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學士班108學年度入學學生課程架構

最低畢業學分數:師培生154學分、非師培生128學分
學年 學 學 學 學 學 學 學 學
修別 第一學年 分 時
第二學年 分 時
第三學年 分 時
第四學年 分 時
(

28 校
學必 有關校必修共同課程,請參照本校通識中心相關規定。
分修
)

系 微積分(一) 3 3 工程數學(一) 3 3 工業管理 3 3 產學合作技術 1 1


共 上 普通物理 3 3 應用英語(一) 2 2 控制系統 3 3 研修 2 2
同 學 計算機概論 3 3 (一) 產品開發研修
必 期
修 (一)

程 微積分(二) 3 3 專業技術能力 1 1 產品開發研修 2 2

(

程式設計 3 3 測驗 2 2 (二)
38 學
分 期 技術及職業教育 3 3 專業技術能力 1 1
概論品質管理 測驗方法研究
)

專 電子學(一) 3 3 電路學(一) 3 3 電磁學(一) 3 3


業 邏輯設計 3 3

自 程 上

控 學
期 電子技術 3 3 可程式控制技 3 3 微處理機技術 3 3
制 技
技 術 術
術 課
學 程

必 電子學(二) 3 3 電路學(二) 3 3 電力電子學 3 3
修 專 訊號與系統 3 3 電機機械 3 3
課 業
程 課
程 下
(

45
學 學
電機技術 3 3 邏輯設計技術 3 3 自動量測技術 3 3
分 技 期

)



機械製造 3 3 機構學 3 3 材料力學(一) 3 3

業 電腦繪圖 3 3 機械設計(一) 3 3
精 課
密 程 上
製 學
造 期 機械加工技 3 3 電腦輔助製造技 控制元件應用 3 3
技 技 術 術(二) 3 3 技術
術 術
學 課
程 程

修 專 應用力學(一) 3 3 機械材料 3 3 流體力學(一) 3 3
課 業 熱力學(一) 3 3
程 課
(

45 程 下
學 學
電腦輔助製 3 3 模具設計與製 3 3 機電整合製造
分 技 期
術 造技術 造技術 技術 3 3
)

課 (一)

多媒體教學 3 3 工程數學(二) 3 3 工程數學(三) 3 3 電力電子學(二)
應用 3 3 工業控制 3 3 工業配電 3 3 自動化生產系
3 3
作業系統 3 3 電力系統 3 3 冷凍工程 3 3 統
計算機結構 3 3 訊號處理 3 3 冷凍空調原理 3 3 人機介面
3 3
感測技術 3 3 基礎矩陣分析 3 3 控制系統專論 3 3 伺服控制
資料結構 3 3 通訊系統 3 3 電子電路設計 3 3 能源節約科技
3 3
資料庫 3 3 微處理機系統 3 3 電子儀表學 3 3 空調技術
3 3
電子技術(二) 3 3 設計 3 3 電子儀器設計 3 3 機電整合技術
3 3
電腦網路技 3 3 電路學(三) 電子學(三) 3 3 嵌入式系統
3 3
術 3 3 線性系統 3 3 電磁學(二) 3 3 線性積體電路
3 3
電機技術(二) 觸屏控制技術 3 3 電機控制 3 3 與應用
3 3
線性代數 數位控制 3 3 智慧電網
3 3
數位監控技術 3 3 電機電子群教
分散式電源 3 3 學應用與實作
2 2
配電系統模擬 3 3
一 與分析

選 工程數學(二) 3 3 工程圖學 3 3 工業設計 3 3 平面顯示器概 3 3
修 材料力學 (二) 3 3 工程數學(三) 3 3 逆向工程分析 3 3 論

程 流體力學(二) 3 3 切削原理 3 3 技術 光電概論 3 3
振動學 3 3 焊接工程技術 3 3 電腦工程分析 3 3 光機電概論 3 3
控制系統(二) 3 3 塑性加工 3 3 電腦輔助立體製 3 3 自動化機電整 3 3
熱力學(二) 3 3 電腦輔助設計 3 3 圖(一) 合技術應用
熱傳學 3 3 精密量測 3 3 電腦整合製造 3 3 電腦數值控制 3 3
機械設計(二) 3 3 精密鑄造 3 3 精密加工 3 3 機械
應用力學(二) 3 3 模流分析 3 3 精密非傳統加 3 3 精密製造 3 3
機械製圖(一) 3 3 工 機械設計製圖 3 3
鑄造學 3 3 精密齒輪傳動 3 3 機械群教學應 2 2
板金實習(一) 2 2 系統設計 用與實作
機械製圖(二) 3 3
CNC 工具機設 3 3
計與實務
工具機概論 3 3
沖壓概論 2 2
板金實習(二) 2 2
工場佈置與管 2 2 企業組織與管理 3 3 電 機 與 電 子 群 2 2 電機與電子群 2 4
理 統計學 3 3 教材教法(附註 教學實習(附
工業安全與衛 3 3 應用英文(二) 2 2 6-7) 註6-7)
生 交換式電源電路 3 3 機 械 群 教 材 教 2 2 機械群教學實 2 4
多媒體系統 3 3 交 換 式 電 源 供 3 3 法(附註6-7) 習(附註6-7)
自動控制技術 3 3 應器 VLSI 材料 3 3 人因工程 3 3 奈米科技導論 3 3
風險管理 3 3 與製程概論 生涯規劃 2 2 科技管理 3 3
基礎電路技術 3 3 3D 動畫創作 3 3 生產管理 3 3 專利檢索 2 2
控制系統設計 3 3 科技教育概論 2 2 創 造 力 與 創 新 3 3 創意思考與批 2 2
組合語言 3 3 機械設計製圖 3 3 管理 判思考
晶片加工與製 3 3 創意性設計 3 3 創意行銷 3 3 智慧財產權概 3 3
造 工程設計 3 3 電腦輔助立體 3 3 論

微處理機 3 3 結構設計 3 3 製圖(二) 資訊管理 3 3
分 應用日語(一) 電子商務
一 微 電 腦 週 邊 3 3 能源與動力 3 3 3 3 3 3

般 設備技術 電子電路 3 3 應用日語(二) 3 3 機器人學 3 3
選 級
修 微機電概論 3 3 科技教學能力 2 2 應用英文(三) 2 2 人力資源發展 3 3

課 感 測 器 原 理 3 3 通信電子學 3 3 職業教育與訓練 2 2 作業研究 3 3

程 與應用 多媒體設計 3 3 家政群教學實習 2 2 技術報告研修 2 2

電腦網路 3 3 家 政 群 教 材 教 2 2 餐旅群教材教法 2 2 餐旅群教學實 2 2
修 習
電腦輔助機械 3 3 法
製圖(一)
電腦輔助機械 3 3
製圖(二)
電機控制技術 3 3
演算法 3 3
數位系統 3 3
數位訊號處理 3 3
編譯器 3 3
機電整合 3 3
離散數學 3 3
電氣安全 3 3
有關教育專業課程26學分,請參看本校師培中心相關規定。依據本校教育學程修習辦法第20條
教育學分 規定,學生修習各師資類科教育專業課程,每學期修習學分數上限為該類科總學分數之三分之
一。
一、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為128學分,包含校必修28學分、系(組)必修83學分、選修17學分,不
含教育學程、軍訓及體育。
二、凡選修本系開設科目一律採認為本系畢業學分;修習外系開設科目,採認9學分為本系畢業
學分。
三、學生畢業前須通過資訊檢定測驗門檻:依學校規定辦理。
四、學生修習「產學合作技術研修」課程於暑假必須參加2.5個月之校外實習。
附註 五、有關教育專業課程26學分,請參看本校師培中心相關規定。依據本校教育學程修習辦法第
20條規定,學生修習各師資類科教育專業課程,每學期修習學分數上限為該類科總學分數
之三分之一。
六、師培生與非師培生皆適用本課程架構,唯「機械群教材教法、電機與電子群教材教法、機
械群教學實習、電機與電子群教學實習、生涯規劃、職業教育與訓練、家政群教學實習、餐旅
群教材教法及餐旅群教學實習」等科目,為教育學程必選科目,不可列入畢業學分。
八、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