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72





革命辺2歩
時代,你的對手不是人工智慧,而是自己的腦

丑 升 无

韓國、
國民教授的
腦科學
公開演講

3 2
4 16
5
10 9
ー、
11
、ー~
2
---- -

鄭在勝目刈合 著謝宜倫
大腦革命
12歩 豊平冒卅斗
入|時代,你的對手不是人工智慧,而是自己的腦

鄭在勝ざ郵忘 著朔宜倫 0
推薦文

「 人群,是可以操控嗎?」

葛如釣(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専任助理教授)

我永遠記得在那間台電大樓站二號出口直走方向的摩斯漢堡店,第一
次知道了人性的脆弱與社群網路的脆弱不可信賴。幾年前的一個晚上,我
當時正在創業"創辦台灣第一個し昭(丄08廿0118356¢!脆点眼)行動社群應
用 し10^151!;那幾天的我正在煩惱一個問題,し!0^15^這個當時上線不
滿半年,便已擁有近萬名註冊會員的新興社群平台,似乎正在發生一些驚
天動地的大事。
し10^15^現在已不復存在,所以那驚天動地的事,可想而知多半不是
使用者人口總量閃電式地暴增,而是反過來因為發生了某種現象,而正在
4 大腦や:命的12步

急遽下滑中。正當愁眉不展・我在台’阻大樓捷運站碰巧遇到先前在中央研
究院曾經一起做研究的社會學家〕,我不知娜裡突如其來的讪8,馬上拉著
他,想請他吃…頓摩斯漢堡大餐,順便拷問請教一番。我身體カ行地把〕
拐進店裡,跟他說了這個行動應用平台上正在發生的事:大抵是會員互動
不夠熱烈,而且伴隨著ー些不當使用者惡意發送騷擾他人的私人訊息給其
他會員,優質會員因不堪其擾,而多半選擇提前離開,且不再回來。
我問〕,這件事是可以改善的嗎?
〕笑笑問我,你說呢?你說說看。你覺得「人群,是可以操控的嗎?」
我毫無準備之下,猛一被問了這個問題,不禁猜想,如果答案正確,
那麼〕應該要趕快告訴我該怎麼操控人群才對;如果答案錯誤,那麼不就
代表我這問題不只解決不了,還根本沒有提出的意義?!在那個絲毫沒有
社群經理人(80631\130326)這樣工作職缺和概念的年代(大約 2010年),
我想了想,對〕回道:「人群應該是可以操控的。否則,我問你這問題
……不就沒意義了 ?」
身為中研院擁有最奇特思維大腦的社會學家〕,神秘地拿起剛上桌熱
騰騰的米漢堡,咬了一ロ說:「社會學家呢,分成兩派,一派認為不只大
類個體,而是包括大群以及社會皆是可以操控的;另一派呢,則認為是不
能操控的,也就是說,後者對大類的自由意志與理性思維(不願意被操控,
且時時辨明自己是否正在被操控)抱持著樂觀的想法。」〕ー邊大口喝著
ー旁的冰紅茶,還不忘拿起一根薯條咬一口,一邊手舞足蹈地接著說:「但
是呢,你今天問我算是問對大了・我恰好屬於前者,也就是屬於悲觀的那
一派。我認為大或者大群,是完全可以操控的!只要你抓對方法,你將可
推薦文

以取得控制人群行為的密鑰,讓人們做任何你想讓他們做的事。」
!的話在我腦海裡炸開了花,那段話要是出自什麼網路內容股場、鍵
盤大水果一類的網站,我還能比較冷靜,但一位頗具有學術聲望的中研院
社會學家說出「人群是可以操控的」這種話,雖然符合我ー開始提問的假
設,但也還是頗為驚詫。接著,〕便源源本本地教了我如「梅花座控制法」、
「昏暗房間法」與「社交力編號法」等社會操縱大法,但那又是另外一個
篇章了,這裡先表過不提。

這本«大腦革命的12步:点時代,你的對手不是大工智慧,而是自
己的腦»由曾任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科研究員,致カ大腦研究及決策神經
科學,現為南韓科學技術院(皿IV?)生物和腦科學教授 鄭在勝博士
所著,書中章節都一再試圖探究大類大腦受到外部影響其自主行為而不自
知的許多狀態。在過去,這只牽涉到犯罪心理學、醫學、軍事或者戰爭,
然而如今大類突然被名為數位科技及網路的怪物,推上一條高速前進的奇
點子彈列車,即將更大規模、集體高速地向這些問題撞上去,所有的大類
社會結構及個體行為,都將迅速被這些科學研究如今才逐漸解明的大類思
考與行為因素細節給影響。我們不怕A!侵略大類,甚至不怕出現國家與
國家之間意見不合的戰爭,如今我們更怕社會及人群被点操縱得連被侵
略都不自知,更擔憂國家與國家之間利用大工智慧、巨量數據以及細微的
資訊分析與操控,建立一個又一個如同電影«駭客任務»當中,那個塑造
幻影於無形的數位母體(1^収血),而與電影不同的是,這透過大工智慧、
6 大腦华命的12步

指數科技與人類腦神經科學、行為科學(包含行為經濟學)所交織成的人
類誕生以來第一個共創母體,將不具備那個後腦杓的孔洞,那象徵救贖的
錫安城(右〇放 恐怕也不會再有。
要如何在未來人工智慧稱霜棋盤後也稱霸我們職場和生活的時代,我
們還能依舊保有自主性與競爭カ?答案就在這本«大腦革命的12步:ハ
時代,你的對手不是人工智慧,而是自己的腦»的書名與精采的內容當中,
若無法和自己的腦對決,無法清楚自己的行為受到了哪些多巴胺、內分泌
激素和腦神經直覺反應影響,又如何能清楚理性地與自己對決?更何況要
去跟早與科學界合體的出對決?
劍橋門((23知^く!字6=12)是有心人士透過A!與數位網路在理解人類
行為的弱點後的第一次出撃,再有下一次,恐怕沒那麼容易抵擋或發覺。
要與那樣的工具對決,整個人類社會都得先跟自己的腦對決!知己知彼,
就算百戰不能百勝,也至少能稍稍猜測,往後的幾十年裡強人工智慧或數
位極權系統、數位行銷工具,將透過哪些弱點招降我們的大腦;讀畢此書,
未來若要防守我們的大腦,肯定可以更加容易,務必守住我們最珍視也最
樂觀自恃的人類珍寶「自由意志與自工行動」オ是。
序言

通往人類這座森林的十二步

他回答,宇宙之所以美,可能是因為在多樣化的現象中存在著統
ー的秩序,但也可能是因為統一的秩序竟能產生如此驚人的多樣
化現象。
安伯托・艾可(侦^四〇,«玫瑰的名字»

2004年7月9日,在湧進上下班車潮的美國加州矽谷!01號高速公路
旁,樹立著幾個有趣的廣告看板。這些廣告看板上,沒有刊登廣告的公司
名稱,沒有促銷的產品名稱或圖片,也沒有外貌姣好的廣告模待兒燦爛的
笑容。只見白底看板上寫著一行字:
8 大腦不命的12步

10-31211 ?药!!1^ ('〇1111(1111 001156011(^6 由卩 15 〇F 6 ).00111

用粗體標記的代表歐拉數。歐拉數是自然對數的底數,其值為
2.718281828459…,小數點後是不循環的無限小數,即無理數。廣告看板
上的這句話意思是「在歐拉數的數字排列中第一個出現的十位質數」。這
個問題看來像是要人們找出這個數。在上下班的路上,很多駕駛人看到這
則廣告後呼嘯而過,真正理解這句話的駕駛人恐怕不多。
但其中應該也有人不僅看憧這句話,也想知道答案到底是什麼。如果
是大學生,可能會到學校找答案;如果是上班族,或許會到公司上網搜尋
解答。可惜的是,網路上並沒有答案,此時大部分的人可能早已放棄解題(
回到現實生活的工作上。大學生去教室上課,上班族則拿著一杯咖啡坐到
ー堆文件前。
不過,這些大當中一定也有大很想知道「答案到底是什麼」,追根究
底的症頭嚴重到上課內容完全聽不進去,根本無法處理眼前的工作。就像
是有什麼在挑戰自己,大腦反覆思索著解題的運算法。最後他們乾脆決定
直接計算答案。或許平常他們就是好奇寶寶,個性上除了充滿好奇心之外,
他們也是一群無論如何一定要想到辦法滿足自己好奇心的大。當然這種大
並不多。
要解開這個問題,就必須用〇++這種電腦程式語言設計簡單的程式。
在產生歐拉數並讀出十位數後,必須跑一下質因數分解’這是辨別是否為
質數的必經過程。
序甘 9

電腦計算幾秒鐘之後,我們得到7427466391的答案〇啊哈!在這個
.8〇!」」,就能得到「7427466391x00!」的網址。究竟這
數字後面加上「.000I
網址代表什麼意義?沒有人告訴這些找到答案的人接下來該怎麼做。回
到家之後,走進除了自己沒有別人的房間裡,小心翼翼地在網址欄輸入
7427466391.80I。那時應該是半夜十二點左右,房門上鎖,心臟噗通跳著。
接著跳出的畫面顯示「(2〇〇8血出が00 !」(恭喜)的祝賀訊息以及第
二道問題。「請在 \V\VVV丄]〇质.0用的網頁用『^〇し)ッ〇皈1I〇(:16』這個名稱登入,
密碼是下列問題的答案。」
£(1)=7182818284
F(2)= 8182845904
((3)=8747135266
F (4) =7427466391
£(5)

此時,當事人應該會覺得自己似乎捲入了某個被設計的事件中。如果
現在就放棄,解開第一題的辛苦豈不白費了,但如果繼續下去,第二題看
來又明顯複雜許多。
第二題果然和歐拉數有很深的關聯。顯然上面數字的共通點是歐拉數
模式中「總和49的十位數序列」(數學家尼爾・斯洛恩〔№11810306 )將
這種整數序列稱為「入095926配斡 6*6」
569116006 」 )。因此答案是排序第五的數列

「5966290435」-
人:腦布命的12步

找到答ま的人丑次也一樣小心翼形地登入網頁,在密碼攔上輸入
該數列,試著連到下一個網頁。會柯什麼正在等待著他呢?再次出現
「〇〇传血山如。!! !」這個簡‘甲・的祝賀短訊,不過這次連上的是6。。小的
牌雇網頁;丑是為那些過關斬將到這階段的人専門設置的網頁,只要送
出履歷・再經過涌環的而試,就能順利被(3。。吹錄用。(3。。ゆ在2004到
2005年總共錄取ー萬五千名員エ,這是當時使用的招聘方法之一。
這種招聘方式不僅讓身在矽谷生活的年輕人著迷,在美國社會也引起
不小的迴響。首先,這讓廣大民眾認為「用這種方式招聘員エ的600316員
工相當有創意」。其次,通過重重考驗被錄取的新進人員又是多麼聰明啊!
這個招聘方法在當時成為美國社會宣傳(3。〇小創意的小插曲,膾炙人口。
在我這種神經科學家看來,600810的招聘方法是「仔細觀察並掌握有
創意的人的行動方法,再巧妙融入招聘過程」的案例。雖然無法對有創意
的人進行分類,但不難發現,他們通常會對身邊不經意出現的挑戰特別好
奇。他們的觀察力敏銳,只要能引發他們的興趣,他們便會產生強烈的好
奇心。高深莫測又具挑戰性的問題,更會讓他們無法自拔。
然而,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這世上對於某件事感到好奇、充滿疑問
的人非常多」。或許本書讀者在看到600810的這則廣告後也會感到好奇,
但並非這樣的人都算是有創意的人。
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還有一項才華,驚人程度和好奇心不相上下,那
就是暫時感到強烈的好奇心之後,「馬上壓抑好奇心,當作根本沒這回事
一般繼續日常作息,展現出驚人的抑制力」。雖然在小時候的某段時期我
們總是受到好奇心驅使,然而一旦進入學校,從學生時期直到步入成年期
序言 II

為止,我們「受到好奇心驅使,並決定自行解開疑惑的經歷」明顯減少。
我們大多只停留在對某件事情感到好奇,而且只在那當下感到好奇。為了
應付忙碌的日常生活,我們會轉身專注於手邊的工作,或是為了不讓消耗
—「腦」過度負荷,我們
體內23%以上能量、重一點四公斤的暴食器官—
向來以用腦最少的方式度過時間。
如果廣告刊登的是「接下來有兩個問題,答對的人將獲得在L任
職的機會。現在開始挑戰作答」會發生什麼事呢?或許人們會立刻蜂湧而
至,為了解題廢寢忘食。結果,答對兩題的人數一定很多,而且是在很快
的時間內答對。然而,在不知道後果的情況下主動解題的人,他們單純受
到好奇心的驅使,況且題目不只一題,為了解開兩道題目,必須付出時間、
努力、熱情及體カ,願意這樣做的年輕人想必不多。想像一下,如果是你,
你願意揮霍多少人生在一個令人頭痛的廣告看板上呢?
在無法預測結果的狀況下,唯有好奇心、挑戰精神等自發性動機,能
讓人憑著ー股衝勁堅持到最後,直到解開疑惑或者把事情解決了為止,這
就是我們在改變世界的人身上看到的首要特質。動機包括好奇心或者夢
想、興趣、意義等各種內在動機,也有名譽、人情、職位、獎勵等外在賦
予的動機。在持續賦予這些動機意義的同時,也能為了達到目的錘而不捨,
這樣的人最終改變了世界。實現社會成就需要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能在
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的人,可以讓世界變得更有意義。

我在序言ー開始引用¢0081¢招兵買馬的故事,目的是希望這本書能成
大腦単命的12步

為讀者眼中「含有歐拉數的廣告看板」。希望這本書能吸引讀者的目光和
大腦,讓我與在書店不經意翻閱這本書的你深入對話。這本書集結了過去
十年我向企業或一般民眾進行的腦科學演講中最有趣的十二篇講座內容。
當我再次閱讀和咀嘴這些演講的影音資料時,我也把當時沒有傳達的內容
重新編入。貫穿本書的核心主題是「從腦科學的觀點來看,人類究竟是怎
樣的存在?」,就像「含有歐拉數的廣告看板」最後導向驚人的結果一樣,
希望大家透過本書也能意外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對我這種以複雜系統物理學為基礎探討人類如何抉擇的學者而言-這
宇宙沒有比人類更複雜的事物了。本書期盼藉由進行決策、 創意、遊戲、
既乏感、習慣、迷信、創新、革命等人類行為,以及大家看待這些行為的
各種觀點,從多種角度理解人類。為了讓讀者覺得有如親臨講座現場,書
中也特別把現場氣氛和反應注記在字裡行間 。期盼本書讀者就像聆聽演講
的聽眾ー樣,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一起想ー想,我們智人(也“】。御血・)
在過去數萬年當中是如何順應變化存活至今?而進化緩慢且脆弱的大腦如
何招架住這個複雜的現代社會?即便如此,為了成為聰明、幸福而且總是
頭腦清醒活著的人,我們又費了多少心思與努力?
此外,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時代、第四次工業革命和區塊鏈革
命等貫穿我們時代的龐大技術文明變遷,也是本書想探討的部分。尤其我
想談談,人類是帶著什麼樣的夢想和理念迎向這次的巨大文明變革?為了
迎接這個時代,我們全都要進行革命性的思考轉換,然而人們是如何看待
這股革命的力量?文明變革就在眼前,我想觀察並思考大類願意面對的挑
戰有哪些。
№3 13

本書的韓文書名是«12步»(理辛性スト矛),縮寫自「科學家探索
人類這座既驚奇又未知的森林時踏出的十二步」。正當我為書名陷入苦思
時,突然想起小說家安伯托・艾可(511%2こ8)的«悠遊小說林»(馭
豚ル 1)1 71”亢”/〇"〃/ 州00弘)0
「有時我的故事與這個浩瀚宇宙的故事連結在ー起……」在某個段落
中,艾可用這句話當開場白,描述了一個極有趣的故事。那是他到位於西
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自治區一個叫做拉科魯尼亞小城市的科學館進行拜訪
時遇到的事情。在他把科學館逛完一圈時,科學館館長說要給他一個驚喜,
帶他去到天船投影館。那裡漆黑無人,館長要他躺下來,之後詢問他生日
和故鄉所在地等問題。他回答說,他是在1932年1月5日的晚上出生於
義大利的亞歷山德里亞。此時他耳邊傳來輕輕的搖籃曲,天體投影機投射
出他出生當晚從亞歷山德里亞看到的夜空!
那是天體投影機精確計算後得到的結果,同時也是非常浪漫且脫離現
實的瞬間。他當然不曾看過自己誕生那夜的星空,他的母親當時臨盆在即,
ー樣沒有看過,應該只有他父親在露台上屏息等待時,曾經抬頭仰望過天
空吧。當晚父親看到的夜空就出現在眼前,他將那個片刻描述成「人生當
中最難忘的美麗瞬間」。他回憶說:「我閱讀了我一生中最美的故事,那
是一次不想回家的旅行。」會如此難忘,是因為天體投影館呈現的雖是科
學虛擬下的畫面,卻與自己人生真實經歷連結在一起。
或許是我過分期待,但我真心希望本書也能為各位帶來相同的船驗。
這本書雖然是從「腦」這個一點四公斤的小宇宙出發,探討普羅大眾的行
為,但我希望書中故事能和各位隠而未現的人生經歷串連在一起 ,也希望
14 大腦革命的12步

大家能享受從當中發現自己、發現我們的體驗。「人類」這座森林永遠是
我們的探索對象,為了增加理解,科學家開啟未知的探險旅程,我將小心
翼翼地把科學家發現的事實傳達給各位 。這些知識雖然未來可能被新發現
的知識給推翻,但本書將會盡責地把「目前我們已經理解的人類真相」透
過多篇短文告訴大家。
走進人類這座森林,為了與人類的本質正面對決,需要無數探險的步
伐。至今好不容易踏出的十二步其實只是第一步,歡迎大家加入科學家的
探險之旅。征服我們一直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實,將為各位帶來愉快的經驗。
跳脫傳統觀念和習以為常的常識與慣性,能讓您嘗盡自由的滋味。
感謝長久以來耐心協助本書發行的。価出版社發行大金亨寶和編輯
朴敏智,在此也向。お出版社全體員工鞠躬敬禮,以表達內心十二萬分
的謝意。此外,也感謝總是打點一切、梨助我的演講順利進行的!皿尹
錫煥研究員。

以科學進行探索,會發現大類非常複雜。若以非科學的方式進行探索(
則會發現大類非常珍貴。期盼這小心翼翼踏出的十二步,能成為我們省察
大生和洞察社會時的思考證據。
2018年6月18日清晨
寫於!^187研究室
目次

推薦文
「人群,是可以操縱的嗎」003

自序007

第一部〇邁向更好人生的探險

—從腦科學反思人生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事021

第二步
如何克服選擇障礙059

第三步
沒有既乏時會有欲望嗎089
16 大腦革命的12步

第四步
對人類而言,遊戯是什麼105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重新整理」嗎119

第六步
我們為何陷入迷信147

第二部〇想像未來的世界
—從腦科學發現未來的機會

第七步
有創意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運作175

第八步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哪裡203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225

第十步
革命如何開始259
17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戰世界287
第十二步
探索腦宇宙,追憶卡爾・薩根317
附錄
專訪特講1-腦科學家談「領導カ」340
專訪特講2 -腦科學家談「創意」348
參考文獻358
演講出處364
壬".:
「生命、宇宙和萬事萬物終極問題的答案是……42」,
「深思」(奂明!110昭&)用無限威嚴和平挣的語調說。

---- 道格拉斯・亞當斯(し)0118125入血01,),
«銀河便車指南»(沥と用必"加バ0111116 10乃ビ674/勺)
24 大腦革命的12步

大家好・我是在!生物與大腦工程系從事教學與研究的鄭在勝。
真心感謝各位到場參加這場演說,非常高興與各位見面。
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決策與選擇」,這也是我主要研究的領域。人類
的選擇參雜著各種考量,接下來的時間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身為研
究複雜系統的物理學家,我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那就是人類的決策過程
複雜到言語難以盡述,絕對無法用合理性這個單一面向說明清楚。而且重
要的是,腦的各個部位會以各自不同的觀點和基準掌握狀況,並在剎那間
彼此相互作用,最後做出終極決策。因此,想要完全理解人類如何做出決
策,我認為全面觀察複雜的大腦活動是再理所當然也不過的事了。為此,
我們必須精確記錄人類抉擇的過程,並在腦內仔細找出影響選擇過程的各
種要素,這個步驟絕對不容輕忽。
在決策過程中,除了考慮注意力集中、學習與記憶、人際關係或者產
生共鳴等內在因素外,也該把外在因素納入—
—即選項如何分配與出示、
是否事前經歷某種狀況等等,都應該要納入考量。換言之,腦內的內在因
素和外在(大腦和人體之外)因素會如何影響人類的最後決定 ,都該全盤
考慮,這就是我探討決策過程的觀點。比起像個經濟學家或者生物學家一
樣從單一角度查看人類如何做出抉擇,我更想和複雜的抉擇本身來場直球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 25

對決。這是人類做決定的最重要本質,說不定其複雜程度還在我們的理解
範圍之內。

搭建棉花糖塔的方法

首先"我想用大家聽過的「棉花糖挑戰」(血雄〇!:111〇可血115线)這
個遊戲來說明選擇。這遊戲的創始者是美國設計公司!〇し〇的彼得・斯基
爾曼(化心・山〇!小),是個科學家早已耳熟能詳的遊戲。後來一位名為
湯姆・伍杰克(丁。0!协リ如)的學者在丁E〇演說中介紹了這個實驗,オ讓
這遊戲變得家喻戶曉。
棉花糖挑戰的遊戲規則非常簡單。首先,讓四個首次見面的人圍坐在
一張圓桌周圍,發給他們二十根義大利麵、膠帶、細線以及一個棉花糖。
他們必須利用這些材料搭建高塔,時間只有十八分鐘,塔的模樣則不限。
時間結束後,在高塔挺立不傾斜的狀態下,各組測量從底部到棉花糖的高
度,由塔高最高的隊伍獲勝。玩過這遊戲的大就會發現,搭建高塔的方式
千奇百怪。伍杰克在TE〇演說中表示,他發現每個職業、每種團隊建造
棉花糖塔的方式和結果都不同。經由他這麼一介紹,打響了棉花糖遊戯的
知名度。
首先・伍杰克意外發現,像美國管理學院(\18人)的學生或律師這種
墨水喝得比較多的高學歷大士"他們搭建的塔高度明顯低於幼稚園孩童。
26 大腦革命的】2步

他們建構塔的過程也相當典型。活動一開始,他們先自我介紹(主要是交
換名片),之後開始計畫執行過程。「我們要不要這樣做做看?」「不對,
這樣不行。」「這樣做應該會更好一些!」他們根據各種假設和各自的理
論擬定多項計畫,確定後オ開始按部就班地搭建。直到十七分五十秒為止,
他們都專注地按計畫行動,最後十秒オ把棉花糖放在頂端。「鏘鏘!」每
個人都滿懷期待地看著放上棉花糖的結果,然而大部分的棉花糖塔都倒塌
了。他們從ー開始設計塔的結構,接下來按計畫認真地搭建高塔,最後檢
視成果,這一切的程序都如此合情合理,各位一定不知道他們到底錯在哪
裡吧?
反觀幼稚園孩童,他們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度過了這十八分鐘,然而結
果卻很出色。首先,他們沒有交換名片(大笑),也沒有自我介紹就馬上
交談起來。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擬定任何計畫,而是一拿到材料就立刻
搭建起來。如果成功了,接下來就試著蓋再高ー點的塔。他們用增加塔柱
數量、向上延伸塔身、加高天線等方式增加塔高,結果以在十八分鐘內完
成少則三座、多則六座的棉花糖塔。
他們對於「該怎麼搭建?」沒有擬定任何計畫就直接動手,他們先做
再說,直接把問題付諸行動。如果蓋了一座小塔,他們會說「這個太矮了,
如果要搭得更高,該怎麼做オ好呢?要不要拆掉之後這樣做做看?」說著
說著就動手搭起一座更高的塔。做好之後,他們又會說「這個太矮了,我
們還有時間,要不要再試試看?」就這樣,他們持績根據成功的經驗,搭
建出比先前更高一點的塔,因此成功的機率比大大來得高,搭出的塔也比
大大的更高。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 27

我們都不曾用義大利麵、膠帶和細線搭建一座能承受棉花糖重量的
塔。對於第一次嘗試的事,一般人通常很難定出多好的計畫。沒經驗的人
就算定出計畫,失敗的機率通常也很高。況且如果花太多時間擬定計畫,
之後很可能就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也因此管理學院的學生的成果大多不
盡理想。仔細觀察孩子們搭建的結構,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尤其是他
們往往會把高塔底部的柱子末端用膠帶纏裹,就像幫柱子穿上鞋子ー樣,
這樣不僅讓塔的重心下移,也增加塔和桌子之間的摩擦力,讓塔可以更穩
固地站立。這個方法如果不經過多次嘗試,很難憑空想像出來。
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什麼?一般來說,公司會慎重審查定下的各項
計畫是否完善・也會追究員工是否按照計畫進行,甚至即使事後知道有其
他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依然會按照一開始的計畫行事。這是因為就
算結果更理想,還是會有人追究不按照起初計畫進行的責任。
我們無法對於第一次遇到的事情訂定計畫。同時,計畫無法產生創
新,因為創新是在各種嘗試與不斷修正的過程中達成的。重要的不是達成
計畫,而是達成目標。為了達成目標,我們必須不斷修正計畫。不該花太
多時間在擬定計畫上,而是應該在執行的同時配合不斷改變的狀況調整計
畫,如此得到的反而更多。尤其是面對第一次嘗試的事情,執行力往往比
計畫來得重要。
許多人花很多時間訂定人生的「計畫」,年少的大部分時光都拿來為
完成計畫做準備。年少時光過去、上了年紀以後,就不用再準備什麼了吧?
並非如此。有年紀之後,就得為「養老」做準備。年輕時,要為自己的大
生做準備。中壯年時,連孩子的大生也要一起準備。上年紀之後,又要為
28 大腦电命的12步

自己的年老生活做準備……。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為還沒發生的某件
事做準備、做規劑。然而,回顧過往,各位的人生是否真的完全照著計畫
走?自己定下的計畫當中"成功完成的占了多少比例?說到這裡,各位一
定會有種「為什麼到現在我還在做這種傻事」的感覺。
有一次-我和「我心懷詭計」政論節目主持人金于俊(音譯)聊天,
他跟我說:「人類所做的事情當中,最笨的一件就是定計畫。到目前為止,
我從來沒有一次照著計畫過生活。我覺得,如果有神,讓那些定計畫的人
吃盡苦頭應該是祂的消遣。」雖然我通常都不太苟同金于俊的見解,但是
他說的這段話與事實相去不遠(大笑)。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這個世界不
會按照人所定的計畫運轉。
計畫當然能帶來益處。即使我們無法完成計畫,但在擬定計畫和執行
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具體地學習眼前面臨的狀況。因此我建議,一開始
先定出簡單的計畫並試著執行看看,接下來或許就能依據這一次的經驗,
定出更有意義的計畫。這就是所謂的「做中學」(屁前明以^。[明)。即
使沒有人教導,孩子們天生就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執行任務。說不定人類這
物種本來就是用這種方法認識世界的。
有個場所老是阻止我們使用本能,總是一再盤問「你的計畫到底是什
麼?」,要求我們做出時間規畫並定出假想目標再設法接近,那個場所就
是「學校」。很可惜,正是這個名為學校的地方,讓原本像幼稚園生一樣
充滿執行力的各位變得猶豫不決並偏重計畫。棉花糖挑戰的遊戲結果不禁
令人懐疑這是否真的是好的教育法。要求不曾在社會上做過生意的
學生擬出正確的創業計畫・是否是好的教育法呢?我認為邊做邊掌握其中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が

訣竅,挑戰之後失敗就換方法,像這樣從嘗試過程中學習,是很好的學習
方式。儘管計畫有助於修正與重擬更好的計畫 ,但若能打造一種模式,讓
學生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試著販售ー百條牙膏-並觀察他們如何行動,這
樣的教育豈不更棒嗎?

高度(英吋)
厂司
30

20 厂司

10

〇 い,,丨,I , I 1[、【:
平均 入律師 幼稚建築師^E〇 05〇
學生 園生 和秘書
圖説:本表為各組棉花糖塔的高度。建築師搭建的塔高度最高-在小組競賽中
幼稚園學生位居第二。表現最差的是[7180學生〇 (資料:101X1^0)60X0111)
30 大腦革命的12步

第一名獎金的陷阱

我們可以從棉花糖挑戰的遊戲中得到的第二個教訓是什麼呢 ?從分析
「誰能搭出最高的塔」就能明白。讓好幾種行業的人挑戰棉花糖遊戲,結
果每組搭出的塔高平均為二十英吋(大約五十公分),其中創下紀錄最高
的是哪些人呢?是建築師和工程師小組。這個結果讓人鬆了一口氣,還好
是他們在幫我們蓋房子和大樓(大笑)。各位知道以後要怎樣對待科學家
們了吧(大笑)!我們的生活非常仰賴他們。想想看吧,如果建築師無法
把棉花糖塔搭好,豈不是個悲劇嗎?
看看企業^E〇的塔高,只比平均值略高ー些。不過,如果在這組大
當中加入一兩名秘書,成果就會變得更好(大笑)。這個結果告訴我們什
麼?老闆不能沒有秘書嗎(大笑)? ¢E〇的工作是建立企業願景,打造

高度(英吋)
導入動機前的塔高
30

20

10


2 3
0也
4 5 6 7 8 9 10
名次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リ1 31

高度(英吋)
専入動機後的塔高
30

20

10


1 2 3 4 6 7 8 9 10
名次

高度(英吋)
導入動機後
パ 給予充裕的時問創作時的塔高
30


20

10

〇 一,

ーー名次
2 4 5 6 7 8 9 10

圖説:棉花糖挑戰的結果反映出動機的反效果。(資料:10^180X0^)
32 大腦革命的12步

白旨達成目標的組織架構,並扮演領導組織的角色,因此他們的計畫カ可能
勝過執行力。但是當他們想達成目標的時候,還是需要有執行力的執行者。
當然,能不靠身邊的秘書,^E〇本身就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將會是最理
想的狀況。
我們還可以從棉花糖遊戲學到最後一個教訓。為了說明,我追加了另
一個有趣的實驗。假設這裡有十組人,若十組人都要堆棉花糖高塔,平均
來說會有六組成功。此時如果告訴他們比賽結果關乎獎金高低,塔最高的
小組可獲得美金一萬元(約台幣三十萬元),也就是在十八分鐘內努力建
構高塔,第一名隊伍平均每人可以分到七萬五千元台幣。在這樣的情況下
會發生什麼事呢?搭出的棉花糖塔會有多高呢?
結果令人非常驚訝。雖然這筆錢的數目不小,但每個赢家也只是分到
七萬五千元台幣,這個條件卻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結果。
沒有一組成功。意思是沒有一組搭建出塔來。我們實驗了好幾次,每
次結果都很類似。在這樣的情況下,幼稚園孩童只要建造出十公分高的塔,
也能把獎金帶回家。但為什麼結果卻是如此呢?
由於得到第二名或第三名都沒有意義,這讓人們完全改變了策略。為
了建構出最高的塔,大家開始盲目挑戰塔的高度。獎金越高,人們的視野
變得越狹隘,處事也越發急躁,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隧道視野」
^5100)。此時,大家全都無視「在不倚靠任何物品的情況下可自行站穏」
的塔高測定原則,全然忽略塔的平衡與穩定,只是一股腦兒地往上搭建〇
「媽媽,如果我功課都做完,妳要給我什麼獎勵?」「如果書讀不好,
你就要去做那種工作!」在我們的社會中,這種對話非常稀鬆平常。不管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内正作發生什麼市

是大學還是公司行號,都會給表現好的大更多獎勵,給表現不佳的大某種
懲罰。然而一旦有了這種制度,大們就不會為了目標和成就感而努力,而
是看著獎懲而工作,導致視野越發狹窄。由於大家不是為了棉花糖的塔高
努力,而是為了得到第一名努力,因此越來越心急。也因此,他們會看別
人怎麼做,甚至為了得到第一名定下了沒道理的計畫。
其實,若想得到有創意的點子,有必要退ー步看眼前的問題,就算失
敗了,也要能多做嘗試オ對。若想著非成功不可、非得搭出最高的塔不行,
視野就會變窄而偏執於任務,最後無庸置疑會導向失敗的結果。
若提前告知下週將執行這項任務,給予大家充分的準備時間,人們就
會做出各種嘗試,事先擬定妥善的策略。事實上,在給予充足時間的情況
下,呈現出來的成果會更好。但若要大家在當下設定的時間內立即完成,
大部分的人都會失敗。若讓大家游刃有餘地進行,獎勵對成效就會有正面
的幫助。
告訴各位這實驗的原因在於,這就是我們社會的成員現在每天都在面
對的生活。在學校,獎勵可能來自於成績;在社會,獎勵可能來自於衡量
績效的關鍵績效指標(&I,险尸肉血111I击810V)‘我們都在為了得
到高分而努力。在我眼前有幾個選擇,在當中要選擇什麼才能提高我的社
會地位和經濟條件,還讓自己晉升到一個大大稱羨的位置呢?我們的生活
不斷要求我們做出這種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大們總是不停地煩惱到底哪
個決定オ是正確的,因此才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而且只做錯幾
次選擇,似乎就足以讓我們後悔ー輩子。然而,如同前面所說,獎勵無助
於達到更好的結果,也無法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
34 大腦革命的I2步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昵?當然是對獎勵不要太在意,也不
要過度仰賴計畫。除此之外,科學家是否有找到什麼確據,給我們ー些選
擇上的建議呢?人生都會面臨「抉擇的瞬間」(6〇/ド〇 〇〇 1710111601
〇!。!!!河),
我們總是不斷被要求做出「要不要做這個」、「要不要去這裡」的決定,
其中有些真的是別具意義的機會,有些則是枝微末節的抉擇。當我們在做
重要的決定時,如果不想後悔,我們就該在生活中帶著「該怎麼做オ對」
的問題意識。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做出更好的決定呢?這就是今天的主題。

是什麼阻礙我們做出合理的決定

什麼是好的決定?當然就是這個決定不會讓自己感到後悔、沒有鑄成
大錯,而且還讓自己得到高於期待的報償。然而,我們可能是在做決定的
當下就能馬上判斷該決定對不對,也可能是在十年或二十年後才能評斷。
有可能當下以為自己做錯了決定,卻在一段時間後發現當時的決定沒錯,
這也是人們經常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成語的原因。該怎麼做才能
做出好的決定呢?為此專家們進行了許多相關研究。
「經濟人」(E(3〇1I〇前(3页)假說假設人類為理性的決策者。過
去ー百年來,即在整個20世紀中,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依據約翰・馮・
諾伊曼(知!11V0^1 1^1117I知(!)和奧斯卡,摩根斯坦(〇、赤N4。哪!!圧皿)提
出的餐局理論(贫〇!^ I:阪〇ッ),假設人類會站在自己的最大利益上進行抉
第一-步 做選押時"腦內正在扱生什麼少 35

擇。赛局理論是指:在對方的選擇影響到我的利害時,該如何擬出適當策
略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說明了物品在市場上販售和貨幣交易的過程,但事
實上我們都知道,大類並沒有那麼理性,有時會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也
會虛張聲勢。這裡沒有大認為「自己總是做出理性的選擇」吧(大笑)?
大們衝動購物的機率實際上是多少?從調查資料中可以ー窺端倪。當
問到「你平常購物的方式為何」時,回答「我主要是衝動購物」或「我衝
動購物的次數較多」者高達48%。回答「我計畫性購買和衝動購物各占ー
半」者占了 23% 〇兩者相加後就會發現,計畫性購買的人其實比想像中來
得少。
這份問卷的調查結果說明了什麼?這就是許多企業倒閉的原因(大
笑)。請想想看,企業在什麼事情上最花心思?就是如何滿足消費者、推
出讓他們愛上並且購買的産品和服務。然而,企業卻以為「用便宜的價格
推出品質好的產品或服務,消費者就會喜歡」,因此總是不斷朝此方向努
カ。然而,在全世界推出的新產品中,只有2%能成功越過損益平衡點。
換言之,有98%是失敗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們的消費方式並非透過
理性分析就能預測得到。大多數人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把衝動購物當作
稀鬆平常之事。雖然不需要,但因為很想要就買下來了。我們在買完東西
後常常說「為了買這個東西,我真的理性地思考了很久」。但事實上,本
來應該煩惱該怎樣不去買它,到後來卻演變成去找到買下它的理由 。如果
幸運地找到理由,就會心安理得地進行衝動購物。反之,就只能忐忑不安
地完成衝動購物(大笑)。由於我們經常不按牌理出牌・オ會發生業者費
盡心思準備的產品反倒不受消費者青睞的現象 。
36 大腦革命的12步

有個有趣的實驗是關於人類非理性抉擇的典型狀況。假設有個捐贈者
想發送一千萬韓幣給參加講座的人。光是聴到這個假設就覺得很幸福吧
(大笑)?不過捐贈者很聰明・不打算沒來由地把錢送出去,而是進行了
一個賽局。他在桌上擺了一個裝有一千萬韓幣的007皮箱,另ー邊則擺了
一個摸彩箱(而你只能在二者之中選擇一個。刮開彩券,如果是銘謝惠顧,
就一塊錢也拿不到。相反地,若是中獎,就能拿到三千萬韓幣,足足是
ー千萬韓幣的三倍!不過,中獎與沒中獎的機率各半,都是50%。在這樣
的機率下,中獎就能拿到三千萬韓元,期望值是一千五百萬韓幣。
各位會選擇哪邊呢?在場大多數人都舉手選擇「現金」。真正進行實
驗時,一般來說有80%的大選擇了現金一千萬韓幣。「選擇抽彩券」的人
請舉手,請勇敢舉起手來!來!請看看選擇抽彩券的大,這裡約有20%的
大選擇抽彩券,這20%的大當中又以男性居多(大笑)。女性朋友在這種
情況下大多不願意冒險。
女性特質越強,不願意冒險的傾向就越高。女性特質和男性特質從手
指的長度約略可以看出。除了性器官之外,第二隻手指和第四隻手指是人
類器官當中唯一男女有別的地方。一般來說,男性的無名指,也就是第四
隻手指比較長,第二隻手指比較短。懷孕第十三週,男性荷爾蒙睪固酮
(收。駐油性)的量會增加,讓第四隻手指變長。第四隻手指越長,冒險
傾向越強,選擇彩券的機率也越高。女性若第四隻手指和第二隻手指長度
相似,或是第四隻手指較長,也可能會選擇彩券。真的是這樣嗎?各位看
看自己的手指頭,請不要豎起中指喔(大笑)。
言歸正傳,我們發現大多數大的行為和賽局理論家的預測不同,而是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が 37

選擇了以數學來看期望值較低但很安全的現金,這是因為我們的腦傾向於
迴避損失。其他人都得到ー千萬韓幣,只有我選擇彩券,若沒刮中將ー無
所獲,這樣的痛苦遠超過「別人都得到ー千萬韓幣,唯獨我得到三千萬韓
幣」的喜悅,所以人們想避開這種狀況。負責迴避損失的大腦區域是島葉
(1081112),這個地方受損的患者在投資股票時的獲利率比一般人更高,因
為他們比一般人更傾向以數學和理性角度投資股票。
再舉另一個實驗案例。讓某人躺在偵測大腦活動的N2 (功能性磁振
造影裝置)裡看一個產品,例如看600^ 巧克カ四秒鐘,再讓他看巧克
カ價格四秒鐘,之後要他按下「、信」或「ド〇」的按鈕選擇是否購買。實
驗結果發現,光從人們看巧克カ時以及看價格時的腦部影像,就能預測最
後他會不食購買這個產品。
我們看御心拍攝到的腦部照片。最後決定購買的人看到巧克力的瞬
間,稱為「快樂中樞」的伏隔核(011¢16115 26011018605 )會強烈活化。待價
格一出現,負責計算是否值得購買的理性部位——前額葉皮質區(0160Iね1
的活動量就會增加。至於最終決定不買的人,由於不需多
加考慮,前額葉皮質區就沒什麼在活動。如果給四十歲的女性看香奈兒皮
包,這個部位就會忙得不得了(大笑)。給二十幾歲的男性看保時捷跑車
時反應也一樣(大笑)。
為什麼要考慮呢?他們是在尋找讓他們衝動購買的正當理由。「我買
下這個三百萬韓幣的香奈兒皮包之後,如果未來十年都不買皮包,就等於
每年買一個三十萬韓幣的皮包,總共買了十個。買十個三十萬韓幣的皮包,
不如買這一個更好!」於是決定把它買下。他們或是想說:「我帶這個包
38 火腦革命的12步

包參加同學會、朋友聚餐、夫妻同行的年底餐會等活動時比較體面,這有
必要投資一下〇」就像這樣・我們會給自己的購買衝動一個解釋,一定要
找到合理的理由。
仔細看看上個月信用卡的消費明細,比起一定要消費的,不一定要買
但很想買的花費往往高出許多,所購買的產品規格也高於自己所需的水
準。1Fし〇〇〇的使用者當中,只有20%說自己有使用到之前手機沒有的功能,
其他80%的人都是一開始就下載好許多人叫,但後來除了通訊軟體外幾乎
都沒在用。換言之,我們的生活並不一定需要协11。壶的新功能,而這樣的
人占了絕大多數。那麼,為什麼一定要買[外。安呢?單純只是想用田!!。"
而已。掌著[比。性的感覺很好;設計很好看,沒事就想拿出來看一下;想
加入!?11006使用者的朋友圈中。
人類的大腦設計在當今社會中很容易稍有不慎就做出錯誤的決定。
我們的腦從三萬年前的原始狀態演化至今,功能上恰如其分地能為了生
存和尋找配偶做出必要的選擇。尤其負責高等腦部功能的前額葉區域,
是在人類進化的最後階段オ開始高度發展,讓所謂的創意大爆發化於&血
6X^10810.1)在大腦裡面發生。我們三萬年前生活在熱帶草原、叢林、亞馬
遜雨林時所使用的腦,現在也還在使用,然而現代社會已變成又快又複雜
的世界。我們在選擇配偶、選擇學校或職業、挑選國會議員或總統時,也
是在使用同樣的這個腦,因此還是以「那大是敵是友、那大有可能成為我
的性伴侶嗎?」這種單純的標準,選擇國會議員、選擇職業以及計畫未來。
這再次證明我們的腦並不理性,因為即使在這樣複雜的現代社會裡,我們
仍以原始部落社會採用的策略在看這個世界並做出選擇。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内正在發生什麼小 39

有七成把握就去做

我們其中一個不合理決策模式,就是經常「不做」必要的選擇。年紀
大了以後,我們比起後悔「做了不該做的事」,更常後悔「自己當時怎麼
沒有做那件事」。我們因為猶豫不決而沒有付諸實踐,以致平白錯失機會
的情況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意義越是重大的重要決定,越需要更多時間
做出判斷。對於微小的決定我們反而較容易放手ー搏,但對於人生越是重
要的決定,我們卻越常錯失良機。「我當時應該報名オ對」、「我當時應
該向那個人告白オ對」,像這樣錯失機會的情況非常多。事實上,在「(3〇
/ N〇 〇的瞬間」,按下「60」按鈕的這個決定本身,是深具意義的。
那麼,人們為什麼不去做呢?這是因為人們要有99%ヽ95%或者至少
90%以上的把握オ願意去告白、去申請、去做出選擇。然而,過往的經驗
告訴我們,90%以上符合條件且有把握的情況少之又少。所以,我們也需
要在擁有某種程度的把握時就付諸行動,如同幼稚園孩童參加棉花糖挑戰
時採取的策略ー樣,暫且先做一次看看,不行再調整就好了。
美國海軍陸戰隊有所謂的「70%規則」;如果有70%的把握,就不要
等到有95%的把握オ去做,也就是暫且先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對某些人
而言,這個建議可能幫助不大——對於做事風格雷厲風行的人來說,「問
題是太快、太輕易就做出決定」。「70%規則」適用於不管什麼情況都總
是猶豫不決的人。換言之,要懂得避免長時間處在「未決定狀態」。
當然,並非任何時候快速做出決定就一定是好的,關鍵在於帶著幾成
40 大腦革命的12步

把握來進行抉擇。關於這方面,大致分為兩個極端的假說:一個是麥爾坎・
葛拉威爾(N4此。血0如萸11)主張的「眨眼瞬間」(船业)假說。他主張,
專家們在面對問題的那瞬間,依據自己經年累月的經驗快速做出判斷時,
正確度出乎意料地高,而且結果經常也比經過深思熟慮、長久分析之後得
到的更好。這就像是某個博物館出現雕刻品是否為膺品的爭論,花了三個
月進行成分構造分析,得到的結果竟與事實不符,反而是專家在看到作品
的瞬間所做出的判斷才是正確的。因此,眨眼瞬間假說主張「在眨眼之際
做出的瞬間判斷」是具有意義的。
與眨眼瞬間假說對立的是「勿相信直覺,應慎思明辨」假說。該假說
主張,我們不能過度仰賴在眨眼瞬間做出決定,若想將我們的社會提升為
知性社會,我們需要的不是眨眼式的決策方式,而是要在深思熟慮之後做
出抉擇。
在麥爾坎・葛拉威爾的著作«決斷兩秒間»(初沥0中,也提到快速
判斷而做出「錯誤決定」的例子。美國第二十九任總統沃倫・哈定(阪口5
N218105)是美國史上最糟糕的總統,但他長得太有總統相,當他出來參
選時,人們一瞬間都覺得「這人是當總統的料,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投給
他」,而在眨眼間做出決定。當時沒有電視辯論會,人們一旦做出最初決
定後就不容易改變,結果大家選出了美國史上能力最差的總統。然而,他
只有臉長得像總統而已,完全沒有當總統需要的能力。瞬間的決定讓人們
在四年中度過不幸的生活。
人們為什麼會輕易做出重要的決定呢?想想看,若把各位眼前的決定
換算成金錢的價值,「要不要買這房子?」就是個很昂貴的決定。同樣地’
第一步 做選揮時,腦内正在發生什麼少 41

「要不要和那大結婚?」「要不要到這家公司上班?」這些都是用金錢無
法換算的重要抉擇,但我們考慮的時間有因此而增加嗎?並不盡然。舉例
來說,汽車比牛仔褲或丁恤昂貴許多,但我們購買衣服時花費的時間和購
買汽車所花的時間並沒有相差太多。兩者價格來雖然差了數百倍,但我們
在購買時卻不見得更慎重數百倍。買房子也是ー樣,看似考慮了很長一段
時間-但是想想你當年購買房子時共跑了幾個地方(大笑)?仔細想想就
會發現,我們真的很衝動,比想像中更輕率地做出重大決定-因此這主張
說「這就是問題所在」。
選舉時也是一樣。我們常常未加思索就投下選票。普林斯頓大學研
究大員以學生為對象進行的一個有趣實驗,被刊登在2005年«科學»
(&,初化)期刊上。研究大員讓受試者看兩個大的臉部照片,比如說美國
威斯康辛州民主黨和共和谶下議院候選大照片。然後想想如果你是該州選
民,你會選誰當下議院議員?大多數大選擇了其中一位,結果果然是那位
候選大當選了(大笑)。這就是我想說的。
研究大員讓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看其他州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下議院候選
大照片,時間只有一秒鐘。然後要他們回答,兩大當中誰看起來比較有能
力?並讓學生以按鈕的方式回答,之後則比對研究結果和實際選舉結果。
由於題目是在兩大當中選出一大,若隨機做出選擇,得票率理當50%左右,
差異應該不大。但比較之後發現,模擬投票和實際選舉結果的一致性超過
67%,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很高。這代表了什麼意義?
這代表各位光是看照片中的臉,就覺得「這大看起來比較能幹」並且
做出了選擇。在聽了一個月的選前演說、並看過候選大的競選政見後做出
42 大腦单命的12步

決定的美國公民-和只看了照片一秒就做出選擇的各位,投票結果竟然差
不多,各位不會感到驚訝嗎?難道美國公民也是看了候選人一眼就覺得
「我喜歡這個人」,隨即做出了決定?還是,即便聽到與起初決定相違背
的消息・仍執意認為「怎麼可能?不會吧!」而拒絕改變初衷?又或者,
就算後來發現那是事實,也告訴自己「那不重要」,進而眨低資訊的價值?
選舉人必須有堅持自己起初決定的傾向,才能解釋上面的實驗結果。
不可否認,這當中可能有尚未決定的中間選民,在選舉後期受到各種
消息的影響。但是心中原本就有風意政黨的人,不太會因為發生某個事件
而棄選或甚至反過來選擇另一方。更何況,讓人做出決定的因素大部分是
「那人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像個國會議員候選人」、「那人的長相一點都
不可靠」,人們在意的就是這個。
更有趣的實驗是讓八到十三歲的孩子看這些下議院候選人的照片,不
過在此處問題稍微做了修改。「你要搭船到遠方去,你必須選出這艘船的
船長。這裡有兩個船長候選人,你會想搭誰的船?」問題改成這樣問,因
為孩子不知道下議院議員是什麼。結果孩子們選出的船長當中,有70%實
際當選了下議院議員,和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的選擇結果非常雷同。
這個實驗結果證明了,十九歲以下的孩子也該有參與國會議員選舉的
權力,我們應該拋開他們無法正確投票的成見(大笑)。即使我們都已是
成年大了,說不定我們還是沿用童年時期的策略在選國會議員。我們看到
海報後會說:「這大長得一副衰相。你看他笑的樣子,好邪惡哦!」然後
決定把票投給其他候選大,是不是這樣呢?事實上,很多選民對於候選人
的政見並不是特別感興趣。
第一步 做選押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小 43

我在第十七任總統選舉時也曾和學生們做過類似的實驗。我們聚集了
大國家黨支持者和民主黨支持者-讓他們看當時總統候選人李明博和鄭東
泳的照片,同時在N7裡拍攝他們的腦部影像。此外,我們在讓受試者
看候選人的政見,並拍下當時他們的腦部活動。這是在總統大選一個半月
前做的實驗。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在一個半月前讓他們看照片時,我們就已經
知道200/年的大選根本就是「李明博的選舉」。給他們看李明博候選人
的照片時,大國家黨支持者大腦中的正面區塊反應激烈(大笑)。那個區
塊在哪裡呢?跟剛オ說明的「快樂中樞」是ー樣的地方。他們光是看到李
明博的照片就非常開心(大笑)。只是看他的照片也能達到社會獎勵(^121
1^3^)的效果。相反地,他們對鄭東泳的照片就沒有什麼反應,儘管也
沒有太多的負面反應。
令大吃驚的是,我們讓鄭東泳的支持者躺在影像裝置裡,把照片拿給
他們看。當他們看到李明博的照片時,負面反應雖然很大,但看到鄭東泳
的照片時竟然沒什麼反應(大笑)。因此我們認為,鄭東泳的支持者與其
說是因為喜歡鄭東泳而支持他,不如說是因為太討厭李明博オ支持他的。
換言之,鄭東泳無法帶動選舉氣勢。整體來看,那次選舉只能定位成李明
博對反李明博。大們不會因為反對某大就去選另一大當領導者,因為總統
必須是有願景或讓人民看見未來的大。
這裡也有腦科學帶給我們的人生省思。「我很討厭現在的學校、現在
的公司,我不想去上學、上班了。」這並不是好的決定。如果是因為有其
他想做的事而決定轉換到其他地方,那就沒關係。但如果是因為很討厭現
44 大腦革命的12步

況而放棄或辭職,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我們無法保證去到其他地方,
情況就會好轉,而且也沒有任何對策。只因為那時刻覺得討厭現況,就像
逃跑ー樣地選擇轉學或辭職,這種行為帶來的補償相當有限。辭職之後如
果變成失業者或是因為沒學校可念、必須趕緊找個事情做做,就可能像前
面看到的棉花糖挑戰ー樣,視野變得狹窄。一旦求職成為眼前最重要的目
標,就可能因為產生了隧道視野,連挑戰之前的夢想都變得難上加難。因
此,如果真的討厭現狀,就必須認真思索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同時尋找替
代方案。
在以總統候選人為對象的實驗中,我們讓受試者看兩位候選人的政
見。當我們把鄭東泳的政見說成是李明博的,並拿給李明博的支持者看時,
他們毫不猶豫地說「太好了」(大笑)。他們腦中的「快樂中樞」很激動。
這代表重要的是那是誰的政見,至於政見內容根本不重要。這就是產生「陣
營邏輯」的大腦生物學機制。
同樣道理也適用於判斷一個人是敵是友。各位是因為這人的眼睛瞪得
大大的,感受到威脅,オ對他產生不信任感,覺得他是敵人;而另一人嘴
角微微上揚、看起來在微笑,讓大感覺放心,オ覺得他是朋友嗎?我們的
大腦在看同性時,直覺上會依據「這人是朋友還是敵人?他對我是友善還
是敵視?」來做判斷。若是異性,直覺上則會依據「這人能不能成為我的
另一半?」而做出瞬間的判斷。即使有人說沒這麼想,瞬間還是會閃過這
樣的念頭,並從這觀點判斷那人而繼續受到影響。
有個行為實驗廣為人知。實驗設計者製造了一個企業招募員工的面試
現場,對受試者進行一次有趣的實驗〇他們讓參與實驗的男性擔任「面試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小 45

官」,並分成兩組,一組在休息室裡喝茶,看國家地理頻道播放的紀錄片,
另一組看的則是具有性暗示畫面的廣告。結果,兩組面試官所選出的員エ
在外貌上出現很大的差異(大笑)。看紀錄片的那組人很冷靜地挑選員エ,
看過有性暗示廣告的面試官則大多選擇了外貌出眾的新進員エ。更有趣的
是,如果請他們說明「挑選這大」的理由,沒有一個大會說自己以貌取大,
而是從這大讓大感到信任或是看起來家敎嚴謹等各種意想不到的理由都
有。不管怎樣,我們就是要選又美又帥的大。
我們的大腦為了快速做出決定,會使用「軀體標記」(的血氏
,各位可以把它看成大腦為了快速判斷所使用的一種「書籤」功
能。舉例來說,各位試著閉上眼睛並在腦中想著「鄭在勝」,此時會浮現
娜些關鍵字?這些關鍵字就是各位對我的評價。想著某個人時,如果腦中
浮現的關鍵字大多是好的單字,那麼那人在我們的社會中必定是一個受到
尊敬或愛戴的大。
周邊的大對我們的評價通常也是這樣決定的。如果問對方「想到我,
你會想到什麼?」聽聽他們回答的關鍵字就可略知一ニ。大部分的人不會
誠實以告,各位試試看就知道(大笑)。即使是面對親近的大,你也會發
現「原來我不能照實說出我想到的一切」。
軀體標記在我們購買產品時也會使用到。之前德國汽車公司奧迪製作
了一支全新車款廣告,並在全歐洲播出ー模一樣的廣告。各位知道結果怎
樣嗎?廣告內容是用德語,但在非德語的國家中廣告效果更好、銷售量大
增。這是因為在大們的印象中德國很會製造汽車,因此看到亮麗車款的同
時又聽到德語配音,此時就算無法理解廣告意涵,也會覺得這款車很可靠、
46 大腦竟命的I2步

很氣派,反而刺激了更多買氣。換言之,廣告內容可能一點都不重要。人
們就是這樣用非理性的方式快速做出決定。這種策略不曉得對於生存或尋
找配偶有沒有幫助,但在複雜的現代社會中要做出重要決策,這可不見得
是有利的做法。

如果你是領導者

到目前為止,我舉了各種例子說明人類決策方式的非理性和愚昧。那
麼・什麼オ是好的決定?又該怎麼做呢?如果各位這樣問我,我會說「應
該在適當的時機做出適當的決定,並且立即將想法化為行動。一旦發現判
斷錯誤,就持續調整決定」。這就是研究決策的科學家在高社會成就者身
上看到的精湛決策技巧。
雖然做出適當的選擇也很重要,但在適當的時機做出抉擇比什麼都重
要。高社會成就者有個共通點,就是他們會認真蒐集有助於決策的相關資
訊。他們並非待在原地被動地累積資訊,而是會積極地蒐集必要資訊,如
此讓自己在最適當時機能做出抉擇。一旦知道自己的決定有誤或是獲取了
新的情報,他們就會立即調整。他們有時會改變決策,有時甚至全盤推翻。
這就是成功人士的決策方式。
這和我們已知的決策方式有些不同。我們都覺得做決定應該要謹慎,
而且必須在有萬全把握時オ做決定。因為決定都是在審慎評估下做出來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内正在發生什麼案 47

的,所以一旦決定了就要老老實實地推動到底。這是我們做決定的典型
模式。
可是各位仔細想想看,當我們有十足把握可以做出正確選擇時,其他
人自然也很有把握。在所有人都有把握的狀況下做出的決定,理所當然沒
有什麼影響力,所能帶來的收穫也很有限。這就像是在所有人都一窩蜂開
炸雞店・你經過審慎評估、確定可以穏當賺錢後オ開始投入,那時已為時
太晚。
況且,這些在十足把握下做出的決定也可能會出錯,那麼不就更該趕
快改變決策オ對?然而,人們卻因為覺得「如果改變決定,身邊的人會輕
視我」、「身為父親、身為男人、身為組織上司、身為領袖,這麼做有損
威信」,而堅持絕不改變決策。
然而,專家普遍認為,若領導者的角色本來就是在做溝通,那麼改變
決策並不會對他們的威信造成影響。「我錯了,現在情勢已經改變,我們
在事後オ得知這些狀況,因此必須改變決定。」倘若這樣告訴組織成員,
有誰會責怪領導者呢?承認自己的錯誤,願意為了未來而改變決定的領導
者更受尊敬。換言之,願意改變決定的領導者,是與身邊的人或部下、員
エ常保溝通的領導者。在密室裡獨自做出決定的領導者通常不會改變決
定,因為通知決定結果就是他唯一的溝通。結果,改變決定反而會讓問題
擴大。出色的領導者都知道,重點不在於貫徹執行決策,而在於達成目標。
各位必須知道,年輕時做過聰明決策的領導者,在年紀大了以後,也
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這麼說對在場的長輩很抱歉,不過年長者仰仗年輕
時的豐富經驗,對於在適當時機做決定的重要性已經無動於衷,因而會逐
48 火腦革命的I2步

漸加快做決定的速度。這麼做的同時,他們也會認為自己的直覺和預感無
比敏銳。但問題是,當一個人年紀越大,願意改變自己年輕時期決策模式
的弾性思維越來越少,這是我們大腦的自然特徵。換言之,當我們年紀越
大,「認知彈性」(8驭谊作応旧1由)就會越低〇所謂認知彈性,是指當
狀況改變時願意變通的靈活度,年長者在這方面的能力顯然較為低落。下
決定越快,就越有可能犯錯,倘若還固執己見、不思變通,就經常會發生
被過去的成功局限的情況,最終導致失敗。這就是歷史學家阿諾爾得,湯
恩比(1101310/11666 )所說的「傲慢」(111113市,因過度自信而驕傲自大),
也就是英雄被讓自己成為英雄的經驗給困住了。我們非常尊敬年紀雖長但
想法總是開放、願意承認自己錯誤並改變自己決定、願意傾聽年輕人聲音
並重視與自己不同想法和意見的長者。然而,我們也知道要做到這些並不
容易。
向各位介紹社會心理學家奈瑟爾(I}成N本泡)做過的一項實驗。
1986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6疵!!羿)升空後不久爆炸。由於搭乘
挑戰者號的太空人中有一名是高中老師,身為一般民衆的他和其他太空人
ー起受訓的畫面經常出現在新聞裡,因此這樁事件格外受到矚目。發射當
日,太空梭在升空後七十三秒爆炸,當時全美國正在觀看實況轉播的民眾
全都目睹了那一刻。這事件不只震驚美國,也震驚了全世界。
奈瑟爾教授在挑戰者號失事的隔ー天,在課堂上問上課的一百零六位
學生,是在何時、何地、和誰一起知道這個不幸的消息,並要學生在紙上
詳實寫出。兩年半後,他將那些學生叫到自己的研究室進行面談。面談時,
奈瑟爾問學生說:「兩年半前挑戰者號爆炸的那時刻’你是在何時、何地、
第一步 做選揮時"腦內正在發生仆麼歩 49

和誰ー起知道這個不幸消息的?」
結果-有25%的學生陳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聽到消息的地方也與
之前記錄下來的不符。其他大部分學生則在細節上有許多錯誤,只有不到
10%的學生如實記住當時的狀況。這項研究顯示,再怎麼令人印象深刻的
事件,過了兩年半之後能正確記得的部分連10%都不到。我們的記憶就是
這麼容易被扭曲、誇大和消除。
接下來オ是這個研究最有趣的部分。奈瑟爾拿出學生們兩年半前寫下
的內容,給那些說出錯誤記憶的90%學生看,並用隱藏式攝影機錄下他們
的反應。他們的反應是什麼呢?有幾個學生老實承認自己記錯了。「啊,
原來我是這樣寫的,看了之後我現在想起來了。沒錯,是我記錯了。」但
有很多學生卻篤定地說:「教授,這個字跡看起來是我的沒錯,我知道教
授想說什麼,但事實不是這樣!我腦中的記憶オ是正確的!我剛オ說的都
是事實。」換言之,即使讓他們看到無可反駁的證據,還是有很多大寧願
相信自己記憶中的內容。大們相信一件事,並不是由有多少事實證據來決
定。每個大都傾向於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大家的傾向各有不同且深受
這些傾向的影響。
從推特或臉書等社群媒體上,可以看見保守陣營和進步陣營的多樣意
見。我們發現,他們當中有許多大對於自己知道的事情過於自信,或者過
分強求。尤其在政治或宗教議題上,大們常常表現出強烈傾向,甚至我比
較欣賞的「進步」陣營也同樣偏激。我對於「這次選舉是常識和沒常識之
間的對決」、「有概念的投票」等偏激說法相當在意。我認為,我們應該
多替弱勢著想,我覺得大權很重要,也深信我們的社會一定要有社會安全
50 大:腦革命的12步

網,所以オ對進步陣營較有好感。我認為,目前這種過度競爭和不平等的
氛圍無法打造出創意社會和幸福世界。可是不能因為這樣,進步陣營的人
就可以說出「這是常識和沒常識之間的對決」或是「選擇進步的候選人,
就是清醒、有概念的市民」等言論,這種說法等同於否定對方陣營,是極
具煽動性的危險想法。當「常識和沒常識之間的對決」這種話脫ロ而出的
瞬間,就失去了與對方協商的機會。如果認為對方是沒常識的無知之人,
又怎麼可能會去跟他們協商呢?政治本來就是在彼此折衝 、協商、理解、
尊重的前提下尋找最佳共識。這麼說對方,等於是宣布沒有任何商榷的餘
地-
每個人都應該抱持「我知道的可能不是事實」、「那人乏所以相信,
應該有什麼原因」的態度。我們應該更寬容地看待不同意見和審美觀,應
該尊重多樣性。對於自己深信不疑的事能持續思考、保持開放並擁有強烈
求知欲的人,是能夠客觀思考的人。這樣的人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我們
的社會必須有更多人願意包容異己、傾聽不同聲音。各位在社群媒體上的
朋友應該包含了那些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吧?如果我的推特粉絲都是一眼
就知道是誰的人,代表我是個只聽自己想聽的話的人。各位的推特動態是
各位親手構建的世界,希望你一手打造的世界不是個有偏見的世界,讓我
們ー起培養連反方意見都願意傾聽的態度。
不論是企業或政府,總是會有意見相左的人,我們應該寬容且包容地
尊重社會成員的多樣性,オ不會產生所有人都做出相同決定、都用同樣標
準看世界的危險社會。這樣看來,「謙卑和決斷カ」是難以同時兼備的美
德,因為既要做出決定又要對自己的決定帶著不斷懷疑的開放態度,還不
第一步 做選揮時,腦內正任發生什麼’" 51

能強求別人一定要認同。這不是要我們優柔尊斷、舉棋不定,而是希望我
們能在適當時機做出抉擇並果敢地化為行動・就像幼稚園孩童ー樣・藉由
不斷嘗試的過程來學習成長。

畫出屬於我的地圖

最後,我要講一則我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做為今天演講的結尾。2008
年,我受邀到土耳其的一個醫學會演講。學會舉辦地點位於伊斯坦堡旁邊
一個名為泰基爾達(從虹紀巡)的小城市,受邀主題是我之前做的「注意力
不足過動症(入!)141))孩童腦波研究」,多虧學會安排,我第一次踏上土
耳其的土地。伊斯坦堡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地,我
帶著興奮又激動的心情出發前往土耳其。
從伊斯坦堡搭車到泰基爾達大約兩小時,我打算在機場租車,自己開
車過去。學會寄來的資料全都列印出來放在行李箱了,於是我搭了十一個
小時的飛機飛到伊斯坦堡。我在演說當日下午一點抵達伊斯坦堡,我的演
講安排在當晚八點,是學會的最後一場演講。這是我因為擔心飛機誤點,
特地要求大會做的安排。
在伊斯坦堡下飛機後,我租車開往生平第一次造訪的泰基爾達,地圖
隨侍在側,果真開了兩小時就抵達了泰基爾達 。此時我オ想起,學會是在
泰基爾達舉行沒錯,但是在泰基爾達的何處舉行呢(大笑)?我好幾個月
52 大腦革命的I2步

前就已經決定要去土耳其的學會發表演講,但在那一刻我オ發現,這段期
間我竟然連一次都沒有向主辦單位問過是在泰基爾達的什麼地方舉行會
言義。我以為泰基爾達是個小村落,想說去了自然就會看到「歡迎光臨」的
布條高掛・然後便能在不迷路的情況下發現「就是這裡!」。後來才知道,
泰基爾達這座城市和韓國的日山市差不多大。
抵達泰基爾達時約莫下午四點,我的演講在晚上八點。我開始發瘋似
地開車在泰基爾達的大街小巷亂繞,找遍所有看起來會辦學會活動的地
方。我ー開始先去最大的飯店問:「這裡晚上有沒有舉行學會活動?」對
方如果回答沒有,我就立刻問他:「那麼娜裡有可能舉辦?」接著便到其
他飯店重複剛オ的動作。我跑遍所有大飯店,結果白費工夫。
第二個可能性是大學,於是我去到該地大學查看活動安排,然而沒有
任何地方在舉行學會活動。那時已是晚上七點半,只剩下三十分鐘時間,
我一個大孤零零地在市中心,無計可施。我上網捜尋學會資料,網頁上只
寫著到「泰基爾達」,後面沒有附加任何說明。我在城市裡像瘋子一樣到
處開車亂轉,直到收音機傳來八點的報時聲,我還在市中心裡開著車。
在那樣的情況下,都已經超過時間,就算抵達現場也沒用了,但奇怪
的是,我還會繼續找下去。我不停地徘徊遊盪,繼續尋找開會地點,直到
半夜十點仍漫無目的地繞來繞去。我腦中不停想著學會到底是在哪裡舉辦
事實上在晚上十點就算知道地點,也沒有什麼意義了,早就已經結
束了呀!可是我還是盯著城市地圖瘋狂地尋找。在泰基爾達打轉的四個小
時中,我腦中浮現「啊,我是不是已經徹底葬送掉我在學界的前途了」、
「下次還能再來土耳其嗎?」等各種念頭。你們想像一下今天要是我沒有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樂 53

出席現在的這場演講,會怎麼樣呢(大笑)?在我抓狂似地繞遍那個城市
之後,大約在十點左右我的神智オ逐漸恢復清醒。好吧,既然這樣就徹底
放棄吧!內心深處雖然有無比沉重的包袱,但都走到這個地步,我不禁自
暴自棄起來。隨後便走進之前找過的一家小飯店過夜。
各位心裡想像的大逆轉並沒有發生。隔天早上醒來之後發現,學會場
地沒想到就在這家飯店的情節並沒有發生(大笑),那只會發生在電影裡。
我就只是在飯店裡好好睡了一覺,早上起床後去到鎮上景色最迷大的餐廳
吃早餐,也去到昨天經過感覺最舒服的路段散個步,還到最氣派的飯店吃
午餐,之後去海邊散步、也去山上走走,直到當天傍晚オ回到伊斯坦堡。
在返回伊斯坦堡的路上,我在車內深深體悟到ー件事。前一天我不
是發瘋似地在城市裡開車亂繞嗎?沒想到這麼做之後,我的大腦已清楚畫
下泰基爾達的地圖,所以腦中オ會浮現「早餐在哪裡吃、想去這裡走一走、
中餐真想在這裡吃、爬上這座山一定很棒、想再來看看這裡沿路的花海」
等念頭。我把那座城市最棒的景點都走遍了之後オ回國的。
各位有在城市裡迷路的經驗嗎?因為不知道該往哪裡走而到處狂繞 ,
結果反而讓自己更認識那座城市。對我而言,那是大生最刺激的一次經驗。
我們平常極少迷路,然而就在迷路的時刻,我們得到了關於世上的地圖。
為此,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在傍徨中摸索的方法。
除了研究生之外,每週四下午我都會和大學生或其他學校的學生面
談。不管申請面談的大是誰,我們都會ー邊喝茶ー邊聊天。不過我很搶手,
通常要提早幾個月預約(大笑)。學生見到我通常會聊他們的煩惱,其中
70%的大的煩惱是什麼呢?「對於目前做的事也不是沒興趣,只要想做都
54 大腦革命的12步

可以做到,但並不迫切覺得自己非做不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應該去念研究所,還是去念醫學研究所?應該去工作,還是去國外留學?
不管是什麼,只要叫我去做我都會去做,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
麼。」大致上就是這一類煩惱。
如果想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就必須要有一份關於世上的地圖。
自己想在哪裡做什麼事,和誰ー起做什麼工作會感到幸福?這些問題在自
己繪製的那份地圖上都能找到答案。為此,學校教導年輕人地圖標示的記
號以及看地圖的方法,告訴大家快速抵達目的地的方法;為了避免學生迷
路,學校努力訓練學生找路的技巧,這樣才放心讓他們出社會。然而出社
會之後,最先該做的就是繪製地圖。不會有人把地圖交在你手上,關於社
會的地圖必須由各位自行繪製。這世界將如何改變?我要到哪裡和誰ー
起工作?我關心的領域十年後會是什麼模樣?我要和誰ー起在這世界上生
活?我追求的價值在地圖上的什麼位置?我們必須畫出屬於自己的地圖,
因為沒有人會把地圖給我們。
出社會之後,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在傍徨中摸索的技術-用自己的方法
在腦中畫下地圖。就算失敗也要多次嘗試,或許必須麻煩旁邊的人,或是
必須起身去旅行,不然就得從書中攝取間接經驗,無論如何都要清楚知道
自己關注領域的整體地圖樣貌。在掌握人們都聚在地圖上的何處之後-告
訴自己「我一定要去沒有人的地方」或是「我要去有一群人和我目標一致
的地方」。如果想做出「非此不可」、值得把自己人生當作賭注的抉擇,
各位腦中一定要有這張地圖,這樣才能做出不會後悔的選擇。
然而,我們的社會正在剝奪年輕人繪製地圖所需的「傍徨時間」。學
第一步 做選擇時"腦内正在發生什麼小 55

期結束乏後,學子們在寒暑假仍不停地累積自己的資歷-因為這個世界不
斷鞭策他們,惟恐稍有不慎就被推擠下來。人人左右張望著別人在做什麼,
自己也急急忙忙地跟在後頭。當處在集體的選擇當中時,勢單力薄的個人
便擁有安全感。「聽說這種成績是做這個」、「像他那樣的狀況,一般來
說要準備考試」、「什麼?不管怎樣先去大企業再說」……這些都是我和
大學生父母會面時聽到的內容。這世界總是慫恿人們把別人的欲望誤認為
是自己的。
我想提醒年輕朋友們,要畫出專屬於你們的世界地圖。年輕時若無法
畫出專屬於自己的地圖,到了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同樣還是會左顧右
盼,魂靦別人的地圖。拿著撕下別人地圖後隨便拼湊出的「破地圖」,久
了之後連自己也變得相信那就是自己的地圖。較早出生在這世界上的前輩
們絕對會被晚輩問到:「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年輕時懶得
繪製地圖,各位就無法讓他們看見你獨特觀點的地圖。繪製地圖時沒有超
速捷徑,只有迷路時傍徨摸索的時間可以製作出完整的地圖。請帶著幼稚
園孩童的心瘋狂探索這個世界,過程中你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地圖,即使
那份地圖鬆散粗糙,一旦你取得它,接下來構思要到哪裡停留時,這份地
圖將對你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我們都必須持續微
幅更新這份地圖。如果有人向我們問路,我們必須能理直氣壯地把自己的
地圖拿給他看,並告訴他:「我是用這份地圖決定了我要去的地方,以及
我要停留的地方。」
關於什麼是好的選擇,各位剛オ聽到的是研究大腦的科學家的研究結
果。我們透過拍攝腦部活動的幾個實驗和研究,發現人們應該要「秉持幼
56 大腦芯命的12步

互よ、、:}如紀
刀ス
稚園孩童的心,先做做看再說」。這麼做不會僅止於嘗試的階段,也會對
繪製專屬於自己的地圖有很大的幫助。各位的未來有許多精采的決定在等
著各位。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希望大家帶著探險家的心情度過每一天。
預祝各位的探險之旅充滿驚喜和幸運!我說的不是最後的’目的地,而是中
間的旅程。
做選揮時,腦內正在發生什麼’卜 57
第一步

ず何俄决輝ユ
ー桿〇挑底 (技敗例康因)
計呂な切 ^7^脣^^

ふ4性咐齊时服非理性均・
ーオ真導鬼:
う肩彳爲托握萩手人成寇。
づ不啊裁修正次月曉誤ヤ詡)
。午甲用意払
う明市反耄潦目

ー邑也/盔於盲己豹也用地陶・
今原則、.媛碑喙彩俠做肴冉汉
&臼利糖敵秘购袂子,
-
-
-
-
-
-
-
-
-
1
,
1
7!:

"夜"沽"ぎ;片・
だ;:二:誓":」・危:
優柔霧斷最折磨人,也最於事無補。

---- 伯特蘭・羅素(庇!"応配1158011)
62 大腦革命的I2步

我是研究大腦的物理學家。在大腦眾多功能當中,我專門研究「做決
定」這項功能,即「當我們做選擇時,大腦會發生什麼變化」。尤其是罹
患心理疾病的精神病患者為什麼經常做出錯誤的決定,就是我目前研究的
領域。比方說,憂鬱症患者當中有人選擇「自殺」,但大部分的生物不會
做出這樣的選擇。還有,明知菸酒甚至毒品對身體有害,還是有很多成癮
患者無法戒斷。研究他們為何做出那樣的決定,並防範他們做出錯誤的決
定,就是我的研究主題。
此外,我也做了許多與工學應用相關的研究。例如,開發人們做出決
定之後代替人們行動的「腦機介面」(1)函!1-80I叫心]112血(X ),以及研
究以相似於人類的方式判斷狀況並做出決定的「類腦人工智慧」〇商・
105131^8曲如210^111^006)等等。大家可以想成我正在研究如何製造出我
不用開口說話就能讀取我的意念,並按照我的想法採取行動的機器人。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牌礙 63

物理學家為何研究大腦?

各位一定很想知道物理學家為什麼要研究大腦吧?回答這個問題之
前,我先稍微介紹一下自己的學術背景,事實上我常被問到這個問題。我
大學和研究所讀的是物理學,一開始是天文物理學。從大學開始,不,實
際上是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就覺得「研究哲學的人最為高貴」。人類的
存在猶如宇宙中的一粒灰塵,這讓我覺得「研究宇宙如何誕生並演變成現
今的模樣」,這樣的大生是非常偉大的大生。我一直夢想能成為像亞里斯
多德一樣的大。
我曾想過:「如果亞里斯多德是現代大,他會做什麼呢?」我覺得他
應該會是20世紀的天文物理學家,因此我對物理學產生了憧憬。透過追
求根本原理的科學觀點以及最尖端的科學技術回答哲學問題,各位不覺得
很棒嗎?我學生時代追求的就是這種生活。因此,當我聽到某個哲學家因
為專心仰望星空、不慎掉進坑裡的故事時,除了覺得羨慕之外,還覺得好
恐怖,彷彿身歷其境一般。
進入大學之後,我定下「一生當中一定要達成的三個目標」。第一,
談一次就算現在結束生命也不會後悔的戀愛。當時我以為自己已經做到這
ー點,後來又與幾名女性朋友交往後,很慶幸當時自己沒有死掉(大笑)。
第二,將學校圖書館裡的書全都讀過一遍,找到要用ー輩子時間尋找答案
的問題。因為這個目標,我在畢業時成為了借書量最多的學生,當然借過
的書不是每本都看過(大笑)。我也發現了許多當時找不到答案的問題。
64 大腦不命的I2步

最後一點,我希望在此生結束之前,做出ー件有助於他人同時也震驚世界
的大事。
碩士研一以前,我打算在天文物理學裡尋找人生的答案,但攻讀之後
我開始產生懷疑。首先,我發現這領域聚集了許多傑出人才。做研究一輩
子後,若能在由一群天才築起的學問巨塔上放上一塊屬於我的碑頭,那將
是我的幸運,但大部分學者連在學術史留名都很困難,無聲無息地在歷史
上消失的大占大多數,因此天文物理學可說是「天才的墳墓」。
當時我用電腦模擬可能是黑洞的「天鵝座・ー1」(く2啓!!/ XI)星體,
然而我知道這輩子我絕對無法去到這座星體確認我的研究是對還是錯,這
令我感到氣餒。地球上可能只有不到一千名科學家關心這項研究,那麼我
從事這種全世界的人都不感興趣的研究到底有什麼意義。當時我對自己產
生了強烈的質疑,這讓我在大學時期深感傍徨困惑。
正好那時候我在某個會議中偶然聽到本華・曼德博(炭侦れ
N4如也I成。。教授的演講。這位國際知名學者是碎形(血应)數學家,他
在複雜的大自然中發現了常見圖形,而這些圖形零碎的細部構造相似於整
體構造。我從他的演講中認識了看世界的全新幾何學,感到非常震撼。當
時被視為常識的歐幾里德幾何學在我的心中瞬間倒塌,我完全被碎形幾何
學給吸引了。
透過曼德博教授,我認識了「複雜科學」(、如!1化 〇? €0111(512X1(7‘研
究大自然產生的複雜圖形和力學特性的學問)。這門新學問發展至今只有
三十年,未來的研究方向沒大知道,事實上我也發現這領域還有很多問題
尚待解決。當時我覺得,「如果能好好研究複雜科學’很有機會近距離目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障・礙 65

睹一門學問的誕生!」而且「順利的話,說不定我也能在這門學問上有所
貢獻」〇
於是我轉到其他研究室,開始攻讀複雜科學。我心裡打的算盤是,如
果我去做別人沒做過的新研究-撐久一點就可以成為這方面的先驅者(大
笑)。直到現在我還研究複雜科學。
複雜科學到底是什麼呢?直到20世紀中期為止,物理學家都想研究
把複雜系統單純化的方法,他們試圖用單純的數學模型說明宇宙和自然的
原理。然而,當時的物理學家關述「複雜性」舞世)的能力不足,
也不知道複雜科學為什麼重要,並不認為這就是自然和宇宙的本質。
20世紀後期,電腦與數學日漸發達,物理學家オ有勇氣正視複雜問題
的原本面貌。複雜科學是為了瞭解複雜的系統為什麼複雜的學問。該系統
所產生的現象雖然很複雜,但背後運行該系統的根本原理不必然複雜。學
者們相信,其複雜程度是在我們能理解的範圍之內。這門學問就是在此前
提下,探究蘊含在宇宙萬物中的複雜性原理 。
事實上,僅僅是非常單純的原理就能產生複雜的現象,而且要有多複
雜就有多複雜。各位聽過的「蝴蝶效應」(瓦皿田バ風^ )就是很好的例子,
該效應說明了初期的微小差異,能在一段時間後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原
理雖然簡單,結果造成的現象卻非常複雜。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這種状況。
在念研究所期間,我以強烈的熱情學習這套理論。然而,要決定「在
什麼地方應用這套理論,藉此有所發現」,對我來說卻是個困難的功課。
一起念複雜科學的研究室前輩投入各樣領域,有前輩用這套理論預測天氣
或股市動向,也有人利用所學說明社會現象。研究所畢業後,我在博士後
66 大腦芯命的12步

研究期間寫了«科學音樂會»一書,那時我正陶醉在對複雜科學的熱情之
中,因此打算用那本書向世人說明複雜科學是一門能應用在各種領域、相
當有魅力的學問。那是知識份子的必讀之作(大笑)!想必各位都讀過書
了吧?

從存在論式的提問到認識論式的提問

我目前從事的研究將複雜科學應用在「大腦」研究上。我們發現,
「腦」是全宇宙最複雜的系統。腦如何透過神經細胞的活動產生所謂「精
神」的:驚人現象?是否能用生物學原理說明人類的精神作用?如果能完全
瞭解大腦功能,就算不導入靈魂的概念,是否也能說明精神的現象?我的
研究出發點就是來自這些疑問。對於像我ー樣的物理學家而言,「腦」是
最有魅力的研究對象,而安裝著一顆腦的人類就是最有趣的實驗對象。用
我的大腦研究安裝著大腦的人類,這也很有趣。
人腦由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組成,與周圍其他ー千多個神經細胞組成複
雜的突觸(ッI!沖岐)交錯在ー起,是個重達一點四公斤的沉重器官。一個
神經細胞會長出數千條微管・而每個微管都進行著複雜的運算。神經細胞
會一邊與周圍的神經細胞相互交換電信號,一邊處理訊息,這些訊息再與
位置更遠的神經細胞交互作用,因此我們可以把腦看成「處理複雜訊息的
神經細胞社會」。這就好比人類和周遭的人彼此溝通,形成了複雜共存的
第二歩如何克服選擇障姥 67

社會一般。
過去學習天文物理學時期,我的思考主要放在「哲學存在論式的提
問」:宇宙是如何誕生又如何膨脹到現今的規模?研究腦科學之後,我的
問題意識轉變成「哲學認識論式的提問」:透過我們的腦如何認識宇宙?
我說過我的研究領域是決策,也就是「人的選擇是什麼?何時決定?
如何抉擇?選擇的原因為何?」我們做決定時,會在眼前的各個選項中選
出最適合的那個。做選擇的時候,我們會考慮這個決定對於未來的影響,
是否帶給自己好處,總是在判斷和比較之後再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當我們進行決策時,我們會考慮回到自己身上的經濟效益,但這不是
唯一判準。像是「我這樣決定,可以和那人關係更好」的社會效益,或
是「我以前用過,感覺還不錯」的過往經驗,或是「在所有裡面最顯眼
的」吸引力條件等等,都和決定有關。甚至位於額頭正後方的前額葉皮質
(呻 &0111 8^啓)也會進行高階的「道德判斷」,像是「哪一個是更正確

的選擇,或是更公正的選擇」等等。換言之,在做決定的過程中,我們會
使用到腦的所有區域。
智人(1101110粕ホ1^)會考慮經濟利益、社會關係、過往經驗、吸引力、
偏見和成見、道德和倫理等眾多因素之後進行判斷,並做出最終的決定。
我們遠比經濟學家所想的還要複雜,選擇的標準也多樣又複雜,甚至每次
的標準都不一樣。我這樣一個複雜系統物理學家,對於複雜大腦所進行的
抉擇過程就相當感興趣。
到20世紀為止,我們所知的「人類決策行為」相關知識是基於主流
經濟學家提出的賽局理論而產生的「經濟人」(4)11I〇881I〇面3。假說,
68 大腦革命的12步

也就是將人設定在「人類是理性的決策者」的框架中。但是在我這種複雜
系統物理學家看來,個體經濟學家只以經濟利益為標準定義何謂合理性 ,
這種以人類是「理性動物」為前提進行的決策行為研究非常有界限。人類
不僅不如我們想像的理性,甚至對理性的概念也不完整。
在大腦的各個領域研究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神經科學領域最早進行
研究的「視覺系統」領域,該領域試圖回答「我們如何看世界?」、「從
眼睛進來的視覺訊息如何在腦中建構出這個世界?」等等疑問。換言之,
許多神經科學家是帶著認識論式的提問開始進行腦部研究的。
另一方面,到了!950至60年代,神經科學家開始與認知科學家一起
研究「人類如何學習和記憶?」,因此發展出近來大家都很關注「人工智
慧」(爲)領域。在感官功能中,視覺系統和學習/記憶系統是腦的多種
領域中最多研究的領域。
反觀針對「腦的多種領域如何進行複雜的相互作用,並在最後做出選
擇與決定?」的相關研究,出發至今還不到三十年。這是因為不用打開頭
骨就能偵測腦部活動的曲印是在!990年代中期出現的,從那時起曲心
ォ開始使用在認知神經科學領域。進行決策是大腦活動中最重要、同時也
是有待發現的未知領域。
現在,相信各位已充分瞭解為什麼我會從事腦部研究了,那麼就開始
來談一談我們的大腦吧。
今天演講的主題是「選擇障礙」。近年來,這是社會上熱門的話題。
雖然難以做決定的人從以前就存在,但最近卻普遍到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甚至出現專為罹患選擇障礙的消費者開立的處方箋。我們都很清楚平常要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障碇 69

做決定有多困難,所以我們想來瞭解「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做決定很困
難?」,之後再來討論如何克服這個障礙。

哈姆雷特症候群

有一種症狀稱為「哈姆雷特症候群」(歸0I总ッ11击001¢ )。該名稱來
自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劇中的主角哈姆雷特無法快
速做出決定,總是陷入長時間的苦思當中,因此有這症狀的人就與哈姆雷
特的名字劑上等號。哈姆雷特的叔叔不僅殺害了自己的父親,還娶了他的
母親,於是哈姆雷特為了「該自殺還是殺掉叔叔」感到掙扎,他考慮了好
幾個夜晚,陷入無境的苦惱之中。在這個情況下,哈姆雷特大喊:「去做
還是不去做,這是個問題」。這句著名的台詞催生了「哈姆雷特症候群」
這名稱;這個在1989年被命名的症候群指的是:在選擇的叉路上因為不
知道該如何選擇而感到煎熬的心理狀態。
各位是否患有選擇障礙呢?以下有個簡單的自我診斷法,幫助大家瞭
解自己是否也罹患了選擇障礙。
1.挑選餐點的時候陷入三十分鐘以上的天人交戰,或是吃由他人決定的
餐點〇
2.無法選定電視節目,總是反覆轉台。
70 大腦革命的12步

3. 對於別人提出的疑問,大部分的回答是「難說喔」或「或許吧」。
4. 無法獨自購物,而是會聽從朋友的決定。
5. 無法做出正雄的決定,以致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損失〇
6. 在網路上發文提問「要不要買這個?」、「今天要吃什麼?」等瑣砕
問題。
7.有人強迫自己做決定時I會感到很大的壓カ。

這七個項目中大部分的人應該都經歷過其中一兩個吧。在餐廳看著菜
單時猶豫不決,或是電視頻道已經從頭轉過一輪了,還是無法決定要看哪
一台-大家都有過這種經驗吧?自己沒有明確的想法,因而常說出「這個
嘱?」、「或許吧!」等用語。自己一大逛街購物時無法當機立斷,一定
要找朋友同行等等。這些項目當中如果符合其中五個以上,就可說是有「選
擇障礙」。
當哈姆雷特症候群成為社會現象之後,專為這群大設計的服務也隨之
產生。最近年輕大有個用語是「搞曖昧」,事實上「那大喜不喜歡我?」
這類煩惱從很久以前就存在,但是近年來年輕大常用搞曖味一詞,是不是
因為與過去相比,現在有告白勇氣和魄力的大正顯著減少呢?新興詞彙
拋世代」(新世代年輕大宣稱什麼都可以拋棄)的出現,也代表現代大覺
得自己沒能力談戀愛,難以提起勇氣告白。然而,年輕大對愛情的渴望並
沒有因此消失,在連自己都無法篤定的情況下,大家只好延長「曖昧」的
期間。
我們生活在資訊的大海中,近來「篩選」(顷如〇成一詞使用度大增。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障礙 71

過去在龐大的資訊中做出選擇,代表了一個人的能力,但現在很多人不想
做選擇,於是出現了「行家首選七大旅遊聖地」這種篩選服務。新聞篩選
工具以及專為無法決定採購商品的消費者所設計的行銷模式,也都陸續問
世。糖猶豫不決的客人決定點什麼的「都可以」選項也出現在餐廳菜單上,
由店家老闆幫你點菜。

選擇的弔詭

篩選服務乏所以如此流行,是因為我們暴露在太多的資訊中。與過去
沒有網路的時期相比,每個人接受的資訊量顯著暴增。進入行動時代之
後,我們可以更快速便捷地取得資訊。自從社群媒體誕生,來自企業的訊
息加上熟人的訊息讓我們接收的訊息總量直線攀升,何謂有意義的資訊已
經玉石難分。戴維・申克(0^13顯510稱這種現象為「訊息煙塵」(以い
8〇!〇8),意思是資訊太多,如同霧霾一般對我們造成公害。資訊量増加,
但卻無法分辨哪些訊息是有意義的,反而讓我們更難做決定。未來逐漸變
得不明確,令人難以判斷該相信什麼。或許就是在這種現實環境下,「哈
姆雷特症候群」成為普遍的現象。
有種現象稱為「選擇的弔詭」(血网"以。X 〇5由〇な),意指選項越
多,我們看似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實際上卻反而阻礙我們做出滿意的
決定。一個有名的實驗可以證明這點。2000年,由希娜-艾恩嘉(顯四住
72 大腦革命的】2步

以5髀)和馬克・萊普(輸由国^V)博士帶領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史
丹福大學研究團隊,在加州門洛公園市(1^小1。吗ホ)的一家輕食店進行
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在結帳植台附近設置了一個果醬攤位,每小時改
變陳列內容,一種提供了六種口味的果醤,另一種則提供二十四種口味的
果醬。接著,研究人員在ー旁觀察,想知道哪個攤位的銷售較好。令人意
外的是・陳列二十四種口味的果醤引來了較多人潮,但實際上購買或回購
的顧客比例較高的是陳列六種果醬的時候,兩者的購買率甚至相差十倍以
上,回購率則相差十五倍以上。
結果為什麼是這樣呢?選擇多樣化時,逛起來很有趣,但人們也容易
對自己的選擇感到不信任,對於沒選擇的項目容易感到不捨,因此反而減
少購買行為。一開始增加選項時,人們會因為發現新選項而感到開心,但
隨著選項越來越多,反感也逐漸累積,項目一旦超過某個數量,滿意度就
顯著降低。一般來說,人們在面對六到十個選項時,會努力嘗試選出最適
合的項目,但選項數量超出可忍受的範圍時,選擇就會變得辛苦。人們通
常在面對三到六個選項時,最能順利做出選擇。
上述實驗是銷售果醬,至於紅酒或汽車這種高價商品,也是選項低於
十個以下最為理想。換言之,不是價格的問題。對於房子這樣更貴的商品,
人們一般來說不會在十個以上的選項中做考慮。
哈姆雷特症候群在我們的社會中格外普遍,也可能是因為最近的孩子
長期以來被訓練成只回答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在追求一致化的教育體制
中,孩子被迫選出正確答案。出社會之後一旦碰到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便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陷入痛苦、感到不知所措。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障礙 73

社會若不提供敗部復活的機會,就會讓人對失敗感到恐懼

一致化的教育已在過去五十年當中持續推行至今,若我的推測正確,
那麼這問題就不會只局限在現在的年輕世代。然而,為什麼近年來選擇障
礙大行其道,甚至擴大成社會議題呢?我認為這和「社會安全網不足」有
關。過去我們若是做錯一次決定,社會安全網還會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比
如說,即使沒考上好大學,也可以在學校玩四年或是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中,
成績不理想也不必對就業問題過度擔心,即使錯失某個機會,年紀大一點
之後仍然可以結婚。但是近年來,若是無法及時達到社會要求的標準,就
會完全落在大後,敗部復活的機會越來越少。在一個跌倒一次就不可能東
山再起的社會裡,年輕人只好極其慎重地考慮每一次的決定。會不會是因
為對於失敗的恐懼正在社會蔓延的關係,加上缺乏社會安全網,大們才更
難做出抉擇呢?
無法做決定的大有個重要特徵,那就是「非常害怕失敗」。常失敗的
大和不曾失敗過的大,兩者誰比較害怕失敗呢?不曾失敗的大反而更害怕
失敗。那麼,不曾失敗的大就是有能力的大嗎?事實上,害怕失敗和一個
大的努力沒有太大關係。大類擁有的能力大多是有限度的,其中有些人對
於看起來會失敗的事情願意挑戰,一點一滴地讓自己進步。相反地,有些
大對於看起來辦不到的事情就乾脆不碰,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只選擇會成功的事情做,這種策略適用於二、三十歲,年紀大了之後,
這種策略用處就不大了,因為大生逐漸會朝向自己無法預測的地方前進,
74 大腦革命的12步

選擇權常常不在自己手上。極度害怕失敗的人一旦身處於這種情況,嘗到
一次失敗,就很難東山再起了。
這和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2如。113“入)所主張的一
樣:「心態」(前温蹌!:)很重要〇杜維克教授說,擁有成長心態("〇、油
〇^)的人,重視成長的過程而不畏懼失敗。相反地,帶著定型心態
(故园函同死])的人重視結果,對其他人的評價相當敏感,因而只做自己
擅長的事。有人透過失敗讓自己進步,透過這種過程成長,也享受成長的
喜悅。至於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的人,則是連成長都很困難。若能從小就
接受各種挑戰,就算失敗也持續不放棄,讓自己成長,那麼長大之後就不
會對失敗感到恐懼。
要讓定型心態者改變為成長心態,在他們失敗時要有大在身邊給予鼓
勵,有些微進步時也要有大跟他ー起分享喜悅。做不好時若有大鼓勵他繼
續嘗試,這樣的大便能逐漸脫胎換骨。這種傾向雖然有可能是先天的.但
身邊的大如何給予鼓勵,對於是否能從定型心態轉變為成長心態,也有舉
足輕重的影響力。
害怕失敗與慎重或輕率沒有太大關係。如果一直以來都只做自己擅長
的事,這樣的孩子便會對大們的誇讚敏感,強烈地需要受到肯定・因此根
本不會去做不會得到誇讀的事情。然而,比起別大認定自己多少,更重要
的判準是自己有多喜歡這件事,或是這件事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意。這樣的
大即使面對可能失敗的狀況,也會堅持下去。如果把判準建立在「他大的
認定或讃美」上,那麼不論個性慎重還是輕率,同樣都會非常害怕失敗"
這個世界逐漸變得不可預測,大生總是往不確定的方向前進。因此,比起
第二歩如何克服選擇障碱 75

只停留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或是畏懼失敗,不如讓自己擁有失敗後快速
恢復的能力,這オ是比較明智的成長方向。

面對自己欲望的機會

我們稱現在的世代為「選擇障礙世代」(线愛函。!! 013/136),這說法
最早出現在2012年的德國。奧立佛・耶格斯(〇|阮1丫能糸)是名年輕的
新聞工作者,在德國著名的«世界報»(。片忱以7)裡寫專欄,在某篇
文章中,他引用美國香菸業者萬寶路(N4由!302)的廣告文案「〇〇〇,V 86 3
N4306」,說「Nく3处6」是個男人不能使用的字眼,意思是男人要活得像個
男人,以此關明現在這世代因為選擇太多,以致不知該選擇什麼,所以總
是把!^3汁6掛在嘴邊。這篇文章在幾十萬名讀者當中形成話題-相同主題
的書也受到歡迎,「選擇障礙世代」這名詞就焉出現。
前面提到的哈姆雷特症候群一詞,是1989年在阿德里安・米勒
(入(!日611116 11116し)和安德魯・哥德布拉特3温!"6\7 〇〇1481311)合著的«哈
姆雷特症候群»(兩/7由知珈”・)一書上首度被使用,不過書中強調
是對「對定型心態的批判」,而不是因選擇增加而產生選擇障礙。書中為
了描寫1950年代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特徵,第一次使用「哈姆雷特
症候群」這個詞,來形容有些人「即使從一流大學畢業也極度害怕失敗,
甚至寧願選擇低薪且輕鬆的工作」。有這種傾向的人沒有挑戰精神,總是
76 大腦革命的12步

逃避困難的抉擇,結果終究被困在低所得階層,因此作者用「症候群」稱
呼他們。
跳躋 匱乏感會產生欲望。在某方面感到不足時,オ會產生想做什麼的欲望。
現在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英文流利,但他們不用吵著去國外唸書,只要一
到小學高年級,父母就會自動送他們到國外學習。當孩子功課跟不上時,
在要求父母讓自己去補習或請家教之前,父母早已幫孩子找好一間最強的
補習班了。在他們在感到有所匱乏之前,欲望就已經得到滿足。長久下來,
他們長大後成為一群不會熱切期待些什麼的世代,直到大學為止都還待在
父母懷中,感覺不出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然而,等到他們大學畢業必須自
立時,便出現無法決定自己維生方式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過去沒有繪製
專屬於自己地圖的經驗,也沒有機會面對自己的欲望。
有種疾病稱為「意志缺失狂」(北。山。邱!亂!),其實就是「選擇障礙」,
不過美國大也不太知道這個單字(大笑)。我們用這個單字稱呼長時間處
於猶豫狀態的大。這樣的大在青春期階段不常有自己做決定的經驗,大部
分是順從父母或同儕的決定。當他們成大之後必須獨自做決定時,便對自
己的選擇沒有確實的把握,而長時間處於猶豫的狀態中。
若要克服選擇障礙,就必須先客觀判斷自己是怎樣的大。除了要掌握
每個選項的優缺點之外,成為選擇主體的那大過去大生所累積的偏好、優
先順位和經歷,將影響他判斷何者比較重要。自己的喜好標準越是明確,
越容易做出決定。雖然沒有正確答案,但每個大的標準都不一樣。如果小
時候都是由父母幫忙做決定・父母覺得什麼重要,孩子就照著去做,未來
當孩子遇到必須由自己決定的狀況時,就會發生對於自己的決定沒有把握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障礙 77

的狀況。
若能理解我們的決策過程,選擇障礙也能因此獲得改善。首先,我
們可以透過研究大腦,觀察哪裡出了問題。前額葉掌管決策過程,會對
各個選項進行判斷。一般來說,我們的感官接收到做選擇的刺激時,前
額葉便會對眼前的選項進行評估,計算選擇的後果和個人得失。杏仁核
(皿魅血氐)會進行情感上的評價〇下視丘(物1〇血1め慎)則與文化、信
念等長期影響個人習慣的思考有關。如果是因為自我信念不夠明確而無法
做出決定,那麼多讀些書再來考慮還滿可行的。
想要做出正確的計算,就不能忽視過去的經驗。在進行價值評估的時
候,過去自行判斷的經驗會成為評估眼前狀況的基礎。遵循父母或同儕的
決定久了,就會缺乏自行評估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要看看自行
評估之後做出的決定會產生什麼結果。為了擁有親身的經歷,就算失敗了
也無妨。
該如何治療選擇障礙呢?雖然醫生不會建議我們玩「〇〇 」(韓國
花牌)的遊戲,但是玩く3。%叩時的行為和治療行為相似,因為該遊戲要
求玩家持續練習在短時間內快速做出決定。在對手不願意無止境等待的情
況下,雖然有可能因為失敗而造成損失,但這並不是致命的損失,因為下
一輪就有機會把損失拿回來。在確實知道自己可以得到的獎賞和懲罰為何
的情況下・持續練習做出快速決定,就是很好的選擇障礙治療法。請不要
跟別人說是我建議大家玩〇〇 (大笑),我是要大家體驗看看類似〇〇
8(〇?遊戲的選擇狀況。
78 大腦革命的12步

進行判斷和決定的大腦

腦科學家都知道一個相當著名的病患個案。有個名叫費尼斯・蓋吉
(洒站(33字)的患者,過去是美國鐵路公司的領班。!848年9月13日,
當時二十五歲的他正在佛蒙特州的某個鐵道施工路段工作。他在洞裡埋下
炸藥,然後用鐵棒把洞的表面整平,結果不小心敲到旁邊的石頭,導致炸
藥爆炸。爆炸的威力將鐵棒炸飛,結果鐵棒從蓋吉的左臉頰貫穿到右邊頭
顱上方。意外發生之後-他的左腦額葉及頭骨有很多部位受到嚴重損傷。
蓋吉接受約麴,馬厂・哈洛()〇^〇 N421"ッ!! 143110)博士的治療,幸運
地逃過死劫,但是他的頭部留下一個直徑超過九公分的洞。儘管他在接下
來的好幾週經歷了多次感染,但最終幾乎完全康復。哈洛博士和蓋吉的家
人持續相處多年,他在觀察蓋吉的活動狀況後,對外發表了一份相關論文。
哈洛博士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蓋吉在意外前後性格和行為丕
變,彷彿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他的親友都覺得他已不再是蓋吉。「大
腦額葉受損造成性格和行為的劇變」,這個蓋吉的事故傷害分析結果在19
世紀的神經科學界引起軒然大波,蓋吉也因此成為支持「性格源於生物大
腦」這項假說的病患。
蓋吉受傷的大腦區域,是接收情感的反應之後判斷狀況並做出決策的
區域,負責決定什麼比較重要。「都很好,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比較喜
歡這個,這個比較吸引我」,就是那個讓我們做出選擇的區域。挑選汽車
時,如果比起引擎更重視乘坐經驗,那麼選擇標準就很明確,此時只要選
第::步 如何克眼迅擇障碇 79

4着

鮮争菟制

圖説:費尼斯・蓋吉(〇396)遇到炸藥爆炸的意外"鐵棒貫穿他的頭顱。
意外發生後"負責判斷狀況和進行決策的額葉部位受損,讓他難以做出決定。

出乘坐經驗最優的車子就行了。但如果把每部車的優缺點ーー條列出來-
「這部油耗表現佳,那部乘坐經驗佳,不知道該選哪一部」,這樣就很難
做取捨。一個人在做決定的時候,他看重的價值向來是判斷優先順序的重
要依據。
蓋吉腦中負責這項功能的區域受損,以致無法正確做出判斷,對於做
選擇總是感到困難。從時下年輕人選擇時難分好惡的情況來看,或許是因
為他們沒有充分給蓋吉受損的那個大腦區域活化的機會,不過這都只是猜
測而已。
80 大腦革命的12步

這項研究傳達給我們最重要的訊息是:事實上,進行決策的過程中「情
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雖然認為情感比不上理性,但情感能讓
我們快速掌握狀況。為了讓我們能快速地行動,情感在進行決策的關頭扮
演著核心的角色。由情感選出的偏好和優先順位會深刻影響最後的決定。
詳細掌握這項功能的大腦領域如果壞掉,我們在選擇時就會感到吃カ。

渴望受到認同的欲求

說到選擇障礙,不能不提到「認同欲求」。當我們有強烈的欲求希望
得到他人的認同時,經常會看別人的眼色勝過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態度被
稱為「過度從眾」(〇^«作8疽01"曲ザ)。我們身邊有一種人經常會說「隨
便」、「我都可以」、「我也選ー樣的」。他們過度地順應別人,不希望
自己做出讓別人討厭的行為,這都是源自於認同需求。他們不想出鋒頭也
是因為擔心自己鋒頭如果太健,別人會對自己會產生負面想法。
更極端的是,罹患憂鬱症會讓人出現過度從眾的行為。從患有憂鬱症
的人身上看到的其中一項變化是「自己的主張消失」,也就是聽從他人的
想法、看他人的眼色做事。憂鬱為何會增加順應、從眾的性格呢?這是因
為他們對於別人怎麼看自己,總是帶著負面的批判眼光,於是乾脆不做ー
丁點有可能讓別人討厭自己的行為。平常有主見、願意與人交換意見的人-
突然二話不說完全聽從別人的安排・就必須觀察他最近是否失去了自信或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障礙 81

是有憂鬱的傾向。
每個人都有得到他人認同的欲望。人們通常會希望自己的意見或成就
能受到尊重和認定,但若失去自信,便會覺得自己主導的行為無法獲得認
定,只好藉由順應他人來得到認定,如此消滅自己的想法。在場各位當中
一定也有人覺得自己其實沒有特別的好惡,只是單純配合別人而已。吃飯
時覺得吃什麼ー點都不重要的人,會願意配合對方的選擇,這麼做的出發
點不一定是想得到認定,而是單純顧慮到對方的感受,我們沒必要把這件
事想得太嚴重。只不過在很多情況下,尤其是在工作場合當中有無條件附
和對方意見傾向的人,總是會有過度從眾的一面。
過度從眾是一種病徵。這樣的人比起自己的判斷,更相信他人的判斷,
一旦遇到必須自行定奪的狀況,就會感到慌亂、無所適從。這樣的人一聽
到別人說人好,就會改變喜好,覺得人比較好。過度從眾的人成為領導者
的時候,一旦發現沒有可以順應附和的對象,便容易感到慌亂。他們順應
的對象不只是上司,倘若為了得到下屬的認定而聽從他們的判斷,其實也
是過度從眾的例子。
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當我遇到模稜兩可的狀況時,我會請五六個
員エ進來,聽取他們的意見。我常常叫員エ說出他們的想法,但其中一定
有一兩個員工會看我的眼色、揣測我的心意並說出我想聽的話。如果我問
他們怎麼想,他們會回答自己也這麼想之類的。」
我們必須將職場上的生存策略和過度從眾的病徵做個區分。冷靜地從
利己角度來看,員工不把真心話告訴上司是再自然不過、再合理不過的生
存策略。上司想要人,就算我直言入是錯的、6オ是對的,我不見得能因
82 大腦革命的12步

此得到什麼好處。若我聽從上司的意見,出了問題也是由上司扛責任,我
不僅可以迴避責任,即使失敗了也能和上司維持良好關係。反過來,如果
我主張應該選6,當下我和上司的關係可能就此埋下惡因,更何況上司有
極大的可能根本不會採納我的意見。和上司的意見相左對職場生存來說沒
什麼幫助,因此沒必要貫徹自己的信念。雖然「我沒什麼意見,就按照您
的想法推動吧」不是真心話,我其實覺得^比較好,但在職場上沒必要實
話實說,於是便選擇迎合上司的意見。這樣的情況不算是過度從眾,只是
單純順應長官的意思做事而已。
這種人是不是有選擇障礙呢?不,這種人相當正常(大笑)。有選擇
障礙的人必須具有「障礙」的條件,例如那些因為缺乏能力或是因為判斷
本身過於困難,已造成社會生活或日常生活上的困難而深受痛苦的大。然
而,我們不能因此就把所有無法輕易做出決定的大全都視為病患 。這世界
充滿著不確定感,我們怎能總是信心滿滿地做出決定呢?
也有大問說:「我身為公務員,必須依照執政黨的意思行事,一下子
就轉變政策方向。這樣的我也算是有決定障礙嗎?」常聽見公務員說自己
「沒有靈魂」,我們能因為這種大就說自己沒有靈魂而把他們歸類成選擇
障礙嗎?
我們國家的階層體系相當堅固,對於與自己持不同意見的大不夠尊
重。為了存活下來,我們不常強烈地主張自己的信念,或者必須常常看狀
況來改變自己的意見。在我來看這是很自然的事,不能稱這樣的大有「選
擇障礙」。但如果我們只按照長官的命令做事・久而久之變得無法自己做
決定,心理上感到痛苦,社會生活也變得困難-那麼我們便可以稱為「障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障破 83

礙」。這種情況比一般想像的還要嚴重,罹患選擇障礙的人會因為不知該
怎麼決定而淚流滿面、痛不欲生。
再補充一點,我們必須將決定障礙和優柔寿斷區分開來。優柔寡斷指
的是,在必須做出決定的時刻過分延遲決定的行為。而當一個人不能聽取
別人意見、必須自己做決定時,便感到強大壓力或陷入恐慌狀態,我們オ
說這人有選擇障礙。如果只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或是沒能力做出判斷
以致無法決定,就不能稱為選擇障礙。
領導者必須不斷做決策。在他的許多決策中一定有一些是正確的,有
ー些是錯誤的,因為他不能為了謹慎起見而錯失良機。要當一個百分之百
成功的領導者其實很簡單,只要不做任何決策或是只做確定的決策就行
了。這麼一來,決策的正確度將達到百分之百。然而這個方法並不利於組
織運作,因此那些本該做出決定卻錯失機會的無數個瞬間,也都應該包含
在內オ對。一位好的決策者會想盡辦法做出不該錯失機會的決定。

關於謹慎的幻想

至今,「謹慎」仍是我們社會推崇的美德,不容易改變。我最近經歷
了一件極罕見的事。有個為調解專利紛爭而組成國際法院的工作,主要內
容是當發生專利方面的國際訴訟時,在雙方同意的狀況下,應該有個進行
英語辯論的法庭以及用英文聽取辯詞來做出判決的審判庭。當然這種法院
84 大腦革命的12步

的立意甚好,因為過去遇到這樣的要求,司法部都會因為怕麻煩而採拖延
戰術。幸好這次法院也覺得有必要,打算推動這項工作,不料民間單位反
而認為一定要「謹慎地做出決定」,導致推動進度不斷延後。問題是,對
他們而言並沒有必須延後推動的特別理由,唯一的理由是「這種問題應該
慎重決定オ是」。結果那一年我們無法做出任何決定。誰會反對「必須謹
慎決定」這句話呢?這句話在我們的社會裡向來都是個正確命題,不管什
麼時候都會被採納,因此在沒辦法做出決定時,這句話成為阻擋改變的絕
佳託詞。要多謹慎オ是慎重其事?不僅判斷的基準不明確,連要提出相反
意見都很難。
在把謹慎看為絕對美德的社會裡,總是錯過必須敏捷做出決定的機
會。希望各位能仔細觀察看看,我們是否也已被「謹慎」這個模糊的神話
制約了呢?
平常做決定若有猶豫不決的傾向,就該設定一個做出決定的期限。對
我而言,這個策略非常有用。在下定決心的那日之前,我可以想盡辦法做
出好的決定,一旦期限到了,我就會根據之前取得的資訊和我個人的想法
做出最終決定。
建議大家,「如果做決定之後覺得自己的決定錯誤,就要重頭來過」。
不過,持相反意見的美國精神醫學協會建議「做決定之後就不要回頭」,
因為只要回頭,就會覺得應該會失敗,如此感到後悔,導致下次做決定無
法快速定奪。我認為,做出決策之後的後悔和反省過程有助於做出更好的
決定,因此這樣的時間也是有必要的。
讓自己去到新環境,也是一個克服選擇障礙的好方法。家中飼養的家
第二步如何克服58揮障礙 85

狗與在野外生長的野狗,哪ー隻比較會做決定呢?野狗接觸過各式各樣的
環境,每個當下必須做的決策非常多。反觀家狗,大部分都由飼主做決定,
生長環境舒適安全,以致牠們需要自行決定的情況相當有限。我建議有選
擇障礙的人試著讓自己接觸全新的環境,好在無法預知結果的情況下做出
決策。在多次經歷到決策結果並沒有導致大問題後,我們自然會對自己的
決策產生信心。
人們總希望在別人面前看起來聰明伶俐,然而我們最應該把這種想法
徹底丟棄,不再擔心做錯決定之後是否會讓周圍的人感到失望,反而應該
常常經歷失敗,讓自己體認到失敗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〇我告訴優柔寡斷
的人「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並不是因為直覺做出的判斷比謹慎考慮之後
的判斷更好,而是因為與其不做決定,還不如相信直覺做出抉擇,這兩者
的出發點是不同的。排出優先順序也很重要,若有選擇的判準,下決定就
可以更單純、更快速。

IV161116010 IV!。”,勿忘你終將死去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我做抉擇時經常使用的一個原則,那就是
「^^310 N!。廿,勿忘你終將死去」。如果心裡想著自己今天就會死去,
沒有什麼比這還要悲慘了,我便可以毫無恐懼地做出決定。如果清楚知道
自己不會因為做了什麼而得到龐大利益,也不會因為不做什麼而產生嚴重
86 大腦革命的12步

問題・心裡的重擔自然就會減少許多,而能快速做出決定,不會把カ氣和
精力用在游移不定上。N4。廿」能幫助我們減輕做決定的壓カ。
這句話也可以成為我們度過人生的好策略。如果想著自己也許明天或
下個月就將死去,我們自然會開始思考該如何運用僅剩的時光。從那時
起,我們會把時間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會太在意周遭發生的大小
事情,選擇的壓力也變得輕省。思考看看「當自己眼睛閉上時會後悔些什
麼」,就能將內心最迫切的需要與真正的渴望放大。從這個面向來談論死
亡,絕非不吉利或令人感到憂鬱的事情,反而有助於我們好好度過人生。
在面臨死亡這個最糟糕的前提之下,沒有無法做出選擇的難題。
人的矛盾就在於:最快戒菸的方法是罹患癌症 。必須到這種程度才能
戒除,可見要改變一個人有多不容易。就像只有直接面對死亡才能根除討
厭的菸癮一般,對患有選擇障礙的人而言,「!^6^010 N4。「し將成為生活
上的一大助力。
第二步如何克服選擇障礙 87
問題是在掉入匱乏陷阱時發生的〇
ー件事情解決之後緊接著發生另一件事,
不管是已經安排好的或是突然發生的,
所有問題一件接一件迎面而來。
雪上加霜的事件就像拋接球一樣不斷重演。
終究在眾多球當中只能專注處理即將落地的那一顆。
這麼做,讓一切變成一團槽,
卻也不能因此就停止拋接球的動作。

---- 森迪爾・穆蘭納珊(腿温冷141111;!風(:11211)ヽ
埃爾逹,夏菲爾(日血31I浦!'),«匱乏經濟學»
92 大腦革命的12步

今天想和各位談的主題是「匱乏」。匱乏對我們的生活會帶來什麼影
響?請各位想想看,此時此刻「我的生活有什麼缺乏?我用什麼方式面對
這個[2乏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
各位生活中想要的一切是否都已經享受到、都已擁有了呢?一定很多
人覺得還沒有。假設我們都過著自己相當滿意的生活好了,但如果現在有
個人站出來說願意幫各位實現願望,想必大家一定還是會列出落落長的ー
大串清單,就好像等待這一刻已經好久了似的。
經濟學家長久以來將匱乏和「稀缺」(’源心以)的概念做連結,進行
了多項研究。但今天我要和各位探討的不是經濟學上的匱乏或稀缺,而是
深入我們生命當中、從心理學觀點出發的匱乏感。

匱乏促使我們成長

在這裡想跟大家強調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匱乏會產生欲
望」。這聽起來相當理所當然-很容易被人們忽略・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個
第三步沒有匱乏時會有欲望囑 93

事實對人生帶來了龐大的影響。每個人都希望度過「沒有既乏的人生」。
當孩子缺乏什麼時,父母總是費盡心思試圖克服之:缺乏鐵質,想辦法幫
孩子補鐵;英語不好,即使已經送孩子到美國讀書了,還是想再多教他ー
些。就像這樣,我們都努力地填補匱乏。
當我們有想要的東西、對這東西產生既乏感時・我們會努力讓自己得
到滿足。這種努力有助於我們成長,有時候也能譲我們有所成就・或是變
得更加成熟。每個人都曾經歷匱乏,尤其小時候所經歷的[2乏常常成為一
個人生活的原動力。
許多研究發現,匱乏感在我們大生當中扮演著正面積極的角色,其中
最著名的是「截止日期效應」3い出い話風"),也就是越接近截止日期,
效率越高,結果也越好。這是因為一想到「時間」資源短缺,集中力便會
瞬間提高。
此外,匱乏也會產生動機(〇!。^訪。曲。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實驗
對象是大,並且選在中午用餐時間進行實驗,就會發現發給受試者餐盒後
做實驗,和不發餐盒先做實驗的結果截然不同。大致上來說,沒用餐的大
會更用心地參與實驗。因此很多心理學家都知道,實驗一定要在中午時間
做,而且必須在實驗結束後再發餐盒(大笑)。當然不是所有實驗都是這
樣進行的,但如果實驗內容與食物或獎勵有關,就可以採用這個辦法。若
要受試者在填字遊戲空格中尋找「甜甜圈」這個單字,此時飢腸轆轆的受
試者尋找的速度會變快三倍以上(大笑)。所以這不完全是能力問題。
心理學家用「集中分紅」(&をあ快温)的概念說明這種現象。我
們的大腦每個瞬間都會從周邊環境中接收到無數的刺激,但是大腦無法專
94 火腦革命的12步

注在接收到的每個刺激上,只會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適當而有意義的刺
激上。那麼,我們的注意力到底會集中在哪些地方呢?當我們覺得什麼不
夠或是匱乏時,對於那方面的刺激就會越敏感。肚子餓的時候,耳朵會先
聽進與食物相關的單字,更敏銳地給予這些單字回應,也會更專注地投入
其中。
出現障礙物時,擔心失去自己想要的東西或可能有匱乏的不安感,也
會讓人產生更強烈的渴望。得到渴望之物的過程若很艱辛・匱乏感持續得
就越久,渴望得到的熱情也就越猛烈地燃燒。舉例來說,如果父母不滿意
孩子帶回家的未來女婿或未來媳婦,父母該怎麼做呢?相信並尊重孩子的
選擇是最正確的。父母應該丟掉孩子會乖乖聽話的幻想,只要知道一個事
實,那就是父母越是花カ氣阻止他們,他們對彼此的愛就只會越發炙熱(大
笑)。讓他們的愛火更熊熊燃燒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對他們,並堅定地說:
「就算我踏進墳墓,你們也絕不可以結婚」(大笑)。愛情一旦遇到障礙
就會變得崇高。「父母反對」的逆境,讓他們的愛情因為12乏而成為「珍
貴之物」,也使他們之間的愛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動人。這時倒不如爽快
地鼓勵他們認真交往看看,告訴孩子如果兩人能交往十年以上,到時候再
談結婚也不遲。大部分的人在那之前自己就分手了(大笑)。在你給他們
十年時間的期5—刻起,充裕的交往期間已讓愛情看起來不一樣了。
第三步沒有匱乏時會冇欲望唳 95

把「電玩」當成一門學科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個個人經驗。我小時候很快就學會說話,但是父母
很晚オ教我認字。在我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紀,我的朋友全都去幼兒園了,
我的父母卻覺得我的身體很弱,把我送去學跆拳道。那段時間我就在跆拳
道館裡和朋友們邊玩邊度過了學齡前的時光。
我的父母總是說「孩子上什麼學?」、「孩子讀什麼書?」,他們ー
直都只叫我出去玩,叫我多去跑跑跳跳。當時各位都很開心、很認真地念
書吧?所以我小時候總是覺得「書裡面一定充滿著有趣的東西,所以大人
ォ不想讓小孩知道,只想自己獨吞」(大笑)。後來父母只要叫我趕快去
睡覺,我都會假裝睡著,等到他們把燈關了立刻起來開燈,把那些看不懂
的書拿出來,模仿大人看書翻頁的模樣。當時我一直在想:「總有一天,
我一定要把那些書全都看完!」各位可以想像在我上學之後,我有多麼想
看書吧。
另外,我是一個左撇子。後來才知道語言中樞在大腦的左半球,因此
右手慣用者從小就經常刺激語言中樞,自然而然很快就能把字學好。至於
左撇子,則常有閱讀困難的問題,例如看字的速度不快,單字看起來前後
顛倒等等。我也有類似的經驗。小時候在寫「好」這種單字時,經常寫成
「子女」,每當寫到容易搞混的單字就倍感吃力、緊張不已。事實上,左
撇子當中很多人確實有閱讀障礙,愛因斯坦也有閱讀障礙,比爾蓋茲也有
同樣的問題。我小時候也曾對閱讀感到恐懼,閱讀速度如果快一點就無法
96 大腦革命的I2步

理解內容,必須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看オ行。
我有個驚人紀錄,從小學一年級到拿到博士學位為止不曾在課堂上打
瞌睡過。想必各位現在一定在想:「上課怎麼可能不打瞌睡?」(大笑)
但是對我來說,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比我自己看課本更有效率。上課時間
如果沒聽到老師講授的內容-我就必須自己回家看・不是嗎(大笑)?所
以我從小就養成上課時間認真聽講的習慣。當然,現在我看書的速度比誰
都快-也適應得很好,各位不用擔心(大笑)。國小時因為沒有看很多書,
我告訴自己上國中一定要認真閱讀大量書籍。高中時我加入文學社,也當
上圖書館工讀生,替自己定下雄心壯志的目標,要把圖書館裡所有的書全
都讀過一遍。後來在讀研究所時看的書比大學時期多,當教授之後讀的書
又比研究所時期更多,持續閱讀讓我的閱讀障礙自然而然地解決了。小時
候接觸不到書藉的匱乏感,造就了今日無時無刻都想接觸書籍的我 。要養
成閱讀習慣並不容易,閱讀必須是一種樂趣,才能成為一輩子樂於閱讀的
成大。為了能樂在其中,小時候就不該強迫孩子閱讀,我們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自己愛上閱讀。
經常見到因為孩子過度沉迷於電玩而憂心忡忡的父母。治療孩子電玩
成瘾的最好方法,就是讓打電動成為正式科目(大笑),也就是讓孩子閱
讀電玩相關書籍,讓他親自製作電玩遊戲、操作電玩相關的實驗,如果沒
有拿到約定好的分數就被淘汰。這麼一來,孩子肯定會遠離電玩。不管再
怎麼有趣的事,只要像學校課業一樣要求孩子學習,絕對會馬上讓孩子失
去胃口,不再感興趣。強制和過當管教會引起反感,越是叫孩子別去做,
孩子越會受到吸引,如此深陷於電玩當中。
第三步沒行慌乏時會“欲望啲 97

從另一個角度看,孩子沉迷於電玩也反映出除了電玩之外,孩子的生
活沒有其他的樂趣。看到電玩成癮的孩子,除了感嘆「唉呀,我把孩子教
成只知道打電玩了!」我們還必須努力想辦法幫他找出其他的生活樂趣。
電玩是孩子最容易釋放課業壓力的管道,相對來說,喜歡運動或是對音樂、
美術等藝術活動有興趣的孩子,他們電玩成瘾的機會會降低許多。

允許無須付費的時間

最近的青少年面臨最嚴重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感到直乏過。在
孩子對數學感興趣之前,父母就已經教導孩子數字;在孩子對書本感興趣
之前,父母就已經教他們認識單字;在很想和外國人說話或是很想理解英
語發音的電影台詞之前,父母就已經安排孩子去參加為期兩週的英語營
隊。在孩子下定決心說「媽媽,我想學英文」之前,英語已經潛入生活當
中。在孩子覺察學校教育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之前,父母早已自動幫孩子
找到最好的補習班,並安排他們上課。這些現象造成現代孩子在求學過程
中,因為感到「我好想學這個」而主動學習的時間,以及努力參與某種活
動的時間顯著減少。
學校的任務是什麼呢?讓孩子喜歡念書。教育出即使從學校畢業也想
終生學習的學生,就是學校最重要的義務。然而,我們的學校卻把心底吶
喊著「畢業後我絕對不會再念書」的畢業生送入社會。現在的教育正把覺
98 大腦不命的12步

得「人生最大的樂事是不必再算微積分」的大人送入世界,這是個令人心
痛的現象。
學習是因為對這世界充滿好奇,對許多事物感到興趣,因為想解開疑
惑而進行的探索與研究。然而,我得到的回應卻是:「怎麼可能?哪有人
喜歡念書?被逼オ學習的吧!」在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的情況下,尤其還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之前,我們就必須去追求這個世界要求我
們度過的人生或是父母殷殷期盼的人生。「你這樣的成績應該可以去念
〇〇大學,去申請看看吧!」像這樣,我們把自己的人生塞在這個世界已
經設定好的配置表內,總是把別大的欲望誤認為是自己的,讓我們的孩子
過這樣的生活。
年輕大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是:「專長和興趣之間該如何抉擇?」大致
來說,成功的導師都會直接了當地回答:「生命短暫,選擇自己真正喜歡
的吧!」不過,事實上這是個非常奢侈的提問,因為大部分的大很可惜都
沒有什麼專長,所以擁有專長本身很值得慶幸。若能持續做自己擅長的事,
未來產生興趣的可能性很高。然而,令大感到遺憾的是,大們喜歡做的事
其實比想像中的要少。我們沒什麼時間、機會或經驗去尋找自己真正喜歡
的事,以至於覺得「不太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的大比想像中還要多。
大家都有看過捕觥船上懸掛著燈火吧?那是為了吸引耽魚過來的誘魚
燈。有位哲學家在書中提到以下內容:「現今的社會是欲望掛帥的資本主
義時代。現在的年輕大如同奔向誘魚燈的耽魚一般,連心中那份渴望對自
己是好是壞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那欲望正在毒害自己,就不顧一切地狂
奔追趕。」對此我深有同感。我們的社會已經習慣把學習而來的欲望、承
第三步沒有贤乏财會冇欲望明 99

接自父母或社會的欲望當成是自己的欲望,在奮不顧身地努力追求之後,
哪一天突然失去動力,在某個當下遇到挫折或碰壁失敗了,就再也沒有動
カ向前邁進,轉而做出令人扼腕的極端選擇。
我長年所處的「大學」該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應該是「讓孩子照解
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的地方。為此,大學生應該這個也嘗試看看,那個也
嘗試看看,應該到處尋找,到各個領域參觀、體驗並詢問。如果資訊不足,
可以透過書本得到間接經驗,也可以去實習,或向前輩諮詢討教,或到研
究室進行實驗,把實驗室弄得一團亂也無妨。學校應該提供孩子在真實環
境中體驗的機會,應該是個「容許失敗的空間和時間」。然而,令大難過
的是,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給學生這樣的時間和機會,甚至連寒暑假時間也
必須拿來累積經歷,為了「增加一行履歷」而費盡苦心,就算已經做到這
樣了,也依然沒有把握能求得一個正職工作,只能遊走在不安和絕望之間,
心裡飽受傍徨的煎熬。
我想對我們的社會提出要求:請允許孩子感到匱乏吧 !允許孩子有不
需付費上課的時間,可以感受「啊,真無聊,有什麼好玩的嗎?」,這條
路能讓孩子長大成為自動離開座位、去找些有趣事情做而四處尋找的年輕
人,也能讓他們成長為充滿成就動機的大。這條路允許孩子感到農乏、允
許他們度過不需繳費的時光。當他們感到傍徨時,我們積極支持他們的傍
徨,即使失敗闖禍了也繼續相信他們,這就是我們該有的態度。當我們還
小,在青少年時期甚至是年輕時,我們也是多麼不成熟!對孩子來說,那
段期間最需要的是在ー旁忍耐、等待並且相信他們的父母、學校和社會。
100 大腦革命的12步

匱乏造成的陰影---- 隧道視野(丁111I旭I 715100 )

匱乏感固然必要,但也並非無時無刻都需要。匱乏感並非只有好的ー
面,它也有陰暗面。«匱乏經濟學»(&血肉)的兩位作者分別是哈佛大
學經濟學教授與普林斯頓認知心理學教授,他倆藉由各種案例說明匱乏感
如何影響人的行為。
他們發現・既乏感讓人們只專注在眼前的事物上,無法看見更大的藍
圖,尤其會讓人只想急著去填補缺乏的部分。書中介紹了一個有趣的案例。
二次世界大戰時,收復德國占領地的聯軍發現一群飢餓好長一段時間的
人,他們想供應糧食給這些人,但是面對這些即將餓死的人,他們不知道
該提供什麼營養給他們オ不會讓他們感到不適。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小組為
了找到答案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召集了一群受試者,讓他們經過長時間
的飢餓後,ー邊觀察他們身體的反應、一邊調整給他們的食物份量。在實
驗過程中,他們也觀察到ー些有趣的行為。經歷過長時間飢餓的受試者在
實驗結束後,依然對與食物相關的事物帶有強烈偏執。他們對於必須在餐
廳排隊等待感到不耐煩,並且極度討厭等待。有個人在實驗之前本來打算
成為一名學者,後來變得對食譜更有興趣。也有人決定成為餐廳老闆。如
果把之前提到的實驗連結在ー起,餓肚子的受試者雖然在食物相關的測驗
中表現良好,但在其他領域的專注力會明顯降低,表現結果也比較不理想。
我們擁有的專注力有限,如果都只傾注在感到匱乏的部分上,就無法好好
專注在其他事物上,完成度也相對低落。
第三步沒仃殴乏時會有欲望噌 101

如果有人十分熱愛音樂,無時無刻都在想「怎麼可以把音樂做得更
好」,或者有人非常喜歡物理,看所有問題都從物理學的角度切入,這似
乎沒什麼大礙。萬一有人只對成績或是跟食物感到匱乏,其餘一概不關心,
這樣一來他恐怕難以度過正常的生活。小時候過度匱乏的經驗若對我們的
想法、判斷和行為造成巨大影響,甚至讓我們的人生整個扭曲,破壞我們
和他人的關係,那麼就得說這是個嚴重的問題。當太多想法集中在缺乏的
事物上,大腦所有的力氣都用在那上面時,就可能造成匱乏的陰影,使我
們產生「隧道視野」。
匱乏所產生的隧道視野,就是美國消防員的主要死因。根據一項令人
震驚的統計,美國消防員的主要死因除了在火災現場滅火時引起的意外事
故之外,還包括匆忙趕去火災現場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為什麼會發生這
種事?當趕緊前往滅火的想法占據所有心神時,消防員常常忘記繫上安全
帶,因為他們沒有心思放在這種瑣事上。於是當消防車在緊急狀況下急轉
彎時,經常發生消防員被甩出車外,或是因為車子緊急煞車而發生劇烈碰
撤的意外。各位一定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因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重要的事
情上,以致忽略了其他必須注意的細節。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棉花糖實驗」(血对响||〇可!:喚)。這個著名的
實驗安排四到五歲的孩童進入房間裡,然後工作大員製造出必須暫時離開
房間的狀況,並告訴孩子可以吃桌上的棉花糖,但同時也告訴他,如果在
十五分鐘內可以忍住不吃,工作大員回來之後會再給他一個棉花糖。多邪
惡的提議啊!接著,就用隱藏式攝影機觀察孩童的反應。哥倫比亞大學心
理系教授沃爾特・米歇爾(阳1由坪炒口)在持續追蹤調查後發現,在這
102 大腦苏命的】2步

個實驗中忍耐十五分鐘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之後的、(美國大學入
學考試)平均成績比忍不住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高出兩百分,年薪也高出ー
萬五千美元左右,飲酒成癮到酒精中毒的機率不到十分之一,犯罪率也只
有十五分之一。換言之,這個實驗清楚告訴我們,抑制衝動的能力對一個
人的社會成就來說有多重要。
可惜的是,小時候常經歷匱乏的人在抑制衝動的能力上多半比較薄
弱。有個實驗是在甘蔗農場裡進行的。當時農場裡的甘蔗即將成熟,耕作
結束後大家都準備迎接大豐收,但在這之前所有人都很疲累。過去農村在
越接近收模前生活越是窮苦,在甘蔗農場裡也同樣經歷了這樣一段艱辛的
時期。神經科學家在甘蔗收割前後針對農場工大的自我調適能力、認知能
カ、記憶力以及專注力等進行觀察。令大訝異的結果是,在豐收期間工人
的認知能力明顯較好。相反地,在窮苦時期的測試結果則不盡理想。在吃
不飽的情況下,工人可能會想:「我為什麼要做這道題目?」以致專注力
降低、感到厭煩的次數增加、作答動機不足等等,都直接影響了整體的測
試表現。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進行決策時匱乏會帶來龐大的負面影響,
尤其會明顯影響人們的認知能力。換言之,這顯示出物質的匱乏,極可能
發展成精神的匱乏。
第三步沒仃族乏時命冇欲望嗎 103

對各位而言匱乏是什麼?

今天在這裡我想告訴各位,匱乏是一體兩面的。既乏感有時會賦予我
們強烈的成就動機,為我們植入想努力的渴望,成為生命長進的動力。然
而,過度的匱乏卻會讓人想法變得狹隘、眼光變得短視、自我調適能力也
降低,成為一種扭曲人際關係的精神病菌。
對各位來說,12乏是什麼呢?各位對什麼事物感到既乏呢?這種匱乏
感如何影響各位的人生呢?請各位試著察覺看看,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匱乏
具有何種意義。各位試著捫心自問:「我小時候缺乏了什麼?什麼是我真
正想做但沒辦法做的事?這件事是否至今仍在我的腦中揮之不去?」各位
是否有勇氣正視人生的匱乏呢?那並非自卑感或精神病菌,而是人生的動
力,只要你願意鼓起勇氣理直氣壯地面對它,匱乏將使我們更加茁壯!
1-
.

3 0
3



ハカ

V

"

,
#
」図 ゴ“ 巳指 双


/^
一 、 获・整ー「せ 厂

"
.
,

..
/

.
人類和動物共有一個第三功能,
它與思考和創造ー樣重要,那就是遊戯。
因此在稱呼人類的用語中,
我想把[401110し11(16118 (遊戯的人)記在!401110 511131608 (智人)旁邊・
並與!40010 F^66^ (工匠人)相提並論〇

----- 約翰・赫伊津哈()〇^3〇 !411121053 ) 1


«遊戯的人»(1~!〇^1〇 11161013 )
108 大腦革命的12歩

問題有利於成長,好的問題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解答 。愛因斯坦曾說,
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問問題!今天我在這裡也想問各位一個偉大的問題,
問完我就打算回去找答案。今天我想問各位的問題是:「對人類而言,遊
戲是什麼?」當然我沒辦法給出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然而我今天站在這
裡有兩個原因。
我們從小就被問過無數次:「你長大以後要做什麼?」、「想從事什
麼工作?」、「打算做什麼糊口謀生?」我們常被問到要如何討生活,但
沒有大問我們「你都如何玩?」、「自己一個大的時候會做什麼?」、「空
閒時該怎麼玩オ痛快?」各位應該沒被問過「要怎樣成為一個很會玩的大
大?」然而,大類用在玩樂的時間和工作的時間差不多,而且我們會以如
何玩樂來判定一個大。讓一個大感到幸福的時間就是玩樂的時間。大類是
遊戲的動物,是901^0膈左心(遊戲的大)。因此對大類來說,遊戲應該
成為大生的重要話題,這是我站在這裡的第一個原因。
還有另一個原因。我的孩子每天都下定決心長大以後絕對不當科學家
(大笑)。在我看來,他們成為科學家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大笑)。家
庭出遊時,他們看到我還是黏著電腦不停寫論文,他們應該以為「原來當
科學家就要這樣過一輩子啊I這樣怎麼玩?」我家的小孩長大之後應該就
第四步 對人類而営-遊戲是什麼 109

會明白,不論從事什麼工作,大部分的人在活著時都沒有盡情玩樂。大人
其實也和小孩ー樣喜歡玩遊戲,玩的時候覺得幸福,但在該做的事情和想
做的事情之間,我們大大總是優先把該做的事ー樣ー樣解決,如此度過生
活。不過再這樣子下去可不行,工作與生活保持均衡非常重要。這也就是
時下所謂的「〇^1^6 63131106」---- 工作多少就該玩樂多少。
偉大的問題總是讓人難以招架,不過這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因為「雖
然很難回答,但問題本身就能引起龐大的共鳴」。今天我想跟各位一起認
真思考遊戲的重要性。

遊戲的人類

什麼是「遊戲」?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定義遊戲,我還看過有人說為
遊戲下定義就像為笑話下定義一樣沒有意義。我想簡單地定義遊戲為「ー
種追求快樂、而非追求建設性成果的行為」。我查了一下牛津字典,上面
的定義就是「沒有特定的建設性目標,為了度過愉快時光而從事的行為」。
遊戲非常普遍,從描繪數百年前人類生活樣貌的畫作中也能一窺遊戲
的樣貌。不僅人類熱愛遊戲,小狗小貓也很會遊戲,甚至能超越物種藩籬
與人類一起同樂。我們也目撃過螞蟻玩遊戲,在沒有特定的目的下,一群
螞蟻或一隻螞蟻都可能出現遊戲的行為。從這點來看,遊戲可說是超越物
種的普遍行為。
110 大腦革命的12步

遊戲的許多特徵和工作迥然不同。遊戲是在沒人命令的情況下,因為
自己喜歡オ去做的自發性行為,沒有應該怎麼樣的硬性規定,也沒有必須
產生什麼成果的目標,不必為了比別人更厲害而競爭,自己玩很開心,與
別人ー起玩也開心。遊戲讓參與遊戲的人在過程中愉悅又保持高度專注,
結束後還想再來一次。
約翰・赫伊津哈(!〇!1;111141112111§3)在1938年出版(«遊戲的人»(皿"
んルバ)一書,他在書中強調文明不只來自遊戯,而是它本身就是遊戲。在
崇尚理性主義和樂觀論的18世紀,人們自稱為「理性的人或智人」(9〇.1I〇
5^1^5)。但他明確指出,那是崇拜理性的時代オ有的定義,真正以區分
人類和其他物種的是「遊戲」,而遊戲也具有昇華成藝術和文化的潛能。
赫伊津哈主張"遊戲貫穿了我們的生活色,在人類文明中處處都能發現它
的蹤跡。例如,人在旋轉身體時會感到愉悅,這種生物本性逐步地衍生出
馬戲團,讓簡單的旋轉動作經過提升轉化之後成了藝術。喜歡音樂舞蹈的
人則創發出欣賞歌舞表演的節慶活動。
美國遊戲研究所所長史都特・布朗(&时戏如。、叩)認為,遊戲是一種
最能提升人類創意的行為。他藉由唐納德・赫布(13〇いせ〇.〇晶)多年
前提出的「可塑性理論」,主張「透過遊戲,人類成長為正常的大人」。
赫布是美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主張生活在多元刺激環境下的老
鼠,大腦神經細胞生長出更多的樹突和軸突,兩者之間的突觸串連也同樣
增加。他經由觀察發現,在老鼠生活的籠子裡放入許多玩具後,老鼠大腦
神經細胞的突觸串連會明顯增加。相反地・籠內沒放入任何東西的老鼠,
神經細胞無法正常發育,神經細胞之間也不會進行大量串連。根據這項理
第四步 對人類而,;"遊歧是什麼 111

論,布朗主張孩子可藉由遊戲來學習生存所需的各種人生智慧,並更加熟
悉決策過程。尤其人類的幼年期比任何動物都還要長,這時期可以透過遊
戯學習各種行為模式並充分成長。
聽說一個人如果都不玩只是工作,最後會變成笨蛋。科學家透過研究
證實了這個說法與事實相當接近。不過,我這麼說並不是要各位「買很多
玩具給小孩」。回想過去,我完全想不起自己小時候有玩過像樂高這樣酷
的玩具。我通常不是在巷子裡打棒球,就是和別人打打鬧鬧、玩躲貓貓,
開心地跑來跑去。我小時候曾用木頭做出類似雪橇的東西,光這樣大家就
玩得興高采烈。事實上,讓孩子更有創意的方法是在沒有玩具的情況下,

單純的飼養環境 設置多樣玩具的飼養環境

,女
圖説:比起在刺激豐富的環境下成長的老鼠,在刺激少的環境下成長的老鼠的腦
神經細胞軸突較少,神經細胞之間的串連也較少。(資料:8508)
112 大腦革命的12步

讓他們自己玩,自己發明出玩具。這種時刻,孩子的大腦會變得更發達活
躍。
舉例來說-我們小時候會畫畫、會跳舞,與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發展
出度過群體生活的能力。在孩子學習社會性的時期,遊戲扮演了重要角
色。研究顯示,這段時期若沒有盡情玩耍,未來的犯罪機率會增加五倍以
上,犯下殺人罪行的機率甚至增加十七倍之多。就像電影«閃飆»
5加,功四)中的男主角一樣,只工作不玩耍會讓人變笨變傻,甚至變成殺人
犯。我想說,從今天起「想當年我也好玩過一陣子!」這句話不該只是ー
種炫耀,而是應該成為每個人的成長必經過程。

自發性是遊戲的魅力所在

遊戲具有讓人想繼續玩下去的特性,會讓人上癮。事實上,能讓多巴
胺大量釋放的遊戲都具有讓人上癮的危險性。霸凌他人的遊戲經常出現在
靈長類社會中。換言之,讓別人感到痛苦這行為本身能為人類帶來愉悅。
不過,我們當然不會說這是個好遊戲。如果問霸凌他人的孩子說:「你為
什麼要欺負別人?」他的回答通常是他只是在玩、在開玩笑,只是覺得好
玩而已。這是遊戯具有的陰暗面,因此我們不能推廣世界上所有的遊戯-
我們應該透過遊戲來學習如何和他人相處,這オ是遊戯的目的。
我們的社會對於孩子的遊戲相當寬容,也覺得理所當然,經常二話不
第四步 對人加而,]-遊戲足什麼 113

說地就讓他們盡情玩耍,甚至會帶孩子參加益智遊戲社團,讓他們更有創
意地玩耍。不過上了國中之後一切開始變樣(大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
遊戯伴隨而來的是一種罪惡感,成為只有在期中考或期末考結束後一週左
右的暫時解脫。長大成人後說到去玩,心中的罪惡感更是嚴重。若有人問
「你在做什麼?」,敢理直氣壯地回答「我正在玩!」的大人,更是少數
中的少數。
遊戲是大類的內在本能,也是開發大腦的創造力行為,然而我們社會
為何帶著偏見看待玩樂中的人呢?為什麼期待成年大少玩ー點?我認為,
建立起讓成人可以盡情玩樂的遊戲文化,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事。我們
不該視大人的遊戯為禁忌。
有個針對青少年進行的調查研究,瞭解孩子們對於上學的熱愛程度。
結果發現,孩子小時候並不排斥上學;去學校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事物,
可以唱歌、跳舞,經常有戶外教學,而且與老師情感深厚,因此孩子們對
幼稚園或小學都非常熱愛。當年級逐漸升高,熱情便開始冷卻,並在國三
時降到最低點,上學簡直是到了要命的程度(大笑)。我覺得上學有趣的
程度,取決於自己擁有多少選擇權。在只關注大學入學考試的國中或高中,
感到幸福的青少年當然少之又少。上了大學之後,熱情程度オ多少有些增
加,這應該是因為自己的選擇權多了一些的緣故。
過去參加新進教授研討會時,我曾填過ー份「教授何時最感到開心?」
的問卷。心び丁教授回答的通常是實驗成功時,或論文刊登在著名期刊後
請學生喝杯啤酒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回答,當自己幫助受挫學生找回大生
目標並順利畢業時感到很高興。
114 大腦革命的12步

當時也公開了一份皿I宣學生「在學校感到最開心時」的清單。第一
名是「在社團徹夜暢飲」,接著是學長請客喝酒、和學弟妹喝酒、集體出
遊喝酒、在畢業典禮上喝酒狂歡(大笑)。學生最開心的時候總是有酒相
伴(大笑)。清單裡完全找不到教授兩個字。沒有大和管制自己的大在ー
起時會開心,學生和教授也不會玩在ー起(大笑)。

創新的鑰匙

矽谷有個概念叫做「認真的遊戲」(5^1008 ?|3/)。人類在玩遊戲時
若完全投入其中,就會出現有創意的點子,得到創新的啟發。現代社會可
藉由遊戲得到創新和創意的事實,對企業來說相當具吸引力,企業主也因
此開始嘗試在工作環境加入遊戲的元素。例如在喝酒的場合,大家即使認
真地談話也覺得輕鬆愉快,和工作有關的話題也能順口說出。既然如此,
腦力激盪的會議何不就在酒桌上進行?或是把工作環境打造成遊樂場 ,讓
員エ可以自由地活動?矽谷逐漸變身成像6。號服總部一樣的工作樂園。
要不要再多談ー點腦力激盪會議呢?當公司有突發狀況需要趕緊提出
對策-或針對公司產品需要大家集思廣益時,往往會聚集大家開會。「我
們必須針對〇〇產品提出企劃-該怎麼做好呢?〇〇〇科長有什麼想法
嗎?不然,每個大輪流說說想法好了 !」接著每個員エ開始認真做筆記,
忐忑不安地等待自己發言的時間〇如果中間有大把自己想說的內容先說掉
第四步 對人類而苗"遊戲牡什麼 115

了,心裡就會大嘆「完了!」(大笑)當問到對其他大的想法有什麼意見
時,大部分的回答都類似「這點子聽起來好像不錯」,大概都是些言不及
義的回答。
會議進行一兩個小時後,主席提議休息十五分鐘,先喝杯咖啡再針對
下個議題進行討論,接著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內出現了令大吃驚的情況。
圍繞在咖啡機旁邊的員エ開始閒聊。「喂,那個大說的是不是天方夜譚啊?
那哪算什麼點子?如果想那樣做,得先解決這些問題啊!」這種勁爆的對
話此起彼落。真正重要的想法向來出現在喝咖啡時、發菸給同事抽的吸菸
室內、工作結束後一起喝酒聊天的時候。
實際目睹這種情況的組織文化理論家哈里森・歐文(岳赤0^0)因
而體會,真正有意義的想法與資訊不是來自於開會,而是來自咖啡時間,
他將這個事實應用後,研發出以類似咖啡時間的形式進行會議的方法,也
就是以「開放空間技術」(〇回如(X 丁妙[101。歹)弓I導的會議。過程中,
員エ們手拿咖啡,和同事一起站著談論各種話題,他把過程錄音下來並做
整理,最後安排十五分鐘讓大家共享討論的結果。
這種型態的會議在矽谷獲得高度迴響。對員エ而言,工作場合成為遊
樂場,工作就像遊戯ー樣令人愉悅。人們發現,遊戲能讓創意和創新在偶
然間碰撞發生。這樣的遊戲文化在強調嬉皮精神的矽谷備受重視ー點也不
稀奇。因為他們相信,所有人在横向分工上都扮演著重要角色,藉由彼此
自發性的行為,能發揮友愛同事、互相合作的精神。對於這些自詡要讓宇
宙嚇一大跳的矽谷人而言,遊戲就是最關鍵的意識。
反觀國內企業。我們的企業只是把遊戯等同於創新、卻未帶著這種矽
116 大腦革命的12步

谷哲學的情況下就大聲疾呼:「希望各位把工作想成遊戯,能帶著愉快的
心情工作。我們也試著像矽谷ー樣,把工作和遊戲結合在一起吧!不過各
位不能光玩不做事,一定要有創新。」請問,這麼做真的能產生創新嗎?
如果不是讓人想自發參與的工作,其實很難辦到。把艱辛的工作想成
遊戲的人是變態(大笑)。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並非操之在我的社會裡 ,
體制操控著我們的自由,我們只是接受社會約定成俗的規定。這樣的社會
儘管稱為新自由主義社會,但卻沒有自由可言。雖然我們努力工作有所成
就時會受到稱讚,但在無法努力工作時就會遭受無情的奚落,這就是我們
的社會真相。在這個體制內總是充滿著努力工作的大,而這些大也隨時可
能遭到社會冷落。在沒有真正自由的地方不會有遊戲,當然也就不會有創
意和創新了。

怎麼樣玩最威到幸福?

演講要做結尾了。教授不負責給答案,只負責抛出問題。在這樣的前
提下,今天我問各位的問題是:「對人類而言,遊戲是什麼?」然而,我
卻沒有能力回答各位「所謂遊戲就是這個」。我問各位這個問題的原因是"
這問題正好和「我是什麼樣的存在?我到底是誰?」的問題息息相關。
「你覺得自己一生當中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時候?」關於這問題1最
多人的答案是「小時候在海邊堆沙堡的時候」〇那時候只要一回頭’就能
第四步 對人類而』’遊戲是什麼 117

看到父母心滿意足地看著自己,內心充滿著安全感;而身處大自然之中・
再ー轉身就能看見大海。和遊樂場的設施不同,沒有人硬性規定沙子一定
要怎麼玩,也不用和別大的沙堡比較,自己堆很好玩,與朋友一起堆也很
有趣,城堡沒完成也開心,最後堆出一座酷炫城堡給父母看更開心。光是
玩沙的過程就讓大無比快樂,對於結果不用太在意,反正明天再堆又會堆
出不一樣的沙堡。堆沙堡包含了所有的遊戲本質,當我們完全沉浸在遊戲
本身時感到很幸福,時光也倏忽飛逝。這樣看來,創意、創新似乎與幸福
密切相關。
當我們能自己決定如何運用時間時,仔細觀察自己從事的行為就能知
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大。是自己一個大玩耍?還是與別大一起遊戯?什麼
事情最能讓自己感到開心?這些問題能幫助我們找到頭緒,瞭解自己從事
怎樣的工作型態最能感到幸福。喜歡一個大獨處還是喜歡與別大同樂?喜
歡在現實生活中玩樂還是在虛擬網路上遊戲?喜歡運動型娛樂還是動腦型
娛樂?是理性的大還是感性的大?「我從什麼地方得到快樂?」這問題能
讓我們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我該做什麼オ好呢?」如果想知道答案,
就必須回顧過去遊戲的時光,那些帶給自己快樂的源頭。
我該在什麼地方、與什麼大、從事什麼工作度過生活呢?如果真想找
出這個問題的答案,請不要只專注在工作上,而是試著從遊戲中尋找看看。
當我們同時省察我們的工作和遊戲時,不僅能找到更好的答案,也能在當
中發現真實的自我。
左I


「 :
V

1
-1
:

1

1 1.1

;
奇ぎ.〇



ニス

:; -

.
ぎー
・〕

ーお二」

1

三つ

-
三三
ーー

-
强…

1
世上罕有人真正活著。
多數人只是存在・
ぜ口寸匕而已〇

—奧斯卡・王爾德(〇心「や^1&)

122 大腦革命的I2步

今天演講的主題是「重新整理」。今天到場的各位都曾經想要重新整
理一下自己的人生吧(大笑)?一定有人想換個不一樣的方式生活看看,
也有人覺得該改變些什麼オ行。當然,應該也有人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就
被重新整理的。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在我腦中浮現的重新整理是什麼,人生如何能夠
重新整理,以及重新整理又為什麼那麼困難?我打算從腦科學觀點試著回
答這些問題。比起把科學的研究成果當成事實ーー向各位報告,我更想跟
各位共享過去以來與重新整理相關的科學研究如何對此做出回應。演講結
束後,「鄭在勝教授說人生本來就沒辦法重新整理」、「鄭在勝說這樣做
可讓人生重新整理」這類斷章取義式的言論,也請各位稍微控制一下(大
笑)。
今年我最關心的問題是該如何度過四十幾歲的人生。我帶著想重新整
理四十歲的企圖,寫下自己心目中四十幾歲時一定要遵守的項目,其中一
個就是提早準備好演講資料。事先準備資料可以把演講做得更好,但我每
次都因為其他工作拖到演講前一小時オ把資料準備好。我覺得這不是個好
習慣,決定以後不再犯這個毛病。可是各位知道今天的演講資料我在什麼
時候準備好的嗎?在演講前五十分鐘。我想傳達給各位的一個訊息是:「人
第五步 我們的腦町以|"重新整理」聘 123

生要重新整理真的很難。」(大笑)

希望人生重新開始的欲望

如果人生是一台電腦,有很多重新開機的方法。首先,最簡單的是把
電源插頭拔掉,讓它重新啟動。電腦運作不順、畫面突然停止時,最好是
強制關機後重新開機,或是按下F5鍵,也就是重新整理(海心2的快捷
鍵。有些人需要的是按下F5鍵之後讓畫面重新更新,也有人想強硬地按
下重啟( 心5)鍵,直接讓大生重新開始。最激烈的是希望自己的大生像
重新格式化的硬碟ー樣,把過去人生的所有軌跡全部刪除,到一個完全陌
生的地方重新開始生活。
我認為,重新整理就是這些各式各樣欲望的集合。「這種程度達到更
新的水準?」、「這應該是重新啟動了」或是「如果想重新格式化我的人
生,該怎麼做呢?「等等,「重新整理」就是綜合這些欲望的概念,這麼
想各位就能理解了。每個人有想重新整理人生的欲望,這是很自然的。當
我們回想人生過往卻只剩下悔恨時,就會產生想重新開始的念頭。
不過,每個人想重新開始人生的強度不同。舉例來說,想重新整理日
常生活的人,希望改掉自己不好的生活態度或習慣,像是沉迷電玩或酒癮、
菸癮等。在愛情方面希望重整的人也很多,大多是想換男女朋友,或是想
改善與愛大之間的關係。也有大覺得「我只要一陷入愛情就會做出類似的
124 大腦革命的12歩

行為-每次分手都決定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ー與人交往之後又會重蹈覆
轍-因此希望自己在愛情方面能再次升級更新。」職場生活也是ー樣,會
產生希望恢復信譽或重建與他人之間關係等欲望。
所以,每年1月1日我們都帶著各式各樣的覺悟,許下了「新年願望」,
期盼能在各方面重新整理。之後在農曆年時又再下一次決心。「唉呀,過
去真的沒做好,再給我一次機會吧!」但還是失敗。大約到了夏天,「一
年已經過了一半,從現在起該振作精神了。」於是又再整理了一次。到了
10月,心已經涼了半截,想著:「今年沒剩幾天了,我怎麼還沒有改變呢?」
這時再次燃起重新開始的熱情,又做了一次宣誓,然而依舊失敗,只好虛
脫無助地迎接11月。到了12月,深深自責一年都已過去卻一事無成,於
是決定從明年1月1日起再重新整理這所有一切,便開開心心地準備度過
聖誕節和跨年晚會。各位應該會覺得,其實自己在去年和前年也都是在這
種模式下度過無法真正重新整理的每一天吧(大笑)。
年初時想重新整理的人,會寫下很多項目吧?平常可能會偶爾拿出來
看一看,並安慰自己還有很多時間,或是花些時間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可
能辦到。到年底時,オ恍然大悟原來年初定下的新年目標是這麼地天真無
謀。不過,在迎接1月1日時又會再次寫下新年決心,而內容與去年寫的
差不多!「本來決定在去年減肥的,今年一定要減肥成功!」「什麼?體
重反而更重了?」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吧?我說的是我個人的經驗(大
笑)。看來應該有很多大的生活經驗跟我很像(大笑)。
有科學家專門研究「新年下的決心為什麼終究難以實現?」。根據他
們的研究,約有77%的大會實踐自己的新年願望一個禮拜,大部分大則會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币新密理」喂 125

徹底放棄。實際情況是,決心只不過是決心而已-生活並沒有因此大幅改
變。只有大約19%的人能堅持做到新年願望並持續兩年左右。然而,這並
不代表所有人都無法實踐自己新年下的決心。根據我的觀察,能被貫徹的
新年決心當中,很多是類似「今年要交到男朋友」這種項目(大笑)。有
些大是突然交到男朋友,他們等於是在不經意之下就被納入達成新年願望
的百分比當中。因此更精確地說,我想應該只有10%左右的大真的很了
不起地堅持了自己的新年決心,而在座的各位,應該是包含在上面提到的
77%或90%的大・就像我ー樣(大笑)。

在中式餐廳都點些什麼

新年願望無法做到的原因到底何在?重新整理真的那麼困難嗎?大生
為什麼不能重新啟動?對於這些問題,我想告訴各位:「無法做到新年決
心是再理所當然也不過的事,我們大腦的設計就是如此。」因此,我們都
不必過度自責。大生如果想重新整理,到頭來還是必須改變自己的想法與
行動,讓扮演中樞角色的大腦能用其他方式處理資訊並採取行動,然而這
並不容易。
我的研究室最近做了一個實驗,我想藉由這個例子告訴各位讓人生重
新啟動是多麼困難的事。我和學生進行這個有趣的實驗共三年半的時間,
我們把這個實驗叫做「老男孩(〇几6〇7)實驗」。各位還記得電影«原罪
126 大腦单命的12步

犯»(0以8り)中的著名場面嗎?吳大修莫名被關在一個旅館房間內十五
年,這十五年當中"他只吃中式餐廳外送的煎餃維生。電影情節就設定在
這樣痛苦的背景之下。
但我的想法不同,我會比朴贊郁導演更仁慈些,每餐不是只給他煎餃,
而是會給他四種食物做選擇,叫他從炸醤麵、炒碼麵、煎餃和炒飯當中選
ー樣來吃。那麼這十五年他會用什麼模式選擇餐點呢?人類選擇食物的模
式有什麼特徵呢?為了做這個實驗,我們的實驗室到現在為止還在召募受
試者,而目前還沒找到願意接受實驗的人(大笑)。願意報名這個實驗的
人,我們會提供十五年的免費食宿(大笑)。
在尋找受試者期間,我們先針對老鼠做了這項實驗。首先,我們讓老
鼠住在箱子裡,箱子裡面有四個按鈕,老鼠按下任一個按鈕,都會出現小
小一塊、營養成分ー樣的飼料,但飼料的香氣各有不同,分別是咖啡、巧
克力、香蕉和肉桂等四種香氣。從營養角度看,不管吃哪一種飼料都沒有
差別。我們實驗會在老鼠每次按下按鈕吃東西時,將牠們吃的種類、吃的
順序以及最常吃的種類等項目自動記錄下來。
老鼠一天大約吃兩百餐,因為牠們體型很小,所以採少食多餐策略。
雖然只吃一點點,但很快就會消化,之後又要找東西吃,而且牠們的皮膚
會消耗許多熱能,所以必須不停地覓食。老鼠是夜行性動物,清醒的時間
主要是晚上,所以牠們會在清醒時分努力吃那兩百餐。老鼠兩三個月當中
的用餐次數,大約是大類十五年的用餐次數"因此我們把老鼠關在箱子裡
大約三個月,提供牠們免費食宿,結果得到了以下的實驗結果(大笑)。
實驗結果如上圖所示。各位在看這個實驗結果時可能會覺得頭痛-但
3?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诉所常理」鸭 127


選擇率

選擇率
1
(
% (

) )
4
0-
1


20

10


10


1 4
優先順序(询〇 優先順序(な业)
圖説:圖為老男孩(〇旧8〇^)的老鼠實驗結果。入是按照老鼠選擇飼料的優先
順序次數毒成的長條圖。老鼠的總用養次數中,約有50%是選擇第一順位的飼
料,隨著優先順序下降-選擇率呈現遞減一半的超勢。8是依照此結果繪製而成
的對數座標圖,可看出老鼠選擇飼料的方式具有數學特性。

是像我這種物理學家就覺得「真是太美妙了」(大笑)。讓我來告訴各位
這個圖的美妙在哪裡。實驗結果顯示,老鼠白天不大吃飼料,主要在晚上
吃。此外,我們也發現老鼠對氣味有明確的偏好,牠們不是隨便選飼料吃。
有些老鼠特別喜歡咖啡香氣,有些老鼠喜歡巧克カ香氣,有些老鼠則喜歡
肉桂香氣。每隻老鼠雖然各有不同偏好,但牠們都有最喜歡的、其次喜歡
的、第三喜歡的和最不喜歡的香氣順位。而其中喜歡巧克カ香氣的老鼠最
多,喜歡咖啡香氣的最少,這些實驗結果都無可挑剔。
再來看看這兩張美妙的圖表。入是按照老鼠選擇的優先順位繪製而成
的飼料選擇率長條圖。不管老鼠是喜歡咖啡香氣還是巧克力香氣,只要是
128 大腦華命的!2步

牠最喜歡的香氣・我們就標示為「排名第一」。我們發現,老鼠的總用餐
次數中・有一半(也就是大約50%)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飼料來吃。「排
名第二」的飼料被選的次數約為排名第一的飼料的一半〇而排名第三的飼
料又是排名第二的一半。排名第四的飼料又為排名第三飼料的一半。老鼠
在三個月內每天吃兩百餐,將所有用餐次數加總起來之後,出現了極正確
的遞減分布趨勢。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一隻老鼠身上,而是觀察好幾隻老
鼠的用餐紀錄,都反覆出現類似的選擇模式。我們把數據繪製成對數座標
圖,出現了像6圖一樣的直線。是不是很美妙呢?各位不覺得很神奇嗎?
(大笑)
老鼠看起來好像沒什麼想法,但奇怪的是,排名第二的飼料吃的次數
竟是排名第一的飼料的一半,排名第三的選擇次數是排名第二的一半,第
四喜歡的又是第三喜歡的一半,如此可知老鼠選擇飼料的方式相當具有數
學特性。看起來像是隨便選來吃,但連老鼠也都不知道自己在做選擇時,
其實是非常精確地在做計算。
接下來的結果更有趣。舉例來說.假設有隻老鼠前十次都一直選咖啡
口味的飼料吃,那麼第一次會選什麼來吃呢?前十次都吃咖啡口味後,
第十一次也選咖啡飼料吃的機率有多少?根據實驗結果,機率是80%。第
十二餐會吃什麼呢?再選珈啡飼料吃的可能性是83%。第十三餐吃咖啡飼
料的可能性是85% 〇
過去我們的認知是,如果長久一直吃某種食物,下ー餐當然會選擇不
ー樣的食物。但老鼠反而是繼續選擇同樣食物的機率越來越高。換言之1
牠們不太想更換食物。這個結果和我們的直覺相反。如果是經濟學家,他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页新整理」眄 129

們會預測老鼠在吃完巧克カ飼料之後,接下來再吃巧克力飼料時的滿足感
會降低,而讓老鼠選擇其他飼料,這稱為報酬避減法則(13^ 〇? 81^101^1^
心I”皿),所以繼續選同一種食物的情況應該不太會發生。然而,我們的
實驗結果正好相反,為什麼會這樣呢?

目標導向75.習慣導向的行為模式

老鼠從行動、判斷、決定到付諸行動的過程當中,大腦有兩個部位運
作得最明顯,尤其在必須重複選擇某件事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各位在生活
中常常做的行為,也是由這兩個部位來運作。其中一個是「目標導向系統」
(铮疝出興心!ッ心・即先思考自己現在做這件事的結果,確認目標之
後再去尋找可得到最大報償的選項。例如,假設各位和自己的男女朋友去
義大利餐廳,菜單裡全都是義大利文寫的餐點名稱,而你必須從中選出最
好吃的食物,此時大腦的目標導向系統就會活躍地運作。「現在該吃什麼
才能擁有最佳的美食體驗呢?」你可能會不停地向服務生詢問,想努力做
出最好選擇的大腦系統就是這個。
另一個是「習慣系統」(&%ッた〇!)。在反覆執行日常生活的任務時,
因為已經知道選擇的報償結果,比起提升目標的最終結果,大腦更想減少
認知上的努力。當我們大概知道選擇的結果後,從下一次起,比起做出更
好的抉擇,我們會傾向做出同樣的選擇,以減少做抉擇時的煩惱。這個系
130 大腦不命的12步

統就是做出習慣性選擇的部位。如果在義大利餐廳點餐是出於目標導向系
統,那麼在家常飯館點「兩個招牌飯」的大腦系統就是習慣導向的系統,
因為此時根本不想看菜單考慮吃些什麼,而是寧可吃老闆決定好的最拿手
飯菜。當我們處在必須重複選擇的情況下,再次選擇相同選項的可能性極
高。
越是重要的決定,越是第一次嘗試作答的問題,各位的目標導向系統
運作得越是活躍。但如果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發生,此時結果便不再
重要,而是變得不怎麼想在抉擇上耗費力氣。習慣系統讓人可以用最少的
努力得到可預測的結果。習慣透過固定的行為模式,幫助人們輕鬆做出選
擇。我們的日常生活往往一開始是目標導向的行為,之後就逐漸轉移成習
慣模式。
這個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到中式餐廳總是
難以抉擇「要吃炸醬麵還是炒碼麵」,這是韓國人永遠無法解開的疑惑。
但是我們的實驗結果告訴各位,選擇炸醬麵還是炒碼麵的問題一點都不
難。事實上・在我們的頭腦裡,對於到底要吃炸醬麵還是炒碼麵早就已經
有答案了,也就是「我主要是吃〇〇麵」的答案。如果這個問題真的是「人
類的重要議題」,當「炸醬炒碼綜合麵」出現時,這問題應該可以迎刃而
解吧。如果可以同時吃到炸醬麵和炒碼麵,還有什麼比這更厲害的選項
呢?但事實上,在炸醬麵、炒碼麵和綜合麵三種選項當中選擇綜合麵的人
不超過!5% 〇
根據問卷調査結果,在中式餐廳吃飯時,點炸醬麵的人約有50% -點
炒碼類的人約占23%,幾乎是炸醬麵的一半。點炒飯的人則占了12%,約
第五步 我們的鹰可以’重新整理」礎 131

是選炒碼麵人數的一半。各位現在也試著想想看,在炸醬麵和炒碼麵之中,
你是否已經有特定的答案了呢?

大腦節能的方法

我們不想每次到中式餐廳點菜時都傷腦筋,回家時不想每次都為了找
出最便捷的路而苦惱,這就是「習慣的力量」。要找到更快的路,就必須
努力使用大腦的認知能量,然而比起這麼做,大腦更想把力氣用在其他地
方,甘願坐在捷運上滑手機或看書。各位想一想到目前為止,自己在中式
餐廳享用炸醬麵的次數和炒碼麵的次數。大部分的人除了點上一碗炸醬麵
或炒碼麵,還會加點一到糖醋肉吧。各位回想一下中式餐廳菜單上的餐點
種類。在琳琅滿目的菜單中,有多少是我們吃過的呢?我們以為自己有很
多選擇,但實際上選擇相當有限。這是因為我們不想冒險,我們的大腦不
想花力氣在那些地方。炸醬麵和炒碼麵並非人類永遠的疑惑,我也不是為
了回答這問題而進行這項實驗的,不過我們的研究結果正好為此做出了解
答ーー人類的大腦原本就設計成這樣 。
人類大腦的重量不到全身重量的2%,但使用了我們攝取能量的
25%。換言之,當我們在想事情或花腦筋思考時,過程中消耗了相當多的
能量。也因此,我們的大腦會盡可能地減少能量的消耗。比如說,假設各
位在自己的右手上綁一個十五公斤重的啞鈴,那麼你會怎麼度過一天呢?
132 大腦革命的12步

應該會盡量少用右手,所有事情可以的話都盡量讓左手來處理。到了傍晚,
右手已經沉重到無以復加,更是能不用就不用,因為使用右手會消耗很多
氣カ。大腦也是一樣。使用大腦必須消耗很多能量,因此我們會盡量藉由
習慣來決定事情,以減少使用在認知活動上的能量。
我們的身體也是ー樣,為什麼人們這麼不喜歡運動?因為不想把能量
使用在移動身體上。為什麼我們討厭思考?因為思考會讓大腦使用許多能
量,讓人感到厭煩。所以有人的生存策略是「在不消耗能量的原則下度
日」〇
以減少能量消耗的方式生活,能提高生存的機會。因此,少量消耗能
量的策略是很普遍的方法,而能持續移動身體進行打掃、搬動家具、找事
情來做的人真的非常了不起。他們能這樣生活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們在
消耗能量的同時也感受到某種喜悅。能讓人感受到喜悅的事情,對每個人
而言不盡相同。人們對於自己喜歡的工作會甘之如飴地投資能量,但對於
那些不覺得重要的事,就會用習慣的方式來減少能量消耗。
還記得三一冰淇淋「讓顧客盡情挑選口味」的宣傳嗎?他們的行銷策
略是讓顧客在一個月三十一天當中每天吃到不同口味的冰淇淋。然而,請
問大家在三一冰淇淋消費時,真的每次都會挑選不同的口味嗎?在場有人
三ー-一種口味都吃過嗎(大笑)?一般顧客都是從四、五種口味中挑選ー
種來吃。因此,在三十多種冰淇淋當中,其中八種占了每日銷售額的80%
以上。事實證明,大部分的人不會花カ氣在挑選上,而是直接點常吃的那
幾種口味,因為我們不想在冰淇淋店裡傷腦筋。我的研究結果同樣顯示出
挑選東西吃其實一點也不有趣。
第五步 我們的腦イ以’重新整理」弗 133

我們的大腦傾向於節省能量的消耗,喜歡做的事也相當有限。「習慣」
參與了我們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讓我們不用消耗什麼能量就能維生。喜歡
到處尋找美食的人,一到中式餐廳看到菜單上的照片時就忍不住驚呼:
「哇!這是什麼菜?」然後開始挑選各式菜餚。但是大部分的人並不太喜
歡消耗認知上的カ氣在選擇食物上,久而久之我們的生活就成了「習慣」
的天下。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喝一杯咖啡,搭上地鐵後就開始滑手機看臉書,
規律的生活就像被釘在木板上一樣周而復始,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振幅」。

我的生活振幅有多大

請檢視看看自己生活的振幅,我指的並非個人的行動範圍。首先,我
們把常常見面的人名寫下來,我說的不是那些工作上必須碰面的人,而是
你在生活中努力經營關係的人。數ー數名單後會發現比想像中人數要少。
人類學家羅賓,鄧巴(1^〇61〇以板。說,一個人最多認識ー百五十名熟人。
各位覺得呢?我們被忙碌的生活追趕得團團轉,結果連想維持猴子(七十
至八十)水準的社會關係也變得很困難。
各位有穿各色衣服的自由,但是回家打開衣櫥看看你衣服的顏色振幅
有多大呢?大部分都不會太大。喜歡穿各色衣服的人,在顏色方面的振幅
相當寬廣。這樣的大特別注意流行趨勢,對他們來說不同的穿著能帶來個
別的回報,因此在挑選衣服時是目標導向系統在運作,而非習慣系統。大
134 大腦革命的12步

部分的男生在這方面完全相反,衣櫥裡通通都是牛仔褲,衣服色系只有兩
種。一旦說:「這件好像很不錯!」就會聽到:「你已經有這種顏色的衣
服了 !」這句話我已經聽了四十年(大笑)。我的衣櫥裡有一堆類似的衣
服。雖然有各種選擇,但人們在生活中並不會去探索每一個選擇。
這時候大家オ發現:「啊,原來我在顏色選擇上的振幅這麼小」、「原
來我在接觸人這方面振幅這麼小」、「原來我的生活十分單調,興趣也很
貧乏」。晚上吃宵夜看起來不是也有很多選項嗎?結果差不多,就是雞排、
鹽酥雞等等,這樣的人占了絕大多數。人們對於關注的事物會非常仔細地
東翻西找-至於不關心的事物根本不會花心思在上面。
這麼說來,重新整理的困難在哪裡呢?若要重新整理,就必須改掉許
多習慣。改變習慣必須消耗能量〇在新習慣養成以前必須進行探索,在習
慣建立以前必須反覆行動,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各位的新年願意不
得不一再失敗,各位的生活和昨日沒什麼不同,去年的今天也是踏著相同
的步調。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做?這麼做,讓我們可以預測自己的大生,令
我們感到安全。
習慣性的行為,也清楚呈現在需要豐沛熱情的「愛與被愛」行為上。
我們付出愛的過程會經歷各種狀況,每一次談戀愛失敗後又會遇見其他
大,反覆多次的經驗能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大。每當想起自己挫敗連連
的戀愛史,就會下定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讓我們變得更寬容,更願
意配合對方而努力付出。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談戀愛時我們的行為總會有類似的模式。看電
影、吃飯、喝茶、送對方回家、分手〇戀愛的流程大致雷同,就連想做點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1'页新整理」略 135

新嘗試也跳脫不了窠臼。「我們好久沒看電影了」、「我們好久沒ー起
〇〇了」,想做點些不一樣的,卻仍然在死板的模式中談每一場戀愛。連
愛情也能變成習慣,可見習慣左右我們生活的力量有多強大。年紀越大,
這種傾向就越嚴重。
各位的生活振幅到了四十歲以後可能會比二十幾歲時小,尤其在超過
六十歲以後,振幅更是大幅縮小。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的分析,人們年紀越
大,越不喜歡和其他大聊自己的政治傾向、自己的經濟條件以及自己的審
美觀。
我們小時候交朋友根本不會在意對方是富是貧,在政治議題上若與自
己立場不同,還會邊喝酒邊跟對方議論,這麼做的時候也總是樂在其中。
當自己的世界被其他人打開時,自己的世界觀也變得越發清晰明確。在審
美觀方面,剛與朋友交往的期間,會說:「託你的福,今天我第一次聽到
盤索里這種淸唱樂曲」、「因為他的關係,我第一次去看芭蕾舞表演」等
等,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但隨著年紀增長,我們主要關心的議題轉變成
理財或是幼兒教育,一旦對方的經濟條件與自己不同,話匣子就很難打開,
要說出真心話更是難上加難。敏感的政治議題容易引起爭論,在快速打探
出對方的政治色彩之後,如果對方立場與自己不同,接下來就會避免提到
政治相關話題。審美觀的部分也大同小異。
「那種事我オ不做!」非常多的長輩有這個口頭禪。我們的社會逐漸
高齡化,許多人預測銀髮族產業將不斷成長,以老年人口為主的消費階層
即將登場,然而這個預測遲遲未能實現的原因是什麼呢?這句口頭禪說明
了一切。長輩們不會做新的嘗試,他們總是購買過去購買過的商品,衣服
136 大腦革命的12步

也總是穿過去穿過的品牌,如果不是健康相關產業,很難有大幅成長。這
是因為年紀越大,生活振幅變得越小、越固定,重新整理也變得越發困難。
習慣就像一個安逸的舒適圈,讓人可以享受平靜可預測的生活。反過
來說,若想脫離習慣的圈圈,就得費勁地付出努力的代價,這也是重啟人
生之所以困難的原因。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重新整理,就是試圖從壞習
慣、從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跳脫出來。如果自己沒有強烈意識要與不同
領域、不同興趣的人接觸,那麼與這些人碰面的機會便會逐漸減少。我們
必須意識到的是,若不去克服心中的不適,與新認識的人對話,那麼讓新
想法進入我們生活的機會將逐漸減少。我們若不帶著覺悟打破自己的習
慣,重新整理將會逐漸變得越來越難。首先,應該移動到一個能讓人生全
然翻轉、新鮮刺激的地方,接著自己才能順利地從壞習慣以及制式的生活
中跳脫出來。

匱乏有助於重新整理

重新整理為什麼困難?重啟人生為什麼不容易?顯而易見地,原因就
在於缺乏必須重新整理的理由。我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因此必須讓不喜歡
的部分變成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我們才能從中得到樂趣 。為了得到這份
樂趣,就必須努力,必須付出相對的カ氣,然而內心深處卻沒有十足的意
願去消耗這麼多的カ氣,這是因為找不到非重新整理不可的迫切理由,才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重新整理」噌 137

導致一次又一次以失敗收場。新年決心為什麼總是失敗?因為明年又是新
的一年啊!
那麼,能成功重新整理的唯一途徑是什麼呢?能達成新年決心的方法
是什麼呢?就是當我的人生再也不會有另一個新年的時候。如果只給各位
一年的時間,那一年將會是完全重新整理過的生活。看看周邊成功重新整
理的人吧!那些因為心肌梗塞突然昏倒,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後起死回生
的人,他們立刻戒掉不知喝了幾迎的酒、戒掉菸,換成去爬山。若非面臨
生死關頭,習慣很難說改就改。試圖產生這種迫切感,就是能讓我們重新
整理的首要步驟。
如何才能產生迫切感呢?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大致上與發生不幸
的事有關,像是突然大病一場或是看到身旁的人過世,於是產生「不行再
這樣生活」的念頭。面臨失業或是遇到像以前ー樣生活再也活不下去的事
情時,就能促使我們重新整理生活。然而,因為生活突然發生劇變オ被迫
重新整理生活,這樣的方式並不理想。我們該怎麼做才能不必經歷不幸的
遭遇,只感受到那股到非做不可的迫切性呢?如果行得通,那將會是最聰
明的重整秘訣。我在前面的演講曾經提到「既河。N!而,勿忘你終將死
去」。我常常使用這個方法,各位也可以試著用用看,絕對有幫助。
138 大腦革命的12步

—人類的高階能力
後悔—

正因為我們懂得後悔,所以我們具備讓人生重新啟動的能力。我想問
大家一個問題:失望和後悔的差別在哪裡?各位在生活中都能正確使用失
望和後悔這兩個單詞,但請區分看看什麼是失望,什麼又是後悔?失望之
後產生的感受是後悔嗎?失望和後悔常常相伴出現,但從神經科學的角度
看,處理這兩個語詞的大腦區域完全不同。
神經科學家對失望的定義是:當結果不如自己預期時所感受到的負面
情緒。失望是在不斷預測某事物之後,因為預測結果和實際結果出現落差
而得到的痛苦。許多動物都會做出失望的反應,因為這些動物都會有期待。
有個很有趣的實驗可以當做例子。各位想像一下我正拿著小黃瓜站在
猴子面前,有隻猴子撿起小石頭給我,我收下小石頭後給了牠ー根小黃瓜。
接著,牠旁邊的猴子也向我走過來,給我ー顆小石頭,我也給牠ー根小黃
瓜。然後,剛オ在牠旁邊的第三隻猴子也向我走來,並把牠的小石頭給我,
這次我給的是比小黃瓜還甜美的葡萄 ,猴子開心地跑開。此時又來了一隻
猴子,遞給我ー顆小石頭,不過我給牠的是小黃瓜,那麼這隻猴子會有什
麼反應呢?牠把我給牺的小黃瓜扔給我(大笑)。這說明了什麼?動物在
行動時也是有所期待並且會做預測的,牠們在行動後會比較所得到的東
西。如果結果不如預期,就會出現負面的情緒,做出類似向我扔小黃瓜的
舉動。
後悔就不同了。假設我可以選擇入也可以選擇8 -但我最後選擇了 X,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重新整理」明 139

並且看到了做這決定之後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在腦海裡進行「萬ー
選擇的是6,會産生什麼結果」的模擬推演,在比較兩者結果後,倘若當
初選擇的結果比蛟不好,我便會感到後悔。
換言之,我在預估「選擇入會有這樣的結果」後做出選擇,當結果不
如預期時,感受到的負面情緒是失望。但在選擇入之後,腦中又對選擇8
將發生什麼事進行模擬並產生預期結果,兩者比較後若發現現實的結果比
較差時,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就是後悔,也就是「早知如此就不選擇入,而
是選擇^」。
為了感到後悔,我們需要在腦中模擬推演「當選擇自己沒選的那個選
項時會發生什麼事」的能力,這是一種非常高階的能力。長久以來,我們
以為擁有「後悔」情緒和行為的動物只有人類,但在幾年前有篇關於「猴
子也會後悔」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丽皿阻“3加任)期刊上。
不過,目前地球上只有靈長類動物憧得後悔,蚱蠕或許會感到失望,但不
會感到後悔。
如果有人說想度過不會後悔的人生,對像我ー樣的腦科學家來說,聽
起來等於是在強烈宣告「我將不使用我前額葉的模擬功能」。對於自己選
擇之外的選項不再多做考慮,其實是很愚味的態度。我覺得人類擁有後悔
的能力,為的是要我們透過模擬好在下次遇到類似狀況時做出更好的選
擇。我們會因為做了錯誤的決定而感到後悔,但反省自己的決定並讓自己
減少後悔的過程才是正確的態度。為了度過沒有後悔的人生而從不向後看
的態度,其實並不可取。
我們反而應該多多運用模擬各種選項的大腦功能。萬ー各位不幸死
140 大腦革命的I2步

去,將會發生什麼事?想必各位的模擬推演一定十分生動。如果我罹患痛
症將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我發生車禍將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我現在就這樣
死去,有誰會感到傷心?我的財產該怎麼處理?我的工作該怎麼辦?我還
沒做完的事該怎麼辦?我的朋友會怎麼評論我?我們可以在腦中進行這些
模擬推演-因為各位都是殿長類(大笑)。從這些模擬推演中,我們能感
覺到「啊,這樣子不行!」的迫切感。後悔可以產生迫切性。事實上,這
也是我重新整理的一個方法。各位需要時不妨試著使用「〇 N4。廿」
(勿忘你終將死去)的策略看看。
讓自己去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也是一個好方法,比如轉學或是出國留
學。生活環境改變的時候,自然就能做到重新整理。在新環境裡找住處、
找車子、找家具……生活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全部重新啟動。對有些人而言
這是很大的壓カ,因為必須從穏定的生活狀態中脫離出來。不過,這樣的
生活某天終究還是會成為新的日常,在安頓好之前各位盡情地享受短暫的
混亂即可。
ー開始在新環境裡會感到不知所措,但在生活各個面向ーー安頓好了
之後,就能感受到新環境帶來的喜悅。不知不覺這一切又成為例行生活作
息,從此便在日常作息帶來的舒適感中度過安穩而日復一日的生活。經過
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又想跳脫日常生活,此時得再次費盡苦心,於是又出
現夢想出走、旅行或努力尋找新的職場等狀況。請各位仔細想想「這當中
自己最喜歡哪個階段?」,如此觀察自己屬於哪一種人。
覺得新環境太過混亂並感到厭惡的人,應該就不用刻意努力就能達成
重新整理的期望,因為他們覺得日常作息的舒適感更重要。也有人受不了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重衍骼理」明 141

日常作息的安逸與穩定,一旦覺得自己適應新環境了,就想要離開。還有
人每天都夢想著要從日常生活中脫離出來,這種人不用做太多努力就能做
到重新整理,因為他們只要把夢想化為行動即可。大部分的人處於中間的
某個地帶,心裡想著要從日常生活中脫離出來,卻缺乏脫離出來的努力。
這樣的人覺得新環境帶來的快樂很少,卻又感覺不到伴隨日常生活而來的
安逸舒適。沒有一個正好想去的地方,卻又很討厭自己現在的狀態。

開放20%的人生

最後我用一個實驗做為今天的總結。心理學叢書經常會提到這個實
驗’在蓋瑞-哈默爾(6ワ岳函)和〇.に普哈拉(〇て!5!"血1如)合著
的«競爭大未來»(6"袂/Iめ"幻仞湖(?凡〃〃そ)一書中也介紹過這個實驗,但
是坦白說,這個實驗並沒有真正被操作過。在科學家心目中這是個傳說中
的實驗,是「長久以來大家相信實際操作過,但卻不曾真正被記錄在論文
當中」的實驗。這個實驗猶如一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關於習慣養成的觀
點與洞見。
這個傳說中的實驗是:一群動物行為學家借了一個動物園的圈舍,在
裡面架起一支長竿,並在竿子頂端掛了一串香甜可口的香蕉。實驗者將餓
了兩天的四隻猴子放進圈舍內,猴子們ー看到香蕉便立刻開心地衝上長竿
上方。正當爬到最上面、手就要碰到香蕉的時候,實驗者用水管向猴子噴
142 大腦单命的12步

水・由於猴子很討厭水,被水噴到之後全都倉皇逃開。在接下來的一整天
當中・猴子們都只是盯著香蕉看,完全不想嘗試再爬上去拿香蕉。
第二天,實驗者將四隻猴子當中的兩隻猴子帶離圈舍,再放入兩隻新
加入、已經餓了兩天的猴子。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新加入的兩隻猴子
看到長竿上的香蕉後,立刻瘋狂地爬上去,這時前一天進來的兩隻猴子由
於知道爬上去之後會發生什麼事,也跟著爬上竿子,把前面兩隻新來的猴
子拉下來,甚至抓住那兩隻不知情的猴子,朝牠們身上打了下去,不希望
牠們被水噴。
第三天,實驗者把第一天進來的兩隻猴子帶離圈舍,再放入兩隻新加
入、餓了兩天的猴子。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新加入的猴子看到長竿上
的香蕉一定也是瘋狂地爬上去吧?問題是第二天進來的猴子雖然不知道爬
上竿子會發生什麼事,但牠們曾經爬到ー半遭到阻止,現在牠們會有什麼
反應呢?
根據實驗結果,牠們同樣也跟上去把新加入的猴子拉下來。按照牠們
曾經被抓住挨打的經驗,牠們也同樣阻止那兩隻新加入的猴子爬上去,即
便牠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隔ー天,實驗者在四隻猴子中任意挑選一隻帶離圈舍,再放入一隻新
加入的猴子,結果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新加入的猴子飛快地爬上長竿,
其他猴子則是阻止牠這麼做。經過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之後"圈舍裡
持續上演相同的劇碼。有趣的是-從第二天起,實驗者已經完全把水管移
除,就算猴子爬上竿子吃香蕉也不會發生任何事。
這是一個包括猴子在內的勰長類動物在組織當中如何生活的縮小版實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重新整理」贿 143

驗。換言之,人類應該也相差不遠。如果是一隻理性的猴子,當牠想爬上
竿子時遭到阻止,應該會提出「為什麼阻止我?」的疑問,但猴子並沒有
提出這樣的質疑。各位如果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不只猴子不會提出質疑,
人類也同樣不會這麼做。新員工進入公司後向前輩們學習工作內容時,我
們很少聽到有新員エ問:「不對,這個為什麼要這麼做?那樣做不是更
好?」大部分的新人都是看眼色辦事,以為這裡就該這樣處理事情,自己
只要安分地學習組織的運作方式就好。這樣的人組織適應カ很強。
「事實上,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那麼,我們要不要派一隻
上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因為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再派一隻緊跟
在後面保護牠,我們在下面用板子撐著,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要這
樣開會討論オ算是理性的猴子吧?爬上去之後如果真的被水噴了,大家會
說:「原來是因為這樣才不讓我們上去啊!」如果上去之後什麼事都沒發
生,大家只要開心地分食美味的香蕉就好了。但是猴子們什麼都沒做。或
許人類的反應不是這樣。如果公司新員エ提出「這個為什麼要這麼做?」
的質疑,舊員工將絲毫不留情面地說:「喂,這裡就是這樣,你跟著做就
對了。」
在面對今天的問題、明天的問題時,我們會沿用昨天學習到的知識、
思考方式、想法、固定觀念以及習慣,藉此解決問題。這樣的策略稱為「利
用知識」(昧5。血れ。1】)。將過去的知識和經驗應用在今天的問題上,可
以得到可預測的結果,這當然是組織中的首選策略。各位同樣也會這麼做。
當公司發生問題時,我們有時候會參考前人使用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因
此利用知識的策略相當重要。
144 大腦革命的12步

反過來,先仔細盤點目前可以選擇的選項有哪些,再從中選出能產生
最好結果的選項,這樣的策略稱為「方法探索」(就区財阳。!〇。儘管從
未使用過的方法有失敗的可能,但也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雖然無
法保證絕對可以成功,但我們能夠有所創新,都必須歸功於方法探索的過
程。
各位必須帶著過去的經驗和學習過的內容去面對人生每個當下的挑
戰,但我想建議各位開放10 - 20%的人生進行全新的探索,如此才能嘗
試過去從未做過的事,感受全新生活帶來的喜悅。如果只是用過去的方式
解決問題,雖然可以得到快速、有效、安全又可預測的結果,但卻無法獲
得新方法帶來的喜悅與驚喜。建議各位可以在80〜90%的人生中採用已
知的方法,在其他1〇〜20%的時候採用方法探索的策略。當各位去公司
前方的中式餐廳吃飯時,雖然可以聽信前輩的建議:「這家餐廳糖醋肉很
好吃,一定要點他們的炸醬麵!」但偶爾也可以點炒碼麵吃吃看,就算踩
到地雷,也能得到「所以大家要點炸醬麵啊!」的失敗經驗,也可能得到
「這家的麻婆豆腐居然這麼好吃!」等意想不到的收穫。開放20%左右的
人生,是讓自己能夠重新整理的好方法之一。
人生的目標假若不是成功而是成熟,那麼我們每一夭都應該為了度過
全新的生活而努力。習慣讓我們能夠舒適、溫暖又安全地走到今天,但重
新整理卻能為生活注入意外的趣味和愉快的感受,讓各位的人生更加豐
盛。「過去十年都像現在一樣,我已經充分知道這種生活的趣味何在〇從
現在起,何不盡情享受全新生活帶來的快樂呢?」各位要不要帶著這樣的
心動和悸動,試著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呢?我們的大腦雖然在設計上讓我
第五步 我們的腦可以「価新整理」疇 145

們很難跳脫習慣的框架,但也設計好讓我們能快樂地追求新目標,各位只
要決定好使用大腦的哪個部位即可。
玲"":、七

マニ,
,ユ'

事!;;急ニ:

尊払
我只相信證據,相信根據觀,察和測量而來的推論。
只要有證據,不管是多不可能、多荒謬的事,我都會相信。
只不過,越不可能、越荒謬的事,
相對來說也必須有史可靠而牢不可破的證據。

---- 以撒・艾西莫夫(屁^: 511110V )


150 火腦革命的12步

今天演講的ー開始,我想先向各位介紹我最喜歡的一套漫畫。這是大
場帽原作、小畑健作畫的日本漫畫«死亡筆記本»(腿山N0粉,各位看
過嗎?漫畫描述一個名叫夜神月(・靳面し池北)的高中生無意間撿到了一
本「死亡筆記本」,發現一個大的名字只要被寫在這本筆記本上,不久那
大就會死去,從此這名高中生的大生完全轉變。死亡筆記本!這不就是我
們最想得到的筆記本嗎(大笑)?只要擁有它,我們腦中立刻會浮現幾個
大的名字。我個大認為這是一本曠世巨作,挑動著普遍存在於大類心中的
黑色欲望。
實際上-這種筆記本可能存在嗎?只要寫下名字,那大就會死去的筆
記本-在哪裡找得到呢?大家都一邊笑一邊輕輕搖頭,表示根本沒有這種
東西。我設定的背景太像漫畫了嗎?
事實上真的有這種筆記本,大家只要用紅筆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名
字就可以了(大笑)!是不是這樣嗎?為什麼笑呢?各位不相信嗎?那麼,
大家要不要在白紙上用紅筆寫下自己的名字看看呢(大笑)?
第六步我們爲何陷入迷信 151

用紅筆寫名字

大家應該都聽過不能用紅筆寫名字吧?不然那個大會死,或是那大的
媽媽會死。我們都很清楚這只是一個迷信,但是各位有用過紅筆寫名字
嗎?有親自確認過結果嗎?
我有個經歷和這個迷信有關。那是我第一次到美國留學時的故事。那
天我到研究所繳交資料,行政人員用紅筆寫我的名字,於是我問說:「喔
喔,為什麼要用紅筆寫名字呢?要不要給你黑筆呢?」那人一臉莫名其妙
地看著我說:「不能用紅筆寫名字嗎?」我突然間不知道該怎麼向他說明・
於是回答說:「這樣的話我會死!」(大笑)結果那個人驚慌失措地看了
我一眼,要我別亂開玩笑,之後又若無其事地用紅筆寫我的名字。
那一整天我坐立難安,晚上躺在床上,想睡卻怎麼也睡不著。啊,我
的美國留學生活完蛋了,該不會就這樣死掉吧?那人用紅筆寫的是我的英
文名字,應該沒關係吧(大笑)?有的沒的的胡思亂想輪番上陣了一整夜。
直到隔天清晨,我突然對於自己前一天的行為、自己對紅筆寫名字的態度,
還有我一整天心神不寧的模樣羞愧到無地自容。一個自稱為科學家的人,
竟然對「用紅筆寫名字會死」的迷信執著到失去平常心。看著自己的這種
模樣,我オ意識到自己竟然如此不科學、非理性。於是我起身走到桌子前
坐下,把燈打開,拿出紅筆,開始在白紙上一筆一割寫下我的名字。那一
天,我以「科學家鄭在勝」的身分再次誕生在這世界上(大笑)。
各位要不要也試試看,不過不要勉強。ー輩子沒做過的人,可以試著
152 大腦革命的】2步

用紅筆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臟猛烈跳動,覺得自
己正在觸犯禁忌,但又覺得連這種禁忌都不敢挑戰的自己真的很窩喪。如
果真的下不了手,就先寫英文的名字,等到有勇氣之後再寫國字。在那瞬
間,你會看見過去以來一直被無根據的禁忌完全洗腦、控制的那個自己。
我們為何相信不能用紅筆寫名字?世上流傳著各種說法,其中一個來
自秦始皇時代的中國,當時紅色是非常珍貴的顏色,只有皇帝可以使用,
一般人若用紅筆寫名字,就被視為藐視皇上或被懷疑有篡位野心,便會被
秦始皇一律處死,因此不能用紅筆寫名字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現在各位
是不是有勇氣了呢?這是皇帝才能做的事呢(大笑)!
迷信,就是非理性地相信無法得知因果關係的事,表現出對廣泛傳播
卻無法合理解釋之事的相信,或因為相信而採取行動。即使無法用科學理
論說明或是從理性觀點來看毫無關聯,我們卻依然深信不疑。大致上來說,
迷信與幸運或不幸有很深的關係。

從夢見豬到13日星期五

西方人來到韓國之後・發現這裡有好多荒唐無稽的迷信。韓國人因為
數字4的發音和死的發音一樣,聯想到死亡,所以電梯的樓層標示是!,2,
3.ド。我們可能早已司空見慣、完全不覺得奇怪,但是各位如果仔細想想
便會覺得很荒謬。全國上下竟然徹底執行,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沒有四樓。
第六步我們為何陷入迷信 153

大家也說男人吃雞翅膀就會外遇。其實我也該對這種父權式的迷信表
達感謝オ是,多虧這句話,我們男人可以生活在能獨占雞腿的荒唐時代。
事實上,我對於這種大男人主義的想法感到很不舒服,但問題是不只男人
這麼想,有很多丈母娘也對這個迷信深信不疑,甚至口耳相傳說這真的會
應驗(大笑)。這裡面隱約透露出男女有別的陰謀,希望女性朋友可以出
來舉旗抗議。
夢見豬就要去買彩券。買鞋子送給情人,情人就會跑掉。這些都是我
們今日仍然迷信說法。只有這些嗎?還有很多流傳已久的禁忌,至今老人
家們還是非常在意,例如晚上不要吹口哨、晚上不要剪指甲等。各位都
聽過這些迷信嗎?晚上如果吹口哨或吹笛子會發生什麼事呢?「蛇會出
現!」(大笑)在場有人在家附近看過蛇嗎(大笑)?您住在印度嗎(大
笑)?晚上為什麼不可以剪指甲?因為剪下的指甲會到處亂噴,老鼠吃下
去後,你的靈魂就會進入老鼠身體裡面。很有趣的說法,對吧?靈魂移動
說?好想觀察事發現場(大笑),這個有趣的迷信讓我好想故意在夜裡餵
老鼠吃指甲,實驗看看。坐著抖腳會把福氣抖光、不能坐在桌角、不能將
枕頭立起、湯匙不能直直插在飯碗裡……照這些說法來看,我們國家危機
四伏(大笑)。ー不小心蛇就會出沒、老鼠會奪走靈魂,有太多情況會讓
我們遭遇死亡或不幸,根本就是個危險國度。
只有年紀大的長輩オ會迷信嗎?並非如此。很多年輕大也很迷信。如
同剛オ提過的,如果送自己男友或女友鞋子,就會和對方分手,這是年輕
人的迷信。和一群人一起喝酒時,若不知道身旁的人酒杯已經空了、沒幫
他倒酒,結果這人自己倒酒喝,各位猜會發生什麼事?沒錯,那人會交到
154 大腦革命的12步

漂亮的女朋友-自己則會變得倒楣。在結婚典禮上如果接到新娘子的捧花
後六個月內沒結婚,那麼在未來六年內都結不了婚。各位在結婚典禮上竟
然對自己的親朋好友下這種毒咒(大笑)。大家當然都知道是迷信,都知
道不合常理,奇怪的是如果不遵守,心裡就會有那麼一點疙瘩,這就是問
題所在。
從血型可以知道個性!相信的人真的非常多。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篇
研究證實血型與個性有關,但是大家談論起來都煞有其事。我不相信這種
說法,但6型本來就不信邪(大笑)。當然這是開玩笑的。
催眠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我們常聽到這種說法・也經常在電視上看
到。但事實上沒有所謂的前世。無庸置疑的是催眠現象的確存在,但那更
像是一種自我喑示。在我的共同研究者中有一位專門研究催眠,透過他,
我間接得知不少關於催眠的真相。各位都在電視上看過催眠大師進行催眠
的節目吧?事實上這是非法行為。世界催眠協會擔心催眠會被惡意使用在
犯罪上・因此明定「催眠過程絕對禁止公開」,違反約定者將被催眠協會
取消資格。電視台播放催眠過程的同時,也顯示出那位催眠師並沒有接受
正確的催眠教育,而且催眠也和前世毫無關係。
就連青少年也會迷信。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青少年時期,是不是有一
種筆仙的遊戲呢?應該有大玩過吧。在大學街頭上總可以看到很多算命咖
啡廳或是算塔羅牌的攤位・當我看到學生把錢拿給算命師的時候,心裡總
是非常難過。還有一種是看手相。手相是我們在母親子宮時雙手如何握拳
而決定的,但我們卻相信手相能決定一個大的未來。這等同於根據如何握
拳來決定一個大的命運順逆、智力高低以及健康與否。考試時也有很多魔
第六步我們な何陷入迷信 155

咒般的忌諱。在韓國有個奇怪的現象,參加國考或入學考試的人會將麥芽
糖貼在想考上的單位的牆壁上,但絕不吃有助於血液循環的海帶湯。
不只我國有迷信的問題,世上每個國家都有。有關西方國家的迷信,
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若在路上撿到錢幣,幸運就會跟著來。此外,認為?是
幸運數字,13日星期五則是不吉利的日子等等。從梯子下面經過會有霉運,
在室內撐傘會倒霉等等・也是西方國家的迷信。對了,打破鏡子會倒霉七
年也是西方國家的迷信。就像這樣,任何國家、民族、社會都存在著迷信
文化,由此可見迷信是人類非常普遍的行為。

非理性相信的結果

我們生活在無數的迷信中,人們習於遵守這些禁忌,讓這些流傳已久
的信念持續存在於我們周遭。大部分的人其實知道迷信並不合理,是不理
性且缺乏科學根據的,但是當我提出質疑:「我們為什麼要盲目地跟從迷
信呢?」大部分的人卻用不在乎的態度回答:「純粹好玩而已,很有趣不
是嗎?」「好像沒什麼必要,不過別太在意!」「不做又覺得毛毛的,安
全起見就跟著做了,沒什麼特別的意思。」「你是怕別人不知道你是科學
家オ這樣說的吧?職業病又犯了 !」我總是聽到這樣的回應。大家都知道
是迷信,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或許ー百個裡面有一個是真的,於是就都照
著迷信去做,反正又沒有損失。一般大的態度大抵如此。
156 大腦革命的】2步

這裡有一張圖,標示著各國每年的出生率。大家看到日本的出生率趨
勢嗎?有沒有發現奇怪之處?在1966年,本來每年出生率都在兩名以上,
1966年突然明顯降到ー點五八名。這一年的出生率比往年低的原因・在於
大家迷信「丙午年出生的屬馬女子八字大凶」,所以人們那一年盡量不生
小孩。那一年發生了許多墮胎事件,尤其是被告知胎兒性別是女生時。在
這種情況下,大家還能把迷信當成一種趣味來看待嗎?
大家覺得好玩、沒什麼大不了的迷信,也能拆散一段姻緣。我們身邊
偶爾會出現因為「八字不合」而無法結為連理的苦情鴛鴛,這也常是父母
反對子女結婚的有利藉口。甚至光是「八字不合」這幾個字,就能讓情侶
之間的愛火冷卻。
獵殺女巫就是由毫無根據的傳說,演變成大規模的虐殺事件。15世紀
到18世紀,歐洲至少有二十萬名女性因為被指控為女巫而遭到殺害。ー
旦被村民指控為女巫,那大就很難洗清嫌疑,並且必須想辦法證明自己不
是女巫。當時區分女巫的方法是把女大丟進水裡,大們認為如果是女巫就
會浮出水面。結果,沉下去的女性在水裡溺死,浮上來的女性被處以火刑
燒死。除了獵殺女巫之外,在大類歷史上,因不合理的信念而導致無辜者
犧牲的事件層出不窮。
迷信相關產業規模非常龐大,甚至產生「迷信經濟學」的名詞。由於
業者不需繳納稅金,也不受國家規定約束,政府無法確切掌握迷信產業的
規模到底有多大,只能推估大約達數兆韓幣的規模。在我們的社會中,迷
信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已經不是「有趣」兩字所能涵蓋。
今天我想用迷信這主題喚起各位的注意,原因在於我們如此珍貴的大
第六步我們な何陷入迷信 157

4.00

3.50
美國
3.00

2.50

2.00
匕" 德國
1.50
日本
1966
1.0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度

圖説: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的出生率走勢(195〇〜2010年)

生正受到太多不合理因素的影響。我們為什麼要允許這些束縛我們人生的
非理性信念支配我們呢?我的人生取決於我的行動,左右於我完全的意
志,我們為什麼甘心又如此輕易地拋棄這高貴的信念?如果因為是無關緊
要的迷信,オ「大家說好就好」而接受,我們的非理性就只會局限在迷信
這個領域嗎?並非如此。在極重要的決定關頭,我們同樣也會受到非理性
因素的影響而犯下愚蠢的錯誤。各位都知道某個財團在面試新進員工時會
安排占卜師坐在旁邊吧?大家也很清楚有個大企業老闆會找占卜師商討公
司的重要決策,不是嗎?
158 大腦革命的12步

「擊球員」的禁忌

我們為什麼無法擺脫迷信?答案是因為我們對「無法控制的未來感到
不安」。我們希望按自己的意思來控制未來,當我們無法這麼做時,就會
把內心的不安寄託在迷信上。懷疑論者麥克-薛莫(1^由洞5阪^き)在
著作«為什麼人們會相信不可思議的事»(卯奶!^〇虫庇17海様计411)吨)
中,以棒球選手的禁忌清楚說明了這ー點。
眾所皆知,棒球選手有許多禁忌。有些投手在投球之前總要先摸鼻子
兩次、整理地面三次;也有打者會先用球棒敲打本壘板兩次,或是相信一
定要穿紅色襪子才能在當天打出全壘打。只要是棒球選手,多少都有要在
身上配戴「幸運物」的迷信或禁忌。也有棒球選手一看到玻璃杯破了,就
認為當天必定會出現失誤。
但我有個有趣的疑問。打者、投手以及負責守備的野手當中,哪個位
置的禁忌最多呢?各位想想看。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正確答案是「打
者」,其次是「投手」,而「野手」的禁忌最少,為什麼呢?
在棒球比賽中,每個位置的成功率差異很大。打者在三次打擊次數中
若能撃出一次安打就很不錯了,打撃率三成左右就算是很厲害的選手。換
言之,打者的成功率很低。相反地,野手在ー次比賽中可能只失誤ー次,
大部分時間都可以把朝自己方向飛來的球處理得很好,成功率最高。投手
成功率在兩者之間。在九局比賽中,投手應該要完成二十七個出局數,不
過一般來說會被打出十支安打;若包含四壞球在內"大約會有十五個進壘。
第六步我們為何陷入迷信 159

雖然比起進壘數,投手製造的出局次數更多,但進壘的機率也接近一半了。
在這三個位置中成功率最低的是打者。成功率越低,選手給自己的禁
忌就越多,這是因為當他們有想控制局勢的強烈欲望但又無法充分控制
時,便會用迷信那不著邊際的因果關聯,帶著即使ー根稻草也要抓住的心
情,期盼自己能夠做到最好。如果穿紅襪子上場的那天打出全壘打,在偶
然目擊車禍的那天打出逆轉安打,下次就會期望這種因果關係真的存在,
而反覆做出相同的行為。 去)が/不君
会夫火/オ麥
相信禁忌或迷信的原因就在於未來太過難以控制和預料。在矗的状
況下,人們為了多少能有所控制而勉強構入因果關係,因此我們可以說這
是為了得到ー些心理上的安慰而做出的努力。有許多與入學考試相關的禁
忌和迷信也是基於相同的理由,因為對於考試結果沒有把握,想考好的欲
望卻很強,因此需要努力以外的幸運力量。換言之,在對結果保持高度期
侍但對未來的控制權越弱時,我們為了克服艱困的現實,會想盡辦法牽扯
上毫不相干的因果關係。荷蘭的哲學家斯賓諾莎在«神學政治論»(万心〃〃“
71”血河一知匝冲)中說到:「若能完全控制所有的環境或是持續保持幸運,
人類根本不會成為迷信的犧牲羔羊。」
或許有人會反問我說:「既然能消除心裡的不安,讓自己感到心安,
迷信不見得不好。」但事實上,帶著迷信或禁忌的選手成績表現並沒有更
好;相反地,高社會成就或高智商的人比較不會相信禁忌或迷信。相信透
過自己努力能改變現況,並相信只要努力朝正確方向尋找原因就能改善現
況的人,向來認為自己的努力和意志會創造出好的結果。若只是期待藉由
迷信或禁忌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就可能無法正確掌握原因,反而因此錯失
160 大腦革命的12步

獲得改善的機會。

放羊的孩子給我們的教訓

我們陷入迷信還有另一個原因,在說明之前我先為各位介紹一個重
要的概念。我們經常犯的錯誤有兩種,也就是「第一種錯誤」(ッX I
ロ!"〇!')和「第二種錯誤」([7网II 矛。つ。第一種錯誤是將「不是」判斷
為「是」,將「沒有」判斷成「有」,也就是採用了該被丟棄的假設。在
診斷後被判定為癌症,但其實沒有罹癌;沒有懷孕卻被誤判為懐孕等情況,
都屬於第一種錯誤,這又被稱為「錯誤的肯定」(曲屁热血阮),即不是
事實卻被判為事實。
反過來,第二種錯誤是將「是」判斷為「不是」,將「有」判斷成
「沒有」,也就是丟棄了該採用的假設,又稱為「錯誤的否定」(仏辰
住8次作)。罹患癌症卻誤判成沒有罹癌、懷孕了卻誤診成沒有懷孕等狀況,
都屬於第二種錯誤。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犯下這兩種類型的錯誤,但第一種和第二種錯誤當
中哪一種會對我們的人生造成更致命的傷害呢?把「沒有」判斷成「有」、
讓所有人嚇一大跳的錯誤比較嚴重?還是把「有」當成「沒有」,在沒察
覺的情況下就這樣過去了的錯誤比較嚴重呢?舉例來說 ,事實上沒蛇卻說
「那裡有蛇!」的錯誤比較致命,還是事實上有蛇卻說「好像沒蛇」的敷
第六步我們為何陷入迷信 161

衍態度比較致命?當然是在有蛇的情況下卻因為沒有發現而判斷為沒蛇的
錯誤比較致命。換言之,第二種錯誤是更嚴重的。
犯下第一種錯誤的人,只要被人譏笑或被當成笨蛋、膽小鬼就行了。
相信這世上有鬼、有神、有外星人、有前世的人,就算未來證實這些實際
上並不存在,也不會遭遇到致命性的傷害。雖然有可能成為被嘲弄、被譏
笑的對象,有可能犯下生活方式不科學的錯誤,但相對也比較安全。至於
那些相信什麼都沒有的人-反而會陷入危險當中。原本相信沒有鬼怪但事
後證實真的存在,情況就很嚴重了。因此我們會盡量讓自己不要犯下第二
種錯誤,而且在面對第一種錯誤時也相對較為寬容。這就是迷信存在於這
世上的原因。 0彰可,藏・
「我晚上絕不會吹口哨,萬ー蛇真的出現該怎麼辦?」這樣想的人遭
遇致命性危險的可能性比較低。至於心想「晚上吹口哨跟蛇會不會出現有
什麼關係?我就是要吹!」萬ー在聽到口哨聲後,上週搬到我家樓上的印
度人家裡養的蛇真的跑下來了,那該怎麼辦(大笑)?雖然各位遇到這種
事情的機率很低,但是萬一真有那麼一天事情發生了,對各位來說就相當
致命了。也因此人類產生了迷信的態度〇面對未知,誰也說不定,這讓人
們產生「說不定真的有、說不定有危險」的態度。符咒有效嗎?若沒效,
只是損失幾萬韓幣或幾十萬韓幣而已 ,萬一真的有效就能趕走厄運,於是
人們照著算命師所說的,把符咒買回去並且隨身攜帶它〇
大家回憶一下伊索寓言中<放羊的孩子>的故事。放羊的孩子因為太
無聊而謊稱「狼來了」,結果造成村裡一陣騷動。村裡的大人相信了男孩
的謊言,連忙帶著武器跑去抓大野狼,結果發現白忙一場。就像這樣,放
162 大腦芯命的12步

羊的孩子讓村裡所有人都犯了第一種錯誤。雖然窮緊張一場,但還不算是
致命性的錯誤。後來男孩又說了第二次、第三次謊,等到狼真的來的時候,
村裡的人再也不相信他所說的話了,於是犯下第二種錯誤。結果村裡所有
羊群都被大野狼咬死,等於發生了致命性的錯誤。
若從站在必須救出羊群的立場來看錯誤的致命性,<放羊的孩子>這
寓言帶給我們的教訓是:不管男孩的謊言再怎麼荒謬或是讓自己成為笑柄 ,
當他再喊出「狼來了 !」的時候也不該置之不理(大笑),因為萬一大野
狼真的出現了,把這個警訊當成謊言的決定將成為非常致命的錯誤。
因此,比起第一種錯誤,我們的大腦會對第二種錯誤更加敏感。當聽
見「有蛇!」的驚叫聲時,我們的大腦已設定為每次都會有反應。我們所
有大都是對於生存威脅絕對敏感的「膽小鬼後代」(大笑)。我們的祖先
ー看到細細長長的東西,立刻就會小心翼翼地懷疑「那是不是蛇?」,這
麼做讓他們沒被蛇咬死,能夠生下自己的後代,讓我們有機會誕生。「喂!
哪有蛇……啊!」像這樣粗心大意的祖先早都被蛇咬死了(大笑),沒有
機會留下後代。我們是哪一種大呢?就是嘴裡說著「說不定那個是蛇」、
總是對萬一會發生的事情很敏感的膽小鬼。我們大類的膽小鬼大腦是從數
萬年前流傳下來的,在如此複雜、如此科學和理性的現代社會裡,也能沿
用叢林通則繼續生存。
第六步我們為何陷入迷信 163

貼近迷信的「大腦」

是懷疑主義者同時也是作家的麥克・薛莫(N41E詞仆寸〇!牡)在«輕
信的腦»(加8血ガ% 3湖")一書中引用神經科學家蘇珊,布萊克摩
爾(喝河臥血期成的理論,主張我們的大腦有個「信仰引擎」(脳近
响")。布萊克摩爾認為越是輕易相信超自然現象的人,越會相信在隨
機形式中也存在著有意義的形式,在察看大自然隨機形式過程中也能讀出
神的訊息。每個人都有一個信仰引擎,相信超自然現象或容易迷信的人,
大腦裡已裝載著強大的信仰引擎。在隨機形式中尋找並掌握意義,是人類
最高階的能力。但這種能力若不使用於在樹林間找出蛇的蹤跡,而是使用
於在大自然的形式中尋找神的訊息,便成為一種迷信。這樣的大相信靈驗
的神為了將訊息傳遞給我們,會把訊息隱藏在大自然之中。「仔細觀察今
天鳥兒飛行的模樣,我發現神正看著我微笑。祂應該喜歡我今天的所作所
為。」他們如此做出解釋。如果雲的模樣看起像隻小狗,便覺得「是不是
去年我家死去的小狗正在天上想念我,試圖用雲朵表達牠的心意呢?」
大自然每一天都有無比複雜的樣貌,要發現與我們臉部(兩個眼睛、
一個嘴巴)模樣相似的機率非常高。仔細看天上的雲,會看到溫馴的羊群
或丈夫的臉龐,或是棉花糖、小狗或火車等,隨著我們的心境變化會發現
各種不同的形像。輕易迷信或相信超自然現象的大認為所有存在都有原
因,那就是神要告訴我們的訊息,但這整個探索過程其實是從大的主觀當
中出發的。切開彩椒後發現切面上有個悲傷的圖案,「啊,我今天是不是
164 大腦革命的12步

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這可能是神給我的訊息,我今天不要出門好了。」
於是產生了要特別注意安全的念頭。「啊,天上的雲……下ー屆總統可能
與林肯很像吧。為什麼會出現這朵雲?啊,那邊好像神要返回天上的模樣,
不會只有我看到吧?」
就像這樣"這類人也比較容易聽信陰謀論。我們對於公開事實中未明
說的部分以及事件背後尚未釐清的部分,都有種想把它填補起來的本能。
陰謀論與試圖把事件和事件之間斷掉的線索連接起來的努力有關。換言
之,人們希望世界是一個完美編織的故事,而創造出中間的因果關係。我
們的大腦具有驚人的編故事能力,能在其中放入非常具真實感的內容,也
因此所有陰謀論乍聽之下都彷彿煞有其事。聽信陰謀論的人由衷希望「找
出生活周遭所有現象的因果關係。除了瞭解原因,甚至還希望能預測未
來。」
我們的大腦有一種叫做多巴胺(む网函此)的神經傳導物質,這種化
學物質對大腦帶來各種影響,當作用在前扣帶迴皮質區( 21110日〇(" 0102111^6
8心X)時,人們便能在隨機模式中找出有意義的形式。在樹枝中發現蛇、
在沙丘中發現蜥蜴、在森林中找出身穿迷彩裝的軍人,這些能力都來自於
大腦的這個部位。
當前扣帶迴皮質區的多巴胺不夠時,就無法發現有意義的模式。換言
之,犯下第二種錯誤以及明明有模式卻看不出來的機率會增加。蛇即使就
在前方草叢裡,也很可能沒被發現。多巴胺正常分泌時,不僅能找出有意
義的模式,還能很有創意地解釋各種形式。在複雜模式中發現創新見解的
藝術家或科學家,他們腦部前扣帶迴皮質區的多巴胺皆能發揮良好的作
第六步我們骂何陷入迷信 165

用。尤其是當此區的多巴胺分泌過多時,就算是在隨機模式中也很容易發
現「被製造出來」的特定模式。比如說,古柯鹼就是一種多巴胺促進劑
(((〇叫前!^昭01Iほ),當人吸食古柯鹼之後就會看見不存在的模式。就像
精神分裂症患者ー樣,當多巴胺分泌過量時,出現幻聽、幻想、強迫症等
聽到或看見不存在事物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對於這樣的人投以多巴胺阻斷
劑(场顽此如砸。田睫)可減緩症狀。雖然目前尚未經過證實,但輕易陷
入迷信的人很可能就是因為前扣帶迴皮質區的多巴胺過度分泌所致。

預知未來會比較幸福嗎

英國的神經科學家沃爾範・舒茲(阪1血!!!女瓦&)與他的同事,一
起針對猴子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這實驗曾刊登在1997年的«科學»
(&如化)期刊上。實驗中他們讓猴子坐在電腦螢幕前並出示各種圖形 ,
猴子可以用滑鼠直接點擊圖形,如果點撃到特定圖形(如黃色三角形),
就會在猴子嘴裡滴五滴柳橙汁。猴子一開始會隨意點擊各種圖形,偶然之
間點擊到黃色三角形,然後就喝到了柳橙汁。當牠們發現這個事實後覺得
很開心,此時實驗者觀察到被稱為「快樂中樞」的伏隔核神經細胞活動明
顯増加。
經過幾次的學習之後,已經學會的猴子在實驗開始後就會馬上點撃黃
色三角形,並且期待有人提供柳橙汁給牠喝。對猴子來說,這樣的期待讓
166 大腦革命的】2步

牠覺得很快樂,在等待期間伏隔核的神經細胞變得很活躍。不過,當柳橙
汁真的出現並且實際喝到柳橙汁時,牠反而沒那麼開心。快樂就是這樣,
當期待已久的事物出現時反而沒那麼高興。只有當出現的事物超乎自己期
待時オ會感到喜悅。
更極端的狀況是,當猴子點擊黃色三角形而實驗人員只給牠兩滴柳橙
汁的時候。此時猴子會感到高興嗎?不會。當出現不如預期的情況時,猴
子經歷了失望的痛苦。換言之,喜悅、快樂、幸福是從何處來的呢?從期
待而來。當出現了超乎預期的狀況時,我們會感到喜悅和幸福。
然而,當實驗人員用電撃代替柳橙汁,給予猴子負面的報償時,結果
完全相反。當猴子還不知道會被電撃時,反而能承受電撃。雖然受到驚嚇、
感到疼痛,但一下子就過去了。但當猴子知道在三十秒過後就會遭到電擊
時"等待的那三十秒簡直就是「地獄的時間」。沒有什麼比等待的時間還
要恐怖。如果問猴子要選擇現在就被十伏特電流電撃,還是在三十秒後被
五伏特電流電擊,猴子都寧願選擇現在就被電擊,即使電擊強度較強。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當幸福在毫無預期的情況下來臨時,會有
更龐大與強烈的感受。當不幸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來臨時,我們也都能承
受得住。」在無法預測的狀況下,意外獲得超乎期待的事物時,幸福便降
臨在我們身上。若能預測未來,在失去期待的情況下,任何事物都無法讓
我們感到幸福。如果現在走出演講廳,在走道上撿到五萬韓幣-當下開心
的程度反而勝過每個月薪水進帳的瞬間"可見幸福和報償的大小不成比
例,而是來自與期待之間的差異。因此,我們若能預知未來,幸福也將會
跟著消失。
第六步我們為何陷入迷信 167

相反地,如果事先知道不幸將至・伴隨而來的痛苦將會無比龐大。在
未知的情況下遭遇不幸,我們最終都能咬著牙度過難關。然而當不幸被預
告之後,從那瞬間起更大的不幸已經開始啟動。各位想像一下,如果有人
告訴你,你在五年後將會失智,那麼從現在起的未來五年各位將如何度
過?可能必須承受比失智更大的痛苦吧。換言之"我們因為無祥預知未空,
而能享受更多的幸福,也更有能力承擔不幸。ラ
反;紐如在被も知3易!海浪,
学命虎在亨.公由為冃曳市惹又,
迷信和禁忌來自想控制未來的欲望,但我們應該銘記在心的是,控制
未來將無法擁有幸福。人生因為未知,因為未來無法預測,而成為一場逸
趣横生、充滿鬥志的探險之旅。 奶
矽虾癒翊,混如家人舊岛遗?

成為懷疑主義者而活

我認為關鍵在於「生活態度」。我希望我們的生活可以加入更多科學
思考、理性判斷以及合乎邏帽的推理。這裡所說的理性生活態度・講的是
基於邏輯思考的觀點來看眼前的狀況・如此確實找出原因和結果的態度。
出於這個理由,我建議各位抱持著「懷疑主義者」的生活態度。我希望自
己在面對生活時是個懷疑主義者-為此我費盡了苦心。所謂懷疑主義的生
活態度,代表對於任何事物都不輕言相信-並且會為了找出因果關係而花
費心思。他總是以證據做為判斷依據,並抱持著自己可能犯錯的開放心
態0愛因斯坦、理查・費曼(氏占眾1111211)、理查・道金斯(風!I康
168 大腦革:命的12步

〇^108)、馬丁・加德納(N4釘而〇!両き)等相當多的科學家都是懷疑
主義者。
我與我身邊的人所經歷的軼聞趣事,與有統計根據、重複發生的事情
不能割上等號。科學的思考就在於區分兩者的能力。對個人而言,任何事
情都可能發生,也因此無法進行客觀的判斷。當某件事情實際上一直反覆
發生時,我們オ去相信它的存在,而不會輕易相信自己偶然一次的特別體
驗,這就是的科學態度。我們不需要因為發生一次奇妙的經歷,就將它視
為規則。「我朋友的爸爸昨天夢見豬,沒想到買彩券中了二獎!」我們不
該被這樣的事情弄昏了頭。雖然在夢見豬之後確實中了彩券,但兩者之間
的因果關係並不成立。我們應該想到有更多時候我們在夢見豬之後什麼事
都沒發生,而非將一次性的事件、經驗與軼聞奇事錯認為證據。我們不能
把偶然間恰好吻合的事件賦予過多的意義,而是該確認原因和結果之間的
關係。許多社會現象都是眾多因素互相影響的結果,這世界的運作並不如
我們想像中的單純。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く2部&酔!!)是最具代表性的懷疑主義者,我想
介紹他在美國加州南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演講的一段內容 。我非常喜
歡這段話。

在我看來,互相衝突的兩種需要之間必須有絕妙的平衡。換言之,
我認為應將眼前的所有假說,以最質疑的態度進行嚴密評估I同
時必須對新的思想敞開心胸。
然而,若只是懷疑所有一切,就容不下任何新想法。這樣會讓你
第六步我們為何陷入迷信 169

成為一個孤僻的老人,沒辦法學到任何新知,而只是一昧地堅信
著超乎常理的知識正支配著這個世界 。
另ー方面,如果過度輕易敞開心胸到絲毫疑心都沒有,也將無法
分辨具有價位的思想和不具價值的思想。若認為所有思想都具有
同等的合理性,你將失去方向,因為到最後任何思想都將不再具
有合理性〇

卡爾・薩根(6x4 &密!!)"「懷疑主義的重擔」("11I勇111'左!!
〇任&四氏〇!)‘帕薩迪納演講,1987

這也是我經常告訴年輕科學家的一段話,這兩種乍看之下互相矛盾的
態度,科學家都應該具備,而且缺ー不可。一種是不管什麼假說都不輕信,
帶著徹底的懷疑去審視。這個真的正確嗎?這是充分值得相信的證據嗎?
這會不會有錯?我們應該帶著這種懷疑態度。然而,又不能讓這種懐疑態
度變成背離真相的愚昧與無知,因此我們也需要認為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
能發生的開放態度。對於某些事情打從ー開始就斷定「絕不可能」、「不
科學」,這種怎麼樣都不打算接受的態度存在著危險,容易陷入背離事實
的武斷當中。因此,科學家必須具備這兩種態度。同時具備這兩種態度的
人非常令人佩服,因為這不僅引導我們成為一流的科學家,也能引領我們
迎向更成熟的人生。它能幫助我們接受新思維,不被固有觀念所框架,不
致陷入偏見,而是能冷靜觀看這個世界。從這個層面來說,不僅科學人需
要這兩種態度,所有人都應該同時具備仔細衡量的懷疑精神,以及一切都
170 大腦革命的12步

有可能的開放心胸。

「今日運勢專欄」消失的那日

在提出懷疑精神這個建議的同時-我也希望大家小心目前在社會上蔓
延的「反智主義」。反智主義是指對於知性產物、知識上的努力與成就不
予以尊重,甚至加以貶抑、表現出不重視智慧財産的態度。當我們以科學
方式探討某件事情時,這些人便拿出否定的態度,對於使用理性感到反感。
他們認為人生的真相不是這樣產生的,社會不是這樣運作的。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的社會在抗拒菁英主義的氛圍下成了不信任專
家的社會。看見市民的覺醒固然令人感到振奮,我們的社會逐漸變成人人
皆可成為專家,這是令人樂見的好事。但是不尊重、不重視專家知識和經
驗的社會,將難以累積知識上的成就,也無法讓文明持續發展。
所謂的知性主義,並非只沉溺在單一思想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思想的
主體,儘管人類的智慧無法完全理解宇宙和自然、生命和意識,以及這個
龐大的社會,但去貶抑人類知性成就的這種態度,將讓我們更加不可能接
近其本質。我們的社會若能倚重知性主義-就不會輕易陷入對迷信或超自
然現象的狂熱中。
各位如果對今天的演講內容深有同感-回家之後要不要努力挑戰迷信
看看?就像我用紅筆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ー樣’各位也做做看。首先(
第六步我們為何陷入迷信 171

試著在晚上邊吹口哨邊抖著腳剪指甲(大笑),然後把枕頭立起來弄在床
邊,再去坐在桌角吃飯。很多人ー起圍著桌子吃飯時,如果看到大家都迴
避桌角位置,就自告奮勇說:「我來坐」(大笑)。這麼做之後如果什麼
・事情都沒發生,請把它上傳到1(3和臉書上。坐在桌前不要抖腳,是因為
這樣做對別人不禮貌;桌子搖晃會造成他大的不便,而不是因為福氣會被
抖光的關係。把這事實傳遞出去非常重要。請買ー雙皮鞋送給女友看看,
她不會因為你送畦就跟你分手。戀人分手本來就很正常,分手原因也有
千百種,別因為迷信而失去送給愛人漂亮鞋子的機會。對自己所愛的人不
要有所保留。
我們也來營造自己倒酒喝的文化(大笑)。不要相信各種血型個性的
說法,不要相信筆仙,當你收到一封幸運信時,請在眾人面前撕碎它。大
家也不用太勉強,在覺得心安理得的範圍內做看看就可以了,感受一下破
除迷信和禁忌的快感,好讓自己生活中對於不吉利的恐懼感消失,別讓我
們的人生受到非理性信念的擺布。
我所夢想的社會是「今日運勢專欄」從媒體刊物上消失的社會。你相
信今日運勢嗎?大家都不信吧?但今日運勢出現在眼前時,你會不去看
嗎?就在眼前也不看嗎?雖然我們都不信,但如果有還是會看吧?這就是
非理性的開端。我夢想著「今日運勢」從主要媒體刊物上消失的那一天。
希望有更多大不再受到命理八字的控制,而是相信只要藉由意志力和努力
就能決定自己的幸福。我們ー起來打造一個合理的社會吧!
广

ロロ

-,
二 「

..

ー・

,
人類的智商不是以知道多少方法來測定,
當一個人處於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情況下,-
5,一
他的行為說明了一切。
「も埼(危湧應
曲繼帳)
---- 約翰・霍特(旭!11114〇、)
一在与創意(あ人嘟
-え關
ー鹰盅仙盾浪、嗡
广既報T臓曲
ー誤!惓粉您喚网
ー し &

-紗理均"變加)
一 5 叡
- 8御0濃祁嵌
178 大腦革命的12步

今天演講一開始,我想先跟大家說一個故事,這也是我和美學家同時
也是辯オ無礙的韓國東洋大學教授陳中權ー起寫«鄭在勝+陳中權的交集
點»這本書的靈感來源。這本書大家都看過吧(大笑)?這是一本現代讀
書大的必讀大作(大笑)!這是陳中權老師和我以散文形式寫成的一本書,
內容主軸是貫穿21世紀的文化關鍵字,陳老師站在大文學家的觀點,我
則站在科學家的觀點,分別解釋每個關鍵字的意義,同時也比較兩大觀點
上的差異。2005年1月某天發生的一件事,啟發了我創作這本書的靈感。

看懂情緒

有一天,我收到2005年1月6日出刊的«自然»(皿咬)期刊,打
開一看,令人印象深刻的封面人物正盯著我看。封面上是一個人臉,其中
又以眼睛特別吸引我的目光。我們光看一個人的眼睛就大概能猜到那人的
情緒。人類從小就有能力從一個人的五官表情看出這人的情緒狀態。快速
讀懂他人的情緒對於人類的生存或尋找配偶來說相當重要。
第七步 有创意的人"他們的腦如何述作 179

但有人罹患了失去這項功能的疾病。有位名叫$.N4.的患者,附帶ー
提,為保護病患個人隱私,科學家在研究患者時會用大寫字母代替全名。
這位患者在十幾歲時杏仁核就出現了嚴重的萎縮。神經科學家可以從觀察
該名患者哪些功能無法正常發揮,來研究杏仁核的功能。結果發現,當杏
仁核無法正常發揮功能,患者就無法產生情緒。他無法解釋自己正處在什
麼樣的情緒狀態中,尤其是驚嚇、恐懼等。
然而,這篇論文更驚人的地方在於研究發現「他不只無法解釋自己的
情緒,就連看到他人臉上的表情,也無法解讀出那人的情緒」。通常我們
看一個人的臉,視線最先定焦在對方的眼睛上,然後會移動到嘴巴,之後
會來回注視著眼和口,從形狀和動作來得知對方的情緒。除了高興、悲傷、
驚嚇、厭惡、恐懼、憤怒等基本情緒外,我們也能讀出更細微、更複雜的
情緒。
但是為什麼くN4.看見他人臉上表情後無法讀出對方的情緒呢?愛荷華
大學醫學院神經學教授安東尼歐・達馬吉歐港。〇皿顽〇)和他的同
事,透過眼球追蹤裝置觀察這名患者在注視他人臉部時視線的移動順序。
他們透過他瞳孔移動的方向追蹤其注視的方位。結果令他們吃驚的是,這
名患者的視線最先放在「鼻子」和「耳朵」上。我們可以從鼻子和耳朵讀
出他人的情緒嗎?各位請讓我看一下「憂鬱的鼻子」(大笑),或是「愉
快的耳朵」吧(大笑)!不容易吧!我們無法把情緒表現在耳朵和鼻子上。
為了讀出他大的情緒,我們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和嘴巴,但8以並沒有好
好觀察這兩個部位,以致無法辨識他大的情緒。這樣的大由於不擅長感受、
解釋或表達自己情緒,因此無法將情緒表現在自己的眼睛和嘴巴上・長久
)80 大腦革命的I2步

下來在看到他人臉部時,也變得不知道該看向哪裡才能讀出對方的情緒,
於是就往違背常理的地方看。
那天我看完了這篇論文,覺得這個主題實在很有趣,雖然這不是我的
研究領域-但我完全被吸引了,於是我一整天都在翻找相關論文。結果發
現ー篇很有意思的研究ーー「東方人和西方人觀看他人臉部辨識情緒的方
式不同」。研究指出,西方人主要透過看嘴巴來辨識他人情緒,東方人的
視線則不會停留在嘴巴太久,而是主要從眼睛來洞察一個人的情緒。眼睛
和嘴巴果然是表現自己情緒或辨識他人情緒的重要部位 ,只不過在重要程
度上有東西方的差異。對東方人來說,神情比較重要;對西方人來說,嘴
巴更為重要。

從N6110 X的讀懂東西方

讀完這篇論文後,我想到了人們在傳訊息時常用的「表情符號」。各
位知道嗎?東方人和西方人使用的表情符號並不一樣。在西方人使用的表
情符號上,眼睛線條並不仔細,表示眼睛時常用冒號:,相較起來他們更
常用嘴巴表達各種情緒。最常見的是微笑:),皺眉、 憂傷或開心等情緒
主要也是用嘴巴來表示。反之・我國使用的表情符號大多以眼睛人人表示,
嘴£!則可有可無。兩眼變愛心、兩個小老鼠符號代表快城倒、淚流滿面、
無奈滴汗等等,全都發生在眼睛周圍(大笑)。東方人主要是透過看人的
第七步 打削息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連作 181

眼睛融取對方的情緒,因此在表達情緒時常常使用眼部動作豐富的表情符
號;西方人則完全相反。這真的很有趣;我的意思是,能用科學論述說明
生活中的現象非常有意思。此時我突然想到!46110殴じッ。我曾到製作!46110
心巧的公司演講,當時有個員工問我:「?16110幻「ツ在亞洲相當受歡迎,
但在美國或歐洲的人氣不如預期。為什麼東方孩子很喜歡!46110 3ッ-西
方孩子就沒那麼喜歡呢?是因為東西方孩子的腦部構造有先天上的不同
嗎?」
那陣子我持續發表有關東西方孩子大腦構造先天差異的研究。當時我
介紹的研究是當看到漫畫人物時,西方孩子會注意人物本身的特徵・東方
孩子則會依據故事背景理解漫畫人物。於是我回答他・東西方孩子理解人
物的方式不同,因而影響了孩子的偏好。然而,對於96110 ツ在東西方
受歡迎程度不同的原因,我沒有做出很好的解釋。
有些演講者在現場如果未能清楚回答聽眾的提問,就會把問題放在心
裡不斷反覆思考。我就是這種演講者(大笑)。這問題我心裡放了很長一
段時間。那天,刊登在«自然»期刊上的文章讓我找到另ー篇論文,並聯
想到表情符號的使用。突然間,我的腦中再次蹦出了 96110殴巧。
事實上,96110心旧長得有點奇怪,它是一隻有眼睛卻沒嘴巴的貓。
如果以上述那篇論文來解釋,我們可以說東方孩子因為是從眼睛辨識情
緒,自然容易對有眼睛的96110心巧產生共鳴或視之為同伴。不過,從
14即〇 &巧的眼睛看不出喜怒哀樂,它既不特別憂傷,也不特別開心、。正
因為如此,當我心情好時,96110ッ看起來好像在對我笑;在我心情低
落時,96110心七ッ似乎也悶悶不樂地看著我。我們的情感容易與它產生同
182 大腦革命的12步

化或投射,因而它能成為「常伴左右的卡通人物」。反觀西方孩子,在他
們眼中し^11。ッ是個奇怪的卡通人物,沒有嘴巴就等於沒有能讓他們辨
識情緒的線索,因此孩子想必覺得!46110幻可的臉部很不完整,是隻奇怪
的貓。從我們的立場看,相當於一隻「沒有眼睛的貓」,很恐怖吧?所以
孩子們オ不想把它放在身邊,覺得這不是個容易親近的卡通人物。
2005年1月的那一天,我讀了«自然»上的這篇論文後,一整天徜徉
在一篇又一篇的論文當中,從一個想法衍生出另一個想法,從表情符號到
146110 0阿,我經歷了涉獵世間萬物的驚奇之旅,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知性
之旅。我很希望能與其他人分享這次的經驗,並想到若是由人文學家、社
會學家或是藝術家來分析16110心]ッ,切入的角度和觀點應該截然不同吧?
於是我聯絡陳中權老師,提議分別就人文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不同觀點,
ー起寫出針對某個事物或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與闡述的文章。後來我們把文
章集結起來,便誕生了«鄭在勝+陳中權的交集點»這本書。
想法與觀點的交會激盪,不僅帶給我們喜悅、創意發想和樂趣,也帶
來了驚奇的知性體驗。聽說有創意的人常有的一個特徵是「熱愛將自己的
知識與世界連結起來」,我在那一天真實體驗到箇中樂趣。我所擁有的知
識不是來自大學主修,就是來自因興趣而長年閱讀的書籍和論文,然而我
卻很少有機會將自己所學應用在觀察這個世界上。這次的驚奇經驗・讓我
得以將論文知識與這世界接軌並且學以致用,若只有我一人體驗到實在太
過可惜。日後我更深體會到,這就是「改革型領袖在發想創意點子時,腦
部常常產生的現象」。
第七步 有创点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運作 183

創意人的思考法

大家都很想知道創意是如何產生的吧?直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找到
「通往創意的捷徑」。關於創意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不過我們已經找到
ー點接近創意本質的小小頭緒。要不要先問問各位幾個與創意相關的有趣
問題呢?
首先,請問創意和智商是否有關?事實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功能。
智商是快速學習既有知識和程序的能力,創意則是在不瞭解知識和程序下
解決問題的能力。兩者有關嗎?可以說有關,也可以說無關(大笑)。什
麼意思呢? I。110以下的受試者當中,I。越高創意也越高(可用「托倫
斯創意思維測試法」〔丁〇口知賦16818 〇F 〇血血111101く1115 )測量);但如果
智商超過110-120 ,就算I。150也不會更有創意。換言之,想要有創造
力,在智能上應該具備某種基本程度,但超過一定水準後,智商越高並不
代表創造力也越高。各位知道1գ100的意思嗎?心智年齡除以實際年齡,
再乘以ー百的值就是智商(血曲沖賦(^。血[11,I。)。十歲時若擁有十歲
應有的心智能力,就是I。100。
第二個問題。下圍棋時七級的人用腦比較多,還是七段的人用腦比較
多?你們的表情看起來是不知道(大笑),那麼我換個問題問問看〇拿到
駕照一週的人開車時用腦比較多,還是開車經驗已達七年的大用腦比較多
(大笑)?現在明白了嗎?拿到駕照一週的大用腦比較多。圍棋七級的大
每當把棋子放到空蕩蕩的棋盤上時,腦中想必是一片混亂(大笑)。即使
184 大腦革命的12步

處在重要的狀況下,或是尋找逆轉勝機會的瞬間,智力也不會發揮得特別
好。至於圍棋七段的人,他們在不重要的時刻不怎麼使用腦也能駕輕就熟
地下棋・這樣做才能在真正的關鍵時刻凝聚自己全部的腦カ好好發揮。我
們以為有創意的人不太會背誦東西,其實不然。必須在腦中儲存許多知識、
透過訓練學習基本能力,才能在重要的瞬間發揮智力。參加奧數競賽的數
學菁英們在做期中、期末考的題目時,腦部活動不會大幅增加,直到奧數
題目出現時,大腦各部位オ開始活躍地交換信號。相反地,平凡的國中生
在做期中考題時,大腦就像著火一樣(大笑)。因為訓練得不夠,他們オ
會即使遇見一般題目,也得耗費很多認知上的努力。相反來說,若給他們
奧數題目,他們的大腦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大笑)。
從這個角度來看,「ー萬小時定律」的假說就顯得有些道理。在瑞士
長大的心理學家安德斯・埃里克森(仙^弟し!^8〇〇)教授(佛羅里達州立
大學)認為,年輕時若能花ー萬小時的時間專注於某種訓練,就能取得卓
越的成就。埃里克森深入研究專門演奏家、業餘演奏家以及國中音樂老師
之間的不同,結果發現他們小時候的才能沒什麼特別不同,但在十幾歲的
階段練習量各不相同,分別為一萬小時、八千小時和四千小時,因此埃里
克森把「ー萬小時定律」的說法公諸於世。專欄作家馬爾科姆・葛拉威爾
(N!血。血0如皿11)在著作«異數»(〇”必か)中再次介紹了這個定律・
引起大眾熱烈討論。換言之,若想擁有某種程度的創造力,背後的訓練相
當重要。
當然並不是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像天才ー樣成就斐然。「天才是
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名言家喻戶曉。愛迪生是在什麼時候、
第七步 有創意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運作 185

什麼情況下說出這句話的呢?當時愛迪生創立了一家名為通用電氣的公
司,賺了很多錢。該公司在美國各地舖設電線、製造許多家電用品,吸引
了«生活»(〃所)雜誌記者前往採訪。記者問他:「光是一個創意發想
就很困難了,您的創意怎麼這麼多?而且,要讓這些創意進入市場並不容
易,但您的創意大多都成功了。這是如何辦到的?」愛迪生回答說:「其
中99%當然來自於努力。我知道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努力,但我比其他人多
了1%的靈感。」所以其實愛迪生對自己是很得意的(大笑)。我們不知
道他心裡是否正想著:「每個大都很努力工作,我也很努力,但並非所有
人的成就都跟我一樣,因為我擁有大家沒有的那1%的靈感。」到底創意
的靈感是怎麼來的?我們的大腦如何想出具獨創力的點子呢?

隱喻是最好的創意激發法

有大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藝術創造力的根源來自何處?」
他回答:「隠喻(吋呼!!財)。」就像「那女孩的雙眸是清澈的湖水」ー
般,隱喻將原本不相干的雙眸和湖水連結在ー起,成為新的等式。亞里斯
多德認為,從「入是!?」開始發想,越是高明的隱喻,入和8距離就越遙遠。
21世紀的神經科學家已經透過實驗證實,這種將距離非常遙遠的事物連結
在ー起的能力,就是創意大的大腦裡實際發生的狀況。不過,早在兩千年
前,亞里斯多德就已經洞察到這個原理。
186 大腦革命的12步

神經科學家相信,藉由神經科學的方法可找到創意發想的線索,因此
他們讓有創意的受試者躺在£N4心中,然後拍下他們大腦活動的樣貌。雖
然這個實驗大部分失敗了,但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讓圍棋七段
的棋士躺在N2裡下棋四十分鐘,然後觀察他們在使用創意試圖扭轉逆
勢前的大腦活動。另外,實驗者也仔細觀察了數學菁英們做娘深的數學題
目時・靈光乍現想出創意解題法的那瞬間-大腦會如何反應。還有倫敦的
計程車司機們,實驗者也觀察了他們在到處都是單行道的偷敦市區駕駛
時,為了抵達目的地會如何進行路況判斷。實驗者針對受試者想出創意點
子的瞬間,也就是所謂的「凯!! ! ^101^0」(頓悟時刻)進行測量分析。
結果發現,在創意出現的那一刻,平常不會交換神經訊號、距離相當
遙遠的腦部區域,出現了彼此交換信號的現象。當額葉與枕葉之間、顯葉
與頂葉之間彼此交換信號、同時一起處理資訊時,創意的想法就出現了。
創意並非產生於前額葉這種具有最高級功能的區域,而是必須使用整個腦
區オ會產生。對此研究者的解釋是,當受試者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時,或
將毫無關聯的概念連結在ー起時,連結現象也同時在大腦裡發生。當繆思
提供我們大腦靈感時,腦部就像舉辦起全區派對ー樣。
我同意這個解釋。要不要向各位介紹我在心I宣舉辦、以學生為對
象的創意研討會所使用的一個訓練方法呢?我給學生一個「編故事」的任
務,前提是這樣:一名四十歲的女性手提昂貴皮包走在街上,突然有一名
衣衫鑑縷的十五歲少年,身手敏捷地搶走她的皮包並飛快跑走。三小時之
前,他倆各自經歷了什麼事情?這個任務是要學生講述這兩人身上發生過
的事。
第七步 有创惹的人"他們的腦如何述作 187

我將參加研討會的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學生繼續留在教室的座位
上構思創作,另一組學生則被帶到我的研究室去。我的研究室裡有非常多
的書,我讓他們從書架上任意取出ー本書,隨便翻到ー頁後從中找出一個
句子。完成後,再從書架上取出另ー本書,翻到任一頁後再找出一個句子。
接下來,我要他們開始進行創作,但除了設定好的故事前提外,編造出的
故事當中一定還要包含剛オ找出的那兩個句子。
各位知道結果如何嗎?第一組學生創作的故事雖然無可挑剔,但故事
內容有些老套。在座位上創作發想,只能從他們看過的電影、小說、連續
劇、漫畫中找出各種劇情元素來編寫故事。相反地,另一組學生由於必須
使用兩個出乎意料的句子,並讓這兩個句子產生關聯,大腦開始使用平常
編故事時不會使用的區域。他們使用的不是編故事的區域,而是編造出因
果關係的區域。我們必須把周邊事件的因果關係說明清楚オ會感到安心,
於是大腦開始使用這個區域,努力使用因果關係將周遭發生的事件解釋清
楚。這個區域被認為是產生陰謀論時會使用的區域(大笑)。透過這個區
域來編故事,出現了很有趣的結果。他們依照所選出的句子發展出古怪的
劇情,但也有意外具創意的內容參雜其中。失敗的機率雖然較高,但卻可
能創作出令人眼睛ー亮的傑作。
我在寫作時也會使用類似的原理。如果要寫跟〇ド人有關的文章,我
不太會翻閱〇ド入相關書籍,反而會去翻閱文學刊物,如果在裡面找到了
能巧妙說明[)ド人的例子或比喻,從那時起寫作靈感便會隨著筆尖一瀉千
里。如果我翻找的是〇NA相關書籍,寫出的內容自然就跟前人寫的沒什
麼兩樣了。
188 大腦单命的I2步

小偷眼中的十字架

對我來說,在!〇\15丁與學生一起進行五年的創意研討會的經驗非常有
趣。我在研討會裡教導他們激發創意思考的方法,也從中觀察學生身上產
生的變化。我向學生介紹了有創意的人腦中的現象"告訴他們該如何使用
自己的大腦。過程中,我自己也做了許多創意發想的練習。
其中一個訓練是這樣的。在各位面前有一大張白紙,請在上面畫下耶
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場面。在畫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模樣時,若
能表達出耶穌的心境更好。我不是基督徒,不要擔心會得罪我,所以請各
位自由創作。各位也不需要使用什麼美術技巧,給各位三分鐘的時間,每
個人都試著畫畫看。
三分鐘到了。各位不用給我看你的畫作,我不看也大概猜得出來(大
笑)。按照繪畫的過程,大致可將人們分成三種。第一種人把紙攤開後,
開始在上面畫一個很大的十字架,然後在十字架上畫一個人。因為我有拜
託各位好好畫出耶穌的心境,所以他們會在臉上進行較精細的繪畫(大
笑)。有些人會把表情畫得更有張カー些,也有人為了表達手掌上被釘的
部位,會畫了一些血滴在上面,還有人在耶穌胸口畫出刀痕或強調流出的
鮮血等等。第二種人會先畫好耶穌再畫身後的十字架,也就是繪畫順序有
所改變。第三種人是哪些人呢?「我不做這種事,別想用這種方式打探我
的心理狀態」。有些人會這樣嘴巴念念有詞,拒絕畫下任何東西(大笑),
但他會去看旁邊的人怎麼畫,邊看邊下指導棋(大笑),只不過自己紙上
第七步 冇创总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運作 189

還是一片空白。
各位這樣畫十字架是很正常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家幾乎都只看過
「從正面看到的十字架」,一般人如果要畫十字架,腦中浮現的就是這個
模樣。我們的認知都局限在我們的經驗以及已知的知識範圍內。
接下來,我要給各位看一幅作品。這是薩爾瓦多・達利(洞&以
0111)的畫作,名為<十字若望的基督>(6曲〇F 〇£血
00甜)。很令人感動吧?只有苦思過「該如何畫出讓人瞭解耶穌心境的十
字架」的人,才能體會這幅作品有多出色。因此在讓各位看這幅畫之前,
我想先讓大家親自畫一次〇
我第一次看到這幅作品,是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開爾文格羅夫美術
館。看到這幅作品時,我心裡非常感動,站在原地凝目注視了足足十分鐘。
這是以我從未想過的角度畫出的十字架。如果真的有神,那麼這幅畫就是
那位神以父親的心情俯瞰著十字架的場景吧。雖然無法從這幅畫作中看見
耶穌的臉,但我們卻能感受到他絕望和痛苦的心情。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
的這個世界,則在他的腳底下。
什麼是創意?首先,「大家畫十字架時都是怎麼畫的呢?」想完之後,
「咦?為什麼一定要這樣畫呢?我想用不同的方式畫畫看!」接下來,便
可以開始發揮創意和想像。一個人能這樣思考並不簡單,從不同於他人的
角度看問題是相當重要卻又極不容易的一件事。然而,要求自己朝這方向
開始努力,就是創意發想的起點。
那麼,各位一定又想問:「我也知道要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我也知
道這很重要,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我也知道各位一定很好奇(大
190 大腦革命的I2步

笑),但如果我回答說:「不論是什麼問題,為了得到有創意的答案,必
須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為此,請各位按照以下六條規則去做,就能得到
創意的結果。」這麼ー來,就不再是有創意的思考了。不論是誰,只要是
把方法寫下,用同樣方式創造出答案,那其實就已經違背了「創意」的定
義。所謂「創意」,就是因為採用了不同於多數人使用的方法,而產生出
更好的結果。在程序被制定成一般規則的同時,就不再是創意的途徑了。
因此,關於這方面的疑問,我無法提供明確的答覆。
想成為有創意的人,也就是期盼用不同於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該怎麼
做オ好呢?我想舉個例子說明。各位當中有人上教會吧,假設你這週日去
了教會,牧師突然問你剛オ我問的問題。「好,請在紙上畫下耶穌被釘在
十字架上的場面,並試著描繪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心情。」那麼,各位會怎
麼畫呢?會畫從正面看上去的十字架嗎?當然不會。毫無疑問地,大家ー
定不會把眼前各位桌上的十字架再畫一次。可是如果畫得像達利的作品一
樣從上方俯瞰下去,又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如果旁邊的人剛好今天也在場,
想必更畫不下去吧(大笑)?各位可能會畫出由下方朝上方仰視的十字架,
或是從旁邊小偷的視角看過去的十字架,大家應該會努力畫出不一樣的十
字架吧?這就是創意發想的第一步。就像今天一樣,希望大家多接觸不同
想法的大,讓自己擁有啟發想像的機會,之後再去到其他地方試著模仿看
看。不是模仿結果,而是模仿思考模式。不要做得一模ー樣,而是要不斷
地創新變化,這麼做就是創意發想的第一步。
第七步 有創.意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速作 191

創意具相對性和文化性

想成為具有創意的人,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呢?必須帶著與眾不同
的想法,從不同觀點看問題,並且經常和其他人進行知性對話與交流。或
是從今天這種演講場合裡,吸收自己未曾涉獵的資訊,以獲取新知和新想
法。之後各位到了職場上就可以把這些資訊分享出去,讓身邊的人讚歎說:
「哇!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比如說,就像剛オ提到的狀況,教會裡
如果只有你ー人畫出「由下往上仰視的十字架」,那麼教會裡的人一定都
會感到驚訝。因此,如果想讓自己變得更有創意・就應該聚集從多元角度
看問題的人們,進行知性對話、交換靈感,同時也吸收新知,這是非常必
要的過程,而創新的線索向來在始料未及的地方。
在韓國被認為是司空見慣的想法,到了印尼或瑞典很可能就會被說:
「哇!那人怎麼會有那樣的想法?真的很有創意!」從小累積與眾不同經
驗的人,擁有迥異於常人的思維模式,可以成為創意者。但在我國很不幸
地正好相反,大家重視「如何才能擁有與他人一樣的經驗」。別人已經做
過的事,自家孩子若沒做過,心裡便會覺得不安-大家都希望以同一種方
式接受教育。然而,如果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為有創意的人,父母應該認真
思考「如何讓孩子累積和別大不一樣的經驗?如何讓孩子成為以完全不同
的視角看問題的大?」
不幸的是,隨著年紀增長,我們越傾向與和自己想法類似的大接觸,
越傾向與和自己的政治立場、經濟階級、美感偏好差不多的大互動,感到
192 大腦革命的12步

比較舒適,可以彼此取暖,得到安慰。從雙方的對話內容會聽到:「你也
這麼認為嗎?我也是這樣想的。我說的就是那個意思!」這些話當然無傷
大雅,但從創意觀點來看,既然你也這樣想,我也這樣想,兩人又何必ー
定要見面再次確認呢? 自己在家裡想想就好啦 (大笑)。這對創意沒什麼
幫助。想法相仿的人聚在ー起,說來說去也激發不出什麼有創意的想法 。
請各位樂於和不同經驗的人、専業知識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或是會從不同
角度看問題的人進行對話,這將能讓各位拓廣視野並擴張認知思考。

從進化心理學獲得的行銷啟示

創新的線索通常在意想不到之處。因此,用全然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想辦法和自己習得的知識産生連結相當重要。我再舉個例子說明其中的重
要性。有個叫做悍馬(任^№5)的汽車品牌,是每個美國中年男性都渴
望擁有的汽車。各位搜尋一下就會知道這種車效率很低,車身過於笨重以
致吃油很凶,燃料消耗率不到一般汽車的一半。時速ー百公里時,它的煞
車時間是一般車的兩倍,這代表它很危險。即使如此,號稱地球上頭腦最
好的智人們仍願意花十四萬美元(約一億六千萬韓幣)買下悍馬,都會人
中也有很多人想買這種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是現代科學尚未解開的
謎題之一(大笑)。
這裡有一種瓶裝水,叫「酷樂仕智能水」(6&电11,邸い阪由)」,
第七步 有創意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運作 193

它的價格非常昂貴,是自來水的八百八十倍。喝下這種礦泉水會比一般自
來水好上八百八十倍嗎?絕對不會。它的礦物質含量可能比較多一點,但
也沒那麼特別。可是,為什麼消費者會對它趨之若整呢?買這瓶礦泉水的
人即使再口渴,也不會一次就把它喝完,而是會拿著瓶子到處晃盪(大
笑)。到底原因何在?這同樣也是現代科學尚未解開的謎題之一(大笑)。
該如何說明這種現象呢?如果是人文社會學者,可能會引用美國社會
學家托斯丹・范伯倫(い。0血6. %吳(1)在!899年出版的«有閒階級論»
(71)1 71)601^ 〇/し(13111( 0^53 )»一書中所提到的「炫耀性消費」來說明這
個現象。他說:「上流階級顯著的消費行為,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社會地位
而不自覺從事的行為。」范伯倫批判物質萬能主義,將上流階級人士為炫
耀成功以及滿足虛榮心而奢侈成性的態度,稱為炫耀性消費。買下比自來
水貴八百八十倍的水喝、花十四萬美元買下不怎麼有用的汽車……我們可
以用這個概念來涵蓋這些行為。人們這麼做並非基於需求,而是為了告訴
別人自己是怎樣的人,是為了彰顯自己的階級而從事的消費行為。
那麼,人類為什麼要煞費苦心地彰顯自己的階級呢?事實上,我更好
奇的是這個部分。研究進化論的科學家尤其想知道,人類為什麼如此渴望
凸顯自己的階級?他們的答案是「藉此,人類想釋放出一種信號:我即使
買昂貴的水喝、擁有一部名貴汽車,在經濟上依然有餘裕。這不就代表我
擁有擁有優良的遺傳基因和生物學性質?和這樣的我交往,我們的後代也
會擁有同樣優良的基因,可以在富足的環境下接受教育。於是便藉由消費
的型態將此信號傳遞出去。」
進化心理學家傑佛瑞-米勒(奇。血辰)在著作«花錢»(邱湖)
194 火腦革命的12步

一書中"把擁有悍馬的人比喻成「擁有華麗尾羽但不適於飛行的孔雀」。
公孔雀因為巨大且華麗的尾羽,飛行能力受到限制,但為什麼演化保留了
牠的尾羽呢?儘管華麗的尾羽讓牠行動不便.牠卻能存活下來不被抓去吃
掉,不就代表牠擁有強健的雙腿或聰明的頭腦嗎?雖然身體不便卻能健康
活下來,就顯示了這隻公孔雀的特殊能力。
行銷是什麼?行銷人員是透過產品、服務與品牌形象,與消費者進行
溝通的符號學戰士,而非想辦法多賣一件產品而讓企業獲取利潤的資本主
義尖兵。行銷人員必須思考的是該如何透過符號和象徵,讓產品、企業與
消費者之間彼此產生連結。為此,就必須瞭解人類想與其他人溝通些什麼。
從神經科學和進化心理學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獲取ー些嚴感和體悟。
進化心理學和行銷之間表面看似沒無關,但我們試著把兩者串連起
來看看。假設81^^即將推出新款跑車,定價十億韓幣,而公司編列了
五十億韓幣預算做為這部車的行銷費用。那麼,各位會如何使用這筆預算
呢?如果這部車能順利賣給兩百人,就能産生充足的盈餘。
在此情況下,行銷人員會如何擬定策略呢?一般來說,負責奢侈品販
售的行銷人員採用的手法大同小異,也就是向金字塔頂端0.1%的有錢人I
即買得起這商品的最頂層富豪階層們寄送邀請卡,邀請他們參加專為他們
舉辦的派對。然後,在派對上故作神祕地說:「這次我們引進了極高貴的
産品,但這訊息不是所有大都知道,在這次派對中,訊息首度公開。買得
起這產品的人並不多,因此特邀在場各位老闆大駕光臨,聽取我們的介紹。
我們只邀請了金字塔最頂端的各位來參加這次的活動1將這消息公開。」
在這樣的場合,每個人都叫「老闆」(大笑)!行銷人員讓受邀者覺得自
第七步 有创憲的人"他們的腦如何迎作 195

己萬中選ー,備受禮遇。不只汽車,愛馬仕(14^0I切)或香奈兒((3扇眼1)
皮包、蒂芙尼(?储叮)或寶格麗(的也負)珠寶的行銷手法都相當類似。
事實上,幾年前奧迪入8在韓國上市時,汽車廠商在奧林匹克公園花
了將近八億韓幣,蓋了一個拱形圖頂建築物,只邀請四百名最頂尖的上流
階級人士進場。場內供應了最美味的食物,舞台上則進行車展,然後隔天
就把耗資八億的建築物給拆了。他們用這種方式行銷,介紹時則說:「這
部入8是620高峰會期間接送各國領袖的汽車。」我們把這種策略稱為「奢
華行銷」。
這樣的策略真的有效嗎?進化心理學認為,奢華行銷並非銷售的最佳
策略。為什麼呢?在乘坐這部車時,假如全國只有四百人知道這部車的價
值高達十億韓幣,那麼你又何必買下它?這比不上所有人都知道這部車極
其高檔、價格昂貴,因而驚歎說:「哇!那部車真的很貴!一部要價十億
韓幣!開車的就是那個人!哇,傳說中成功人士開的車就是這一部 。這是
我夢想中的車,我的夢想就是把ー輩子存下來的錢拿去買這部車!」要成
為眾人討論的焦點オ算成功。換言之,必須是99%的人夢想的汽車,才能
讓那1%的人決定說:「喔,這樣嗎?那我要不要買下來呢?」奢華行銷
除了要打動那些潛在客戶之外,也該讓其他99%的人夢想把它買下來,這
麼做才能讓那!%的人產生動機,願意支付高昂代價買下車子。要讓買下
這部車等同於購買者能力的證明,オ有助於生存(天擇)和配對(性擇),
這部車也才能更加暢銷。
運用這種策略成功打入市場的汽車業者是6^ 险做。8めV险心
是第一個以大眾為對象推出廣告,並設定了購買該車相當於成功的等式,
196 大腦革命的12步

讓許多人產生購買6^ 等同於「成功指標」的印象,如此成功弓I進了進
口車的汽車品牌。因為這麼一來,為了讓別人認為自己是成功人士,連還
沒成功的人也爭相購買,導致消費人數大幅成長。就像這樣,行銷和進化
心理學看似無關,卻可以在將看似無關的兩個領域串連起來之後,找到新
的靈感和體悟。在同業競爭對手前仆後繼之處反而不易找到創新的機負。

天花板夠高才能催生創意?

美國病毒學家約納斯・愛德華・沙克()01^8E仙湖洞2是一位出生
在俄羅斯的猶太人,研發了小兒麻痺疫苗。曾經是匹茲堡大學教授的他,
看到美國每年有數十萬名的孩童受到小兒麻痺的侵襲,便參與了「小兒癩
痺疫苗專案」。他所帶領的專案小組放棄週末的休息時間 ,夜以繼日地研
發疫苗,卻還是想不出好的解決方案。某一天,心情鬱悶的他背著一個背
包,去到義大利一個叫做阿西西(ふ5奇)的城市。他住進一家修道院裡,
希望能休假幾天放空複雜的思緒。在某一個悠閒的日子,沙克在13世紀
興建的修道院教堂裡突發奇想,他似乎找到了解答,於是拼命把靈感抄寫
在紙上。回到美國後,他連績進行老鼠實驗、猴子實驗以及大體實驗,最
終成功開發出疫苗(事實上,這個過程也隱藏了一段數百名孩童因此喪生
的不幸歷史)。
一般科學家若成功開發出新藥・就會把專利賣給製藥公司I以賺取ー
第七步 有創.せ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連作 197

大筆金錢,但是沙克免費向全世界公開疫苗的製作過程,讓所有製藥公司
都能製造小兒麻痺疫苗。這麼ー來,疫苗價格變得很便宜,直到今日非洲
兒童都能用低於一美元的價格接種疫苗。他的慷慨之舉成為讓小兒麻痺症
幾乎從地球上消失的關鍵貢獻。
後來加州政府為了向沙克致敬,用他的名字成立了沙克生物研究院
(5311;1051111116而31010§[¢3181113105 ),建築物設計交由當代最頂尖的建築
大師路易斯一康(し〇死ゆ扁)負責。這件事促成一流建築師和最崇高的
生物學家相遇。而在當時,沙克拜託了路易斯・康一件事〇「當我在研究
室裡不眠不休地工作時,有些想法我怎麼想破頭也想不出來,但卻在興建
於13世紀的教堂裡想了出來。修道院教堂的天花板高度非常高,在其中
我感覺到自己的思考也變得寬廣。所以在這個用我的名字成立的研究所
裡,我希望所有空間的天花板都蓋得很高。」
路易斯・康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議。成立於1959年的沙克生物研究院
雖然只是個小研究院,從業的研究員大約七百人,但過去五十年來從中誕
生的諾貝爾獎得主卻有十二名之多,讓它一下子成為最頂尖的研究院,也
造就了「沙克研究院挑高天花板催生出創意研究」的都市傳說。
不想讓神話只停留在神話的研究者們下定決心要找出真相,想瞭解挑
高天花板是否真的有助於催生出創意研究。他們打造出天花板高度可隨實
驗調整的實驗室空間,接下來便讓實驗受試者進到裡面,從事創意發想的
工作,或是做些單純只要集中注意力的問題。他們觀察天花板高度和解題
結果的關係後驚訝地發現,需集中注意力的問題在天花板高度最低的2.4
公尺時表現最好。而一般公寓的天花板高度就是2.4公尺。相反地,需要
198 大腦單命的12步

連結兩個抽象概念、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或是需要創意發想的問題,則是
在天花板高度最高的3.3公尺時答題成績最高。一般公司的辦公室天花板
高度大約在2.7到3公尺之間,沙克研究院的天花板高度則比3.3公尺再
高ー些〇經由神經建築學的實驗,我們發現天花板高度較高的情況下,確
實可以產生更多的創意思維。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呢?第一,當各位需要創意時,請移動到挑高
天花板的房間裡。天花板高度在3.3公尺時,創意思維出現的可能性增加.
不過不保證都會出現(大笑)。如果在這樣的空間裡也沒有浮現創意想法,
就不能怪別大了(大笑)。
第二,這個研究也是為兩個看似不相干的領域找到關聯,即神經科學
和建築學的相遇。韓國的教室看起來都一樣高,對吧?該如何打造教室,
好讓孩子在裡面產生創意思維,既能更專注於學習又能提升學習量呢?阿
茲海默症患者居住的療養院該如何建造,才能減少他們的不便,讓他們安
心地恢復記憶呢?企業的工作環境該如何設計,才能讓員エ們產生創意並
埋首於創新呢?科學家正開始研究空間對使用者大腦的影響,並根據結果
設計建築物,這就是使用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像這樣,有時候創新
的線索距離我們很遙遠,我們得要翻越同行已經找遍的區域,到另一個山
頭尋找它。
第七步 有创・く2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連作 199

經歷與世界之間有意義的碰撞

到目前為止,我們觀察了創意人的特徵,也知道他們的腦如何運作了。
前面說到,沒有通往創意的捷徑,必須在意想不到之處尋找創新的線索,
也強調應該做出各種嘗試。最後我想向各位介紹幾個研究,說明若想擁有
更多創意點子,我們該做哪些努力。
我們馬上就能付諸行動的一個方法就是運動。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
是,運動時神經細胞會大幅增加。大家常常誤以為神經細胞到兩歲之後就
不會增加了,其實不然。過去二十年來研究者發現,大類在成為大大之後
神經細胞也會繼續增加,並且有非常多的研究報告證實運動量越多,神經
細胞也會增加得越多。知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他常常在腳踏車上獲
得鼬感。事實上,不激烈的運動對於創意發想非常有幫助,例如騎^[1踏車、
散步等。持續運動可讓大腦常保健康,有助於上年紀之後創意依然源源不
絕。
其次,睡眠也很重要,尤其年輕時要多睡覺。各位不要減少睡眠時間,
一昧地想把時間拿去做些什麼。我們的大腦會利用睡眠時間整理白天獲得
的資訊,把沒用的丟棄,有用的則交給長期記憶。睡眠一旦不夠,再豐富
的經驗也無法長時間保存在大腦裡。因此,睡覺其實是很建設性的活動(大
笑)。父母如果不讓你睡覺,就告訴他們:「爸,媽!我現在正把昨天在
學校學的知識轉換成長期記憶。」(大笑)
最後,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的就是閱讀、旅行以及與人接觸。閱讀、
200 大腦革:命的12步

旅行、與他人進行知性對話是現在不做將來就會後悔的事,也是ー輩子當
中肯定要做的事。換言之,各位要不斷從這世界接受刺激,與世界發生有
意義的碰撞,這些都將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改變。以上三種方法可以讓我們
間接體驗到自己無法直接從環境下獲得的經驗。
所謂知識能力不只是透過長期的學習來熟悉並理解各種問題,當我們
遇到許多找不到解決方法的問題時,想出新的解答方法就是一個人的知識
能力。在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答案的狀況下-該如何找出更好的解答呢?
請試著透過遠在天透的創新線索,充分運用平常在自己領域所學習到的知
識,來找出個人專屬的答案。沒有所謂有創意的人,只有創意灌頂的瞬間。
試著在生活中抓住那些靈光一閃的瞬間吧。
第七步 有創意的人"他們的腦如何運作 201
・ト卩— — 一

.
若想讓成為更具創意且能為更好的未來貢獻一己之カ的人・
比起教導青少年一成不變的知識和態度 ’
更確實的方法是提供他們機會,
讓他們多多在現場積極發現。

----- 尚・皮亞傑(屁!I?1356(:)
206 大腦革命的12步

這ー兩年最常聽見到的技術術語就屬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慧、區
塊鏈(引。&击血)了。人類的生活被還原成龐大的數據後,透過人工智慧
進行分析-提供客製化的預測服務,弓I領我們進入全新的資訊化時代。尤
其在2016年3月,〇沖め温的人工智慧系統用め北。與南韓頂尖棋士李
世對奕時,寫下四勝一敗的戰績,ータ之間人工智慧成為恐怖與威脅的代
名詞。在過去,因為西洋棋的比賽結果有限,擅長計算的電腦擊敗人類還
說得過去,但圍棋的比賽結果有10英之多(1後面加上一百五十個〇,是
個非常大的數),幾乎不可能透過計算來找到勝算,因此人們一直認為電
腦絕對追趕不上人類的直覺和推論。如今在這樣的趨勢下,各種預測陸續
顯示人工智慧遅早將威脅我們的工作機會。各位應該都很擔心在人工智慧
時代,我們人類該如何生存、該如何做準備吧?如今數位革命時代已進入
成熟期,過去至今我們的大腦如何應變?未來的變貌又將如何?我應該如
何因應人工智慧時代?以上疑問都是今天將深入探討的主題。
第八步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咖裡 207

電腦和人腦

全球知名的數學家艾倫-圖靈以启丁丽昭)和約翰・馮・諾伊曼0〇柘
V00N印〇!如!!)在1936年首度提出「電腦」的概念。第一台電腦於二戰期
間被用來破解德國的恩尼格碼(£N【く3皿(2〇&)密碼,和軍事機密息息相
關。一直到1950年代,一般人オ開始有機會接觸到電腦。這兩人提出的「電
腦」是個全新的概念,在那之前人類製造的大部分機器都有具體功能,能 冃匕
明確講出「使用在什麼地方」。然而,圖靈和諾伊曼構想的電腦並非為了
特定功能而製造的,它最早出現的型態是種通用機器,就像人類大腦ー樣,
負責執行被指定的所有工作。
這裡所謂的「被指定的所有工作」有幾個先決條件。由於圖靈和諾伊
曼都是數學家,因此要讓電腦進行運算,必須提供具有數學運算的完整理
論架構,並且可用數字和文字說明的程式。我們將電腦執行工作時需具備
的「數學完整理論架構」稱為「演算法」3您。廿小〇!),用數字和文字說
明演算法的方式被稱為「程式語言」。換言之,可以把電腦視為執行具數
學完整理論架構之程式型態工作的機械裝置。
從這句話中我們同時看見了電腦發展的機會和限制 。由於只能執行編
寫好的、具完整數學架構的工作,電腦從事的工作大部分都是「計算」類
型的工作。反觀人類的大腦,並不那麼具有數學運算的完整理論架構,也
不太知道是否能用文字或數字說明清楚。比方說,我們還不知道如何用數
學的方式說明大腦區分貓狗或男女的功能。我們無法單靠頭髮長度、唇色、
208 大腦革命的12步

臉部大小來區別男女,因此像區分男女這種對人類來說輕而易舉的工作,
對電腦來說卻是相當困難的課題。
電腦和人腦的構造也不一樣。電腦由硬體和軟體組成,依照硬體裡軟
體安裝的方式決定其內容和功能。若把各位的筆記型電腦拆開,光看電腦
的硬體設備,我無從瞭解各位如何使用電腦,看不出來裡面有多少棒球影
片(大笑),也不知道各位使用些什麼程式。相反地,人類的大腦則是結
構ー改變,功能也會跟著改變。只要觀察各位的大腦,我就能大概知道各
位是怎樣的人。音樂家的大腦和科學家的大腦不一樣。同樣是玩音樂的人,
鼓手和小提琴手的腦也截然不同。腦部構造會隨性別、年紀、職業等的不
同而呈現明顯差異。人腦不像電腦那般構造和功能壁壘分明 。
此外,電腦的中央處理器和儲存已處理資訊的記憶體是分開的。一般
我們稱為「硬碟」的儲存裝置負責儲存資訊,分析與處理資訊時則會啟動
中央處理器。有個稱為「匯流排」(1)场)的通道,是能讓電腦內部各種部
件彼此傳送訊號的導線。匯流排以導線或板狀集合的型態,協助處理器與
記憶體之間或與其他裝置之間傳輸訊號,這樣速度當然會很慢。
反觀人腦內部是由各區域的神經細胞負責處理資訊,同時也儲存資
訊,功能上可謂中央處理器和硬碟二合一。儲存記憶的地方散布於各個區
域,就算某個區域毀損,也不會有致命的損失。處理資訊的區域和儲存區
域ー樣,可讓資訊處理極有效率。只不過神經細胞會相繼死亡消失,而導
致處理速度逐漸變慢-也會有記憶消失的狀況。由此可見,電腦和人腦的
運作方式有天壤之別。
再加上我們的腦有所謂的「小世界效應」(如勤XV。血曲め)‘只要
第八步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哪裡 209

經過六個步驟,一千億個神經細胞大部分都可連結上。這麼多的神經細胞
複雜地交織在ー起・彼此之間卻能有效地連結、處理資訊,讓四散各地的
記憶和處理過的資訊乏間發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也因此讓人腦產生所謂
「精神」的驚人功能。世界變複雜之後,處理資訊的機構為了因應複雜的
狀況也必須變得複雜,然而人類的腦部光靠目前的大小、 構造和耗能率,
就能承受各種變化。認識我們大腦構造和功能之後,未來預期也能製作出
和大腦構造相似的電腦,這種電腦被稱為「仿神經型態( 1101I「0010邛)1I匕)
電腦」。
不過,電腦愛好者提出電腦是否需要像大腦一樣高效的反思。我們的
大腦必須位在容量不到ー點五公升的小小頭顱內,大類的頭部無法無限長
大,因為頭部越大越不利於分娩。更大的困擾是,會降低對異性的吸引カ
(大笑)。大類的腦部無法長得很大,因此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執行各項功
能,這是它的限制。反觀電腦就沒有對異性電腦展現魅力的困擾,電腦即
使體積龐大,只要能在功能上超越大腦即可。電腦愛好者採取的策略是電
腦可以靠規模取勝,以此對抗大腦。即便是兩棟大樓般龐大的電腦,只要
能超越大類的智慧與知性,他們也會力求實現目標。

人工智慧迎接新復興時期

1956年’約翰・麥卡錫(!〇し!1场)和馬文・李・閔斯基
210 大腦革:命的】2步

N11加切)等十名認知科學家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人工智慧研究計畫書。他們
認為應該研發以邏輯建構的人工智慧系統,好在設定目標後彼此比較路
徑-找出更好的方法。他們提議國家應積極支援人工智慧系統的研究。這
是史上第一次出現「人工智慧」的名詞。
從那時至今已過了六十年,人工智慧這學科在各個領域皆持績發展,
產生電腦視覺((2〇〇!四心む订〇(1)、模式辨識(1\(1:心!!日如〇卽谊011) 、決
策(口お奇。!! N131615)等各個學術領域。然而,若客觀給予評價,事實上
在20世紀並沒有任何相關技術已經商用化並活用於商業世界中。這段期
間當中,人工智慧的執行力已達人類的85%,卻始終有著無法立即使用在
產業現場的尷尬狀態。
時序進入21世紀。2010年之後,「深度學習」(&の屁前牌)演算
法和大數據相遇,人工智慧的正確度達到人類的95〜98%,這樣的水準
已足以運用在商業上,尤其 與南韓棋士李世的「世紀對決」,更
引爆了世人對人工智慧的強烈好奇。
人工智慧之所以能達到可使用的水準.背後原因有三。首先,電腦的
性能已有顯著提升,記憶體容量暴增,資訊處理速度變得很快。過去用來
處理圖像或影片的處理器被用來處理數據,並列之後一次就能處理大量的
資訊。
另一個原因是人工智慧越來越類似於人類大腦。由於採用的運算法
與人類大腦處理資訊或對刺激的反應方式相似,使得電腦的執行力變
好。我們常聽到的「深度學習」・就是依據人類視覺系統處理資訊的方
式,製成神經網路並仿寫出演算法。另外,電腦也會使用強化學習理論
笫ハ步 人工智な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哪裡 211

(面601屁口1源)〇各位還記得«你好棒!鯨魚訓練師告訴你讀美
的力量»這本書嗎?當我們對某個行為給予獎勵時,便會強化這個行為;
如果給予懲罰,就會對這個行為產生抑止作用。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考試成
績好,除了要孩子多做題目、把孩子送去給會解題的老師教導之外,也可
以使用「考得好就送你平板電腦」等方法來提升他的成績。這麼ー來・
孩子為了得到平板電腦,會想盡各種辦法讓考試成績達標 。戰勝李世的
川色眞。也是使用同樣的方法與他對奕。
最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是關鍵原因之一。我們冷靜地回想就會知
道,過去二三十年間人工智慧領域並沒有發展出很多的運算法。以過去的
運算法來看,訓練時最多使用三千到四千個數據資料,當時的正確度在
80%左右。如果想用相同的運算法把正確度提升到99%,應該用多少數據
來訓練呢?需要三千萬到四千萬個資料,需要量是過去的ー萬倍。若在過
去就必須被迫放棄,但在進入網路、行動裝置、社群媒體時代之後,就會
發現有許多數據資料堆在裡面,因此要找數據變得可能、處理速度也加快
了。換言之,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讓人工智慧得以發展。然而反過來看,人
工智慧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用少量數據從事的工作,對人工智慧來說卻
需要大量數據。
舉例來說,我們如果告訴孩子在三四十名的父母當中誰是男生、誰是
女生,隔天起他們就能區分性別。但電腦必須看過三千萬張照片,區分男
女的正確度オ好不容易提升到與人類差不多。過去我們沒辦法把三千萬張
照片輸入電腦,但現在光是進入臉書就有超過十億張的照片 ,在將這些數
據放入電腦之後,人工智懸現在區分男女的正確度變得與人類差不多。
212 大腦革命的I2步

除此之外,對我們來說輕而易舉、也腦卻做不到的事情當中,最具代
表性的就是「區分吉娃娃和上面放著三個葡萄乾的蛋糕」(大笑)。臉書
是全球研究人工智慧最頂尖的業者,但就連臉書使用人工智慧區分圖像時
也會犯下這個錯誤,分不清楚冰淇淋與貓、麵包與狗、狗與人的差別。我
們活了大半輩子大概看到過三百隻吉娃娃吧,但我們卻能明確區分吉娃娃
與蛋糕。臉:書中大約有’數百萬張吉娃娃的照片,人工智慧卻依然很難分出
誰是誰。就像這樣,人工智慧和人腦之間仍有差距,山於無法正確「理解」
("足「冲】扁弱,就算已成為可以使用的エ貝,偶爾還是佝出現這種荒
腔走板的失誤。

之’

圖説:區分『蛋糕和吉娃娃」-人類很容易就能區分出來,但對人工智慧來説卻是個
極困難的考驗。
笫ハ步 人」:智慧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企塀裡 213

大數據拯救了人工智慧

人腦這個裝・置很容易犯下普遍化的錯誤。我們總以為自己的經驗是世
界的全部。如果前天和昨天太陽都從東邊升起,我們就會深信明天太陽也
會從東邊升起。我們很容易就去捎測別人的行動,對於他人的偏見和先入
為主的想法非常敏感,經常發生認知上的偏誤。然而,我們必須這麼做オ
能預測狀況,雖然大部分會出錯,但偶爾猫對就能提高存活率。人類的大
腦與電腦不同,即使可誤也能在已普遍化的架構下寫出預測接下來狀況的
演算法。就算常發生錯誤,隨著時間過去,錯誤修正得越多,正確度提高
得也就越明顯。我們的大腦是以減少錯誤的方式成長的。
現在我們已透過大數據彌補/人工智懸演算法的缺陷’而為産業帶來
實質的改變。人工智慧在一個領域中能帶來多少成效,關鍵在於該領域能
使用多少大數據,兩者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也因此可以預測韓國的第四
次產業革命還要再過一段時間オ會發生。韓國本身沒有臉書或推特等平台
事業,與個資有關的規定相當嚴格,如果把識別個人身分的標籤移走,就
無法分析數據。如果是無法識別個人身分的數據,通常只要把多項資料加
在ー起還是識別得出來。但為了防止個資洩漏的問題發生,韓國直接從源
頭進行阻斷。在美國則是只要移除了可識別個人身分的內容,就可以盡情
地進行分析。但若想利用資料來識別他人身分,在嘗試的瞬間就會被處以
嚴格處分,因此美國在:數據分析方面雖然比韓國活躍,但犯罪率相對較低。
韓國則因為擔心犯罪行為而直接從源頭阻斷數據分析,導致到目前為止數
214 大腦革命的12步

據分析、人工智慧以及保全技術等發展皆停滯不前。
我的研究室正在研究「類腦人工智慧」(し)函[!ー血『血航布洞
血』晾皿),希望能研發出像人ー樣能判斷狀況、做出決定的類腦人工智
慧。人工智慧的最終目的是提供人類更好的服務。若要與人類互動,就必
須理解人類,也必須像人類一樣思考,使用起來オ不會感到不便。不過,
在研究成功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要我命令它去做,不如我自己去
做比較快(大笑)。

桌上型電腦-生產工具的個人化

第一次和第二次産業革命為流通業和製造業帶來了重大改革,然而改
變之後的世界卻演變成即便創新的想法來自工程師或發明家,最終利益仍
被擁有資本的商人賺走。資本家用資本買地、蓋工廠、雇用人力,建立起
大量生產的體制,如此賺大錢。至於大部分的人卻淪落為每天只能夢想著
到這種企業去工作。像電影«摩登時代»(机如・77〃心)的卓林((2赫快
^1.0)一樣,必須無止境地重複使用板手鎖螺絲的作業,前兩次產業革
命宣告了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看成螺絲的非大類時代來臨。
1940年代後期,AT&T貝爾實驗室(田IIし26)發明了電晶體(開啟了
被稱為第三次産業革命的數位革命(電腦革命),電腦工程師心中開始出
現不同的夢想。他們認為,電腦是能執行各種指令的裝置"如果把體積大
笫ハ步 人工智食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哪挫 215

到像一棟房子的電腦改小到能夠放在桌上,人們就都可以自由使用電腦來
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期盼這個世界的任何人只要有好點子,就可以透過
電腦實現自己的想法,並與企業家、資本家平等競爭。這些工程師當中有
一群人就是「家釀電腦俱樂部」(14〇!1I血削(2001(31I由(21命)的成員。
家釀電腦俱樂部的成員包含史蒂夫・賈伯斯(5^0)085)和史蒂夫・
沃茲尼克(瞼安雄小成)〇1970年後期,這兩人ー起推出了最早的桌上
型電腦入叩トI、入叩しII,16^4著名的5150桌上型電腦也在同一時期誕生。
桌上型電腦推出之後,立即成為個人生產的得力工具,改變了我們日常生
活處理資訊、對待生活的方式,甚至連我們的大腦構造都改變了。
為什麼電腦會以桌上型電腦的型態問世呢?這跟我們平常大多在哪裡
度過光陰有關。我們起床之後讀書或學習的過程都會使用桌椅,桌上型電
腦最初設計時主要的考量,就是有助於白領階級在辦公桌前的工作模式。
如今電腦結合了人類的認知功能,當我們定義一個人的能力時,也納入了
使用智慧型電子機器的能力。過去電腦和人類的存在個別獨立,如今電腦
逐一出現在人們的桌上、腿上、ロ袋裡、手掌上,迫使這個時代將操控電
腦的能力包含在一個人的知識能力範圍內。

數位機器替代人腦

多虧電腦的出現,現在很多人可以少動ー點腦。但是各位也常聽到「數
216 大腦革命的12步

位痴呆症」(〇)吧?因為數位機器的存在,很多大擔心我
們的腦力大不如前、功能變低,甚至出現痴呆症狀。各位可以透過以下幾
個自我檢查項目進行檢測。
1,記住的電話號碼只有公司電話和家裡電話 。
2.想不起昨天吃的餐點名稱。
3.和身邊的人對話80%是透過電子郵件。
4.除了在簽帳單上簽名之外,平常幾乎不用手寫字。
5.曾經遇過以為是第一次見面的人,過去其實見過面。
6.曾有人說自己老是重複說同樣的話。
7,在車上装設導航之後就不再看地圖。
8.已使用多年的家中電話號碼,一時之間怎麼想也想不起來。
9.曾經想不起自己認識的國字或英文單字。
10.常唱的歌曲在不看歌詞的情況下唱不出來。

仔細看這個自我檢査表就會發現,診斷數位痴呆症的項目大部分都集
中在記憶力上。去!唱歌時畫面上有歌詞,所以沒必要記住歌詞。智
慧手機裡已儲存了聯絡資訊,所以沒必要記住電話號碼。現實生活就是如
此。不過我們經常忽略一件事,以前我們閱讀時會在重要字句底下畫線I
畫完之後就很少再拿出來看,因為覺得拿書出來翻找頁面很麻煩。但現在
想要的資訊都可以透過搜尋取得,沒必要記住它,下次需要時再搜尋一次
就好了。由於電腦隨侍在側,大部分資訊隨手可得,因此現在已沒必要把
第八步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郷裡 217

資訊牢牢背住。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
雖然網路造成我們記憶力大不如前的說法聽起來似乎有道理I但並沒
有科學證據指出網路或智慧型電子用品造成我們更少用腦。大體來說,我
們只是以不同於以往的方式使用大腦,而不會因為比過去少動腦而變成笨
蛋或導致認知功能低落。現在的年輕世代幾乎已經沒有大會逐字逐行仔細
閔證資訊了,這種閱讀態度早已消失。他們不會按照順序閱讀,而是只會
找自己需要的部分看一看,思考偏重於搜尋與編輯,並且會快速變更瀏覽
資訊的模式。平面文字看一看,下一秒就去開影像畫面來看,之後又回到
平面文字,如此利用超連結快速涉獵零碎資訊。拋開好惡或對錯的問題・
我們發現媒體強化了這種閱讀習慣。
過去我們常使用大腦顯葉附近的海馬迴(糸叫。顔叫/・這個區域負責
把短期記憶儲存成長期記憶),向來我們把這個部位發達的大看成頭腦好
的人。然而,來到現代社會之後,我們變成經常使用額葉,也就是大腦負
責快速掃描資訊、搜尋必要資訊並產生連結,如此迅速理解脈絡的區域。
用腦方式改變,腦部構造也跟著改變,我們稱這種現象為「神經可塑性」
(砒成。区硕心ッ)。腦構造必須改變才能產生新功能。為了搜尋與編輯、
資訊的結合、快速掃描等新的思考方式,腦的構造必須做出適當調整,而
且我們的腦實際上也正在做這樣的改變。
這種改變的消極面詳細記載在蘇珊・格林菲爾德($11830 0^0^13)
的著作«心智改變»(&心呻)中。因為我們居住的世界到處充斥
著極具魅力的刺激,令大無法專注在單一事物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
等專注力難以持續的現象越來越常出現在社會上。不過,對於什麼是「専
218 大腦革命的12步

注」,大家可能沒有共識,因為傳統測量專注力的方式是透過閱讀文字回
答問題。用傳統方法念書的人習慣於這種考試方式,因此能長時間專注作
答。相反地,現在的孩子主要用搜尋和編輯的方式思考,不適合以這種方
式進行測驗。各位仔細想想,我們會心無旁驚地看臉書一個小時,這也不
是個簡單的事。看完臉書抬頭ー看,「什麼?已經過了一小時?」各位都
有這樣的經驗吧?同樣地,我們可以說,隨著事物性質的不同,專注的時
間也不一樣。
許多學術論文重複說明了相同的結論,那就是「孩子長時間接觸電玩
將導致無法壓抑衝動,暴力性格會增加」,不過這種主張也引來爭議。根
據研究,/」、時候接觸電玩的孩子長大到二十多歲後,暴力性格會降低到和
一般人差不多的水準,因此有人主張在接觸電玩的期間,他們的暴力傾向
顯得較高,但似乎不會造成長期影響。沉溺在電玩中的孩子某部分來說可
能也異於一般孩童,但這些差異大多被忽略了。換言之,目前的證據仍不
足以證明使用智慧型電子用品絕對只有百害而無一利,我認為應該要做更
謹慎的實驗オ是。由於電玩是隨手可得、能快速提供些微歡樂的方法,若
想要孩子獲得更寬廣、更豐富並且更多樣化的快樂,我們大大就必須做些
努力。
經常使用網路的大比較容易「憂鬱」的研究也陸續出爐。為什麼會這
樣呢?首先,憂鬱情緒的大的共同特性是,他們主要透過網路來進行對外
溝通,較少有與大面對面接觸的機會,也因此經由與他大直接見面來獲取
活力、共鳴和安慰的時間較少,オ會有逐漸感到憂鬱的傾向。第二,我們
在網路上獲得的資訊內容,大部分與生活安逸者或破壞社會和諧者有關。
第八步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哪裡 219

我們在1(3上看到「我很幸福!」的訊息-從新聞或留言板上看到「這人
真的很壞!」的資訊,在網路上逛ー圈之後再回頭看看自己的人生・自然
會變得憂鬱,覺得這個世界一點也不值得留戀。

準備和人工智慧共存

如今人類的大腦變得更加依賴智慧型電子用品,人工智慧正快速發展
成可使用於產業現場的水準。我們該如何生存,如何因應未來呢?據說第
四次産業革命來臨之後,人工智慧將對我們的工作機會造成威脅"那麼我
們又該如何準備來迎接人工智慧時代呢?
專家們向智人們提出的策略大致分成兩種(大笑)。第一,是要我們
確實地認識人工智慧,把人工智慧用在必要的地方。第二,是掌握人工智
慧做不到的事,做我們能做得更好的事,提高人類的存在價值。意思就是
要我們知己知彼,才能因應未來。
「確實地」學習人工智慧,這個建議值得大家參考。事實上.包含機
器學習(N43由]此し舞「苗%)在內的現今大工智慧並非什麼艱深的學問,只
要努力學習ー兩年就可以編寫出自己想要的程式,這也是我們會讓孩子學
習編碼的原因。小時候接受編碼教育有一定的意義。編碼教育之所以獨具
意義,是因為這是讓自己的想法呈現在網路上、電腦上的方式,也是讓自
己擁有一個能實現自我想像的工具。因此,編碼教育的核心必須是具創意
220 大腦革命的12步

的想法。
不過・我也擔心推廣編碼教育後造成補習班林立的現象,而且在學校
教導程式語言時會出現「請選出放入括號內的命令語」這種死記硬背式的
考題。編碼教育應該是邏帽教育,同時也是創意教育,千萬不要演變成死
記硬背式的教育。
數據科學、統計學、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領域未來充滿希望。我們目
前對於取得數據之後的處理方法,以及如何運用人工智慧進行正確的分
析,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因此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突破的空間,需要很
多人才加入。
有很多工作是人工智慧做不到但我們可以勝任得很好 ,未來這些領域
也將持續存在。人工智慧最根本的界限在於解決問題之前無法正確「理解」
問題,オ會犯下違反常理的錯誤。理解,是人類相當高階的思考領域,我
們如果無法理解問題,就無法回答問題。不過聽說最近的機器學習找到了
省略理解過程的直接解題方法,我想這個學習很快就會遇到界限。
人工智慧以數據為基礎,主要根據數據來進行思考。它民主性地依賴
數據,也就是人工智慧相信多數數據說的話,在判斷數據的錯誤、提出反
對數據的意見或是尋找沒有數據的領域並自行製造數據等方面,人工智慧
的能力仍然不足。反過來看,這就是人類創意的核心。如果數據含有性別
差異或種族差異的成分,我們馬上就能看出並提出糾正,但對此人工智慧
無法成為判斷的主體。由於人工智慧沒有能力透過獨立思考或是情感或欲
望來建立起判斷的標準,因此我們只能把人工智慧當成工具來使用。
我們善於與人、與物品、與環境產生互動-然而人工智慧目前還不具
第八步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哪褪 221

備這些能力。互動是非常高階的能力,尤其為了與人產生互動,我們需要
能判讀情感、與人共鳴等相當高階的社會性能力,大工智慧要能做到這種
程度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未來人類的職業將朝加強社會性的方向進
化,處理和分析數據的工作則會交由大工智慧扮演,我們應發揮評估數據
或分析結果的高階能力。

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我剛オ說過,人工智慧正逐漸發展成相似於人腦,對吧?但矛盾的是,
韓國過去七十年來的教育卻是在模仿人工智慧。我們急於把先進國家製造
出來的知識塞進頭腦裡,我們評鑑青少年的方式是要他們正確無誤地把學
過的知識再吐出來一次。韓國全國上下都致力於用同樣的教科書把同樣內
容填滿所有人的腦袋瓜子裡,甚至以「先行」之名,吸引家家戶戶花更多
的補習費,好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早先ー步輸入這些知識。
比起提出好問題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答案,我們更忙於找出正確解
答。現在先進國家的教育方式已轉變成讓孩子自己提出好問題,讓他們去
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然而我們卻連嘗試都不敢嘗試。教室變成沒有討論
聲音的地方,大家不再寫文章,只是埋首於核對眼前的數字。
韓國的學校最重視機械式的公正,在提供教育的同時也提供重視效率
的競爭-利用單一化的定量評價,依序把青少年排成一列。大學入學考試
222 大腦蛆命的12步

也是把學生和學校各排成一列,再用配對的方式進行處理。我們一直讓學
生接受強記公式與著重解題的「低水準數學教育」,以及ー昧解釋固有框
架內的文學、單純背誦文法或單字、僅止於確認閱讀理解力的「低水準語
文敎育」,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種教育底下畢業的學生,長大成人之後進入職場,公司也會成為
大同小異的地方。由於對失敗感到恐懼,比起做新的嘗試更常奔走海外尋
找成功案例。公司制定出核心成果指標,並且定量評鑑所有員エ。比起願
意創新的員エ,更喜歡不出紙漏的員エ。
現在我們應該實施的不該是找出正確答案的教育,而該轉變成定義
「好問題」的教育。不該是比別大先找到固定解答的敎育,而是該更重視
從個大觀點有能力提出有邏輯的解答。我們應該要教導高水準的數學推
論,實施無框架的語言教育。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語言教育就是思想
與哲學的教育。
我們不該只是教導競爭的方法,也該教導如何透過合作解決問題。I
得尊重大類的多樣性,而且當從學校到社會都能以此作為評價的標準時,
我們的社會就能成為與大工智慧共存,同時大性的價值也更向上提升的社
會。這就是大工智慧時代大類的知性應該邁向的未來。
第八步 人工智:^時代,人類知性的未來在哪裡 223
11
无 ま

法國啟蒙時代既是哲學家也是作家的伏爾泰曾經說過:
「不確定性讓人不舒服,然而可確定性又很荒謬。」
如果我們斬釘載鐵地說自己確實知道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如何 ・
那就太過天真了。
然而,若因為方向不明而感到恐懼與不確定,也同樣是幼稚之舉。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最終目的,
終究取決於我們是否能讓其潛能充分發揮。

- 克勞斯,施瓦布(电:!场,击、Vホ)1
«第四次工業革命»(乃"F〇]ゴ出1711111^1(11 011111011 )
228 大腦革命的12步

最近矽谷最關心的議題是「什麼技術將在智慧型手機之後支配全
世界?」1991年,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提姆・柏內茲一李(丁而
吳血%丄代)教授開發出船妙(阪血梢血寸出)技術。1994年,
瀏覽器開始啟用,人類正式進入「網路時代」。2000年之後,
跳^ 2.0時代鼓勵參與、共享、開放的精神,當時也正值威權時代垮台,
大家以為重視集體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然而在2007年年底,賈伯斯在
全球發布了卍!!。住手機,頓時開啟「行動時代」。我們感覺上好像已經使
用智慧手機幾百萬年了,但事實上只經過短短十年而已(大笑)。行動時
代的精神是串連起與我相似的大(〇&讪山荷!!!血(" 〇古ホ),比起輿論
業者精心編寫的新聞或是集團智慧製作的「NAVEIく知識大服務」,我們
更重視來自臉書或推特的消息。也就是說,我們是根據與我有關的大所給
的資訊來理解這個世界的。
大約十年為一週期,新技術和與之緊緊相扣的時代精神正支配著這個
世界。那麼在智慧手機之後,每個大一定要大手一台的媒體平台會是什
麼?接收資訊的平台一旦改變,我們生活的樣貌也將隨之徹底改變,而其
背後主導的公司也將成為領導世界的企業。因此,站在最前線的工程師不
得不聚焦在這個問題上。
1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229

這台裝置會是什麼模樣呢?通常我們拿在手上四處行走的隨身裝置重
量必須在五百公克以下,而一般手機的重量約為一百到兩百公克。那麼・
重量在這個範圍內、符合大量影音媒體傳播需求、畫面更大、厚度更薄、
記憶體能快速擴增、像紙一樣可以折疊或捲起的螢幕,將在下個世代登場
嗎?中國的跨國業者聯想集團(し6^〇)曾推出原本是手機形態、捲起之
後像手錶一樣的變形裝置,這類產品會是未來型的智慧平台嗎?

暨智慧手機之後,什麼將支配這個世界?

想找出答案的工程師觀察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目前市面上有各式
各樣的智慧型裝置,人們不是在眾多產品中找一樣自己最需要的產品,而
是會購買好幾種,平均下來每個人購買了二點五項產品,分別在不同情況
下和時間點使用,一整天當中不停地更換裝置,千方百計想要接觸位元世
界。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用智慧手機讀取信件和上社交媒體,搭乘
火車或飛機時拿出平板電腦,工作時使用筆記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搭地
鐵移動、躺在客廳或入睡前在床上坐著時,每個時間點所使用的都是不同
的智慧型產品。換言之,每個當下大家都想和虛擬空間有所連結。
人們會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比起不使用智慧型產品的時間,使用後
與網路世界接上的時間更令我們開心,不但接收的資訊更豐富,在裡面可
以點閱的內容和必須做的事也更多。因此,若我們能找出「目前尚未使用
230 大腦革命的12步

智慧型裝置的時間」,並研發出一種便利的裝置,讓我們在那些時間也能
與虛擬世界溝通無阻,那麼這個裝置將能成為人手一台的「新革命裝置」。
至於「接觸虛擬世界是否能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則又是另一個問
題了。
我們不是隨時都在使用智慧型產品嗎?好比現在聽我演講時(大笑),
與朋友一起聚餐時也是一樣。我們與別人聚在一起時,使用智慧型產品的
頻率會少ー點,當然有時候聊天聊到一半還是會進去虛擬世界一下後再出
來。假設有人問「臉書使用者比較多,還是推特使用者比較多?」大家為
了找答案,會馬上拿出手機查詢,對吧?當我們拿出智慧型手機的瞬間,
與朋友共處的現實世界時間頓時停止,每個大進入各自的網路世界漫遊,
各自捜尋之後帶著找到的答案再返回現實世界。
因此,工程師稱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智慧型産品為「隔離現實裝置」
()051-2-0100160(: 3^1065),意思是「我先去虛擬世界一下,馬上回來」"
現今大部分的智慧型產品都是隔離現實裝置,但若能身處現實同時又與
虛擬世界不斷線地互動,大家一定會被這樣的媒介深深吸引吧?我們稱
這為「沉浸式科技」(【1110I口荷作從出I1010切)或「無縫式科技」(海〇!1瞬
心!11I〇1〇 歹)〇

長期來看,科技正朝著沉浸式方向前進。舉例來說,若我們邊開車邊
使用導航,就必須不時找個空檔看一下地圖,與旁邊的大對話到一半也要
停下來仔細聽聽導航的指示,這等於必須暫時與現實隔離。但是未來的導
航將會是,我們駕駛的車子前方會一台虛擬前導車,只要跟著那台車走就
能抵達目的地。虛擬汽車後方的擋風玻璃上將標示預估抵達時間"以及接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231

下來的行車方向等訊息,因此我們駕駛時只需注視前方就能順利抵達目的
地。不過在自動駕駛汽車出現之後,這種虛擬導航可能又會被淘汰。
超越虛擬實境(VI0的擴增實境(人日)技術之所以受到矚目,就是
這個原因。戴上備有擴增實境技術的護目鏡之後,虛擬型態的資訊就能進
入現實世界,許多人也能一起體驗虛擬世界。比如說,建築師或設計師只
要戴上了擴增實境護目鏡,就能一起進行各種設計,也能為室內裝潢擺設
做任意的安排,若不滿意可以隨時銷毀,重新再試一次,也可以進行各種
創意討論。簡單來說,擴增實境是沉浸式科技的核心,混合了組成現實世
界的原子(入2111)和製成虛擬世界的位元(田。,幫助彼此進行順暢無縫
的溝通。
部分業者相信,強調擴增實境的智慧型裝置在未來將取代智慧型手
機,成為新的媒體平台支配這個世界,臉書就是其中一家業者。臉書過去
在網路世界只提供社群媒體服務,但近來它似乎認為像蘋果、小米或三星
ー樣製造智慧型裝置,將是追求更大利潤的絕佳管道,因此從幾年前開始
便每年投資五千億韓幣,十年共投資了五兆韓幣以上,在建構擴增實境的
新平台上(媒體發布的金額是二十兆韓幣,但實際上不太容易達到這個規
模)。事實上,微軟推出的擴増實境頭戴裝置!4010し6〇5,或臉書收購的
〇顼淄所推出的頭戴裝置000108済],都在國際電子產品博覽會(¢£5 )等
場合展出過。從産品成熟度來看,業者遲早將推出讓國際驚艷的產品。如
果獲得將近二兆韓幣資金的擴增實境公司N43810 IX叩,能讓世界確實目睹
多年來的研發成果,擴增實境就有機會領導下一個新世代。
232 大腦革命的12步

原子世界和位元世界的同步所帶來的革命

那麼・該如何製造使用沉浸式科技的智慧型裝置呢?這種裝置若要出
現在現實生活中,在使用的過程中就必須要將使用者周邊原子世界(旳〇!
叩)山!,實際占據時空的現實世界)的相關資訊全部位元化,以位元世界的
方式呈現。這麼做才能掌握道路上的障礙物訊息,發出提醒訊號讓我們不
致撞到,或是讓其他人在虛擬世界中意識到我們的存在。為此,可讓原子
世界的状況全部位元化的物聯網(1〇丁,L心"展而呻)成為必備要件。
透過物聯網得到的原子世界相關資訊,數量上非常可觀,數據型態也
相當多樣,增加的速度也非常快速,可稱為「大數據」。透過人工智慧分
析這個大數據,進而提供使用者個人化的預測服務,這樣的技術就是沉浸
式科技。換言之,為了實現沉浸式科技,我們需要物聯網、大數據、虛擬
實境/擴増實境以及人工智慧等,現在這些技術在現實生活中都已發展到
商用水準,也因此工程師開始轉移焦點,到可能成為新一代平台的沉浸式
科技上。
物聯網需要的感應器價格已降到一美元以下,現在任何物件都可以附
加上感應器,而把資訊分享出去。舉例來說,在雨傘上裝上物聯網感應器
之後,如果你把雨傘遺忘在咖啡廳裡,雨傘就會向你發送「您真的要把我
丟棄了嗎?」(大笑)的簡訊。裝在地毯上的感應器,則會對打掃機器人
發送地毯上有灰塵的資訊,我們不在家的期間它們自己就會把環境打掃乾
淨。將大數據儲存好後進行結構化,並再加以整理分析的技術,目前也已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捏 233

相當成熟。若使用像!4損。叩ー樣的分析工具,就會像是把好幾台電腦綁
成一台ー樣,能有效率地管理大量數據。再加上機器學習的出現,人工智
巷的正確度已提升到商用水準,如果未來連擴增實境也達到商用水準,沉
浸式裝置遅早就會問世。
然而有趣的是,我現在跟各位介紹的這些技術,事實上背後的哲學就
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精神」。用一句話來簡單說明,第四次工業革命就
是「透過物聯網將原子世界位元化,使得原子世界和位元世界同步,並在
雲端系統內儲存這個大數據,透過人工智慧的分析,在原子世界提供個人
化預測服務的產業轉型」。提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世界經濟論壇(可EF)
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心ヨ场5^8),將原子世界和位元世界的同步稱
為「虛實整合系統」((2昭),在中國也有一個類似的概念稱為「020」
(〇〇11^T〇 〇佃性),不過僅在特定用途上使用。而我們的輿論媒體早在
幾年前就開始使用020這個概念。
各位一定很好奇原子世界和位元世界同步後,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革
命?以我們平常使用的「導航系統」作為例子說明好了。以前去陌生的地
方之前我們會查看地圖,遇到塞車時只能坐在駕駛座上無止境地等待,晚
上叫計程車時只能在路邊盲目招手並且口中大喊「加錢!」(大笑)。但
現在有一個野心勃勃的「600016地球」(600816E迎ホ)計畫,多在這項嘗
試,地表上所有道路資訊都位元化後被儲存成數據,於是車輛位置和移動
狀況都可以透過全球定位系統(く3叫)進行追蹤,如此ー來我們便可獲得
個人化預測服務,預知抵達目的地所需時間、最快抵達目的地的路徑等資
訊。更進一步,需要搭乘計程車時,我們可以透過區6^或0如〇 72X!叫車,
234 大腦革命的12步

請計程車開到自己的所在地;智慧型手機也能顯示計程車前來路上的行進
路線,從搭上計程車到抵達目的地的所有過程,都可透過手機畫面一目瞭
然,車資也能透過智慧型裝置支付。
當約翰・漢克0。間皈成,前(3。。业地球組商品企劑部主管)第一
次提出這個計畫時,所有人都覺得他瘋了,但他花了八年的時間完成計
畫。甚至在200510地球上可以看到其他人開車時直接拍攝的照片(叫做印
V反)〇說到這裡插播一個題外話・約翰・漢克離開200510自立門戶後,
創立了卬如/公司,推出了風靡全球的遊戲「精靈寶可夢20」(I3。400^01!
20)〇這遊戲充分顯示出原子和位元可以並存,區分兩者根本毫無意義・
而由約翰・漢克開發出這個遊戲再自然也不過了。
在道路資訊與從2您獲得的車輛移動資訊全面位元化之後,原子世界
和位元世界同步的結果是導航系統和し7150「服務的誕生。若更進一步將車
道內具體資訊、道路路面資訊、行人相關資訊,甚至氣候和季節等變化全
都位元化,就可催生出自動駕駛汽車。這種以數據為基礎的人工智慧若能
駕駛,將比我們人類更安全地駕駛與操控汽車。當原子和位元的世界同步
時,不僅交通系統-整體製造業和物流業也將引發產業變革,這就是所謂
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九歩 笫四次工衆苏命時代,未來的械會在哪裡 235

新一代平台是什麼模樣?

剛オ我說「當原子世界和位元世界同步時 ,將引發製造業和物流業的
變革・這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此穿戴式裝置(、性冗ホト左V慣切)的角
色也非常重要。你可曾想過「暨智慧型手機之後的媒體平台是什麼模樣?」
穿戴式裝置將有助於我們去想像 。除了利用物聯網將原子世界所有資訊位
元化之外,若想將我們身體所產生的生物資訊也全都移轉到位元世界,穿
戴式裝置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配備。
蘋果手錶(入叫N阳汕)、三星智慧手錶(異015111I甘(3血)ヽ
用就、%リXX雨等多款穿戴式裝置曾一度排隊上市,當時很多業者對於
穿戴式裝置的外型(限0林:]。1產品的構造化型態)舉棋不定,不知道該
選擇手錶型態還是眼鏡型態。猶豫到最後,大部分業者選擇了手錶型態。
但如果冷靜地評估,就會發現手錶型態的穿戴式裝置能做的有限,頂多
做到醫療保健(1!濕ホ瞬止)而已。如果使用加速度感應器或陀螺儀感應器
河1對「,旋轉運動偵測裝置),我們身體的運動量就可數值化(又稱
(冴72056050
為活動圖 ),可幫助我們測量運動量。有時朋友之間也可以共
享數據,讓彼此在運動上較量。雖然這是個很有趣的點子,但只能做到這
種程度。不久後應該會出現測量血壓的功能,到時也將引起一陣風潮。「兄
弟,你讓人血座上升喔!」像這樣有科學根據的對話即將在生活中上演(大
笑)。目前心血管疾病位居十大死因之冠,在這種情況下,可立即偵測血
壓的功能是相當有意義的發展。
236 大腦单命的12步

然而・若從人腦工程的觀點進行預測,就知道手腕式的裝置其實很難
從使用者處獲得重要資訊,同樣也不容易提供資訊,以致手錶型態的穿戴
式裝置除了醫療保健功能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用途了。人類是經由眼睛和
耳朵接收重要資訊,再透過大腦加以處理,口部下達指令,因此若想提供
實用的高級功能,就該瞭解高級資訊的處理方式,而從頭皮偵測腦波或將
溝通介面設置在眼、耳、ロ附近。換言之,智慧型裝置的穿戴方式應該盡
量靠近頭部オ是。
因此我認為,〇〇〇8|6曾經嘗試、 後來暫停推出的眼鏡型穿戴式裝置
(く3。。味01388),從長期角度看更具發展潛カ。或者手錶與眼鏡一起搭配
使用的裝置,也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平台樣貌。就好比按下手錶的按鈕後I
影像就會如全像投影(^。1。瑚冲)般出現在裝置上方,只要戴上眼鏡就能
看見影像全貌或進行操作。或者,也可能繼續沿用智慧型手機,然後額外
配上眼鏡型穿戴式裝置,如此來獲得延伸功能與服務。
目前眼鏡型穿戴式裝置的製造仍面臨許多難題,其中包括:在穿戴式
裝置內建置具高級認知功能的人工智慧,以及顯示器必須能同步顯示處理
畫面等等。目前穿戴式裝置仍無法根據人眼的移動、在不造成眼睛疲勞的
情況下準確提供數據。更重要的是,裝置的電池使用量非常大,在眼鏡型
態裝置重量不能過重的情況下,若不在衣服口袋裡附帶電池,就必須時常
充電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未來如果出現長得像鐵絲ー樣的新型電池,就
有可能解決問題,但這種電池在商用化之前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研發。
此外,眼鏡型態的裝置也將引起侵犯私生活的嚴重爭議。各位想像ー
下,如果坐在你面前的人正戴著000816眼鏡,看似在對著你拍照或攝影(
1

3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237
1

不是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嗎?可能被惡意使用為隱藏式攝影的隱憂,也是

ニー

它難以廣泛使用的原因。不過,縱然有這麼多的疑慮,我還是覺得智慧科
技終將朝向眼鏡型態的方向前進〇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虛構的嗎?

我們現在將更深入瞭解率先高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施瓦布(口球:;
"卜Vホ)主席。施瓦布曾任哈佛大學教授,後來在瑞士日內瓦大學擔任經
濟學教授。1971年,他首度舉辦「歐洲經濟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每年
前往在瑞士達沃斯(〇^〇5)這個小鎮參加年會,並進行一整天的討論,再
把所有資訊整理好之後讓所有參與者共享。後來論壇的知名度逐漸增加,
影響力也持續擴大,在1987年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
世界經濟論壇的經營方式相當獨特,每年都會挑選各國的「全球青年
領袖」(地岫@〇裁し^〇參與,目前人數已達到數千名,被挑選出
來的人一年當中將針對全球重要議題進行討論。藉由舉辦全球青年領袖高
峰會(南1I理(31〇臨1し跄血"喝口】函]),開設稱為「旅」的網站,讓青
年領袖參與討論。夏季會舉辦夏季達沃斯論壇(瞞!7111I盐0^05 ),11月則
會主辦未來委員會年會(入!1111I』^4沮网〇?血(31〇1?』F〇]11^ (201111(:山),透
過一整年的主要活動讓青年領袖共同討論。次年1月的最後一週,則邀請
全球頂尖人士前往瑞士達沃斯,根據青年領袖的討論內容,更進一步地針
238 大腦革命的I2步

對全球議題,討論出可以具體行動的方案。
世界經濟論壇在2009年犯了一個小錯誤,也就是挑選我擔任全球青
年領袖的韓國代表(大笑)。在那之前,我完全沒有機會研究全球議題,
也沒機會深入探討,多虧獲選為全球青年領袖,我オ開始把地球的問題當
成我個人的問題。雖然力量薄弱,但現在我仍然繼續參與世界經濟論壇的
活動。那麼,2015年發生了什麼事呢?如同各位心裡所想的,世界經濟論
壇在2015年告訴來自各國的全球青年領袖,「在2016年1月的論壇上將
宣布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並要我們針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可能性與意
義進行討論。
根據我上«現在可以說了»節目時的版本,老實告訴各位,當時我對
於宣布第四次工業革命多少抱持著消極態度,我記得當時很多國家的青年
領袖也都沒打算呼應大會,因為他們認為當時宣布第四次工業革命還嫌太
早。那時物聯網尚未普及、個資的規定嚴格、不易蒐集大數據,更重要的
是人工智慧尚未發展到能進入產品和服務市場的階段,至少2015年年底
前的大環境如此。不只南韓,就連中國、日本、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大
部分地區,與第四次工業革命間的距離看起來都還相當遙遠。
「工業革命」是人們在充分經歷到變化後,承認它確實帶來產業、社
會、文化「革命性」的改變,後來オ發明的名稱。蒸汽機的發明,完全改
變了英國的製造業和流通業,但直到了一百年後オ出現工業革命的概念。
然而,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在變革尚未發生之前就提早宣布的革命。
梅克爾總理在「2020高科技戰略」中就宣布,經歷過「工業4.0」(像
智慧工場ー樣讓製造業藉由數位技術走向智能化)的德國和瑞士已開始第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俄會在哪裡 239

四次工業革命,這在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矽谷也曾發牢騷說,第四次
工業革命這個名稱「似乎名過其實」,令人反感。但從宏觀的哲學角度看・
大家似乎都已默認這種說法。於是施瓦布主席在2016年1月達沃斯論壇
上如期宣布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
對我來說,更震驚的是接下來的狀況。達沃斯論壇後,我在2016年
一整年都不曾在韓國聽到「宣布第四次工業革命還言之尚早」的主張,反
而因為大家覺得第四次工業革命勢必發生,關心的焦點落在「該如何做好
準備,以迎接第四工業革命」。再加上2016年3月李世和为山招。的「世
紀對奕」在南韓首爾舉辦,結果用协双]。以四勝一敗獲勝,令人產生錯覺
認為我們已進入人工智慧商用化時代。這個事件似乎讓韓國人提早想像人
エ智慧穩定發展後的未來社會,大家發現原來「人工智慧發達後,總有一
天必須和用防3(3。一樣的小子競爭工作機會」。我覺得「人們打從心底就
覺得,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發生了」,看來我果然不是全球青年領袖(大
笑),而且現在連青年也稱不上了(大笑)。
大約過了一年,2016年年底整個社會開始議論紛紛到底該如何迎接第
四次工業革命。事實上,不曾有絲毫改變的我們社會已對「第四次工業革
命」這名詞感到倦怠,於是出現「第四次工業革命是虛構的,我們遭到私
人企業玩弄」等主張。大們有時什麼也沒做,只因為常常聽到相關的訊息,
就陷入自己已經做了些什麼的錯覺中(大笑)。到了 2017年,一說到第
四次工業革命,大家的表情就是「都是過去的事了,怎麼還在提?」(大
笑)但是在我看來,韓國處在革命都還沒開始的狀態。文在寅政府於2017
年8月組成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準備工作
240 大腦革命的I2步

視為國家課題來推動。
如果各位不喜歡「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名稱,也可以不要使用它。就
像傑瑞米・里夫金时心&山)一樣,用「第三次工業革命後期或成
熟期」也行。他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的作者,當然不太喜歡對書籍
銷售不利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大笑)。或者你也可以稱之為「數位轉型」
(血血1IX如而眄負〇!1),或說這與德國推動的「工業4.0」與日本宣布的「社
會5.0」(%血ッ5.0)沒什麼兩樣。重要的不是名詞,而是這個世界正朝
這個展望前進。智慧科技的發達讓位元世界和原子世界同步,帶動製造業
和流通業的革新,產生使用者與供應者直接往來的共享經濟。未來還企圖
邁向超連結的大融合社會,並且更進一步地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
方面引起根本性的改變。希望大家關注這個牽動全地球村的脈動,或許未
來的機會就在其中。
1780年代詹姆斯・瓦特(如^當秘心)發明蒸汽機,喬治・史帶芬生
(0^8^030〇)製造蒸汽機車,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及製造和流
通的革命。當時家庭手工業被可大量生産的機械所取代,在我們社區製造
的物品可在其他社區消費購買。進入1900年代之後,買地蓋工廠、聘雇
員エ、以電力為基礎的大量生産體系 「輸送帶系統」((2〇:!昭沖咏
8/5!^)全面登場,啟動了又稱為電氣革命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エ
業革命是數位革命-在1950年代電腦出現以後,陸續發明了個大電腦、
網際網路、行動技術等。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數
位技術讓原子世界和位元世界合而為一,並結合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
產物ーー流通與製造業,打造出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產業結構,可以說是「第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咖拽 241

一、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融合革命」。
現在人們ー講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會熱心地ー併提及物聯網、
人工智慧、大數據或區塊鏈等等,但是重要的並非這些技術。大數據專家
選出「未來即將消失的行業」,令我們深感恐懼,但我認為最快消失的行
業之一就是「大數據專家」(大笑),原因就跟Ex^^!專家和語言專家
差不多。以後的大學生所使用的不再是語言,而是ね四、0血!!等程式
語言,就像用"”〇小。?製圖ー樣,他們將使用像!4^〇〇? 一樣的應用程式
來管理並分析大數據。人工智慧也是ー樣,說不定以後所謂的人工智慧專
家會變成像「文書處理器資格證」ー樣沒用且滑稽的用語。未來任何人都
將共享便利的人工智慧入円(入用记“011I5!"〇四!1111I观血・,應用程式
介面),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個介面對人們創造出價值。能提出這
問題解答的人將能引領未來,未來的機會就在這裡。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網絡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點,不在於將有多少新的數位技術出現;數位技
術如何與製造業和流通業接軌並引領創新,這オ是關鍵。施瓦布主席認為,
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只會對製造業產生影響,也將引起生活方式和整體社會
文化的巨變-因此主張應將此變化稱為工業革命。不過,產業結構改變的
核心將在於製造業的改變。
242 大腦革命的12步

稱呼第四次工業革命為「革命」的原因,在於預測到網絡的筮變將帶
來質變的關係。到目前為止,市面上所有智慧型裝置的核心功能是將人與
人串連起來-推特和臉書等社群媒源就是代表性例子。不過,現在透過物
聯網可以讓事物之間彼此溝通。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物品之間進行排列組合
的「所有可能結果」將增加千萬倍以上。例如獨居老人如果一整天沒使用
冰箱或自來水-通報系統能做到向子女發送「請打電話向父母問候」的簡
訊。未來還可能出現一種功能,就是我家的磚重計把我的體重資訊傳送給
我家冰箱,結果晚上十點以後,冰箱只對我進行封鎖,讓我無法打開冰箱
門(大笑)。物品之間可以自行溝通,提供主人期待的服務。未來社會將
演變成我們周圍的物品根據我產生的數據,更深入地瞭解我們之後,提供
我們有用的服務,也就是走向智慧汽車、智慧家庭,甚至進一步朝向智慧
城市發展。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製造業必須領悟的最重要概念便是「更新」
(1;?^)。只要在數位裝置上按下按鈕,系統就會進行更新,顧客在購
買產品後可透過「更新」來改善產品性能,也可以變更設計。不過,目前
的製造業還沒有這種概念。售出產品之後,如果消費者沒有因為產品故障
要求維修,廠商對於已售出的產品通常不會再費心思。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所有產品上都可以附加網路感應器,消費者
使用產品的所有過程都將受到監測。從遠端就可以掌握消費者如何使用產
品、是否正確使用,也可以告知更好的使用方法,藉由更新功能改善產品
的品質。購買了產品之後,可能這個月還無法使用的功能,下個月就可以
使用,功能的持續增加讓消費者感覺有更多用戶正在使用該項產品 ,技術
第九步 第四次エ楽,%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243

也不斷成熟中。有時不需ー開始就推出完美無瑕的商品,而是需要策略性
地讓產品在市場上與消費者一同進步成長。
2014年,亞馬遜公司推出搭載智慧型語音助理入レ・ヨ的智慧型喇叭
E击〇。ー開始,它雖然無法明確辨識使用者指令,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
在五百萬名使用者的基礎數據持續不斷更新的結果下,現在它連夾帶鄉音
的英語發音也能清楚辨識。首先投入市場的亞馬遜藉由用戶的數據讓產品
不斷成長,如今在全球市場擁有龐大的影響力,由此可見率先進入市場有
多重要。施瓦布主席曾說過耐人尋味的一段話:「大魚不強,能敏銳因應
世界局勢變化的快魚更強。」由於提供的服務是製造業從未想過的方式,
因此被稱為「革命」。
變化也許會很長一段時間過後オ會出現,若要在短時間內彼此結合,
由於數位產業和製造業的企業文化大不相同,要讓完全不同文化的兩個產
業彼此銜接,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若論及服務改變、人們看待商業的方
式改變,甚至對社會文化造成影響,那麼需要的時間必然更長。各位千萬
不要迷惑於革命兩字就貿然躁進,也別滿腦子只想著「革命會發生在今年
還是明年秋天?」(大笑)這將是在數十年內將蔓延至全世界的巨大改變。

技術革新引起的工作機會改變

常聽人們說,科技革新反而會讓就業機會增加。沒錯-在20世紀確
244 大腦革命的12步

實如此。科技革新之後雖然製造業的工作機會減少,但服務業的工作機會
增加・整體來說工作數量大幅成長。多虧技術革新,不僅讓工作機會増加,
也讓工作業務變得較不辛苦、更加方便,而且人們的所得不減反增。
然而這種邏輯應用在21世紀展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上,不知道
還行不行得通?在20世紀的技術革新後,我們看到的是勞動生產增加,
企業雇用人數增加,家計所得也增加,結果進一步促進了經濟成長。然而
在進入21世紀後,這樣的趨勢正在逐漸消失。多虧自動化系統、最佳控
制技術(0()1111131000IF〇!心1111010欲)、人工智慧等,勞動生產的成長曲線
變得越發陡峭,但企業雇用人數卻沒有增加,甚至家計所得正在減少中。
儘管産品和服務增加了,但主要從事消費的人們卻越來越窮,以致經濟
成長未能達到生產增加的幅度。^41丁史隆管理學院(辺丁 51030 5〇し001〇F
IV1303弭&0(:)的教授安德魯,麥克費(入〇山叫以ふ段)和艾瑞克・布林優
夫森(こ("汰&网〇1依〇〇 )在合著的«第二次機器時代»(71)¢腿〇湖緬孙お
4穿)中稱這種現象為「大脫鉤時期」(卵3(:血:〇叩11〇"あ。め,指的是
勞動生產、人力雇用、所得、經濟成長四個趨勢線在2000年以後出現各
自獨立進行的現象,因此現在我們無法對就業市場的未來感到樂觀。世界
經濟論壇在2016年宣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同時,也向世界發布「未來エ
作」(1^ド敏“ピ。月。抵)報告,可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就業機會的
版圖變化」將是最嚴重的社會議題。首先,在未來的十年當中,過去人們
從事的單純工作被電腦和人工智慧取代的會越來越多,職業版圖將會出現
變化。舉例來說,在收費站收取過路費的工作很容易就被機器取代。自動
駕駛汽車上市之後,貨車駕駛或是代客駕駛等工作,就算不交由人們來做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楽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郷裡 245

也能順利完成0
但是,就如同我經常預測的ー樣,比起「特定工作消失、特定工作出
現」的變化方式,我認為還會出現更複雜的改變,因此未來的工作機會需
要以更詳細的方式加以觀察和預測オ是。讓我舉個具體例子。
目前藥劑師算是一個穩定且收入不錯的職業,但是往後藥劑師的工作
將會被機器和人工智慧所取代。只要在機器內放入處方箋・智能裝置就能
充分做到自動製藥與包裝等服務。在告知症狀之後,人工智慧也能給予適
當的服藥建議。一旦這種技術商用化,藥劑師的職業會不會消失呢?引進
這種機器之後,過去雇用二十名藥劑師的大型藥局,只需要二到三名藥劑
師就能經營,最後留下的只有擁有藥劑師資格證的人。社區的小型藥局要
跟上這種改變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這種調製藥物的装置價格便宜到社區
藥局都能支付,藥劑師難道還會袖手旁觀?藥劑師當然得從藥局經營的觀
點重新自我定義,想辦法提供顧客新的服務,例如像主治醫生一樣照顧社
區客戶的健康、做個人化的預測服務,並根據數據管理客戶等,藥局本身
的角色開始改變。那麼,藥劑師的數量會減少還是増加呢?大家必須明白
重點不是這個問題,而是藥局的角色、行業的本質將如何進化的問題。
像「入〇!!(3〇」的無大超市出現之後,不再需要結帳櫃檯和結帳大
員,那麼結帳大員會不會全部被解雇呢?未來超市不再只是買賣東西的地
方,而是可能會轉換為民眾聚會交流的文化空間,過去扮演結帳大員的超
市員エ可能會被賦予不同的角色。不只工作機會會減少,工作的角色也會
改變。
要不要再多舉另一個例子呢?據推測,大工智慧在外語翻譯的領域也
246 大腦革命的I2步

將引起巨大的變革。智慧裝置翻譯功能日漸發達 ,往後翻譯能力若超越人
類,不論是筆譯或口譯,翻譯相關的職業預計將會消失。智慧裝置翻譯軟
體何時會達到專業翻譯的水準呢?在那之前,筆譯家或口譯家的工作是否
安全無虞?
一段時間沒有任何進展的智慧裝置翻譯功能,自2017年底起開始出
現令人刮目相看的變化,翻譯能力顯著地提升了。翻譯能力變強的關鍵在
於採用不同於以往的翻譯方式。過去的方法著重在敎導電腦文法,讓電腦
理解單字,後來工程師從不同角度解釋待翻譯的內容ーー翻譯是在正確理
解雙方文化之後,找出一個(英文)在其他文化圈裡對應使用的句子(韓
文)。比如說,如果不知道韓國正在流行的縮略詞,就無法翻譯「公卡儲」
(公車卡片儲值)的意思。為了能恰當翻出原意・必須正確理解兩個語言
圈的文化,但一個人要能完美理解兩個文化並不容易,尤其隨著時代變遷,
要翻出恰當的語句更不容易。然而,由於使用某種語言的人在網路上進行
了大量對話,人工智慧只要利用這個大數據作為翻譯的後盾"就可以找出
更適當的對應句子進行翻譯。演變到最後,大工智慧的翻譯能力終將超越
大類。
現在大工智慧的機器翻譯水準約是翻譯專家翻譯水準的80%。0001810
研發出的神經機器翻譯系統((3ド^4丁,000216!^2^106 ^30518000)
大致上來說正確度平均為大工翻譯的85%。英文翻成法文或西班牙文的正
確度高達90%,英文翻成韓文或中文的正確度則未達平均值。有大樂觀地
認為,大工智慧超越大類的逆轉是遲早的事,但也有大仍然堅信著機器翻
譯難以超越大工翻譯,即便它們一直緊追在後。
第九步 第四次工柴状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247

事實上,機器翻譯是否能超越翻譯專家已不再重要・就算000181¢翻
譯機只能做到93%的正確度-口譯和筆譯的工作版圖也將全面洗牌。當那
樣的時代來臨時,只要按下一個按鈕,«紐約時報»官網上所有報導都能
用韓文閱讀,我們也能韓文閱讀法國«世界報»、日本«朝日新聞»、英
國く«衛報»。可能會有7%的句子不順暢,但整體內容大致上不難理解。
如果大環境演變成全世界的資訊都能用網路翻譯機即時且免費地閱讀,那
麼花錢把耗費多時翻譯出版的書籍買回家的閱讀文化還能延續多久呢?其
市場規模又將如何改變呢?
0001816開發的!^x4如な,外觀像無線藍牙耳機,能支援十六種語言
的即時互譯,戴上之後便能用自己的母語聆聽外國人說話。戴上這種裝置
之後,就算翻譯的正確度不超過93% ,但除非是在簽署合約等極重要的場
合,邀請專家現場口譯的必要性已顯著降低。在國際學術大會上,也將看
到每個人使用自己的語言論述與對話的場景。為了預測翻譯、口譯等工作
的未來,我們應該問的問題不是機器翻譯何時會超越人工翻譯,而是機器
翻譯何時會達到「可用的水準」?
自動駕駛汽車的核心同樣也不是人工智慧是否比人類更會駕駛。道路
駕駛只需遵守交通規則即可,這方面人工智慧反而比人類更在行。真正的
關鍵在於,道路資訊何時能正確而充分地位元化。道路是幾線道、隨天氣
與季節改變的路面狀況如何,這些道路資訊將決定自動駕駛汽車是否安
全。6001816表示,不久後將指定舊金山為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測試的示範都
市,若事故率明顯降低,許多城市也將陸續跟進。若因失誤導致人工駕駛
和智慧自動駕駛發生車禍碰撞,保險公司的立場很可能更偏向自動驚駛這
248 大腦革命的12步

一方,也有可能間接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化。
如今人們已開始使用人工智慧撰寫股市相關新聞或棒球賽事新聞,寫
稿機器人是否會搶走記者的飯碗呢?這問題的答案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
楚。像人工智慧一樣工作的記者將會消失,播取名人臉書或推特上的消息
再改寫成八卦新聞的記者、翻譯海外輿論報導之後寫成一篇新聞的記者都
將消失。但認為記者的本事是「採訪」的記者不會消失。督促我們關注社
會的重要議題、前往現場採訪、訪談專家後整理撰寫成新聞等,若我們相
信這一連串的工作就是身為「記者」該扮演的角色,這樣的記者就絕不會
消失。相信記者的本事不在於撰寫新聞稿而在於採訪的記者,未來也將是
我們社會不可或缺的角色。結論是,我們應該擔心的不是職業版圖的轉換,
而是業務版圖的變化。關鍵不是職業,而是工作內容。
精通科學技術並能熟練使用的人,與害怕技術並且無法正確使用的
人,兩者之間的不平等將是我們的社會最困擾的重要議題。數據科學家的
就業機會增加-年薪大幅攀升,至於單純勞動的就業機會將會減少,年薪
也會降低。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將會新增技術相關的職業種類,消失的職
業則屬於單純業務型,他們將無法轉職到新增的工作職種。因此,說消失
的工作有多少、新增的工作就有多少的論述,完全是空泛的說法。
更何況,我們一生當中「體力比機器好,頭腦比人工智慧聰明的時期」
非常短暫。從生物學來看,人類的壽命延長了;但在面對機械文明時,我
們具競爭力的期間相對減少了 ,以致參與社會的期間感覺上變短許多,不
禁令人感到憂心。當技術的年限比人類壽命長時,短期內學會的技術可以
讓人ー輩子不愁吃穿,但現在技術的年限逐漸縮短,我們只能步向「活到
第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郷?!! 249

老,學到老」的時代,即使上了年紀也必須學習新知、新技術,然而我們
的社會目前還沒有配套的制度和系統。
我們的社會對於人工智慧、甚至可能讓人類滅亡的「終結者式反烏托
邦」存在著過度的不安。我不怎麼擔心未來人工智愁擁有意識後,會對人
類懷有敵意並且蓄意毀滅人類,因為那樣的未來近期之內不可能發生。腦
科學已經說明,人類自己也還不知道意識和敵意是如何出現的,要把這些
放入人工智慧裡,就目前來說路途還很遙遠。
我害怕的是過去身為決策主體的人類,未來把決策全都交給人工智慧
之後,自己淪為只負責簽字批准的角色。機械文明為我們帶來便利和效率,
成為我們的手腳而具有驚人的生産力,但人工智慧在正打算成為我們的頭
腦。它們依據大量數據產生一連串的計算值,在我們還不能理解的狀態下,
很可能就必須按照它們的決定行事。這就好比做出決定後,坐在
李世面前的(3。。小工程師黃士傑(林!4监昭)只要把棋子放到棋盤上就
好。若不瞭解人工智慧決策的計算過程,我們的社會越是變得只依賴結果
值。如此ー來,決策的主體便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轉移到人工智慧上。

矽谷的企業正在做什麼準備?

矽谷的企業正如何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做準備呢?美國企業認為時間就
是金錢,與其招募新員工組成團隊重新教育,不如花大錢挖角具競爭カ
250 大腦革命的12步

的研究者立即投入業務,這麼ー來就能研發出搶得先機的產品與服務內
容,快速進入市場。舉例來說,多倫多大學教授傑佛瑞・辛頓(&〇庄ザ
1410(00)開發出深度學習演算法,而(3〇鴨后正和這類研究專家緊密合作。
辛頓的學生則進入¢3。鴨Iい百度、臉書、田N!等公司領導大工智慧團隊。
美國企業的做法是將教授和其研究室裡二三十名學生整批引進,在人工智
慧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
雖然期待韓國也能如法炮製,但這並不容易。美國企業的投資金額是
韓國企業投資規模的十倍以上。韓國主要業者雖然也想果敢地推動投資,
但有心投資的金額卻遠低於全球菁英的期待值。為什麼金額這麼低呢?這
是理所當然的。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製造業還沒親眼見過明確的商業典範,
不知道接受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後實際會達成什麼改革 ,更無法回答「投
資之後能賺多少錢」的問題,於是我們不敢貿然投資。可能導致失敗的危
險投資,不是那些追趕型企業領袖會做的決定。
而且,就算把人才吸引過來,將大數據分析的任務交給他們,也沒有
大數據可以進行分析。如同本書前面章節(請參考「第八步」)所說,我
國對數據的規定嚴格,因此很難對顧客數據進行分析後加以運用,即使是
非識別性的資訊也只有限制地公開與使用。幾個非識別性資訊串在一起就
可以識別出是誰,這導致我們完全無法使用非識別性數據。為了杜絕惡意
侵犯隠私的犯罪行為,目前法規禁止分析非識別性數據。反觀美國則允許
分析非識別性資訊,然而一旦嘗試識別非識別性資訊,就會祭出重罰。這
就好比在韓國,若擔心高速公路上出現事故,法規就會禁止大家開車進入・-
而美國則會充分給予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的權利,但在發生事故時必須負起
笫九步 笫四次工楽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251
5

重大賠償責任。保護個資固然比什麼都重要,但為了不成為技術發展的障
礙,我們仍須尋找兩全其美的方法。
為了抓住未來機會,企業不該讓人工智慧團隊、大數據團隊、 服務企
割團隊分別營運,而是應該整合他們,讓他們ー起工作。三組人馬如果分
開經營,將無法互相協助。當大數據團隊提供數據給人工智慧團隊的那時
刻,大數據團隊的存在意義立即消失,最後變成由人工智慧團隊獨享所有
的成果。人工智慧團隊不能沒有大數據團隊,而且兩組人馬再怎麼合作,
若沒有提供服務企畫的成員,就無法延伸為顧客服務,因此三組人馬一定
要整合起來ー起經營オ行。
問題是這三組人員使用的是不同語言,文化、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也完
全不同,要彼此合作談何容易?身為管理階層應該要理解這個事實,耐心
等待。他們經歷反覆爭吵、和解的過程,將有助於增進對彼此的瞭解。
製造業者成立數位部門之後,通常會面臨更大的難題,因為數位技術
公司和製造業公司、行銷公司的企業文化完全不同。目前在矽谷工作的人
エ智慧專家起薪二十萬美元,對這些専家來說工作環境比錢更重要,「エ
作環境有多自由?公司裡有沒有幫助我成長的大師(印他)級人物?」這
些都是他們選擇職業的基本條件。口業界的人都想轉職到能不斷學習的地
方,如果把1丁人才挖角到銀行一般的金融圈,又用對待其他銀行員的方
式對待他們,他們就會無法忍受製造業的階層秩序,而無法長久待在這家
公司裡。1丁人員與行銷部門使用的語言不同,彼此甚至連對話都可能出現
困難,然而當他們彼此理解適應,並且歷經無數的錯誤嘗試之後,便能在
創造出驚為天人的作品。我們需要的是耐心,未來機會的大門是為不怕嘗
252 大腦单命的12步

試錯誤、願意從錯誤中學習的人敞開的。

類比技術的反撃’

演講最後想和各位一起思想,我們如何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過得
幸福,如何可以度過更人性化的生活?同時我也想向各位介紹«類比的
復仇»(・"海惜びス"〃姉)這本書,作家是記者大衛・賽克斯(以兩
5宓)〇
最近我們的社會到處都能觀察到賽克斯所謂的「類比的復仇」現象。
坊間出現播放!黑膠唱片的音樂咖啡廳;小型社區書店大受歡迎,即使
位置遠離商圈或住宅區,許多狂熱愛好者仍舊不辭千里前往朝聖,想在音
樂和書香中和氣味相投的同時代人進行交流對話。
我認識的人當中,將用原木製造家具的「木工」當成小確幸(微小但
確切幸福)的人越來越多。使用鋼筆的學生、喝職人手作啤酒的年輕人都
增加許多,用拍立得或し〇N!〇相機拍照、人們見面玩桌遊,這些都流行
譯注:類比技術意指處理類比訊號的科技。人類生活環境中所有的連續訊號都屬於
類比訊號,包括聲音和影像在內,早期的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就是以記錄類比訊
號作為音樂的儲存方式。與類比訊號相對應的是數位訊號。數位訊號是經由人類加
ェ之後,將連續的類比訊號轉變成〇與1兩種不連續的訊號"處理數位訊號的科技・
稱為數位技術。舉凡儲存在〇〇光碟上的訊號-電腦、手機傳輸的訊號都屬於數位
訊號。
第九步 第四次エ栄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253

了好一陣子。
該如何說明類比科技的逆襲現象呢?為什麼人們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
代試圖重拾類比式的物品呢?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懷舊復古」,也有人說
流行是一種循環,人們往往不把幸福視為一種「狀態」,而是傾向在「記
憶」裡尋找幸福。雖然當下是辛苦的,但事情過去之後儲存在大腦裡的記
憶卻很美好。
若要一個人回想覺得幸福的瞬間,他可能會努力從過往當中尋找,但
很多時候過去的那個當下並不覺得自己幸福。當我們翻找陳舊的記憶,濃
濃的鄉愁頓時湧上心頭,即使時空改變、物換星移,也能回想起過往點
滴,忍不住感嘆「當時真好!」也難怪美國作曲家奧斯卡・雷文特(〇・颯
食V如])說:「幸福不在於經歷什麼,而在於記得什麼!」
不過賽克斯認為,類比的逆襲現象並非懷舊復古,而是對數位文明的
反動。還記得我說過匱乏會產生欲望嗎?現代人ー早起床就拿起手機瀏覽
訊息,直到睡前一秒眼睛仍離不開社群網站,因此現代人對於類比式物品
的匱乏感,充分能引起反動的欲望和憧憬〇
他篤定地說,由於數位世界讓我們「感覺不真實」,因此我們無法只
靠數位來得到終極的幸福。人們藉由類比技術的經驗,嘗試感受「真實世
界的快樂」,這就是類比科技逆襲的原動力。如果賽克斯說的是正確的,
那麼我們所處的時代就不該只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也需要在數位
科技和類比科技之間找到均衡。
我認為他的主張特別能打動將類比科技時代視為鄉愁的中年世代。如
同我今天向各位提到的,離線和上線同步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快速地把
254 大腦革命的12步

兩個世界混在ー起,朝向真假難辨的世界進化。從!^黑膠唱機流洩出的
雜音比較老派,還是連音樂會現場觀眾的呼吸聲都聽得一清二楚的藍光比
較老派?使用從文具店買來的鋼筆比較老派,還是使用30列印直接製作
出來的鋼筆比較老派?這些問題我們無法輕鬆回答,特別是那些出生後閱
讀的第一本書是人??童話故事,或使用電子教科書學習的新世代們,說不
定因為對類比科技的匱乏感而產生的欲望,會讓類比科技變得更加珍貴。
值得注意的是,類比科技的反撃起源於「增加接觸類比科技有助於提
升社會性」。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自1937年起-在七十五年當中累積調查
共八百多人,分析「是什麼讓我們感到幸福?」。結果發現,幸福和健康
的關鍵在於「與他人之間的良好關係」。換言之,和配偶、家人、朋友們
維持良好關係的人,可以長時間擁有健康和幸福。
如果這個分析是正確的,那麼重要的不是類比科技的經驗,不論是類
比科技還是數位科技,重要的是與人面對面接觸並增進彼此的關係。從小
充分經驗就算沒有朋友一起也玩得很開心的螢幕世代 ,表現出不善與人打
交道,與他人對話、爭論、和解、說服的經驗也嫌不足。年輕人習慣用簡
訊說再見,不是因為沒有禮貌,而是因為面對面說再見的社會經驗不足。
我覺得這還無法充分說明類比科技的反撃。首先,並沒有明確證據顯
示數位文明降低我們與人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我認為,我們的社會性只不
過因為社群媒體而變得更廣泛,結構變得更鬆散,而非缺少社交機會。家
庭關係雖然正在崩解,但朋友、寵物等替代家人出現,未來透過人工智慧
機器人建立社會關係的情況也將成為常態。
機器人本身雖然是類比科技,但裡面裝載著的是數位科技,因此我們
笫九步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慨會在哪裡 255

的社會性又再次被擴充。正確答案不是「與人在一起時感到幸福」,而是
「不論是和寵物、機器人還是和誰在ー起,只要我們的社會需求得到滿足,
我們就能感到幸福」。然而單以社會性的渴望,無法說明類比科技的反擊。
對於類比科技的反擊,我認為最可算的說法是人類追求 「腦與身體的
平衡」。數位科技只會刺激大腦,但類比科技會對我們的身體也產生刺激。
在數位文明洗禮的過程中,感到虛空的現代人大腦接受了過多刺激,使用
身體、讓身體產生反應的時間則顯著減少。一般而言,身體負責接受來自
外界訊號,經由大腦解釋和決定之後再次由身體向外界做出反應。如今我
們該重新找回這一連串看似再平常不過的經驗了。
現在起,如同重視「工作一生活平衡」(XV〇川1庄!33130€6 ) 一般,也
該重視身體和大腦的平衡,也就是「身體一大腦平衡」(晶む3湖い3瓦
133兩3)。別讓數位文明把我們變成只有大腦和手指發達的E.T.,也該透
過類比科技的經驗,再次找回身體刺激與反應的均衡。從這個觀點來看,
我很高興見到類比科技的逆襲。

如果不想錯失幸福

在今天的演講中,我提到了未來最新的智慧型裝置將結合沉浸式科技,
悄悄滲入我們生活的每個環節,連發呆時間也不放過。然而,沉浸式科技
真能帶領我們邁向更美好的大生嗎?第四次工業革命能讓我們更幸福嗎?
256 大腦革命的12步

沉浸式科技很可能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創意發想造成妨礙。根據過去十
年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出現創意點子,也
就是所謂的「入屁! N4。政皿」來臨的當下,我們大腦內部位在右耳上方的
「順前上回」運作得格外活躍。但坦白說,腦科學家目前仍不太清楚這個
區域負責什麼功能。過去大家只知道這部位與幽默感有很深的關聯,所謂
幽默感就在於理所當然的結局出現了大反轉,而這個區域就是負責這個任
務。不過,當我們躺著卻睡不著、腦子不停胡思亂想或者是在散步時,也
就是當我們「發呆」的時候,腦部特別活躍的區域也在這裡。我覺得這個
研究成果相當有趣。當然,這並不是說只要我們按壓右耳上方就能產生創
意點子(大笑)。
以前我們總是用完全投入來說明創意的源頭,認為當整個大腦只專注
思考一個目標時,創意的點子就會出現。這樣的說法當然也沒錯,但這個
研究的意義在於當整個大腦處於完全相反的狀態 、進行非目的性的胡思亂
想時,也會突然間靈光乍現。事實上,所有人都需要從目的性的思考中完
全解放出來,給自己天馬行空的時間。從今天起,週日下午當你躺著發呆、
無所事事時,如果聽到有人說:「不要閒著,去找點事情做!」你就可以
堂堂正正地告訴他:「我正在為了得到靈感而努力刺激蹋前上回活化!」
對人來說,需要以編輯、搜尋和快速轉換模式為主的等智慧型手機式
的思考時間,也需要閱讀書籍、長時間思考和發呆的沉思時間,兩者之間
需要取得平衡。過去這樣的平衡讓我們的生命更多樣化、更豐富,但沉浸
式科技說不定會破壞這樣的平衡"因為我們現在生活的每個瞬間都必須開
啟「人生導航」。儘管我們的生活可以轉換成各種不同的模式,既能得到
第九步 笫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哪袍 257

想要的資訊,又能降低犯錯的機率,然而深入沉思和長時間省思的生活卻
離我們越來越遠。
類比科技為何會開始反擊?活在到處充斥著數位科技的時代,人們渴
求的是什麼?類比科技的匱乏為何讓我們感到不安?第四次工業革命提供
我們嶄新的機會,同時也可能奪走我們眼前享有的幸福。聰明的我們應該
在數位和類比時間之間找到平衡,也就是努力遵守「數位一類比均衡」,
再進一步意識到腦和身體的平衡,持續進行調整。我想這就是我們經歷第
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同時,既能抓住機會又不會錯失幸福的方法。
1
1
"
4

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イ
.


-
-

I
I
:次:

’汐

,ニニ;ユク、
先ヨ回・可


耘"
現實的敵人是真實!
當整個世界都在瘋狂時,還能稱誰是瘋子呢?
放棄夢想度過理性的生活是瘋狂的行為。
在垃圾堆裡尋寶是發瘋的行逕嗎?
不!精神太過正常的人才真的瘋了!
其中最瘋狂的莫過於不理會異常,只把眼前所見視為現實。

—米格爾・德・券凡提斯«唐吉訶德»

262 大腦革命的I2步

2018年I月,「亓昭新聞室」節目在孫石熙主播的主持下,我與
作家柳時敏(音譯)老師以及兩位專家,一起針對「虛擬貨幣是新世
界還是海市蜃樓?」的主題進行討論。過去幾個月韓國刮起虛擬貨幣
(河贝〇山典!吋)和區塊鏈&財!1)熱潮,而我也一起參與了這個過
程。讓我用一點時間以«現在可以說了»的節目版本告訴各位一個幕後故
事。在節目錄製的前一週,我正好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出席一場全球最尖端
科技展覧會「國際消費性電子展」。在那裡,我聽到全球國際業者非常認
真地推動虛擬貨幣和區塊鏈商用化,在回國的飛機上看到柳時敏老師針對
虛擬貨幣具批判性的訪問後,我上傳了一句話到臉書,沒想到造成戳動,
引起一些爭議。
節目結束後,許多人留言給我說「看了討論的內容覺得很有意思」、
「太棒了」、「您說的話真是大快人心」等,不過在節目現場並非如此,
每個經過我身邊跟我打招呼的人大多說「教授,加油!」、「我支持教
授!」(大笑)於是我心想:「原來我那天在節目上的討論表現並不好啊!」
更令大訝異的是,討論結束後的一週內我收到ー千兩百多場的演講邀請,
而且受邀的演講主題都一樣:「鄭在勝教授在^80新聞室沒說的虛擬貨
幣和區塊鏈故事」(大笑),在此要告訴各位一個新的事實:要是討論沒
笫十步不命如何開始 263

做好,演講邀請就會蜂湧而至(大笑)。

革命性思考的話題

於是我再次回想,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我腦中出現的許多想法。刮起
虛擬貨幣旋風之後社會上確實出現許多問題,區塊鏈技術的限制和問題點
都清楚可見,由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所創造的世界目前只是人們想像、期待
但尚未發生的未來。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可能成為貨幣、股票、資產或
是商品,但目前什麼都不是。節目中我只不過說出其未來「展望」,現場
說服カ道不夠的結果令我在事後感到相當鬱悶。我想表達的是,不同於人
エ智慧或大數據等許多技術可以對資本和當權做出貢獻,讓中央集權更穩
固,區塊鏈技術背後的哲學具有瓦解不平等和兩極化的「去中央化」特性。
然而,這些言論卻讓我看起來像是個理想主義者,這讓我有些難過。沒有
人可以斷言「技術的未來」,在大家做出武斷的發言之前,抱持開放心態
的我卻無法切中要領地陳述客觀意見。
沒有好好幫助觀眾對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更具想像力的我,只好在事後
自責反省。我想製造機會讓大家思考「韓國為何會刮起虛擬貨幣和區塊鏈
風潮?」,最終卻無功而返。難道是因為我們貪圖ータ致富的投資客特別
多?還是因為我國民眾對虛擬貨幣的理解已高達平均以上?並非如此。真
正的原因在於,在這個所得不平均、機會不平等、資本兩極化、學派繼承
264 大腦革命的12步

現象極嚴重的現實社會中,年輕人在虛擬貨幣看見逃出地獄朝鮮的出口。
在這個沒有敗部復活賽的「傾斜運動場」社會裡,人們在比特幣中發現
逆轉情勢的機會。老一代人口沫橫飛地說「年輕人每天只盯著交易所數字
看」,然而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該只是一昧責怪他們,而是應該理解他們
今日的現實處境,以及把他們推向這種現實的負債意識。
那夭的討論帶給我的後遺症,是我腦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人生大哉
問,也就是今天我想向各位演講的主題:革命如何開始。老一代一開始往
往無法接受的新思維,到後來是如何被接受,如何反應在現實當中改變了
這個世界?新的想法必須經過什麼樣的過程オ能化為推動世界的動能?如
果一個革命能帶領我們邁向理想的世界,該怎麼做才能讓它實現?這些都
是今天我想和各位一起討論的疑問。

「如果量子カ學千真萬確,那將是物理學末日」

最近在經歷區塊鏈的革命技術旋風的同時,我想起了量子カ學革命時
代的物理學家們。1900年代初期,以歐洲為主的物理學家發現「微觀世界
開啟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不同物理學的定律可以彼此通用」。物質也以量
子的型態量子化・呈不連續的塊狀存在,波動與粒子的性質兼具,甚至到
後來發現光和能量也具有相同特性。這些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1但
習於古典物理學的物理學家難以接受這種與直覺的距離非常遙遠的偏激理
第十步革命如何開始 265

論。粒子可以同時經過兩個狹縫,物質依機率散存於空間中,在未測量前
都無法確定。人們覺得這種說明彷彿謎語ー樣難解。
甚至當代最崇高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接受量子力學的過程也歷經許多
煎熬。愛因斯坦曾經坦言,量子カ學雖是值得我們思索的有趣假說,但內
心深處實在難以接受。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祂不會用擲骰子的方式(也就
是統計的方式)運作這個宇宙。他甚至還說「如果量子カ學千真萬確,那
將是物理學末日」等偏激言論。
因此,大力推動量子カ學誕生的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部あ8〇^)
說過:「一個革命性的想法能在世上蔓延開來、最終被接受,不是因為說
服了上一代,而是因為他們逐漸從這個世界上消逝,年輕世代成為了主
流。」由此可知,新的想法要被接受有多困難。革命性的想法能被接受,
需要典範的轉移以及人們的想法框架出現徹底的改變,因此格外不易〇
事後的解讀雖然容易,但現在正處於革命漩渦之中的我們,並不是在
證實革命性想法無誤之後オ行動的,我們眼前是二三十年後區塊鏈未知的
未來。我們尚不知道這只是一種狂熱還是別具意義的革命啟蒙,我們必須
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判斷,以致問題更加複雜。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為
了接受新思維,我們腦內也必須興起革命」。
266 火腦革命的12步

接受工業革命也需經過漫長的時間

二百五十年前肇始於英國曼徹斯特的工業革命也經過同樣的歷程。
1780年代,詹姆斯・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提供了全新的動力。在那之前女
性在家中從事編織等家庭手工業,直到速度更快、更有效率的紡織機出現,
ォ促成量產體系的誕生。以曼徹斯特為中心紡織工廠逐一出現-完全改變
了英國的產業版圖,工業革命逐漸萌芽。
然而,各位知道「工業革命」這名詞直到什麼時候オ出現的呢?竟
是在紡織機問世後的一百年。1889年,英國經濟學家阿諾爾得・湯恩比
(^〇〇14 ,歷史學家阿諾爾得・湯恩比的叔父)在ー篇論文中提
到「從1780年代以後一百年當中發生在英國的產業劇變可稱為工業革命
(函!I測』!:故011I日011)」’這是首度有人這樣定義這ー百年間英國產業版
圖的變遷。雖然稱為「革命」,但這段變化經過了非常漫長的時間,人們
同樣是在長時間當中オ建立了明確的認識觀。
所謂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美國。尼古拉・特斯拉(ド如れ
16513)、喬治,威斯汀豪斯((^〇!'笏^65111121101156 )、愛迪生等人建立起美
國全區的供電系統,亨利・福特(奂吋ド。紀)的福特汽車成為20世紀具
代表性的製造業。亨利・福特獨創一套全新製程,置於輸送帶上的丁型車
經過時,輸送帶ー旁站著的工人只要在位置上完成分配的工作,最後就能
產出一輛成品車。於是,製造業和流通業的革命全面擴及所有產業,這改
變不只讓工業界做到大量生産,連帶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界也產生
第十步革:命如何開始 267

大變動,因此被稱為工業革命。
其中的一個改變是資本家與工程師的分割,自此工程師成為私人企業
的附屬品。過去若有人推出什麼奇特的發明,全部的報償都歸發明家所有。
然而,自!800年代起發生了什麼改變呢?實際賺大錢的是買地蓋工廠、
建立量產系統、雇用員エ的資本家和企業家,至於工程師或發明家,也就
是那些把創意點子公諸於世的人 ,卻與利用他們賺取大筆金錢的人生活在
不同的世界裡。如同法國經濟學家湯瑪士・皮凱提(11100138巳屁由〇在«21
世紀資本論»(6"V沥//"あピTI化"り一灯2 〇,”"り)中所主張的,比起勞動創
造的價值,資本創造的價值成長更快,同時也導致貧富兩極化和不平等越
發嚴重。
在這樣的社會裡,我們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昵?我們可能或多或少有程
度上的差異,但共同處境都跟電影«摩登時代»裡的卓別林一樣,在一個
龐大的機器裡執行著被分割的任務,我們的人生不過是巨大齒輪下的一件
附屬品。人類被自己創造出來的機器所支配,正經歷著馬克思所謂的「疏
離」。
我們變成一個小市民,夢想成為較大機器(大企業)裡一個更長久、
更穩定的附屬品。大學校園同樣也產生巨變,過去大學是個思考「大該如
何生活」的地方,培育都市裡有文明素養的市民,但現在大學成為產業社
會的一環,必須培育出任何時候都能投入企業的產業大力,大幅増加數學
與科學教育,擴大理工教育,依據畢業生的就業率對大學進行評價,跟隨
世界潮流教授知識,科系名稱更名為有助於學生就業的名號。如今大學存
在的價值並非在於孕育出能獨立思考的知識份子,而是期望教育出畢業後
268 大腦革命的12步

能立即就業的勞動人口 〇更令人灰心的是,在歷經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
後,「體會人類價值,實現自我夢想,與他人締結良好關係,以期這個世
界因為自己變得更好」這樣的雄心壯志,在這個時代已變得遙不可及。

嬉皮精神以及科技理想主義者

我在今天的演講中會著重在那些曾出來反抗的新革命勢力,以提供
「革命如何開始」這問題ー些歷史線索。這當中也包括以馬克思主義為主
軸,試圖建構反資本主義社會的案例,但我更想聚焦在風行美國的「嬉皮
運動」。各位可能會感到驚訝,但我必須說嬉皮精神對於數位革命,也就
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具有關鍵性的貢獻。
嬉皮運動是1960年代美國舊金山和洛杉磯地區的年輕人,因為不認
同上一代的社會觀念、制度與價值觀,而發起一個主張恢復人性、回歸自
然的運動。他們認為,人與人之間不該有階級秩序或垂直的階層結構,希
望建立起彼此同等的平等社會。他們也不贊成金錢與權力集中化,反對以
國家之名任意施行暴力的戰爭。他們追求所有人類應建立起橫向平等的關
係,自發性地彼此幫助依靠,恢復人性的光輝。最重要的目標是與宇宙合
而為一,盡情享受天人一體的狀態。他們夢想中的世界正是約翰・藍儂
〇し600011)「10132106」這首歌歌詞所描述的內容。
不過,一提到嬉皮・大家對他們的印象是什麼呢?馬上想到的是身穿
第ト步革命如何開始 269

撕邊破洞牛仔補、抽大麻或吸食し$0等迷幻藥物、到美國東岸的胡土托
(、构。&2&)舉辦敗壞風氣的搖滾音樂節,以及反越戰的反戰示威等。他
們為了感受與宇宙融為一體的經驗沉溺於麻藥,不但不參加越戰反而發起
反戰示威,對於熱愛國家的軍人誤罵指責,這些行為在上一世代眼中猶如
ー股敵對的反動勢力!各位當中一定也有人對嬉皮有些負評。
然而,當時在加州有人相信嬉皮的理想精神無須透過麻藥-而是可以
透過科技來呈現的。他們相信人類生而平等,國界或語言不該是割分彼此
的壁壘,透過自發性的參與和鬆綁的限制,科技將有助於讓我們在共同體
裡ー起變得更幸福。這些利用科技武裝自己的一群人,是企圖翻轉資本主
義工業社會的革命家。
這群「科技理想主義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史都華・布蘭德
(&州航6し3^)。他在加州柏克萊大學主修生物學,推動環保運動,創
辦«全球型錄»(吻%协,湖8を〇邸)雜誌。這份刊物真的是一本型錄・
介紹以尖端科技製成的產品或服務,不過大部分都是以科技來展現嬉皮精
神的內容。其中混合著科幻類產品,也介紹部分當時尚未問世的產品。例
如有一個磚塊大小的手機,以此產品打電話時,美國大用英文所說的內容
傳到中國大耳裡會變成中文。這麼ー來,這個世界將不再有語言溝通上的
障礙。
有一群年輕大對這份刊物相當狂熱,他們是1960至?0年代的美國加
州青少年,當時還十幾歲的他們醉心於科技,認為如果可以透過科技實現
嬉皮精神將是非常酷的事,而我們這個世代所接受的科技洗禮,就是由當
時那個世代創造出來的。
270 大腦革命的】2步

舉例來說,無論臉書或推特,都是超越國界和語言藩籬的龐大共同償
與社群,那裡面沒有特定規則,大家只是把自己所知或是日常生活的點滴
和經驗分享出去,卻能帶給某些大快樂或省思。當然,裡面也有人働做出
奇怪的行為,但我們隨時可以將那種大封鎖或強制退出,儘管那些人有可
能又申請其他帳號再度進入群組。如此鬆散的規則創造了多達數億人的巨
大共同體,運轉至今依舊沒有差錯,大家對於這樣的事實難道不感到驚訝
嗎?
透過000016開發出的!5血I的山耳機,當我用英文說話時,對方聽到
的是中文內容。«全球型錄»裡介紹過的產品正逐漸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
活中。
維基百科也是相當符合嬉皮精神的服務內容。這個網站真的很奇特
(大笑)。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者是權威專家們,這套書是專家們嚴格地
篩選單字之後,再簡明扼要地給予解釋的知識大典。正當所有大都推崇愛
用這套百科全書時,有位名叫吉米・威爾斯0而〇!)阪例)的年輕人提出
幾個大膽的想法。第一,架設一個網路上任何大皆可撰寫和編輯的維基網
站,大們可以在空白網頁上將自己所知的寫下來。第二,熟知某個主題的
大在閱讀相關文章之後,如果發現其中有錯誤的敘述而予以更正-網站上
的資訊就會逐漸累積-並且會越來越正確。第三,這個網頁完全免費,期
許使用這網站的大遠比使用大英百科全書的大更多,甚至更加信賴這裡的
內容。他主張透過這個網站,所有大自由共享知識和資訊的時代終將來臨,
資訊不平等的情況也將逐漸獲得改善。
從既有的經濟學觀點來看,這些假設ー點都不合理。在沒有報償的前
第十步革命如何開始 271

提下,人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知識和資訊與他人分享?人們真的會自發性
地這麼做嗎? 一般人寫的內容怎麼可能比專家寫的更具可信度 ?這完全是
虛幻的想法,ー點也不合理。然而驚人的是,這些想法竟然成真。目前維
基百科已是全世界最多人使用、包含最多資訊、比大英百科全書使用人口
多上一百四十倍的網站,人們看起來也更信任維基百科。如今資訊可信度
的重心"已從權威(硕!10廿ッ)轉移到由多數(响〇何)形成的集體智慧〇
各位知道維基百科什麼時候出現的嗎?在2003年,只不過是十五年
前發生的事。在新自由主義浪潮洶湧之際,現在無法用常識說明的社會現
象就發生在網路上。這個網站的核心精神就是嬉皮精神,認同此精神的美
國人積極參與其中,因而讓這些想法有可能真正落實。回想看看,過去十
年來商界最常聽見的單字是什麼?水平、共享、開放、遊戲、意念的擴張
這些單字在過去的商務場合中一次也不曾用到,全都是從嬉皮文化
轉化過來的。
備受尊敬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留下了許多經典名言,大家可以靜下心
仔細回想一下。例如,他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演講
時曾勸告學生要「求知若飢,虛心若愚」($13/111111217,513/ ?0011811!)這
句話曾刊登在1974年暫時停刊的«全球型錄»停刊號最後一頁。也就是說,
賈伯斯想把他年輕時期從嬉皮學習到的道理傳承給下一個世代。他認為大
們不該只為了賺錢而活,而是應當為了在宇宙間留下足跡,為了打造更美
好的世界貢獻一己之カ,他希望將這種尋找自我存在意義的態度傳遞給下
一個世代。
創立蘋果的賈伯斯和史蒂夫・沃茲尼克、〇)〇81^的艾瑞克・史密
272 大腦革命的12步

特(E〇〇 80111111(1:)、賴利・佩吉(し3町) 、謝爾蓋・布林(%电呀


时!1),創辦維基百科的吉米・威爾斯,全都曾經是«全球型錄»的狂熱
讀者,是布蘭德期望透過科技展現嬉皮精神的精神追隨者。革命似乎是相
信理想可以在現實中達成的人們奮而不懈地身體カ行而達成的。

從家釀電腦俱樂部到桌上型革命

這些人創造出的一個驚人成果是桌上型電腦 。對各位而言,桌上型電
腦聽起來如同「筆記型電腦的反義詞」,是電腦發展史中極重要的創意發
想。把電腦放在桌上就像是送給某個人一個萬能工具,可說是「生產工具
的個人化」。
我在前面的演講(參考「第八步」內容)中提到,電腦是個非常驚人
的概念。凡是具有數學完整性並且能用程式呈現的內容,這台稱為電腦的
機器全都能執行。在這個前提下,個人若能充分使用這個擁有如此優異運
算能力的電腦,即使不是資本家,沒有能力買地、蓋建築物、購買機器、
雇用勞カ,透過電腦這個「萬能裝置」也能呈現出奇特的創意,與企業同
等競爭。
為了製造出桌上型電腦,「家釀電腦俱樂部」猶如一個革命家組織。
該組織自1975年起營運了大約三年1為矽谷早期電腦同好的俱樂部"賈
伯斯和沃茲尼克都曾是這個俱樂部的成員。當時在電腦方面具有數一數二
第十步革命如何開始 273

專業知識的他們,為了讓每個人的桌上都能放置一台電腦,全心投入在把
一棟建築物般大小的電腦進行小型化的作業。
然而,各位的大腦先暫時發揮一下想像力,回到過去那個時期看看。
當時的人們一定會問家釀電腦俱樂部的成員:「電腦放在桌上之後,會發
生什麼事?」「我們到底能用電腦做什麼?」倶樂部成員能確實回答這些
問題嗎?他們知道在三十年後中央處理器會改變得這麼快、硬碟容量會增
加這麼多、顯示卡能改善到如此出神入化、網路和行動技術會誕生等等
嗎?完全料想不到。
他們當時無法明確回答這些疑問,只回答:「如果把電腦放在桌上,
我們可以利用它運算地更快。」然而,「我們平常需要快速運算的事情有
那麼多嗎?用計算機不是也可以辦到嗎?」對於追問這些問題的人而言,
他們的回答顯得有些牽強。對生活在1970年代的人來說,他們萬萬想不
到2018年我們所使用的電腦是這種模樣。因此,當時家釀電腦俱樂部成
員們說:「這很有趣不是嗎?如果可以在家中使用電腦,就能嘗試做很多
事,雖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一定非常可觀。」除了這樣回答之外,
他們不知道要說什麼オ好,因為他們完全不知道電腦將發展到什麼程度。
包含電腦在內,科技如同一個生命體,沒人能預測它將如何進化。我們只
能肯定說技術進化的速度會比生命進化的速度更快ー些,除此之外就無法
再多給任何評斷。就連發動革命的人也少有人在之前就知道革命將如何改
變我們的社會,以及革命的果實有多甜美。
1970年底,隨著蘋果I和蘋果II桌上型電腦誕生,以及出^4 5150問世,
揭開了個人電腦時代的序幕,不過當時電腦功能還相當粗糙,能處理的作
274 大腦革命的12步

業只有印刷月曆。看著「可以處理很了不起的工作,卻什麼事也不能做」
的電腦,當時的人無法對未來產生想像。日後與賈伯斯一起創辦蘋果的沃
茲尼克說過:「在家釀電腦俱樂部想像著革命,茫然地期盼科技能改變世
界的時期・是最幸福的時光。」說不定我們現在正活在這樣的時期當中。
從家釀電腦俱樂部至今已經過了四十年,這世界又變成了什麼模樣
呢?只要有好的想法,即使不用投入資本買地、不用開店、不用聘雇人也
能在網路上開店銷售商品的時代來臨。在這個時代只要有好的創意,投入
微薄的資本就能在網路上經營事業。展現極致成果的人物是一手打造臉書
的馬克・祖克柏。他在大學沒畢業的情況下,以大學生身分打造出的一個
社群媒體,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服務平台,也是市價總額將近
ー百兆韓幣的網站。當然,臉書不是祖克柏一個大打造出來的社群網路服
務,雖然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龐大企業,但若分析這間公司一開始的創立過
程,就會發現任何大都能辦到。網路世界正朝向不再區分資本家和工程師
的時代邁進。各位熟悉的江企業家大部分是工程師出身。現在這個時代,
任何大都能從微小的構想出發,在具體實現後都能為自己赚取大筆利潤。
在«財富»(凡〃"加)雜誌公布的全球五百大企業名單中,據說起初
製造的產品與服務能堅持至今的企業不到10%,其餘的企業大部分正在生
產並提供與創業時期完全不同的產品與服務。000816是在1998年誕生的
企業,短短二十年間就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在借來的車庫裡開始
創業的窮年輕大,透過傑出的創意打造出能與大企業競爭的時代,創造出
大們可以橫向共享機會的世界,這些都是過去嬉皮所夢想的理想世界。
第十步革命如何開始 275

任何人都能打造個人專屬小工廠

不過,限制依然存在。目前為止我所提到的企業都是在網路世界裡提
供服務的線上軟體或社群媒體公司,微軟、昭Iい亞馬遜、出ザ、臉書、
推特等全都是網路業者。在網路世界裡想經營多少購物中心都可以,只要
有創意、有想法就可以創業。但離線的製造業和流通業又不一樣。想製造
產品就必須要有工廠、機器以及人力,也需要載著產品送往各地的資本。
換言之,要在離線世界裡實現嬉皮精神依然非常遙遠。世界要能出現真正
的改變,是要連製造業和流通業(即我們周圍「由原子構成的實體世界」)
都能和網路世界沒有邊界。
在199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可拉斯・尼葛洛龐
帝(化!101拙在著作«數位生存»(&万須つ奮泌/)中主張這
個世界將會整個數位化,完全進入網路世界,並倡導所謂的超連結社會
(1I郸您01111区园$0¢:记ッ)〇然而他的主張和事實有所出入。位元產業(%
わ血口ッ)的規模確實正在擴張,但龐大的實物經濟,也就是原子產業(缸0111
血血吹ッ,即製造業和流通業)的規模是位元產業的五倍以上。雖然我們三
不五時就會上臉書看一看、到NAVEE和03110I看直播新聞,智慧手機總
不離手,但我們仍舊必須吃飯、必須穿衣打扮,是沒有物質文明就無法生
存的生物。因此這個世界不能只跟著網路橫向連結與同步,而是該將上述
那種能讓企業與個人平等競爭的精神,也同時落實在製造業和流通業上オ
可以。
276 大腦革命的12步

目前試圖在現實生活中實現這個目標的趨勢大致分成兩種,其中一種
正在矽谷和美國東部展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尼爾・格申斐德(闽I
〇^〇?^)教授期盼這個世界是位元和原子彼此共存、相互影響的世界。
並非位元把原子整個吞噬掉,而是位元產業和原子產業彼此交織,如此來
誘發革新。倘若運用位元得當,也能對原子世界產生影響。活用數位技術
或許能為製造業和流通業帶來革命,打造個人生產工廠。為了完成數位革
命,個人需要桌上型電腦。同樣地,製造業和流通業要達成革命,個人也
必須擁有「工廠」。這麼ー來-製造業和流通業也能進入個人能與大企業
同等競爭的時代,也就是所謂的「微型工廠」(〇!血。樓3。ワ)或「桌上型
電腦工廠」(¢!飪虹叩林:「。ワ)。這樣的世界真的會來臨嗎?
事實上,矽谷正在為了具體實現這樣的世界絞盡腦汁。在製造業,産
品設計是必要的階段。假設我們有很棒的構想但不曾學過產品設計,那麼
我們可以拍下產品樣品或是相似產品的照片,透過「實境撷取」(限演项
軟體,電腦程式便能利用這張照片製作出設計圖。就算不知道如
何製造電子電路,只要使用血诅。、&中阮「ワ方等開放硬體"就能在產
品裡面內建電子電路。一般來說,在切割塑膠或金屬時需要銃床(№11网
N!区港性)工具機、想製造些什麼時需要313列印機,現在這些都有桌上型
電腦版本。換言之,現在在桌上建構ー座小型工廠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而且,如果缺乏成立公司的資金,也可以把自己的事業理念放在群眾
募資(5〇血田曲明)網站優・命由由上,透過群體投資的方式備齊資金。
在這個網站上只要有好的構想,募得自己理想資金的機率超過50%〇即使
不曾學過經營學、完全不懂成立公司過程或會計作業,V (200!&时皿等新
第十步革命如何開始 277

創加速器也能提供免費教學。換言之,只要有創意構想,任何人都能在桌
上蓋工廠、實現自己夢想的時代正在來臨。現在各位能理解為什麼在矽谷
會刮起新創公司的風潮了吧?

再一次的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

另一個大趨勢是以北歐、西歐為中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如同前面向
各位介紹的,所謂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在我們周遭的「原子世界」和
「位元世界」進行整合的世界裡所發生的產業變化。利用物聯網、穿戴式
裝置等,就能將離線世界完整地移置成位元,透過社群媒體便能讀取人們
的想法,物聯網也能追蹤人們的ー舉一動。未來各位椅子上加裝的物聯網
感應器將監視各位的舉動,想必也能偵測出各位是否專心聽我的演講(大
笑)。透過物聯網取得的數據量相當龐大,增加的速度也相當快速,格式
也十分多樣。我們稱那些符合數量(^11!!^)、速度(欢I財世)以及多樣
性(%血ッ)等特性的資料為大數據。近年來,能夠儲存、處理並使用大
數據的技術正快速發展。利用人工智慧分析大數據之後,對離線的個人提
供個人化預測服務的社會,這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讓原子世界和位元世
界同步的技術則稱為「虛實整合系統」((2火!8叫姬8I手!:冲)。
為什麼我們稱呼這樣的世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呢?因為目前還沒有可
以說明這種世界的方式。試想一下離線的原子經濟。原子會占據空間,正
278 大腦革命的12步

本和複製的副本間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透過正本創造出的稀有性可以產
生經濟價值。若想將位在此地的物品移往其他位置,需要能源供應,也需
要很多運送時間和費用,藉此人們可以賺取勞務費。為了進行管理,也需
要中央化的資本和權力。
然而,位元經濟通行的原則完全不同。位元不占空間,正本和複製的
副本之間沒有差異-可以無限量增產再製,處理速度快得驚人,幾乎不需
要時間,也不太需要費用。因此沒有資本的人只要有創意,也能在網路世
界具體實現自己的理念。如果說離線原子經濟遵循的是古典主義經濟學 ,
那麼線上位元世界遵循的就是長尾(711¢し。此丁疝)經濟學。然而若要整合
兩個世界,通用的會是哪一種經濟學呢?在人力勞動價值無限下跌的網路
上,如果大部分資訊經過處理之後是提供給離線世界使用,那麼在實物經
濟裡人力勞動的價值也將無限萎縮。
一旦我們的世界變成線上和離線步調一致的世界,許多人雖然可以在
這裡找到新的機會,但相對而言也會企業因為不必聘雇太多人力同樣能生
產製造產品及服務內容,導致勞動價值的降低。所謂「充分就業」的自由
市場經濟學理論,在未來恐怕成為無法落實的假說。在這種世界裡,無法
像以前ー樣強調勞動,「不做事的人就別吃飯」的說法將會行不通。若不
再為了維持人類尊嚴而提供基本工資 ,說不定資本主義的體系會再也運轉
不下去。無法對生產做出貢獻的人們・若無法藉由消費在市場扮演應有的
角色,資本主義的體系恐將停擺。正因為即將來臨的是這種需要新的解決
方案的世界,我們オ稱它為「工業革命」。
自!969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將電話線與電腦連接,
第十步革命如何聞始 279

首次嘗試傳送「文字訊息」之後,網路發展的速度便開始加速。當時嘗試
傳送的文字是し〇〇 -卻中途因為史丹福大學的電腦發生故障,只接收到
し〇的兩個字母。在網路泡沫(0(X80I晶孙1〇)破滅之前,網際網路的技
術在全球掀起一陣狂風巨浪,風靡程度就像現今人們對於比特幣和區塊鏈
的追求一般0
但其實,當時的網路技術粗製濫造、傳輸速度相當緩慢、資料保安並
不完善、通訊協定也尚未標準化,甚至人們不太知道該如何藉由網路共享
哪些資訊。當時有許多學者認為,國家若不對個人間的資訊共享加以管制,
將會對社會造成危害。擔心有心人士將肆無忌憚地透過網路非法外洩隠
私、以致個資無法受到保護,這樣的批判聲浪持續延燒。雖然人們同意「沒
有人可以獨占資訊、所有資訊都該共享、隨時隨地都要能快速又方便地運
用資訊」這樣的理想與哲學,但針對網路技術提出的警訊已引起社會恐慌。
推動網路科技發展的電腦工程師也沒人知道網路將會改變世界 ,他們只是
說:「資訊若透過網絡分享出去,將會有大事發生。」沒有人能斷言科技
的未來,我們無法百分之百地做出預測,也無法滴水不漏地進行管制。

誰能斷言區塊鏈革命的未來

區塊鏈是以分散式計算技術為基礎的防止篡改偽造技術。此技術把管
理對象的數據設定成「區塊」(河。&),形成一個串鏈(^1〇)型態的連
280 大腦革命的12步

結後-在分散數據的環境下進行儲存。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這種技術看
成將眾多紀錄放在一個又一個的區塊中,再以鏈的形式串連在ー起,分散
儲存在個人的伺服器裡進行保管。區塊裡記錄著該區塊被發現以前傳送給
用戶的所有交易明細,每個用戶收到的資料ー模ー樣,因此無法任意修改
或遺漏任何交易明細,由於資料裡面沒有記錄個人資訊,匿名性充分獲得
保障。沒有人可以任意修改數據,因為任何人都能閱覧變更的結果。因此
這是非常透明的數據管理方式。
若希望區塊鏈交易可以在公共領域中進行,就必須在每個固定的週期
中找出區塊,並能藉此獲得報償。由於沒有另外製造貨幣的中央銀行,在
這種情況下報償必須是可信賴的方式,於是出現了以暗號為基礎的暗號貨
幣(又稱加密貨幣或虛擬貨幣),各位熟悉的比特幣就是其中一例。
如果用網路做比喻,可以把區塊鏈想成「資產的網路」,是一種讓個
人之間透過彼此信任的方式進行直接交易的技術。這就如同我們不仰賴希
爾頓飯店的中央系統,也能透過为出川住宿平台進行個人之間可信賴的住
宿服務。換言之,這是一種讓個人之間的交易更為可靠的技術。如今的創
作者在創作出作品之後,會透過中間的流通業者協助外廣告與宣傳,以致
這些業者獲取的利益往往比創作者更大。由於想提供創作者和消費者彼此
都能信賴的直接交易系統,工程師開發出了區域鏈,這麼做希望能催生出
一個創作者多賺取ー點、消費者少花費一點的世界。
區域鏈和暗號貨幣是個相當美好的技術,由於是把已存的技術加以修
改並串連,其建構過程並不特別困難,使用時經濟上獲得的好處也相當明
確,是個足以全然翻轉金融生態的驚人技術。
第十步革命如何開始 281

然而,這個世界還沒有站在區塊鏈這ー邊,目前區塊鏈還處在革命
的孕育期。大部分的暗號貨幣最後都消失了,從事首次代幣發行(101021
¢011I〇能廿明,簡稱に〇)的業者大部分都失敗了。暗號貨幣的前景雖然
美好,但我們投資的代幣大多成了廢紙。區塊鏈的未來雖然會持續壯大,
但我們投資的に〇公司成功機率卻很低,這是因為我們現在オ剛踏進區塊
鏈歷史剛起步的漩渦中,必須忍耐好一陣子的犯錯學習,或許在五到十年
之後新的商業生態就會穩定下來。這就是暗號貨幣和區塊鏈目前仍無法成
為「地獄朝鮮逃生出口」的原因。
政府、銀行以及信用卡公司想要維持強大的中央控制權-仲介交易獲
取手續費維生的流通業者也視保障個人之間安全交易的區塊鏈為威脅。他
們對去中央化的世界感到恐懼,這些產業不願意我們的世界繼續成長。從
中獲取仲介手續費的業者實在太多,因此反抗也格外嚴重。然而我認為,
創作者可以獲得更多收益、消費者支付更少費用就能享有服務的世界應該
到來;匿名性讓私生活受到保護、資料應該透明共享、所有創作過程和交
易過程都被精密追蹤的世界必須來臨。
可以成為貨幣、股票、資產與商品但目前什麼都不是的暗號貨幣和區
塊鏈革命,當初是如何開始、未來又將如何進化呢?就像1780年代的英
國曼徹斯特,以及!990年代發生網際網路泡沫的韓國一樣,我們都將它
視為革命的黎明期,這段期間我們還不知道革命是不是正在發生,也不確
定革命是否會成功,只是隠約知道眼前出現了龐然大物,但又無法確定這
項技術將會演變成什麼。
不過,我們知道,區塊鏈帶給我們的是從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熟悉事
282 大腦,・命的12步

物的機會,也就是大家向來認為是常識,認為貨幣、金融非常重要,所以
必須要由國家善意管理,若交由個人就非常危險的想法,如今被區塊鏈完
全顛覆了。區塊鏈帶給我們的疑問是:「現今國家完全獨占貨幣和金融相
關所有權力的做法,真的是正確的嗎?」
就像現在,當銀行或信用卡公司的利益和個人利益互相衝突時,政府
若站在企業的立場,個人應該怎麼因應呢?我們該如何反抗?在金融和貨
幣領域是否也該割分國家權限、企業權限,甚至釋放ー些權限給個人呢?
相互牽制、尋求平衡的社會對於個人而言是否是個更理想的社會?這些都
是區塊鏈引發的有趣聯想。我沒有資格告訴各位正確答案是什麼,或是什
麼才是正確的做法,我對未來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為沒有人知道未
來將如何演變,我能做的只有把這些疑問、這個偉大的問題丟給各位。

想像未來的能力

革命從何而來?我想對這個問題做個結論。我的想法是:革命出現以
前,想法本身就必須美好到具有顛覆性,因為不成熟的想法無法造就出革
命。波耳(^15図卜)曾經這麼說過量子カ學,他說:「量子力學的想法
是瘋狂的。」不過,並非所有瘋狂的想法都能帶來革命。引發革命的想法
不能只是瘋狂而已,還必須美好到令人發狂,必須是接近真實的想法才能
改變世界。網際網路如此,打造行動生活的智慧手機也是如此。
第卜步革命如何聞始 283

各位想想看智慧手機。什麼?把電腦放入電話裡?生活中已經有電腦
也有電話了,把這兩樣結合在ー起,這世界會有什麼不一樣嗎?當大家都
還帶著這種想法時,那時只要電話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收到訊號、經常通話
的人之間可享有更優惠的通話費率,我們就感到心滿意足了。然而蘋果的
沖!誕生了。我們目睹了電腦與手機的結合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革命
需要瘋狂的想法,即所謂用現有常識難以理解的點子。照常理來看覺得既
不合理又難以認同,但因為它可以改變世界,我們便稱它為「革命」。
對我們而言,我們需要的是「認知上的彈性」。所謂認知彈性是指「當
情況改變時,改變自身策略的能力」。身上只有鐵鎚的人,把世上的所有
問題看成鐵釘,不管眼前遇到什麼問題都用鐵鎚來解決 。但是當狀況改變、
問題也改變時,思考自己是否該替換工具的能力就是認知上的彈性。
此外,我們也需要等待。既然稱為革命,發生的速度應該很快オ對,
但事實上革命來得非常緩慢。會在明年發生嗎?並不會。可能需要經過好
幾十年的時間,而且也無法得知確實發生的時間點。科技理想主義者對遙
遠的未來提出願景與展望,腳踏實地的實踐家者則一步ー腳印地把它付諸
實現,一旦有越來越多人贊成這是更理想的世界,革命就會產生。對於革
命是否將至,我沒有把握。但我相信只要出現理想的提議,並且有人在現
實生活中一點一滴地付諸實踐,當更多人帶著相同的夢想,個人的生活也
因此變得更加充實,那麼革命就會慢慢水到渠成。
演講即將進入尾聲。這一次的討論把在場所有人都變成革命家了(大
笑)。在革命的黎明期會出現混亂與嚴重的副作用,但那只不過是因為未
來的可能性還處於迷霧當中,現在也有許多人因為瘋狂投資暗號貨幣而陷
284 大腦扉命的12步

入痛苦當中。不論什麼技術都存在著限制,在這個時刻我們該如何做出抉
擇呢?沒有大有正確答案。判斷真相是每個大的責任。在此我想引用我個
大非常喜歡的西班牙作家米格爾・德・賽凡提斯(N4电郁1& 050I心)在
—現實是真相的
其著作«唐吉訶德»(。。〃 95 中提到的一個觀點—
敵大。
今日的科技為了寄生在資本與權力之下的人類,創造出能擺脫其影響
力的世界而持續不斷地發展當中。數位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以及區塊鏈
革命就是最主要的產物。期盼大家都能明白這一切都是基於人類能摧脫權
カ和資本的控制,而生活在更人性化且對等社會所提出的夢想。
革命如何開始呢?從「想像未來的能力」開始。想像力豐富的人對於
革命懷抱夢想,因此唐吉訶德說:「是誰瘋了呢?是想像未來世界的我瘋
了,還是只看著眼前世界的人瘋了呢?」雖然唐吉訶德為了尚未來臨、但
若真能來臨就太好了的未來,白費力氣地與這龐大的世界抗衡,但我們每
個人都迫切需要如同理想主義者唐吉訶德一般的熱情。
無論誰都可以高談理想,可能像我這樣的學者最常這麼做,因為我們
特別喜歡告訴大家「應該往那個方向去オ對」。然而實踐家オ是革命的催
生者。猶如切・格瓦拉(く:启3时^!)所說,革命不是顆熟了之後自己會
掉下的蘋果,得要有大搖動蘋果樹,讓蘋果掉下來オ行。試圖讓夢想成真
的意志力、努力以及能力,オ是最後達成革命的推手〇
第十步革命如何開始 285
飢富
追求獨創性的人是真正讓世界前進的人。
長峙問研究這些人並與他們接觸之後,
我訝異地發現,
他們的內在經驗和我們所經歷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他們也和我們ー极會感到恐懼、會陷入疑惑。
然而,他們和我們不同之處只有一點,
就是不顧一切地鼓起勇氣去行動〇
他們深知比起中途失敗更讓他們感到後悔的是連嘗試都沒嘗試過。

---- 亞當・格蘭特(入血61:如(:),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〇〃如’〃々么)
290 人腦革命的12步

創業似乎是一生中最大的探險,尤其對於擁有穩定工作或必須養家活
口的人而言更是如此。然而,總是有一群不安分的人,夢想挑戰更美好的
世界,過得比任何人都要灑脫。他們期盼能實現自己夢想與理念,渴望好
的想法能在這世界受到讚揚。即使活著回來的機率不高"這群勇士還是毅
然決然地步入商業叢林。
如果能再活一次,我想要創業。我覺得沒有任何地方比帶動社會改革
的企業更具魅力。如今商業不只是賺錢手段,同時也是誕這個世界變得更
美好的工具。長久以來.我們從經營最頂尖企業的^E〇或創業家的口中
經常聽到這個最高貴的言論。
除了我之外,許多人都夢想成為「接受挑戰的人」.然而並不是每個
人都能輕易辦到。今天這場演講我想談談引領改革的人;他們提出和常識
衝突的想法・為了落實想法必須說服同儕,有時候為了推動理念甚至需要
與人協商。換言之,他們是一群不順從常識的人。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戰世界 291

創業失敗與危機處理能力有密切關係

「在準備創業期間,應該是透上班邊準備比較好?還是辭職後專心準
備比較好呢?」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吧(大笑)。針對這問題
我來仔細說明一下。對於準備創業的人來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不馬上創
業,而是邊上班邊準備,等到確實感覺到「應該可以成功」時再從公司離
職。另一個選擇是,由於根本不可能充分準備到「現在可以安心離職」的
程度,所以應該先離職專心準備創業比較恰當。各位覺得呢?
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團隊約瑟夫・拉菲(〕。建皿&缶化)和馮婕(依
及吒)為了找出答案,從1994年到2008年追蹤了年齡分布從二十歲到
五十多歲不等的五千名企業家。他們分別調查了創業成功者與創業失敗
者,試圖瞭解他們分別採取了哪些策略。這項研究的結果後來在矽谷引起
了軒然大波。
透過這個廣泛的追蹤調查中,研究者得到四項有趣且重要的結論。第
-,財務上的缺乏對於大們做出繼續工作或辭去工作的決定,並沒有很大
的影響。第二・一般認為家計所得高的大或是擁有鉅額年薪的大很可能把
工作辭掉專心創業,但調查結果發現,高所得和專心創業與否兩者沒有明
顯關聯。大家對於這個結果很驚訝吧?第三,全心投入創業的人實際上是
「有自信的風險承擔者」(瓜!^謀・),邊工作邊準備創業的大則是「風
險規避者」(市い内心)。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從決定可以看出一個大面
對風險的性格。第四,邊工作邊創業的大成功率較高,失敗率只有33%。
292 大腦单命的12步

然而比起是否邊工作邊準備,創業者以何種態度處理危機與創業成敗的關
係更大,這也是該研究最重要的結論。換言之,傾向不貿然創業且善於危
機管理的人,創業結果會比較成功。至於準備的過程對於創業成敗則沒有
直接影響。各位覺得如何?同意這研究的結論嗎?
這個結果對許多人帶來很大的衝撃,因為在那之前,人們認為「冒
險」是創意人必備的性格。通常人們很難在第一時間接受嶄新的思維,因
為那往往顛覆了傳統,也因此從傳統產業的立場看是具破壞性的。能落實
這種想法、對世界帶來衝撃且又獲得成功,照理來說大多是風險承擔者。
雖然這種人創業失敗的案例也時有耳聞,但那是為了獲得大的成功必須
承擔的風險。正因如此,「冒險性格」一直被認為是創意思考家(3ゆ质
面!!い!')的重要性格0
一般來說,「同時具有創意與風險承擔性格的人是這世界的改革者」、
「有創意但若不願意冒險,只不過是個夢想家」、「改革是創意加上(或
乘以)風險承擔」等說法,在社會中被奉為金科玉律。然而,那些實際創
業之後實現社會成就的人們,與其說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不如說他們更
懂得管理風險,這也是那篇論文最主要的結論。

高社會成就者的抉擇

由此可知改革要成功,好的創意固然重要・如何抉擇並進行危機處理
第十…步 不噸從的人們,如何挑戦世界 293

也非常關鍵。根據研究結果-那些高社會成就的人都非常善於分辨不明朗
的狀況,也非常懂得處理危機的狀況。
不明朗的狀況和有風險的狀況有何不同?當狀況不明朗時,我們不知
道接著會發生什麼事,所以覺得非常危險,是這樣嗎?但嚴格來說,這兩
種狀況有些許不同。我獲得成功的機率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當我知道不
成功的機率占多少時,這部分會稱為有風險的狀況。比如說-我們可以計
算出彩券中獎的機率・丟擲錢幣出現正反面的機率也同樣可以計算。這種
狀況就是風險。
相反地,當我們無法計算出機率時,就會把它定義為「不明朗的狀
況」。換言之,就是狀況困難到不僅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機率,連成功機
率有多少都無法計算出來。假若我以地區候選人身分參選即將舉辦的國會
議員,我當選的機率有多高?雖然不高,但要計算出勝算機率也相當困難,
對吧?這種狀況就是不明朗的狀況,與丟擲硬幣後期待出現正面的機率為
50%完全不同〇
投資時,若你的獲利機率為40%,請問各位會進行投資嗎?值不值得
投資呢?這種機率代表成功的機會是高還是低呢?每個人對於40%這個數
字的感受都不一樣,但如果知道機率是40%,就會被歸類為有風險的狀況,
如果連機率都難以捉摸,就會被歸類成不明朗的狀況。
人們在知道機率的情況下與不知道機率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行為應
該所有不同。如果不知道有多少勝算,根本無法進行合理的判斷。倘若能
計算出勝算的機率,就可以看著數據進行判斷。至於成功率是高還是低・
每個人的認知都不相同。
294 大腦革命的12步

在無法計算出機率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盲目地行動。但有趣的是,很
多大在面對這兩種狀況時都採取類似的應對方式,以至於實際上能掌握狀
況、計算出機率的優勢難以發揮,甚至大們根本不會去計算成功機率。況
且有些大會覺得?0%是很高的機率,認為這個機率很安全,而有些大不以
為然。負責做出抉擇的大腦會綜合理性的判斷與感性的判斷,至於做出何
種類型的判斷與一個大的智商無關,而是純粹受到當事大個性或思考方式
的影響。
從這個觀點來看,約瑟夫・拉菲和馮婕博士團隊的研究結果更令人驚
訝。透過創意思維獲得成功的人,他們比起冒險更擅於管理風險,在不明
朗的狀況下不輕易做出決定,無論如何會盡可能算出機率,在終於計算出
機率之後,則會採取較為保守的方式對於機率進行詮釋。
舉例來說,比爾蓋茲從哈佛大學輟學創業的例子廣為人知,他的性格
相當果斷,對於自己擁有強烈的信心,也願意承擔高風險,是一位家喻戶
曉的人物,也是許多準備創業的年輕人心中的榜樣。大家都很佩服在常春
藤名校就讀的他,竟然放棄穩定的未來,堅決做出有風險的選擇。但和傳
說相反的是,比爾蓋茲的冒險性格並沒有那麼強,當初他不是從學校輟學
而是長期休學,事先也獲得學校和父母的同意。至於他的休學,是在創立
公司一年後オ正式提出申請的。他謹慎地評估,好讓自己既能創立公司同
時也能繼續學業,直到確認自己休學後日後還能復學,他才開始大刀闊斧
地開始創業。許多大以為比爾蓋茲是一位冒險者並大肆宣揚,但其實他更
是一個擅於風險管理的大。開疆闢土的改革者總免不了與「風險」正面對
決,因此風險管理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能力。面對風險,改革者不能有勇無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彼世界 295

謀,也不能輕敵貿進。
我還想顛覆大家一個觀念。一般人常誤以為有創意的人在二三十歲時
就非常亮眼出眾、擁有高社會成就,也認為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都是在年輕
時誤打誤撞、勇於挑戰,オ閥出一番事業的。大家腦中想不起有誰是在
四十幾歲オ離開穏定的職場、之後成為帶領傑出企業的領導者。然而,有
個研究特別針對實際留下豐功偉業的人進行調查,試圖琼解他們是在幾歲
時取得非凡成就。作家奧利佛・烏貝蒂(〇1浦口 〇艮用)以1300年以後出
生的科學家、詩人、作曲家、江企業創業者等傑出人物為對象-研究他們
何時發表自己的代表作。根據調查,許多人在二十到三十幾歲就取得偉大
成就,但在四十幾歲、五十幾歲、六十幾歲開始オ有曠世巨作問世的人也
不在少數。事實上根據統計,成就出現在二十到三十多歲的大占了 40% -
出現在四十歲以後的則高達60%之多。換言之,有更多大是在大生走到
四十歲之後取得驚世成就的。
物理學家之間有一種說法:「以物理學家來說,三十歲之前若沒有突
破性的成就,就沒有未來可言。」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狀「眼「
氏卜知阮里)二十幾歲就為量子力學的創立奠定基礎,後來因為這項貢獻.
1932年他三十一歲時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
(?31110^30)也在1933年和歐文・薛丁格(E前!! 5血〇出!!羿)因為發現
原子理論的形式,而一起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僅有三十一歲,而
他是在二十幾歲就有這項重大發現。正因如此,物理學界興起了必須在
三十歲以前留下不朽功業的說法。
但我們實際調查之後發現,這幾個大才是物理學家中的例外。科學社
296 大腦单命的12步

會學家調查「過去百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發想出獲獎成就的年齢為
何」後發現,平均年齡約在四十一歲。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又更晚一點。看
來,達到高社會成就所需的改革或創意成果,往往比我們所想的更咬ー些。
這項調查也間接告訴我們,必須要對某個領域有充分時間的學習、體驗與
訓練,才能獲得突破性的發展。換言之,各位可以把自己的延遲挑戰歸咎
於「年齡」(大笑)。

對創意天才的幻想

我們對具創意的人往往帶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比如說認為天才不用念
書就可以總是拿第一名,或是許多專家正為了某個難解的問題哀聲嘆氣
時,天才突然經過隨口問說:「題目是什麼?啊,不是可以這樣做嗎?」
心不在焉地拋出答案後便消失無蹤。人們總以為有創意的人都是討厭強
記、不按部就班,然後創意就會源源不絕地湧現、但人品不見得高尚的天
ォ。當然,現實生活中不乏這種天才,但若深入觀察那些留下不朽事蹟的
改革者,就會發現他們花在訓練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多 ,而且他們
也非常重視基礎知識和反覆練習。和一般的觀念不同,沒有堅實基礎的新
手要能提出建設性的想法,機率其實並不高。講到這裡,各位是否想起安
德斯・埃里克森片し〇655011)的「一萬小時定律」?沒錯,就是這個
原理(大笑)。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挽戰世界 297

在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71^可拓N0!!脆!!001)任教的亞當,格蘭
特〇也0I而!X)教授,在他的著作«給予»((?油の波か知)中提到「大
際關係對成功具有強大的影響,公司看重員工大際關係上的努力,オ更能
培養他們這方面的能力」。這個主張在當時引起熱議。換言之"製藥公司
比起給予藥品銷售業績出色的員工獎勵,不如讓業務員與因服用公司研發
藥品而戦勝疾病的病患見面,更能激勵員工。當業務員知道自己的工作非
常有意義,能帶給他大益處時,就會更用心去瞭解藥品,也更努力在銷售
上下功夫〇
他在後續著作«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〇〃如"〃姻中提到對於高社
會成就者追加分析的結果。他認為,獲得高社會成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
在世上具備優異的順應能力,另ー種則是走在完全不同的道路上。模稜兩
可地順應世界或反抗世界,都難以在社會上取得高成就。要順應世界就要
徹底順應,要反抗世界就要徹底反抗,這樣オ能成就大業。
舉例來說,在學生時代按照大人們教導,努力讀書拿到優秀的成績・
考上好大學或進入好公司,努力工作晉升到更高的職位,領取豐厚年薪等,
這些就是順應世界者走的路。這條路是許多大追求的大生。順應並取得成
功的大總是老老實實地遵守社會規範,不過在此我們不太需要討論這個,
因為這是一個能獲得到可預期報償的安定大生。相反地,有些大與順應者
不同,在面臨抉擇時往往選擇了「其他大不走的路」。在座的各位當中一
定也有大儘管基本上順應了社會規範 ,但也常常想做出自己的選擇。這樣
的大雖然抗拒時代潮流,仍囱提出新奇想法,為了實現更好的價值而走出
不同的成功模式。每當所有大都順從時總是有大會說「不」,這樣的大究
298 大腦革命的12步

竟擁有怎樣的性格呢?對此很多大感到好奇。當大部分大都說:「不是該
[完大學嗎?」此時他們會回答:「有必要嗎?」當所有大都想去大公司
'
上班時,這群大則是想出來削業。
順從時代要求和社會期望的人大多受到「系統合理化理論」し险。ザ
03而11]喚缶血。I1)的影響"而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帶有這種傾向〇我
們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經驗,即便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心裡出現「早
知道就不這麼做」的念頭並且悔不當初,但是當其他人問起時,我們還是
不自覺地回答「這是人生中很好的經驗」、「從當中學到很多東西」。也
因為有這種合理化的傾向,即使我們在生活中做出了無數的錯誤決定,也
能在每一次都免於承受巨大的痛苦,從而透過失敗學習、最終獲得成功。
從這ー點來看,自我合理化也算是一種讓我們可以承擔大生的有效機制。
然而,當我們冷靜判斷時就會發現,有時候其實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為
什麼要這麼做"只是因為別大做,自己就跟著做,心裡想著:「反正也沒
什麼不好,先跟著做看看再說,當中也會有收穫吧!」這樣的時刻,我們
正在合理化社會對我們的期待,藉此合理化既有的系統 。換言之,在社會
中尋找並強調意義的大想維持系統,不想努力去改變系統,並且將遵循系
統的安逸心態合理化,藉此走在吃苦耐勞的「順從者」道路上。用安逸來
形容是不是很刺耳呢?我起初也這樣認為,但仔細一想,就覺得這樣的形
容並沒有什麼不對。各位仔細想一想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當中到底有多少是
已經得到的,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所謂的「成熟懂事」"或許是「社會
的期望漸漸變成我的期望」的過程也不一定。
第十一歩 不心從的人們,如何挑戦世界 299

什麼人不順應世界?

「沒有道理!太不公平!沒必要這麼做!我一定要扭轉現況!」格蘭
特將帶著這種想法的人稱為「〇吨、ホ」,也就是叛逆者、離經叛道的人。
他們和社會無法好好相處,可能會在政治上叛逆,但也可能會將自己的想
法轉化為創意,引發社會變革。比起順應世界的人,我們的目光更該投注
在「不順從的獨創改革家」身上,因為他們與社會中占大多數的我們不同。
那麼,若要成為叛逆者到底該怎麼做呢?這群人冷眼觀看社會(系統)對
自己的期望,回頭檢視自己的內在需求後,選擇不順應世界而是改變世界。
他們是怎樣的人呢?我們若想這樣過生活,又該如何做呢?
根據心理學研究,不順應世界的人有幾個重要特徵。首先,他們總是
不斷提出新想法,雖然大部分想法的結局是被遺棄在角落,但最後仍會有
偉大的想法從中誕生。在社會上擁有傲大成就的大也不是所有的創新想法
都會成功。有個研究針對他們提出的想法進行質量分析後發現,這些想法
當中的許多想法品質不見得多高,但經過不斷地激盪與具體嘗試之後,完
成非凡創舉的機率也逐漸增加。
創新的想法出現的機率本來就低,嘗試的次數越多,出現好結果的機
率自然就越高0企業當中突破性創新(6^3しV1110115^1000V3(:10^1)的出現機
率通常是3〜5%,漸進式創新(【0*01^01:』【〇〇〇四日〇〇)的出現機率大約
20〜30%。ー看到翻轉局勢或開拓新局的革新成功率只有3-5%,重視
效率的大可能會因此選擇放棄,不過也有大心想:「成功機率只有5%嗎?
300 大腦革命的12步

那我得試二十次オ行!」這樣的人最終摘下了革新的果實。這樣的人已做
好失敗十九次的準備,已拿出戰勝失敗和忍耐到最後的決心。貝多芬、巴
哈、莫札特、畢卡索等人雖然擁有傑出的才華,但他們也創作了無數的作
品。根據評論家說法,當中有許多其實是平庸之作,但不斷創作下產生不
朽巨作的機率也因此提高,這些舉世聞名的作品日後奠定了他們在世界樂
壇或藝壇最崇高的地位。根據創意研究,「量」是預測「質」相當重要的
指標。
當然,反對這種主張的論述也不容小覷。據稱,富有創意的想法經
常是在隨意而漫不經心的狀況下出現的,這種過程被稱為擴散性思考
(由作聳!X血业网)。有人認為,這樣的思考不一定會做出好成果。1990
年代的創意研究強調「擴散性思考」,像是心理學家要孩子在三分鐘內「在
圓圈裡塗鴉,裡面的圖樣越多越好」,便是以類似方法試圖激發創意的研
究。然而心理學家後來發現,與擴散性思考相比,聚斂性思考(8叫3群砒
血业!昭)更加重要。聚斂性思考是在已提出的創意當中選出有意義的部
分,再依照現實狀況加以調整。這個假設逐漸了上風。乍看之下,輕輕鬆
鬆就能抛出新點子的人雖然很有創意,但事實上他們常常舉止過於古怪、
無法與他人合作,或是無法提出建設性的想法,於是人們認為不該單靠擴
散性思考來評價一個人創新能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擴散性思考和聚斂
性思考全都是「創意發想的重要過程」。
不順應世界的人還有另一個重要特性,就是他們善於利用「集牘智懸」
(811四灵血卽也58)。各位應該聽過許多人提倡集體智慧的重要性吧?
目前存在兩種旗鼓相當的假說’一種是集體智慧擁護說‘認為「組員彼此
笫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戦世界 301

合作時所得到的成果,遠勝過所有成員各自成就的加總」;另一種是集體
智慧假象說,認為「集體智慧產生的成果不如想像中美好」。對了,這些
假說的名稱是我自己取的(大笑)。
創意和都市規模的相關性研究是支持集體智慧擁護說的代表範例。簡
單來說・聖塔菲研究院(831116 1(1511101:6)院長傑弗里,魏斯特(〇60缶'6)
叫喚)教授和他的同事為了曉解都市的創造力是否隨都市人口成長而增
加,將企業的改革案例、專利與發明、藝術家作品、學者論文與成果等加
總起來,同時將都市的創新成就加以量化,並觀察該數值隨著都市人口的
增加出現哪些變化。結果發現,隨著都市人口增加,都市創造力成等比增
加,都市每成長十倍,創意會增加十七倍。我想這可能是「生出小孩就往
首爾送(オ有前途),生出馬就往濟州島送(オ有保障)」這句俗語透過
科學獲得證明的首例(大笑)。
研究結果顯示,都市的成就若與人口數成正比,那麼都市的創造力就
是個人創造力的總和。然而。都市的創造力規模不是單純按比例成長,而
是變得更龐大,這意味著人們聚集之後的相互作用乃創造力的根源。聰明
人最強大的特徵就是會受到其他聰明人的影響,他們光是聚在ー起,就能
藉由提問彼此高明的問題、ー起尋找答案、找出創意的線頭、瞬間學習到
意想不到的知識,他們便是透過這些過程來自我成長的。他們和已達到某
種成就的人或是具有潛カ的人見面,藉由創意交流培養集體智慧,從而孕
育了偉大的革新工程。
實際調查全美國各區具創意的職業分布的狀況後發現,這些職業在大
都市人口最多,不是和人口數量成正比,而是不成比例地多上更多。這個
302 大腦革命的12步

事實告訴我們-「眾多人聚在ー起對產出具創意的結果,會有實質上的影
響」〇
但也有人主張集體智慧的功效被過度包裝,也就是說,集體智慧產生
的成果並沒有高於期待。該主張並不是在貶低集體智慧,而是認為不會因
為眾ロ鎌金就能產生更好的結果。已有多篇研究腦力激盪皈:!商。顽呜)
效果的調查論文,其中好幾篇的結論都是透過腦力激盪過程產出的優質創
意機率低於預期。對集體智慧保持警戒的研究者們主張・「當一個人確實
地深入探究問題時,真正有意義的成就便會出現。至於周圍其他人所扮演
的角色並非是給予解決方法,而是在於提出問題所在。」創意發想完全來
自於個人的投入,其他人無數的指責和批評只有助於創意的修正改善。舉
例來說,身兼律師與作家的蘇珊・凱恩(面跆" 010)在她的著作«安靜就
是力量»((2〃如)一書中,比起集體智慧,她更強調內向的人在獨自沉思
後所獲得創意啟發的力量。
有人說擴散性思考或集體智慧是不順應世界者具有的特性,另外值得
ー提的還有「直率溝通」的特性。他們討論時提出的想法願意接受他人毫
不掩飾的批判,也能理性地採納這些批判,因為他們相信這麼做才能激發
出真正的創新改革。此外,過程中不傷害對方情感、又能充分傳達本意的
溝通技巧也很重要。然而最要緊的是,要有一個理性機制來驗證創意是否
可以落實。集體智慧源源不絕地釋出創意,能否在市場上成功卻是未知數。
大部分的企業都努力想從企業成員擠出創意,但卻沒有檢驗過程加以把
關,好讓真正一流的創意能夠進入市場 。企業需要透過市場調查、顧客行
為觀察、腦神經行銷(ドゆ。応血山咯)等各種方法檢驗創意。就算是領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戰世界 303

導者所提出的創意,如果不合宜也要有能據理否決的管道。為了實現這個
理想,業界需要能產生科學數據的檢驗系統。

腦神經領導カ—
—在領導者的大腦獲得解答

最近腦神經科學正在孕育「腦神經領導カ」(度皈〇一屁如丸ル)這個
領域,即一個以腦部功能為根基重新解釋領導カ的領域。在幾年前相關期
刊創刊、開始每年召開相關學會,也有好幾本相關書籍已經發行。目前的
主張雖然還嫌粗糙,科學證據也不夠扎實,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嘗
試,我會持續觀察、期待這個領域可以發展成熟。
不過,其中的哲學和背後的原理帶給我們許多重大的啟示 。當企業領
導者在進行創意發想、狀況判斷、決策力、執行力、危機處理等活動時,
他們的大腦部會如何運作?透過實際觀察大腦活動,我們期盼這領域的知
識為我們揭露這方面的洞見,藉由腦科學分析出成為優秀領導者需要具備
的品德。一位領導者若能正確瞭解自己大腦的優點和限制,便能做出更適
當的決策。若能給予建言、幫助領導者有效運用自己的大腦,這就是腦神
經領導力別具意義之處。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明白腦神經領導力是什麼 ,我在這裡介紹一個研究
結果給大家。為了能產生創意發想,我們向來都強調要全心投入,大家都
說必須長時間専注地深入思考一件事物オ會產生創意發想。然而"實際上
304 火腦革命的12步

不僅很難做到這ー點-人們甚至還發現當執行兩到三個不同任務後再回到
原本的問題上,絕妙的靈感反而更容易出現。他們主張,反覆讓思緒暫離
眼前任務、再重新回歸專注的過程,對於創意發想更有效。
各位有過這樣的經驗嗎?高社會成就者和低社會成就者在同時進行好
幾件事時,兩者使用大腦的情況不同,也就是在模式切換(〇!。血・而矽
的過程會出現一些不同的現象。高社會成就者的切換速度非常快,能從完
全專注於一個任務迅速轉移至另一個任務,中間沒有太大困難。而且高社
會成就者在同時進行兩個任務時,執行任務時所需的大腦活化程度會出現
瞬間上升的現象,若轉換到另一個任務也能立即跳脫出來,大腦活化程度
會馬上下降。反觀低成就者在進行多工作業(N!血血血此)時,無法快速
變更模式,效率顯著降低。他們總是說:「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不要跟
我說其他事情!我只想專心做這件事!」然而,這麼做看來是無法達成卓
越成就的。由於必須經常變更模式才能做出深入思考,因此暫時轉換到其
他事情上是有必要的。

革新產自大腦皮質高速道路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認知神經科學系教授傑克・格蘭特(火&
¢31120:),可說是近年來腦科學領域的超級巨星。他用高解析度凹心攝
影大腦活動・藉此解讀人類的心理〇這是項一項單從腦部活動解讀一個人
第十…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戦世界 305

正在想什麼、做出什麼判斷的研究。
他和同事於2011年共同發布了一項有趣的實驗結果。他們讓實驗受
試者躺在的!用裝置內,並播放簡短的電影片段給他們看,與此同時偵測
負責處理視覺資訊的枕葉(〇“0司し〇^)視覺皮質如何活動。他們分析
偵測到的腦部活動,成功重組了當事人正在視聽的電影畫面。這個研究結
果說明了,當我們正注視著某個事物,此時單憑視覺皮質的活動就能重現
當時所看到的畫面。若與實際影像進行比較,就會發現皮質精確地出現了
大致相同的影像。這意味著再過十到二十年後,當影像解析度和正確度都
更加提升時,就能拍攝睡眠過程(尤其是既N4睡眠期)視覺皮質的神經
活動,進而重現我們的夢境情景。屆時我們每個人光是睡覺,也能成為每
天拍出三、四齣十分鐘短片的電影導演。
2016年,傑克・格蘭特的研究團隊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
另一篇論文,研究目標是期望能掌握單字在大腦皮質(3局困81 8田X)儲
"心

存的位置。他們讓實驗受試者躺在(N4心裝置內並播放聲音檔案給他們
聽,內容包括赫爾曼・梅爾維爾(14廿(!!如^46^1116 )的«白鯨記»(桃ゆ
01011) 、海明威(こ!"!!顷!!4日!!池髀ザ)的«老人與海»(乃ビ0以山く7”の说
冰%〇等小說,透過聆聽多樣的語音訊息,並觀察這些內容的單字具體
而言刺激了受試者大腦的哪個部位。
舉例來說,當受試者聽到「在大海裡,到處都找不到鯨魚的蹤跡」這
個句子時,如果有特定部位會對「鯨魚」這單字顯示出反應,而且反覆出
現反應時,我們就可以推測出這個概念儲存在大腦的那個部位中。換言之,
相同的單字若能反覆讓大腦相同部位活化,那麼這個單字儲存在該部位的
306 大腦革命的12步

可能性就相當高。透過這個方式,實驗者成功繪製出我們常用單字儲存在
大腦中的字彙地圖。
字典裡收錄了大約五萬到十萬個單字 ,但我們日常生活的常用單字量
沒有那麼多,女性大約是六千個單字-男性則是大約五千個單字,結婚後
的男性大約使用一千八百個單字(大笑),這是演化心理學發現的事實(大
笑)。實驗者發現了大約兩千多個常用單字的大腦皮質儲存地圖。
這個研究翻轉了神經科學領域,因為除了可以看出單字儲存在大腦的
哪個部位、哪些單字彼此之間會相互連結之外,也能推敲出一個大的精神
世界。若能知道一個大的大腦把媽媽、爸爸、朋友或者暴力、政治等單字
和哪些單字儲存在ー起,就能看出他思考的邏輯。我們觀察大腦皮質的字
彙地圖後,蹟奇地發現有些單字群的儲存模式在每個大的大腦中都很類
似,而且同樣單字也會儲存在大腦多個位置。最重要的是,我們發現相似
概念的單字會成為一個群組ー起儲存起來。換言之,我們將單字儲存在大
腦中的時候,相似概念的單字會儲存在鄰近區域,如此ー來,我們閱讀時
就能有效地處理句子。單字之間若沒有相近的概念,儲存位置距離就相當
遙遠。我也做過單字會分門別類儲存起來的推測,但是這是第一個證實這
個想法的研究。
若透過想像力對這個研究進行一些腦補-或許未來有一天我們能精密
地將腦部活動拍攝下來(以句子形態表達內心的想法・就像漫畫中的對話
框ー樣。說不定有那麼一天・結婚時為了確定結婚對象是否誠實,雙方還
必須交換彼此的大腦皮質字彙地圖呢!企業在聘雇員エ的時候1若要求求
職者附上大腦皮質的字彙地圖而非履歷表時’我們該如何面對如此可怕的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戰世界 307

世界呢?
我在這裡向各位介紹格蘭特教授團隊的研究結果,是為了解釋「創意
發想的瞬間,腦部正在發生的現象」。我在前面的演講曾經說過,當創意
靈感出現的瞬間,也就是「仙ヨ!褊い河」的那個當下,腦部有許多部位
都活化了起來。當時我說過不只有負責最高級能力的前額葉或負責理論性
單字及概念性想法的左腦顯葉語言中樞活化起來,負責認知、注意力集中、
感情、模式認知、社會性等各種功能的多個大腦部位也都同時活化。換言
之,創意發想不是大腦特定部位的局部性功能,而是平常不常連結或是距
離遙遠的部位出現彼此交換訊號、相互連結時的全腦現象。然而,這代表
了什麼呢?我們應該如何解釋呢?
人們說創新的靈感總是出乎意料之外,此時腦中應該出現了把兩個遙
遠的概念連結起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深入思考格蘭特教授得到的「大腦
皮質字彙地圖」,我們就能做出ー些意義上的推論。比如說,當我們想要
開發某些特別的旅遊商品時,我們會試著聯想旅遊相關的概念或字彙,看
看有沒有獨特的點子。也會翻閱旅遊相關的書籍、點閱旅遊網站,努力地
刺激自己的大腦。不過,這個方法同業競爭者也常在用,因此很難跳脫思
考的框架,因為我們只會在想得到的單字裡打轉。相反地,此時若與同樣
也儲存單字且遙遠位置的其他大腦部位交換信號、串連概念,也就是讓互
不相關的概念彼此連結,就會出現創新的想法。這也就是該研究結果呈現
的意義。把毫不相干的兩個概念串連起來不見得會產生好的創意,反而會
出現ー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吧(大笑)。不過,偶爾還是會出現真的不錯的
點子,只不過必須等待與繆斯相遇的瞬間、繼續多多挑戰オ行。
308 大腦革命的12步

第一隻企鵝和其追隨者

我們的大腦本質上比起是領導者更是一個「天生的追隨者」(03^0^1
F〇!1〇^)。做抉擇時若把生存當成首要原則,那麼不管在哪個團體中,快
速找到比自己更聰明的人,聽他的話,成為站在第一排的快速追隨者(如
同。、性V),就會是最有利的方法。那個人的決定很可能比自己的更好,就
算那人做出錯誤的決定,自己也可以趕緊找其他領導者、轉移陣地,尋找
更有利生存的策略。因此,比起成為一個領導者,我們更會採用成為快速
追隨者的策略。
若想加入追隨者團隊該怎麼行動呢?必須和他們擁有類似的思維方式
與行為。例如如果有人問:「說到大海,你會想到什麼?」這時應該回答
鯨魚、海邊、海鷗、弑魚、衝浪這種答案才能融入他們,但如果你回答:「我
想起臭鼬。」其他人就會覺得「這個人是個瘋子」,於是便逐漸排擠遠離
你(大笑)。這是因為我們不會想和無法猜透想法和行為的人相處,オ會
出現「不能讓他跟在身邊」的想法。不過,怪異的想法雖然難以預測,但
若不特別危險,我們就不會稱呼那人瘋子,而是會說他們來自「第四次元」
(大笑)。比如說,若問他們:「說到大海,你會想到什麼?」他們的回
答會是「我想到$.£.8.(韓國女子團體)」的這種水準(大笑)。
我們的大腦具備相似的字彙地圖,有助於大與大之間進行辨識與分享
時建立關係,而讓彼此更加靠近。用同樣鄉音說話的大,彼此之間很容易
親近。同樣地,當我們和想法類似的大在ー起時(也就是擁有相似的字彙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戦世界 309

地圖時),也會覺得比較舒服。不過,這種情況下創意發想就不容易產生〇
按常理來說,立即浮現的相關單字會成群地儲存在大腦裡,如果不特
別花心思,距離遙遠的大腦區塊之間不太會產生連結,這也就是為什麼創
意想法本質上很難產生的原因。在此脈絡下,創意發想當然會困難重重,
因為大腦為了生存而必須快速做出抉擇時,採取與他人類似的方式進行思
考與行動是很有利的做法。也因此試圖前往杳無人煙之處的「不順從者們」
是生命最危急的一群人,他們做的決定往往最與生存邏輯作對。
大家知道「第一隻企鵝」(版!:四咯血)的概念嗎?企鵝在南極冰河
度過嚴寒冬日,為了等待春天來臨捕捉魚隻,成群上岸到冰河盡頭。牠們
極不願意再跳進海裡覓食,於是在岸上來回踱步,因為牠們知道海裡到處
都有伺機而動的海狗。願意挑戰的企鵝可以去到沒有海狗的海域盡情享用
大餐,但也可能因此渝為海狗口中的犧牲品。這樣的領導者將面臨極度的
危險,但其報償也是龐大且甜美的。跟在後面的快速追隨者追隨牠的步伐
縱身ー跳,因為不是第一個,牠們面臨的危險比較低,但相對地獲得的報
償也比較少。
為什麼我國很少見到果敢的第一隻企鵝呢?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因
為完全不利於生存。組織總是慫恿我們「成為熱愛冒險、果敢嘗試的第一
隻企鵝」,然而第一隻企鵝在群體中受到最大的生命威脅。牠帶頭跳進海
裡,如果水中有海狗,牠將在第一時間被捕食,海水也將瞬間染成紅色,
目睹這情景的其他企鵝此時便會趕緊找其他位置躲避危險 。在這種情況
下,當然沒有大願意當第一隻企鵝,寧願當快速追隨者也就是天經地義的
事了。企業渴望看到海外成功範例的原因就在這裡。我們都不想藉由親自
310 大腦革命的12步

累積失敗經驗來獲得成功,只想採用已在海外成功的安全策略。
那麼,在美國為什麼像第一隻企鵝ー樣的創業者那麼多呢?他們為什
麼在全球舞台上能夠如此大膽地進行危險的 「全球首創嘗試」呢?難道他
們本質上比我們更具創意嗎?其實不然。在矽谷首次失敗的經驗反而有助
於之後的生存。嘗試創業並失敗的經驗被認為與在大企業任職的經驗不相
上下的重要經驗,而且不受年齡限制。在矽谷大家都知道「在大獲成功之
前平均要失敗四次」的數字,因此有鼓勵失敗的文化。他們深知必須經歷
多次失敗才能成功的箇中道理。
然而,韓國就不是這樣了。有年齡限制的文化讓我們在年輕時傍徨ー
陣子或做過一些工作之後就不再想繼續挑戰了。生活在沒有敗部復活赛的
社會,失敗成為致命的經歷,創業失敗也會導致個大破産或留下信用不良
紀錄,也難怪不常見到第一隻企鵝是理所當然的事。換言之,這是體制的
問題,而不是韓國年輕大特別缺乏創業精神。
為了達到創新,必須鼓勵果敢的挑戰。為了讓更多第一隻企鵝站出來,
擴充社會安全網刻不容緩。如果能夠接納有意義的失敗、給他們再次挑戰
的機會,我們的社會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第一隻企鵝。
容我苦口婆心地再補充一句,之前曾告訴各位能夠帶來突破性的革新
成功率不到5%,因此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也別忘了考慮失敗的可能性,
千萬不能躁進。雖然應該要成為第一隻企鵝・但千萬別急著跳下去。很矛
盾吧?我的意思是,希望各位在縱身跳入他人不去的地方之前,別忘記先
審慎評估狀況,這就是風險管理的態度。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戰世界 311

有創意的人容易拖延?

與常識相反,據說創意人的特徵之一是「習慣拖延」。聽起來很奇怪
吧? 一般人都以為有創意的人應該更勤勞,會在靈光乍現時即刻行動。不
是有很多的領導者一旦有了創意靈感卻沒有馬上執行就會感到不安,或是
旁人若沒有立刻跟上自己的想法就變得神經兮兮嗎?然而最新的研究結果
顯示,所謂的「不順從者」就是因為行事拖延的風格,才能夠隨心所欲地
思考各個面相,沒有立即化為行動反而讓他們能呈現更好的成果。
為什麼會這樣呢?成為領導者之後一有想法就付諸行動的人,事實上
失敗的機率很高。最早出現的靈感不見得是最好的,應該持續修正・請其
他人’幫忙看ー看,勤勞地從他人那裡蒐集問題,多想一想解決對策オ是。
其他工作進行到ー半再回來思考,換成其他模式進行其他任務的過程中,
也可以會偶爾回來琢磨一番。審視的過程需要帶著批判態度,用這種方式
反覆思量需要充分的思考時間。換言之,必須在不急躁催促的狀態下,心
平氣和地從多個角度剖析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得到創意的真正果實,成
功的機率也比較高。各位同意嗎?
在組織當中,快速且有效率做事的人會受到稱讚。儘管自己精疲カ竭,
底下的人也做到汗流浹背,但他們總是能做出成果,展現高度的推動力與
執行成果。然而,研究傳遞出相反的訊点、:事實上,真的能在這個世界上
聲名大噪、功成名就的人,並非這一類人物。看來,我們不能用負面眼光
看待拖延的習慣了。
312 大腦革命的12歩

這個研究大膽地主張「別想當第一隻企鵝-改當加拿大旅鼠(血2击如
1时1函明)」。大家都知道旅鼠是會從絕壁上跳海自殺的動物 。牠們為了
整體利益,會自行調節群體數量而選擇自我了斷,因此大家都說這種動物
從事的是「利他的自殺」。不過近來的研究指出,旅鼠並非意圖自殺,而
是不慎溺水而死。有太多旅鼠只顧著往一個方向蜂擁追趕・在不知道前方
是絕壁的情況下紛紛墜海,因此加拿大旅鼠存活下來的方法看來是「您先
請」(宓心^。“)オ對(大笑)。這是和第一隻企鵝相反的策略。如果有人
在ー旁慫恿你快點跳下去,可以回答他說:「您請先跳,我要再想一想。」
創意大都是這樣行動的(大笑)。
我們原始的大腦在危急的情況下,會產生想脫離危險的迴避傾向式思
考以及想追求眼前利益的報償式欲望思考。如果各位只以這兩種判斷為抉
擇標準,那麼你可以這麼想:「原來我現在使用大腦的方式只有猴子的程
度。」(大笑)首先,比起利益我們會更努力避開危險;避開危險之後,
則會對現在可立即獲得的報償敏銳地做出反應。比如說,儘管我們在生活
中使用的是理性的大腦,但我們裡面卻可能住著一隻猴子。已經變胖了還
告訴自己:「吃巧克カ沒關係,晚上吃最好吃。只有今夭一天沒關係,最
適合減肥的日子就是明天。」像這樣,總是唆使自己做出衝動選擇的就是
「追求立即享樂的猴子」(质^4,I顽2堆く3血ほ如〇口 4011屐〇
面對生存時,上述這兩種判斷都很必要,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但如
果我們做的決定都只停留在這兩種判斷,我們和猴子就沒有太大的區別
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必須能做到現在雖然危險、但透過妥善
管理能讓危險降至最低,藉此進行可長期推動並追求龐大利益的計畫。這
第十一步 不順從的人們,如何挑戦世界 313

麼ー來即使現在有損失或困難,也能看著日後將得到的龐大報償來進行抉
擇。不要做出只停留在猴子水準的決定,也就是不要讓自己的判斷陷入立
即性危險和短期報償的泥沼裡・這對達成社會成就而言相當重要。不追求
立即的利益以及冒險行動的態度不見得總是正確,但若要妥善管理風險,
讓自己從危險中脫身而出,就必須努力從長期觀點進行判斷-才能蛻變成
做出創新決策的人。尤其當我們想改變商業版圖、創造更美好的社會、達
成龐大的社會成就時,更是應該如此。

創新的兩張臉

如同羅伯特・佛洛斯特(日。晩其丘。付)的詩所說的-走在別人不走的
路上"雖然浪漫但需要很大的勇氣,這是比起想像還令人畏懼的決定。回
想看看亞歷山大・馮・洪堡德(用3如匝ド冀血!X V。!! 141101801¢1¢)的腳蹤;
在1800年之際,當時大家對南美洲還很陌生,洪堡德在二十九歲時於西班
牙港口搭上了開往南美洲大陸的船。多虧這項決定,讓他以«大自然的肖
像»(时さ〇財I N?〃"〃‘昭〇,匸时.1$ 1〇 血 询"访"ガ"/ /?00’〇が№2 ¢?。〃"""ル
如ル§血哭血1799-1804)為名,出版了三十本旅行遊記’採集了一千六百
種植物,其中六百種是新發現種,而讓他在歷史中留名。他重新繪製南美
洲地圖-率先發現地球磁場的強度隨著遠離極圈而衰減,並首次研究氣壓
和高度對植物造成的影響。
314 大腦革命的12步

就像這樣・探險雖然危險,果實卻很豐盛甜美,不過必須是在活著回
去的前提之下。事實上,有很多人出發前往南美無法平安歸來。歷史對探
險家的勇氣報以掌聲、對其成就讚譽有加,然而卻不同情那些在大海裡遇
難的眾多失敗者。洪堡德是成功的第一隻企鵝。
如果再回到兩百多年前洪堡德的時代,航向南美洲的船正停在各位眼
前,各位是否會踏上那艘船呢?在決定的瞬間-自己必須先回答這個問題:
「對我來說,人生是場探險還是馬拉松?」當然也有人認為人生是一場散
步。如果是把跑完設定好的人生路線當成目標的馬拉松選手,只要好好調
整速度,就能繪製出安全的人生路線。但如果想盡情享受嶄新經驗所帶來
驚險樂趣以及豐盛的成果,就必須擁有願意冒險的探險家特質。這個問題
沒有正確答案,每個人的人生哲學將左右自己前進的方向。
今天我介紹了神經科學家近來關於「不順應世界者」的研究,同時帶
著大家一起思考創新的本質。有創意的人不輕易冒險,甚至做事習慣拖延,
聽起來很怪吧?這種研究聽起來和我的「創新來自於執行力」主張互相矛
盾。我在過去的演講中曾經提過,社會成就高的創新型領導者,是只要有
70%的確信就付諸行動。
然而,這兩個聽起來互相矛盾的主張卻必須同時併行。在這兩者之間,
我們必須精確判斷之後再行動才能達到創新的結果。為了創新,執行カ固
然重要,但不能因此就草率嘗試。雖然要成為第一隻企鵝,卻也不能貿然
往大海裡跳。這些主張都很正確,也都是事實。雖然要能冒險,但也需要
善於管理風險。我們必須在乍看之下似乎互唱反調的兩種想法之間做出明
智的抉擇,而創新往往會找上擁有這項驚人能力的人。不順應世界的人必
第十一步 不知從的人們,如何挑戰世界 315

須果敢但不莽撞、不怕失敗但會為了不失敗而徹底做好準備。對於不順應
世界的人來說,他們的人生不是一場馬拉松,而是一場「探險」,其中有
所成就的人肯定是做好扎實準備的探險家。真心祝福各位的人生充滿「探
險的驚奇發現」。
:位


项ア

广シ""
汰配ザ

0上ず土
函"薩根逝世二十週年紀念演講

整理:申妍善(寧欄作家)
提供:財ぐ11813〇〇虹出版社
我們是同一物種。我們都是由曽經發出星光的星塵組成。
樨 3^ 0116 515661£5. \^6 3^6 故3!" 51I伟1131^65^1〇2 5^3^ 112111-

卡爾,旌根(^3^153230 )

※本文整理自('卡爾・薩根會客室2016」的演講內容。為紀念卡爾・薩
根逝世二十週年,既血、8既。い出版社策副、主洲了「卡爾・薩根會客
室2016」,並由|'科學與人」公司管理、執行・座談內容包括每週賞析
ー篇«宇宙>(<:。沖応)的新系列紀錄片«宇宙大探索>((3。知3:入
51,3¢0111110 0(1X850/) (2014)’全系列共十二集,並依照主題邀請物理學
者、演化學者、睥作家等演講者共同參與座談〇在5¢10000図。虹網站和
?〇(10351<和I垃。的科學坐在ー起>當中可欣賞全部內容"
322 大腦革命的12步

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卡爾・薩根
會客室2016」邀請了 !^157生物與大腦工程系鄭在勝教授來到現
場。觀賞紀錄片«宇宙»之後,鄭在勝教授表示:「人類的知識
過去按照科目和領域分門別類,如今融為一體,與我們的生活環
環相扣,甚至讓我們覺得和宇宙連結在ー起,我想這就是科學施
贈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在這裡不能不提到科學傳播 。李明憲教
授表示:「在韓國,製作這種紀錄片是個大工程,安・德魯彥(入"
0^/30)本來是科學的門外漢,但在學習科學後嶄露頭角。最近
像鄭在勝教授ー樣從事科學傳播的優秀科學家很多,但我們也需
要其他領域跨過來的製作人和企畫人員〇」
鄭在勝教授以「年幼的人類生活在古老的宇宙中」為主題,和大
家聊聊非常有趣的腦科學話題,內容與人類大腦的奥秘和神奇相
關,還包括人工智慧的未來。以下內容現場參加演講的一位聽眾
的筆記內容。
第十二步 探宏腦宇宙,追憶卡爾"薩根 323

直到科學像電影ー樣令人著迷的那日為止

「坦白說,我小時候不怎麼喜歡卡爾・薩根。」透過這句突如其來的
告白-鄭在勝教授再次申明,他告訴別人自己讀了好幾遍的«宇宙>1卻
還是不喜歡卡爾・薩根,原因「可能是自己學生時期像愛因斯坦或費曼ー
樣熱衷於偉大的成就,對於在電視上談論科學的人不怎麼有好感。」況且,
積極與大眾溝通的卡爾・薩根,和自己所仰慕的科學家看來不一樣。然而
彷彿惡作劇一般,命運卻引領著鄭在勝教授走向和卡爾・薩根相似的路程。
以下是«鄭在勝的科學音樂會»這本書背後的故事。
「我常常有機會寫文章,出的書不知道為何大賣,上一次電視後又被
叫去錄影(大笑)。我心裡也曾經不太舒坦,因為韓國學術界向來不太尊
重上電視的科學家,久而久之我告訴自己「我也不該這麼做」。另一方面・
我拿到學位之後到美國做博士後研究,這段期間我的女友不太清楚我做的
是哪方面的研究,於是我決定用女友都可以理解的文字說明我正進行的研
究,便開始著手撰寫文章,最後集結成«鄭在勝的科學音樂會>一書。書
名是出版社老闆決定的,我第一次聽到書名的反應是:『用這個書名應該
很難在韓國學術界找到工作。』當時社會風氣很保守,現在已經改善不少,
但是這種認知觀還是存在。」
這叫做「卡爾・薩根效果」(く:洞细8如6^)。其效應是一個大與
大眾之間締結越多關係,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往往就會被忽視或顯得平凡。
卡爾・薩根學術上的成就不及他在公眾領域上的出色,雖然他也是個出色
324 大腦革命的12步

的學者,但在學界並沒有受到太多肯定。同樣地,鄭在勝教授並沒有因為
«科學音樂會»一書的暢銷在學術經歷上獲得加分,這反而成為他在學界
發展上的妨礙。幸好他逐漸暧解到「為了與大眾進行良好的溝通,需要對
該領域有廣泛的理解與深入的觀察」,這讓他再次想起卡爾・薩根。
「看«宇宙»這個紀錄片時,安・德魯彥的每個字句都打動我們的內
心,能用如此絢麗的文字和他人談論科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宇宙»
儼然已成為某種標竿。透過這部紀錄片,我逐漸喜歡上卡爾・薩根,也發
現自己過去太過偏愛某些科學家(小時候是愛因斯坦派,上大學之後有霍
金派和費曼派,我是屬於費曼派),開始為此反省。所以我是帶著贖罪的
心情(大笑)站在這裡的。」
鄭在勝教授說:「我一直對於科學的大衆化感到懷疑。」這是他的第
二個告白。他認為科學的大衆化「並不恰當」,這句話很有趣。然而,他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科學對我來說也很困難,我認為不該藉由科學大衆化的名義,
把科學講得好像很容易、很有趣。科學是很困難的,喜歡這麼艱深學門的
大真的是被上天揀選的大。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認同『不可能每個大都能
把科學念好』。如果有大打算走上艱難的科學之路,我們的社會應該要給
予鼓勵和尊重。身為一個科學家,我想和各位談科學並非為了科學的大眾
化,而是因為科學雖然艱澀難懂,但若能跨越修辭的叢林、渡過抽象概念
的大海,最後就能抵達的目的地——宇宙和自然、生命和意識帶給大的驚
異。這是全大類即使沒有以科學為主修學科,也一定要體驗的經驗。」
鄭在勝教授認為,並非在愛因斯坦發現狹義相對論的!905年’而是
笫十二步 探宗腦宇宙,迫憶卡爾-薩根 325

「當全人類都理解時間和宇宙空間的相對性,理解時間和空間是一體的那
時刻」,就是人類真正進步的時刻。這句話令人震撼。科學家所發現關於
這世界的真相如果只存在於實驗室和論文裡,那麼科學就不會有生命力,
只不過是半個科學罷了。讓科學走入大眾才能影響許多人・而這就是人類
的進步。鄭在勝教授說的這段話值得深思。
「若有人親眼目睹宇宙微小的真相或是一道神奇的光,就會想把所見
所聞告訴其他人,我是帶著這種焦急的心情到處演講、寫書創作的。知道
這宇宙有多麼令人稱奇的人,他的存在遠勝過渺小的塵埃。因為想把這ー
切和其他人分享,我與許多人溝通對話。我們所有人都該對自己是『星塵』
而感到自豪。」
鄭在勝教授認為麥可・法拉第(祐血4玖函ザ)的「兒童聖誕節科學
演講會」是「科學演講的精髓」。他表示:「就像看歌劇或音樂劇表演ー樣,
我希望生活在一個聆聽科學家演講已成為普遍文化的社會。」
「科學家受到好奇心吸引出現了自發性的動機,試圖展現宇宙的驚
奇,這模樣令人羨慕。希望我國也能出現這種科學家-我希望自己也能成
為這種科學家,這就是我的心願。」

不停進化的原始大腦

鄭在勝教授介紹卡爾・薩根的著作«伊甸園之龍»(刀" 〇"密び〇/
326 大腦革命的12步

8如)並開始進入演講主題。
「卡爾・薩根這樣解釋了人類存在的理由:宇宙創造出能意識到自己
的存在・並透過他們體現宇宙本身。人類的存在有個相當重要的理由,就
是成為了有智慧的生命體。」
卡爾・薩根在«伊甸園之龍»之前寫了«布洛卡的腦»(3皿・
岫)一書。法國神經學家保羅・布洛卡(化出玖。瞬)首度發現大腦左側
顧葉特定區域若壞掉,語言能力便會受損。這個發現對於大腦研究影響重
大,並讓人們瞭解到「大腦的特定部位負責人類行為和思考的特定功能」。
從此之後,許多研究者開始熱衷於大腦功能的相關研究。
「布洛卡的大腦被保管在玻璃瓶裡,卡爾・薩根提出一個問題:那個
大腦就是布洛卡嗎?那個大腦就是那個大嗎?光靠大腦生物機制就能執行
大類所有的智慧思考和行為嗎?他在«布洛卡的腦»一書中提出這些問題,
而卡爾・薩根的回答是:『很可能,我就是我的腦。』」
後來,卡爾・薩根因«伊甸園之龍»這本書獲得了普立茲獎。鄭在勝
教授說«伊甸園之龍»是本很有趣的書,強力推薦大家閱讀,他表示:「書
裡面說的龍,是大真正成為大類之前的模樣,伊甸園指的就是大類最原始
的生活環境。龍離開伊甸園之後如何成為像現在ー樣有智慧的生命,並且
大類的智力如何進化?就是這本書主旨〇」
「宇宙曆」((20,01记35血の這名詞最早出現在«伊甸園之龍»一
書中,在«宇宙»紀錄片中也出現過好幾次〇
「大類在12月31日,也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晚上十點二十四分登場。
這個宇宙年代久遠、年紀老通,但大類卻如此幼小,擁有如此年幼的大腦〇
第十二步 探索腦宇宙・追憶卡緝・鼻根 327

10.000
5.000 5 海豚 大象・
白雰懸’
現存人類・、
建性金用猩猩
1.000 - 巧人申〇刀〇阮顷1伝)9


500 7 柔弱的南方猿人屬以皿却〇伊血反). 暴跄 :
黑猩猩 5子
大腦的重量

100 狒狒・ 狼 ・ 腕龍く


50 蜥鳥龍・ 鸵鳥・ 梁龍・
鏈魚・ 劍龍
10.0 ・烏鴉
9()
5.0 ・負鼠
・老鼠 ・腔棘魚
1.0 ・蠣蝠
0.5
田鼠・金魚 ・饅魚
0.1 ・蜂鳥
0.05

0.01
0.001 0.01 0.1 1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身體的重蠻(>く9)
圖説:各種動物的大腦重量3.身體重量比值分布圖(出處:卡爾・薩根著,«伊
甸園之龍»,2006年)

人類帶著幼小的大腦探討古老的宇宙至今,然而這稚小的大腦已幾乎能算
出宇宙有多古老、我們何時誕生,以及我們為何成為如今的樣貌等,由此
可見人類是多麼令人驚異的存在。這本書以令人心跳加速的方式陳述了這
一切。」

值得注意的是,«伊甸園之龍»一書是依據此「年幼大腦」的來龍去
脈來推演故事。人類因為功能核磁共振造影的發明,得以在一個人執行:功
能時經由儀器測出大腦內正在發生的活動。過去我們雖然掌握了大腦的構
328 大腦革命的12步

造,但如今オ成功突破技術上的界限,能進一步掌握大腦的功能。然而,
在N2發明以前創作的«伊甸園之龍»是以過去的研究成果做為陳述的
主軸,美國神經學家保羅・麥克萊恩(&出^!眈食如)提出的「三重腦理
論」,也要在這種脈絡下理解オ行。我們就來聽聽鄭在勝教授補充說明「現
在不太會使用的概念」。
「從書中可以看到,爬蟲類的腦對於害怕敏感,對得到報償帶有欲望,
是個原始大腦。至於包圍著牠們的哺乳類則有著不同的大腦,而只有人類
大腦オ擁有前額葉。在«伊甸園之龍»中我們看到了演化論式的研究結果,
這本書將人類智力的出現和演化描繪地相當美好動人。」
描寫類人猿演化和大腦尺寸變化的章節也相當有趣。在超過三百萬年
的期間當中,六百毫升左右大小的類人猿大腦持續變大,書中呈現各種動
物的大腦重量與身體重量的比例圖。
「X軸是身體的重量,丫軸是大腦的重量。我們可能會產生疑問:為
什麼大腦重量比我們人類重的大象,沒有比我們聰明呢?如同各位所看到
的,腦容量大小不代表智力高低。攝入的食物能量如果大部分拿去提供身
體移動使用,到達腦部的能量就不夠用,因此即使大腦容量很大,也無助
於智能活動的進行。那麼,我想問各位一個有趣的問題。同樣是大類,大
月野越大是否代表智力越高?」鄭在勝教授這麼問。
「男性大腦比女性大腦的容量更大,男性大腦約一千四百毫升,女性
則是一千兩百毫升左右。然而一般來說・女性的平均智力比男性高一些,
這代表兩者之間沒有關係。不過若以相同性別做比較,大腦容量比較大,
智力的確會比較高一點,不過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強。此外’臉大不代表
第十二步 探索腦宇宙-迫也卡爾"藤根 329

腦也大。」
把你的視線往下移,就會看到人類那不太強壯的下顎、不鋒利的牙齒,
以及不發達的下巴。如果想把更多的能量送往大腦,我們的下巴應該要更
發達オ行,也應該要有更多的咀嚼與吞嚥,並且提高能量的攝取オ是〇然
而人類的下巴並不結實,就別說跟健壯的驟魚或獅子比較了・與同樣是類
人猿的金剛猩猩或猩猩的下巴相比,我們的下巴顯然還是很弱。為什麼會
這樣呢?
「當人類學會用火來烹煮肉類,把食物煮熟後吃,下巴不夠健壯也能
吃得很多,而且煮熟的肉更好消化也更好吃,可以吃得更多。於是消化器
官的重量減輕,減輕的重量全都到大腦去了。下巴雖然很弱,但大腦變大,
臉部整體尺寸維持不變。換言之,在分娩時對女性身體造成的負擔不超過
一定範圍的情況下,人類的大腦逐漸變大了 〇」

追求社會連結的當今大腦

羅賓・鄧巴(061110111I區)提出的「社會皮質」(!し6 5001118せ6)
概念,顯示出大腦尺寸和社會群體規模之間的關係。說不定大腦的應用領
域比我們想像的還多。
「友情是相當獨特的情感,幾乎是只有在人類身上オ發現到的現象。
其他動物並不分享友情,在自然生態中沒有這種事,群居動物是因為血緣
330 大腦革命的12步

關係或是為了捕捉獵物オ在策略上彼此合作。動物也有一起遊戲的行為,
但不會累積友情。友情並非為了利益而存在,而是本身就令人感到滿足。
換言之,友情對自己來說沒有什麼明確的好處,但建立關係這本身令人愉
快。事實上,很多朋友不見得能幫什麼大忙(大笑)。很少有不為某種利
益而彼此建立關係的動物。人類大腦皮質的尺寸很大,建立朋友關係的規
模也很可觀。」
除了利害關係之外,據說一個人能分享友情的人數規模最多是
ー百五十人。我們暫且想一下自己的朋友人數。有趣的是,比起任何ー種
動物,人類擁有最多的社會關係,而這事實的根據就在大腦裡。建立不計
得失的關係之後,我們又是透過什麼行為來維繫彼此的關係呢?有種具體
的社會行為是「毀謗」。
「毀謗,也就是說人閒話,是我們研究室的研究主題。毀謗這行為相
當獨待,和朋友見面的談話內容有65%是在背後說人閒話。說閒話不一定
是在說某人壞話,而是指把他人的事告訴對方。然而,我們為什麼要不停
地說其他人的事呢?」
最近有兩個受矚目的理論。一個指出,說他人閒話有加深彼此關係的
效果;另一個則認為,這是測定彼此社會地位的機制。
「第一個理論說,當我們告訴對方『只有你知道』的同時,雙方的關
係會變得更加親密。另一個是說,當對方說『我看過那個人所以很瞭解』
時,突然間我們會覺得對方很了不起,因為他與某個很難見到面的人之間
有持別的關係,這便成為彰顯其社會地位的工具。該理論認為這讓我們看
起來更厲害,而加深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第十二步 探索腦宇宙,追憶(5爾・薩根 331

前面提到的「社會皮質」則為這個問題提出新假說:說閒話抑制了我
們想要脫離社會規範的衝動。「他人的善行無法成為八卦,人們在背後說
長道短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某人做出法律上不成問題、社會上卻不恰當的
行為。有個假說認為,會進行這類談話的社會,能抑止人們脫離社會規範。
也因此那些會好好遵守社會規範的人,自然會去散布他人的八卦。但『那
有什麼關係?』的個人主義社會,不太會去說他人的八卦。因此,我們的
研究室目前正進行研究,致力於瞭解在社群媒體聽到其他人的八卦時,大
部分的人會如何行動?是會跟著譴責或是不以為意?是有集團主義的思
維,還是個人主義的思維?那時大腦會有什麼反應等。」

創造奇蹟的未來大腦

接下來,我們要談電腦這個人類智慧所打造出的驚人機器。在電腦發
明以前,所有機器都有特定目的和功能,然而電腦不同,它幾乎所有事情
都可以執行。只要放入具數學完整性(意即具演算法)的程式,所有一切
便可以透過電腦來運作。鄭在勝教授說這同時是「電腦的成就與限制」。
「知名數學家圖靈和馮一諾伊曼設計了電腦-使得電腦執行的工作必
須具備數學上的完整結構。但是人類從事的許多工作並不具備數學上的完
整性,比如區別男生和女生,就很難以數學的方式表達。即使放入許多規
則,電腦也很難完美地區別,因為人類不是用這種方式區別男女的。」
332 大腦革命的12步

此外,人類大腦也是掌握一個人特徵的工具 ,可以區分性別、年齡甚
至職業等等。各位知道嗎?同樣是音樂家,隨著演奏的樂器不同,大腦構
造也會有所不同。但是電腦並非如此,電腦的:軟硬體是分開的,無法隨心
所欲地掌握內容。因此,「可自我更新並能增加功能的構造」就是人類奇
妙的大腦。
「大腦的一個神經元,既可同時處理資訊又可儲存記憶,而且處理起
來快速又有效率。大腦一小時所消耗的能量,與兩三個日光燈消耗的相等,
在使用能量上非常經濟。若換由電腦執行同樣功能,則需要大約十億個日
光燈的能量。」
前面提過編日的發明帶動腦科學的蓬勃發展。那麼,現今腦科學的
水準已到何種程度了呢?以下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神經科學家傑
克・格蘭特(依!¢611皿)教授的研究。
「他們讓實驗受試者躺在叫心裝置內並播放影片給他們看。在受試
者觀看影片的期間,研究人員拍攝他們負責處理視覺資訊的枕葉視覺皮質
以及附近部位的活動情況。藉由分析偵測到的腦部活動數據,成功地重組
了當事人看到的影像畫面。」
儲存夢境這件事在未來或許不再只是個想像。事實證明「夢境研究的
新局即將開啟」,這讓我想起好幾部小說和電影情節。不過,現實生活中
儲存夢境並重播的機制,與小說描述的完全不同。
格蘭特教授2016年4月又發表了一個驚人研究,想像似乎正快速地
成為現實。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躺在高解析度的[由裡,這次則是播放廣播以
第十二步 探臬腦宇宙"迫憶卡爾,降根 333

及唸小說給他們聽,然後在他們聆聽時持續監測大腦活動的情況。假設讓
受試者聽『他不是卡爾・薩根真正的粉絲』這句話,在聽到『卡爾・薩根』
名字的瞬間,大腦特定部位突然出現活化反應,那麼研究人員就會以此為
依據,標示出『卡爾・薩根』這單字在這人腦中的儲存部位。利用這個方
式,他們繪製出我們常用單字的大腦儲存地圖。」
如果再用ー些想像力做補充,或許數十年後利用這項研究的成果,我
們寫字時說不定不必再親自手寫或打字,腦中的想法就立即化成文字。除
此之外,仔細分析字彙地圖能更正確地掌握人類的思考過程。鄭在勝教授
在研究室裡成功地進行了一項只用想法便能操控機器人動作的實驗,因此
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理解人類心理來運作的機器將出現在我們周遭。這真
是一大創舉。
研究大腦的工作就像是把長久緊閉的門一扇又一扇地開啟 。門後面是
與現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人類帶著強烈的好奇和澆不熄的熱情,一步一步
地走過漫長的道路,如今終於站在門前,聽見門後方依稀傳來模糊的聲音。
鄭在勝教授最後引用«伊甸園之龍»的一段文字結束今天的演說,再
次讃歎人類的豐功偉業。
人類的大腦和意識是宇宙大爆炸後進行的偉大物質演化之禮,大
腦和意識並非受到單ー原理所支配,而是在演化過程的寬限下,
各秋衝動和邏輯相互折衝後產生的複合過程〇
334 大腦革命的12步

沙龍對談

未來若能透過装置窺探大腦,那麼記憶或刻在大腦裡的性格傾向是否也可
能被刪除?是否也可能編造夢境?

鄭在勝 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將恐怖的記憶刪除,甚至破壞儲存記憶的區
域將過去的記憶抹去,是有可能發生的。根據記憶的儲存機制,未來我們
可以精確地刪除特定部位的特定記憶。換言之・我們現在已隱約瞭解大腦
儲存記憶、概念或故事的機制,因此原則上是有可能做到的。至於編造記
憶或夢境就沒那麼容易了。我們可以記錄作夢時大腦內部發生的事,然而
透過大腦活動紀錄類推出夢境的內容,似乎還需要很多腦科學知識,如果
希望像電影«全面啟動»(/〃瓣勿。〃)那樣製造夢境,我們就需要對大腦有
更多的認識。

製作沒有意義的字彙地圖,或是音節與音素地圖,是有可能的嗎?

鄭在勝 這不太容易。但我們把問題稍微改變一下:在使用英語表達概念
的情況下・或是像韓語ー樣用音素的連接來記憶單字的情況下‘字彙地圖
還會類似嗎?彼此之間會如何連結?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和研究主
題。
第十二步 探索腦宇宙,迫憶卡爾・薩根 335

自由意志存在嗎?

鄭在勝各位相信自由意志嗎?這會根據各位如何定義自由意志而有所不
同。假設有個人做出了決定,但如果我們能在他做出決定的前一秒,從大
腦活動中知道他將做出什麼決定,那麼這算是有自由意志嗎?各位覺得
呢?現在已經可以預測出十秒之後的行為,那我們可以說人類是沒有自由
意志的嗎?也許可以。假設我在各位即將經過的路上放一張五萬韓幣紙
鈔(而ー旁沒有其他人,現在我預測各位會把這張五萬韓幣的紙鈔拿走。
大部分的人都會這麼做吧?這是很容易預測的狀況。那麼,各位算是有自
由意志的嗎?還是沒有呢?這種狀況就會有爭議。現在此刻各位也可能突
然從位子上站起來或是做出即興行為,但這並不能證明自由意志的存在。
有非常多的情況是生理層面的大腦活動先發生,オ有之後的行為出現。換
言之,如果能夠製造大腦活動,就能夠製造出「自己是按照自由意志行動」
的想法。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再次思考
我們是否都按照自由由意志行動。然而這又和倫理問題環環相扣。與這問
題相關的是,如果殺人是生理層面的缺陷所致,而非出於個人判斷,那麼
是否能從偷理道德層面譴責這人?科學家對於這個問題很有興趣,有許多
人正在進行研究。
在說到「用协招〇」時,常提到「直覺」這個名詞。您的想法是什麼呢?

鄭在勝 直覺是快速判斷的能力,但目前的人工智慧還不具備這種能力。
336 大腦革命的12步

人工智慧是藉由分析數據而具備與人類相似的智力。我們看一眼就知道是
狗,電腦卻必須學習三千張狗的照片之後才能辨識,這意味著與人類大腦
相比,電腦的演算能力較低。大數據時代來臨後人工智慧逐漸發達,但人
工智慧要超越人類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人工智慧靠大數據做到的事,
人類只需要少量數據就能辦到,甚至依據單樣本學習(。度一山。(屁前昭)
就能駕輕就熟。過去我們把直覺看成人類特殊的能力,不過電腦運算的速
度非常快,結果一下子就出來,我們是否可以說那是「看一眼就知道的狀
況」?這會是個問題,因為電腦運算的速度快到就像擁有直覺ー樣。換言
之,人類的直覺或許就是快速計算之後的結果。這問題正式因為用め招。
而重新拿出來討論。

「強人工智懇」(51F〇〇8 X )有可能出現嗎?

鄭在勝 從原理來看,理解人類擁有意識、情感和欲望的生物機制,並將
其放入電腦或人工智慧系統裡是可以實現的。要不然就得像人類當初為了
在天上飛翔,並沒有模仿動物展翅飛舞的翅膀,而是運用與人類演化需求
無關的演算法製造出飛機那般,採用了全新的方式。後者這種全新的方式,
需要系統擁有一種與人類幾乎ー樣的感情和欲望オ行。這是一個很困難的
問題,難以估計何時能夠辦到。比較可行的是前者,但是人類的意識、感
情和欲望是非常高級的功能・連人類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執行這些功能〇
目前電腦的功能包括語言和數學,都是最近一萬年オ發展出來的大腦最新
第十二步 探索腦宇宙,迫憶卡陟,薩根 337

功能。我們把最容易理解的功能先放入電腦裡了,至於意識、情感等則是
在人類演化的數十萬年間逐漸改變大腦形成的,歷經了漫長時間,是非常
高階的能力。沒人能保證在我們有生之年能夠理解這些功能並把它放入電
腦。但若因為強人工智慧可能對我們造成威脅,而對人工智慧時代感到恐
懼-這樣就是過度反應了。相反地,在人工智慧可以處理絕大多數事務的
這個時代,我們的學校為什麼還是想在我們的大腦裡放入跟人工智慧一樣
程度的知識?為什麼要像對待人工智慧一樣將我們的大腦人工智慧化?我
想這オ是現實中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 〕
"
(

客ん如
統・
340 大腦革命的I2步

〇專訪特講1

腦科學家談「領導力」
<時事1ド>記者高在烈採訪

鄭在勝教授正推動各項活動,如每年10月最後一週的週六夜晚,在全國
數十個都市同時進行科學家演講的「十月的天空」專案計畫,還有捽國科學技
術院科學家與大田市立美術館ー起進行的「腦科學與藝術」專案。此外,他也
透過「白仁天計畫」推動棒球學會,並舉辦專題討論會,還在非洲從事1T支
援事業,組織「未來世代幸福委員會」,並與建築師們ー起創業等。
身為大眾科學家的他,著作了«物理學者從電影看科學»、«鄭正勝的
科學音樂會»等書籍,致力於將科學推廣到大眾文化及藝術領域。說到科學家,
我們腦中浮現的都是深入鍬研某個領域的專家們,然而鄭教授將觸角仲展到各
個領域,有著全然不同的成就與風格。我想就領導力的問題請教他的看法以及
有效使用大腦的方法。

在腦科學家眼中,領導カ是什麼?

我們大腦的預設模式不是領導者模式,而是跟隨者模式。人們基本上並不
想成為領導者・而是有跟隨某個人的傾向。這是因為找一個比自己聰明的
人、聽從他的話,ー邊學習、ー邊夾雜在人群當中・我們生存下來的可能
附錄専訪特蹒 341

性比較高,所以我們オ會不斷地尋找領導者並且跟隨他。我們大腦的內建
程式,是設法讓自己不要受到囑目或是成為目標,沒人想成為「第一隻企
鵝」,承擔成為海狗獵物的風險,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可是成為領導者,不是可以得到許多好處嗎?

正因為大家都不想成為領導者,オ會給領導者太多額外的好康。我們讓他
們擁有更多性愛的機會、金錢、控制權等等,オ促使他們去從事這些冒險
行為。

明知道領導者是個危險的位置,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想做?

我很好奇的一個部分是,人們何時オ會帶著高昂的興致去做一個領導者?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們的大腦傾向於跟隨,因此如何給予動力就非常重要
了。人們若能自動自發地工作,發揮領導的才能,這個世界將變得更有趣。

什麼是領導者該具備的重要品格呢?

人很難做到自我客觀化,尤其是韓國的領導者總是以有利於自己的方式解
釋狀況。我認為客觀看待自己是人類最高尚的品格。想談戀愛的人問我該
要和什麼樣的人交往,我都告訴他們要與能客觀看待自己的人交往。一個
人要夠成熟才能客觀看待自己,這真的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高階能力。
342 大腦革命的】2步

這世界上有些人不當地使用聰明的頭腦,也有人善加使用把它連用在好的
地方,鄭教授應該是有趣地使用聰明頭腦的代表。您覺得您可能一直這樣
使用您的腦嗎?

聽你這麼說,好像真是如此。我追求的價值就是有趣地使用大腦,不過我
也處在兩難的困境當中。一方面很想讓充滿創造力的創意瞬間填滿我的生
活,因此總是不斷做些新嘗試,做別人不做的事,也致力於探索未知領域,
前往危險的地帶 ,然而我也明白很多意義深遠的事,必須要持續反覆
推動,不斷累積之下才能帶來真正的成就。於是便產生了左右兩難的狀況。

對領導者而言,激勵共同參與的人並維持他們的動力似乎是較困難的エ
作,該怎麼做オ好呢?

不論推動什麼事務總都有必須承擔的困難,但是如果把那件事說出來,讓
它不再只是停留在自己的大腦裡,相對來說就不會那麼困難。因此,直到
每個人自己得到「這件事非做不可」的結論,直到所有成員都自發地想做
為止,領導者必須要能耐心地等待オ是。

與大田市立美術馆共同企劃「腦科學與藝術」研討會的原因是什麼?

事實上,我並沒有將這兩個領域融合在ー起的野心,只不過想從神經科學
角度找出人類對大腦提問的最重要問題。即使是腦科學家‘也可能對人類
附錄な誘特訓 343

的藝術行為感興趣。在觀察人們如何使用大腦時,人類學家、美學家或是
社會學家的途徑可能會有重疊的部分,然而很多人眼前只要一出現一道高
牆,就認為這不是自己的研究領域而轉身離去,或是選擇逃避。但是我屬
於上前迎戰的類型,當眼前出現一道牆時,我會趁這機會多讀一些書,讓
自己認識這個領域。可能是因為學習過公認最艱深的物理學,我オ有勇氣
翻越眼前的壁壘吧。這麼ー來,往後人們定義這項研究時,就會包含人類
學、美學、社會學等不同角度的觀察。

您也推動「白仁天計畫I的棒球專案,並把任務設定在「為什麼沒有四成
打擊率的打者」?這真是「神來一筆」。

為了推動這個專案,我刻骨銘心地瞭解到領導者正確理解工作夥伴這件事
有多重要。當時我腦中只想著「十月的天空」的經驗,以為世界上所有人
都已準備做好貢獻己カ,樂於彼此合作,相互溝通。然而當我遇見「棒球
狂熱份子」的瞬間,這個錯覺立刻破滅了。ー開始,我只執著於證明我本
來就知道的東西,覺得與其他人對話很累,到後來我的想法改變了。我發
現原來和這種類型的人ー起工作,必須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相處
之後我發現他們都是些老實人,我們也因為「白仁天計畫」的緣分創立了
棒球學會。只要有事情,那些木訥的人就會安安靜靜地過來剤忙。「十月
的天空」是為了讓人們見面而設計的活動,是以人為中心的。「白仁天計
畫」則是任務導向,工作時大家都樂在其中,工作成果讓參與者感到雀躍,
因自己能貢獻一己之力能感到欣喜。哪些事情該以人與人的關係為主,哪
344 大腦革命的I2步

些事情又該以任務為主,並沒有正確答案。但透過這些經歷我深切地體會
到,應該要考慮共事者的性格再來決定採用的方式,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你不但要支援盧安逹VT技術的事業,還要參與「未來世代幸福委員會」
的活動,並與與建築師一"起創立「N44¢!阮& 065151I顷5」公司等等"要處
理這麼多事情,很好奇您是如何連用時間的?

我已經做好被討厭的準備,因此大部分的聚餐我都不去參加,我也不喝酒、
不抽菸、不打高爾夫球。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一個人,與很多人ー起度過的
時間則會事先做好安排。我週一到週四主要在大田指導學生、專心進行研
究,但會選擇其中一天不安排任何活動,而是自己一個大看論文、寫論文。
週五到週日這三天則是度過平凡的生活,大部分時間與家大一起度過。三
個女兒現在都是最可愛的時候,和孩子在ー起的時光無比美好。

您在如此忙碌的狀況下還能把這麼多事情處理好,如何可以辦到?

有可能是ー些事情被注意到了,人們オ會有這種感覺,事實上我並沒有做
那麼多事情。專欄也是一個月只投稿一篇,書籍部分則在«鄭在勝的科學
音樂會»之後就沒有新作了。幾本與他人合著的書則是把講座紀錄集結成
冊,多半是為了把一起合作的愉快經驗保存下來,至於所參與的聚會也都
是出於自發性,如此將我的外務減少到最低程度。我的確很扎實地使用所
有時間,不會為了什麼重要的事特別騰出時間。
附錄専訪特講 345

可以具體告訴我們一天的行程嗎?

原本早上很難早起,後來改變生活作息,從五年前開始晚上十點鐘就寢・
清晨四點起床。起床後直到九點之前我會專注地做一件事。因為有這段時
間,上午時間就算和很多人見面、要處理很多事・也能從容不迫地應對。
這種時間真的很重要,建議大家也試試看。只單純想一件事情,很容易就
會得到瓯感。晚上從大田開車回首爾的路上我會整理一下思緒"這種時間
也特別珍貴。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我們的大腦只占體重的2%,卻使用了 23%的能量,
因此動腦就等於使用能量。史蒂芬・柯維(折即!15皿赫氏く2。勺)要我
們區分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之後分別完成,但我想補充的是,必須使
用較多腦力的事情應該在大腦充滿能量時去做。很多人到公司後就先看報
紙、喝咖啡,早上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然後就是中餐時間"等到都已經
快躺下時オ去做真正該做的工作,難怪無法提升效率。應該判斷一天當中
大腦何時最有能量,並在那時候做最有創造力的事情。
在做了許多事情之後,最後把它們寫成一本書,似乎是做結尾的好辦法。

我覺得紀錄非常珍貴。事情的核心就是你的經驗,而經驗不該屬於個人,
也該要成為社會資產,所以我オ會寫書。我寫«物理學者從電影看科學»
這本書時二十六歲,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雖然對於自己知道些什麼、寫了
些什麼所知有限,但是那次經驗讓我在年輕時就跳脫了出書的恐懼。
346 大腦革命的12步

您的人脈關係相當驚人,經常與歌手、電影導演等各色人物來往,您是如
何辦到的?

我其實是個內向的人,和別人談話是件很困難的事,交談前必須再三鼓起
勇氣。有些人在與其他人接觸後會感到開心、精力充沛,但我不是這種人。
如果有休息的時間,我會更想要獨處。不過我也會回想與其他領域的人見
面時的快樂,尤其在激盪出意外的話題時更是開心。我喜歡能得到創作靈
感的聚會。

人們和其他人親近的目的通常是為了累積人脈,但您對於人脈似乎不是非
常在意。

我不覺得自己善於經營人脈。人脈經營的核心在於管理對自己有幫助的
人,目的是為了想要獲得成就。與對我有利的人見面,把他們當成我成功
的踏板,這些事我做不來。比起跟需要的人見面,我更想跟自己喜歡的人
見面。比起得到幫助,我更屬於從帶給他人幫助而獲得滿足的類型。
在您研究的「大腦」當中,是否也有自己的大腦?

我對自己的研究結果是:我應該是個快樂主義者・只想用有趣、有意義、
令人感到驕傲的事情填滿所有時間。我片刻都無法忍受沒有建設性的事。
在我獲得兵役特例待遇於訓練所接受一個月訓練的時間當中’我真的快要
附錄専訪特講 347

瘋掉了。我受不了幾個人坐著卻無所事事。如果活著無法產生任何意義,
我應該會無法忍受。

您在「領導カ新解」的連載文章中提到對之前幾個專訪人物的想法。您覺
得現代信用卡丁太唤社長的領導力如何?

我曾在訪談中、演講中以及私底下見過他。在我眼中,他雖然是個經營一
家大公司的企業家,但更是一位帶著矽谷創業。£0思維的領導者。我國
大部分的上班族都在階級和體制的夾縫中工作,但是矽谷的創業者卻擁有
有最上位領導者的思維和哲學,他們據此建立了公司制度,甚至讓新進員
工也一起參與決策。丁太映社長不是倚仗階級發號施令,而是讓下屬受到
感召,感同身受地自發性完成工作。他是能帶給員工精神上影響力的領導
者,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

・高在烈,「腦科學家所說的.領導力』新解」,<時事い>,2015年4月25日(六)
第397號
348 大腦革命的12步

・專訪特講2

腦科學家談「創意」
與插畫家金翰民的對話

«盲眼錶匠>這本書集結了從2009年1月5日起到9月29日止於«東
亞日報»連載一百九十回的科學知識小說,由科學家鄭在勝和小說家金卓煥共
同撰寫,書中幫助讀者理解故事內容的插畫則來自插畫家金翰民。許久不見的
這兩位在經過一番寒暄之後-開始分享在不刻意的情況下得到好靈感、好創意
的方法。

金翰民 大約是在2008年12月20日左右吧,當時我為了整理思緒正在
德國流浪,忽然ー通電話打來,突如其來地自我介紹說:「我是小說家金
卓煥。」他在電話中告訴我,他與鄭在勝教授想在<東亞日報>連載科學
知識小說,希望我能幫忙畫插畫。小說家、科學家和插畫家一起創作科學
知識小說?我第一次這麼做就算了,沒想到兩位也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挑
戰。接著,我開始煩惱著該怎麼進行オ好,便於1月1日回到韓國。當時
他們告訴我1月5日就要開始創作,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在回國的飛機上
不停地畫著草圖。
附錄専訪特講 349

鄭在勝 事實上,我一年只做三次專訪,要別具意義或是特別的專訪オ會
接受。會接受«設計師»月刊專訪,是因為我從未做過與設計師有關的專
訪,心想應該會是個特別的經驗。在我和翰民一起工作的過程中,印象最
深的部分是在必須畫出2049年首爾的全景。金卓煥老師跟我向翰民口頭
說明:「希望是這樣這樣……」有些部分可以很具體地說明,有些部分則
是連我們都想不出具體的畫面,只能模糊地說出概念。聽完我們說的話之
後,翰民就會把圖畫出來,詳細說明的部分他可以具體地畫出來,至於其
他部分則畫得比較粗糙。當時我心想:「怎麼不畫得更詳細一點?」但仔
細想ー想,赫然發現原來翰民腦中的畫面就是我們腦中的畫面,這些插圖
讓我反思:「沒錯,事實上我們對這部分也不清楚。」想請問,翰民主要
是從哪裡得到創意靈感的呢?
金翰民 我的靈感常常來自書藉。書看到一半,如果被某個句子吸引,腦
中就會出現畫面。為了不放過靈感,我會用非常直接的方式表現。比如說
看到「對別人說的話記仇」這句話,就會在單字尾端加上箭頭,畫出箭頭
穿進胸口、無法脫落的模樣,如此表達意境。就空間來講,我經常在書店
或圖書館尋找靈感,尤其喜歡去圖書館。書店裡有幫書排名的暢銷書排行
榜區,但是圖書館裡幾乎所有的書都被一視同仁地陳列,我喜歡這種感覺。
鄭在勝教授主要是在哪裡尋找靈感呢?
鄭在勝 我也是從書上獲得很多靈感。有人說「每天讀書的習慣很重要」・
但我的想法正好相反。這個習慣若不容易做到,就只會帶給人痛苦,因此
350 大腦革命的12步

還不如讓自己一輩子都喜歡閱讀更好。有時候感到匱乏反而更好。我年幼
時總是不停犯錯,我是那種興致沖沖地把手錶分解之後卻再也組不回去的
小孩,但是這些錯誤卻讓我得到教訓、學到要領,讓我下次再做同一件事
時更熟練一些。因為嘗試過太多錯誤,如果有人問我想不想再回到童年,
我會馬上回答「不想」(大笑)。而且我小時候也不喜歡看書,只喜歡打
棒球,不過我父母也沒有逼我讀書,讓我以為不看書也沒什麼關係。不
過,由於我父母不管什麼時候都在看書,這讓我以為書本裡有很厲害的東
西,不過那時候我還是對書本不聞不問(大笑)。到了高中時,我被卡繆
(用阪「「〇^场)的«異鄉大»深深吸引,從此感受到讀書的樂趣,便開始
到圖書館按順序ーー借閱。只要到了考試期間,就會特別想讀教科書以外
的書籍,對吧?那時候我的父母還是會讓我讀自己想看的書。我也曾經熬
夜看小說,結果考試考得一塌糊塗。我二十幾歲看的書比十幾歲多,三十
幾歲看的書又比二十幾歲多,漸漸地越看越多。會變成這樣,應該是父母
以前總是在一旁默默等待我的關係。
金翰民 您的父母真的很了不起。有個人和老師您很像,叫做理察一道金
斯,他有一陣子沉迷於無神論,他母親是位虔誠的基督教信徒,當她看到
兒子在讀無神論的書時,非但沒有阻止他,而是告訴他說:「既然開始看
了,就要看到最後〇」甚至還買無神論的書給他看。他說他能有今天的成
就,應該歸功於母親的這種態度。總歸一句,父母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幫助
孩子自己找到樂趣,至於如何讓興趣持續發展下去(則是孩子自己該做的
事。這麼ー來才能像教授您ー樣,好奇心隨著年紀增長而不斷增加。
附錄専訪持講 351

鄭在勝事實上,有另一個帶給我更多靈感的方法,就是吃完晚餐後,於
夕陽緩緩落下之際悠閒地在校園裡散步,那是非常適合幻想的時間〇大田
校區的工作結束、週四晚上開車返回首爾的時間,也是我完全獨處的時間。
特別是在靜悄悄的夜路上一個人駕駛,腦中的想法會一個接一個地湧上
來。我們需要完全獨處、不受任何人打擾的時間。如果有家人,有社會生
活,這種時間特別難得。

金翰民這個部分我也深有同感。我擔任文化季刊«1/1!»的總編輯時,曾
經做過「何時會有靈感?」的調查。那時發現在美國的統計結果,主要都
是在開車時間以及洗澡時間。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完全獨處的時間真
的是少之又少,而且最近搭地鐵最常看到的景象之一就是所有人都盯著手
機看。說不定不久之後就會出現在浴室裡也可以使用的手機產品。
鄭在勝沒錯"智慧型手機不知道是否真的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智慧?
但它好像已經妨礙了我們的創造力,並沒有讓人們變得更有智慧。

創意性藉由學習而增長

不只學校教育、甚至連企業都對培育「有創意的人才」不遺餘カ。尤其
科學與藝術設計的共同分母就是強調創意,今天對話的焦.點也會放在創意上
352 大腦革命的12步

面。然而,像愛因斯坦或畢卡索ー樣被稱為天才的人真的是有創意的人嗎?

鄭在勝對於「創意是否能藉由教育或學習而增長?」我的回答是「當然
可以」。舉例來說,我在美國曾對醫學院學生上過一門關於「憂鬱症和創
意」的課。當我談到測試創意的方法時,我要學生拿出自己隨身物品中最
常出現的ー樣物品,並簡單地說出理由。大部分的人都是拿出名片、身分
證、手機、日記、筆記型電腦等,然而在座中有位上年紀的教授的回答是
「假牙」。他說:「假牙瞭解我過去二十年的進食歷史,也是未來二十年
將與我一起享用食物的朋友。」當下我覺得很感動。於是我在回到韓國後,
有機會開設「創意寫作」(53以血血矽這門課時,也問了學生同樣的
問題。韓國學生或美國學生拿出來的東西大致上差不多,最後我把那名教
授的回答告訴了大家。隔年,我針對新學年的同學也開了相同的課,結果
這次學生拿出來的是眼鏡、鞋子等等物品,並說明「這雙鞋子上有我大生
留下來的痕跡」。我當時的感覺是,ー開始要做創意發想非常困難,然而
一旦有大開始抛出好想法,將它加以變形就容易許多,而且好想法也會更
快地擴散開來。與其說創意是某種傑出的能力,不如說它更像是某個在特
定群體中被認定為好的想法或獨特的想法,被一個大帶去另一個完全沒大
知道這想法的群體,並把這個想法告訴他們,於是那大就被大們認定是個
有創意的大。換言之,沒必要讓有創意的想法完全首創於自己的大腦・也
沒有大是在自己的大腦完全不受任何影響的情況下產生出創意的 。從這個
角度看,我倒覺得創意是隨著自己與什麼大對話、受什麼大的影響、閱讀
了誰的著作、累積了哪些經驗而培養出來的。
附錄専訪特講 353

金翰民「8負すザ」這個單字包含了創意和創造力這兩種意義,我覺得
創意是發想的階段,創造力則是做出的結果〇!^% 1¢〇皿的執行創意
總監朴雄賢在讀過賈伯斯的傳記後說:「賈伯斯不是天才,他只不過是固
執。」這句話可以解讀成「創造力是過程中不放棄某個想法・並且嘗試到
最後為止」。當我們提到「〇第れすッ」時,太過於強調「靈光乍現」的部分,
那ー開始或許不夠周延,但持續堅持下去、有策略地做出成果-可能更加
重要。因為這世界有太多的想法,要把這些靈光一現整合起來並不容易。
就像當天動說當道時-發表地動說的哥白尼秉持「堅持的力量」貫徹到底
ー樣,我們需要這樣的毅カ。廣義來說,「創意來自於天才」、「基因決
定一切」的說法一點都不重要。

鄭在勝在此跟各位說明一下科學對天才的定義 「用別人想不到的創
意和實踐カ,讓歷史提前演進的人」,這和翰民所說的「堅持的力量」意
義相仿。事實上,如果愛因斯坦沒有提出相對論,人們就永遠都不會知道
這個理論嗎?不會的,總有一天會有人發現的,只是還要再等一陣子。在
人們經過漫長歲月總算水到渠成地抵達目的地之前,愛因斯坦只是使用了
他天才般的直覺率先抵達而已。但是藝術天才的定義就不太一樣。塞尚
〇跪!I性)、畢卡索或傑克森・帕洛克()3^800 F〇!1〇^)等人對於如
何繪畫、如何思考繪畫,以及如何觀看繪畫的對象都有不同的解釋。以亞
歷山大・考爾德(出以3温5(2』艮時為例,他是第一個製造動態雕塑的雕
塑家。在西元2000年以前的雕塑史中,把雕像立在地面上是常識。換言之,
人類花了兩千年的時間オ想到要讓雕塑作品離地一公尺。當這種簡單的想
354 大腦革命的12步

法還是個創舉時,這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但一旦有人開始這麼做,從此
以後就不再稀奇。一般來說,愛因斯坦和畢卡索是20世紀天才的象徵,
比較這兩位大師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愛因斯坦和畢卡索兩人的生活方式
完全不同。愛因斯坦一輩子發表的論文共二十三篇,我個人目前發表過的
論文已超過五十篇,如果從論文數量來看,愛因斯坦是個無能的科學家,
但在他二十三篇論文中有六篇具備獲得諾貝爾獎的實カ。雖然他在世時沒
有發表大量論文,但每一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直到滿意為止抓著問題不
放,如此寫出來的傑出論文。反觀畢卡索,沒有一種繪畫風格是他沒接觸
過的。他的作品數量超過四千幅,但評論家經過冷靜評估後,發現當中只
有四十幅與畢卡索的名號相襯。四千幅中的四十幅,也就是只有!%雀屏
中選,但這四十幅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總結來看,有些人不斷嘗試想要
達成具創造力的成就,但只有在偶爾的情況下オ出現好作品。有些人則做
事深思熟慮,只產出幾樣作品,但每一樣都被認為是傑作。與其單純地只
從結果斷定「那人是天才,真的很有創意」,更應該把重點放在「在我們
所有人都擦身而過的事情上面,那人是如何發現、如何做出解釋的」。
金翰民 在交流、碰撞並接受嶄新的事物時,便會產生完全不同的
〇瞬廿すザ。從這ー點來看,我覺得比起介紹教授是位單純的科學家,我更
想稱呼您為「科學傳播家」。您跟評論家陳中權、小說家金卓煥等各個領
域的專家合作專案,也共同寫書,但是情感上再怎麼親近的人一旦一起推
動計畫,就好像是使用不同語言的人ー樣’很容易因為各持不同見解而產
生摩擦,您能告訴我們成功合作的秘訣是什麼嗎?
附錄専訪待講 355

鄭在勝 我很享受合作的過程。前提是必須信任與尊重對方,這樣的合作
才能長久,並且會產生好的結果。這看起來容易,但比想像中還難做到。
如果沒有給予對方應有的尊重與信賴,只是過度強調自己的主張・最後只
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基本上,應該盡力去瞭解對方的領域,熱衷於學習其
他人的語言オ行。光是對某個單字進行闡述,科學家說的、人文學家說的,
以及設計師說的內容全都不一樣。
金翰民 對您來說好像是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了。但有一點教授您漏了。
除了尊重和信賴之外,還要有實カオ行(大笑)。教授雖然研究大腦,但
您也能暢談人文領域,如果連設計領域也精通了,您可能就不需要與他人
合作了,還好情況不是如此,反而讓結果更好也說不定 。精通某個領域的
人與其他領域的人合作,能帶來全新的視野與創作能量 ,我覺得這樣更有
意義。

從科學發現設計

科學家鄭在勝認為,把過去沒人想到的需求經過一番整理後公諸於世的
過程就是設計。近年來,人們試圖從人文領域尋我設計靈感,然而透過科學也
窥見到通往設計的另一條路。
356 大腦革命的12步

鄭在勝 近年來科學家把圖像化、視覺化(此晌如負01!)看得很重要。比
如說,寫論文時比起用文字一字一句地說明實驗內容 ,更有效的方法是用
一張圖簡單扼要地呈現核心內容。圖像能讓人對抽象概念產生實質感受。
我有一個學生,專門用微型相機拍攝路邊的大便的科學照片,一般人覺得
很髒的大便在放大之後,構造竟然相當美麗。從這個實驗可以得知隨著用
什麼尺度看事物,美與醜可能發生改變。

金翰民 在科學領域也講求視覺化(^511211^100),這點令我印象深刻。
設計師是創造形式的人,基本上不論是科學、人文或其他領域,設計師
總是帶著好奇心學習非常重要。美國生物學者愛德華・威爾森(E小四^
^11500)說-在生物學者當中擅長數學的人更快成功。但是據說威爾森的
數學並沒有特別好,還好他有一個數學相當在行的朋友,兩人藉由與對方
聊天來獲得靈感。就像這樣,光是身邊擁有其他領域的朋友,也能讓自己
愉快地享受其他類型語言的刺激,更容易獲得不同的靈感。但是教授,最
近經營或行銷領域也經常使用「設計」這個詞彙。科學界也會使用「設計」
這個詞嗎?

鄭在勝 科學家在寫論文時常常會使用到。舉例來說.我們會用「小姑
5111¢!/ ^35 3651^06(1」的引言為一篇論文起頭〇在指導學生論文時,我
花最多時間在引導他們思考「想知道什麼、為了獲得答案採用了什麼實驗、
如何設計實驗、該如何設計數據結構、用什麼方式撰寫論文、如何結構整
篇論文」等部分。人們有各式各樣的需求’可能是單純的好奇心’也可能
附錄再訪特講 357

是出自於必要性,為了讓人們容易明白這形形色色的需求而進行整理的過
程本身,對我來說就是設計。賈伯斯不是說過「從市場調查無法獲得創意
靈感」嗎?向人們ーー詢問後,把所有需求加總起來製成的產品不見得是
好設計。事實上,人們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在[叫。安問世之後,人
們都說:「沒錯,這就是我想要的!」那時才理解到自己的需要是什麼.
而在賈伯斯腦中對於類似]囲。性產品的需求和想像早已存在,也認為這種
需求會是普遍現象.於是他把自己的需要好好整頓一番並加以設計,產品
一推出,人們立刻在其中看見自己的需要。我自己覺得設計就是把過去沒
想到、沒表達出來的需求彰顯於世的過程。

金翰民 聽了教授的一番話之後,我覺得以讓科學家、設計師、藝術家分
頭說明什麼是(2您負すッ。藝術家負責把想像力進行延伸,設計師將想像力
具體呈現,科學家則負責解析說明其中的想像。
鄭在勝我很同意這樣的定義。

・I"科學家鄭在勝&設計師金翰民的創急性對談」,月刊く〇四伝2-2012年5月號.
358 大腦革命的12步

參考文獻

切第一部 編輯,姜周憲譯,7'加〃あ河,义^56如ヴ出
版社
第一步
1^62(1 ^4〇〇(2^116,I物/ 0)0036 71)13 8〇〇^: 1^011)
1.有關棉花糖挑戰的湯姆・伍杰克(る〇! 1^1(1^ し)^1310113, 13111100, 2006.
阪片)1^〇演說
作者づ86め,金情美譯,鄭在勝編
2.布萊恩、・克努森(8030 ¢く0111500 )的購 審,1〇0)10〇1(131 > 80510655 N42?出版社 | 2010
買預測實驗
作者(31而(±瓦段小風.,李銀珠、權春五
3.瞬間判斷的重要性 譯,〇€€1510?!$, 0"〃ガ〃タ〃〃』血8函〃,日
麥爾坎・葛拉威爾(^4也〇1〇!02“611), 常與異常出版社,2013
盧正泰譯,«決斷2秒間>(引沥〇,金
榮出版社,2009
第二步
4.第一印象與投票實驗
1.希娜・艾恩嘉(,116む!12 I即吁孙)的果
5.烏爾利克・奈瑟爾(侦「れドみ加)的 慎實驗
社會心理學實驗(挑戰者號) 韻6602 5. 1/60^2^ N42永日.し6??6^ "垠0160
0110106 15 〇6〇!〇(172:1〇5: 〇20 〇〇6 065116 100
6.創意領導者的堅持性格 211I巾 〇F 2 600(I 雨〇#”/"〃〃/ 〇/'ル湖〃〃7り
N42¢1616106 し.720 14601<6等人,李賢珠譯’ 〃泌&ぐ/〃/ 灼泌つ4妙 79,995-1006 ( 2000 ),
«7116 8^210入む2〇眺6>,茶山草堂出版
社 ’ 2010 作者%66112 5.以5贾「,吳慧慶譯’乃と
〇§6005观,21 061111117 8〇〇し5 2012

7.決策神經學
020161 1¢211060120等人著作,50110 6^0^0120 2.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
參%文獻 359

作者卡蘿・杜維克(^〇1〇^),金俊 第四步
秀譯,団紬",5〇!』旧甘し血出版社,2017
1.140010 し0(1608 (遊戯的人)
3. N(ザ脳世代 作者約翰・赫伊津哈001120 N01X10^2),
作者奧立佛,耶格斯(〇庇!" 丫哪8),姜 李鐘仁譯,«遊戲的人>顷顷〇
熙真譯,«決定障礙世代>(女〃"〃ガ〇〃 加法用),燕巖書閣出版,2010
险ル),未來之窗出版社,2014
2.遊戯與創造性
4.哈姆雷特症候群 作者夂112” 「〇可〇、(21I日810^1I曾 V21181120,
尹美娜譯,ク幻,NN1叫^昨16312出版,
5.決定障礙心理學 2010
作者回“尸我叩宜辺,金高明譯,7'知
知血〇X 〇/60波,^7|8(!〇〇!140086出版社 3.有關創意教育的遊戲
作者!く5 1^〇61〇5〇〇 ・ し〇し1 A^011101,鄭譯,
〇比&は〇火,21己[10117 8〇〇虹,2015
第三步
作者!く5 N.0610801I、L01I入21I心,鄭美娜
1.匱乏的影響力 譯,ユと副"少れ,2100117 8〇〇!^,2016
作者森迪爾・穆蘭納珊(を〇命]1
4111窟〇2血〇)、埃爾達・夏菲爾(£1血(" 作者!^6〇 !^〇61〇8〇〇,柳素英譯,〇]" 〇/〇^
帰が仆),李慶植譯,«[5乏經濟學> &在,142061I入れ出版,2007
(公”"り),心4 1¢〇心出版社,2014
2.棉花糖實驗(01^-5^01 ^1I〇,^ €651 ) 第五步
作者沃爾特・米歇爾(阳^18^01),
安振煥譯,«棉花糖實驗>(冲部・〃の〃 1.老男孩(〇1以吁)老鼠實驗
心),韓國經濟新聞出版,2014
2.猴子也拒絕不平等。小黄瓜和荷萄實驗
3.甘蔵農場工人收割前後認知能力比較研
究 3.「猴子與長竿」寓言的相關參考資料
360 大腦革命的12步

作者0317也〇^1、〇・にい!!ホ妇金素希 子與報償心理實驗
譯,〇?"少",〃ぎル, 血 ^1111X6 > 21 66010
図〇奴出版,2011 3.卡爾・薩根(腿1838311)的演講,
「懐疑主曩的重擔」原文
4.目標指向型思考
作者(3「6甘〇” ^い〇8 ,權俊秀譯,
5I〃史阮ガ〇〃,8し1し、600I出版,2006
〇第二部
5.習慣心理學
作者 ^1111201 ¢く03118 李尚遠譯・&以 第七步
乃化ゆガ"〃ガ0〃 N03!,0310136 N30111出版・
2013 1.杏仁核受損與恐懼反應相關研究
作者060018助!016尸權慶熙譯・幽^し)〇 I 2. ー萬小時定律
险传况观的V6 N46¢!讶出版・
2010 3.異數(0111I血5)
作者馬爾科姆・葛拉威爾(N4318101
作者(2檢!屁0111I曉,姜珠賢譯,乃ピ彻化尸 61如 VV^1I),盧正泰譯,«異數>
〇,田赤,0311600出版,2012 (01湖"5),金榮出版社,2009

4.「般3 ! N400151」(頓悟時刻)的腦部
第六步 活動變化
1.信仰引撃 5.進化心理學與消費主義
作者N1!〇^36151161^016八柳雄譯,欧ケ丹咖? 作者傑佛瑞・米勒(〇6〇伍りN411血),金
&万"ド股ケ/ 7^)171^5,^3(13出版社,2007 明珠譯,«花錢»(邸顷),東方科學出
版,2010
作者化!踞50I’金素希譯,アん
&应悠8函",知識藝廊出版| 2012 6.天花板高度和創恩性相關研究
2.沃爾範・舒茲(筋)1血皿 異!11I血)的猴
參考文獻 361

第八步 凡“〃う/〃イ“[行〃/ /?「〃〇/“/V〇〃),嶄新現在出


版,2016
1.深入推論數位文明讓大腦產生變化過程
的書籍 作者克勞斯,施瓦布(心此、異卜昨1)),
作者^8?・格林菲爾德(811X10 (3皿(I旭¢1)9 金敏珠、李業譯,广んぐ凡“/功
李韓音譯,«心智改變>(粉扁 加4如イ〃‘〃/屁〃〇/“〃〇〃・嶄新現在出版,2018
(?歩の好)8〇〇^し出版,2015
2.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多角度評價
作者宜^18・格林菲爾德($118110(3皿〇6出), 作者克勞斯,施瓦布(皿姦父膈小)、
陳大鎬譯,あ〃〇,初〃;伽・,8〇〇^L血出 「〇("魂(!入压!讪合輯,金真希、孫勇秀、崔
版,2015 時英譯,鄭在勝編審,刃頂ル“湖I"如成I
屁〃〇/“"〇〃,N31%!昨N4郞れ出版,2016
2.探討數位文明對大腦帶來負面影響的書
籍 3.關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批判性方案
作者2(:1I〇1孙(2立!",崔智鄉譯,7'カピ 作者]〇心吋^1^10,安振煥譯,丁優ふ〇
,如〃用ド,01111020(1I出版,2011 必〃呼〃〃/"&?〃叫,N4出版,2014

作者№(±01第(2皿,李真媛譯,ア加01(155 作者]53り!11^10,安振煥譯,乃ぐ乃诚
な,韓國經濟新聞出版,2014 ん必ぬ7〃/屁〃〇/&ガ〇〃,N410110182出版,2012

3.人類本性因吸位文明而產生的改變 作者金素英、金友在等共同著作,«第四
作者]〇!I〇 8^0^0120, €¢1.,崔圭菟譯,乃。 次工業革命幽靈>,141111I如讽出版,2017
^15加少〃"01I 〇代,ん^〃么(111(1「I如昨
4.矽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趨勢
作者(21I市人〇位!300,尹泰京譯,^1(1^5,
第九步 叫[,2013

1.克勞斯・施瓦布(扣^眼&卜点))的第 作者池田純一,徐羅美翻譯,鄭智勳解
四次工業革命 說,«ウェブXソーシャルXアメリカ
作者克勞斯・施瓦布(心祢依患ホ), <全球時代>の構想カ>,^1^10I褊血
宋慶真譯,«第四次工業革命»(恥 出版,2013
362 大腦革命的12步

5.數位革命的發展與進化 安潤鎬譯’凡,’を如心2:出版’ 2007


作者鄭智勳,«幾乎所有網路的歷史»,
1^6(1101 N4园诅出版,2014 作者尼爾・格申斐德(N61106^11611^18 ) 1
李具衡譯,幽^〃 7'加噸31(1x13 1〇 ア"〃い
作者鄭智勳,«幾乎所有口的歷史>, N2110 N46813出版,1999
N4681¢! N46812出版,2010
3.區塊鏈的未來
6.人工智慧與工作機會 作者001I丁2|)睫0(1、人は丁2啞〇11,朴智動
作者N4飲云印2永,白友真譯,し^ 3.0, 譯,田〇决財)(!しI辰〃0ん〃”〃,乙酉文化社・
東亞出版,2017 2017

作者E「汰 31^0)01^5500 、入!18!^可 N40X^66,


鄭智勳、柳賢靜譯,腿い忍部〃"血 第十一步
1^4(1^1716,11110I出版,2013
1.約瑟夫・拉非(3〇56|)^幅庄8¢)和馮婕
作者丫し1^114宜宜]’金明珠譯,1~!〇^〇 的俐粟家追跟調查
眼5 ’金榮出版社,2017
2. 012仆仍部0^0演講「5!い叩阳
0いれ5ッ」,調查逹成出色的高社會成就
第十步 者何時達成有意義的成就

1.預見數位化的尼葛洛龐帝(?^ド〇!>01I此) 3.亞當・格蘭特ほ8皿! 〇皿I)的著作・


著作 追蹤達成社會成就者的特性
作者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110125 作者亞當・格蘭特(入821^ 1),洪
N©8213〇!1]6),白旭仁譯,«數位生存» 智秀譯,«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里»
(8ほ% 〇伊/〃/) ,^1111111101021100 3〇〇1^, (〇慟小),韓國經濟新聞出版,2016
1999
作者亞當,格蘭特以8响(3「皿),尹泰
2.夢想原子和位元世界共存的格申斐德 俊譯・。"と〃"』而如,想法研究所,2013
(@13脳!I住18 )哲學
作者尼爾・格申斐德(N61! 〇6I血浦8) ‘ 4.傑兆里・魏斯特(〇。压り骸")的都
參号文獻 363

市與創造力研究
5.洞察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蘇珊・凱恩
(5115311 01111):著作
作者蘇珊・凱恩(505310311),金友烈
譯«安靜就是力星>(<2,”"),曲!く出
版, 2012

6.傑克・格蘭特(宙!く611皿)的視覺皮
質圻像重現實驗
7.傑克・格蘭特(な&&涸皿。的大腦單
字地圖

第十二步
1.卡爾-蔭根的著作«伊甸13I之龈»
(77,? 0^0/1! 〇/8(1〇1)
作者卡爾・薩根"林智媛譯,«伊甸園之
龍>(7/(ぐ〇”%〇,"#'&,既记^〇〇し
出版’ 2006
364 大腦革命的12步

演講出處

第一場
1116 14侦切〇!'61I專訪特講9, 2012. 3. 27.本演講是2012年「1116也!!戚。!'6)121」主辦系列
演講之一,收錄在«道路屬於行走的人:第九次專訪特講— —選擇>(丁(16 145^0*1
出版,2012)。依據該場演講基本內容,作者重新加以補充、修正,再收錄於本書當
中。

第二場
?1117110 函 !1 50ぜ河第10季第3場演講 ’ 2015- 4. 3-

第三場
〇 !^11(1 N435161 ¢1355 2016:失去的時代 ’ 2016.1.2〇.

第四場
6皿・ N!那由 01355 2014: 81^。1!65日〇,2014. 3.15.

第五場
1116 14如戚〇湖專訪特講10, 2013- 3. 27.本演講是2013年「I1^ 14如翊。な21」主辦系列
演講之一・收錄在«重新整理:第十次專訪特獎»(丁启!4如戚。「巾出版,2013)。依
據該場演講基本內容-作者重新加以補充、修正1再收錄於本書當中。

第六場
く3血温\135冋(31疫2017 :存在已久的未來,2017-1.21.

第七場
1\!甲L所疝! 500161季第10場演講, 2015.12.19.
演講出處 365

第八場
九中1司函[1%と河:第13季第2場演講"2016.11.11.

第九場
兩A首席執行長早餐會-2017. 9- 22.

第十場
(^诚 N<35心く135$ 2018 :存在的理由,2018.1.27.

第十一場
8:31〇 5001617第12季第 2場演講 ‘ 2016. 5-13-

第十二場
卡爾"薩根會客室2016第10場演講-2016.12. 2.
大腦革命的12步:
用時代,你的對手不足人工智意,而是自己的腦
堡芋斯ストキ
作譯總副

著 鄭在勝冬スIく合
者 謝宜倫
編斬 ’富察
總總雄 成怡以
執行編紺 成怡夏
行銷企剤 祭慧華
封面設叶 荘划銘
內頁排版 辰遺彩參
社 長 郭页興
發行人暨 曾大福
出版總監
出 版 ハ掀文化
發 行 遠足文化小業股份有限公司
231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108之2號9樓
’逐話 02-22181417
傅!'I 02-86611891
客服専線0800-221029
信箱 即洞0601@"〇招.801
臉1% ^0し00し0001/80531711611 5^10^
囹く落恪 冊111?1込IIれ电上1〇序!?01.801

法律顧問 華洋法か小務所蘇文生律師
印 刷 成陽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刷 2020年1月

定 價 480元

お版権所有,翻印必究〇本書如有缺頁、破損、裝訂錯誤・諸寄回更換
©!歡迎團開訂購,另有僵患〇話電洽業務部(02) 22181417分機1124、1135
〇本書言論內容・不代表本公司/出版集團之立場或意見,文責由作者自行承摘
。〇”购瓦 @ 2018 宵 386860119 36009
卩し13治れ6¢! 6^ 8(18096^6^1 ^1((1 A^^088 ?11611811109 〇. 〇/〇 〇8〇〇/ N009 入9E〇(:乂 ^^〇9^ ^6 0(^8)れ3^/1^
入98〇"・
跟自己的腦對決 也是跟未來的自己對決 韓國超級暢銷科普書,至今在韓國銷售超過30萬冊
韓國教育部評選為2018年最佳科普書
一朝鮮日報2018年選書、東亞日報2018年選書〇
作者鄭在勝每年受邀120(段演講,本書集結近年來!2篇最精華的企業演講內容
革命從何而來?不成熟的,想法無法造就出单命。
引發革命的不只是瘋狂的想法,
還必近是美好到令人瘋牡的想法、以及接近眞實的想法,
, 才能譯人堅持去完成它。
點出人類錯誤的決策方式,教你活用「抉擇」的腦科學知識〇
人常常做出不合理性的決定,而我]日的最不合理決策模式之…,就是經常「不做」必要的選擇,也就是因
爲猶豫不決而沒イ「付諸直踐,平I勺錯失機會-爲什麼很多人覺得做決定很困難?腦科衆如何邢助我們的大
腦朝向減少錯摸的方式變化,掌握改變的先機-
你的對手不是人工智慧,而是你自己的腦
在這人工智慧可以處理所有一般ガ務的時代,不能只是把給人】:智急的同様東西放入我們腦中"我們應該
致力於培養客觀看待自己的能力,並讓自己成爲創意人オ〇
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未來的機會在明應?
智慧科技的發逹讓位元世界和原了低界同步、帶動製造業:和流迪業革新,底生使用者與供應者直接往來的
共享經濟,進向超聯結大融合的社會,此時如何引領創新イ・足關缠。
創意的人如伺思考?
獨創的改革家們總是イ嘶提出新的,想法,僅管大部分結局部,じ既雁仰落,但最後有偉大的想法從『卩誕生。
根摭創意硏究,「鼠」就是預測「質」的帀要指標。比起說創意來自近光乍現,不如說是ー開始不夠周延
的想法’透過堅持的カ虽,逐步地做出成果。

定價:480元 01^10036

111111111I 〇 ,、取立化
1睫ド 978-957-8654-95-2
3讀苫共和國 建試分難:大腳即、心理學、技商狡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