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裁判字號: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11 年度矚訴字第 3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民國 112 年 01 月 31 日
裁判案由:妨害自由
主 文
葉政昱犯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機會強制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
算壹日;又犯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機會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處有期徒刑陸月。
事 實
一、葉政昱原擔任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興國派出所(下稱興國派出所)警員,係依法令
服務於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公務員,於民國110年4月22日上午7時
至9時執行勤務,負責巡邏轄區內之治安要點路段。其於110年4月22日上午8時47分許,騎乘
巡邏機車行經桃園市○○區○○路0號前,見詹慧玲獨自行走在公共道路的路邊,葉政昱明知詹
慧玲並無形跡可疑或其他可懷疑其有犯罪嫌疑之情形,且無符合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1項
各款可發動臨檢之要件,竟要求詹慧玲告知姓名、身分證字號等資料,並佯稱:「怕妳有沒有被
報失蹤」云云,經詹慧玲以葉政昱依法無據為由,拒絕提供上開個人資料,並要求離去後,葉
政昱竟假借其執行警察職務之機會,基於強制之犯意,令詹慧玲需配合返回派出所查驗身分,
並以身體阻擋詹慧玲之強暴方式(公訴意旨所述葉政昱徒手拉住之方式阻擋,係發生於下述事
實欄第二段部分),阻擋詹慧玲離去,以此方式妨害詹慧玲之行動自由權利。
二、嗣因詹慧玲多次向葉政昱詢問其遭臨檢、盤查之原因及依據,葉政昱均未明確告知合法攔
檢、盤查之依據,詹慧玲遂對葉政昱濫行執法過程心有不滿,並評論道:「真的很蠢」、「你做的
事情違反你的工作」等語,而葉政昱明知自己係違法攔檢及查證個人資料,並非依法執行職務
,詹慧玲所言係合理評論,並無涉犯妨害公務犯行,竟仍假借執行職務之機會,基於剝奪他人
行動自由之犯意,以詹慧玲於其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係犯妨害公務罪嫌之現行犯為由,
而進行逮捕,詹慧玲當下拒絕並加以抵抗,葉政昱為逮捕詹慧玲而發生拉扯,並將詹慧玲摔倒
於道路,又將詹慧玲壓制在地,造成詹慧玲受有右側前臂手肘擦傷、左側腕部擦傷、右側膝部
擦傷等傷害,嗣葉政昱將詹慧玲逮捕並上銬,於110年4月22日上午9時4分許,將詹慧玲帶回
興國派出所接受調查,以此強暴方式剝奪詹慧玲人身自由。嗣於110年4月22日上午11時17分
許,將詹慧玲解送至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及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應訊。
三、案經詹慧玲訴由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偵查起訴。
理 由
一、證據能力方面:
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
法第159 條第1 項固定有明文。惟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前4 條之規定,而
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
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第159 條第1 項不得為
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同法第159 條之5 第1
項、第2 項亦定有明文。經查,被告葉政昱及辯護人對於本判決下列所引用之供述證據之證據
能力,於本院審判中迄言詞辯論終結前均未聲明異議,本院審酌後認上開證據資料製作時之
情況,尚無違法不當及證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亦認為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爰依前開規定
,認均具有證據能力。又本件認定事實引用之卷內非供述證據,並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背法
定程序取得,依刑事訴訟法第158 條之4 規定反面解釋,亦均有證據能力,復於本院審理時,
提示並告以要旨,使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充分表示意見,自得採為判決之基礎。
二、訊據被告坦承有於上開時間、地點盤查告訴人,並將告訴人以妨害公務現行犯逮捕等情
(見本院卷第152頁以下),惟矢口否認有何妨害自由罪行,其辯詞與辯護人之辯護意旨略以:1.
被告對告訴人乃為依法攔查及臨檢之執行職務之行為,故未對告訴人為強制行為;2.告訴人對
被告合法攔查及臨檢之執行職務行為當場侮辱,被告得依刑事訴訟法第刑事訴訟法第88條第
1項、第90條之規定,依法執行職務之員警得對妨害公務執行之現行犯,逕行逮捕,故被告未
對告訴人為剝奪他人行動自由之行為;3.被告無涉犯本案強制罪與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之主
觀犯意云云。然查:
 ㈠被告有於上開時間、地點盤查告訴人,要求告訴人提供姓名及身分證字號供查詢,並稱:
「怕妳有沒有被報失蹤」云云,經詹慧玲以葉政昱依法無據為由,拒絕提供上開個人資料,並要
求離去後,被告仍令詹慧玲需配合返回派出所查驗身分,並以身體阻擋阻擋告訴人離去,嗣因
告訴人多次向被告詢問遭臨檢、盤查之原因及依據,被告均未明確告知合法攔檢之依據,詹慧
玲對被告稱:「真的很蠢」、「你做的事情違反你的工作」等語,被告乃以告訴人係犯妨害公務罪
嫌之現行犯為由而進行逮捕,並將告訴人摔倒於道路及壓制在地,造成告訴人受有右側前臂
手肘擦傷、左側腕部擦傷、右側膝部擦傷等傷害等情,除有被告前揭供詞外,並經證人即告訴
人詹慧玲於偵查中結證屬實,並經本院勘驗當庭被告值勤時配戴之密錄器畫面及路口監視器
畫面核實(見本院卷第147頁及勘驗附件)。告訴人為被告逮捕後,其行動自由因而受到剝奪等
情,並有興國派出所現場監視器錄影光碟1片及興國派出所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8張
附卷可稽,而告訴人因被告之拉扯、摔倒及壓制行為,導致受有前述傷害等情,並有衛生福利
部桃園醫院110年4月22日診斷證明書1份在卷可稽,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㈡被告雖否認犯行並以前詞置辯,然按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得對於下列各款
之人查證其身分:一、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二、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
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三、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其本人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具體危害
,有查證其身分之必要者。四、滯留於有事實足認有陰謀、預備、著手實施重大犯罪或有人犯
藏匿之處所者。五、滯留於應有停(居)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居)留許可者。六、行經指定公
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前項第六款之指定,以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
事件而有必要者為限。其指定應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為之;警察依前條規定,為查證人民身分
,得採取下列之必要措施:一、攔停人、車、船及其他交通工具。二、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出
生地、國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等。三、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四、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
有攜帶足以自殺、自傷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者,得檢查其身體及所攜帶之物,警察職權
行使法第6條、第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而該法第6條第1項第1款所稱「合理懷疑」,需有客
觀之事實作為判斷基礎,而非警察主觀上單純之臆測或第六感,必須是根據當時之事實,警察
依據其執法經驗所作合理推論或推理,方可構成「合理懷疑」。依據本院當庭勘驗被告值勤時
配戴之密錄器錄影檔案內容,告訴人當時獨自行走在公共道路外側,外表整潔、神色正常,並
無濫用毒品後精神異常、泥醉或其他生命、身體將發生具體危害之跡象,亦沒有公然攜帶違禁
物、武器、易燃物、爆裂物或顯為贓物之物品或有其他參與犯罪或即將犯罪之徵兆,更無與有
上述行為、徵兆之第三人有互動關係,告訴人亦非由犯罪現場步行而出,且被告攔檢告訴人時
,告訴人除質疑被告盤查之法律依據外,亦無攻擊、衝撞警察或加速逃逸之行為,難認被告符
合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1項任一款之發動查證要件。又縱認被告依其擔任轄區員警之經驗
,認為案發地點附近有許多旅館、遊藝場所等,故為治安重點區域,常有毒品及相關衍生案件
,然告訴人於白日在公共道路上行走,顯與上開有治安疑慮之場所無直接關係,被告僅因告訴
人經過上開場所外部,即率然對其發動身分查證,自顯無理由。換言之,倘若一般人僅因行經
值勤員警認為常有治安疑慮之旅館、遊藝場所外部,即可構成「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
犯罪之虞者」之盤查要件,則一般人都將難逃警方任意盤檢之強制措施,並將使警察職權行使
法第6條第1項第6款:「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第2項:「前項第六款之指定,以
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要者為限。其指定應由警察機關主管
長官為之。」之嚴格的查證發動要件澈底遭到架空,形同具文。又參之被告供稱:伊當時婉轉向
告訴人表示怕告訴人被報失蹤,是因為若直接表明懷疑告訴人是毒品人口,可能會引起人民
反感、反抗等語,則客觀上,被告並非對告訴人援引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1項任一款之查證
依據,則告訴人認為被告盤問其姓名、身分證字號缺乏法律依據,自屬合情合理,告訴人要求
直接離開現場去上課,被告自無攔阻告訴人之合理依據,詎被告仍以身體阻擋告訴人離去,並
要求其等待支援警力到場並到派出所查驗身分,自已構成以強暴方式妨害告訴人之行動自由
權利。
 ㈢再按「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然侮辱者,處一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刑法第140條定有明文。由客觀的文義解釋,該條
之構成要件之一,須行為時為該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而「侮辱」係以使人難堪為目的,用
言語、文字、圖畫或動作,表示不屑、輕蔑或攻擊之意思,而足以對於個人在社會上所保持之
人格及地位,達貶損其評價之程度。本案案發當時,依前述分析之客觀情形,並無使被告發動
對告訴人身分查證之要件,被告所為係屬違法攔檢,並已先行觸犯刑法之強制罪,自非「依法
執行職務」。而在此事件脈絡發展之下,告訴人於行動自由權利遭到被告不法侵害之時,對被
告之違法行為評論道:「真的很蠢」、「你做的事情違反你的工作」等語,自屬於捍衛自己權利並
合理評論公務員違法行為之言論,並非意在貶損被告個人在社會上所保持之人格及地位,故
告訴人之上開言論並無構成刑法第140條之妨害公務罪之虞,被告自無從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88條第1項之規定,以現行犯逮捕告訴人,是被告將告訴人壓制在地進而逮捕告訴人,並對告
訴人上銬,嗣將告訴人帶返興國派出所,均難認係合法執行職務之行為,無從阻卻其犯罪之故
意及違法性。至於被告雖又辯稱告訴人對被告辱罵:「你真的很蠢」後,突然衝至車道中央,被
告為免告訴人生命身體之危險與避免現行犯逃脫,採取即時強制之方法,迅速管束告訴人,並
旋即降低強度,被告此舉乃為達進行逮捕,以及避免告訴人之人身安全、道路來往之民眾用路
安全危害等目的,所使用之手段屬合法執行職務之行為,被告未有對告訴人為剝奪他人行動
自由之行為云云,然經本院勘驗路口監視器畫面之結果,告訴人於穿越馬路於離去現場之際,
雙向均無來車,被告卻追上前去將告訴人摔至馬路內線車道上,並壓制在地,此舉反而造成雙
方及其他車輛駕駛人更大的交通事故風險,故被告辯稱其為保護告訴人及用路人交通安全云
云,顯屬無稽。
 ㈣綜上,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洵堪認定,其所辯不足採信,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按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以私行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人之行
動自由為要件,所謂非法方法,當包括強暴、脅迫、恐嚇等足以剝奪他人行動自由之情事在
內。以強暴之方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時,若無傷害之故意,而於實施強暴行為之過程中,致被
害人受有傷害,乃實施強暴之當然結果,不另論傷害罪。經查,告訴人雖於遭被告逮捕過程中
受傷,惟被告以告訴人為涉犯妨害公務罪嫌現行犯為由而逮捕告訴人,堪認被告係基於妨害
自由之犯意,而對告訴人施以強暴行為,難認被告另有傷害之故意,自不另論以傷害犯行。是
核被告就事實一、所為,係犯刑法第134條、第304條第1項之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機會強制罪
;就事實二、所為,則係犯刑法第134條、第302條第1項之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機會剝奪他人
行動自由罪嫌。被告上開2罪,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㈡爰審酌被告身為警員,係地方自治團體執法人員,本應端正行止、奉公守法,並避免使用
不法強制力於無辜人民,竟不思克盡保障人民權利之職責,於值勤時假借職務上機會,對於行
止正常之路人,即本案之告訴人,以身體阻擋去處之強暴方式,施以違法盤查,而妨害告訴人
行使其行動自由之權利;更有甚者,被告違法攔阻盤查告訴人在先,竟藉口告訴人妨害公務,
對告訴人加以違法逮捕,剝奪告訴人之行動自由並造成告訴人身體受有前述傷害,除造成告
訴人損失外,並嚴重影響人民對警察之信賴,損害警察形象,所有誠屬不該,且被告犯後未能
確實表達其悔意,無法取得告訴人之諒解或賠償告訴人之損失,犯後態度難謂良好等情,兼衡
被告並無刑案前科,堪認素行並非不佳,及其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就被告2次犯
行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就其所犯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機會強制罪之部分諭知易科罰
金之折算標準。至於被告所犯刑法第302 條第1項之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因加重之結果,其
最重本刑為7年6月之有期徒刑,自與刑法第41條第1 項規定得易科罰金之法定最重本刑5年
以下有期徒刑之罪不合,爰不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併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 條第1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34條
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以故意犯本章以外各罪
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因公務員之身分已特別規定其刑者
,不在此限。
中華民國刑法第304條第1項
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 3 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302條第1項
私行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者,處 5 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裁判字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0年度交易字第73號
主 文
姜明志犯業務過失傷害致人重傷罪,處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
日。
事 實
一、姜明志係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大安派出所警員,巡邏勤務為其擔任警員之主要業
務之一,駕駛警備巡邏車屬其擔任警員工作之職務所生繼續反覆執行,俾完成其主要業務所
附隨之輔助事務,為從事駕駛業務之人。姜明志於民國107年3 月31日上午8 時至10時許間,
負責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警備巡邏車(下稱本案警備車)搭載警員楊佳蓉執行巡邏勤務,
於同日9 時40分許沿桃園市八德區鶯桃路往鶯歌方向行駛,行經桃園市八德區桃鶯路與南僑
巷口附近時,見車牌號碼00-0000 號自用小客車(下稱本案自用小客車)駕駛卓志漢(所涉妨害
公務罪嫌另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確定)違停於道路上,且經以警用電
腦查詢該車車主陳炳坤係竊盜治安顧慮人口,復形跡可疑,遂經二次迴轉並橫停在本案自用
小客車前旁欲對之攔查,詎卓志漢見狀即駕車沿桃園市八德區桃鶯路、新北市鶯桃路往鶯歌
方向逃逸,過程中並與本案警備車有所擦撞,姜明志主觀上認卓志漢為妨害公務之現行犯,遂
啟用警示燈及警鳴器沿同方向駕駛欲逮捕卓志漢,嗣於同日9 時43分許(起訴書誤載為47分
許)行經新北市鶯歌區鶯桃路與鶯桃路658 巷口之路口(下稱鶯桃路658 巷路口)時,其當時行
向交通號誌為紅燈,而警備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如已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固得不受行車速度
及號誌指示之限制,然其既知鶯桃路658 巷路口行向為綠燈,復其先前駕車巡邏及行經前一
路口即桃園市八德區桃鶯路與興隆街口時(下稱興隆街口),當知悉該時段為上午一般民眾出
門上班、採買或洽公等時間,有相當之人、車通行,而可預見行經路口時隨時會有人、車出沒,
仍需顧及行人及其他車輛之安全,以避免危險之發生,亦即其仍應注意上開車前狀況,並隨時
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再依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光線、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
距良好等情,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然其行經鶯桃路658 巷路口時,卻疏未注意路口人、車等
車前動態即貿然往前行駛,而未採取減速等必要之安全措施,適有楊薏蓁騎乘車牌號碼
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於其行向之交通號誌為綠燈時,沿新北市鶯歌區鶯桃路658 巷往
鶯桃路方向行駛,本應注意車輛行駛時,聞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毒性化學
物質災害事故應變車等執行緊急任務車輛之警號時,不論來自何方,均應立即避讓,且依當時
之情形,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讓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執行緊急任務之本案警備車先
行,貿然自鶯桃路658 巷口駛出,致其所騎乘機車之車頭與姜明志所駕駛之本案警備車左前
車頭、車身發生撞擊,楊薏蓁因而人車倒地,受有頭部創傷併腦出血及蜘蛛網膜下腔出血、顱
底骨骨折、右肺挫傷、兩側硬腦膜下積水、頸動脈海綿竇廔管之傷勢,經接受復健藥物治療後
,仍有意識及語言障礙、四肢運動功能障礙,所有日常生活需人協助,無法自理等之嚴重減損
語能、肢能及意識障礙等身體難治之重傷害。姜明志於肇事後,於司法警察前往現場處理時在
場,主動坦承肇事並接受調查,自首而接受裁判。
二、案經代行告訴人即楊薏蓁之父楊忠南、母吳麗美告訴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
訴。
理 由
一、證據能力:
(一)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
訟法第159 條第1 項固定有明文。惟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同法第159 條之1
至第159 之4 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
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又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
有第159 條第1 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
,同法第15 9條之5 第1 項、第2 項亦有規定。本案下述所引被告姜明志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
陳述,經本院提示上開審判外陳述之內容並告以要旨,被告及其辯護人均未於言詞辯論終結
前對該等審判外陳述之證據資格聲明異議,應視為被告已有將該等審判外陳述作為證據之同
意,且經審酌各該供述證據作成之客觀情狀,並無證明力明顯過低或係違法取得之情形,復為
證明本案犯罪事實所必要,認為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應有證據能力。
(二)另本院後述所引用之其餘非供述證據,經本院依法當庭提示令其辨認外,復無證據足證
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且當事人亦未表示反對意見,而為證明本案犯罪事實所必要,
亦得作為本案證據。
二、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訊據被告姜明志固坦承其為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大
安派出所警員,於107 年3 月31日上午8 時至10時許間負責駕駛警備車執行巡邏勤務,嗣因為
追趕卓志漢駕駛之本案自用小客車,即啟用警示燈及警鳴器後駕駛本案警備車,於行經鶯桃
路658 巷路口時,其當時行向交通號誌為紅燈,而與自鶯桃路658 巷路口騎乘機車駛出之被
害人楊薏蓁發生碰撞,被害人因而人車倒地,受有如事實欄一所載之傷勢,經治療後,仍有意
識及語言障礙、四肢運動功能障礙,所有日常生活需人協助,無法自理等重傷害等節,惟矢口
否認涉犯業務過失重傷害犯行,辯稱:我是因要攔查治安顧慮人口,但對方卻擦撞警備車逃逸
,我為了追緝他,才開啟警示燈跟警鳴器駕駛警備車往對方逃逸方向駕駛,行經第一個興隆街
口時,我有減速,再行經第二個鶯桃路658 巷路口時,該路口剛好有計程車右轉,被害人騎在
計程車的另一側,我看不到,她騎車出現時就發生碰撞,我沒辦法注意到她。我行經興隆街口
時就有踩煞車,又因該路口與鶯桃路658 巷路口時很近,所以行經鶯桃路658 巷路口我就放油
門,沒踩煞車。我認為我已盡到相關的警示責任,事故是因被害人從巷口駛出時沒有禮讓警備
車,所以我沒有過失云云。辯護人則為被告辯稱:(一)依逢甲大學鑑定報告書記載,其並未敘
明被告行經興隆街口時何以無明顯減速之證據,且為敘明何以無明顯減速即屬未注意其他綠
燈通行車輛之安全,以及興隆路口無明顯減速與在鶯桃路658 巷路口車禍間之因果關係。縱
認被告於通過前一興隆路口無明顯減速注意其他綠燈通行車輛之安全,惟此既屬前一路口之
情況而非本案事故路口,當亦與於本案事故路口發生車禍無涉。況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中並未
規定何謂無明顯減速,是即有無明顯減速與車禍之發生無關。(二)且依上開鑑定報告所載:如
被害人騎車有採取暫停並確認本案警備車來車方向,即可避免本案事故之發生等語,可見被
告就本案交通事故,無過失可言。(三)同樣依上開鑑定報告所載:被告之視線受案外計程車之
影響無法看見機車,於看見機車時已無足夠的反應時間等語,顯見被告駕車視線乃受到案外
計程車之影響,被告即無起訴書所載之路面無障礙物,視距良好等不能注意之情事。被告在能
看見被害所騎之機車時,已無足夠時間採取反應。被告既為路權優先者事發又屬突然,即無何
過失責任可言。(四)又事發路口為T 字路口,被害人機車乃係自被告之左前方往右後方斜行
切入被告行駛之車道後與被告發生碰撞,足見係被害人逆向行駛違規侵入被告之車道發生車
禍云云。經查:
(一)......
(二)......
(三)警察人員駕車應遵守道路交通法規及下列規定:(一)執行下列緊急任務時,得啟用警示
燈及警鳴器,依法行使交通優先權,惟仍應顧及行人及其他車輛安全:2.緝捕現行犯、逃犯,警
察人員駕車安全考核實施要點第2 點第1 項第2 款已有明定。又行車速度,依速限標誌或標線
之規定,無速限標誌或標線者,應依下列規定:一、行車時速不得超過50公里。但在設有快慢
車道分隔線之慢車道,時速不得超過40公里,未劃設車道線、行車分向線或分向限制線之道路
,時速不得超過30公里。二、行經設有彎道、坡路、狹路、狹橋、隧道、學校、醫院標誌之路段、
道路施工路段、泥濘或積水道路、無號誌之交岔路口及其他人車擁擠處所,或因雨霧致視線不
清或道路發生臨時障礙,均應減速慢行,作隨時停車之準備。三、應依減速慢行之標誌、標線
或號誌指示行駛;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及毒性化學物質災害事故應變車執行
任務時,得不受前項行車速度之限制,且於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執行緊急任務時,得不受標
誌、標線及號誌指示之限制;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並隨時
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不得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3條
第1 項、第2 項、第94條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主觀上認其係為逮捕妨害公務之現行犯
,因而駕車追緝本案小客車乙情,業如前述,另綜參證人楊佳蓉於警詢及偵訊時之證述,以及
其餘在場目擊或耳聞事故發生者即證人田秋城、劉文玉於警詢及偵訊時之證述、證人張貴斌、
張玉錡、黃昱儒及紀能章於偵訊時之證述,並參以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7 年11月15日勘驗
筆錄,以及逢甲大學為本案交通事故鑑定時所擷取卷附鶯桃路658 巷路口、興隆街口監視器
影像畫面、案外計程車行車紀錄器影像畫面、鶯桃路658 巷路口附近超商監視器影像及說明,
足認被告駕車追緝本案自用小客車後,確有啟用警示燈及警鳴器,且於行經鶯桃路658 巷路
口前亦有按鳴喇叭示警之情事,而符合前揭警察人員駕車安全考核實施要點第2 點第1 項第2
款為緝捕現行犯而執行緊急任務之情,是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3條第2 項規定,得不受行
車速度、標誌、標線及號誌指示之限制。然從該條文用語文義及排列體系可知,其僅係規範特
定車輛在執行任務或緊急任務時,得不受行車速度或標誌、標線及號誌指示之限制,而有優先
通行權,但並未因此排除駕駛特定車輛執行任務之駕駛人,得因此降低或免於一般用路人仍
應負擔之交通注意義務,且於為高於一般行車速度限制或未依標誌、標線及號誌之反於常態
之高危險性駕駛行為時,更應當負有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之注意義務,
以兼顧及行人及其他車輛安全。
(四)則查,被告雖因前述執行追緝現行犯之緊急任務,且有啟用警示燈及警鳴器,使參與道路
交通之人知悉其正執行勤務,因而於駕駛警備車時得不受行車速度、標誌、標線及號誌指示之
限制,業如前述。然觀案發地點近新北市鶯歌區鶯桃路與桃園市八德區桃鶯路之交界處,係連
接兩區之主要交通幹道,路上有眾多招牌、店家,且案發時段為上午9 時多許,正為一般民眾
出門上班、採買或洽公等繁忙時段,顯會有相當之人、車於該路段上通行,此觀卷附鶯桃路
658 巷路口、興隆街口、桃鶯路監視器影像畫面、警備車行車紀錄器影像於事發前或後均有諸
多往來其他人、車通行該附近路段等情即可明瞭,而被告時任該路段附近之桃園市政府警察
局八德分局大安派出所警員,並為親自參與當時道路交通之人,對此一交通環境、條件當無不
知之理,其駕駛車輛參與道路交通時,尤其行經路口處等人、車可能交會之路段,自應注意車
前狀況,隨時採取諸如減速等必要之安全措施。又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光線、柏油路面乾
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好等情,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有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一)
1 份在卷可憑,復依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中均自承其行經鶯桃路658 巷路口時,並未有
踩踏煞車減速之情事,足見被告當時駕駛警備車執行緊急任務雖不受行車時速不得超越50公
里及其行向為紅燈號誌之限制,但在其欲通過鶯桃路658 巷路口時,既知鶯桃路658 巷路口
行向為綠燈,當可預見該路段恐有人、車交會,自應減速小心駕駛以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然
被告卻未為採取此一積極防免手段即貿然直行欲通過鶯桃路658 巷路口,因而與被害人人車
發生碰撞,自有過失。
(五)被告及辯護人其他辯解尚非可採:
1.被告及辯護人雖辯稱,被告視線當時係受欲從鶯桃路658巷路口駛出右轉於鶯桃路上之
案外計程車遮蔽,因而未發現被害人機車,故當時路段並非無障礙物,亦無視距良好之情,被
告發現被害人機車時已無足夠反應時間,自無過失云云。然案外計程車當時亦係參與道路交
通而駕駛移動於道路上,並無定著或停放於道路上之情形,自不屬於道路障礙物,其等此部分
所辯,容有誤會。又在單一同行向路段,本會有複數車輛或用路人通行,而常有複數之人、車
同時或陸續於同一路口中併排或接續行走、駛出,此為有參與道路交通之人均可知悉之道路
交通常態,則從被告於警詢、偵訊及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中均供稱其當時有看見案外計程車
要右轉等語,可見被告明知案外計程車乃係從鶯桃路658 巷路口駛出並右轉移動之車輛,又
以該計程車之大小及移動路線,當無法杜絕或排除其他人、車自鶯桃路658 巷路口陸續出現
或通行之可能性,則其如發覺其視線遭從鶯桃路658 巷路口欲右轉之案外計程車遮蔽,自更
應放慢速度確保無其他人車自該處通行才可逕行通過,是被告主張視線遭案外計程車遮蔽云
云,不足作為其脫免注意義務之理由。
2.被告雖謂其經過鶯桃路658 巷路口時未踩踏油門,已屬放油門而減速之行為云云,然在汽
車經動力驅動而行駛下,除非係在明顯上坡路段,否則於一般平面道路上驅車駕駛,並不會因
未持續踩踏油門即立刻影響行車速度,是以被告辯稱其未踩踏油門即屬減速行為云云,尚難
憑採。另被告辯稱其於行經與鶯桃路658 巷路口甚為相近之前一路口即興隆街口時,有踩踏
煞車云云,惟觀諸卷附興隆街口之監視器影像畫面,並未攝得被告駕駛本案警備車行經該路
口時,該車煞車燈有亮起之情事;另本案交通事故經送請逢甲大學鑑定肇事原因時,該校車輛
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依據本案警備車行車紀錄器影像經過逐一格放後,依該警備車通過興
隆街口各組車道線之距離及時間,推算其行經車速,本案警備車於通過興隆街口前所行經3
組車道線之車速依序分別為時速51.95 公里、57.42 公里、57.42 公里等情,有逢甲大學車輛
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109 年10月12日行車事故鑑定報告書(下簡稱逢甲大學行車事故鑑定
報告)1 份在卷可考,再佐前述興隆街口監視器影像未攝得警備車在該路口處有煞車燈亮起之
情事,應可證明被告駕駛警備車通過興隆街口前未有明顯減速之情事,是被告辯稱其有踩踏
煞車減速通過興隆路口云云,即難採信。且縱被告其此部分所辯為真,亦不影響其未於下一路
口即本案事故發生之鶯桃路658 巷路口有前述未盡注意義務之情事,是被告此部分所辯,不
足解免其未盡注意義務之責。又辯護人指稱逢甲大學行車事故鑑定報告未敘明被告行經興隆
街口無明顯減速之證據云云,即有誤會。被告雖又辯解,如經過每個路口都要踩煞車,其不可
能追上逃逸車輛云云,惟警員駕駛警備車執行任務或緊急任務之最終目的無非係在維護社會
秩序及保障社會大眾安全,如為追緝逃犯等任務即不顧一切搶快駕駛,而忽略用路人之交通
安全,造成死、傷結果,反失保護民眾之初衷,是以縱係依法執行任務或緊急任務,過程中仍
應兼顧交通安全而負起交通注意義務,以維護人民安全為優先,縱因此未能追上逃逸車輛,惟
尚不致生立即實害結果,權衡後當仍以確保用路人之交通安全為優先。是被告上開所辯,仍不
足脫免其於行經案發路口時應負之注意義務之責,故被告此部分所辯,仍非可取。
3.另辯護人雖對逢甲大學行車事故鑑定報告謂:本案警備車(即鑑定報告中所指B 車)雖屬
執行任務狀態,但在其通過本案事故路口前一路口即興隆街口時,該號誌已轉為紅燈長達
12.1秒,且當時該路口亦有多部案外機車依當時燈號通行中,本案警備車卻無明顯減速注意
其他綠燈通行車輛之安全,而據以判斷被告就本案事故路口即鶯桃路658巷路口所生交通事
故,有肇事次因等鑑定結論,多有指謫,然本院並未採納該行車事故鑑定報告上開結論,而係
認被告於通過鶯桃路658 巷路口未盡注意車前狀況,隨時採取如減速之必要安全措施之注意
義務,業經本院認定如前,是辯護人對於該行車事故鑑定報告之指謫是否有理,不影響本院之
判斷,茲不贅述。另本案交通事故固曾送請新北市政府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事故原
因,其鑑定意見為被告駕駛警備車無肇事因素云云,嗣經送請覆議後,仍維持同一結論等情,
有新北市政府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107 年5 月16日新北車鑑字第0000000 號鑑定意見
書、新北市政府交通局108 年12月31日新北交安字第1082067956號函各1 份在卷可參,然上
開新北市政府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意見書所臚列佐證資料似未包含如行車紀錄器等
影像畫面,且僅以路權歸屬論斷被告無肇事因素,而未探究縱有優先通行權仍負有其他交通
注意義務之情事,是上開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意見書及覆議結論為本院所不採,併此敘
明。
4.另汽車聞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毒性化學物質災害事故應變車等執行
緊急任務車輛之警號時,應依下列規定避讓行駛:一、聞有執行緊急任務車輛之警號時,不論
來自何方,均應立即避讓,並不得在後跟隨急駛、併駛或超越,亦不得駛過在救火時放置於路
上之消防水帶。二、在同向或雙向僅有一車道之路段,應即減速慢行向右緊靠道路右側避讓,
並暫時停車於適當地點,供執行緊急任務車輛超越。三、在同向二車道以上路段,與執行緊急
任務車輛同車道之前車,應即向相鄰車道或路側避讓,相鄰車道之車輛應減速配合避讓,並作
隨時停車之準備。四、執行緊急任務車輛得利用相鄰二車道間之車道線行駛,而在車道線左右
兩側車道之車輛,應即減速慢行分向左右兩側車道避讓,並作隨時停車之準備。五、執行緊急
任務車輛行經交岔路口時,已進入路口之車輛應駛離至不妨害執行緊急任務車輛行進動線之
地點;同向以外未進入路口車輛應減速暫停,不得搶快進入路口,以避讓執行緊急任務車輛先
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1 條第3 項定有明文。查被告駕駛警備車行經鶯桃路658 巷路口前
,業已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等警號,被害人騎車自鶯桃路658巷路口駛出時,應可聽聞此情,
卻未避讓,以致生本案交通事故,是被害人就本案交通事故之發生,自亦有過失,然被害人就
本案交通事故發生同負有過失之責,並無法解免被告個人過失責任,是辯護人以若被害人騎
車若無前述過失即可避免本案事故之發生,進而主張被告就本案交通事故之發生無過失可言
云云,並不可採。至於依逢甲大學行車事故鑑定報告繪製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及道路碰撞點等
圖,固可見被害人自鶯桃路658 巷路口駛出時,確有朝其行向右側前行之情事,然兩車碰撞位
置已超出被告行向之路口停止線,而仍位於雙方行向路口交會處,既難認被害人騎車有辯護
人所指切入被告行駛車道逆向違規之情,是辯護人此部分所辯,亦非可採。
(六)綜上所述,被告於駕駛警備車執行緊急任務時,雖已開啟警示器及警鳴器等警號,但其既
知鶯桃路658 巷路口行向為綠燈,當可預見該路段恐有人、車交會,仍應減速小心駕駛以採取
必要之安全措施,然其卻未為採取此一積極防免手段即貿然直行,因而與未避讓警備車之被
害人其車發生碰撞,仍有過失,致被害人受有上述重傷害,是以被告之過失行為與被害人重傷
害結果,仍有相當因果關係。本案事證明確,被告所犯業務過失致人重傷犯行,事證明確,洵
堪認定,應依法論科。則本案待證事實既明,辯護人請求再另送交通事故鑑定云云,即無必要
,併此敘明。
三、論罪科刑:
(一)......
(二)......
(三)......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99 條第1 項前段,修正前刑法第284 條第2 項後段、刑法第2 條
第1 項前段、第62條前段、第41條第1 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 條之1 第1 項、第2 項前段,判
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聖涵提起公訴,檢察官劉家瑜到庭執行職務。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修正前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從事業務之人,因業務上之過失傷害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二千元以下罰金。

新聞節錄:

[2男1女涉毒聲請提審!法官看秘錄器當庭釋放]
宋姓男子因違反交通規則引起巡邏警察注意,警方依法查驗宋男與同車蔡男、馮女後,赫然發
現有毒品包,當場將3人都以毒品現行犯身分逮捕帶回警局,但2男1女抵死不從,聲請提審,
台北地院法官調閱警方密錄器,剛好都沒有錄到宋男同意搜索的畫面,因此裁定認為逮捕不
符法定程序,2日傍晚裁定當庭釋放3人。
據了解,宋姓男子是在2日凌晨開車行經台北市林森北路時,因停等紅燈時超越停止線,當時
值勤經過的警員以交通違規為由,要求宋男下車,同時查驗車上的蔡男、馮女身分,發現3人
都有毒品前科,因此基於合理懷疑,要求宋男查看背包,結果在保溫瓶下方暗格發現疑似毒品
包,立刻以現行犯身分逮捕3人並搜索車內其他地方。
馮女遭逮後喊冤,她不知道那包東西是什麼東西,是朋友下車時丟給她,她隨手塞進包包內,
其他2男也否認持有毒品,宋男更質疑警方只是因為交通違規盤查他,在沒有其他犯罪可疑前
提下,就未經他同意違法搜索背包,3人都要求聲請提審。
台北地院開庭詢問值勤警員,以及遭逮民眾,雙方對搜捕過程各執一詞,只能請警方提供盤查
時的密錄器當作證據,沒想到現場的3支密錄器,竟然有2支壞掉了,只有1支錄下3段畫面,裡
面又都沒有錄到宋男同意接受搜索的畫面,法官因此認定,警方查獲到疑似毒品包,進而逮捕
的程序,不合法律程序,當庭裁定將這2男1女釋放。
對此,台北市警察局中山分局指出,中山二派出所員警於112年2月2日4時許,在中山區林森
北路376號前,見一輛白色租小客車停等紅燈時超越停止線,遂上前盤查,車上3人配合下車
受檢,經檢視其所攜帶的背包及車內物品發現背包內有一藍色保溫瓶,由其自行打開瓶蓋供
警方檢視之際,警方當即目視可及其內有白色結晶體和白色粉末,另車上乘客亦當場交付身
上之毒品,詢問為何物,皆坦承皆為毒品,警方當場將3人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逮捕,並
帶返所偵辦,返所後在3人身上共起獲毒品海洛因4包、安非他命6包、電子磅秤、夾鏈袋及注
射針筒12支等證物,以毒品檢驗試劑初步檢驗呈陽性反應。
3人於偵詢過程中提出提審要求,台北地方法院於同日14時30分開庭,經查在場執勤員警均有
開啟密錄器,惟僅1員佩戴之密錄器攝得有效錄影,復經法官檢視其內容,未錄得宋男同意受
搜索之影像,法官認為3人遭逮捕、拘禁不符法定程序為有理由,裁定當庭釋放。
中山分局表示,尊重法官之判決,惟針對違法毒品部分仍持續加強偵辦,防制毒品危害,向為
警方重點工作,本分局仍將在符合執法比例原則下,持續查緝毒品等不法行為,以保障人民生
命財產安全,確保社會安寧,亦請民眾踴躍檢舉毒品等不法案件,共同維護轄內治安。

[支持警合法用槍 新莊警誤殺拒檢女乘客檢方不起訴]
新北市新莊警分局警備隊潘姓員警去年4月25日朝拒檢車輛開槍,擊中坐在車輛右前座的30
歲林女,造成林女死亡,被依殺人罪移送;新北地檢署支持警方合法用槍,不起訴處分;另林女
涉及遺棄致死罪部分,檢方另案調查。
去年4月25日,30歲死者林女搭乘29歲林姓女友人轎車,車內藏毒,深夜11時許行經新北市新
莊區時遇警方臨檢,當時員警見林女未飲酒,本欲放行,潘員此時發現車主遭通緝,拍打駕駛
車窗示意停車受檢,林女怕無照駕駛與毒品被發現拒檢逃逸,先衝撞前方停等紅燈小貨車,又
倒車衝撞路旁轎車,左輪還輾到潘員的腳。
潘員站到車輛前方持槍喝令「停車」欲攔阻,林女卻駕車衝撞潘員,潘員被撞趴臥在車輛引擎
蓋上拖行,此時向前擋風玻璃擊發第一槍,潘員落地後又朝車輛左側輪胎射擊第二槍,第二發
子彈不慎擊中坐在右前座的死者。
林姓女友人駕車逃逸,原以為死者傷勢不重,繞了一圈躲避追緝,直到死者痛苦表示「姊!我
受傷了,帶我去醫院。」林姓女友人才前往林口長庚醫院,將死者丟在急診室門口逃逸。距離
事發已50分鐘,死者意識模糊,搶救無效而不治。
死者母親受訪稱警方執法是正確的,但覺得是不是「執法過當」,認為警方開槍時好像就是隨
便亂揮、隨便射擊這樣,「他第二槍不是對著輪胎,而是朝著駕駛座致人於死命這樣,希望請
檢察官調查。」
檢方認為第二槍是否符合「急迫需要」、「不得逾越必要程度」是關鍵,調查潘員朝車輛喝令「停
車」,林女卻沒有停車跡象,還加速衝撞潘員,當下別無他法阻止林女行為,且當時潘員已有
危險,又有其他員警、民眾在場,屬於急迫需求,潘員朝左前輪射擊符合「急迫需要」。
檢方又依據警方重建現場彈道,不排除潘員當時是朝著車輛引擎室、左前輪等處射擊,審酌當
時林女駕車拒檢、數度衝撞車輛、員警,繼續逃竄恐危害公眾,認定潘員「未逾越必要程度」,
符合合法用槍。
對於死者家屬指控潘員朝擋風玻璃開槍有殺人之意,檢方認為潘員與死者素昧平生,僅因欲
攔查車輛調查,且死者非駕駛,兩人之間沒有重大仇恨,潘員沒有殺人理由,況且依據彈道重
建,難以認定潘員是刻意朝死者射擊,予以不起訴處分。

[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新聞稿-曾沛恩案]
曾〇恩為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八德派出所副所長,於民國〇〇年〇月〇日晚間〇時〇
分許,執勤駕駛巡邏車,見吳〇文酒後駕車搭載蕭姓男子、李姓男子及死者楊姓女子違停在桃
園市八德區介壽路 2 段 490 巷口,即欲上前盤查,吳〇文見巡邏車駛近,遂立即駕車沿桃園
市八德區介壽路 490 巷往建國路方向離去,曾〇恩見狀便透過車內廣播示意吳〇文停車受檢
,然吳〇文仍加速逃逸,曾〇恩則駕車追逐在後。
同日〇時〇分許,吳〇文駕車行經桃園市八德區建國路 442 巷 73 弄 2 衖及桃園市八德區建
國路 442 巷 73 弄之 T 字路口,因車速過快不及轉彎而在路底緊急煞車,此時曾〇恩所駕駛
之巡邏車隨即自後趕到 並緊貼停放在吳〇文所駕車輛後方欲使其不能逃離,詎吳〇文為脫免
逮捕,竟駕車倒退衝撞曾〇恩駕駛之巡邏車 2 次欲逃離,而吳〇文於第 3 次駕車倒退時,並
未與曾〇恩所駕駛之巡邏車發生碰撞,且右轉駛離,惟曾〇恩為制止其脫逃,遂下車自吳〇文
所駕車輛後方射擊 5 槍,其中 1 槍自前開吳〇文所駕車輛之車牌處射入並擊中貫穿斯時乘坐
在車內副駕駛座後方之死者楊姓女子左大腿及左小腿處,另 1 槍則自後行李箱蓋射入並擊中
死者左後背處。嗣死者經送醫急救,仍因前揭左後背處遭槍擊而受有盲管性槍創引發胸腹部
臟器損傷出血死亡。
全案經檢察官偵查終結,認為被告曾〇恩本應注意被告吳〇文衝撞警車之目的並非意在傷害
執勤警員,而係欲駕車逃離, 且第 3 次倒車之行為,並未衝撞警車,此際曾〇恩自身或同車其
他警員之生命及身體均未遭受迫切危害,竟疏未注意上情,為逮捕酒駕之被告吳〇文而使用
槍械,造成他人死亡,不符警械使用條例第 6 條規定「警察人員應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槍
械,不得逾越必要程度。」所揭示之比例原則,因此認定被告曾〇恩應負過失致死罪責,依法
將之提起公訴。而涉嫌妨害公務及酒後駕車公共危險等罪之被告吳〇文,亦依法提起公訴。

其他:

非供述證據
未經過人的知覺、認識、回憶、講述等表現而存在的證據,不受主觀因素影響,例如物證(兇
刀)。證據能力之判斷依證據排除法則,合法取證→OK,非法取證→除另有規定外,依權衡理
論。

命案處理
命案現場為室內時,注意犯嫌進入與逃離現場之路線及方法。
注意犯嫌是否藏匿於現場或混雜於圍觀群眾。
注意現場人員是否與本案相關。
注意現場跡證及其關係位置,並特別注意現場物件之異常狀況、設備之原始狀況、易於消失之
跡證。
封鎖現場(外層民眾、中層媒體、內層採證封鎖線避免非必要人員入內)。
進入之人員應著放戶裝備(帽套、手套等)避免破壞現場跡證。
命案現場如為室外,使用帳篷、雨棚等保全跡證。

參考法條:

#警察職權行使法
第六條
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得對於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
一、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
二、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三、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其本人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具體危害,有查證其身分之必要者。
四、滯留於有事實足認有陰謀、預備、著手實施重大犯罪或有人犯藏匿之處所者。
五、滯留於應有停(居)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居)留許可者。
六、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
前項第六款之指定,以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要者為限。其指
定應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為之。
警察進入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於營業時間為之,並不得任意妨礙其營業。
第七條
警察依前條規定,為查證人民身分,得採取下列之必要措施:
一、攔停人、車、船及其他交通工具。
二、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國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等。
三、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
四、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自傷或傷害他人生命或身體之物者,得檢查其身體
  及所攜帶之物。
依前項第二款、第三款之方法顯然無法查證身分時,警察得將該人民帶往勤務處所查證;帶往
時非遇抗拒不得使用強制力,且其時間自攔停起,不得逾三小時,並應即向該管警察勤務指揮
中心報告及通知其指定之親友或律師。
第八條
警察對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得予以攔停並採行下列措施:
一、要求駕駛人或乘客出示相關證件或查證其身分。
二、檢查引擎、車身號碼或其他足資識別之特徵。
三、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測試之檢定。
警察因前項交通工具之駕駛人或乘客有異常舉動而合理懷疑其將有危害行為時,得強制其離
車;有事實足認其有犯罪之虞者,並得檢查交通工具。

#警察機關執勤使用微型攝影機及影音資料保存管理要點
二、員警因執行公務取得之攝錄影音資料(以下簡稱影音資料),不論攝錄器材係屬公有或私
  人財產,均受本要點之規範。
三、攝影機之使用,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員警執行公務與民眾接觸前或依個案研判有開啟必要時即應開啟,並完整連續攝錄 
    處理事件經過。
  (二)攝影機應於出勤前測試,確保功能正常;無法正常運作時,應即時報告主管辦理報  
   修,攜行備用攝影機或協調借用其他攝影機,並登載於員警工作紀錄簿備查。
七、執行本要點之獎懲規定如下:
  (一)違反下列情形之一者,依警察人員獎懲標準懲處及相關法令究責:
     未經核准,擅自調閱、複製、使用或銷毀影音資料;隱匿或洩漏影音資料;保存、    
 調閱、複製、使用或銷毀影音資料,未依程序登記於紀錄清冊。
  (二)警察機關每半年應針對攝影機及影音資料保存定期查核至少一次,維護保存良好,  
   未發生疏失者,承辦人員嘉獎二次,業務第一層主管嘉獎一次;辦理不力人員者,     
依警察人員獎懲標準議處;本署得派員稽核各警察機關執行情形。
  (三)各勤務執行機構每半年經查核維護保存良好,未發生疏失者,保管人員嘉獎二次,  
   單位主管嘉獎一次;辦理不力人員者,依警察人員獎懲標準議處。
  (四)員警遭民眾檢舉,經調閱執勤影音資料查證執勤無疏失,且經分局審查無誤者,於  
   嘉獎範圍內獎勵;除不可歸責於員警之事由外,經查未依規定攝錄、建檔或保存者    
 ,視疏失情節予以檢討改進或議處。

#警械使用條例
第四條
警察人員執行職務時,遇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使用警刀或槍械:
一、為避免非常變故,維持社會治安時。
二、騷動行為足以擾亂社會治安時。
三、依法應逮捕、拘禁之人拒捕、脫逃,或他人助其拒捕、脫逃時。
四、警察人員所防衛之土地、建築物、工作物、車、船、航空器或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  
財產遭受危害或脅迫時。
五、警察人員之生命、身體、自由、裝備遭受強暴或脅迫,或有事實足認有受危害之虞時。
六、持有兇器有滋事之虞者,已受警察人員告誡拋棄,仍不聽從時。
七、有前條第一款、第二款之情形,非使用警刀、槍械不足以制止時。
前項情形於必要時,得併使用第一條第二項所定其他器械。
發生第一項第四款、第五款之情形,警察人員執行職務,無法有效使用警械時,得使用其他足
以達成目的之物品,該物品於使用時視為警械。
第一項情形,警察人員執行職務時,認犯罪嫌疑人或行為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將危及警察
人員或他人生命或身體時,得使用槍械逕行射擊:
一、以致命性武器、危險物品或交通工具等攻擊、傷害、挾持、脅迫警察人員或他人時。
二、有事實足認持有致命性武器或危險物品意圖攻擊警察人員或他人時。
三、意圖奪取警察人員配槍或其他可能致人傷亡之裝備機具時。
四、其他危害警察人員或他人生命或身體,情況急迫時。
第五條
警察人員依法令執行取締、盤查等勤務時,如有必要得命其停止舉動或高舉雙手,並檢查是否
持有兇器。如遭抗拒,而有受到突擊之虞時,得依本條例規定使用警械。
第六條
警察人員應基於急迫需要,合理使用槍械,不得逾越必要程度。
第八條
警察人員使用警械時,應注意勿傷及其他之人。
第九條
警察人員使用警械時,如非情況急迫,應注意勿傷及其人致命之部位。

#警察人員駕車安全考核實施要點
二、警察人員駕車應遵守道路交通法規及下列規定:
 (一)執行下列緊急任務時,得啟用警示燈及警鳴器,依法行使交通優先權,惟仍應顧及行  
  人及其他車輛安全:
    搶救災難或重大事故,馳往現場;緝捕現行犯、逃犯;取締重大交通違規不服攔檢稽   
 查,不立即制止,有危害交通安全之虞者;執行其他緊急任務。
 (二)執行下列非緊急任務時,得啟用警示燈,但不得任意啟用警鳴器:
    執行專案勤務、路檢及重點巡邏任務;維護交通秩序或本身安全;現場處理一般道路  
  交通事故;行駛路肩或路肩停車;處理其他事件,必須啟用警示燈者。

#警察人員與特定對象接觸交往規定
「原則禁止,因公許可」、「事前申准,事後報告」
一、內政部警政署為使各級警察人員維護榮譽,嚴守紀律,避免不當接觸交往,特訂定本規  
 定。
二、警察人員與特定對象接觸交往,除依公務員服務法、行政程序法、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及
  相關法令規定外,依本規定辦理。
三、警察人員除法令另有規定外,未經核准,禁止與下列特定對象接觸交往:
  治安顧慮人口;不良幫派組合分子;經營色情、賭博、破壞國土及其他不法業者。
四、第三點所稱接觸交往,指以書面、電信通訊、面晤、參與聚會、婚喪喜慶、飲宴應酬等方  
式進行之聯繫、交際行為。
五、警察人員因公務上之必要,需與特定對象接觸交往時,依下列規定辦理:
  於接觸交往前應以書面(如附件一)申請,載明必要之原因及人、事、時、地、物,報請  警
察機關主管長官核准後實施,並於員警出入登記簿完成登錄程序,實施後一日內,應將  接
觸交往經過填報接觸交往報告表(如附件二)陳核。
  因緊急特殊情況未能於事前以書面報准者,應將其必要性及急迫性之事由即時以電話向警
  察機關主管長官報准後實施;實施後,應於十二小時內,將接觸交往經過填報接觸交往報 
 告表陳核。
六、警察人員經核准與特定對象接觸交往之地點,以特定對象住居所、事業處所、營業場所或
  公眾得出入場所為原則,不得於色情、賭博、涉毒等及其他與犯罪有關之非法場所為之。
七、警察人員經核准與特定對象接觸交往時,不得有下列行為:
  有收受賄賂、圖利、洩漏公務機密、賭博、涉毒等違反刑法及相關法律之行為;接受餽贈  
及其他不正利益;其他違法或違反職務規定之行為。
八、警察人員因不知情而與特定對象接觸交往,知情後,應立即將接觸交往經過填報接觸交往
  報告表陳核。
九、警察機關主官(管)應隨時追蹤核准之接觸交往內容,督察及政風單位亦得對該機關執行 
 本規定情形實施查核。
十、警察人員違反第三點、第五點至第八點規定,經查證屬實者,依警察人員獎懲標準及相關
  法令規定懲處;其涉及刑事責任者,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受理報案e化管理平臺一般刑案作業規定
一、內政部警政署為規範警察機關受(處)理民眾刑事案件報案及開立證明單事項,並防杜推 
 諉或拒絕受理情事,特訂定本規定。
二、本規定所稱受理一般刑案,係指除汽、機車失竊及涉及享有外交豁免權人員案件外接受民
  眾臨櫃報案或以電話或其他通訊方式通知警察機關到場處置並完成報案程序。
  本規定所稱完成報案程序,係指報案人陳述告訴、告發內容配合製作筆錄或提供具體陳述
  書面資料。
三、警察機關受理一般刑案報案,應使用本署案件管理系統受理報案e化管理平臺進行作業。
九、受理一般刑案報案,應先詢明報案人身分、簡要案情等事項,詳實記錄或製作筆錄依案件
  狀況派遣人員或通報線上警網至現場處理。
  報案人完成報案程序後,由受理或實際處理人員開立受(處)理案件證明單。但受理案件  
有下列情形者,得不開立受(處)理案件證明單:
  (一)經查對於同一事實,已有受理紀錄,顯為重複報案。
  (二)交通事故案件,已依程序完成開立交通事故聯單。
  (三)報案人疑因精神不佳,常虛構事實或無具體事實報案,已有處置紀錄或經聯繫其親  
   屬確認。但所報被害內容涉及其親屬所為或有跡象顯現可能為真時,應確實查證。
  (四)前三款應將處理情形及報案人陳述內容摘要記載於工作紀錄簿備查。
二、受理一般刑案報案應遵守以下注意事項,不得有推諉情事:
  (一)報案內容所涉罪名尚難確認者,應以可能構成罪名受理,不得以須查證確認後始受  
   理為由規避受理。
  (二)報案人已陳述具體案情,未能於現場提供驗傷證明、帳戶資料等相關佐證事證者,  
   應先行受理並請其補提供;並將請其補提供資料記載於報案內容欄或筆錄,不得     
 要求報案人備齊後始受理。
  (三)報案內容明確為刑事犯罪,不得故意以非刑事案件受理。
  (四)受理案件不得故意於案件發布上傳前先列印受處理案件證明單交予報案人再擅自修 
    改為非報案人陳述之報案內容或勾選特殊欄位,以規避偵處管制。
  (五)受理案件不得以警力不足或非管轄單位等為由,誘導報案人向其他員警或其他警察 
    機關報案,如確有無法即時受理之情形,應先向單位主管反映,再向報案人說明     
 ,事後將該受理情形記載於員警工作紀錄備查。
三、受理一般刑案,報案內容顯非刑案或罪名要件不符者,應向報案人說明並記載於報案內容
  欄位及筆錄,報案人不願意修正者,依其主張開立受處理案件證明單,並將受理卷資依程 
 序陳報審核。
  受理一般刑案報案,遇報案人不願配合製作筆錄,亦無提供陳訴書面者,應向其說明基於 
 刑事訴訟法規定及記錄受理內容之必要,否則即無法完成報案程序開立受處理案件證明單 
 ,並將過程錄音或錄影及記載於員警工作紀錄備查。
二、受(處)理案件證明單應列印三份並依下列規定處置:
  (一)第一份依受理單位層級,分別送交所屬分局或警察局之業務單位管制。       
(二)第二份交付報案人;無法當場交付報案人時,得交付其親屬或代理人,或以郵寄或    
 其他方式送達之;其報案人不願領取者或無法聯繫交付者,應敘明理由,併第三份     存
查。
  (三)第三份:由實際處理單位妥存備查。
三、民眾單純提供犯罪線索或情資,另依警察機關獎勵民眾提供犯罪線索協助破案實施要點
辦  理,不須開立受(處)理案件證明單。

#警察機關受理刑事案件報案單一窗口實施要點
三、本要點實施原則,規定如下:
  (一)民眾報案,不分本轄或他轄刑事案件,均應立即受理,不得拒絕、推諉,受理後應   
  即派員查證並妥適處理,另將受理報案之情形登錄於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並依規     
定上傳,以備通報處置、追蹤查考。委託他人案時,其處理方式與受理本人報案之     程序
相同。
  (二)不論特殊、重大或普通刑案件及當事人身分,均應態度誠懇和藹,立即反應。
  (三)受理報案因情況急迫,需即時追緝逃犯、救護傷患或排除急難、危難時,應即時處   
  置,如受限於人力、物力或其他因素,無法達成時,應迅速通報勤務指揮中心、案     件
管轄分局(警察局)或相關單位,共同協力妥適處理。
  (四)執勤員警受理民眾報案,除遇緊急狀況需即時反應處置外,應引導至最近之報案窗  
   口。
  (五)各級警察機關對於其所屬單位受理報案及處置偵辦情形應予追蹤考核。       
(六)接受言詞告訴或告發時,除需即時反應及派員查證外,應當場製作筆錄。
  (七)如非緊急案件,報案人以電話要求警察機關派員至其住所製作相關文書資料,應視  
   警力及個案事實自行斟酌處理。
  (八)各級警察機關受理各類刑案報案及案件管轄責任區分,應依據本署訂頒之警察偵查 
    犯罪手冊規定辦理。但刑案紀錄表之製作,應另依刑案紀錄表作業規定填輸。
四、本要點作業程序,規定如下:
  (一)本轄案件:
     民眾親自或電話報案或逕電「一一〇」報案者,應依「受理報案e化平臺「一般刑     
案作業規定」,開具受(處)理案件證明單,依法偵辦。如為汽、機車失竊(或遺     失)案件
,經查證屬實後,另依「車輛協尋電腦輸入作業規定」辦理。
     民眾以前目以外方式報案者,應依文書處理作業相關規定掛號、簽核、分辦,處理   
  情形並應函復報案人。
  (二)非本轄案件:
     民眾親自報案者,經查證屬實應即製作報案筆錄,且不分情況急迫與否,均應立即  
   通報並將所有資料先行傳送管轄警察分局勤務指揮中心處理。筆錄、相關卷證及受    
 理報案紀錄影本等相關資料,均應於二十四小時內陳報分局,分局亦應於二十四小     
時內將全案相關資料另函補送管轄警察分局並副知報案人,且應於二日內於「案件     管
理系統-刑事案件管理平臺」將案件移轉至管轄警察機關並確認接收,始完成通     報程
序。
     民眾以電話報案者應予以受理並記錄,即時通報並傳送受理報案紀錄至管轄分局勤 
    務指揮中心處理。
     民眾以前二目以外方式報案者,應依文書處理作業相關規定掛號列管,並即函轉或  
   傳真通報管轄分局勤務指揮中心處理。上開處理情形並應函復報案人。
     民眾後續提供之相關資料及物證,不得以案件已轉送他單位偵辦為由拒絕、推諉,  
   亦應於二十四小時內陳報分局,由分局於二十四小時內轉送管轄分局並副知報案     
 人。
     接獲通報之警察分局不得以非案件管轄責任機關為由逕行轉送其他分局或拒絕接收 
    ,如對管轄責任有爭議者,應報請共同之上級警察機關指定之。

#警察人員人事條例
第廿九條
警察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即停職:
一、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後,涉嫌犯內亂罪、外患罪,經提起公訴於第一審判決前。
二、涉嫌犯貪污罪、瀆職罪、強盜罪,經提起公訴於第一審判決前。但犯瀆職罪最重本刑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者,不包括在內。
三、涉嫌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犯詐欺、侵占、恐嚇罪,經提起公訴於第一審判決 
 前。但犯最重本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者,不包括在內。
四、涉嫌犯前三款之罪經法院判決有罪尚未確定;或撤銷判決發回更審或發交審判案件,其撤
  銷前之各級法院判決均為有罪尚未確定。
五、涉嫌犯第一款至第三款以外之罪,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尚未確定,未宣告緩刑或
  得易科罰金;或嗣經撤銷判決發回更審或發交審判,前一審級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
  尚未確定,未宣告緩刑或得易科罰金。
六、依刑事訴訟程序被通緝或羈押。但犯內亂罪、外患罪、貪污罪、強盜罪被通緝者,依第三 
 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或第三款規定辦理。
警察人員其他違法情節重大,有具體事實者,得予以停職。
第一項停職人員,由遴任機關或其授權之機關、學校核定。前項停職人員,由主管機關核定。

#少年事件處理法
第二條
本法稱少年者,謂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之人。
第三條
下列事件,由少年法院依本法處理之:
一、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
二、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而認有保障其健全自我成長之必要者:
  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有預 
 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
前項第二款所指之保障必要,應依少年之性格及成長環境、經常往來對象、參與團體、出入場
所、生活作息、家庭功能、就學或就業等一切情狀而為判斷。
第八十三條
任何人不得於媒體、資訊或以其他公示方式揭示有關少年保護事件或少年刑事案件之記事或
照片,使閱者由該項資料足以知悉其人為該保護事件受調查、審理之少年或該刑事案件之被
告。
違反前項規定者,由主管機關依法予以處分。
第八十三條之一
少年受第二十九條第一項之處分執行完畢二年後,或受保護處分或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三年
後,或受不付審理或不付保護處分之裁定確定後,視為未曾受各該宣告。
少年有前項或下列情形之一者,少年法院應通知保存少年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之機關、機構
及團體,將少年之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予以塗銷:
一、受緩刑之宣告期滿未經撤銷,或受無罪、免訴、不受理判決確定。
二、經檢察機關將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之事由通知少年法院。
三、經檢察機關將不起訴處分確定,毋庸移送少年法院依少年保護事件審理之事由通知少年
法  院。
前項紀錄及資料,除下列情形或本法另有規定外,少年法院及其他任何機關、機構、團體或個
人不得提供:
一、為少年本人之利益。
二、經少年本人同意,並應依其年齡及身心發展程度衡酌其意見;必要時得聽取其法定代理人
  或現在保護少年之人之意見。
少年之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之塗銷、利用、保存、提供、統計及研究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司
法院定之。
第八十三條之二
違反前條規定未將少年之前科紀錄及有關資料塗銷或無故提供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新台幣三萬元以下罰金。

#酒精濃度測試作業
一、檢測前:
  全程連續錄影。
  詢問受測者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結束時間,其距檢測時已達15分鐘以上者,即予檢   
測。但遇有受測者不告知該結束時間或距該結束時間未達15分鐘者,告知其可於漱口或  距
該結束時間達15分鐘後進行檢測;有請求漱口者,提供漱口。
  準備酒精測試器,並取出新吹嘴。
  應告知受測者事項:
  告知儀器檢測之流程及注意事項;請其口含吹嘴連續吐氣至儀器顯示取樣完成。受測者吐
  氣不足致儀器無法完成取樣時,應重新檢測。
二、檢測開始:插上新吹嘴,請駕駛人口含吹嘴吐氣。
三、檢測結果:
  成功:儀器取樣完成。
  失敗:因儀器問題或受測者未符合檢測流程,致儀器檢測失敗,應向受測者說明檢測失敗 
    原因,請其重新接受檢測。
四、告知檢測結果:
  告知受測人檢測結果,請其在儀器列印之檢測結果紙上簽名確認。拒絕簽名時,應記明事 
 由,並依規定黏貼管制,俾利日後查核。
五、駕駛人拒測:
(不聽從執法人員的指示,停車接受檢查;拒絕接受測試檢定;測試檢定前,當場服用酒精或毒
品;發生交通事故後,在接受測試檢定前吸食服用酒精或毒品。)
  經執勤人員勸導並告知拒測之法律效果 (處新臺幣18萬元罰鍰、當場移置保管車輛、並吊 
 銷駕駛執照,3年不得再考領及施以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後,如受測人仍拒絕接受檢測,即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4項規定製單舉發;對於有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  
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者,已符合刑法第185-3條第1項第2款之要件,應依規定移  送
法辦。
  另內政部警政署頒訂「取締酒駕拒測處理作業程序」,駕駛人拒測時,如依客觀事實顯示  
駕駛人有車行不穩、語無倫次或其他異常行為,足認有不能安全駕駛之情形,執勤員警應  
依規定陳請檢察官依職權核發鑑定許可書(情況急迫的話,可以先驗血酒測,然後在24小  時
內陳報檢察官,如果檢察官認為不應該准許,應該在3日內撤銷。受檢測的人,可以在  檢測
後10日內,向法院聲請撤銷),將其送往受委託之醫療機構強制抽血,並依違反「刑  法第
185-3條」規定移送法辦。
六、酒測結果處置:
  無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或未超過標準者:人車放行。
  勸導代替舉發:駕駛人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 0.15 mg/L以上未滿 0.18 mg/L之未肇事案件 
 ,且無不能安全駕駛情形者,應當場告知其違規事實,指導其法令規定,勸告其避免再次  
違反,及當場填製交通違規勸導單,並人車放行。
  違反交通法規未觸犯刑法者:駕駛人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 0.18 mg/L以上未滿 0.25 mg/L 
 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 0.03 %以上未滿 0.05 %者,製單舉發,並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
  觸犯刑法者:駕駛人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 0.25 mg/L以上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 0.05 %以  
上者,應移送法辦,並製單舉發,委託合格駕駛人駛離或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對於有其  他
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者,已符合刑法第185-3條第1項  第2
款之要件,也應依規定移送法辦。
七、補充:
  依據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12條規定:「行為人有下列情形  
之一,而未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秩序,且情節輕微,以不舉發為適當者,交通勤務警察或  依
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得對其施以勸導,免予舉發」,即同條第1項第12款駕駛汽  車或
慢車經測試檢定,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超過規定之標準值未逾 0.02 mg/L。
八、執行前二項之勸導,依下列規定辦理:
  應先斟酌個案事實、違反情節及行為人之陳述,是否符合前項得施以勸導之規定;對得施 
 以勸導之對象,應當場告知其違規事實,指導其法令規定與正確之駕駛或通行方法,並勸  
告其避免再次違反;施以勸導時,應選擇於無礙交通之處實施,並作成書面紀錄,請其簽  名
;對於不聽勸導者,必要時,仍得舉發,並於通知單記明其事件情節及處理意見,供裁  決參
考。

#刑法
第十條 第五項、第八項
稱性交者,謂非基於正當目的所為之下列性侵入行為:
一、以性器進入他人之性器、肛門或口腔,或使之接合之行為。
二、以性器以外之其他身體部位或器物進入他人之性器、肛門,或使之接合之行為。
稱性影像者,謂內容有下列各款之一之影像或電磁紀錄:
一、第五項第一款或第二款之行為。
二、性器或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身體隱私部位。
三、以身體或器物接觸前款部位,而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行為。
四、其他與性相關而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行為。

第二款所稱「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身體隱私部位」,指該身體隱私
部位,依一般通常社會觀念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而言,例如臀部、肛門等。
第三款所定「以身體或器物接觸前款部位」,例如以親吻、撫摸等方式或以器物接觸前開部位
之內容,不論自己或他人所為者均屬之。
第四款規定「其他與性相關而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行為」,例如其影像內容未如第一
款或第三款行為清楚呈現「性器」或「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身體隱私部位」,而係對該等部位
以打馬賽克等方式遮掩、迴避,或因攝錄角度未能呈現,而客觀上足以引起性慾或羞恥之行
為。

第三百十九條之一
未經他人同意,無故以照相、錄影、電磁紀錄或其他科技方法攝錄其性影像者,處三年以下有
期徒刑。
意圖營利供給場所、工具或設備,便利他人為前項之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
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營利、散布、播送、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而犯第一項之罪者,依前項規定處斷。
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
為強化隱私權之保障,明定第一項未經他人同意,無故攝錄其性影像之處罰規定,以維護個人
生活私密領域最核心之性隱私。參考第三百十五條之二第一項規定,為第二項規定,並參考第
三百十五條之二第二項、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三十六條第四項規定,為第三項規定。
另衡酌其行為意圖,加重刑責,以合理評價其行為罪責。
參考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五項規定,於第四項定明對未遂犯之處罰規定
,以期保護之周延。
第三百十九條之二
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以照相、錄影、電磁紀錄或其他科技方法攝
錄其性影像,或使其本人攝錄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營利供給場所、工具或設備,便利他人為前項之行為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營利、散布、播送、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而犯第一項之罪者,依前項規定處斷。
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
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以照相、錄影、電磁紀錄或其他科技方法攝
錄其性影像,或使其本人攝錄者,行為手段之惡性更重,應加重處罰,爰為第一項規定。第二
項至第四項之規範理由同前條說明三及四。
第三百十九條之三
未經他人同意,無故重製、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其性影像者,處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其性影像係第三百十九條之一第一項至第三項攝錄之內容者,處六月以上五年
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犯第一項之罪,其性影像係前條第一項至第三項攝錄之內容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得併科七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營利而犯前三項之罪者,依各該項之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販賣前三項性影像者,
亦同。
前四項之未遂犯罰之。
性隱私為私人生活最核心之領域,無論是否為他人同意攝錄,如有未經其同意而無重製、散
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其性影像者,對於被害人將造成難堪與恐懼等身
心創傷,而有處罰必要,爰參考德國刑法第二百零一 a條、日本個人性圖像紀錄散布之被害防
制法律案第三條、美國伊利諾州二 o 一二年刑法第十一之二十三點五節等規定,增訂本條規
定,以保護個人性隱私。行為人雖未為散布、播送或公然陳列之行為,然一有未經他人同意而
重製、交付其性影像者,該性影像將有流傳之可能,侵害之程度應與散布、播送或公然陳列行
為等同視之,故納入本條之犯罪行為予以處罰,以充分保護被害人。如行為人對於所重製、散
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之性影像,主觀上認識(明知或預見)係第三百
十九條之一第一項至第三項或第三百十九條之二第一項至第三項攝錄之內容(即性影像來源
係竊錄或施以強暴脅迫等違反本人意願之手段而攝錄所得),主觀惡性更重,應加重處罰,爰
為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如係以營利為目的犯前三項之罪,或販賣前三項之性影像者,對於個
人隱私權及生活私密領域之侵害尤甚,爰為第四項規定,其處罰依各該項之規定,加重其刑至
二分之一。第一項至第四項之行為,著手後即有侵害他人隱私權之危險,爰於第五項定明對未
遂犯之處罰規定,以期保護之周延。
第三百十九條之四
意圖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
他人不實之性影像,足以生損害於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
下罰金。
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前項性影像,足以生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意圖營利而犯前二項之罪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七十萬元以下罰金。販賣前二項性
影像者,亦同。
因網路資訊科技及人工智慧技術之運用快速發展,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而製作關於他
人不實之性影像,可能真假難辨,易於流傳,如有意圖散布、播送、
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而製作,或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
覽他人不實之性影像,對被害人造成難堪與恐懼等身心創傷,而有處罰必要,爰參考韓國性暴
力犯罪處罰特別法第十四條、美國維吉尼亞州刑法道德與風化罪章第十八點二之三八六點二
條規定,增訂本條規定,以保護個人之隱私權及人格權。
製作他人不實性影像之行為手段包括以電腦合成、加工、編輯或其他科技方法,例如以深度偽
造技術,將被害人之臉部移接於他人之性影像即屬之。行為人製作關於他人不實之性影像,如
係基於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之不法意圖,且足以生損害於他人者,
已有處罰之必要,爰為第一項規定,以符合憲法比例原則。行為人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
或以他法供人觀覽第一項之性影像者,雖非製作行為,然使不實之性影像流傳於人,足以生損
害於他人者,亦有處罰必要,爰為第二項規定,以遏止上開犯罪行為,並保護被害人。至於行
為人意圖營利而犯前二項之罪,或販賣前二項性影像者,惡性更重,應予加重處罰,爰為第三
項規定,以符罪刑相當原則。
第三百十九條之五
第三百十九條之一至前條性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
配合第三百十九條之一至前條增訂性影像相關規定,將其附著物及物品納入義務沒收範圍,
以避免被害人受到二次傷害。
第三百十九條之六
第三百十九條之一第一項及其未遂犯、第三百十九條之三第一項及其未遂犯之罪,須告訴乃
論。
為尊重第三百十九條之一第一項、第三百十九條之三第一項被害人進行訴訟程
序之意願,爰為本條規定。

#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八條
現行犯,不問何人得逕行逮捕之。
犯罪在實施中或實施後即時發覺者,為現行犯。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以現行犯論:
一、被追呼為犯罪人者。
二、因持有兇器、贓物或其他物件、或於身體、衣服等處露有犯罪痕跡,顯可疑為犯罪人者。
第一百三十條
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逮捕被告、犯罪嫌疑人或執行拘提、羈押時,雖
無搜索票,得逕行搜索其身體、隨身攜帶之物件、所使用之交通工具及其立即可觸及之處所。
第一百三十一條之一
搜索,經受搜索人出於自願性同意者,得不使用搜索票。但執行人員應出示證件,並將其同意
之意旨記載於筆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