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八卦轉掌圓圈歌

節錄 八卦前輩的 轉掌圓圈歌 與大家分享


「練功轉掌足根源。以圈為法走要圓。圈裏為裏圈外外。圈為先天八卦盤。
裏掌要頂指要領。外掌要蹬力要全。調理陰陽合氣血。益養精神妙如仙。」
簡單數句道盡八卦掌的原貌,及八卦掌當如何練?在練什麼?
有心又看得懂的人可以珍惜,有心但是看不懂的人可以研究,
無心又看不懂的人就當作沒看到。

萬千繁瑣,人心嘈雜,
大道至簡,大美至素。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

《鶡冠子·環流第五》有對『命』的論述,頗有可品之處:

『命者,自然者也。』(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謂之自然,假力不可違轉之。此命者,或與道相近。)

『命之所立,賢不必得,不肖不必失。』(陸佃注曰: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顏淵之才不出眾
人之下而壽十八,仲尼之德不出諸侯之下而困於陳蔡,桀紂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蓋言此矣。陸佃,陸游
之祖父也。)

『命者,挈己之文(父)者也。』(文,當作父。父者,始也。挈己之父,謂己身浮沉,命為其根始也。)

『故有一日之命,有一年之命,有一時之命,有終身之命。終身之命,無時成者也。』(張金城曰:此言命之得
失,或在一日,或在一年,或在一限期之內,或在終身之後。唯終身之命順時為法,無定時以期成者也。)

『故命無所不在,無所不施,無所不及。時或後而得之,命也。』(無所不是命,或某時得之,或終身之後得之,
皆是命。)

『既有時有命,引其聲,合之名,其得時者成,命日調。引其聲,合之名,其失時者精、神俱亡,命日乖。』
(引其聲,合之名,言拖長聲音喊以求會合其名,喻努力行事以求僥倖成功。得遇時機則可成功,命運日益協調,
若大風起兮豬亦飛。不遇時機則徒勞無功,精神俱失,命漸乖桀。)

『時、命者,唯聖人而後能決之。』(決,裁決,定奪。《莊子·秋水》:『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
不懼者,聖人之勇也。』張金誠曰:『聖人豈必得時命,但能知而已。』滄海按:『命者,自然也,知之則
明。』

來講一講「糾纏」這個詞,「糾纏」正是出自《鶡冠子·世兵》:『禍乎福之所倚,福乎禍之所伏,禍與福如糾
纏。』這可以看出「糾纏」帶來的可能有好處,但也一定有壞處。
只是要認真考慮一下,糾纏產生的不利影響是不是個人願意承擔的,而且是不是值得或有必要承擔。
「糾纏」背後代表著自己要有以下三點的覺知:
一、對方根本沒有你想要的東西,一切只是你以為對方有,既然對方沒有,又怎麼給予呢?
二、對方有,但是不願意給你。
三、你一直得不到,一直糾纏,是因為方式用錯了。
當你意識到有糾纏傾向時,就要好好考慮以上三種可能性了,起碼在當時是這樣。糾纏如果是一種索取,很可能
伴隨著對自身的傷害。好好愛自己吧!
當然這並不是說以後不再努力去爭取,而是當有想得到的東西時,該爭取就要努力去爭取,這裡是要區分「努
力」和「糾纏」的區別。

《鶡冠子》為先秦道家重要典籍,自唐柳宗元斥為偽書伊始,後人是為公論,因此鮮有研讀者。讀近代馬王堆出
土帛書《黃帝四經》,多有語句思想暗合,始知偽書一論是為冤案。
你知道的,少年得志,人生慘跌的柳宗元先生就是這疑古的個性煩人。
柳宗元讀《論語》時說:「《論語》不是孔子和他弟子寫的,是他弟子的弟子寫的。」
柳宗元讀《列子》時說:「亂燉的書,不可信。」
柳宗元讀《鬼谷子》時說:「《鬼谷子》後出,明顯是偽書。」
柳宗元讀《鶡冠子》時說:「盡鄙淺言也,太膚淺了。」
柳宗元讀《尹文子》時說:「竊取他書以合之者多,這書是抄襲洗稿洗出來的。」
他是儒生,又愛佛家,這些疑古觀點就托他達官顯貴時散播出去,幸好,四十六歲就走人了。

天下之事,非一人所能獨知也;海水之廣大,非獨仰一川之流也。 ——《鶡冠子•道瑞》
大意是說:天下的事情,不是一個人所能獨自知道的,海水的廣闊,不是獨靠一條河流的。正所謂『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