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学 校:宣城中学
授课人:许 芳
一、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

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本单元共三框,本框属于第二框,三框的逻辑关系是:理论---辨识---行
动,逐层递进,对学生的学科素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课,讲述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和它
的当代价值,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发展、创造新文化。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也学完了历史学科的中国古代史
的相关学习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国家提出要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生对其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传统
文化的当代价值,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归纳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辩证
地分析传统文化的作用,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探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过程与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侧重学生主体
参与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情境式直播中提高公共参与的能力,在“价值之
论”中培养科学分析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用理性的、辩证的、科学的态度分
析对待传统文化,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对合理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符合当代需求的传统文化,探讨其当代的价值,并愿意
自觉传播和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物的价值在于,让我们“知来处,明去处”,不
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在历史的守护之行中树立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认同,树立对我们自己的文化高度的文化自信,从而建设文化强国。在学生质
疑中讲述好中国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守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核心素养:
1.探寻传统文化,用心观察思考,培养公共参与能力
2.探讨价值之论,明确理性精神,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明确国家政策,坚定文化认同,培养守护传统意识
五、设计思路:
这个设计想法是源于:2020 年是紫禁城诞辰 600 周年,9 月 10 日-11 月 15
日故宫举办了 600 年一遇的主题特展,名为“丹宸永固”,以此百年难得一遇
的文化现象为切入点,明线是通过创设情境,沉浸式直播,带大家一起走进故
宫的书画馆、珍宝馆和文化创意馆,让学生有代入感;设置了“探寻之
旅------价值之论-----守护之行”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
从好奇到了解进而到热爱,并自觉地愿意传承和守护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420 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定 学生聆听, 以 2020 年 10
居紫禁城。今年是紫禁城诞辰 600 周年,因 观察 月 -11 月 最 热
为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接下 门的紫禁城诞
来一起走进故宫,去一下认识中华传统文 辰 600 年 的 文
化。留意一下世界最大的木建筑宫殿群的古 化现象,导入
建筑 新课,激发学
生对现实生活
视频播放:【探寻之旅】 中文化现象的
关注度
讲授新课
环节一:
【探寻之旅】走进故宫
【探寻之 让我们跟随故宫学院院长,一起进入
旅】 “探寻之旅”,思考第一个问题:
议题 1:这么恢宏绮丽的故宫古建筑是靠谁创 学生思考, 以熟悉的镜头
造出来的? 回答 和故事,拉近
(1)清朝时什么族入关?所以它的建筑风格 学生和历史、
里会带有什么建筑风格? 传统文化的距
(2)去年火了一部剧,叫什么攻略?故事就 和学生互动 离
发生在什么宫?图片展示,具有什么风格?
1.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

过渡:进馆前,我们先扫个安康码,给每 4 发放书法通
人一组发一张通行卡,分别是:“仁、义、 行卡,和学
礼、智、信”,“以、和、为、贵”,一共 9 生互动
组书法卡。接下来一起进入书画馆,去看看
正在举办的“600 年一遇的书画特展”
【探寻之旅 】:走进书画馆
图片展示,猜猜看,这幅书法国宝可能
是谁的作品?
学生观察 通 过 趣 味 图
片、趣味语言
表达调动学生
的好奇心,考
察学生即兴思
维能力、文学
功底和历史知
看完了传统的书法、绘画和诗词歌赋, 和学生互动 识
我们看看他还有哪些故事?请根据展示的材
料,思考:
他为官时始终为民着想,惠民利民,为
疏浚西湖淤泥,修建了著名的堤坝体现什
么?
父亲去世后,他辞官回家,守孝三年体 培养学生的公
现什么? 共参与能力
一生官宦生涯四十余年,长期被贬谪,
却依然写下大量洒脱豁达的诗词又说明他是
个怎样的人? 学生思考,
议题探究 2:他的处世哲学中蕴含着哪些中华 回答 从感性认识上
优秀传统文化? 升 到 理 性 认
2.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识,通过对传
核心思想:仁、义、信等 统文化理性的
传统美德:孝等 思考,加深学
人文精神:向上向善等 生对传统文化
的认知。
过渡:传统文化的内容除了核心思想、传统 学生聆听,
美德、人文精神,还包括我们们刚刚在故宫 回顾
看到的传统建筑、书法、绘画、诗词等庞大
的文化体系。逛完了书画馆,了解了传统文
化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大家最期待进什么
馆?
讲授新课 挖掘学生潜在
环节一:
【探寻之旅】:走进珍宝馆 的 历 史 、 文
【探寻之 图片展示:先看第一件珍宝是什么?说 和学生互动 化 、 文 学 知
旅】 明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识,增强其公
共参与能力
学生分组合 引导学生进行
作后回答 合作探究,贴
近学生生活,
充分调动其思
议题探究 3:你还知道哪些斜玉旁的汉字? 考问题、回答
分组活动:我们的仁、义、礼、智、 和学生互动 问题的积极性
信、以、和、为、贵九个小组的席卡上都有
一块玉,你们知道本组玉叫什么吗?有什么
寓意和用途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机请学生 增强其用辩证
或自己讲解某块“玉”背后的文化故事 的 观 点 看 问
这么丰富的汉字又说明中华文化的什么 题。学会用辩
特点? 证 法 中 联 系
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的、发展的观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延续性, 点看问题。
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使我们成
为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并且对
周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我们的
汉字深深影响了哪些国家?
过渡:既然中华文化如此的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那么在现代社会,它还有哪些当代价
值呢?一起走进【价值之论】
讲授新课 充分调动学生
环节二:
【探寻之旅】:走进珍宝馆 运用历史知识
【价值之 图片展示:这些国宝分别是什么?引导学 观察文物的积
论】 生解读每一幅图片中的文化内涵 极性,发现文
学生观察, 物 的 艺 术 价
回答 值、文化价值
和蕴含的工匠
精神等

教师总结:这分别是新石器时代、清代和现
代的三块具有代表性的玉,共同蕴含着从古
至今中国人对农业的重视。
过渡:欣赏完美玉,传统的玉文化真的是完
美的吗?
“巫能以玉事神”《说文》
“弄璋之喜,弄瓦之喜”《诗经》
“门阀子弟、官宦士绅无不佩玉”《后汉 培养学生学会
书》 学生分组合 用辩证法中矛
议题探究 4:结合图片和所给的史实,请大家 作讨论,小 盾观点来思考
讨论玉文化中有哪些“精华”?谈谈与玉相 组自主举牌 文化中存在的
关的哪些传统观念是“糟粕”呢? 精华和糟粕
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改造 培养学生学会
新文化 学生回答 用辩证法中联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 系的、发展的
展先进文化 观点看待传统
(3)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文化
结果,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过渡:如果一个国家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 学生聆听,
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在 感受
继承的基础上,必须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
新性发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走进
【文化创意馆】
讲授新课 通过购买文创
环节二:
【价值之论】:走进文化创意馆 产品,拉近学
【价值之 生与国宝文物
论】 和学生互动 的情感距离,
达到对传统文
化的喜爱,进
而培养价值认
同,树立文化
自信

过渡:除了这些我们能看得见的实用价值, 学生聆听,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当代价值 思考
需要我们去传承呢?
讲授新课 音频播放: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
环节二: 议题探究 5: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当代价值?
【价值之 (1)从民族认同角度,传统文化对当代有什
论】 么作用?
(2)仁义礼智信对当代中国自身的发展有什 学生合作探 培养学生的合
么作用? 究,充分发 作探究意识,
(3)和为贵的思想对处理当代国际关系有什 挥学生的主 公 共 参 与 能
么作用? 体作用,分 力,运用理性
分组讨论:第一大组讨论是问题(1);第二 享探究成果 思维,深度挖
大组的三小组,可以从“仁义礼智信”中任 掘学生对当代
选一个主题词,谈谈对当代中国发展的作 价值的理解,
用;第三大组谈论的是‘和为贵’对处理当 提高对文化的
今国际关系的作用。4 人一小组,推选出一个 认同感和归属
记录人,一个发言人。 感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小组讨论的情
况,随机请学生发言,教师观察、指导,最
后总结
5.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教学重点)
(1)共同精神标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2)革新、民本、和谐思想,为当代中国发
展提供有益借鉴
(3)和而不同思想, 有利于合作共赢,构建 学生聆听,
人类命运共同体 感悟
教师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真正认
识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过渡:只有认识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只
有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才会愿意传承并守护我们的文化,树立
高度的文化自信。然而,可能有同学会质
疑,“文化自信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讲授新课 通过讲好真实
环节三:
一进入【守护之行】 的中国故事,
【守护之 真实故事: 1931 年 9.18 事变爆发,随 学生聆听、 深深体会到身
行】 后,山海关沦陷,为了躲避战火,保护中华 观看、感悟 为一个中国人
文脉,故宫文物被迫南迁。 对中华优秀传
这批国宝曾翻越过秦岭的雪山,划过岷 统文化的认同
江的河流,躲过峨眉的寺庙,也藏过贵州的 感和归属感,
山洞。辗转上万公里,颠沛流离,却无一损 保 护 中 华 文
毁,这成就了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脉,是每个人
视频播放:鲜为人知的故宫文物南迁故事 的责任,达到
联系到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 情感共鸣
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
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
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板书设计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1. 形成发展
2. 主要内容
3. 特点
4. 态度
5. 当代价值
课后探究 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需要守护的优秀传统 知行合一
文化?它有哪些当代价值?

You might also like