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六、共同抵押(總括抵押權、連帶抵押權)

§875: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而未限定各個
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者,抵押權人得就各個不動產賣得之價金,
受債權全部或一部之清償。
┌設定方式:同一般抵押權┬書面契約(§785)
│ └登記(§760)
│ ※「抵押權人自由選擇權保障主義」─當事人可選擇限定(或不限定)
│ 各個抵押物應負擔之金額
└負擔金額決定方式
┌已限定各抵押物應負擔之金額(§875-2第一項第二款)
│(學說稱之為分割主義)
└未限定各抵押物應負擔之金額(§875-1、§875-2第一項第一款)
(學說稱之為分擔主義or價額比例分擔主義)

◎最高法院75年台上字第1215號判決:
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之抵押權,學者稱之為共同抵押,此種抵押權,依
民法第八百七十五條規定,倘未限定各個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者,抵押權人得就各個不動產賣得之價金,
受債權全部或一部之清償。是以共同抵押之抵押權人就何一抵押物賣得之價金,受債權全部或一部之清償,
除受強制執行法第九十六條規定之限制外,有自由選擇之權。此與外國立法例採分擔主義,規定共同抵押
權人,如同時就各抵押物賣得之價金受清償時,應按各標的物之價格分擔其債權額者 (如日本民法第三百
九十二條第一項),固有不同,其與代位求償主義,規定共同抵押權如僅就一抵押物賣得價金受償時,該
標的物上次順序抵押權人,對他抵押物於該共同抵押權人依分擔比例計算,可得受清償金額之限度內,得
代位行使其抵押權者 (如日本民法第三百九十二條第二項) ,亦復有異,我民法上之共同抵押,既無相類
之規定,自不能為 相同之解釋。

共同抵押(或稱總括抵押權):(§875)
┌ 共同抵押權之成立:
│共同抵押權係指為確保同一債權得受清償為目的,就數標的物所設定抵押權。以數抵
│押物設定 共同抵押權時,地政登記實務上,均為共同擔保之附記。
├共同抵押權之效力:
│ ┌1.§875:「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而未限定各個不動產所
│ │負擔之金額者,抵押權人得就各個不動產賣得之價金,受債權全部或一部之清償。」
│ │此之「抵押權人得就各個不動產賣得之價金,受債權全部或一部之清償」即採自
│ │由選擇保障主義:
│ │ ┌(1) 限定各個抵押標的物負擔金額時,如當事人以特約限定各個抵押標的物
│ │ │負擔金額時,應按各該不動產應負擔之金額,負其擔保責任。
│ │ └(2) 未限定各個抵押標的物負擔金額時,如當事人未限定各個抵押標的物負
│ │ 擔金額時,抵押權人得就各該不動產賣得價金,受債權全部或一部之清償。
│ ├2.§875 之一:「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抵押物全部或部
│ │分同時拍賣時,拍賣之抵押物中有為債務人所有者,抵押權人應先就該抵押物賣
│ │得之價金受償。」修正理由謂為期減少物上保證人之求償問題,而又不影響抵押
│ │權人之受償利益,宜使抵押權人先就債務人所有而供擔保之該抵押物賣得之價金
│ │受償。
│ ├3.§875 之二Ⅰ:「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者,各抵押物對
│ │債權分擔之金額,依下列規定計算之:一、未限定各個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時,
│ │依各抵押物價值之比例。二、已限定各個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時,依各抵押物所
│ │限定負擔金額之比例。三、僅限定部分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時,依各抵押物所限
│ │定負擔金額與未限定負擔金額之各抵押物價值之比例。」修正理由謂為期平衡物
│ │上保證人與抵押物後次序抵押權人之權益,並利求償權或承受權之行使,宜就各
│ │抵押物內部對債權分擔金額之計算方式予以明定。如各不動產限定負擔金額之總
│ │額超過所擔保之債權總額者,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負擔金額之比例定之,若未超過
│ │總額時,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負擔金額計算。
│ ├4.§875 之二Ⅱ:「計算前項第二款、第三款分擔金額時,各抵押物所限定負擔金
│ │額較抵押物價值為高者,以抵押物之價值為準。」修正理由謂為期平允,如各押
│ │物所限定負擔之金額較抵押物價值為高者,宜以抵押物之價值為準。
│ ├5.§875 之三:「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者,在抵押物全部
│ │或部分同時拍賣,而其賣得價金超過所擔保之債權額時,經拍賣之各抵押物對債
│ │權分擔金額之計算,準用前條之規定。」修正理由謂為期減少求償或承受問題並
│ │利實務運作,宜就該等經拍賣之各抵押物對債權分擔金額之計算方法,予以明定。
│ └6.§875 之四:「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者,在各抵押物分
│ 別拍賣時,適用下列規定:一、經拍賣之抵押物為債務人以外之第三人所有,而
│ 抵押權人就該抵押物賣得價金受償之債權額超過其分擔額時,該抵押物所有人就
│ 超過分擔額之範圍內,得請求其餘為拍賣之之其他第三人償還其供擔保抵押物應
│ 分擔之部分,並對該第三人之抵押物,以其分擔額為限,承受抵押權人之權利。
│ 但不得有害於該抵押權人之利益。二、經拍賣之抵押物為同一人所有,而抵押權
│ 人就該抵押物賣得價金受償之債權額超過其分擔額時,該抵押物之後次序抵押權
│ 人就超過分擔額之範為內,對其餘未拍賣之同一人供擔保之抵押物,承受實行抵
│ 押權人之權利。但不得有害於該抵押權人之利益。」修正理由謂抵押物異時拍賣
│ 時,如抵押權人就其中某抵押物賣得價金受償之債權額超過其分擔額,即生求償
│ 或承受問題。為期公允明確,宜就求償權人或承受權人行使權利之範圍與方式予
│ 以明定。本條第一款,雖規定物上保證人間之求償權及承受權,惟基於私法自治
│ 原則,當事人仍可以契約為不同約定而排除本款規定之適用。第二款所稱「同一
│ 人」所有,包括債務人所有之抵押物經拍賣及物上保證人所有之抵押權經拍賣之
│ 情形。
└第三人求償權→物上擔保人代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