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第 36 卷第 7 期 岩 土 力 学 Vol.36 No.

7
2015 年 7 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Jul. 2015

DOI:10.16285/j.rsm.2015.07.035

基于太沙基土拱效应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
松动土压力计算模型
蔺 港 1, 2,孔令刚 1, 2,詹良通 1, 2,陈云敏 1, 2
(1. 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2. 浙江大学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传统的土拱效应理论是基于上覆土体为无黏性土或饱和黏性土建立的,但非饱和状态是实际土体的常见情形,其力
学特性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太沙基(Terzaghi)平面土拱效应分析模型和土体单元主应力轴旋转理
论,建立了考虑基质吸力的土拱效应松动土压力分析模型。依次给出了基质吸力在上覆土体内呈均匀分布、梯形分布、正三
角分布和倒三角分布时的松动土压力和侧压力系数表达式。为验证该分析模型的正确性,采用 FLAC 建立了 Trapdoor 数值
模型,理论计算与 FLAC 模拟结果非常吻合。最后,着重分析了上覆土体的饱和度、厚度、Trapdoor 宽度、地下水上升和降
雨等因素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松动土压力随土体饱和度先减小后增大,当达到进气值所对应的饱和度时松动土
压力最小。
关 键 词: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土拱效应;松动土压力;饱和度
中图分类号:TU 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98 (2015) 07-2095-10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considering matric


suction based on Terzaghi soil arch effect
LIN Gang1, 2,KONG Ling-gang1, 2,ZHAN Liang-tong1, 2,CHEN Yun-min1, 2
(1.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Soft Soils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soil arch effect is developed on either cohesionless soil or saturated cohesive soil. In practice the
unsaturated soils are commonly encountered, who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influenc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Terzaghi’s assump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ion on soil arch effect, an analyt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of unsaturated soils considering matric suctio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and the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s are derived for uniform, trapezoidal, upright-triangular and
reverse-triangular matric suction distributions respectively. A numerical model by FLAC is developed to verify the analytical model.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ell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influences of such factors as saturation degree, thickness of
overlying soil, Trapdoor width, groundwater level and rainfall, on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are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de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saturation degree of soil increasing. The minimum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is reached at the saturation degree corresponding to the air entry value of the soil.
Keywords: unsaturated soil; matric suction; soil arch effect;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saturation degree

效应的存在并给出了平面土拱效应松动土压力的解
1 引 言
析解,得到了作用在 Trapdoor 表面的松动土压力公
土拱效应是岩土工程领域中一个传统且常见的 式,该公式已广泛应用于计算地下管道竖向土压力、
研究课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土体的不均匀沉降促使 路堤桩桩间土压力、地基局部沉陷竖向压力等,在
剪应变或剪切面的产生从而导致应力转移与重分 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相关工程设计理论。特别是近年
布。Terzaghi[1]通过著名的 Trapdoor 试验证实了土拱 来随着路堤桩及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土拱效应的

收稿日期:2014-03-2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金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 2012CB719805);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No. 2009R50050)。
第一作者简介:蔺港,男,1989 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工程与环境土工等方面的研究。E-mail: linganggo@163.com
通讯作者:孔令刚,男,1974 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工程、近海工程、地震工程、土工模型试验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E-mail: klg@zju.edu.cn
2096 岩 土 力 学 2015 年

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25]。   c    ua  uw  tan  b  (  ua ) tan  (1)


国内外对土拱效应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分析,
英国规范 BS8006[6]采用了 Marston 的管道上覆土压 式中: 为剪切面上的抗剪强度;c 为有效黏聚力;
力理论[7]计算桩承式路堤中桩帽、桩间土的土压力,  为有效内摩擦角;  ua  uw  为剪切面上的基质吸
该公式与 Terzaghi 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形式相同, 力;   ua  为剪切面上净法向应力;  b 为抗剪强
但 Marston 的松动土压力公式能够考虑上覆土体黏 度随基质吸力增加的坡角;基质吸力产生的抗剪强
聚力,且侧向土压力系数取法也不相同。Handy[8] 度分量  ua  uw  tan  b 称为表观黏聚力[13],用 cs 表
和李永刚 [9] 先后分析了沟槽中无黏性土的土拱效 示; ua 为剪切面上的孔隙气压,取标准大气压。
应,认为沟槽中的土体单元发生主应力轴旋转,分 从式(1)可知,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是饱和土
别基于沟槽中土体单元处于主动和被动极限状态情 抗剪强度公式的引申,当土体接近饱和时,基质吸
况,对 Terzaghi 松动土压力公式中侧向土压力系数 力  ua  uw  趋于 0,式(1)平顺地过渡到饱和土的
进行了理论推导。蒋良潍等 [10]
分析了黏性土体抗滑 抗剪强度公式。将饱和土的 Mohr-Coulomb 破坏准
桩间的水平土拱效应,利用合理拱轴线几何特征与 则引申到非饱和土 Mohr-Coulomb 破坏准则,如图
受压破裂角方位,假设沿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迹线为 1 所示,图中给出了建立在三维坐标系内的非饱和
拱轴线,推导了拱曲线与桩间距上、下限的简便计 土引申的 Mohr-Coulomb 破坏包面,包面可能是三
算式,该式在实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对黏性土 维空间中的平面,也可能是曲面,本文中的
体的土拱效应分析还是较为定性。陈若曦等 [11]
基于 Mohr-Coulomb 破坏包面为平面。通常,为了便于
土体主应力轴旋转理论,采用 Mohr-Coulomb 准则, 分析会将引申的 Mohr-Coulomb 破坏包面投影到
提出了上覆土体为无黏土和黏性土的侧向土压力系   (  ua ) 平面,获得一组不同基质吸力下的破坏
数一般表达式,修正后的 Terzaghi 松动土压力计算 包 线 , 包 线 与 剪 应 力  轴 的 截 距 为 c  c 
公式能够在黏性土中得到应用。但上述土拱效应的  ua  uw  tan  b ,称为总黏聚力截距。
分析是在无黏性土和饱和黏性土基础上建立的,并
引申的 Mohr- Coulomb 破坏包面
未涉及实际常见的非饱和状态情形。非饱和土的力 总黏聚力截距
c = c' +(ua -uw)tan b 基质吸力 
剪应力

学特性与饱和状态存在很大差异,且常受自然环境 b (ua -uw)

变化(如降雨或雪、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土体含水率
变化等)的影响[12],非饱和状态的土拱效应研究对
进一步了解和探究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c'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在 Terzaghi 平面土拱效应 o
净法向应力( -ua)
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准则, 图 1 非饱和土引申的 Mohr-Coulomb 破坏包面
基于 Trapdoor 上方土体单元主应力轴旋转理论,对 Fig.1 Expanded Mohr-Coulomb failure envelopes of
考虑基质吸力的松动土压力表达式进行了理论推 unsaturated soil

导。分析了土体饱和度、土层厚度、Trapdoor 宽度、
地下水位上升等因素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采用有 2.2 考虑基质吸力的松动土压力

限元软件 SEEP/W 分析降雨对基质吸力的影响,进 基于 Terzaghi 松动土压力的分析模型,非饱和


而分析得到降雨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差 土平面土拱效应分析模型有如下基本假定:①上覆
分程序 FLAC 进行数值分析,验证了本文理论的合 土体处于非饱和状态,土体抗剪强度采用非饱和土
理性。 引申的 Mohr-Coulomb 强度准则;②当 Trapdoor 向
下移动时,abcd 所围成的土体随之整体下移,而其
2 考虑基质吸力的松动土压力表达式 余土体不动(见图 2);③滑动面 ab 和 cd 为竖直滑
2.1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 动面,滑动面两侧土体可看作固定侧墙;④Trapdoor
1978 年,Fredlund 等 [12]
提出非饱和强度公式可 充分下移后,滑动面 ab 和 cd 上的摩擦力充分发挥,
用两个独立的应力状态变量来表达。采用应力状态 且 abcd 所 围 成 的 土 体 均 达 到 非 饱 和 土 引 申 的
变量   ua  和  ua  uw  两个组合写成非饱和土的 Mohr-Coulomb 极限状态;⑤不考虑剪切面上的孔
抗剪强度公式如下: 压变化。
第7期 蔺 港等:基于太沙基土拱效应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模型 2097

a c 基质吸力/kPa 在实际情况中,基质吸力的变化与周围环境密
0
切相关。基质吸力沿土体深度的变化取决于许多因
( v -ua)
z

  素,如地下水位、降雨、植被蒸腾作用等[12],基质

H
Kh ( v -ua) A dW Kh ( v -ua) 吸力沿土体深度分布是非均匀的。
dz

( v -ua)+d( v -ua) 基质吸力 为简化计算,假设基质吸力沿深度呈梯形分布,


分布曲线
b d 如图 3(a)所示,则任意深度处的基质吸力为

深度/m
D z
(ua  uw ) z  (ua  uw ) T   (ua  uw ) B  (ua  uw )T 
 = c' +(ua -uw)z tan b+Kh ( v -ua)tan H
(6)
图 2 非饱和土土拱效应分析模型
Fig.2 Analytical model of soil arch effect 式 中 : (ua  uw )T 为 土 体 顶 面 处 的 基 质 吸 力 ;
of unsaturated soil (ua  uw ) B 为土体 Trapdoor 上表面处的基质吸力。
设  b 不 随 深 度 变 化 , 引 入 边 界 条 件 ( v 
如图 2 所示,根据微分土条单元受力平衡可得 ua ) z 0  0 ,求解式(3) ,可得基质吸力沿深度方向
d( v  ua ) 2 呈梯形分布时的松动动土压力为
  (2)
dz D 
D 2 b
式中: ( v  ua ) 为土体竖向总应力;  为 A 点达到 ( v  ua ) H     c  (ua  uw )T tan  
2Kh tan   D
引申的 Mohr-Coulomb 极限状态时的抗剪强度;D
D  
为 Trapdoor 宽度;  为土体重度;H 为上覆土体厚  (ua  uw )B  (ua  uw )T  (1  ) tan  b   
2 HK h tan   
度。
H H
将式(1)代入式(2)可得  2 Kh tan   tan  b 2 Kh tan 
1  e D   (ua  uw )B  (ua  uw )T  e D
d( v  ua )
 2 K h ( v  ua )
tan 
   Kh tan 
dz D
(3) (7)
2
  c  (ua  uw ) z tan  b  可见,当 (ua  uw )T  (ua  uw ) B 时,式(7)即
D
退化为基质吸力沿深度均匀分布(如图 3(b))时的
式中:(ua  uw ) z 为距离上覆土表面任意深度处的基
松动土压力公式,见式(4)。
质吸力; K h 为侧向土压力系数,为常量。
在式(7)中,令 (ua  uw ) B  0 ,可得基质吸力
当 基 质 吸 力 沿 深 度 均 布 时 , 设 基 质吸 力 为
沿深度呈倒三角形分布(见图 3(c))时的松动土压
(ua  uw ) ,代入式(3),引入边界条件 ( v  ua ) z  0 
力为
0,可得
D  2
D  ( v  ua ) H    c 
( v  ua ) H  ( v  ua ) z  H    2 K h tan   D
2 K h tan  
D tan  b  
(u a  u w ) T  
H 2 HK h tan   
2  2 K h tan  
c   (ua  uw ) tan  b   1  e D
 (4)
D    H
2 Kh tan   tan  b
H
2 K h tan 
1  e D
 (ua  uw )T  e D (8)
  K h tan 
从式(4)的形式可知,表观黏聚力增加了土体
的黏聚力,当基质吸力为 0 时式(4)即退化为饱和 在式(7)中,令 (ua  uw )T  0 ,可得基质吸力
黏性土的松动土压力公式,与文献[3]中的松动土压 沿深度方向呈正三角形分布(见图 3(d))时的松动
力表达式相同。 土压力为
若上覆土体表面存在均匀分布力 q,引入边界 D  2
( v  ua ) H    c  
条件 ( v  ua ) z 0  q ,可得松动土压力为 2K h tan   D
H
D  
 2 K h tan  
D  2 (ua  uw ) B tan  b (1  )   1  e D

( v  ua ) H  ( v  ua ) z  H     c  2 HK h tan     
2 K h tan   D
H
tan  b 2 Kh tan 
 H
2 K h tan   H
2 K h tan  (ua  uw )B  e D (9)
K h tan 

(ua  uw ) tan  b  1  e D
  qe D (5)
  将式(5)与式(7)~(9)比较可知,当基质
2098 岩 土 力 学 2015 年

吸力沿深度呈线性分布时,松动土压力公式可等效 Fig.4 Projection of stress state of soil element in


abcd on the plane of  -( ua)
为某一基质吸力沿深度均匀分布且土体表面存在均
布荷载的松动土压力公式,名义上的黏聚力增量与
 v  ua    3  ua  cos 2   1  ua  sin 2  (8)

基质吸力沿深度的分布形式有关。    ( 1  ua )  ( 3  ua )  cos  sin  (9)


  v  ua     3  u a     1  ua     h  ua  (10)
地面处 0 基质吸力/kPa 地面处 0 基质吸力/kPa
结合式(8)~(10),推导过程详见文献[11],
(u a -uw)T (u a -uw)
可获得侧向土压力系数 K h 的隐性表达式为
H
H

Kh 
2

 h  ua cos   N   N sin 

2
 (11)
(u a -uw)B

 v  ua sin 2   N   N cos 2  
深度/m

D
深度/m

D
式中: N  tan 2  ,   45°  / 2 ;
2c
(a) 梯形分布 (b) 均匀分布  (12)
 v  ua  1  K h  c   v  ua  tan 
地面处 0 基质吸力/kPa 地面处 0
基质吸力/kPa 
2 sin 2
(u a -uw)T
当基质吸力沿深度均匀分布时,式(12)中
H H c  c   ua  uw  tan  b ;当基质吸力沿深度为倒三
D tan  b
(u a -uw)B 角分布时,式(12)中 c  c  (ua  uw ) T

2 HK h tan 
当基质吸力沿深度为正三角形分布时,式(12)中
深度/m

深度/m

D D

 D 
(c) 倒三角形分布 (d) 正三角形分布 c  c  (ua  uw ) B tan  b 1  。
 2 HK h tan  
图 3 基质吸力沿深度分布情况
Fig.3 Distributions of matric suction with depth
通过迭代法即可求得 K h 值及非饱和土松动土
压力 ( v  ua ) H 。
2.3 侧向土压力系数 3 有限差分程序验证和敏感性分析
文献[11]基于 Trapdoor 上方黏性土单元体主应
力轴旋转理论,发现侧向土压力系数 K h 是一个关于 目前还未见针对非饱和上覆土体的 Trapdoor 模

c 、  、H、  及 D 的隐形表达式。假设基质吸力 型试验。笔者利用有限差分 FLAC 程序验证本文理


沿深度均匀分布,当 Trapdoor 下移后 Trapdoor 上方 论的有效性,并分析松动土压力随土体饱和度、土
的土体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图 4 为 abcd(见图 2) 体厚度、Trapdoor 宽度、地下水位上升及降雨的敏

中 A 点的破坏包面在  -(  ua ) 平面上的投影。随着 感性。FLAC 有限差分分析方法相对于有限元分析


活动门的缓慢下降,abcd 围成的土体竖向应力缓慢 方法具有大变形分析能力强等优点,并且能够自定
减小而水平应力逐渐增大,应力状态从静止土压力 义模型的黏聚力、模量、内摩擦角等材料特性的空

K0 状 态 转 变 为 K h 状 态 , 主 应 力 轴 发 生 旋 转 , 间分布。考虑到模型的对称性故只采用一半进行分

( v  ua )  ( h  ua ) ,并达到非饱和土引申的 Mohr- 析,在计算中设定 Trapdoor 竖向位移的速率为


Coulomb 极 限 状 态 , 其 中 c 为 总 黏 聚 力 截 距 , 1  105 m/步,为减小边界效应的影响,将边界设
至 10 倍 Trapdoor 宽度并采用固定边界,有限差分
  45°  / 2 ,如图 4 所示。由应力状态圆几何关
系可得 分 析 模 型 如 图 5 所 示 , 破 坏 准 则 采 用 Mohr-
Coulomb。数值分析中根据基质吸力的分布获表观
c = c'+(ua -uw)tan b 黏 聚力 (ua  uw ) tan  b , 从 而获 得黏 聚力 c  c  
剪应力


(ua  uw ) tan  b 沿深度的分布,Trapdoor 松动土压力
A
Kh 状态 K0 状态 为 Trapdoor 表面竖向应力达到稳定值时的平均值。
c 2 净法向应力
( 3 -ua)  ( 1 -ua) ( '3 -ua) ( '1 -ua) ( -ua) 本文数值模拟中所采用的材料参数来源于钱塘
o ( v -ua) ( h -ua) ( 'h -ua) ( 'v -ua)
主应力轴旋转
江粉土与文献[14]中大型模型试验所采用的土体一
图 4 abcd 围成的土单元体应力状态在 致。该土体有效内摩擦角及黏聚力分别为 30°和
-
 -( ua)平面上的投影 1 kPa,饱和渗透系数为 5.3×10 6 m/s。土体的土-水
第7期 蔺 港等:基于太沙基土拱效应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模型 2099

特征曲线如图 6 所示,通过作图法[10]获得土体进气 3.1 土体饱和度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值为 20 kPa,残余基质吸力为 40 kPa。文献[14]的 文献[15]的试验研究表明,非饱和土的抗剪强
3
试验中对饱和度为 49%,干密度为 1.45 g/cm 的非 度是随基质吸力变化的,式(1)中  b 与基质吸力
饱和土体进行了双桥静力触探试验,采用樊向阳等[15] 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Gan 和 Fredlund[18]的研究结
推荐的经验关系获得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 果表明,基质吸力小于进气值时, b 与有效内摩擦
再采用张建军 [16] 推荐针对新近沉降粉土的经验公 角   相等;基质吸力大于残余基质吸力时,  b 取
式: 为 0;基质吸力在进气值和残余基质吸力之间时,
E0  1.34 ps  4.43 (13) 该阶段称为过渡区[19],  b 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减
小,为分析简便,设  b 在此阶段随基质吸力线性减
X
X
B
B 小。  b 值随基质吸力变化曲线如图 7 所示。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30
X B
X B
X B
滑 X B固
X B
动 X
X B定
B 25
X
边 X
X
B
B边
B
界 X
X B界
B
20
X B
X B
X B

 b/(°)
X B
X B
X B 15
X B
X B
X B
YYYYY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 b =  b =0
-5
竖向位移速率-1×10 m/步 10
过渡区
5 进气值 残余吸力值
图 5 有限差分分析模型
Fig.5 Numerical model of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0
0 10 20 30 40 50 60
基质吸力/kPa
50
b
图 7  随基质吸力的变化曲线
40
Fig.7 Variation of  b with matric suction
体积含水率/%

脱水曲线
30
假设上覆土体饱和度不随深度变化,考虑土体
20
饱和度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设上覆土体厚为 9 m,
10 吸水曲线 Trapdoor 宽度为 3 m,本文理论计算得到的松动土
0
压力随土体饱和度变化曲线如图 8 所示。
由图可知,
0 20 40 60 80 100 当饱和度小于 22.4%时,基质吸力大于残余基质吸
基质吸力/kPa
力,仅有土体有效黏聚力 c′为土体黏聚力作贡献,
图 6 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
土体重度随饱和度增加,因此,在此阶段松动土压
Fig.6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soil
力随着土体饱和度逐渐增大;当饱和度大于 22.4%
计算获得了饱和土体变形模量为 8 MPa,非饱 时,表观黏聚力随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松动土压
和土体变形模量为 20 MPa。陈若曦[17]采用 FLAC 力随饱和度减小至某一最小值后便逐渐增大,最小
有限差分程序分析了土体变形模量对松动土压力的 值所对应的土体饱和度和基质吸力分别为 50.2%、
影响,发现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时变形模量对松动土 20 kPa;当饱和度大于 82.1%时,土体重度随饱和
压力值没有影响。因此,本文中饱和土和非饱和土 度增大而增大,基质吸力为 0,有效黏聚力保持不
体的变形模量分别采用 8、20 MPa。模型材料参数 变,式(4)退化为饱和黏土的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见表 1。 松动土压力随土体重度增大而增大。土体达到饱和
状态时的松动土压力是饱和度为 50.2%时的 5.52
表 1 数值模拟选用的土体参数[14] 倍,可见土体饱和度对松动土压力有较大影响。本
Table 1 Soil parameters in numerical analysis[14] 文理论的计算结果与 FLAC 模拟结果符合得很好,
有效内摩擦角 有效黏聚力 变形模量 干密度
土体 泊松比 从而验证了本文理论的有效性。
 /(°) c′/kPa E0 /MPa  d /(g/cm3)
饱和 30 1 8 0.3 1.4 3.2 上覆土体高度 H 的影响
非饱和 30 1 20 0.3 1.4 假设基质吸力沿土体深度均匀分布,分析不同
上覆土体厚度对松土土压力的影响。图 9 为松动土
2100 岩 土 力 学 2015 年

0.5 H =2.5 m
压力在不同上覆土体厚度的松动土压力随基质吸力 D=2.5 m H =5.0 m

归一化松动土压力( v -ua)/ H
变化曲线。图 10 为归一化松动土压力即松动土压力 d =1.4 g/cm3 H =7.5 m
0.4
 =30°
与 Trapdoor 以上土体自重之比与基质吸力的变化曲
0.3
线。从图 9、10 中可知,随着 Trapdoor 的下移土拱 进气值
效应发挥,Trapdoor 表面上的竖向应力减小;松动 0.2

土压力随着基质吸力先减小后增大,当基质吸力一
0.1
残余基质吸力
定时,松动土压力随上覆土体的厚度增大而增大,
0.0
但当土层厚度达到一定值后,松动土压力增加缓慢,
0 10 20 30 40 50 60
这主要是由于上覆土体厚度足够大时,土拱效应充 基质吸力/kPa
分发挥,致使松动土压力增加减缓。 图 10 土体厚度对归一化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Fig.10 Influence of soil thickness on normalized
含水率/%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0 5 10 15 20 25 30 35 3.3 Trapdoor 宽度 D 的影响
30
(u a -uw)=40 kPa 本文理论计算结果 假设基质吸力沿深度均匀分布,分析松动土压
25 FLAC 计算结果
力在不同 Trapdoor 宽度时随基质吸力的变化情况。
D=3 m (u a -uw)=0 kPa
松动土压力/kPa

20 H=9 m 图 11 为松动土压力随基质吸力的变化曲线。图 12
d =1.4 g/cm3
15  =30° 为归一化松动土压力随基质吸力的变化曲线。从图
10 (u a -uw)=20 kPa 11、12 中可知,当基质吸力一定时松动土压力随着
5
Trapdoor 宽度的增大而增大,松动土压力随基质吸
力先减小后增大;当活动门宽度 D =2 m,表观黏聚
0
0 20 40 60 80 100 力足够大时,采用迭代法计算的式(5)、
(9)已不
饱和度/%
能收敛,此时可认为 Trapdoor 表面的松动土压力为
图 8 土体饱和度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Fig.8 Influence of saturation degree on 0,从式(4)中也可得出这一点。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28 H=5 m D =2.0 m
d =1.4 g/cm3 D =2.5 m
24 H =2.5 m 24
D=2.5 m  =30° D =3.0 m
H =5.0 m
20 d =1.4 g/cm3 H =7.5 m 20
松动土压力/kPa

 =30°
16
16 进气值
松动土压力/kPa

12
12 进气值
8
8
4 残余基质吸力
4 残余基质吸力 0
0 10 20 30 40 50 60
0
0 10 20 30 40 50 60 基质吸力/kPa
基质吸力/kPa 图 11 Trapdoor 宽度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图 9 土体厚度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Fig.11 Influence of Trapdoor width of soil on
Fig.9 Influence of soil thickness on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0.3 D =2.0 m
D =2.5 m
D =3.0 m
归一化松动土压力( v -ua)/ H

H=5 m
d =1.4 g/cm3
0.2
 =30°
进气值

0.1

残余基质吸力

0.0
0 10 20 30 40 50 60
基质吸力/kPa
第7期 蔺 港等:基于太沙基土拱效应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模型 2101

图 12 Trapdoor 宽度对归一化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图 14 水位上升过程中的实测基质吸力


Fig.12 Influence of Trapdoor width of soil on Fig.14 Measured values of matric suction during
normalized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groundwater level rising

3.4 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假设在距离土体表面深度 6 m 处有一宽度为


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上覆非饱和土体基质吸力的 2 m 的空洞,空洞处存在同一宽度的 Trapdoor。采
[20]
分布。贾官伟等 通过大型边坡模型试验研究了水 用本文方法计算 Trapdoor 上表面的松动土压力。计
位骤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该试验在浙江大学大 算中,采用基质吸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获得土体表
型物理模型试验槽(尺寸为 15 m×5 m×6 m)中进行, 观黏聚力分布,然后采用 FLAC 计算不同地下水位
试验中通过在不同埋深的张力计实测了随着地下水 高度时的松动土压力。地下水位上升稳定后水位以
位上升达到稳定后基质吸力沿深度方向分布的情 下的土体都处于饱和状态,重度采用浮重度,内摩
况,如图 13 所示。试验中所采用的土体为钱塘江粉 擦角、有效黏聚力和弹性模量分别为 30°、1 kPa 和
土,土体土-水特征曲线和土体性质见图 6 及表 1。 8 MPa;地下水位以上,弹性模量为 20 MPa,表观
图 14 给出了随着水位上升过程中各张力计的实测 黏聚力 (ua  uw ) tan  b 沿深度方向线性减小,内摩擦
值,可见随着地下水位的逐步上升,在土层表面处 角   30° , 设抗 剪强度 与基质 吸力相 关的坡 角
T-5 所测的基质吸力值变化不大,基本处于 27~  b   / 2 [12]。采用本文方法进行计算时先采用式
30 kPa 之间,当水位上升到张力计所在的位置时, (8)对地下水位以上土体的松动土压力进行求解,
张力计减为 0。对各测点所测沿深度的吸力值进行 之后采用式(5)求得 Trapdoor 上表面的松动土压
线性拟合,获得每一级地下水位土体中基质吸力的 力。
分布情况,如图 13 所示,基质吸力在地表处为 如图 15 所示, 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松动土压力
30 kPa 沿深度线性减小到地下水位处为 0。 逐渐减小,地下水位以下的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基
质吸力为 0,仅有效黏聚力为土体抗剪强度作贡献,
-30 kPa 黏聚力相比无地下水位时减小很多,但由于地下水
地面 孔隙水压/kPa
位以下土体重度需采用浮重度,重度的急剧减小对
T-5
-1.15 m 松动土压力影响更大,因此,松动土压力随地下水
1m

T-4 地下水位线 t =120 h


位的升高而减小。当下水位高度较低时,松动土压
0.5 m 1.5 m

-2.65 m 力减小得较快,随着地下水位不断升高,松动土压
T-3 地下水位线 t =79 h
H =6 m

T-2 地下水位线 -3.15 m 力减小速度变缓,当整个土层都在处于水位以下,


t =56 h
土体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松动土压力达到最小值,
1.5 m

负孔隙水
-4.65 m 压沿深度 是地下水位高度为 0 时的 52%。
T-1 地下水位线 t =8 h 方向分布
1.35 m

14
D =2 m 本文理论计算结果
空洞 FLAC 计算结果
12
松动土压力/kPa

图 13 张力计位置及各地下水位的基质吸力分布
Fig.13 Locations of tensiometers and distribution of 10
matric suction with different groundwater levels
8
35 7

30 6 6
0 1 2 3 4 5 6
25 5
基质吸力/kPa

地下水位高度/m
20 T-5(5.85 m) 4
图 15 地下水位上升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水位/m

T-4(4.85 m)
15 T-3(3.35 m) 3 Fig.15 Influence of groundwater level on
10 T-2(2.85 m) 2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T-1(1.35 m)
5 水位 1

0 0
3.5 降雨对松动土压力影响分析
0 24 48 72 96 120 144 168 192 假设某一高度为 6 m 非饱和土体,在土体底部
时间/h
处有一宽度为 2.5 m 的 Trapdoor,分析降雨对松动
2102 岩 土 力 学 2015 年

土压力的影响。分析中,先采用 SEEP/W 软件计算 渗深度达到土体底部 6 m 处。


降雨持续时间对土体中基质吸力分布的影响,然后, 采用本文理论分析降雨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采用本文方法计算不同降雨持时的 Trapdoor 上表面 时,对图 17 中降雨入渗影响深度以内的土体基质吸
松动土压力并与 FLAC 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降 力分布进行线性拟合,降雨入渗影响深度以下的土
雨对上覆土体基质吸力分布影响时,假设降雨前上 体基质吸力采用土体初始基质吸力,雨水入渗影响
覆土体饱和度均一,分别选取 62%和 76%两种初始 深度以内的土体重度采用饱和重度。计算中采用式
饱和度,根据图 6 中的吸水曲线计算得到对应的初 (7)计算降雨入渗影响深度以内的松动土压力,再
始基质吸力分别为 15 kPa 和 10 kPa。在上覆土体表 用式(5)最终获得土体底部 Trapdoor 上表面处的松
面施加的降雨强度大小等于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土 动土压力。采用 FLAC 计算松动土压力时根据图 13
体底部设为自由排水边界,不考虑土体表面降雨积 中基质吸力沿深度变化规律,在计算中,黏聚力 c 值
水,分别计算降雨持时为 3.2、5.6、6.4、7.2、10.4、 随基质吸力沿深度变化按转换公式进行相应取值。
基质吸力/kPa
12、14.4、16 h 的上覆土体中基质吸力分布。采用
0 10 20 30 40
Van Genuchten 模型[21]通过土-水特征曲线(见图 6) 0

获得土体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关系曲线,该关系曲 1 饱和度 76% 饱和度 62%


降雨前 降雨前
线如图 16 所示。 第 3.2 h 第 3.2 h
2
第 5.6 h 第 5.6 h
深度/m
第 6.4 h 第 6.4 h
10 5
- 3 第 7.2 h 第 7.2 h
-6
第 10.4 h 第 10.4 h
10 4 第 12.0 h 第 12.0 h
10 7
- 第 14.4 h 第 14.4 h
- 5 第 16.0 h 第 16.0 h
渗透系数/(m/s)

10 8
-9
10 6
-10
10 图 17 降雨对上覆土体基质吸力的影响
-
10 11 Fig.17 Influence of rainfall on matric
10 12
-
suction of overlying soil
-
10 13
10 14
- 25 饱和度 62%本文理论计算结果
- -
10 2
-
10 1 100 101 102 饱和度 76%本文理论计算结果
10 3
饱和度 62% FLAC 计算结果
基质吸力/kPa 饱和度 76% FLAC 计算结果
20
图 16 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变化曲线 H=6 m
达到饱和状态
松动土压力/kPa

D=2.5 m
Fig.16 Curve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15  =30°
and matric suction

10
降雨对不同初始饱和度土体基质吸力分布的影
响如图 17 所示。降雨持续 3.2 h 后,初始饱和度为
5
62%的土体在深度 2.2 m 以内的土体基质吸力从初 0 4 8 12 16
降雨时间/h
始的 15 kPa 逐渐减小,距离土表面 2.2 m 以下的土
图 18 降雨历时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
体未受降雨影响,维持在 15 kPa;相同降雨持续时 Fig.18 Influence of rainfall duration on
长,初始饱和度为 76%的土体在深度为 4 m 以内的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土体基质吸力从 10 kPa 逐渐减小,距离土体表面
4 m 以下的土体基质吸力未受降雨影响。由于初始 图 18 给出了降雨持时对松动土压力的影响。对
饱和度较小的土体初始渗透系数较小,故雨水入渗 于初始饱和度为 76%的上覆土体,松动土压力随降
深度较初始饱和度大的土体要浅,但基质吸力减小 雨持续时间增加明显,降雨持时从 3.2 h 增加到
的绝对值较大。降雨持续 7.2 h 后,初始饱和为 76% 7.2 h,松动土压力比降雨前增加 4%和 25.8%,随着
的土体雨水入渗深度达到土体底部深度 6 m 处,整 降雨持续到 14.4 h 土体达到饱和,之后随着降雨的
个土体都受到了雨水入渗的影响,随着降雨的持续, 持续松动土压力保持不变,土体饱和状态时的松动
土体的基质吸力不断减小,在降雨持续 14.4 h 后, 土压力比降雨前增加了 84%;对于初始饱和度为
土体整体达到饱和状态,即基质吸力为 0 kPa。对于 62%的上覆土体,降雨持续 7.2 h 之前松动土压力基
初始饱和度为 62%的土体降雨持续 16 h 后,雨水入 本保持不变,到 7.2 h 仅增加了 4.7%,这是由于初
第7期 蔺 港等:基于太沙基土拱效应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模型 2103

始基质吸力小,渗透系数低,降雨入渗深度较浅, [2] 曹卫平.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及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基质吸力变化导致黏聚力减小的效果不明显,在此 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7.
之后随着降雨的持续,松动土压力随降雨入渗深度 [3] 黄正荣, 朱伟, 梁精华, 等. 浅埋砂土中盾构法隧道开
增加明显,降雨持续 16 h 后降雨入渗影响达到土体 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及稳定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底部,松动土压力相比降雨前增加了 80%。初始饱 28(11): 2005-2009.
和度较高的土体由于初始渗透系数较大,所以相比 HUANG Zheng-rong, ZHU Wei, LIANG Jing-hua, et al.
初始饱和度低的土体更先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初 Study on limit supporting pressure and stabilization of
始饱和度高的土体松动土压力更早达到土体饱和状 excavation face for shallow shield tunnels in sand[J].
态时的值。初始饱和度较低的土体在降雨的影响下,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6,
相比降雨前松动土压力增加明显,但所需时间更长, 28(11): 2005-2009.
由于两种情况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松动土压力相同, [4] 贺翀, 楼晓明, 熊巨华.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有限元研
可见若初始饱和度为 62%的土体达到饱和,则饱和 究[J]. 岩土力学, 2008, 29(6): 1466-1470.
状态时的松动土压力为降雨前的 3.16 倍。
综上所述, HE Chong, LOU Xiao-ming, XIONG Ju-hua. Study of
降雨对松动土压力有较大的影响。 soil arching in piled embankment with FEM[J]. Rock

4 结 论 and Soil Mechanics, 2008, 29(6): 1466-1470.


[5] 章瑞文, 徐日庆. 土拱效应原理求解挡土墙土压力方
(1)对于非饱和土,松动土压力的表达式与基 法的改进[J]. 岩土力学, 2008, 29(4): 1057-1060, 1066.
质吸力沿土体深度分布函数有关。Trapdoor 侧向土 ZHANG Rui-wen, XU Ri-qing. Solution of problem of
压力系数是一个与基质吸力分布函数、有效内摩擦 earth pressure on retaining wall calculated by method of
角、有效黏聚力、重度、土体厚度和 Trapdoor 宽度 soil arching effect[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8,
相关的隐性表达式。 29(4): 1057-1060, 1066.
(2)当土体饱和度大于残余基质吸力所对应的 [6] British Standard BS 8006. Code of practice for
饱和度时,松动土压力随土体饱和度先减小后增大, strengthened reinforced soil and other fills[S]. London:
并且达到进气值所对应的饱和度时松动土压力最
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ion, 1995.
小。松动土压力随上覆土体基质吸力的增大呈先减
[7] MARSTON A, ANDERSON A O. The theory of loads on
小后增大的趋势;松动土压力随上覆土体厚度和
pipes in ditches and tests of cement and clay drain tile and
Trapdoor 宽度增大而增大,当 Trapdoor 宽度足够小
sewer pipe[R]. Ames, Iowa State: Iowa Engineering
且表观黏聚力足够大时松动土压力减小为 0。本文
Experiment Station, Iowa State Collage, 1913.
理论计算结果与 FLAC 有限差分数值分析结果吻合
[8] HANDY R L. The arch in soil arching[J]. Journal of
良好。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985, 111(3): 302-318.
(3)松动土压力随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减小,当
[9] 李永刚, 白鸿莉. 垂直墙背挡土墙土压力分布研究[J].
地下水位较低时松动土压力减小得较快,随着地下
水利学报, 2003, 34(2): 102-106.
水位不断升高松动土压力减小速率变缓。松动土压
LI Yong-gang, BAI Hong-li. Research of distribution of
力随着降雨持时的增加逐渐增大,直到土体完全达
earth pressure vertical retaining wall[J]. Journal of
到饱和后保持不变。降雨前初始饱和度较高的土体,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3, 34(2): 102-106.
在降雨后松动土压力增加明显,且土体在更短降雨
[10] 蒋良潍, 黄润秋, 蒋忠信. 黏性土桩间土拱效应计算与
持时内达到饱和状态,而初始饱和度较低的土体,
桩间距分析[J]. 岩土力学, 2006, 27(3): 445-450.
松动土压力在降雨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有明显增加。
由于非饱和土的力学特性较为复杂,因此,对 JIANG Liang-wei, HUANG Run-qiu, JIANG Zhong-xin.

于非饱和土的土拱效应还需开展进一步的模型试验 Analysis of soil arching effect between adjacent piles and

研究。 their spacing in cohesive soils[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6, 27(3): 445-450.
参 考 文 献
[11] 陈若曦, 朱斌, 陈云敏, 等. 基于主应力轴旋转理论的
[1] TERZAGHI K. Theoretical soil mechanics[M]. New York: 修正 Terzaghi 松动土压力[J]. 岩土力学, 2010, 31(5):
John Wiley and Sons, 1943: 37-42. 1402-1406.
2104 岩 土 力 学 2015 年

CHEN Ruo-xi, ZHU Bin, CHEN Yun-min, et al. 滥平原地层为例[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2008.
Modified Terzaghi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based on [17] 陈若曦. 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沉陷机制及抗沉陷设
theory of main stress axes rotation[J]. Rock and Soil 计[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8.
Mechanics, 2010, 31(5): 1402-1406. [18] GAN J K M, FREDLUND D G, RAHARDJO H.

[12] FREDLUND D G, RAHARDIO H. 非饱和土力学[M]. Determination of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an

陈仲颐等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unsaturated soil using the direct shear test[J]. Canadian

[13] TAYLOR D W. Fundamentals of soil mechanics[J]. Soil Geotechnical Journal, 1988, 25(3): 500-510.

Science, 1948, 66(2): 161. [19] 林鸿州, 李广信, 于玉贞, 等. 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抗

[14] 孔令刚, 张革强, 陈仁朋, 等. 土体含水量对扩底桩上 剪强度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07, 28(9): 1931-1936.
LIN Hong-zhou, LI Guang-xin, YU Yu-zhen, et al.
拔承载力影响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Influence of matric suction on shear strength behavior of
30(增刊 2): 3755-3762.
unsaturated soils[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7,
KONG Ling-gang, ZHANG Ge-qiang, CHEN Ren-peng,
28(9): 1931-1936.
et al. The influence of water content on uplift ultimate
[20] 贾官伟, 詹良通, 陈云敏. 水位骤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capacity of enlarged base piles in unsaturated silt[J].
的模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9):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798-1803.
2011, 30(Supp. 2): 3755-3762.
JIA Guan-wei, ZHAN Liang-tong, CHEN Yun-min, et al.
[15] 樊向阳, 魏根群, 马晓晴. 上海地区单桥静力触探与双
Model test study of slope instability induced by rapid
桥静力触探之间的关系[J]. 工程勘察, 2007, (9): 10-
drawdown of water level[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12.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9, 28(9): 1798-1803.
FAN Xiang-yang, WEI Gen-qun, MA Xiao-qing.
[21] VAN GENUNCHTEN M TH. A closed-form equation for
Empir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cone penetration tests of
predicting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ingle bridge probe and double bridge probe in
soil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80,
Shanghai[J].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44(5): 892-898.
2007, (9): 10-12.
[16] 张建军. 静力触探技术应用研究——以郑州市黄河泛

(接第 2094 页)

《岩土力学》2015 年第 2 期被 EI 收录论文(41 篇,收录率 100%)

序号 论文题名 作者 页码
24 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临界填筑高度的研究 陈继彬,赵其华,彭社琴 470-476
25 考虑突变理论的顺层岩质边坡失稳研究 夏开宗,刘秀敏,陈从新,等 477-486
26 缓倾软硬岩互层边坡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试验研究 宋娅芬,陈从新,郑 允,等 487-494
27 缓慢复活型滑坡滑带土的蠕变性质与特征强度试验研究 蒋秀姿,文宝萍 495-501
28 大型圆形沉井结构应力及其周边沉降计算 邓友生,万昌中,闫卫玲,等 502-508
29 锚固力在边坡加固中的工程应用 刘华丽,李宏伟,朱大勇 509-514
30 冻融风化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乔国文,王运生,杨新龙 515-522
31 大直径杯型冻土壁温度场数值分析 胡 俊,杨 平 523-531
32 高速铁路隧道围岩抗力系数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 李 波,吴 立,邓宗伟,等 532-540
33 深埋洞室开挖瞬态卸荷诱发振动的衰减规律 范 勇,卢文波,杨建华,等 541-549
34 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有限元可靠度程序开发及应用 伍国军,陈卫忠,谭贤君,等 550-554
基于 DDA 方法一种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裂隙体渗流场分析
35 虞 松,朱维申,张云鹏,等 555-560
和应用
36 煤柱下底板偏应力区域特征及案例 许 磊,魏海霞,肖祯雁,等 561-568
第7期 蔺 港等:基于太沙基土拱效应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模型 2105

37 深部大采高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沉降破坏与控制 谢生荣,许 磊,张广超,等 569-575


38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极限分析上限法 王智德,夏元友,夏国邦,等 576-583
39 基于流-热耦合模型的土石坝渗流热监测研究 吴志伟,宋汉周 584-590
40 砂土海床中大直径单桩水平承载与变形特性 刘晋超,熊 根,朱 斌,等 591-599
41 地震作用下裂隙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平曈其,罗先启,郑安兴 600-60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