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21 世纪 高等 院校 教材

PLC 电 气 控 制 与 组 态 设 计

周美 兰   周   封   王岳 宇   编著

北 京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将 PLC 电气控制 系统设 计与监 控组态 设计结 合起 来 ,用 于 PLC


自动化系统设计教学的教材 。 全书共 分八章 ,介 绍了 PLC 的一般 原理 ;PLC
编程的特点 、原则 、方法 和步骤 ;PLC 编程 工具 及监 控组 态软件 。 书中 由浅
入深地介绍了大量实例 ,可使读者在使用 PLC 进行开发时不需被控实物 ,只
通过微机的显示器就可检验所编程 序的执 行结果 和正确 与否 ,从而在 低成
本条件下进 行 学习 及 教 学 。 本书 配 套 的光 盘 中 包含 了 多 媒体 教 学 课 件 、
PLC 组态仿真实验课件及演示系统 ,此外还提供了力控组态开发软件 Force唱
Control 2 .6 版和松下 FP 系列 PLC 集成开发环境 FPWIN唱GR 1 .1 汉化版 ,使读
者能得到全面高效的训练 。
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应用 、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本
科生教材 ,也可作为从事工业自动化及 PLC 维护 开发等 工作的 工程技 术人
员的参考书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桙周美兰 ,周封 ,王岳宇著 . —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


2003
  (21 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ISBN 7桘03桘011123桘0

  Ⅰ 畅P …   Ⅱ 畅 ① 周 … ② 周 … ③ 王 …   Ⅲ 畅 ① 电气设备 自动控制 应 用软件


② 可编程序控制器 程序设计   Ⅳ 畅TM76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03)第 006458 号


       
策划编辑 :钟谊桙文案编辑 :孙克玮桙责任校对 :宋玲玲
责任印制 :安春生桙封面设计 :王   浩

科 学 出版 社发 行   各地 新华 书 店经 销

2003 年 5 月第   一   版     开 本 : B5(720 × 1000)  
2004 年 1 月第 二次 印 刷     印 张 : 18 1桙4
印数 : 3 001 — 6 000       字数 : 352 000

定价 : 28畅00 元(含光盘)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 ,我社负责调换枙环伟枛)
前   言

本书在国内首次把 可 编程 逻辑 控制 器 (PLC) 与 组态 软件 有机 结合 ,讲述 电 气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 可编程控制器是自动 控制 技术 、计 算机技 术和 通讯技 术三 者
结合的高科技产品 ,它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化装置 ,在工业控制各个领域已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由于 PLC 在工业自动化 中的重要 地位 ,现在 已有 一些可 编程 控
制器的技术图 书出 版 。 但 这些 书 的 综 合 实验 部 分 都 是 以实 物 为 基 础 ,这 给 学 习
PLC 的读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因为真实的被控对象一般都有体积 大 、质 量大 、价
格昂贵 、维护困难等特点 ,很难在实验室配 备 ,即使 实验 室配置 了某 些相对 简单 的
设备 ,也因其易损坏 、种类少而远远不能满足为学生开设实验课的需要 。 而可编程
控制器的应用技术实 践 性非 常强 ,实 验 环节 至关 重要 ,只有 通 过 实验 进 行实 际 操
作 ,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
组态软件的发展与成长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密不可分 。 组态软件具有远程
监控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过程控制等强大功能 ,在自动化系统中占据主力军的位
置 ,逐渐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灵魂 。 目前世界上的组态软件有几十种之多 ,但
在我国近几年才刚刚走向市场 ,其发 展前景 相当 广阔 。 本书一 方面 把组态 监控 软
件介绍给读者 ,以便把这一技术应用到以后的科研项目开发中去 ;另一方面把组态
软件应用到 PLC 的教学中 ,提出了 PLC 电气控制系统 设计与 组态监控 设计相结 合
的新方法 。
利用组态软件全真模拟 PLC 的控制对象 ,读者 不需 要实物 而仅 通过微 机的 显
示器就可检验所编程序的正确与否和执行结果 ,这给学习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也为
PLC 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 途径 。 从教学 意义 上来 说 ,用 计算 机 全真 模拟 被
控对象 ,不但可以克服采用真实被控对 象的 缺点 ,而 且可以 用有 限的设 备 、低廉 的
成本 、多样 化 的程 序 ,来 丰 富 学生 的 实验 课 内容 ,大 大增 强 PLC 实验 课 的教 学 效
果 ,提高学生的编程技巧和动手能力 ,丰富 学生 的工 程实践 经验 ,达 到全方 位教 学
的目的 。 书中提供的仿真方法还可在科研人员的科技开发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
本书是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可编程序控制器” 课程多年
教学的基础上编写 而成 。 在实 例 讲解 和综 合实 验的 选 择上 力 求 具有 工 程实 用 价
值 ,以提高学习者的应用能力 。
随书一起发行的光盘中包含多媒体实验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 课件采用完
全开放的形式 ,可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习惯进行合理调整 、取舍 ,大大节约了
    · ii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了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
全书共分为八章 。 主要内容包括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松下电工可编程
控制器产品 ——— FP1 介绍 、FP1 的指令系统 、PLC 的编 程及应用 、FP1 的特殊 功能 及
高级模块 、松 下电 工 PLC 编程工 具及 三维力 控监 控组 态软件 简介 、监 控组 态软 件
与 PLC 应用总体设计 、实验及附录 。
本书第一章 、第二章 、第四章 、第六 章及 附录由 周美 兰编 写 ,第三章 、第 五章 及
第八章的第一部分由周封编写 ,第七章 及第八 章的 第二 部分由 周美 兰和王 岳宇 共
同编写 。 哈尔滨理工大学孟大伟教授为本书主审 ,他仔细审阅了全书 ,提出了许多
宝贵意见 ,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本书在构思过程中得到了哈尔滨理 工大学 戈宝 军教授 和温 嘉斌 教授的 指点 ,
在编写过程中他们也给予了很多帮助 ;天津大 学的 李一 博博士 为本 书提供 了非 常
有用的原始资料 ,付东海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 ,作者在此深表
谢意 。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 ,张雷 、熊斌 、马冬冬 、李冰 、国辉 、寇智博在仿真系统的制
作及程序的调试上做了一定的工作 。 在仿 真系 统和 调试过 程中 ,还 得到了 哈尔 滨
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沈稼丰高级工程师和王吉涛老师的支持 。 北
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此一并致谢 。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 ,书 中一 定 有不 少 缺点 和 错误 ,恳切 希 望 读者 提 出宝 贵 意
见 ,以便进一步修正 。

作   者
2002 年 11 月
目   录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节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和发展 … … … … … … … … … … … … … … … 1
第二节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 … … … … … … … … … … … … … … … 4
    一 、 PLC 的系统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二 、 PLC 各部分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三节   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技术性能 … … … … … … … … … … … … … 8
    一 、 PLC 的基本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8
    二 、 PLC 的主要技术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 … 10
    三 、 PLC 的内存分配及 I/O 点数 … … … … … … … … … … … … … … … … … 11
第四节   PLC 的分类及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12
    一 、 PLC 的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二 、 PLC 的主要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第五节   PLC 的特点 、应用场合和发展趋势 … … … … … … … … … … … … … 16
    一 、 PLC 的主要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二 、 PLC 的应用场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三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 … … … … … … … … … … … … … … … … … 18
第六节   PLC 的几种编程语言 … … … … … … … … … … … … … … … … … … 19
    一 、梯形图语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二 、指令助记符语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习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二章   松下电工可编程控制器产品 ——— FP1 介绍 … … … … … … … … … … … 22
第一节   FP1 系列产品及技术性能 … … … … … … … … … … … … … … … … 22
    一 、 FP1 系列产品类型及构成 … … … … … … … … … … … … … … … … … … 23
    二 、 FP1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技术性能 … … … … … … … … … … … … … … … 26
第二节   FP1 的内部寄存器及 I桙O 配置 … … … … … … … … … … … … … … … 27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习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第三章   FP1 的指令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第一节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 iv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一 、继电器系统与 PLC 指令系统 … … … … … … … … … … … … … … … … … 36


    二 、 FP1 指令系统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二节   FP1 的基本指令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38
        一 、基本顺序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二 、基本功能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三 、控制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四 、比较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第三节   高级指令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一 、高级指令的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二 、高级指令的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三 、高级指令的操作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四 、使用高级指令应注意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70
第四节   FP1 的高级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70
    一 、数据传送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二 、算术运算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三 、数据比较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
    四 、逻辑运算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五 、数据转换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六 、数据移位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七 、位操作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6
    八 、特殊指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
习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3
第四章   PLC 的编程及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105
第一节   PLC 编程特点和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105
    一 、 PLC 的编程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105
    二 、 PLC 的编程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107
第二节   基本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9
    一 、AND 运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0
    二 、OR 运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0
    三 、自锁(自保持)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110
    四 、互锁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五 、时间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
    六 、分支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第三节   PLC 编程实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114
                                  目     录                                   · v ·   

    一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114
    二 、锅炉点火和熄火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117
    三 、房间灯的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9
    四 、多地点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0
    五 、易拉罐自动生产线计数控制 … … … … … … … … … … … … … … … … … 123
    六 、查找最大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
习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6
第五章   FP1 的特殊功能及高级模块 … … … … … … … … … … … … … … … … … 129
第一节   FP1 的特殊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129
    一 、脉冲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9
    二 、高速计数功能(HSC) … … … … … … … … … … … … … … … … … … … … 129
    三 、可调输入延时滤波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133
    四 、输入窄脉冲捕捉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135
    五 、特殊功能占用输入端优先权排队 … … … … … … … … … … … … … … … 136
    六 、其他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6
第二节   FP1 的高级模块 … … … … … … … … … … … … … … … … … … … … 136
    一 、A桙D 转换模块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6
    二 、D桙A 转换模块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0
第三节   FP1 的通信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143
    一 、通信的有关基本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144
    二 、 FP1 的通信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
    三 、通信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7
    四 、专用通信协议 MEWTOCOL … … … … … … … … … … … … … … … … … 149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9
习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0
第六章   松下电工 PLC 编程工具及三维力控监控组态软件简介 … … … … … 151
第一节   松下电工 PLC 编程工具简介 … … … … … … … … … … … … … … … 151
    一 、松下电工 PLC 编程软件 … … … … … … … … … … … … … … … … … … 151
    二 、 FP 编程器 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8
第二节   监控组态软件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164
    一 、监控组态软件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164
    二 、力控监控组态软件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165
    三 、力控实例入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7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7
    · vi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习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8
第七章   监控组态软件与 PLC 应用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179
第一节   自动售货机 PLC 控制与监控组态设计 … … … … … … … … … … … 179
    一 、仿真系统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9
    二 、自动售货机功能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179
    三 、设计任务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181
    四 、程序设计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1
    五 、仿真界面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190
    六 、仿真界面中各变量的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192
    七 、数据连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
    八 、自动售货机 PLC 梯形图 … … … … … … … … … … … … … … … … … … 201
第二节   五层楼电梯 PLC 控制与监控组态设计 … … … … … … … … … … … 206
    一 、电梯的基本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206
    二 、实际运行中的情况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207
    三 、设计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9
    四 、5 层楼电梯 PLC 控制参考程序 … … … … … … … … … … … … … … … … 216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2
第八章   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4
第一部分   指令系统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225
    实验一   基本顺序指令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225
    实验二   定时指令和计数指令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227
    实验三   几种数据移位指令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229
    实验四   算术运算指令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230
    实验五   子程序调用指令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231
    实验六   A桙D 、D桙A 模块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233
第二部分   PLC 控制组态软件综合仿真实验 … … … … … … … … … … … … 235
    实验一   运料小车 PLC 控制组态仿真实验 … … … … … … … … … … … … … 236
    实验二   一维位置控制组态仿真实验 … … … … … … … … … … … … … … … 240
    实验三   十字路口交通指挥灯控制组态仿真实验 … … … … … … … … … … … 242
    实验四   啤酒装箱自动生产线组态仿真实验 … … … … … … … … … … … … 246
    实验五   LED 数码显示控制组态仿真实验 … … … … … … … … … … … … … 250
    实验六   霓虹灯 PLC 控制组态仿真实验 … … … … … … … … … … … … … … 253
    实验七   溶液混合 PLC 控制组态仿真实验 … … … … … … … … … … … … … 257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1
附录一   特殊内部继电器表 … … … … … … … … … … … … … … … … … … … 261
                                  目     录                                   · vii ·    

    附录二   特殊数据寄存器表 … … … … … … … … … … … … … … … … … … … 263


附录三   FP1 系统寄存器表 … … … … … … … … … … … … … … … … … … … 265
附录四   基本指令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8
附录五   高级指令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2
附录六   松下 FP 系列小型机的其他产品简介 … … … … … … … … … … … 276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9
第一 章   可 编 程控 制 器 的 基 本知 识

第 一节   可 编程 控制 器的 产生 和发 展

    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于 1969 年 。 20 世 纪 60 年 代末期 ,当 时美 国的汽 车制 造


工业非常发达 ,竞争也十分激烈 。 各生产厂家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汽车型号 ,
这必然要求相应的加工生产线随之改变 ,整个 继电 接触 器控制 系统 也就必 须重 新
设计和配置 。 这样不但造成设备的极大 浪费 ,而 且新 系统的 接线 也十分 费时 。 在
这种情况下 ,采用继电器控制就显出 有过多 的不 足 。 正 是从汽 车制 造业开 始了 对
传统继电器控制的挑 战 ,1968 年美 国 General Motors( GM) 公司 ,为了 适 应产 品品 种
的不断更新 、减少更换控制系统的费用与周期 ,要求制造商为其装配线提供一种新
型的通用程序控制器 ,并提出 10 项招标指标 :
1) 编程简单 ,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
2) 维护方便 ,最好是插件式 ;
3)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
4)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
5) 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
6) 在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
7) 输入可以是交流 115V(注 :美国电网电压为 110V) ;
8) 输出为交流 115V 、2A 以上 ,能直接驱动电磁阀等 ;
9) 在扩展时 ,原系统只需很小变更 ;
10) 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 4K 。
这就是著名的 GM 10 条 。 如果说各种电 控制器 、电 子计算 机技 术的发 展是 可
编程序控制器出现 的 物 质 基础 ,那 么 GM 10 条 就 是 可编 程 序 控 制 器出 现 的 直 接
原因 。
1969 年 ,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 程控制器 ,并成 功
地应用在 GM 公司的生产线上 。 其后日本 、原联邦德国等相继引 入 ,使 其迅速发 展
起来 。 但这一时期它主要用于顺序控制 ,虽然也采用了计算机的设计思想 ,但当时
只能进行逻辑运算 ,故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简称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唱
ler) 。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诞生的微处理器和微型 计算 机 ,经 过不 断地 开发和 改进 ,
软 、硬件资源和技术已经十分完善 ,价格 也很 低廉 ,因 而渗透 到各 个领域 。 可编 程
· 2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序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者及时吸收了微型 计算 机的 优点 ,引入 了微 处理器 和其 他


大规模集成电路 ,诞生了 新一 代的 可 编程 序控 制器 。 70 年 代后 期 ,随 着微 电子 技
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 PLC 从开关量的 逻辑控 制扩展 到数 字控制 及生 产
过程控制领域 ,真正成为一种电子计算 机工 业控制 装置 ,故 称为 可编程 控制 器 ,简
称 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 。 但由于 PC 容易和个人计算机 (personal computer) 相
混淆 ,故人们仍习惯地用 PLC 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缩写 。
1985 年 1 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对可编 程序 控制 器给出 如下 定义 :“ 可编 程
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的电子系统 ,专为 工业 环境 下应用 而设 计 。 它采 用可 编
程序的存储器 ,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 、顺序控制 、定时 、计数和算术运算等
操作的指令 ,并通过数字式 、模拟式的输入 和输 出 ,控制 各种类 型的 机械或 生产 过
程 。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 ,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 ,易
于扩充的原则设计 。”
PLC 从诞生至今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中
期 ,以单机为主发展硬件技术 ,为取代传统 的继 电器 接 触器控 制系 统而设 计了 各
种 PLC 的基本型号 。 到 80 年代末 期 ,为适 应柔 性 制造 系统 ( FMS) 的 发展 ,在提 高
单机功能的同时 ,加强软件的开发 ,提高通信 能力 。 90 年代以 来 ,为适应计 算机 集
成制造系统(CIMS)的发展 ,采用 多 CPU 的 PLC 系 统 ,不断提 高运 算速 度和 数据 处
理能力 。
与传统的继电器逻辑相比 ,PLC 具有如下优点 :
1)由于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和计 算机技 术 ,因此 可靠 性高 、逻辑 功能 强 ,且
体积小 。
2)在需要大量中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及计数继电器的场合 ,PLC 无需增加 硬
设备 ,利用微处理器及存储器的功能 ,就 可以很 容易 地完成 这些 逻辑 组合和 运算 ,
大大降低了控制成本 。
3)由于 PLC 采用软件编制程序来完成控 制任务 ,所以随 着要求 的变更 对程 序
进行修改显得十分方便 ,具有很好的 柔性 。 继 电器线 路则 是通 过许多 真正 的“ 硬”
继电器和它们之间的硬接线达到的 ,要 想改 变控制 功能 ,必 须变 更硬接 线 ,重新 配
置 ,灵活性差 。
4)新一代 PLC 除具有远程通信功能以及易 于与 计算机 接口 实现 群控外 ,还 可
通过附加高性能模块对模拟量进行处理 ,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功能 ,这是布线逻辑
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无法办到的 。
PLC 虽然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和微 处理 器 ,但是它 与工 业控 制计 算 机相 比又 具
有如下特点 :
1) PLC 继承了继电器系统的基本格式和 习惯 ,采用了面 向控制 过程和 操作 者
的逻辑语言 ,以继电器逻辑梯形图为编程语言 ,梯形图符号和定义与常规继电器展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3 ·

开图完全一致 ,容易学习和掌握 ,并做了大 量的 扩展 改进 ,可以 视为 继电器 系统 的


超集 。 所以 ,对于有继电 器系 统方 面 知识 和经 验 的人 来 说 ,尤 其 是现 场 的技 术 人
员 ,学习起来十分方便 。
2)PLC 是从针对工业顺序控 制并扩 大应 用而 发展 起来 的 ,一般 是 由电 气控 制
器的制造厂家研制生 产 ,其 硬件 结构 专 用 ,标 准化 程 度低 ,各厂 家 的产 品 不 通用 。
工业控制计算机是指能够与现场工业控制对象的传感器 、执行机构直接接口 ,能够
提供各种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 ,并能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可靠运行的计算机系统 ,
简称工业控制机或工控机 。 工业控制机是 由通 用计 算机推 广应 用发展 起来 的 ,一
般由微机厂 、芯片及板卡制造厂开发 生产 。 它 在硬 件结 构方面 的突 出优点 是总 线
标准化程度高 ,产品兼容性强 。
3)PLC 的运行方式与工业控制机不同 ,它对逻辑顺序 控制很 适应 ,虽也能完 成
数据运算 、PID( 比例唱积分唱微分)调节等功能 ,但微机 的许多 软件 还不 能直接 使用 ,
须经过二次开发 。 它采用的梯形图编程语言很受熟悉继电器控制而不熟悉计算机
的电气技术人员的欢迎 。 工业控制机可使 用通 用微 机的各 种编 程语言 ,因 而其 软
件资源十分丰富 ,特别是有实时操作系统的支持 ,故对要求快速 、实时性强 、模型复
杂的工业对象的控制占有优势 。 但它对使 用者 的技 术水平 要求 较高 ,即应 具有 一
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
4)PLC 和工业控制机都是专为工业现 场应用环 境而设计 的 。 PLC 在结 构上 采
取整体密封或插件组 合 型 ,并采 取了 一 系列 的抗 干扰 措 施 ,使 其 具有 很 高的 可 靠
性 。 工业控制机 对 各 种 模 板的 电 气 和 机 械性 能 也 有 严 格的 考 虑 ,因 而 可 靠 性 也
较高 。
5) PLC 一般 具有 模块 结构 ,可以 针对 不同 的对象 进行 组合和 扩展 ,以 满足 工
业控制的需要 ,因而具有很好的性能/ 价格比 。
6)由于 PLC 是专为工业 控制 而设 计 的 ,其结 构 紧 密 、坚 固 、体 积小 巧 ,易 于 装
入机械设备内部 ,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
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 机技 术的 基础上 开发 出来 ,并逐 渐发 展
成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集计算机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一种新型
工业控制装置 。 它是一种面向生产过程控 制的 数字 电子装 置 ,不仅 可以取 代传 统
的继电器控制系统 ,还可构成复杂的 工业过 程控 制网 络 。 作为 一种 先进而 又成 熟
的技术 ,目前 PLC 被广 泛地 应用到 机械 、冶 金 、化工 、电 力 、轻纺 等各个 领域 ,产 品
遍及世界各地 。 这种新型的电控装置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 。 可
编程控制器将传统继电器控制技术和现 代计算 机信 息处理 两者 的优 点结合 起来 ,
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 ,应用最多的控制设备 ,并已跃居工业生产自动化三
大支柱[即 PLC 、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桙CAM)]的首位 。
· 4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第二 节   可编 程控 制器 的基 本结 构

一 、 PLC 的 系统 结构

    目前 PLC 种 类繁多 ,功能和 指令 系统也 都各 不相 同 ,但都是 以微 处理 器为 核


心用做工业控制的专用计算机 ,所以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都大致相同 ,硬件结构与微
机相似 。 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单元 CPU 、存储器 RAM 和 ROM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电
源 、I/O 扩展接口 、外部设备接口等 。 其内部也是采用 总线结 构来进行 数据和指 令
的传输 。
如图 1桘1 所示 ,PLC 控制 系统由 输入 量 — PLC — 输出 量组成 ,外部 的各 种开 关
信号 、模拟信号 、传感器检测 的各种信号均作 为 PLC 的输入量 ,它们经 PLC 外 部输
入端子输 入到 内部 寄存器 中 ,经 PLC 内部逻 辑运 算或 其他各 种运 算 ,处理 后送 到
输出端子 ,作为 PLC 的输出量对外围设备进行各种控制 。 由此可见 ,PLC 的基本 结
构由控制部分 、输入和输出部分组成 。

图 1桘1   PLC 硬件结构图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5 ·

二 、 PLC 各 部分 的作 用
1 .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CPU 是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 成的 。 运 算器 也称 为算术 逻辑 单元 ,它的 功能 就


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 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
紊地工作 ,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从内存 中取指 令和 执行指 令 。 CPU 作为 整个 PLC 的
核心起着总指挥的作用 ,是 PLC 的运算和控制中心 。 其主要功能如下 :
1) 诊断 PLC 电源 、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及编制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
2) 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 ,并送入 PLC 的寄存器中 。
3) 按用户程序存储器中存 放的先 后顺 序逐 条读 取指 令 ,进 行编 译解 释 后 ,按
指令规定的任务完成各种运算和操作 。
4) 将存于寄存器中的处理结果送至输出端 。
5) 响应各种外部设备( 如编程器 、打印机 、上位计算机 、图形 监控系统 、条码 判
读器等)的工作请求 。
目前 PLC 中所用的 CPU 多 为 单片 机 ,其 发 展 趋 势是 芯 片 的 工 作速 度 越 来 越
快 ,位数越来越多(由 8 位 、16 位 、32 位 至 48 位 ) ,RAM 的容 量越 来越大 ,集 成度 越
来越高 ,并采用多 CPU 系统来简化软件的设计和进一步提高其工作速度 。

2 . 存储器

PLC 的存储器分为两大部分 :
一部分是系统程序存储 器 ,用 以存 放 系统 管 理程 序 、监 控 程 序及 系 统内 部 数
据 。 系统程序根据 PLC 功 能的 不同 而 不同 。 生产 厂家 在 PLC 出厂 前 已将 其固 化
在只读存储器 ROM 或 PROM 中 ,用户不能更改 ,CPU 只能从中读取而不能写入 。
另一部分是用户存储器 ,包括用 户程序 存储 区及 工作数 据存 储区 。 其 中的 用
户程序存储区主要存放用户已编制好或正在调试的应用程序 。 工作数据存储区则
包括输入输出状态寄存器区 、定时 器/计数 器的 设定 值和经 过值 存储区 、各 种内 部
编程元件(内部辅助继电器 、计数器 、定 时器等 ) 状态 及特殊 标志 位存储 区 、存放 暂
存数据和中间运算 结 果的 数 据寄 存 器区 等 。 这类 存 储器 一 般 由低 功 耗的 CMOS唱
RAM 构 成 ,其中 的存储 内容 可读出 并更 改 。 为了 防止 RAM 中 的程 序和数 据因 电
源停电而丢失 ,常用高效的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 ,锂电池的寿命一般为 3 ~ 5 年 。
PLC 产品手册中给出的“存储器类型” 和“程序容量” 是针对用户程 序存储器 而
言的 。
· 6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3 .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PLC 通过输 入 输 出 (I/O) 接 口 电 路 实 现 与 外 围 设 备 的 连接 。 输 入 接 口 通 过


PLC 的输入端子接受现场输入设 备 (如 限位 开关 、手动 开关 、编码 器 、数字 开关 和
温度开关等)的控制信号 ,并将这些信号转换成 CPU 所能 接受和 处理的数 字信号 。
图 1桘2 是 PLC 的输入接口电路 示意 图 。 从图 中可 以看 到 ,输 入信 号是 通过 光电 耦
合器件传送给内部电路的 ,通过这种隔离措施可以防止现场干扰串入 PLC 。

图 1桘2   PLC 的输入接口电路(直流输入型)

经 CPU 处理过的输出数字 信号 通过 输出 接 口电 路转 换成 现场 需 要的 强电 信
号输出 ,以驱动接触器 、电磁阀 、指示灯 和电机 等被 控设 备获得 或失 去工作 所需 的
电压或电流 。 常用的输出接口电路如图 1桘3 所示 。 PLC 的输出接口类型有 3 种 :继
电器输出型 、晶闸管输出型和晶体管输出型 ,分别如图 1桘3(a) 、(b) 、(c) 、(d) 所示 。
其中继电器输出型为有触点输出方式 ,可 用于 接通 或断开 开关 频率较 低的 直
流负载或交流负载回路 ,这种方式存在继电器触点的电气寿命和机械寿命问题 ;晶
闸管输出型和晶体管输出型皆为无触点 输出方 式 ,开关 动作 快 、寿命长 ,可 用于 接
通或断开开关频率较高的负载回路 ,其中晶闸管输出型常用于带交流电源负载 ,晶
体管输出型则用于带直流电源负载 。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在整个 PLC 控制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为提 高 PLC
的工作可靠性 ,增强抗干扰 能力 ,PLC 的 输入输 出接 口电 路均采 用光 电 耦合 电路 ,
这可以有效 地 防 止 现 场 的 强 电 干 扰 ,保 证 PLC 能 在 恶 劣 的 工 作 环 境 下 可 靠 地
工作 。
除上述一般的 I/O 接口之外 ,PLC 上还备有和各种外围设备 配接的接 口 ,均 用
插座引出到外壳上 ,可配接编程器 、计算 机 、打印 机 、盒式磁 带机 及各 种智能 单元 、
链接单元等 ,可非常方便地用电缆进行连接 。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7 ·

图 1桘3   PLC 输出接口电路

4 . 电源

PLC 的电源是指将外部输入的交流电经过整流 、滤波 、稳压等处理 后转换成 满


足 PLC 的 CPU 、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等内部电路工作需要的直流电源电路或电源
模块 。 为避免或减小电源间干扰 ,输 入输出 接口 电路 的电源 彼此 相互独 立 。 现 在
许多 PLC 的 直流 电源采 用直 流开 关稳压 电源 ,这 种电 源稳压 性能 好 、抗干 扰能 力
强 ,不仅可提供多路独 立的 电压 供内 部 电路 使用 ,而 且 还可 为 输 入设 备 提供 标 准
电源 。

5 . 手持编程器

手持编程器是人与 PLC 联系和对话 的工具 ,是 PLC 重要 的外围设 备 。 用户 可


以利用编程器来输 入 、读 出 、检查 、修 改和 调 试用 户程 序 ,也可 用 它监 视 PLC 的 工
作状态 、显示错误代码或修改系统寄 存器的 设置 参数 等 。 手持 编程 器采用 助记 符
语言编程 ,具有编辑 、检索 、修改程序 、进 行系 统设 置 、内存监 控等 功能 。 它 必须 联
机编程 ,可一机多用 ,对一 台 PLC 编 程完 毕后 ,就 可 供另 一台 PLC 使 用 ,具 有使 用
方便 、价格低廉的特点 ,缺点是不够直观 。 除采 用手 持编程 器编 程和监 控外 ,还 可
通过 PLC 的 RS232C 外设 通信口 ( 或 RS422 口配 以适配 器) 与 计算机 联机 ,并利 用
PLC 生产厂家提供的专用工具软 件(NPST唱GR 、FPSOFT 、FPWIN唱GR) ,来 对 PLC 进 行
· 8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编程和监控 。 相比起来 ,利用计算机进 行编程 和监 控往 往比手 持编 程工具 更加 直


观和方便 。

6 . 输入输出 I/O 扩展接口

若主机单元 (带有 CPU) 的 I/O 点数 不能满足 输入输出 设备点 数需要时 ,可 通


过此接口用扁平电缆线将 I/O 扩展单元(不带有 CPU)与主机单元相连 ,以增加 I/O
点数 。 A/D 、D/A 单元一般 也 通过 该接 口与 主机 单 元相 接 。 PLC 的最 大 扩展 能 力
主要受 CPU 寻址能力和主机驱动能力的限制 。

第三 节   可编 程控 制器 的原 理及 技术 性能

一 、 PLC 的 基本 工作 原理

    由于 PLC 以 微处理 器为 核心 ,故 具有微 机的 许多 特点 ,但它 的工 作方 式却 与


微机有很大不同 。 微机一般采用等待命令 的工 作方 式 ,如常见 的键 盘扫描 方式 或
I/O 扫描方式 ,若有键按下或 有 I/O 变 化 ,则转 入相 应 的子 程序 ,若 无 则继 续扫 描
等待 。
PLC 则是采用循环扫描的 工作 方式 。 对每 个程 序 ,CPU 从 第一 条 指令 开始 执
行 ,按指令步序号做周期性的程序循环 扫描 ,如 果无 跳转指 令 ,则从 第一条 指令 开
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程序 ,直至遇到结束符后又返回第一条指令 ,如此周而复始不
断循环 ,每一个循环称为一个扫描周 期 。 扫描 周期 的长 短主要 取决 于以下 几个 因
素 :一是 CPU 执行指令的速 度 ;二是 执行每条指令占 用的时间 ;三是程序中指 令条
数的多少 。 一个循环扫描周期主要可分为 3 个阶段 。

(1) 输入刷新阶段

在输入刷新阶段 ,CPU 扫描全部 输入 端口 ,读取 其状 态并 写入 输 入状 态寄 存


器 。 完成输入端刷新工作后 ,将关闭输入端口 ,转入程序执行阶段 。 在程序执行期
间即使输入端状态发生变化 ,输入状态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改变 ,而这些变化必须
等到下一工作周期的输入刷新阶段才能被读入 。

(2) 程序执行阶段

在程序执行阶段 ,根据用户输入的 控制 程序 ,从 第一条 开始 逐条执 行 ,并将 相


应的逻辑运算结果存入对应的内部辅助寄存器和输出状态寄存器 。 当最后一条控
制程序执行完毕后 ,即转入输出刷新阶段 。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9 ·

(3) 输出刷新阶段

当所有指令执行完毕后 ,将 输 出状 态 寄存 器 中的 内 容 ,依 次 送到 输 出锁 存 电
路 ,并通过一定输出方式输出 ,驱动外部相应执 行元件 工作 ,这 才形成 PLC 的实 际
输出 。
由此可见 ,输入刷新 、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 三个阶 段构 成 PLC 一 个工作 周期 ,
由此循环往复 ,因此称为循环扫描工 作方式 。 由于 输入 刷新阶 段是 紧接输 出刷 新
阶段后马上进行的 ,所以亦将这两个阶段统称为 I/O 刷新阶段 。 实际上 ,除了执 行
程序和 I/O 刷新外 ,PLC 还要进行各种错误检测(自诊断功能 )并 与编程工 具通信 ,
这些操作统称为“监视服务” ,一般在程序执行之后进行 。 综上 所述 ,PLC 的扫描 工
作过程如图 1桘4 所示 。

图 1桘4   PLC 的扫描工作过程

显然扫描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程序的长短 。 扫描周期越长 ,响应速度越慢 。


由于每一个扫描周期只进行一次 I/O 刷新 ,即每一个扫描周期 PLC 只对输入 、输出
状态寄存器更新一次 ,故使系统存在输 入 、输出 滞后 现象 ,这在 一定 程度上 降低 了
系统的响应速度 。 由此可见 ,若输入变量在 I/O 刷新期间状态发生变化 ,则本次 扫
描期间输出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 反之 ,若在本次刷新之后输入变量才发生变化 ,则
本次扫描输出不变 ,而要到下一次 扫描 的 I/O 刷 新期 间输出 才会 发生变 化 。 这 对
于一般的开关量控制系统来说是完全允许的 ,不但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反而可以增
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这是因为 输入 采样 仅在输 入刷 新阶段 进 行 ,PLC 在 一个 工
作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实际上是与外设隔离的 。 而工业现场的干扰常常是脉冲式
· 10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的 、短时的 ,由于系统响应较慢 ,往往 要几个 扫描 周期才 响应 一次 ,而 多次扫 描后 ,


因瞬间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将会大大减 少 ,从而 提高 了系统 的抗 干扰能 力 。 但 是
对于控制时间要求较严格 、响应速度要 求较 快的系 统 ,就需 要精 心编制 程序 ,必 要
时采用一些特殊功能 ,以减少因扫描周期造成的响应滞后等不良影响 。
总之 ,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是 PLC 区别于 微机 和其他 控制 设备的 最大 特
点 ,在使用中应引起特别的注意 。

二 、 PLC 的 主要 技术 指标

PLC 的一些基本的技术性能 ,通常可用以下几种指标进行描述 。

(1) 输入/输出点数(I/O 点数)

输入/输出点数指 PLC 外 部的 输 入 、输出 端 子 数 ,这 是 一 项 很 重 要 的 技 术 指


标 ,因为在选用 PLC 时 ,要根据控制对象的 I/O 点数要求确定机型 。 主机的 I/O 点
数不够时可接扩展 I/O 模块 ,但因为扩展模块内一般只有接口电路 、驱动电路而 没
有 CPU ,它通过总线电缆与主机相连 ,由主机 的 CPU 进 行寻址 ,故最 大扩展 点数 受
CPU 的 I/O 寻址能力的限制 。

(2) 内存容量

一般以 PLC 所能 存放 用户程 序的 多少 来衡量 内存 容量的 。 在 PLC 中 程序 指


令是按 “步” 存 放的 (一 条 指令 少则 一 “步 ” ,多 则十 几“ 步”) ,一 “ 步” 占 一个 地址 单
元 ,一个地址单元一般占两个字节 。 例如 ,一个 内存容 量为 1000 步的 PLC ,可推 知
其内存为 2K 字节 。
注意 :“ 内存容量”实际是指用户程序容量 ,不包括系统程序存储器的容量 。

(3) 扫描速度

扫描速度一般指执行 1000 步 指令 所需 要 的时 间 ,单位 为 ms/K 。 有时 也用 执


行一步指令所需的时间计 ,单位为 μs桙步 。

(4) 指令条数

PLC 指令系统拥 有 的 指 令 种 类 和 数 量 是 衡 量 其 软 件 功 能 强 弱 的 重 要 指 标 。
PLC 具有的指令种类越多 ,说明 其软 件功 能 越强 。 PLC 指 令一 般分 为 基本 指令 和
高级指令两部分 。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11 ·

(5) 内部继电器和寄存器

PLC 内部有许多继电器和 寄存 器 ,用以存 放变 量状 态 、中间 结果 和 数据 等 ,还


有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辅助继电器和寄存器 ,如定时器 、计数器 、系统寄存器 、索引
寄存器等 。 通过使用它们 ,可使用户编程方便灵活 ,以简化整个系统的设计 。 因此
内部继电器 、寄存器的配置情况常是衡量 PLC 硬件功能的一个指标 。

(6) 编程语言及编程手段

PLC 所具有的编程语言及编程手段也是衡量其性能的一项指标 。 编程语言 一


般分为梯形图语言 、助记符语言 、系统流程图语 言等几 类 ,不同 厂家的 PLC 编程 语
言类型有所不同 ,语句也各异 。 编程手段主要是指采用何种编程装置 ,编程装置一
般分为手持编程器和带有相应编程软件的计算机两种 。

(7) 高级模块

PLC 除了主控模块外 ,还可以 配接 各种 高级模 块 。 主 控模 块可 实 现基 本控 制


功能 ,高级模块的配置则可实现一些特殊的专门功能 。 因此 ,高级模块的配置反映
了 PLC 功能 的强弱 ,是衡量 PLC 产品档 次高低的一个重要 标志 。 目前各生产 厂家
都在开发功能模块上投入很大力量 ,使 其发 展很快 ,种类日 益增 多 ,功能也 越来 越
强 。 主要有 :A/D 和 D/A 转换模块 、高速计 数模 块 、位置 控制模 块 、PID 控制 模块 、
速度控制模块 、温度控制模块 、远程通信模 块 、高级 语言 编辑模 块以 及各种 物理 量
转换模块等 。 这些高级模块不但能使 PLC 进行开关 量顺序 控制 ,而 且能进 行模 拟
量控制 、定位控制 和 速度 控 制等 。 特 别是 网 络通 信 模块 的 迅速 发 展 ,实 现 了 PLC
之间 、PLC 与计算机的通信 ,使得 PLC 可以 充分 利用 计算机 和互 联网的 资源 ,实 现
远程监控 。

三 、 PLC 的 内存 分配 及 I/O 点数

在使用 PLC 之前 ,深入了解 PLC 内部继电器和寄存器的配置和功能 ,以 及 I/O


分配情况对使用者是 至关 重要 的 。 下 面介 绍一 般 PLC 产品 的内 部 寄存 器区 的 划
分情况 ,每个区分配一定数量的内存单元 ,并按不同的区命名编号 。

(1) I/O 继电器区

I/O 区的寄存器可直接与 PLC 外 部 的输 入 、输出 端 子传 递信 息 。 这 些 I/O 寄


存器在 PLC 中具有“继电器” 的功能 ,即 它们有 自己 的“ 线圈 ”和 “ 触点” 。 故在 PLC
中又常称这一寄存器区 为 “I/O 继电 器 区 ” 。 每 个 I/O 寄 存 器由 一 个字 (16 位 ) 组
· 12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成 ,每位对应 PLC 的一个 外部 端 子 ,称 作一 个 I/O 点 。 I/O 寄 存 器的 个 数 乘以 16


等于 PLC 总的 I/O 点数 。 如某 PLC 有 10 个 I/O 寄存器 ,则该 PLC 共 有 160 个 I/O
点 。 在程序中 ,每个 I/O 点又都可以看成 是一个 “ 软继 电器 ” ,有 常开触 点 ,也有 常
闭触点 。 不同型号的 PLC 配置有不同数 量的 I/O 点 ,一般小 型的 PLC 主机 有十 几
至几十个 I/O 点 。 若一台 PLC 主机的 I/O 点数不够 ,可进行 I/O 扩展 。

(2) 内部通用继电器区

这个区的寄存器与 I/O 区结构相同 ,即能以字为单位使用 ,也能以位为单位 使


用 。 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只能在 PLC 内部 使用 ,而不能 直接 进行输 入输 出控制 。 其
作用与中间继电器相似 ,在程序控制中可存放中间变量 。

(3) 数据寄存器区

这个区的寄存器只能按字使用 ,不能按位使用 。 一般只用来存放各种数据 。

(4) 特殊继电器 、寄存器区

这两个区中的继电器和寄存器的结构 并无 特殊 之处 ,也是 以字 或位为 一个 单


元 。 但它们都被系统内部占用 ,专门用 于某 些特殊 目的 ,如 存放 各种标 志 、标准 时
钟脉冲 、计数器和定时器的设定值和经过值 、自诊断的错误信息等等 。 这些区的继
电器和寄存器一般不能由用户任意占用 。

(5) 系统寄存器区

系统寄存器区一般用来存放各种重要信息和参数 ,如各种故障检测信息 、各种


特殊功能的控制参数以 及 PLC 产 品 出厂 时 的设 定 值 。 这 些 信 息和 参 数保 证 PLC
的正常工作 。 这些信息有的可以进行修 改 ,有的 是不 能修改 的 。 当 需要修 改系 统
寄存器时 ,必须使用特殊的命令 ,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见有关的使用手册 。 而通过
用户程序 ,不能读取和修改系统寄存器的内容 。
上面介绍了 PLC 的内部寄存器及 I/O 点 的概 念 ,至于 具体的 寄存 器及 I/O 编
号和分配使用情况 ,将在第二章结合具体机型进行介绍 。

第四 节   PLC 的分 类及 功能

一 、 PLC 的 分类

    目前 PLC 生 产厂家 的产 品种 类众多 ,型 号规 格也 不统一 ,其 分类 也没 有统 一


的标准 ,通常可有 3 种形式分类 。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13 ·

1 . 按结构形式分类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 PLC 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 。

(1) 整体式

整体式是把 PLC 的各组成部分(I/O 接口 电路 、CPU 、存储 器等 ) 安装在 一块 或


少数几块印刷电路板上 ,并连同电源一起装在机壳内形成一个单一的整体 。 输入 、
输出接线端子及电源进线分别在机箱的上 、下两侧 ,并有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输
入/输出状态 。 面板上留有编程器的插座 、扩展单元的接口插座等 。 其特点是简单
紧凑 、体积小 、重量轻 、价格较低 。 通常小 型或超 小型 PLC 常采用 这种 结构 。 如 松
下电工的 FP1 型产品 。 整体式 PLC 的主机 可通 过扁平 电缆 与 I/O 扩 展单元 、智 能
单元(如 A/D 、D/A 单元)等相连接 。 这类机适合于单机控制的场合 。

(2) 模块式

模块式是把 PLC 的各基本组 成部分 做成 独立 的 模块 ,如 CPU 模块 ( 包 含存 储


器) 、输入模块 、输出模块 、电源模块等 。 其他各种智能单元和特殊功能单元也制成
各自独立的模块 。 然后以搭积木的方式将它们组装在一个具有标准尺寸并带有若
干个插槽的机架内构成完整的系统 。 框 架上 有电 源及开 关 ,对整 个系统 供电 。 每
个模块都有弹性锁 扣将 模 板固 定在 框架 中 。 框架 上 有地 址 开关 ,以便 系 统 识别 。
通常中型或大型 PLC 常采 用这 种结 构 。 如 松下 电 工的 FP3 型产 品就 采 用了 模 块
式结构 。 此种结构的 PLC 具 有组 装灵 活 、对现 场 的应 变能 力强 、便于 扩 展和 维 修
方便等优点 ,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方便地将各种功能模块及扩展单元 (如 A/D 、D/A
单元和各种智能单元等)插入机架底板的插槽中 ,以组合成不同功能的控制系统 。

2 . 按功能分类

按 PLC 所具有的功能不同 ,可分为高 、中 、低三档 。

(1) 低档机

具有逻辑运算 、定时 、计数 、移位及自诊断 、监控等基本功能 。 有些还有少量模


拟量输入输出(即 A/D 、D/A 转换 ) 、算 术运 算 、数据 传送 、远程 I/O 和 通信等 功能 。
常用于开关量控制 、定时/ 计数控制 、顺序控 制及 少量 模拟量 控制 等场合 。 由于 其
价格低廉 、实用 ,是 PLC 中量大而面广的产品 。

(2) 中档机

除具有低档机的功能外 ,还有较强 的模 拟量输 入输 出 、算术 运算 、数据 传送 与


· 14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比较 、数制转换 、子程序 调 用 、远 程 I/O 以 及通 信 联网 等 功 能 ,有 些还 具 有中 断 控


制 、PID 回路控制等功能 。 适用于既有开关量又有 模拟量 的较为复 杂的控 制系统 ,
如过程控制 、位置控制等 。

(3) 高档机

除了进一步增加以上功能外 ,还具 有较 强的数 据处 理 、模拟 调节 、特殊 功能 的


函数运算 、监视 、记录 、打印等功能 ,以及 更强的 通信 联网 、中 断控制 、智 能控 制 、过
程控制等功能 。 可用于更大规模的过程控制系统 ,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 ,形成整个
工厂 的自 动 化网 络 。 高 档 PLC 因其 外 部 设备 配 置齐 全 ,可 与 计 算机 系 统结 为 一
体 ,可采用梯形图 、流 程 图及 高级 语言 等多 种 方 式编 程 。 它 是 集 管理 和 控制 于 一
体 ,实现工厂高度自动化的重要设备 。

3 . 按 I/O 点数和程序容量分类

PLC 按 I/O 点数和内存容量可 分为 超小 型 机 、小型 机 、中 型机 和大 型机 4 类 ,


见表 1桘1 。

表 1桘1   PLC 分类

分  类 I/ O 点数 程 序容 量

超小 型 机 < 64 25 6 ~ 100 0 字节

小 型机 64 ~ 2 56 1 ~ 3 .6 K 字 节

中 型机 256 ~ 2 048 3 .6 ~ 13 K 字 节

大 型机 > 2048 13 K 字节 以 上

二 、 PLC 的 主要 功能

随着 PLC 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已能完成以下控制功能 :

(1) 条件控制功能

条件控制(或称逻辑 控制 或顺 序控 制 )功 能 是指 用 PLC 的与 、或 、非 指令 取 代
继电器触点的串联 、并联及其他各种逻辑连接 ,进行开关控制 。

(2) 定时/计数控制功能

定时 /计数控制功能是指 用 PLC 提 供的 定时 器 、计 数器 指 令 实现 对 某种 操 作
的定时或计数控制 ,以取代时间继电器和计数继电器 。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15 ·

(3) 数据处理功能

数据处理功能是指 PLC 能进行数据传 送 、比较 、移位 、数 制转 换 、算术运 算 、逻


辑运算以及编码和译码等操作 。

(4) 步进控制功能

步进控制功能是指用步进指令来实现 在有 多道 加工工 序的 控制中 ,只 有前 一


道工序完成以后 ,才能 进行 下一 道工 序 操作 的控 制 ,以 取代 由 硬 件构 成 的步 进 控
制器 。

(5) A/D 与 D/A 转换功能

A/D 与 D/A 转换功能 是 指 通 过 A/D 、D/A 模 块 完成 模 拟 量 和 数字 量 之 间 的


转换 。

(6) 运动控制功能

运动控制功能是指通过高速计数模块和位置控制模块等进行单轴或多轴运动
控制 。

(7) 过程控制功能

过程控制功能是指通过 PLC 的 PID 控制 指令或 模块 实现对 温度 、压 力 、速度 、


流量等物理参数的闭环控制 。

(8) 扩展功能

扩展功能是指通过连接输入输出扩展单元(即 I/O 扩展单元)模块来增加输 入


输出点数 ,也可通过附加各种智能单元及特殊功能单元来提高 PLC 的控制能力 。

(9) 远程 I/O 功能

远程 I/O 功能是 指通过远 程 I/O 单元 将分散在 远距离 的各种输 入 、输出设 备


与 PLC 主机相连接 ,进行远程控制 ,接收输入信号 、传出输出信号 。

(10) 通信联网功能

通信联网功能是指通过 PLC 之间的联网 、PLC 与上位计算机的链接等 ,实现 远


程 I/O 控制或数据交换 ,以完成较大规模系统的复杂控制 。
· 16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11) 监控功能

监控功能是指 PLC 能监视系统各部分的 运行状 态和进 程 ,对系 统中出 现的 异


常情况进行报警和记录 ,甚至自动终止 运行 ;也 可在 线调整 、修 改控 制程序 中的 定
时器 、计数器等设定值或强制 I/O 状态 。

第五 节   PLC 的特 点 、应用 场合 和发 展趋 势

一 、 PLC 的 主要 特点

(1) 可靠性高 、抗干扰能力强

    为保证 PLC 能在工业环境下可靠工作 ,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 硬


件和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隔离 ,这是抗干扰 的主 要措 施之 一 。 PLC 的输 入 、输 出接 口电 路 一般 采 用
光电耦合器来传递信号 。 这种光电隔离措 施 ,使外 部电 路与内 部电 路之间 避免 了
电的联系 ,可有效地抑制外部干扰源对 PLC 的 影响 ,同时防 止外 部高 电压串 入 ,从
而减少故障和误动作 。
2) 滤波 ,这是抗干 扰的 另一 个 主要 措施 。 在 PLC 的电 源电 路 和输 入桙输出 电
路中设置了多种滤波电路 ,用以对高频干扰信号进行有效抑制 。
3) 对 PLC 的内部电源还采取 了屏 蔽 、稳压 、保护 等措 施 ,以 减少 外 界干 扰 ,保
证供电质 量 。 另 外 使 输 入 /输 出 接 口 电 路 的 电 源 彼 此 独 立 ,以 避 免 电 源 之 间 的
干扰 。
4) 内部设置了连锁 、环境 检测与 诊断 、Watchdog(“ 看门 狗”)等 电路 ,一 旦发 现
故障或程序循环执行时间超过了警戒 时钟 (WDT) 规定 时间 (预 示程 序进入 了死 循
环) ,立即报警 ,以保证 CPU 可靠工作 。
5) 利用系统软件定期进行系统状态 、用户程序 、工作 环境和 故障检测 ,并采 取
信息保护和恢复措施 。
6) 对用户程序及动态工作数据进行电池备份 ,以保障停 电后有关 状态或信 息
不丢失 。
7) 采用密封 、防尘 、抗震的外壳封装结构 ,以适应工作现场的恶劣环境 。
8) 以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 ,内 部处理 过程 不依 赖 于机 械触 点 ,以 保障 高可 靠
性 。 而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 ,也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
通过以上措施 ,保证了 PLC 能 在恶 劣 的环 境中 可靠 地 工作 ,使平 均 故障 间 隔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17 ·

时间(MTBF) 指标高 ,故障修复时间短 。 目前 ,MTBF 一般已达到 (4 ~ 5) × 10 h 。


(2) 可实现三电一体化

PLC 将电控(逻辑控制) 、电仪( 过程控制)和电结( 运动控制) 这三电集 于一体 ,


可以方便 、灵活地组合成各种不同规模和要求的控制系统 ,以适应各种工业控制的
需要 。

(3) 编程简单 、使用方便 、控制程序可变 、具有很好的柔性

(4) 体积小 、重量轻 、功耗低

二 、 PLC 的 应用 场合
    随着微电子技术 的 快 速发 展 ,PLC 的 制造 成 本不 断 下 降 ,而 其功 能 却大 大 增
强 。 目前在先进工业国家中 PLC 已成为工 业控制的 标准设 备 ,应用 面几乎 覆盖 了
所有工业企业 ,诸如钢 铁 、冶 金 、采 矿 、水 泥 、石 油 、化 工 、轻 工 、电 力 、机 械 制造 、汽
车 、装卸 、造纸 、纺织 、环保 、交通 、建筑 、食品 、娱乐等各行各业 。 特别是在轻工行业
中 ,因生产门类多 ,加 工 方式 多变 ,产 品更 新 换代 快 ,所以 PLC 广 泛应 用 在组 合 机
床自动线 、专用机床 、塑料机械 、包装机械 、灌装机械 、电镀自动线 、电梯等电气设备
中 。 PLC 已跃居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 (PLC 、ROBOT 、CAD/CAM)的主导地位 。
可编程控制器所具有的 功能 ,使它 既 可用 于 开关 量 控 制 ,又 可用 于 模拟 量 控
制 ;既可用于单机控制 ,又可用于组成多级控制系统 ;既可控制简单系统 ,又可控制
复杂系统 。 它的应用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类 :

(1) 逻辑控制

PLC 在开关逻辑控制方面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 用 PLC 可取代传统继电器 系


统和顺序控制器 ,实现单机控制 、多机控制及生产自动线控制 ,如各种机床 、自动电
梯 、高炉上料 、注塑机械 、包装机械 、印刷机械 、纺织机械 、装配生产线 、电镀流水线 、
货物的存取 、运输和检测等的控制 。

(2)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是通过配用 PLC 的单轴或多轴 等位置 控制模 块 、高速 计数模 块等 来


控制步进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 ,从而使 运动部 件能 以适 当的速 度或 加速度 实现 平
滑的直线运动或圆弧运动 。 可用于精密 金属切 削机 床 、成型 机械 、装配 机械 、机 械
手 、机器人等设备的控制 。
· 18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3)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通过配用 A/D 、D/A 转换 模块 及智 能 PID 模块 实现 对生产 过程 中


的温度 、压力 、流量 、速度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进行单回路或多回路闭环调节控制 ,
使这些物理参数保持在设定值上 。 在各 种加热 炉 、锅炉 控制 以及在 化工 、轻 工 、食
品 、制药 、建材等许多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4) 数据处理

许多 PLC 具 有数 学 运算 (包 括 逻辑 运 算 、函 数 运算 、矩阵 运 算 等) 、数 据 的 传
输 、转换 、排序 、检索和移位以及数制 转换 、位操 作 、编码 、译 码等 功能 ,可以 完成 数
据的采集 、分析和处理任务 。 这些数据 可以与 存储 在数 据存储 器中 的参考 值进 行
比较 ,也可传送给其他的智能装置 ,或者输送给打印机打印制表 。 数据处理一般用
于大 、中型控制 系统 ,如 数控 机 床 、柔性 制 造 系 统 、过 程 控 制 系 统 、机 器 人 控 制 系
统等 。

(5) 多级控制

多级控制是指利用 PLC 的 网络 通信 功能 模 块及 远 程 I/O 控 制模 块 实现 多 台


PLC 之间的链接 、PLC 与上位计算机的链接 ,以达 到上位计 算机与 PLC 之间及 PLC
与 PLC 之间的指 令下达 、数据交换和数据 共享 ,这 种由 PLC 进行分散 控制 、计 算机
进行集中管理的方式 ,能够完成较大规模的复杂控制 ,甚至实现整个工厂生产的自
动化 。

三 、 可 编程 控制 器的 发展 趋势

目前 PLC 技术发展总的趋势是系列化 、通用化和高性能化 ,主要表现在 :

(1) 在系统构成规模上向大 、小两个方向发展

发展小型(超小型) 化 、专用化 、模块化 、低成本 PLC 以真正 替代 最小的 继电 器


系统 ;发展大容量 、高速度 、多 功能 、高性 能价 格比的 PLC ,以满 足现 代 化企 业中 那
些大规模 、复杂系统自动化的需要 。

(2) 功能不断增强 ,各种应用模块不断推出

大力加强过程控制和数 据处 理 功能 ,提高 组 网和 通 信 能力 ,开发 多 种功 能 模


块 ,以使各种规模的自 动化 系统 功能 更强 、更可 靠 ,组 成 和 维护 更 加灵 活 方便 ,使
PLC 应用范围更加扩大 。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19 ·

(3) 产品更加规范化 、标准化

PLC 厂家在使硬件及编程 工具 换代频 繁 、丰富 多样 、功 能提 高的 同 时 ,日益 向


MAP(制造自动化协议 )靠拢 ,并使 PLC 基本部件 ,如输入输出模块 、接线端子 、通 信
协议 、编程语言和工具等方面的技术规 格规 范化 、标 准化 ,使不 同产 品间能 相互 兼
容 、易于组网 ,以方便用户真正利用 PLC 来实现工厂生产的自动化 。

第 六节   PLC 的几 种编 程语 言

PLC 作为专为工业控制而开发的 自控 装置 ,其主 要使 用者 为工 厂 的广 大电 气


技术人员 ,考 虑到 他们 的传统 习惯 以利于 使用 推广 普及 ,通常 PLC 不 采用 微机 的
编程语言 ,而采用梯形图语言 、指令助记符语言 、控制系统流程图语言 、布尔代数语
言等 。 在这些语言中 ,尤以梯形图 、指令助记符语言最为常用 。
本书主要介绍梯形图语言和助记符语言 。 应该指 出 ,由于 PLC 的设计 和生 产
至今尚无国际统一 标准 ,因 而 不同 厂家 生产 的 PLC 所用 语言 和符 号 也不 尽 相同 。
但它们的梯形图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 大同 小异 的 ,所以了 解其 中一种 就很 容
易学会其他 。 本节只介绍一些有关 PLC 编 程语言的 基本知 识 ,在以 后的章 节中 将
结合具体产品详细介绍 。

一 、 梯 形图 语言

PLC 的梯形图在形式上沿袭了 传统 的继电 器 接 触器 控 制图 ,是 在原 继 电器


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继 电器 梯形 图基 础 上演 变而 来的 一种 图 形语 言 。 它 将 PLC 内
部的各种编程元件 (如继电器的触点 、线圈 、定 时器 、计 数器等 ) 和各 种具有 特定 功
能的命令用专用图形符号 、标号定义 ,并按 逻辑 要求 及连接 规律 组合和 排列 ,从 而
构成了表示 PLC 输入 、输出之间控制关系的图 形 。 由于 它在继 电接 触器的 基础 上
加进了许多功能强大 、使用灵活的指令 ,并 将计 算机 的特点 结合 进去 ,使逻 辑关 系
清晰直观 、编程容易 、可读性强 ,所实现的功能大大超过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电路 ,
所以很受用户欢迎 。 它是目前用得最多的 PLC 编程语言 。
在梯形图中 ,分别用符号 、 / 表示 PLC 编程元 件( 软继电器 )的 常
开触点和常闭触点 ,用符号 -〔   〕- 表示其线圈 。 与传统的控制图一样 ,每个继电器
和相应的触点都有自己的特定标号 ,以示 区别 ,其中有 些对 应 PLC 外 部的输 入 、输
出 ,有些对应内部的继 电器 和 寄存 器 。 应 当注 意 的是 它 们 并非 是 物理 实 体 ,而 是
“软继电器” 。 每 个 “ 软 继电 器 ” 仅 对 应 PLC 存 储 单元 中 的 一 位 。 该 位 状 态 为 “1”
时 ,对应的继电器线圈接通 ,其常开触点闭合 、常闭触点断开 ;状态为“0” 时 ,对应 的
· 20 · 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继电器线圈不通 ,其常 开 、常 闭触 点保 持原 态 。 还 应注 意 PLC 梯 形图 表 示的 并 不


是一个实际电路而只是一个控制程序 ,其间的连线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
即所谓“软接线” 。
另外一些在 PLC 中 进 行 特 殊运 算 和 数 据 处理 的 指 令 ,也 被 看 做 是 一 些 广 义
的 、特殊的输出元件 ,常用类似于输出线圈的方括号加上一些特定符号来表示 。 这
些运算或处理一般是以前面的逻辑运算作为其触发条件 。

二 、 指 令助 记符 语言

助记符语言类似于计算机汇 编语言 ,它 用一 些简洁 易记 的文 字 符号 表达 PLC


的各种指令 。 对于同一厂家的 PLC 产品 ,其助记 符语言 与梯形 图语 言是相 互对 应
的 ,可互相转换 。 助记符语言常用于手持编程器中 ,因其显示屏幕小不便输入和显
示梯形图 。 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编制 、调试程序时 ,经常使用手持编程器 。 而梯形图
语言则多用于计算机编程环境中 。

小   结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 PLC 的一些基本概念 、基本结构 、工作原理 、功能及特点 。


PLC 作为取代传统的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系统而设计 的专用 计算机 ,它能把 计
算机的许多功能和继电控制 系统结 合起 来 ,但编程 又比 计算 机简 单易 学 。 PLC 控
制系统采用软件编程来实现控制功能 ,其外围只需将信号输入设备( 按钮 、开关等)
和信号输出设备(如接触器 、电磁阀等执行元 件) 与 PLC 的输 入 、输出 端子相 连接 ,
安装简单 、工作量 少 。 当 生 产工 艺 流 程改 变 或生 产 线设 备 更新 时 ,不 必 改 变 PLC
硬设备 ,只需改变程序即可 ,灵 活方 便 ,具 有很 强的 柔性 。 PLC 硬件 基 本结 构由 控
制单元 、I/O 接口电路所组成 。 控制单元在功能 上与继电 器 接 触器控制 系统的 逻
辑控制电路作用相似 ,在结 构 上 与微 机 相同 ,也是 由 CPU 、存储 器 及三 总 线 组成 。
PLC 的 I/O 接口电路作用与微 机的一 样 ,起着 实现控 制组 件与 外围 设 备连 接的 作
用 。 为提高抗干扰能力 ,I/O 接口电路均采用光电 耦合器 来传递信 号 ,可有效地 抑
制外部干扰源对 PLC 的影响 。 输出接口电路有继电器 、晶闸管 、晶体管输出 3 种输
出方式 ,以适应不同负载的 控制 要求 。 PLC 配有专 用的 编程 器 ,可随 时 输入 、修 改
程序 ,还可以通过通信口与计算机相连 ,利用 PLC 编 程软件 输入 、编 辑程序 并实 时
监控程序的运行 。
PLC 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 方式 ,这 一点 与微机 的工 作方 式 不同 。 采用 循环 扫
描工作方式有助于提高 PLC 的抗干扰能力 ,但对于控制时间要求较严格 、响应速度
要求较快的系统 ,有时会产生输出滞后等不良影响 ,在使用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
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 · 21 ·

PLC 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I/O 点数 、程序容量 、扫描速度 、指令 条数 、内部寄存 器


和继电器 、编程语言及编程手段 、高级模块等几项 。 按照其 I/O 点数和程序容量 分
类 ,PLC 可分成超小 型机 、小 型机 、中型机和大型机 。 按结构形式 ,PLC 可分为整 体
式和模块式 ,小型 PLC 一般 为整 体式 ,中型 和大 型 PLC 一般 为 机架 模块 式 。 按 功
能分类 ,PLC 又可分为低档机 、中档机 、高档机 。
本章还简要地 介 绍 了 PLC 的两 种 主 要 的 编程 语 言 :梯形 图 语 言 和 助 记 符 语
言 。 特别是梯形图语言 ,它的最大特点是与继电器梯形图的符号和定义基本一致 ,
易于被一般电气技术人员所掌握 。

习   题
1桘1   什么是 PLC ? PLC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1桘2   与传统的继电器相比 ,PLC 主要有哪些优点 ?
1桘3   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比 ,PLC 主要有哪些优缺点 ?
1桘4   为什么说工业控制领域中 ,PLC 技术将成为主流技术 ?
1桘5   PLC 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 简述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
1桘6   PLC 常用的存储器有哪几种 ? 各有什么特点 ? 用户存储器主要用来存储什么信息 ?
1桘7   PLC 的 3 种输出电路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负载 ?
1桘8   PLC 与微机的工作方式有什么区别 ?
1桘9   影响 PLC 扫描周期长短的因素有哪几个 ? 其中哪一个是主要因素 ?
1桘10   PLC 的工作方式为何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
1桘11   什么是 PLC 的滞后现象 ? 它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1桘12   PLC 有哪几项主要的技术指标 ?
1桘13   大型 、中型和小型 PLC ,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1桘14   为提 高 PLC 的抗干扰能力和工作可靠性 ,从硬件结构和工作方式上主 要采取了哪些
措施 ?
1桘15   PLC 有哪几种编程语言 ,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哪两种 ?
1桘16   填空题 :
(1) PLC 的控制组件主要由 和 组成 。
(2) PLC 产品手册中给出的“存储器类型”和 “程 序容量”是 针对 存储 器而言 的 ,它 的
容量一般和 成正比 。
(3) 高速 、大功率的交流负载 ,应选用 输出的输出接口电路 。
(4) 手编程器一般采用 语言编辑 。
(5) PLC 的“扫描速度”一般指 的时间 ,其单位为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