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胡志明市师范大学

中文系
—— ——

汉语方位词“上”和“下”与
越南语方位词“trên”和“dưới”
对比研究

姓名及其学生号码:
郑氏玉霞(TrịnhThịNgọcHà) 46.01.754.033
黎氏红玉(LêThịHồngNgọc) 46.01.754.141
范氏金钗(PhạmThịKimThoa) 46.01.754.141

指导老师:段氏清娴

胡志明市,二〇二二年五月
胡志明市师范大学
中文系
—— ——

汉语方位词“上”和“下”与
越南语方位词“trên”和“dưới”
对比研究

姓名及其学生号码:
郑氏玉霞(TrịnhThịNgọcHà) 46.01.754.033
黎氏红玉(LêThịHồngNgọc) 46.01.754.141
范氏金钗(PhạmThịKimThoa) 46.01.754.141

指导老师:段氏清娴

胡志明市,二〇二二年五月
摘要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六)研究综述
二、汉、越方位词简介
(一)汉语方位词
(二)越南方位词
三、汉语方位词“上”和“下”与越南语方位“trên”和
“dưới”义项及用法
(一)汉语方位词“上”和“下”义项及用法
(二)越南语方位词“trên”和“dưới”义项及用法
四、汉语方位词“上”和“下”与越南语方位“trên”和
“dưới”异同之处
(一)相同之处
(二)不同之处
(三)小结
五、结论
参考文献
一、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范围

(三) 研究对象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意义

(六) 研究综述
《马氏文通》便留意到了方位词,马建忠(1983:98)指出有一类词
附在地名、人名、时代词后,功能相当于介字。同时,在“状字”的论
述中,也涉及了“南、东、北、西、上、下、左、右、外”等词语的用
法,而且将其归为一类,“以指事成之处者( 1983:233)。此外,
《马氏文通》中还有一些对方位词的写与论述,将“上、下”这类字认
定为静字。而静字,在马建忠的定义中“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曰静
字”,静字大致相当于形容词。可见,马建忠认为“上、下”也是形容
词。我们可以看到,《马氏文通》并没有将方位词单独归类,有些归为
介字,有些归为状字,有些归为静字。
黎锦熙(1992:129-130)出了“方位名词”这一概念,认为“方位
名词”或“指示代名词”常在“副位”,用法大致与副词相似,因此称
其为“地位副词”。他认为“地位副词”是表一定位置或方向的词,大
都是实体词。首先,方位词常常出现在“副位”,在“副位”而没有介
词介绍的,就和副词同功用,因此特表地位的副词也就没有了。《中国
文化要略》归纳出一类“方位词”,其中包括“专门表示方位的词。”
Ernst(1988)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ᨀ 出单音节方位词与双音
节方位词语法表现不同,应属于不同的词类。而且他认为如果单音节方
位词是名词,那么学者应该解释为什么在汉语名词能表现出很强的附着
性;还有为何方位词必须有一个表达关系的、无指示的功能。而如果方
位词属于后置词介词,我们又该如果解释前置介词“在”
(preposition)可以带一个后置介词短语(PostP)作宾语(例如,在桌
子上)的情况;在 VO 型语言中动词和前置介词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在
它们宾语的前面,那汉语如何允许后置介词跟着宾语。虽然 Ernst 承认
即使后置介词说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但仍认为将单音节方位词看作后
置介词更为合理。
1
赵元任(1979)在《汉语口语语法》一书中指出:“方位词或者是一
个语素,如“上”;或者是一个语素组合,如“上头”,跟它前头的从
属于它的体词合起来构成一个处所词,如“桌子上”,或者一个时间词,
如“晚上”。赵元任(1979)列举了 19 个“单语素的方位词”,它们
是:上、下、前、先、后、内、里、外、左、右、旁、中、间、东、南、
西、北、这儿、那儿。
朱德熙(1982)将方位词看作是一类处所词,认为方位词是体词里的
位置词,与赵元任的观点比较相似。
金昌吉(1994)认为,方位词是封闭的类,它的主要句法功能是附着,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在这点上方位词与虚词是一样的。而且,在命
名上,他认为方位词和名次应该分作不同的词类,将方位词称为“后附
词”。
吕叔湘(1999)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方位词看作是名词的一种。
他指出“方位词有单音的,有双音的。双音的方位词可以加在别的词
(主要是名词)或短语后边,组成方位短语,也可以作为一个词单独使
用(除少数例外)。单音的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名词或别的词语后面,一
般不但用。
储则祥(1997)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方位词,他将方位词称为“方位
标”,“‘方位标’,即通常说的方位词,是一个封闭的类,由单音方
位标和双音方位标构成,给汉语方位词分类。
刘本臣(2006)认为方位词既不是名词,也不是后置词,而是一种词
组尾,紧跟在名词词组的后面。他认为方位词语法上最大的特点在粘着
性,在表义上是有不确定性。而根据词类系统内部一致性的要求,外部
排他性的角度上来说,方位词是一个独立的类。他还 ᨀ 出“方位词的
意义不具有语法上的地位,它在语法上并不存在词性的问题。”
李亚非(2009)探讨了方位词与名词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方位词和附
着语素之间的差别,及方位词与介词之间的联系,ᨀ 出方位词的词性并
总结出:“汉语中的方位词在本质上是依照低费用原则从名词分离出来
的一类词,除了不和汉语特有的“的”和用外,在句法行为上跟名词一
致。”
齐沪扬(1998)在《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也探讨了方位词的分析
与研究,他从方向、参考点和方向系统的角度出发,给汉语方位词分类。
吕叔湘(1956)首次使用“方位词”这一术语,指出:上、下、前、后、左、右、
内、外、中、东、西、上头、底下、前头等词是专门表示方位的词语。丁声树
(1961)将方位词归入名词的范围内,并指出“上、下、前、后、里、外、内、中”
表示位置和方位的方位词。赵元任(1968)认为方位词是实词、是名词的次类,方位
词包括单音方位词和双音方位词。朱德熙(1982)把方位词看作体词,同时说明方位
词有两类,一是单音方位词,即单纯方位词,二是双音方位词,即合成方位词。从 20

2
世纪 90 年代之后,方位词越来越受语言学者的关注。方位词的研究不仅限于請性
质、范围等方面而语言学者就开始对方位词的语义、语法功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开
始方面的原对个体方位词的语义、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储泽祥(1998)在专著中,
对方所系统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如:方所语形、方所位相等角度。作者还指出方所
词包括方位词和处所词,方位词是一个封闭类,举例了 43 个方位词,其中有 15 个单
音型和 28 个双音型。
徐英平(2006)从多层面去分析汉语和俄语的空间系统,以“上、下”为个案分析,
研究指出:汉俄方位词“上、下”是表示垂直空间关系;除了空间义以外,“上、
下”还跨域到时间域、特征域、状态域和社会域;汉俄语“上、下”之间的映射数
量、态势有所不同。
有的学者是对方位结构进行了考察,如:单宝顺(2006)以单音方位词为研究对象,
从认知视角出发,对“X+单纯方位词”结构中的 X 和 15 个单纯方位词进行了考察。
作者先把 15 个方位词分成四类:绝对方位词(东、西、南、北)、相对方位词(前、
后、左、右)、双参照方位词(上、下)及位置方位词(里、内、外、中、间),并且
考察它们的基本义、引申义语以及其法功能。随后,探讨“X”和方位词之间的关
系。研究指出事物的功能对参照、对空间方位关系对方位词的选用及影响很深,比
如:如果想表达内部空间关系,一般使用方位词“里”,如“箱子里”,但是如果事
物是“汽车”,实际上使用“上”,如“我在车上呢,你有什么事?”崔希亮(2008)
在专著中,以汉语为比较的出发点,探索人类的空间参照系的共性;对汉语“在……
里”结构进行认知考察,着重于“里”的句法歧义、多义现象、意义转义的路径、
适用范围以及核心意义。
杜丽韵(2006)首先对现代汉语“上/下”的语法特征、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随
后,对越南语“trên/duói”和汉语“上/下”进行了比较,从此,提出了越南留学生
在学习“上/下”的过程中经常产生一些负迁移作用的因素。
李金砸(2008)从语义、语法的角度出发,对汉语方位词“上”和“下”与越南语
“trên”和“drói”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语义来看,汉语“上”和“下”与越南语
“trên”和“duói”的空间义基本相同;两者的引申义不同于汉语“上”和“下”
的使用范围比越南语“trên”和“duói”的使用范围多。从语法角度来看,两者的
语法功能大致相同。

3
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