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人体解剖生理学

绪 论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基础教研室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
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由人体
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组成。
(一)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恩格斯
 当时比利时人
Vesalius (1514~1564)
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
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
(二)人体生理学
(Human physiology)
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019年由来自美英的三位科学家获奖
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理由:“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和适应氧气的可用性”

今年?
对血液循环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血管内充满了空气,这种错误观点延
续了几百年。
古希腊名医盖仑指出人的血管内流的是血,却从未想
到血液会循环流动。

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1511~1553)便提出了血液在
心肺之间进行小循环(即肺循环)的看法。1553年10月,
在日内瓦被当作“异教徒 ”活活烧死。

十六世纪末叶,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只有观察和实验
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
威廉·哈维经过十二年的努力,采用四十
余种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将他多年来的
研究成果写成《论动物的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
剖学研究》(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 , 于
1628年公之于世。

简单的数学运算
心脏每次搏动的泵血量约为两盎司
1盎司=28.350克 16盎司=1磅=453.6克

每分钟搏动 72 次
每小时约有 540 磅血液从心脏泵
入主动脉

血液必然是往复不停地通过心脏
1 6 6 0 年 和 1 6 6 8 年 , Malpighi 和
Leunwenhock 分别用显微镜看到了蛙的肺
的毛细血管和蝌蚪尾部血液通过毛细血管
的实际循环过程,证实了Harvey 的推论。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确
立为科学。”

后人将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学的起点。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方法:
离体实验(in vitro)
急性实验
(acute experiment)
在体实验(in vivo)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生理学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法(acute experiment)
a. 离体实验(In vitro)

b. 在体实验( In vivo)

(2)慢性实验法(chronic experiment)
1822年,在一次偶然事故中,一名叫亚
临床病例观察 力西斯·圣马丁(Alexis St. Martin)的加拿
大人腹部被严重射伤。他的伤口由美国军
医威廉·鲍芒(William Beaumont)治疗,
枪伤虽然治愈,但腹部外面的弹孔却未愈
合,胃上留下了一个洞!在1825-1833年的
8年时间内,亚力西斯·圣马丁同意威廉·鲍
芒通过这个弹孔在胃中置入试管和衬垫,
以便采集胃液,并研究胃液对食物的作用。
威廉·鲍芒于1933年发表了《胃液的实验与
观察以及消化生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
描述胃的运动、分泌和消化的科学家,被
誉为美国生理学之父。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
拿大生理学会于1962年在他的墓碑上镶了
一块金属牌,用英、法两种文字写着:
“通过他的痛苦,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生命——多层次的系统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其研究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迷走素

乙酰胆碱

Ach

Otto Loewi 1921年的蛙心实验原理示意图


于1936 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3)整体水平的研究
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 学习和记忆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机体的内环境
(Body internal enviroment)
细胞内液(2/3)
体液:
血浆(1/4):体重 5%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1/3)
组织液(3/4):体重 15%

内环境:细胞外液
克劳德 · 贝尔纳
(Claude Bernard, 1813~1878)
19世纪法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和一代哲人。

认为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
存的首要条件。

内环境作用:
1.为细胞提供物质

2.接受细胞排出物

3.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 (稳态)
(二)稳态(homeostasis)
1.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温度
pH
渗透压
化学组成
(二)稳态(homeostasis)
2.稳态的含义:
①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
②指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平衡,
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3.稳态的实现:
整体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而实现。

4.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
目前稳态的概念已扩展到泛指机体各项生理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感受器 传入N纤维 中 枢 传出N纤维 效应器


神经调节
①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
②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
应。
③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④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⑤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
短暂、局限。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负反馈调节)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①概念: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后者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
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receptor),对这些细胞
的活动进行调节。

②类型:
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细胞直接或间接地调节一些内分泌
细胞的作用,使这些内分泌细胞成了反射弧的传出纤维的延
长部分,以这种方式发挥的调节作用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③体液调节特点:缓慢、温和、弥散、持久。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①概念::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
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②自身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肾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脑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
脑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小A的灌注压↑→血管平滑肌受到牵拉→血管平滑肌收缩→小A的口
径↓→小A的灌注量不致增大
三、体内的控制系统
机体许多功能调节的过程与工程技术中的控
制过程有许多共同的规律。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
体内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各种控制系统。

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

正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
统三大类。
(一) 正反馈控制系统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控制信
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 反馈信息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
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分娩的正反馈控制

子宫收缩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二)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控制
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 反馈信息

调定点
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
体温调节
血压调节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负反馈调节)
人体绝大多数功能都可以看成“自动控制”系统。

干扰信息

参考信息 偏差信息 控制信息 输出变量


比较器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反馈信息
监测装置

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三)前馈控制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
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
分的活动。双通路控制方式
控制部分

指令 快捷通路前馈信息

受控部分
特点:
①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动更加准确。

②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可使机体对环境变化做预见性和
快速活动,减少负反馈的波动性和滞后性(如看到食物就唾液分泌)。
第三节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1)解剖学姿势
直立, 两眼向前平视,
垂臂, 手掌向前,
并足, 脚趾在前。
(2)方位术语
 上 下 ( superior inferior )
 前 后 ( anterior posterior)
 内侧 外侧 (medial lateral )
 内 外 (internal external )
 深浅 (deep superficial )
 左右 (left right)


肩 背
内 侧
上或近侧 前

臂 或

尺侧 侧
桡侧
下或远侧
浅深 手掌

深 深
浅 浅
腓侧
深浅 胫侧
(3)轴和面
 轴 axis :

垂直轴 vertical axis


矢状轴 sagittal axis
冠状轴 frontal axis
 面 plane:

矢状面 sagittal plane


冠状面 coronal plane 水平面

水平面 horizental plane

矢状面
冠状面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直观性和实践
性很强。解剖学的特点是名词多、描述多,
易懂难记。学习时一定要认真观察,结合模
型、图谱和自身活体进行对照,加深理解,
加强记忆。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关系

 人体解剖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基础

 人体生理学是解剖学的表达
如何学习解剖生理学
方法:
 1. 进化发展的观点
 2. 形态和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
 3. 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点
 4. 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观点
重点:
1. 基本概念

2. 基本生命和调节过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