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周易》西周,周文王姬昌

自强不息《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群龙无首《周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厚德载物《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不速之客《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物以类聚《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见仁见智《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乐天知命《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金兰之契《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力不胜任《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
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
寒来暑往《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灭顶之灾 《周易·大过》“过涉灭顶;凶。”
突如其来 《周易·离》“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地。’”
言之有物《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谦谦君子《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诗经》
辗转反侧《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鸠占鹊巢《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遇人不淑《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
矣。”
一日三秋《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七月流火《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风雨飘摇《诗经·豳风·鸱号》“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今夕何夕《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硕大无朋《诗经·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明哲保身《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爱莫能助《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天作之合《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耳提面命《诗经·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匪乎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
言提其耳。”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口成章《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绰绰有余《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忧心如焚《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
(惔)焚;不敢戏谈。”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形容枯悴,忧心如焚。”
衣冠楚楚《诗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哀鸿遍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尚书》《今文尚书》伏胜(前 260 年-前 161 年)


有条不紊《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功亏一篑《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作威作福《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日理万机《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
班师振旅《尚书·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洞若观火《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有备无患《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心劳日拙《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暴殄天物《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礼记》西汉·戴圣
不共戴天《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临财不苟《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昏定晨省《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离群索居《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
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
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
焉。’”
直情径行《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
量入为出《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用,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
出。”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师道尊严《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发扬蹈厉《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哀乐相生《礼记·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天无二日/家无二主《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明辨是非《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谨言慎行《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流言蜚语《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
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特立独行《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
知其味。”
心宽体胖《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周礼》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太公金匮》
三缄其口“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
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六韬·龙韬》即《太公六韬》
风驰电掣“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晏婴(?-前 500 年)
中流砥柱《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洁身自好《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洁身守道;不同世人陷乎邪。”
千虑一失《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
一得。”
华而不实《晏子春秋·外篇》“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
《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孙武(约前 545 年-约前 470 年)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始计篇第一》“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百战不殆《孙子·谋攻篇第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出奇制胜《孙子·兵势篇第五》“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
不竭如江海。”
避实就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虚实篇第六》“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
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破釜沉舟《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
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
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
卒必死,无一还心。”

吴起(前 440 年-前 381 年)


兴师动众《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
人乐死。”

墨翟(约前 476 年,一说是前 480 年-约前 390 年,一说是前 420 年)


劳而无功《墨子·号令》“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
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不可胜数《墨子·非攻》“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坚甲利兵《墨子·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功成名就《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兼而有之《墨子·法仪》“奚以知夫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
也。”

孔丘(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前 479 年 4 月 11 日)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学而》犯上作乱,巧言令色,三省吾身,行有余力,言而有信,慎终追远
《论语·为政》
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尽善尽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
也。”
既往不咎《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见贤思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愚不可及《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共知可及也;其愚不可
及也。”
三思而行《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敬而远之《论语·雍也》“敬鬼神而远之。”
文质彬彬《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述而不作《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乐在其中《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乐以忘忧《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而知之《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举一反三/一隅三反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任重道远《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空空如也《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
叩其两端而竭焉。’”
待价而沽《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
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循循善诱/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
能。”
《论语·乡党》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曰:‘过犹不及。’”
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千乘之国《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有勇知方《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察言观色《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以文会友《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铺仁。’”
《论语·子路》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言不及义《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当仁不让《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血气方刚《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患得患失《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余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
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道听途说《论语·阳货》“道听而塗(途)说,德之弃也。”
《论语·微子》
学无常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尧曰》

李耳/老聃(约前 571 年-约前 471 年)


虚怀若谷《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祸福相倚《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出生入死《老子·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韩非子·
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金玉满堂《老子》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世说新语·赏誉下》:“王长史谓
林公:‘真长(刘惔)可谓金玉满堂。’”
哀兵必胜《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
矣。”
鸡犬相闻《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列御寇(前 450 年-前 375 年)


茫然若失《列子·仲尼》“子贡茫然自失。”
余音绕梁《列子·汤问》“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庄周(前 369-前 286/前 275)


《庄子》庄子及后来学者
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大相径庭/不近人情《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越俎代庖《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暮)四。’众狙皆怒。”
沉鱼落雁《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
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游刃有余《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
刃必有余地矣。”
螳臂当车《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庄子·德充符》
善始善终《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相濡以沫《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
湖。”

《庄子·应帝王》
《庄子·骈拇》
《庄子·马蹄》
权衡轻重《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淮南子·泰族训》:“欲知轻重而无以,
予之以权衡,则喜。”
盗亦有道《庄子·肢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
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智)也;分均;
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庄子·在宥》
《庄子·天地》
《庄子·天道》
东施效颦《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
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吐故纳新《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庄子·缮性》
邯郸学步《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
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井底之蛙《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
“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以管窥天《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史记·扁鹊列
传》:“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大方之家《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至乐》
昭然若揭《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行也。”
《庄子·山木》
失之交臂《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每况愈下《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况愈
下。”
迫在眉睫《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
外,近在眉睫之内。”
害群之马《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矣!” 
运斤成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尽
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庄子·则阳》
《庄子·外物》
《庄子·寓言》
随珠弹雀《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
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庄子·盗跖》
《庄子·说剑》
《庄子·渔父》
《庄子·列御寇》
栉风沐雨《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大同小异《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
异。”

屈原(约公元前 340—公元前 278 年)


瞻前顾后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短兵相接 《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何去何从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乐不可言 《大招》“魂乎归徕,乐不可言只。”

宋玉(约公元前 298 年-约公元前 222 年),


曲高和寡《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空穴来风《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荀况(前 313 年-前 238 年)


以卵击石《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
后发制人《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井井有条《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载舟覆舟《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
之谓也。”
青出于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驽马十驾《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积土成山《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穷年累月《荀子·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自以为是《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
“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美意延年《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欺世盗名《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
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
不教而诛《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管仲(约前 723 年-前 645 年)


《管子》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
轻重缓急《管子·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乌合之众《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不翼而飞《管子·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见异思迁《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隔墙有耳《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兴利除害《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百年树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大计莫如树木;终身大计莫如树
人。”
坐以待毙《管子·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慎子(约前 390 年-315 年)


集腋成裘《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腋也。”

吕不韦(?—前 235 年)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
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乎?”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
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按兵不动《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竭泽而渔《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物极必反《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
命曰环流。”
满而不溢《吕氏春秋·察微》“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纲举目张《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
“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 汉·郑玄《诗谱序》:“此诗之大纲也。举一纲而万
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韩非(前 280 年-前 233 年)


优柔寡断《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
也。”
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傚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良药苦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
也。”《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惜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
受之。”
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靡靡之音《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史记·殷本
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名存实亡《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
实亡。”
根深蒂固《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兵不厌诈《韩非子·难一》“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
诈伪。’”
千秋万代《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
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令行禁止《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老马识途《韩非子·说林上》
法不阿贵《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吹毛求疵《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或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长袖善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
也。”
酒池肉林《韩非子·说林》和《语衡·语增》记载商纣王“酒池肉林”、“长夜之饮”。
《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 ,(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
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
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厉的禁酒令。后即以“酒池
肉林”形容极度豪华奢侈。《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徧观各仓
库府臧之积,欲以见 汉 广大,倾骇之。”

李斯(前 284 年-前 208 年)


裹足不前《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枚乘(约前 210 年-前 138 年?)


易如反掌/泰山之安《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
于反掌;安于泰山。”
妙言要道《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贾谊(前 200 年—前 168 年)


包举宇内《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深谋远虑《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云集响应《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
起而亡秦族矣。”

刘安(前 179 年-前 122 年)


好自为之《淮南子·本经训》“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
深不可测《淮南子·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
乐极生悲《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谨小慎微《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削足适履《淮南子·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未所以养而害所养;
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百川归海《淮南子·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攻城略地《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人尽其才《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岿然不动《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一叶知秋《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孔安国(前 156 年-前 74 年)


焚书坑儒《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
藏其家书于屋壁。”

王褒(前 90 年-前 51 年)
相得益彰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
皋陶、伊尹、吕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彰。”

刘向(前 77 年-前 6 年)
前功尽弃《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
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
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
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势不两立《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
势不两立。”
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
无所终薄。”
势不两立《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
势不两立。”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米珠薪桂《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惊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
见兔顾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南辕北辙《战国策·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
行。”
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挥汗如雨《战国策·齐策》“监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
雨。”
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战无不胜《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
也。”
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孟尝)君
道中。”
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嫁祸于人《战国策·赵策》“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
犹豫不决《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旷日持久《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
子之力,尽于沟垒。”

刘向(前 77 年-前 6 年)
叶公好龙《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
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
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一蹶不振《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福无双至《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向隅而泣《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个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刘歆(前 50 年-公元 23 年)
因陋就简《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通
“疲”)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曹操(155 年-220 年 3 月 15 日)
心如铁石《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沉吟不决《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月明星稀《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老骥伏枥《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丕(187 年-226 年 6 月 29 日)
审己度人《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本同末异《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
荡气回肠《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恬淡寡欲《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
矣。”
酒酣耳热《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
然不自知乐也。”

曹植(192 年-232 年 12 月 27 日)
自投罗网《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算无遗策《王仲宣诔》“算无遗策,画无失理。”
明眸善睐《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诸葛亮(181 年-234 年 10 月 8 日)
所向无敌《心书》“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
矣。”
集思广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志存高远《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
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嵇康(224 年-263 年,一作 223 年-262 年)


事与愿违《幽愤》“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龙骧虎步《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李密(224 年-287 年)
相依为命《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寿(233 年—297 年)
志同道合《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
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
哉。”
路人皆知《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
知。”
兵贵神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嘉言曰:‘兵贵神速。’” 
出言不逊《三国志·魏志·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巖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
逊。’郃惧;乃归太祖。”
无地自容《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人各有志《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
老生常谈《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世说新语·规箴》:“何晏、
邓飏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飏曰:‘此老生
之常谈。’”
要言不烦《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辂寻声答之曰:‘夫
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要言不烦也。’”
忍无可忍《三国志·魏书·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鱼贯而入《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万全之策《三国志·魏书·刘表传》“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
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迷途知返《三国志·魏书·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画饼充饥《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临危受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前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
妄自菲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不知所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前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偃旗息鼓《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更大开门,
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 
孜孜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百里之才《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车载斗量《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
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开门揖盗《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
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危在旦夕《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论功行赏《三国志·吴书·顾谭传》“时论功行赏;以为驻敌之功大;退敌之功小。”
忍辱负重《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
忍辱负重故也。”
谈笑自若《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
宁谈笑自若。”
感恩戴德《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素不相识《三国志·吴书·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
以孤弱。”
恩威并用《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张华(232 年-300 年)
行之有效《博物志·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法则可施用;大
略云……武帝行之有效。”

陆机(261 年-303 年)
秀色可餐《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按部就班《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片言只语《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迹;皆可推校。”
顾影自怜《又赴洛道中二首》“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郭璞(276 年-324 年)
巧夺天工《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巧夺造化。”

葛洪(284 年-364 年)
沧海桑田《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不可名状《神仙传》“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洗心革面《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经国之才《抱朴子·外篇自序》“一时莫论,经国之才。”
无妄之灾《抱朴子·微旨》“盗贼甚多;将何以却朝夕之患;防无妄之灾乎?”
十室九空《抱朴子·外篇卷十四·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凿壁偷光《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
以书映光而读书。”

王羲之(303 年,一作 321 年-361 年,一作 379 年)


意在笔先《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
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一波三折《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茂林修竹《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陶渊明(352 或 365 年-427 年)


豁然开朗《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桃花源诗并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倦鸟知还《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目不转睛 晋·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顽石点头 晋 《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
头。”
乘龙快婿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
狭路相逢 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破涕为笑 晋刘琨《答卢谌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百炼成钢 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赫赫有名 晋·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
之。”
琼楼玉宇 晋·王嘉《拾遗记》:“翟乾祜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
‘可随我观之。’俄见琼楼玉宇烂然。”
不经之谈 晋·羊祜《戒子书》:“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虽死犹生 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
年。”
壁立千仞 晋·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后汉书》范晔(398 年-445 年)
体大思精《后汉书自序》“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日复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汗流浃背《后汉书·献帝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专横跋扈《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
军也。’”
置之度外《后汉书·隗嚣传》“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望尘莫及《后汉书·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
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披荆斩棘 《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络绎不绝 《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乐不可支 《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力不从心 《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
在地。”
得陇望蜀 《后汉书·岑彭传》。
梁上君子 《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
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
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舍近求远 《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飞来横祸 《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不拘小节 《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
车水马龙 《后汉书·马后纪》:“前过濯龙(园名)门上,见外家(马后的娘家)问起
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党同伐异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
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相敬如宾 《后汉书·庞公传》:“居岷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
绿林好汉 《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未;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
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
常、成母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清心寡欲 《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权宜之计 《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
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怨声载道《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
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疾言遽色《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先见之明《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同室操戈《后汉书·郑玄传》“何休专治《公羊传》;郑玄著论以难之;何休叹息曰:
‘康成(郑玄字)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妄自尊大《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弦外之音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天怒人怨《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求贤若渴《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重蹈覆辙《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折节向学《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孤立无援《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
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好逸恶劳《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身
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广开言路《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盘根错节《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
利器乎?”
五里雾中《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息事宁人《后汉书·肃宗寿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
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言传身教《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毁于一旦《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舐犊情深《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 
惘然若失《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
然若有失也。”
羞与为伍《后汉书·党锢列传》“逮桓灵之间,主政荒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
伍。” 
概莫能外《后汉书·西域传》“然好大不经,奇谲无已,虽邹衍谈天之辩,庄周蜗角之论,
尚未足以概莫能外。”

刘义庆(403 年-444 年 2 月 26 日)
身无长物《世说新语·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拂袖而去《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
风不竞。’……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袖而去。”
应接不暇《世说新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居心不良《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万壑争流《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
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煮豆燃萁/七步成诗《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
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拾人牙慧《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殷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倚马可待/倚马千言《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
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咄咄逼人《世说新语·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座,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
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空洞无物《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
‘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咄咄怪事《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
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自惭形秽《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志大才疏《世说新语》“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流芳百世《世说新语》“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
‘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胸无宿物《世说新语·赏誉》“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栋梁之材《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
有栋梁之用。”
璞玉浑金《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盲人瞎马《世说新语》“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一日之长《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骨肉相残《世说新语·政事》“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
未能免俗《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神色自若《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
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引人入胜《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怅然若失《世说新语》“殷(浩)怅然自失。”

钟嵘(约 468 年—约 518 年)


惊心动魄《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儿女情长《诗品·晋司张华》“尤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萧子显(487 年-537 年)
岂有此理《南齐书·虞悰传》:“悰窃叹曰:‘王、徐遂缚袴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
邪?’”
寄人篱下《南齐书·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前因后果《南齐书·高逸传》:“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
骁勇善战《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
官军死者百于人。”
量体裁衣 《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
裁减称卿之体。”

沈约(441 年-513 年)
一世之雄《宋书·武帝纪》“刘讳足为一世之雄。”
身先士卒《宋书·檀道济传》“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无隙可乘《宋书·律历志下》引祖冲之与戴法兴论辩:“臣其历七曜;咸始上元;无隙可
乘。”

皆大欢喜 《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蠢蠢欲动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
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波澜壮阔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澜壮阔。”
飞沙走石 《搜神记》:“王言此树神何须损我百姓;乃以兵围;正欲诛伐之;乃有神飞
砂走石;雷电霹雳;无令得近。”
千金买笑 南朝宋·鲍照《代白纻曲》:“齐讴秦吹卢女弦,千金雇笑买芳年。”
沸沸扬扬 《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劳燕分飞 《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骑虎难下 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苏峻反;温峤推陶侃为盟主;侃西归;
峤说侃曰:‘……今日之事;义无旋踵;骑虎之势;可得不乎?’”
先斩后奏 南北朝·刘勰《刘子》:“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
千载难逢 南朝·齐·孔琇之《临终上表》:“臣以凡庸;谬徼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
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