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23 中二年中考试参考答案:

甲组:
1 A 6 C
2 B 7 C
3 A 8 C
4 D 9 D
5 D 10 C

乙组:
(一)
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
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
上面句子的“红灯”指什么?
(2 分)

生命快结束了/生命已经来到了尽头/即将离开人世/死亡将近(2)。
(二) 母亲年事已高,她那双脚是否也跟着年纪渐大而不再疼惜“我”?试找
出实例证明之。
(4 分)

没有(1)。尽管母亲的年纪已 80,但她还是拖着蹒跚的脚步,半弓下
腰,专注地寻找蒲公英助“我”消炎(3)。
(三) 评价文中母亲这一人物的形象。
(3 分)

具有刚强的毅力/生命力极顽强/伟大/为子女辛勤付出/无私奉献(3)
(四) 写出文中“我”两次心疼的原因
(4 分)

第一次是母亲为子女艰辛地付出(2);第二次是母亲已不在人世,对
母亲的思念极深(2)。
(五)
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
写出上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2 分)

反复/反问(2)
(六) 概述母亲不敌岁月的摧残,外貌上的变化。答案字数不可超过 60 字。
文后须注明确实的字数。
(10 分)

母亲(1)的脚步变得蹒跚/不利落(1),
手(1)上原本丰腴饱满(1)皮肉也已松 超出字数 扣分
弛(1)。她头上(1)的丝丝黑发/墨黑的 5-9 1
头发(1)已经转白(1),眼睛(1)已老 10-14 4
花(1)。 14-19 6
(51 字) >20 10

丙组:
(1) 于令仪为什么认为小偷是有苦衷的?
(2 分)

因为小偷是邻居的儿子(1),他一向很少做错事/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1),是贫困所迫才行窃。
(2) 小偷后来如何改邪归正?
(4 分)

后来,于令仪不但送钱救济他(1),还事事为他着想(1),令小偷
感动和惭愧(2),最终改邪归正。
(3) 你从于令仪身上学到了什么?
(5 分)

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
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要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5)
(意思对即可,如答成:要有同情心或考虑问题要周到等,只得 3
分)
(四)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将上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 分)
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
(/)会被人盘问(/)。
1=1 分,2-3=分,4=3 分,5-6=4 分
译文:
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
家道非常富足。有一天晚上,一名小偷潜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
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儿子。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
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
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
行了。”于令仪按照他的要求给了他。等到小偷要离开时,于令仪又
叫住他,小偷非常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
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盘问。”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
开。小偷非常感动、惭愧,最终成为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
人。

丁组:
(一) 作者是在什么季节写这首词?
(3 分)

春天
(二) 词中描写白鹭自在地飞翔,主要衬托渔夫过着怎样的生活? (3 分)
悠闲自在(3)
(三)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4 分)

寄托了作者爱自由(2)、爱自然(2)的情怀。

戊组:
(1) 幸福
审题:人们获得满足的心理感受,快乐、美满、甜蜜的心情,并希望一直保持
现状的心理情绪。

(2) 美丽的约定
审题:“美丽”是关键词。内容紧扣商量并确定,一般指和某人许下诺言在一
定的时间去实现的事情。

(3) 中学生应该如何充实自己
审题:写中学生充实自己的方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