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

001年第2期 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
1No.
2

先秦时期塞种人之族源及其东渐问题

曾宪法
(国际关系学院 管理系‚北京 1
000
91)

  摘要:先秦时期塞种人在西域建立了若干“行国”和“城邦国”。但关于其族源及其东迁问题始终存疑。从
历史、
考古、
人种、
青铜文化、
地质地理、
气候、
海侵、
民族迁徙、
社会民俗、
民族语言的分布等诸多方面‚结合历史
文献和对大兴安岭到喀尔巴阡山的实地考察‚
我认为‚
所谓塞种‚ 4
即古西徐亚人‚20
0年前‚由于气候异常‚导致
黑海、 被迫迁出西徐亚陆台和黑海与里海低地。从那时起‚“ 自由的西徐亚人” 足迹遍及包
里海低地发生海侵‚
括西域在内的欧亚草原。
关键词:西域;
古西徐亚人;
考古;
青铜文化;
西徐亚陆台;
海侵;
民族迁徙
中图分类号:G1
2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
100
4-3
489(2
001)0
2-0
047
-08

  自张骞出使西域归‚“ 塞种” 人方见著录于中国史籍: 但散见于各书中的 Scythia 和 Scythians 拼写不一‚如


“时‚
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 Skythae、
Scythae、Scyths、Skythen 等‚俄文则写为 СКИФИЯ。

” “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
居其地。 其汉文音译‚由于年代久远‚重译转化等原因‚有斯奇提
君 宾。塞种分散‚
往往为数国。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 亚、
斯基台、
斯开提、
斯克泰、
塞西亚、
西提亚、西徐亚‚有的

” “乌孙国……东与匈奴、西北与康
毒之属‚皆故塞种也。 还拼写为 Semites‚
并译为塞米或山米‚吕思勉先生更直指

居、
西与大宛、
南与城郭诸国相接。本塞地也‚大月氏西破 《
穆天子传》中的“西膜”即 Semites 的异译。 译自俄文的则
走塞王‚
塞王南越悬度‚大月氏居其地。后乌孙昆莫击破 为赛库提、
斯基夫等‚
汉语音译较早时多为斯基台‚如今趋
大月氏‚
大月氏徙西臣大夏‚
而乌孙昆莫居之‚故乌孙民有 向统一的音译是西徐亚。

塞种、 ”
大月氏种云。 西徐亚人发详于克里米亚半岛北部和黑海北岸。克
上征数语内涵丰富。迨至近世以迄今日‚经中外历史 里米亚半岛的南部是褶皱山体‚
而北部却是一个坚实的陆
学者的共同努力‚
方有较为全面的破解。但在其族源及其 台‚
与高加索褶皱山体的北部陆台相邻。因此在地质文献
迁徙的诸多方面‚
史学界歧议仍然甚多‚
难衷一是。 中‚
这里被命名为西徐亚陆台;
它向北延伸‚与俄罗斯陆台
衔接。因此这个被命名为西徐亚陆台的大部分是低地‚其
一、关于塞种人何时出现于 东部形成一个如大湖般的浅海‚
在希罗多德时代被称作麦
奥提斯(Moeotis)湖‚
即今日之亚速(Azov)海;
西徐亚陆台的
中亚及西域的几种观点
0
西北部亦是浅海‚大陆架宽达20公里以上‚使黑海沿岸
就是波斯人所说的 Sacae(撒卡依)‚时又称
  所谓塞种‚ 形成低地。
作 Sagas‚
拼写作 Saka‚
也即中国人所说的塞卡。希罗多德 生活在西徐亚陆台(包括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享有
指出:“ 波 斯 人 是 把 所 有 斯 奇 提 亚 人 都 称 为 撒 卡 依 人 最丰美的牧场‚
自古以来就以游牧为生‚
创造了马背文化。

” 因此历史上所说的塞卡(Saka)‚就指的是 Scythia‚塞
的。 “斯奇提亚人在全人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上‚
希罗多德说:
卡人就指的是 Scythians。 却作出了我们所知道的、
最有才智的一个表现。……原来

47
他们并不修筑固定的城市或要塞‚他们的家宅随人迁移‚ 所得‚
则穆王之前‚
犬戎业已东入关内。故伊兰族之移民‚
而他们又是精于骑射之术的。他们不以农耕为生‚而是以 ”⑨
最少应推至公元前十一纪。
畜牧为生的。他们的家就在车上‚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是所
” ⑥ 由于他们把家安在车轮子
向无敌和难于与之交手呢? 二、新疆古尸的考古发现
上‚
在黑海沿岸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上游牧‚分布在顿河、第
与早期青铜器
聂伯河直到多瑙河的许多流量极为丰富的河谷地带之中‚
因此形成许多部落或互不统属的独立国家。他们之中有 9
  自从112和1
913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的桔瑞起和吉川
一部分也以农作、
捕鱼为业‚
同时‚
他们通过海路直达小亚 小一郎在阿斯塔那墓群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干尸之后‚斯
细亚‚
或通过博斯普鲁斯、
达达尼尔海峡而到达地中海‚与 9
坦因于114年也在那里发掘出干尸。我国考古学家黄文
希腊及埃及、
利比亚等亚洲、
欧洲、
非洲的国家交通往还。 弼、
画家韩乐然、 9
记者杨帆群等人从130年至1
947年也相
那么西徐亚人是何时出现在中亚叶尼塞河流域、阿尔 继在阿斯塔那、
哈拉和卓、
交河古城附近进行发掘和清理‚
泰及天山南北地区的呢?如前所引‚自张骞出使西域归‚ 并都有所发现。
中国历史开始报道有关西徐亚人(即塞种人)的事迹‚故史 黄文弼先生所发现的 “ 额窄颧高‚眉际画缘线三道
称“张骞凿空”。但先秦时代的典籍中早已有所著录。如 (引者按:
今当地妇女仍沿此习)‚
帽具缨络”的女尸与斯坦


禹贡》: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 后‚《
春秋》、 因所发掘的干尸‚大家熟知的斯文赫定发现的“ 楼兰美

左氏》、《
诗经》、《
穆天子传》、《
山海经》、《
逸周书》等典籍 女”‚“形貌‚
装饰与殉葬物‚大抵相同”‚皆与“阿尔卑斯人
0
1

中‚
虽皆未明言‚
但已深知华夏之西北有许多由不同种族 种型相似”‚ 黄先生结论说:“ 楼兰人必有一部或全部为
所建立的行国(游牧)或城邦国家。秦始皇有焚书恶行‚著 ”〇
姜戎即塞种人之裔胄也。1

录无多。但从秦昭王时就开始在西部修筑长城‚直至亡秦 0年代后期到8
解放后‚从5 0年代中期‚不仅继续在
之时犹筑城不止‚意在防患西戎与北狄。两汉以后‚史著 罗布泊和吐鲁番‚
还在且末县的扎洪鲁克乡、哈密的五堡
浩如烟海‚
历代皆为西域立传。但关于西徐亚人的东渐问 乡、
鄯善县土峪沟乡、民丰县的尼雅古遗址和南疆洛普县
题始终未曾明晰。 山普拉等地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系统发掘与研
今人对西徐亚人的东渐时期‚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究工作。在所有作为标本保存的干尸中‚
从年代上测定均
认为是在纪元前七至前三世纪:“ 公元前六世纪的波斯王 0
在200-4
000年之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
979年在
大流士、
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都同其打 孔雀河古墓沟和铁板河附近发现的属于同一类型的墓葬‚
过交道。塞人是游牧民族‚迫于四邻强敌的压力‚可能经 所获资料的学术价值较前人的发现更为重要‚据王炳华先
历了自西而东‚
复自东而西的多次迁徙。我国史书上所记 生对这批资料的全面介绍和分析‚
肯定这类墓葬是罗布泊
西迁的大月氏复‘西破走塞王’‚
因匈奴破大月氏‚ ‘塞王南 地区具有特色的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土著民族文化‚全
君 宾’‚
似乎已是最末一次迁徙了。西方的波斯人和希 部出土文物中不见汉代文化的影响和陶器的痕迹‚ 4
据碳1
腊人对它的打击比这要早得多。据此可以推断‚塞人的东 8
同位素测定其出土干尸的墓葬年代距今大约300年左
2
1

迁要早于向西迁或南迁。波斯纳黑希鲁斯塔姆楔形文字 右。
碑铭中记述了它的几大集团:Saka - Haumavarga‚Saka - 4测定‚距今
且末县扎洪鲁克墓葬出土的干尸‚据碳1
3
1

Tigrahauda 和 Saka-Tyaytaradraya‚分布于自西而东的狭长 0
为300年左右‚
族属可能是塞种。 在鄯善县洋海墓葬中
区域。这种分布可以反映塞人的东迁路线。至于东迁的 发现个别干尸头骨上有钻孔现象。这一习俗还见于天山
具体时间虽然史无明载‚
却也并非无迹可寻。考公元前四 阿拉沟、
和静县察吾乎沟和伊犁河谷汉代以前的墓葬中‚
4
1

世纪亚历山大东征途中曾击破 Saka‚
而既然骑射之风乃塞 在青海柳湾、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地区也有所见。 这似与
人传入漠北的‚
则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视为塞人已远达漠 --萨满教相关‚
塞种人信仰的原始宗教- 他们认为灵魂不
北的可靠指证。此事亦恰恰发生于公元前四、三世纪之 能从耳鼻眼口有污垢的七窍升腾‚
必须从天灵盖钻孔才能

后‚
由此推测‚ ”
塞人东迁的动因似与此次远征有关。 升天。
另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认为塞种人东迁远在三 8
0年代始‚
中国学者更从体质人类学和解剖学角度
千多年之前:“关于中亚之上古移民‚Rapsen 氏言‚
Scythian 对遗骸进行系统测量‚
综合研究。韩康信在对孔雀河古墓
人移殖之波浪‚
约可追溯至公元前八纪之中叶‚余据本篇 2座墓出土的1
沟发掘的4 8具头骨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

48
这些头骨与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伏尔加河草原和咸 样具有典型西徐亚文化特征的土冢竖穴的木椁墓中。出
海沿岸地带分布的青铜时代居民的头骨同属原始欧洲人 土文物虽然多产于公元前七至二世纪‚
但如本文前曾提及
0
种的古欧洲人类型。大概在公元前200年和公元前1
000 的罗布泊、
吐鲁番的各个年代的干尸‚完全是一种传承延
年的两个时间里‚
他们移居到罗布泊。前者与安德罗诺沃 续的关系‚
以至于和鄂尔多斯的青铜文化、赤峰的青铜文
墓地的人种相近。后者的头骨特征又接近阿凡纳谢沃的 化都能联系起来。
5
1

人种‚
属于欧罗巴人种‚ 是亚欧大陆欧罗巴人种的最东 新疆尼勒克县奴拉赛发现的古铜矿遗址具有特别重
支。在文化面貌上相似于黑海沿岸的竖穴墓文化和木椁 要的考古价值。采矿遗址已发现十余处竖井洞口‚有一处
墓文化。 0多米‚
竖井深达2 分上下两层。各竖井在地下互相通连‚
韩康信先生对山普拉墓地的人类学材料进行分析研 形成网络状采矿巷道‚
巷道通连着掌子面。这种竖井巷道
究‚
明确地指出:
山普拉头骨的西方人种特征十分明显‚与 掌子面的矿井结构原理一直到今天都是沿用的。与之相
地中海东支类型特点相接近‚
也与南帕米尔古代塞克人头 关的如识矿、
鉴矿、选矿、采矿、提升等技术知识也必须是
6
1

骨相接近。 关于哈密五堡墓地的发掘材料‚韩康信先生 相当成熟的‚
才能形成这样的矿井规模。在竖井附近发现
认为:
在新疆的一些古墓中发现有“ 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特 的一端粗一端细呈圆柱形状的石器因有系绳的横竖凹槽‚
征”的人骨和干尸‚
其时代较早、
分布最东的是哈密五堡的 可能是当时采矿的提升工具。距矿井不远的冶炼遗址发
7
1

” 在孔雀河古墓沟发掘的4
古代少数民族遗骸。 2座墓葬 现有炉渣层‚其中有经过粗炼的呈龟形的白铜冰块和木
中还出土了少量的铜卷和铜片。其物虽小‚其意义却十分 0%。而木炭作为冶炼的燃料在
炭。白铜冰块铜含量达6
巨大‚ 4测
有如一把钥匙‚它打开的是一座宝藏。经碳1 4测定竖井
世界的许多地方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碳1
定‚ 8
墓葬的绝对年代约距今300年。这是开启一个时代 5
中的圆木距今已有200余年‚但无法判断此矿冶遗址始
0
的标志。考古发现已经证明‚它表明至迟在公元前200 建的年代。从冶炼遗址深埋地下1.
5米、长2
0米和厚0.
5
8
1

年左右‚
新疆天山南北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在天山北麓‚ 米的炉渣层判断‚
其存在年限不可能是短暂的。从尼勒克
伊犁河谷的巩留县阿尕尔森乡出土一组青铜工具‚有铜 相邻的新源县、
察布查尔县出土的铜武士像、人面兽足铜
9
1

斧、
铜镰、
铜凿等; 盘‚
据信‚
都应出自奴拉赛。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新疆这块土地上至迟已在公元 0厘米‚
铜武士像高4 重3公斤‚铸造工艺非常精细纯
0
前200年左右进入了青铜时代。众所周知‚青铜时代是 熟‚
造形生动逼真传神。它头戴尖顶弯钩大沿帽‚粗眉大
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史上继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后 眼‚
鼻高梁直‚
上身未著衣‚
双臂肌腱鼓凸‚厚胸收腹‚特显
第三个时代‚
是跨进文明门槛的最关键的一步。但各个地 精干。双手空握成环状‚显然执物已失。下身著短战裙‚
5
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不一。约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 右腿跪地‚
肌肉丰满‚左腿屈蹲‚脚跟踮起‚整体姿势非常
0
前200年‚从安纳托利亚到两河流域、欧洲、希腊、埃及、 和谐。展示着草原游牧民族的武勇骠悍精神。将其与吐
伊朗高原、
印度河流域直到黑海草原地带和叶尼赛河流域 鲁番、 8
罗布泊出土的300-4
000年前的干尸对比研究‚无
都进入了青铜时代及城市文明时代。 疑‚
它是那个时代的塞种人的艺术再现。从人种学的角度
0
中国黄河流域也于公元前200年前后进入青铜时 看‚
其整体形象完全是黑海西徐亚人的特征。黄文弼先生
代‚
新疆青铜文化显然与黄河流域青铜文化是同步的。但 “吾人在罗布淖尔古坟中发现之死者‚有同样情形:即
说:
从铜器的造形‚特有的纹饰以及墓葬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无论男女皆戴尖状毡帽‚
足穿皮鞋是也。柏格曼由库尔哦
看‚
新疆出现的青铜文化更接近叶尼赛河流域安德罗诺沃 巴(Kul-oba)古坟中出土花瓶上所绘之西提亚人(Scythi-
的青铜文化。其绝对年代也是非常接近的。从伊犁河谷 an)作短靴尖顶便帽‚与罗布泊古坟中死者装饰相似。
”黄
地区发现的大型青铜器如铜 、铜盘、铜武士俑的造型风 “巴克特里亚人赴战时‚
文弼先生又引述希罗多德的话说:
格等情况观察‚
其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特点‚具有完整的 每依其习俗‚
执着藤弓及短枪。塞种人(Saka)即斯克泰人
一脉相传的艺术体系。例如铜 ‚
笔者从在满洲里市札赉 (Skythen)穿裤、
头戴尖顶而又高又硬之帽;手携本国所制
诺尔、
呼和浩特市博物馆、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伊宁市博物 之藤弓与短刀‚此外又携尖状斧兵。是为‘Amyrgiol’的斯
馆与布达佩斯的历史博物馆所见到的铜 ‚其形制、风格、 克泰人(Skythen)‚ 0
2

波斯人呼之为‘Saka’”。
制作工艺‚
几乎可以说是提供了完整的例证。 塞民族考》载‚……塞种民族
黄先生“又据白鸟库吉《
这些具有典型西徐亚文化特征的青铜器多出之于同 为‘Saka Tigra Khanda’。……‘Khanda’是古波斯语‚指用羊

49
皮所制之高帽。‘Tigra’是尖锐之意。合之即指‘戴尖顶高 即东欧北部森林地带‚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1
之间‚ 875
1
2

帽之塞种’。游牧于药杀河之北‚ ”
以迄里海北岸。 俄罗斯考古学家 Л·С·乌瓦罗夫在雅罗斯拉夫尔附近
年‚
上述种种证据表明:
原先生活在克里米亚半岛和黑海 法季杨诺沃村发现了据信当属于公元前两千年的钟杯战
北部沿岸草原的西徐亚人迁徙到东方‚
有着非常漫长的历 斧文化系统的墓葬遗址。据人骨资料分析‚法季杨诺沃居
史。那么他们在别的地方是怎样分布的?他们是怎样到 民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有人认为“它是前第一千年本地
达东方的? 早期铁器时代的第聂伯-德维纳河文化的形成基础之一。
推测其居民为古代印欧人‚即斯拉夫人、波罗的海人和日

三、西徐亚人的踪迹 ”〇
耳曼人的祖先。5
2

西徐亚人是自由人。他们四出寻找生活资料‚也四出
发祥于西徐亚陆台的西徐亚人在黑海低地草原创造 寻求发展。他们喜欢扮演征服者的角色‚但也能随遇而
了西徐亚文化。但他们似乎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 安。他们游牧到无人的地方‚选择水草丰美之地停下马
家‚
而是以氏族、
部落或地区为基础的实体‚各行其是。每 车‚
扎下帐篷便成了那里的主人。而到了有人居住之地‚
个氏族部落或地区都是以一个或几个核心种性‚或组建成 不论是和平地融入土著居民或先入居民的主流社会‚还是
王国‚或仍然是氏族‚是部落‚或因某种机缘而形成的群 经过抗争、
打斗或者其他什么手段‚
只要能生存下来‚他们
体‚
多以游牧或渔猎为生。但在黑海北岸正中向北‚有一 就会传播他们的文化也接受别人的文化。他们以黑海为
个称阿拉佐涅斯的部落‚
一切生活习惯以及语言都和其他 中心‚
四向辐射。向西‚
走水路‚
通过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
西徐亚人一样‚
但却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不过他们生 尔海峡进入爱琴海并与地中海重要岛国及周边国家发生
产的小麦不是自己食用‚
却是为了出售。当然这样的部落 关系;
走陆路‚
通过多瑙河谷及喀尔巴阡山而进入巴尔干。
2

不止一个‚
近海的地方也有农业西徐亚人。 他们较早地与希腊诸城邦国家发生关系‚如当雇佣军‚甚
克里米亚半岛、
高加索山地及黑海草原地区的气候属 或扮演“警察”的角色‚
替人看家护院、
看守监狱‚或是打工
6
2

地中海亚区气候。这里有草原和荒漠‚有阔叶林和针叶 为奴‚
他们被称作希腊西徐亚人。 当然‚他们也会经商。
林‚
有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有渔 西徐亚人去安纳托利亚最为便捷‚
大概在公元前两千纪初
盐之利和通向地中海的水上交通。因此‚物种丰富‚种类 占领了安纳托利亚中部‚
以哈图萨斯(今博尔兹柯伊)为首
繁多‚
动植物区系生态方面多种多样。大约公元前的三千 都‚
建立赫梯王国。高加索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亚美尼亚人
纪或四千纪之前‚
这里就已经人烟稠密‚出现了若干个王 的血液中不知有几多是西徐亚人的成份。两河流域似乎
国或许多个部落。对于以狩猎和畜牧为主要生活资料来 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源的西徐亚先民而言‚
争夺草场或猎物的矛盾与冲突便随 西徐亚人的一部分取道波斯向东南进发而到了印度。
时都有可能发生。可以想见‚
高加索山民为追寻失踪的羊 在印度河及其支流旁遮普河流域的摩亨约·达罗和哈拉帕
只会跑下山来‚
黑海草原的牧民会尾随牛羊走进湿地而忘 的达罗毗荼人的城市中定居下来‚并且还成为他们的“ 主
记归路‚
或者为发现一群猎物而呼朋引类走向远方。 0世纪2
人”。据2 0年代对摩亨约·达罗和哈拉帕的考古
以地缘条件而论‚
西徐亚人向黑海草原的北部发展似 发掘‚
发现那里本来已经创造了相当高度的城市文明。但
乎顺理成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全靠雪水补充的顿、第 --自由的西徐亚人腥风血雨地入侵之后‚那
在雅利安人-
3
2

聂伯、
德斯特、北顿涅茨、普鲁特、多瑙(河口部分) 等河 里的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然而他们与达罗毗荼人在经过
流越接近黑海草原径流量越大‚
沼泽越广。在森林草原和 多少世代的磨合、
混血‚终于融成一体而形成了现代印度
混交林地带‚
春汛时期水势汹涌‚常常将草原分割成互不 斯坦人。印度-雅利安诸语言的广泛分布‚形成五个主要
可达的多个地方;
夏季流量小些‚但因春汛常使沼泽留下 语群(包括印度官方语言)‚
就已经表明了它所拥有的文化
许多陷阱;
秋季极短‚很快便进入了冰雪覆盖的漫长的冬 历史是多么悠久而丰富。
季。那些在夏季向北游牧或狩猎的人如不及时归来便将 伊朗高原虽然不像印度河流域那样温暖和恒河流域
陷入绝境。北方有他们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直到希罗 那样富饶‚
但却非常适宜游牧生活。那里是西徐亚人可以
多德的时代‚
人们对俄罗斯陆台北部地区的认知几乎是一 从水路直航和从高加索山中直下而达之地。它和印度同
片空白‚
在希罗多德时代绘制的地图上只标作“ 沙漠”。 4
2

--印度-伊朗语族‚只是吸收了阿拉伯、突
属一个语族-
当然那里并非沙漠。在波罗的海沿岸至伏尔加-卡马河 厥等语言成分之后才分成两个语支。还有一些部落或是

50
进入兴都库什山‚
或是走得更远。一直向东的进入了帕米 岛具有独特的岗峦起伏的地形。而整个克里米亚草原则
尔‚
有的为雪山和鲜花所吸引而进入了后来被称作“ 花雪 是一个平坦的非常合乎理想的平原‚
近海处有几个平缓的
丽国”的克什米尔地区。据信‚被称作马萨革太(Massage- 高地‚
海岸有三五十米的悬崖地段和低洼地段。洼地上有
tae)部落的西徐亚人在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找到了更为宽 被沙堤和海隔开的几个咸湖。通过彼烈科普地峡便与黑
广的草原。而他们(当然不止一个部落)很可能是越过顿 海北部沿岸相连。
河、
伏尔加河‚
从里海北岸向东而进入咸海地区的。其中 黑海北部沿岸通称黑海低地‚
还有一部分被称作黑海
也必然有分向乌拉尔山南麓进入南西伯利亚‚在叶尼赛河 洼地‚
向北延伸到第聂伯丘陵‚
向东则与第聂伯低地、奥卡
流域和古代中国称作西域的中国新疆及河西走廊等地落 -顿河低地、里海低地等相连‚海拔均不超过 1
00-2
00
地生根。 米。这种地形的成因是由于海水的侵蚀‚
其形状则似河谷
西徐亚人离开黑海草原‚把触角伸向四方‚作为自由 的干沟。在黑海、
亚速海、
里海的低平海岸上‚广泛分布着
人以四海为家。于是“自由人”便成为他们的另一种名称‚ 溺谷湖。甚至整个亚速海都可以算作是个大溺谷‚即被海
即 Aryan。他们的语言被称为雅利安语。按其狭义所指‚ 水淹没的顿河古河谷‚其平均深度不过8-1
4米‚切割着
即为印度-伊朗诸语言。但其流传范围愈益广泛‚故本来 低平的海岸。里海低地下沉最低‚
南半部分绝对标高低于
是狭义的雅利安语也被当作印欧语的同义词。 洋面。里海是个封闭水域‚
第四纪海相沉积覆盖了整个里
但他们究竟是基于什么原因和始于何时离开黑海草 海低地‚
在地质史上里海的水曾两度淹没巴库和赫瓦伦斯
原的? 克‚
三次完全淹没了里海低地。在海侵期间‚里海和黑海
连成一片‚
而且一再入侵喀尔巴阡山‚
周边的荒漠地带(其

四、黑海地质史上的海侵现象 中包括伏尔加-乌拉尔的约五万平方公里的沙漠面积)也
全都淹没。因此就地质年代而言‚
里海荒漠地区是很年轻
在遥远的古代就有关于高加索和黑海的最初的地理 的。里海低地西南部是捷列克-库马低地‚是里海半荒漠
记载。希罗多德在黑海旅行后‚
在《历史》第四卷中记述更 区的南部延续部分‚
也就是本文前边提到的穆拉索夫所划
详。从那时起人们就对黑海的地理条件进行不断地探索。 分的西徐亚陆台的一部分。这个平坦的低地也低于洋面。
依据现代地质地理科学考察条件和手段‚
使人们的认知会 在里海海侵时‚
西徐亚陆台便和黑海低地、第聂伯低地、奥
更接近历史的客观实际状况。 卡-顿河低地、
里海低地(包括伏尔加-乌拉尔沙漠)一同
8
2

历史上的西徐亚人如今只剩下一个地质学上的名词 被淹没了。

--西徐亚陆台。考古资料证明第聂伯河左岸的阿列什 近代考古资料表明:
大约在公元前六千纪至五千纪的
7
2

科夫原来曾遍布森林‚即所谓的“ 希罗多德热带雨林”。 时候‚
最大的冰川作用(第聂伯冰川)开始以前‚在外高加
后来却成为一片沙漠。 索和克里米亚就发现了古老的村落遗址。随着冰后期的
西徐亚陆台这个名称是由地质学家 M·B·穆拉索夫划 来临‚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有了最初的耕作农业和畜牧
分的。他认为克里米亚草原南部山地中的印多尔盆地在 业。大约在公元前四千纪至三千纪前‚
海水淹没黑海草原
亚速海南部下面延续‚与前高加索的库班洼地连接‚和克 (包括乌克兰和摩尔达瓦森林草原)、
南俄草原直到中亚的
里米亚草原同属一个陆台。这个陆台恰恰介于高加索褶 一些荒漠地带‚
这样重大的灾异不会不留下蛛丝马迹。海
皱山体的陆台和俄罗斯陆台之间‚
将两者分割开来。因古 侵的消息在地中海、
在安纳托利亚、
在两河流域、在腓尼基
代西徐亚人居住在克里米亚草原与黑海北部沿岸草原而 可能变成了传说‚
传说变成了神话。神话故事中的地点由
得名。 黑海的北岸移到了南岸‚
希腊寓言和史诗把故事发生的地
克里米亚半岛古称塔夫里达岛‚
因为它大部分都被海 点集中到格鲁吉亚‚说那里是生产金羊毛的地方‚吸引多
侵淹没而与大陆分离。由于发生褶皱和隆起作用‚现代克 少亚尔古船的英雄们竟折腰;还有人说‚金羊毛的真正产
里米亚山地整个地区露出海面‚
克里米亚山地复背斜的南 地是萨彦岭‚
是阿尔泰。著名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
部则下沉为黑海盆地。塔夫里达岛不断扩大‚通过黑海草 火而受到宙斯惩罚‚被锁在格鲁吉亚的高山上‚兀鹰不停
原与俄罗斯平原的南部陆地联结起来‚
克里米亚草原也逐 地啄食着他的肝脏……有的学者在深入仔细研究和考证
渐变干。这是发生在侏罗纪和上新世时代的事情。根据 之后‚
得出结论说‚
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大西国的故事不是
最新资料‚
北克里米亚单斜层还延续到刻赤半岛。刻赤半 发生在大西洋‚
而是在黑海草原‚那里曾存在着非常重要

51
的文明‚
因为海侵而一度中断了。 了。因此‚ 2
正如许先生所论证的气候异常‚导致了400年
这些神话、
传说、
故事、
推测之类的说法似乎是无稽之 前出现了现在人们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
它使一些地方出
谈。但许靖华先生通过对全球性的古气候的研究(包括实 现赤地千里的干旱。如美索不达米亚流域的苏美尔-阿
验室的研究在内)所取得的数据表明:“ 自大约1
0ka(按: 卡德‚
因突然降临的旱灾使他们的农田无法浇灌‚只好背
3
1ka=1
0)以前的冰川融化期(Deglaciation)以来‚存在全球 景离乡‚
远走他方。古埃及的王国崩溃了‚印度河流域的
变暖时期和变冷时期的交替‚
全球温度变化对地区降水有 哈拉帕城也荒芜了。阿尔卑斯的雪山融化‚冰舌缩短‚雨
可预见的影响。在温暖时期‚中低纬度温带大陆(如地中 量集中;
高加索出现山体滑坡‚
崖岸崩塌;第聂伯、顿河、伏
海沿岸国家)变得更湿润‚而高纬度国家(如北欧)变得更 尔加、
乌拉尔诸流域山洪频发‚
径流量激增‚都流向低于洋
9
2

” “ 人类文明的兴衰与
干燥。寒冷时期‚情况正好相反。 面的里海低地、
黑海低地‚最终导致海面上升‚陆地沉降‚
0
3

” 地球在经历了许多大陆冰川
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海侵再一次爆发了。生活在西徐亚陆台和黑海及里海草
0
时期。在150
0年前‚即“ 全新世” 开始的时期‚全球气候 原的西徐亚人遭遇到灭顶之灾。
总的来说是比较温和的。人类在经历十百万年的旧石器
时代之后‚
只有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才普遍开始进入新石器 五、西徐亚文化的传播
时代。这个时代‚
人类的进步速度大大加快了。因此这段
1
3

时间被称作“气候最适度时期或热带雨林时期”。 最近几 在希罗多德的《
历史》中‚
有时在西徐亚人的头上还加
6
3

平均温度只有1-2℃的变化。但
千年全球气候基本稳定‚ 一个“自由的”定语‚
称之为“ 自由的西徐亚人”。 显然‚自
这不能包括局部地区的巨大变化。全新世后期的突然变 由本来就是西徐亚人的民族性格。
2
冷最早在500年前‚ 0
其次是在400年前‚
在欧洲、
北非、近 西徐亚人在不可抗拒的条件下‚被迫离开了黑海草
东、
远东、
美洲同步发生了气候变冷。此后‚全球冷暖变化 原。与其相邻的亚速海北岸的亚速(Azov)人也同样离开
2
3

出现了三次周期性交替。 中国学者竺可桢先生关于物候 故土去闯荡世界‚寻找各自的生路。总之‚以西徐亚人为
学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他认为尽管1-2℃的变化‚ 主体的各王国、
各部族或部落的人们在失去其狩猎、游牧
古今植被条件就有很大的差异。 和农耕的西徐亚陆台及黑海草原之后就变成了更加自由
0年间一直在瑞士联邦技术研
许靖华先生在过去的3 的“自由人”(Aryan)了。这也许就是后世人们之所以多记
究院湖沼地质实验室从事古气候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引 得雅利安人‚
并且把它说成为一个种族(语言学家把说共
起中国科学家的重视。他特别指出全球温度变化对地区 同语言的若干群体称作种族)而忽略其作为一个部族的原
2
降雨型的巨大影响。他认为500年前的寒冷期造成了沙 因吧。
漠延伸‚ 0
距今400年前的几个世纪构成了后全新世的第 不论是牧羊人还是狩猎人‚也包括种田人‚在他们失
一次小冰期。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又开始扩张。公元前 去领地、
土地及旧时各种依附关系而各自谋生的人‚在某
2
200年‚
在美索不达米亚中部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使土 种意义上说都是自由人。自由人渴望家园、部落、领地、疆
地利用条件恶化‚终于导致苏美尔-阿卡德王国的崩溃。 域等等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生存空间‚以期获得
相邻地区的印度河流域和埃及文明也出现同样的危机。 一种稳定状态。在得不到这一切或说失去这一切的时候‚
在中欧‚
气候变冷不是带来干旱‚
而是降水增加。在中国‚ 对每个人来说‚
唯一能使之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便是其
3

尧、
舜、 2
禹在位(前297~前2
090)时期‚ 也是洪水频发时 所在的哪怕是临时组合的群体。失去黑海草原及里海草
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史有明文。“在北欧则出现了寒冷 原之后的西徐亚人‚
可能以原来的部落或由失散者重新遇
湿润的夏天‚
所以‚
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南部的印欧 合的部落形成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群体‚
以便既能保持相当
人不得不迁移。他们带着陶器和战斧‚到达俄罗斯南部‚ 的战斗力以保卫自己‚
又能依靠群力取得生活资料。争取
从那里又去东南欧、
安纳托利亚半岛、
波斯、印度甚至到中 生存‚
加深亲情是首属群体凝聚在一起的原动力。许多失
4
3


国西北。 散的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合‚男人要承担复兴家庭的责任‚
许靖华先生所谓“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南部的印 要揩去女人的眼泪‚使之产生重新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女
欧人……到中国西北” 的说法‚在中国西北的考古发掘报 人要用伟大的爱情使男人重振雄风‚使家庭重立门户‚人
告档案中很难得到支持。但如果指的是西徐亚人(即许文 丁再度繁衍。兄死‚
弟妻其嫂;
父死‚
子妻其后母恐怕是在
5
3

所说的“锡西厄人” )如笔者在前文所述者‚那末就吻合 大灾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其后形成风俗习惯‚也是因其

52
对巩固家庭亲情‚
维系家庭繁荣有益而被长期延袭下去。 全部的家当。一个车队往往就是一个部落。车辆也是他
在上古、
中古、
近古、
在中亚、
南西伯利亚、中国北方各民族 们战斗的武器‚
许多车辆围起来时就成为防御的城堡。在

--如乌孙、东胡‚匈奴、哈萨克、鲜卑、突厥、蒙古等等 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流浪的吉普赛(俄语称作茨冈)人就

--中普遍存在这种收继婚制度‚
我以为都与此相关。 沿袭着这种古老的生活习俗。西徐亚人就这样在中亚的
西徐亚人在遭遇海侵或说成为“ 自由人” 之后的一个 荒漠草原上四处流浪。他们有着足够的自由‚但没有他们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前辈或捷足者的幸运。印度河、
恒河流域的温暖的气候和
在某些方面恐怕是无与伦比的。譬如对印欧语言的形成 丰富的物产资源‚
俾路支的湿润草原‚波斯波利斯的优美
与传播就是一例。因为上古时代的语言的形成与传播是 牧场早已“名花有主” 了。不过‚对战争比对宗教、政治和
与民族移徙、
混血直接相关的。西徐亚人进入印度河、恒 其他任何事物都更了解、更热衷的西徐亚人‚向他们认为
河流域之后被称作 Saka‚
后又被称雅利安而形成印度地域 可以进攻的任何部落、
任何地方发动袭击和进逼。他们喜
人种和印度-雅利安诸语言‚以及印度-伊朗诸语言、印 欢享受胜利的欢乐‚
但有时也得直面失败的悲哀。他们希
欧语言等等‚
这都源之于西徐亚人作为自由人的广泛移徙 望得到好的草场‚
特别是冬季牧场‚
但它又是那么难寻‚为
与传播。再如阿尔泰诸语言的形成与传播又是一例。从 了牛羊‚
不得不另寻他途。对于坏的草场他们不屑一顾‚
--突
语言发生学(genealogy)来研究阿尔泰语系之诸语族- 弃之而去。这使他们无法对固定的土地进行细心的经营‚
厥语族、 --当有某种亲属关系。
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 只好不停地征战以夺取好的牧场。他们早已形成一种观
“阿尔泰诸语言中最古老的借词与闪米特语、印-欧语、乌 “让我们迁出这块地方‚
念: 去找一块更好的地方罢。我们
7
3

” 阿尔泰诸语言中蒙古语族和通古斯
拉尔语等有联系。 边界上这样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更远的地方‚这样的地方
语族中的满语支及现代突厥语中来自汉语的借词也很多‚ 也是很多的。这样的地方我们只要弄到一块‚我们就可以
那是因为秦汉以后与汉族的互动关系急遽频繁之后形成 做出使人们更加惊叹的事情。一个统治的民族这样做‚是
的‚
时代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无疑‚这与西徐亚人在上 ”〇
理所当然的事情。0
4
他们认为大地上出产的一切都应该
古时代的东迁有直接关系。是他们在进入中亚、进入叶尼 归牧人自由取用。弓箭和标枪既能射杀各种野兽‚刀剑和
塞河流域、
额尔齐斯河流域、伊犁河流域并与当时土著融 长矛也能击败各个部落。他们是吃肉的民族‚自由的民
合后而衍发出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的变化首先从变异成 族。他们崇拜英雄就像崇拜太阳一样。太阳能给他们带
分的变异开始‚
而后逐步地从这一社会人群扩散到其他的 来光明和温暖‚英雄能带领他们打败敌人和寻到好的草
8
3

” 如果没有西徐亚人在公
社会人群而完成演变的过程。 场。他们最向往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他们的有着高大的
0
元前200年那个时代进入中亚、叶尼赛河和伊犁河流域‚ 轮子的车房一旦停下驻营‚
就要面向东方开门。战士死亡
就不会有这一语系的形成与演变。欧亚草原是从这一时 的时候也要把头颅朝向东方。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要
代开始作为一个整体任由东西方人民自由交通互动的。 燃起篝火以代替太阳给他们保持光明和温暖。他们相信
当然这种交通互动还得益于西徐亚人的另一种创造。 火是有神灵的‚
用炽烈的火焰驱赶野兽和魔鬼。他们崇拜
0
至迟‚在公元前200年前‚欧亚游牧民族就以马代 火。
步‚
其中西徐亚人已知用鞍‚还可能使用皮条结成的环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古西徐亚人的许多部落和黑海草原
的马镫。马具几乎无一不是由欧亚草原的骑马部族所发 的其他部落(也包括那些曾经建立独立王国的西徐亚人)‚
明‚
并由他们驰骋在南方、西方和东方时传到各地。而金 如同散落的明珠在中亚的草原上闪耀着光彩‚但同时也制
属马镫和马刺可能是生活在黑海草原北部的萨尔马特的 造着灾害。他们也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抵抗‚在占领地被
9
3

女战士的发明。 马具的发明在今人的眼中也许微不足 驱逐出来或成为俘虏。有的闯进了荒漠或冻原‚又不得不
道‚
但在人类的文明史(包括战争史、交通史)上它与火的 弃之而去。
发明具有同等重要的和伟大的意义。因为有了马具使骑 中亚地区也称作欧亚内陆地区‚
其两端是面积相埒的
马者的活动半径比步行者提高了何止十倍百倍!它使骑 欧洲和中国。这一地区的中央部分是伊朗的卡维尔大沙
者长距离的旅行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改变了战争的 漠。其西与沙特阿拉伯和北非的撒哈拉热带大沙漠迤逦
格局‚
也改变了地缘政治的格局。 相属;
东与哈拉库姆、
克孜尔库姆及塔克拉玛干、鄂尔多斯
西徐亚人以马代步‚以车为家。他们的车子有两轮、 等寒区沙漠、
戈壁逶迤相连‚构成了长长的链条。与这些
四轮甚至六轮‚
有大棚‚
用四头或六头牛挽拉‚车上有他们 沙漠、
戈壁特别是寒区的沙漠、戈壁相并的还有大面积的

53
盐原和雅丹(Yardang)地貌区。这些地区降雨稀少‚植被稀 因‚
一是源于人类无力抗拒的自然灾害‚即所谓“ 推” 的原
疏。以帕米尔山结为中心‚
向四外辐射的喜马拉雅、昆仑、 因。古西徐亚人迁徙四方‚既有推的原因也有拉的原因。
喀喇昆仑、
天山、
阿尔泰、
兴都库什等山脉‚大多峰岭嵯峨‚ 最初源之于海侵。海水退后‚
留在附近高山避难的人又陆
长年积雪‚寒风凛冽‚盛夏合冻‚云雾晦明‚气候恶劣。但 续返回家园‚ --从多瑙
有的则走上了不归路。欧亚草原-
其间有许多山谷气序和畅‚水草丰美‚岩岫回互‚重峦叠 河到兴安岭大多发现了古西徐亚人的蹄印。他们扬鞭策
障。喜马拉雅西麓的克什米尔有花雪丽国之称‚天山北麓 马‚
携妇将雏‚
车辚马萧‚逐水就草‚最终也把消息传向四
的乌孙山有逆温层现象。这样的地理条件所形成的气候 方‚
与各地的游牧民族融合、交流、沟通、传播和创造物质
与地中海地区及其亚区黑海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但却是 文明与精神文明‚
致使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语言上相
理想中的天然牧场。古西徐亚人作为自由人大概有一种 近‚
在风俗习惯上也都有着传承的关系。当然他们也参与
“温和的土地产生温和的人物;极其优良
溶于血液的信条: 和创造了中亚沙漠地区的绿洲文化和相关的农耕文化。
的作物和勇武的战士不是从同一块土地上产生出来的。 但当匈奴崛起的时候‚月氏人(Indo-Scythans)和乌孙
……他们宁可住在 脊的山区作统治者‚
而不愿住在平坦 Orson)也相继崛起。这些新崛起的部落往往也
人(Awseu‚
1
4

” 古西徐亚人中的一些更富冒险精神
的耕地上作奴隶。 1
都具有一种新的冲击力。特别是到了公元前17年的时
的部落有的翻越了阿尔泰‚有的走出了不周山‚继续向东 候‚ 6国中的2
匈奴已经统驭了西域3 6国‚其中大部分是
进发寻找日出的地方。 古西徐亚人的不同部落所建立的绿洲国‚
并最终迫使塞种
社会是多元结构‚
因之也是动态结构。历史纪录的就 人即西徐亚人退出了在西域的角逐。但政权的名称可以
是这种结构关系。战争从来就是人类的一种固有的互动 更迭‚
在角逐中失败的上层人物及其追随者会远遁避凶‚
关系。然而战争不会导致民族的迁徙‚
至多不过是一种条 而种族不会消失而是形成新的融合‚从而谱写历史的新
件。民族的迁徙一是源于利益的吸引‚即所谓“ 拉” 的原 篇。

①②③ 《
汉书·张骞传·西域传》‚卷6
1、卷9
6上、下。 1
986年第3期‚第3
73页。
④⑥〇
2〇3〇
2 4〇
2 6〇
2 6〇
3 0〇
4 1 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商务
4 6 韩康信、左崇新:《新疆洛浦山普拉古代丛葬墓头骨的研
1

9
印书馆159年版‚
199
7年第7次印刷‚下册4
94页、上册 究与复原》‚《 1
考古与文物》98
7年第5期‚第9
9页。
2
83-2
84 页、
272-2
73 页、下 册 卷 末 地 图、同 前 图、上 册 7 韩康信、潘其风:《古代中国人种成分研究》‚《考古学报》
1

2
72、
308页、下册6
78页、
678页。 1
984年第2期‚第2
45-2
61页。
⑤ 吕思勉:《
中国民族史》‚东方出版中心1
987版‚第2
34页。 9 王博、成振国:《新疆巩留县出 土 一 批 铜 器》‚《文 物》
1
〇 198
9
⑦ 《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
980年影印版‚第1
46页。 0页。
年第8期‚第9
⑧ 薛宗正:《
突厥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
992年版‚第4
7~4
8 5 莫润先:《
2
〇 法季扬诺沃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页。 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86年版‚第1
20页。
⑨ 岑仲勉:《两 周 文 史 论 丛》‚商 务 印 书 馆 1
958 年 版‚第 4
0 7〇
2
〇 8 米尔科夫等著、秦士勉译:《苏联自然地理》‚商务印书
2
页。 9
馆186年版‚第2
27、
235页。
⑩〇
1〇0〇
2 1 黄文弼:《
2 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
981年 9〇
2
〇0〇
3 1〇
3 2〇
3 4〇
3 5 许 靖 华:《太 阳、气 候、饥 荒 与 民 族 大 迁 移》‚
3
1
版‚第21、
214、
213、
213页。 《
中国科学》(D 辑)‚
199
8年8月 第2
8卷 第4期‚第3
67、
2〇
1
〇8 王炳华:《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新疆社
1 3
68、
369、
368、
372、
372页。
1
会科学》98
3年第1期‚第1
26、
121页。 3 翦伯赞主编:《
〇 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书局1
961年版‚第4~
3 多鲁坤、阚 白 尔:《扎 洪 鲁 克 干 尸 墓 发 掘 简 况》‚《文 物 天
1
〇 5页。
1
地》98
7年第2期‚第4
1页。 7〇
3
〇 9 《
3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85
4 刘学堂、周金玲:《
1
〇 198
8年新疆田野考古新收获》‚《新疆社 4
年版‚第1卷‚9页、第6卷‚
827页。
会科学研究》‚
198
9年第1期‚第3
4页。 8 徐通锵:《
3
〇 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
991年版‚第2
81页。
5 韩康信:《
1
〇 新疆孔雀河古墓沟墓地人骨研究》‚《考古学报》 (责任编辑 双 木)

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