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8

Harmony

质感
(日)片冈繁夫  著
黄  河  施璐琪  译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  阳
质感。
绘画的世界里有一个词叫 “Matiere(肌理)”,
意为材料、材质表现出的感觉。
在美术专业中,它表示的是用绘具、画布和笔创造出的画面的质感。
[竹内敏雄. 美学事典(增补版),东京:弘文堂,1974]
例如,能乐面具,它是一种用木头雕刻的面具。
(注释:能乐,是日本独有的一种舞台艺术,是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种古典歌舞剧,日本的能乐已
有600年历史。)
即便3个同样的面具放在一起,我们看到的表情也大不相同。
绪  言 有的目光坚韧,有的面露温柔,栩栩如生。
3

尽管我们并没有看到表情肌运动,但是由于表情上的变化,我们便能由此想象出皮肤下的肌肉的
改变。
若将人脸理解为一个面,可以通过正确地再现(雕刻)人特有的眼睛、鼻子、嘴巴的形态,构成
脸部。
这个面有着人脸一般微妙的凹凸,再涂上少许皮肤的色彩。
就可以得到真人脸部的质感,使表情变得更加生动。
使用陶瓷制作修复体也是一样,通过模仿天然牙的形态与色彩,再现天然牙特有的质感。
为了获得修复体与口腔及面容的协调性,就需要理解天然牙特有的质感,探寻天然牙本身的形
态与色彩。
熟知了天然牙的构造,自然会孕育出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再现方法。
序文
1993年,在山本真先生的帮助下,我和西村好美一起撰写的《Nature’
s Morphology》一书在日
本Quintessence出版社出版了。
这本书在位于大阪的培训中心被当作牙齿形态的教材。
对著者自身而言,也是探索天然牙形态的出发点。
本书介绍的是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在培训中心指导下关于牙齿形态和牙齿色彩的一些新发现,希
望这些能为知识、技术的优化发展抛砖引玉。
在《Nature’
s Morphology》这本书里描述的天然牙形态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构筑牙齿形态的
新见解、掌握基准的四大要领。
杂志《QDT》曾发表过关于色彩的一些作品,本书就切缘侧和牙颈部不同的透明感的表现方法提
出了新的见解。
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天然牙本质的荧光和天然牙釉质的色彩及透明度会随着光的改变发生各种不
同的变化,但是拥有色彩渐变的透明度和色彩的表现方法,本书还未描述完全。
当然,陶瓷的性质也会有各种问题,我们对于新材料的开发也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它也表明了当
5
下的技术高度。
由于陶瓷材料的不同和烤瓷技师千差万别的堆瓷方法,所以表现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天然牙质感的色彩表现、形态表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了解天然牙的形态和分层构成,观察和熟知
因为光线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変化。

谢词
对大阪的培训中心的医生们以及在临床方面认真研究的牙科医生们、一直以来非常支持我的全体
员工们、第一次让我深刻感受到牙科技术的青岛仁老师、对《Nature’
s Morphology》贡献出巨大力
量的山本真先生表示我诚挚的感谢,在你们的鼎力支持下本书才能够圆满出版。
在本书出版之际,也要对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日本Quintessence出版社社长佐佐木一高先生献
上我的谢意。
“NO-6. Wendung”
1993 2005年4月
辻 宽 片冈繁夫
绪  言… ……………………………………………………………………………………………………… 3

序文·谢词 … ……………………………………………………………………………………………… 5

第一章 牙齿形态… …………………………………………………………………………………… 9

1-1 根据纹理走向形态的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牙齿形态及表面形状…………………………… 11

1-2 形成牙齿形态的4个外形高点… ……………………………………………………………… 15


1-2-1 牙冠宽径处近远中的外形高点位置 

(近远中边缘嵴上的棱和决定牙冠外形的邻接面上的位置)… …………………………………… 17

1-2-2 切缘嵴上的唇侧嵴(棱)和舌侧嵴(棱)的交汇位置… ………………………………………… 19

1-2-3 侧面观可见三面形态的2处或3处嵴的高点………………………………………………………… 21

目  录 1-2-4 从CEJ附近的邻接面和近根部的断面可以看出邻接面的高点 

(从中切牙预备面边缘线看嵴、棱、邻接面的位置及走向形态的关系)…………………………… 23

第二章 天然牙色彩… ………………………………………………………………………………… 35


2-1 构成天然牙色彩的牙本质及牙釉质的分层构成形态………………………………………… 37

2-2 牙釉质、牙本质的奇妙之处…………………………………………………………………… 41

2-3 瓷冠的色彩表现………………………………………………………………………………… 45

第三章 笑  线… ……………………………………………………………………………………… 53

第四章 门诊案例… …………………………………………………………………………………… 67


第一章 牙齿形态 9
1-1  根据纹理走向形态的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牙齿形态及表面形状

牙齿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
这些变化很多是因为近远中边缘嵴的走向形态不同而产生的。
嵴的走向形态是由棱的走向形态决定的,而棱的走向形态是由邻接面的形态
及面宽的变化所决定的。
并且近远中的唇、舌侧边缘嵴构成的轴角表现出的形态变化也是构成牙齿形
态变化的要素。
嵴的走向形态、大小、轴角表现,切缘嵴及牙颈线上嵴的交汇位置,侧面观
察到的唇侧三角面的形成等各方面共同决定了牙齿的形态。

表面形状
正如形态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表面形状也会随着形态的变化而发生各种变
化。 11
在牙冠唇面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嵴的集合,再加上波浪的表面形状。
其中中央嵴、横向嵴、副嵴加上波浪状为主要代表。
这些嵴会稍稍隆起,周围会有些凹点。
纵向嵴根据它们的位置、走向形态、长度、深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横向嵴
根据高度、宽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它们也决定了各凹点的大小和位置。
在可见范围内正确表现表面形状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表面形状有时会因为唾液等的影响难以观察到,但是唇侧的表面形状一
般不会消失。在天然牙的表面会有非常多的形状,将这些细节表现出来是表现天
然牙质感的重要部分。
13
1-2  形成牙齿形态的4个外形高点

棱的走向形态及形态变化是牙齿形态的决定因素,从牙齿的各面观察会有4
处高点。

1. 在唇侧面,可以看到决定牙冠宽度的位于切缘侧及轴角部的外形高点
2. 切缘嵴上,近远中唇、舌侧边缘嵴(邻接面及棱)的交汇位置
3. 在邻接面可以看到形成唇侧三面形态的近中面、远中面、边缘嵴上的2~3
处高点
4. CEJ附近或者基牙预备面、颈缘线延伸到邻接面上的曲线高点

以上共4处。
牙齿形态是面的集合体,这些外形高点的形态结合在一起作为嵴的集合体形
成牙齿形态。 15
1-2-1  牙冠宽径处近远中的外形高点位置
 (近远中边缘嵴上的棱和决定牙冠外形的邻接面上的位置)

决定牙冠最大宽径 (宽度直径)的棱上的外形高点和构成牙冠外形的邻接面
上的外形高点。
这些外形高点在近远中上,可以从棱线及邻接面看出位置的不同。
从这些高点开始向切缘方向延伸的棱和1-2-2切缘上的唇、舌侧的嵴交汇位
置的不同,导致了各种轴角表现的不同,也是致使牙齿形态变化的要因。

17
1-2-2  切缘嵴上的唇侧嵴(棱)和舌侧嵴(棱)的交汇位置

切缘观
作为形态变化的最大特征,轴角的表现也有差异。
决定轴角特征的要素是牙冠宽度、棱和邻接面舌侧边缘嵴的切缘嵴交汇位
置。
唇侧最大宽度以及嵴的走向形态和唇舌嵴的交汇位置的不同,这些都是轴角
的形态变化、近远中的轴角表现特征及各种各样的牙齿形态的要因。

19
1-2-3  侧面观可见三面形态的2处或3处嵴的高点

如果从牙的侧面看,牙冠唇侧最多有3个外形高点。
从近中面看和远中面看,丰隆的峰点是不同的,在同一面,近中面的切缘侧
和在远中面牙颈部的位置是错开的。
这个丰隆位置的差异导致牙冠部扭曲形态的形成,同时造成了近远中同一平
行面高点的微小的扭曲形态。
切缘处与牙颈部的高点,以及由切缘、颈缘到唇侧结构构成的三面形态,并
没有什么变化。

21
1-2-4  从CEJ附近的邻接面和近根部的断面可以看出邻接面的高点
(从中切牙预备面边缘线看嵴、棱、邻接面的位置及走向形
态的关系)

CEJ附近的断面形态是决定牙齿形态的重要部分。
切缘侧的形态和切缘嵴上唇舌边缘嵴的连接、外形高点、邻接面宽度等因素
决定了轴角表现特征,构成形态变化。
牙颈部的牙冠形态是CEJ附近(基牙预备面、边缘线)的牙冠方向和牙根侧
面断面的决定因素。
观察CEJ边缘线可以看到,面向近远中邻接处的唇侧边缘上有弯曲的高点。
无论这个弧度是柔和还是尖锐都一定可以看到高点。
从弧度的高点开始到近远中最大宽径位置的这部分区域构成了邻接面形
态。
一般来说,近中的外形高点弧度较大,面积比较小,远中则相对弧度较小,
23
面积较近中处而言更大。
根据分析连接高点形成的线的形状、峰点间的距离、高点到近远中最大幅径
的距离、角度等的变化,可以看出牙颈部的形态。
这里可以看到,从牙颈部到包括轴角特征在内的切缘形态所连接成的牙齿的
形态。
25
27
29
31
33
第二章 天然牙色彩 35
2-1  构成天然牙色彩的牙本质及牙釉质的分层构成形态

天然牙的色彩,在彩度和透明度上都存在着渐变。
天然牙的色彩渐变,由具有扩散透过特性的牙本质和具有正透过特性的牙釉
质这两个部分组成。从牙本质层的色彩向牙釉质层的透明感逐渐过渡。
牙釉质具有半透明层和透明层重叠的斜层结构,其透明感在邻近的方向上亮
度递增、透明度递减。
在牙釉质内,牙本质为较小的牙冠形状,且在切端形成逐渐锐化的不透明
层。牙釉质向切端过渡时变得越发透明。
天然牙的颜色,由半透层(whitish translucency)和透明层(transparent)
两种斜层牙釉质结构,向中心不透明的牙本质层来回切换,使得牙齿切端拥有强
烈的透明感。
穿过牙冠的光,被从切端射入的光反射回到牙本质层。从表面反射的光可以
看出是蓝色的,被不透明层反射的光会成为透明光;从牙釉质透射出的光线,由 37
于散射现象产生的欧泊变彩效应,可以看到带有橙色的色彩。
天然牙的色彩中,应该存在一定的色相。
构成彩度和色相的牙本质,有转移性的渐变。唇舌径最大的牙颈部和邻接面
的彩度最高,越向切缘方向过渡,唇舌径越薄,彩度也越来越弱。
另一方面,明度和透明感(透明度)是由牙釉质决定的。
牙釉质的透明感既不是无色透明的,也不是白色或黄色、橙色、灰色等弱色
调的透明或半透明层。

天然牙的颜色是透明层和半透明层的斜层构造,透过的透明光显示出橙色,
反射光呈蓝色。在切缘有彩度的牙本质层之上,覆盖着厚厚一层拥有乳白光
(opalescence)的不透明牙釉质。 这些牙齿的层层结构,组成了天然牙的色
彩。

中切牙(Central incisor)
侧切牙(Iateral incisor)
39

尖牙(Canine)
2-2  牙釉质、牙本质的奇妙之处

牙本质是指蛋白质纤维上紧密附着羟基磷灰石的1~3µm的牙本质细管朝向
牙釉质方向呈放射状排列的部分。牙釉质是指羟基磷灰石 (hydroxy apatite)
磷酸钙结晶形成釉瓷小柱。牙釉质基本厚度均一,包裹着牙本质。

牙釉质拥有半透明层和透明层重叠的斜层构造,厚度均匀地覆盖在牙本
质上。
这一层的大半部分是厚度、长度、宽度都不均一的白色半透层(whitish
translucency),包裹一半不均透明层的是透明层(transparent)。这些间隔
厚度不均一的半透明层及透明层构成了斜层构造。
拥有正透光特性的牙釉质和拥有呈放射状细管构造、扩散透光特性的牙本
质,这两层完全不同结构构成了天然牙的色彩。
由这两种宽度、厚度不规则且透光性不同的透光层重合构成的釉瓷层所表现 41
出的天然牙的色调,因为光的入射条件 (角度)的不同,表现出来的透明感以及
明度也有所不同。

从牙颈部可以看到透过半透明壁面的光,透明感稍弱,明度较高。而从
反方向的切缘侧观察既可以看到透过半透明壁面的光,同时也能看到透明层
(transparent)和半透明层之间的光,透明感强,明度较低。
43
2-3  瓷冠的色彩表现

色彩表现中最重要的是天然牙的牙本质和牙釉质的层叠构成以及形态的再
现、色彩度及透明感的渐变的色彩表现。
必须表现出牙颈部和切缘不同的透明感。
牙颈部唇侧的红色透明感以及邻接面较深的橙色透明感的表现必不可少。
对于切缘的牙本质层来说,包含切缘乳突(mamelon)形态的变化,透明
层、半透明层、不透明层的混合,渐变的色彩(透明感)表现也是重点之一。
在天然牙的色彩表现方面,牙颈部和邻接面最强,为了表现牙颈部开始往切
缘方向逐渐变弱的色彩变化,使用相同色相、不同色度的牙本质陶瓷很重要。
釉质瓷层的色彩表现方面,透明感的渐变表现也是必要的。
牙冠中央透明感最强,邻接面具有亮白的透明感的釉质层是非常完美的。

45
①牙颈部深层色彩的透明感表现。为防止金属烤瓷牙颈部遮色层
(opaque)的强反射,必须要加深此处色彩的深度,需要选择深色的牙本
质瓷(deep dentin)进行遮色(若在肩台瓷位置上则可使用牙本质瓷)。
在这基础上添加牙本质层一半厚度的粉色透明层,接着继续使用牙本质瓷,
使之形成三明治一样的3层形态。邻接部则利用橘色透明层体现出3层形态的
变化。
47

②切缘部透明感的表现。切缘被回切的这一面是牙齿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面形成了3层不
同透明感的不透明层。在切端形成少量的橙色不透明层(mameron yellow orange),是3层
中最不透明的一层。接着是在层面形成稍长的dentin&trans neutral混合层,是3层中透明度
最高的一层。还有不透明层(mameron light)和牙本质层(dentin)的混合层,是在回切面
(牙齿中心)形成屏幕状的一层,这是不透明度第二的一层。这3层不透明层,再加上壁面上
的牙本质层 (在这些层中透明度为第三)一共有4层。这样在切缘中央部制作出4层透明度不
同的色彩,才能表现出透明层中按照不透明度渐变的顺序。按顺序分别是橙色不透明层、不
透明层和牙本质的混合层、牙本质层、dentin&trans neutral混合层。
③牙本质层(dentin)和切端的dentin&trans neutral混合层夹杂这些
不透明层,使得朝向切缘方向的透明感有所不同,形成切缘乳突(dentin
mamelon)的不规则形态。
49

④切端透明感(欧泊变彩效应)最强的一
层和渐变效果的不透明层交错结合在一起。

⑤将切缘舌侧的牙本质层切开(cut)形成
非常薄的弓状。对于天然牙来说,牙本质层是
牙的中心部。而对于牙冠而言,中心部的标志
是再现牙齿色彩最重要的部分。
51
第三章 笑  线 53
55
59

切牙(incisor)
65
第四章 门诊案例 67
69

单颗(Single)
单颗(Single) 瓷贴面(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
71
瓷贴面(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
73
瓷贴面(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
全瓷冠(All Ceramic Crown)
77

后牙全瓷冠(All Ceramic Posterior Crown)


粘接(瓷贴面+全瓷冠)[Combination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All Ceramic Crown)]
粘接(Combination)
83
87
This is translation of Harmony 質感, Japanese edition first published by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Ltd.
by 片岡繁夫
© 2005 クインテツセンス出版株式会社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8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06-2017年第217号。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质感 /(日)片冈繁夫著;黄河,施璐琪译. —沈阳:辽宁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1
ISBN 978-7-5591-0974-3

Ⅰ. ①质… Ⅱ. ①片… ②黄… ③施… Ⅲ. ①口腔科学-


图集 Ⅳ. ①R78-6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41607号

出版发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邮编:110003)
印 刷 者: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 者:各地新华书店
幅面尺寸:285mm×210mm
印  张:5.5
插  页:4
字  数:100千字
出版时间:2019年1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9年1月第1次印刷
责任编辑:陈 刚
封面设计:袁 舒
版式设计:袁 舒
责任校对:李 霞

书  号:ISBN 978-7-5591-0974-3
定 价:100.00 元

联系电话:024-23280336
E-mail:cyclonechen@126.com
http://www.lnkj.com.c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