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第21卷 第3期       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 niversity        Vol∙21‚No∙3

对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学分析

项筱波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系‚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音乐学分析
摘 要:音乐的核心是音乐作品(即乐谱)‚处于这个“核心”的两极是生活和音响。感性分析固然重要‚理
性分析更应凌驾于感性分析之上。音乐学分析的最终目的即音乐批评。
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1672-4755(2006)03-0153-02

  “在伟大卫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苏联作曲家们在 析。而这又恰恰是某些音乐学工作者在从事其分析、
器乐创作领域也进行了辛勤的耕耘‚产生了大量的新 研究之时最容易忽略的一点- --分析了半天‚什么都
作‚其中交响乐作品占据了最显著的地位。 ” 有‚就是没有音乐。在感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对音乐作
“在众多的交响乐作品中‚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而成 品从创作背景到音乐本体做进一步地案头分析、研究‚
为重大音乐事件的划时代的作品‚是肖斯塔科维奇的 此乃音乐学分析之第二性- --理性分析。对作曲技术
第七交响曲《 列宁格勒》。 ” 理论的把握‚ 这是音乐学分析的“ 拐杖”‚如丢掉了这枝
由此可见对这首“音乐纪念碑” 式的“ 精品” 做一番 拐杖‚所谓音乐学分析将无从谈起。如其在对肖斯塔
音乐学分析之必要性。 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中‚将该乐章从
一、音乐的核心是音乐作品 曲式结构、主题发展、调性对比、到力度变化等各方面
音乐的核心是音乐作品(即乐谱)‚处于这个“ 核 均做了淋漓尽致地解剖。
心”的两极是生活和音响。从“ 生活” 到“ 乐谱” 的转变 感性分析固然重要‚然而‚对于一个音乐学工作者
是“音乐作品创作过程”‚该转变由“作曲家” 来完成;从 来说‚理性分析更应凌驾于感性分析之上。如在肖斯
“乐谱”到“音响” 的转变是“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该转 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学分析中‚通过理性分
变由“表演家” 来完成;与表演家的“ 表演” 同时进行的 析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作曲家在构思这部作品时‚
是“欣赏”‚这是由 “ 接受者” 担任的。19
42年7月1 9 最初考虑写成一部单乐章交响诗性质的乐曲‚但是在
日‚美国电台向全美(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播了由 投入具体创作过程以后‚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于是把
托斯卡尼尼指挥美国交响乐团演出的肖斯塔科维奇 “交响诗”作为交响套曲的第一乐章‚后面又补写了三
《第七交响曲》‚为千百万美国人民所收听。在这里‚ 个乐章.这一创作过程在最后形成的作品中留下了明
《第七交响曲》的“ 接受者” 即“ 千百万美国人民”‚正是 显的痕迹‚ 使整个套曲形成两个轮回:庞大而独立性很
通过这“千百万美国人民”‚《第七交响曲》才得以在世 强的第一乐章集中表现了和平与战争‚幸福与灾难的
界各地广泛演出‚ 且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正反艺术形象的对立冲突‚这是第一轮回‚而后面三个
可见得‚ 抛开了上述任意一个环节‚音乐都将不复存 乐章连在一起将第一乐章所揭示的不同形象及其冲突
在。 进一步展开‚构成第二个轮回。……第二乐章采用复
纵观对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学分析 三部曲式. 这里虽然没有第一乐章那种标题性的联想‚
全过程‚ 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作品是以上所有“ 转变” 过 但是音乐的性质可以概括为对人生价值的明朗的回
程的核心‚ 离开了这个核心去大谈特谈音乐无异于痴 忆。……(末乐章) 基本主题近似贝多芬式的坚定果
人说梦。 断‚其开端的动机已在引子中做了铺垫‚音乐充满活
二、感性分析与理性分析 力‚发展占有巨大的篇幅。 ”如果仅仅靠“ 听” 几遍的“ 感
在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 音响” 至关重要。 性分析”‚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出如此精彩的论断的。
因为音乐首先是一门“ 听觉艺术”‚不“ 听”‚何谈“ 音”? 三、关于创作背景
更何谈“ 乐”?此乃音乐学分析之第一性- --感性分 了解有关作曲家的一切创作背景‚ 了解听众(即接

2006-03-17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项筱波(1970- )‚江苏连云港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理论。
·154 ·          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 niversity         Vol∙21‚No∙3

受者)的感受、对作品的反映‚来考察作品所产生的艺 须依赖任何外部材料‚ 如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传记材料。


术、 社会、 审美效应‚ 并与作曲家主观创作动机相比较。 四、音乐学分析的最终目的- --音乐批评
例如:关 于 肖 斯 塔 科 维 奇 的 生 平:第 一 时 期 音乐学分析的最终目的即音乐批评。
(1
920-1941)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从探索走向成熟‚ 有相当一部分音乐学家一味强调研究事实、不断
作品有一至四交响曲和歌剧《 马克白夫人》、舞剧《 清澈 发现新的史实细节‚ 但是忽略了从中归纳规律、作出具
的溪流》。其中第二、三交响曲为标题交响曲(第二交 有历史性和批评性的解释。这就导致了音乐研究与音
响曲即《 十月献礼》、第三交响曲即《五月》)‚因用了较 乐批评之间出现了一条似乎是“ 不可逾越” 的鸿沟。而
现代的技法‚ 受到批判。歌剧和舞剧也先后遭到批判‚ 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学分析中‚我们
尤其是歌剧被《 真理报》批为“ 混乱而非音乐”。第二时 则几乎看不到这条所谓的“鸿沟”。
期(1941-1945)创作了两部“战争交响曲”- --第七和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与苏联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体
第八交响曲‚反映了战争时期苏联的社会心理状态。 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光辉而又艰难的历程‚其创作也
《第七交响曲》的声音响彻了整个世界‚萧也因此在国 体现了这两面性: 一是歌颂光明;二是揭露黑暗。其创
际乐坛上的声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成了苏 作的总特点:一是采用重大革命题材‚面对现实生活‚
维埃音乐的象征‚ 人们称他为“ 苏联的民族英雄”。《 第 反映“ 公民性”‚例如第二、三、七、十一等交响曲;二是
八交响曲》后遭到批判。第三时期(1 94
5-1 965)1
948 鲜明地表达了矛盾冲突‚继承了贝多芬、柴科夫斯基、
年2月1 4日苏共中央发表《 关于穆拉杰利的歌剧<伟 马勒等大师的优良传统- --音乐(第七与第五交响曲)
大的友谊>的决议》.该“ 历史性决议” 攻击了“ 坚持形 中的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形象来源于贝多芬‚继承了
式主义的、 反人民的倾向” 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普 柴科夫斯基的深刻的心理描写手法和感情激越的表现
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等六位作曲家。1 95
3年创作的 手法‚ 继承了马勒那种对悲剧题材、对讽刺和怪诞的爱
《第十交响曲》颇有争议‚ 恰好写在斯大林逝世之后‚一 好‚并学习马勒大胆地利用日常生活素材。故其作品
定程度上是苏联音乐的缩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 的“时代性” 很强‚例如第八、十一交响曲;三是渗透了
的悲剧。第四时期(1 96
5-1 975)是肖斯塔科维奇生命 强烈的道德、伦理、哲理‚例如第十、十三交响曲;四是
的最后十年‚ 作有第十四、 十五交响曲‚交响诗《 十月》‚ 充满了悲剧性;五是爱用讽刺、夸张、漫画的笔法揭露
合唱《 忠诚》及《中提琴奏鸣曲》。站在这些大背景下‚ 阴暗面‚ 例如歌剧《 鼻子》、第七、
十三交响曲。
我们就不难理解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中所描写 换言之‚一个优秀的音乐学家同时也应是一位杰
的人道主义精神、 大写的人的命运‚以及兼容了他特有 出的音乐批评家。作为一名音乐批评家‚其在批评过
的严峻的悲剧性和怪诞的讽嘲性两极混合的风格的中 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处理音乐批评的主观性和
心主题; 更不难理解肖斯塔科维奇为什么会发出“走出 客观性这对矛盾。过于客观的音乐批评‚其结果只能
社会、祖国‚我个人将无创作可言‚我要以音乐从各方 象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 “在天秤两面都宣誓效忠就是
面建设我们的国家。 ”的感慨。 反对每一方面”‚ 即缺少主观色彩。而过于主观的音乐
关于《 第七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第七交响曲》是 批评‚ 因其一味地强调主观主义‚从而丧失了客观标
在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月就动笔写作的。1 941年8月 准‚最终也就丧失了音乐批评的权威性。我认为‚理想
已完成了前三个乐章‚而末乐章是在转移到古比雪夫 的音乐批评应是- --客观性第一、主观性第二。而肖
市后于1 94
2年2月2 7日完成的。1 9
42年3月2 9日肖 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学分析则是一个很好
斯塔科维奇在《真理报》上谈到:“ 为我们战胜法西斯‚ 的例证。
为我们即将战胜敌人‚我把自己的《第七交响曲》奉献 综上所述‚通过对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的
给我亲爱的城市列宁格勒。 ” 此外‚其还曾经说过“ 我的 音乐学分析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受益非浅- --对肖斯
《第七》写得很快。我不能不写他‚因为战火在周围燃 塔科维奇这位被誉为“苏联音乐伟大成就的象征” 的作
烧‚ 我必须和人民在一起‚ 我要创造我的国家在战争时 曲家及其“扛鼎之作” 《第七交响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期的形象‚用音乐来突出它”。毋庸讳言‚这些均是历 对什么是“音乐学分析”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深知‚
史为我们分析该曲而留下的最好的“ 见证”。谁无视这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便是怎样才能把所学的这些“了解”
些“见证”‚谁就是对历史的熟视无睹、就是历史的罪 和“认识”运用到“音乐学分析”的实践中去。
人。这也是我们这些未来的音乐学工作者、尤其是音 参考文献:
乐史学工作者要牢牢记住的。 [1]黄晓和.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群众歌曲和交响乐 [ J ].音

而沿袭了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语言学- --科学取 1995‚(02).


乐研究‚

向的所谓的英美“新批评派”却在批评实践中更强调一
部作品的“封闭性” 与“ 自足性”‚认为对作品的分析无 责任编辑:索瓦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