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GMFM-66

 測試類型:Outcome measure test 成效評估工具


 Norm evidence:與一般常模對照的不同,因只有跟 CP 小孩做比較
 適用對象:具 CP 診斷的<20 歲之兒童或動作技巧≦5 歲的人
 施測所需時間:GMFM-66 約 20-30 分鐘
 施測目的:量測粗大動作功能的能力,而非品質
 計分方式:0 分為沒辦法做到、1 分為有一點動作(<10%的任務達成率)、2
分為部分完成(10-<100%的任務達成率)、3 分完成(100%的任務達成率),
若有兩個分數在猶豫,選擇較低的分數
 測驗方式:會先以三個項目進行分類,若第一個(item 23)沒有滿分的話,
要從 item set 1 開始測;若第一個為滿分,第二個(item 67)沒有滿分,則
從 item set 2 開始測;若第二個滿分,第三個(item 85)沒有滿分則從 item
set 3 開始測
 Basal:連續三題滿分;Ceiling:連續三題為 0 分,兩個 point 之間的項目都要
有分數,最少要測 15 個項目
 測驗完成後要到 GMAE-2 去進行結果計算
MABC
 測試類型:Diagnosis test
 Norm evidence:有標準化常模對照
 適用年齡:3-17 歲
 適用對象:可用在不同發展狀況的小朋友身上,例:DCD, ADHD, ASD, 語言障
礙、認知障礙等
 測驗分為兩個區塊:(1)Performance test; (2)Checklist (給 5-12 歲的兒童)
 測試年齡分 3 層:3-6 歲/ 7-10 歲/ 11-16 歲,各有不同需要完成的項目
 測驗內容:manual dexterity, aiming and catching, balance 三大領域,每個項目
都要標準測試的擺放方式、起始動作、不可出現的動作等規定,須按照指導
手冊來進行評估
 分數表示:沒有達成的項目可以分為失敗、拒絕測驗及不適用,三種分別
 Results interpretation: 三種顏色的紅綠燈系統-紅燈區(red)為≦5%ile; 黃燈區
(amber)為 15-5%ile; 綠燈區(green)為>15%ile
PDMS-II
 Diagnosis test
 Norm evidence:有標準化常模對照
 適用年齡:0-6 歲
 測驗目的:辨別兒童之動作發展遲緩及其相對的優劣、以常模對照兒童之粗
大動作及精細動作、設立治療目標和客觀性的衛教及介入、量測兒童之進展
 測驗所需時間:依兒童年齡與合作度,整個施測需時 45-60 分鐘。可分次測
試,但須在五天內測完
 測試內容:粗大動作-反射(0-11 個月)、靜態控制、移位、實物操控(≧12
個月)、精細動作-抓握、視動協調
 計分方式:每個題目各個分數的通過標準(能力+品質),皆明載於紀錄紙上,
在該題目未達滿分前,可重複測試三次,紀錄孩子表現最佳的分數
 Entry point: 個案生理年齡或最接近個案目前發展的年齡層、常模 75%同齡層
兒童能完成的項目;Basal point:連續三題達滿分,如果 entry point 無法達連
續三題滿分,則需要往前面的年齡層施測;Ceiling point:連續三題得零分。
實歲、矯齡<12 個月的小朋友需要逐題測試
 PDMS-II 附有 motor activity program,可以針對一分的項目指導家長居家訓練、
計畫安排

評估工具的使用,跟骨科的 special test 意義差不多,用在適當的年齡


(indication)、達到目的(訂定目標、了解兒童的發展狀況、比較兒童的介入
前後差異等)。對於評估工具的運用要特別小心,不可以觸法,且需要遵守應
有的倫理道德。再來是要了解自己使用的目的,才不會浪費小朋友跟家長的時
間,更不會濫用評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