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DOI:10.16362/j.cnki.cn61-1023/h.2012.05.

010

2012 年 9 月 外语教学 Sept. 2012


第 33 卷 第 5 期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Vol. 33 No. 5

科学语言隐喻式的构建及其翻译策略
陈 清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语系 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 韩礼德认为科学语言有两大基本句式: 一致式和隐喻式。一致式是隐喻式建构的前提。在隐喻式构建过程
中,语法隐喻会出现层级转换与功能转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视难易程度对科技语言中的隐喻式句子采取同级
或升级翻译策略。
关键词: 科学语言; 隐喻式; 名词化; 层级转换;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44( 2012) 05-0104-05
Abstract: According to Halliday,in scientific language there are two basic forms: congruent and metaphorical forms. The
metaphorical form is from the congruent one.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erence of the congruent form to the metaphorical form,
grammatical metaphor involves shifts in ranks and functions. So metaphorical forms in scientific language tend to be translated
on the same rank or to a higher rank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Key words: scientific language; metaphorical form; nominalization; rank-shif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其句型基本上是隐喻式的。以名词化为代表的语法隐
1. 科学语言隐喻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喻具有简化语法结构、加大实词密度、增强信息承载量
科学语言隐喻式构建的理论基础是语法隐喻。语 的功能,因而能简练、准确和高度概括地表达学术语篇
法隐喻由系统功能语法学家韩礼德首先提出,语法隐喻 中抽象思维的逻辑性和概念性,进而传达大量信息和知
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功能语 识。
言学认为,语言是有层级的,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
2. 科学语言隐喻句式的构建
音系层三个层级。这些层级存在着体现关系,即对意义
( 语义层) 的选择体现于对形式( 词汇语法层) 的选择, 科学语言常用的句型特征为: 语义层是由逻辑语义
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 音系层) 的选择,而形式 关系连接的两个言辞列( sequence of figures) 组成; 语法
和意义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种形式可以表示一 层有两种句型: 一致式和隐喻式。一致式和隐喻式是语
种以上的意义,一种意义也可由多种形式来体现,语法 法隐喻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一致式是隐喻式构建的
隐 喻 理 论 就 充 分 说 明 了 这 种 观 点 ( 李 梅 2010: 129- 前提。
133) 。 2. 1 一致式与隐喻式概念
韩礼德认为人类语言在进化之初就其本质而言是 依据语义的复杂程度将语义分成三个层级,分别为
隐喻性质的,同时他还认识到了隐喻化与人类认知的发 “言辞列”即 复 合 体、“言 辞”( figure) 即 小 句 和“成 分”
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语法隐喻是朝着名词化( nominaliza- ( element) 。言辞是对一件事的语义表达,语法通过小句
tion) 方向发展的( Halliday 1995: 7-23) 。在名词化过程 的构建把事件转换为语义。若干表示事件的言辞构成
中,语法 隐 喻 所 呈 现 的 特 征 之 一 是 形 式 转 换 性 ( 何 伟 言辞列,由小句复合体( clause nexus) 体现。小句由动词
2008: 1-6) 。语法隐喻作为形式变体的含义是: 一种意 词组、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构建,它们分别体
义由本来用以体现另外一种意义的形式来体现。比如 现表述每一事件的言辞的成分。符合这些体现关系的
说,小句的过程本来是由动词类别来体现的,但有时也 语言表达称为一致式( congruent form) 。
可以用名词类别来体现; 名词类别原本是用来表示具体 从语言的概念意义上讲,一致式就是通过用名词体
的或抽象的具有静态意义的事物或概念,因而在用来体 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用形容词
现过程时就被看作一种语法隐喻形式。 体现事物的特征,用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
根据韩礼德,科学语言是语篇形式的一种,它体现 具、方式等环境意义,用连词体现逻辑意义等方式,使词
“做科学”的活动的进行 ( Halliday 1998: 185-235 ) 。他 汇语法层所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
认为科学语言为了表达更负责的经验和更高度的认知, 层意义彼此相同( 朱永生 2006: 83-90) 。一致式是人类
· 104·
语言最初形成的形式,是语法范畴赖以演变的形式。只 个名词化词组或介词短语,但这种结构中,词汇信息密
有一致式在前,才能保证它向隐喻式的转化,才能保证 度却很大。这是因为“句式、事件间的类比映射和概念
隐喻式的出现。一致式划分为层级一致 ( congruence in 整合是语法隐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马玉蕾,陶 明 忠
rank) 和性状一致 ( congruence in status) 两类。层级一致 2007: 40-44) 。如:
性就是指语义功能层面的言辞列( sequence) 、言辞( fig- ( 2a) When precursors of gold and supports are cal-
ure) 和 成 分 ( element ) 分 别 由 词 汇 语 法 层 面 的 复 句 cined in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programming,they are
( clause complex) 、小句和词组或 短 语 来 体 现 的 对 应 关 simultaneously transformed so that highly active catalysts of
系,而性状一致性是指 语 义 功 能 层 面 的 过 程、实 体、特 Au are formed on which CO oxidizes at low temperature.
征、环境和逻辑意义分别由词汇语法层面的动词、名词、 ( 2b ) Simultaneous transformations of both gold and
形容词、副词或介词词组和连词来体现的对应关系( 张 support precursors during temperature-programmed calcina-
德禄 2008: 25-32) 。如: tion provoked the formation of Au catalysts highly active for
( 1a) The driver drove the bus too fast down the hill, the low-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so the brakes failed. ( 2a) 是由四个小句合成的一致式,( 2b) 却是一个
级的一致性表现在这个小句复合体由两个小句组 典型的隐喻式的简单句,但两种句式的信息一样,这说
成: the driver drove the bus too fast down the hill 和 so the 明( 2b) 句式经过一次以上的隐喻化过程。同时也可以
brakes failed,词组 the driver,drove the bus,too fast 是句中 看出,除了过程、属性构建为实体外,词汇层也发生了很
相对应的成分。性状一致性表现为,其中三个参与者分 大的改变。隐喻式在层级方面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功能
别由名词词组 the driver,the bus 和 the brakes 体现,两个 也发生了转换。然而我们首先必须说明一下,在从一致
过程分别由动词 drove 和 failed 体现,表示速度的环境意 式向隐喻式的句型构建过程中,其语义功能、语法类别
义由副词词组 too fast 体现,表示方向的环境意义由介词 发生隐喻转换有一定的范围。在科学语言中一般会出
词组 down the hill 体现,表示因果关系的逻辑意义则由 现表 1 中的转换( Randaccio 2004: 78-95) 。
连词 so 体现。 表 1. 科学语言中语义功能语法类别发生隐喻转换
隐喻式( metaphorical form) 就是指打破常规,通过用 的可能范围
名词体现过程、用名词体现特征等方式使词汇语法层所 语义类转换 语法类转换
一致式———→隐喻式 一致式———→隐喻式
表达的表层意义和话语意义层所表达的深层意义变得
1. 属性———→实体 形容词———→名词
不一致( 朱永生 2006: 83-90) 。隐喻式的语言结构不直 2. 过程———→实体 动词———→名词
接反映现实世界,反映出的是一种扭曲的关系,这种不 3. 过程———→属性 动词———→形容词
4. 环境成分→属性[方式] 副词———→形容词
一致的关系就是语言之间的隐喻过程,即在不同的语法 属性[时间] 副词 / 介词短语—→形容词
域中语言单位发生的转化( 胡壮麟 2005) 。与词汇隐喻 属性[地点] 介词短语—→形容词
5. 关系———→实体 连接词———→名词前置修饰词
不同,语法隐喻的词语意义没有发生变化,而语法性状 6. 关系———→属性 连接词———→形容词
却发生了变化,是意义表达方式的变异。在语言中,名 7. 关系———→过程 连接词———→动词
8. 关系———→环境成分 连接词———→介词短语
词化、动词化、形容词化以及语气隐喻、情态隐喻等表达 9. 实体———→实体 名词———→其它
方式都属于隐喻式范畴( 王斌 2010) 。隐喻式多数由长
而复杂的词和词组构成,所以比一致式更具分量、更加 根据表 1,一致式( 1a) 向隐喻式( 1b) 的构建过程及
严肃。隐喻式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这种形式必然多用于 其转换如表 2:
在正式科学语言文本中。如: 表 2. 例( 1) 中一致式向隐喻式的构建过程及其转
( 1b) The driver’s over rapid downhill driving of the 换
bus caused brake failure. 形式变化 语义功能变化 语法类别变化
一致式 隐喻式 一致式 隐喻式 一致式 隐喻式
( 1b) 是( 1a) 的隐喻式。( 1a) 中的三个参与者和环
drive driving 过程 实体 动词 名词
境意义的语法性状发生了改变。 Too fast Over rapid 环境成分 属性 副词 形容词
2. 2 隐喻句式的构建 So caused 关系 过程 连接词 动词

“在语篇的组织过程中,说话人为了语篇的简洁性 很明显,新的隐喻式结构产生了有别于一致式结构
和表达的经济性,往往运用隐喻的经济性和隐喻信息的 的功能意义变化,同时伴随着级的向下转移。再如:
特点,使隐喻成为语篇的一种重要的和常 见 的 组 织 手 ( 3a) Most substances can expand rapidly when they
段”( 魏在江 2006: 10-15) 。隐喻式在科学语篇中虽不是 are heated.
最常用的,但在语义负载方面却非常重要,虽然句子结 ( 3b) A rapid expansion can be caused by heating.
构趋向简单,就是一个名词化词组 + 一个动词词组 + 一 根据表 1,一致式( 3a) 向隐喻式( 3b) 的构建过程及
· 105·
其转换如表 3: 成分到名词词组中的成分,句中的‘researcher’从原句中
表 3. 例( 3) 中一致式向隐喻式的构建过程及其转 的参与者 / 实体转换为指示词 / 实体; “set up”从句中的
换 过程转换为名词词组中的实体; “equipment”从句中的目
形式变化 语义功能变化 语法类别变化 标成了属性; “carefully”从环境成分转换为属性; “exper-
一致式 隐喻式 一致式 隐喻式 一致式 隐喻式 iment”从参与者 / 实体转化为实体,并使其具有了分类功
expand expansion 过程 实体 动词 名词
能,“succeed”从过程转化为实体; c) 将从属连词重构为
rapidly rapid 环境成分 属性 副词 形容词
when By. . . 环境成分 属性(方式) 连接词 介词短语 单句中的过程,如关系词 so 重构为过程 resulted in。因
heated heating 过程 实体 动词 名词 此语法隐喻是层级之间的重构,也是语义到词汇语法的
( 3a) 向( 3b) 转换过程中,除了语义功能和语法类 再映射。句子结构也从 复 合 句 转 换 为 简 单 句,层 级 降
别发生了改变,还可以看出,论元 substances 缺省。下面 低。
通过更多的例子了解隐喻式构建过程:
3. 科技英语中隐喻式句型的翻译策略
( 4a) In order to argue that this is not so simple he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no synonyms in mental language. 由于科技英语中隐喻式句型往往采取了名词化的
( 4b) The argument to the contrary is basically an ap- 降级方式,从功能语法角度来看,名词化结构处于词组
peal to the lack of synonymy in mental language. 层级,并包容所有与过程相关的参与者和环境; 而事实
( 4a) 是一致式复合体,包含 4 个小句,( 4b) 是隐喻 上,有些参与者和环境在名词化结构中并不明示。在英
式,是一个关系过程的小句。隐喻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名 汉翻译中,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常翻译为对等的汉语小
词化词组: 动词 argue / point out 转换为名词 the argument / 句结构,隐含的论元也可明示出来。
an appeal to,否定的存在句小句 there are no synonyms 名 隐喻式的汉译有很多影响因素。因为汉语的主、宾
词化为 the lack of synonymy; 小 句 复 合 体 he points out 语不能太长,且多用短句,所以,短而简的隐喻式句型倾
that there are no synonyms 化为 his appeals to the lack of 向于同 级 翻 译,而 长 且 繁 的 则 倾 向 于 升 级 翻 译 ( 付 强
synonymy. . . ; 小句 this is not so 成为 the contrary; 小句复 2005: 78) 。以下几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隐喻式结
合体 to argue that . . . not 则成为 the argument to the con- 构在汉译中升级: 名词化结构可能隐含逻辑因果关系,
trary。隐喻式建构过程复杂,但建构后的句子结构变成 它们在汉语中可通过关系词来明示事进行升级; 英语句
了简单句,成了典型的隐喻式。 子偏难且长,汉语句子偏简单且短,汉语翻译时也会导
( 5a) The researcher set up the equipment carefully so 致升级; 译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百科知识补充所隐含的
the experiment succeeded. 论元,也会促使隐喻式结构在汉译中的升级。
这是由小句复合体实现的言辞列,这个小句复合体 3. 1 同级翻译
可以用语法形式表示为( 5b) : 在有些情况下,隐喻式最好翻译成汉语的隐喻式结
( 5b) Researcher’s careful setting up of the equipment 构,因为这样做可以在译文中保持名词化成分在英语小
resulted in experimental success. 句内的凸显,实现英语语篇宏观语义结构的再现,有助
很明显,两者之间有一个语法隐喻的复杂关系,因 于译文的衔接与连贯,正确传达原作者的预设,保证文
为许多 转 换 同 时 进 行: the researcher / the researcher’s; 体特征上的“忠实”,达成原作者与汉语读者的合作。这
set up / setting up; the equipment / of the equipment; careful- 样一般可以进行同级翻译。如:
ly / careful; succeed / success; experiment / experimental; so / ( 6) H2 S inhibits the hydrogenation and dehydrogena-
resulted in。 tion but isomerization and hydro-cracking are not touched.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隐喻性的构建包含了两种语 ( 译文: 硫化氢能抑制加氢和脱氧反应,但不能抑制异构
法形式的转换: 层级转换和句子结构转换。 化和加氢裂化反应。)
层级的转换表现为: a) 一个由( 语法层) 小句复合体 在这句话中,名词化的 hydrogenation,dehydrogena-
构建的语义言辞列重构为( 语法层) 小句,此小句成为一 tion,isomerization 和 hydro-cracking 用来指一些复杂的化
致式语义言辞,一致式语义言辞小句重构为一个词组或 学反应,不强调动态过程。这句话可以采取原级翻译,
短语,词汇语法层体现为小句的成分。句子结构转换是 翻译时加 “反应”进行明示,这样让这个化学过程更容
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要重构整个句子中的每一个结 易了解。
构,如( 4a) 中“researcher set up carefully”要从并列句中 ( 7)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ocket makes it possible
的主句转换为名词词组“researcher’s careful setting up”, for man to enter space. ( 译文: 火箭的发展使人们进入太
“experiment succeed”要从并列句中的从句转换为名词 空成了可能。)
词组“experimental success”; b) 要转换每个成分,从句子 翻译中,行为者“火箭”被用来作为名词化“发展”
· 106·
( development) 的修饰词,物主代词的标记词“的”放在复 如果适当地调整碳与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并施以不同
合体主语和谓语之间来表明他们的主谓关系,复合体用 的热处理,钢就会具有各种不同的物理性能。)
作汉语的主语。 很明显这个隐喻式句子中名词化结构“the appropri-
( 8 ) Various recent studies on the topic suggest that ate control of the mount of carbon and other alloying ele-
laughter in animals typically involves similar play chasing. ments and various heat treatments”相当长且复杂,翻译成
( 译文: 各种近期的相关研究表明,动物的笑声往往连带 中文时转化为两个小句,进行升级。原文中名物结构的
类似的嬉戏追逐。) 主题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 . . heat treatments,在汉语翻
这是一句隐喻式的主从关系的小句复合体。在原 译中成了两个小句“如果适当地调整碳与其他合金元素
文中,小句复合体中的第二个小句是一个所有式的识别 的含量,并施以不同的热处理”,参与者和环境成分被升
类关系过程小句,该过程由动词 involves 体现; 小句中有 级为小句。
两个名词化的参与者,其中 laughter in animals 是实体, 由于两种语言的特点不同,如科技英语句子长且信
similar play chasing 是属性。小句主要是描述动物的某 息大,而汉语语言倾向于主语和宾语部分较短,而且句
种特征,不强调嬉戏和笑的动作,所以原级翻译很简练。 子也较短,这样促使隐喻式的长句翻译升级。如:
( 9) Ancestral forms of play and laughter existed in oth- ( 12)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the size of turbine rotor
er animals eons before we humans came along with our“ha- is increased in the stages as the steam expands during its
ha-has”and verbal repartee. ( 译文: 在人类的哈哈大笑 passage through the engine,the cylinders of the reciprocating
和妙语连珠出现之前的几亿万年,原始的嬉笑形式在其 engine are of different diameters,the diameter of low pres-
他动物中已经存在。) sure being about twice that of high pressure. ( 译文: 蒸汽
此句也是隐喻式的小句复合体。原文的主句是一 通过透平机会膨胀,透平机转子的尺寸因之逐级增大,
存在过程小句,由动词 existed 体现,过程参与者为存在 由于同样的理由,往复式蒸汽机的汽缸直径各异,低压
物 ancestral forms of play and laughter,小句中还有一环境 缸的直径约为高压缸的两倍。)
成分 in other animals eons。这句话看起来很复杂,但选 名词化结构 its passage through the engine 在从句中
择原级翻 译 法,尽 可 能 突 显 名 词 化“play and laughter” 充当介词宾语。这个句子很长,并有四个嵌入式小句,
“our ‘ha-ha-has’and verbal repartee”的静态状态,只把 句子结构相当复杂。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个结构强调蒸
两个小句的位置调换了一下,但基本上没有影响句子意 汽膨胀的条件,因此在汉语翻译时,将其译为“蒸汽通过
思。 透平机”,将介词短语升级为小句,主语“蒸汽( steam) ”
3. 2 升级翻译 跟了 两 个 谓 语“通 过 ( pass through ) ” 和“膨 胀 ( ex-
由于一致式向隐喻式建构过程中,名词化结构可能 pand) ”。此结构的升级翻译展现了蒸汽通过透平机的
隐含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能让目的语读者更清楚的了 动态过程,过程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原文中的名词化
解,翻译时可通过关系词来明示,这会促使隐喻式结构 结构用作条件状语,并被置于主动词 expand 后面,这符
在汉译中的升级。如: 合英语语法规则。在译文中的两个动词的线性顺序表
( 10 ) Although the production of such transgenic 明了系列事件的时间顺序: 先 passing( 通过) 后 expan-
strains of animals carrying foreign genes is now a relatively ding( 膨胀) 。汉语中谓语的线性顺序表明汉语中表达
routine technique in many laboratories,it is unlikely that 法中的时间意象。从句“蒸汽通过透平机会膨胀”用作
such methods will be extended to human embryos,both for “透平机转子的尺寸因之逐级增大”的表原因的小句。
moral and technical reasons. ( 译文: 尽管目前在许多实验 隐喻式句子有时为了避免重复,常常对一些论元进
室里,培养这种携带异体基因的动物转基因株是一种比 行省略,但因为两种语言概念不对等,翻译时为了更充
较常规的技术,但由于伦理及技术方面的原因,这些方 分的表达原文,往往要对论元进行补充,这样也会促使
法不可能扩展应用于人体胚胎上。) 翻译升级。如:
原文 中“the production of such transgenic strains of ( 13) His hammering of the iron made much noise. ( 他
animals carrying foreign genes”是个名词化的结构,如果 用锤子砸铁器,发出了很大的噪音) 。
照搬译成“……的生产”势必拗口难懂,甚至根本无法译 名词化结构 hammering of the iron 包含了一个过程,
出,而用表过程的动词结构处理,进行升级翻译,不仅把 而这个过程有三个参与者: he,the iron,a hammer ,这句
原文的意义表达了出来,汉语译文也通顺。 话翻译成汉语时,可以用一致式进行翻译,那么动词“砸
( 11 )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of the mount of carbon beat / hit”就体现了动态过程,“用锤子”事实上是根据语
and other alloying elements and various heat treatments may 义来补充的论元。如果翻译成“他砸铁器,发出了很大
provide a wide range of physical properties in steel. ( 译文: 的噪音”,那 么 汉 语“砸”在 语 义 中 就 不 包 含 工 具“锤
· 107·
子”,那就表明汉语“砸”与英语动词“hammer”意义不对 范大学,
2005.
[5] 何 伟. 语法隐喻: 形式变体和意义变体[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等,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内涵。因此翻译时参与者“锤子”
2008( 3) : 1-6.
学报,
必须在译文中进行补充才能与原文意义相符,名词化结
[6]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构 hammering of the iron 也因此进行了升级翻译,词组升
[7]李 梅. 一致式向隐喻式的转化与英语语句的信息密度[J]. 内蒙
为了小句。 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129-133.
在论元补充升级翻译中,除了语义缺省补充外,还 [8] 马玉蕾,陶明忠. 语法隐喻. 构式. 类比映射[J]. 外语教学,2007,
可以根据语境、百科知识等补充论元,这些都会导致隐 28( 1) : 40-44.

喻句式的翻译升级。 [9] 王 斌. 隐 喻 的翻译 和 隐 喻 式翻 译[J]. 西安外国语 大 学 学 报,


2010( 4) : 91-96.
4. 结语 [10]魏在江. 隐喻的语篇功能: 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
究[J]. 外语教学, 27( 5) : 10-15.
2006,
根据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本文着重分析了科学 [11]张德禄,赵 静. 论语法概念隐喻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形似性原
语言的隐喻式的建构过程及其翻译策略。但是科技语 2008( 6) : 25-32.
则[J]. 外国语,
言另一种基本句型即一致式的主从复合句,本文并没有 [12]朱永生.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涉及其翻译策略。这是将来要努力的方向。 ( 2) : 83-90.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 2012 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隐喻能


参考文献
力内涵结构研究与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培养”( 项目编
[1] Halliday,M. A. K. Language and the reshaping of human experience
[A]. Jonathan J. Websten. Language of Science[C]. Beijing: Pe-
号: 12YJA740006) ,湖南省 2010 年度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king University Press,1995: 7-23. 项目“基于隐喻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
[2] Halliday,M. A. K. Things and relations: Regrammaticizing experi- 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 2010[447]) 的阶段性成果。
ence as technical knowledge[A]. J. R. Martin & R. Veel. Reading 作者简介: 陈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Science: 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s of Science 认知语言学、学习理论。
[C]. London: Routledge,1998: 185-235.
[3] Randaccio,Monica. Language change in scientific discourse[J]. 收稿日期 2012-05-12
3( 2) : 78-93.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2004,
责任编校 石春让
[4] 付 强. 名物化结构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处理[D]. 曲阜: 曲阜师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 上接第 44 页) [23]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 当代
[15]Wang,L. Y. From predicate to discourse marker: The grammatical- 1998( 3) : 41-46.
语言学,
ization of“Hao”in Mandarin Chinese[A].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24]唐 斌. 话语标记语“其实”及其英译的语用功能探析[J]. 外语
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C].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 与外语教学,2007( 3) : 16-18.
tics,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Hsinchu,2001: 51-62. [25]王 寅. 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
[16]Wang,Y-F & Tsai,P-H. Hao in spoken Chinese discourse: Rele- ( 5) : 68-73.
vance and coherence[J]. Language Science,2005( 27) : 215-243. [26]吴亚欣,于国栋. 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J]. 外语教学,2003
[17]Wang,Y-F,Tsai,P-H & Yang,Y-T. Objectivity,subjectivity and ( 4) : 16-19.
intersubjectivity: Evidence from qishi( “actually”) and shishishang [27]袁 咏. 自主对话中话语标记语“and”的英汉对比研究[J]. 西安
( “in fact”) in spoken Chine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1 2010( 3) : 11-13.
外国语大学学报,
( 42) : 705-727. [28]周树江. 论非意义会话沉默的元话语功能[J]. 外语教学,2010
[18]Zhu,Guan-Ming. The formation of adverb qishi ( Fuci qishi de ( 2) : 11-14.
xingcheng) [J]. Yuyan Yanjiu ( Linguistics Study) ,2002 ( 46 ) : 32-
37. 作者简介: 周树江,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主要
[19]李成团. 话语标记语 you see 的语用功能[J]. 外语教学,2008 研究方向: 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 5) : 15-24. 王洪强,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
[20]李健雪. 话语标记语与元语用策略关系研究[J]. 外语教学,
2004 方向: 语用学、应用语言学。
( 6) : 4-8.
[21]冉永平. 话语 标 记语 的 语 用 学 研 究 综 述[J]. 外 语 研 究,2000
收稿日期 2011-10-12
( 4) : 8-14.
[22]冉永平. 翻译中的信息空缺、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J]. 外国语, 责任编校 孙 毅
2006( 6) : 58-65.

· 10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