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课本下册第 53 至 55 页:长度单位的换算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电脑/APP、其他:卷尺、秤、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量杯
Belajar

目标  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 以复名数表示长度的值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1.1 进行涉及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 思维导图 流程图、桥型图
Standard 换算。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1 讲述厘米与米、克与公斤和毫升与 21 世纪 沟通
Standard 升的关系。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TP2 解说度量衡中长度、质量和液体的
体积的相关单位。
附加元素 知识:语言、科学、地理 计算思维 模式识别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展示卷尺、秤和量杯,引导学生回顾 2 年级所学过的各种单位:米、厘米、公斤、
Aktiviti 克、升和毫升。指示学生写出单位的符号。
2. 引导学生读出第 53 页的横幅长度,哈密瓜的质量,及水的体积。
3. 引导学生尝试解答图中的问题,初步理解复名数的度量衡单位的解答方式。
4. 引导学生比划出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大小的认知:1 米比
1 厘米长,1 米是 1 厘米的 100 倍。
5. 引导学生说出复名数表示的长度最接近的 m 单位的值,如 2 m 7 cm 接近 2 m,
4 m 75 cm 接近 5 m。
6. 以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从推理方式的换算迁移到以乘法进行 m 到 cm 的
换算。
7. 以第 3 题为例,引导学生从推理方式的换算迁移到以除法进行 cm 到 m 的换算。
8. 以第 4 和第 5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长度单位的互化。
9. 引导学生讨论涉及复名数的换算技巧,避免类似 109 cm 化为 1 m 90 cm 的错误。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56 至 57 页:长度的加法;长度的减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1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尺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1.2 进行至三个涉及米和厘米的长度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加法。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6.1.3 进行至三个涉及米和厘米的长度
减法。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知识:科学、地理、公民教育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价值:负责任、感谢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EMK:环境永续 l
教学建议 1. 板书各种复名数表示的长度,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出这些长度是否可以进行换
Aktiviti 算,然后训练学生写成“最简”的形式,如 3 m 120 cm = 4 m 20 cm。
2. 以第 56 页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
单名数的长度加法和连加法 。
3. 讲解复名数的加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56 页第 3 题。
4.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长度加法和连加法的练
习 。
5. 板书各种复名数表示的长度的值,引导学生进行 cm 部分向 m 部分“借 1 m”的换
算,如 3 m 5 cm = 2 m 105 cm。
6. 以第 57 页第 1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数
的长度减法和连减法。
7. 讲解复名数的减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57 页的第 2 和第
3 题。
8.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长度减法和连减法的练
习 。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58 页:长度的乘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尺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2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长度的乘法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1.4 进行涉及米和厘米与一位数的长度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乘法。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知识:体育与健康教育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价值:仁爱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以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数的
Aktiviti 长度乘法。
2. 提醒学生注意每项乘法运算的积, 确认接下来是否要进行换算。
(a) cm 部分的值小于 100,不必进行换算
(b) cm 部分的值大于 100,须进行换算
3. 讲解复名数的乘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3 题。
(a) 运算 cm 部分的乘法
(b) 运算 m 部分的乘法
(c) 符合换算的标准时,才进行“简化”
4. 引导学生以“两个式子” (各别运算 cm 部分和 m 部分, 然后才加起来 )的策略
验算第 3 题的答案。
5.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长度乘法的练习。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59 页:长度的除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尺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长度的除法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1.5 进行涉及米和厘米与一位数的长度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除法。 Peta i-Think

3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知识:公民教育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EMK:爱国精神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以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数的
Aktiviti 长度除法。
2. 引导学生应用“从 m 部分除起”的演算法则,解答第 3 题。
3. 向学生说明 m 部分的除有余,须把余数换算成 cm,加在 cm 部分继续除。
4. 引导学生按“先换算,后计算”的流程验算第 3 题的答案。
5.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长度除法的练习。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60 至 61 页:质量单位的换算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电脑/APP 、其他:秤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 以复名数表示质量的值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2.1 进行涉及公斤和克的质量单位 思维导图 流程图、桥型图
Standard 换算。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1 讲述厘米与米、克与公斤和毫升与 21 世纪 沟通
Standard 升的关系。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TP2 解说度量衡中长度、质量和液体的

4
体积的相关单位。
附加元素 价值:公平 计算思维 模式识别
Pengisian EMK:企业家精神、信息与通信技术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1 公斤和 1 克的质量约有多重,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
Aktiviti 大小的认知:1 公斤比 1 克重,1 公斤是 1 克的 1 000 倍。
2. 引导学生说出复名数表示的质量最接近的 kg 单位的值,如 2 kg 90 g 接近 2 kg,
2 kg 900 g 接近 3 kg。
3. 以第 1 题为例,引导学生从推理方式的换算迁移到以乘法进行 kg 到 g 的换算。
4. 以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从推理方式的换算迁移到以除法进行 g 到 kg 的换算。
5. 以第 3 和第 4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质量单位的互化。
6. 引导学生讨论涉及复名数的换算技巧,避免类似 1 kg 20 g 化为 1 200 g 的错误。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62 至 63 页:质量的加法;质量的减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秤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质量的加法和减法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2.2 进行至三个涉及公斤和克的质量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加法。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6.2.3 进行至三个涉及公斤和克的质量
减法。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价值:诚实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Pemikiran

5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板书各种复名数表示的质量,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出这些质量是否可以进行换
Aktiviti 算,然后训练学生写成“最简”的形式,如 3 kg 1 500 g = 4 kg 500 g。
2. 以第 62 页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
单名数的质量加法和连加法 。
3. 讲解复名数的加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62 页第 3 题。
4.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质量加法和连加法的练
习 。
5. 板书各种复名数表示的质量的值,引导学生进行 g 部分向 kg 部分“借 1 kg”的换
算,如 5 kg 300 g = 4 kg 1 300 g。
6. 以第 63 页第 1 和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
数的质量减法和连减法。
7. 讲解复名数的减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63 页第 3 题。
8.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质量减法和连减法的练
习 。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64 页:质量的乘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秤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质量的乘法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2.4 进行涉及公斤和克与一位数的质量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乘法。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知识:科学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以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数的
Aktiviti 质量乘法。
2. 提醒学生注意每项乘法运算的积, 确认接下来是否要进行换算。

6
(a) g 部分的值小于 1 000,不必进行换算
(b) g 部分的值大于 1 000,须进行换算
3. 讲解复名数的乘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3 题。
(a) 运算 g 部分的乘法
(b) 运算 kg 部分的乘法
(c) 符合换算的标准时,才进行“简化”
4. 引导学生以“两个式子” (各别运算 g 部分和 kg 部分, 然后才加起来 )的策略
验算第 3 题的答案。
5.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质量乘法的练习。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65 页:质量的除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秤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质量的除法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2.5 进行涉及公斤和克与一位数的质量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除法。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以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数的
Aktiviti 质量除法。
2. 引导学生应用“从 kg 部分除起”的演算法则,解答第 3 题。
3. 向学生说明 kg 部分的除有余,须把余数换算成 g,加在 g 部分继续除。
4. 引导学生按“先换算,后计算”的流程验算第 3 题的答案。
5.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质量除法的练习。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7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66 至 67 页:液体体积的单位换算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电脑/APP、其他:量杯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进行液体体积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 以复名数表示液体体积的值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3.1 进行涉及升和毫升的液体的体积 思维导图 流程图、桥型图
Standard 单位换算。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1 讲述厘米与米、克与公斤和毫升与 21 世纪 沟通
Standard 升的关系。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TP2 解说度量衡中长度、质量和液体的
体积的相关单位。
附加元素 计算思维 模式识别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1 升和 1 毫升的水体积约有多少,巩固学生对液体体积单
Aktiviti 位的大小的认知:1 升比 1 毫升多,1 升是 1 毫升的 1 000 倍。
2. 引导学生说出复名数表示的液体体积最接近的ℓ单位的值,如 3 ℓ 70 mℓ 接近 3 ℓ,
4 ℓ 800 mℓ 接近 5 ℓ。
3. 以第 1 题为例,引导学生从推理方式的换算迁移到以乘法进行ℓ到 mℓ 的换算。
4. 以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从推理方式的换算迁移到以除法进行 mℓ 到ℓ的换算。
5. 以第 3 和第 4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液体体积单位的互化。
6. 引导学生讨论涉及复名数的换算技巧,避免类似 7 ℓ 10 mℓ 化为 710 mℓ 的错误。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8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68 至 69 页:液体体积的加法;液体体积的减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量杯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液体体积的加法和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减法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3.2 进行至三个涉及升和毫升的液体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的体积加法。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6.3.3 进行至三个涉及升和毫升的液体
的体积减法。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知识:艺术教育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价值:仁爱、合作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板书各种复名数表示的液体体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出这些液体体积是否可以
Aktiviti 进行换算,然后训练学生写成“最简”的形式,如 4l 1 200 m = 5 l 200 m l。
2. 以第 68 页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
单名数的液体体积加法和连加法。
3. 讲解复名数的加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68 页第 3 题。
4.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液体体积加法和连加法的
练习 。
5. 板书各种复名数表示的液体体积的值,引导学生进行 m部分向部分“借 1 ”的换
算,如 3 l 60 m l = 2 l 1 060 m l。
6. 以第 69 页第 1 和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
数的液体体积减法和连减法。
7. 讲解复名数的减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69 页第 3 题。
8.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液体体积减法和连
减法的练习 。

9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70 页:液体体积的乘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量杯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液体体积的乘法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3.4 进行涉及升和毫升与一位数的液体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的体积乘法。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EMK:企业家精神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以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数的
Aktiviti 液体体积乘法。
2. 提醒学生注意每项乘法运算的积, 确认接下来是否要进行换算。
(a) m部分的值小于 1 000,不必进行换算
(b) m部分的值大于 1 000,须进行换算
3. 讲解复名数的乘法竖式的演算法则,然后引导学生按流程解答第 3 题。
(a) 运算 m部分的乘法
(b) 运算部分的乘法
(c) 符合换算的标准时,才进行“简化”
4. 引导学生以“两个式子” (各别运算 m部分和部分, 然后才加起来 )的策略
验算第 3 题的答案。
5.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液体体积乘法的练习。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10
课本下册第 71 页:液体体积的除法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量杯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应用策略,进行液体体积的除法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3.5 进行涉及升和毫升与一位数的液体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的体积除法。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3 完成涉及度量衡的算式。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EMK:企业家精神 计算思维 流程建设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以第 1 和第 2 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单名数的
Aktiviti 液体体积除法。
2. 引导学生应用“从部分除起”的演算法则,解答第 3 题。
3. 向学生说明部分的除有余,须把余数换算成 m,加在 m部分继续除。
4. 引导学生按“先换算,后计算”的流程验算第 3 题的答案。
5. 引导学生进行(不涉及单位换算,涉及单位换算)复名数的液体体积除法的练习。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11
课本下册第 72 页:生活与数学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模型、图表/统计图、电脑/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APP、其他:秤
Belajar

目标  进行 STEM 专题课业活动 高层次 应用、分析、评价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思维导图 流程图
Standard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21 世纪 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知识:体育与健康教育 计算思维
Pengisian 价值:仁爱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EMK:企业家精神 l
教学建议 1. 活动前指示学生提前收集有标签的饮料包装。
Aktiviti 2. 指示学生分组,然后展示一些包装饮料的标签,让学生学习读取饮料成分的信息。
3. 根据标签上注明的体积和糖分含量的多少,向学生讲解“高糖饮料”的意思。
4. 指示学生画表格,然后记录饮料的体积和糖分含量。
如下:
饮料种类 体积 糖的含量 相等于多少茶匙的糖?
葡萄汁 350 毫升 36 克

5.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找出 1 茶匙的糖的质量。
(a) 方法 1:用小秤计算 10 茶匙的糖的质量,然后除以 10
(b) 方法 2:用精确的电子秤直接测量 1 茶匙的糖的质量
6. 引导学生计算饮料的含糖量相等于多少茶匙的糖,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7. 指示学生发挥创意,制作电子幻灯片来呈现结果。
8. 向学生讲解喝高糖饮料的风险,劝诫学生不要常常饮用高糖饮料。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12
课本下册第 73 至 74 页:编故事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根据算式, 应用词语编故事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4.1 根据涉及度量衡的算式编写故事。 思维导图 圆圈图
Standard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21 世纪 沟通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EMK:企业家精神 计算思维 逻辑推理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 讲述各图的基本信息。
Aktiviti 2. 引导学生应用加法的词语,如 “加起来”“共”“比……多”等,说出加法故事。
3. 引导学生应用减法的词语,如 “相差”“减少”“比……少”等,说出减法故事。
4. 引导学生应用“分组”“平分”概念,说出乘法和除法的故事。
5. 鼓励学生在故事中融入有关度量衡的词语,如长短、远近、高低、轻重、多少等。
6. 纠正学生故事中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改正故事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13
课本下册第 75 至 78 页:解决问题(一)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量杯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解决有关度量衡的常规问题 高层次 应用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4.2 解答涉及日常生活与度量衡有关 思维导图 括号图、流程图
Standard 的应用题。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4 解答涉及日常生活和度量衡有关的 21 世纪 沟通
Standard 常规问题。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TP5 运用各种策略, 解答涉及日常生
活和度量衡有关的常规问题。
附加元素 知识:科学、艺术教育、公民教育 计算思维 模式识别、分解
Pengisian 价值:负责任、尊重、仁爱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EMK:语言、创新与革新 l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第 1 道问题, 提取信息。
Aktiviti 2. 引导学生应用思维模块理清其数量关系,推导出解题方法。
3. 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然后用自己熟悉的策略验算答案。
4. 讲解液体的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解答第 2 道问题。鼓励学生以其他策略检查答案。
5. 引导学生理清第 3 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认规律,推导出解题方法。
6. 鼓励学生在计算后, 在家里进行实验和找出“瓶子乐器”的操作原理。
7. 引导学生解答第 4 道问题的(a)项,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引用(a)项的答案来解答(b)
项的部分。(112 米 + 75 米 + 75 米 = 262 米)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14
课本下册第 79 至 81 页:解决问题(二)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图表/统计图、其他:秤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解决有关度量衡的常规问题 高层次 评价、创造


Objektif  解决有关度量衡的非常规问题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6.4.2 解答涉及日常生活与度量衡有关 思维导图
Standard 的应用题。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TP4 解答涉及日常生活和度量衡有关的 21 世纪 批判性思维
Standard 常规问题。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TP5 运用各种策略, 解答涉及日常生
活和度量衡有关的常规问题。
TP6 以创意和创新的方式, 解答涉及
日常生活和度量衡有关的非常规
问题。
附加元素 知识:科学 计算思维 逻辑推理
Pengisian EMK:创新与革新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第 5 道问题, 提取信息。
Aktiviti 2. 引导学生应用思维模块理清其数量关系,推导出解题方法。
3. 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然后用自己熟悉的策略验算答案。
4. 讲解天平保持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应用思维模块理清第 6 道问题的数量关系,解答
问题,然后用秤模拟和确认答案。
5. 引导学生理清第 7 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推导出解题方法。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课本下册第 82 页:轻松乐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15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目标  进行娱乐活动 高层次
Objektif  应用所有已学的技能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思维导图
Standard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21 世纪 沟通、协作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知识:科学、艺术教育 计算思维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提前指示学生上网搜索纸鱼(或其它“海洋生物”)的折法,打印出来。
Aktiviti 2. 按组数准备彩纸、木签、磁铁、回形针和毛线(每道问题需一张彩纸和一枚回
形针。每组可以有一支或多支钓竿)。
3. 指示学生分组。分发彩纸、木签、磁铁、回形针和毛线,然后组装“钓竿”。
4. 引导学生根据彩纸的数量,分工合作,设计相应数量的算式题。
如下:
问题 1
270 g + 560 g =

5. 吩咐各组按问题编号把答案记录在答案纸上,以供接下来的检查答案之用。
6. 指示学生把问题写在彩纸的一面,然后按方法折纸鱼,再别上回形针。
7. 讲解和示范钓鱼游戏的步骤,指示各组派出代表(拿纸笔)到另一个组钓鱼。
(a) 在时限里,每次只能钓一条鱼
(b) 计算算式,回答问题,答对才能得分(拿走鱼),答错则须“放生”
(c) 留守的组员负责检查答案
(d) 时间到,代表须回到原组,另派一个代表到下一个组钓鱼
8. 指示学生计算各组掉到的鱼的数量,判定得分最多的组获胜。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活动本第 129 至 130 页:一步一步来;更上一层楼


日期 时间 班级 科目 数学
TARIKH MASA KELAS SUBJEK

领域 / 单元 领域:测量与几何 教材
Bidang / Tajuk 单元:6 – 度量衡 Bahan Bantu
Belajar

16
目标  进行辅助和增广活动 高层次
Objektif 思维技能
KBAT

学习标准 思维导图
Standard Peta i-Think
Pembelajaran
表现标准 21 世纪
Standard 学习法
Prestasi PAK21
附加元素 计算思维
Pengisian Pemikiran
Kurikulum Komputasiona
l
教学建议 1. 提供巩固练习的小测试,以确认学生对各种技能的掌握情况。
Aktiviti 2. 对没掌握的数学技能,提供辅助练习(一步一步来)。
3. 重新测试学生相同的数学技能,确保学生能掌握。
4. 对已经掌握的数学技能,提供增广练习(更上一层楼)。
教学评估 (教师填)
Penilaian P&P
教学反思 (教师填)
Refleksi

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