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中四华文 试卷二 练习(二)

一 综合填空 ( 10题10分 )

试根据篇章的内容和上下文的意思,选出括号中最适当的词语,然后把代表它的数字写在
作答卷的格子内。

组屋区深夜噪音和宠物行为等日常 Q1 ( 1活动 2情况  3问题 4事情 )常常令人


烦不胜烦,更成为邻里纠纷长期以来的Q2 ( 1 及时雨 2导火线 3敲门砖 4障碍物 ) ,若
要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或许得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如列出在邻里之间哪些是可被
大家 Q3( 1理解 2改善3接受 4采纳 )的行为,哪些则不能;及如何以法律Q4( 1制裁  2
控诉 3裁决 4申告 ) 违犯者。

外交部长昨天在一个社区活动上受访时提出了这个看法,但他也Q5 ( 1断言 2坦言


3否认 4默认 ) 这并非易事。

 他说:“ 本地住宅有八成是公共住屋,邻居日夜相处Q6 ( 1确保 2保证 3难免 4以


免 ) 有摩擦,如不及时解决,后果堪忧。这些问题Q7 (1包括 2影响 3造成 4涉及) 的范
围十分广泛。而且现今的法律条文并没有特别 Q8 ( 1加强 2针对 3反映 4忽略 )这类邻
里事件。”

 社区调解中心每年约七成个案能 Q9  ( 1努力 2积极  3完美 4成功 ) 调解。不过


,中心调解的案件纯粹属于自愿性质,倘若其中一方不愿进行调解,调解员也Q10 (1爱莫
能助 2鞭长莫及 3自怨自艾 4忐忑不安) 。
二、阅读理解一(每题2分,共占20分)
根据短文的内容,选出各题最适当的答案,然后把代表它的数字写在作答卷的格子
内。

A组 (Q11- Q14)

   本地臭虫越来越多

本地臭虫越来越多!灭虫公司处理的个案两年内增加三倍,大部分在工人宿舍和租赁
组屋。灭虫公司Rentokil最近发表数据显示,指在本地处理的臭虫案例从2009年以来
逐年上升,去年就占了他们处理个案的近30%。

除虫公司老板也告诉本报,公司所接到的臭虫的案例,这一两年内确实激增,三
年前则是每月约5至10起,如今每月会接到20 多起,生意平均增加三倍。
他指出臭虫在两个月内可产下500粒卵。它们到了晚上才会出现,平时喜欢躲在
床头缝隙、床边、墙壁裂缝等角落。
灭虫公司的报告也指出,臭虫被人类呼吸中的二氧化碳和体温所吸引,任何人
都可以被咬,并可通过衣服和家具传播。
除虫公司老板透露,保持卧室清洁,定期换床单,也要开窗透风,以免臭虫滋
生。

Q11 本地臭虫越来越多,以下那一项的信息是不对的?
    (1) 灭虫公司处理的个案两年内增加三倍。
   (2) 三年前,每月有约5至10起臭虫的案例。
   (3) 本地处理的臭虫案例从2009年以来逐年上升。
(4) 在本地处理的臭虫案例,去年就占了灭虫公司处理个案的近30%。

Q12 臭虫个案多发生在
   (1) 墙壁裂缝等角落。
   (2) 床头缝隙和床边。
   (3) 我们每天睡觉的卧室。
   (4) 工人宿舍和租赁组屋。
Q13 吸引臭虫的原因是
   (1) 人体的血液。
   (2) 床单没有定期换。
  (3) 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和体温。
   (4) 卧室长期不清洁、窗户不通风。

Q14 避免臭虫滋生最好的方法是
   (1)把臭虫的卵都消灭掉。
   (2) 聘请灭虫公司来消灭臭虫。
(3) 保持卧室清洁,定期换床单,也要开窗透风。
(4) 把躲在床头缝隙、床边、墙壁裂缝等角落的臭虫消灭掉。

B组 (Q15-Q17)

本地歌手苏奕铨在自己所推行社会计划服务项目 “ A 计划 ” (Project Awareness


)下,安排义工与宠物一同行善,将爱散播给社会较不幸的一群。这回她选择和人协的“宠物
与朋友关怀计划”一同进行行善与回馈计划是为了能帮助更多弱势团体。他们至今所帮助
的对象包括低收入人家、独居老人以及自闭症儿童。义工不时带宠物到他们家中进行家访,
或是安排他们与宠物一同出游,让他们能暂时忘却病痛或生活上的不愉快。

苏奕铨说:“很多低收入的家庭的朋友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能力养宠物,没有机会享
受到饲养宠物所带来的乐趣。我们希望借这些机会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机会”

东岭社区乐龄服务中心人员表示:中心目前有百多名老人大部分都很喜欢动物,见
到有义工带着宠物前来探访时都很开心。有时,他们对着宠物,有时比对着人更自在。年长
者有时难免有些拘谨,但若有宠物随行,他们更愿意向义工敞开心扉,聆听义工们的意见与
接受协助。

Q15 义工带宠物到弱势团体家中进行家访时,以下那一项叙述是错的
  
(1) 让家境贫寒的弱势团体能够饲养宠物。
(2) 借这些机会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机会。
(3) 让他们能暂时忘却病痛或生活上的不愉快。
  (4) 让他们有机会享受到饲养宠物所带来的乐趣。

Q16 义工们发现带宠物探访弱势团体时,在工作上所带来的好处是
  (1) 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饲养宠物所带来的乐趣。
(2) 弱势团体更喜欢与宠物为伴多过与人接触。
(3) 让弱势团体能暂时忘却病痛或生活上的不愉快。
(4) 弱势团体更愿意聆听义工们的意见与接受协助。

Q17 这篇短文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1) 歌手们更应该回馈社会。
  (2) 人协应该更关心弱势团体。
   (3) 安排宠物参与帮助弱势团体。  
(4) 弱势团体更喜欢与宠物为伴。

C组 (Q18-Q20)

我常常见她拖着一个大纸箱,里头全是办公室的垃圾,从三楼一步步地拖到楼下的
垃圾场。每一步都很吃力,但她从不喊累,或边拖边骂;一些清洁工人老爱发牢骚,工作时
,心不甘情不愿。而她脸上总是挂着比春风还温馨的笑,让人感觉她的生活里没有苦涩、没
有埋怨;她拥有的是一山的财富、一湖的宽容。

 在同行眼中,李阿婆是一个“怪物”,不懂得偷懒,不和人争执,不管包工头指派她干什
么,她从不摇头,甚至连眉头也不皱一下。有时还帮我们整理散乱的办公室,连电话机都抹
得一尘不染。这些原本不是她的工作,别人才懒得理会。
某年春节前,我封了一个红包给她,她推回给我,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她说:“你是可怜
我这个老阿婆吗?我还有一双手,我可以养活我自己!”我的脸滚烫烫的,虽然出自好意,
但已伤害了她的自尊。我追上去,微雨中她微驼的背影一晃一晃的,不知怎的,我的眼窝一
热,不顾自己的“身份”,飞跑下楼帮她拖垃圾箱。她摇摇手,我不听她的,兀自将垃圾箱拖
到垃圾场。雨下大了,却冲不掉她那布满风霜的脸上的灿烂笑容……。

*** 李阿婆 “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 ” 的例子可以用于回答理解题目

Q18. 作者觉得李阿婆与其他工人不同的地方是

  (1) 她笑容可亲、平易近人。

  (2) 她年纪很大仍自食其力。

   (3) 她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

   (4) 她的工作表现特别出色。

Q19. “她拥有的是一山的财富,一湖的宽容。”是比喻

  (1) 她有非常开阔的胸襟。

   (2) 她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3) 她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4) 她有丰富的精神粮食。

Q20. 作者冒雨帮李阿婆拖垃圾箱,此举说明了

(1) 作者一意孤行地要帮助李阿婆。

    (2) 作者与李阿婆之间的深厚情谊。

    (3) 作者是发自内心地关怀李阿婆。

    (4) 作者毫不重视自己的身份地位。
三.阅读理解二 (10题40分)

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并把答案写在作答卷上。

A组(Q21-Q25)

古往今来,不论中外,富豪何其多,但是,大部分人一旦离世后,很快的,人们就会将他
的名字从脑中剔除出去。只有少数富豪,依然活在人们心中,让世人歌颂、怀念。例如新马
两国众所熟悉的华人慈善家、教育家陈嘉庚、李光前等。其实,比他们更有钱的人不少,为
何他们独为人们称颂呢?

事实上,这些人深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生命原则。把钱用在有价值、有意义的
事情上。与一般把 所 赚 的 钱都 用 在 个 人 享 受,花 天 酒 地,挥 霍 无 度 的 富 豪 完 全
不 同。西方有句俗语说:“钱像人类的粪尿,如果你把它洒开,它会使庄稼得到好处,如果
你把它堆积在一个地方,它会臭气熏天。”这样的比喻实在令人叫绝。

目前被喻为世界上首富的微软公司老板,比尔. 盖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他除了将
财富继续不断地投资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业外,同时也不断地在“花钱”— 捐赠教育事
业研究中心。这位富豪也声言:当自己60岁时,会将所有的财产贡献给社会。

据说,在美国,富豪们成立基金会资助慈善或福利,已经蔚为风气。但我们华人通常却
因抱着肥水不外流的心理,喜欢把财产留给后代或者希望将事业发扬光大,光宗耀祖。可惜
的是,很多时候都是一厢情愿,事与愿违。如果不幸遇到不善理财或不肖子孙,不要说富不
过三代,可能你这里两脚一伸直不久,就把你毕生赚来的财产花个精光,说不定还得惊动法
官来理一理你的 “家务事” 呢!

Q21为什么离世后的富豪有的会被后人长久传颂,有的却很快被遗忘呢?(4分)

Q22 作者选用西方俗语的主要用意是什么?(4分)

Q23据本文所述,西方人和东方人对于财产的处理问题有何不同?(4分)

Q24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今天已是家喻户晓的富豪比尔. 盖茨一旦离世后,将是被人称
颂, 还是遗忘?为什么?(4分)
Q25你赞成将财产留给后代吗?为什么?(4分)

  

B组(Q26-Q30)

电梯翻新工程给像我这样的组屋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方便,实在是功德无量。 可

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以往,因为没有直达家门口的电梯,我每天出门和回家的时候,都得经过六楼共同走

道。在走道上,通常都会遇到几位抱着孙子,拖着孙女的老太太,或是东家长西家短地唠叨

个不停,或是看着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在走道上走了又爬,爬了又走。祖孙共叙天伦之乐趣

,左邻右舍融洽之生活,莫过于此。

也许是生活作息时间相差无几,以前在使用旧电梯时,我几乎天天都会遇到住在楼

上不知哪个单位的马来同胞伊斯迈老伯。伊斯迈老伯性格开朗,嗓门极大,一声“哈罗”,可

能会吓你一跳。他特别喜欢小孩,身上的糖果好像派不完似的,只要我带着小儿子出门,又

刚巧在电梯里遇到伊斯迈老伯,我那爱吃糖的小儿子保证是收获丰富。

自从有了新电梯后,这些过去十多年来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一下子

全没了。因为家门口就有电梯。我每天进出门都不经过六楼了,也差不多有一个月没见到那

几位老太太带着孙儿孙女玩耍了。最为可惜的是,以前几乎天天见面的伊斯迈老伯也
仿佛

从人间蒸发似的,再也没听到他那声若洪钟的“哈罗”了。这些天来,我那个嗜糖如命的小

儿子,就不只一次问我:“那位给我糖吃的马来老公公呢?”我只能苦笑以对。
新电梯的到来,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却也改变了组屋居民的生活方式,原

本就已冷漠的现代生活,变得更加冷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疏离了。英国诗人

约翰∙多恩在一首诗中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虽然我们还不至于变成孤岛,但是那一间

间锁起门来就自成天地的组屋单位,不就是大洋上的一座座孤岛吗?

Q26 组屋翻新前,作者和邻居们相处得怎样?试举两个例子说明。 (4分)

Q27作者的小儿子为什么会问:“那位给我糖吃的马来老公公呢?”(4分)

Q28对组屋居民来说,电梯翻新,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分)

Q29 试解释下列两个短句:(4分)

(a) 仿佛从人间蒸发似的(第四段)

(b)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第五段)

Q30你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促进邻居之间的关系?请说明理由。(4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