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三合一回收箱

(第五組)

陳詩詠 Chan Sze Wing (19190614A)

林鳳芝 Lam Fung Chi (19192969A)

宋韋俊 Sung Wai Chun (19185585A)

謝汶宜 Tse Man Yi (19092750A)


胡燕琳 Wu Yin Lam (19095451A)

目錄
當前問題..............................................................................................P.3
思考過程..............................................................................................P.4
解決方法..............................................................................................P.4
產品操作..............................................................................................P.4
創新性..................................................................................................P.4
可行性..................................................................................................P.5
比現有產品的優勝之處......................................................................P.5
潛在問題..............................................................................................P.5

當前問題

1)膠樽回收量不足
根據環保署最新一期《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7 年本港每日平均有
10,733 公噸
都市固體廢物被棄置於堆填區,而塑膠每日便有 2,124 公噸,當中有 137 公噸
為膠樽(PET)。按每公噸約有四萬個膠樽計算,即每日約有 548 萬個膠樽被
棄於堆填區,數字驚人。

然而, 2017 年的廢膠樽量雖較 2016 年的 158 公噸少,其回收率遠遜於其他可


回收物料。以 2017 年為例,塑膠物料只有 13% 回收率。可見目前為止塑膠回
收的成效並不足夠。

2)市民環保意欲低

普遍市民都有一定的環保意識,但卻會因回收箱位置差、回收箱不足、回收工
序繁複(例如要先除去招紙及樽蓋才能回收)等因素而導致市民會因而卻步,
令塑膠回收一直偏低。這反映回收箱位置、數量以及回收前的工序會大大減低
市民的環保意欲。

根據世界綠色組織的調查發現最多 76.1%受訪者指,膠樽回收箱位置不方便及
數量不足,減弱了他們實踐膠樽回收的意欲。而其次原因是貪圖方便及一時忘
記(30.7%)。同時最多受訪者(即 77.5%)及第三多受訪者(即 4.1%),分
別認為是膠樽回收箱的位置方便及有更多的回收箱會令回收更為方便,可見位
置方便及增加回收點數量確實有助提升市民回收意欲。

3)回收業人手不足

由於回收工廠的環境不佳,經常會有異味傳出,加上薪酬低,難以吸引工人。
回收廠負責人李家銘表示礙於項目資金所限,只能聘請數位全職員工,其餘全
靠十多名義工幫忙處理堆滿整間工廠的發泡膠及日常落區回收。他亦指出沒有
義工的幫忙,工廠難以繼續經營。

由此可見,回收業資源不足,未能提供相宜薪酬,加上面對堆滿整間工廠的塑
膠,又因清潔工人的工作性質和對環保認知不足而缺乏時間和知識幫忙進行、
推動回收分類等工序,以致未能吸引更多人投身回收業,使人手長期面臨不足。

                        
                                         思考過程
我們在設計回收箱時有遇到一定的問題出現。例如我們希望增加產品在全港的
覆蓋率,於全港設置三合一回收箱。然而,三合一回收箱需要設於鄰近供水系
統的地方以為回收箱輸入水清洗,以致可設置回收箱的地方縮窄。其次,鑑於
市民會因為惰性,認為除去招紙、樽蓋及清洗等步驟䌓複而放棄回收,所以我
們需要提醒和協助他們做這個工序,以增加回收率。另外,普通回收箱在回收
膠樽後需要透過人手將樽身、樽蓋等分開。但香港現時從事回收行業人士不足,
所以我們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如何使回收箱同時地分開各種配件。

                           解決方法
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們於是決定把方便進行回收工序的回收箱設置於有供水及
人流多的地方,如學校和圖書館附近,以增加回收箱的使用率,和提升市民進行
環保的意欲。

其次,考慮到回收行業人手空缺問題,我們設計出能夠成撕去招紙,扭開膠樽
樽蓋並且把他們分開的回收桶。藉此減少回收行業對人手的需求,從而減低人
手不足對膠樽回收率的影響。

                        
                                  產品操作
三合一回收箱將分別有兩個入口。使用者將水樽樽蓋扭開並放入小管中,跟隨
管道跌入樽蓋收集箱。使用者將已扭開樽蓋的水樽放入大管中,大管中的齒輪
將招紙𠝹開。招紙被𠝹開後會被扇葉根據空氣流動吸至招集箱儲存。另外,水
樽隨管道滑落,而水管抽入外來水,將水樽樽身清洗乾淨。水樽隨管道下跌至
三合一回收箱底部。而回收箱底部設有具備圓孔的阻隔板,在水樽跌落根部時,
清洗水樽的污水會流入圓孔至阻隔板下的污水收集處,水樽則留在阻隔板上。
而污水收集處將有抽水管將水抽出。最後,三合一回收箱可以有效分開收集招
紙、樽身、樽蓋及污水。

                                    創新性
本產品巧妙地結合雨傘速乾器及吸塵機,讓兩種不同用途的東西合二為一,有
效將招紙分類,並加設清潔功能清洗水樽,三合一地完成整個準備回收過程。
從而能改變以往繁複的工序,大大地簡化回收膠樽的過程。將現有的產品發揮
另一種用途,大大減低回收的成本及時間。
此外,我們的產品是結合各種可行的科技。現今的環保回收箱除了只有收集用
途外,便沒有額外用途方便使用者以及回收業。而我們的產品正正為一個新的
嘗試,嘗試為使用者和回收業帶來最大的方便,從而推動他們實行塑膠回收。

                                                             
                                                            

 可行性
該產品的設計理念源於結合雨傘速乾器、吸塵機的理念而成,二者皆是無需其
他工具輔助,屬於簡單易用的小型工具,因此在製作上無高技術的要求。 同時,
該產品的體積並不算大,能夠與現有的膠樽回收箱結合,無需額外規劃出空間
予該產品。
該產品適用於於各大院校、餐廳、體育設施等室內地方使用,通過結合原有的
供水系統,避免了額外的疏通和產生水源的工程。
由於該產品並未涉及繁瑣的工程需求,因此其造價亦會因而降低(預計每個成
本維持於數千元內)。另一方面,隨著現時香港的回收產業市場日漸式微、堆
填區爆滿的情況下,毫無疑問簡單的源頭減廢比事後回收更能節省大量成本,
相信能夠得到政府、納税人等持分者支持,有助提高可行性。

比現有產品的優勝之處
現時的回收箱只有基本的回收功能,不少使用者沒有經過清洗處理,甚至連同
樽蓋和招紙一同丟進回收桶內,為回收工人帶來額外的工作。
而新設計的回收箱能夠直接將招紙以及樽蓋分類,減少回收工序,,加上做到清
潔膠樽的效果,方便使用者使用。我們的產品設計簡單和無需過多動力來源,
使其製造成本不會過高,於較多人使用膠樽的地方廣泛地設置回收箱(如體育
館、學校等),從而確保使用率能大大增加,物盡其用。
潛在問題
第一個潛在問題是三合一回收箱只適宜設置於有供水系統的地方。我們的產品
會幫市民清洗膠樽,因此需要穩定的水源供應以完成清洗膠樽。有供水系統的
地方大多為學校、運動場和體育館,旨在令場地使用者能在喝完塑膠支裝飲品
後,因減去他們進行額外的清洗膠樽、撕去招紙等人手回收工序,而使他們樂
意把膠樽放入我們的產品中進行回收。但由於有供水系統的地方有限,因此使
用對象將局限於學生以及運動場和體育館的使用者。這令三合一回收箱未能普
及於所有公眾場所。這正正未能直接舒緩當前問題中所提及環保回收箱位置的
不足,市民未必願意特意走到附近體育館或運動場回收而選擇直接扔進垃圾桶。

第二個潛在問題是以上產品需要使用者自行扭開樽蓋。回收箱的內部雖然已經
協助市民撕去招致和清洗膠樽,但由於技術所限,產品未能自動扭開膠樽,因
此我們亦需要市民再放入膠樽前自行扭開樽蓋放入特置的回收儲納空間。可能
很多人會因嫌麻煩,不願意自行扭開樽蓋而不想使用此產品,又或者將未扭開
樽蓋的膠樽放到回收箱中,此舉令未扭開樽蓋的膠樽未能清洗內部,因而破壞
回收過程。可見需要依賴市民的自覺性和自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