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9

 古  六 \

. .


冷 乂

. ' .

换






. .




. ' .


氏



>








/
六黎
单位代 码

户 分类号 阴43
每 /

' 

U 03

3 5

  ;



3 8 - 1






託4 知 



' 

墙 審 级  学

6




叫 1 1 0 1 2 01 8

始
 讀誤

X

/ r


Iv




户V ! 乂 #  遷 3

5  .


: .

^ 

每龄 ( 博 ± 学 位 论 文 藏分 巧







 /  / 




 


、 .


f /

二 二: 巧 扣  V
七 乂

、 '

7 . 

 ;
: '




、 扣乂 等 户





  沪 '
务 義

、 

, :
中 文论 文 题


拱 桥 服 役 吊 杆 的 力 学 性 能 退 化 及 其 索 力 扣 弯

 目 :


— 
 


 识别研究 


、  重 .




英文论文题 n 目 R e s e a r c h o n M e c h a n c a l  P e r fb r m a ce

; i
 ^ 
I


Degradat i o na n d  Te n s i o n  F o r c e I d e n t i f
i c ati o n
 少 义七



 o f Ar c h  B r d 这 eH a n g e r 乂 





t  i i





_ 


" ,
? '
\ L .

.  . '






 7 4 
. '

 袁




. . .


广

 


K 请 人 姓 名 李 晓 章



申 :

 u

" 户 -





- 、


若  作

 指 导 教 师 谢 


、 
K 化 T



. - :

^> ^心
 -

私 式

r 左


? 、
* 




、 -


, ;




桥 梁 与 隧 道 工 程

专 业 名 称
" 、 

批 声 /




、 .

缆 索 耐 久 性 问 题 研 究



兵 *
研 究 方 向 :
- -


; ;

參



 


. 

'
‘ 

所 在 学 阮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乂扣






- 



^


户  







\ ^ 马沪


y 載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 0 年 月


? - ?

1 5 6 又 .

三 



》 *

>




■ ■

 

= ■

 -




二己 二 

V

/訂 



 ,

衣K





心 V六巧











| . -


; : .
, .

叛 " ^ 节


' :



" ‘

, , , 。 —


  * 

  —  L  ‘  ?  —  f  ,  ?
■ ^ ― 

产 一
 r  


拱桥服役 吊 杆 的 力 学 性 能 退化 及 其 索 力 识 别 研 究

论文作者签名 

指 导教师签名 

论文评 阅 人 1 : 陈艾荣 教授 同济大学



评阅人 2 ;  李 小珍 教授 西 南巧 通 大 学

评阅人 3 ;  童根树 教授 渐 江大 学

评阅人 4
= 隐名 1


评阅人 5 :  隐名 1 

评阅人 6 :  隐名 3 

答 辩委 员 会 主 席  童 根 树教 授浙 江 大 学
: 

委员 1 :  郑 建军 教授 浙 江 工业 大 学

委贵 2 : 赵 阳 教授 浙江大 学

委员 3 :
 高 博青 教授 浙江 大 学

委员 4
:  吕 朝锋 教授 浙江大 学

答辩 日 期 : 20 1 5 09. . 1 


Re s e a rc h  o n M e ch an ic a l  P e r fo r m a n c e  D e g r a d a t i o n  a n d

Te n s i o n  F o rc e  I d e n t i f
i c a ti o n  o f  Ar c h B r  i d g eH a n g e r




A 化or ll

ss i n a tu r e / ? 七 約似 乂



S 叩 e rv i s o r ss i

n a tu r e 

R ev i e w e rs :  P ro f A .  i ro n g  C h e n  To n g j i Un i v ers i t y 

P r o f  X i a o z be n L
.  i  S ou t hw e s t  J i a o t on g  U n i v e rs i t y

P r o f  G e n s hu T o n g  Z h e
.  j i an g  Un i v er s i ty 

A n o nym o u s  1


A n o n y m ou s  2  

A n o n ym o u s  3 

Ex am n n g  C o m m
i i i tt e e Cha i r
p ers o n 

P r o f  G en s hu To n g  Z h e
.  j i an g  Un i v e rs i t y 

E x am n n g  C o m m
i i i tte e M emb e r s 

P r o f  U a n u n Z h e n g  Z h e W a n g  U n v er s i t y  o f Te c h n o o g y
. i  
 i  l

P ro f .  Ya n g  Z h a o  Zh e j i an g  Un i v e rs i t y 

P ro f  B o o i n g
-  G a o Zh e j i an g  Un i v ers i t y 

P ro f  C h ao f
. en 泛 Lv  Z h e  i i an g  Un i v er s i t y 

Da te o f o r a l  d e fen c e
 :  S ep .  1 1

20 1 


浙江 大 学 研 究 生 学位论文独创 性声 明

本 人声 明 所呈 交 的 学位论 文 是本人在导 师指 导 下进行 的研 究 工作 及 取得 的



研 究成果 。 除 了 文 中特别加 ^^ ^ 标 注 和 致 谢 的 地 方 外 论 文 中 不 包 含 其 他人 己 经 发
, 

表 或撰 写 过 的研 巧 成果 , 也不 包 含 为获 得浙 江 大 学 或其他教 育机构 的 学 位或证



书而使 用 过 的材料 与 我 同 工 作 的 同 志 对 本 研 究 所 做 的 任 何 贡献均 已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明 确 的说 明 并 表示谢 意 



学 位 论 文作 者 签名 签字 日 期 :
气 月 

学位 论 文 版权使 用 授权 书

本 学 位论 文 作 者 完 全 了 解 浙 江 大 学有权俱 留 并 向 国 家 有 关 部 口 或机构 送

交本 论 文 的 复 印 件 和 磁 盘 ,
允许论文被查 阅 和 借 阅 。 本 人授 权 浙江 大 学 可 ■


学 位 论文 的 全 部 或 部 分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索 和 传 播 , 可 W采用 影 印 、 

印 或扫描 等 复制 手 段保存 、 汇编学位论文 



( 保 密 的 学 位 论文 在 解 密 后 适用 本授权 巧




学 位 论 文 作 者签 名  导 师 签 名



: :




签字 曰 期 庐寺 曰  签字 曰 期一 巧


月 /

采〇

致 


五年化 阴 ,

纸终成 

首先 要衷 公地对我 的 导 师 谢 旭 教 授道 声 感 谢 正是 谢老 师 的 悉 咕 指 导 和 敦




促 , 我 的研究 王作和博 击论文才 得 L 乂 顺 利 进展和 完 成 。 从学谢老 师 五年 , 不 仅深



深被谢 老 师 的 学 术 造诣 所 折 服 , 更 常 常 被谢老 师 事 必 躬 亲 、
W身 作则 、
体恤 学 生

的 点 点 滴 滴所感 动 。
谢 老 师 是 我 今后 为 学 的 榜 样 ,
更是 我 为 人 的 表 率 

感 谢 浙 江 大 学 交 通所 项 贻 强 老 师 、
叶 贵 如老 师 、
徐荣桥老 师 、
蔡 金标 老 师 

张治成老 师 、
孙晓燕老师 、 汪动 丰老 师 、
段 元 锋 老 师 等 对 我 学 业 和 研 究 提供 的 建

议 、
帮 助 和楷导 

感谢力 学 中 记 吕 荣坤老 师 、
张 伟 根老 师 、
商 宏 学 老 师 对我试验工作 的 帮 助 

感谢 申 永咖 、
张鹤 、
孙 良凤 、 王 岗 、
吴 金蠢 、
黄海 燕 、 王炎 、
袁佩 、
吴冬雁 

胡 欣科 、
殷平 、
唐迪站 、 王形 、
陶挪 、
陈斌 、
钟靖如 、
潘燕 宇 、
张 婷停 、
郑祥

隆 、
宋方远 、
刘 捷 等 诸位 同 口 师 兄 弟 、
师 姐妹 的 热 情 帮 助 ,
感 谢五年间相 互 陪伴

学 习 和 工 作 的 办公室 师 兄 弟 姐妹 

感谢郁 巧 巧 、
姚晨 纯 、
陈钩 华 、
李洁 、
杨静 、
陈奕声 、
何科 .
李少 验等篮球

场 上 的 小 伙伴 ,
感 谢 你化 带 来 的 积 极拼搏 的 正 能 量 

感谢博击期 间 室 友 贾 义鹏 、
向 华伟 的相 互关 把 与 帮 助 

感谢 我 的 家人 ,
感 谢 爸爸 、
妈妈 、
姐姐 、
姐夫 , 感 谢你们 在 远 方 的 期 汾 与 守

候 。 尤其要感谢父母 ,
感 谢你 们 全於全 意 的 爱 与 支持 , 感谢你们 在 我 博 击 五 年 间

的 鼓励 与 关 怀 , 我的毎

项 成 果都 凝 聚着 你 们 的 & 血 。 感谢 我 的 未婚妻刘 丽 思 

感 谢你 四 年来 的 关 爱 、
陪伴 与 支持 

感谢浙江大学 ,
从本科 到 博 去 的 9 年 时 光 总 能 感 受 到 母校对学 子 的 关 爱 

感谢 自 己 成就 自 己 

李晚章

20 1 5 年 6 月 于浙江大学


浙 江 大 学 博 女 学 位论文 摘要


摘要

近年 来 ,
巧 国 大部 分 吊 杆拱桥都 在 遭 受 吊 杆 耐 久 性 不足 的 问 题 , 尤 其是 传 统

钢 索 的 镑蚀 与 疲劳 问 题 , 这垄 问 题严 重 威 胁 吊 杆 拱桥 的 服役 安 全 。
由 于 目 前关 于

吊 巧损 伤 的 研 究 不 够 深入 对 吊 杆 剩 余 寿命切 实 可 行 的 评 价理论 与 体 系 賴 未建 立 , 

本文 W 拱桥 吊 杆为 对象 ,
对其錄蚀 高 强铜 丝 的 力 学 性 能 退 化 、
剩 余疲 劳 寿命 的 评

佑 方 法 和 张 力 的 识 别 技术 等 展 开 了 研 究 论文 的 主 要 工作 及研 究 结 论包 括
。 L 乂 下几

个方 面 

1 .
对 拱桥 吊 杆 的 镑蚀 钢 丝 进 行 了 力 学 性 能 试 验研 究 和 数 值 模 拟 分析 。 试验

研究结果显 示 ,
绣蚀 对钢 丝拉伸 强 度 影 响 不 大 ,
对钢 丝 巧 延性 影 响 显 著 ; 钢丝疲

劳 性 能 受 镑蚀 程 度 的 影 响 具 有 先 敏 感 后 迟纯 的 特征 。
数 值模 拟 分析 结 果表 明 , 

蚀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不 仅取决 于 蚀 坑 底 部 的 应 力 集 中 卷 度 还 受 到 应 力 集 中 区 域 的

 ,

影响 

 L乂 座 承 式 漂 浮体 系 拱桥 为 算例 分析 模拟 随机 车 流 作用 下 的 


2 .
中 , 了 吊

疲劳荷载 响 应 。
分析表 明 ,
吊 杆 的 车 辆 疲 劳 前 载 幅 主 要包 括 由 车 辆彼 此 靠 近 的 轮

轴 移 动 时产 生 内力 波动 !


及 各 车 辆 整体通 过桥 梁 引 起 的 巧力幅变 化 化 幅 值高 应
; 

力 叱 的荷载 幅计数 占 总 疲劳荷载 幅 的 90 % 乂


L 上 

3 .
从疲 劳 性 能 S -

N 曲线 、
车 辆 疲 劳 等 效荷 载 幅 、
累积损 伤 S 个方 面 进行 

吊 巧疲 劳 分 析研 究 。 研究表 明 ,
镑蚀 加 速疲劳 损 伤 的 累 积 ; 对 具 有 高 应 力 叱 特征

的 吊 杆疲劳荷 载 而 言 ,
忽 略应 力 比 的 影 响 将严 重 低 佑 车 辆 疲 劳 荷 载 作 用 及 其 造 成

的 累 积损伤 

4 .
考虑 因 镑蚀 引 起 的 吊 巧疲 劳 性 能逐年退化 W 及路面 状 况逐年磨 损 劣 化 引

起 的 渡劳 损 伤动 力 放大效应 ,
建立 了 吊 杆 剩 余寿命 动 的 动 态 分 析评 化 新 方 法 。 

静 态 分析方 法相 化 ,
动 态 分析 方 法 更 符 合 吊 杆 服役 的 实 际 情 况 

5 .
针 对 拱桥 吊 杆边 界 约 束 条件 和 弯 曲 柳 度对 张力 识别 精度 影 响 显 著 的 问 题 

提 出 基于 遗传 算 法和 多 频 率 巧 吊 杆 索 力 识 别 方 法 通 过 对 数 值模 拟 。
吊 杆和 实 际 

杆 张力 的 准确 识别 ,
验证 了 该 索 力 识 别 方 法 的 计 算精 度 与 适用 性 

关键词 : 吊 杆 ; 镑蚀 ; 性 能退化 ; 疲劳 ; 索力 识别




浙江大 学 博 古 学位论文 A B S T RA C T


A B S T RA C T

I n  r e c e n t  y e ar s , mo 巧 of t h e  h a n g e r s  u s e d  i n  d o m e s t i c  ar c h  b r
i d g e s  h av e  b e e n

su fe r
i 打 gf
ro m se v e r e  du r ab i l i t
y
de f
i c ie nc y ,
e s p e c i a l l y  t h e  c o r r o s i o 打  a n d  fat i g u e

d a m a g e  o f  s t e e l  c a b l e  w h c h  h av e  t h r e at e n e d  t h e  s e r v i c e  s a fe t y  o f  c ab l e


su
pp o rt e d

a r c h  br i d g e s .  H o we v e r  due ,
t o  t h e  l ac k  o f  d o m e s t i c  n t e n s i v e  r e s e a r c h  o 打  t h e

 i

pe fo r m a n c e
r  d e ter
i o r a t i o n  o f da m a 
g e d  h ang e r , 
fe a s 化 l eme 化 o ds of  过 s s e s s m e nt  o f  t he

h an g e r  r e s i d u a  s e r v i c e  l l i fe  h a v e  n o t  b e e n  e s t a b l i s h e d  b y  fa r  I n  o r d e r  t o  s t u d .

y
t he

p e r fo r m a n c e  o f  d a m a g e d  a r c h  b r i d g e  h a n g e r  t h i s  h e s ,
t i s  m ai n l
y  fo c u s e s o打  t h re e

e c t s  t h e  m e c h ani c a l
s ub
p e rt i e s  o f  c o rr o d e d  s t e e l  w h e  r e s du a l  s e r v i c e  fe
ro re ,t 

p
: i i l i

a s s e s s m e nt  m e t h o d  o f d a m a h e  h an g e r a t i on  化 c h n i
g e d h a n g e r a nd
ten s i o n  d e nt
t fi c
qu e
     i i 

T h e m a i n  c o nt e n t s  a n d  c o n c u s o n s o f t h i s
 l i    s t ud
y  i nc u d e
l 

L The me c hm i c al
 p r o p e r t y  o f c o r r od e d  s t e e  l  w ir e  u s e d  i n  ar ch  br
i d g e  han g er
i 

s tu d i e dbyex
per
i m e nt a l  化 s t s  a n d  nu m e r
i c a l  s i m u l at i o n  a n a l y s i s  . A c c ord i ng

t :

ot he

he  w k e  i s  no t  s e n s

t ; e s tin
g  i e sul t s ,
t h e  u l t i m at e  t e n s U e  s t r e n g t h  o f  t i ti v e  t o  c o rr o s i o n 

y  i s  s g n i f i c a n t l y  a fe c t e d  b y  c o r r o s i o n  t h e d e t e r i o r a o n  o f  fat i g u e
but  t h e  d u c t i l it i t 
 ;

p e fo r
r m an c e  i s  n o ta b e  at  th e  e a r y  s t ag e  o f c o r ro s i o nl l 
,  b ut 
t h e  fat i g u e  l i fe  d e c r e a s e s

sl o wlyw i t h  f u r t h e r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o f c o r ro s o n  i .  A c c o rd i n g  化  t h e  化 8 山 化  o f nu m e r i c a l 

si m u at i o n  a n a l y s i s


t h e  fa t i g u e  p e r
fo r m a nc e  d e t e r
i o r at i on  o f  c o r r o d e d  w k e  d o e s  n o t

u s t  d e p e n d  o n  t h e  s t r e s s  c o n c e n t r at i o n  r at i o  a t  b o t o m  o f c o rr o s i o n  p i t 
 bu t  a l s o  t h e


j ,

r an

eof  t h e  s t r e s s  C O n c e n t r at
i on ar e a ne ar t he c o r r o s o n p i t i 

2 A ha l f c h  br i d
hr o u g h  ar
ge
i s  ado
p t e d  a s  an  e x a m p l e  t o  a n a y z e  比 e  fa t i g u e


. t l

i c  幻 o w  T h e  e fe c
f i c

p ons eo d e r  t h e  s i mu at e d  r a n d o m  t ra
f  h an
g e r s  un
i es l . t so f  t ra

fa t i
gu e  o n  化 e  h an g e r  a re n a l  fo r c e n u c t u at i o n s  i n d u c e d  b y  t h e  p a s s i n g
 t h e  nt e r i

t h r o u g h  o f  a p p r o ac h n g  wh e e i l s  o r  t h e  wh o l e  v e h i c l e O ver9 0
. %o f  t h e  str e s s  c y c l e s

h a v e  t h e  c h a r ac t e r
i st i c s  o f ow st re s s  am t ud e  a nd h i g h  s t r e s s  r at i o
 l 
p l i  

3 . 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s  o n  h a n g e r  fat i g u e  a r e  c a r r
i e d o ut  o v e r  t h e  fo ll o w i n g  thre e

a s p e c t s  t h e  h an g e r  S

N  c ur v e ,
化 ee qu i v a l e nt  s t r e s s  r an g e  o f  v e h i c l e  o a d  an d  化 e

 l

fa t i
g u e  a c c u m u l a t i v e  d am a g e .  T he  r e s u lt s  s h ow  化a t  化 e  c o r r o s o 打 p r o m o t e s  t h e
i 

e  w i th  hi
ac c u m u l a t i o n  o f h a n g e r  fa t i g u e  d a m a g e  F o r  a  h an
gero
f  s tr e s s  c
yc gh  s e ss


 . l tr

I I 


浙 江 大 学 博 壬 学 位论文 A B S T RA C T


rat i o i g no r

i n g  t h e d i fe r e 打 c e s  i n  s t r e s s  r a t o  m a y  s ub s t a n t a
i i ll
y  u n d e r e s t m at e  t h e

 i

fa t i g u e  d a m a h e  v e hi c l e  l o ad
ge o f  t 

4 A n e w  dy n a m i c  e v ah i at o n  m e th o d  pr o p o s e d  化  p r e di 巧 也e

.   i i s

i e s i d u al  s e r v i c e

l i fe  o f  t h e  h a n
ger
.  T h e  d e g r ad at o n  o f i  fat i g u e
p
e r f b r m a n c e  o f  t he  h an e r  a l o n
g gw
i th

化 e c orr o s i o n  a nd  t h e  d
y n a m i c  m p a c t  e fe c t  o f  v e h
i i c l e  l o a d d u e  化 t he  p av e m e nt

d e t e r i o r a t o 打  a r e  c o n s i d e r e d  i n  t h i s  n e w m e t h o d  C o m p a r e d w i h  t h e 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 t

m e th o d , t
h e  d y n a m i c  e v a l u a t i on  m e t h o d  i s  m o r e  i n  l 打 e  w i i 化 t h e  ac t u a l  s i t u at i o n  o f

h an g e r i n  s e rv i ce 

5  . A g ene ti c  al g o r
i thm -

b as e d  t e n s o n  d e n t f i i i i c at i o n  m e t h o d  i s  pr o o s e d  t

e  d e a l )

w i t h  t h e  s i t u at i o n  i 打  w h i c h  t h e  i d e n t f
i c at i o 打  p re c i s o 打  i i i ss i
gni f
i c ant l y  a fe c t ed  by  the

b o und ar y  c on s t r a i nt  c o n d i t i o n s  a nd  t h e  b e n d i n
gs
ti ff n e s s  of  t he  h an g e r .  T he  pr o p o se d

m e tho di s pe r


fo r m e d  t hr o u g h  num e r i c a l  s i m u at i o n s  a n d  a  f i e d  m e a s u r e m e n t  o f  a n

 l l

ar c h  b r i d
ge
.  The  fe a s i b U i t
y  a nd  a c c u r a c y  o f  化e  p r o p o s e d  m et h o d  ar e  v e r
i fi e d  by  b o t 

t h e  打um e r i c a l  a n a y s l i s  a nd  化e  ie d
f l 1 : est 

K e yw o r d s  H an g e r  C o r r o s :

i on ; D e te i o rat i o n
r ; F a ti
gu e ;  Te n s i o n  i d e nt i f c at i o n

 i

I 


浙江 大 学 博± 学位论文


目 

摘要  

AB S T RA C T  Ill

胃 录  


绪 论  

1 . 1
课 题研 究 背 景 和 意 义  

1 . 2 缆 索 巧 构 造 与 防腐 技术 发展  

1 . 2 . 1
缆 索 的 类 型 W及错 固 体系  

1 . 2 2 .
钢 索 防腐 技术发展  

1 . 3 维 索 构 件 的 力 学 性 能 退 化 及 其 索 力 识 别 研 究 现状  

1 . 3 . 1
缆 索 镑蚀 钢 丝 评 佑及分 级    

1 . 3 2 .
缆 索 锡 蚀 高 强 钢 竺 的 拉伸 力 学 性 能  

1 . 3 . 3 绣蚀 缆 索 的 疲 劳研 究  1 

1 . 3 . 4 绽 索 构件 的 索 力 识别 方 法  20

1 . 4 本文 主 要研 究 内 容  23

2 服 役 吊 杆镑 蚀 钢 遂 力 学 与 疲 劳 化 能 试 验研 究  25

2 . 1
引 言  25

2 2 .
服役 吊 杆 钢 丝 状 况  25

2 2 . . 1 桥 梁基本 情 况  25

2 2 2 . .
钢 丝 镑蚀状况  27

2 3 .
服役 钢 丝 力 学 性 能 试 验  30

2 3 . . 1
静 力 担伸 试验  30

2 . 3 . 2 疲 劳试验  36

2 4 .
模 拟 镑蚀钢 丝 力 学 性 能试 验 与 理论分析  38

2 4 . . 1
模 拟 镑蚀钢 丝 状 况  

2 4 2 . .
模 拟 镑蚀 钢 丝 的 拉伸 性 能 研 究  4 

2 4 3 . .
模 拟 镑 蚀 铜 丝 的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 究  43

2 4 4 . .
微观 蚀 坑 缺 陷 对 疲 劳 寿 命 影 响 的 数 值 模 拟 分 析  49




渐 江 大 学 博i 学位论 文 

2 5 .
本章小 结  54

3 巧 杆 在 随机 车 流作 用 下 的 疲 劳 响 应 分析  57

3 . 1
引 言  57

3 . 2 算例 模型  57

3 . 2 . 1
有 限 元 建模  57

3 . 2 2 .
模 型修正  5 8

3 . 2 3 .
吊 巧 巧 力 影响线  60

3 . 3 基于 蒙 恃卡 洛方 法 的 随机 车 统 模 拟  6 

3 . 3 . 1
疲 劳 车 辆概 率模 型  6 

3 . 3 . 2 车 流 参数 的 随机 抽 样  66

3 . 3 . 3 随化 车流模 拟 程 序 实 现  67

3 . 3 . 4 随机 车 流 程 序 验 证  69

3 . 4 随机 车 流作用 下 的 吊 杆疲 劳 载 箭历 程和载 荷谱  71

3 4 . . 1
疲 劳 巧 载 的 基本概 念  7 

3 4 2 . .
吊 杆 巧 力 载荷 时间历程 -

 7 

3 4 3 . .
吊 杆疲劳 载荷谱  73

3 . 5 本章小 结  79

4 吊 押 的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分析  8 

4 . 1
引 言  8 

4 2 .
疲 劳 寿 命 分析 方 法  8 

4 2 . . 1
疲劳性 能 S -

N 曲 线  8 

4 2 2M iner. .
线性疲劳 损伤累 积法 则  82

4 2 3 . .
疲劳荷载 描述 —

等 效荷 载 橋  83

4 . 3 吊 抒疲劳 S -

N 曲 线  83

4 3 . . 1 缆索 的 疲劳 S -

N 曲 线研 究  83

4 3 2 . .
考虑 应力 比或 平均应力 水平 的 维 索 疲劳 S -

N 曲线  85

4 3 3 . .
缆索 S -

N 曲 线 叱 较分析  87

4 4 .
吊 杆 的 疲 劳 等 效荷 载 幅  9 

V 


浙 江大 学 博 去 学位论 文


4 4 . . 1
考虑应 力 比 的 影响  . . . 9 

4 4 2 S
. .

N 曲 线 斜 率 参数 T
O 的影响  93

4 5 .
吊 杆 的 疲劳损 伤 与 寿命 静 态分析  94

4 . 5 . 1 应力 比 的 影响  94

4 . 5 2 .
不 同 镑蚀 程度 与 服役 年 限 的 吊 巧 疲 劳 损 伤 与 寿命 比 较  

4 6 -
本 章小 结  97

5 吊 杆 剩 余寿命 的 动 态 分析评 佑 方 法  99

5 . 1

引 言  99

5 2 .
疲劳 累 积 损 伤 动 态分析模 型  99

5 3 .
吊 杆疲 劳 性 能 时 变 描 述  1 0 

5 . 4 吊 杆疲 劳 棘 载 时 变 描 述  1 06

5 4 . . 1 车 桥賴合振 动 分析 方 法  . 1 07

5 . 4 2 .
疲劳损 伤动 力 放 大 系 数  1 1 

5 . 4 3 .
考 虑 路 面 条件 退 化 的 疲 劳 荷 载 损 伤 放 大 系 数 动 态 描 述  1 1 

5 . 5 吊 杆剩 余疲 劳 寿命 的 动 态分析  1 20

5 6 .
本章小结  1 22

6 基于遗传 算 法 和 # 阶 频 李 巧 吊 杆张力 识别研 究  . 1 25



6 . 1
引 言  1 25

6 2 .
索 力 测量 的 实用 公式方法  1 25

6 2 . . 1 拟 合公 式 法 的 基 本 原 理  1 25

6 2 2 . .
近似 振 型 法 的 基本 原 理  1 29

6 2 3 . .
频 率 公 式 法 的 局 限 性 讨论  1 3 

6 3 .
基 于 遗传 算 法 和 多 阶 频 李 的 索 力 识 别 方 法  1 32

6 3 . . 1 计算模型  1 32

6 3 2. .
基 于 遗传 算 法 的 特 征 值 逆 问 题 求 解  1 35

6 4 .
张力 巧别 方 法 的 数值验证  1 39

6 4 . . 1 A 型 吊 杆 数值验证  1 39

6 4 2. . A 型 吊 巧 二 参数 识 别 数 值 验 证  1 43

V I 


浙 江 大 学 博 古 学 化论 文 目 


6 4 3
. . B 型 吊 杆数值验 证  1 46

6 5 .
频 率 测 试误 差 的 敏 感 性 分析  1 50

6 6 .
张力 识别 方 法 实测 验化  1 

6 6 . . 1 实测 吊 杆 四 参数 识别  1 52

6 6 2
. .
实测 吊 杆 二 参数 识别  1 56

6 7 .
本章小 结  1 58

7 结论与 展望  1 6 

7 . 1 主 要 结论  1 6 

7 2 .
展 望    1 62

参考 文 献  1 63

作 者 简 历 及 在 学 期 间 所 取得 的 科研 成 果  1 77

V I I I


浙 江 大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绪论


1 绪 论

1 . 1 课题研 究 背 景 和 意 义

随着 国 家经 济 的 繁荣发展 ,
交 通 基础 设 施 建设 得 乂
レ 迅速发展 。
桥 梁作 为 我 国

地 区 交 通运 输 往 来 的 重 要 枢 纽 保 证 其 服役 安 全性 ,

使用 可 靠 性 和 维 我 经 济 性不

仅关 乎 桥 梁 使用 者 的 人 身 财 产 安 全 ,
也 关 乎 国 民 经 济建设 的 健 康 可 持 续 发展 

随着 高 强度钢 丝 的 出 现 乂

及 防腐 技术 的 改进 , 缆索承重体系 臣 成 为 大跨度

挤梁 的 主 要 结 构形 式 ,
缆 索 不 但提 高 了 中 下 承 式 吊 杆 拱桥 、
斜 拉 桥 义及 悬 索 桥 的

 レ

跨度 能 力 ,
同 时增 加 了 桥梁的设汁 自 由度 出 , 现了 一

批跨度 大 、
结构轻 巧简 洁 的 桥

梁 。 但是 , 缆 索 耐 久 性 不 足 的 弊 端也 在 随后 凡 十 年 的 服役 过程 中 逐渐 凸 显 。
很多

悬 索 轿 的 钢 索 在使用 1 0 余 年后 就 出 现镑蚀 而 钟拉 桥 的 拉 索 损 坏 更 为 严 重 不 少

 ; ,

斜拉 索 巧 使用 寿命 不 足 1 0 年 。 如法国 Ta n c ar v i l l e 悬 索桥 ,
通车 3 0 年后 由 于 两根

主 幾严 重镑蚀 年添加 根主缆 委 瑞拉 M ar a c a 斜 拉娇桥建成






, 1 990 2 ;
i bo

年后 即 因为 拉 索 错 具 端严 重 镑蚀换 过 次索 耗资 万美元 换索施工工




1 6 ,
5 000 ,

期长达 2 年 德 国 汉堡 的 ;
Koh l b r an d E s t u a r y 娇建 成 后 ; 年 就 因 拉 索 镑 蚀 严 重 全 部

更换 了 新索 ,
耗资 600 0 万美元 ,
力 原 始造价 的 四 倍 。 此外 , 英 国 Wy e 桥 和 美 国

的 Pa s c o -

K e rm e w i ck 桥 同 样 因 拉 索 镑蚀 进行 了 加 固 和换 索施工 

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 中 期 开 始 修建 现 代 意 叉 的 t 索 承 重 体 系 桥 梁 经 过 近

 。

40 年 的 发展 ,
我 国 缆 索 桥 梁 设 计 理论和 施 工 工 芭 日 臻完善与 成 熟 ,
缆索 己 实现

了 成 品 化生产 ,
并 在桥 梁 建设 中 光其是 在 钢 管 混 凝上 拱娇 中 广 泛使用 。 我国 吊 

拱桥 的 建设取得 了 巨 大的成就 , 但 我们 也 在 重 蹈 国 外 缆 索桥梁发展之覆 撤 , 正在



面临严 峻的 吊 杆服役 耐 久 性 问 题 

纵观 国 内 吊 抒 拱桥 的 服役历 史 很 多 桥 梁 由 于 在设 计 之初 未 充 分考 虑 安 全性

 ,

与 耐久性 , 或 是 受 技术 、
经济原 因 的 制 约 ,
在 运 营 与 养护 过程 中 付 出 了 惨重 的经

济代 价
口 ]


有 时甚 至发 生严 重 的 工程事 故 ,
造成 恶 劣 的 化会 影 响 。 如 1 99 9 年 

月 4 日 , 运营仅 3 年 的 重 庆 市 秦 江 县 彩 虹 桥 吊 杆错 固 失 效 导 致 桥 梁 损 毁 造成

40 人死 亡 ,
1 4 人受伤 ,
直接 经 济损 失 600 多 万元 。
同年 ,
运营仅 5 年 的 广 东佛


陈 大桥 因 《 巧 巧 预应 力 筋 发 生镑 断 , 而 被迫 关 闭 交 通进行更换 , 给当 地的经济




浙近大 学博壬 学 位论文 绪论





及交通 带 来 了 很大的 影响 。 200 1
年 1 1
月 7 日 ,
运营 1 0 年的宜宾南 口 大桥 两


端的短 吊 杆 先 后 断 裂 导 致桥 面 部 分巧塌 , 两辆 汽 车 坠入江 中 , 导致

艘小 船被 毁 

造成 3 人死亡 3 人受伤 。 2 003 年 ,


对运营 4 年的乐 山 市 沙 湾 大 渡 河 大桥检测 

发现 吊 杆 PE 套管 普 遍老 化 变形 , 部 分护套 内 己 有积水 ,
钢 绞 线 镑 蚀 普 遍严 重 


最 大断 面 损 失达 3 0 %W 上 最终对全桥 ,
吊 杆与 系 杆进 行 了 更换 。
最近几年 ,


相 继 有 S 座拱桥 因 吊 杆 问 题发 生 工程事 故 。 20 1 1
年 4 月 1 2 曰 位于新疆 己 音郭榜

蒙古 自 治 州 首府库 尔 勒 市郊 孔雀 河大桥主跨第 二 根 吊 杆 断 裂 引 起桥 面 局 部 跨塌 

造成 西 北 交 通 要 道 3 1 4 国 道 化 近雍疾 ( 图 1 . 1  ( a )  ) 。 20 1 1 年 7 月 1 4 日 福建

武 夷 山 公馆 大 桥 因 镑 蚀 吊 杆 突 发 断 裂 致 大桥 北 段巧 塌 ,
造成 I 人死亡 , 22 人受

伤 ( 图 1 . 1 ( b )  ) 。 20 1 2 年 1 2 月 1 0 日 ,
攀枝花 市 保果金 沙 江 大 娇 一

根 吊 杆下

错 失效 ,
导 致桥 面 呈 现 V 字形 墙 陷 , 附近 1 0 万人 出 行受 影 响 ( 图 1 . 1  ( C ) ) 

續敝 巧 V


似 孔 雀 河 大桥

炸 )
公馆 大 桥




浙 江大 学 博击 学位论文






便果大桥

图 1 . 1
近年 拱桥 吊 杆灾害事故

u w
从 缆 索 桥 梁 病 害 分布 调 查 情 况 来 看 缆索是 现病 害 最严 重 的 构件 


, 出 。


劳 与 镑蚀是 引 起维 索性 能退化 的 最主要原 因 。 这是 由 于纽成 缆 索 的 高 强钢 丝是

种镑蚀敏 感材料 缆 索 通 常 布 置在桥梁 外部 在使用 过程 中 防 护 措施 不 当






, , ,

防 护 层老化 、
防 护 工 芭 失 效 均 会使 钢 丝 暴 露 于 外 部 环 境 , 雨水 的 长 期 侵蚀 极 易 造

成缆 索 镑蚀损 伤 进 而 导 致性 能 退 化 与 此同 时 高 强 钢 丝 逐是 种 疲劳 敏感材


, ,

料 , 风雨等 自 然 动 力 作用 与 车辆疲劳荷载 将 导 致缆 索 疲劳 损 伤 累 积 。
随 着 服役年

限增 加 ,
缆 索 往往 因 镑蚀 与 疲 劳 的 稱合损 伤造成 耐 久性 下 降 ,
难 W 满 足 继 续 便用

要求 

作为 维索桥梁 最关键的构件 绽索 旦 出 现耐 久性 问 题 则 会牵 发而动




一 一

中 , ,

全身 —

危及 整个结构 的 使用 安全 。
所 K 当 缆 索 出 现耐久性损 伤 问 题 时 , 根据绝

索 病 害损伤程度评 估其剩 余 服役 性 能 是

项极有 意 又 的工作 。 然而 , 不 论是 国 

还是 国 外 ,
关 于损 伤维 索 的 剰 余性 能研 究 尚 不 充分 , 目 前对损 伤 缆 索 的 失效判 据

簡无明确 统 的 规 范标 准 对 缆 索 是 否 需 要 拆 换或 者修 复 的 判 定 主 要 取决 于 技术


人 员 的 主 观 判 断 判 断 结 果 的 合理 性 将受 到 技 术 人 员 的 个人经 验 和技术水 平 限 制



具有 较大 的 随 意 性 与 盲 目 性 。 W 吊 杆拱桥 为 例 ,
由 于 近年 因 吊 杆 失 效 引 起 拱挤巧

塌 的 事故造成 了 极其 恶 劣 的 社会 影 响 ,
吊 杆 病 害 常 常 使 拱桥 的 管 理养 护 者 感 到 草

木 兵 实际上 于 过分担 瓜 杆失效导 致拱桥跨塌 很多 拱巧 旦发现 吊 杆




皆 。 ,
由 吊 ,

病害 便 吊 杆 远 未 达 到 使用 寿 命 极 限 也 会被 更 换 逐有 相 当 部 分拱桥 采用



即 。 ,

更为 保守 的策略 —

定 期 更换 吊 杆 。
频 繁 夏 换 吊 杆 导 致桥 梁 维 护 成 本增 加 , 还容




浙 江 大 学 博 去 学 位论 文 潘论


易 对拱桥 的 整体结 构 化 能 产 生 不 利 影 响 , 同 时 更换 吊 杆期 间 封 闭 施工又给桥梁 的



使用 者 带 来 诸 多 不 便 

息 的 来说 , 我 国 拱桥 吊 巧 耐 久性 问 题 普 遍存 在 , 而 应 对经验却 非 常 匿乏 , 

此 系 统研 究 吊 杆 的 耐久化 问 题 特别 是研 究 服役期
, 内 的 吊 杆镑 蚀 引 起 力 学 性 能 和

疲劳性 能退化 1


及疲 劳 损 伤 累 积 规律 ,
发展服役 吊 杆剩 余性 能评化理论方 法 ,


保撮伤 吊 杆服役 安全和 频危 缆 索 及 时 更换 ,


最 大 限度利 用 吊 杆的能力 ,
对我 国在

役 吊 杆拱桥在全寿命 期 巧 的 经 济性和 安全性 具 有 重 要 的 科 学 意 义 和 工程 意 义 



1 . 2 缆 索 的 构 造 与 防 腐 技术发 展

最 早 的 缆 索 采用 铁链 、
铁连巧 制 造 。
二 战 结 束 后 世 界 各 地 开 始 大 规 模 现代 缆

索 桥 梁 的 建巧 , 至 今 己 有 六 十 多 年 的 发 展历 程 。 现代 缆 索 主 要 由 索 体 、
错 固 体著 

和 防 护 体 系 王 部 分构 成 。
索体主 要承 受 拉力 ; 错 固 体系 通 过 与 桥 梁其他构件连接

牢 靠 来保 证体 系 巧力 传递 ; 防 护体系 是 维 索 的 辅助 构件 ,
通 过 隔 绝 索体与 外界直

接接触 ,
避 免 在 绳 索 安 装 和 服役 过程 中 的 机械 损 伤 !


及环境腐 蚀损 伤 

1 . 2 . 1 缆 索 的 类 型 W 及错 固 体系

( 1 ) 索体

目 前 索 体主 要分 为 螺旋钢 绞 线 索 、
封 闭 式拉索 、
( 半 ) 平行钢 丝 索 和 ( 半 


平行钢 绞 线 索 几 种 类 型 如图 所示 其 后 两 种 为 我 国 维 索 普 遍采用 的 形



, 1 . 2 。

I(

) 螺 旋 钢 绞 线 崇 的 封 闭 式 拉 索




戀 (




浙 江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 文 绪论


棘 疆 H D 巧  觀 错 雖 锅 撫  ̄ '




 G 巧 .
2 巧 氣 巧 沒職 沒 巧 枯 持 沒 应 丸 巧


, 




0 

半 平 行 巧 竺 索
?



d)
■ D

半平行钢 绞 线 索






: 


图 1 . 2 维 索 索 体形 式 示 意 

( 2 ) 错固体系

目 前错 固 体系 主 要 有 热铸错 、
冷铸错 、
缴头错 、
夹 片 错 几 种 基本 形 式 ,
前H

者 主 要用 于错 固 钢竺维索 ,
夹 片 错则 用 于错 固 钢 绞线 缆 索 

热铸销 是 20 世纪 60 年代 W 前 的 主 要 错 固 形 式 钢 索 端部 深 入 模形 钢 护 筒 , 

分散 开 ,
将 等 低溶 点 的 轉铜 合金加 热 后 灌 入 护 筒 ,
冷瀑后 与 分散 的钢 索形成




模形 塞 L X 达 到 错 固 作用 。
由 于 热键错 工 艺 要 求 兔 注 温 度超过 400 C ,
对钢 丝 力 学

性 能 有不利 影 响 ,
现 己不 再 使用 

冷铸 韶 于 20 世 纪^ 八十 年代 开 始使用
: : ,
其 构 造形 式 与 热 铸 错 相 同 , 不同在

于 冷铸 锦 采 用 常 温 即 可 淀 筑 的 环 氧树 脂 与 铁 珠 的 混 合 物 作 为 灌 错 材 料 

徵头 错 在 错 板上 留 有钢 丝 孔 ,
钢 竺 穿 过后 进行敬 头 加 工 ,
索体 由钢竺教头与

错 板 间 的 直 接 机械 咬 合进 行 错 固 

冷键 撤 头 錯 是 冷铸 错 和 敬 头 错 的 组 合 ,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后 开 始采 用 , 是 

前成 品 化 生 产 的 平行 钢 丝 索 主 要 采用 的 错 固 体 系 , 图 1 . 3 为 冷铸 壞 头 错 成 品 索 的

构造 图与 示意 图 。 冷铸 壞 头错 具 有优 越 的 抗 疲 劳 性 能 ,
因此 ,
国 外 又 称 为 H Am

 i


" "


为 曲班 Amp l i t ude ( 高应力 幅 ) 的缩写 




浙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 文 绪论


議 闕》 ?  m m t t s  S i l t

讓 定 義 # 飞 。 !

I  

隨7 > T r \

顿 



^ "

1 /



 接 t i  I 妈 赢 i ]

勺 P \


p _


I起讀 i n X

4 1 1 1
J \麵 \?

支i  嚷if



a) 构造图

似 示意 

图 1 . 3 冷键徵头错成 品 索

1 . 2 2 .
钢 索 防 腐 技 术 发 展

自 绳 索 应 用 于桥梁 W 来 钢 索 的 防腐

工艺 伴 随 缆 索 体系 的 发展也着 的 不断改

进 ,
缆 索 的 防腐 是保 证 缆 索 桥 梁 正 常 使用 的 关键 因 素 。 目 前 防 护 体 系 通 过涂 层 

包缠 .
填 充 和 护 套 等 多 种 措 施 实 现对 索 体 的 保 护 

早期 缆 索 曾 采 用 油 漆进行 涂 抹 防 护 ,
但 油 漆 防 护 失效很快 ,
需要长期反复维

护 。 之后 ,
索 体防腐 采用 内 部 填充 亚麻 油 和 红 丹 ,
并 义
L 红丹和邻笨二 甲 酸醋树脂

为 基层 , 这 样 的 索 体 防 护 易 使水 汽侵 入 而 使 钢 丝 普 遍镑 蚀 ,
钢 丝 常 因 绣蚀疲 劳 而

W W
断裂 。 20 世纪 70

80 年代 ,
索 体防护 一

开 始 采 用 涂 抹 巧 青 缠包 玻 璃 丝 布 加



王 层 环 氧树 脂玻璃 丝布 ,
工艺 非 常繁复
t i

, 后 来在钢 、
铅或 PE 套管 内 平行钢 丝

间 压注水泥浆 防腐 工艺 。
由 于担於 锻巧 氯脆 问 题 ,
钢 丝往往不 进行 锻巧 处理 。 

多 座 实桥 案 例 表 明 , 水 泥 浆 不 仅没 有 防 腐 作 用 反 而 促 进钢 丝 的 镑蚀 疲 劳 和磨 损 疲



劳损坏

。 20 世纪 90 年代 乂
L 后 ,
逐渐形 成 了 由 内 向 外依 次 由 银待 层 ( 环 氧树脂




巧 江 大 学 博 ± 学 位论 文 绪论


过塑层 ) 、
増 强 贫维 聚醋 带 缠绕层 、
防腐 油 脂层 、
双层 热挤 PE 套管 《 重 据 施 组

成 的 防 护 体系 。 这也是 目 前成 品 索 普 遍 采 用 的 防 护 体系 ,
其实际 防护 性能 究 竟如

何 ,
将在 之后 数 十 年 的 服役 过程 中 被控验 

1 . 3 t 索 构 件 的 力 学 性 能 退 化 及 其 索 力 识 别 研 究 现 状

拱桥 吊 杆是 一

种 缆 索 构 件 对拱桥 ,
吊 杆 进行研 究 可 借 鉴其他 桥 梁 缆 索 构 件 的

相 关研究成 果 , L义 下 分几 个方 面 阐 述 其研 究 现状 

1 . 3 . 1  缆 索 锡 蚀 钢 丝 评 佑及 分 级

尽管 目 前 无 损 检测 手 段 多 种 多 样 但是 对绽 索 镑蚀钢 丝 的 无 损 检 测 受 到 各种

 ,

条件 限 制 钢 丝镑蚀栓测 人工 枪为 主 人工 检就是 通过 肉 暇或 手 摸 的
3]






レ 目 。 目

手 段寻找 缆 索 缺陷 ,
并依据检测 人 员 的 经 验 ,
按 钢 丝 外 观形 貌判 断 镑 蚀 程 度 


表 1 . 1 H o pw o od 的 钢 丝 分 级 标 佑 ]
 

等 级 形 貌 描 述

st a
ge  1 钢 丝 具 有 金属 光 泽 , 局 部 表面 化 现轉粉

st a
ge
2 钢 丝表 面覆 满 白 色待粉 , 无 铁镑

Sta
ge s 钢 丝表面 的 白 仓待粉 申 出 现铁镑

st a
ge
4 钢 丝表 面布 满 铁镑 ,
辞粉消 失 , 出 现 凹 凸 和 蚀巧


表 S a 的 钢 丝 分 级标 准
1 

1 . 2 l as

等 缴 形 貌 描 述 评 分

无 镑  无 明 显 镑 蚀 0

变 色 无 明 显 镑 蚀 , 但 表 面 颜 色 变 化 

微 镑 少 于 一

半的表面 出 现镑蚀 且 可 擦 除 , 无 蚀 坑 2

中 绣 多 于 半的表面 出 现镑蚀 且 可 擦 除 无 蚀 坑 4

, 

鞋 微 蚀 坑 最 大 蚀 坑 深 度 小 于 0 5 . mm 

中 等 蚀 坑 蚀 坑 深 度 在 0 5

1 . 0m m 之 间 1 

严 重 蚀 坑 最 大 蚀 坑 深 度 大 于 1 . 0m m 3 2

不 少 学 者 对 缠 索 镑 蚀 钢 丝 状 态 进 行研 究 ,
并给 出 了 镑蚀钢 丝 分析 标准 




浙 江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 文 绪论


H o pw o o d 最 早 提 出 镑 蚀 钢 丝 分 级概 念 ,
并 依 据 外 观形 貌 将 镑 蚀 程 度 分 为 四 个 等

级W , 如表 1 . 1 。 之后 , S a as l
通 过试 验 分别 对 预 应 力 钢 绞 线 、
钢筋 乂
L 及锻辞钢 管


的 绣蚀程度进行 更细 致 的 区 间划分 如表

了 , 1 . 2 

表 1 . 3 徐俊 的 钢 竺 分 级 标 准

等 级 形 貌 描 述 损 伤 演 化 阶 段


钢 丝 完好无镑 ,
表 面 泛 着 金属 光 泽 钢 丝 完 好

I I
表面 出 现 白 色 粮末 ,
钢 丝 基 质 无 绣 蚀 锻 特 层 锡 蚀

锻轉 耗尽 ,
基质 绣蚀 出 现黄 仓 班 点 , 


I I I

钢 丝 刷 等 方 法 表 面 清 洗 后 无 可 见 镑 蚀 痕 迹 钢 丝 均 勾 镑 蚀

I V 表 面 出 现黄色 斑 点 ,
却 无法用钢 丝刷 清除

黄色镑斑点 颜仓 变深 , 数量增 《 , 部 分镑




斑连 片 , 除绣后 出 现可 见没坑等


钢 丝 孔蚀 

V I
镑 斑成 片 出 现 ,
镑涨 , 表明 出 现明 显的 阻坑


钢 丝腐蚀疲劳 

严 重腐蚀 , 除绣 前 可发现 明 显 的 截 面 报 失 

V I I
 应力腐蚀


除镑 后 钢 丝 截 面 呈 不 规则 状

V I I ]
 钢 丝 断裂或 者 接近断裂

表 高 欣 的 钢 丝报 伤 演 化模型
n 

1 . 4

损 伤 对 应 徐俊 的


形 貌描 述


阶 段 损 伤 阶 段

防护 包括 巧 杆 防 护 措 施 失 效和锻轉层 失效 两 个 阶 段 。 钢 丝 截 面钢 丝 完 好 

失 效 损 伤 程 度 很 小 ,
截 面 强 度 几 乎不 会 发 生 折减  镶 待 层 镑 蚀

 。

均匀 钢 丝表面 无蚀坑 ,
表征钢 丝 截 面 强度损 伤 的 主 要 物 理量是


钢 给 均 匀 镑蚀






腐 蚀 钢 丝 截 面 积 的 折 减 或 均 匀 腐 蚀 的 深 度 。 

巧 丝 集 合形 状 及 表 面 粗 後度 发 生 改 变 , 从 而 导 致 局 部 发 生 钢 竺 孔 蚀 

应力集 中 现象 , 引 起钢 丝 力 学 性 能 与 截 面 积 的 降低 。
表征 钢 丝腐 蚀疲劳 

扩展


钢 丝 强度损 伤程度 的 主 要 物 理量是 等 效裂紋 ( 蚀坑 ) 深度 应 力 腐 化
。 




浙江 大 学 博± 学位论文 


国 内方面 ,
徐俊根 据 重 庆 市 石 口 大 桥 拉 索 病 害 检 测 情 况 ,
将钢 丝镑蚀 程度分



这六个阶段与
7^

为 八个 等 级 他 将 钢 丝 损 伤 滨 化 过程 分 为 个 阶段

随后 

t t

。 , 6 ,

八个绣蚀 等 级 的 对 应 关 系 如 表 1 . 3 。
高 欣 将徐俊 对镑蚀 钢 丝 损 伤 演 化 划 分 的 6 



阶段综 合為 3 个 阶段

, 如表 1 . 4 。 潘麗 宇 提 出 了 考 虑 镑蚀钢 丝 延性 折减 的 分 级


si

标准 如表

, 1 . 5 

表 1 . 5 潘縣 宇 的 镑蚀钢 丝 的 拉伸 性 能

等 级 钢 丝 形 貌 延 性 折 减 系 数 ( % 

I  钢 丝 具 有 金 属 光 泽或 表 面 出 现 少 量 白 龟 巧 秘 1 00

II  钢 丝 表 面局 部 出 现铁镑 , 无 蚀 坑  9 5

m 钢 丝 表 面 布 满 铁 镑 ,
有浅蚀坑 , 最 大 深度小 于 0 2mm
. 80

I V 蚀 坑 最 大 巧 度 介 于 0 2 0 5mm



宽度 与 深度 比 大 于 4 6 0

V蚀 巧 最 大 深 度 介 于 0 2 .

0 5 . mm ,
宽 度 与 巧度 比 小 于 4 5 0

VI 蚀 坑 最 大 深 度 大 于 0 5 .

1 . 0m m ,
宽度 与 深度 比 大 于 4 30

Vn 蚀 坑 最 大 深 度 大 于 0 5 .

1 . 0m m , 宽 度 与 深度 比 小 于 4 0

1 . 3 2

缆 索 镑 蚀 高 强 钢 丝 的 拉 伸 力 学 性 能

随着 镑蚀 病 害 在 缆 索 检 测 中 不断 出 现 缆 索 的 绣蚀钢 丝 的 力 学 性 能 退 化 问 题
, 

受 到 越来越 多 桥 梁 工作 者 的 关 注 。
美 、 日 学 者从上世纪 90 年代 前 后 便开 始 了 


w W
缆 索 镑蚀 特征及 其 镑蚀 钢 丝 的 力 学 性 能 破 巧机 理 的 研 究 近 年 也有





1 0 ,

不 少 国 内 学 者 结 合工程 实 例 对镑 蚀 钢 丝 的 力 学 性 能 进 行 系 列 试 验研 究 和 理


, 了

化 化 巧 化巧
论分析
’ ’



国 外 学 者往 往 借 助 室 内 加 速绣蚀 手 段获 取诱蚀钢 丝 , 然 后 利 用 静 力 拉伸 试 验


ps PW PS
进 行 镑蚀 钢 丝 的 力 学 性 能 研 究 美 国 学者 B art o n M ay b a ur B et 等学


i j

。 、 l 、 ti

者均 L 乂 由 酸试 验机 雾加 速镑 蚀 的 悬 索 桥 主 缆 钢 丝 为 对 象 进行研 究 。 B art
on 通过对

镑 蚀 铜 丝 的 拉伸 试 验 研 究 , 评价 了 高 强钢 丝在全面镑蚀状 态 下 的 材料特性 , 认为

钢 丝 的 延伸 率 受 绣蚀 影 响 显 著 针 对锻摔 钢 丝 的 氨脆

通过测 量 除

; 问 题 , B art
on 

去 银侍 层 前 后 的 镑蚀 和 无 镑蚀 钢 丝 的 氨 浓 度 含 量 发 现镑蚀锻 侍 钢 丝 的 氯 浓 度 确

 ,




浙江大 学 博壬 学位论 文 



实 要 比 非 锻辞 钢 丝 要 高 M a yr b a u 通 过对悬 索 挤 中 严 重 镑蚀钢 丝 的 拉伸 试 验


。 rl

研究 , 发 现镑 蚀 钢 丝 强 度 、
延性均 显 著 下 降 ; 通 过对 比 分析 酸 雾加 速镑蚀钢 丝 与

缆 索 原 位镑 蚀铜 丝 的 断 口 形 貌 指 出 两 者 受 力 方 式 略有 差 异
, , 加速镑蚀钢 竺 的 拉



伸 试 验 强 度 结 果偏 保 守

。 此外 , M ay b a u r l 还对镑蚀 对铜 丝 的 影 响 进行 了 定性



定量分析

与 并 通 过 拉 伸 试 验 发 现 镑 蚀 划 分 等 级相 同 的 钢 丝 强度差 异 显 著

, 

B e扣 通 过对镑 蚀態特 及 非 银待钢 丝 的 拉伸 试 验研 究 W 及对损 伤钢 丝 的 有 限 元 模



型拉伸 受 力 分析 ,
指 出 影 响 钢 丝 延性 的 决定性 因 素是 镑蚀 引 起 的 表 面 不 规则 ; 

过惰 性 气 体 电 导 法 对 除 去 锻 特 层 前 后 的 镑 蚀 和 无 铸蚀钢 丝 的 氨 含量 进行 测 定 ,



25]
现 氨 浓度 并 不 足 W 引 起钢 丝胞 断 [



曰 本学者 S u z u m ur a 和 N ak am ur a 等 则 W 湿 纱 布 包 裹 悬 索 桥 主 缆 钢 丝 的 方 法

获 取镑 蚀 钢 丝 。
他 们 通 过在 不 同 镑 蚀 环 境 下 对 敏辞 钢 丝 进行 加 速镑蚀试验 , 验证

钢 丝 镑蚀程 度 差 异
28]
通 过对镑 蚀 钢 丝 的 拉伸 试 验研 究
27

实际缆索 发现



了 ;

镑蚀钢 丝 极 限 强度 不 随 绣蚀 程度谱 加 而 降低 ,
但 钢 竺 延伸 率 显 著 下 降 ,
并推 测 镑


P9
蚀 引 起钢 丝 表 面 不 均 匀 是 造成 钢 塗 延性 下 降 的 原 困

; 此外 , 他 们 通 过检 测 镑

蚀钢 丝 的 氨扩散聚积 量 ,
并 结 合 实 桥钢 丝 在 扫 描 电 子 显 微镜 ( S EM ) 下巧断 口 

貌 , 认 为 渗 入钢 丝 内部 的 氨 尚 未达到 能 够 引 起脆 断 的 临 界浓度 值 ,
并措 出 钢 丝 断

PW
裂是镑蚀 、
应 力 循 环 与 氮 扩 散聚积 等 多 方 面 共 同 作 用 的 结 果 

国 内 学 者 则 主 要 针 对 斜 柱 索 原 位 绣 蚀钢 丝 进行研 究 。
徐俊通过对 石 口 大桥 旧

索 中 镑蚀钢 丝 的 断 口 恃征 分 析 ,
确 定钢 丝 的 不 同 失 效模 式 ; 通 过 担 伸 试 验研 究 总

结 了 钢 丝 力 学 性 能 随 镑蚀 程 度 变 化 的 规 律 认 为 镑蚀钢 丝 力 学 性 能 ,
由 表 面 蚀 坑形


口2
状 或 裂纹 深度
( 义 及净截 面积 决定 1

。 兰 成 明 通 过对 国 巧 某 斜 拉桥 旧 索 的 镑蚀

钢 丝 与 未 绣蚀 钢 丝 的 拉伸 结 果 化 较 认 为 镑 蚀钢 丝 材 料 的 物 理 化 学 持性 并 未 发 生

 ,

变化 , 其 强 度和 弹 性模 量基本不 变 , 强度 降低 主 要 是 截 面 积 减 小 造成 , 而极限应

PS
变 的 降低 主 要 是 由 于 点 蚀 导 致局 部 应 力 集 中 和 材 料硬 化 造 成



经 过二 十 余年 的 研 究 ,
对镑蚀 商 强 钢 丝 的 拉伸 性 能 己 取得 了 许多 共识 。 如镑

蚀 对钢 丝 的 弹 性 模 量和 屈 服 强 度 影 响 不 显 著 承载 力 下 降 主 要 是 ; 由 于钢 遂 有 效 截

面积损 失 ; 镑蚀会 引 起钢 丝 的 延性 降低 , 蚀坑 引 起 的 钢 丝截 面 不 均 匀是 导 致延性



下降的主因 ,
因 此 评 价 镑 蚀 钢 丝 蚀 坑形 状 及 分布 是 预 测 损 伤 缆 索 承载 能 力 的 基础 

1 


浙 江 大 学 博 古 学 位论 文 绪论


1 . 33 镑蚀 缆 索 的 疲 劳 研 究

关 于 绣蚀 缆 索 的 疲 劳 研 究 主 要 从誘 蚀 损 伤 樂 索 疲 劳 性 能 包 括 镑蚀 钢 丝 疲 劳

 (

性能 ) 、 车辆疲劳 疲劳荷载 W 及 剩 余疲劳 寿命评 佑 H 个方 面 进行 阐 述 



1 . 3 3 . . 1
镑蚀损 伤 缆 索 的 疲 劳 性 能研 究

关 于 缆 索 疲 劳 性 能 的 研 究 要 早 于 对镑蚀 问 题 的 研 究 伴 随 绽 索 镑蚀 问 题 的 , 

现 ,
陆 续有学者开展 了 对缆 索 镑蚀钢 丝 的 疲劳 性 能研 究 。 乂
L 下 分别 就 无 镑蚀 1 索

的 疲 劳 性 能 和镑蚀损 伤 雞 索 的 疲 劳 性 能 研 究 进行 阐 述 

( 1 ) 无损 伤缆 索 及 寓 强钢 丝 的 疲 劳 性 能 研 究

从缆 索 使用 历 史来看 , 错 固 区域被认为 是 缆 索 最 容易 发 生疲 劳 失效 的 位置 

PS
但这 认 识 也 可 能 与 绽 索 检测 错 固 区 域 的 失 效 最 容 易 被观 测 到 有 关 随着



冷铸 攘 头 错 巧 广 泛使用 ,
错固 区域 巧疲劳 性 能 显 著 改善 。 而 缆 索 内 离 强钢 丝 由 于

截 面尺寸小 、
所受荷 载 大 , 且 随着 长 度 谱 加 出 现裂纹初 缺 陷 巧概 率 较 高 ,
因 而铜

竺 可 能 更 易 发 生 疲劳破坏 问 题 

美 、 曰 学 者 较 早 对 缆 索 进行 了 疲 劳 试 验研 究 。
美 国德克 萨斯大 学 P au l s o n 

人 ,
对不 罔 厂 家 生产 的 700 余 根钢 绞 线 进 行 了 疲劳试蓝 , 在 疲 劳 试 验 结果 的 统 计


9]
分 析 和 补 充 试 验 的 基础 上 提 化 对 根拉 索 进行


钢绞线 巧 N 曲 线 Ta k e n a

了 S -

。 1 1

了 的疲劳试验 ,
对 前人 的 疲 劳 试 验 结果进行 了 总结 ,
得到 了 基于断丝李为 5 %的

拉 索 疲 劳 设 计寿 命 S

N 曲 线 。
其研 究 结 论 包 括 ;
拉 索 疲劳 强度 随拉 索 直径增加

而 减少 ; 拉索错固 区域的应力 集中 问 题是 影 响 其 疲 劳 强 度 的 主 要 因 素 ; 钢 丝 在分

丝 扳 附近疲 劳破坏 的 可 能 性最 高 , 而 在 索 体 范 围 巧 发 生 疲 劳 破坏 的 概 率 则 最 低 

在 应 力 幅 较低 时 甚 至 不 会破坏 ; 水 泥压 浆 防 护 非 锻待钢 丝 索 在 防 护 失 效后 ,
其拉


索 寿命 由 于 镑蚀 疲 劳 而 显 著 降化 文献 介绍 美国 奥尔顿 的 C l ar k 桥的斜




53


拉 索 疲劳 试验 试 验发 现 当 现第 根断 丝 后 断 丝 速度 迅速加剧 国 际后



, , 。

张 法 协 会根据 大 量 的 试 验 数据 , 拟合 出 了 拉 索 的 疲 劳 寿命 曲 线形 式 。 该寿命 曲 线

在 寿命 与 应 力 幅 双 对数 坐 标上 为 一

条斜 率 为 -

3 的 直 线 其 与 纵坐标 的 截 距是 与 拉
, 

索 类 型有关 的 常 数

国 巧方面 ,
李 先 立 对 国 产 高 强 银舞 钢 丝 进 行 了 疲劳试验 , 用 偏度 峰度 法对

 -

寿 命 分布 进 行 检 验 ,
得到 了 高 强钢 丝 的 P S - -

N 曲 线 和 无 限 寿命疲 劳 强度 。 试验结

1 


渐 江 大 学 棒 击 学 位论 文 绪论


果 显 示 钢 丝 疲 劳 寿命 分布 在 应 力 幅 较 大 时 集 中 , 而 在 应 力 幅 较小 时 离 散 , 经 分析


后 认 为 这是 由 于 高 强 银侍铜 丝 抗疲 劳 裂 纹萌 生 能 力 强 抗裂纹 扩 展 能 力 弱
3 1

, 

尹 方 全采 用 成 组 试 验 法 和 升 降 法 对 国 产 与 进 口 制 绳铜 丝 ( 直径 1 . 8 2 mm ) 进行 


疲 劳 试 验 试 验 结 果 显 示 钢 丝 巧 疲 劳 寿 命 服 从对 数 正 态 分布 马 林根 据 多组



。 20

国产 1 8 60 级化 松 弛 预 应 力 铜 绞 线 的 疲 劳 试 验 结 果 给 出 , 了 应 力 幅 下 限为 85 0 Mp a

451

时的 S -

N 曲 线 1



从 目 前 缆 索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 究 情 况 看 , 国 内 关 于维 索 ( 尤 其是 平行钢 丝 索 

或 者 高 强 钢 竺 的 疲 劳 试 验 数 据巧 然 十 分 缺 乏 我 国 。 目 前 绝 索 的 疲 劳 设 计仍 然 采 用

偏 于保 守 的 无 限寿命设 计方 法 , 若 要采用 更经 济 合望 的 有 限寿命 疲 劳 设 计方 法 



则 还 需 要 开 展 大 量 的 缆 索 疲 劳 试验研 究 作 为 支 持 

常 规构 件材料 的 疲劳破 坏过程 通 常 划 分为 疲 劳 裂纹萌 生 与 裂纹扩 展 两 个 阶



段 上研 究 W 宏 观指标 疲 劳 寿命 研 究 缆 索或钢 丝 疲劳 性 能 这里 的疲劳寿




" "
, W 了 ,

命 巧 包 含 疲 劳 裂纹 的 萌 生 寿 命 也 包 含 疲 劳 裂 纹 的 扩 展 寿 命 。 与 此同 时 ,
有学者则

从微 观 角 度利 用 断 裂力 学 的 理论来研 究 钢 丝 疲 劳 裂 纹发 展 的 破 坏 规 律 断 裂 力 学

 。

着 暇 于 带 裂纹 的 结构在 内 外 因 素 作用 下 裂纹再 萌 生 、
扩 展直 至 断 裂过程 的 分析 

目 前 ,
断 裂 力 学 在 结 构 疲劳 问 题研 究 中 & 取得 了

定进展 ,
其 中 基于 应 力 强度 因

子的 P ar i s 公式是 目 前最 具代 表性 的 疲 劳 裂纹扩 展速率 计算 公 式 



C A/ 
某 〇 。
= . 1




其中 

M T

 l ) A a>/
7(f ^ (
L 2 )

式 中 , C 、 n 是待 定 的 参数 ,
需 要 通 过试 验 拟 合 得 到 ;
a 为 裂纹长 度 ;
W 为 荷载循

环次数 ;
Ac 为 应力 幅 ;
巧a 为 形 状 因 子



为 了 获 得 高 强 度钢 丝 巧 疲 劳 裂纹扩 展特 性 , L lo rc a 通 过分 级 降 载 法 得 到 了 

同 应 力 比 条件 下 的 完 好钢 丝 疲 劳 裂纹扩 展速 率 k ( / dW -

AK 曲 线 ,
并测算 了 疲劳裂


we
纹扩展 的 交 变 应 力 强度 因 子 口 槛值  To r 对钢 丝 疲 劳 裂纹扩 展 问 题进行


ib i o 

深 入研 究 ,
通 过试 验 测 定 冷 拔 钢 丝 和 热 乾 铜 筋 的 疲 劳 裂 纹 裂 纹 扩 展 速 率 曲 线 ,


析 了 冷拔钢 丝 的 疲 劳 裂 纹扩 展规律 根据 P ar i s 公式 测试 了 不 同 冷拔 条件 和 应

力 比 条件 下 的 中 的 裂纹扩 展参数 ,
研究表明 ,
冷拔 能 够 有 效 降 低 疲 劳 裂纹 扩 展速

1 


渐 江 大 学 博 去 学位论文 绪论


探索
481

率 应 力 比 的 改 变 对 疲 劳 裂 纹 扩 展速 率 几 乎 没 有 影 响 化 和 Ta n g 


, 。 S 了

同 时考虑 疲 劳 裂纹 萌 生 与 疲 劳 裂纹 的 发 展 的 分析方 法 提 出 双 尺度 宏 微观裂纹扩



 ,

展模 型 ,
并 应 用 于润 扬 长 江大桥 、
抗 州 江 东 大桥 的 高 强 度 钢 丝 的 疲 劳 裂纹 扩 展行


49 w
为 分析
f ’



尽管 义
L 上 对钢 丝 疲 劳 裂 纹 扩 展 的 研 究 取 得 一

定 成 果 但是 还有 不 少 , 问 题有待

解决 , 比 如 裂 纹 萌 生 阶 段 和裂纹发 展 阶 段 的 界定 南 不 清 晰 , 裂纹发展 的 起始裂纹



尺度 难 a确 定 疲 劳 全寿命 在 裂纹 萌 生 阶 段 与 裂纹 发 展 阶 段所
; 占 的 出例 关 系 也少

有研 究 ; 《 尺 度 计 算 模 型 虽 然考 虑 了 裂纹 萌 生 阶 段 的 疲 劳 寿命 , 但 目 前用 该 算 法

预 测 镑蚀 钢 丝 的 疲 劳 寿 命 尚 未 得 到 相 应 的 试 验检验 计 算 理 论 的 适 用 性仍 有待 今

 ,

后 深 入研 究 

( 2 ) 缆 索 镑蚀钢 丝 的 疲 劳 性 能研究

目 前 ,
关 于 镑蚀 高 强 度钢 竺 的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 究 不 多 , 尚 未取得定 量 的研 究

成果 

n P
针 对镑蚀 对 高 强 钢 丝 疲 劳 寿命 的 影 响
PS
徐俊 兰成 明

P 紅i er
t i I l


、 、 

N akam ur a W
PW P2
H o rm aza 等 学 者进行 如 下 试验研 究
t l
S u z u mu r a 、 、 

徐俊 根据 3 根镑蚀 的 钢 丝 疲 劳 试验 结 果验 证 了 镑蚀 程度 与 钢 丝 残 余疲 劳 寿

命之 间 的 基本 关 系 兰 成 明 根据应 力 叱 为 0 5

时 的 四 个应 为 幅 、
共 65 根镑蚀


PS
钢 丝 的 疲 劳 试 兹研 究 得 到 单 镑蚀程度 的 钢 丝 疲 劳 寿命 特 性 和 N 曲 线
一 l

了 S

, 

温文峰 L X 镑蚀疲劳 问 题为 对象 , 用 巧 割 加 工 技术 在 钢 竺 表 面形 成 预 裂 纹 , 通 过疲

劳 试 验研 究 了 腐 蚀环境 、
应力 比 、
荷 载 频 率 对 高 强 度 钢 丝 镑蚀疲 劳 裂纹 扩展 的 影

pq
响 及 断 裂机理 。 P 紅i er 研究 了 钢 绞线在 氯 盐 腐蚀环境 中 的 磨损 疲 劳行为 ,
发现


PU
氯 盐 溶液 并 未 明 显 降 低 钢 绞 线 的 磨 损 疲 劳 寿命 。 S u z um u r a 和 N ak a m u ra 通 过对

不 同 湿 度 环 境 中 的 镑 蚀 钢 丝 进 行 疲 劳 试 验研 究 发 现 当 锻 轉 层 耗 尽 钢 材 镑 蚀 发 展

 ,

时钢 丝 疲 劳 性 能 显 著 下 降 ,
钢 丝在 干操环境 中 的 疲 劳 性 能 比在 潮 湿环境 中 好 ; 

PW
索桥主维原 位断裂的钢丝 断 口 形 貌更 符 合镑蚀 疲 劳 特征 。 随后 他们 根据实 测

蚀坑 的形 状 与 尺寸加工 了 不 同 形 态 的 缺 口 钢 丝 并 进行 疲 劳 试 验研 究 通 过 实 测 , 

及有 限元模 拟分析得到 了 四 坑底部 的 应 为 集 中 系 数 认为 凹 坑底部 的 应 力 集 中 是



 ,

其疲 劳 性 能 下 降 的 直接 原 因 , 蚀坑缺 口 形状越尖锐 ,
应力 集 中 程度越 大 ,
钢 丝疲

1 


浙 江 大学 博 d 学位论文 r 绪论



劳 寿命 越 短 等 W钢 丝绳为 对象 根据 镑 健钢 丝 的 疲 劳 断 分析 


H o m a za 口

。 , ,

究 了 钢 丝表 面 缺 陷 对抗疲 劳 性 能 的 影 响


w W
针 对镑 蚀 对 钢 丝 疲 劳 裂 纹 扩 展 的 影 响 M art 徐俊 钟力


t i f

, in 、 J i an

等 学 者 进行 了 如 下研 究 

M ar
t i n 等 人通 过 对人 造海 水 条件 下 的 冷拔钢 丝 的 镑 蚀 疲 劳 试 验 发 现 钢 丝 裂

 ,

纹 扩 展依 然符 合 P ar i s 准则 。
铜 丝 在人造海 水 条件 下 镑 蚀 疲 劳 的 裂纹 扩 展速 率 高

于 大 气 环 境 下 的 裂纹 扩 展速 率 但在双对 数 坐 标 系 下 裂 纹扩 展速 李 拟 合 曲 线 的 斜

 ,

Py
率 与 大 气 环境 下 的 基本 相 同 。
徐俊根 据 镜 蚀 疲 劳 裂 纹 展 开 ( C F C P  C o rr o s , i on

F a t i g u e  C r a c k  P r o p a g at i o n ) 推导 了  P ar i s 公 式 形 式 的 钢 丝 镑蚀疲 劳 裂纹 扩展计算

公式 J i an
g 通过对 不 同 腐 蚀 环境 的 预 裂纹 钢 丝 的 疲 劳 试 验研 究 ,
发 现钢 丝 在



空气中 镑蚀 疲 劳 裂 纹 扩 展 速 率 远 低 于 电 解 质 溶液 中 的 扩 展速 率 钟 力 根据 镑


蚀 钢 丝 的 裂纹 从某 个蚀 坑形 成 并 扩 展 的 观 点 提 , 出 基 于 断 裂辆 性 的 单 根钢 鱗 镑蚀

疲 劳 剥 余 强度 和 剩 余寿命 的 计 算 方 法

L 义 上研 究 为 深 入 了 解镑蚀钢 丝 的 渡劳 特性提供 了 参考 验 证
, 了 蚀坑是加 快裂

纹萌 生 、
缩 短钢 丝 疲劳 寿命 的 关键 因素 。 但国 内 外 对 镑 蚀钢 丝 的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

究 较为 零散 ,
关 于 镑蚀 程 度 对 疲 劳 性 能 的 定 量 影 响 的 研 究 依 然凤 毛 麟 角 ,
尚无法

系 统 地 为 镑 蚀 损 伤 缆 索 的 剩 余 寿 命 评 估 提 供 参考 数 据 

1 . 3 . 3 . 2 缆 索 车辆疲劳巧载研究

结构 的 疲 劳 损 伤破 坏是荷 载 多 次 重 复 波 动 作用 的 结果 造成 疲 劳 破坏 的 重 复

 ,

变 化 的荷载 称 为 疲 劳巧载 。
在 桥 梁 结 构 在使用 过程 中 ,
车 辆荷 载 、
人群荷 载 、


荷 载 队及 地 震 荷 载 都 是 疲 劳 荷 载 对 拱 桥 吊 抒 而 言 车 辆 荷 载 是 主 要 的 疲 劳 荷 载 。 , 

分析 经 常 作 用 于 桥 梁 各种 实 际 的 车 辆 荷 载 ,
并 计算 它 们 所 引 起 的 疲 劳 荷 载 效应 

是 进行 缆 索 ( 吊 杆 ) 疲 劳 分析 的 必 要 工 作 

目 前 关 于轿 梁 的 车 辆疲劳 荷 载 研 究 , 主 要是 针 对钢 桥 挥 缝 的 疲 劳 分析 , 但对

桥梁 缆 索 的 疲 劳 分析 也 同 样适用 进行桥 梁构 件 的 车辆 疲 劳 响 应 分析 主 要 分为 两

 。

个步躁 :

步 是 先 进 行 交 通荷 载 调 查 ,
对 车 辆 特征 參数 进行 统 计 分 析 ,
建立 疲

劳 车辆荷 载 频 值谱 ( 或 疲劳标准车 ) ,
并 根据 交 通 荷 载 频 值 谱 模 拟 随 机 车 流 ( 

直接 使用 疲 劳 标 准 车 而 不 进 行 随机 车 流 模 拟 ) ; 第 二 步是 将 随机车 流 ( 或疲劳标

1 


浙 江大 学博 去 学位论文 绪论


准车 对 关 记 构件 的 影 响 线 加 载 得到 相 应 疲 劳 响 应 历 程 并应用 频 数 统 计方 法 对


) ,

疲 劳 响 应 历 程 进行 统 计得 到 疲 劳 荷 载 的 分布特征 状 况 

( 1 ) 交 通疲 劳 荐 载 模 型

I .
疲劳 车辆荷载 频值谱


PS
疲 劳 荷 载 谱 就是 依据荷 载 的形 式 和 变 化 规 律 使其模 型 化 对 经 过桥 梁 的


所 有 车 辆 荷 载 进行 统 计 就 得 到 车 辆 荷 载 频 率 谱 但 是 将 设 计 基准 期 ,
内 通过桥梁 的

车辆 列 出 是不 现实 的 通 常 对足够 的 交 通 流 样本进行调 查与 分析 巧 可 获取车




一 一

辆荷 载 数据特征 规律 然后 根据 疲 劳 损 伤 等 效 原 则 用 凡 种 典型 的 瘦 劳 车 辆 眷代 实

 ,

际 的 营运车辆荷载 ,
并 统计各典 型 疲 劳 车 辆 的 频 率 , 得 到 疲 劳 车 辆荷 载 频 值谱 

欧美 国 家 学 者 早 在 上 世 纪 七 八 十 年代 就对 车 辆 疲 劳 荷 载 谱进行 了 深 入研 究 

Sc M Ii ng 最 早提 出 了 总 重为 22 2 k N 的 兰 釉 标 准 疲 劳 车 模 型 PW , 该模 型 也是 美 国


规范 AA S H T O 最初采用 的 的 疲劳荷载 随后 根据对 动 态 车 辆 称 重 系 统


t i



ynd e

( We i
g ht

i n -

Mo t i on ,
简称 W M I ) 数 据 的 分析 结果 ,
将标 准 疲 劳 车 总 重 修正 为

5 8
N AA S H T O 将该 模 望 沿用 至 今 和 R aj u 提 出 疲劳 车 辆模型 轴


[ ]

2 4 0k , 。 S ch i l l i ng

P9 W
重 与 等效总 重 成 固 定 比例 的方 法 该方 法提高 疲劳荷载模型 的精确 度


了 

N o w ak 长 期 从事桥 梁 车 辆荷 载 方 面 的 研 究 他和 L a man 分析 了 五座 不 同 跨

径 的钢桥的 W M 数据 I , 发 现桥 梁 的 交 通 流 荷 载 具 有 明 显 的 区 域 差 异 特征 ; 提出

了 改进 的 3 轴 和 四 轴 疲劳 车辆模 型 。 Fu 专 口 研究 了 桥梁 车 辆巧载 的 车 重超 限情

况 ,
并提 出 了 相 应 的 疲 劳 车 辆模型 C hot i c k ai 同 样基 于 动 态 称 重 数 据 给 出

了 疲 劳 车 辆模 型 ,
他 将各 轴 重 的 分配 比例 固 定 , 而 车辆 总 重 则 根据实 脉 车 流 量 W


及 车 重 构 成 疲 劳 来 综 合确 定



6 7l
基于 L 乂 上研 究 成 果 ,
英 国桥梁设计规 范 B S 5 40〇


美 国 公 路桥 梁 设 计 规 范

5 7l W
AA S H T 〇 从及欧洲 规范 都制定 各 自 适用 轿梁疲劳荷 载 车辆



E ur o c o d e 了

模型 。 然而 ,
由于我国关 于 车 辆荷 载 研 究 起步 较 晚 , 目 前 规 范 还没有对公 路 和城

市 道 路桥 梁 制 定 具 体 的 疲 劳 设 计 的 车 辆巧 载 谱 。 现行 规 范 J TG D 60 -

2004 中 规定

验 算桥 梁疲劳 寿命 的 荷 载 应 能 代表该桥 的 曰 常 交 通状 况 但 并 未 给 出 具体疲 劳 荷



 ,

6 91

载 选取方 法 锅桥规 范 规定验算 疲劳 强度 时 可 根据桥 梁 的 实 际




J TL 0 2 5 86 中

; ,

行车 情况 ,
选用 实 际 经 常 发 生 的 荷 载 组 合 中 的 车 辆荷 载 进 行 计 算 , 但 并未作 疲 劳

1 


渐江大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堵论


荷 载 大小 、
布 置 义及 加 载 方 式 等 具 体 规 定
L 

我 国 关 于疲 劳巧载 车 辆模型 的研 究 ,

方 面 是借鉴 外 国 规 范 , 讨论 国 外疲劳

车 辆 模型 对 我 国 桥 梁疲劳 分析 的 适用 性 。 如 任剑 分别 选取 B S 5 400 和 AA S H T O

疲 劳 标准 车 W 及 我 国 设计荷 截 车 辆 通过对 不 , 同 跨径 的 简 支 梁桥 和 连 续 梁桥加 载



PW
分析 ,
确定 了 简 支梁和 4 跨连 续 梁 疲 劳 车 选取 原 则 。

方面则 是展开实 际

运 营 车 辆 交 通 特征 统 计调 查 , 近年 & 取得不 少 巧 究 成 果 ,
为 我 国 交通 车 辆荷载信

息 的 完 善 提供 了 的 数据 。 童 乐 为 最 早 进 行 车 辆 疲 劳 荷 载 谱 的 调 查研 究 , 上海 市

环线 中 山 路 3 号 桥 地 面 道 路桥 梁 运 营 车 辆 为 样 本 ,
建立 了 由 6 类模 型 车辆 组 成 的

PU
荷载谱 。 李 扬 海 对 四 条 国 道 的 交 通荷 载 信 息 进 行 了 调查 , 给化 了 车重 、
车拙

距 、
车 头 间 距 与 车 头 时 距 的 分布 类 型 及 统 计 参 数 M i ao 利 用 MM 数 数 据对

香 港 的 车 辆 设 计 荷 载 进行 了 研究 梅谢 对 1 1 0 国 道 巧 运 营 车 辆 进行 统 计 分析 

发 现 交 通荷 载 主 要 由 大量 普 通 车 辆 及 大 量超重 满 载 煤 车 组 成 分布 概 串 密 度 呈 双

 ,

75 ]
峰型

。 王 荣辉对广 州 环 线 恒 福 路 段高 架桥 的 交通 情 况进行调 查分析 ,


建立 


类模 型 车 辆 组 成 的 高 架 桥 疲 劳 荷 载 车 辆模 型 王 硕 参照 欧 洲 规 范 的 方 法

由 2 。 

对 上 海 市 曹 安公路 的 车 辆 交 通信 息 数据进行 了 分析 ,
得到 了 相 应 分布 特征

周 泳 涛 分别 在 东 北 、
西北 、
东南 、
西南 、
华南 、
中 原 等 地 区 共 选取 了 8 条典型 高

速 公 路 分别 整 理 出 适 合 不 同 地 区 的 典 型 车 辆 荷 载 谱
, ,
并得 出 标准 疲 劳 车及对应

跨径 的 修 改 系 数 、
李 巧星 根据 W M 数据
I , X
L 等 损 伤 度 为 理 论基 准 ,
推导 

适用 于 中 国 西 南 山 区 高 速公路桥梁 的 3 轴标准疲 劳 车模 型 , 并 叱 较分析 了 英美





规 范 在 西 南 区 公 路桥 梁 疲 劳 分 析 的 适 用 性 t

。 孙 守 化 对北京 六环 某 路段 的 WI M

数据进行 分析 , 得到 了 由 6 种 车型组 成 的 疲劳 车 辆谱 C he n 对杭州 某物流 



记 附近 的 高速路 化 口  WI M 数据进行 了 分析 得 到 了 相 应 的 车辆荷载 谱 。


他将总 重

大于 3 吨 的 货 车 分成 1 0 种车型 ,
并用 3 个 正 态 分布 ( 或 对 数 正 态 分布 ) 加 权来

拟 合各 个 车 型 巧 重 量概 率 分布 ,
分别 对 应 车 辆 空 载 ,
半载 , 满载情况 。
并根据 等

效报伤原 理 , 得到 了 包含 6 种 车型 的疲劳 车辆谱



尽管 国 巧 关 于 车 摘荷 载 谱 的 研 究 工作 已 经 取得 不 错 的 成 果 但是 由 于 我 国 幅

 ,

员 辽 阔 公 路分 布 范 围 广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参 差 不 齐 各 地 交 通 运 营 状 况 差 异 较 大
, , , 

同 时由 于受调查时 间 、
调 查地 点 数 量及 覆 盖 范 围 等 限 制 , 调 查 结果 不 具 有 普 遍性

1 


浙江大学博壬 学位论文 绪论


时 间 长 的 交 通信 息 调 查 工 作

和代 表性 气 因 此 有 必 要 系 统性地开展 范 围 广


、 

为 我 国 修订基 于 车 辆 疲 劳 荷 载 谱 的 桥梁构件疲 劳 设计 规 范 提供基础 数 据 



II .
随机 车 流 模 拟

欧 美 各 国 规 范 提供 的 疲 劳 分析 方 法 通 常 不 考 虑 车 辆 疲 劳 荷 载 的 随 机性 而 是

 ,

将标 准 疲 劳 车 进 行 直 接 加 载 ,
疲劳车辆 的 多 车效应 、
冲 击 效应 则 通过系 数增 大或

折减 考 虑 。 近年来 , 国 内 外 学 者 己 经 开 始 重 视 车 辆荷 载 的 随 机 性 。 王 春 生 根据 实

测 交 通 流 统 计 参数 ,
利 用 蒙 特 卡 洛法 ( Mon t e -

C ar o l ) 模拟 了 随机车流 , 并利 用


随机 车 流 对桥 梁 疲 劳 寿 命 和 安 全 性 进 行 评 估

。 王 硕 罔 样利 用 蒙 特 卡 罗 法 模 型

车 流 对典型桥梁进行 可 靠 度评估和 限 载 研 究 王 涛和 高 文博 K 西 宝 寓速親镇



现巧 连 续 24 小 时单 向 交通量调 查为 基础 , 研究 了 随机 车 流 各参 数 的 分布 特 性 

86’ 8 ^

并编 制 相 应 的 随机 车 流 仿 真 程序

了 

( 2 ) 维 索 的 《 通疲 劳 荷 载 响 应 分析

对缆 索 的 交 通疲 劳 荷 载 响 应 进行 分析 , 出 较 简 单粗樓 的 方 法 是 直 接 化 交 通荷

载模型加载 。
姜 维城 乂
^ 依 兰 往丹 江大桥为 例 , 通 过调 查 交 通信 息 数 据 ,
建立疲劳

分析 吊 杆疲 劳 可 靠 度
s si

车辆模型 并 对 吊 杆影 响 线 加 载 获取 吊 杆疲 劳 响 应

, , X
L 

陈 兵 采 用 童 乐 为 的 城 市 桥 梁荷 载 谱 对 拉 萨 柳 捂 大 桥 吊 杆 进行 疲 劳 寿 命研 究 将 每

 ,

类车辆对 吊 巧 的 影 响 线 加 载 获取应 力 历 程 然 后 由 每 类 车 型 的 频 率 和 交 通 总 量 计

 ,


算 求 和得 到 杆的应力谱
t i

吊 

更或 精 细 的 分析 方 法 则 是 基于 车 辆荷 载 模 型信 息 通 过 蒙 特 卡 罗 法 方 法 模 拟

 ,

得 到 随机 车 流 , 然 后 再 利 用 随 机 车 流 进 行 加 载 /宾 冲 等 义

某 S 跨钢 管 混 凝上 系 杆

拱桥 为 例 , 利 用 蒙 特 卡 洛 方 法 模 拟 随机 车 流 , 然 后 对 影 响 线 进行 加 载 ,
得到 吊 


PW
构件 的 应 力 幅 值谱 。
吴 俊依 据 交 通流 量调 查 和相 关 题 范 中 轻轨列 车荷载 谱的

规定 基 于 蒙 特 卡 洛原 理模 拟

了 通 过桥 梁 的 双 向 多 车 道 汽 车 车 流 及 双 向 轻 轨 车 车

 ,

流 ,
并对典型 吊 杆 的 影 响 线 进行加 载 得 到 杆件应 力 魚 通 过泄水 法 进行 杆件应


力 谱计数 统计 , 然 后 根据 线 性 累 积 报 伤理论计 算 了 吊 杆 的 等 效应 力 幅 并用 于 吊 


P W
疲劳 损伤评估 这 类 用 计 算 机模 拟 随机 车 流 进行 疲 劳 分 析 的 间 按 计 算 方 法



’ 1

也被称 为 模 拟 法

1 8 1



随着 桥 梁 健康检 测 技 术 的 快 速发 展 车 辄 荷 载 效 应 实 测 数 据 的 长 期 采集 , 己 

1 


浙 化 大 学 博 壬 学 但论 文 
绪论

pwy
为可能 , 不 少 研 究 直 接 利 用 健康 监 测 数据进行 疲 劳 巧 载 效应 分祈 , 这类方 法

也 被称 为 监 測 法 哈尔 滨 工 业 大 学 欧进 萍 院 i 课题纽巧 究 开 发 。
了 纤 维增 强 筋 光 纤

P6 9 71

光 栅传 感 器 并 将其用 于 缆 索 桥 梁 的 索 力 健康 监 测 相 关 学 者基于 此 监



中 。

s w w
测 手段 对缆索 疲劳 效应荷载 进行 大量研 究


’ ’ i

, 了 

模拟法 和 实 测 法各有优劣 。
模拟 法是 一

种 比 较经 济 的 方 法 , 但 是模 拟 法 的 各

个分析 步 躁 中 ,
车 辆模型 不 确 定性 、
有 限 元模 型 误差 等 因 素 将 影 响 疲 劳 前 载 计 算

结果的准确 性 。
实 测 法 比模拟 法 更准确 真 实地反 映 实 际构件 的 受 力 工 作 状 态 , 

它 在实 际应用 中 尚 存在诸多 问题 。
首先 ,
实 測 法 需 要花 费 昂 贵 的 时 间 成本和经 济

其 次 实 测 法 的 测 试 数 据只 能

成本

测 一

用 要得到 不 同 构件 的 疲劳荷载


一 -

效应 , 就 必 须 对所 有不 同 构 件进行 测 点 布 畳 。
此外 ,
对 索 力 监 测传 感器往往 需 要

和 缆 索 进行

体 化 装 配 实 测 法 无 法 用 于 未 安 装 维 索 监 测 传 感 器 既 有 服役 魏 索 桥


梁 ,
它作为

种后验方 法 , 无 法 用 于 待 建桥 梁 的 疲 劳 设 计 。 因 化 ,
在模拟 法 的 分

析精度和 实 测 法 的 适用 范 围 方 面 仍 然需要进 步 的 探索研究


, 

1 . 3 . 3 . 3 报 伤 缆 索 的 疲 劳 寿命评 估

( 1 ) 基 于 纤 维 宋 理论 的 缆 索 疲 劳 研 究

对缆 索 疲 劳 寿命 评 化 实 质 是考 量 缆 索体系 的 疲 劳 性 能 在 抵 抗 疲 劳 荷 载 损 伤

过程 中 的 消 耗与 剰余 。
疲 劳 试 验是 获取构 件 疲 劳 性 能 的 必 要 手 段 , 但针 对 整根錐

索 构 件 进行 疲 劳 试 验 既 不 现 实 也 不 必 要 。
维 索是 由多 根钢 丝 或 钢 绞 线 组 成 的 纤 维

宋 受 力 体系 ,
缆 索 体系 的 疲 劳 性 能 化是 由 组 成 维 索 的 各个钢 丝 共 同 决 定 , 利用 纤

维 束 分析 理论 可 化 建 立钢 丝 与 缆 蒙 的 力 学 关 系 ,
从而 由钢丝的 疲劳 性 能确 定缆 索

的疲劳 性 能 

目 前 对 缆 索 体 系 的 疲 劳 研 究 主 要采 用 纤 维 宋 串 并 联模 型 -


该 模 型 的 最基本

元件是 钢 丝 镜 若 干 钢 丝 链 串 联形 成 根 钢 丝 个 体 若 千 根 钢 丝 再 并 联形 成 拉



’ ’

, ,

索体系 很 多 学 者 的 研 究 对这 模型 的 建立 发 展 与 完 善做 出 贡献 Co e m an


。 、
了 。 l

建立 了 多 个 纤 维宋 受 力 分析模 型 其 中 用 于 预 测 奸 维 宋在 周 期荷 载 作用 下 失效寿

 ,

命 的 模 型 是 最 早 的 关 于 鋒维 宋 疲劳 寿命分析模 型 Ph o e n x i
则在 Co l e man 的研

究 上做 进 步 的 工作 气 利用 的 模 型 理论分析

Ph o e n x 和 Co
一 [

了 S t al l i ng i l e m an 

平行钢 绞 线 雞 索 的 疲 劳 寿命 在其 分析 中 考虑 , 了 长 度 效 应 队及 钢 丝 冗 余 效 应 的 影

1 


浙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 文 绪论


响 。 他 对 钢 丝 疲 劳 寿命 的 概 率 分布 分别 采 用 了  We 化 山 I
二 参 数 分布 、
极值 -

m 型

分布 和 对 数 正 寇 分 布 进行 模 拟 ,
并 进行 了 出 较 分析 ,
发 现缆 索 寿命对钢 丝 疲 劳 寿


PS
命 分布 比 较敏感 由 于 单 根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同 样 由 最 弱 链 确 定 所W We

。 , i bu l l

分布 最 适 合作 为 钢 丝 疲 劳 寿命 的 渐 近 分布 , C as ti l l o 的 对钢 丝 的 疲 劳 试 验研 究 骆



证 了 这个观 点 。 F ab e r 亦 对 雞 索 纤 维 宋 疲 劳 寿命 分 析 模 型 巧 理 论 与 方 法 进 行 

系 统的 阐述 他 还给 出 了 钢 竺 疲劳 寿命 与 应 力 幅 的 二 维 We 化 u l l
分布 ,
该概率

分布模 型 考 虑 了 钢 丝 应 力 均值 与 抗拉极 限 强度 的 影 响 。 兰 成 明 对 服役 1 8 年的斜



拉索 巧 的 镑蚀 钢 丝 的 疲 劳 寿 命进行 了 试 验研 究 , 然后基于试验得 到 的钢 丝疲劳



P S
- -

N 曲 线分析得 到 了 不 同 断 丝率 下 的拉索 中 值 S -

N 曲 线 。 他 在 分 析 钢 丝 个体 疲

劳 寿命 时借鉴 F ab e r 的方法 , 而 在 模 拟 整 个拉 索 体系 的 疲 劳 寿命 时 则 与 S ta 山 ng

P3 W
思 路相 同 采用 Mon 方法
1
C ar

, te l o 

综上 , 纤 维 束 理论是 钢 索 疲 劳 寿命分析 的 重 要 手 段 , 目 前不考虑钢 丝之闽 摩



擦 力 影 响 的 奸 维 束 计 算 理论 己 基本形 成 但 由 于 这 种 算 法 忽 略 了 断 丝 后 钢 丝 间 摩

 ,

擦对钢 索 内 应 力 重 分布 巧 影响 , 还存 在 一

定 的 缺陷 

( 2 ) 考虑 时 变 性 的 缆 索 剩 余 寿命评 估

镑蚀 导 致缆 索 内 钢 塗性 能退化 的 问题 已 普 遍存 在 而 缆 索 的 镑 蚀 程 度 在 数 十

 ,

年 的 服役 过程 中 也是 逐步 发展 的 。 随着 维 索 钢 丝 防 护 袭 置 老 化 失 效 户 钢 丝 的 镑 蚀

开始 出 现 , 之 后 钢 丝 巧 镑蚀 程度 随 时 间 持续 的 发展 ,
因 此 缆 索 的 性 能 化是逐步退

化的 。 在 进行 缆 索 残 余 性 能 的 评 佑分析 时 ,
考 虑 时 变 性是 更合 埋 的 策 略 

目 前 关 于 缆 索 残 余寿命 的 村 变 特 性 研 究 还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F ab e r 在息结 了 

于 可 靠 度 理 论 和 奸 维 宋 模 型 的 拉 索 剩 余 强 度 和 疲 劳 寿 命 评 佑研 究 工 作 之 后 , 给出

了 利 用 绳 索 检测 数 据 更 新 拉 索 强 度及 疲 劳 寿命 概 率 模 型 巧 方 法 F ab e r 的方法

将雞索性能随时 间 变 化 的 连 续 性 进行 了 离散 , 乂

栓测 时 间 点 的 性 能状志作为 两次

检测 时 间 点 区 间 的錐索 性 能 高欣基于 时 变 可 靠度理论对



吊 杆 抗力 衰 减 随 机 过程


进行 模拟 并 对其 服役 可 靠 度 进 行 分析 张 晓 昕基 于检 测 数 据建 立

了 , 了 。 了 吊

杆 疲 劳 动 态 可 靠 度 的 分 析模 型 在极 限状 态 方 程 ,
中用 钢 纹线疲劳 极 限 强度 描述 吊

杆 的疲劳抗力 ,
通 过假 定 铜 绞 线 镑 蚀 疲 劳 强 度 随 好 间 衰 减 规 律 来 考 虑 疲 劳 性 能 的

〇4 ]

时 变性



1 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 位论文 绪论


由 于针对缆 索 不 同 程 度 的 绣蚀 钢 丝 疲 劳 性 能 研 究 不 够 全 面 缆 索 体 系 工 作 机

 、

制 比 较 复 杂 w 及 服 役 环 境 腐 蚀 条件 的 多 变 , 目 前 尚 未 准 确 建立服役 缆 索 疲劳 剩 余

寿 命 的 时 变 退 化 分析模 型 。
因 此 , 关 于 缆 索 剩 余 寿命 的 时 变 性研 究 还有 待 深 入 

1 3
. . 4 缆 索 巧 件 的 索 力 识 别 方 法

缆索 巧力 是 反 映其 性 能 状态 的 重 要 指标 , 它 决定缆 索 桥 梁结构 的 内力 分 配是

否 合理 。 不 论 是 在 桥 梁 施 工 监 控 过 程 中 还是 成 桥 服 役 过 程 中 ,
缆 索 张力 测试都 是

必不 可少 的 项 工作 缆 索 巧力 测试的 准 确 关 系 到 桥 梁 运 营 管 理 者 对桥 梁 服 役 安


全状 态 能 否 准 确 把 握 

常 规 的 索 力 测 试方 法包括 油压表法 、
测 力 传 感器法 、 磁 通量法 、
光 栅传 感 器

法 义

及频率法 

油 压 表 法 通过千 斤 顶 油 压 表读 数 换 算 索 力 ,
测 力 传 感器 法 在 千 斤 顶 与 王 作 错

杯 间 放置测 力 传 感 器 直接 测 量千 斤 顶 推 力 这两 种 方 法 只 能 在 缆 索 张拉施王 的 同

 ,

时进行 测 量 , 不 适用 于运 营 状 态 中 的 缆 索 张力 监测 。 磁 通 量 法 通 过在 缴 索 中 安置



电 磁传 感器 来 测定 索 中 滋通量 的 变 化 此来 测定 索 力 与 温度 该方 法 必须



[ 1


由 。

现场 标 定 ,
并 且受 温度场 、
电 磁场 的 干扰很大 。 光 栅传 感 器 法 通 过 在 维 索 中 安 置

光 绅 光 栅传 感 器 来 测 量 缩 索 应 变 , 进而推算 索 力 。
该方 法稳定性 强 、
耐久性好 

W上两种方 法 需 要在缆 索 巧 提前 安装传 感 器 , 无 法 用 于在役樂 索 巧 测 量 ,


并且费

用 吊贵 。
频 率 法 通过测 量 缆 索 频 率 ,
再根据缆 索 振动 频 率 与 索 力 之 间 的关系 来换

算索力 。
对 于运 营桥 梁 中 未 预 埋设传感器设备 的 缆 索 的 索 力 检测 ,
频 率 法 几乎是

唯 可选的 方法 频率 法简便 经济 实用 是 现 阶 段 王 程检 测 中 普遍使 用 的 方




。 、 、

U DW W
法 。 乂
L 下 着 重 对 频 率 法 的 研 究 现 状 进行介 绍 

传 统 频 率 法 将缆 索 假定为 根张紧 的 弦 建 立基 频 与 张 力 的 显式关系 我国




, 。

不 少 学 者 就传 统 频 率 法 的 工程 适用 性 与 可 行 性 提 化 了 可 取建 议 方 志 通 过 对 斜 拉


索刚度 、
垂度 、
边 界条件 W 及加 装 减振 器 等 因 素 对 测 试精 度 的 影 响 进行 分析 , 


" U
出 合 理 选 取拉 索 计 算 长 度 可 保 证 足 够 精 度 [


许 俊 通 过分 析 不 同 长 度 斜 拉 索 的

结 构 参数 对 索 力 识别 精度 的 影 响 , 指 化 缆 索 长度大于 6 0m 时 索 力 计算 结 果令人

满意 ; 小于 60m 时 索 力 计算误差 较大

2 


浙 江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文 绪论


由 于传 统 频 率 方 法 没 有 考 虑 缆 索 的 弯 曲 刚度 、
垂度 、
两 端边界约 束条件 L 乂 

阻尼 装 置 对 频 率 的 影 响 , 与 其实 际情况不符 。 Ir v nei
对拉 索 振 动 方 程 进行 了 详细

A W
研究 给出 拉 索 几 何 大 变形 《件 下 的 振 动 方 程 的 解析解 M ehr
i i

, 了 自 由 。 ab 

K W
采用 差分法分析 轉拉 索 的 抗 弯 剧 度 和 垂度对 索 力 的 影 响 采用 非



Z he ng
t ,

了 。

线 性 有 限 元 方 法 和 简 化模 型 解 析 方 法 对斜拉 索 张力 与 频 率 关 系 进行 了 结 构 参数



分析^ 1

。 这些研 究 表 明 传 统 频 率 方 法 测 试精度 与 适用 范 围 有 限 ,
需 要基 于 更符

合 实 际 的 模 型 假定 来 提 出 新 的 频 率 方 法 

很# 国 内 外 学 者 通 过研 究 与 探 索 ,
提 出 若 干 适用 范围 更广 ,
精度 更 高 巧 识别

方法 。 这 些方 法 从策 略上可 归 纳 成E类 

( 1 ) 拟 合公 式 法

拟 合公 式 法 W 索 力 为 唯 未知 量 杆弯 曲 刚 度 和 边界 条 件 均 为 己 知确定量


吊 

通过拟 合方 法 得 到 索 力 计算 公 式 。
例如 : Z山 等 人针 对斜 拉 索 提 出 利 巧 实 测



频 率 和 二 阶 频 李 求 解 索 力 的 实 用 拟 合公 式 该 公 式 考虑 的 拉 索 弯 曲 刚 度 和 垂度 的

 ,

影响 R en 等 人 罔 样针 对 斜 拉 索 采 用 能 量 法 和 曲 线 拟 合 方 法 ,
建立 分别 考 虑



索 垂度 和 弯 曲 刚 度 影 响 用 基频 计算 索 为 的 实用 公式 方 志 等 人基 于 两 端 固


t i

, 。

结 梁在 轴 向 拉 力 作用 的 横 向 振 动 方 種 通过拟 合得 , 出 适用 于拉 索 和 吊 杆 张力 测试


计算公式 气 这类 方 法利 用 公 式 求解 索 力

简 洁 方 便 属 于单 参数 识 剔 策 略
1 > 1
[ [ ]

, , 

但拉 索 弯 曲 刚 度受钢 雙 间 的 粗结程度 、
吊 巧 的 索 力 等 影 响 刚 度值不 能 准确 预知 , 

进 而 影 响 化 类 方 法 的 计 算精度 ,
其 影 响 程度 随 无 量钢 参数 7 ^7 1 7 .

/ 的 减小 而增 加 

( 2 ) 近似 振 型 法

近似 振型 法基于 能 量 原 理 ,
将 两 阶 W 上近似 振 型 函 数代 入 R ay l ei
gh

R it z 

式 ,
得 到 联立方程组 , 求解 吊 杆索 力 和弯 曲 刚 度 。 刘 文 峰 通 过将 缆 索 简 支 边界 与

固 支 边界 的 振 垫 賴合来考虑 边界 约 束 程 度 ,
联立 3 元 5 次方 程组 。
索力 弯 

规度 队及 振 型 精 合 系 数 A 作 为 未知 量 ,
将 前 S 阶 实 测 频 率 带 入方 程 组 进 行 索

力 求解 孟少 平将 吊 杆弯 曲 則度作为 未知 量 ,
将 不 同 边界条件 下 的 吊 巧振型

函 数代 入 R ay l ei
gh

R i tz 公式 ,
联立二元 一

次方 程组 ,
通过消 去 弯 曲 刚度得到 



用 前两 阶频率 求解索 力 的公式

李新 生 通过引 入 两 端 固 支 两 端锭支 等 不 同

。 、

边 界条 件 下 均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挽 度 ,
曲 线 作 为 系 杆 拱桥柔 性 吊 巧 在 自 由 振动下的

2 


浙 江 太 学 博 + 学 化论文  

振型 函 数 ,
运用 瑞利 能 量 法 原 理推 导 出 索力 、
抗弯 规 度 与 吊 杆围 有频 李 间 的 关 系

w w
并得 出 杆 索 力 基 于 前 两 阶 固 有 频 率 的 测 量公 式 在进行 短 索 索

式 Ren 

t i 1


吊 。

力 公式拟合 好 , 也 利 用 近似 振 型 和 能 量 法 的 思 想 。 这 类 方 法 思 路巧 妙 , 但是 采用

的 振 型 函 数 是 近化 的 而 非 实 际 振 型 ,
其 近似 程 度 决 定 了 方法求解索 力 的 精度 

( 3 ) 直 接 数值 求解法

直接 数 值 求 解 法 首 先 从假 定 模 型 的 运 动 方 程 得 到 吊 杆张力 弯 、
曲 刚度等和 

率 间 的 隐 式 关 系 表达方程 , 然 度 通过数值 求 解 方 法 , 利 用 多 阶 频 率 对 超越 方 程 进

行优 化求解 。 目 前 国 外对这方 面研究 较 Rus s e ll


和 L ard n e r 通过实 测 频 率 与 缆


ns
索 计算模 型 的 理论 频 率 的 反 复 比 较来 确 定 索 力 等 人利 用 云 阶


t i

。 L a g o m a r s no i

频 率 来 巧 别 金属 拉 杆 的 张 力 、
弯 曲 刚 度 义及端部

转动刚度 。
基于 牛 顿 梯度 法 对误

差 函 数 的 进行 最 小 化 优 化 利 用 种 数 值 求 解 的 近似 方 法 来 对 金属 拉 抒 系 统 的 特


征方 程进行逆 向 求 解 S ague s 通 过试 算 法 利 用 实 测 频 率 来 识 别 两 端 错 固 的 体

外预应 力 索 的 张力 和弯 曲 咖度 。 K i m 和 P ark 提出 了 

种 能 同 时 识别 缆 索 张力 

弯 曲 刚 度和 轴 向 刚 度 的 方 法 。 该 方 法 首 先 建立考虑 缆 索 垂度 和弯 曲 刚 度 的有 限元

模型 然后 利 用 种 基 于 频 李 参 数 男 敏度 修 正 的 迭代 算 法 对 缆 索 模 型 进 行 参 数 识


27]
他们 将这 方 法 队及 其 他 几 种 基 于 频 率 的 索 力 识 别 方 法 用 于 座 斜担桥



【 一

。 4

和 7 座 悬 索 桥 的 索 力 现巧 实 测 中 ,
对各个 方 法 的 适用 性 及 测 量 精 度 进 行 了 比较分


z w
析 随后 用 该 方 法对悬 索 桥 中 骑 跨 式 吊 索 的 个 未 知 结 构 参数 同 时 进行



。 P ar k 9

2 W
识别 并 室 内 试验验证 该 方 法 的 识 别 精度 C 沈a 和 针 对考虑 维 索




了 。 l i os P r at o

弯 曲 咖度 1
义 及 端部

转动 刚度的 自 振 频 率 的 解析亲达方 程 将 索 力 与 弯 , 曲 刚 度作 为

未知 数 , 然 后 通 过使 理 论 分 析 频 率 与 实 测 频 率 的 最 小 二 乘 平 差 最 小 的 原 望 ,
来寻

找索力 与弯 曲 刚度的 最 佳 解 他 们 还指 出 端 部 转 动 刚 度 的 恰 当 取值 对 索 力 识 别 影
。 


并给出 种 通过缆 索 振 响 应 的 频 谱来 预推 测 端部 转 动 刚 度 的 方 法

响 亟著
一 t


自 

A m ab 等 人 基 于 反 ay h R 法提 出 种 用 频 率 识 别 金属 拉 杆 张 力 巧 原 位 测


ili l e i

it z 了

试方法 。
该 方 法 假 设 金属 拉 杆 两 端 插 入 硕 体 结 构 中 部 分 收 到 均布 弹 性 地基约 宋 

拉 索 张力 与 刚 度是 未 知 量 通 过不 断缩 小 多 阶 计 算 频 率 与 实 测 频 率 的 加 权差来 实
。 


通过最 小 化 频 率 测 量值



现未知 量 的 识别 。 Z he ng 基于较完 善 的 有 限元模型 ,

与 计算值 间 的误差 建立 , 了 利 用 多 阶测 试 频 率 识别 斜拉 索 张力 长度 抗弯 规 度 、 、 

22


浙 江大 学 博 ± 学位论 文 绪论


线 密 度 队及 支 撑 条 件 等 多 个 参 数 的 基 本 理 论 极 大 化 提 高 ,
了 斜拉 索 张 力 测 试 的 准

确 度和 可 靠度 这类方 法计算精度最高 , 同 时 往往需 要借助计算机求解 



化算代 价窗 。
索 力 巧别 的 误差 主要 受 模型假定 与 吊 抒 实 际 情 况 的 偏 差 影 响 

尽管 很多 学 者对频 率 法 测 索 力 进行 了 系 统详尽 的研究 。 但 己 有方 法 均存 在适



用 局 限性 ,
所 提 出 方 法 都 是 仅 适 用 于 特 定 的 边 界条件 。 很 多 棘 手 的 问 題仍 然 没 有

解决 , 叱 如 频 率 法 用 于 拱桥体 系 的 短 吊 杆 的 索 力 测 试精度 不 足 , 现有 频 率 法 亦 少

有 考 虑 阻尼 装 置 的 影 响 浙 江 大 学 谢 化 教 授 课 题 组 深 入研 究 。 了 用 频率 法精确 识别

短 吊 杆索力 的 问 题 他化 将 吊 巧弯
。 曲 翊度 1


及 两 端 约 宋風 度和 张力

起作为 未知

巧别 参数 ,
通 过对 吊 杆 附加 质 量 块然后 测 频 率 的 方 法增 加 识 别 条件 , 然后 用 神 经

网 络算 法 或 遗传 算 法 等 数值 计 算方 法 对 吊 杆 横 向 振 动 有 限 元模型 巧 特征 值 逆 问

题进行 搜 索 求 解 该方 法 有 效解决 了 已 有 频 率 法 不 能 很巧处理 短 索 和 阻尼



装置的 问 题 , 且可 W 对 几 乎所 有 索 力 构 件进行建模 分析 ,
适用 范 围 户 皮 。 但 由 

附 加 质 量 法 需 要 人 为 在 检 测 索 上绑 扎 质 量 块 (

般为 十 几 到 几 十 千 克 ) ,
其实测

操 作 简 便 性 能 还 有 待 改进 

1 . 4 本文 主 要研 究 内容

本文 W 拱桥 吊 杆 为 对 象 ,
对其镑蚀 钢 丝 巧 力 学 性 能 退 化 、
剰 余疲 劳 寿 命 的 评

佑 方 法 和 张 力 的 识 别 技术 等 展 开 研 究 。 具 体 肉 容包 括 W 下方面 

( 1 ) 研究 了 服役 吊 杆 的 镑化损 伤 问 题

诱蚀是 绝 索 钢 丝 耐 久 性 退 化 的 最 大 因 素 ,
本文 乂
L 拱桥 旧 吊 巧为 对象 , 通过外

观检查 和 拉伸 试 验 、
疲 劳 试验 、
电 镜检测 等试验 手 段 比 较 了 不 同 服役 条 件 和 不 同

镑蚀程 度 的 吊 杆钢 丝 样 品 的 镑 蚀 状 奈 与 力 学 特 性 ,
研究 了 锡蚀 对钢 丝 服役性 能

( 拉伸 强 度和 疲 劳 性 能 ) 的影响 ; 通 过 有 限 元 数 值 模 拟 手 段 研 究 蚀 坑形 式 对 高 强

度 钢 丝 疲 劳 性 能 的 彭 响 为 建 立服役 , 吊 杆 的 残余承载 力 与 剩 余 疲 劳 寿 命 评 佑 提供

试 验依据 

( 2 ) 研究 了 随机 车流 作用 下 的疲劳荷载 响 应 分析 方 法

交通车辆荷载 是 吊 杆 拱桥 的 主 要 疲 劳 荷 载 是 吊 杆 疲 劳 损 伤 累 积 的 直 接 原 因 ,


本 文根据 杭 州 某地 区 的 交 通信 息 概 率 模 型 ,
基于 蒙特 卡洛方 法 实 现 了 随机 车 流 的

程序 模拟 然后 座 在 役 中 承 式 拱桥 为 算例 建立 H 维 杆 《 有 限 元 模 型 并 计 算


; X
L ,

23


浙江大 学 博壬 学位论 文 绪论


模 拟 随机 车 流 作 用 下 的 荷 载 响 应 对荷载 响 应 进行 疲 劳 荷载 计数 统 计 并 对 吊 巧瘦
; 

劳 荷 载 分布 特 征 进 行 了 分析 ,
为 吊 抒 剩 余 疲 劳 寿命 的 评 估 奠 定 基础 

( 3 ) 研究 了 吊 杆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的 静 态 分析 方 法

根据疲 劳 分 析 方 法 的 一

般流 程 ,
首 先 对绽 索 疲 劳 S -

N 曲 线 的 试 验研 究 结 果

进行 比 较 ,
并根据镑蚀钢 丝 试验结果推 测 相 应 吊 杆的 疲劳寿命 曲 线 ; 然后 利 用 

杆 的 车 辆疲 劳 荷 载 分析 结果 计 算 吊 巧 的 等 效荷 载 幅 并 进 行 相 关 的 参 数 分 析 最 后

 ,

对 吊 杆 的 疲 劳 损 伤 与 静 若疲 劳 寿命进行计算 , 化较不 同 镑蚀 程 度 与 服 役 年 限 吊 抒

的 剩 余寿命 差 异 

( 4 ) 建立 了 吊 杆剩 余寿命 的 动 态分析评 佑新 方 法

在 常 规 疲 劳 分 析 方 法基础 上 研 究 , 了 吊 巧疲劳 性 能 1


及 疲 劳 荷 载 效应 随服役

时 间 的 变化趋势 ,
首 先 结 合镑 蚀 引 起 吊 杆 疲 劳 化 能 退 化 规 律 建 立 了 吊 巧 瘦 劳 寿命

的 时变退化模型 ; 然后 根 据 车 桥 精 合分析 中 路 面 逐年 劣 化 对 疲 劳 损 伤 放 大 系 数 的

影 响建立 了 吊 杆 疲 劳 荷 载 效 应 的 时 变 模 型 最 终考虑 ; 吊 杆疲劳 性 能 与 瘦劳荷 载 的



双 时 变 性建 立 剩 余 疲 劳 寿命 动 态 分 析 新 方 法 

( 5 ) 提 出 了 基于 多 频 率 和遗传 算 法 的 吊 杆 张力 监 测 识别 新 方 法

对服役 吊 巧 的 张力 进 行 准 确 巧 别 是 吊 杆 服役 安 全评 估 工 作 的 一

项基本 巧 容 

本 文讨 论 了 传 统 的 频 率 测 索 力 实 用 公 式 法 的 优 势 与 局 限 性 然 后 针 对拱桥 短 吊 杆

 ,

张 力 识 别 时 边 界条 件 复 杂 、
弯 曲 规 度影 响 显著 的 情况 , 提出 了 基 于適传 算 法 和 多

频率 的 吊 抒索 力 识别 方 法 。
通过数 值 计 算 和 实 测 应 用 , 验证 了 该 方 法 的 计算精 度

与 适用 性 

24


浙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服 役 吊 杆 绣蚀 巧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试握研 究


2 服役 吊 杆 镑 健 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 究

2 . 1 引 

目 前国 内 外学者对悬 索桥 L 乂 及轉拉 索 的 镑蚀钢 竺 已 进行 了 不少研究 , 但针 对



拱桥 吊 杆 的 镑蚀钢 丝 的研 究 还较少 。
为 了 解拱桥 吊 杆锡蚀钢 丝 的 拉伸 性 能 与 疲劳

性 能退化情况 , 本章 乂
L 浙 江省 内 四 座 下 承 式 拱桥 更 换 下 的 旧 吊 杆为研究对象 ,


过 外 观检 查 、
拉伸 试验 、
疲劳试验等 方 法对不 同 旧 吊 杆钢 竺样 品 的 镑蚀 状 态 与 力

学 特性进行 了 叱 较研 究 。 在 此基础 上 a 其 中

座桥 的 镑蚀钢 竺 为 重 点 ,
通过静力

拉伸 试验 和 疲 劳 试 验研 究 不 同 镑 蚀程 度 对钢 丝 的 拉伸 强 度 和 疲 劳 性 能 的 影 响 ,


通 过建立 精 细 有 限 元 模型 ,
研 究 蚀 坑形 式 对 高 强 度 钢 竺 疲 劳 性 能 的 影 响 ,
为 建立

服役 吊 杆 的 残余承载 力 与 剩余疲劳 寿命 评 佑 提供 试 验及 理 论依据 



2 2 .
服役 吊 杆 钢 丝 状 况

2 2 . . 1 挤 梁 基 本 情 况

试验 研 究 选取 的 钢 丝 来 自 于 浙 江 省 境 内 四 座 中 下 承 式 拱桥 上 更 换 下 的 旧 

杆 ,
这些 吊 杆服役 时 间 均小 于 1 5 年 。
下面对 吊 抒 所 属 桥 梁 的 结构 参 数及 使用 状

况作 简要介绍 

A 桥为 E跨中 承 式 钢 筋 混凝上 拱娇 ,
漂 浮体系 ,
跨度 为 3 0+4 8 +3 0m , 立面

形式如图 2 . 1 。 A 桥位 于 某 县城 主 要 交 通 要 道 ,
交 通 K 公交 车 、
小 型 货 车 和私 家

车为 主 。
于 1 W8 年 竣工 通 车 , 2005 年检 测 到 吊 杆 错 头 附 近镑蚀 现 象 , 2009 年检

测到 吊 杆 上错 头 渗水 现象 , 20 1 0 年检 测 到 错 头 镑蚀严 重 , 20 1 1
年 7 月 进行 了 吊

根据设 计资料 人群 荷 载

抒更换 。 ,
桥 梁设 计荷 载 为 汽 -

20 , 3 . 5k N / m 。
吊 杆为 半

平 行钢 丝 体 系 ,
徵头错 。 采用 1 5 70 级非 锻辞钢 丝 ,
规格为 85 x 05 。
吊 杆最大设

计内力为 l O l Ok N ,
设计破 断 力 为 2 6 2 0 kN ,
吊 杆 理 论安全 系 数 为 2 59 .


1 2 5 m



6 5m

 3 0m 2  m


^ 
2m
30  m 6 ? 

7 厂 g \j\ b
 


j  |  口 白 口 白 a 白 白 白 白 白 b b i H 白 a 白 v b
作 白 b 白 白 白 白 白 白 h

图 2 . 1  A 桥示意 图

2 5


浙 江大 学 博 主 学 位论义 服役 吊 巧 巧蚀钢 空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试验研 究


B 骄 为 下 承 式钢 筋 混凝主 系 抒 拱桥 ,
跨度 5 0 . 4m , 立 面形 式 如 图 2 2 .
所示 

地处交通量大 、
重载 车辆多 的 某 国 道上 。
于 2000 年竣工 通车 , 20 1 1
年 时检测发

现 吊 杆错 头 附近镑蚀 问 题 , 20 1 2 年 9 月 进行 吊 杆更换 。
根据设计 资 料 ,
桥 梁设

人群荷 载 杆为 半平行钢 丝体 了

计荷 载 为 汽 -

20 , 3 . 5 kN /m 。 吊 系 ,
域 头错 。
采用

1 570 级非 锻辞钢 丝 规格 为 , 1 27 x 05 。
吊 杆初 张力 为 6 8 0 kN ,
设 计破断 力 为 3 9 1 4 kN 

吊 杆 理论安全系 数 大 于 4 0



5 0 . 4m






r  ^  r  n r  l 

rnT T
?  \ 


 1 

J w 

 、  r

Lj

 i 


— .





 、 

-  ■


W 

 1 



、  



… . i — . J —


产 

L 一 j   

图 2 2B .

桥不意图

C 桥 为 下 承 式 钢 管 混 凝上 系 杆拱 桥 ,
跨度 60m , 立 面形 式 如 图 2 . 3 。 地处某

县城 至 高 速公 路连接 线 上 。
于 2002 年竣工通 车 , 20 1 1
年栓测 到 吊 杆错箱 、
封错

板等 外 部 设 备 的 错蚀 , 经评审做 化 吊 杆更换决策 , 20 1 2 年下 半年进行 吊 杆更换



施工 。 根据设 计 资料 ,
桥 梁设 计荷 载 为 汽 -

20 , 挂 -

1 00 。
吊 杆为 半平行钢 丝体系 

错头错 。
采用 1 570 级银辞钢 丝 ,
规格为 8 5 x 05 。
吊 杆最 大设计 内 力 为 75 4k N 

设 计破 断 巧力 为 2 52 8 kN , 吊 杆理论安全 系 数 为 3 . 3 5 

6 0m


h -
〇 〇 〇 〇
rr


2 3C .
nn
〇 〇

桥示 意 图


〇 〇


W 〇 〇 〇O

ij

D 桥为 中 承 式 钢 管 混 凝上拱桥 , 漂 浮体系 ,
跨度 245 m , 立面形 式 如 图 2 4
. 

26


浙江大 学博 壬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镑蚀 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验 研 究


该桥地处 某县 鲁 道 , 交通量较小 。
于 200 1 年 竣工 通 车 ,
20 1 2 年全桥检修发 现撤

头错 轻微镑迹 ,
相 关部 口 参照 类 似桥 梁 的 工 程 经 验做 出 换 索 决策 。
桥梁采用 双 吊

杆 ,
吊 杆 为 半 平 行钢 丝 体 系 、 ,
缴头错 。
采用 1 5 70 级锻巧 钢 丝 ,
规格 65 x 05 。


于 缺少 部 分设 计 资料 ,
吊 杆理论安全系 数 不 详 、 

2 4 5m

图 2 4D

标不 意 图

2 2 2
. .
钢 丝 镑 蚀 状 况

从上 述 四 座 拱 桥 旧 吊 杆 PE 套管 中 取 出 钢 丝 对其 镑蚀 状 态 进行 , 了 外 观检查 

钢 竺 的 镑蚀 外观状 态 如 图 2 5
. 。 西座桥 的 吊 杆钢 丝 镑 蚀 程度 不 同 ,
其中 A 桥和 

桥钢 丝 缺至锻辞 层 保 护 ,
镑蚀 比 较严 重 , 两座 桥 梁钢 丝表 面覆 盖铁镑产 物 ,
有租

梭颗 粒触 感 , 呈 现黄褐仓 ,
有斑点 。 而 C 桥和 D 桥钢 丝 其表 面 锻辞 层保 持完好 

偶 见微量 白 包 粉末 ,
内部钢 丝 货 未发 生 镑 蚀 。 这从

定程度上说 明 ,
锻待 层 对钢

丝 镑蚀 具 有 较好 的 防 护 作用 



  —
, 拐 1 縣 心记1冬苗 g



g靴 g

a) A桥  (
b) B桥

27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 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 镑 蚀 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巧验 研 究


倫出化 — …

片 . ' ■ ^  ,

叫 W  ; j ^為 ^ ― 山 '

:林 也 > 抽 点
 * "

 r i


i i






Of



j I

 4# l

f i * 

a r


c  * *??
tt f ? ?? 

? 、 Aw ^
? — ?




i H? * *

牛 h f m V ^ ^ ff


 t t



o 
n M  〇 f
t Y >
>  —


f > >

w ?
V W ? W"

i  i ? i i i
? n f T f  n " — M

n >

、 i
* ¥ w  i 

,   L     

 


  一


m < i m K w w^ mm ^ M i > i i mm ? 


' "  * * * ^"^ "  -

一 
1 ,
" ‘  ? 、 ‘







C  桥 (
d) D桥

图 2 . 5 服役 吊 杆 内 钢 丝镑蚀外观状态

I — |pi — 

进忠 就 产 ^

* 、 ^、 *

  補f
cS 2 v


、 ! Sr — ! r ; iT i T ■   … ■ ■ — " … 


. i

c
f ?

, 、 ,
、 分 ,

^ 變    -
^卫 藏 ’ ■ … . , ’ " " 》 ■

i^ ^ M MM i W ^^ ^^

^ 、、
、 



'? 、
> *
 




" ■ ? . ‘

cWiSf
(j (( j (( p| | f lSl 8l

( i !
i i l
(8WSS^ 8 i ( SH I WSW j
l l l ( i i i
i ^i8 *< S***w^ i
W*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一 卿 *

* *wu
咕 i J i

w* ( # S #!p? !


i * MS !



s s * ?< ?*? * <
( ?
?^w
 ww — " >
( ^ i



f ?
" " n " "


, 《 ?

* *  ̄ i


u j 、

i " i


^ ^ ^
< :: : . : : . ::: : : Jfi:2 E SS^ ^  坤^ ? ^驅暴 舌 '
祝^ 巧 - '

^ ?



a) 
A  桥 (
b) B娇

图 2 . 6 砂 纸 除绣后 钢 丝 外观 状 态

为 了 解钢 丝 的 具体镑蚀 程度 ,
从镑蚀 观 感 较 严 重 的 A 桥 、 B 桥 钢 丝 样本 中

分别 抽 取 20 根钢 丝 ( 钢 丝长度均 为 5 0 0mm ) , 采 用 机械 除镑 方 法 用 细 吵 纸对钢



丝绣蚀表 面 进行 擦巧 。
钢 丝 经 砂 纸 略微 擦 拭 后 的 巧 态 如 图 2 6 . , 可 !


看 到 除镑后

钢 丝表 面 总 体上 叱 较 光 滑 , 呈 现 银 包 金属 光 泽 ,
未 发 现有 明 显蚀 坑 缺 陷 , 但局 部

有 细微 黑 褐 仓 镑 斑存 在 , 肉 暇无法 明 确 分辨 是 镑蚀 产 物 残 留 还是 微 小 蚀 坑 缺 陷 

除绣钢 丝 的 外观状 态表 明 , 钢 丝 主 要发 生 均 匀 镑蚀 

均 匀镑蚀程度通 常 L 义 质 量损 失 率 作 为 量 化指标 ,
质 量损 失率按下 式计算 

坚 巧

W j ■

 x l OO%  ( 2 . 1 

m 

式中 ,
听 为 质量损 失率 , W l 为 未镑蚀钢 丝 初 始 质 量 , W2 为 钢 丝 除镑 后 质 量 。 

于钢 丝发 生镑蚀前 的初始质量未知 ,
L 义 镑蚀原 状钢 竺 的 质 量 为 初 始质 量 ,
砂纸擦

拭后 的钢 丝 质 量 为 除镑后 质 量 来评 价样 品 的 绣 蚀程度 

28


浙江大学樽去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绣蚀钢 丝 力 学 与 瘦劳 性 能试 验研 究


表 2 . 1
儲蚀钢 丝 质 量 损 失 率 与 直径 测 量 结 果

A 桥 B 桥

钢丝 质 量损 最 小最 大 质畳损 最 小 最 大

编 号 失 率 直 径 直 径 失 率 直 径 直 径



/〇 )  ( mm )  ( mm )  % ( ) ( mm )  ( mm 

1 0 . 54 % 4 . 97 4 9 8 0 . . 巧 % 4 . 97 4 . 98

2 0 . 42 % 4 . 97 4 . 98 0 . 53 %4 . 974 98

 .

3 0 . 4 0 % 4 9 7  4 9 8  0 3 8 % 4 9 7
. . . . 4 . 98

4 0 4 7 . % 4 . 9 74 9 8 . 0 . 3 1 % 4 . 9 7 4 98

 .

5 0 . 60 %4 . 97 4 . 98 0 . 52 % 4 . 9 7 4 9 8

 .

6 0 . 35 %4 . 97 4 . 98 0 . 54 % 4 . 97 4 . 98

7  0 於 % 4
. 
. 97 4 . 98 0 . 4 1 %4 . 97 4 . 98

0 /〇  4 4 0 4 6 % 4 9 7  4 9 8

8 . 50 . 97 . 98 . 
 . .

9 0 . 46 % 4 . 97 4 . 98 0 . 4 0 % 4 9 7  4 9 8

 . .

1 0 0 . 53 % 4 . 97 4 . 98 0 . 4 1 % 4 . 97 4 . 98

1 1 0 . 44 % 4 . 97 4 . 98 0 . 4 4 % 4 9 7  4 9 8

 . .

1 2 0 3 8 . % 4 . 97 4 . 98 0 . 4 5 % 4 9 7  4 9 8

 . .

1 3 0 . 43 % 4 . 97 4 . 98 0 . ; J 8 %4 . 97 4 . 98

1 4 0 . 50 %4 . 97 4 . 98 0 . 4 4 % 4 9 7  4 9 8

 . .

0 /〇  4 9 7  4 9 8  0 6 0 % 4 9 7  4 9 8

1 5 . 50 . . 
 . . .

1 6 0 . 32 % 4 . 9 7  4 9 8  0 7 2 % 4 9 7  4 9 8
. 

. . .

1 7 0 . 48 %4 . 97 斗 . 98 0 . 60 % 4 . 97 4 . 98

1 8 0 . 63 %4 . 97 4 . 98  0 於 % 4
. . 97 4 9 8

 .

1 9 0 . 3 7 % 4 . 97 4 9 8 0 4 3 %  4 9 7 4 9 8
. 
 . . .

20 0 . 3 9 % 4 . 97 4 . 98 0 . 49 %4 . 97 4 . 98

均 值0 4 7 /〇  4 9 7  4 9 8  0 4 9 /〇  4 9 7 4
〇 〇
. . . . . . 98

方 差 0 0 0 0 % 0 0 0 0 00

. 0 9 /〇 . 00 . 00 . 1 0 . 
 .

由 于镑練 产 物 的 成 分 与 原 钢 丝 的 成 分有差 异 采用 镑蚀原 状钢 丝 质 量作 为 初



 ,

29


浙 江大 学 博 去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巧镑蚀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试验研究


始质 量计算质 量损 失率 时 可 能存在 一

定 误差 本文 同 时 对 除镑后 钢 丝 的 直径 进行


了 测量 。
对长 度 为 5 0 0 mm 的 钢 丝 样 品 等 间 距 选取 1 0 个断 面 ,
用 精度 为 化0 1 mm

的 微分 卡尺在相 互 垂 直 的 方 向 上测 量这 1 0 个断面 的 直径 ,
并记 录其最大 直径 与

最小 直径 。 表 2 . 1
给出 了 镑蚀钢 竺 质 量损 失 率 和 直径 的 测 试结果 。
可 W 看到 , 

桥钢 丝 与 B 桥钢 竺 的 所 有 测 量 直 径 均 在 4 9 7mm .

4 9 8 mm

之 间 ,
其截 面 非 常 均 匀 

按 无 镑蚀 状 态钢 丝 直 径 取公称 值 S . O O mm ,
则 镑蚀 引 起 的 截 面 损 失 约 为 1 % 。 

桥 20 根钢 丝 巧 质 量 损 失 率 均 值 为 化47% , 偏差为 化 09% ; 桥 B 均 值 化 49% , 



_ 差 0 . 1 0 % , 两 座 桥 质 量 损 失率 化 较接 近 且质 量 损 失 率 均 小 于 1 % ,
其镑蚀程度 

较小 

2 3 .
服役 钢 丝 为 学 性 能 试 验

2 . 3 1

静 力 拉 伸 试 验

从 A 、 B 、 C 、 D 四 座桥 中 各取 60 根原 状钢 丝 ,
按 《 金属 持 料 拉伸 试 验 第

部 分》 的 要 求 进行拉伸 破坏试 验 并按 桥梁缆 索用 热锻舞钢丝 》 的规




, 《

定 测 定 钢 竺 的 屈 服荷 载 、
极 限荷载 、
弹性模量 、
断 后 伸 长 率 等 拉伸 力 学 指标 力 学

特征参 数 试 验加 载 应 力 速 率 为 。 25 M P a/ s 。 图 2 乃 为 钢 丝 静 力 拉伸 试 验 现场 照 片 



 

 n

懸 。 lc l

( a ) 试 验 操 作 ( b ) 试 验试件

图 2 . 7 钢 丝 静 力 拉伸 试验 现场 照 片

30


浙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巧 蚀 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验 研 究


2 0 0 0r

伴 而 麵 隱細 麻二





 
1 5 0 0 

f 1 0 0 0 -

/

KJ


I     . I . t . 1 . 1
. 

Q

2 4 6  


* " ^ 


0 0

. 0x 1 0 . 0x 1 0 . 0x 1 0 8 . 0x 1 0 1 . 0x 1 0

应 变 c (
 |
iS 

( a ) A 桥 

2 000


  

脚阳

 i i
i "
1 5 0 0 -


广
§ 1 0 0 0

/

§
 5 0 0


- 

0
I -    1    *  *  1  ?  1  ■  

2 4 6  
' 4 4 4 


0 0

. 0x 1 0 . 0x 1 0 . 0x 1 〇 8 . 0x 1 0 l . Ox l O

应 变 f (
 f
iS 

( b )  B 

2000
 
 ^ 


5 0 0



_

1 1 0 0 0 /


§  5 0 0





0
 ■ 1  ■  '  ■  1  ■  1    

2 4 6 8 L Ox

' 4 4 4 


0 0 0 0x 〇 0x 0x
. 0x 1 . 1  . 1  〇 . 1  〇 l O

应变

£ ( i£ 


 [

( c ) C 

3 


浙 江 大 学 博 主 学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镑蚀 钢 竺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试 验研 究


2 0 0 0r

i 5 〇o 

等 1 0 0 0 -

/

§  7 5 0 0 

0 I -  ?  1  ■  1  ■  1  ■  1  ?  

2 4 6 8 
' '

' ' 


0 0 -

. 0x 1 0 . 0x 1 0 . 0x 1 0 . 0x 1 0 1 . 0x 1 0

应 变 f (
 |
iS 

.  ( D ) D  

图 2 8 .
服役 钢 丝 应 力 应 变 曲 

线

图 2 8

为 四 座 桥 梁服役钢 丝 的 拉伸 破坏试验得 到 的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
可 W看到 

单座 桥 梁所 有 钢 丝 拉伸 曲 线 化较 致 在 弹 性 阶 段几 乎 重 合 塑 性 阶 段略有 差 异

, , 

但 离 散程度不 大 ; 所 有钢 丝 都 保持 良 好 的 延性 变形性 能 

对所有 拉伸 试 验钢 丝 的 弹 性模 量 £ 、
非 叱 例 延伸 强 度 化 0 2 .
( 屈 服强度 ) 、


限强度 R m  L乂 及断后伸长率 ^ 进行 测 量 , 图 2 9 .
为 钢 丝力 学 指 标 值 的 测 量 分布 结


果 。 图 中 /

和 4 分别 表 示 力 学 指 标 测 量 结 果 均 值 与 变 异 系 数 。 黑 线表示 《 桥梁缆

索用 热银辞钢 丝 》 中 规定 的 1 5 70 级 出 广钢 丝 力 学 性 能标准值或标准 区 间 

2 4
A 桥


□ =
2 〇3

0 493 /〇
& 

: /

. .


 〇B 桥 :




2 〇 . 1 ;

&

〇 498 . 

 AC 桥 




99 5 08

&
: 1 1

 .  .

_ 22 -


§
S
 XD 桥 :

■ 

■ 


 1 . 97 ;

4




1 . 0 1 5 

阱2 . 

标准值 :

2 0
. 
+  0 . 1


x l 0 G pa

 .   .          . I 

8
I I I , I ■

1 ■

 0 1 0  2 0 3 0 4 0 5 0 6 0

试验钢 丝编 号

( a ) 弹性模量

3 2


浙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绣蚀钢 丝力 学 与 疲劳性 能 试蓝研 究


24 0 0
A 桥
 □ 《 


= =
: /  1 5 79 5 6 2 285

. .

「 a 4

 〇B 桥 =
5 80 06

3 0 9 



4
: 1 1 .

/ b

2 〇〇

 AC 桥

2 668%


= =
7 3 22

/ 1


:  1
/ [
. .

^  X D 桥 :


| 5

1 64 6 . 1 2 ;

4 )

2 3 3 0 /。

 .

标准值 : 1 3 3 0 Mpa


2 0 0 I — ' — 1 — ■ — I — ■ — > — ■ — I    i — ■  

0  1 0  2 0 3 0 4 0 5 0 6 0

试验钢 丝编 号


 ( b ) 非 叱 例 延伸 强度

%〇〇
 □ A 桥 U 


= =
72 8 4 8

a 1 .
;  ? <


5 1

2 4 0 0  〇B

桥 :



1 704 87  5 .



 1 . 3 4 1 

/〇

 A C 桥 =
9 3 69

2 63 


2 2 00

作 1 8 .

卑 . 3

百 XD 桥 :




1 8 9 32
&



1 .


1 . 74 7 


矣
2 0 0 0  A
 A

 A 心

'"


标准值 : l 5 70 M pa



1 4 0 0 I  ,  1  .  1 — . — I — . — I — . — I — . — 

0  1 0  2 0 3 0 4 0 5 0 6 0

试验钢丝编 号

( c ) 极 限 强度

1 2 0 □ A 桥 =



 5 25

90



/ a
/ .

么 8 . 1

 〇B 桥 




3 93 2 46 8
4
: / . 1 .

/ b :


1 00

.  Ac 桥 :



5 . 8 0 ;



9 655 . 

8 . 0  XD -

桥 :



= 4 40  .

< ?


9 545 . 

 °
〇  A \ 标 准 值 : 4%


I  .      I ■
I . I   . I     . I . 

2Q■

 0 1 0  2 0 3 0 4 0 5 0 6 0

试验 钢 丝 编 号

( d ) 断后伸长率

图 2 9 .
钢 丝 力 学 指标 测 量 值

从图 2 9

U ) 、 ( b ) 、 ( C ) 可 !


看 到 四 座 桥 钢 丝 样本 的 弹 性模量 、
非 叱例 延伸

强 度 和极 限 强度 离 散程度都 叱 较小 ,
其变异系 数均小于 3 % ,
表 明钢 丝性 能 化较

稳定 , 且钢 丝 样本 的 这 £ 项 性 能 指标 均 满 足 出 厂要求 。
从图 2 9 . ( d ) 可 1


看到断

3 3


巧 江 大学博 ±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铸蚀钢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试验研究

后伸 长 率 的 离 散性较大 ,
其变异系 数在 1 0 %左 右 , A 桥与 C 桥钢 丝 样本 的 断 后

伸长率 满足 出 厂要求 , 但 B 轿 大 部 分钢 丝 样 本 和 D 桥 少 部 分钢 竺 的 断 后 伸 长 率

未达到 出 厂标准 4 0 . % 

比 较不 同 桥 梁钢 竺 样本 的 强 度 值 ,
有镑蚀 的 A 、 B 桥钢 丝 的 非 化例 延伸 强 度

与 极 限 强度均 值 比 无镑蚀 的 C 、 D 桥钢 丝 低 约 5 %  ̄
1 0 % ; 无镑蚀 的 C 桥与 D 

钢 丝之 间 也存 在 5 %的 差异 。
由 于镑蚀造成 的 截 面 与 质 量损 失率 仅为 1 %左右 

作者认为 不 同 轿 梁 钢 丝 力 学 性 能 差 异 可 能 主 要是 由 于钢 丝 源 自 不 同 生产 厂家所

致 。
由 于 缺乏 原 始钢 竺 数据 , 无 法 确 切 衡量 A 桥和 B 桥钢 丝 镑蚀 造成 的力 学 

能损 伤程度 , 但 从截 面 损 失 率 可 知 镑蚀程度 对钢 丝 截 面 的 削 弱 程度很小 。 ,


穿 体上

看 , 这 些镑蚀钢 丝仍 具 有 良 好 的 静力 承载 性 能 

对 上述钢 丝 力 学 指标值 测 量 值进行 统 计 分析 首 先 假设 各 参数 值服 从对 数 正



 。

态 分布 、
威 布 尔 分布 W 及 伽 马 分布 , 然后 对不 同 分布 假 定 的 特征 参 数 进行 最 大 似

然估 计 , 最 后 对 力 学 指 标概 率 分布 的 不 同 假设 进行检验 。
分析 结果 显 示 对 四 座桥

钢 丝 样本 的 所 有 力 学 指标参数 ,
不 论 是 对 数 正 态 分布 假 设 、
威 布 尔 分布 假 设 还是

伽 马 分布 的 假设 ,
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 5 %的 K -

S 检验 。 图 2 . 1 0 WA 桥为例 

给 出 其 力 学 参 数 的 概 率 分布 图 。 图 中 , 黑 实 线 表 示 测 量 值 的 累 积 分布 曲 线 ; 不同

虚线表 示不 同 假设分布 的概 率 密 度 函 数 ^ 义 及 累 积 分布 函 数 。 可 义
L 看到 ,
各假设 分

布的累积 曲 线与 参数 实测值 累 积 曲 线 近似 程 度 都 出 较高 。 相 化之下 ,


对数正态分

布 和 伽 马 分布 与 实 测 累 积 值 曲 线 更接 近 可 选取 我 们 较 熟 悉 的 对 数 正 态 分布 作 为

 ,

钢 丝 弹 性模量 、
非 比 例 延伸 强 度 、
极 限 强 度 和 断 后 伸 长 率 的 概 率 分布 形 式 

5 0
 I
— —  —



 1 . 

实 测 分布 直方 图



L o g n o rm a 

- l

4 0 0 8
片


 -

tu  We i bu l l

 


£3 0 

G a m m a -

0 6



综 图

 \
.  '

0
§
20 4



- -

嫌 1 0 -

/ 巧 么^ -

0 . 2 

2 0 02 0
. . 1 2 . 02 2 . 03 2 . 04 2 . 05 2 . 06


弹性模量 左 (
1 0 G Pa 

( a ) 弹性模量

3 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镑蚀 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究


50 



—

1 .

 I


实测 分布 直方 图


L o gn o r m a 

4 0
- l
 -

0 8
§


占
  -

We i bu l l

 

 乂
G am m a
- — .

3 0
. 〇 ,
I ;
 

W W ^

/ #
0 4
置2 0 




^   《 、



? .

乃 、 


1 5 00
M ll ZMJ  1 5 3 0  K 6 0 1 5 90  1 620  1 650  1 680


: 


非 比例延伸强度 (
M Pa 

( b ) 非 比 例 延 伸 强 度 

8 0 
? 


s^= = n
1 .

风 实测 分植細
言  

^
6 U

L o g n o rm a
庐 l
/ -

0 . 8 


 /

We i bu l l .
U


旨
山

G a mm a  f 0 6



A 國

藏 


為

。
40 -

固  一

。 ,



0 4
也 


区

掩  、




20
/ 诊




彿 《 若 、

0 2 .


心%


《 多


\


4 . 5 5 . 0 5 . 5 6 6 . 0 . 5 7 . 0

断后伸长率 ^ % ( 

( c ) 极 限强度

8 0 


="
^s= = l 1 -

言 胃
因 实测分植方目


^ L o gn o rm a
^

0




6 U 

 資

We i bu H .

u


旨

^
G am m a
—  .

0 6



於

4 0
- ■

1 ' 柜

锅2 0  \  -




蛛 y W/ V ^  ;

0 2. 



  心

 . -- 一 i

00

 

4 5 . 5 . 0 5 5  t o 6 . . 5 7 . 0

断 后 伸 长 率 ^ % ( 

( d ) 断后 伸 长李

图 2 . 1 0 A 桥 钢 丝 力 学 指 标概 率 分布

图 2 . 1 1
为 四 座 桥钢 丝 拉伸 破 坏 典 型 断 口 照 片 。 可 W 看到 , 在断 口 附近有 明

显 的 颈缩 现象 ,
断 面 呈 现杯 口 状 ,
为 典 型 的 延 性 断 裂 特征 

3 5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镑蚀 巧 丝 力 学 与 疲劳性 能巧验巧 究




ME a  —T



裏11 難 寒 记? 麵證 PlWi il苗 麵 晴 細黎


痛 蠢

L
! : ,

I g

?_     , —  



) 桥 A 脚 桥 




似 桥 C 脚 桥 

图 2 . 1 1
服役钢 丝 拉伸 破 坏 断 口 照 片

2 3 2
. .
疲 劳 试 验

为 了 解 四 座 桥 梁 服役钢 丝 的 疲 劳 化 能 ,
每 桥 取若 干 钢 丝 进行试 验 。 试验在 图

2 . 1 2 所示 的两 台 疲劳 试验机上进行 。
图 2 . 1 2( a ) 为 英国产 I nstron 8 8 0 2 伺 服式疲

劳 试验机 ,
其 最 大 动 态 荷 载 为 ±2 5 0k N ,
最高加载 频率为 1 5 Hz ; 图 2 . 1 2( b ) 

国 产 化G -

1 00C 共振 式 疲 劳 试验机 ,
最大 动 态荷载± 1 0k N , 加载 频 率 可达 80 化 

疲劳 试验荷 载 按 《 桥 梁 缆 索 用 热锻轉 钢 丝 》 规定 取 为 6 8 kN


1 3 . 7 8 kN , 当 

丝 疲劳 寿命达到 200 万 次 时 中 止试验 , 认 为 钢 丝 抗疲劳 性 能 满足要 求 。


由 

I n s tro n8 8 0 2 试验机 的 动 态荷 载 量程 远 远大 于 实 际试验施加荷 载 , 采 用 该 试 验机



进行 疲 劳 试 验 的 荷 载 精 度 不 高 ,
并 且其 最 高 加 载 频 率 1 5 Hz , 试验效率低 , 试验

成本高 。
因 此 , 除 A 桥 少 量钢 丝 采用 虹 str on 试 验 机进 行 疲 劳 试 验 ,
其余钢 丝 的

疲劳试验主 要在 PL G -

1 00C 共 振 式 高 频 疲 劳 试验机 上进行 。 试验钢 竺 通过定制 的



夹 具 设备 固 定到 试验机 上 ,
加载 叛率为 70 Hz 左右 。
为 了 防止在钢 丝夹持 区 因 应

力 集 中 引 起疲劳 断裂 , 专 口 研制 了 能 改善夹持性 能 的 夹片 ,
并用 聚 四 氣 乙 稀 胶布

紧 密 缠绕钢 丝 的 夹 持部 位 

3 6


浙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镑 蚀钢 竺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 究





试验


( a

其中有

共对
 n s tro n

A 桥


8 802


37


伺 服 式 瘦 劳 试 验 机

根钢 丝

A 桥钢 丝在
、 B
图 2


. 1

虹s

20


渡 劳 试 验机 照 片

根 、

ro n 8 8 02
C 桥



试 验机上 完 成 试 验
PL G

根 、


1 00C

桥 1
共 振 式 疲 劳 试 验机

0 根钢 丝 进行



其余钢 丝则 在


了 疲劳

化G -

1 00C 试 验机 上 完 成 

表 2 . 2 服 役 钢 丝 疲 劳 寿命 结果概 况

桥梁 疲劳试验 无 效 试 验 2 0 0 万 次 内 2 00 万次


合格率


编号 钢 丝 总 数 样 本 数 有 效 断 裂 未 断 裂

A  桥 3 7  1 2  7 1 8  72 . 0 

B 桥 2 0 8 7 5 4 1 . 7 

C  桥 1 0  0 0 1 0  1 00 %

D  桥 1 0  0 0 1 0  1 00%

所有钢 竺 的 疲 劳 试验 结果概况 见表 2 2 .

钢 丝 疲 劳 试验 结果分 S 种 情 况 。


种 情况为 钢 丝在 万 次加载 循 环 内 在 两 端夹 持 区 域 发 生 断 裂 属 无 效试 验 样


200 ,

本 包括, A 桥 1 2 根钢 丝 和 B 桥 8 根钢 竺 。
第 二 种情况为 钢 丝在 200 万次加载 循

环 巧 在钢 丝 中 部发生 断裂 ,
包括 A 桥 7 根钢 丝 和 B 桥 7 根钢 丝 。
第 S种 情 况为

钢 竺在 200 万 次加 载 循 环 内 未发 生 断裂 , 满足 《 桥 梁缆 索 用 热锻轉钢 竺 》 中 规定

的 出 厂要求 ,
包括 A 桥 1 8 根钢 丝 , B 桥 5 根钢 丝 义
L 及 C 桥和 D 桥 的 所 有试验钢

3 7


巧 江大学 博 ±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镜蚀钢 竺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 试验研 究


丝 表 中 最后 列 的 合格 李 按各桥 寿命 达 到 万次的钢丝数 除 有 效试 验


。 2 2 . 200 义

样本数 计算 得 到 。 可 K 看到 C 桥和 D 桥 的 锻 緯 铜 丝 的 疲 劳 性 能 全部 满 足 出 厂 要

求 , 而 有镑蚀 的 A 桥 和 B 娇钢 丝 的 疲 劳 性 能 退 化 叱 较严 重 , A 桥 合格李 72 0. % 

B 桥 合格 率 仪 4 1 7% . 。 这在 一

定 程度 上 说 明 镑 蚀 可 能 是 造成 疲 劳 性 能 下 降 的 主 要

原 因 

表 2 . 3 有 效 断 裂钢 丝 样本 疲 劳 寿命

疲 劳 寿命 ( 万次 

钢 丝编 号


A 桥 B 轿

1  1 66 94 5

 .

2  1 1 5 . 6 68 . 

3 50 . 4 6 7 8

 .

4 4 2 5 5 2 5

 . .

5  42 . 5 5 1 . 

6 37 . 2 4 9

7 36 . 8 3 1 . 

表 2 3 .
为 2 00 万 次 循 环荷 载 内 有 效 断 裂 的 钢 竺 疲 劳 寿命值 ,
按寿命从 大 到 小

排序 。 可 从 看 到 钢 丝 疲 劳 寿 命 结 果 分布 离 散 无 规 律 。
结 合钢 丝 镑 蚀 程 度 的 测 量 结

果对表 2 2 .
和表 2 3 .
中 的 A 桥和 B 桥 钢 丝 的 疲 劳 寿 命 结 果进 行 分析 表 观 镑蚀 程

 ,

度相 差 不 大 的 钢 丝 ,
其 疲 劳 寿 命却 差 异 显 著 ,
这反 映 了 镜蚀对钢 丝 疲 劳 性 能 作 用

机理 的 复 杂 性 

2 4 . 模 拟 镑蚀钢 丝 力 学 性 能 试 验 与 理论分析

A 桥钢 丝 为 对 象 用 然镑蚀 盐 水镑蚀 及 机械 加 工 的 方 法 进 步改


心 义 ,
自 、 L X

变铜 丝 的 镑蚀 状 态 。
对 不 同 镑蚀 状 态 钢 丝 通 过 静 力 拉伸 试 验 和 疲 劳 试 验 , 并借 助

电 镜担 描 手 段对断 口 形 貌进行 观 测 研 究 绣蚀对钢 竺 的 拉伸 强度 和 疲 劳 性 能 的 影


, 

响 。
在 此 基础 上 建 立 精 细 的 有 限 元 模 型 研 究 蚀 坑形 式 对 钢 丝 疲 劳 性 能 的 影 响
, ,


2 乂 1 模 拟 镑 蚀 钢 耸 状 况


为 了 比 较不 同 镑健 程 度 对钢 丝 疲 劳 性 能 的 影 响 对 , A 桥从 PE 套管 取 出 的 原

3 8


浙 江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镑 蚀 巧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化 验 研 究

状钢竺进 步镑蚀 得 到 如 下 几 类镑蚀钢 丝 在室 内 干燥环境 下 放畳 约


, : ( 1 ) 1 . 

年 ( W下 称为 I
类钢 丝 ) ;
( 2 ) 室 温 状 态 下 盐 水 槽 干 湿 交 替 加 速镑 蚀 约 1 . 0 年 ( 

下 称之 I I
类钢 丝 ) ;
( 3 ) 室 温 状 态 下 盐 水槽 干 湿 交 替 加速 镑蚀 约 1 . 5 年 ( 乂
L 下称

之 m 类钢 丝 ) 

图 2 . 1 3 为 E 类不 同 镑蚀状 况 的钢 丝 样 品 除镑 前后 的 外观状 态 。
从外 观上看 


类钢 丝 与 原 状钢 丝 差 异不 大 ,
镑蚀 程 度 轻微 , 经 砂纸 除镑后 ,
钢 丝亲 面 规整光

泽 ,
局 部 有细 微黑 褐色镑斑 。 I I
类和 I I I
类 钢 丝 镑蚀 程 度 严 重 ,
除镑 前 表 面 因 

盖 红褐 色 镑 蚀 氧 化 物 而 显 得膨 胀 、
粗植 ,
通 过机械 方 法 除镑 后 ,
钢 丝表面粗梭 

截 面 缺损 明 显 

面 里 立 证 吊 立 面 1


a)I 类钢 竺

— —  i l  ?


L让 ;




)
I I
类钢 丝

d i
n i






) 
i n 类钢丝

图 2 . 1 3 不 同 程 度 镑蚀 钢 丝 样 

对上述 E 类钢 丝 的 镑 蚀程度进行 测 量 ,
包 括质量损 失率 ,
最大直径 和 最小 直

3 9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 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镑 蚀 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 验巧 究


径 ,
每 类 钢 丝 的 样本 数 为 1 0 ,
表 2 4

为 镑蚀 程度 测 量 结 果 。 不 同 类 型 的 钢 丝镑蚀

程度差 异 显 著 , 在 千 湿交 眷 的 盎 水环 境下 加速镑蚀 的 II
类钢 丝 和 皿 类钢 丝 , 

于 盐水作 为 强 电 解质 溶液 , 加速 了 钢 丝 的 电 化 学 镑蚀 ,
其质 量 损 失 率 分别 超过

1 1 %和 1 5 % ;
而 在 干 燥环境 下 放 置 1 . 5 年 ( 绣蚀作用 时 间 与 阻 类钢 丝相 当 ) 的 

类钢 丝 , 其 质 量 报 失仅 0 57. % ,
和表 2 . 1 中 A 桥原 状铜 丝 的 0 47 . %相 差 很 小 。 

钢 竺 截 面 均 匀 性上来看 , I
类钢 丝 的 测 量 直径 在 4 9 7 mm.

4 9 8 mm
. 之间 ,
和原 状

钢丝

样 ,
截面非 常均匀 ;
I I
类钢 竺 的 测 量直径在 4 3 8 mm


4 9 5 rmn

之间 ,
I II


钢 丝 的 测 量直径 在 4 2 . 1 mm ?
4 8 7 mm

之 间 , I I 、 II I
类钢 丝 截 面 比 较不 均 匀 

表 2 4 .
模 拟 镑蚀 钢 丝 镑蚀 程 度 测 量 结 果


类 n 类 II I 

钢丝 质 量损 最小 最大 质 量损 最小 最大 质 量摄 最小 最大

编 号 失 率 直 径 直 径失 率 直 径 直 径 失 率 直 径 直径


% ) 如 m  ) (
m m)  (
% )  (
m m)  (
mm)  (
% )  (
m m) 如m 

1 0 . 68 % 4 . 9 7 4 9 8 1 . 1 . 5 1 % 4 . 39 4 . 94  1 5 7 . 1 % 4 . 1 6 4 9 3

 .

2 0 6 3 . % 4 . 96 4 . 98  1 0 98. % 4 . 36 4 . 98  1 4 2 9 % 4 25 4 97
. 
 . .

3 0 . 48 % 4 . 96 4 . 98  1 1 . 00 % 4 . 39  4 % . 1 6 20. % 4 . 20 4 9 . 

4 0 巧% 4 % 4 2 7  4

. . 9 7 4 9 8 . I 0 8 5 /〇
. 4 . 42 4 9 6 .  1 5 88 . , . 90

5 0 . 53 % 4 . 97 斗 9 8 1 . 1 . 3 1 % 4 . 33 4 . 98  1 4 7 . 1 % 4 . 1 6 4 . 85

6 0 . 50 % 4 . 97 4 9 8 1 . 1 . 2 9 % 4 3 6  4 9 4  . . 1 4 名 5 % 4 . 化 4 . 69

7 0 . 66 % 4 . 97 4 9 8 1 0 4 . . 1 % 4 . 44 4 . 89  1 4 8 0 % 4 2
. . 1 4 . 8 

8 0 . 59 % 4 . 9 6 4 9 8 1 . 1 . 23 %4 . 4 2 4 9 7 .  1 4 4 8 % 4
. . 1 8 4 . 89

9 0 . 49 /〇  4 9 6  4 9 8  1

. . 1 . 55 %4 . 3 8 4 . 93  1 5 70 . % 4 . 26 4 . 75

1 0  0 巧 % 4 . . 9 7 4 9 8 1 . 1 . 34 % 4 . 3 1 4 . 94 1 4 6 . 1 % 4 . 2 1 4 . 95

均 值0

5 7 /〇  4 9 7  4 9 8  1 /〇  4 8 4 省 5  2 % 4 2 4


. . 1 . 1 5 . 3 1 5 . 1 . 1 . 87

方 差 0 . 0 7 % 0 0 . 1 0 . 0 0 0 J 5 %0 . 04 0 . 03 0 6 8 . % 0 . 04 0 . 09

除 上述 S 类 不 同 绣 蚀 程 度 的 钢 堂 本 章 还通 过 机械 加 工 的 方 法 得 到 带 凹 抗 的

 ,

I V 类钢 堂 ,
研 究 孔 蚀 对钢 丝 性 能 的 影 响 。
模 拟 蚀 坑 为 半 球形 ,
直径 2 mm ,


0 5 mm .
, 如图 2 . 1 4 

40


浙 江 大 学博 ±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镑化钢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试验 研 究


图 2 . 1 4 模 拟 蚀 坑钢 丝

2 4 2
. .
模 拟 镑 蚀 钢 丝 的 拉伸 性 能 研 究

取上述 I

I V 类 钢 丝 各 五 根 进 行 拉伸 试 验 , 图 2 . 1 5 为相应 的应力 应 变关系 曲

 -

线 , 这里 的 应 力 采用 按钢 丝 实 际 截 面 计算 得 到 真 实 应 力 。
钢 丝 实际截面无法直接

准确 测量 ,
但根据 已 有研 究 结论 , 认 为 镑 蚀 不 对钢 丝 的 弹 性 模 量 造 成 影 响 ,
在钢

竺拉伸 曲 线 的 弹 性 阶 段 取斜 率 值 为 图 2 9( a
. ) 中 A 桥 的 弹 性模量均 值 。
与 国 2 8

 .

( a ) 中 A 桥 原 状钢 丝 的 比 较 , 四 类损 伤钢 丝 的 极 限 强度并未 明 显减少 , 但钢 丝

平均极 限应 变 存在不 同 程度 的 削 弱 。
原 状钢 丝 的 极 限应 变 可达 9 〇x. l 〇 Vs , 而 

类钢丝力 y Ox. I o V s JV 类钢丝为 5 0X. 1 0


岭 ,
II
类钢丝和 III
类 钢 丝 仅为 2 〇 x
. l 〇 V s 

200 0


5 0 0


^1


I


^ 


\ 0 0 0

f  I


巧 蕾
J

 - . - .

〇 - . -

ni类



5 0 0I  ?

心 - .

I V类

0K I I I 


 I   I  I  I  

2 4 6 8
4 ' '
0 0

. 0x 1  〇 . 0x 1 0 . 0x 1 0 . 0x 

应变 (

iS )

图 2 . 1 5 模拟 蚀坑钢 丝 拉伸 应 力 应 变 曲 

线

图 2 . 1 6 为 I 、 I I 、 m z 类 模 拟 镑蚀 钢 丝 拉伸 断 口 典型形 貌 。 可 义
L 看 出 镑蚀 较

轻微的 I
类钢 堂 外 缘保 持规则 的 圓 弧状 ; 而 镑 蚀 较严 重 的 II 、 I II
类钢 丝 外 缘 巧 凹

齿状明 显 。 尽管 I I 、 I I I 类 镑蚀 程度 与 I
类钢 丝 有 明 显 的 差异 , 但钢 丝 的 拉 伸 断 

特征 致 均 呈 现杯锥 状 断 口 形态 由 S 个 区域组成 即 由 内 向 外依次 为 纤 维 区


, , ,


放射区 、
剪切唇 。
断 口 形 貌 呈 现典 型 的 塑 性 断 裂 特征 

4 


浙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 镑化 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 究



a)  I 类钢 丝

縷 £3

 ( 的 n 类钢 丝



喔 图 2 . 1 5


)

模拟蚀 坑钢 丝 拉伸 断
I I I
类钢 丝

口 形貌

29 3

有研 究 认 为 起 截 面 缺损 但 不 影 响 钢 丝 未 镑蚀部 分 材 质 性 能

己 镑蚀
[ ’


引 

因 而 绣 蚀 对钢 丝 的 极 限 强 度 影 响 不 大 镑 蚀 引 起钢 丝 表 面 凹 凸 不 平是 导 致其 延性

 ,

下 降 的 主要原 因 为 进 步 认 巧 镑 蚀 对钢 丝 延 性 的 影 响 机 理 对 断后 钢 丝 进行分


。 ,

析 , 比 较 I 、 I I 、 I I I E 类 钢 丝 在 不 同 标 距 条件 下 的 残 余 变 形 特 性 , 各标 距 均 乂
L 

丝断 为 中 吃 位置 两侧 量取 为 钢 丝标距长 度 与 断后 塑性伸 长 量 的 关



口 向 。
图 2 . 1 6

系 ,
它 反 映整 段试 验 钢 丝 在 不 同 位 置 的 塑 性发展均 匀 程 度 

42


浙 江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服役 吊 杆镜蚀钢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 试验研 究


1 2


°

口  类 仁 4 二


I


「 ■


。 峽 n I

 亦 距 



日 9 幸

A  类 □ 


巨 I I I

。 





0 6  。

5


半 □ 





气 0 3

  会 i



含  I l i i i 

I  .      I . I . .  I I  

QQ

  I 

0  4 0 8 0 1 20  1 60 2 0 0

标距 / mm

图 2 . 1 6 模 拟 蚀 坑钢 丝 断 后 塑 性伸 长 量

从图 2 . 1 6 可 !


看 出 ,
随着 标 距 值増 加 , I
类钢 丝 的 塑 性 变形 线 性 增 加 , 而 II 

m 类钢 丝 的 塑性 变 形 则 基本不 变 。 这说 明 A 类钢 丝 的 塑性 变形 在整 段长度上 的

发展 比 较均 匀 ; 而 I I 、 m 类钢 遂 的 塑 性 发展仅集 中 在颈缩 断 口 附近 ,
从而 导致

钢 丝 整体 的 平 均 延性 降化 根据表 。 2 4 .
对不 同 镑蚀钢 丝 的 截 面 直 径 测 量 结 果 可 知 

由 于 II 、 I I I
类钢 丝 镑蚀严 重 ,
镑蚀 巧 随化性 使钢 竺 在 不 同 位置截 面 的 缺损 程 度

差异较大 ,
相 应 的 应 力 水平 差 异 也 较大 。 当 最 薄 弱 截 面 应 力 达到 屈 服 强度 并发展

塑性 变形 时 其他截 面 应 力 强度 尚 未达 到 屈 服 钢竺最薄弱截面进 步发 生颈缩




, 。

断裂 , 而 远离 断 口 的 非 薄 弱 截 面 始终未发展 塑 性 变形 

2 4 3
. .
模 拟 镑 蚀 钢 丝 的 疲 劳 性 能 试 验研 究

取上述 I

I V 类 钢 丝各五根在 图 2 . 1 2( b ) 所 示 试验机上进行疲劳 试验 , 试验



参数参 照 2 3 . 2 章 节 取值 表 。 2 5 .
为 模 拟 镑蚀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结 果 为 方 便 比 较 。 

表 还同 时列 出 在 同 疲劳 试验机上完成 的 根有效断裂 的 A 轿原 状钢 丝寿


中 了 5

命 表 中 疲 劳寿命按从大 到 小 排 列
。 ,
编号为 3 的 钢 堂 寿命值 为 各 类 钢 竺 疲 劳 寿命

样本 中 值 , 最 后 两 行 力 各 类 钢 丝 疲 劳 寿命 的 样本均 值 与 偏 差 ,
结 合表 2 4

中 各类

钢 丝 镑蚀程度 化较原 状钢 丝 与 A 、 B 、 C 类 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
发 现 不 论是 疲 劳 寿

命 中 值 还是 寿 命 均 值 都 随 着 镑 蚀 程 度 増 加 呈 下 降 趋 势 

对冬 类钢 竺 的 疲 劳 寿命试验 结 果进行分析 蚀坑 不 能 明 确 辨 认 的 原 状钢 丝 渡

 :

劳 寿 命 非 常 离 散 其 有 效 断 裂 钢 丝 寿 命 中 值 和 均 值 分别 为 , 42 . 5 万次和 66 6 .
万次 

但 最 大 最 小 寿命 分别 为 1 66 万次和 % . 8 万次 , 且试验钢 竺 中 超过 70 %的 样本疲



劳 寿命达 到 2 00 万次 W上 ; 而 外观与 原 状钢 丝相 差 无 几 , 但微观蚀坑 己 经形成 的



43


浙 江大 学 博 壬 学 位论 文 服役 吊 押镑蚀钢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 试验研 究


I 类钢 丝 ,
疲劳性 能有 明 显下 降 ,
其 寿命值 较均 匀 ,
均 值在 33 万次左右 ; 随着镑

蚀 程 度增 加 ,
疲劳 寿命进 一

步 降低 ,
但 下 降趋 势碱小 ,
钢 丝达到 II 类和 m 类钢

丝 的 严 重 不 均 匀 镑蚀程度 时 , 疲劳 寿命为 1 2

化 万 次前后 ,
疲 劳 断裂 均 发 生 在蚀

扰位 置 ; 带 人 工 蚀 坑 的 V 类 钢 丝 疲 劳 寿 命 甚 至 略低 截 面 损 失 程 度 更 大 的 I II
类和

姐 类钢 竺 ,
疲劳 断 裂 同 样均 发 生在蚀坑损 伤 部位 。 从 上述 分析 可 知 孔蚀是 影 响

钢 丝疲劳 性 能 的 重 要 因 素 , 当 钢 丝表面 出 现了 可 1


辨认的蚀坑 时 , 钢 丝 的疲劳寿

命 己 明 显下 降 , 甚 至仅 出 现细微黑 褐 色 镑斑 时疲劳 化 能 也 可 能 受 到 严 重 影 响 

表 2 5

模 拟镑蚀钢 丝 疲 劳 寿命

钢 丝 瘦 劳 寿命 ( 万次 

编号 原 状 钢 丝 I
类 I I
类 I I I
类 I V 

1  1 66 0 3 7 6 . .  1 5 9 .  1 4 8 . 1 2 . 

2 5 0 4 3 7 0 . .  1 5 6 .  1 3 6 .  1 2 3

 .

3  42 . 5 % . 8  1 4 0 .  1 3 4 .  1 1 . 

4 巧 2 3 . 1 . 3  1 3 7 .  1 3 0 .  1 1 . 

5  3 6 石 24 . 4  1 3 4 .  1 2 . 1  1 1 . 

均 值 6 6 6 3 3 2 . . 1 4 5 1 3 4 1 2
. . . 

偏 差 5 5 名 5 
. 5  1 . 1  1 . 0 0 . 

图 2 . 1 7 为 I 、 II 、 I II
类镑蚀钢 丝 典型 的 疲劳 断 口 形貌 。
由 于 ^5 钢 丝 样本 断

口 形 貌 与 其余 I 类钢 丝 不 同 , 其断 口 形 貌额 外 给 出 。 总 体上看 , 全部 钢 丝 的 断 

形 貌基本相 似 骑 由 光 滑 平 坦 的 疲 劳 扩 展 区 和 表 面 粗 梭 有 台 阶 的 瞬 断 区 组 成

、 、 

在 疲 劳 扩 展 区 域 均 未 发 现 贝 纹 线 表 明 在 试 验 应 力 幅 条 件 下 致 劳 宏 观 裂纹 ,

县 

现 钢 丝 迅速发 展 至 断 裂 该 试 验 结 果 与 文 献 商 强 钢 丝 抗裂纹萌 生 能 力 强

, 。
中 

抗 裂纹扩 展 能 力 弱 的 观 点




比 较 E 类钢 丝 的 断 口 形 貌可 L 义 发现 , I 类钢 丝 断 口 外 缘保持 光 滑 ,
规则 的 圆

弧状 , 而 II 、 III 类钢 丝 则 呈 巧 明 显 凸 四 齿 状 。 比较 1

5 钢丝断 口 与 其余 I 类钢 丝

断 口 的 典型形貌 , 1

5 钢 丝含 4 个疲 劳 扩 展 平 台 ,
即 疲 劳 裂纹从多 个 源 头 展开 

这 导 致疲劳 裂纹扩 展较快 ,


其 疲 劳 寿命 ( 24 4 .
万次 ) 明 显化 于其他 I
类钢 丝 

44


浙 江 大 学 博 主 学位 论文 服役 吊 杆巧蚀钢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试蹈 研究


J画

 (

)

类钢 竺典型断 



麵 (
b )1

5 钢丝断 


皆繫




)
I I
类钢 丝典型 断 

輸漏

 (
d )I I I
类钢 丝 典型 断 

图 2 . 1 7 模拟蚀坑钢 丝 疲 劳 断 口 宏 观形 貌

45


浙 江 大 学 博 击 学 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巧蚀巧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验 巧 究


力 进 步 解镑蚀对疲劳性 能 的 影响 对钢 丝 断 口 的疲劳源进行 更微观 的




了 , 了

电 镜 担 描 观测 。
由 于 I
类钢 丝镑蚀程度 肉 暇无法识别 ,
对 ^2 ?

5 号钢 丝 样本 断

口 进行 了 观测 ( 因 1 号 钢 丝 样本 断 口 没有 得到 及 时保护 , 故 未 进 行形 貌观 测 ) 

类 和 证 类钢 丝则 各选 例 具有代 表性 的 端 口 进行 电镜 扫 描 观测 图 为 


I I 。 2 . 1 8

劳 源 微 观形 貌 

Bi g g


^2


Sf
i iS


^3

46


浙 狂 大 学 博 主 学 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镑蚀巧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验 巧 究





马: 馬疲 A
也 船 k 告如 屏? T 摄 郵接M 4 城 诚 记化 拉 剖


, -

. ! : ; a -




編寨恶 龜


眶娜
K皆
U5 M | 6 5 SI i nni l

^ ―

故心 1 心 成 五互是 一
S
W2 1 9 S S S SS S n E
i S

滅臟


2Q ! H H H HH M




地 立始




^5





类钢堂

n iO
T HHHSK n ii




S E E QE ES & f
l RI i S K i l E I SiS SES S S SM H H P H  瞧


b)I I
类钢 丝

47


巧 江 大 学 博 壬 学 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镑蚀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试验研 究


L - 一- — : y 竺 




m 类钢丝

图 2 . 1 8 模拟蚀 坑钢 丝 疲 劳 源 电 镜 扫 描 微 观形 貌

根据 电镜扫 描结果 可知 ,
在钢 丝 断 口 的 疲劳 源位置均存在蚀坑 ,
由 此推 断蚀

坑是疲 劳 裂纹 的 源 头 。
对 I 类 钢 丝 的 疲 劳 源 微 观 诀 陷 尺 寸 进行 测 量 ,
其缺陷 的 深

度范围力 5 5

75 1

1 11 , 長 度 范 围 为2 0 0  ̄

5 50

ml 。 1 类 钢 丝 的 蚀 坑 尺度 尚 未 改 变 钢 丝

表面 的 凡何形状 ,
属 于微观 缺 陷 。 这说 明 钢 丝 巧 使在 轻徵 的 诱蚀作 用 下 其表 面 也

可 能形 成 疲 劳 裂纹 扩 展 源 。 在疲劳荷载 作用 下 , 钢 丝 在 镑 蚀 微 观 缺 陷 位 置形 成 应

力集中 ,
使疲劳 裂纹 易 于 在该 区域萌 生 与 发展 , 促进疲 劳损 伤 的 累 积 ,
最 终导 致

疲劳破坏 。 从 疲 劳 裂 纹 萌 生 的 徽观机 制 来 解 释 ,
镑蚀造成 的 微裂纹 相 当 于表面 完

好 的 钢 丝 在 多 次 循 环 荷 载 作 用 下 通 过侵 入 和 挤 出 形成 的 缺陷 从而 缩 短 , 了 疲劳 裂


uw
纹形 成 寿 命



另 外 ,
原状钢 丝 与 I
类 钢 丝 的 外观镑蚀程度相 似 ,
但试 验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结

果非 常 离 散且具有 跳 跃性 :
在 5 根有 效 断 裂钢 丝 样本 中 ,
有 4 根样本寿命小 于

50 万次 , 1 根样本达 到 1 66 万次 ,
另 外 还有 超过 70 % 的 试 验钢 丝 样本 在 200 万次

巧 未 断 裂 这表 明 轻微镑蚀 对钢 丝 渡 劳 寿命 的 影 响 很可 能存在 个缺陷 口 槛阀值


。 

若镑蚀 对钢 丝 造 成 的 缺 陷 达不 到 阀 值 , 则 疲劳 性 能 几 乎不 变 ; 若缺陷 超过阀 值 



则 瘦劳性 能 显著下 降 

而 镑蚀 程度严 重 的 II 、 m 类钢 丝 , 其疲 劳 源位 置 的 凹 坑 分布 范 围 较 大 ( 

2 . 1 8 ( b ) 、 ( C ) ) , 已 从宏 观 上 明 显 改 变 了 断 口 边 缘 的 几何形 状 。
镇蚀 除 了 引 起钢

丝表面缺陷 ,
使 得 疲 劳 源 裂 纹 易 于 萌 生 外 逐造 成 钢 丝 的 有 效 受 力 截 面 ,
明 墨损 失 

48


浙 江大学博壬 学位论文 设巧 弔 梓巧蚀钢丝 力 学 与 宋 者 巧巧巧 巧 巧



两类钢 丝 的 断 口 截 面 减少 达 到 20 % ?
3 0 % , 其真实应 为 幅水平 比原状 钢 丝和 I 

钢竺高出 30 %  ̄
40 % 。 因而 其疲 劳寿命必然 比原状钢 竺和 I
类钢 造都 要低 

2 . 4 4 .
微 观 蚀 抗 缺 陷 对 疲 劳 寿 命 影 响 的 数 值 模 拟 分 析

对镑蚀钢 望 的疲劳试验巧 究 表 明 , 镑蚀对钢 竺 疲劳寿命的影响主 耍是 L 乂 钢竺



表面 的缺陷 改变钢 丝 的应 力 分布 , 使钢丝应 力 集 中 W 及平均应为 增大从而造成疲



劳寿命下降 。 为 分析蚀 坑对 钢 丝 疲 劳 寿 命 的 影响 , 利 用 有 限 元 软 件 ABAQUS 6 . 1 



建立精细 的有 限元模型 , 模拟钢 嗟 的绣蚀缺 陷巧 态 , 分析钢 丝 蚀坑 附 近 的 应 为 分



布 , 讨 论钢 丝 表 面 蚀 坑缺 陷 引 起 的 应 力 分布变 化 

实 际绣蚀对钢 望造成 的 外形 损伤是 非 常复杂 且 随机 的 , 这里只 针对简 单蚀坑



缺 陷 形 式 的 钢 丝 进行 讨论 分析 。 根据前述疲劳试验钢 丝 的类型 , 分别 建立 了 无蚀

坑缺 陷钢 丝模型 、 胶囊型 蚀坑缺 陷钢 竺模型 W及球 型蚀坑缺陷钢 丝模型 , 如图



2 . 1 9 所示 。 无缺陷钢 竺模型对应疲劳寿命适到 200 万次 的 原状钢 丝 ( 认为 镑蚀造



成 的缺陷不足 W造成疲劳性 能遐化 ) ; 胶囊 型 缺 陷 钢 丝模 型 对应 I 类钢丝 , 参考



图 2 . 1 8  ( a ) 中 A 类钢 丝 的微裂纹尺寸量级 , 胶 囊 型蚀坑缺 陷 的 半径和 深度 取



1 00

ml 、 长度取 5 0 0 1 111

; 球 型 蚀坑缺 陷 钢 丝模 型 对应 ^ 类钢 遂 , 球形缺 陷半径

与 深度 按 实 际尺 寸 取值 。 由 于 I I 、 I I I
类钢 丝截面 严 重 不均 匀 , 蚀坑分布 复杂 

难 W建立恰 当 的模型 , 故未 进行相 应 的有 限元对 比分析 



5mm  5 m m 5 mm 

d


下  c z z ^ c

〇|

   —

无 镑 蚀 缺 陷 胶 囊 型 缺 陷 球 型 缺 陷

图 2 . 1 9 钢 丝 有 限 元 实 体模 型

为 精确 分析应 力 分布 , 在 缺 陷 附近 区 域采用 尺寸 非 常小 的 六 面 体 单 元 , 该区

49


浙的幸博壬字 互

文 C
巧 巧 弔 终 注 巧 送 力 学 与 气 专 皂 巧提脸巧 究



域的单元边长约 0 02 m m 同 时为 了 兼顾计算效 率 在远离 缺 陷 区 域的 单元尺度





较大 边长 约为 0 5 mm 在两种不 同 尺度 的 六 面体 单元 层 四 面体单元进
间 用 多 

, . 1 。

行逐步过渡 。 在 1 0mm 长 的铜望段上采用 约 万个单元进行精细 离散


70
。 困 2 20
. 

为 带 胶 囊 型 和球型蚀坑缺 陷钢 丝模 型 的 单元 划 分形 式 

隱 


誦 闘圓





a) 胶囊型缺陷

50



巧 三

吉 卓 二 兰 f r
吃 文 巧 浸 吊 f 错 蚀 钢 丝 力 学 与 薇 劳 性 能试验研 究




瞧 瞧


图 2 20

( 的球 型 缺 陷

带蚀坑缺 陷 钢 丝 的 模 型 单元 划 分





对图 2 .
1 9 中 3 个钢 竺模 型 进行弹性分析 , 弹性模量 按 实测 均值取 203 Gpa 

加 载 采用 圆 柱体底面 位移约束 、 顶面施加拉应为 的 方式 , 拉应 为 按 疲劳试验 中 



应 力 上限值取 7〇6 Mp a 。 图 2 2
. 1 给 出 胶囊 型 缺陷钢 竺和球型 缺 陷钢 丝模型 在蚀巧

缺陷 附近的 M i s es 应 为 分布云 图 。 为 图 示方便 , 绘制 了 蚀坑缺 陷 局 部 的应 为 等 高



线 , 并标 出 等高 线相应 的应为值 , 单 位 为 Mp a 。 从图 中 可知 , 胶囊型缺陷钢 丝 的



应 为 峰值 为 1 5 00Mp a , 而 球 型缺 陷钢 丝 的 应 力 峰值 为 1 280 Mpa , 说明 I 类钢 竺 的



5 


浙工 大学 幸 T 二 学位论文 服 役 吊 杆 镑 化钢 丝力 学 与 获 劳 些 能拭喧 巧 究


集 中 程度 比 I V 类高 ; 胶 囊 型 缺 陷钢 丝应 为 等 高 线 比球型缺 陷钢 竺 密集 , 说明 

类钢 丝 在缺 陷 附近 的应 力 精度 大 , 沿远 离 缺 陷 方 向 , 应为集 中 程度迅速下降 

656


L…
二 与 -


今 


 1

 ?  ?
-


酷r 


备叫


: :韩  \ J


、 


巧心


I  :


i :
= 

m i  ; : 


 V 璋

L 1 5 0





a) 胶囊型缺 陷钢丝

52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巧蚀 钢 丝 力 学 与 疲 劳 性 能 试 骚研 究


1  V^

r/





 

?H瞧 社
3 ;


| 




( 的 球型缺陷 钢 丝

图 2 2
. 1 蚀坑 附近 M i s es 应 力 分布

图 为 钢 丝 过缺陷 最 大深度 的 剖 面 上 的 应 力 维 分布 横 坐 标表 示 应 力


2 22
. 。

提取 点 在截 面 上距 离 钢 丝 边缘 的 位置 ,
级坐标为 相 应 点 的 M i ses 应力值 。
从图中

可 !


看到 , 无 缺 陷 钢 丝 模 型 的 截 面 应 力 分布 均 匀 ,
胶囊 型 缺 陷 钢 丝模 型 和 球型 缺

陷 钢 丝模型在缺陷 底部形成 了 应力 集 中 区域 。
胶囊 型 缺陷 钢 丝 模型 的应力 集中程

度 虽 然 比 球型 缺陷 钢 竺 模型 高 ,
但具有球型缺陷 的 I V 类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化 具有

胶囊 型 缺陷 的 I
类 钢 丝 要小 。 这表 明 ,
带蚀坑钢 竺 的 疲 劳 性 能 优 劣 不 能 单 纯通过

应 力 集 中 系 数 来 决定 , 还 需 要 综 合考 虑 应 为 集 中 区 域的范围 。
胶囊 型 缺 陷 钢 丝 虽

5 3


浙 江 大 学 博 主 学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镑 化 钢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试验研 究


然在缺陷位置的 应力 集 中 程度很 大 , 但是 随着 远 离 缺陷 底 部 ,
应 力 值 急剧 下 降 

集中 的 区 域非 常小 。 而 球型 缺陷 钢 丝 的 应 力 下 降梯度 叱 I
类钢 丝缓和 ,
在相 对较

大的范围 出 现较大的 应 力 

1 60 0


「 

^ 囊 型 蚀坑缺 陷 钢 丝


含  /球 型 蚀坑缺 陷 钢 丝

 |

 U? 

I
口〇〇 -


/



% \ 

结  \ 

蓋8 0 0 -

1  

\ 、 —


无缺 陷钢 丝

W〇  l . 1 . 1 . 1  ■ 

0   2  3  4  5 1

幻 / mm

图 2 22

截 面 应 力 分布

2 5

本章小 结

本 章 通 过 对服役 吊 巧原 状镑蚀钢 丝 W 及模拟 镑蚀钢 丝 的 静力 拉伸 试验 疲 劳



 、

试验 、
破坏断 口 形 貌分析 义
L 及精 细 有 限 元分析 , 研究 了 镑蚀 对 吊 杆钢 丝 力 学 性 能

的 影响 , 几 点主要 的成果与 结论如下 



( 1 ) 对 服役 年 限相 近 的 四 座 桥 梁 的 服役钢 丝 镑 蚀 程 度 与 性 能 进行 了 研究和

比较 ,
发现非 银 轉钢 丝 镑蚀程度 比锻侍钢 丝严 重 , 四 座 桥钢 丝样 品 洽 体镑 蚀 较 轻

微 ,
对钢 丝 拉伸 性 能 的 影 响 有 限 , 但 对疲 劳 性 能 影 响 明 显 且复 杂 ,
镑蚀 外 观相 似

的钢丝 ,
疲 劳 寿命 差 异却 很 大 

( 2 ) 对模 拟镑蚀钢 丝 进行 了 试 验研 究 ,
发 现不 同 镑蚀 程度 对钢 丝 强 度 的 影

响不 明显 ,
严 重 的 镑 蚀 引 起钢 丝 截 面 积 减 少 将 导 致 其承 载 力 降 低 。
镑蚀还 引 起钢

竺截 面 大小 差异 ,
使得 塑性 发展不 均 匀 ,
导 致平均极 限应 变 下 降 

( 3 ) 锡蚀 对钢 丝 渡 劳 寿命 影 响 十 分显 著 ,
巧 使是 轻 微镑蚀 , 化 会 通 过在 钢

丝 表 面形 成微观初 始裂纹缺 陷 ,
促进疲劳 源 的 萌 生 ; 点蚀在钢 丝表面形成 宏 观缺

陷 ( 蚀坑 ) ,
形成应力 集 中 区域 , 加快疲劳 裂纹 的 开展 ; 严 重 的 镑蚀还 会造成 钢

丝有效受 力 截面 损 失 ,
在应力 集 中 、
应 力 幅 提 高 的 复合作 用 下 ,
钢 丝 的 疲劳寿命

降低 

54


浙江 大 学 博 壬 学 位论文 服彼 吊 抒 镑蚀 钢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 试验研 究


( 4 ) 钢 丝 疲 劳 性 能 受 镑 蚀 程 度 的 影 响 具 有 先 敏 感 后 迟 纯 的 特征 , 即 镑蚀勒

期 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因 镑蚀 而 显 著 降低 但 进 步 绣蚀 引 起 的 钢 丝 疲 劳 寿命 下 阵不


明 显 

( 5 ) 点 蚀 钢 望 的 疲 劳 寿 命 不 仅取 决 于 蚀 坑 底 部 的 应 力 集 中 程度 , 还应 考 虑

应 力 集 中 区域 范 围 的 影响 

5 5


浙 江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 文 服役 吊 杆锡蚀钢 丝 力 学 与 疲劳 性 能试验研 究


5 


浙江 大学博 壬学位论文 吊 杆 在 嘘 机节亮 啤用 下 卽 t守 -
^ 二 

3 吊 杆在 随机 车流 作用 下 的 疲劳 响 应 分析

3 . 1 引 

上 一

章 试 輕研 究 表 明 ,
拱桥 吊 杆 巧 抗 力 性 能 尤 其是 疲 劳 性 能 在 环境腐 蚀作用

下显著下降 ,
这是 导 致 巧 巧服役性 能 退 化 的 巧 因 , 而 疲 劳 荷载 的 反 复波 动 作用 则

是 吊 巧服役性 能退化的 外 因 和直接原 因 。


对拱桥 吊 軒而言 ,
车 辆作用 是 主 要 的 疲

劳荷载 ,
本章对 吊 杆在 随机 车 流 作用 下 的 渡 劳 响 应 进行研 究 

本章首 先 根据杭州 市 一

座 在役 中 承 式拱桥建 立 H 维杆 系 有 限 元 算 例 模 型 计

 ,

算关记 杆的 或 应 力 影 响 线 数据 然后 根据杭 州 某地 区 的 交 通信 息概 率模型


吊 内 力 ;




基 于 蒙 特卡洛方 法 采 用 For
t ran 语 言 编 制 程序 进行 随机 车 流 的 模 拟 ; 最 后 将 随机

车流施加于 关 I

。 吊 杆 的 影 响 线 获得载荷 时 间 历 程 -


并用 泄水法 对 吊 杆载荷 时 -



历 程 进 行疲 劳 荷 载 统 计 并 对疲 劳 荷 载 分布 特征 进行分析 

3 2 .
算例 模型

3 2 . . 1 有 限 元 建模

本 文选取某 服役 1 9 年的 中 承 式 漂 浮体系 拱桥 进行 有 限 元建模 。


该桥跨径

1 20m ,
拱肋 采 用 哑铃 型 钢 管 混 凝上 结 构 ,
桥梁结构 示 意 图如 图 3 . 1 

哑铃麵管

^^

疑±拱

:柱

( a ) 立面 图

1  C 3  !
〇 〇 『6 〇 1「 〇 巧 1
6 〇 〇 〇0 ^  I 

I  I T I


3  \ Cc


 
1 2 横 梁

( b ) 主跨横 断 面 图

图 3 . 1 结构 示 意 图

5 7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 位论 文

巧 户 空这 n 宅巧 专用 下 巧疲劳响空 分矿

具 体建 模 时 将 钢 管 混 凝 上 拱 肋 组 合 截 面 的 特 性 参 数 值 换 算 等 效 为 成 混 凝 上
, 

参数值 ,
拱肋 的 弹性模量按 混凝止考虑 ; 桥 面 系 根据其 受 力 特 点 用 平 面 析架 结 构

进行模拟 ,
枪架 斜巧 约 宋桥 面 侧 向 机动 ,
直 杆连接 横 梁 ,
并 在桥 面 纵 向 形成行 车

道 

3 2 2
. .
模 型 修 正

由 于 漂 浮体 系 拱桥 的 桥 面 系 实 际 受 力 状 态 复 杂 ,
模型 中 模拟桥 面 结构 的棉架

构件 参数 取值 不 明确 ,
对分析精度 会造成 影响 。 为 控制模型误差 ,
对 实 桥在 环境

激励 下 的 桥 面 自 振特性 进行 了 测试 ,
通 过修 正 有 限 元 模 型 的 结 构 参 数 使 计 算 模 态

频 率 与 实测模态 频 率相 匹 配 

 点
 M

3?4

■ I
J I l  髓 份S 器  7 




图 3 . 2 自 振特性测 点布 置 图

利 用 动 态信 号 采 集仪器 进 行 振 动 信 号 采 集 ,
采样频 李取 1 2 8Hz 。 图 3 . 2 为加

速度 传 感 器 测 点 布 置 在桥 面 侧的 跨 跨 4 跨位 畳 分别 放 置 竖 向 


。 1 / 4 、 1 /2 、 3 /

侧 桥 向 加 速度传 感器各

枚 

1 0
 .
1 / 2 测 点 5 N
. 0
阔晴

_ ' _ ' _ ' _ ' —  _



' _

 1  心卯 ] 

I 
0 0 0 .

麵 卿咖 辆 細 碱 碱

 i

0
 3
_

0 

        

       

. I . I . I . I . 


1 . I . I . I . I


0 6 1 2 1 8 2 4 3 0  0 6
苗 啡鳴麵S 1 2 1 8 2 4 3 0




t/s  / /s

( a ) 竖 向 加 速 度 时 程 曲 线 ( b ) 横 向 加 速度 时 程 曲 

线

5 8


浙 江 大学 巧 ± 学位论文 吊 杆在巧机车流作用 下 巧疲巧响 互今巧


4 0
测 点 0




/4





测点





I I
1 /

I

〇 〇 ?

 0 0

 .


测 点 0

4 0 4
 3
测点




I . 8
 ;
3 a1
I I I

0 0.
. 1  00

0  1 2 3 4 5 6 0  2 3 4 5 6 
 1

Fr e q u e n cy H z  Fr e q u e n cy /H z
/ 

( c ) 竖 向 加 速度 频 谱 ( d ) 橫 向 加 速度 频 谱

图 3 . 3 实 测 加速度 时 程 与 频 谱

图 3 . 3 为 各测 点 的 加速度 时程 曲 线 与 相 应 的 频 谱 。 图 3 . 3( C ) 中 虚 线标 识位

置为 其前 四 阶 竖 弯 振 动 的 频 率 ; 图 3 . 3( d ) 中 虚 线标识位置为 桥 面横 向 振动 的 第

阶频率



采 用 试 凑法 对桥 面 系 巧架 结构 参 数 进行调 整修 正 ,
表 3 . 1 为 模型修正后 的 计

算频 率 与 实测 频 率 巧 比较 。 可 1


看到模型 的 计 算 频 率 与 实测频 李 比 较接 近 , 认为

有 限 元模 型 误 差 满 足计 算 要 求 。 图 3 . 4 为 表 3 . 1 中 的 各 阶计算频率振型 图 

表 3 . 1
计算频率 与 实测 频率 比较


 ̄  ̄ ̄

计算频率 实测颊率 频率误差




模态振型


( Hz )  (  H z )  (

/〇 

阶 反 对 称 竖 弯 0 0 99 


. 89 1 . 89 8 . 2

阶 对 称 竖 弯 6 6 8 6 0 2 


1 . 1 . 1 04 .

二 阶 反 对 称 竖 弯 2 . 4 3 6 2 5 0 0 9 7 4 %

 . .

二 阶 对 称 竖 弯 2 . 94 5 2 . 773  1 06 2 . 

桥面 阶 对 称 侧 弯   


1 . 3 3 1 1 . 3 2 8 1 00 2 .

 阶反 对称 竖 弯 Hz

( a ) : 0 89 . 1 

5 


巧 工 大学楼 击学位论文 吊 杆在随机车流作 用 下 的巧劳响 应分析


 阶对称 竖 弯 Hz

( b ) : 1 . 668 

( c )
二 阶反对称 竖 弯 : 2 43 6 . Hz

( d )
二 阶对称 整弯 :
2 945 . Hz

桥面 阶对称侧 弯 Hz

( e ) ; 1 . 3 3 1 

图 3 . 4 计算模 态 振型

3 2 3
. .
吊 抒 内 力 影 响 线

分析桥 梁 为 双 向 二 车道 ,
对不 同 车 道计算 图 3 . 1
中 的 ^8 号 吊 杆 的 内 力 影 响

线 结果如 图 所示 图 中 车道 靠 近分析 吊 杆 侧 车 流 方 向 为 从左 向 右

, 3 . 5 。 ,
1 , 

车道 2 与 之相 反 

0 乂


0 ?⑤ ① ⑤ ? ◎?






 j 


0 3 0 6 0 9 0 1 2 0

位置 (
m 

图 3 . 5 吊 杆 内 力 影响 线

60


了 


浙 江 大 学 惇 主 学 位 沦文 巧 杆在 随机 车流 作 巧  n 巧安 立 争

3 3 .
基 于 蒙 特 卡 洛方 法 的 随机 车 流 模 拟

获取桥 梁构件在 车 辆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疲 劳 响 应 主 要 有 两 种 方 法 。

种为 实测法 

在 目 标构件 上 安装测 力 传 感器 ,
直接 测 量 桥 梁 运 营 过程 中 构 件 的 疲 劳 应 力 历 程 

种 为 车 流模拟法 根据桥梁 所 处地 段 的 实 测 车 流 参数 模拟 随机车 流 然后 将 随




, ,

机车流加载 于 关 构件 的 影 响 线 得 到 疲 劳 应 力 历 程 实测法准确 性较 高 但不 同


心 。 , 


构件 的 荷 载 历 程 具 有 明 显 的 区 位 差 异 性 ( s i te


pe c i fi c )


工程实 际 中 无 法对毎

处关 构 件 都 进行 原 位 测 量 此外 原位实测方 法花费 较高 车 流模拟 法是



一 



。 , 。

种 间 接方法 , 无 需 对 具 体构 件 原 位 实 测 即 可 提 供 较 為 合 理 的 构 件 疲 劳 荷 载 历 程



f i

, 尽管 其准确 性 因 计 算模型精 度 受 到 一

定影响 , 但经济 实用 性 较 强 ,

种 

_

值得推广 的 方 法 。 本章采 用 基 于模特 卡 洛抽 样 ( M on t e C ar l o  S m u l at i o n


i ) 的 随机

车流模拟 法 

蒙 特 卡 罗 方 法是 通 过对 随机 变 量 函 数 的 概 率 模 拟 ,
统 计试 验或 随机抽 样 , 

解工程技术 、
数学 、
物理 、
生 产 管 理 等 # 方 面 问 题 的 近似 数 值解 的 方 法 , 亦称概


"8
率模拟方 法 或 统计试验 方 法 用 蒙特卡 洛方 法模拟 求 解 实 际 工程 问 题 时
[ ]

, 。 

般分 为 S 个步 骤 :
构 造或 描 述概 率模型 ; 实 现从 己 知 概 率 分布 抽 样 ; 利用抽样

结 果 进 行 分析 作 为 实 际 问 题 的 近似 解 

结合本 章 的 车辆 疲 劳 响 应 分析 问 题 , 随机 车 流 的 蒙特卡洛抽 样步 澡 如下 


步 ,
根据 交 通流信 息 实 测 结 果构 造 车 型 、
车重 、
轴重 、
车 距 等 车 流信 息

概 率 分布 模 型 

第 二 步 ,
基 于构 造 的 概 率 模 型 分布 进行 车 流信 息 参数 的 程 序 随机抽 样 

第S步 ,
利 用 抽 样 得 到 的 车 流 参 数 编 制 随机 车 流 , 乂

模 拟 的 随机 车流 作 为 实

际 车 流 的 近似 来进行 疲 劳 响 应 分析 

3 3 . . 1 疲 劳 车 辆概 率 模 型

拱桥 吊 杆 的 疲劳是 曰 常各种 车辆反复作用 所 引 起 的 累 积 损 伤 过程 在 进行 车



 ,

流模拟分析 时 , 无 法 计及 所 有 实 际 车 辆 的 损 伤 ,
需 要 根据 交 通信 息 实 测 参 数 , 

炼 出

组 由 若 干 典型 、
其 有代表性 的 运 营 车 辆 组 成 的 疲劳荷载 车 辆模型 

美国规范呵 嘟给出
67
目 前 ,
欧洲 规 范 及英国规范 [

了 符合各 自 地区或

国 家 交 通运 营 条件 的 疲 劳 巧 计荷 载 车 辆模型 。 我 国 规 范 尚 未提 出 适 用 于 公路桥 梁

疲劳 设 计 的 车辆模型 ,
但 近年动 态 称 重 系 统 ( WI M ) 的应用 为 科研人 员 和 工 程

6 


巧 江 大学巧 去 学 位论 文 串 杆 重 巧 机 车 流 作 用 下 的 疲 劳 响 应 分析


师 获取交 通 车 辆 数据提 供 了 新的途径 。


由 W M I
获 取 的 车 辆 荷 载 数 据 能 全面 体现

交通流 的信 息 , 排除 了 人为 因 素 的 影响 ,
是 研 究 区域 交 通状 况 ,
获 取特征 车 辆 荷

载 的 重要手段 。 已 有不少 学者利用 W M



对交 通荷载展开 了 调查 ,
并提炼 出 可供

参考 的 疲 劳 标 准 车 模 型 

本 章 随机车流模拟基 于 课 题组成 员 陈斌 关 于杭 州 某 物 流 区 快速路 的 交 通调



查与 统计结果 期 两 周 的 W M 数 据进行 统 计分析 得 到


8 3

他对 相 应 的 交通车




I 了

流信 息 。
下 面 简 单 介 绍 进行 随机 车 流 模 拟 所 需 的 疲 劳 车 辆 模 型信 息 基本 参数 

0 ) 车 型 化例

83

表 疲劳荷 载 车 辆模 型
I 

3 . 1

轴 数 车 辆 模 型 ( 比例 

2 轴
I  ̄  ̄




V2 1 :  ( 1 . 7 1 % V22 
) ; ( 8 . 8 1 %  V23 
) ; ( 5 . 9 1 % 

户量



賢^

V3 1 :  ( 0 . 54 %  V3 2 
) : ( 0 60. % 

 —

r  t面獅

4 轴 了 宁 f甲 ^ …

罕罕

V4 1 :  ( 0 90 . %  V42 
) : ( O . %% 

S 1 I f= = 

5 轴

山 


5 1
V5  1 ( 0 34. % 

6 轴
围 選 屢 遲


V6 1 ;  ( 0 20% .
) V62 :  ( 0 . 1 5 % 

62


蔚 江 大 学 博 主 学 位论文 串 杆在 随机车流 作 用 下 巧 疲劳 响 店 分 析


根据 实 测 车 辆 的 车 轴 数 与 轴 距不 同 ,
将 交 通荷 载 划 分 为 1 0 类典型车型 , 

表 3 . 1
所示 。
对 车 型 进 行 分 类 时 不 计 入 对桥 梁 疲 劳 损 伤 较 小 的 小 型 车 辆 。 表 中 

号 巧 百分 比表示该车 型 占 车流总 数 的 叱例 , 计入分类 的 车 辆 占 总交通车辆 的



1 9 .
52 % 

( 2 ) 轉距

各 车 型 的 轴 距 统 计 均 值 与 标准 差 见表 3 . 2 。
表中括号 巧 数值表 示 釉 距 的 统 计

标准差 ,
轴 距编 号 从车 头 到 车尾计 

表 12 轴 距 统计结果

轴 距 均 值及标 准 差 ( m 

车型


轴  错 2 轴 3 轴
1 4 轴 

V2 2 1 . 983 ( 0 3 45
. 

V 2 2 4 . 7 2 2(0 7 3 2)

 .

V 2 3 6 . 63 8 ( 0 83 8 . 

V3 2 脚 6 1 . ( 0 ;7 3 4 ) 5 . 754 (1 . 2巧 

V 3 2 5 . 07 2 ( 1 . 400 )  1 . 542  ( 0 5 .
巧 

V4 2 1 . 0 】 9( 0 5 . 1 8 ) 4 . 75 5 ( 0与88 )  1 . 409 ( 0 25 0 . 



V4 2 3 . 79 8 ( 0 3 87 . ) 6 . 829 (1 . 0 1 1 )  1 . 3 66 ( 0 . 1 04 

V5 3 1 . 72 8(0 . 巧 8 6 ) . 5 5 *
8 ( 1 3 95 )  1 . 43 1 ( 0 703 .
)  l .
; 3 5 H  0 254
. 

V 6  每2 8
1 1 ( 0 34 . 1 ) 2 . 73 9 ( 0 5 . 1 9 ) 6 J 6 2 ( 1 . 3 73 )  1 . 3 6 6( 0 2 . 1 2 ) ] . 巧 1 ( 0 2 . 1 5)

V 6 2 3 . 48 0 ( 0 5 4 7)
.  1 . 46 1 ( 0 2 .
1 5 ) 6 . 97 0 ( 1 . 7 1 8 )  1 387 ( 0 2
. 1 1 )  1 . 3 77 ( 0 2 06
. 

( 3 ) 车重

各 车 型 息 重 概 率 分 布 用 £ 峰 正 态 分布 或 对 数 正 态 分 布 拟 合 相 应 的 车 型 概 率

 ,

分布 参数 值 见 表 3 3 . 。 表中 ,
A ,

W ,
分别 表 示 第 / 峰分布 的 权重 、
均 值和方 差 

63


浙江
大
 学
 憐壬
 
 送 位t
杆料
?




文 則 公






吊 -  下

巧 茸

丐 
 巧





三 .






 

 

夺 S 々


窝 巧 s 






1 s

6 1



等 o


7 .
? ?


. ' ' . .

0 0 o s 1 必 二 二 e 賓

      
   寸

々 累

另 K 寒
 /
々 巧 § 0 寒




卢 1

9 9
£ 8 等 吳 r

L 6
- 巧 . .


? . . 0
广 6 

价 £
; 台 S


L 价 二

         
 Z

々 N 々 Z 9 /



 0 寸 £ 等 0 I




9 兵 t

 。 r § .
5 . T T r s

s o


〇 0 0 O O o o d o

        





 等 究 送 g S 送
占 § S Z

々 爱 哀 三 A


3 ?



? -

0 S 0 ; 7

曰 z

二 I

        
  资 O

沒 々
0 S 玄 芸

S o / 6 寸 K



窝 
這 一
r 《
8 s




P 一
台 品

式 矣 s
論 £ 々


皆          
寸 9 6

I 一 "

々 口 z 寸 S 兵
 究 9 £ /
資 6 s
絲 S

。 々 .

. - r 兵 ?
§ .




擊 2

0 0 0 o 〇 0 0 0 o



         
々 寸 0

 口 S 9 巧 巧 三 0 資



- 

0 9 i
6 9
0 S 己


雌 . .
1 s
每 6 9 9

, ?


’ . '


0 0 £ 寸 一 1 1



        
8 6 々
 二 S

空 S 1

奚 i


S z




/ Z


r Z 1 r / ? 马 /


z 9 > Z 

T 二 巴

一 I
i 1 1 I



          

= 一
々 A I 々
象 /

口 又 窝 為



客 式

々 g 6 9

曼 二 二 



r ? ?

2 S

5 3

0 0 0 o 0 0

  



3       
副 d
I I I 一 I I 

巨 B B 3 E 田 d d
栽 旨 護



U U u 

0 O =

U U
柜 昆 註 昆 0






目 !

禾 O O 〇 2 客 含 Z N z 含 !

J J 一

         
翻 


Z 一
z 一
Z 一 一
巧 这
 

Z £ i 々 才 S 9


坤 

K 

> 

> 

h 

> 

K 

A 

> 

A 

4

6 

浙 二 大 ^ 障 去 学但论文 吊 杆在 隨机车流 作用 下 的 薇 劳响应分析


( 4 ) 轴重



C hen 对 轴 重 与 车 重 关 系 进行 拟 合 得到 两者的绽性关系
t i

, 



a G VW
+6
>  ( 3 - 1 )

式 中 , GV W 表示车重 ,
A表示第 /
轴的轴重 , a , 和 6 , 為 拟 合参数 。
表 3 . 4 给 出 

车 型 轴 重 与 车 重 关 系 的 拟 合参数 

轴 重 与 车 重 线 性 拟 合 参数



t 

3 . 4

车型 拟 合 参 数  斗 A  A  J  ^  ^ 2 s 4 5 

.  a 0 J 9 巧 0 . 8 067

V2 

b  1 . 0 7 % -

1 . 07 76

a 0 . 1 67 1 0 . 83 


V 22

b  1 . 54 1 7  -

1 . 54 1 

a 0 2 4 9 0 0
. . 75 1 

V23

b  1 . 3 3 90  -

1 . 3 3 90

a 0 - 1 426 0 . 1 4 26 0 . 7 1 48

V3 

b  1 . 68 1 0  1 . 68 1 0 -

3 . 3 620

a 0 . 1 3 70 0 . 43 1 5 0 . 43 1 

V32

b 2 . 8 7 00  -

1 . 43 50  -

1 . 43 5 0

a 0 . 1 250 0 . 1 250 0 J . 7 50 0 . 3750



V4 

b  1 . 7 0 5 4 1 . 705 4  -

1 . 7 0 5 4 -

1 . 705 4

a 0 02 3 0 0. . 3 000 0 . 33 85  0 巧 8 5 . 

V42

b 3 . 1 900 0 . 03 80  -

1 . 6 1 4 0 -

1 . 6 1 40

a 0 0 3 9 0 . 0 . 24 1 0 0 . 24 0 0 0 . 2400 0 . 2400

V5 

b 3 . 5 639 0 . 1 3 3 0  -

1 . 23 23  -

1 . 2 3 23  -

1 . 2 3 23

a 0 03 2 0 0 0 3 20 0 2 2 8 0

. . 0 . 2 3 6 0 0 2 3 6 0 0 2 3 6 0

 . .

V6 

b 2 . 73 1 0 2 . 73 1 0  -

0 05 00
.  -

1 . 8 04 0  -

1 . 8 04 0  -

1 . 8 04 0

a 0 0 2 5 . 1 0 . 1 4 80 0 . 1 4 8 0 0 2 2 6 3 0 22 6 3 0 2 2 6 3
. 
 . .

V於


b 4 . 3 030  0 妃 % 0 . . 6 2 3 5 -

1 . 8 5 00  -

1 . 85 00  -

1 . 85 00

65


漸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文 吊 杆在随机车进 作 巧 下 巧 渡巧 均 应 分析


( 5 ) 车 头 时距 与 车速

车 头 时 距是 指 前后 两辆 车 经 过某 车 道 同 断面的 时间 间隔 车 流 行 驶状 态 可


PS
分为 由 流 和 跟驰流 不 同 行 驶 状 态 下 车 头 时 距 和 车 速 的 分布 情 况 有 所 区别

自 。 

对 两 个 车 道 的 车 头 时 距 和 车 速 分布 拟 合 结 果
39

表 车 头 时 距在

为 C hen
[ ]

3 . 5 ,
自 

流 状 态 下 服 从 伽 马 分布 ,
在 跟 驰流 状 态 下 服从对 数 正 态 分布 。 车 速 均 服从正 态 分

布 

3 9

车 头 时 距分布 类 型 及 参数




3 5 .

车 流 车 头 时 距 ( S )  车速 ( km 

车 道


状 态  分 布 类 型  分布 参 数  分 布 类 型  分 布 参 数

自 由 流  G am m a  a =
l . 85
S y

1 0 /7 5  N orm a l
 /


54 68 .  1 6 23

.

车道 

跟 驰 流Lo gno rm a l  % cr

0 878
. N o r ma l
片

4 5 86 . 尸  1 9 20

.

自 由 流  G am m a  a =
1 . 3 8 a =
8 74. N o r ma l
片 =
5 8 . 1 2 沪 =
1 0 75

.

车道 

跟 驰 琉Lo gno r ma l
片

0 . 83  尸0 . 58  N o rm a l
 /


4 5 02 .  户9 . 23

3 3 2
. .
车 流 参 数 的 随机抽 祥

随机袖 样就是 利 用 计 算 机获 取符 合 己 知 分布 总 体 的 随机 数 本 章 利 用 , F or
t r an

语 言 进行 编 程 实 现车 流信 息 参数 的 随机抽 样 。 For
t r an 语言 中 可 直接 实现 ( 0 ,
1 

均 匀 分布 随机 数 抽 样 。 这 些 随机数 一

般采用 数值 变 换 中 的 同 余法得到 ,
严 格地 讲

这 些 数 并 不 非 真 正 随机 , 而 是 被称 为 伪 随机数 , 但可 乂
L 把它们 当 作 真 正 的 随机 数

来使用 。 在 工程 实 际 问 題 中 ,
需 耍 进行 抽 样 的 随机 变 量 并 不 尽 然是 掏 匀 分布 的 

通 常 需 要 先 进行 ( 〇 ,
1 ) 区 间 均 匀 分布 随机数 抽 样 ,
然 后 再 通 过数 学 变 换 处 理 得

到实际所需 分布 变 量 的 随机 数 下 面 介 绍 两 种 利 用 均 匀 分布 随机数 得 到 正 态 分布

 。

随机数 的 方 法 

种 方 法 是 根 据 中 记 极 限 定 理 生 成 正 态 分布 随机 数 ,
中 记 极 限定 理说 明 , 

限多 个具 有相 同 分布 的 随机 变 量 之 和 是 服从正 态 分布 的 。 己 知 ( 0 ,
1 ) 区 间 内 

从 均 匀 分布 服 的 随 机 变 量 《 的 期 望 和标准 差 为 : 〇f l A2 。
进行 A 次均 匀

分布 随化 数 抽 样 ,
令 

66


巧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 文 弔 兰 莲 朽车鬼 作用 下 巧疲劳响 应 分析


式 中 , /

为 近 似 服 从 标 准 正 态 分布 的 随机 数 。
抽样次 数 A 根 据计 算精度 决定 , 

越大 , ,

分布 越 接 近标 准 正 态 形 式 。

般工 程 问 题 , 取扛 =
1 2 即 可达到 计算精度 

这时式 ( 3 . 2 ) 简化为 


乏 ( 3 . 3 


/ 

式中 是位 于 6 区 间 的 随机数 该方 法 用 多 项 式 估 计 正 态 分布 是 




W ( , ) 。 ,

近似 方 法 


生 成标准 正 态 分布 的 另

种方 法 由 B ox 和 Mu ll er 提 出
【 ]


被称为

B ox -

Mu l l er 算法 。 该 方 法 的 原 理较 复杂 , 但 是 过程 很 简 单 。
首先在 ( 0 ,
1 ) 区间




进行 两 次 均 匀 分布 抽 样得 到 & 和 6 ,
则



= -

2 n ; co 2
口 ,  (

# , )

(  )
( 34 

2 n cos 2





《2   (
;r
《 , 

式中 ,
和 化 均 为 服 从标 准 正 态 分布 的 随机 数 。
该方 法 能 得到 整个实数域 的 随

机数 是 种精确 方法

, 

在 获 取标 准 正 态 分布 随机 数 或 后 般 正 态 分布 随 机 数 可 由 下


W( C i

化 ) ,

式得到 

X + A

 ( 3 . 5 


式中 ,
A、

分别 为 正 态 分布 随 机 变 量 JC 巧期望与 标准 差 

对 数 正 态 分布 随机 数 可 由 下 式 样得 到 

x=  ex
p (
cT
| u
77  +  ^ i M )  ( 3 . 6 

式中 ,

W l nx

巧m .

分别 为 正 态 分布 随 机 变 量 的 期 望 与 标准 差 

本文在进行 车 重 与 跟驰流 车 头 时 距 随机数抽 样 时 , 采用 B ox -

M 加 er 法 进行

正 态 分布 或 对 数 正 态 分布 随机 数 进 行 抽 样 ,
自 由 流 车 头 时 距 抽样则 通过调 用

m at l ab 函 数 实 现 術 马 分布 随机 数 袖 样 

3 3 3
. .
 随化 车 流 模 拟 卷 序 实 现

本文对 图 3 . 1 所 示 中 承 式 拱桥 的 行驶 随机 车 流进行 模 拟 。 车 流 的 实 际 行 玻状

况是 异 常 复 杂 的 :
行 车 速度 不 断 变 化 ,
行 车 过 程 中 还存 在 堵 车 、
超车 等 复 杂 的 交

通行为 。 如 果 完全按 实 际 行驶状 况进行 随机 车 流 模拟 , 不 仅增 加 编 程 工 作 量 ,




67


爱 二 大学 博 壬 学位论义 巧 杆在 随机车 流 作用 下 的疲劳响 拉 分巧


算机运算 能 力 也将经 受 考验 。 同 时 ,
就本文 目 的 而言 , 忽 略行 车 变 速 、
堵车 、


车 等 复 杂 交 通行 为 对桥 梁 构件疲劳 分析 结 果 的 影 响 甚徵 所 , 1


本 文 在 进行 随机 车

流模拟 时 ,
假 定 车 辆 经 过桥 梁 时 为 匀 速 行 驶 , 不 发 生 堵 车 或 者 变 道超 车 行 为 

随机 车 流 的 规模 通 过设 定 车 流 总 时 间 r 控制 ,
各车道上 的 车流 独 立 生成 。 

体生成 步 澡如 下 

确 定 随机 车 流 巧 列 中 第 于假





/  〇 =
1 ,
2 , 3 ,
. . . . . .
) 辆 车 的 相 对位置 。

定 车 流为 匀 速行驶 , 随机 车流各车 间 距是 围 定 巧 ,
通过车速和 车 头 时 婚 巧 可 确 定

车辆 间距 。
本 章分析 时根据 实 测 车 速分布 , 取 =
5 0 km / h ,
车 头 时 距根据 时 段 不 同

分别 按伽 马 分布 、
对 数 正 态 分布 抽 样得 到 。
前 / 次抽 样 的 车 头 时 距之和 文 f

表示

从车流 时 间 计数开始到 第 i 车 辆 进 入桥 梁 的 时 间 。 第 /
辆 车 在 整 个 随机 车 流序 列

中 的 位置为 

S =  ( 3 . 5 

口) 确 定 第 /
辆车的 车型 。
根据实测 1 0 类 车 型 的 比例 , 将 ( 化 1 ) 区 间 划分

为 n 个 区 间 ,
其中 千个区 间 的 宽度对应 1 0 类 统计 车 型 的 叱例 值 , 剩 余 一

个区间

对应 未 计入 车 型 统 计 的 小 型 车 辆 均 匀 袖 样 随机 数 落在 其 中 个区间 即为 第

。 , 

辆 车对应 的 车型 



) 确 定第 /
辆车 的车重与轴重 。 根据 第 /
辆 车 的 车 型 确 定 车 重 抽 样 分布 的

选取 。
实 测 的 车 重 分布 采 用 E 个 正 态 分布 ( 或 对 数 正 态 分布 ) 的加权和表示 ,


E 个分布 分别 对 应 车 辆 空 载 、
满载 、
超 载 情形 。
在迸行车 重 独 样 时 ,
首先确定第


辆 车 的 载 重所属 情形 :
将 ( 〇 ,
1 ) 区间划 分为 3 个区 间 ,
各个 区 间 的 宽度 对 应 第

辆 车 的 载 重 情形 加 权值 抽取 区 间 均 匀 分布 随 机 数 它 落在 的 个区间


/ , ( 〇 ,
1 ) ,

巧 对应 车 辆 的 载 重 情形 。
根据 对应 载 重 情形 下 的 车 重 正 态 分布 ( 对数 正 态 分布 

进行抽 样 得 到 车 重 第 辆 车 的 各个轴 重 根据 车 重 与 轴 重 的 拟 合关 系 计 算 得 到
, 。 i 

辆 车 的 轴距 根据 第 辆 车 的 车 型确 定各个 轴 距 的 实 测 范 围


4) 确 定第 Z 。 ! 

在轴鹰实测 范 函 巧 进行 均 匀 分布 抽 样 , 得到第 /
捆 车 的 各个轴 距 



) 若前 / 次 抽 样 的 车 头 时 距 之 和 至> 超 过 设 定 车 流 总 时 间 1
、 r 时 终止计算 ,


否 则 重复步躁 (


(
4) 工 作 

图 3 . 5 为 随机 车 流模 拟 程序 的 流程 图 

68


巧 江 大 学博 主 学位论文 巧 杆在 隨 机车 统 作用 下 的 捷 劳响 這 分 析


输 入 模拟 交
/ 


/通 车 流 时 长 



 7/ 输入不 同 车道 实 测 交
/  / 通流 的 概率模型信 息

L 



I   I 

车头 时距抽样  ̄  ̄

? 车 型抽 样






I   ̄
I 

车轴 间 距抽 样 车 重抽 样



 



   

1 1


< 馬 长 是 否 达 到 设 定 ^ 轴 重 计 算


 — 

n

 随机车 流序 列 生 成


Pn
口 I




L _
_

^

淹 机 车流^ 程序 结 束
(j 

图 3 . 5 随机车 流程序 模拟流 程 图



3 3 4
. .
随机 车 流 程 序 验 证

为 验 证 生 成 随机 车 流 的 有 效性 ,
对 24 小 时 的 随机 车 流 进行 了 模拟 ,
然后 对

该 随机 车 流 的 特征 参 数 进行 统 计 ,
并 与 实 测 车流概 率 模望进行 比 较 。 围 3 . 6 为 

拟 车 流 与 实 测 车 流 的 车 型 比例 的 统 计结果 比 较 ; 图 3 . 7 为 模拟 车 流 在 8

1 1
时 1



及 1 4 ?
1 8 时 段 的 跟 驰 流 车 头 时 距 分布 与 实 测 车 头 时 距 拟 合 的 概 李 密 度 曲 线 比 较 

图 3 . 8 为 模拟 车流 中 V23 型 车 的 车 重 分布 与 根 据 实 测 车 重 拟 合 得 到 的 概 率 密 度 

线 叱较 。
由 图 3 .

图 3 . 8 可 !


看出 ,
模拟 的 随 机 车流 的 统计参数 与 实 测 车流概率

模 型 符 合度 很 高 

69


渐 王大学博 壬 学位论文

韦 皂遗 机 车流 作 巧 下 的 疲劳响拉 分析

1 0 . 0
P

8 0 -

M


j 国 

: : :

I | |




V2 1 V 2 2V 2 3 V 3 V 3
1 2 V 4 V 4 2V 5 V 6 V 6 2
1 
 1 1

车型

图 3 . 6 实 测 与 模 拟 车 流 车 型 叱例 叱 较

0 0
广
. 1 

^ ^ 程 序 模拟


0 0 8

-   5

卖 测 巧合

ji 



。 。6

q -

2 0 . 0


息 . 0 2 0

车头时距对数
. 4
I n 0 


. 0 6 . 

图 3 7 .
实 测 与 模拟 车 流 跟 驰流 车 头 时 距 分 布 比 较

0 1 5






防^ 程 序 模 拟 ]

实 测 拟合


化
0 . 1 2 -


。 。9 '





T 。


. 0

2 . 0 3 . 0 4


. 

V2 3 型车重对数 I n( G VW 

图 3 . 8 实 测 与 模 拟 车 流 车 重 分布 比 较

70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 文 吊 杆在 随机 车 流 作 用 下 巧 疲劳 响 应 分 析


3 4 .
随机 车 流 作 用 下 的 吊 巧疲劳 载荷历 程和 载荷 谱

3 4 1
. .
疲 劳 荷 载 的 基 本概 念

拱桥 吊 杆在 往 复 循 环荷 载 的 作用 下 ,
损 伤逐步 累积 并 最终发 生 疲 劳 破坏 。 

常采用 应 力 循 环 的概 念描述 疲劳前载 



拉巧 ::


 —

个应 力循 环

乂  ̄







图 3 . 1 2 应 力 街环

图 3 . 口 为 应力 循环的 示 意 图 ,
构 件 从应 力 起 点 加 载 至 应 力 峰 值 ,
然后 下 降

至 应 力 谷值 , 然后 在加载 至应 力 初值 巧 完成 一

个应 力 循 环 。 图 中 ,
Sn ax
、 Sm i n


瑞 和 & 分别 表 示 应 力 搪 环 的 最 大 应 力 、
最小 应力 、
应 力 均 值和应 力 半幅 。 这些

参数有 如 下 关 系 

S =

么 i


 ( 3 6a. 

2

Sm 化  + Sm
S =

i n
 ( 3 . 6a 

2

化外 ,
描 述应 力 循 环 的 另 外 两 个 常 用 參数 定义 公 式 如 下 


 乎 ( 3 . 7 


 Sm i n  ( 3 . 8 

式中 , i? 为应力 比 , AS 为应力幅 

决定疲 劳 荷 载 的 累 积 损 伤 的 两 个 主 要 参 数是 应 力 循 环 次 数 与 应 力 幅 ,
对于图

3 . 1 2 所示 的 常 幅 疲劳 载荷作用 ,
这 两 个参数是 很 直观 的 。
但是 工 程 结构 在服役 中

受 到 的 疲劳 荷 载 通 常 是 不 规则 的 , 比如 吊 杆在交 通 车 流作用 下 的 载 荷历 程 

3 4 2
. .
吊巧巧力 载荷 时 间历程


理论 上 疲 劳 荷 载 效 应 由 整 个寿命 期 的 应 力 时 程 分 析 得 到 , 显 然对实 际 监测 的

7 


巧 江 大 学 博 去 学位论 文 巧 杆在 随机 车 流 作用 下 巧衰劳响应



桥梁 而言是非常 难 甚 至是不 可 能 的 利 巧 计 算 机进行 交 通 流 模 拟 时 


t i

困 、 。 ,

到 硬件运 算 能 力 限 制 亦 无 法 实 现全 寿命 期 模 拟 般可 a 认为 交通 车流 具有周


, 。

期 规律 ,
选取 一

个 车 流周 期 ,
并 义
L 该周 期 巧 的 交 通流代表 整 个寿命期 的 疲 劳 作用

进行 分析 ,
本 文对 吊 杆 的 疲 劳 分析 1


24 小 时作 为 车流周 期 。 24 小 时对实 际车流

而言 并不足 1


作为 车流周 期 , 但章 节 3 . 2 4 .
的 分 祈 结 果表 明 ,
通 过随机抽 样 得 到

的 24 小 时 车 流 的 特 征 参数 与 长 周 期 实 测 车 流 数 据 吻 合 ,
因 此认为 该 随机 车 流 能

够 准确 反映 实 际 车流 

根据桥 梁模 型 计算 得 到 巧 巧的影响 线 ,
将 上述 生成 的 24 小 时 随机 车 流 乂



位 步 伐 通 过桥 梁 。
对毎 一

荷载步 ,
叠加计算影响 线 范 围 巧 的所有 轴 重 效应 , 即 

到 当 前荷载 步 的 吊 杆巧 载 响 应 。 逐步 计 算 直 至 车 流 完 全通 过 , 得到 吊 杆在 车流作

巧 下 的 疲劳 载 荷响 应 历 程 图 。 3 . 9 为 计算 随机 车 流 下 吊 杆 巧力 历 程 的 程序 流 程 困 


/ 读取关屯 吊 杆 内 、

7

/  力 影 响 线 数据 /

  \

7
, 

/ 读取 各车道 随


/ 机 车 流 数 据 /


 厂 计算第 时 间 步车流位置







 

计 算影 响 线 范 围 内 车轴荷 载


的 内 力 效应 总 和



车流4 进



个 咖 步 

是 i


历 程子程序 结 束


图 3 . 9 吊 杆 内 力 历 程 计算 程序 流 程 图

本章 计算 了 图 3 . 1
中 1

8 号 吊 巧在 随机 车 流 作 用 下 的 内 力 载巧历 程 , 图 3 . 1 

给 出 靠 近拱脚 位 置 的 1 号 吊 杆和跨 中 位置 的 8 号 吊 杆 的 计算结果 。


由 于 分析 拱 桥

为 漂 浮体系 ,
吊 押在 车 辆荷 载 作用 下 负 荷 载 效应 非 常 有 限 ,
所 1


载 带历 程 巧 最 小

72


常二 大普 巧 去 兰 忆沦文 吊 杆在 随机 车度 作 用 下的 瘦劳响 应分析


值主要集 中 在 吊 巧恒载 内 力 值 4 4 0 kN 附近 

9 0 0r

8 0 0



P 
700 1

 

刮龜 4 0 0 I


 6
  1 

i 
||

1 

2 
? 
| 細 山

' 

8  24


  1

. 时间 (



( a )  1
号 吊 杆

9 0 0r

8 0 0


§ 7 0 0 


獲 5 。。



 6

進  ii i i i j i ii y i



2  1 8 24


时间 (



( b ) 8 号 吊 杆

图 3 . 1 1
随机 车 流 作 用 下 吊 杆 内 力 响应时程

3 4 3
. .
吊 杆疲 劳 载 荷谱

如 前所述 ,
吊 杆在 交 通 车 流 作用 下 为 不 规则 的 的 变 幅 疲 劳 荷 载 ( 图 3 . 1 1 ) 

进行 疲 劳 损 伤分析 时 ,
需 要 先 通 过循 环 统 计 计 数方 法 从无序 载 荷 时 程 中 获 取应 力

循环次 数和应 力 幅 

3 . 4 3
. . 1 循环计数方法简介

进行桥 梁构件 的 疲 劳荷载 循环 计数 统 计 时 ,


常 常 采用 的 雨流 计数 法 和 巧水法 

雨流 计 数法 又称为 塔 顶 法 历 程 进行 雨 流 计 数 分析 时
" "


对荷 载 ( 应力 ) ,


历 程旋转 将 时 间 坐标方 


°
先 将荷 载 ( 应力 ) 90 , 向 竖 直 向 下 , 如图 3 . 1 3 所示 ,

载历程如 同 系 列 坡屋 面 通 过模 拟 雨 水 沿 屋 面 向 下流 动 的 轨迹 来进行应 力 幅


, ,

73


满 江 大 学 博 ± 学 位论 文 吊 杆在 随机车 流 作用 下 巧 瘦劳 唯 直 分 巧


计 算和应力 循 环计数 。
兩 流 计 数 法 的 具体规 则 与 操作 流 程 如 下 

1 ) 雨 流 从荷 载 历 程 的 起 点 !
乂及

每 个峰谷值 开 始 ,
即 从围 3 . 1 3( a ) 中 的

0 , 1 ,
2 , . . .
开始 

2 ) 雨 流 至 屋 檐 边 时 整 直 下 滴 , 当 遇到 比 雨流 起 点 起 始峰值更 大 的 峰值

或 更小 的 谷值 时 , 雨流停止 。
如图 3 . 1 3( a ) ,
从 0 开始的 雨流在屋

檐 1
点 时 向 下流 动 ,
由 于备值 点 2 不 化起始谷值 点 0 小 , 雨流 可穿

过谷值 点 2 的 高度 , 落在 屋 面 2

3 上并 继 续往下 流 ; 由 于谷值 点 

化起始谷值点 0 小 , 所 L X 雨 流 不 能 穿 过谷 值 点 4 的高度 , 雨流停 止 



雨流 轨迹为

3 ) 兩 流 在 遇 到 从上 层 屋 面 落 下 的 雨 流 时 停 止 流 动 , 此 时 必存在 另 一



雨流 轨迹 レ 义 该 丽流 轨迹 的 起 点 为 终 点 , 这 两 条 雨 流 轨迹组 成 成 一



应力 循环 如图 从谷值 点 开 始 巧 雨流在 有 雨流


。 3 . 1 3( a ) , 2 1
时 ,

从上层 屋 面流 下 雨 流停 止 雨 流 轨遗为 该 雨流 轨迹 的 起 点

, , 2 -

1 。 

是 丽 流 轨迹 终点 所 雨流 轨迹 和 组 成 应 力 循 环 ^2


1 

2 。 W 2

1 1

2 -

1 

其 他 应 力 循 环包 括
’ ’

: 4 -


4 、 7


7  

4 ) 记 录 3 ) 中 配对的 所有应 力 循 环 , 完成第


次 雨流计数 。
剩余 雨流 轨

迹构 成 个发 散 收敛 序 列 如 图 剩 余 雨 流 轨 迹包 括 



。 3 . 1 3 ( b ) , : O -


对 应 应 力 历 程 为0
' ’ ’ ’

3 、 3

4 4 - -

6 、 6


7 -

9 、 9

0 ,



9 0 -



5 ) 对 4 ) 中 剩 余 历 程 的 发 散 收 敛 序 列 进 行 波形 间 合 处 理 -


即 将序 列 在

最 大 峰 值或 谷 值处 截 断 ,
然后 两 段历 程 首 尾 对接 。 然 后 再进行 一



雨流计数 。 如图 3 . 1 3 ( b ) ,
历 程序 列 在 峰值 点 9 处截断 ,
首 尾 对接

得到历程 重 复 雨流 计数 得到 雨 流 轨迹

’ ’

: 9

0 -


6 9 -

。 , : 9 -


0 -

6 、 6 9 -



配对得到 应 力 循环 雨流 遍历 应
’ ’

此时 

0 3 3 0 0 9 6 9 0 0
- - -


- - - -

、 , 、
: , ,

力历 程 ,
循 环 计数 统计 结 束 

74


^ ^
浙江大学轉女 普 位论文 *^
n车京 听巧芳咱拉 分巧


在 幸 ^ 司




 巧 ,






4  ' 

第 次 计 数 第二次计数


( a ) ( b )

图 3 . 1 3 雨流计数法

泄水 法将 载 荷历 程 改造成 个水 库 通 过 从水库 底 部 各 个 应 力 谷值 泄 水进行




计数统计 。 泄水 法 的 具体规 则 与 操作流程 如 下 



1 ) 构 造 载 荷 时 间 历 程 曲 线 的 水 库 -


与 雨流法 中 的 波形 闭 合处理 一

样 

将荷 载 历 程 在 最 大峰值处截 成 两 段 ,
历 程 曲 线 首尾相 接 , 两 个最 大

峰值 点 连 线 ,
印 水库 的 最 高 水位 。 如图 3 . 1 4 中 , 应 力 历 程序 列 在 峰

值点 处截断 然后 两 段系 列 前后位置交换 终点 和起点 重合


9 , , 0 0 

构 成水库 

2 ) 从 最 低 谷 值 点 到 最 高 谷 值 点 依 次 泄 水 , 直至 水库 中 的 水泄光 ,
毎次

泄水对应 一

个应 力 循 环 , 泄水落差 为 相 应 的应力 幅 。 如图 3 . 1 4 中 

谷 值 点 水 位 从低 到 高 排 列 依 次 为 从谷值 点


; 6 、 4 、 8 、 0( 0 ) 、 2 ;

6 泄水 , 水库 内 斜 线 阴 影 部 分水 泄 完 ,
应力幅 为 A& =

& & -


其他谷

值 点 泄水 依次对应 幅 值 , : A S4 =

& & -

、 A& =

& & -

、 A& =

& & -



泄水完 毕 , 循环计数统计结束 

不 论采 取上述 哪 种 方 法 ,
应 力 循 环 次 数 与 应 力 幅 的 计 数 结 果是

样的 。
本章

采 用 泄水法 进行 吊 巧 疲 劳 载 荷 历 程 的 分析 

75


资江大学培 去学位沦文 吊 杆 在瞎机车流 作用 下 巧 疲劳 响 应 分巧


 r



。 。 ) 0


f  f

图 3 . 1 4 泄水 法

3 A3 . 2 吊 杆疲劳 载荷谱

渡 劳 前 载 循 环 计 数 只 针对 由 载 荷历 程 的 峰 值和 谷值 转 折 点 序 列 进行分析 ( ) 

所 义
レ 在进行 吊 杆疲劳荷 载 计数分析前 , 还需 要对 图 3 . 1 1
的 载 荷历 程数据进 一



处理 :
将 载 荷历 程 中 的 非 峰谷值 点 剔 除 , 同 时过滤 载荷峰谷 幅度相 差 较小 ( 小于

5 kN ) 的 转折点 。
转折 点 过滤 阀 值并 非 固 定不 变 ,
这里分析 时 忽略应 力 幅 小 于

3 MPa 的 波动荷载疲劳损伤 按 , 吊 杆实豚截面 由 8 5


根直径 为 5 mm 的钢 丝组成算 

荷 载 幅 过滤 阀 值取 5 kN 。 图 3 . 1 5 给 出 1 、 8 号 吊 杆 1
个小 时 内 的 载 荷历 程提取的

峰谷转折 点 

900 

载 荷 历 I童
 f

8 0 0
- 



峰谷转折点

 —  —  I



§7 0 0


魯


W 6 0 0

  I



y^ 
500

^   i


40 0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0 0 . 0 . 2 0 . 4 0 . 6 0 . 8  1 . 

时间 (



( a )  1 号 吊 


76


浙 江 大 学 博 去 学位论文 吊 杆在 随机车流 作 同 下 的 疲劳响店分析


9 W 

载荷 历 程
f |


。  拿谷转折 点



8 0 0





§ 700



魯 

W6 0 0
 

〇 .

| j 

4 0 0
I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0 0
. 0 . 2 0 4 . 0 . 6 0 . 8  1 . 

时间 (
h)

( b ) 8 号 吊 杆

图 3 」 5 吊 杆疲 劳效应 峰谷转折 点提取



对 1

8 号 吊 杆 24 小 时 车流 作用 下 的 峰谷 转折序 列 进行 泄水法 计数 统计 。 


1 、
8 号 吊 杆为 对象 ,
研究疲劳荷载循环 ( 荷载 幅 ) 的 细 节 特征 。 图 3 . 1 6 为 这两

根 吊 杆 的 荷 载 循 环 的 上 限 和 下 限 的 分布 关 系 。
可 义
L 看 出 ,
吊 杆 荷 载 箱 环 分布 主 要

集中 在两个 区域 个 区域荷 载 幅 较小 荷 载 循 环 下 限 与 上 限 的 散 点 分布 在 斜 率


。 ,

为 的 过原 点 直 线 附近 该 区 域 的 疲 劳 荷 载 循 环 主 要是 由 同 车辆彼此靠近 的 轮


1 ,

轴移动经过 吊 杆影响 线 时产 生 的 内 力 波动 ; 另

个 区 域荷 载 循 环 下 限基本集 中 

吊 巧恒 载 附近 , 上限则 在 4 5 0k N ?
8 5 0k N 范围 ,
该 区域 的疲劳荷载 循 环 主 要是 由

不 同 车 辆 整体跨 越 吊 杆影 响 线 时产 生 的 内力 波动 

900




8 0 0

_ 











m7 0 0





  ?


‘ 



j [

标 6 0 0

 W


4 0 0 I  '  1  *  '  ?  1  ■  

4 00 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荷 载 循 环 下 限 kN ( 

( a )  1 号 吊 

77


渐 江 大 学 障 壬 学位论文 孚 !

童 适 f 车清 啥 司 下 新瘦芳 响 直 分析

 .

900


8 0 0

 含
S 
^7 0 0 -

9




 
6。。

沪心



: 。

I 、 如辦

 



變参
5 00
1 ; 1^

4 0 0    1  ■  1  ■  1  ■  

400 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荷载循环下 限 (
kN


( b)8 号 吊杆

图 3 . 1 6 吊 杆疲 劳 荷 载 循 环 下 限 与 上 限分布 关 系

图 3 . 1 7 为 1
号 、 8 号 吊 杆 的 荷 载 幅 分布 直 方 图 。 可 乂
L 看到 吊 杆疲劳荷 载 幅越

低 ,
频 数越大 , 且两根 吊 杆超过 90 %的 疲劳荷载 幅小 于 l O O kN 

200

37

 ̄  ̄ 

9 0 0 -  24 小 时 车 流巧 载
I 总 循 环 数 = 2 1 5 7




二<
6 0 0


趣


3 0 0 -

扣6

Q  , 
. r ^ ^ ^ r r - JI  6  6  7  8
- .
. 1 3 

0  1 0 0 2 0 0  3 0 0 4 0 0

荷 载幅 ( kN 

( a) 1
号 吊 杆

' 2W
" i 


 ̄  ̄ 

24 小时 车流荷载
9 0 0 -

 总 循 环 数 I
: 2 1 26




為6 0 0 5 5 7








3 0 0

 2 34

8  .
76 . 53  1 


 . 

0 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荷载幅 ( kN 

( b ) 8 号 吊杆

图 3 . 1 7 荷 载 幅 分布 直 方 图

78


浙 江 大 学 搏 主 学位论 文 吊 杆 在 障 机车流 作 用 下 巧 渡巧响应 分析


困 3 . 1 8 为 1 号 、 8 号 吊 杆 的 疲劳荷载 幅 与 应 力 化 的 散 点 关 系 图 , 可 1


看到 

杆 疲 劳 荷 载 幅 的 应 力 叱 分布 在 化5  ̄
1 . 0 之问 , 且 随荷载 幅 的 增 大 呈 减小 趋势 




1 .

化 8 

W



o . :

\


?


0 6




05 I    1    1  ?  1  1  1

0 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荷载幅 (
kN


( a )  1 号 吊杆




1 .




。 9

0 8


3
0 7


哲 ?






0 6.
- 


05
I  ?  1    1  1  1  ?  

0 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荷载幅 (
kN


( b ) 8 号 吊杆

图 3 . 1 8 吊 杆薇劳荷载 幅 与 应力 t k 分布 关 系

3 5

本章小 结

本章 W

座 中 承 式 拱桥 为 例 介绍 ,
了 根据 实 测 车 流信 息概 李 模 型 模 拟 随机 车

流 ,
并 获取 吊 巧 车 辆 疲 劳 荷 载 谱 的 分析 方 法 。 主 要研 究 成果 与 结论如 下 

( 1 ) 基于杭州 某地 W M 实 测 车 流信 息概 李
I 模型 ,
用 For
tran 语言 实现 了 

机 车 流 的 蒙 特 卡 洛 抽 样 模 拟 模 拟 随 机 车 流 的 参 数 分布 与 实 测 概 率 模 型 的 。 比 较结

果验 证 了 程序模拟 的 有效性 

( 2 ) 通 过将模 拟 随机 车 流加 载 于 吊 巧影响 线得到 了 疲劳载荷 时 间历程-




用 泄水法 统计 吊 杆 变 幅 疲劳荷 载 循环 吊 杆疲 劳 荷 载 幅 主 要 分成 两 类 类幅


了 。 :

度 较小 , 主要由 同 一

车辆彼此靠近 的 轮轴移 动 经过 吊 押影响 线 时 引 起 ;


类荷载

79


巧江 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文 吊 样在 随机车庸 作 用 下 的 疲劳 响 应 分 析


幅 下 限集 中 在 吊 抒恒 载 附近 , 主要 由 不 同 车 辆 整体跨越 吊 杆影 响 线 时 引 起 

( 3 ) 吊 杆疲劳荷载 幅 具 有 高应 力 比 特征 ,
小 幅 度荷载 循环 占 大 多 数 。 荷载

幅度越小 ,
频数越大 ; 应 力 比 随荷 载 幅 的 增 大 而 减小 

80


巧 圧太堂障+ 学位论文 吊 杆 的 疲劳 累 积损 巧分析


4 吊 杆 的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分析

4 . 1 副 

本章 a 上 章的 吊 杆 车辆 疲 劳 荷 载 计 算 结 果对 吊 杆 的 疲劳损 仿 累 积 进行分


析 。
首 先 介绍 构 件 疲 劳 寿命分析 的

般方 法 ; 接着 对缆 索 疲劳 S -

N 曲 线 的 试验

研 究 结果进行讨 论 比较 ,
并根据镑蚀钢 丝 试 验 结果推 测 相 应 吊 巧 的 疲 劳 寿命 曲 线 

然后 对 吊 巧 等 效荷 载 幅 进行计 算 并 进行相 关 的 参数 分析 最后 对 吊 巧 的 静 态 疲劳

 ,

损 伤 与 疲 劳 寿命 进行 计 算 , 比较不 同 镑蚀 程 度 与 服役 年 限 吊 料 的 剰 余 寿命 差 异 

4 2 .
疲 劳 寿命 分析 方 法

疲 劳 失 效是 结 构 材 料 在 反 复荷 载 或 由 此引 起 的脉 动 应 力 的作用 下 ,
由 于 缺陷

和 疵 点 处局 部 微细 裂纹 的 形成 和发展 导 致最后 发 生舱性 断 裂 的 ,


种 进行 性破 坏

任何 个工程构件 的 疲 劳 寿命分析都 必 须 包 括 S 部 分 巧 容 构件


si

过程

t 一

。 ; ( 1 )

的 疲劳 性 能描 述 ;
( 2 ) 疲劳 累 积损 伤规则 描述 ;
( 3 ) 构 件 在 服役 循 环荷 载 作 用 下

巧 疲劳 响 应 描 述 , 如图 4 . 1 所示 

构件 材 料 疲 劳 I
循环荷载下 结构 响应



疲劳 累 积损伤法



疲劳寿命

图 4 . 1
疲 劳 寿命 分 析 方 法

4 2 . . 1 疲 劳 性 能 S -

N 曲 

线

材料或 者 构 件 的 渡 劳 性 能 一

般 通 过建 立 外 荷 载 与 疲 劳 寿命 之 间 的 关 系 来 描

述 ,
巧 S -

N 曲 线 , 又 被 称 为 W她 er 曲 线 。 S -

N 曲 线是对不 同 荷 载 等 级渡 劳 试 验

结果 的 拟 合经 验 曲 线 ,
有 多 种 多 样 的 曲 线形 式 。 工程 中 金属 材 料 S -

N 曲 线通常

采用 幕函 数 的 形 式 


N C

AS 



4 . 1


式中 , AS 为 疲劳荷载 幅 ( 或应力 幅 ) , W 为 材料或 构件 在荷 载 幅 M 作用 下 达 到



8 


巧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吊 片 的 疲劳 累 积 巧 伤分巧


破坏所 需 的 箭载循环次数 ;
m 和 C 均為 材料常数 。
经验公式 ( 4 . 1 ) 表 示疲劳荷

载幅 与 疲劳 寿命经 验 关 系 在双对 数 坐标上为 条直线 如图 所示



4 2 . 



T an  餐 ( )




9 \






框 疲 劳 极 限 A&





 ^ 



疲劳 寿 命 l o g( W ) l ogC

图 4 2 .
疲 劳 寿命 S -

N 曲 线关 系

根据 图 4 2.

式 ( 4 . 1 ) 也可 L义 表示为 

l og 
7 V= o g


C 

 W  1 〇呂 
AS  (

 

式中的 l og
C 和 W 在圈 4 2 .
中 有 明确 的 几何 意 义 , l o
g
C 表示 S

N 曲 线与 横轴的

截距 、 W 表示 S -

N 曲 线与 竖轴 的 夹 角 的 正切值 。
对 多 数金属 材 料 而 言 , 在某 一



循 环 次 数达 到

载 条件 下 定值时 通常为 次 材 料仍 未破 坏 则 将相 应 的


, ( 1 0 ) ,

应 力 幅 作 为 材料的 疲劳 极 限 A& ,
并 认为 当 应 力 幅 小 于该 疲劳极 限 时 , 材料不 发

生疲劳破坏 。
疲劳 极 限在 困 4 2

中 表示為

条平行于横轴 的 射线 

4 2 2 M 虹 e r
. .
线性疲劳损伤累 积 法 则

描 述 在 变 幅 疲 劳 荷 载 作用 下构件 的 疲劳 损 伤 的 累 积 规律 和 疲 劳破坏 准 则 的

理 论彼 称 为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理 论 。 目 前提 出 的 累 积 损 伤理论 可分为 线性 疲劳 累 积损

伤 理论 、
修 正 的 线 性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理论和 非 线 性 疲 劳 累 积 损 伤理论 。
其中 , 线性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理论假 定构 件在 各个循 环 载 荷 作 用 下 的 疲 劳 损 伤相 互 无 影 响 可 , 


线性叠加 。 P al m g r e n -

M i n er 理论是 最 典 型 的 线 性 疲 劳 累 积 损 伤理论 ( 简棘 M i ner



理论 ) 。 M i n er 理论计 算 变 幅 疲劳 荷 载 作用 下 损 伤 的 公 式 如 下 


巧 4 



式中 , 《 , 为荷载幅 A& 对构件 的 循 环 作 用 次 数 , 可根据构 件 的 载 荷 历 程 统 计 结 果



82


浙江大学傳主 学 位论 文 宇 护巧巧安 累 朽巧 巧分巧


得到 ; W 为 荷载 幅 A5 ?


作用 下 构件 的 疲 劳 寿命 值 ,
可 根据构件 的 S -

N 曲线关系 

到 。 当 损 伤程度 D 达到 1
时 ,
表 示构件在疲劳 累 积 损 伤 致破坏 

M i ne r 理论不 考 虑 变 幅 荷 载 加 载 次序 的 影 响 , 然 而 试 验研 究 表 明 加 载 次 厚 对

疲 劳 寿命 影 响 较 大 , 当 加载顺序为先大 ( 荷载 幅 ) 后小 ( 荷载 幅 ) 时 ,
构件会提

前破坏 , D < 1 ; 当 加载顺序 为 先小 ( 荷载 幅 ) 后 大 ( 荷载 幅 ) 时 ,
构件 会延迟

破坏 , 公 > 1 。
但对 于 随机 变 幅 循 环荷 载 ,
构件疲 劳破坏 时报 伤值 公 大致在 1 

近 ,
所 L 乂 王程 中 广 《采 用 M i n er 理论进行 渡 劳 损 伤 计 算 

4 2 3
. .
疲 劳 荷 载 描 述 —

等 效荷 载 幅

上 一

章 分析得 到 了 吊 杆 变 幅 渡 劳 荷 载 谱 但 变 幅 荷 载 的 分布 难 ,



直观反 映渡

劳荷载 大小 。 王程 结 构 进行 疲 劳 分析 时 ,
通 常 会 根 据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理 论挣 变 幅 疲

劳荷载 处理成 等 效疲劳荷载 。


根据定 义 ,
相 同 循 环作 用 次数 时 ,
等 效荷 载 幅

与 变 幅 荷 载 对构件产 生 的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度 相 等 ,
巧 

V立 = 置互 4 4


( 




式 中 , N e

表 示 等 效荷 载 幅 作用 下 构 件 的 疲 劳 寿命 ;


表 示 变 幅前载 的 总

循环次数 。 用 式 ( 5 . 1 ) 表 示 疲劳 寿命代 入 式 ( 4 4 . ) ,
调 整 后 即 得 到 等 效荷 载 幅 巧

计算公式 





夺的 r 件 5


需 要指 出 ,
从图 4 2  L乂

及疲劳极限 的定义 可知 , 当 荷 载 幅低 于疲劳极 限对构

件造成 的 损 伤麽 为 0 。 理论上 , 应 该对 变 幅 疲 劳 荷 载 谱进行 筛 选 ,


将低 于 疲 劳 极

限 的 荷 载 幅 视 为 无 效损 伤 暗 处理 。 但是 , A 化 rec h t 和 F r e d an
i l t P 询研究指 出 i




使 等 效荷 载 悟 化 于 疲 劳 极 限 疲劳 裂纹 也 会发展 此外 Rev 和 Uh 


f i

巧 , 。 , i e l i

出 高 强钢 材 的 镑蚀 疲劳 没有疲 劳 极 限 ,
即 便很小 的 荷 载 扰 动 也 能够 造成 疲劳 损 伤

的累积 。
因此 ,
在 本章 实 际 分析 中 当 荷载 幅低于疲劳极限时 ,
仍 然偏 安全地 W

S -

N 曲 线公式 ( 4 . 1 ) 计 算 其损 伤程度 

4 3 .
吊 巧疲劳 S -

N 曲 

线

4 3 . . 1 统 索 的 疲 劳 S -

N 曲 线研究

关 于桥 梁 缆 索 构件 的 疲劳 S -

N 曲 线 试 验研 究 化 较 有 限 , 下面对 己 有的研究

83


二 式?持 主 学 位 沦文 吊 杆 的 渡劳 累 积 损 伤分析


成 果进行 简 要 介 绍 

Pg
美国得克萨斯州 立大学 等人在对不 同 厂家生产 的 余根钢 绞 线


P au l s on 700

的 疲 劳 试验 结 果 的 统 计分 析和 补充 试验 的 基础 上 ,
提 出 了2 7 0 级 相 ( 当 于我国

1 8 60 级 钢 绞线 在平均 应 力 水平

( Tm

l 〇50 MP a 条件 下 的 S

N 曲 线 

l og i V二 3 1 . 93

3 . 5 l o gA a  (
4 6)


式中 , Aa 为应力幅 ,
与 前载幅 A * ? 关系为 A S= z Wx A , A 表 示 构件 截 面 积 

等 人对斜拉 索 巧 级镜蚀 高 强钢 丝
3 3

哈尔滨工业 大 学兰成 明 平均质量




[ ]

1 570 (

损失率 2 66. % 错行疲 劳试验 得 到 应 力 , 比为 欠



0 5 .
时镑蚀钢 丝 的 中 值 S -

N 曲 线 

 l og 
A ^ =
l 1 . 729

2 . 5 1 1l og 
A ct
 (
4 7 )

根据纤 维 宋 理论 全成 明 利 用 钢 丝 的 渡 劳 寿命 曲 线 计 算 , 了 斜拉 索 在不 同 断 丝

率 时 的 疲劳 寿命 曲 级 。
其 中 取 长度 效应 为 n

l ,
断丝率为 1 0 %时 ,
斜拉 索 的 S -



中 值 曲 线为 

l og ; V= 1 1 . 3 % -

2 . 5 1 3 bg A ( T  (
4 8)


^W
曰 本学者 Ta k e n a 等 人对 H 根拉 索 进行 了 疲劳试验 。 给出 由 1 27 根 直径 为

7 mm 钢 丝 组 成 的 平行钢 丝 拉 索 在 断 丝 率 为 5 %时 S -

N 曲 线 

Ao  


l og 
i V = 1 5 2 . 1 2

3 . 7 04 l og (

该 疲 劳试验 中 各荷 载 幅 等 级 的 应 力 比或 平 均 应 力 水平 没有 规律性 根据 实 际

 ,

情况 , 近似假 定 该 S

N 曲 线的 应力 比为 i?

0 5 . 

武 汉工 业 大 学 李 先 立 等 人对 1 5 70 级 离 强 锻侍铜 丝 进行 了 疲劳 试验 ,
并给

出 了 考虑 钢 丝 疲 劳 寿命概 率 分布 的 P S - -

N 曲 线 图表 , 根据 图 表估 测 得 到 应 力 比

欠=0 4 .
时钢 丝 的 中 值 S -

N 曲 线 关系 为 

W ^ og A〇 

l og 
= 1 7 6 . 1 6

4 49 .


4 . 1 0


本课题组 成 员 对 浙 江 座 中 承 式 拱桥 更 换 下 的 旧 吊 杆 的 镑蚀 质 量 损 失 率 均


值 % 钢丝的 N 曲 线进行 测试 共对 Mp a Mpa 440Mpa 




0 40 .
) S -

了 。 280 、 3 60 、

Mpa 四 个 应 力 幅 等 级进 行 的 疲 劳 试验 试验应 力 比 取 及 =
毎 应力 幅


520 了 。 0 5 . ,

等 缴对 5 根钢 丝 进 行 试 验 , 当 钢 丝 寿命达 到 2 00 万 次仍 未 断 裂则 试 验 终止 

84


浙 江 大 学 惇 壬 学 位论文 蒂 巧的 疲劳 累 巧 捐 巧兮巧


60 0 —  —




純
I I 


 



、 1

■  

_ 4 8 0 

N c
— 




V A5


 868 og

? #  转 / o 1 2 8 7 戸


l i . 1 . l

一
S
、 -








60 今


     


S .

 、


R


?





5 

l 〇 1 0

疲劳寿命 w

图 4 3 .
镑蚀钢 竺 疲 劳 试 验 双 对 数 坐 标 散 点 图

图 4 . 3 为 试 验钢 丝 的 应 力 幅 与 疲劳 寿命 的 双对数 坐标散 点 图 。
可 L 义 看到 ,


力 幅 尊 级为 2 80 Mp a 时 ,
所 有钢 丝疲 劳 寿命都 达到 2 00 万次 ,
其 余 E 级应 力 幅 的

钢 丝均在 200 万次 内 断裂 。
由 于应力 幅 在 2 80 Mpa 时 未 测 得 钢 丝 的 实 际 疲 劳 寿命

值 对其 余 五 级钢 丝 的 应 力 幅 和 疲 劳 寿命 关

系 进行 线性拟 合 得到应力 比为
, /?

0 5

 .

时镑蚀钢 丝 的 S -

N 曲 线 

Ao 

og 7^ 

2 8 7 2 86 8 o 4

1 1 1

l . 1 . l .

 ( 

4 3 2
. .
考 虑 应 力 比 或 平均 应 力 水平 的 缆 索 渡劳 S -

N 曲 

线

材 料疲 劳 试验研 究 表 明 ,
影响 S -

N 曲 线 因素 众多 ,
仅 义
L 前 载 幅 参数 S 不能

完全确 定疲 劳 寿命 N 的 大 小 在同 荷 载 幅 条件 下 荷载应力 比 或 者荷载 平




。 ,
7?

均应 力 水平 & 都 会影 响 材料的 疲劳性 能 ,

通 常 材料 的 疲劳 寿命 会随着 应力 化或

平均 应 力 水 平增 大 而 降 低 

构件 的

条疲劳 S

N 曲 线只 反 映 给 定 应 力 比 或 者 平 均 应 力 水 平条件 下 的 疲

劳性 能 ,
但实 际服役荷载 作用 下 的 变 幅 循 环荷载 的 应力 比或 平 均 应 力 水 平条件并

不唯 通 过 大 量 疲 劳 试 验 对 不 同 应 力 比 或 平 均 应 力 水 平 条件 的 N 曲 线 进行



测定并不现实的 种 可行方 法是根据不 同 应 力 叱或 平均 应 力 水平条件下 材料




S -

N 曲 线 的经验转化关 系 调整定应 力 叱或 定平均应 力 水平条件 下 的 S -

N 曲 线 , 

使

其适用 于不 同 应 力 比 或 者 平均 应 力 水平 条件 的 疲劳 分析 

本 章借 鉴 疲劳 极 限 强 度 的 转 化 关 系 经 验模 型 对 缆 索 的 疲劳 S

N 曲 线进行调

整 。
根据 Go o dman 模型 ,
构件 的 疲 劳 极 限荷 载 和构件疲劳 荷 载 的 平均 荷载 水平

有 如 下 叱例 关 系 

85


巧 二 大 学 博 ±学位论文 韦 仔 巧 巧妄 累 积赛 巧分析


AS   = —
^  -

= —
峰 2


4 . 。 )
 化






S m ;

式中 ,
A& 1
、 A& ,
、 A&2 分别 表 示 在 构 件平 均 荷 载 为 0 ,
 &U 、 Sm2 时 的 疲 劳极 限荷

载 ,
& 表示物件的 极 限 强度荷载 

根 据郑 修麟模 型 构 件 的 疲 劳 极 限 荷 载 与 疲 劳 荷 载 ,
的应力 比 水平有 如 下关 系 

AS 〇
三 =
 (
4 . 1


式中 , 么& 、 A& 1
、 A&2 分别 表 示 在 应 力 比为 0 , i ?


也 时 的 疲 劳 极 限荷载 

式 ( 4 . 1 2 ) 和式 ( 4 . 1 3 ) 实质是 等 寿命 曲 线 , 它 反 映构 件在 相 等 疲 劳 寿命条

件 下 疲劳 荷 载 参数 的 关 系 , 将 这 个 关 系 的 适 用 范 困 从疲 劳 极 限 延伸 到 有 限 疲 劳 寿

命 曲 线 。
于是 , 不 同 平 均 荷 载 条件 下 的 荷 载 幅 有 如 下 关 系 

么 么 AS 

1

AS 
=




4 . 1 4)

&化


M 和 M 分别 为 在荷 载 均 值 为 和 & 条件 下 疲劳 寿命 对应 的荷载幅

式 中 , W 

不 同 应 力 化 条件 下 的 荷 载 幅 有 如 下 关 系 

悟 的  


AS  = (

M 和 心S 分别 为 在 应 力 和 分 条件 下 疲 劳 寿命 对应 的 荷载 幅

式中 , 叱为 欠 i V 

将式 ( 4 . 1 4 ) 和式 ( 4 . 1 5 ) 代入 式 ( 4 2 .
) , 巧 得到 

卢 化

l og 
N 

l og 
C 

 m  l o g
-  ̄  ̄ — —

m  l og 
A ct  (
4 .






l og v V  = l og C -

l o邑
 ̄ —  -

w  l og A ct  (
4 . 1 7)


式 ( 4 . 1 6 ) 为 考虑 平均 前 载 水平 影 响 的 S -

N 曲 线 ; 式 ( 4 . 1 7 ) 为 考虑 应 力 比

影响 的 S -

N 曲 线 。
从两 式 的形式 可 L乂 看到 , 不 论是 平 均 荷 载 逐是 应 力 比 ,
他们

对疲 劳 寿命 的 影 响 并 不 改 变 S -

N 曲 线 双对 数 线 性 关 系 的 斜率 , 而是使该 曲 线整

体上 移 或 下 降 

根据 式 ( 4 . 化 ) 和式 ( 4 . 1 7 ) 对 上述 式 ( 4 6 . ) 

式 ( 4 . 1 1 ) 6 条疲 劳 S N 曲 线


进行 调 整 ,
得 到 适用 于 任 意 平 均 应 力 水平或 任 意 应 力 化 的 疲 劳 寿命 曲 线 , 如表

86


漸 江 大 学 榜 主 学位论文 吊 杆 巧 疲劳 累 巧 巧 伤分析


4 . 1 所示 。 表中 , Wi 表 示 镑蚀钢 丝 的 质 量损 失李 

表 4 . 1
绝 索 疲 劳寿命 S

N 曲 线

研 究 者 S -

N 曲 线 备注

 W 

P au o =
5 936 + 5 og T
^ cr 3 5 og A cr 8 6 0 级钢 绞 线


_ -

son 3
g   1 1

l   1 ( 1
l . . .

。 )

平行钢 丝 拉 索 

Ta k e n a 

l o g AT  =  1 5 7 6 9 5 +

.  1 . 8 5 20  l og( l 

R )

3 . 7 04  l o


2 1 7 x 07mm

镑蚀铜 丝 拉 豪 

n %5


l o邑 
i V=   . 7 3 62  + 1 . 2  l og U 

 i?
) 

 2 5 . 1 3  l og

Ac

服役 1 8 


兰成 明 

— 

' 

l o
g 


 1 2 . 1 069  + 1 . 2555  ] og(l 

 K )

 2 5 . 1 1l og 
Ac
°
Wl =
2 66 . /〇

本 课 题 镑 蚀 钢 丝 


' 

l o
g 

 1 3 . 2 4 8 7+  1 . 4 340 1 o g( l 

 及 )

2 868
. 1 og

Ac

组 听 =
0 40 . 

李 先 立

W 新钢 竺


l og 

 1 8 . 1 1 44 + 2 24 6   . 5 1 o g( l 

及 )

4 493 . 1 o

A < 7

4 3 3
. .
缆 索 S -

N 曲 线 叱 较分析

表 4 2 .
维 索 疲 劳 性 能基本 S -

N 曲 线

构 件 公 式 

研 究 者 S N 曲 线 备 注

 -

类 型 编 号 

钢 绞 线 P au  % A〇 呀 


og V 二
9 3 00 og
 4

l s on l ^ /  1 5 . 1  . 5 1
_
. 1 1 8 6 0
, (

平 行 钢
Ta k e n a  og V= 6 3270 3 7 04 og A cr
 新 拉 索


l i 1 . .  l
_

, (
4 2 0)

丝索  兰 成 明 l og i V 

 1 2 . 1 H5 -

2 5 . 1 ^ og Ac r
_


 (
4 2 . 1
) 旧 拉 索

李 先 立 og W =
8 7 卵6 4 49引o A r
 新钢 丝


l   1 .



_

, (
4 2 2)

高 强 本 课 题


l og W 

 1 3 6 8 04

2 . %8 1 og A cr _

,  (
4 . 23 ) 听 =
0 4 0 /〇
. 

钢 丝 组

兰 成 明 l og  1 2 4849

2 5 . 1 1l og 
A c t _

,  (
4 2 4)

 Wl 

2 66%


87


巧 江 大学博± 学位论文 吊 杆的疲巧 累 权损 伤分析


平均 应 力 为 T

; ; ,

0 、
应力 比为 分 二 -


时 , 相应 的疲劳 曲 线为 对称循环加 载

的 基本 S -

N 曲 线 

o g = d m og A cr  4 8

l   l . 1

_


( 

式中 Ar .
i 表 示 对称 循 环加 载 的 应 力 幅 , 6/ 和 w 分别 为 基本 S -

N 曲 线 的 截 距参数

和 斜 率 参数 。 将表 4 . 1
中 各 缆 索 寿命 曲 线 转 换 为 基本 S -

N 曲 线 , 如表 4 2 .
所示 

比 较表 中 平行钢 舊 索 构 件 的 基本 S -

N 曲 线 ( 表 中 第 2 、 3 行 ) ,
其中 , 式 ( 4 20



是 由 完 好锻辞 钢 丝 组 成 的 新 拉 索 的 疲 劳 试 验 结 果 ,
式 ( 4 2 . 1 ) 是 由 质量损 失率 均

值为 2 66 . % 的 镑蚀 钥 丝 姐 成 的 旧 拉 索 的 计算分析结果 , 两条曲 线如图 4 4 .


所示 

由 图 可知 同 应 力 幅 水平 时 旧 拉 索 的 疲 劳 寿命 明 显 比新拉 索 的 低 应力 幅越


, ,

低 , 旧 拉 索 疲 劳 寿 命 与 新 拉 索 差 异越 大 

8 00  '

V  新检索



 I

^ 如 0  二三 二 厘 塞




餐 



I  

  
5 6 7 

l 〇 l 〇 l 〇 l 〇

疲劳寿命 

图 4 4

平行钢 丝 索 基本 S -

N 曲 线 比较

比 较表 中 高 强钢 丝 构 件 的 基本 S -

N 曲 线 ( 表 中 第 4 、 6 行 ) ,
各条 曲 线 对应

钢 丝 的 镑 蚀 程 度 与 服役 年 限 不 同 ; 式 ( 4 22 .
) 是 无 镑 蚀 新 锻辑 钢 丝 的 疲 劳 试 验 结

果 ; 式 ( 4 23
. ) 是 服役 1 1
年 的 拱桥 旧 吊 杆 内 镑蚀钢 丝 疲 劳 试验结果 ,
钢 丝质量

损 失率均值为 0 4 . % ,
镑蚀程 度 很 化 ; 式 ( 4 24 .
) 是服役 1 8 年的 旧 斜拉 索 巧 锡蚀

钢 丝疲劳 试验结果 ,
钢 丝质量损 失率均值为 2 66. % 。 图 4 . 5 为 E 条不 同 镑 蚀 程度

服役 年 限 的 钢 丝 的 基本 N 曲 线 比较 其 差 异 特征 与 拉 索 致 同 应力幅


一 一

与 S -

, :

水平 , 旧 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明 显 比 巧 铜 丝 的 低 , 服役 年 限越 长 ,
镑蚀程度 越 大 , 

疲 劳 寿 命 也 越化 ; 应 力 幅 越低 , 旧 钢 丝 疲 劳 寿命 降低 越 明 显 

88


浙 江 大学 博 去 学位论文 吊 杆的 渡劳 累积損 伤分 巧


800
 

 I

^ 1





 \
4 =
66 /〇


、 2 .



6 0 0

迄 、 -


二 二 -

吟 ;0

. 4 0%






/ 
衣 \





R 〇

均 \ \


  
5 6 7 

1 〇 1 〇 1 〇 1 0

疲劳寿命 W

图 4 5

钢 丝基本 S -

N 曲 线 比 

2 0


■  钢 丝 ■


I 

、 1 8

李 立 先 I  & 索 >


為 

職  W  ?  T a k e n a



里


根 H  本 课 题 组

 -

媳 ■ 兰 成 明 

1 2
 I 
■  I

8  

0  2 4

质 量损 失 率 ( % 

U ) 截距参数 


 —

 I  I 

■ 钢 丝


■ 李 立 先 《 拉索




S

? ?  4 

氣  ?  T a k e n a
# 

a 3  ■ 本 课 题 组


探 兰 成 明


蜡  ?

 .

9
I  I     . I . 

0  2 4

质 量损 失率 ( % 

( b ) 斜率 参数 


图 4 6 .
基本疲劳 曲 线 参数 与 镑蚀程度 的 关 系

不 同 镑蚀 程 度 的 钢 丝 或 拉 索 疲 劳 性 能 差 异 特征 可 W 归 纳 为 镑 蚀 越严 重 ( ) : 


疲 劳 荷 载 对钢 丝 ( 或拉索 ) 造成 的 损 伤越大 ,
即 诱蚀对疲 劳 损 伤 具 有促进作

8 9


巧江 大学 巧 ± 学位论文 吊 杆 巧 疲劳 累 积巧 巧 分析


用 , 且 对 较低 疲 劳 荷 载 的 损 伤 促进作 用 要 比 对 较 高 疲 劳 荷 载 的 损 伤促 进作 用 更 明

虽 。
镑蚀对 S -

N 曲 线参数 的 影响表现为 :
镑蚀程度越大 ,
基本 S -

N 曲 线 的 截距

参数 ^/
和斜李 参数 《1 就越 小 , 这 一

影响超势如 图 4 6 .
所示 。 这可 能 是镑蚀影 响 缆

索 和钢 丝 疲劳 寿命 曲 线 的

般规律 

8 0 0

 ̄   


\ 铸蚀拉索



、 - 

600  


一 兴
為

4 0 0  - 
、 


 -





、 200 

%

 I  I I I



L? —
I  i l 

  
5 6 7 

] 〇 l 〇 l 〇 l 〇

疲劳寿命 w

图 4 7 .

镑蚀钢 丝 与 绣蚀 拉 索 基 本 S -

N 曲 线 比 

比 较兰成明 的镑蚀钢 丝 试验疲劳 寿命 曲 线 ( 式 ( 4 2 . 1 ) ) 与 镑蚀拉 索 分析疲



劳 寿命 曲 线 ( 式 ( 4 24 .
) ) 的 关系 , 如图 4 7 .

所示 。 可 义
L 看到 ,
拉索 与 钢丝 的 S -



曲 线 基本平 行 , 这表 示 拉 索 与 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具 有倍 数 折减 关 系 , 根据 实 际 疲 劳

曲 线关系 ,
钢 丝 的 疲劳寿命 为 拉 索 的 2 . 3 4 倍 ( 1 0 %断 丝 率 时 ) 

参照 上述钢 丝 与 拉 索 疲 劳 寿命 关 系 特征 利 用 本课题组试验得到 ,
的 吊 巧镑蚀

钢丝 S -

N 曲 线 ( 式 ( 4 . 1 1) ) , 推测相应 旧 吊 杆的 S -

N 曲 线进行 。
假定应 力 比 况 =
0 5

 .

时 旧 吊 巧疲 劳 寿命均 值 的 基本 S

N 曲 线形 式 为 

l og A ^ =
(
1 2 . 8 1 7 + l og ^ 

 2 . ^8 l o

Ac  (
4 23



式 中 , /
表示 吊 杆疲劳 寿命 与 钢 丝 疲 劳 寿命 的 化值 。 根据 兰 成 明 对平行钢 丝 绳

索 疲 劳 寿命 的 参数分析 结 果 ,
拉索 与 钢 丝 的 寿命 比 值 /
与 钢 丝 长 度 效应 参数 n 

似有如 下 对数线性 关 系 

l og /

 a 化e  )

6 ( 巧 
l og n  (
4 24)


式中 , 截距参数 〇 杉> 主 要 由 吊 杆 疲 劳 寿 命 规 定 的 断 丝 率

e  L乂 及钢 丝 寿命 变 异 系

数 < 5 决定 ,
斜 率 参数 6
( 巧 主 要 由 钢 丝 寿命 变 异 系 数 S 决定 。
确定 吊 杆断丝率 6 


钢 丝 寿命 变 异 系 数

之后 可 根据文 献 中 的 图 表 进行 插值得 到 和 长度效




S ,
〇 6 ,

心 ^2 "
的 取值 前 没有 明 确 方 法 仅 能 根据 经 验 谨慎考虑 长 度 效应 的 影 响




n 目 ,


90



巧安

浙江 大 学 博 去 学位论文 吊 杆 巧 累 較巧 分巧


本课题组 在 E 个应 力 幅 的 钢 丝 瘦 劳寿命 试 验结 果 的 变 异 系 数 分别 为 0 2 . 

口 6 0 M p a) 、 0 2 . 1
(
44 0 M
p a)
、 0 0 8

口 2 0 Mpa )

按 最 不 利 情 况 取钢 丝 变 异 系 数 为 d

0 28 . 

0 6

杆的 断丝率则取 % 相应的有 化 钢 丝 长度效应 参




= =



e 1 0 , 〇 6) 1 〇 , 6( 巧 0 . 3 5 2 。

口3
照 文献

取 内

1 , 则 户0 . 6 。
将 / 代入式 U U . ) ,
得到 应力 出 i?

0 . 5 时 ,
吊 杆断

丝率 为 1 0 %的 S -

N 曲 线为 

l og 
W 

1 2 . 巧 52 -

2 868 . l og 
A ct  (
4 25 .



相应的 ,
对任 意 应 为 叱 巧 条件 的 S

N 曲 线为 


l og 
N 

1 3 0268 .  + 1 . 434  l o g ( l

 R )

 2 868
.  l og 
Aa (
4 26 .



4 4
. 吊 杆 的 疲 劳 等 效荷 载 幅

4 4
. . 1 考虑 应 力 比的影响

式 ( 4 5 .
) 给 出 的 等 效荷 载 幅 计 算 方 法 并 不 考 虑 变 幅 荷 载 应 力 比 和 S -

N 曲 线

应力 化差异的 影响 。 上 一

章 的 分析 结 果 显 示 ,
吊 杆疲劳荷载 幅 的 应 力 比在 0 5 .

1 . 

之间 , 而 在本章前述 章 节 中 讨论的 錐 索 S -

N 曲 线 多 为 应 力 比 条件 为 欠 =
0 5 .
时的试

验分析 结果 ,
吊 軒服役承受 的 实 际疲 劳 裔 载 幅 的 应 力 比与 试验 S -

N 曲 线的应力

比存在差异 , 若 忽 略这 一

差 异 可 能 会对 吊 杆 疲 劳 分析 造 成 不 利 影 响 。
因 此本章节

对 吊 杆 的 等 效荷 载 幅 计 算 时 乂
L 式 ( 4 . 1 7 ) 表 示 疲 劳 寿命 并代 入 式 ( 4 . 5) , 得到 了 





f 

( Y


叫请 為 〔 )
)  (
4 .



与 式 ( 4 5 .
) 相 比 , 式 ( 4 27. ) 考虑 了 变 幅荷载 的 应力 比 欠 与 构件 S -

N 曲 线

应力 叱 i? 的 差 异 影 响 根据上 。

章 分析 得 到 的 巧 载 谱 分别 用 式 , ( 4 5 .
棘式 ( 4 2 7  )

计算 1 号 、 8 号 吊 杆 的 等 效荷 载 幅 。
假定式 ( 4 27. ) 中 , S -

N 曲 线应 力 肚 在 [
0 

U 区 间 取不 同 值 ,
斜 率 参数 按 式 ( 4 25 . ) 取 w

2 868 . 。
计算 结果如 图 4 8 .
所示 

不 考虑应 力 叱 影 响 时 ,
等 效荷 载 幅 & 用 水 平 线 表 示 q
; 考虑 应 力 出 影 响 如 ,
等效

前载幅 & 随 q
S -

N 曲 线应 力 比 灰 的增 大而减小 , 货 越大 ,
& 下 降越 快q
。 当 S

N 曲

线应力 叱 乂 =
0 5 .
时 , 1 号 、 8 号 吊 杆考虑 应 力 比 影 响 的 等 效荷 载 幅 分别 为

&q i

1 2 9 0 5 kN
. 、
& 产 q
1 2 5 0 0k . N ,
不考虑 应 力 叱 影 响 的 结果为 & q


9 1 . 76k N 

&q S

86 . 2 3 kN ; 湿 然 不 考虑 应 力 比 影 响 时 的 等 效荷 载 幅 比 考虑 应 力 比 时 要小 很 # 

9 


巧 二 大学博 壬学 色论文 吊 杆的 疲劳 累权损 巧分析


这将低估 实 际 疲劳 荷 载 幅 的 损 伤 作 用 ,
是偏 于危险的 , 因 此计算 吊 杆 的 等 效荷 载

幅 时建议采用 式 ( 4 27. ) ,
计入应 力 化 的 影 响 

200
「  ,  

 号吊巧


1

8 与吊



- - -

阳田1 0 0

  

暴
   - - - -  -


p j

賓 5 0 -
不考虑应力 比 的 影响 


 \






|    1  ■  1  1  1    1  ■ —

0 0 . 0 . 2 0 . 4 0 . 6 0 . 8  1 . 

S -

N曲 线应 力 比及

图 4 8 .
吊 杆 S -

N 曲 线 应 力 比 对 等 效荷 载 幅 的 影 响

6 3 864 1
 


 ̄  ̄  ̄

6 0 0 
小时车流荷 载

24

 I
总循环数 = 2 1 57

窥 楊









2 0 0 






A與里



1 8 1    I I I I I I .  I I
 ■
  I I I  i n 心 71 0 - 63 

0 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当 量荷戟幅 ( kN 

{  a )  1
号 吊 杆

m ^


6 00 -

 24 小时车流荷载


总 循环数 : 2 ]  26

42 

豁4 0 0 n




若 

" 





巡


2 0 0



1  丄 ] I I  I I .  I I  .   I I .  |
r j m j 2 7 .
 . 2  3 . 

0 1 00  200 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当 量荷载幅 ( kN 

( b ) 8 号 吊杆

图 4 9 .
吊 杆 S

N 曲 线 应 力 比 对 等 效荷 载 幅 巧 影 响

92


浙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串 杆巧 巧巧 豪 权 损 伤分析


由 式 ( 4 27 . ) 计算 等 效荷载 幅 时 ,
除 了 各变幅荷载幅值 还需 要变 幅荷

载 的应力 叱 化 所 , 义
レ 在进行 吊 軒变 幅荷载 幅 的信 息统计时 ,
对 当 量荷 载悟

进行 统 计 更 为 合理 。 图 4 9 .
^ 1 号 、 8 吊 巧为例给 出 当 量前载 幅 统计结果 

利用 式 ( 4 27 . ) 计 算 等 效荷 载 幅 时 ,
吊 杆在 车流作用 下 的 变 幅荷载 的 应 力 比

可 1


表示如下 

S + S
( S n n   D  ( y m n )


i  i

及 4 28)
_ —


( 




ax ) ,

式中 , Sd 表示 吊 巧 的 恒 载 效应 , Sv m 。 、 和 & m 。 i 则 分别 表示 车流 引 起的 吊 杆荷

载 起伏效拉 的 上 下 限 。
由 式 U . 28 ) 可知 , 吊 抒 的 等 效荷载 幅 计 算 不 仅 与 车 辆 造

成 的 荷 载 起伏 效 应 有 关 , 还与 吊 杆 的恒 载 效应 有 关 。 乂
L 上 一

章分析 中 吊 杆恒 载 值

4 4 0 kN 为 基础 , 上下浮动 1 00 % ,
计算 1 号 、 8 号 吊 杆在 不 同 恒 载 时 的 等 效荷 载

幅 ,
结果如 图 4 . 1 0 所示 。
可 义
L 看到 , 吊 杆 的 等 效荷 载 幅 随 吊 杆恒 载 效应 的增 加

而增加 

2 0 0r 

号吊杆



8 号 吊 

恤 2 0






80
I
挪(

40
1    1    > '  1  ?  1

0 2 2 0 4 4 0 6 6 0 8 8 0

吊 杆恒载 ( kN 

图 4 . 1 0 吊 杆 恒 载 对 等 效荷 载 幅 的 影 响

4 4 2 S
. .

N 曲 线 斜 率 参数 m 的影响

从式 ( 4 . 5 ) 和 ( 4 27

) 还可 乂
L 看到 ,
等 效荷 载 幅 的 计 算 还和 S -

N 曲 线的斜

率 参数 相关 本章 节 中 讨论 的 缆 索 N 曲 线的 斜率参数 并不 致 其 取值


m 。 4 3
. S -

大 致在 2 5


4 . 5 范围 。
为 分析斜 率 参数 W 对 等 效荷 载 幅 的 影 响 ,
假定 式 ( 4 27
. ) 

中 的 W 在 [
2 5 . , 4 5] .
区 间 内 取不 同 值 ,
应力 比 欠 =
0 . 5 ,
计算 1 号 、 8 号 吊 杆的 等效

荷载 幅 ,
结果如 图 4 . 1 1 所示 。 可 义
L 看到 , 吊 杆 等 效荷 载 幅 随 斜 李 参 数 W 的增 

93


浙 王 大 学 博 i 学 位 论 文 韦 巧巧 苦 第 积巧 巧方巧


而 线性增 加 

1 60


广

1 号吊杆 



8  号 吊 杆
40


§
/ 


塑
'


■ 

磊 /

- 一





2 0 -

整



该 

挪
1 0 0 I  ■  ' ■  1  ■  '  ■  

2 5 . 3 . 0 3 . 5 4 . 0 4 . 

吊巧S -

N 曲 线 斜 率 参 数W

图 4 . 1 1
吊 杆 S -

N 曲 线斜率 参 数 对 等 效 荷 载 幅 的 影 响 

4 5

吊 抒 的 疲 劳 损 伤 与 寿命 静 态分析

4 5
. . 1 应 力 比的影响

为 分析应 力 化对吊 杆损 伤 累 积 的影响 , X


L 基 于本课题组镑蚀钢 丝 疲劳试验的

式 ( 4 25

) 作为 吊 杆 的疲劳 S -

N 曲 线 ,
计算 1
号 ?

8 号 吊杆 24 小 时 车流疲芳损伤

累积 〇 24h ,
结果如表 4 3 .
所示 。 表中 同 时给 出 了2 4 小 时 车流作用 的 疲劳荷载幅

循环次数 L 义 及 等 效荷 载 幅 

表 4 . 3 吊 杆 24 小 时车流损伤累积

吊 杆 荷 载 幅 考 虑 应 力 比 影 响 不 考 虑 应 力 比 影 响

编 号循 环 数& q
( k N )
化 & 4 1 ,

( kN ) D , 4 

1 2 1 5 7 1 2 9 0 5 . 1 . 43 E -

0 4 9 1 . 76 5 . 3 化 -

05

2 2 1 48  1 27 03. U 6 E -

0 4 8 8 9 9 4 . . 8 9E -

0 5

3 2 1 3 6 U 6 . 3 2  1 . 3 3 E 0 4 8 7

. 89 4 的 E .  ;

05

4 2 1 3 2 1 2 5 8 2 1
. . 3 1 E 04 8 7

. 3 3 4 . 60E ;

05

5 2 1 3 4 1 25 26.  1 . 3 0 E 0 4 8 t 6 0 4

. 50 E 05


6 2 1 3 6 1 24 96.  1 . 29E

04 8 t 2 54 . 45 E ;

05

7 2 1 3 1  1 24 92 .  1 . 28E

0 4 8 6 . 1 7 4 . 4 化 -

05

8 2 1 26  1 25 00 .  1 . 28 E 04 8 6 2 3 4

. . 42 t05

94


當 二 大学培± 学位论文 吊 杆巧疲劳 累积损 伤分析


比较表 4 . 3 中 不同 吊 杆 的疲劳损伤差异 ,
最 靠 近拱知 位 置 的 1
号 吊 杆的 疲劳

响应最大 ,
其 等 效荷载 幅 、
循环作用 次数 1


及 累 积损 伤均 為 最高 ; 从近拱脚 位 置

向 跨 中 位 置方 向 ,
吊 巧 的 疲 劳 损 伤 程 度 依 次减 弱 ; 在 24 小 时车流作用 下 ,
1 

吊 杆的 累积损伤 比 8 号 吊杆多 约 1 0 % 




, .

[ 


略

/ '
不 请 虑应 丈 比 影 响


/ /

I0 . 4
^ 

4 - ^

I

萬 ,
 巧 吊巧

摧 0 苗 

方 气 号神
2
-   — " ?

? J

0 0
_ _ _ . _ _ _ . _ _ . __ _ _ . _ _ _ . 

_

0 1 0  2 0 3 0 4 0 5 0 6 0

时间 ( 年 

图 4 . 1 2 疲 劳 累 积损 伤 指标 0 随时 间 变 化关系

本章 进行 疲劳 损 伤分析 时 ,
均假定 吊 杆疲劳性 能 义
レ 及 当 前 交 通 状 况保 持 长 期

杆钢 丝 不 再 维 续 镑 蚀 均 车 流不 再增 加 或 减少 暂 且称之 为

稳定 ,
巧 吊 , 日 ,
疲劳

如图

静 态 分析 。 计算 1 号 、 8 号 吊 杆 的疲劳损 伤累积 D 随时间 的关系 ,


4 . 1 2 

示 。
由 表 4 3 .
及 图 4 . 1 2 可 !


看 出 不考虑应 力 比影响 将 明 显低佑 吊 杆在 车辆荷载 作

用 下 的疲劳损伤累积 : 不 考虑 应 力 比 影 响 的 计 算表 明 1
号 、 8 号 吊 杆将在 5 0 

后才发生疲劳 失效 , 而考虑应 力 比 时 计算表 明 在 20 年 内 就会失效 



4 5 2
. .
不 同 镑 蚀 程 度 与 服役年 限 的 吊 杆 疲劳 损 伤 与 寿命 比 较

本章 4 . 3 节 中 讨论 了 不 同 镑 蚀程度 与 服役年 限拉 索 S -

N 曲 线的 差 异 , 本节分

别 1 义 Ta k e n a  ( 式 ( 4 9 .
) ) 、 兰成 明 ( 式 ( 4 8 . ) )  L义 及本课题组 ( 式 ( 4 25. ) ) 给出

的 3 条拉 索 S -

N 曲 线作為 吊 杆疲 劳 曲 线 ,
交通 车 辆疲劳荷载保持不 变 ,
计算 

号  ̄

8 号 吊 杆疲劳损伤 累积 随 时 间 的 关 系 

图 4 . 1 3 为 吊 杆按不 同 S -

N 曲 线计算 的疲劳损 伤随 时 间 变化关 系 其 ,


中 图 4 . 1 

( a ) 按 Ta k e n a 的 S

N 曲 线作为 的 无镑蚀新 吊 杆的 疲劳性 能 曲 线 ,


其使用 寿命可

达 1 40 年 W 上 ; 图 4 . 1 3 ( b ) 表示 由 本课题组 试 验采用 的 服役 1 1 年 、
质 量损 失率

均值为 化 4% 的 镑蚀钢 竺 组成 的 吊 杆 ,
其 剩 余使用 寿命 在 20 年左右 , 总 寿命为 3 

95


浙 江 大 学 博 主 学位论文 弔 f 巧 族劳累 积损 巧 分巧


年左右 ; 图 4 . 1 3( C ) 表示 由 兰 成 明 试 验采用 的 服役 1 8 年 、


质 量损 失 率 均 值为

2 6 6%

的镑蚀钢 丝 组 成 的 吊 杆 ,
其 剩 余使用 寿命 仅有 6 年左右 , 皂 、
寿命 为 24 年左

右 

S o , -  — . . . -

g 〇 4





^ 号 巧 吊 4号吊杆 

— —

媛 0 2
号巧 号吊巧 

■  ̄  ̄  ̄  ̄  ̄ - - — - ―

= "; 二
5 日
. - - ?

号吊巧 8号 吊 杆




 - - - -

0  6 0 1 20  1 8 

时间 (
年 

( a )  Ta k e n a  S

N 曲 线 

0 . 8   

接0

 . 6  
 


 

m . 

 

呼 哥 柯杆
爱0 4
吊 

 _ _



裕 ;

3号 吊 I

4 号吊杆


0 2
蜡 巧市 和 目 号吊 


 ̄  ̄
 ̄ —  ̄  ̄

. 立二

X

7号 吊 肝
- - - -

8 号吊杆


0 0 .
 .   ■  i  . 

0 1 0  2 0 3 0

时间 (
年 

( b ) 本课题 组 S -

N 曲 

线

0  

7 T3
1 . -

 I

摩0
0 ,

. 6


^ —

和 弁 



m 

義0 . 4  




歡  / 号 吊巧 号吊杆 


3 4
 一


踞 0 2
号 吊巧
叶 朽带 



号吊杆 8 号 吊 杆



 * - - -

0 0 .
 1  1  1  1 

0 2 4 6 8 1 0

时间 (
年 

( C ) 堂成明 S -

N 曲 

线

图 4 . 1 3 不同 S -

N 曲 魄 吊 軒损 伤 指标 D 随时间 变化关系

96


巧 江 大 学博 去 学 位论文 吊 杆 巧 疲劳 累 积损 伤分析



1 .

 P

 /

 I

0 8 .
- . .

厶 -



- — ^ ―

Q  ?

 / 

磋0 . 6
 ^  —


罢 0 4 J X  …
I  

Y ^

爭 Ta

na



/ ■


- -

本朵题组


撰0 2

0 0 .
^ 1  I  . ..   1 1 .  .  i . . .  1 .  .  ■

0  3 0 6 0 9 0 1 20  1 5 0 1 8 0

时间 (
年 

图 4 . 1 4 不同 S -

N 曲 线损 伤措标 D 比 

在图 4 . 1 4 中 叱 较 1 号 吊 巧用 不 同 S -

N 曲 线 进行 分析 的 疲 劳 损 伤 累 积 结 果 

可 1


看到 ,
在相 同 车 辆 疲劳 荷 载 作用 下 , 旧 吊 杆损 伤 累 积 速度 明 显 叱 新 吊 杆的要

快 ; 服役 时 间 越长 ,
腐 蚀环境对 吊 杆疲劳 性 能 的 劣 化越 明 显 ,
吊 杆 的损伤累积也

就越快 ,
简言之 ,
锡蚀 会 显著加速 吊 杆 的 疲 劳 破坏过程 

4 6

本 章小 结

本章 根据疲劳 分析方 法 一

般流 程 , 从缆 索 疲劳性 能 S -

N 曲 线 、
吊 杆 等 效荷

载 幅 、
吊 巧损 伤 累 积及疲 劳 寿命 S 个方 面 进行 了 分析研 究 , 主 要研 究成果 与 结论

如下 

( 1 ) 根据不 同 铸蚀程度 与 服役年 限缆 索 S -

N 曲 线 的 比 较分 析 ,
发 现镑蚀对

缆 索 疲劳 性 能 的 退 化 规律 为 :
疲劳荷载 幅 相 同 时 ,
镑蚀越严 重 ,
缆 索 疲 劳 寿 命越

化 ; 镑蚀程度相 同 时 ,
疲劳 荷 载 幅越低 ,
疲 劳 寿命 降低越 明 湿 。 镑蚀对缆 索 疲劳

性 能 的 退 化 规律在 疲 劳 寿命公 式 上简 单表 现 为 :
镑蚀越严 重 ,
斜 率 参数 m 和截

距参数 l ogC 越小 

( 2 ) 比较 分析 了 不 同 应力 比对 吊 杆等 效荷载 幅 和累积掘 伤 计算 的 影 响 ,


具 有 高 应 力 比 恃征 的 吊 巧疲劳 荷载 而 言 不 考虑 应 力 , 比影响 将低估 车辆荷 载 对 吊



巧 的疲劳损伤 累积 

( 3 ) 比 较分析 了 不 同 镑蚀程度 与 服役年限 的 吊 杆 的 疲 劳 损 伤 与 寿命 结 果 



在相 同 车辆疲劳荷 载 作用 下 ,
镑蚀将 虽 著加速 吊 杆 的 疲 劳 破 坏 过程 

97


浙 正 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 文 杆骑薇劳 累 积损 伤分析

帝 

98


巧 江 大 学 博 去 学位论 文 吊 杆 巧 余 寿命 巧 巧 态 分 巧巧 怯 T 追


5 吊 杆剩 余寿命 的 动 态分析评 佑方 法

5 . 1 引 

上 章 对 吊 杆 的 疲 劳 损 伤 与 寿 命 进行 疲 劳 静 态 分析 镑蚀程度

比较不 同 

’ ’

了 ,

与 服役 年 限 吊 巧 的 疲 劳 寿命 不 难 发 现 吊 巧 的 疲 劳 性 能 在 漫 长 的 服 役 运 营 过程 中


并非 成不 变 而 是 隨着 环境腐 蚀作用 逐步 退 化 另 方面 区域交 通流 量会随




一 一

, 。 ,

着城 市 经 济 的发展 而 变化 相 应 地 , , 吊 軒 的 车辆 疲 劳 荷 载 通 常 呈 逐年増 长 的 趋 势 

此外 ,
吊 杆在 随机 车流作用 下 的 疲 劳 响 应 , 除 了 车辆 自 重 的 静力 响 应 , 还应 考虑


w w
车辆 的 动 力 冲 击响 应 大量 车桥 精合振 动研 究 表明 车 辆 的 动 力 冲 击效应




。 ,



对路面 平整程度 叱 较敏感 , 路 面 粗 棺度越严 重 ,


冲 击 效应 也越 大 。 随 着 服 役 年 限

增加 , 行 车 路 面 平整度往往 因 磨 损 而逐年 变 差 ,
于是 车辆 对 吊 杆 的 疲劳荷载 响 应

也 随 之 增 加 综 上 所 述 不 论 是 吊 杆 的 疲 劳 性 能 还是 车 辆 疲 劳 街 载 都 具 有 时 变 性
。 , 

疲劳 性 能 的 时 变 性 主 要体 现 为 镑 蚀 导 致疲 劳 寿 命 的 减 少 ; 车辆疲劳荷载 的 时 变性

主 要体现为 车流 量 的 增 加 W 及 路况磨 损 劣 化 导 致巧件 疲 劳巧 载 实 际 响 应 增 加 



本章 将建立考虑 吊 杆疲劳性 能 与 疲 劳 荷 载 时 变 性 的 剩 余寿命 动 态 分析 方 法 



首 先 阐 述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动 态 分 析 方 法 模 型 与 相 关 细 节 假定 ; 接着 ,
根据镑蚀 吊 

的 疲 劳 性 能 遐 化规律 ,
建立考應 吊 杆 渡 劳 寿命 随 服役 时 间 与 绣蚀 程 度 退 化 的 分析

方法 ; 然后 利 用 车 桥 精 合分析 ,
建 立考虑 行车路况随服役 时 间 磨损 劣 化 引 起疲 劳

效应 增 加 的 分析 方 法 ; 最 后 结 合 前 E 章 的 试 验及 计 黨 分 析 结 果 ,
对拱桥 吊 杯的疲

劳 寿命 进行 动 态 分析 

5 2 .
疲 劳 累 巧 损 伤 动 态 分析模 型

上 一

章 吊 押 疲 劳 损 伤 分析 结 果表 明 , 不考虑 疲 劳荷载 与 疲劳 性 能 时变 性 时 

静 态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随 服役 时 间 的 增 长 而 匀 速增 加 。 若考虑 疲劳 性 能 与 荷载 时 变 性 

动 态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将 随 服役 时 间 的 增 长 而 变 速增 加 , 如图 5 . 1 所示 

99


渐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 文 
吊 杆 肴 余 寿 命 的 动 态 分 析 评 法方 洁
I 




 ^   —





动态疲劳 累积损


m  


静态疲 劳 累 积损伤




服役时 间 

图 5 . 1
疲 劳 累 积损 伤 与 服役 时 间 的 关 系

精 确 描述 动 态疲劳 累 积损 伤值 公( /
) 在时 间 轴上的连续变化既不必要化不现

实 ,
本章 W 年作 为 单位 时 间 间 隔 进行 动 态 疲劳 累 积 损 伤 的 计算 , 记 服役 /
年 的狗

件的损伤累积为 假设 构件 的 疲 劳 性 能 与 荷 载 特征 在 一

年之 内 保持不 变 ,



年 巧 疲 劳 累 积 损 伤 依 然 晚 服役 时 间 增 长 而 匀 速增 加 巧 按 静 态 累 积 方 式 计 算 , 

如图 5 2 .
所示 

i  i 



/







f

_ 





服役 时 间 

图 5 2

动态 疲劳 累积损伤离散计算

根据 图 5 . 2 , 有 

公 。



_

1 
+ AA=

 X 心 

5 J 

fc = 

式中 ,
A 和 化 表 示 构 件 服役 1

年和 M 年总 疲劳 累 积损 伤量 , A Z) , 表示 第 / 

( 从第 M 年时间 离散点 至第 /
年 时 间 离 散 点 的 渡 劳 累 积 损 伤增 量 根据 M ) 。 i ne r

线性累 积损伤法则 ,
有 

1 00


浙 江 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 文 吊 巧剩 余寿命 的 动 态 分 巧 巧 任 方 法


n i

)  

口巧



1 、
j 、
!/

式中 , n 〇) 表 示 构 件服役 第 / 年疲 劳前 载 幅 循 环 总 数 ,
表 示 构 件 疲 劳 寿命 ,


标 / 对 应 计 算 年份 ,
_ / 对应 该年疲 劳 荷载 幅 的 编 号 

构件 动 态疲劳性 能 S -

N 曲 线关系 可 L 乂 表述 如 下 


C ( 〇 AT 

V(〇


i  5 . 3
 ( 

式 中 , w 的和 C的 表 示 考 虑 动 态 时 变 的 疲 劳 S -

N 曲 线 参数 。 根据 上述 动 态 疲 劳

性 能 离 散假定 ,
有 




N =
c ms (
5 4)


" ;

式中 , w 〇) 和 C ( 〇为 构件第 /
年疲 劳 S

N 曲 线 参数 。

馬 即 构件服役 第 /
年在疲劳

荷载 幅 A 5V  ( 考虑 应 力 叱影响 , 该值 已 当 量化 处理 ) 作用 下 的 疲 劳 寿命 。 将式

( 5 4 .
) 代入式 ( 5 2 . ) ,
得到 



AD 当

 5 5

( 

C


( 

将式 ( 5 . 5 ) 代入式 ( 5 . 1 ) ,
得到 构件服役 /
年 的 总疲劳 累积损伤为 

n (
Jc


Z 么巧



 仅 巧
D 二


C〇 c

用 式 ( 5 . 6 ) 计算 吊 杆 的 车辆疲劳 动 态 累 积损伤时 ,
<0 与 A& /
反映 吊 杆疲劳

荷 载 随服役 时 间 的变 化 , m ( A) 和 C炸 ) 则 反 映 巧 杆 疲 劳 性 能 随服役 好 间 的 变 化 

5 3

吊 抒 疲劳 性 能 时 变描 述

本 节 対 吊 巧疲劳 性 能 进行 时 变 描述 ,
确定 W 的和 C的 的 具 体形 式 。
前 述研 究

表明 ,
吊 軒 的 疲 劳性 能 主 要 受 钢 丝镑蚀 的 影 响 , 图 4 6 .
的 比 较结果显 示 : 不同服

役年 限 与 镑蚀 程度 的 钢 丝 或 拉 索 疲 劳 曲 线 参数 m 和 C 随镑蚀 程 度 增 加 而 单 调 减

少 。
将图 4 6 .
中 钢 丝和拉索 S -

N 曲 线 参数 与 镑蚀程度 关 系 转换为 与 服役 时 间 关 系 

如图 5 3 .
所示 可 , W 看到 参数 W 和 C 呈 现 随服役年 限 的 增 加 而 单 调 减少 的 趋 势 

般巧言 , 罔

吊 杆 巧 钢 丝 绣蚀 程度 随服役 时 间 成 单调 递增 关 系 服役 时 间 越 衣 , 

锡 蚀 也 越严 重 。 m 的和 C( 〇 隨 服 役 时 间 变 化 的 具 体巧 式 ,
需 要 根据镑 蚀 对 疲 劳 性

1 0 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 文 巧 杆 割 余 寺 舍巧 动态 分f巧 告T 法


能巧影响 レ 义 及 镑 蚀 程 度 随 服役 时 间 的 发 展 两 方 面 来 确 定 



— 


 D 钢 丝




】 0

李立先
e 拉索
。 〇
I 

' 6




l O

為  . 〇T ak e n a

g  本 课 题 姐

 .

蜡 0口  

1 


兰成明




… Lj , ,
  I  ,  I I I


 


I 

0  6 1 2  1 8  24

服役 时 间 (
年 

U ) 参数 

5 . 0     ̄

口 钢 丝


口 李 先 〇 拉 索


4 0
i





 


了 化e n a

翁

3 0 ■

 a 本课题组


搪  .

兰成明

1 1       
. I . I . I 

20

0  6 1 2  1 8  24

服役巧 间 (
年 

( b ) 参数 

圈 5 3 .
钢 丝和拉 索 S -

N 曲 线 参数 随服役 时 间 变 化趋 势


H ah 给 出 考虑锡蚀影响 的 钢 材疲劳 性 能 进行 深 入研 究 并给 如下


t i

i n 曾 了 , 出


N 关系 

C A 说

i V 



5 7



和 为 镑蚀 疲劳 N 曲 线 参数 为 考虑 镑蚀 引 起截 面 特性损 失 的

式中 , C S

, A&W 

参数 取值 C 可表示为

应力 幅 。 3 26
. , 

C 

 C K
 (
5 8)



/ ^

式中 C 为 完 好无 锡蚀钢 材 疲 劳 性 能 参数 跨是 考 虑 般镑 蚀 与 孔 蚀 作 用 的 疲劳



折减 系 数 , 对不 同 的 受力 构件 ,
H ah i n 给出不 同 的 计 篡方 法 

1 02


爭 二 大 学 博 去 学 位论 文
: 吊 杆剩 余寿命 的 动 态 分析巧 估 方 法


对 结构板 如 



 1 . 2 +   1 1 . 5 4 i? f  (
5 . 9


式 中 , i? 表 示 钢 扳 的 镑蚀 速 率 , 义

英 寸 毎年为 单位 ;
t 为 时间 , 乂
L 年 为 单位 

对钢 筋 



4 92.

听+ 1 . 00  (
5 . 1 0)

式中 , Wi 表示钢 筋质 量损 失李 

应力 幅 A& o rr 可表 示 为 

AS c肌

A5 x K 口 " ,



式 中 , AS 为 完 好无镑蚀钢 材 应 力 悟 ; K 是考 虑镑蚀 引 起截 面 特性损 失 的 应 力 幅



增大系数 ,
需 要 根据不 间 受 力 构 件 采 用 不 同 计 算 公 式 

对 受 弯 构件 

K ,

牛 ?

c orr


口 



式 中 , i
〇 和 分别 表 示 完 好无 镑蚀 构 件 和镑蚀构 件 的 受 弯 惯 性 矩 

対 受 拉构件 

K ,



 OIT


口 。 .



式 中 ,
如和A w 分别 表 示 堯 好 无 镑蚀 拘件 和镑 蚀构件 的 截 面 积 

对钢 筋 

111^
K =
 (
5 . 1 4)

呵 。"

式中 , LT & 和 C/T & o rr 分别 表 示 完 好无镑蚀钢 筋 和 镑蚀钢 筋 的 极 限荷 载 , H ah i 



给出 了 两 著 叱 值 的 经 验公 式 


巧 -

=
 5 . 1 8 W + ,
1 . 00  (
5 . 1 5


UTS ^ o.

H ah i n 给 出 的 镑蚀 疲 劳 寿命 曲 线 ( 式 ( 5 . 7 ) ) 可 K 调 整为 



N 

p C AS


5 . 1 6)

1 03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 位论 文 吊 杆剩 余寿命 巧 巧 态 分 巧阵 往 方 法


式中 , AS 为 按 构 件公称 截 面 特 性 计 算 得 到 应 力 幅 ,

二 一

^ r 。
与 式 ( 5 . 3 ) 


K K
;;

f 

较 ,
钢 材镑蚀疲劳 S -

N 曲 线参数为 

m {

)

 (
5 . 1 7)

C {

)

<
pC  (
5 . 1 8


参数 不 随镑 蚀 程度 变 化 而 改 变 ,
考虑 腐 蚀 环境影 响 时 取 3 26 。 而在欧美

国 家规 范 中 ,
钢 材构件 的 S -

N 曲 线参数 M 通常取 3( 不考虑镑蚀影 响 ) ,


即 考虑

镑蚀时 的 m 值偏 大 , 这与 图 4 6( b

) 中 吊 抒疲劳 曲 线 参数 T
O 随镑 蚀 程 度増 加 而

减/ 巧 趋 势 并 不 I
、 一

致 ,
甚 至是相 矛 盾 的 。

方 面 需 要指 出 , 根据构件 动 态 疲 劳

损伤累 积 计算 式 ( 5 . 6 ) , 相 同 疲 劳 荷 载 条件下 , W 参数值越小 ,


损 伤 累 积 也 就越

这说 明 随镑蚀增 加 而 减小 这 影 响是 对疲劳 构件有利 的 偏 于保 守考虑



, 。 

在 没有 足够 试验数据支撲 的 前提 下 这 有利 影 响 在分析构 件 动 态 疲 劳 累 积损 伤


时 应慎重考虑 

由 于 缺芝 足够 的 绳 索 S -

N 试 验研 究 ,
本 章在确 定 吊 杆动 态疲劳 S -

N 曲 线 

数 m 似 时 暂 不 考虑 上述 有 利 影 响 , 假定 w(〇 不 随镑 蚀 程 度 变 化 而 改 变 

参数 C( 〇 计 算 式 的 系 数项 P 与 构件镑蚀程度相 关 ,
根据 H ah i n 给 出 钢筋 每 

& 的 计算 式 ,
分析参数 C的 与 钢 筋镑蚀程度 的 关 系 , 如图 5 . 4 所示 。
为 表述 方 便 

纵 坐 标表 示 疲劳 寿命折减 系 数 <

^(
C的 进 行 无 量纲 化 处理 C的 / ) ; 横 坐标衷 示

钢 筋镑蚀质 量损 失率 啊 。 图 中 黑 实 线 表 示 H ah i n 给 出 的 钢 筋 寿命折减 曲 线 , 

看到 随镑蚀 程度 增 加 而 单 调 减少 这与 图 中 趋势 致 此外 质量



L ,
4 6( a
. ) 。 ,

损 失 率 较小 时 疲 劳 寿命 下 降 趋 势 叱 质 量损 失 率 较 大 时 明 墨 ,
在质 量损 失率达到

1 5 %前 ,
疲劳 寿命 己 损 失超过 90 % 

1 04


浙江 大 学 悍 ± 学位论文 军 余 考命 巧 巧 态 分巧巧 任卞 法


1 ’ 0
V  

H化 i n 钢 筋寿諭折减 曲 线


\ —

钢丝寿命折抽 拟合 曲 线

 [

08   — —

\ A 类 □ :





0 . 5 7 


0 6

N 陳7


产 mr %



^




冷 X .
Ac 类 :

w =
1 5 . 1 2 


04
 

 ^


。 目 

。 2

 恥 :二
二 二二


T rw*-*
巧 A



 -
-?
= : ; ;


0 0
  i  


I  ■

  ■ 

0  4 8 1 2 1 

质 量损 失牽 W
/ 
( % 

图 5 . 4 疲 劳 寿命 折减 系 数 与 镑蚀 程 度 的 关 系

根据 第 2 章 中 对 A 、 B 、 C S 类钢 丝 的 疲劳 试验 , i十 算 不 同 镑蚀 程度钢 丝 的

疲劳 寿命折减 系 数 。 根据 式 ( 5 . 1 6 ) 和式 ( 5 . 1 8 ) ,
质 量损 失率 为 的 时 的 疲 劳 寿

 _

命折减 系 数 可按 下 式 计算 

机W ,' )

今
学  L W f
N q




式中 ,
M 和 )
AVi 分别 表 示 相 同 疲 劳 试验荷载 条件下 完好无镑蚀钢 丝 !


及质 量损

失 率 为 听 的 镑蚀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值 ? 需要指 出 ,
利用 式 ( 5 . 1 9 ) 计算 A 、 B 、 

王 类钢 丝 疲 劳 寿命折减 系 数 时 ,
由 于 试验选用 的 原 始钢 丝 己 经发 生镑蚀 且具有加

载历 史 , 具 有 初 始损 伤 累 积 A n i
, 试验得 到 的 剩 余 疲劳 寿命 N re n, 对应 于 剩 余损 伤

累积 1

A ? i

在进行 计 算 时 需 要 L
:( N re m/ ( l

如 0 作 为 钢 丝 疲 劳 寿 命 值 M化 。 在钢 丝

疲劳 性 能 变 化历 史 L 乂 及疲 劳 荷 载 历 史未 知 时 , 初 始损 伤 累 积 O i n i 是无 法佑测 的 

为方 便动 态评估方 法 的继续阐 述 暂 时根据第 , 4 章 对试验镑蚀钢 竺 纽 成 的 吊 杆进



行损 巧 累 积 分析 的 结 果粗 略假 定 A n 尸 1 /3 ,
其 准 确 程度 如何这 里 暂 且不 论 。 疲劳

试验荷 载 条件 下 完 好无镑 蚀钢 丝 的 疲劳 寿命 则 按钢 丝 出 厂 合格标准 取 W 〇



2 00 

次 

在图 5 . 4 中 ,
将 A 、 B 、 C S 类 不 同 镑蚀 程度 的 钢 丝 疲 劳 寿命折减 系 数 与 质

量损 失率 关 系 与 H ah i n 给 出 的 钢 筋 寿命 折减 曲 线 进行 比 较 ,
发现在质 量损 失李

朽< 1 5 %范 围 内 , 若用 H ah i n 的 曲 线 作 为 高 强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折减 曲 线 ,
将低佑

镑蚀造成 的 钢 丝 疲劳 性 能 损 失 程度 ; 质 量损 失率 越低 , 低估程度越甚 。
根据 第 

章 对镑蚀钢 丝 疲劳 性 能 退化 的 研 究 , 当 镑蚀程度 很 轻 微 时 ,
镑蚀 对钢 丝 造成 的 局

1 05


巧二 大 学 榜 壬 学位论文 吊 杆 剩 余寿 命 的 动 态 分 析 评 估 义 洁


部 微观损 伤使 其 疲 劳 性 能 大 幅 下 降 , 而 质 量损 失 李是

个反 映 总 体绣 蚀 程 度 的 参

数指标 ,
所 L义 对 轻 微镑 蚀 的 钢 丝 ( 比 如质 量损 失李 不 大 于 1 % ) , 用 该 指标来 计 算

疲 劳 寿命折减 系 数 可 能 不 够 合理 、 。 而

旦镑蚀 导 致疲劳 性 能 涨 跃下 降 之 后 ,
钢丝

的 疲 劳 性 能 随镑蚀程度 进 步增 加 而 缓慢下 降 此 时 比 如质 量损 失 率 大 子 %

, ( 1 

可 义
L 通 过质 量 损 失 李 来 计 算 疲 劳 寿命 折 减 系 数 

由 于 缺 之 対 轻 微镑 蚀钢 丝 的 疲 劳 性 能 退 化 规 律 夏深 入 细 致 的 试 验研 究 本 章

 ,

偏保 守 地 暂 取 A 类所 有 试验钢 丝 折臧 系 数 的 下 限值 0 1 作 为 质 量 损 失 率 朽到 % 时

的 镑 蚀钢 丝 的 寿 命 折 减 系 数 ;
当 的> %时 <
1 ,
铜 丝 疲 劳 寿命折减 系 数 与 质 量损 失

率关系 X
L 幕 函 数形 式 进 行 拟 合 。
疲 劳 寿命 折减 曲 线 的 分 段 画 数形 式 如 下 

饼   約 听 含 %

 1

^   


p{
W .
)
= =
, (
5 20.



CW 〇

听 > / £ 
1 

根据 A B C 云 、 、
类 钢 丝 的 疲 劳 寿 命 折 减 系 数 实 测 结 果 队及 上 述 分 析 式 , ( 5 . 20 

中 妍

0 . 1 825 , ^
= -

0 2 22
. , 图 5 . 4 中 用 虚 线 给 出 钢 丝 寿命折 减 揪 合 曲 线 

式 ( 5 . 20 ) 给出 了 吊 杆 镑 蚀钢 丝 疲 劳 寿命 折减 系 数 与 质量损 失率 於 的 关

系 。 理论 上 , 通 过建 立 钢 丝 镑 蚀 程 度 随 服 役 时 间 f 的变化关《 ,
即 可得 到镑蚀钢

丝 疲 劳 寿 命 折减 系 数 飽 服 役 时 间 的 动 态 变 化 关 系 。 然而 ,
吊 巧 内钢 丝 的 镑蚀发展

规律 受 吊 杆 具体服役 环境 多 种 因 素 影响 ,
吊 抒护 套防 护何 时 失效 , 吊 杆 巧 部 渗水

程 度是 否 发 生 、
是否严 重 ,
钢 丝 表 面 锻辞 层 是 否 耗尽 等 等 都 会 影 响 钢 丝 镑蚀 发 展

速率 ,
目 前罕有关 于 吊 杆 内 钢 丝 镑蚀 发 展 规律 的 系 统研 究 , 因此賴难 乂
L 准确 建立

吊 杆 镑蚀发 展模 型 。 本章 中 为方 便阐述 吊 巧 剩 余寿命 动 态 分析方 法 ,


简 单地将 吊

巧 服役 过程 中 钢 竺 绣 蚀 发 展分 成 两 个 阶 段 

第 阶段在 年之 内 防 护未 失效 钢 丝不发 生镑蚀 第 二 阶段 防 护 失 效钢 丝




r ,

质量损 失率 乂

毎年 A Wt 匀 速増 加 

5 4 .
吊 杆 疲 劳荷 载 时 变 描 述

上 章进行 吊 杆 累 积 损 伤分析 时 方 面 随机 车 流苟 载 作 用 假定按 静 力 荷 载




一 一

计算 ,
未考虑 车 辆 的 动 力 效应 的 影 响 ;

方 面假定 曰 交 通量恒 定不 变 ,
未考虑 交

通 量 在 整 个服役 期 巧 的 动 态 变 化 的 影 响 这样 的 假 定 将 明 显 低 佑 服役 期 。
内 吊 杆的

1 06


巧 江 大 学博 击 学位论文 吊 巧剩 余 考舍 巧 动 态分析评 巧 方 法


疲劳前 载 效应 , 本章进行 吊 杆 疲 劳 寿命 动 态 分析 时 , 将考虑 上述 车 辆 动 力 效应 




及交 通 量 动 态 变 化 的 影 响 

随机车 流 经 过桥 梁 时 将 引 起桥 梁 振 动 ,
吊 杆 在 随机 车 流 作 用 下 的 疲 劳 荷 载 响

应 实 际 上是 个 动 力 响 应 过程 需 要进行 车 桥 賴合 动 力 分析得 到 严 格的讲 




, 。 ,

该 逐年 对 随 机 车 流 经 过桥 梁 的 整 个 过程 进 行 完 整 的 动 力 分 析 , 然后 进行计 数 统计 

得到 第 A 年 的 疲 劳 荷 载 谱参数 n(
0 与 A&

分布 状 况 ,
才 能 够 更 准 确 进行 疲 劳 分

析 。 但 是 与 采 用 影 响 线 加 载 方 式 的 静 力 分析相 比 ,
车桥賴合动 力 分析 需 要 很 高 

计 算代价 对 随 机 车 流 经 过 桥 梁 的 整 个 过捏 进 行 车 桥 稍 合 分 析 并 不 现 实 另 


, 。

面 由 于 缺芝 必 要 的 车 辆模 型 动 力 分析 参数 无 法 对每 种 运 营 车 型 进行 车 桥 賴


, ,

合 动 力 分析 。
因此 , 本 章 仅 对 单 个 车 辆 经 过桥 梁 进 行 车 桥 賴 合 分 析 , 化较

辆车

作用 下 吊 杆 静力 疲劳 响 应 与 动 力 疲劳 响 应 的 差 异 并 计算 疲 劳 损 伤 的 动 力 放 大 系

数 , 然 后 根据 放 大 系 数 对 巧 巧 随机 车 流 的 静 力 疲 劳 响 应 进 行 放 大 处 理 

5 4 . . 1  车 桥 賴 合 振 动 分析 方 法


w w
文献 i

己 对 车 桥 稿 合分析 的 计 算 理 论 进 行 详 细 阐 述 本 章 根据 其 方 法 对


t ’

第 3 章给 出 的 拱桥 算 例 建 立 车 桥賴 合振 动 分析 的 空 间 杆系 有 限 元模型 。
下 面对车

桥 精 合分 析 的 桥 梁 结 巧 振 动 模 型 车 辆模 型 , W 及 路 面 《件模 拟 乂
L 及 计 算 流 程进行

必 要 的介绍 

5 . 4 . 1 . 1 桥 梁 结构振 动

根据结构 动 力 学 理论 ,
桥 梁 运 动 方 程 的 矩 阵形 式 

MU 
+  CV  +  KU 

 F{ t
)  (
5 . 2 

式 中 , ^ 和 1/ 分别 表 示 结 构 的 加 速度 、
速度 和位 移 响 应 向 量 ;
M 、 (7 和 

分别 为 桥 梁 结构 的 质 量 矩 阵 、
阻尼 矩 阵 X
L 及刚度矩阵 ;
巧 在 车 桥 賴合 分析

) 中 

示 车 轮 荷 载 对桥 梁 的 作 用 向 量 。
结 构 阻 尼 采 用 R ay l ei
gh 阻尼 近 化 ,
即 

C 

 aM + 
口K (
5 . 23)

式 中 , C 为 阻尼 炬 阵 , 《 和 片 为 两个常系 数 

模拟 吊 杆时 , 由 于 直 接 按键接 桥 架 模 型 计 算 容 易 导 致 整 桥 模 型 节 点 自 由 度过

大 , 给 分析 带 来 诸 多 困 难 , 本 章 分析 时采用 振 型 坐标法 进行 处理 , 具 体方 法 参 见



文献
i i

, 在 此不 再 费 述 。
拱桥其他构件则 按 一

般梁 单 元或 巧 单 元 进 行模 拟 

1 07


棄 : 大 学 巧 去 学位论文 韦 片齊 余 专 命 的 动 态 分析评 估方法


5 . 4 丄2 车辆模型

精 确 模 拟 车 辆 的 真 实 运 动 情 况是 非 常 困 难 的 ,
车 概 稱合振 动 分析 中 通 常 采用



简 化 的 车辆模型 文献 对总 重相 度的 轴车和六

同 的 四 二 度的E轴车



自 由 自 由

作用 下 桥 梁 结 构进行 了 动 力 分析 ,
发现两者 动 力 响 应 差异甚微 。
据此 ,
本 文采用

4 自 由 度 二 维 车辆模 型 进行分析 ,
图 5 . 5 为相 应 的 四 自 由 度 车辆模型 。 图 中 符号

Z 表 示 上下振动 的位移 , M 和 W 表示质量 , J 表 示惯性质量 , A :


和 C 分别 表 示 刚

度 和 阻尼 , 义 表 示长度 。
下标 S 表 示 车体 , r 表示轮胎 。 四 个 自 由 度 分别 为 车身 

前后 轮 的 竖 向 运 动 自 由 度 & 、 Zw 和 Zr
a W 及车身 转动 自 由 度 0 


 


义


r W 


, ,
苗反可控

图 5 5 . 四 自 由 度车辆模型

车 辆 前后 轮 对桥 梁 的 作巧 为 




是 + 呵" 式 4 " + m
- "

、 



' '

 


- .

sv 
' '


. ?

( / )

/ "
= -

 (



/ 义 '

+  "7
" 义 《
 )
^ +  "
V"  ) 

式 中 ,
和 心 计算如下 

1  (
5 . 25


W -

J
抓 

g 表 示 重 力 加 速度 ,
其他各项 符 号 意 又 见 图 5 . 5 

表 5 . 1 给 出 分析 选用 的 四 自 由 度 车 辆 的 各巧 参数值 

1 08


逝 江 大学博 ± 学位论 文 吊 梓 剩 余寿命 的 动 态 分析评 估 方 法


表 5 . 1 四 自 由 度 车 辆模 型 参数值

参 数 单 位 取 值 参 数 单 位 取 值

M s  (
l 〇 \g  23 )
. 0o
t tr  (
l 〇 \g  )
1 . 

^ ^
J  m 86  kN / m )  2 4 0 0

l O k 25


s ( ) (

&  F (
k N /m ) 1 2 00  &R  (
kN / m )  9 6 0 0

Ks k  ( k N / m)  4 8 0 0C  tf (
kN -
s e c/ m
) 6 .


C s F  ( kN e c /m ) 5 0  Cj r  kN s e c/m
 24

s . . 


( )

C s R  ( kN m)  20 0 如  m) 2

s ec/ .


. 


m xF  (
l O kg) 0 . 4  义R  (
m)  1 . 

车辆 四个 自 由 度的运功方 程为 

^ ^ S S ^ SF
^ SF ^ SF
^SF  ^SR ^SR  ^SR ^ SR   ̄

 

J 9



p\
c ^ p Z ^p
 {
^s R ^ s ji 

^ ^ s r ^ sr
\

 (
52 6


^m Z m 

 C sr ZSR 

 Ksr ZSR 
* C tr Z R

 K tr Z R  二
 

^ TF  C 祐 么 SF ^ SF ^ ^ ^F 


- _


 
TF

 SF yF

式 中 ,
各个运 动 向 量 Z


苗 f


馬 K

是 K
、 Zf i

式 .

而 、
為 分别 计 算 如 下 


S 了F sf 
 ̄ ̄

Z了 /




Z sR Z  Z tr ^ SR 么s 入
声 么m


入 Q =
- - - -





5 2 7
^ 

王 i
: 
_

 1

yF
_

 r  ,
么 f -

走刊 -






Z" =

而 "



" ,
么 二 么
R n

yR




式中 ,

把 和拆 分别 表 示 前后 车 轮 位 置 处桥 面 的 竖 向 位移 , r

和 。 分别 表 示 前 后

车轮位置的 路面 凹 凸 不平 

5 4
. 丄3 路 面 条 件模 拟


研究表 明 桥梁路面 的 凸 凹 不 平是 影 响 车桥 颖合振 动 响 应 的 最主要因 素

, 

根据 桥梁设计规 范 P 种是路面 起伏
71
AA S H T O , 路 面 的 西 凹 不 平包 括 两 种 :



种是路面局 部不 连续 比 如 轿 面伸 缩 缝

, 


su s
根据 路 面 起伏 变 化 可 W 假设 为 均 值 为

的研究 的正


i i

D odd s H on d a
[ ]

, 0

态分布 随机 过程 , 用 不平整 曲 线 r( x) 表示 , 其傳 里 叶级数形 式 如下



1 09


浙 江 大 学 蹲 壬 学位论文 弔 巧 剩 余寿命 的 动 杏 分 巧 评 皆 卞 


N 

的 之 2 y^ Q A Q c o s ( 2 M^ + 

r -

x 





^) ^

A 二 

Q —

 Q 

A。 二

 ( 5 28 .


Q , 

Q ?
+ (



Af
i k (


、 2 ,
. . .


N 

成 为 服从 分布 的 随 机相 位 角 戍 示 路面功率谱密度

式中 ,

0 , 2 对 均 匀 ;
S(n ( m 

巧c l e ) ; Q* 为 频率 ,
表 示 单位 长 度 路 面 的 凸 四 周 数 Uy c l e/m ) , 0? 和 0 示 / 表示 频

率 取值 的 取值 的 上 下 限 ,
AQ 表 示 单位 频 率 宽 度 ;
i V 表示 频率 区间 分段数 ,
i V 

皮 为 整数 

I S 0 060 8 给 出 的 标准路面 功 率 谱表达 式 如 下 





f Q丫

立  ( 5 29. 

式中 ,
化 e 尸 l /2 7 r , S W表 示 频 率 为 A ef 时 的 功 率 谱 值 称 之 为 路 面 粗 植 度 系 数 Ro ad

 , (

根据 将路面 情
" "
ro u
g hn e s s  c o e ic
f i e nt ,
简写為 RR C ) 。
& ef 的 取值 区 间 , I S 0060 8 

况划 分为 五 种 情况 ,
其 划 分标准 L 乂 及相 应 的 RR C 区 间 如表 5 2 .
所示 

表 5 2 .  I S 0 06 0 8 路 面 分 级标 准

R RC 取值 区 间


路 面 粗 挺 状 况分 级


* 3

x m

l 〇 /
巧c 句

 l

极好 (
w ry  g o o d )  [
2 , 8 

巧 ( go o d)  [
8 , 3 ; Z


般 (
av er a
ge)  [
32 ,  1 2


差 ( poor)  [
1 28 , 5 1 2]

极差 (
v e ry  g o o d )  [
5 1 2 , 2 0 4 8 

车 辆 经 过路面 的 局 部 不 连 续 位 畳 时 将 产 生 错 击 ( h am m e r e fe c t ) 效果 ,
研究

表明 ,
桥 头 两 端伸 缩 缝 的 不 平顺 会 显 著 增 加桥 梁 ( 尤 其 是 小 跨径桥 梁 ) 在车辆作


w w M
用 下的动为响应 文献 坤用 个 高 差 断 层 来模 拟桥 头 两 端伸


化 03 8m 的
t ’ i t 一


缩缝 ; 文献
f i

中 ,
假定你 缩 缝 前 后 高 差 为 5 mm ,
伸 缩 篷位 置 的 路 面 凸 凹 变 化 率

则 用 行 车 速度 的 倍 数 来表 示 。
本章参照 文献 [
20 0] 的 方 法 来考 虑 伸 缩 缝 的 影 响 

伸 缩 缝设 置在娇梁 两 端 与 拱巧相 交 的 桥 面 位置 ,
在该位置路面 不 平整 曲 线 


1 1 


米 二 六 学 臂壬 学 位沦文

吊 析 剩 余寿舍 骑 动 态 分析 巧 借 方 法

5 mm 的突变 , 凸 四 变 化 率 放 大倍 数则 取 1 

5 . 4 丄4 车桥賴合振 动 分析流 程

式 ( 5 . 24 ) 计算 轮胎压力 时 ,
需 要确 定桥 梁 的 振 动 情 况 ; 而式 ( 5 22

) 计算

桥梁 的 振 动响麽 时 ,
需 要确 定轮胎 的 作用 大小 , 因 此车辆 与 桥梁 的 振 动是相 互 影

响的 ,
需 要 进 行 迭代 计 算 , 乂
V 轮 胎 压 力 荷 载 的 变 化 小 于 设 定 容 许 值 作 为 选代 收 敛

依据 ,
计算流程如 图 5 . 6 


 亩易 , J

商 画 if 賓 畜東 — - 





 r
刻 位移
预测 什A f 时 的 加 速度 响 应


] [ 

按式 (
5 26 .


计算 车辆加速度响 应



按式 (
5 . 24
) 计算 轮压 荷 载

 ] [ 



计 算等 效 ? 载 向 量 F的







按式 (
5 . 22
) 计 算桥 结 构 的 振动 响 应



修改 心时 刻 的 位移 加 速度 响 应


    [ 



广 按式口 . 26) 计算 击辆 加 速度 响岳

 ;  [ 

按式 24 轮压荷载



5 .
ii
( )


… … … … ―
… … … 

_

I 根据 桥梁结 构 和 车辆 的 振动 状 态 

计 算 下 个 时 间 步 的 响 应



 
  



图 5 . 6 车 桥 藉 合 计 算 迭代 过程

5 4 2
. .
疲 劳 损 伤 动 力 放 大 系 数

本章采用 N e wm a r k ^ -

法对图 3 . 1 所 示 拱桥 的 吊 抒 车 辆 疲 劳 动 力 响 应 进行 分析 

取计 算 参数 片

0 25

; 时 间 步长 AfO O . l s ;  R ay l ei

h 曲尼 a

0 4
. ,


0 04
. ,
对应 的

拱桥 结 构 前 十 阶 振 型 阻尼 在 4 %  ̄
5 %么 间 ,
与 混 凝主 结 构 的 实 际 阻尼 基本符 合 

1 1 


浙 江 大 学 博 击 学 位论 文 吊 巧刺余寿命巧 动 态分析巧 睦 卞法


而 高 阶 振 型 阻尼 则 较 大 

5 A2 . I
路面粗精度 的 影响

路 面 条件参照 文 献 采用 的 路面 功 率 谱 密 度 函 数 , 记为 & Q ( )
, 相 应 的各项

参数 取值为 : QH ) , 〇 。

6 , W =
2000 。
桥梁结构 的 车桥振 动疲劳响 应 情况与 路面


w w
为 考 察 路 面 粗 植度 的 对

粗梭 度 条件 有 关 杆动力响应的影响 通过对




, 吊 ,

& n )
( ) 进行倍数放 大得 到 不 同 路面 粗梭程度 的功率谱函 数 

& 巧 巧 * 


2 \5 

1

2 ,
. . .



。 (
( 5 . 30 

图 5 7 .
用虚线给出 了& 的 )

& Q 和 & 巧 吉 条路面 功 率 谱 函 数 曲 线
( ) ( ) , 同 时用

实线给出 I SO 8608 定 义 的 路 面 粗 植度 划 分标 准 。
不难看 出 ,
& 巧属 于 路 况 非 常
( 

平整 的 情况 , 8 8 ( ^^ ) 则 路况

般 


 

O r

n 

极好 王
- —

S  ( Q )

I . Z二 ^ 二 二



. .

1 0









… 
  ‘ … ■  ■ ■ *  ̄ ■ ■ -■ 


■  ̄

化 -

3 0 . 0 1 0 . 1  

频 率 Q ( 1 /c y c e l 

图 5 . 7 路 面 平 整度 功 率 谱 曲 线

根据不 同 功 率 谱 函 数生成桥 梁车道 的 路面不平整 曲 线 /


、 〇〇 ,
假定车辆 

5 0 k m/ h 速度 沿 车 道 1
行驶 ,
对 吊 杆 的 动 力 响 应 进行 计 算 。
图 5 . 8 给 出 路面功率谱

函 数 分别 为 &的 ) 脚 和 &诉 时 )

号 、 8 号 吊 杆 的 疲劳 荷 载 响 应 历 程 , 同 时

也给 出 车辆按静力 加载 的 响应 结果 。 图 中 横 坐标表 示 车辆模型 的 前轮位置到桥 梁



前端的 距离 ,
纵 坐标表 示 包 含 恒 载 效应 的 吊 杆前 载 响 应 。 可 乂
L 看到 , 吊 抒的 动力

响应在静力 响应 曲 线 的 附近上下 波动 ; 路面越粗梭 , 波动幅度越 明 显 。 与 静力 响



应相 比 , 这些 波动 的荷载 会对 吊 杆 造成 额 外 的 疲 劳 损 伤 累 积 

1 1 


争 室


東 二 大兰 悼 击 学 位论文 争巧式 专 甘作畔 洁方 法



650



 

静力响应


6 00



& Q

黄 .

,  ( 

恒 
5 5 0

  S

&脚



^
5 0 0

, :


. 




 碱、 应



^ ^ ■
?? - 一

?? *

> * ? <


(1
W。

一 。 》? * ** -




? *



。 

4日〇  1 1
1     1
1 1 1 

0  4 0 8 0 1 20

车辆位置 X( m 

( a )  1
号 吊杆

650


「 

?  

静 力 响 应
2 6 0 0





( 


A Q

培 
5 5 0

 II  ( 


5 。 〇




A &


。 

S 
\

Qp
i t 


4 5 0

 ‘ ■
 屋 

- ? 一 一 。





々 知 *vy 化 ar *


*a*? *〇 , 

40〇
1  '  1  '  1  ■  

0  4 0 8 0 1 20

车辆位置 JC
 ( m )

( b ) 8 号 吊杆

图 5 8 .

巧 杆疲 劳荷载响应历 程

为 分析 吊 杆 动 力 效应 对疲 劳 荷 载 损 伤 的 增 大 程度 用 泄水 法 分别 对 静力 分析

 ,

与 动力 分析得到 的 吊 抒疲劳荷 载 响 应 历 程进行 计 数 统 计 。


荷 载 幅 阀 值参照 第 

章 小于 kN 的 荷载 幅 不考虑 其疲劳损 伤 累 积 然后 计算 辆 车 经 过桥 梁 时 静


, 5 。

力 响应 的 累 积损伤 a 和 动力 响 应 的 累 积损伤 A , 然后 由 两 者 比 值确 定 疲 劳 损 伤

动力 放大系 数 如 



, , 1

。 灿 

6〇 =

方 昔 =



1 1

( 5 3 1)



 I A5:




v 

式中 A5 v 和 A &, 分别 表 示 杆对 辆 车 经 过桥 梁 的 静 力 荷 载 响 应 和 动 力 荷



, 吊

载 响 进行 循 环荷 载 统计得 到 的 荷 载 幅 , WV 和 ns 则 为相应 的荷载 幅计数 。 W 是 



杆的 S -

N 曲 线斜率 参数 , 若 m 随镑蚀程度发 生 变 化 ,
则 需 要逐年根据镑蚀 程 度

1 1 


荣 二 六 旱 博 女 旱 位论 文 吊 杆 載 余 专命 巧 动 态 分析评 估方 法


计算 W 值 , 然后 再代入 式 (
5 . 3 1
) 进行计算 。 而 在章节 5 . 3 已 经假定 W 不 随镑蚀

程度 改 变 而 发 生 变 化 ,
所 L 义 无需对不 同 m 值计算 如 。
本 文根据第 4 章 吊 杆 S



曲 线式 ( 4 25

) 取 w

2 868 . 

0 4 0r 


—  —

. 1 .



. 1  I 
H i s t o gr a m  o f P  DF
方
D F
0 . 3 2 E st i m a t e dP -
X .

0 8

 .

C D Fo f am

s 



 l

0 2 4  0 6
- ■

巨 st m a e dC D F
. .

i t

琴 ^


言0 化 -
户 ’

0 4

m;
考


r K 
. .
. "


户

0 0 8 0 2


- -

. .

0 00 .
1   丸 I I . 1 1  ̄  ̄ U  ̄  ̄ I I .   I I i l l  ̄ [. h 0 0

 .

0 0 . 8 0 . 1 6 0 . 24 0 . 3 2

疲劳损伤放大系数 5


So 的 

0 40   
 "



 1

. .

I  I 


. [ 
H s U gr a m  o f P D F


 i ) 

03 2
E s t i m ate dP D F  -

〇 g

 .

C D Fo f mp

//   s a l 

0 2 4
义 0 6
S


- -



菱 Est ma C D F


i t e d

巷0 6
 [7 乂 0 4
-  ̄
 ̄ -

老



. .

f
 
’ I I

y f
/ X 

_


y
I |

0 0 8  / 、
 0 2


- -

. .

0 0 0 .
I 」  1 ■  1 1  .  1 1  I  1 1  .  I l l

0 . 

0 2 0 4 0 6 0

. . .
8 

0 1 .

疲劳损伤放大系数 f5
; 

S 他 

0 4 0r .


==

^  1 . 

J  I 
H i s 化 gr a m  of P  D F 

‘ —

巨s m a t e dP D F
03 2
t i

08


//  

C D Fo f  s am
p e

 l

2 4 0 6
S


- -

梦 

? —

巨s t i ma t e dC D F


言0

6

0 4
言


. 1 .

0 08 .  J -

0 2

 .










--

0 0 0 .
I 打 I  I  - I I I  I .  ̄ U — U _ _ l1 1 ^


i 1 r

 J I

0 0

 .

2 3 4 5 6

疲劳 损伤放大系 数 < 5


S g( Q)

( a )  1
号 吊杆

1 1 


渐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手 巧 剩 余 寿 命的动 苦 兮 巧巧 佔方 法


0 4 0  r= = 


  ̄

7^
- 1 .

| : |

H i s 化 呂r a m o f  PD F


1  I 

Es e dP D F
… …

ma
0 3 2
,  t i t
_

〇g

C D Fo f

  s a mp l


0 2 4
S


- *

 ^ p^

E s m at e dC D
— -



t i

言0  口 /

- -

0 4
含


. 1 .

0 0 8

/  A ’  0 2

 -

0 00.  lI L U L I  ̄  ̄ L_ LJ_i _ _ L _ _ _ _ 1

0 0

 .

0 8 0 2 7 0 3 6 0
. 1 . . . 45

疲劳损伤放大系数 4

S 〇(
Q 

0 4 0r


- ^

 1 .


 H o gr a m  o f P D F 公户


. 1 I 
i s t 

^ 卢
0 3 2 .

* * ■ … -

Es t i m a t e dP D F
j  : -

〇 . 

/

/ C DF mp

- —

 of  sa l e
n o 


0 2 4 0 6
■ _

 £
. .

Es m at e dC D F

寒 蔓


t i




蓄 0 6 0 4

\

看



. .



, |

 ̄ ■




0 0 8 -

 0 2



- .

 n

0 0 0 .
. 1 1  I I I

 0 0

 .

0 2 . 0 . 4 0 . 6 0 . 8  1 . 

疲劳损伤放大系数 S
,,

S 4 ( 


0 4 0 


— 


. —

 I 
1 .

. 1  I  H i s t o gr a m o f P D F

 

Est m a i t e dP D F
0 3 2

0 


. .




// CDF

 of s a mp e

戈
 l

。  

〇 2 4 06
. .

Es e dC DF

ma
寒 g


t i t

i〇 6 0 4
- .

 看


. i .

y  \
0 0 8 .

/ -

0 2

 .

0 00 .
c ^o i
Lf . _ U _ I I  i l l
.  I l
l _ u _ _ I fti I
0 0

 .

2  3 4 5 6

疲劳损伤放 大 系数 4

Ss( 

( b ) 8 号 吊 杆

图 5 9 .
巧 杆 疲 劳 损 伤 放 大 系 数 分布 情 况

由 于路面 不 平整 曲 线 的 相 位 角 随机特性 , 根据 同 一

路面 功 率 谱 函 数 可 !


生成

不 同 的 路面不 平整 曲 线 ,
对不 同 的 路面 曲 线 进行 分析得到 的 吊 杆 疲 劳 前 载 响 应 也

1 1 


巧江大学博 壬 学位 论文 丢 余 专舍 巧 巧 玄 子析巧 怯方法


存在差异 本章对同 。

路面功 率谱 函 数面 曲 线 & 0 生成 .

( )
1 00 条不 同 的 路面 曲 线 

然后 对每

条路面 曲 线都 进行 计算 ,
根据这 1 00 个 计 算 工 况 的 结 果分布 情 况 来 考

察 吊 杆 的疲劳损伤动力 放大系 数 。 图 5 . 9 为 路面功 率谱 函 数分别 为 & 0 , ( )



& n ( 

和 & Q 时 ( )
, 1
号 吊 杆和 8 号 吊 杆 的 疲劳损 伤放 大 系 数 分布情 况 。
从直方 图可 W

假设 如 服从


看到 渡劳损伤 动 放大系 数 如 呈 现 高 两 头 矮 的 分布 特 性
’ ’


力 中 间 。

正 态分布 并 对 & 巧 , > (

& 〇 不 同 路面 条件 下
( )
, 1

8 号不同 吊 巧 的 如 分布 进行检验 

结 果表 明 其 假 设 均 能 通 过 显 著 性 水 平 为 5 %的 K -

S 检验 。 图 5 . 9 中 同 时给出 了 

设 分布 的 概 率 密 度 ( 短虚 线 ) 、
累 积 分布 函 数 曲 线 ( 长虚线 ) 乂

及 计 算 结果样本

的 累积 分布 曲 线 ( 黑 实线 ) 。
可 !


看到 ,
假 设 分布 的 累 积 分布 函 数 曲 线 和 样本 的

累 积 分布 曲 线 较 吻 合 

图 5 . 1 0 给 出 1
号 、 8 号 吊 杆 的 疲 劳损 伤 动 力 放 大 系 数 分布 的 均值 与 偏 差 随路

面 租撞度 的 变 化 关 系 , 图 中 横 坐标表 示 路面 功 率 谱 函 数 的 倍数 ,
巧 式 ( 5 . 3 0 ) 

的 2 。
可 !


看到 ,
疲 劳 损 伤 放 大 系 数 分布 均 值 与 偏 差 随 着 路 面 粗 挺 程 度 增 加 而 増

加 在进行 具体计 算 时 可
。 , L 乂 取均 值作 为 相 应 路 面 条件 下 的 疲劳 报 伤放 大 系 数 值 

5 0


广

■ 

0 -

1 号 吊 杆 三 : 

皆 4 0 . 8 号吊杆


氣 




礙 3 0 -

 



W

S 
- 


I

杉


1  4 1 6  6 4 2 %

路 面粗精程度 & 〇 & ( )


〇 

图 5 . 1 0 吊 杆疲 劳 损 伤放大 系 数分布 与 路面 粗挺程度 关 系



5 . 4 2 2
. .
行车 速度 的 影响


"4 " 5
除 路 面 粗 植度 桥 梁 结 构 的 车 桥 振 动 疲 劳 响 应 还 与 行 车 速度 有 关
I ’

了 ,


对不 同 路 面 粗 極 条件 车 速 为 2 0 km / h ?
1 0 0  km / h 情 况进行计算 分析 。 图 5 . 1 1
给 

路 面 粗植度 功 率 函 数分别 为 & (

。和 & 〇 时 ( )
1 号 、 4 号 、 8 号 吊 杆疲劳损

伤放大 系 数 与 车速的 关 系 。
从图 中 可 W 看 到 车速对疲 劳 损 伤放大 系 数 的 影 响 比 较

1 1 


巧 工 大 学博± 学位论文 吊 杆 剰 余 寿命 巧 巧 态分析 评 巧 方 法


复杂 ,
可 能存在

个谐振 车 速值 , 当 行 车 速 度 接 近谐 振 车 速 时 ,
动 力 效应 将会 明

湿增加 。 而 这个谐振 车速则 由 桥梁 结构 参数 、


车辆参数 乂
L 及 路 面粗 撞度 条件 等 诸

多 因 素共 同 决定 。 本文第 3 章 已 假定 随机 车 流 按 州km / h 速度 经 过桥 梁 , 所 义
L 

文分析暂 不 考虑 车 速 变 化对疲劳 损 伤 放大 系 数 的 影 响 

1 2



°
号吊杆 
— —


1


咕 0
u9
y '


_ 

^ 4号 杆 吊 '

广 


8号 吊 杆
f







喔0 . 3

 Jy  \

20  4 0 6 0 8 0 1 00

行车速度 〇 m化)


( a ) S 〇 ( Q)

2 0





°—
1 号 吊 杆 八


1 S _
_ 



 4  号吊杆 f 


帮 号吊杆
 尸y


— —


弓 0 4 0 6 0 8 0 1 00

行 车速度 (
km /h


( b ) S 地0

号吊杆


一^
4 号吊巧


^8




^ :^



 〇
r ■ . . ■ ■ ■ ■  

20  4 0 6 0 8 0 1 00

行 车 速 度 恥n 化 

( c ) S g ( f
i )

图 5 . n 吊 杆 疲 劳 损 伤放 大 系 数 与 行 车 速度 关 系

1 1 


浙 江 大 学 博 主 学位论文 吊 杆巧余 寿命 的 式 态 分巧评 吐方 法


5 4 3
. .
考 虑 路 面 条件 退 化 的 疲 劳 巧 载 巧 伤 放 大 系 数 动 态 描 述

吊 杆 拱 桥 行 车 路 面 状 况 在 服役 过程 中 并 非 一

成不变的 ,
随着 路 面 材 料 老 化 心

及 车辆 轮胎磨损 ,
路面 的 粗 梭程 度 将逐 年 劣 化 。 而经过 一

定 年 限 的 服役 ,
交 通养

护 部 口 会对路面铺装 的 重 新修缝 ,
路 面粗禮度 又 恢 复 至 最 优 状 态 ,
所 乂

桥梁的行

车 路 面 条件在 服役 期 内 具 有 周 期 性 退 化 规律 

路 面 功 率 谱 的 时 变 函 数 描 述 路 面 条件 的 退 化 其 路 面 粗 植度 功 率
i s

Z h an g 

t i

^ ,

谱 函 数形 同 式 ( 5 . 29 ) ,
式 中 路 面 粗 检 度 系 数 RR C 随 时 间 变 化 的 计 算 方 法 如 下 

9 呪 誦地 *


巧 72

( )

S re f
= 6 .
x 1 0 e +  2 x 1 0
(53 3)

式中 , I RI 表 示 国 际 粗 撞 度 指标 ( I n t e r n at i o n a l  R o u g h n e s s  I n d e x ) ,
在 路 面 服役 

年后 , I RI 的 计算方 法 如 下



八脚

I R I( 〇 =
1 04 + 2 份 〇 + SN C ) C E SAC )

 .  

53 4
 〇  ,
( 

式中 , I RI 0 为 路 面 服役 开 始 之 前 的 初 始 国 际 粗 检度 指 标值 ;
U 是 反 映环境 影 响 的

参数 , 取值 范 围 在 化0 1

0 7 .
之 间 ;
SN C 是 反 映 路面 铺 装 层 强 度 与 厚度 的 结 构 參

数 ;
C E SAC 是反映车辆 累积作用 次数 的 参数 , a 百 万 为 单位 

本 文 参考 Z han g 的 方 法 W 路 面 功 率 谱 时 变 函 数 巧巧 描 述 路 面 条 件 的 退 化 I



并 设 路 面 功 率 谱 函 数形 同 式 ( 5 . 3 0 ) ,
并取图 5 . 7 中 作为 初 始新路面 的 功 李

谱函数 。
由 于本文采用 的 功 率 谱 函 数形 式 与 Z h an g 的 有所 区别 , 所 L 乂 进行 适 当 

化 於及调 整 ,
将 S (
Q ) |
, 表 示 为 如 下形 式 

S ( Q) 的S Q)


;l
〇 ( 3 5


( 5 .


式中 ,
& ( 巧表 示 初 始新 路 面 的 功 率 谱 函 数 , X 的表 示 服 役 第 /
年 路 面 粗 检度

功率谱 S( Q ) k 与 初 始路面 功 率 谱 & 巧的 倍数 关 系 (

按 文献 方 法 逐 年计 算 路 面

租梭度 系 数 然后 除 W 服役 第 1
年 的 路面 即可 得 到 相 应 服役 年仿 的 倍



初 始 年份 的

进 行 取值 根据设


数 X( 0 。
参数 I RI o 、
W 和 SN C 均按文献 , CESAC

定 的 交 通流参数取 0 689


并考虑 交 通 年增 长 率 a 为 0 % 、 1 %和 2 %的 情况 , 

5 . 1 2 给 出 初 始 新 路 面 开 始 服役 之后 , 粗撞度倍 数 随 財 间 的 逐年变 化 关 系 , 

人 的修 约 至 2 的倍数 , 如图 5 . 1 3 和表 5 3 .
所示 

] 1 


浙江大学 博 击 卓 ,

论文 帝 杆剩 余寿命的 动 态分析评 佳方法




5 2
 屯

广 

〇 a 0 % 少
? ? ■ ? -




2 8 〇 % 



? - ? - -


a二
^
 1


2 /。
峨 a




水
3 2

J

综 f



嬰 8





藝 ■

 ,







g 2  一。

巢 -

已 : 1 . : C -

: -






n
c l  I

 I  I  1  I 
I  I

 I  I  

0 3 6  9 1 2 1 5

路面服役时 间  年 r ( 

图 5 . 1 2 粗糕度 倍数 随 时 间 变 化 关 

5 1 2



a二0 %


■ 

c < 1 2 8
- 

a= l

/〇 」


喻 


a =

沁3 2 -

 


毅  -


'

迦 8 
-  ,
? 

m r 

型 


- 


Ac | 
I  I

 I 
I       I I I I I 

0  3 6 9 1 2  1 

路面服役时 间 / ( 年 

图 5 . 1 3 修 约 后 粗挺度倍 数 随 时 间 变 化 关 系

表 5 . 3 不 同 服役 时 间 的 路 面 祖 挺度 条件

服役年 限 年
 ' ( 

路面 粗檀度
% c t

0 a

 1 % a =
2 

而 巧 (

7  1

7  1



公 |
脚 8

1 0 8 -

1 0 8 -

1 

& 巧 (
1 1  1 1  

& a  ( )
] 2 1 2 1 

&脚 1 3   / 1 

Ss ( Q )  /  1 3  1 

&脚 1 4  1 4 1 

Sj ( Q )  1 5  1 5  

& Q   
( )
/ / 1 

1 1 


巧 正 大 学 巧 去 学位论文 巧 杆 剩 余 寺命 的 动 态 分 析 评 仕 方 法


根据表 5 . 3  L义 及 图 5 . 1 0 , 车速条件为 5 化m /h 时 ,
考 虑 路 面 条件 退 化 的 1 号 

8 号 吊 杆疲劳荷载损伤放大系 数 ( 均值 ) 动 态描述如 图 5 . 1 4 





a二0 %


 〇
a= l /〇

2%


豁 a 二

雌


、 / ^  — ■ ? ? ? 









竖   1

探



接 ■      ! ■ ! ■ ! 一
 ̄  ̄ ̄

r  

0  3 6 9 1 2 1 5

路面服役时 间 / ( 年 

( a )  1
号 吊杆




广
a=0 %


%

Q 06 = 1 


3



/〇
載 a 2


唤


K2 








据 1


振 广





i ? I , I ■ I ? I I 

0  3 6 9 1 2 1 

路面服役时 间 / ( 年 

( b ) 8 号 吊 杆

图 5 . 1 4 薇劳荷 载损 伤放 大系 数随时 间 变 化关系



5 5 .
吊 杆剩 余 疲 劳 寿命 的 动 态 分析

章节 5 . 3 建立 了 吊 杆钢 丝 疲劳 性 能 时 变 退化模型 ; 章节 5 4 .

建立 了 吊 杆疲劳

荷 载 效应 时 变模型 ; 本章节 义
L 图 3 . 1
所 示 拱桥 为 例 按 上述 章 节 方 法 进 行 吊 杆疲劳

剩 余寿命 的 动 态分析 

假设拱桥 的 吊 巧 己 经服役 1 1
年整 , 当 前 吊 抒疲劳性 能状态 与 第 4 章 中 本课

题组 进行试 验 的 吊 巧相 当 ,
镑蚀质 量损 失 李 为 0 4
. % , 初 始损 伤 累 积 A n 产化 3 。 

设 吊 杆 疲劳 寿命和钢 丝 的 退 化 规律 致 吊 杆疲劳性 能按章节 的模型 退化发




, 5 3 .

展 。 根据 式 ( 5 . 2 1 ) , 假 定 吊 杆 内 钢 丝 镑 蚀 从服役 第 1 2 年起 ( 1 1
年末 ) 每年 


A Wi 

0 2
. %的 质 量损 失速李 发展 ,
则 钢 丝 质 量损 失率 为 

1 20



浙 江 大 普 障 ± 普 位论 文 朽剩 余 考舍的 封 专 评 适 卞 古





W , ( 0 

 0 4 . %  +
 (
/

1 1

X 0 2
 . % 。 1 1
 (
5 . 3 6


将式 ( 5 . % ) 代入式 ( 5 20 . ) 得到 吊 杆 疲 劳 寿命 折减 系 数 的 时 变 函 数 

[  0 . 1 825  t
< \ 


口(
。


。2

) 


〇 . 1 82 5 x 〇 2/ .

1 . 8 , > 1 4
| ( )

假 设 从服 役 第 1 2 年起 桥 梁 的 年交 通 量初 值 与 第 , 3 章 的 随机车 流模型相 当 

之后 交 通量按 a

2 % 的 交通量年增 衣 率 稳 定增 长 ; 而 拱桥 的 路 面 在 第 1 2 年服役

开 始前 刚 完成

次修缝 , 初 始 的 路 面 粗粒度 功 李 谱 函 数 为 S〇 ( C l



车速按第 3 

分析取 5 0 km 化 ,
则 路面退化 引 起的 疲劳荷载 损 伤时 变 增 大效应 按 图 5 . 1 4 中 实线

考虑 。

 

根据 式 ( 5 . 5 ) 、
式 ( 5 . 1 6 ) 

( 5 . 1 8 )  L乂 及式 ( 5 3 . 1 ) ,
第 /
年动态疲劳 累积损

伤可 W表示 为 


勾 M

A a + " + a) 



= X x 5
A 〇

 ) . 3
 j ))  (


 ,

y 

式 中 ,
是第 Z
年静 态 疲劳 累 积 损 伤值 , 可 L X 通过第 4 章 分析 方 法 得 到 


1 + 8〇
( 嘴 是 考 虑 路 面 条件磨 损 劣 化 引 起 的 动 力 效应放 大 系 数 ,
通过章 节 5 4 .
分析

方法得到 ;
p( ) z
是考虑钢 竺镑蚀造成 吊 杆疲劳性 能退化 的 折减 系 数 ,
通过章 节 5 . 

分析 方 法 得 到 是考虑 交 通年增 长 李 为 的增大系数 根据式 





〇 +? ) 《 。 ( 5 . 3 7 ) 、

( 5 . 3 8 )  L义 及图 5 . 1 4 , 1
号 、 8 号 吊 杆 的 逐年 动 态疲 劳 累 积 损伤 如表 5 4 . 


厂 //

己

1 .

 / 於
 ^ 





。 0 8

 护 .

方
. .








起 0 . 6

 D 1 号吊杆


 ^

t .

 〇 8 号吊杆


成 丹

S '

动 积M


静态 累 积损伤


£  I  I  I  I I

1 5  2 0 2 5 3 0 3 5

服役年 限 / ( 年 

图 5 . 1 5 搔 劳 累 积损 伤随服役 时 间 变 化 关 系

图 5 . 1 5 给出 了 1 号 、 8 号 吊 杆功态 疲劳 累 积 损 伤随服役 时 间 的 变 化 曲 线 , 

1 2 


浙 江 大 学 榜 壬 卓 拉论 文 吊 杆 巧 余 寿命 的 动 态 分 桥 评 法卞 巧


时也 给 出 了 第 4 章 分析得 到 的 静 态 疲劳 累 巧 曲 线 结 合表 。 5 4 .
和图 5 . 1 5 进行分析 

按静 态 疲 劳 分析 方 法 ,

吊 杆 吊 巧和 8 号 吊 杆 巧 剩 余 寿命 分别 为 1 9 年和 2 1
年 

而按 动 态疲劳分析 时 ,
其 剩 余 寿命 分别 仅 有 1 1
年和 1 2 年 , 显 然 静 态 疲 劳 分析方

法会高估 吊 巧 的 剩 余使 用 寿命 

表 5 . 4 动 态疲劳 累 积掘伤

号 吊 杆 号 吊 抒


服彼 时 间 
1 8


 年 动 态 疲 劳 总 动 态 疲 劳 年 动 态 疲 劳 总 动 态 疲 劳



 累 积 损 伤 累 积 损 伤 累 积 损 伤 累 积 损 伤

1 1  0 -

. 3 0 0 0 -

0 . 3 000

1 2 0 0 4 3 9 . 0 . 34 巧 0 . 0440 0 . 3 440

1 3 0 . 04 4 7 0 3 8 8 6 0 0 4 4 8 0 3 8 8 8

 . . .

1 4 0 . 0 衫 6 0 . 4 3 4 2 0 04 5 7 0 4 3 4 6

 . .

1 5 0 . 0 4 8 5 0 4 8 27 0 0 4 67 0 4 8 . . . 1 

1 6 0 0 5 . 1 2 0 . 53 ; ? 8 0 . 0476 0 巧88

 .

1 7 0 . 0 5 3 7 0 5 的 6 0 0 4 8 5 0 . . . 5 77 3

1 8 0 . 0 5 7 3 0 64 4 9 0 0 5 0 0 0 6 2 7 4

 . . .

1 9 0 . 0 5 9 8 0 7 0 4 7 0 0 5 .
. 1 0 0 . 的84

20 0 . 0 6 2 3 0 7 6 7 0 0 0 5 2 0 0 7 3 0 4

 . . .

2 1 0 . 07 1 0 0 . 83 80 0 . 05 7 8 0 . 78 82

22 0 . 0 8 2 3 0 9 2 0 3 0 0 6 5 4 0 8 5 3 5

 . . .

23 0 . 1 009  1 . 02 1 2> 1  0 的 8 2 0 召 3 . 1 

24  -  -

0 . 1 00 1  1 . 03 1 8> 

5 6 .
本章小 结

本 章研 究 了 吊 杆疲劳 性 能 L 义 及 吊 軒疲 劳 荷 载 效应 随服役 时 间 的 变 化 趋 势 结

 ,

合镑蚀 引 起 吊 巧 疲 劳 性 能 退 化 规律建 立 了 吊 杆疲 劳 寿命 的 时 变 遐化模 型 然后 根



 ;

据 车 桥 精 合分析 中 路 面逐年劣 化 对疲 劳 损 伤放 大 系 数 的 影 响 建 立 了 吊 巧疲 劳荷

载 效应 的 时 变模 型 ; 最 终建 立 了 吊 杆 綱 余 疲 劳 寿 命 动 态 分斩 方 法 。 相 关研 究 成果

与 结论如 下 

1 22


浙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吊 軒 科 余 考命 巧 3 态分 析评估 方 法


( 1 ) 结 合镑 蚀 引 起的 吊 杆钢 丝 疲 劳 性 能 退 化 规 律 ,
建立 了 吊 杆 疲 劳 寿命 的

镑蚀退化模型 。
轻 微镑 蚀 对 钢 丝 疲 劳 性 能 的 削 弱 作 用 非 常 显 著 ,
用 H ah i n 的钢筋

渡 劳镑蚀 退 化模 型 掘 述 吊 杆钢 丝 巧 疲 劳 寿命 退 化 时 将严 重 低 佑镑 健 对钢 丝 渡 劳


性 能的损伤 

( 2 ) 利 用 车 桥 精 合分 析 方 法 , 通过疲 劳 损 伤 放 大 《 数 如 来 考虑 骆 面 状 况逐

年磨 损 劣 化 引 起的 疲劳损伤 动 力 放大效应 。 同

路 面 粗 投度 尊 缴 时 ,
如 服从正

态 分布 ; 如 随 路 面 粗 栓度 等 级增 加 而 单 调 增 加 

( 3 ) 用 疲 劳 动 态 分析 方 法 对镑 蚀 吊 杆 的 剩 余 寿命进 行 了 分析 ,
与 静 态 分析

的 比 较 结 果表 明 , 静态 疲劳分析将 高 佑 吊 杆剩 余寿命 , 这 在拱桥 服役 安全评 佑 



是危 栓的 ,
建议采用 动 态 疲 劳 分析 方 法 进 行 剩 余 寿命 评 佑 

1 23


苦 迁 大学

模 击 学位论文 呆 啦 夸 舍 的 动 苦 分 巧掉 洁 方 法



1 24


東 江 大 学 博 主 学 位论 文

基 于 遗传 算 法 和 多 晚 频 率 的 吊 杆 张 力 巧别 研 究

6 基 于 遗传 算 法 和 多 阶 频 率 的 吊 杆张力 巧别 研 究

6 1
. 引 

为 解 决传 统 频 率 法 对 短 吊 巧 进 行 索 力 枪测 时 的 精 度 不 足 问 题 本 文在 前 人 工

 ,

作 基础 上 ,
对 频 李 测 索 力 的 实 用 公 式 方 法 进行 了 回顾 ,
对其局 限 性 进行 了 讨论 

然后 提 出 了 基于遗传 算 法和 多 频 李 的 吊 杆 索 力 巧别 方 法 通过数值计 算和 实测 应

 ,

用 验证 了 该方 法 的 计 算精度 与 适用 性 ,
并与 a 有 的 附加质 量 法 进行 了 出 较研 究 

6 2

索 力 测量的 实用 公式方 法

为 计算 方便性 频 率 法 通 常假定缆 索 是 根张紧的 弦 忽略 吊 杆 的 弯 曲 刚




了 , ,

度和 端部 约 束作用 ,
从而建立 吊 杆基 频 与 张力 间 的 显 式关 系 

fI 




 L
气 6
= -

 ( . 1 

\ nn )

式 中 , r , W , / ,
叫 >
分别 表 示 维 索 的 张力 , 线密度 ,
长度 ,
第 n 阶圆 频率 

" "

对 细长型 的 斜拉 索 而 言 ,
弯 曲 咖 度 与 边界条件对 频 率 的 影 响 较小 ,
用 张

紧 弦 模 拟 缆 索 产 生 的 系 统 误 差 较小 ,
利用 式 ( 6 . 1 ) 求解 索 力 的 精度 能 满 足工程

要求 ; 但对于较短 吊 巧而言 ,
弯 曲咖度 L 乂 及两端的 转 动约宋对频 率 的 影响较大 

张 紧 弦 不 再 适合作 為 短 吊 杆 的 等 效模 型 ,
利用 式 ( 6 . 1 ) 计算短 巧 杆索 力 的 误差

往往不 可接受 

在 实 际 工程应 用 中 , 不 少 学 者 对 频 率 法 进 行研 究 与 探 索 , 提 出 若 干 适用 范 围

更广 精度更高 的 实用 公 式方 法 本 文将这些 方 法 归 纳为 两类 类 为 拟 合公 式


, , :

法 类 为 近似 振 型 法




6 2
. . 1  拟 合公 式 法 的 基 本 原 理

拟 合公 式 方 法 首 先 从运 动 解析方 程 入 手 进 行 分析 推 导 。 W 吊 杆为 例 , 不 考虑

吊 杆大 变形 和二 次力 影 响 ,
将 吊 杆 当 作 一

根 受 常 轴 力 作用 的 均 匀 截 面 梁进行分析 

其 自 由 振动方程如下 

抑 沁 〇 机知

a v c" ) )
 。 , ^ 


+

— ,


 0
( 6 2 . 

式 中 , v (
x , 皆表 示 吊 杆各 点 在 r 时刻 的 横 向 位移 , W 、
和 r 分别 表 示 吊 杆的线密

度 、
弯 曲 刚 度和 张力 。
假 设 运 动 函 数形 式 为 

1 25


巧 江 大 学 博 壬 学 位论 文 基于遺 传算 去 仁多 阶 辑率 巧 吊 杆张 尤 巧引 3 究


K (〇




^ (x


( ,
) )
( 63 

将式 ( 6 3

) 带入式 ( 6 2 .
) ,
分离 变量之后 ,
得到 

T f {
x)



_


 ̄ _


p{
x) Y l (>
j {
x )  万 巧 7^ ( 6 4 .


只有 当 关于 ;c
和关于 f
的 式 子都 恒 等 于 常 数 心 时 , 方程 ( 6 4 . ) 才 能 对任 意 

和 / 成立 。
于是 得 到 两 个独 立 的 方 程 

的 护的 的

EI 扣

T T夺

- -

cc Q
( 6 5a .


的 〇+ " 巧 0  


 ( 6 5b .


式中 , < y 为 吊杆的 自 振频率 ,
并且



2  El a

 ( 6 6 .


式 ( 6 5a.
) 的 通解 为 

^ (
jc


A i
C〇s( 苗x ) + A 2
s i n (
& c

+A

s i n h ( c x ) +A _


C〇 s h (
£ jc


s _  1 1

, "
 f r
7 


( 6 7 . 

了

r 



- I  |
" ' 打

+ f  +

利 £/ l 而 j  

式 中 , A ,

A4 为 实 常 数 。
对 边界条件 确 定 的 吊 巧 将 , 己知 的 边界条件 带 入 式 ( 6 7 .
) 

得 到 关 于这 四 个 常 数 的 线 性 方 程 组 根据方 程 组 具 有 非 零解 的 充 要 条件 可 获 得相

 。

应 频率方程 , 利 用 该频 李 方程 中 的 吊 杆 张力 与 频率 关 系 进行索力 求解 

/// //
 —
  ̄  ■ , , 、  A  // ///  

W 批

〇 =
) 1




[




f( /

/  后 

s s

抑0  抑0
= =


0 



= =
〇 〇 


分 ( ) > (


7 m 7m

( a ) 两 端 简 支 ( b ) 两端固 结

图 6 . 1
吊 杆 的 两 种 简 单 边 界条件

1 26


浙江大学博 ± 学位 论文 基于遗 停皆法和 多 阶 轉 率 的 吊 杆 张 力 识别 研 究


图 6 . 1 给出 了 吊 杆 的 两 种 简 单 边 界条件 。
其中 图 ( a ) 为 两 端简 支 情 况 , 

时 ,
吊 軒 两 端侧 向 位移 為 0 , 且端部 弯 矩 为 0 ,
巧 

沁 L )

〇 ; Ax L )

〇 

抑句 | 
口/

化 八句 U =
0 .  ( 6 8 - 

图 ( b ) 为 两端固 结情况 , 此时 , 吊 杆 两 端侧 向 位 移 为 0 ,
转角 位移为 0 ,
即 

南U

〇 分树 |
,= 。

〇 

如〇 L

〇 ; 的> U  )

〇 ?  ( 6 9 - 

将式 ( 6 8 . ) 和代入式 ( 6 7

) ,
得到 吊 杆 简 支 边 界条 件 下 的 频 率 方 程 

r  = 胃。
枯 气下 

( 6 . 1 0 

j ^

式 中 , W。 表示 吊 抒的第 《 阶圆 频率 。 在式 ( 6 . 1 0 ) 中 张力 与 自 振频李为 显式关系 



通过 吊 杆 频 李 及其力 学 参数 可 ^ 直接 求 出 张力 。 当 不 考虑 弯 曲 规 度时 ,
式 ( 6 . 1 0 

退化为 式 ( 6 2 .
) 。
有 时 为 避免弯 曲 卿 度 参数 的 预 先 确 定 , 可利 用 两 阶频 率 求解 吊

巧 张力 ,
巧 




2 4

丫

> ?
_


r 二


( 6 . 


n n 7r
[ , , j

式中 , 的。 1 和 〇 )
?2 为 任 意 两 阶不 同 的 圆 频 率 , n i 和 化 为 相 应 的 频 率 阶数 

将式 ( 6 9 . ) 和代 入 式 ( 6 7
. ) ,
得到 吊 杆 固 结 边界 条件 下 的 频 率 方 程 


2( W ) (
£ ^ [

c o s 〇5 /

co 浊批 /
) ]
+ (
£

 W〇 si n( 苗  〇s i nh ( f ^

0 ( 6 . 1 2 


[ ] 


式 是 个超 越 方 程 不 能 直接 求解 下面W Zu 的 思 路介 绍 从 式


( 6 . 1 2 ) , 。 i

( 6 . 1 2 )
建立 吊 杆 张 力 求 解 的 拟 合公 式 


首先 引 入 I rv i n e 提 出 的 无 量纲拉 索 参数 [ ]




层 < 6 . 1 3 

Z山 根据 《 的 大小分情况进行 了 分析 

当 《 较大 时 , 吊 杆动力 特性接近于张 紧 弦 , 引 入 无 量 纲 参数 巧。 


芳  ( 6 . 1 4 

式中 , W。 表示 吊 巧的 《 阶圆 频率 ,
诚 表示 吊 杆不 考 虑 弯 曲 刚 度作 用 按 弦 理论计

1 27


渐 汪 大 学 博 ± 学 位论 文

盖于遗 巧算法和 多 阶 魏率 的 吊 杯张力 巧别 巧 究

算的 n 阶圆 频李 ,
由 式 ( 6 . 1 ) 可知 




巧死 I T
份 =
’ ’

了 心 ^

( 6 . 1 5 

当 《 较小 时 , 吊 杆 动 力 特性接 近于 两 端 固 结 梁 , 再 引 入无 量 纲 参数 斬 

二  ̄
巧 

中。
^ 。
( 6 . 1 6 

式中 , 0) 。 表示 吊 杆的 n 阶圆 频率 ,
鸣 表示 吊 軒按 两 端固 结 梁理论计算 巧 M 阶圆

频率 , 有 

晤 ( 6 . H 

其中 ,
对第 1
阶和 第 2 阶频率 有 

4 7 3 0; 彷
巧 7 85 3
= =
.  .

2

将 巧。 和 分别 带 入 式 ( 6 . 1 2 ) , 得到 两 个更 紧凑的 频 率 方 程 

2巧 ; 77
7" [

0〇5( 《 /

〇 〇 3 11

£ :

。 + 多3 ]
; 1 1

《/ 灿油 (
£ /



 ( 6 1 8 

為 巧J 如 邱 + W
户 

2 CO S ( co sh ( n( s i nh 0

1 s i ( 5 /
) ] ) ( )
( 6 1 9 

根据 式 和式 对每 给定 的 可 獻 利 用 New R ap h s o n


6 8 6 9 on

1 1 t
( .
) ( .
) ,
芝 ,


造代 法
f l

求得对应 的 咐 和 9 。

, 得到 及 关系 曲 线 。 本章 计 算 时 ,
为 

" 93
避免复杂 函数的 求导 采用 弦 割 法 进行 送代 求解 得到 的关系 线如图

, , 曲 6 2 . 

2 0 .

r  0 5 . r

迭代数值解
迭 代 数 值 解 /




Z山 的 拟 合 解 4 0 Z山 的拟合 解



1 .
 

] 0






 ? . .



. ? ■


■ ?


 
. 


l 〇


^ . > - ^ .


. 1




 0 6

0 


     

s




 2 4 3 0


I ■ 

( a )
巧 ^ 关系 曲 线 ( b )

^ 关《 曲 

线

图 6 2 .
围 结 遗 界 条件 下 频 率 方 程 数 值 求 解

图 中 除 了 给 出 造代 数 值 解 还 给 出 , 了  Z ui 的 分段拟 合解 ,
其 拟 合表达 式 如 下 

1 28


巧 江 大 学 博 主 学位论文 基 于 遗传 算 法 和 多 阶 歸牵 的 巧 杆张 々 巧 到 巧专




q \
f f

1 . 075
, 
1 + —

 ; 6 <

< 1 


6 20
巧 ( . 

7 <




2 2


《 .

0 98 5 .

^ ;  1 7< 《
< 60



^ . 


口2   .
( 6 2
. 1 

6 0 <




2 2


_

I 《 .


+ 互 0 < < 8  6 22
0 、


# ( . 

、 U 2 ;


+  6 23


〇 8
巧2 ;

《  ̄ 1 ( . 

Y 

Zu i
将 上述 分 段 拟 合公 式 结 合 ( 6 . 1 3) 、
式 ( 6 . 1 4) 和式 ( 6 . 1 6) ,
即 可 求得 

杆张力 与 频 率 的 分 段表达 式 

2 VV
/

4w
( / ;


0 . 828

1 0 . 5 0 <

< 6

V -
A y
 

_



「 VY 

Um

T 

( /j y  0 . 8 65

1 1 . 6

6 <
《 引 7 (
6 2 4)


\ - / Ji

 

_





^
r T r Y
4m
( y ;


 1

2 20.

_

0 . 5 5 0  —

1 7 <



f \ f i  \ j



「  f r Y
4m
{ fj f  0 . 8 82

85 . 0

0 <

< 1 

V f i )


_



「  r V Y
Um

T 

[ f4 f  1 . 03

6 33 .

1 . 5 8

 1 7<

< 60
 (
6 心 

f i  ^ 



 r V Y / 

Am
( f ^


1 -

4 40 .
— -

1 . 1 0

 60 




f乂

 i



式 中 ,
乂 、
/2 为 吊 杆的第 1 、 2 阶 自 振频率 , C 


m! 

6 2 2
. .
近 似 振 型 法 的 基 本 原 理

近似 振 型 法 W 基于 能 量 守 恒 原 理 的 R ay l ei
gh 公式为切入点 。
同 样将 吊 杆当

作 根受 常 轴力 作用 的均 匀截 面梁 忽 略 阻尼 作 用 则 巧在 由 振动 中 能量守


, , 吊 自

1 29


巧 正 大 学 巧 壬 学 位论 文 基于遺 传宾法和多 阶树率 巧 吊 杆 张力 识别 巧究


恒 。
其最大动 能为 




麵 x 6 26

( ) ( 



Jo


最大势能 为 

如 刮 奴 巧
2 ■

驳刪

U 办+

吃 ax



 j
. 2 7)

根据 能 量 守 恒 原 理 ,
吊 抒最大 动 能应 等 于最大势 能 。
所 X
L 

2 2

卿刮


刮 奴

你



 =
J。  £
严 2



w ^( x )
dx


£ [ ]

式 ( 6 28. ) 即 R ay l ei
gh 公式 , 它 给出 了 吊 杆频 率 与 张力 的关系 。
通 过假 设 满

足 边界条件 的 振 型 函 数 ,
并代入式 ( 6 28 .
) 中 巧 可 推 到 得 到 张力 的 显 式 表达 

下面 W李新生 的 思 路 介 绍 用 近似 振 型 建 立 吊 巧 张 力 计 算 公 式 。
他 分别 1



两 端 固 结 梁 在 对称 均 布 荷 载 和 反 对称均 布 荷 载 下 的 挽 曲 变 形 作 为 吊 杆 巧 一

阶对

称和反对称振型 

6 29

U W
( .


2 4 £/

U J J J


_

3  -

1 4 -

1+ n( -



U   

如 J 1 /
J 1 /

Q 含 X 含 L



 — 

2 8 8 £/
  X f



+ 9 5 7  s i nh.


I  21 2 !
) 
  
/  、

x =
6 3 0
耗 ( )  ^ ^




( . 

4  3


畔 间 问
 J I J
 /
1 4

+ 。
I /
 J
— 

2 8 8 EI  f i

x  l

x \ 2
+ 9 5 7  s nh . i


L   I 21 2 } 1
 

_

分别 将 式 ( 6 . 巧 ) 和式 ( 6 30 .
) 代入 R ay l ei gh 公式 ( 6 28.
) ,
推 导得到联立

方程 

r 
= 亡W  /


+42 



 

气 ( 6 3 . 1 





2 2
r =
m/ / + 6

 1

式 ( 6 3 . 1 ) 中 将弯 曲规 度消去 , 得到利用 吊 巧前两 阶频 率 计 算 张力 的 公式 



1 3 


巧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基于遗 传 算法 和 多 阶频 率 巧 吊 巧我 b 巧别 巧究



' '

r =
n/ 4 3 865/ 0 2 742 6 32

 / .  .
( . 



( )

6 2 3
. .
频 率 公 式 法 的 局 限 性 讨 论

不 论是 拟 合公 式 法 还是 近 似 振 型 法 最后 分析都 得到 个 叱 较简 洁 巧 索 力 计


算公式 ( 或 分段公 式 ) ,
这盛公式 比简单的 张紧 弦 公 式考虑 的 吊 杆参数条件 更 细

致 ,
所 !


计算精度 也相 对较高 , 同 时 这 些 的 公 式 使用 方 便 ,
其 有 很 强 的 工 程 实用

性 。
但是 , 这些实用 公式 洁也存在不少局 限性 

从拟 合公 式 法 的 求 解 过程 可 W 看 到 , 索力 公 式是 分段表 达 的 ,
在计算 吊 杆张

为 时 需 要先确 定无 量铜参数 ^ 的 区 间 , 再 选 取相 应 的 分 段 公 式 。 而 从式 ( 6 . 1 3 

可知 ,
《 是关于索力 的函数 , 因此 ,
分 段 拟 合公 式 法 通 常 需 耍 通 过 迭代 才 能 束 得

索力 此外 拟 合公 式 法 索力 为 唯 未知 量 将弯 曲规 度作为 确 定 己 知量 


。 , 乂
L , 。

际 工 作 的 吊 杆 是 由 多 根钢 竺 组 成 的 , 钢丝 间 的 摩 擦 系 数是 不 确 定 的 ,
同 时 吊 杆张

力 大小 也 会影 响 吊 杆 间 的 接触 力 ,
由 于这些不 确定 因 素 的 影 响 , 吊 杆整体 巧 截 面

惯性矩也是难 L 乂 准确 确 定 的 。
弯 曲 刚 度 的 不 确 定 性 必 然 造成 索 力 计 算精度 下 降 

为 消 除该 影 响 , 可 X

对不 间 阶颠 李 的 索 为 公式 联立方程后 采用 消 元法 ,
避免弯 

刚 度 的 直接 求解 

的 拟合结果为 例 联立他给 出 的 分别 采 用 阶和 二 阶频 率计算 索 力 的




L X Zui ,

分段公式 并 消 元 , 可 义
L 得到新 的公式 如下 

2 2

所/ 2 845 〇 497
《 0 < 6



乂 .



2 2 2

所/ 2 9 3 0 5 5 8
/ 6 < < 



. 1
乂 .

3 ) ; 《 1

T 

 \   ' '

( 6 3 3
. 

C C  7 < < 60


m/ 4 2 2 5 3 2 /, 

/ 6 32



. 1





 ( 

w/
 (


1 7 60/


4 40 .

巧 )
; 60 y

 

其 中 ,
参数 C i 和 C 为 2


^ 

C =
068/

3 073 / + l 0 44 2

6 5 63 + 0 70
7 /
1 . .  . . . 1
, ; 2  2 ;

G =
2 4
/ +V 7 8 8
若 6
/ + 2 82



- -



乂 

2 
l  . 1 1
_ /i 2
 . 1

利用 式 ( 6 3 . 3 ) 可 !


回 避对缆 索 弯 曲 閒度的 预先 佑计 , 提 高 索 力 计 算精 度 

近似 振 型 法 中 多 采 用 上述 的 消 元 法 思 路 回 避 弯 曲 刚 度 的难 !


确定的 问题 但

 ,

这类方法 中 采 用 近似 的 振 型 , 只 有当 是 位于 一

定的 区间 巧 时 , 它才与 吊 杆的 真实

振型 出 较相 符 。 当 《 偏 离 这个 区 间 时 , 振 型 近似 程 度 变 差 , 从而 影响 索力公式求

1 3 


巧 江 大学 玲 主 学位论义

基于遺 传度法 拉多 阶瑪牵 ft 柔 F 致 云 巧引 巧 究

解精度及其适用 范 围 。
因 此 , 振 型 的 函 数 宜 根据 《 的 范 围 采 取分段 近似 的 方 法 

但 目 前少 有相 关研究 

更重要的是 , 上述 实用 公 式 方 法 一

般都 假 定 吊 杆 的 边界条 件 为 简 支或 者 固 结 

但在工程 实 际 中 ,
吊 巧 的 边界 约 束 往 往 不 是 严 格 的 锭 支 或 固 支 , 而是介于它们之

间 。 因 此 , 不 管 这 些 公 式 的 准 确 度 和 近似 度 有 多 高 ,
由 于 边界条件 的 假定 与 实 际

情况的偏差 用 它们 进行 索力 求解必然存在 些误差 此外 减振器是 工程 实 际




, 。 ,

中 比 较常见的 吊 杆保 护 装 置 而 , 目 前 的 实用 公式 方 法亦 无法考虑减振装 畳对频 率



的影响 

基于 义
L 上传 统 频 率 方 法 的 局 限 性 , 本章提 化 了

种新 的精度高 、
适用 范 围 广

( 特别 是针 对 短 吊 杆 ) 的 根据 频 牵 识别 索 力 的 方 法 

6 3

基 于 遗传 算 法 和 多 阶 频 李 的 索 力 巧别 方 法

6 3
. . 1
计 算 模 型

传 统实用 公式 法相 比 本 方 法考虑 边界约 宋 条件 的 模横 性


。 "

与 ,
了 ,
将 吊 軒两

端约束转 动 刚度 与 弯 起作 为 待 巧别 参数

曲 娜 度和 吊 巧张力 即 郑 里指 出 的 



参数 识别 策略 对设 置减 振 器 的

此外 杆 本方 法也 能够考虑减振装置对


l l

。 , 吊 ,

索 力 识别 影 响 ,
将 减 振 器 提供 给 吊 軒 的 侧 向 约 来 咖 度也作 为 待 识别 参数 


畢 

每 错^
幫  與T ^ T T





减振器

i  吊 杆 

!  !





I  S

I  .

i  皆 X


 减振 器 





错头/ i

, 7  


( a ) A 型 ;
不 带 减 振 器 ( b ) B 型 :
带减振器

图 6 3

吊 杆计算模型

图 63 为 本文要考虑 分析 的 两 类 吊 杆模 型 ,
根据上 下 两 端是 否 带 减 振装 置 将

1 3 2


爭 二 大 学 障 主 学位论文

基于 遣 传算法和《 阶 频率 的 吊 杆 张 力 巧别 巧 究


吊 巧分为 A 型和 B 型 两 类分两种形 式 。
对 B 型 吊 杆 ,
假定减振 装 置使边界转 动

振特性 的 影响 忽略不 计 端 部 近似 认 力 受 到 错 制 约 宋
U "

刚 度 对结构 自 , 。
图 中 , 

表示 吊 巧 的 弹 性模量 , / 为 截 面 惯性炬 , / 为 长度 , W 为 单位长度质 量 , r 为 吊 



张力 ,
& ?


& 表示 吊 杆端部 转 动 约束刚度 ;
Ko r 、
表示 吊 杆 上 下 两 个减 振

装 置位置 的侧 向 约 宋刚度 , Zr 和 山 分别 表 示 减 振 阻尼 器 到 吊 杆上端和下端 的 距



离 

采 用 解 析 法 对 上述 计 算 模 型 进行 计 算 分 析 会 叱 较 困 难 本 文采用 有 限元 方 法
, 



便 实 现 复 杂 边界 约 宋 条件 的 准 确 模 拟 。
对图 6 3 .
的 计算模型 进行 离 散 化处理得

到 二 维杆系 结构 ,
如图 6 4 .
所示 

/////
 平 

 AA A r ^


/ 

 ^^

第 个单元

\/
! .  -

 \  


^


 一
-  -

一 

I  I

侧 向 振动
■ -


 侧 向振动
一 ?  _

S . 一

\ \

  N


t  、
: :

\ :  4^


^ - -



, 

^ 7mT

( a ) A 型 ; 不 带 减 振 器 ( b ) B 型 :
带 减 振器

图 6 4 .
结构 自 振特性 计算 的 有 限 元计算模型

建 立 矩 阵形 式 的 结 构 动 力 微分 方 程 为 

A/ 杉 +
 (
井 +邸 

, )
^ 7= 0  (
6 34)


式 中 , ( 7 表示 吊 巧侧 向 振 动 位移 向 量 , M 表示 质量矩阵 , ;T 表示 吊 杆弹性柳 度矩

阵 , Kc 代表 单位 张力 产 生 的 几何 刚 度 矩 阵 。
质 量矩阵和 刚 度 矩 阵根据有 限元 中

平面 梁单元 的 相 关 理论计 算 得到 , 这里不 再赞述 



吊 巧的 自 振频 李/与 张力 r 之 间 的 关 系 由 下 式 特征值 问 题 计 算 得 到 

K ^ TK


ln
f f M 

0  ( 6 3 5
. 

1 33


化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文 基于遗 传第 法 c
f多 阶 砖車 巧 韦 f 安力 巧巧 巧究


由 于刚度矩阵 足 中 包含 了 未知 的 吊 巧弯 曲 刚 度 和两端约束刚度 & 

因 此 上述 方 程包 含 四 个未 知 量 ;
张力 7\ 弯 曲 刚 度 左/ 和 上 下 端 约 宋 刚 度 & K r 、 

为 获得方 程 的 解 单 的 频李是不够 的 需 要 通 过增 加 识 别 条 件 进 行 求 解 


了 , , 。

面 介绍 两 种増 加 识别 条件 的 策略 

3 2

附加质 量 法

1 

( 1 )

该 策 略通过在 吊 杆不 同 位置绑 扎质 量 块 也 可 W 在 同 位置绑扎不 同 量值 的




质量块 ) 改变 吊 杆 的振 动 参数 , 测 量不 同 工况下 的基频 , 得到 新 的 识别 条件 。 



6 5  LX  A

型 吊 杆为 例 ,
给 出 了 附加质 量 法 増 加 识别 条件 的 基本 原 理 。
图 中 , M 

示 附加质 量 块的 质 量 , /



3 表 示 附 加 质 量 块 的 绑 扎位 置 ,
/m o 为 不 绑扎附加质 量

块时 的 吊 抒基频 ,
表 示 质 量 块绑 化位 置 不 同 时 的 吊 巧基频 

/////  //// /  ur
n  um

啼 啼 啤 嗦


r -


成 
/m 3
成 基频 基频

基频 ;
A ;





0 l l

^  這 /

 ̄ -

 S
b/ .

k W S  A/
■ ■


f  Mm ■



m7  7m  Tm  7m

  
’ ’ : ’



k  +  ? K , ;

悼A '
, " )
M , ,

| 



A r  +  7 A f


LT /, , , )
M ,

| 
= 。

k  +? K ,


2 t ,

A .

: )
M :

| 



jT +  ? AT ,

/" ' )
M ,

| 
= 

图 6 . 5 附 加 质 量 法基本 原 理

要 求解 四 个未知 参数 ,
需 要 至 少 四 个不 同 工 况的 实 测基 频 。
将图 6 5

所示四

个不 同 工况的 基 颇 代 入特征 方 程 ,
得到 

皮 + 7乂 -

2兀 的 =




/" 。

, ,
( ) 。
I  | 

^ + 77 i



2 ;r
/"

M =



) ,

 ( 6 . 3 6 

^ 1 : +  地。 —

2 ;t
/m 2
 伯 2




( )
| | 

j5T  +  : r/ i :

^ ;r
/M 3 )
M 3

 


| | 

式中 ,
Mo M ?

3 表示 图 6 5 .
中 不 同 测 量工况对应 的 质 量 矩 阵 。

般而言 , 吊 杆张力



咕 采用 附加质 量块重

般为 级 般为 量级 文献

N 量 而 吊 杆 重 N 


一 一 t

1 0 ; 自 1 0 。

为 1 0k
g ,
即为 1 0 N 量 级参 数 。 无 论 是 附 加 质 量 块 重 量 还是 吊 杆 自 重 ,
其 量值均

1 3 


巧 江 大 学 博 主 学位论 义 基子遣 肯签法k 多 阶 掏 率 巧 吊 巧 张 力 巧别 巧 究


远小 于 吊 杆张力 , 因 此 在 采 用 附加质 量 法 时 ,
由 附加 质 量 块 1


及 吊 抒 自 重 引 起的

轴 力 变 化 忽 略不 计 

采用 附加 质 量 法 进行 实 测 工 作 时 ,
需 要 人 为 手 动 将 附 加 质 量 块绑 扎 固 定 到 吊

行的不 同 位置 这并非 项 轻松 的 工作 对毎 个 工 况都 需 要 进行 次频李测量


一 一 一


。 

( 2 ) 多 阶频率法

由 于 附加 质 量 法 的 操作 性 能 不 佳 , 本 文利 用 不 同 阶 频 率 作 为 识 别 条件 ,
建立

四 式联立 的 特征 值 方 程 组 

度> 72 :

2死
巧 必 =
 


 ( ) 〇
| 

皮 + r皮G —


2巧
巧 )
如 〇 |



 ( 6 37 . 

^1 > 7左 -


巧 瓜 =
 


6 ( ) 〇
| | 

式 中 ,
巧 巧 为 吊 杆任 意 的

4 阶 自 振频率 。 测量 吊 巧的不 同 阶频李只 需对 吊 杆进


次数 据采 集 和分析 ,
因 此多 阶频 率 法在实用 操 作 方 面 叱 附加 板 量 法 好 

通过求 解 方 程 组 ( 6 J6 ) 和 ( 6 37. ) ,
印 可求祷 吊 杆张力 7\ 弯 曲 刚度 £/ 

上 下 端转 动 约 宋 刚 度 & 、
& ■

( 或 阻尼 侧 向 约 宋 刚 度 & )


Kd t ) 

6 3 . 2  基 于 遗传 算 法 的 特 征 值 逆 问 题 求 解

在 吊 杆的 动 力 分析 问题中 ,
特征值正 问 题是 指 吊 軒性 能 参数 如 吊 押 张力 、


曲 刚 度 L 义 及 边界条件 均 为 已 知值 ,
然后 利 用 特征方 程 正 向 求解 吊 杆的振动 频率和

振型 。
本文则 利用 实测得到 的 吊 杆的振动频率 W 及 恃征 方 程组 ( 6 . % ) 和 ( 6 3 7)

 .

反 向 求解 吊 杆 张力 、
弯 曲 谢度 义
L 及 边界条件 等 未 知 参数 这是 ,

个特征 值 逆 问 题 

本 文采 用 自 适 应 遗传 算 法 ( GA ) 对 上述 特征 植超 越 方 程 组 进行 求 解 。 GA

是 种基于 生 物进化论的优化算 法 它 与 梯 度 迭代 方 法 相 比 其 全局 搜 索 能 力 优


, ,




异 能 有 效避免 求 解 过程 中 搜索 变 量趋 向 于局 部 最优值 巧 问 题 基本遗传 算 法

, 。

主 要包 括编 码 、
初始化种群 、
适 应 度 评价 、
选择 、
交 又 和 变 异 几 个步 躁 。
首先把

待 求 的 未 知 参 数 编 码 成 适 合遗 传 算 法 的 染 仓体并 生 成 初 始 种 群 然 后 在 初 始 种 群

 ,

中 选择 出 适应 度 较 高 的

系列 染色体 , 再通过《义 和变 异 操作 ,
形成新 的 种群世

代 如此循环 直到 某 代 的 最 优 个体 满 足 精 度 要 求 或 者 遗 传 世 代 数 超 过 预 设


。 , 中

限值 为 止 

利 用 GA 识 别 吊 杆 张 力 过程 通 过 F or
t r an 语言编程实现 , 程序 流程如 图 6 6 . 

1 3 5


寅 二 大 学博 ± 学位论文 基于遗 传算 法和 多 阶频率 巧 吊 杆 张力 识别 巧 究


输入 吊 杆 的 已知参数与 实测 频

率 设定 未知 参 数搜 索 空 间


 

在搜索 空 间 内 随机生成 未 知 参


数 的初始种群

 ] [

用 有 限 元法求解与 种 群 个体 相


应 的 吊 杆理 论频率

 


利 用 实测 频率 4理论频率计 算 
 ^

个 体 的 目 标 函 数 及适应 度



体是 否满 足精 




输 出 最优个体 中 的



未知参数识别 值

是否达到 




计算终止


通过选择算子 1 交叉 算 子 在 ,



种群 中 生成新 的子代个体

 


通过变异 算子 占种群 中 引 入 变


异个体 保证种群 多 样性 
 ,

 ] [



在种 群 中 随机弓 入新个体取代 
 I


近 亲 个 体 保证种 群 多 样 性

 ,

进化后 的 种群

图 6 6 .
利用 GA 识别 吊 杆 张 力 程序 流 程 图

本文对 图 6 6.
所 示 求 解 过程进行 一

下 化 点 详细说明 

( 1 ) 目 标 函 数与 适应度 的 计算

GA 作为 种优化 计算方洁 需 要 设定优 化 计算 的 标函 数 本 文选 取理论





目 。

频 率 与 实 测 频 李 差 异 最 小 的 个体作 为 最 优 解 。
因此 , 设定 的 目 标函 数为 频 率相 对

误差 平 方 和 开方 ,
巧 

及 ,




= 〇



  h




 -

^ m n i ( 6 38



1 3 


浙 汪 大 学 博 ± 学位论文 基于遺 玲瓷法和 多 断 频 率 巧 吊 杆 张 力 识巧 巧 究


分别 表 示 巧的 实测与 计算 频率 下标 表 示 种 群 中 个体 的 编 号

式 中 ,

方 、

乂 吊 , ! 

y 表 示 频 率 的 阶次编 号 

个体 的 适 应 度 表 示 为 

F i,


=  ̄

^ (
6 3 9)






式 中 ,

表示编号 为 i 的 个体 的 适 应 度 。 《 表 示 种 群规模 数 。 个体 目 标 画 数值越



小 ,
适应度越大 ,
其基 因 也 就越优 秀 ,
被 遗传 下 去 的 概 率 也 就越 高 。
在 种群进化

过 程 中 个体 总 是 W 适 应 度 从 大 到 小 排 序 的 毎 代 种 群 中 的 最 优 个 体 的 编 号
, ,
户 1 

所 !


最 优 个体 呂 标 函 数 i? i 作 为 收 敛精 度 指 标 。 在进行优化 求解 时 ,
预先 设定恰

当 的 容许误 差 值 e 。 当 时 , 认 为 优 化 求解精 度 满足 要 求 ,
搜 索 计 算 终止 

容许 误差值 £ 的 恰 当 取值 问 题 , 将在后 文 中 进行讨论 。


 

( 2 ) 待 识别 参数 的 按 索 范 围

若 不 对待 识别 参数 的 搜 索 范 围 进行 限 定 ,
则 遗传 算 法 的 搜 索 效 率 会 叱 较 低 

优 化 过程 中 搜 索 方 很 可 能会指 向 某个局 部 最 优解

同 时 , 向 ,
巧 遗传 算 法 中 的 


熟 收敛 现象 在本 问 题

巧 的 待 识别 参数 的 大 致 苑 围 是 可 预先佑算 的


中 吊 1




对 未 知 参数 的 搜 索 范 围 进行 合 理 的 预 先 设 定 , 能 有效提离优化效 率 与 识别 精度 

本 文对 吊 杆 张力 和 弯 曲 咖 度的搜索范 围 设定如下 

似e 0 3

1 2




. .

( )

巧
  。


. 40)

r e( 0 2 0 .

1 . 0


[ 

式中 , 左/〇 表示 按 吊 杆钢 丝 截 面 为 规 性 计算得到 的 弯 曲 柳 度 , 上 限系 数取 1 . 2 

是 考虑 钢 丝 外层 PE 套管 影响 , r〇 表示 吊 抒按 张 紧 弦 理论 计 算得到 的 张力 值 。


数 范 围 取值 参考 了 日 本学者 的研究成果

对于 A 型 ( 无 阻尼 装 置 ) 吊 杆 , 当 端 部 约 宋 或 锭 接 和 固 结 时 分别 对应 转 动

规 度值 0 和 00 。
但 参数 分 析发 现 当 转 动 咖 度 值小 于 〇 〇〇
. 1 货 〇
片 时 , 理论 计 算 频 率

臣 经 非 常接 近锭接 时 的 频 率 ; 当 转 动 规 度值大 于 5 0 0勒 w 时 , 理论计算 频率接近



固 结时的 频李 。
因 此两端转 动 约 柬 咖 度值 的 搜 索 范 围 设定 如 下 


户 邸 


6 (0 500

) /


 心



e (
0 00 . 1

5 0 0) £ /J /

1 37


巧 江 大学博 壬 学位论文 基于遺 肯 宾注 和 多 阶契李 的 吊 杆 张 力 巧别 巧 究


式中 , /
为 帛 杆的 长度 

对于 B 型 ( 有 阻尼 装 置 ) 吊 杆 , 阻尼 器 的 侧 向 约 束 刚 度 的 搜 索 苑 围 则 根 据

实 际 阻尼 装 置 的 特征 参数 进行 合理 的 确 定 

( 3 ) 自 适应 遗传 算 法 的 参数 设定

,  遗传 算 法 求 解过程 实 质是

个 自 适应 的 动 怒进 化过程 , 本 文采 用 自 适应 的 遗

传算法 , 相 关 参数设 定如 下 

在选择 算 法 中 , 本 文采用 排序 选择方 法 。 其 个体被 选 择 的 概 率 根 据 适 应 度 高



低来分配 。
巧 适 应 度 排名 为 / 的 个体 ,
其被选 择用 于 交 叉 ( 繁衍 ) 的概率 为 

吃 =
尸 e l

化 尸
0  ( 6 42



式中 , 《 为 种群 的 样本 总 数 , fc l
、 fc。 分别 为 最 高 适 应 度 个 体 和 最 低 适 应 度 个体

的 选择概 率 ,
分别 为 

P二 1 . 0 + 互 / 

 巧 /

; )

( 6 43



兩 =
2 0 戶 


. /
( ‘ |

式中 巧 表 示 种 群 所 有 个体 的 平 均 适 应 度 为 最 优 个体 适应度

, , ( / ! ) 

在交又算法 中 , 采用 算术 交叉 算 法 ,
印 由 被选 中 的 两 个 个体 线 性 组 合 产 生 新

的 个体 



义 , + ,

不  + 4 0
 .


况 —


句 乂; 

乂f (
6 44)



( )

和 义 是 被 选 择 的 父 代 个体 斬 得 到 的 子 代 个体

式中 ,
义; ,


是交又 ( 繁衍 ) 

之 间 的 随机 数 若 子 代 个体 适 应 度

不\ 义 和 进行适应 度 叱 较

K 为 0 

1 。 :

最低 ,
则 淘 汰 子 代 个体 , 重 巧进行 造 择 交 义运 算 ; 若 子 代 个体适 应 度 不 是 最 低 

则 淘 汰 适 应 度 最 低 的 父 代 个体 ,
其 种群位 置 由 子 代 个体 替 代 

为 避免搜 索 目 标 收敛于 局 部 解 ,
维持 种 群在进 化 过程 中 的 多 样性 。
在程序 

采 取基 因 变 异 和 杀 死 近 亲 两 个措 施 来 避 免 近 亲 繁 殖 

本文变 异算法 的设定为 :


种 群进 化 若 干 世 代 则 进 行

次基 因 变 异 ,
个体 的 变

异概 率 为


 mi n f  户"

6 45 )


V   )

1 3 


浙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文 
基于遗传算法和多 晚频率 巧 吊 杆张力 巧別 巧 究

式中 ,
P m /t x 表 示 指定 的 变 异概 率 值 ,
巧。 表 示 最 优 个体 =
适 应 度 ,
巧。 

示 变 芹 个体 的 适 应 度 ,
馬 表 示 辨 群 所 有 个体平 均 适 应 度 。
结合实 际 问 题 ,
本文通

过 随 机 生 成 新 个体眷 代 被 选 中 的 个体 完 成 变 异 

避 免 父 代 相 似 个体 近 亲 繁 殖 从 而 使 种 群 陷 入 局 部 收 敛状 态
" ’ ’

另 外 , 为 了 , 

计算经过

定代 数 W 后 需 要 检 查 种 群 中 是 否 有 相 似 的 个体 并 用 随 机 生 成 巧 种 子

 ,

脊 换相 似 的 个体 

6 4 . 张力 巧 别 方 法 的 数值燕 证

为 了 验证所提 出 方 法 的 有 效性 本 文采 用 本 方 法 对 几 根不 同 边界条件 的 数值

 ,

模拟 吊 杆进行 了 索 力 识别 分析 。
在 巧别 分析 时 同 时采用 了 附加质量 法 W 进行 比较 

附加 质 量 块毎块重 1 0k
g ,
共 2 块 

6 4 . . 1 A 型 吊 杆 数值 验 证

如图 6 3( a
. ) 所示 , A 型 吊 杆 的 四 个 待 识 别 参数 分别 为 : r , 拟 

本文对 3 根不 同 长 度 的 吊 杆 进行 参数 识 别 ,
这 E 根 吊 杆 的 力 学 参数理 论值见表

6 . 1 。 这些的 吊 杆截 面 参数参照 由 9 1 根 07 钢 丝 组 成 的 实 际 吊 巧取值 , 其线密度



为 w

2 7 4 8 k /m

. 。
在表 6 . 1 中 四 个 识别 参数 后 面 加 上 表 示 这 坚 值是 数 值模

拟 吊 杆的精确值 , L 义 便和 之 后 的 识别 值进行 区 分 

表 6 . 1 A 型 数值模 拟 吊 軒 的 力 学 参数

巧 押 /  m  T *  EI *  K i

 K r*

编号 m)  k g/ m )  kN
 kN m  kN m)  kN m
. '

( ( ( ) ( ) ( ( 

I  32 7 . 48  1 000  2 0 0  m 占I化  1 0 0  町/I



I I  6 2 7 . 48  1 000  2 0 0 1 0 0 纖 1 00 釘/王

I I I  9 2 7 . 4 8 1 0 0 0 2 0 0  1 0 0 皿 1 0 0  £ 7/王

表 6 2 .
给 出 上 述 兰 根 吊 杆 的 理论 计 算 频 率 。 表中 , 工况 1 给 出 无 附加质 量块

的 吊 杆前 四 阶 频率 , 这 四 个頻 率用 于 多 阶 频 李 法 的 识别 计 算 ;
工况 2

4 给出 巧 

附 加 质 量 块位 置 不 同 时 的

阶频率 ,
这 3 个 频 率 义及 工 况 ^ 1 中 给出 的第 一

阶频 李

用 于 附加 质 量 法 的 识 别 计 算 。
& 表 示 附加质量块的 位置 , 例如 : I 号 吊 杆工况H

中 的 1 . 5 /2 0 .
表示有 吊 杆上 附加 了 两 块质 量 为 1 0k
g 的 重挟 ,
其中

块距 离 吊 杆下

1 39


巧注大学博± 学位论文 基于 遺 传寬 法 和 多 阶巧李 巧 弔 户 髮 与 巧引 巧S


端 1 . 5 m , 另 外 一

块距 离 吊 杆下端 2 0m.


表 6 . 2 A 型 吊 杆 理论 频 率 值

A -

I A -

I 1 A -

I I 

工 况 

 F e q u e n c y  F /







re

uenc
y  F I

r e
q u ency

编 号

m )  (
Hz )  (
m)  (
Hz )  (
m)  (
Hz 

47 3 8 . 1 9  1 8 . 7 703  1 1 . 6903

1 1 2 09 . 1 1  40 . 1 6 2 6 2 4 . 1 74 7

工 况 1  -


-  -


-  -




20 1 . 92 1 5  66 098 8 .
 3 8 . 1 3 8 7



3 1 9 . 1 66 9  9 7 7 296 .  54 . 1 09 4 
工况  2 1 . 1 / 1 . 1 3乂  1 082 0 . 5 / 1 . 5  1 8 . 2 3 0 4 1 . 5 / 1 . 5  1 1 . 5 002

工 况 3 1 . 5/2 0 . 3 8 . 895 0 2 . 5/ 1 . 5  1 7 . 2 4 4 2 1 . 5 /3 . 0 1 1 . 245 2



工 况  4 0 7 /0 7 4 3 4 4 5 4
. . . 1 . 5 / 1 . 5  1 7 . 7494 3 . 0 /3 0 1 0 9 9 5
. . 

利用表 6 2 .
中 的 理论频 率 , 本文采用 附加质 量法 和 多 阶频 率法对S根 A 型 

值模拟 吊 杆 的 未知 参数 进行 巧别 。 GA 法 的 计 算 参数选取为 :
种 群规模 数 《

1 0 

指定 的 变 异概率值 f | M U TA

〇 2 .
。 图 6 7 .
给 出 了 I I
号 吊 杆各个未 知 参数 的 识别 收敛

过程 。
为 了 图 示方 便 ,
各 个未 知 变 量都 做 了 归

化处理 , 即 图 6 7 .
中 纵 坐 标表 示

各个未知 参 数 的 巧别 值和表 6 . 1
中 给 出 的 精确 值的 比值 。
从图 中 可 L 义 看 出 ,
除 

采用 多 阶频 率 法 识别 的 端部 转 动 刚度外 ,
其余 识别 值都 很 快 就 能 收 敛 到 精 确 解 

此外 , 图 6 7( a

) 还给 出 了 用

阶频率按式 ( 6 . 1 ) 计算张力 值 

1 . 5


1 .
2 

*


^





卷 色 汝心 汝

I : ■
爸 二 。 苗 ■
冷 

0 9 .
-  

精确 解


. 

张紧 弦理论

A -

多 阶频率法

0 6
附加 质 量法


.  —

分 ?

.           
I . I . I . I . I . 

0 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00  1 200

遗传 世 代 数

( a ) 吊 杆 张力

1 40


當二大学停 壬堂位论文 基于遗传算法和多 阶巧率 的 吊 杆 张 力 识别 研 究


1 . 5


2



1 .

巧L A A 巳 公

V 秦 二 二 典 * 






 一

 







0 9i


X
. 

. —


精 确解



- —

多 阶频 率法

 A -


0 6 .

 附加质 量法

<  .           
I . I . I . I . I . 

0 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00  1 200

遗传世代数

( b ) 弯 曲 刚度

5 . 0r


 

4 0 . 

精确解

y\  多 阶频率法




A -

*



於 附加质 量法



一 -

3 . 0
 f

、 

含 2 0 .


\



A  




0

告的



1 .

I  ■           
I ■ I . I ■ I ■ I ■ 

0 0

0  3 0 0 6 0 0 9 0 0 1 200  1 5 00  1 800

遗传 世代 数

( C ) 上端 转 动 刚 度

5 . 0
P

4 0 . 

精确解

 V A 多 阶频率法




L I 

3 . 0
 |
l  '
、 -

么 ,

、 

於 -

附加质 量法





?  '、
A -




2 U
、乂 么






— -

A A A




- - -

x _




0 X X ^
 一  ̄  ̄  ̄  ̄

1 .




I  ■           
I ■ I ■ I . I ■ I ■ 

0 0

0  3 0 0 6 0 0 9 0 0 1 200  1 500  1 8 00

遗传 世代数

( d ) 下端转 动 咖度

图 6 7A

H 吊 杆 参数 识 别 收 敛 过程

为确 定 目 标 函 数容许误差 e 的 恰 当 取值 , 图 6 8 .
给出 了 E 根 吊 杆参数 识别 误

差 与 最 优 个体 的 目 标 函 数值得 关 系 曲 线 。 图 中 ,
纵 坐标Kr -

p y p 脚 齡 份* |
( )
/ 公巧

分别 表 示 张 力 和 弯 曲 刚 度 的相 对巧别 误差 ; 听 表 示 最 优 个体 的 目 标函数 。
可 


1 4 


巧 江 大 学博 主 学位论文 基于遗 传第法和 多 阶 狗率 巧 吊 巧 巧 力 巧 引 巧 究


看 出 总体上 参数 巧别 误差有随 目 标 函 数减小 而 变小 的 趋势 般工程应用 




, , 。

认为 当 张力 和 弯 曲 刚 度 的 识别 误差 小 于 5 %时 己 具 有足够精度 。
于是 ,
对多 阶频

率 法 其容许误差 取

, e

5 x l 〇 时 识别 精度 可 , L 义 满足工程要求 ; 而 对 附加质 量 法 


容许误差 则 需 要达到



x 〇
e l 

24
r


多 阶频率法


. 

附加 质 量法




亥 J 8

 1 \


5 x



l 〇 ;


、 八^
5 T 1 2

X 1 1


 .

^ I
 、  I I
 、
b  \  ,


\
_


 6 -



1 .  ■  

  
' 3 4 5 


- -

1 0 1 0
  D
1 〇 1 〇 1 〇

( a ) 张力 识别 误 差

50
厂  

 
多 阶频率法


' —

_ 

S 4 0
  附 加质 量法




、 

5 x

0;

5 x 0





3 0


I 苗 ,

长 V

* ' '





: .
. 、



 
, 4






l 〇 l 〇


 l 〇 l 〇 l 〇



( b )
弯 曲 刚 度 识别 误差

图 6 . 8 A 型 吊 杆参数 巧别 误 差 与 目 标 函 数值的 关 系

表 6 3

给出 了 3 根 吊 杆 的 识别 结果 。
为 方 便统

比较 , 附加质 量 法 和 多 阶频



率 法 的 容许 误 差 均 设 为 看到 采用 附加频 率 法 对 £根

5 x l 〇 。
可 1



吊 巧所 有 未 知

参数 的 巧别 结 果具有 高 很精度 ; 而采用 多 频 率 法 时 , 吊 杆 张力 和弯 曲 刚 度 的 巧别



精度很好 , 但 转 动 刚 度 的 巧别 结 果并未 收敛 于精确 解 。


其上下 端刚 度 的 识别 结果

具有这样 的 规律 : 当 上端转 动 刚 度 识别 结果 & 大 于精确 解 K ■



时 ,
下端转动 刚

度 识 别 结 果 & 必 然 小 于 精 确 解 &* 印 端 转 动 刚度 的 过高 估 计将 由 另 点端


一 一

1 42


巧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 文 垂于這 胥皇洁 电 多 阵 玲查 的 串 张 力 巧别 巧 究


转 动 刚 度 的 过低 佑 计 来 平 衡 杆 频 率 的 影 响 与 精确 值


识别 值 &共同对
‘ ‘

。 与 吊

K r* 与 共同对 吊 抒频 率 的影响 效果是 一

致的 , 这 种 賴 合 效应 可 能 产 生 于 多 阶

频 率 法 中 计 算模 型 的 对称 性 。 而大量 的 识别 计算表 明 ,
多 频率法 中 ,
吊 杆 两端转

动 咖 度不 可接 受 的 识别 误差 并不 影响 影响 我们 最 关 <
。 的 吊 杆参数 —

张力 的 识

别精度 

表 6 . 3 A 型 巧 杆 参数 巧别 结果

端部 转 动 约 束 卿 度

吊 杆 张力 (
kN ) 弯 曲现度 (
kN m

) (
kN

m)

识别 吊 杆


误 差 误 差 误 差 误 差

方法 编 号  T  E1  K t  Ki

% )  (
% )  r/  o
) (
% 

附 加  I 1 00 1 . 0 0 . 1 0 1 99 7 .
 -

0 . 1 6  1 00 5 . 0 . 5 1  1 00 4 . 0 . 40

质 量 n 1 00 0 古  0 0 8 1 9 8 . .
8  -

0 59.
 1 02 .
1 2 . 06  1 0 1 . 7 1 6 9

 .

淹 i n 1 0 0 2 . 3 0 . 23  1 9 2 4

3 78.
 1 1 1 . 6 1 1 J 8 1 08 9 . 8 . 9 

多 阶  W 8 2 0 8  99 3  0 37  62 0 的 00 77 4 2 2 5 9


- - -

I . . 1 1 . .
1 . . . .

频 率  口 9 9 7 . 5

0 25.  1 99 0

 -

0 4 9 7 5 6
. .  -

24 45 .  1 8 1 . 7 8 1 . 66

法 I I I 99 6 . 7 0

. 3 3  1 98 7
.  -

0 63.
7 4 . 7 -

2 5 2 82 0 5 6 1 0 5 6


 . .

6 4 2
. . A 型 吊 杆 二 参数 识 别 数 值验 证

上 一

章 节 中 将 吊 杆端 部 约 柬作 为 未 知 参 数考 虑 , 而在 实 际工程 中 ,
有时 吊 

的 边界《 件是 化 较 明 确 的 锭接或者 固 结 。 这时 ,
吊 巧 两 端 边界参数 已知 , 两 个待

识 别 参数 为 吊 巧 张力 r 和弯 曲 刚 度 妨 。
本章 节 采用 两种 识别 方 法 对 A 型 吊 杆两

端 约 宋 条件 为 固 结 时 的 情 况进行 参数 识 别 ,
相应的 吊 杆分析模型 如 图 6 9 .
所示 

巧别 计算 采用 的 H 根 数值 吊 抒 参数依 然 按表 6 . 1 取值 , 但 边界转 动 约 柬 刚 度

不 再是 1 00 似化 而 取 为 无穷大 。
表 6 . 4 给出 了 识别 所 需 理论频 率值 ,
对 二 参数 识

别 计算 , 只 需从四 个频 率 中 任 选 两 个 频 李 作 为 识 别 条件 即 可 。
在 附加质量法 识别

中 , I 号 吊 杆 选用 了 工况 1 、 2 的频率 , II 号 吊 杆 选用 了 工况 1 、 3 的類率 , m 号

吊 杆 选用 了 工况 2 、 3 的频率 ; 在多 阶频 率 法 识别 中 , I 号 吊 抒选用 了 第 1 、 2 

频率 , II 号 吊 軒选用 了 第 1 、 3 阶频率 , III 号 吊 杆 选用 了 第 2 、 3 阶频 率 



1 43


度 二 太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基于遗 赁宾法和多 阶頻率 的 吊 杆 张力 巧巧 研究

销固端
 Y




吊狂
I  




!  ^


I  

!  ^


铺固端 ! 
^




图 6 9 .
两 端固 结 的 吊 杆分析模型

亲 6 4 .
两 端 固 结 的 A 型 吊 杆 理论 频 率

A -

I A -

I I A -

I 1 

工 况 


:  频 率  频 率  频 率

 /


编号



m )  (
Hz )  (
m)  (
Hz )  (
m )  (
H z )

4 8 6 9 3 2. 1 9 . 1 730  1 1 . 9 1 04

1 1 5 . 464 3 4 1 . 09 1 9 2 4 6 5 . 1 

工 况  1


-  -


-  -




208 . 2 74 6  67 . 7 4 4 3 3 8 
名3 47

3 29 . % 2 9 1 00 . 巧 5 4 5 5 . 30 1 

工 况2 1 . 1 / 1 . 1 40 . 1 ; 2 95 0 . 5 / 1 . 5  1 8 63 93
.  1 . 5 / 1 . 5  1 1 . 7 296

工 况 3
 1 . 5/2 . 0 3 9 8 9 3 4 2 5 . . / 1 . 5  1 7 608 . 5  1 . 5 /3 . 0  1 1 . 46 1 

工 况 4 0
 . 7/0 7 . 44 . 7789  1 . 5/ 1 . 5  1 8 . 1 5 0 8 3 0 /3 0 .
. 1 1 . 1 985

图 6 . 1 0 给 出 了 I I 号 吊 杆 的 参数 识 别 收敛 过程 。
可 於看到 , 不 论是 附加 质 量

法 还是 多 阶 频 率 法 ,
吊 抒 张力 与 弯 曲 刚 度 的 识别 值均 在 1 00 个计算 世代数 内 收敛

于精 确 值 , 叱 A 型 吊 巧的 四 参数 识别 的 计算 效率 要 高 很 多 , 这表 明 当 吊 杆 边界

条件 已 知时 , 张力 识别 计 算 将 变 得 简 便迅速 

1 44


浙江 大 学 巧 ± 学位论文 基于遗 传算法和 多 除 辉 牵 的 吊 杆 张 力 巧别 巧 究


1 . 5


2


1 .

含、
过 冷

\ 二 '

? —

m —

叛 —

接 —

接 —

& —

& 

0 9 .
-  

精确解


张紧弦理论


多 阶频 率法

 A
- -

0 6
 附加质 量法


.          I . I . I . I . 

0  2 0 4 0 6 0 8 0 1 00

遗传 世代 数

( a ) 吊 杆张力

1 . 2


/ 


1 . 0   ̄
給  ̄

^ —

^ —

赵 —

^ 

# I 




口
^0 . 8

 

i  

精确解


0  乂
多 阶频率法

i  -

A -


^ .

 附加 质 量法


Q 4
I  1  I  ,  I  ,  I  I  1  ,  

0  2 0 4 0 6 0 8 0 1 00

遗传 世 代 数

( b ) 弯 曲 刚度

图 6 . 1 0 两端固 结 A -

I I
号 吊 杆参数识别 收 敛过程

图 6 . 1 1 给 出 参数 巧别 误差 与 最 优 个体 目 标 函 数 收 敛值 的 关 系 。 根据 图 中 曲

线 ,
进行 二 参数 识别 时 为 获 得足够精确 的 结 果 , 采 用 附加质 量 法 时 目 标 函 数 收敛


5 3

标 函 数 收敛精度应 达 到

采用 多 阶频率法 时

精度应 达 到 e

5 〇x
. l 〇 , 目 e

5 〇x
. l 〇 

24
r



.  I 

多阶频率法

言 1 8
_  \

附加 质 量法

—  -

5 x l 〇


 !
 

 卢


\ 、


尸 /

\

- 、






   
2 3 4 5 


- - -
- -

1 〇 1 〇 1 〇 1 〇 1 〇



( a ) 张力 识别 误 差

1 45


巧 二 :
V单 阵 壬 学 位 论 文 室于 岸草 : 去 ^ > 阶 瑪 車 巧 巧 巧 张力 巧 别 巧 究


60
厂  '


  多 阶频率法



A /

^    附加质 量法

 ' —

I 1

0 


毎






〇 

^  户
0 5
x ]


a  I

 !   "\



20
 U J\

呈  


 \  乂
\\
\ V




  
" 3

4 —




1 0 1 0 1 〇 1 0 1 〇

( b ) 弯 曲 咖 度 识别 误差

图 6 . 1 1
两 端 固 结 A 型 吊 杆 参数 识别 误差 与 . 目 标 函 数值 的 关系

表 6 5 .
给 出 两 端 固 结 A 型 吊 巧 的 参数 识别 结果 根据 图 。 6 . 1 1 ,
对 附加质 量法 





对多 阶频率法 作 为 收欲准 则

化 斯 55 . 0 ><
1 〇 作 为 收敛准则 , , L 义 欠 爸5 . 〇x l 〇 。

表 6 5 .
看到 , 两 种 方 法 的 巧别 结果都 很精确 ,
吊 杆 张力 巧别 误差 在 2% 乂
L 内 

表 6 5 .
两 端 固 结 A 型 吊 杆 参数 巧别 结果

吊 杆 张 力 弯 曲 刚 度


识 别 吊 杆 

T  误 差  EI  误 差


方 法 编 号


化 … %  化 N m  %

( ) ) ( 

I 9 89 . 6  -

1 . 0 4 2 0 2 2 . 1 . 08

附加质


I I 995 . 1  -

0 . 49 203 . 4 1 . 68

量法


I I I 996 . 8  -

0 3 2 2 0 4
. . 1 2 . 03

I  1 0 0 8 7 0 8 7 2 0 0 5
. . . 0 . 25

多 阶频


I I 99 1 . 1  -

0 89 . 20 1 . 4 0 7 0

 .

率法


I I I  1 0 1 6 4 .  1 . 64  1 93 . 2  -

3 . 43

6 4 3
. . B 型 吊 杆 数值验 证

如图 6 3(b)

所示 , B 型 吊 杆 的 四 个待 识别 参数分别 为 : r , £/ , K〇 r ,
&X 

同 样对 3 根不 同 长度 的 B 型 吊 杆进行 参数 识别 , 这 S 根 吊 杆 的 力 学 參数 理 论值

见表 6 6 . , 阻尼 器 的 侧 向 约 宋 咖 度值按 工 程 经 验 取为 5 00 0k N / m ,
位置参数 

I 尸Z i =
0 5m . 。
表 6 7 .
给出 B 型 吊 杆 的 理论频 率 值 

1 46


渐 江 大 学 博 壬 学 位论 文

基 于遗 传 算 法 和 多 晚 巧 率 巧 吊 杆 张力 识别 研 究

表 6 6 . B 型 数 值 模 拟 吊 杆 巧 力 学 参数

杆  m T  El *  K〇
* *
吊 /

 Kd t *

编号 m  kg /m )
 kN
 kN m  kN / m
 kN / m )

( ) ( ( ) ( ) ( ) ( 

I  32 7 . 48  1 00 0 2 00 5 0 0 0 5 0 0 0

I I  6 ; 2 7 48 .  1 00 0  2 00 5 0 0 0 5 0 0 0

I I I  9 乃 . 4 8 1 000  2 00 5 0 0 0 5 0 0 0

表 6 7
. B 型 吊 杆 理论频 率 值

B -

I B -

I I B -

III

工况 


i  F re q u e n cy   F /

re

u e n cy  F /

re
q ue n c y

编号



m)  (
H z) (
m)  (
Hz )  (
m)  (
H z )

5 5 005 9 .  2 0 24 3 6 .  1 2 3 . 1 94

1 2 7 290 8 .  43 43 09 .  25 5 2 . 1 

工 况  1


-  -



 -




22 1 . 83 75  7 1 . 5230  40 . 3 42 2

3 3 9 8 . 1 76  1 0 5 467 . 1  5 7 3 . 1 4 

工 况 2 1 . 1 / 1 . 1  45 . 1 Z7 8  0 . 5/ 1 . 5  1  9 5 74 2 1
. . 5/ 1 . 5  1 2 . 1 5 62

工 况  3  1 . 5/2 . 0 44 . 7797 2 . 5/ 1 . 5  1 8 5 808



 1 . 5 / 3 0 .  1 1 . 863 

工 况  4  0 7/ 0 7  5
. . 1 . 1 3 67  1 . 5/ 1 . 5  1 9 22 66 3 . 0/ 3 0 . U . 5774

分别 利 用 附 加 质 量 法 和 多 阶 频 率 法 W 及表 6 7 .
中 的频 李对 吊 杆 参数进行 识别 

化尼 器 的 侧 向 刚度 的 搜索 区域设定为 : 0 00 . 1 kN / m  ̄

1 0 0 0 0 kN / m 。 图 6 . 1 2 给 出 了

号 吊 巧各 个未知 参 数 的 识别 收 敛 过程 各 个 识 别 参数 同 样 进 行 归 化 处理 


II , 。

图 中 可 W看出 , B 型 吊 杆 的 识 别 参 数 收 敛 过程 与 A 型 吊 杆相 似 。
多 阶频 率 法 虽

然 不 能 准 确 识 别 的 阻尼 器 的 侧 向 约 宋刚度 , 但是 吊 杆 张力 与 弯 曲 刚 度 识别 结 果 非

常准确 。
与 A 型 吊 杆 的 参数 识别 过程相 比 , B 型 吊 杆 的 计 算 世代 数 要 少 很 多 

这是 因 为 所设 定 的 侧 向 刚 度搜索 区间 较 窄 搜 索 识 别 过程 能 够 迅速 收敛 于精 确 解 , 

1 47


浙 江 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文 基于遭 皆實 違 ^ 多 阶骑率 卽 弔 巧 我 力 巧 列 畔 究


1 .



2


1 .

L   -
 一  W W vV vV vV W W vV vV vV
 


■ 

UU  T&  i i
? L
U

0 9


精确解



 —

A 多 阶 频率法



- -

0 6 .
_ 


-  ̄ -

附加 质 量法


.            I . I . I . I . I . 

0 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 5 0 0 6 0 0

遗传世代 数

( a ) 吊 巧张力

1 . 5
p

1 . 2^

* 

莫  ^ 

 林於 声



s 一
汾 一 —
送 —
酱 ■
巡 ■
逸 




〇 9 ‘


 精确解


 !

多 阶 频率法

 A

 — -

06
-  附加质 量法

.            I . I . I . i . I . 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遗传 世代数

( b ) 弯 曲 剛度

2 . 0
 

1 5

少 1 '

 公 、



 ^ l l
t

、x

^  1 .


X  ̄

K  ̄  ̄

K  ̄

乂  ̄

^  ̄  ̄

^  ̄

^ 

\ '


^ 精确解


5 
多 阶 频率 法



0 -

 A -

 附加质 量法


1  ■            I I I ■ I ■ 1 ■ I ■ 

00

0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遗传世代数

( C ) 吊 杆 上 端 阻尼 器 侧 向 刚 

1 48


米二 大 卓 译 壬 ^ 怯龙文 基于遭 传算 法 和多 阶麵 率 的 弔 巧 张力 识别 研究


2 0 .

f

精确解


 

5 多 阶频率法

  A
- -
- 
1 .

* I


 附加质 量法

^  乂 0 兴 ^ 乂 ^ X X 乂
 ̄  ̄
 ̄  ̄  ̄  ̄  ̄  ̄ 

1 .


|


^ A A A A A A A A 


- - -
- -

I . X -

0 . 5  

I  ■            * I I . ? . ? ■ I I 

0 0

0 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遗传世代数

( d ) 吊 杆 下 端 阻尼 器侧 向 刚 

_ 图 6 . 1 2B -

n 吊 杆 参数 识别 收 敛 过程

5 0



多 阶频率法



 4 0  g 5



x 1 0
^
b  .
I I  —

附加质 量法





t 0



& I ;

/ 、
' I

20 





5 x

/
- , 〇


3 4 ,





- - -

1 0  1 〇
R  1 〇 1 〇 1 〇



( a ) 张力 识别 误差

60




多阶频率法




^ 5 x

A 1 0
< 。

 广
5 U
^

附 加 质 量法



40







3 0 '

琴 : |   V ,




2 0
-  1
' 1

J

- 

重


声


聲 iM 私
I I

| 
 |

… 、

N



 
3 4 5 


 R 

l 〇 l 〇 l 〇 l 〇 1 0



( b ) 弯 曲 刚 度 识别 误 差

图 6 . 1 3 B 型 吊 杆参数 识 别 误 差 与 目 标函 数值的 关 系

同 样 , 图 6 . 1 3 给识别 误差 与 目 标函数的关系 曲 线 。 可 L 乂 看 出 ,
对多 阶频 率

1 49


浙 汪 大 学 博 主 学位论 文 
基于遗 传策 法 和 多 阶麵 率 的 吊 杆张力 巧 别 巧 究

经基本稳 定 于

标 函 数小 于 识 别 参数 的 误 差

法 , 当 目 5 叫〇 时 , 巴 5 %内 ; 而 对附


加质量法 , 当 目 标函 数小 于 5 x 1 ( T 时 , 识别 参数 的 误差 才 趋 于稳定 

表 6 8 .
给出 B 型 吊 押 巧 参数 识 别 结果 。 可 乂看

到 我们 最 关 记 的 吊 押 张力 识别

误差均小 于 1 % 

表 6 . 8 B 型 吊 杆 参数 识别 结 果

吊 杆 张力 (
kN ) 弯 曲 刚 度 (
kN

m ) 阻尼 器侧 向 约 宋則度 (
k N / m )

巧别 巧


误 差 误 差 误 差 误 差


方法 编 号  7  EI  K的  K化


% ) % ( )  (
% )  (
% )

附 加  I 1 00 0 0 . 0 . 00 2 00 . 0 0 0 . 1 4 999 . 1  -

0 02
,  4 99 8 . 8  -
0 02

.

质 量  9 9 9 8 II .

0 0 3 2 0 0 3
. . 0 . 1 3  5 00 1 . 0 0 02 4 9 9 3 7 0
. .

. 1 

法 I I I  1 00 2 . 1 0 . 2 1  1 94 5 .  -

2 7 5 5 0
. 化 . 6 1 7 3 5 . 1  如 . 6 3 . 2 

多 阶  9 9 8 2 0 8  97 7  7 88 6 4 7 6 3 3 2 3 6 9 4 5 2 6
- -

I . . 1 1 . 1 . 1 1 . . . . 

頻 率  9 99 I I . 3  -

0 07. 2 02 . 3  1 , 1 7  巧 64 . 2 7 2 8 4 5 8 0. . 1  -

8 . 40

法 I I I  1 008 5 .  0 乂 5 2 0 5 . 8  2 名9 1 72 5 . 1  -

65 50 . 的 54 . 5 3 5 . 09

在本章节 中 ,
通 过 对 数 值模 拟 吊 杆 的 参数 识 别 分析 , 验证 了 附加质 量 法 与 多

阶频 率 法对 吊 杆张力 与 弯 曲 則 度 的 巧别 精度 。
同 时 , 附加质量 法 还 能够 准确 识别

边界参数 。
为 保 证足够 的 收敛精度 , 附加 质 量 法 的 目 标 函 数 的 容许误差 不 应 大 于


多 阶频李 法则 不 应大于


5 . 〇 x l 〇 ,
5 . 〇x l 〇 

化外 , 计 算 过程 中 发 现 《 阶 频 率 法 的 识 别 程巧 运行 速 度 叱 附 加 质 量 法 的 要 快

很多 ,
例如 :
对表 6 . 1
中 的 I I 号 吊 巧进行 识别 时 ,
多 阶频 率法运行时 间 约 为 4 

钟 , 而 附加质 量法则 需 要 1 5 分钟 。
这是 由于多 阶频 李 法 的 识别 条件 为 吊 抒结构

的不 同 模态 频 李 , 这些 频李是 同

个 特征方 程 的 不 同 特征值 ,
所 W 求解

个特征

方 程 即 可 得 到 各个 频 率 而 附加 质 量 法 的 识别 条件 为 不 同 结 构体《 的 阶频李




需 要 求 解 四 个 特征 方 程 才 能 得 到 这 盛 频 率 。
因 此多 阶频率法的 计算效率 要 化 附加

质量法的 高 

6 5 .
频 率 测 试误差 的 敏感性分析

在第 6 4

章节 中 , 识别 验 证分析所 采 用 的 频 率 为 理论计 算 值 ,
识别 精度不受

1 50


位论文 基子遺 肯复古 k 拉 盛 ;
护 江 太 草 巧 ± 学 萨 的 韦 芭 巧引 巧 究


多 ; t r

频 率 测 试误差 的 影 响 。 但在工程实 际 中 , 巧别 分析采 用 实 测 频 率 , 因 此需 要考虑



频 率 测 试 误 差 对精 度 的 影 响

尸表 示 频 率 实 测 值 表 示 频 率 真 实值 


。 L 乂 ,
/ , z

示 频 率 测试误差 绝 对值 ,
则有 



二
 f ± Af '
( 6 46. 

于是 ,
式 ( 6J 6 ) 和式 ( 6 37 .
) 中用 于 巧别 的 频 率 和 真 实 频 率存在 如 下 关 系 

fj 

 f; ?
± Af 
 \ F: ^
F; ± Af

U
‘ ' '

± F;


/ 4/

± Af
/ " 2 " , 2

6 47

( 



F: ± Af



fj 

f m :
± Af
 [
F: =
F: ± Af

通过人为 引 入不 同 程度 的 频率 误差 : A/ =
o 〇5. 化 , o o
. mz , 0 00 5 化 . , 0 00.  mz 

化 00 0 5 Hz ,
对表 6 . 1
中 的 n 号 吊 杆 ( A 型 ) 进行 频 率 测 试误 差 的 敏感 性分析 。 


个 给定 的 频 率 误 差 心 用 于 巧别 的 四 个 频 率

共有 1 6 种 误差形 式 的 纽 合 

由 于 不 便 区 分是 哪 一

种 组 合产 生 最 大 巧 别 误 差 ,
所 W 对所 有 1 6 中 纽 合都 进行 附

加质量法 和 多 阶 频 率 法 的 识别 计算分析 。 图 6 . 1 4 给 出 频 率误差 与 吊 杆张力 巧别



误差的关系 。 从图 中 可 a 看 出 ,
要保 证 吊 杆 张 力 识别 误差小 于 3 % ,
用 附加 质 量

法 进行 巧 别 时 采用 的 实 测 频 率 误 差 应 小 于 O OO. l Hz ; 用 多 阶 频 率法 时采用 的 实测

频 率误 差 应小 于 0 00 5 . Hz ,
多 阶频率法 巧 误差 容许度 夏 高 

3 0


广


曼 2 0  -







V
^  .


^ 

_  Af

0 00 . 1 Hz  8  □
兰 E T〇 <3 % A

, ,,
 目
 \

0

■  . 给 ■  .  ■  W 
?  .  ■

爲  
>  . .
§




M .  .  .  .  

 
4 3





1 〇 1 〇 1 0 1 〇

A/ H z )

( a ) 附加质 量 法

1 5 


京 二 学 障 壬 学 位论文

基于遗传算法和多 阶蹲 率 的 吊 杆 张力 识别 巧 究

3 0
r

羣 0

 

^ ■



己  A/ H
 0




0 005
. z

E匿 %
9

MA

^ 

 南 贷 鬟  。 B  

0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1 〇 1 〇 1 0 1 0

A/ (
Hz 

( b )
多 阶频 率 

. 图 6 . ] 4 吊 杆 张 力 识别 误 差 与 频率 测试误差 的 关 系

6 6

张力 识别 方 法 实测 验 证

6 6
. . 1 实 测 吊 巧 四 参数 巧别

为 进 一

步 验证 方 法 的 实用 性 ,
对杭州 市 区 某 跨 运 河桥 的

根 吊 巧 进行 了 现场

实测 。 该 吊 杆长度约 9 . 0m , 其截面 由 1 3 9 根 巫7 钢 丝纽成 , 线 密度 为 4 5 7 kg/m


. 

进行 现场 实 测 时 ,
该桥处 于建设施 工 阶段 ,
尚 未 安 装减振装 置 ,
按 前 文分类属 于

A 型 吊 杆 。 本 文采 用 动 态信 号 通用 数 据采 集 分 析 系 统 ,
将加速度传 感 器绑 扎 固 定

于被测 吊 杆进行侧 向 振 动 数 振采集 , 然后 通过 FFT 分析 得 到 吊 杆的频率 



M :




端 鴻7

i l l  h T i 




 心 隹涕
6 . 1 5

附 加 质 量 法 现拐 测 试 工 况









1 52


浙江大学博 壬学位论文 基于遺 肯 g 古 和 多 阶频牵 的 吊 巧 堂 b 巧别 研 究


在 进行 附加 质 量 法 的 频 率 测 量 时 , 采用 两 扶质 量 为 1 0k
g 的 附加 质量块 , 

过 巧 变 质 量 块绑 扎 与 吊 杆 的位置 ,
得到 不 同工 况下 的 频率 。
在 进行 多 阶 频 率 法 的

频率测量 时 ,
通过对 吊 杆侧 向 实施 随机敲击 L义 激励 出 多 阶频李 。 图 6 . 1 5 为 附加

质量法频率测量工况照 片 

图 6 . 1 6 为 多 阶 频 李 法 的 实 测 加速度 时 程 与 相 应 的 频 谱分析结果 

0 8 .

 


。 4

08
- 1  I  I  ,  I  ,  I  ,  I  I  I  ,

0 1 0  2 0 3 0 4 0 5 0

时间村

( a ) 加 速度 时 程

0 0 . 3


20 0 2
- 




蚁 




k o o .
i 





00 0


0 2 0 4 0 6 0 8 0 0 0

 1

频率 (
H z )

( b ) 频谱

6 . 1 6 多 阶频 率 法 实测 时程 与 频谱

表 6 9 .
给 出 了 多 阶频 率 法 和 附加质 量法 的 实 测 频 率 数据 。
表 中 工况 1 表示无

附加质 量工况 ,
表中给 出 了 吊 軒的 前 四 阶频率 巧 )

护4 , 用 于 多 阶 频 率 法 巧别 。 

况 2

工况 4 表 示 附加质 量 块工 况 ,
每个工况给 出 其

阶频率 ,
工况 2

4 的 3 

频 率 /m /m 与 工 况 中 的 第 阶频率/ 用 于 附加质 量 法 巧别


1 


2 4 m l

1 53


渐 江 大 学 博 ± 学 位论 文 基于還 黃£洁 ^ 阶持宝巧 巧 f张力 巧割 巧究


《 ,

表 6 9 .
实测 频 率 结果


, 频率


工况编 号


如  ) (
H z )

f化 i i )

1 2 286. 

仍 =
26 0 . 的8

工况 1  -




^3 =
42 3 3 85

 .

^4 =
6 1 . 75 8 

工 况  2 3 . 03 0/0 000 .

/ ?2

1 1 . 983 5

工 况 3 3 . 0 3 0/2 4 4 5 .

/ m3

 1 1 . 85 1 

工 况  4 3 4 3 0 / 2 4 4 5 . .

/ m4

l 1 . 8243

图 6 . 1 7 给 出 了 测试 吊 杆 参 数 识 别 的 收 敛 过程 。
其中 , 图 6 . 1 7 ( a ) 为 最优个

体 目 标 函 数 的 收敛 过程 。
为 了 图 示方便 ,
将 巧别 参数进行 了 无量 纲化 处理 ,
弯 曲

卿度无量纲化力 £ // £ /〇 , 仪 0 表示 吊 巧 钢 丝 完 全粘 结 时 全 截 面 惯 性 矩考 虑 计 算 得

到 的弯 曲 刚度 ; 两端转 动 约 束刚 度无量纲 化 为 斬 /

£ /〇 / L ) 和 & /

£ /〇 / /
〇 . 两端转 动

约 宋刚 度 的 识 别 收 敛 过程 绘 制 在 同 坐标 图 上



表 6 . 1 0 列 出 了 分别 采用 附加质 量 法 和 多 阶 频 李 法 对 实 测 吊 杆 的 参数 进行 识

别 的 结果 。
第 2 列 的 化 , i n 表 示 识别 过程 中 目 标 函 数 能够 收敛到 的 最 小 值 。 第 

列 为 张力 识别 结果 ; 第 4 、 5 列 为 弯 曲 刚 度 绝 对值 和 无 量 纲 值 ; 第 6 、 7 列 为 端部

转 动 约束刚度无量细值 

多 阶频率法



: f= 5 x l 〇
1 0
 S


X X X X 乂 兴 X


— — — - — ? — — - — - 

k .

1 

A -  —

 /S 
—  —  -

r A -  -

A -  —

 A -  —

 A —  -

A —


l U  



; 

A -

多 阶 颁率法


K  1 〇
p  附加 质 量法

附加质 量法

5 



10  r
^ 

6  ,          I , I t I I I > 

I  q

0 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计算世代数

( a ) 目 标函数

1 5 


漸 江 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文 基于遗 传 算法 和多 阶掏率 的 吊 巧 张 材 巧別 研究


2400
 

2 00



00 新
乏 8 '

> 乂一
1 .






A二 兹 教二

養
S 心 汝 二 二



I 方 二

— —

0 0
多 阶频率法 
 A

1 5  _


 附 加 质 量法


200


张紧弦公式 


I  .

9Q Q
1  1   I  I  I  I  I  I 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计算 世化 数

( b ) 吊 杆张力

1 . 5
P

1 . 2 —  —
乂 —
X - —

X 

^ 


。 w M

 '

^0 . 94
- -

A —

A -

A -

A -  -

A —

A —

A - —

A 

u 3
 .

/

 、




i 

V  -
 A -

多 阶频率法



 i
i 

於 -

附加 质 量法


 ?



03
I  1  1  ,  I  ,  I  I  I  ,  I

0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计算世代数

( c ) 弯 曲 刚度



6 0 0

拾 — 一


斯、 *

7> ^。為 —
备 

给 

A * 今

5 0 0 I





4。。

; 


3 00




9 2 0 0j A 多 阶频率法


— -

 附加 质 量法


0 0 '

1 \ .


 中
? *

1 ■  I  
? ?

术 

? ■

v   ■



%
Q
1 00 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计算世化数

( d ) 端部 转 动 约 宋 刚 度

图 6 . 1 7 实 测 吊 杆 四 参数 识别 收 敛 过程

1 5 


巧 江 大 学 博 主 学位论 文 基于遗 恃算法和 多 阶 转 率 巧 巧 杆张力 巧巧巧 巧


表 6 . 1 0 实测 吊 杆参数识别 结果

张 力 弯 曲 咖 度 端 部 转 动 约 東

识 别 方 法  化 加  T  EI  EI  K  Kj i

kN  N  E I〇  E l〇 /L )  / ( El〇 L )


( (
k )
/ / /
) (

附 加 质 量 法 0 . 00 3 6 1 91 68 6 3 . 7 87 . 5  1 . 20 .

 1 1 . 4 5 00 0

 .

多 晚 频 率 法 0 . 00 1 56 1  1 6 巧 6 5 .  化 . 7 0 . 89  5 00 . 0  5 00 . 

结合图 6 . 1 7 与 表 6 . 1 0 进行分析说 明 。 可 k义 看到 , 不 论是 附 加 质 量 法 和 多 阶

频率法 ,
其 目 标 函 数在 5 00 个巧代 数 内 己 收敛 到 最 小 值 。 需 要指 出 ,
对实测 吊 杆

进行 识别 时 , 目 标 函 数 并 不 像 数值模 拟 分 析 中 那 样 随着 计 算 世代 数 增 加 而 趋 向 于

0 。 这是 因 为 数值模拟 分析采用 的 频 李是 真 实 频 率 ( 忽 略有 效位 数 截 断 误 差 ) , 

杆模 型 己 知 参数 也 没有 任何 误差 而 实 测 ; 中 ,
巧 杆 计 算 模 型 与 真 实 情 况存 在 差 异 

且采用 实 测 频 率 也存 在 测 试误差 。 所 批在实测 吊 杆 的 参数 识 别 过程 中 , 目 标函数



只 能 收敛到 某 有 限最小值



表 6 . 1 0 第 二 列和 图 6 . 1 7( a ) 显示 , 附加质 量洁 目 标 函 数 最 小 收 敛值 为


这远 远 大 于 数 值模 拟 分 析 中 给 出 的 标 函 数容许 误差 因此


化 00 % 1 9 , 目 5 . 0X 1 0 ,

对该 实 测 吊 杆而言 , 附加 质 量 法 的 识别 精 度是值得 怀 疑 的 。 此外 , 表 6 . 1 0 第 

列和图 6 . 1 7 ( C ) 中 显 示 , 附加 质 量 法 对弯 曲 咖 度 的 巧别 结果 臣 达到 媛 索 值设定

上限 ( 1 . 2  £如 ) ; 表 6 . 1 0 第 6 、 7 列和图 6 . 1 7( d ) 显示 , 附加 质 量法 对 两 端 转 动

刚 度 识别 结果差 异很大 :
下 端 刚 度很小 , 而 上端 刚 度则 达到 固 结程度 , 结合工程

现状 , 认 为 这是 不 符合 实 际 情 况 巧 。 综上 ,
由 于 频 李 测试误差 等 因 素 的 存 在 , 

加 质 量 法 对 本 文 所 选取 的 实 测 吊 杆 参数 识 别 结 果是 不 可 靠 的 。
对 附加 质 量 法适用

范围 实用 性还需 要进 步的操豪

V义 

从表 6 . 1 0 第二列和 图 6 . 1 7( a ) 可 W看到 ,


多 阶频 率法 的 目 标 函 数 最 小 收敛

该 值 在 容许 误 差 的 范 W认为 其 识别 结果



值为 0 00 . 1 56 1 ,
围 ( 5 0X . 1 0 )  L义 巧 ,

是可 靠 的 。
多 阶频李法 的 两 端 约 束 识 别 结 果都 达 到 搜 索 上 限 ,
巧两 端 约 宋接 近于

固 结约束 这与 吊 杆 的 实 际 工程 中 的 错 固 状态是 致的

, 

6 6 2 . .
实 测 吊 巧 二 参数 识 别

根据 6 6 . . 1 节 的 巧别 结果 , 吊 押 两 端 转 动 约 宋 可 近似 假 定 为 固 结 , 采用 多 晚

1 56


巧 正 大 学 榜 壬 普 位论文 基于邊 挣算法和 多 阶频率 的 吊 杆 张 力 巧别 巧 究


频率法对实测 吊 杆进行 二 参数 ( 张力 与 弯 曲 刚度 ) 识别 

表 6 . 1 1
实 测 吊 杆 参数 二 参数 巧 别 结 果

吊 杆 张 力 弯 曲 卿 


识 别 频 率 组


Rm i n  T  El  El
方法 



kN
 kN m  化/

( ) ( ) 

巧 , 户 2 0 . 00 0003  1 63 4 7 . 584 . 2 0 . 89

F F,

j 0 . 0 0000 1  1 628 8 . 593 . 2 0饼


多 


F i
, F4  0 . 0 0 00 05  1 63 4 3 . 584 . 8 0 . 89

频 率

 "

户 2

巧 0 0 0 0 0 0 2 1 6
. 1 8 4 . 598 . 9 0 . 9 




F 2 ,

Fa  0 . 000004  1 63 3 . 8 584 . 9 0 . 89

F  F4  0
3 , . 0 0 0 0 04  1 663 . 1 574 . 8 0 . 88

均值  : 1 63 5 5 .  5 86 . 8 0 . 89

标准差 :  1 4 9 . 8 . 2 0 0 . 

变 异 系 数 0 : . 9 1 % 1 . 40 % 1 . 40 

表 6 . H 给出 了 采用 不 同 频 率 组 合的 识别 结 果 ,
并 对 这 些 巧 别 结 果 进行 了 

单统计 。 表中第 2 列 表 示 识别 选用 的 两 个频 率 ,
例如 ,
巧 ,
表示 ; 第 3 列表示

目 标 函 数 的 最 小 收敛值 ; 第 4 列 为 张力 巧别 值 ; 第 5 、 6 列 分别 表 示 弯 曲 刚 度 识

别 绝 对值 和 无 量 纲 值 。 可 L 乂 看到 ,
二 参数识别 时 , 目 标 函 数 凡 乎 能 收敛 到 0 。 

用 不 同 频 率 组 合巧别 得到 的 张力 值 结 果 差 异很小 ,
其变异系 数小 于 1 % , 这同样

验证 了 《 阶频 率 法对 吊 巧 张力 识别 的 准确性 。 图 6 . 1 8 给测试 吊 杆采用 不 同 频 率



组 合 进行 二 参 数 识 别 的 收 敛 过程 。 识别 变 量都 能够在 1 00 个计算 世代 数 内 达 到 收

敛 ,
验证 了 多 频 率 法 进行 二 参数 巧别 的 计算 效率 

通过上述用 附加质 量 法 与 多 阶 频 李 法 对 实 测 吊 杆参数 巧别 分析 的 比 较 与 讨



论 ,
发 现测 量误差 对 巧别 方 法 的 适用 性有 较 大 影 响 。 附加质 量法 对测 试误 差精度

要 求很高 , 而 《 阶 频 李 法则 相 对较宽松 。
本章 实测 吊 杆频 率 的精度 能够 满 足多 阶

频 率 法对 张力 识 别 的 要 求 , 但 尚 不 能 满 义 附加质 量 法 的 精度 要 求 。
通 过增 加 附 加

质 量块的 重 量 从而增加 不 , 罔 工 况 的 频 李 差 异 能够 有 效 改 善 附加 质 量 法 的 适用 性 

但 随 着 质 量 块增 加 实 测 操 作 性 化 将 变 得 很 困 难 关 于 附 加 质 量 法 的 实 用 性 改 善
, 。 

1 


巧 江 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 文 基于遗 恃算法和多 阶頻牵 的 吊 杆 张力 巧别 巧 究


尚 需 要进 步研 究 探 索



1 800


 ̄  ̄  ̄  ̄  ̄  ̄  ̄  ̄  ̄  ̄  ̄

S 1 600  g § S g g S 



4 0 0  一^ F F
一^ 化



、 \

夺 夺
.  V ; 


1 2 0 0 I  ■  1  '  1  ?  1  1  1  ?  1

0 2 0  4 0 6 0 8 0 1 00

计算 世代数

( a ) 吊 杆张力

1 . 2


0 9 
::


 ̄ 

^0  6 

^  中 f
八 今 庐 尸




 2  3
0 3 .
-  ' 4

I  .         
I . I . I . I 

QQ

0  2 0 4 0 6 0 8 0 1 00

计算世代数

( b ) 弯 曲 刚度

图 6 . 1 8 实 测 吊 杆 二 参 数 巧别 收 敛 过程

6 7 .
本章小 结

本章 首 先 对现有 频 率 实用 公式 法进行 了 归 纳 分析 讨论 ,
了 传 统频李 法 的 适用

范 围 与 求解精度 问 题 并对 类 实用 公 式 法 进行 适 当 改进 然后针对具有 复 杂



了 。

边界条件 的 短 吊 巧提 化 了 基于遗传 算 法 和 多 阶频 率 的 张力 识别 方 法 。
该方法用 有

限 元方 法 对 复 杂 边界条件 的 吊 杆建立准 确 的 数值分析模型 , 得到 吊 杆参数 与 频 率



的矩阵关系 ,
通 过利 用 遗 传 算 法 求 解 特征 值 逆 问 题实现 吊 杆 张力 值 L 乂 及 其他 未 知

参数 的 识别 。
通 过对 数 值模 拟 吊 巧与 实测 吊 杆参数 的 准 确 巧别 , 验证 了 本方 法 的

实用 性 与 有效性 , 主 要研究 结论如 下 




) 传 统 频 率 方 法 的 索 力 求 解 精 度 受 拉 索 参数 ( 的 影响 较大 , 宜 采用 对不

1 58


浙 江 大 学 惇 壬 学 位 论义 基于遺 停# 法 和^ 阶 辑 宝 奸 辛 卢 寬 ^ 巧到 巧 究


同 C 区 间 分段表 达 的 索 力 公 式 ; 通 过联 立 不 同 阶 频 率 的 索 为 方 程 ,
能够 消 除弯 曲

规 度 不 确 定 性 对 索 力 求解精度 的 影 响 传 统 的 实 用 索 力 公 式 不 适用 于 具 有 复 杂 边


界条件 的 拱桥 短 吊 杆 索 力 求解 

( 2) 附加 质 量法 理论 上 能 够 实 现 吊 軒 张力 乂
L 及其他 来 知 参数 的 准确 巧别 

包 括 复 杂 的 边 界 条件 。 但是 该 方 法 对 频 率 实 测 精度 要 求 过高 , 目 前 工程 实用 性还

受到限制 

( 3 ) 本文提 出 的 多 阶频率法 虽 然 无 法 准 确 巧 别 边界参 数 , 但是 这 并 未 影 响



该方法对 吊 杯 张 力 的 精确 识别 度 

( 4 ) 《 阶频率法 从巧别 计 算 效率 ,
实 测 操 作 性 上都 要 优 于 附 加 质 量 法 , 

可 靠 的 短 吊 杆 索 力 识别 方 法 

( 5 ) 当 吊 杆边界条件 明 确 时 ,
多 阶 频 率 法 同 样适用 于 张力 识别 , 且其 计 算

效率 与 巧别 精度 更离 

1 5 


班 二 式学 诗 壬 学 枉论 文 基于遗 传算法和多 阶频李 骑 吊 杆 张力 巧别 研究


1 60


渐 江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结论与 霞望


7 结论与 展望

7 . 1 主 娶 结论

本文 乂
L 拱桥 吊 巧为 对象 ,
针 对锡 蚀 损 伤 高 强钢 丝 的 力 学 性 能 退 化 、
剩余疲劳

寿命 评 估 方 法 和 张 力 识 别 技术 等 方 面 进行 了 研究 。 回 顾全文工作 , 主 要结论 与 贡

献包 括 W下几 点 

( 1 ) 针 对服役 吊 杆 内 镑 健钢 丝 进 行 了 力 学 性 能 试 验研 究 和 数 值模 拟 分 析 

试 验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镑蚀 对钢 丝 的 拉伸 强 度 影 响 不 大 ,
承 载 力 变 化 主 要 取决 于钢

丝 有效截 面 的 减少 程度 ; 镑蚀 导 致钢 丝 的 延性 下 降 ; 钢 丝 疲劳 性 能 受 镑蚀 程度 的

影 响 其 有 先 敏 感 后 迟鈍 的 特征 , 即 镑 蚀 初 期 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因 镑 蚀 而 盛 著 降低 

但进 一

步镑蚀 引 起 的 钢 丝 疲 劳 寿命 下 降 不 明 显 。 数值模 换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点 蚀钢

丝 的 疲 劳 寿命 不 仅取决 于 蚀坑底 部 的 应 力 集 中 程 度 , 还受 到 应 力 集 中 区域 巧 影 响 

( 2 ) 根据抗 州 某 地 交 通信 息 数 据 实 现 了 随机 车流 的 程序 模拟 ; 义
L 某 中 承式

拱桥 为 算例 分 析 了 模 拟 随机 车 流 作 用 下 的 吊 杆疲劳荷载 响 应 。 吊 杆 的 车辆疲劳荷

载 幅 成 分 主 要包 括 由 车 辆 彼 此 靠 近 的 轮 轴 移 动 时 引 起 的 吊 巧 巧 力 小 幅 波 动 1




各 车 辆 整 体通 过桥 梁 时 产 生 的 吊 杆内力 大幅波动 。
算例 拱桥 的 吊 杆疲 劳荷载 幅 具

有 高应 力 比 特征 ,
其 应 力 比 随荷载 幅 增 加 而 减小 ; 疲劳荷载 幅 度越小 , 分布 频 数

越大 

根据疲 劳 分析方 法 的 般流 程 从不 同 诱蚀 程 度 的 缆 索 疲 劳 性 能 S 



( 3 ) ,

曲 线 、
吊 杆 等 效荷 载 幅 、
吊 巧 损 伤 累 积 云 个方 面 进行 了 分析巧 究 。
研 究表 明 ,


蚀 会促进疲劳 损 伤 累 积 ,
在 疲 劳 寿命 S -

N 曲 线 上表 现 为 :
绣蚀越严 重 , 斜率参

数 m 和截 距参数 l ogC 越小 。
对具有 高应力 比 持征 的 吊 杆疲劳荷载 而 言 , 忽略应

力 比 差 异 将严 重 低 估 车 辆 疲 劳 荷 载 作 用 及 其 造 成 的 损 伤 累 积 

( 4 ) 建立 了 吊 杆 剩 余 寿命 的 动 态 分析 评 佑 新 方 法 。
与 静 态 分析方 法相 比 

动 态 分析方 法考虑 了 因 镑蚀 引 起的 吊 杆疲劳 性 能 逐年退 A X


L 及 路 面 状 况逐年磨

损劣化 引 起 的 疲 劳 撮 伤 动 力 放 大 效应 对服役 吊 杆 进行 静 态 疲 劳 分 析 可 能 高 佑 其

 。

剩 余 寿命 , 动 态 分析 方 法 更 符合 吊 抒服役 的 实 际 情 况 

( 5 ) 针 对 拱 桥 短 吊 杆 边 界条 件 和 弯 曲 刚 度对张为 巧 别 精度 影 响 显著 的 情况 

提出 了 基于遗传 算 法 和 多 频 率 的 巧 杆 索 力 巧 别 方 法 通 过对 数 值 。
吊 抒和实 际 吊 

张力 的 准确 识别 ,
验证 了 该 索 力 识别 方 法 的 计 算精度 与 适用 柱 

1 6 


棄 二 大 学 博 去 学位论 文 结论与 畏望


7 2

展望

轿 梁 绽 索 耐 久 性 不 足 引 起 的 服役 巧 全 问 题 受 到 广 泛 桥 梁 学 者 的 长 期 关 注 但

 ,

这 一

棘手 问 题 却 并 来 得 到 有 效解 决 , 因 此 对 幾 索 耐 久 性相 关 问 题还有 待 更 多 、


深入 的 实桥调 查 、
试 验 及 理 论研 究 。
在本文 己 有研 究 进展 的 基础 上 ,
作者认为 今

后 在 如 下 几个 方 面 值得 关 注 与 探讨 

( 1 ) 镑蚀是钢 缆 索 耐 久性 的 首 要 问 题 ,
镑蚀钢 丝 引 起统 索 性 能 显 著退 化 

本 文 进行试 验 的 镑蚀钢 丝 样本 主 要 选 自 2 座 桥 梁 样本 范 围 较小 且样本 数 量 不 足


, 

因此 ,
有 必 要 从 范 围 更 广 的 实 桥 获 取镑 蚀 钢 丝 ,
并 进行 大 数 据样本试 验 ,



确保

试验 结果 的 可 靠烛 。  

( 2 ) 离 散 性 是 材 料 疲 劳 性 能 的 基本 恃征 ,
考 虑 镑 蚀 影 响 时钢 材 疲劳 性 能 离

散性 会更 显著 , 因 此 后 续研 究 应 展开镑 蚀钢 丝 的 疲 劳 性 能 的 概率 分析 ,
从可 靠 度

方 面 进行 巍 索 疲 劳 寿命评 化 

( 3 ) 交通荷载是 引 起樂 索 疲 劳 失 效 的 主 要荷 载 , 准确 描述缆索 实 际车辆疲



劳荷载 非 常 重要 。 虽 然交 通 车 流 疲劳 荷 载 的 程序 模 拟 法 己 有不少应用 , 但缺乏 与



实测疲劳 数据的 对 叱 ,

L 验证方 法 的 可 靠性 。 此外 ,
利 用 程序 模拟 计 算 得到 的 车

辆渡劳荷载 ,
其 准 确 性 受 随机 交 通流 信 息 数 据 真 实 性 影 响 。
由 于不 同 地区 、 不同

桥 梁 的 交 通流 特征 差 异 巨 大 ,
有 必 要 展 开 多 区 域 大 规模 的 实 轿 车 流 信 息 调 查 ,


供地域 差别 化 、
桥 类 差别 化 的 车辆箭载 基础 数据 资料 

( 4 ) 对 缆 索 剩 余 寿命 的 进行 动 态 评 估 需 要确 定 服役 缆 索 性 能 退 化模 式 , 

何根 据 缆 索 服役 实 际 情 况确 定缆 索 镑 蚀发 展规律 并 进 ,

步确定 了 缆索性能退化

模式 ,
是准确 计算 缆 索 剩 余寿命 的 关键 

( 5 ) 本 文提 出 的 基于遗传 算 法 和 多 频 率 的 吊 巧 索 力 识别 方 法 ,
需 要先进行

实桥 吊 抒的频率测量 , 然 后 通 过后 期 的 频 谱 分 析 、
程序 识别 分析 等 多 步 澡才 能 实

现索 力 识别 。
开 发 软件 集 成 化 的 索 力 识 别 硬件 设 备 , 可望 实现索 力 测 量的 即 测 即

得 

( 6 ) 在 本 文研 究 之 外 , 作 者 还对 耐 久性 材料 C FRP 的 阻尼 特 性 及 其 在 缆 索

桥梁 中 的 服役 性 能 进 行 了

些探 索 。
采用 C FRP 

缆 索 眷 代 传 统 的 铜 缆 索 可 望 从根

本 上解 决 總 索 的 耐 久性 问 题 。
因 此 ,
着 暇 于未来 巧 型 缆 索 桥 梁 的 耐 久性 能 改 善 

推进 C F RP 材 料在 缆 索 桥 梁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巧 前 景 价值 

1 


浙 江 大 学 博壬 学位论文

参考 文 献

参考 文 献





张劲泉 ,
李承昌 ,
郑晓华 ,
等 .
桥梁拉 索 与 吊 索 M [ ]

北京 : 人 良 交 通 

版社 ,
20 1 3 

范 立础 轿 梁 工 程 安全性 与 耐 久 性 展望设计理念进展 上海公路


2 . J ,


[ ] [ ]

2004 (0 1

:  : 1

7 



] 宋勤 .
重庆市 蔡 江县 虹桥 特大婷塌 事 故 的 原 因 和教训 化 施 工 技术 . 1 999 

28( 1 0 : 5 4 




郑强 , 孙国安 .
佛 陈 大桥 缺暗 原 因 分析及加 固 [



中 国 铁道科 学 . 2000 

2 1 04 :  2 1

29 

( )




孔庆 凯 .
大 跨 中 承式 拱桥 短 吊 抒结构行为 研 究 [
D ]

西南交通大学 ,
2003 



] 陈思甜 , 王静 ,
葵 尚龙 .
钢 管 棲 拱桥 吊 杆 更换施 王 控 制 技术 阴 .
重庆交 通

学 院学报 . 2005 , 
24 口 )
: 1 2 -

1 7 




王文涛 ,
梁 奎基 .
国 外 大 跨径 斜拉桥使用 状 况 综 述口 ]

国 外 公路 . 1 996 

1 6 ( 06 ) :  29 -

3 6 

巧 ]
Wa ts o nSC ,
S t a ffo r d  D  G  C ab e s  n  t r o u b l e P ]  C i v i l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1 9 8 8
. l i . .


5 8 4) 3 8 4

: 1 


9]
 Ha i
g ht 
民 Q ,
B i l li n gto nD P ,
K h az e m  D .  C ab l e  S afe t
y  F a c t o r s  fb r  F o u r

S u s pe ns o n B r
idge i



. J o urn a l  of  Br i d ge E ng n e e r
ing i . 1 997 ,
2 ( 4) : 1 5 7 -

1 67 


1 0] 尼尔斯 J 吉 姆森 著 , 金增 洪 译 .

缆 索 支 承桥 梁 :
概念 与 设计 , 第 二 


M ]
, 人民交通 化 版社 ,
200 2 

[ 川 党 志杰 .
斜拉 索 的 疲 劳 抗力 抑 桥 梁建设 . 1 999 4
( )
: 1 8

2 1 


1 2
] 叶觉 明 ,
钟建弛 -

轿梁缆索系 统的腐蚀与 防护 [



钢 结构 . 2005 , 2 0 ( 2 ) 

85 89




1 3
] Mo re
y WW ,  B al l  GA , S i n gh H .  A pp l i c at i o n s  o f  fi b e r  g r at i n g  s e n s o r s

C] 

I nt e r
n at o n a i l  S o c i e t y  fo r  O p t i c s  an 过  P h o t o n i c s , 1 996 


M ]  H opwo o d 1 1
, 
H av e n s  J H  . I ns
pect o打 i
, p r e v e nt o 打 i

an d  rem e dy  o f  sus
p en s o n

 i

br
i d g e  c ab e  c o r r o s i o n p r o b l e m s [ J ] l

. 1 9 8 4 


1 5
] Sa l as化 M , K o y sAL t

We s t  J  S  e t  a h  F i n a l  E v a u a t i o n o f  C o r ro s o n


 l i

n a l  T e n d o n s  n  P r e c a s t  S e g m e nt a
P r o t e c t i o n  fo r  B o n d e d  I nt e r i 

1 63


浙 江 大 学 博 A 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C o n s t ru c t i on [ M C en ]
. ter  fo r  T r a n s p o r
t at o 打 i 民e s e arch ,
化 eU n i vers i
巧o f

T exas  at  Aus t i n , 
20 02 


1 6] 徐俊 ,
陈惟 珍 .
石 口 大桥拉 索 病 害栓测 与 分析m .
钢结构 . 2 007 , 2 2 (句 

8 84

1 


1 7] 徐俊 .
拉 索 损 伤 滨 化化 理 与 剩 余使用 寿命评 制巧 .
罔 巧 大学 ,
20 06 


1 8] 高欣 .
在 役 钢 管 混 凝上 拱轿 吊 押 损 伤 与 系 统 可 靠 性 分析 方 法 P ]

哈尔 滨

工业 大学 ,
20 1 1 



糾 潘菊 宇 谢化 李 晓 章 等 , , , .
镑蚀 高 强度 铜 丝 的 力 学 性 能 与 评 级方 法 [





江大学 学报 : 工学版 . 20 1 4( 1 1

: 1 9 1 7 -

1 924 


20]  H am i l o n
t l i i H 民 . I n v e s t i g at i o n  o f  c o r r o s i o n  p r o t e c t i o n  s y s t e m s  fo r  b r
i d ge

s ta
y  c ab l es

R ]
.  The  Un i ve r s i ty o f  T e x a s  at A u s t n  i

1 9 % 


2 1
]  H am i lt o nIH ,
B re en  J  E ,  F r ank  K H B  . ri d g e  s t ay  c a b l e  c orr o s i o 打
 p ro t e ct o 打 i . I 

G r ou ti i o 打  an d  l o a d  化 s t n g [ J ]
nj e c t i . J o urn a l  of  B r d g eE ng i i n e e r n g 1 9 9 8 i .
, 

口 )


64 7

1 


22
]  H am i ho nIH ,
臣 K e nJ巨 ,
F ran k  K  H .  B r d g e  s t ay  c ab
i l e  c o rro s i o 打
 p ro e c o 打
ti 1 : 

I I :  Acce l e r a t e d  c o rr o s i o n e s t s [J ]
1 ; .  J o u rna l  o f  Br i d geE 打g i ne eri n g 1 9 9 8 .
, 3 ( 2 ) 

72 -

8 1 


23
] 目 a r t o 打 S  C ,
V e rm a a s G  W ,  D u b y  P F  e t  a l  A c c e l e r at e d  c o r r o s i o n  a n d


 .

e mb r
i t t e m e nt  o f  h i g h s t r e n gt h  br d g e  w i r e  J o u r n a l  o f  m at e r i a l s  i n  c i v

l i . i l


[ ]

en g ine erin g . 20 00 ,


1 2( 1

: 3 3 -

3 8 


2 4]  M ay r b a ur l  民 M  C am o  S


.  C ra c k i n g  a n d  fr a c t u r e  o f  sus
pe ns o 打b ri d g ew i i re
口 ]


J o u rna l  o f B r d g e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i .  2 00 1


( 巧 : 64 5 -

650 


2 5
] B e tt i R ,
W e 巧 A C ,
V e rm a a s  G ,
et al .  C o rr o s i o 打an d e m br
i t l e m e nt n

 i

h gh i

s tr e n
gt h  w i re s  o f  susp ens i o n  b r i d g e  c ab e s l
阴 . J o u r n al o f B r i dge

E n g ne e r n g i i . 2 0 0 5 1 0 ( 2 ) 1 5 ,
: 1

1 62 

口6 ]  M ay rb aur l  民  M  C o r ro s o n  n  s u sp e n s i o n  b r d g e  c ab
. i i i l es

C ]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s s oc i at i on  fo r  Br dge i  a n d  S t r u c t u ra l  E n g i n e e r
ing ,
2 000 


27]  N ak a m u ra  S  F uru
ya ,
K K ,
it ag aw a  M ,  e t  a l  C o r r o s i o n  p e r fo r m a n c e  o f  n e w
. 

sus
p en s i o 打  br
i d g e  c a b e  p r o t e c t o n [ C ]  I nt e r
n at i o n a l i . l  A s soc i a t i o 打  fo r  B r i d g e

an d  S t ru c t ur a l  E ng ne erin g i
, 
2 000 

1 64


浙 江 大 学 博 女 学位论 文

参考文 献


28
]  S u zu m u ra  K  N a k a m u r a  S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 fa c t o r s  a ffe c t n g  c o r r o s o n o f

. 
 l i i

g a v an i z e d  s t e e
l w l i re s



.  J o u r n a  o f  m at e r l i a l s nc i v i l en

g n e e r n g  2 0 04
i i .



6 1 7

1 1 : 

( )


29]  N a k am u ra  S
,  S u zu m u r a  K  T ar u  T  M e c h an c al  p r o p e rt e s  an d  r e m a i n i n g
, 
 i . i i

s tre n

t h  o f  c o r r o d e d  b r d g e  w k e s [ J  S t r u c t u r a l  E 打 g i n e e r n g  I n t e r n at i o n a l


. i 

2 0 0 4 1 4 ( 1 : 5 0

54 




3 0
]  N a k amu r a S ,  S u z u mu r a
 K  H y dr o g e n
. e mbr i tt l e m e nt  an d  c o rr o s i o n  fat g u e  o f

 i

na l  S t e e l  R e s e a r c h  2 0 0 9
c o rr o d e d b r i d
g e  w i r e s [ J]  J o urn a  o f  C o n s ru c i o
t t . l .



6 5 (2 ) :  269 -

277 


3 1
]  N ak a mu r a 8 ,
S u z u mu r a  K .  E xp e r i m e n t a l  s t u d y  o n  fat i g u e  s t r e n g t h  o f

c o rro de d  b r i d g e  w i r e s 口 ] .  J o ur n a  o f  B r l i d g e E n g i ne eri n g . 2 0 1 2 ,
1 8

3) 

200 2 09 -




3 2
] 徐俊 陈 惟 珍 刘 学 , , .
斜拉 索 退 化 机理及钢 丝 力 学模型 口 ]

同 济大学学报 

自 然科 学版 . 2008 , 3


7) :  9 1 1

9 1 5 


33

兰成明 .
平行钢 丝 斜 拉 索 全 寿命 安全 评 定 方 法 研 究 [
D ]

哈尔 滨 王 业大学 

2 00 9 


34

李富 民 ,
袁迎晤 .
镑蚀 钢 绞 线 的 静力 拉仲 断 裂 特性 阴 .
东南大学学报 :


然科 学版 . 2007 , 
3 7(5 )
:  9 0 4 9 09 -




3 5

温文峰 .
缆 索 高 强钢 丝 腐 蚀疲 劳 性 能研 究 [
D ]

河海 大学 ,
2 008 


36
] 毕磊 .
系 巧拱桥 吊 杆 腐 蚀 疲 劳 与 安全性研 究 D [ ]

东南大学 ,
20 1 


37

钟力 .
解拉 索 腐蚀损 伤 与 安全性 能 评 定方 法研 究 [
D ]

重庆交 通 大 学 

20 1 4 

3 8
S tal n g sJM  F r a n k  K H  S t a y c ab l e  fat g u e b e h av i or [ J ] na o f
 J o ur 

l i . i . l
[ ] ,

S t r u c t ur a l  E n g n e e r n g i i . 1 9 9 1

1 1 7(3 )
:  W6 -

95 0 


39
]  P au l so n C ,
F r a n k  K  比  A  fat i g u e  s t u d y  o f  p r e s t r e s s i n g  s t r a n d [ R ]  A S C E .


1 98 3 


40]  T ake na 氏  
M i ki  C , 
S hi m o k aw a  H 巧 ,
 al .  F at g u e  K s i s t a n c e  o f
i l ar g e di a m et er


c ab l e  fo r  c a b l e

st a
ye
dbr
i d ge s J ,  J o u r n a  o f  S t r u c t x i r a l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1 9 92
l .




 [ ]

1 1 8(3

:  70 1

7 1 5 

1 65


渐 江 大 学 博 ± 学位论 文 参考 文 献



4 1
] 袭志刚 ,
党 志杰 .
奥 尔 顿 克 拉克 大桥 斜拉 索 的 疲劳 强度阴 .
国 外桥梁 

1 997

0 1

: 3 7

4 1 


42] Sped 打 c at i o n  P  G . 民 e c o m m e n d at i o 打 s  f b r  s t ay  c ab e  d e s g n  l i

1 ; e s ti n
g
and

i n st a l l at i o 打 口 ] .  P o st T e 打 s o n n g -

i i

I n s t i t ut e  C o mm i tt e eo 打 C ab l e S t ay e d  B r

i dge s 

2 00 1 


43
] 李先立 , 宋显辉 .
高 强 银轉钢 雙 薇 劳 可 靠 性研 究 [



止木工程 学 报 . 1 995 

28 2) : 3 6

43 


44

尹 万全 , 朱 祖铭 ,
姚戈 ,
等 .
钢 丝 的 渡劳 强度 与 渡 劳 寿命阴 .
金属 制 品 

1 998 24( 02 : 1 0 -

1 4 


, )


45
] 马 林 .
国产 1 860 级低 松 弛 题 应 力 钢 锭 线 疲 劳 性 能 研 究 [



铁道标准 设

计 . 2000 , 
20 巧 )
: 2 1

23 


46
] L l orc aJ , 
S anc h e z

Ga l v ez  V .  F at i
g ue
t h re s h o d  d e t er m i n a t on  i n  h g h  s t r e n g t h
l 
 i i

c o l d  d r a wn  e u t e c t o i d  s t e e l  w i r e s
口 ] 
? En
g n e e r 打 g  F a c t u re 
i r i M e c h an i cs . 1 9 8 7 

26 輯 )
: 8 69

882 


47] To ri b i oJ ,
G o nz 如 e zB ,
Ma t o sJ C .  F at i
g ue〇 化 沈 p
r o p a g at o n  n  c o d  d mw n
i 
 i l

stee l



.  M at e r
ia l s  S c i e n c e  a nd  En g n e e r
ing i :  A . 2 0 0 7 ,4 6 8 : 2 67 2 72 -




48 ] T o ri bi oJ ,  Ma t o s JC , 
G o nza l e zB .  M i cro -

an d  m a c r o

a pp r o a c h  t o  t h e  fa t i g u e

c r ac k
g
r o wth i n
p
ro
g r e s s i v e l y  d r aw n  p e a r i c  s t e e l s  at  d ffe r e nt  民
iit i

r at i o s
口 ]


I n t e rn at o n a l  J o ur n a i l of  F at i
gu e
.  20 0 9 , 
3 1

1 1

: 2 0 1 4 -

202 1 


49 ] 8化  GC ,
T an g  X  S ,
L i Z 义 巧  a l .  F at i
g u e  c r ac k  gr o w t h  b e h av i o r  o f  c ab e s

 l

an d s te e l w i re s  fo r  t h e  c ab l e

s ta
yed po rti o n  o f  Run y an g  b r i d ge 

di s
p r o p o r t i o n a t e  l o o s e n n g  a n d / o r  t g h t e n n g  o f  c a b e s [ J ] T h e o r e t i c a  a n d

 i i i l . l

A pp l i e d  F ra c t u re  M e c h an i cs .  200 8 , 
49



: 1

25 


50
] L i  CX ,
T an g  X  S ,
X i an g  G  B .  F a t g ue  c r ac k  gr o w t h  o f
i  c a b l e  st e e l  wi re s  i n  a

s u s p e n s o n  b ri d g e i : Mu l ti sc al i n
ga
n d  m e s o s c o p i c  fr a c t u re  m e c h a n i cs [




T h e oret i c al  an d  A pp l i e d  F r a c tur e  M e c han i cs . 2 0 1 0 , 


5 3
口 )
: 1 1 3

1 26 


5 1
]  Pe ri er  V D ,
i engL , Ga i ll et  L ,  et  a l . Fr e tt ng i

fat i g u e  b e h a v i o u r  o f  b r
i d ge

en
g ne e
i i n g  c a b l e s  i n  a  s o l ut
r i on  o f  s o d i u m  ch o r
i de [ J]  l

. We a r  2 0 0 乂  2 6 7 y .




308 4

3 1 


52
] Ho r m az a  W ,  C a s tro  G ii i za G  M  M e n d e z M o re n o  L  M

 .  F at i
gue a
f i l u re  o f a

 

1 66


浙 江大 学 博 击 学位论 文 专^ 文哉


S lick l i n e  w i r e  i n d u c e d  b y  c o rro s o n  p i t s [ J ]  E n g i n e e ri n g  F a i . i l u re  A n a y s l i s 

20 1 4 3 7 0) :  96

1 09 

, (


53
] Ma rt i n  A ,  S an c h e z

Ga l v e z  V  L l o r c a  J  C o r r o s i o n fat i u e  o f  c o d  d r a w n

g 
 . l

e ut e ct o i d  ste e l  w i r e s  i n  ar t i f i c i al  s e aw at 巧
口 ] 
?  Env i r onm e n t  Ass i s te d  F at i
g ue 

L o nd o n :  M e c h an i c al E n
g ne er ing P b
i u l i c at i o n s  1 9 9 0 . :  43 5 -

447 

 H Ma A B Wen呂 W e t  a l  C o r r o s i o 打  fa ti



5 4] J i an
g
J

 
, 
 F ,

g u e  p e r fo r m a n c e  o f p r e  


p l i t  s t e e  w i r e s  fo r  h i g h  s t r e 打 g
l 化b r i d g e  c ab l e s [ J ]  F a t i g u e  &  F r a c t u r e  o f

 .

E n g ne e r n g i i

Ma te ri al s &  S tr u c ture s .  2009 , 
3 2 (9) : 7 69

779 


55] 项海帆 .
窝 等桥梁 理论 M [ ]

北京 : 人 民 交 通 出 版社 ,
200 1 



巧 S ch i l l i n g C G ,
K l i
pp st e m  K 吐 N e w Me
   l; h o d  fo r  F at i g u e  D e s i g n  o f  Br i d
g巧 阴 

J o ur n al  o f  化e  S tru c t ura l  D i vi s i o n . 1 97 8 ,
1 04(3 ) :  42 5 -

43 8 


5 7
]  A A S HT O .  L RF D  b r
i d ged e s gn i  s
pe c
i fi c at i o n s [
S] .  W ash i n gt o n  D C ,
 ^ 04 


5 8

岳峰 , 任 晓格 ,
赵 金城 ,
等 . 公 路钢 桥 疲 劳 车 辆费 载 研 究 进 展 [



建筑钢

结构进展 . 2 0 0 9 1 ,

 口 )
: 3 5

39 



叫 Ra j
u S K , M o s e sF ,
S c hi l l i n g C  G .  Re l i ab i l i t
y ca
l 化ra ti o n  o f  fat i g u e

e v a l u at i o n  an d  d e s i
g n  p r o c e d ure s 口 ] . J o ur
na l o f  S tr u c t ur al  E 打 g i n e er
i打g  9 9 0 . 1


1 1 6( 5 : 1 3 5 6 -

1 3 69 .

)  


6 0] Sch i lli ng

CG .  S tr e s s  c
y c e s  fo r  fa t i g u e  d e s g n  o
l f i  ste e l  br d g e s




,  J o ur n a l  o f

S t ru c tu r al  E n g i n 说 r n g 1 9 8 4 1 0 6 ) 1 2 2 2 234

i . 1 : 1 

, (


6 1
]  N o w ak  A  S .  L v e o adm o d e
i l l  fo r  h i
g hw a y  b r
i d g es [ J] .  S t r u c t u r a l  s a fe t
y 1 9 9 3



1 3




: 巧 -

66 


62]  N o w ak  A  S , 
N as s i f  H  D e fr a

i n L .  E ffe c t  o f  tr u c k  o ad s  o n  b r d g e s [ J


i . J o ur
na 

of  tra n s p o rt at o n  e n g i n e e r n g i i . 1 993 , 
1 1 9(6) : 8 5 3

867 


63 ]  L am an  J A N o w ak A , 
  S .  F at i
gu e

l o ad  m o de l s  fb r  g i r d e r  b r
i dg e s [J ] 
. J ou r n a l o f

S tr u c t u r a l  E n g n e e r
i ng i . 1 996 ,
1 22



: 7 2 6

73 3 


64]  F uG , H ag

E l sa f Oi .  V eh i c u l a r  ov e r l o a d s :  L o a d  m o d e l  b r i d g e  s a fe t y  a n d

 , ,

p e rmi
tc he c ki n g 口 ] 
? J o urn a l  o f  Br
i d g e  E n g i ne er n g i .  2 0 00 , 

。 )
:  49 5 7 -




6引  C oh en H ,
F u  G  D e k e 比 ab  ,
W ,
etal . P r e 出 c t n g  t r u c k  l o ad  s p e c t r a  u n d e r
i 

w e i g ht  l m i i tc h a n g e s  a nd  i t sa
pp l i c at i o 打  t o  s t e e l  b r
id g e  fat i g u e  a s s e s s m e n t [ J ] 

n al  o f
J o ur  i dge Engm ee r
Br i 打g  .  2 0 03 , 
8 (5) : 3  口 -

3 22 

1 67


参考 文 献



浙 工大学 樽
: i : 学 三 古又


66
] Cho ti ck a i P ,
B o w m an  M  D  T r u c k  m o d e . l s  fo r  i m p r o v e d  fat g u e  l i fe

 i

p re d i cti o n so fs


te e lbr
id ges 阴 . J o ur n a l  o f  B r d g eE n g ne e r
i ing i . 2 0 0 6 ,
1 1





7 1

80 


67] B S I .  Br i ti s h  s t an d a r d  B S 5 4 0 0 : st 说 1 ,
C O打c re 1 ; e  an d  c o m p o s k e  b r i d g e s

p ar
t1 0 

co d e  o f p r a c t i c e  f b r  fat i g u e
 [
S] .  L a nd o n ,
1 980 

6 引  E uro c o d e  E N 99  Ac o n s  o n  st r u c t u r e s P ar t  2 Tr
a ff c  o ad so nb ri d g e s S

. 1 1 ti :  i l 

[ [ ]

200 3 


6 引 交 通部 .
公 路桥 涵 设 计 通用 规 范 (
J TGD 6 0 -

2 00 4 )

S] .
北京 ,
2 004 


70] 任剑 ,
赵 人达 毛 学 明 ,

公 够桥 梁 渡 劳 荷 载 谱 初 探 [


. 四川 建 筑科 学 研 究 

2007 
33 1 : 3 4 -

37 

, ( )



U 童 乐 为 , 沈祖 城 市 道 路桥 梁 的 疲 劳 荷 载 谱 [



上木工程学报 . 1 997 

30
巧 2 0 27 -

: 


72] 李扬海 鲍卫咖 桥梁 等 , , , .
公路桥 梁 结 构 可 靠 度 与 概 率 极 限 状 志 设 计 M [ ]


人 民 交 通 出 版社 ,
1 997 


73] M i aoT B ri d g e . l i v e  o a d  m o d e l s  w i 也  s p e c i a  r e fe r e n c e  t o  H o n g  K o n g
l l
 [
D ]


了 h e  H o 打 g  K o 打 g P o y t e c hn 
l i c Un i v er s i t y ,
2 00 1 


74] M i ao  T  J , 
C h an T H  B r   . i d ge  l i v e  o a d  m o d e l s  fr o m  W I M  d a t a [ J ]
l .  E n g i n e er n g

 i

s tru c tur e s  2 002 24


巧 07 084

. : 1 1 1 




75] 梅刚 ,
秦 权 棘道 锦 ,

公路桥 梁 车 辆 荷 载 的 双 峰 分 布 概 李 模 型 阴 .
清华大

学学 撤 自 然科 学脱 2003 , 
43 (
1 0) : 1 3 94 -

1 3 96 


76

王荣辉 , 池春 ,
陈庆 中 ,
等 .
广 州 市 高架桥 疲劳荷载 车 辆模型研 究化 华

南 理工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科 学 版 . 2005 , 
32

1 2

:  94 96




77] 王硕 .

桥 梁 运 营 荷 载 状 况研 究 [
D ]

同 济大学 ,
2007 


78

周 泳涛 ,
崔辉 ,
鲍卫规 ,
等 . 公路轿 梁标 准 疲 劳 车 辆费 载 研 究 阴 . 公路 

2 0 0 9 1 2 2 25

: 1 



79] 周 泳涛 ,
鲍卫卿 ,
崔辉 ,
等 .
我 国 高 速公 路 交 通猜 载 标 准研 究 阴 . 公路交

通科 技 . 20 1 0 ,
27 2
( )
: 3 6 4 -

1 

巧0 ]
周 泳涛 ,
鲍卫柳 ,
崔辉 ,
等 . 公 路钢 桥 疲 劳 设 许 巧 载 标 准 研 究 化 主 木 工

程学报 
20 1 0, 43 。 1

: 79

85 

1 68


浙 江大 学 博 壬 学位论文 参考 文 献


巧 1

李星新 , 任伟 新 ,
钟继卫 .
西南 山 区 高 速公 路桥 梁标 准 疲 劳 车 辆 荷 载 研

究m .
振动 与 冲 击 . 20 1 2 , 3

。 5

:  96

1 00 

巧 ^孙 守 巧 ,
孙利 民 .
基 于 实测 的 公路桥 梁 车 辆荷 载 统 计模型 [



同 济大学学

撤 自 然科 学脱 
20 1 2 ,
40(2

: 1 98 -

2 04 


83
]  C h en  B ,  Zh o ngZ ,  X i e X ,  e t  al  . M e a s ur e m e n t

b as e dve h i c l e  l o a d  m o d e l  fo r

ur b a n  e x p r e s s w a y  b r
i dge s 口] ?  Ma t h e m at i c a l  P rob l e m s  i n E n
g i ne e r
i 打g .

20 1 4 

巧4 ] 邵 雨虹 .
大 跨径 桥梁 疲 劳 设 计 车 辆荷 载 谱研 究 [
D ]

长安大学 ,
20 1 2 



巧 王春生 ,
陈惟珍 ,
陈艾荣 .
老 龄钢 桥 工 作 化 态 模 拟 与 疲 劳 寿命 化 桥 梁 建

设 . 2003

5 ) 5 :

8 

巧巧 王 泰 高 速 公路桥 梁 交 通 荷 载 调 查 分 析 及 仿 真模 拟 网 .
长 安大 学 ,
20 1 0 


87
] 高 文博 .
基于 实测 数据的 高 速 公 路 随机 车 流 仿 真模 拟 理 论及 程 序 开 发


D ]

长安大学 ,
20 1 0 

[ 岡 姜维成 ,
余波 , 邢 世玲 .
在 役钢 管 澈凝主 拱桥 吊 杆疲劳 可 靠性分析町 

外 公路 . 2007 , 
27 (4) : 1 3 1

1 34 



刮 陈兵 ,
赵雷 ,
杨弘 ,
等 .
拉 萨柳 梧 大桥 吊 杆渡 劳 寿命研 究 化 铁道建 筑 

2 0 07

4) : 6

8 


90] 吴冲 ,
杨国涛 ,
张磊 .
《 跨 系 杆拱桥 吊 杆疲 劳 性 能研 究 化 石 家庄铁道 学

院学报 :
自 然科 学版 . 2 00 9 ,
22



: 2 4 27 -




9 1
] 郭 文华 ,
吴换 . 公轨 两 用 拱桥 吊 杆 的 疲 劳 分析 阴 .
铁道科 学 与 工程 学报 

2008 
5 (3 : 6

1 0 


, )


92 ] 吴袭 . 公轨 两用 特大 桥 吊 杆获劳 分析 [
D ]

中 南大学 ,
2 00 8 


93]
L i  ZX ,
C h an T  H ,
K oJMF a ti
g u e  an a y s i s  a n d  l i
fe
p
lre d i ct o 打o fb ri d
ge s

 i

w 化  h e a l t h  m o打 U o i i n P ar
tI m e t h o d o o gy  a n d  s t r at e g y

i  st r u c t ur a l
gd a a
t :  l
口 ]


I n t e r n at o n a l  J o u r n a
i l  of  F at i g ue . 2 00 1
, 
23 (


:  45

53 

巧4 ]  C h an  TH , 
L i ZX ,  KoJ M .  F at i
g u e  an al y s i s  an d  l i fe
p
r e di ct i o no f b i dges
r 

w kh  s t r u c t ur a l  h e a 化 m o 打 i t o r i n g  d at a P ar
t I I pp l i c at i on [ J ] In e rn a
t onal

l  : a . ti 

J o u r na l  o f  F at i g u e .  20 0 1

23 ( 1

: 5 5

64 


95] 郑蕊 李兆霞 , .
基 于 结 构健康 监 测 系 统 的 桥 梁疲劳 寿命 可 靠 性 评 估 [





南 大学 学 报 :
自 然科 学 版 . 200 1

3 1
倘 : 7 1

73 

1 69


浙 i 工 大 学 蹲 + 学 化论 文 专考 义斬


邓 年春 欧进萍 周智 等 种 新 型 平行钢 竺 智 能 拉 索 化 公路 交 通科


96 , , , .

[ ] [

技 . 2007 , 
24(3 )
: 8 2

85 


97
] 李冬生 , 邓 年春 , 周智 ,
等 .
拱桥 吊 杆 的 光 纤 光 栅监 测 与 健康 诊 断 [





电子 .
激光 . 2 0 0 7 ,1 8



: 8 1

84 


98
] 李冬生 .
拱桥 吊 杆 损 伤 监 测 与 健康 谗 断 [
D ]

哈尔滨工 业 大学 ,
2 0 07 


99
] C o l e m anB  D .  S t a t i s t i c s  an d  t i m e  d e
p e 打 d e n c e  o f m e ch an  i c al b re ak d o w n; 打

ibers
f [


. J o urn a l  o f  App l i e dP h
y s c s 1
i . %8 ,
29(6) : 9 6 8

983 


1 00]  P h o en i xSL .  S t o c h ast i c stre n

t h  a 打 d  fa t i g u e  o f  i b e r b un d
f  l es 阴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r
n al  o f F ra c tu r e 1 9 7 8 4(3 3 27 3 44

 . 1 : 


, )

" 0 1
 ] C a s ti l l o E ,
F e m d n de z C ant e -

l i A ,
E巧 li nge rV ,
巧  a  S t at l . i st
i c alm o de l 仿 r

fat i g u e  a打 a y s i s  o f w i r e s l 
, s
tr an d s  a n d  c a b l e s
口 ]
?  I 打t e m a t i o n al  As so c i a t i o n  fo r

Br i d g e  a n d  S t r uc t ur a l  E n g i n e e r n g  P r o c e e d i n g s i . 1 9 8 5 : 82

85 


1 02]  F ab e r MH ,
E 打 g e un d  S l

R a c kw h z  R  A s p e c . t s o f
 p ar a l l el w i re  c ab l e

r e l i ab i l i t
y J  S tru c t u r a l S a fe t  2003 25 2) 2 0 1

225
y :
. . 

[ ] ,  (


1 03
] L i H ,
L an  C  M ,
Ju Y ,
e t  al  E x .

per me
n t a l  an d  n u m e r c a
i i l s tu d
yo f  化e  fa t i

ue

p ro pe r
t i e s  o f c o rr o d e d  p ar a  l l e l w i r e  c ab e s l



, J o ur
nal  o f  Br
i dgeE n g ne e r n g i i 

20 1 1

1 7 (2) :  2 1 1

22 0 


1 04] 张晓听 , 朱贺 ,
刘 遥路 ,
等 .
基 于 监 测 数 据 的 拱桥 吊 杆渡 劳 寿命评 估 方

法及其应用 [



防 灾减 灾工程学 报 . 20 1
化 3 0
巧 up p l

: 3 1 4 3 -

1 7 

郝超 裴嗽 山 强击 中 斜拉桥 索 力 测试新方法 磁通量法 公路



1 05 , , . J

. 

] [

2000( 1 1 : 3 0 3 -

1 


1 06] 王 卫锋 ,
徐郁 峰 ,
韩 大建 ,
等 .

崖 口 大娇施 工 中 的 索力 测 试技术 [



娇梁

建设 . 200 3 (
0 1

:  23

26 


1 07]
K ro n eb er
ge

S t a n t o n K J , H a rt s o u
gh 
B民 . A m o n it o r  fo r  n d i i rect

m e as ur e m en t o f  c ab l e  v i b r at i o n  r e q u e n c y  an d
f t en si on [J ] .  T ran s a c t i o n sof  t he

A S AE U S A ( )
. 1 W2 , 
3 5 : 3 4 1

346 


1 08]
C a s asJ R  A  c om b
. i n e d  m e t h o d  fo r  m e a s u r i n g  c ab l e  fo rc e s :  t h e  c ab l e

st a
ye d

A l ami l l o  br
i d g e  S p a i n [ J ]  S t r uc t u r a l  E n g i n e e r

i n g  I nt e r n at i on a l  1 9 9 4 . .
,  4 (4 ) 

23 5 24 0 -




1 09
]  G unh a  A ,  G aetan o  E ,
De l
ga
do民 . D ynam i c 化s ts  o n  ar g e  c a b l e l

st a
y ed

1 70


骑 g 大 学 博 击 学 位论 文 参考 文 献


b ri d ge [


. J o u rn a l  of  良 r d g e E n g n e er
i i打g  i .  200 1

6( 1

: 5 4 62 -




1 1 0

高建励 .
斜拉巧 索 力 测试方 法及误差研 究 町 公路与 汽运 . 2 0 0 4 ( 04 ) 

80 8

1 

U 方志 张智 勇 斜拉桥 的 索 力 测 试 町 中 国公路学报 9 9 7 1 0 (0 5 5 8

l , . 1 1 : 1 

[ ] , )


1 1 2

许俊 .
斜巧 索 索 力 简 化计算 中 的 精度分析阴 .
同 济 大学 学报 ( 自 然科学

版 )
. 200 1

巧 (
05) :  6 1 1

6 1 5 


1 1 3
]  Ir v i ne H  M ,
C au g h e y T  K 
.  T he l i n e ar  化 e o r y  o f fr e e   V 化 r at i o 打 S  o f a  s u s p e n d e d

 

c ab l e



.  Pr o c e e d n g s  o f th e Ro y a i   l  S o c i e ty  o f  L o nd o n . 1 9 74 , 
34 1 :  299 3 -

1 5 

。 1 4]  Ir vi neH  M ,
I r v i 打e  H M  C ab
 . l e  s tm c ture s [ M ]
.  D ove r  P ub li c at i o n s  N e w Y o rk 


1 9 92 


1 1 5
] Meh rab i  AB ,
T a b at a b a  H  U n 打 e d  f
i n U e  d i ffe r s 打 c e  f b r m u l a t i o n  fo r  fr e e
i . 
 i

v i b r at i on  o f  c ab l e s [ 巧 . n a l  o f  S t r u c t ur a l 
J o ur E n g n e er n g  i i . 1 9 9 8, 1 24 (

n )


1 3 1 3

1 3 22 


1 1
 巧  Y enW  P ,
M e h rab  A B T ab a i 

t ab a i  H E v a
. l u at i o n  o f  st a
y  c a b e  t e n s i on  u s n g



d e stru c t v e  V 化 r at i o 打  A S CE
a n o n e c hn i
q ii e [ C ] 997

i 1; .  1 



1 1 7]  Z hen g 
G KoJ M N,


i  Y M u . l ti m o d e b a s e d  e v a l uat i o n  o f

 c a b l e  t e n s i o n  fo r c e

n  c ab l e upp o rt e d  b r d g e s [ C nt e rn at i o n a S o c et
y  fo r  O p t i c s  a n d  Ph o t o n cs

i s i . I l i i
] 

2 00 1 


1 1 8
] Zu i H ,
S h nk e  T i
, N a m i t a Y  P r a c t . i c a l  fo r m u l a s  抗 r e sti m at o n  o f  c a b
i l 

t: e n s i onb t t i n a l  o f  s tr u c t u r a l  e n g i n e e r i n g
yv b ra o n m e h o d 口 ]  J o u r i . .  1 99 6 

22 6) 6 5 65 6

1 : 1 


1 1 9
]  R e nW ,
C he 打G ,
H uW .  E m p i r i c a l  f o r m u l a s  〇  e s t i m at e  c a b l e  t e 打 s i o n  b y

 ! :

c a b l e  fi m d a m e n t a l  r e q u en cy
f [


. S 化uc U i ra l E ng n e e r n 呂 i i

an d  M e c h an i cs . 2 005 

20(3 3 63 3 80

:  

^ 20] 方志 , 汪建群 ,
颜 江平 .
基于频率 法 巧拉索及 吊 杆 张力 测 试 机 .
振动与 冲

击 . 2007 ,
26 (9) :  78 -

沿 


1 2 U 郑 置 倪 ,

清 , 高赞 明 ,
等 斜拉 索 张力 测 试 和 参数评 佑 的 理 论和 应 用






上 木工程 学 报 . 2005 , 
3 8



:  64 6 9




1 22] 刘 文峰 ,
应怀樵 ,
柳春图 .
考 虑 測 度 及 边 界 条件 的 索 力 精 确 求 解 化 振 动

1 7 


浙 江 大 学 博 女 学位论 文

参考 文 賦

与 冲 击 . 2 0 04 , 
22

4) : 1 2 -

1 4 


1 23

孟少平 ,
杨審 , 王景全 .

类 精 确 考虑 抗 弯 刚 度 影 响 的 系 巧 拱桥 索 力 测

量新公式 [


. 公路交 通科 技 ?  2〇0 8 , 
25 ( 巧 : 8 7 9

1 


1 24

李新生 ,
项贻强 .
基 于 婉度 曲 线 振型 菌 数 的 系 杆拱轿柔性 吊 杆索 力 测量

公式阴 ? 工程力 学 . 20 1 0 , 
27(8) : 1 74

1 78 


1 25
]  民u ss d l J C ,
L a r d n e r  T  J  E x p e r m e n t a  d e t e m m at . i l i o n  o f  fr e q u e 打 d e sand

化 打s i o n  fo r  e l a s t c  c a b l e s i
 口 ] 
?  J o u r n a  o f E n g l i n e e r n g  M e c h an c s
i i .  1 99 8 

1 24 1 0 ) 1 0 6 7 :

1 07 2 


1 26
]  L ag o m a rs i n o S ,
C a d er
in l i C Th e .  d y n a m i c a l  i d e nt i 贷 c a t i o n  o f  化e 1 : e n s i l e  fo r c e

i n  an c i e nt  ti e

ro ds
阴 . E n g n e e r n g  s t r u c t ur e s
i i . 2 00 5 ,
2 7(6) : 8 46 -

856 


1 27
] K i mBH , P a rk T E s . ti m at o n  o f  c a b
i l e tens i on  fo r c e  u s i ng  t he

fr e
q u e n c y b a s e d  s y s t e m  i d e n t i 打 c at o n  m e t

ih o d J



.  J o u r n a  o f  S o u n d  a nd

 l

V b r ati i on ,  20 07 , 
3 04



: 6 60 67 6 -




1 2 8] K i mB H ,
P ar k  T ,
S hi nH ,
etal .  A  c o m p a r a t v e  s t ud y  o f  t h e  t e n s o n

 i i

e s t i m at i o n  m e t h o d s  fo r  c a b l e  s u
pp o r t e d  b r
i d g e s p ]  I nt e m a t i o 打 a l  J o u rn a l  o f

 .

S 化 e l  S tr u c t ur e s 2 0 07 7 77 84

.  1 :  


, (
^ )


1 29] P a rk  T ,
H y un g  L e e  D ,
H w aK i mB .  E st i m at i o n  o f  1 e n s i o n  fo r c e  i n  d o ub l e

 :

h a n g 饼 s  b y  汪  s y s t e m  i d e nt i fi c at i o 打  ap p r o a c h [ J ] .  I 打v e r s e  Pr o b l e m s  i n  S c i en c e

a nd  E n g i n e e r i n g 20 0 1 8 ( 2 ) 1 9 7 2 6

.  1 : 1 



1 3 0
]  C eb a ll o sMA ,
P r at o  C  A .  D et e rm i n at i o 打  o f  t h e  ax i a l  fo r c e  o 打  s t ay  c ab l e s

ac c o un t i n g fo r  t h e i r  b e nd i 打
gs
ti ffn e s s  a打 d  r o t at i o n a  e n d  r e s t r a i 打t s  b y  fr e e

 l

V 化 ra ti o n l : e st s J
[ ]
. J na l  o f
o ur  s o un d  a 打 d  v i b r at i on .  200 8 , 
3 1 7( 1

: 1 2 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