戰), 念頭(小念頭)伊始, 一步一拳,
拳由心發 ····集之成拳。
尋橋
《尋橋主腳,身動手不動(手從念頭)》
詠春拳第二套套路,屬中級套路。練習步法及撐腳,
配合之前學的手法,便可尋找敵人之橋手了。
步法包括子午(180度)轉馬,側身(45度)轉馬,
側身上馬,正身上馬,退馬,退步轉身馬。撐腳包括
正身撐腳,側身撐腳和轉身撐腳。
練習要求:正身子午,側身以膊,朝面追形,以鼻為
準,上步轉馬,膝鉗步中。
黐手
是詠春拳獨有之反應練習方法;更加是接近應用之互
動練習。最終練習至應用之手法〈來留去送,甩手直
衝〉〈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黐手」是鍛煉攻防的觸覺反應,使中樞神經建立成
條件反射,兩手可以隨機應變,在千變萬化的實戰中
能夠應付自如。黐手鍛煉是由雙方的四條臂膀在內外
門運用幾種動作循環反覆地相互粘貼翻滾,如在一個
無形的圓弧和直線之中,形成活的勁力流力和前推的
力度。它錘鍊雙手左右兼顧,可以流暢地卸除對方之
力,也可以轉化為直線攻擊對方。而且尋找對手之空
隙漏洞,達到「來留去送」和「甩手直衝」等目的。
練習程序
黐單手(正身二字鉗羊馬)
1.
黐單手(轉側身馬)
2.
盤(雙)手(正身二字鉗羊馬)
3.
過手(步法,身法)
4.
甩手(步法,身法)
5.

標指〈手不出門〉
詠春拳第三套套路,屬高級套路。以開馬後第一個動
作命名。為最高深之套路,只教授與品格良好及達到
標準之入門子弟。
《標指主攻,步手身全》。標指圈腳之後,練習腳
法。

腳法
包括坐著馬練腿力加上踢腿,步法使之靈活平衡之
外,練習以腳消腳之攻擊及保護自己。
木人樁法
隨後學習116點木人樁法。木人樁是以木材製造之武
術器材,有樁手及樁腳之設置。容許少量活動(彈
性)。
當作模擬敵人錬習。鍛煉手部接觸部分之剛強性,全
身整體活動性。步法之靈活性。可以針對橋手硬而重
的敵人、隨橋而往。
108式和116式

早期(70年代以前)弟子(如梁相,何金銘)所傳的木人
樁法為108式。
六點半棍法
即南拳單頭棍七法。見《少林宗法》。
同時習六點半棍法,以增加臂膀之力及標馬穩定。
六點為:上中路之枕、攤(挑)、槍(標、點)、下路之
掃、撥、彈(撬)冚(壓)及加上半點摭攔(退躍)。
八斬刀
由八路(段)組成。無甩手反刀之危害自身動作,為
時人偽作。只傳與心地善良之入室弟子。
其刀形類似與林則徐在廣東操練水勇所用之雙刀。八
斬刀比蝴蝶雙刀較短,刀面較窄,刀鋒尖;利直刺,
刀刃利及刀身後半較厚;便於枕欄。在埋身肉搏戰
時,專門對付當時鴉片戰爭英軍裝上刺刀之長槍。當
時的刺刀是套在槍管前沿兩三吋之磨尖長鉄條而已。
後來大平軍及大成國之軍員亦有類似兵種。由於當時
未有足夠之槍械火器,故特別適合用於小形河渡木艇
兵員。
第一節之首個應用動作是挾刀,目的是拍去英軍
長槍上的刺刀。跟進應用動作是構走長槍轉回內門,
另手斬去,是為構斬。
第二節承接第一節,如果挾刀不成功的話,內門
刀為抌刀、外門刀沿英軍長槍削下英軍手部。內門抌
刀變化標刀,連環標斬。
練習器具
木人樁:樁上有三支「倒品字形狀」樁手,一支
弓字樁腳,供練習者熟習拳法。
八斬刀:比蝴蝶雙刀短窄,僅僅長過手睜少許
(包睜),護手有倒鉤反上,刀鋒前沿磨尖,利直
刺;後沿及刀背較厚,利於斬削及枕欄。
根據一本由『馬士·賓漢』著的鴉片戰爭紀錄《英
軍在華作戰記》中描述:-「林(林則徐)正忙於訓練三
千個兵丁,其中三分之一是雙刀手。這種雙刀有二尺
多長,刀鞘看起來很笨重,刀柄護手反上略彎如鉤,
長約二寸。雙手持刀,刺擊削切,揮刀飛舞,上下左
右,同時並呼喊叫罵,面作惡容,以威嚇敵人,使其
望風而逃。林對於這些人,具有很大信心。」
長棍(六點半棍)
沙包:貼牆;吊包。
八仙台,中式大餐桌,八卦形桌面,可坐八人。
相傳梁贊先生以此桌訓練梁璧黐手。
詠春手法淺談
〈詠春手法,注重實踐。不談玄學,不說五行。人體
科學,自然已然。不從龍虎,那從蛇鶴?〉
基本法
三拳:日字沖拳,尋橋抽拳,尋橋欄撞拳
三掌:正掌,橫掌,昂掌.或曰直掌(心-包括正
掌,橫掌,昂掌),殺掌(陰掌沿),摌掌(陽掌
沿)
三腳(三身法):出自尋橋之(正身)撐腳,(側
身)撐腳及(反身)撐腳
三步:正(箭)步,橫步,圈步
詠春八手
黐單手之標準手法,出於小念頭尾段,順序為前(內
門)攤,(上)枕,(內)刮,撈(粵音錨,外攤回),圈(手
腕),伏(掌),構(錯膀),膀。
手掌-伏
手腕-圈,構
前臂-枕,攤,膀,刮,撈。
全臂-沖〔包括拳,掌,間,標,拂(問)〕
有(手)形手法
以手形為名。
攤手
手形;手掌向上(陽掌),手腕在子午線(垂直橫過
人體中軸線之二維(2D)平面),沉肘。手腕比手
肘高,手腕比手肘前。
手臂(部)姿勢;有兩式。
正身攤手,沉肘埋中(盡歸子午)。
側身攤手,沉肘顧(護)脅,以膊為子午。
動作;從其他手形(如間手)變動成正身攤手或側身
攤手。當中手法有滾、圈,撈(錨),枕等。
要求;〈不招不架,手不出門。〉
枕手
手形;手掌向內,在子午線(垂直橫過人體中軸線之
二維(2D)平面),沉肘埋午。手腕比手肘高,手
腕比手肘前。
動作;從其他上路手形(如問手或護手)變動成枕
手。
間手
膀(拂)(構)手
伏(窒)(拍)(撳)手
護(拍)(撳)手
問(標)手
攔(拂)手
純手法
(動作)







拂(發)手

脫(削)
臘(擒)
托(拿)
雙手法
雙間手
雙滾(捆)手
抱牌手
構枕手
有關係的分支詠春拳
香港葉問詠春以正體「言」字邊之詠字正名。佛山樑
贊嫡系主流。
梁挺師傅已經將「詠春拳」在國內註冊,避免非梁贊
嫡系主流盜用「詠春拳」之名字,胡亂堆砌內容,以
假歷史企圖亂真,魚目混珠。當初部分門人誤會梁挺
先生之意圖。
推薦閱讀:
※詠春名句集
※詠春拳之細說小念頭一
※詠春拳學之分手訓練
※詠春之手法(五)
※傳統武術「隱」文化

TAG:詠春 | 葉問 | 口訣 |

PDF's generated at: Sat Dec 24 2022 12:18: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Source: https://www.getit01.com/p20180612293909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