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 新书评介 New Book Review

《信息社会的知识劳工》译者序
□曹 晋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2013)06—0084-1

2008 年 6 月,国际著名传播政治经济学家文森特·莫 去管制化等力量改变,加拿大电信劳工工会受到异常猛烈


斯可(Vincent Mosco)及其夫人凯瑟琳·麦克切尔(Cather- 的冲击……
ine McKercher)来华与会演讲,之后,我们畅谈了传播政治 上述种种劳工的办公室劳动不是过去典型的工人在工
经济学的若干议题, 酝酿出一起主编论著的想法。 厂的劳作,在全球工人阶级的论述中容易被忽略,而实际情
承蒙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厚爱,推动出版了笔者和文森 况是办公室的知识劳工没有从市场经济分享到红利。从本
特·莫斯可联袂主编的“批判传播研究”系列丛书,其中,凯 论文集的资料和笔者在本土的田野考察所反映的知识劳工
瑟琳与莫斯可选编的《信息社会的知识劳工》论文集也是力 的生活与工作实践情况可见,作为政治进程的弹性雇佣制
作之一。全书 18 篇论文汇集了新近知识劳工在新自由主义 度与强制性市场经济逻辑已经侵蚀全球的办公室空间,从
经济语境中的劳动分析,分别讨论了电脑动画、电影、图书 而产生许多新修辞表述的新型劳工, 如恩达等学者一针见
馆、报纸等产业知识劳工的劳动如何被商品化,这是国际学 血地指出:“网络工作者、弹性上班员工、长期短工、众包、
界关于传播从业者劳动与媒介产业商业化关联的批判前沿 游移工人等收录进我们词汇中的名词与林林总总的其它概
研究。 念,显示出一系列正在进行着的工作节奏与劳动形式的转
劳工问题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论题之一,伴随后 变。这类专门词汇是划时代的资本和劳动重构的产物, 其态
工业资本主义的进程,狭义、广义的知识劳工问题和高科 势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已出现端倪,并且自那时起便愈发
技产业的知识劳工问题再现于 《信息社会的知识劳工》论 清晰化。”如今,低薪、奖金刺激与岗位弹性聘用成为新的威
文集。凯瑟琳与莫斯可敏锐洞察到新闻传播产业领域的知 胁媒体劳动力的审查力量,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生活的漂泊
识劳工地位下滑并非加拿大独有,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感在不断增加,员工对未来的憧憬已经随着社会阶级的固
两位学者以其卓越的学术声望,选取了近 20 位学者聚焦 化而消解。
关切正在无产化的知识劳工及其相关论题, 例如媒体与劳 引荐《信息社会的知识劳工》进入中国学界既渴望前瞻
工如何生存于劳资关系紧张的当代市场经济语境;或如作 全球学术的视野, 但更迫切的是我们希望借他山之石来反
为公共领域论争和讨论的劳工话语主要源泉之一的劳工 思本土问题, 学者不禁自问: 中国的知识劳工境遇如何?
报道已被完全削弱;或如高科技背景中的图书馆无产者的 部分海外汉学家和本土学者对中国工人阶级转型的理论阐
职业技能的持续衰减;或如种种“制作花絮”短片就好莱坞 述资源相当丰富,视野开阔,对本土社会情景也有深入、睿
84 创造性劳动偏向于强调白领工人的创意劳动所发挥的作 智的洞察,但其研究仍然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工人和农民工
用,而忽略外包工人的贡献;或如外包工作流向体现的核心 的范畴,并没有注意到中国大陆正在扩大化、去权力化的知
国家与边陲国家的不平等;或如美国高科技产业“长期性 识劳工阶级及其在市场化境遇中被剥夺和阶级流动的问
临时工”的工作、薪酬、福利、保障高度不稳定的社会情境 题。转型期中国的“市场经济”正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
及其抗争;或如亚洲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妇女会遭遇 际政治经济迅速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转型,中国在
到以公司和政府组织的形式存在的制度性权力,她们与信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逐步接受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同时
息技术的关系错综复杂; 或如 1997 年受雇于联合包裹服 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后者很快缔结市场经济
务公司(UPS)的卡车司机工会的 17.5 万名会员发起的联 且日益侵蚀,甚至宰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的知识劳工本
合罢工,这是美国劳工 20 多年来第一次迫使一个大公司 来随着大陆高等教育的正规化培养而获得独立的教育与经
让步,且在薪酬、工作条件、就业保障和合同出租等几个关 济地位,但其社会权力却因为失去固定用工制度和社会保
键的工会要求上做出妥协; 或如劳资双方对抗中成功的 障体系而下滑,而且,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也严重冲击知识劳
罢工如何颠覆权力的宰制而成为胜利的想像力量鼓舞劳 工的劳动力价值。目前, 生活于欲望爆炸、就业困难、工资
工斗志; 再如全球大电信产业正在被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下转第 98 页)

【作者简介】曹 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译丛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曹晋教授主持的 2011 年上海市
“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新闻民工修辞的政治经济语境分析”的阶段
性成果,
编号:
11PJC034;2011 年教育部一般规划基金项目“传播新科技、
知识劳工与市场经济转型”
的系列成果之一,
编号:
11YJA860003。

2013 年第 6 期
■ 应用研究 Media Practice Research

己的观点。或支持赞同,
或反对嘲讽,在这个虚拟的广场中, 变为真相讲述者、意义赋予者和解释者、整合者,在提供事
信息传播的区域界限被打破了,信息的流向更加自由,受众 实的同时,也向公众提供理解信息的框架。因此,尽管公民
与新闻传播者之间、
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随时进行点对点 记者神通广大,但那些受过新闻专业教育或职业训练,具
的传播。西藏“3·14”事件后, 23 岁的青年饶谨因不满西方 有新闻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和工作经验的专业新闻记者仍
媒体歪曲事实的报道而创建“ANTI-CNN.COM”网站,Youtube 然必不可少,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虽然公民记者
上出现揭露性视频“Riot in Tibet:True face of western 更多地出现在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中,但他们不能长期、
media”
(“西藏:西方媒体的真实面孔” ),这些都是新闻流通 固定地承担起周期性提供新闻的任务,而特定时期新闻专
路径反转的典型例证。 题的制作、日常新闻的采集编播仍需要专业新闻工作者完
成;第二,在调查性和解释性报道中,很多新闻事实的深度
四、传受关系平等化和传受角色异变化 调查和挖掘,仅靠公民记者在线上的简单搜寻是远远不够
的;第三,未来的海量信息环境和新闻“碎片化”趋势需要
信源的开放、传播模式的转变一方面为受众参与新闻 一种整合和深加工后的另类新闻样态弥补其不足。所以,
的生产和传播、交流和分享打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也使 作为专业化的新闻职业团队,日常化新闻采编、深度调查
得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更趋平等,受众的媒介接近权 和客观报道、整合新闻传播仍是新闻传播者面临的重要
增强,个体意见得到有力表达,民主力量得到彰显。⑧卢武铉 任务。
当选韩国总统后的第一次专访机会没有给那些所谓“主流 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公民新闻不啻为一种
媒体”,而给了让全体市民参与发声的网络新闻媒体“Oh My 新型的新闻样态。诚然,也许本文所涉及到的很多改变是新
News”;伊拉克战争中,读者们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或手机拍 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公民意识觉醒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
摄到的反战游行现场照片被登在了 BBC 的网站上,这一切 果,而并非由公民新闻直接引发。但应当看到的是,
在这一过
似乎都在说明公民记者也有 “春天”。借助数码相机、数码摄 程中,公民新闻对摧毁传统的新闻传播链条并打造适应新媒
录机、智能手机等移动工具以及微博、微信等免费网络社交 体环境的新链条的确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新闻生态系统正
工具,受众可以用自己的眼睛观看世界、接近真相,过去横 在进化,尽管目前仍饱受争议,
遭受着虚假新闻、人权侵害、

亘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围墙坍塌了。 字鸿沟等问题的困扰,但公民新闻充分彰显出其在未来新闻
除此之外,传受双方在新闻传播这个大舞台上所扮演 生态系统中充当主角的诸多优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首先,原来的受众开始更多地参与
到传播过程中来,转变为传播者,并通过自身意识的不断 参考文献:
觉醒推动着传播方式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突发性新闻事件 ①靖鸣、徐健、方邦超: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新闻生态初探》,
《新闻与传

的报道中,无处不在的公民记者成为专业记者的“眼睛”, 播研究》2008 年第 1 期。
②蔡雯:
《 —
“人人都是记者” “参与式新闻”的影响与作用》,
—— 《对外传
独立承担起生产、传播新闻的责任。2003 年 7 月,美国新
播》2010 年第 3 期。
闻业研究所属下的“媒体中心”在其研究报告《我们作为媒
③赵俊峰、张羽:
《公民新闻的发展与传媒生态的再建构》,
《国际新闻
体: 受众如何塑造新闻和信息的未来》中就用“We Media” 界》2012 年第 6 期。
描述了这一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这样的定义:We Media 是 ④周敏、周喆:
《从掘客模式看公民新闻的传播特性与前景》,
《安徽师范
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6 期。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事实、他 ⑤http://www.poluoluo.com/jzxy/201206/167055.html.

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⑨今天,
“We Media”已经从理论走向 ⑥钱增、王龙玉:
《新闻“碎片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新闻实践》2010
年第 7 期。
98 实践,由预言变为现实,在新的新闻生态下,人人皆记者,
《新媒体文化精神论析》,
⑦⑧宫承波: 《山东社会科学》2010 年第 5 期。
我们即媒介。
⑨[美]Shayne Bowman、Chris Willis 著,欧阳俊杰译:
《参与式新闻的兴
与此同时,原来的传播者,即媒体记者将转向编辑链 起》,
《中华文化论坛》2009 年 S1 期。
条的高端,从一线观察的生产者转向核实、解释的角色,赋 ⑩万小广: —< 后工业时代
《转型中的新闻人、新闻机构与新闻生态——
予大众生产的文本、音频、照片、视频等数据流以意义,⑩转 的新闻业 > 报告摘要》,
《青年记者》2013 年第 3 期。

(上接第 84 页) 配套合理的系列福利并建立基本公正的工资制度与考核
下降、劳动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成本增加的社会 指标。
情境中的知识劳工不得不驯服于彻底的市场经济转型,其 曹晋、罗真、吴冬妮承担了前 10 篇论文的翻译;曹晋、
正巧面临去福利化和去权力化之后的生活风险和政治冷 林曦联合对龚智慧(11-12 篇)、李新安(13-14 篇)、汪遒
漠。关注本土知识劳工,本身隐含了对媒体集团弹性雇佣制 (15-17 篇)、陈媛(18-19 篇)的翻译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深度
度的内在置疑,一方面国家应该扮演落实劳动法规的主角, 修订。最后,笔者利用哈佛燕京访问研究的机会在哈佛大学
而不是一味把绝对多数的劳工“包袱”抛给市场,而仅仅保 的图书馆完成全书的统一审校工作。
护集团高层的少数人利益,国家可以宏观干预降低劳动力 最后要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执着于
被商品化的幅度与强度,不能简单以“市场化的机制”和利 学术论著的出版, 本套译丛的出版,是彼此反复衡量、协商
润效益衡量文化产业;另一方面,笔者试图呼吁国家建立 的结果, 人生的因缘际会酿造了出版机会, 再次谢谢所有
社会安全制度的保障体系,支持媒体集团为弹性知识劳工 帮助出版本套译丛的友人! ■

2013 年第 6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